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长跑教案

中长跑教案

时间:2023-02-11 14:5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长跑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长跑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改进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1.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及开设讲座,向学生讲述参加中长跑训练对身体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中长跑训练对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有显著的作用。通过中长跑,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中长跑训练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比较辛苦,切不可“三天打鱼,四天晒网”,训练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只有在训练之前让学生充分了解中长跑对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为训练作充分准备,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中长跑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当今的学生普遍怕苦怕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坚毅,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中长跑中会出现的生理、心理现象和应对的方法要重点讲解。比如中长跑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现象,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中长跑运动的一种正常的运动生理现象,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从而消除心理疑虑。

“极点”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在中长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极点”是能够克服的,当“极点”出现后,要勇于接受挑战,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又重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都会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极点”的出现会延迟,不适的症状渐渐会减轻和较快消除。在训练时,还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与吸入冷空气等而引发腹痛情况,此时,不要紧张,用手按住疼痛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性腹痛的现象会很少出现。

正确认识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的生理、心理现象,消除心理疑虑,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中长跑训练。

3.改进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中长跑常规的教学方式既单调又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如果强迫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会产生不情愿的情绪,从而对中长跑训练更加讨厌。只有通过变换“跑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中长跑”练习,才能够明显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3.1 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运用游戏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在中长跑的教学训练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广泛地运用游戏跑的手段组织教学。如跳绳接力跑,抱球接力跑,传递手绢接力跑,负轻物接力跑等。由于学生大部分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而且团队意识很强,谁都不想扯团队“后腿”,于是人人奋勇争先,就会把劳累感抛诸脑后,进而积极参与教学训练项目。

3.2 利用“超人”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学生按照男女性别,体质强弱分组,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发,每位同学都力争领跑一段距离,当一人领先时,他不能减速,后面的同学不能泄气,也要力争超过他人,然后领跑。让同学们始终在一个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跑步,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同学们的耐力水平。

3.3 利用障碍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增强学生练习的情趣。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中有障碍跑教案,教师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练习形式上,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越障碍计时比赛,以增加趣味性和提高难度;教师还可以发动同学利用跨栏架、标枪、体操垫、跳高架等器材在田径场中间,由同学自己创编图形路线进行障碍跑,以此激发他们跑步的热情。

3.4 利用图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线条进行跑进,还有蛇形跑、螺旋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五角形跑等各种新颖的图形,使学生感到有新意,以此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

3.5 利用变速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这里所讲的变速跑与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变速跑有所区别,一般变速跑常常是固定化、程式化的,如50M快跑+50M慢跑;100M快跑+100M慢跑等,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会很快地感到枯燥。而我们将此形式变化为不等距变速跑,如:50M快跑+50M慢跑;60M快跑+60M慢跑;70M快跑+70M慢跑……这样,在练习中会因距离的改变而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同时也可使学生体验到跑不同距离的练习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6 利用“校园铁人三项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笔者从“铁人三项赛”受到启发,把它引入中长跑教学,设计成校园铁人三项赛:400M跑+150个单摇跳绳+上下5层楼梯跑。“校园铁人三项赛”对学生来说充满挑战,其中400M需要速度和耐力,跑完400M后跳绳就不轻松了,两个项目完成后跑4楼上下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力,许多学生会停下休息片刻,上下楼梯速度很慢,但绝大多数都能坚持下来。这个练习虽然艰苦,但是多数学生还是表示喜欢,它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身体是疲劳的,而精神却是愉悦的。

3.7 利用自然地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中长跑教学一直拘泥于校内田径场,那么学生势必会感到枯燥。为了让学生有新鲜感,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校园里各种走廊、小径、花坛之间的石子路、林荫小道、台阶等地形练习跑步;也不妨过一段时间就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森林、丘陵、田间小路、河边等自然地形进行训练。通过改变练习场地,学生的注意力会因为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分散,感受和田径场跑道上截然不同,使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高练习效果。

第2篇

一、通过提问为讲(学)新动作打好基础

每次讲(学)新动作前,教师应抽出一定时间,提问以前学过的且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对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点、难以攻破的难点,似是而非的疑点,相互联系的节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初学鱼跃前滚翻时,应在团身前滚翻动作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远撑前滚翻,然后引出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新动作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动作要领是什么?区别在那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与帮助等。提问时,如果第一个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有错误,教师应不忙做解答,可再提问一两名学生。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领会、掌握新动作。

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知识)的程度,来检查自己教学的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做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三、通过提问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很好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的用词要重点难点突出,确切精炼,通俗易懂,熟练的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既使学生易懂易记,又有利于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例如,教师在讲解排球垫球的手臂动作时,简练地用“压腕”、“提肩”四个字来强调手臂动作要求,既简单形象又易记。当然简练也要注意讲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

四、通过提问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的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

五、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了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六、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有真正价值的共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能诱导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路进行积极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刻苦性。例如一次上跳高课,我问:“提高跳高成绩首先要提高什么能力?”一般情况学生都知道:“是弹跳能力。”“请哪位同学用已学过的物理学‘竖直上抛运动’公式,来分析一下跳的高度与起跳初速度的关系?当我把写有这个公式的小黑板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大家顿时活跃起来。从公式中,他们知道跳的高度与起跳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后,练习弹跳力的热情高涨了。以此,又引出如何练习弹跳力,有哪些方法等问题。

再比如体育教学中短跑中的疾跑基本属于“匀加速运动”;弯道跑技术的掌握,离不开“向心力”知识的运用;跳跃项目中,起跳角度的分析,也离不开“平行四边形”法则;田径场是利用几何学中的圆、角、余弦等原理画出来的等等。这些都可以用作课堂提问的资源,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提问

一、通过提问为讲(学)新动作打好基础

每次讲(学)新动作前,教师应抽出一定时间,提问以前学过的且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对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点、难以攻破的难点,似是而非的疑点,相互联系的节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初学鱼跃前滚翻时,应在团身前滚翻动作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远撑前滚翻,然后引出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新动作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动作要领是什么?区别在那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与帮助等。提问时,如果第一个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有错误,教师应不忙做解答,可再提问一两名学生。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领会、掌握新动作。

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知识)的程度,来检查自己教学的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做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三、通过提问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很好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的用词要重点难点突出,确切精炼,通俗易懂,熟练的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既使学生易懂易记,又有利于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例如,教师在讲解排球垫球的手臂动作时,简练地用“压腕”、“提肩”四个字来强调手臂动作要求,既简单形象又易记。当然简练也要注意讲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

例如:急行跳远是由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重点技术环节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它主要取决于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结合,这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课中可以这样问: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在哪里?在学习短跑时,腿的后蹬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短跑训练的重点。课中可以提问:如何加强腿的后蹬力量?应注意哪几点?

四、通过提问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的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使学生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另一种是:课堂纪律松懈,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对问题不发生兴趣。这时应采取“问答式”的提问,用一些难以回答或容易疏忽的问题让学生(尤其对精力分散的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可促使大家对问题发生兴趣,收到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效果。

五、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了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4篇

二中是一所10年创办的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校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体育优秀人才,特别是年与原民办实验中学合并成新的二中以来,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方案,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加强。高起点,学校采取高标准、大群体、多项并存,竞技训练多渠道开发学生体育训练项目。己形成了体育特色,受到县体育局、教育局多次表扬。法国地掷球队和我国国家地掷球队先后来校访问交流。团省委、市教育局以及县各领导先后巡视我校体育训练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开足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外,还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广播体操”、和“太极拳”等体育校本课程实施良好,“武术操”、“健美操”如火如荼的开展。地掷球成为了学校的一大亮点,中长跑、乒乓球、篮球等为中学生竞技体育已步入聊城的先进行列。学校现有田径场一处,篮球场六处,乒乓球案二十五张,排球场一处,地掷球场四处,乒乓球训练室三个。

二、建立建全各项组织

学校一贯重视体育工作,校长均亲自抓体育卫生工作,并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与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培养体育人才提供保证。为了更好的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开展,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分管校长为组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为成员的学校体育工作机构,为有计划、实施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管理制度规范

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模范执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等各项学校体育法规,学校引进ISO000管理体系,使我校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制度化。学校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积极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健体的习惯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形成了一套有序有效的管理评价制度,目前每周至少安排4次课外活动,并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全校体育合格率达7%以上。

四、体育科研冒尖

学校重视体育教研、教改和培训活动,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活动、论文报告会、业务进修和业务竞赛,体育教育教学论文及教案多次在市区获奖;积极支持体育教师举行公开教学、在职进修及教学创新;支持上级教育部门抽调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和有关赛事的裁判抽调工作。

五、硕果飘香,前景喜人。

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加上体育教师的努力工作,我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如下成绩:

年、年年连续三年获得县乒乓球团体第一名。

年月,被授予聊城市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年月,年月两次获得县中学生男子篮球赛甲组第一名。

年月,被评为县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年月,获得校园集体舞大赛第一名

年月,在庆千年职工长跑活动中勇夺团体第一名

年月,县委、县政府授予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年月,获得县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

年月,获得县女子健身舞第二名

月,参加在市举行的全国地掷球青年锦标赛,聂同学在大金属球准确抛击比赛中勇夺冠军,团体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另外还获得两个季军,一个第四名,四个第六名,三个第七名的好成绩

年月,获聊城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

月,参加在省衢州举行的全国地掷球青年锦标赛,共获得两项亚军,三个第三名,一个第四名,一个第五名,两个第六名,四个第七名,一个第八名,一个运动员体育道德风尚奖,一个裁判员体育道德风尚奖。

第5篇

关键词:职校体育 思想素质 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竞争激烈的劳动、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体能的要奉也越来越高。职校体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职校体育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突出表现在对学生意志品质、群体意识、竞争意识、生存意识、自理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另一方面,体育教学大多在户外进行,学习环境比较艰苦,学生的身心都要承受较大的负荷,要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要经受种种挫折和失败,任何成绩的取得都要付出意志的努力。因此,通过体育教育能有效地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顽强、拚搏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职校体育的优势和功能,使职校体育更好地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专项素质的人才服务。

当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这已不能适应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只有根据职教的规律,结合专业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职校体育教学任务。笔者根据多年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认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做好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革

职业学校办学层次多,形式多样,学习时间长短结合,应在制定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体育教学计划时,尽可能将全部的教学内容合理、系统地安排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各专业应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采取不同形式、不同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而言:一年级以提高一般身体素质为主,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二年级开设专业课,提高专项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进行自我评价;三年级开设选修课,掌握1—2项运动锻炼项目;短期班主要结合军事训练对学生进行动作、队列、站、立、定型的体能训练。

教学上选择的内容,我们除全面发展学生体能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发展基础运动能力外,针对各专业的职业特点,有目的选择锻炼内容。如经贸财会专业,针对此专业需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心理素质及预防一些职业病的产生,增设了太极拳教学及相关的专项练习;服装、电子电器专业,要很强的自制力及单独处理事故应变能力,增设了羽毛球、乒乓球教学及一些登高、悬垂、引体等的练习;机电专业需要很强的身体协调能力,重点开设篮球课及一些力量性练习;幼师、旅游专业需良好的体形、活泼的性格,重点开设游戏教学,形体课及简单的技能技巧课等。

二、要根据专业对象,合理安排负荷量,教学形式力求突破

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往往要跨专业跨年段进行教学,对不同专业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设计教法,能根据不同专业和对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如同一教案,对旅游班与机电班进行教学,专业不同,男女生比例不同,教学侧重点不同,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发展不同专业学生的专项素质,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数量、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应有所区别。只有根据不同专业和对象,合理安排负荷量,才能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保证完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安排一些“新、易、美、乐”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如中长跑教学中的间歇跑,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的单调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的做法,我将校县二个10000米纪录介绍给学生,要求学生五人一组采用200米接力的形式去跑完全程。一方面认识一下县校纪录有多高,另一方面让学生尝尝破纪录的滋味。学生因好强,都尽力跑完全程。

本节课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齐心协力,“破”纪录,又能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什么是间歇跑同时,将马家军王军霞的10000米世界冠军成绩及每天训练的运动量介绍给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照自己目前水平,设计本学期长跑计划,大大调动学生长跑积极性。

三、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职校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平时应注意体育股干的培养,让他们组织队伍,轮流带班,配合做示范等发挥助手作用。利用课外竞赛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组织竞赛能力。在校运会和球类大型比赛中,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参加编排、组织和实际裁判工作。

根据专业的特点,有意识加强学生组织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如旅游班的体育教学,先教会她们如何设计编排游戏方法和徒手操,然后要求每生设计一套徒手操及一则游戏,并写出详细教案,经教师批改后,每节课由学生轮流出来领操,教师及时讲评,并将同学们自己设计的游戏、徒手操汇编,发给学生,人手一册。这样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组织能力得到加强,手头上的体育资料也丰富起来,为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改革考试内容,促进专项素质的提高

第6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达州市六县一区33所中心小学。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在对部分小学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小学教师发放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33份,回收133份,回收率100%。问卷发放前,由相关专家、教授对问卷进行了检验,具有较高的效度。问卷发放后,两次检验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月,两次检验的可靠系数为0.908,高度相关(P<0.01)。表明问卷有较高的信度。1.2.2数理统计法运用国际通用的统计软件SPSS10.0和Excel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3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得本研究相关的资料,确定研究课题。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师资的现状(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青年教师占34%,中青年教师占47%,中青年以下的教师比例较高,占总数的81%。从教师的学历程度可以看到: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意识强烈。本、专科学历程度分别由毕业时的12%和49%到当前的27%和70%,当前体育教师专科以上学历水平达97%。尽管体育教师专科以上学历高达97%,但是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只占到总数的27%,有73%的体育教师是非体育专业毕业的。专职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占42%,有近58%的由其它科任教师兼任。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有小学高级职称的占12%,有小学一级教师职称的占54%,有小学初级职称及没有职称的占34%。在这些看似合理的学历和职称情况中其实也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非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占的比例太大,个别体育专业毕业的由于职称晋升等原因不承担体育教学任务反而承担其它文化课程,在小高职称里面是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太少。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

2.2场地、器材现状

在被调查的33所学校中有22所没有标准田径运动场地,占总数的67%,只有一块篮球场地的学校有17所,占52%,有46%的学校乒乓球场地不超过3张,其它运动场地更是少得可怜。各学校虽然都配备有相应的体育运动器材。但配置参差不齐,以各学校都能开展的篮球运动为例,条件好的学校配备有90个,而条件差的学校只有8个。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运动器材都不能满足相应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需要。国家在2007年颁布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做课间操之用。小学每生不宜小于2.3m2。田径运动场地,人数在900人以下时,宜采用250m环形跑道;人数在1200~1500人时,宜采用300m环形跑道,以及一些必需配置的体育运动器材。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达州市农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与国家相关的规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些基础的运动项目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教学内容得不到有效实施。学校体育场地不足,器材短缺,既无法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要,已经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

2.3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2.3.1体育课的开课情况

国家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体育课为四节,三~六年级每周体育课为三节。调查显示,所有的农村小学都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程。但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没能开足体育课,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没能开足体育课的占57%,三~六年级没能开足体育课的占42%。在具体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有些学校课程表中虽然安排了体育课,却被其它主课所占用。占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于天气、气候的影响,体育课不能在室外进行只能改在室内,这些室内体育课被所谓的主课所占用。另一个是临近期末和毕业的时候,无论是室内体育课还是室外体育课都被占用。占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习主课,希望在期末或是升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2.3.2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情况

国家自2001年开始推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体育教学按照新课标内容编写体育教学计划,实施体育教学。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使用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学校只有10所,其它23所学校没有使用,这个比例占70%。原因是各级领导到任课教师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体育教师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少造成信息闭塞等现况,加之教育主管部门对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执行教材的督查力度不够。这些主客观因素说明,在当前环境下,达州市农村小学要规范体育教学工作,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诸多实际困难。

2.3.3体育教学计划、教案实施情况

编写和制订体育教学计划是规范体育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调查表明,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基本都按照教学大纲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学年教学计划的只有五成。教案是根据学期或学年工作计划,针对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编写的课时计划。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从表中可以看到,有近七成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只有部分甚至没有教案。在调查中发现,体育场地、器材越充分的学校在教案方面的准备也越充足,反之,教案的准备也越随意。专职教师中基本上都准备有所有课时教案和部分课时教案,兼职教师中只有部分课时有教案甚至没有教案。具体原因可能是:

(1)教师对大纲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把握不够,在编写教案时无从下手。

(2)农村小学非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和兼职的教师较多,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体育教学培训,不知道如何编写体育教案。

(3)一部分兼职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孩子们玩,教师在旁边守着不出事就行,没有必要编写教案。

(4)学校相关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2.3.4两操一课开展情况(如表6)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小学应当每天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实际的调查中,各个学校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都尽可能地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眼保健操由于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各学校都能有效开展,但课间操和课外活动则由于受于场地、器材的限制,有近五成的学校的学生不能每天做课间操,甚至有些学校取消了临近毕业的六年级的课间操。课外活动的开展也受到制约。一周安排有一次课外活动甚至没有课外活动的超过半数,尽管有的学校一周安排有二到三次的课外活动,但也由于天气、气候或临时被其它课程占用等原因而得不到有效的开展。

3结论与建议

3.1提高认识,加强体育教学管理

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评估体系,既要避免不切实际强制执行有关标准和实施有关规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避免因为困难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流于形式。客观、公正地评价体育教学,促使学校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切实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强体育教学的管理和监督,杜绝学生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被占用的错误行为,借鉴中考体育成绩纳入总分的经验,在小升初的考试中也可以试行,督促学校把各项体育工作落到实处,学生体质得到提高。

3.2逐步加大投入,多渠道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首先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大对农村体育教育的投入,同时学校要把体育专项经费纳入教育经费预算予以保障,并做到随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体育教学大纲》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逐步完善学生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同时,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整合社会资源。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农村体育年”等项目和活动的支持,完善篮球场、足球场等场地建设,充实各种体育器材。接受爱心人士的捐助,或者与实体企业达成“共建、共享”等措施也是完善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的一种渠道。同时学校自身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组织师生自行设计、改装体育器材,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总之,通过广开渠道,多措并举,是能够逐步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不足、器材短缺的问题,农村小学体育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学生的体育锻炼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3.3完善体育教师队伍,创造良好体育教学环境

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又应该以解决教师的紧缺为重点。解决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不足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鼓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二是帮助现任的体育运动能力较强的教师参加相关体育知识、技能的培训,合格后承担体育教学任务。三是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师资队伍结构,确保体育教师编制不被挤占,体育教师职称晋升途径不受到影响,从而稳定教师队伍。

3.4结合民俗体育,因地制宜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在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体育经费欠缺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广大体育教师应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方面有所创新.尽可能地开展一些符合学生身心特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又能被现有的场地、器材等条件所允许的体育活动。比如学校场地小,没有田径运动场地,不能开展正常的中长跑教学,那么可以利用较小的场地开展具有同等健身价值的折返跑,同样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锻炼效果;再如把本地传统的民俗体育游戏如“掷沙包”、“占房”等加入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的要素后,重新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不但具有实用性,也具有趣味性。农村学校可以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形成有农村特色的地方教材,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并在每年举行的学校运动会上,充分安排这些本地特色体育项目,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开展。

第7篇

中国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62-01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学校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有效的推进当中。然而,中职学校体育课现在仍处于滞后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打破这一状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体育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教育改革的意义,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注重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我国中等专业人才的使命,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更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强健的体质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是中职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理念指导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学校体育的问题分析

(一)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忽视体育教学。

调查表明,很多学校一味地追求职业技能的培养,把考试课程放在第一位,对体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育课的考察、监管力度不足。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一些学校甚至随意更改教学计划,缩减体育教学课时;即使是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也通常得不到保证,被其他课程挤占挪用;更有甚者,有的学校将毕业年级的体育课干脆取消。另一方面,学生一般也都认为体育课无关紧要,只是个形式而已,于是经常性地借故不上体育课。体育锻炼不积极主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缩短,体育教育水平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只抓考试项目及竞技体育,忽略普及体育运动。

虽然明确了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清晰地表明了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但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往往无法做到这些要求。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缺乏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案,长期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和锻炼标准。另外,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上课时教学目的、任务不明,授课内容呆板、枯燥、乏味――要么是重复的跑圈、跳远;要么就是以各项达标为导向。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快乐教学,也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兴趣。

(三)只注重日常体育课中体育项目实践活动,忽视体育文化和卫生保健理论教育。

尽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保证一定课时的体育卫生保健理论教学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忽视这一部分,把利用每周有限的几节课对学生身体运动和体质发展进行相应的引导这一任务丢弃了。当代学者多主张体育课程不能只注意暂时的体育锻炼效果,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学校专设的体育课,其根本职能就是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地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由此可知,忽略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无疑降低了体育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体育认知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属同一层次,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认知能力比普通高中差异明显。在体育学习和体育竞赛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取动机差,情绪自控能力弱,对班集体活动缺乏热情与动力,社会情感表现冷漠,社会适应能力差。在很多场合或活动中,表现出意志品质薄弱,如在体育教学组织的中长跑考核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缺乏那种咬牙坚持跑完全程的毅力,而是明显表现出一种怕苦怕累的意志薄弱心理。

(五)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不足,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技艺不到位。

出于各种原因,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普遍配备不足,部分教师除体育课外还兼带数个课程。而且目前各体育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包含的运动项目尚局限于篮球、排、足球、田径、体操等传统项目,体育院校学生毕业直接在中职学校任教,缺乏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培训新兴的运动项目。造成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老化。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如滑板、轮滑、街球、街舞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一是无法进行,二是无法沟通,更谈不上进行辅导。学生又对落后老化的体育课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校体育教育出现教无所教,学无从学的尴尬局面。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学校体育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化功能,尤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体、德、智诸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由于缺乏良好的督导机制,体育教学位置低下,教师无活力,学生无兴趣,致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功能严重弱化。因此,改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使学生、教师、学校能同步得到良好发展是刻不容缓的明智举措。

二、中职学校体育的改革思考

(一)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摆正体育教育工作的位置。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严格施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配合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执行,认真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加大对体育课的考察、监管力度。学校在教学安排方面要保证体育课课时,与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得从学生、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与技能。

(二)改进体育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三)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首先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在编写教案时要认真。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有没有一份好的教案是密切联系的,而教案的编写和教师的能力水平也息息相关,教案质量的高低又和教师的认真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体育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班级或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能等情况进行分析后再进行合理的教案编写。

最后,体育教师要善于探讨、研究体育教学改革方法,不断将体育教育教学推向新的。

(四)领导重视,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

领导要重视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根据中职学校的发展,要保障体育场地的面积,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维修、保养、使用等各项制度,充分应用已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第8篇

关键词: 智力 ; 体育游戏教学 ;培养

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游戏中的竞争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它是一种虚拟的竞争,是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出现中进行的。在游戏中,每位参加者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也都有失败的可能。每位参加者都可以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是在体育游戏的竞争环境中,学生自觉地接受了竞争取胜的意识形态:在体育游戏的胜利鼓舞或失败磨砺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从而增加了自我效能感,并提高了自信心和耐挫折能力,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在成功中接受新的挑战。由此可见,体育游戏的竞争性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格,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

一、中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 

(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

每个游戏差不多都是集体活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时各扮演着各自角色,在分工合作中各尽其责,在活动中都体现出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如游戏“负重接力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顽强、拼搏精神。 

(二)寓趣味性于游戏活动中 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对哪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体育课,其效果可想而知。在游戏中,有趣味性内容学生就会从乐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更有成效。如在训练快速应变时,游戏“贴膏药”;在准备活动中变跑几圈为游戏着跑“带头跑”所得效果更好,同一内容变换条件方式,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培养美感。 

(三)寓竞争性于游戏活动中 

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进取心,在活动中都是以争夺最后的胜负而告终的,这种胜负的较时实质上是体力和智力的竞争,因而在游戏教学中,每个学生往往都最大限度地把身心投入竞争和自表现中去,以确保竞争的连续和发展,最终取得胜利。我国学者曾在这方面做过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经常处于一种游戏或竞争状态之中,对形成人的竞争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可见通过竞争性游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游戏“迎面接力”,“排球传接球比赛”等。 

(四)寓技术技能学习于游戏中 

每一个游戏,是以某个技术动作为素材,或以几个技术动作合并为一体,巧妙地揉合到一个游戏中进行,要进行游戏教学,首先应懂得游戏的目的任务,游戏的规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其次在进行前有必要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气氛下,就不知不觉地掌握动作技术,技能与技巧,并容易掌握牢固。如“立定过障碍物跳远游戏”、“跳绳接力比赛游戏”等等,这就是单一技术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

二、 中学体育课的游戏教学的实践 

爱好玩耍,爱好游戏是人固有的天性,中学阶段,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也就是:走、跑、跳、跃、投、攀登、抓越等,学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作为中学体育教师,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是以育人为目标,进行快乐教学,特别在游戏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接受学习、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教学大纲要求,在选用教学游戏的体会: 

(一)适时安排游戏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

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按以往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枯燥。在教案编写时,适当地编入一定量的相关游戏教材,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保持新鲜感,这样课会变得生动活泼。如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变以往绕跑道练习,让学生在游戏“游戏连跑带跑”、游戏“综合接力比赛”、“绕几何图追逐跑”、“音乐伴奏往返跑”等等中去进行练习,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

(二)教师应在游戏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

除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外,在游戏进行中,教师还必须注意课的密度、负荷,训练情况,学习气氛,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及变换方法、手段。如游戏“两传一抢”,教师注意观察两位同学传球情况,又要注意抢新球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暗示或指出一些隐蔽动作,以便使传球传得准,接球接稳,抢断积极,位置合理。还有教师应面带笑容上课,一方面能体现对学生的情和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精神和生理负荷,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掌握技术,取得育人的最佳效果,更能给课堂注入催化剂,既给学生勇气、自信和力量,又能消除学生上游戏教学的心理紧张和胆怯现象。 

三、游戏教学后要及时给予小结评议 

除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练习,掌握适宜的运动量,游戏结束时,还应给予准确的评议:评出胜负,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及改正意见措施,这些工作也可由学生整体评议,但不管如何,应做到准确,公正崐客观、全面,这些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活动情绪和游戏教学的效果。 

第9篇

  体育老师个人总结1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除了要求老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本事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所以,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但能优化课堂结构,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引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资料和主要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课大部分是室外课,当学习一些技术动作时,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无味。如果能播放点适合学生口味的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创造一个简便和谐的环境,同学们就会觉得耳目一新,跟着节奏做动作,即使较长时间地练习某个动作,也会兴趣浓厚;又如在课堂上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中,来点节奏感比较强的迪斯科音乐,学生既体会了竞赛的激烈,又感受到了身心愉悦。一节紧张而又大强度的体育课接近尾声时,伴随着轻柔舒缓的乐曲练上一段优美的小舞蹈,不仅仅使学生全身紧张的精神也能得到休息,不仅仅学到了体育知识,并且陶冶了情操,使学生在欢快的心境中既锻炼了体魄,又受到美的熏陶。体育教学除了丰富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提高技术、技能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上室内课时我们播放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夺冠、国旗升旗时动入场竟的录像,看了以后,老师经过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仅有拼搏、努力才有提高,在此环境的感染下,同学们会热血沸腾,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引入,为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供给了更科学有效的方法,跨区域的协作教学研究成为可能,如不一样地域学生体质比较研究。

  又如:应用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而开展的学生体质发展模式研究等。随着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必定会产生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种“刀耕火种式”的教育方式即将成为历史。广大体育老师要积极迎接挑战,改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克服畏难思想,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成为一名适应信息时代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体育老师。只要我们惊心设计、认真组织,就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开辟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体育老师个人总结2

  体育工作是德育、智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促进良好的班风,提高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一期来自己的学科教学进行总结。

  一、严抓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习惯。

  体育教学以室外教学活动为主,没有严的纪律就难了实施教学活动。期初定出的课堂常规,通过学生的努力基本达到如下要求。

  1、穿运动服上课。

  2、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集队,检查人数。

  3、课间要按老师布置的练习内容进行活动。

  4、没有老师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练习区。

  5、下课检查人数,清点器材。

  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针对初一级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娱乐性的乒乓球、篮球、足球项目,竞技性的中长跑、跳远、跳高。通过以上项目的开展,使学生无论体育兴趣,技能方面都有大的提高,特别是乒乓球项目,人人喜爱,积极参与。由于课堂被队列、队列广播操、田径运动会的准备所占用时间较多,未能在篮球、足球方面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兴趣未能充分调动,达不到预期的设想;竞技性的项目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三、积极配合,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各项体育活动。

  本期学校开展的队形队列广播操比赛,校运动会,课间操评比等,本人能积极组织和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组队|——训练——比赛,可喜的是学生对运动肝参与的热情较高,一天的运动会,学生都能沉浸在欢乐之中,有了好的开始,为明年的体艺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安全第一、严防事故的发生。

  在本期的教学中,始终能按教学常规进行上课,通过在学生当中的多讲,严要求,使学习思想统一认识,安全高于一切,对有违反操作和隐患的及时教育,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未出现伤害事故。

  五、认真总结,展望未来。

  本期未能达到预期目的有如下:

  1、广播操、队列未有质的变化。

  2、足球、篮球学生的兴趣未能有效形成。

  3、自觉锻炼未能体现。

  下期计划首先在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课间操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进行约束自己,在出队,做操有质的转变。其次培养学生足球、篮球的运动兴趣,使足球、篮球、乒乓球运动在学生当中比翼齐飞,达到终身运动,终身受益。

  体育老师个人总结3

  今年在我系教育实习时间,我分到中学实习小组,并按要求进行了教育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实习,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为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提高了教学能力,熟练掌握了一些教学基本技能,并且向实习学校展示了我院体育系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实习学校领导、老师的一致肯定。下面就此次实习工作,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见习准备阶段(第1周)

  我到达学校后,及时请任课教师介绍有关情况,了解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及相关的教学设施,并对我上课提出要求。在学校体育组的指导下,我研究讨论体育教材,跟原班听课学习,向老教师“取经”,了解教学进度和班级学生情况,修改整理自己的教案并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在试教前将教案交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带队指导教师批阅,获得同意后,在小组中作试讲,及时发现问题,确保顺利上好课。在这一点上我做了及时的调整,中学的班容量不均衡,有的班50多人,而我的班则80多人,这对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及时修改、调整教案和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大班量教学。同时,根据学校要求和实习教师的具体情况,我分配了班主任工作,深入班级工作,了解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

  (二)实习阶段(第2—7周)

  1、教学工作

  见习结束后,我正式进行教学工作,实习课程大多数围绕跑、跳和球类(排球、篮球、足球)展开教学。中学体育课强调一些比较简单的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我实习面对的主要是高中生,他们活泼好动,教学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这个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寻求一条让他们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为人师的我,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刚从大学课堂学生角色进入中学课堂教师角色,会有意无意的把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带入中学课堂。并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及环境的不同致使中学的教学方法与大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开始并不适应,总是有意无意地习惯于大学老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练习的少,老师讲的很多,一节40分钟的课堂要讲一半多的时间,学生还没练习几次就下课了,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高,很多动作教完了,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当然,我们也建立了听课评课制度,相互之间听课评课,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在不断的实践中,我逐渐适应了中学的教学方法、模式,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实习将近尾声时,学校安排我们进行全校的公开课教学,在体育组以及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进行了公开课教学,获得了学校的肯定,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

  2、课外体育工作

  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我协助学校做好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工作。

  (1)结合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我们实习组与学校每周开展球技交流赛,既增加实习老师与学校老师的交流沟通,又强化提高了双方的球技。此外,我们组织了学校和县委以及其他学校打球交流学习活动,在学校宣传教学工作和教学成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2)在高二体育负责人受伤后,我积极负责了整个年级的早操和课间操工作。

  (3)组织广播体操比赛。在高一组广播体操教学结束后,我负责组织了高一组的广播体操比赛。比赛前各班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学生班级荣誉感,同时也体现实习老师深厚的专业功底。

  (4)组织其他文体活动。在实习组的建议下,我们协助学校开展了“中学首届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推广校园普通话”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三)总结阶段(第8周)

  (1)实习生做好总结:实习教学工作结束后,我及时检查自己在实习中的态度和表现、成绩及问题所在,提出努力的方向。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实习小组进行评议,整理出小组的书面总结和实习生的初步鉴定。

  (2)实习学校的领导、体育组组长和任课教师对这次实习做总结。指出实习生的优、缺点,提供合理建议。并在实习鉴定上做了意见,肯定了这次实习取得的成绩。实习学校为我们实习组设庆功宴,双方互赠纪念品,组织学生欢送实习生。

  (3)回校后系实习指导小组作总结报告,确定实习成绩。

  二、主要收获

  1、我系实习指导老师认真负责和积极指导实习工作。一方面认真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实习工作,结合实习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各实习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能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控制课堂气氛,教态自然大方,课堂气氛活跃。

  3、熟悉班级工作,能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改革和创新意识。

  4、绝大多数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比较重视,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能虚心请教、能按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教案,精心试讲,认真记听课笔记,大胆评议。工作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这一切赢得了实习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为我们体育系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经验和体会

  通过这次教育实习,我们有以下的经验的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前提。

  为加强对教育实习工作的领导,我系成立了教育实习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严格管理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期间,加强了监督、检查,指导老师赴各实习学校了解实习情况,掌握动态,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保证了教育实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指导教师是实习活动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对实习学生的教学活动、纪律考勤、成绩评定等都负有直接责任。一个实习小组教育实习搞得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我系选派了工作认真,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教授、硕士研究生)担任指导教师,他们对实习学生敢于严格要求和管理,受到实习学生的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这届教育实习,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较差,专业素质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不过关,有的学生对教材体系、教材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不能从整体上理解知识结构及教法特点,不能按教育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还有的同学教案不过关,教案设计简单。

  鉴于存在以上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加大改革的力度,认真总结教育实习工作,吸取教训,推广经验,弥补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以利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我们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实施新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与培养目标、规格不相一致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适应中学体育教育新课程改革转变的要求。

  2、逐步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使教育实习具有连贯性,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第10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伤害事故 原因 预防措施

1.引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众所周知,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体育运动的对抗性、竞争性、挑战性决定了这种身体活动具有潜在的危机,因此不可避免会伴随着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果人们在体育运动中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那么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轻者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重者会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所以,找出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积极地进行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便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造成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2.1思想因素。

体育教师对教学安全的认识不足,无防患意识,存在伤害事故难免的认识误区,没有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生伤害事故后也不认真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就为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另外,少数男同学思想麻痹,缺少防伤观念,在运动中好奇心大,常盲目、冒失地做一些力所不及的动作而出现伤害事故;一些女同学在运动中胆子小、害羞,在练习时恐惧、紧张,也容易造成动作失败而受伤。

2.2缺乏运动损伤知识。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加者缺乏必要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有关。由于缺乏基本知识,不善于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懂得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而导致运动中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在体育活动中不量力而行,不正确估计自己的身体能力,一旦运动负荷超过自己身体的生理承受能力,就会对身体内部造成潜在性的伤害[1]。例如:有的学生平时缺乏锻炼,但在面对体育测试、运动竞赛、军训操练时,由于好胜心、自尊心和团队荣誉的驱使,无视身体不堪负荷而发生的警讯,导致运动中出现伤害事故。

相对一些发达国家,我国校园中的安全教育多流于形式,教学大纲中设置的安全卫生教育内容,并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另外,很多孩子的父母和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伤害发生后的处理能力也极为欠缺。

2.3场地器材设备服装不符合要求及气候不良等。

运动场地不平或布满杂物,跑动时就容易扭伤或跌倒受伤,地面过硬、吸震力差,足腿及膝部所承受的撞击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运动器械表面不平或有裂缝、金属部分生锈或年久失修,设备的型号或重量与使用者不适等都可能造成运动伤害[2]。此外,运动时服装鞋不符合要求及缺乏必要的护具等也会在运动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气候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夏季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冬季气温过低易导致冻伤并使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时,要考虑气候因素,以免受伤。

2.4准备活动问题。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在于克服惰性,使人体迅速进入到良好的运动状态。在剧烈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及内脏器官积极动员起来,提高关节囊及韧带的功能,调节神经系统,使其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以保证运动取得良好效果,有效地预防和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3]。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就开始正式运动或准备活动离正式运动的时间太长;准备活动量过大或违反循序渐进原则,一开始速度过快用力过猛等都有可能为运动损伤埋下隐患。

2.5教学组织安排不合理。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运动量和运动负荷是否适中;在教学中是否遵循了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组织得是否合理有序;在器械练习时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保护与帮助,这些因素与伤害事故的产生也有密切的关系。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遵守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过多,缺乏必要地保护措施及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场地小,人多拥挤,不区分使用;教师对学生的组织纪律要求不严,允许有伤病的学生参加剧烈运动等。如:推铅球练习时,纪律松散,学生不按要求去做,就容易发生砸伤事故[4]。

2.6参加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或伤病初愈阶段及过度疲劳的情况下,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都相对下降,这时若参加剧烈运动,就可能因肌肉力量弱、反应较迟钝、注意力减退、身体协调性差而导致损伤。心理状态与损伤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如情绪过于激动和低落都会导致运动技术变形,动作失调,造成伤害事故。一般心情好时人就记得快、领会深,即使较难动作也会感到容易。相反就会记忆困难、思维迟钝,连平时掌握的动作也做不好,因而有可能导致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

2.7医务监督存在一定问题。

医务监督不到位、不得力,不能及时发现一些人体潜在的某些疾病,或对某项运动及运动时间的不适应等,都是造成运动中猝死的原因之一。

2.8教师法律意识淡薄。

学校的管理规程、条例、制度、规章文件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国家的法规条例是全民的行为规范,某些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相关法规和法律条文了解不够,容易疏忽大意,导致伤害事故发生。因此教师要在了解法规的基础上,特别重视教学文件的制定,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把一些注意事项写在教案上,既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又可以在发生伤害时减轻责任。

以上只是体育教学中可能导致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一些常见的原因,但不论如何,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地对待安全事故。在面对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时不能因噎废食,相信只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能减少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预防措施

3.1提高思想素质,教师要有责任心。

责任心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师德修养,责任心不强是思想觉悟不高认识不够的体现,是发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5]。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每个学期、每节课、每个动作的始终,时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防伤教育,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把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措施纳入到备课工作内容。在备课时,应周密细致地考虑教学各个环节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的因素,把相应的预防措施写入教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发生伤害事故后要认真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3.2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措施要广开渠道,加强宣传。通过设置体育卫生知识、安全知识的宣传栏、体育锻炼安全提示牌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与教育。随着条件的改善,学校应该建立体育活动的知识、安全信息服务中心,以实际案例警示学生。每周、每月或每学期根据实际开展的具体体育活动和学校的“中小学生安全日”确定时间进行“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安全”为主题(可以是某项小型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运动会等具体工作)的交流活动,范围可以是班级的、年级的和全校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3.3课前检查不可缺。

学校场地、器材要安排专门负责人进行定时检修和保养,关注场地是否有问题、是否有坑和不整;器材是否陈旧和过期,是否还能继续使用;下雨及恶劣天气时要给室外容易生锈腐烂的器材进行保养[6]。教师课前要检查学生的服装是否合乎要求等,杜绝由于场地、器材和学生服装上存在隐患而造成伤害事故。有些项目在练习前还要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如在进行长跑练习时,了解学生在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无疾病等,同时还应时刻关注天气状况,注意教学内容与季节相适宜。

3.4教学组织内容安排要合理。

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对教学中的重点及容易发生损伤的动作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全面发展、个别对待的原则,加强对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注意观察学生练习时身体的疲劳程度,并及时调整体力较差学生的运动负荷。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切合实际地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运动负荷。进行体操等一些项目的练习时要采取合理的保护与帮助,并将正确的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传授给学生[7]。如摔倒时,要求学生立即低头、团身、屈肘,以肩背着地,就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等,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量合理化。在每学期的前几节课,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冬季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以武术、中长跑、游戏为主,这些练习既安全,又不易发生伤害事故,还能使学生系统全面到锻炼。

3.5改变教学方式,实行专选课制。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放羊式、大课堂制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水平,合理分组、有所侧重。在分组练习时,应打破队伍集合时的原始小组,根据学生对动作掌握的程度,重新分组。将动作较规范、基本上能独立完成的同学分在一组,将动作掌握不够、须在保护帮助下才能完成的同学分在另一组。练习时教师应将指导及保护的重点放在相对较差的一组上,在练习数次后,再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进行“好升差降”调整。这样不仅能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与此同时,学校在实行专选课制时,还应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水平等级按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进行分项目选课,不同运动水平进行分班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动作,又能使教师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和强度,不至于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因过度练习而发生伤害事故。

3.6加强医务监督,防止过度疲劳,关注特异体质或特殊疾病学生。

在医务监督方面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纳入学生档案,以便掌握学生的健康情况并加以区别对待。对特异体质或特殊疾病的学生学校要充分了解和明确记录,清楚掌握学生是否有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教学中安排体育活动时加以注意[8]。学校和家长要进行沟通,共同保障学生健康[4]。学校可以把这部分学生组成特殊团队,安排适合他们体能的运动内容和项目,可以采取减少体育课的密度和减轻负荷量或采取简单锻炼手段,如简单的广播操和慢跑,避免大负荷运动。身体疾病严重的学生可以免修体育课。

3.7学校需要法律利剑保驾护航。

以前,如果学生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因为对事故的责任没有法律上的明确界定,所以学校往往息事宁人。因此,呼吁各级立法部门尽快完善制订学校安全事故的处理法规,对伤害事故类型、责任归属、处理程序及损害赔偿做出具体规定[8]。如果学校已履行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时,出现学生之间的分割行为造成的伤害,学校不用承担责任;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学校亦不用承担责任。

3.8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参加社会保险。

学校需要与保险公司共担风险。在教育行政部门所给的现行保险政策下,学校要强化保险意识。大家要意识到体育运动风险要大于社会风险,法律只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但不能消灭风险。一个人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带来的责任,也不应完全由第三人赔偿,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保险。学校可以给自己上保险,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保险,发生需要学校进行赔偿的伤害事故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这样,不仅学校可以减少经济损失,与保险公司一道得到法律上的支援,而且伤害者家庭可以减少经济负担。

4.结语

学生安全是学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但体育课堂中的意外伤害事故防不胜防。我们不能因为在学校里有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而不参加或不进行体育锻炼,而应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总的来说,要加强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体育安全保障制度,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和消除体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广大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科学地组织体育活动,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活动的同时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姚宏恩,郑隆榆.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160-170.

[2]马永红.谈体育运动中伤害事故的成因与预防[J].体育文化导刊,2003,(9):48-49.

[3]赵斌.运动损伤与预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67-79.

[4]何斌.中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及预防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2006,(9):96-98.

[5]孙世萍,黄宗宏.再谈体育伤害事故[J].中国学校体育,2003,(3):148-150.

[6]张媛,齐亚.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J].体育世界,2003,(4):103-105.

第11篇

摘要: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实践教学,文献资料和调查等方法,从学校体育的现状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激励创新思维等多种艺术进行深入的探讨,认为:灵活运用艺术手段,能保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教学艺术

在当前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与提高,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体育学科对于锻炼学生健康体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提高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成效迫在眉睫,对体育教学艺术的探索也尤为重要。

一、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等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深浅不一。这现象阻碍了学校体育(特别是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 在农村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甚至制止。家长一方面崇拜象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等,导致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很难得到有力的发挥。2、体育观念的落后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多功能的,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但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对于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认为可有可无。上课不认真、课后不懂、家长不关心,认为体育课跑跑跳跳、玩来玩去,上与不上,好与不好都无所谓。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 3、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 人们往往认为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学校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有联系,但也有区别。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竞技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成绩。体育比赛容易见到效果,这种功利主义的片面认识,导致只注重体育比赛、训练,而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 4、场地、器材设备限制、商品经济的冲击、教师队伍专业思想不巩固、水平发展不平衡。这给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阻力。这样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发挥自身魅力和专业素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所在。 5、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缺乏,呈现学历不高、教学信心不足的局面。外界对体育教师的误解,学校对体育教学环节的不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造成了体育教师信心不足的局面。另外,体育教师队伍的人才缺乏也使得现有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增加,他们没有时间提升自己,塑造自己,只是一味的上课,枯燥的教学,在教学任务都很难完成的基础上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保证。

二、体育教学中必备的六种艺术手段 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资料学习和调查,本人深有感触,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手段组织教学,是保证体育教学高质量完成的重要手段。在此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寻,希望与同仁共勉:1、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手段 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并没掌握动作要领。例如:练习“前滚翻”时团身要紧,形象地称之为“球形”;练习支撑跳跃时推手要快,比喻为象碰到烫手的火炉;把投掷实心球的最后用力称之为“鞭打”等等;再如武术中的“大鹏展翅”、“白鹤亮翅”、“弓箭步”、“马步”等形象的比喻,生动而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在体育教学中语言,应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在心理上应给学生某种依靠,以增强信心,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艺术手段 体育课不同其它课,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学习,又在不断的学习中运动,充分发挥“运动”这个优势,如学习中长跑技术时,可以先安排学生“自由跑”,采用一般跑、变速跑、竞赛跑,让学生“跑个够”,达到相应量后,再让学生从“跑”中说开去,又如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我先安排观看VCD片,直观了解做操的力度美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展现在学生面前。“看”是为了吸引学生“上钩”,要给学生回味无穷的感觉。 3、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手段 激励一词意为激发鼓励,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对学生说“试一试,老师想相信你能行!” “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同学做得最好?”等等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使他们时刻处于兴奋状态。现代体育教学要求以调动每个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合理、准确地使用激励性语言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它贯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活动前,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在活动中,及时纠正问题,不断鼓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活动后,注重激励性评价。4、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艺术手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课时教案简要的讲给学生,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学内容、结构及组织形式,参与备课。这样就可以使课的开始部分的“宣布本课内容”的环节,变为新颖的“师生讨论本课学习方法”,使体育课处处体现学生自主作用和创新能力。这样就能提高体育教学课堂效率。 5、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评价艺术手段 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学生个体之间身体性差异比心理性差异(智商)更明显。采用标准评价,对天生的“差生”有失公允,对天生的“强壮”有失目标的激励作用。这样对目标的可操作性问题,体育科就比其他学科更具难度,给教学评价带来了一丝“沉重”,也给广大教师的体育教学评价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人认为:只要提高教学评价的艺术性,“沉重”是可以逾越的。例如:让一个体育教师判断这个学生的体育状况应是85分还是86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一个教师说出自己的学生是“优”还是“良”却是比较容易的。要进行“因人而异”和“与时俱进”的评价,适当增加技术评定、态度评定和参与行为评定。对“差生”要有特殊的评价方式,开展“面对全体学生”的体育评价。如何更好地提高差生的学习水平,不仅仅在于体育课,而且是整个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的问题。 6、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组织管理艺术 实施素质教育,是离不开体育教学的。快乐是体育课之本,健康是体育课的宗旨,学生们素质的提高,都是体育课的最终目的。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使体育学科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三、总结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其人格魅力和个性风采会对学生产生不可言喻的巨大影响。“学高为师,乐正为范。”要把教学当作一种艺术性事业,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修养,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在教学艺术的道路上勇于实践,知难而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手段,是社会和时代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这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3。 2、周睿,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语言艺术探骊[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12)。 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75-103。 4、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