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时间:2022-03-25 00:1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生物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第1篇

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新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新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1一、高一学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一学期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几部分。学期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具体内容分析:

1、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2、组成细胞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在本部分内容中,蛋白质和糖类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

3、在教学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教学时不要过深、过难。

4、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

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高一学期教学重点与难点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四、高一学生情况汇总

1、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对与高中课程衔接紧密的初中知识作适当补充。

2、现在的教材为了体现课程理念,要学生主动从教材外的资源中获取知识,如网络、教材光盘等,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条件所限,就不得不依靠老师从课堂中得到补充。

切实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做出策略。

五、高一学期教学措施

1、灵活机动地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并且注重与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新成果相联系。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

3、精心设计导语;

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4、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

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6、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

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新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二、任务和目标

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三、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

我校现在有学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个教学班,其中文化班8个,艺体班2个,每人5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

四、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

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

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事项的说明,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在周六、周日去实验室做实验)。

4、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原则在学生自动报名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活动每2周开展一次,时间利用课外时间(晚上7:30—8:30),开展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突破、典型习题点评、讲座等等。

新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学校和年级要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新大纲、新考纲为扶手,学习领会并贯彻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以昌乐二中的模式为基础,以杜郎口中学的措施为途径,以衡水二中的效果为目标,全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二、工作目标:

根据本校实际,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本模块有六章内容,主要包括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生命历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在生物教学中贯彻执行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帮助者的精神,全面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如下:坚持贯彻“抓中间,促两头,面向全体、夯实基础”的战略思想。注重“双基”,踏踏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做到及时反馈巩固,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逐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科能力。教师要在备课、导学案编制、作业批改、考试分析等各个环节上做的更细、更实,做精做优。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带高一2、4、8、13、17五个班的生物教学。其中2班和4班为强化班,是年级中的精华,基础好,反应快,一点就通,因此对该班学生需要高标准高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向高考挺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8班为实验班,重点是抓双基促养成。而17班为普通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人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差,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以抓养成教育为主,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同时注重双基教育。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工作,编写优质高效的导学案。

2、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根据高校课堂“问题引导—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不同课型的特点,制定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框架,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该讲则讲,该舍则舍,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练”,做到讲练结合、教学并重。

3、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高考主要测试考生在中学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5、要落实好教学常规。

我会在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及落实上下功夫,尤其要做到:没经讨论的学案不印;自己不做的题目不发给学生;不能批改的作业不布置给学生,批不了的单元过关题不考。备课既要突出备知识,又要体现知识传授过程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己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6、互相听课、评课,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7、认真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业习惯、考试习惯的培养。

8、积极参加课程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9、加强高一新生的思想教育。

高一新生思想差异很大,生物课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理想教育,对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要配合班主任予以纠正,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的行为。

新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4一、高一学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一学期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几部分。学期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具体内容分析:

1、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2、组成细胞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在本部分内容中,蛋白质和糖类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

3、在教学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教学时不要过深、过难。

4、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

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高一学期教学重点与难点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四、高一学生情况汇总

1.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对与高中课程衔接紧密的初中知识作适当补充。

2.现在的教材为了体现课程理念,要学生主动从教材外的资源中获取知识,如网络、教材光盘等,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条件所限,就不得不依靠老师从课堂中得到补充。

切实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做出策略。

五、高一学期教学措施

1.灵活机动地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并且注重与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新成果相联系。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

3.精心设计导语;

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4.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

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6.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

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新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5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学校和年级要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新大纲、新考纲为扶手,学习领会并贯彻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以昌乐二中的模式为基础,以杜郎口中学的措施为途径,以衡水二中的效果为目标,全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二、工作目标:

根据本校实际,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本模块有六章内容,主要包括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生命历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在生物教学中贯彻执行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帮助者的'精神,全面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如下:坚持贯彻“抓中间,促两头,面向全体、夯实基础”的战略思想。注重“双基”,踏踏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做到及时反馈巩固,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逐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科能力。教师要在备课、导学案编制、作业批改、考试分析等各个环节上做的更细、更实,做精做优。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带高一2、4、8、13、17五个班的生物教学。其中2班和4班为强化班,是年级中的精华,基础好,反应快,一点就通,因此对该班学生需要高标准高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向高考挺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8班为实验班,重点是抓双基促养成。而17班为普通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人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差,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以抓养成教育为主,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同时注重双基教育。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工作,编写优质高效的导学案。

2、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根据高校课堂“问题引导—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不同课型的特点,制定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框架,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该讲则讲,该舍则舍,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练”,做到讲练结合、教学并重。

3、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高考主要测试考生在中学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5.要落实好教学常规。

我会在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及落实上下功夫,尤其要做到:没经讨论的学案不印;自己不做的题目不发给学生;不能批改的作业不布置给学生,批不了的单元过关题不考。备课既要突出备知识,又要体现知识传授过程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己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6、互相听课、评课,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7、认真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业习惯、考试习惯的培养。

8、积极参加课程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9、加强高一新生的思想教育。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新授课 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近年来江苏生物高考试题难度不断上升,对于细节的要求增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突出科学思想和实验方法的考查。基于此,一线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不断加深,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改革也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展开,教学中的问题也进一步地暴露。

1 误区一:新课讲授不到位,过分依赖考前复习

根据新课标,高中阶段高一开设生物课程,但相比语数外理化,这些初中阶段就非常重视的传统“主课”而言,生物在学生的眼中显然次要多了。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态度上的不端正、学习上的不积极、课后巩固的不及时等这些因素加起来导致学生高一生物学得比较差。由于基础薄弱,使得很多学生在高三复习阶段跟不上。尽管教师在复习高一知识时尽可能讲得慢些、细些,但有的学生还是接受不了,好像大脑里装不进,上复习课的效率有时还比不上新课。上新课时,学生脑中没有这部分知识,学习后接受速度较快;上复习课时,相关知识大脑中有,但很模糊,就似乎每一部分知识在脑中的容积是有限的,即使之前学的模棱两可,但已把大脑中这部分知识领域给占据了,很难再容纳更多东西。而要清除以前的模糊知识,吸收正确内容,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首因效应。所以对基础本来较差,接受能力又不行的学生来说,就算是复习,效果也不好。

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一部分内容,由于高一上新课时课时较少,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不得不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的讲解中。另一方面,学生课上听得一知半解,课后又得不到及时的巩固,所学知识很模糊,从而也给学生留下了阴影:有丝分裂减和数分裂很难,我就是不会。这样在今后的复习中,一旦碰到这一部分知识就感到害怕,也没有信心去攻克难点。复习的效果就是,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即便课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能听懂,课后做题时还是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教师对于这些难点的处理切不可因赶进度而造成知识点的“夹生”。事后补救也就是常说的“炒冷饭”则要花更多的时间,且效果不好。

教学时合理的教法应该是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步步到位。对于第一次出现的知识点,教师要一次讲清、讲透。一开始就把学生教会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若一开始就讲不清楚,甚至出错,后面要想让学生纠正就很难。要消除首因效应形成的错误概念,可能重复多次也难以改变头脑中已形成的模糊印象。

2 误区二:教师活动替代学生活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教师阐述概念,听教师解释生理现象,听教师分析生理过程,听教师解读图表,而自己很少有机会说一说,很少能够自己去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会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分析,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导致很多学生课堂上怕说、不敢说、怕说错,认为自己知识点应该都清楚,但考到就出错,究其原因,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将大脑中的知识提炼的过程,不说、不写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真正的薄弱之处。

学习是耳、口、眼、舌、脑等各个器官参与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从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的本质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听——听教师所讲、听同学所述;说——向教师陈述、对同桌解说;读——记忆性的内容读一读;写——记忆性、理解性的内容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听和读是基础;写和说是表达,是关键。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生物学语言或概念进行阐述,这就要求教师经常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多开口,多实践,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说”不一定是讨论,可以是一些陈述性知识的描述、复述等。复述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因为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保持的时间越长,转化到长时记忆中的机会就越多。没有复述的信息存储在工作记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30秒。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说、读、写的过程,都是对信息进行复述的过程,从而形成长时记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通过互动、合作等,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误区三:知识点传授面面俱到,教学难度一步到位

新教材中同一知识点的内容在不同章节多次出现,有些教过老教材的教师觉得知识点太过零散,另一方面由于课时紧张,因此调整教学顺序,提前加大教学难度,力求知识传授一步到位。如学习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时,就想把关于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功能等全部罗列给学生,因此在讲这部分内容时重新调整了教材的顺序,把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提前;讲完有丝分裂后,为了在讲减数分裂时节约一点有丝分裂复习的时间,便把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提前学习;遗传病中概率计算,高一学生数学相关知识的教学滞后,学生理解计算困难,教师利用很多题目去强化学生,事实上等到高二学生学了概率后这部分内容很容易理解,没有必要在学生技能还未达到时,强加难度。教科书的编写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资料搜集和分析、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等活动。随意改变教材顺序,可能导致课时混乱,学生无法掌握教材体系;刻意加深教学难度,可能会因为其他学科知识教学上的滞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生物的信心。

新授课中很多问题的设置过难,如选修3基因工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讲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时,过早介绍双酶切法,甚至直接把高考题拿来做,忽视了新课教学与高考复习的区别,因为高考题难度加大,导致平时授课难度增加。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要是接受间接知识,绝大多数的知识仍然需要学生通过“接受式学习”来掌握。学生对于新知识接受是有一个过程的,过早加大难度,学生可能一时难以接受,即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出问题,也很难成为自己的长时记忆,下次碰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不知从何分析。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不一定急于新授课时直接抛出,可以通过学生碰到相应题目时自行分析解决。

4 误区四:加大试题难度,过量使用模拟题

现在高一、高二新授课的练习、试题难度比以前明显上升,很多学校学生的平时练习都是从高考模拟卷上选的题,难度越来越大。一些教师为了学生能在考场上尽量多的“见过”考题,在平时习题训练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多做题,如果没有时间就让学生用“看”的方法来见到足够多的题量,不珍惜初次见题的机会。这样减少了“建模”能力的培养机会,还可能形成思维定势,即便在高考时也常因习惯性的套题而出错,影响成绩。如高一学习光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时,学生对过程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教师就已经开始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把难度很高的图表题、信息题给学生压下来,导致学生后来一看到这类题目就害怕,笔还未动,心早已怯。学生做题不能只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要知来龙去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习题如果没有时间完成还不如不做。高考模拟题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等特点,新授课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也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一些生物基础好、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在设计学案时,可以增加附加题,供他们使用,而对于其他学生还是要先把基础打扎实了。

5 误区五: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板书

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多媒体设备逐渐进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黑板板书逐渐被多媒体所替代,丰富、生动的课件为新课程教材的实施增色不少,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视听感受。然而课件往往只注重课堂的预设性而忽视了课堂生成性的过程。不同班级中学生的基础不同,思维不同,同一个课件在不同班级使用,有些课堂临时生成性的问题在课件中没能涉及,甚至可能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

第3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终身体育;体育意识;体育教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开始涌现出来,终身体育这一概念就是这时候被提出,而且逐渐受到重视的。终身体育,从字面来看即终身参加体育活动。严格从概念来解释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终身体育”一词发端于由继续教育学家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终身体育”伴随着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其内涵逐步延伸与拓展。大学,是人的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大学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只有这一个阶段做好了,才能使学生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完美的衔接,因此可以说,大学体育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大学体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发展身体机能的重要时期。只有这一个阶段,使学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才能保证现有阶段旺盛的学习精力。在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关键期”,如果某一方面的发展错过了关键期,再进行培养,虽然仍有效果,但往往是事倍功半,而大学体育正是终身体育的关键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从现在起,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也为将来参与到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好准备。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1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在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很明确地列出了一条,即: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制定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想要这一课程目标能够良好的实现,就必须明确终身体育意识的内涵以及怎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终身体育是指人们从认知、习惯和能力3个方面对终身体育锻炼所树立的意识,主要包括健康意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1)健康意识。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的总称”。有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并能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确立适合自己锻炼身体的项目,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2)体育知识包括生理卫生常识、体育人文知识、体育锻炼常识3个方面。(3)体育技能是指学生应在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种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体育能力。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那么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意义是什么呢?

2终身体育的意义

一轮又一轮的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机器的使用逐渐代替了人力劳动,当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时,生活方式必然会发生改变,生活品质不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文化需求方面,都需要提高。因此人们需要借助包括体育在内的不同手段,促使自身智能和体能的发展,使人体的机能水平不断改善进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早在1995年,我国就推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人民终身体育的兴趣,习惯推动全民健身向深层次发展。而后在2002年所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强调在传统的生物体学观指导下的体育课程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系的体育观念。由此可见,体育在教育中的认识已经逐渐进步,体育不再单单是学生强身健体的一门课程,而是在社会适应、心理素质提高等方面都承担着重要责任的一门学科。

3影响终身体育的因素

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这三者之间既是相互独立有本质区别的,又有紧密的联系。在三者的紧密配合下实现了体育在整个时空上的衔接。不论哪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使得各种体育途径无法有机地衔接起来,这3个方面共同组成了终身体育。在我国的体育中,家庭体育是起点,作为其他二者的基础,它在人们形成一个端正的体育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改革日益深入,我国的家庭体育也开始飞速发展,但由于起步晚,意识薄弱,相比其他二者,仍然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阶段。社区体育是在我国社会转型逐步明确社区概念后才开始兴起发展的,其理论研究刚刚开始,在普通大众之间概念较为模糊,甚至将街道系统内的体育和老年体育与社区体育等同起来。学校体育作为桥梁连接着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是我国体育战略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在这三者中,学校体育最为重要,因为学校体育正是掌握基础知识,树立体育观念的阶段。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高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技术教学,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适应变化的社会,拥有较强的体育能力,不再是完成必修课程就结束体育学习,而将其当作一种终生技能与习惯。因此,可以说高校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进一步完善自身体质,增强体能,形成良好认知的关键阶段。

4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首先,我们必须重视理论教育。大学生对于体育基础技能的掌握已经在小学和中学实现,但大多数学生关于体育的认识仍然是繁重学业下的一种放松,或者为了能够顺利毕业而必须拿到的学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使得体育运动在合理有效的手段下得到广泛传播。而这些的基础就是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其次,要注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和技能。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被人认为愉快的事情更容易被接收,也更容易在同等刺激下回忆起来,所以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更快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体育技能,使得教学过程形成良性循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行的方法,吸引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体育在素质教育中以掌握基础知识为手段,把能力提高作为重点,使增强体质、树立意识成为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掌握技术技能,并愿意运用于日常生活的体育锻炼当中。再次,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也很重要。体育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从出生爬行直至死亡我们都离不开体育理论的指导,这就意味着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和观念是提高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重要保证,而学校正是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场所,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有正确的教学思想,才能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建构,并运用于将来的生活当中。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不仅是取得了多少竞技类体育的成绩,学生身体素质进步了多少,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有自主体育锻炼的能力。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高校特有的社团文化,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目前,大多数高校当中都有为数不少的体育类社团,如排球协会、篮球协会等,学校通过给予这些社团支持,开展活动,让学生可以有展示自己喜爱的和擅长的体育项目的平台,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自信心得到肯定。

5结语

终身体育的目的是使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在培养人的生命价值观方面做出贡献,体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只有学校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才能为终身体育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承担应有的责任。所以体育工作必须在学校时使学生打好体育基础,让他们懂得锻炼的原理和方法,受益终身。

作者:赵一斌 郭忠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