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0 07:40: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教师个人履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方法;以人为本
新课程改革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主要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以能力、个性和人格为核心的发展,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打造高效政治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呢?
一、高中政治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实现和谐教育,从根本上应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用科学的教育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就是要实现人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和谐统一,实现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要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重视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积极实施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会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别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个性,认真地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通过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否得体,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效率,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一个高效课堂不是单纯的一种方法的运用,而是多种方法的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政治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问题探究法等。无论哪种方法都要贵在得法。高中政治教材浓缩性强,内容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种方法相结合。例如,在讲《政府的职能 管理与服务》这一课时,让学生收集整理社会生活中或者身边的政府为人民办了哪些实事,这些事例体现了政府的哪一职能,政府的履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在课堂讨论中积极主动的发言。学生对政府的工作成绩给与肯定,但对政府在履职过程中的缺位、错位、失位现象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怎样建设一个人民满意政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具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流,甚至是通过辩论的形式来解决。这样就把学生从枯燥、沉闷的认识、记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机会,通过讨论和探究,不仅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在政治课学习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掌握汲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所以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倡导探索性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新式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以促成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问题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合作探究式等创新教学方式,发展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教的方式的转变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 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自主决策、收集整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他们自身认知的一个过程。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学会学习,所以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同时采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主动地去摄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进一步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实效,必须在教学观念上有彻底的转变,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落实中有所创新,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EB/OL].教基[2004]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8.
[3]席中华.对政治新课改的认识[J].广东教育o教研,2007,(4).
[4]史维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反思[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4).
以上弊端与教学评价观念都有直接的联系。笔者通过认真反思后认为必须顺应新课程评价观的要求,对初中教学评价进行大胆改革,才有利于初中教学的和谐发展。致此笔者总结出几点评价措施与对策。
一、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学校发挥评价的引领作用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关系到学校推行素质教育课改的方方面面。对于贯彻国家育方针,把握办学方向,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办学能力提高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社会评价和政府评价学校是学校教学的外在压力。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主动充当社会评价和政府评价的代表。正确、客观的全面评价学校,引领学校朝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下一代的方向发展。对学校教学评价时,评价体系的制定要体现课改精神,课程标准的执行,学生成长的达成水平,都应有相应的法规体系界定。这种体系不仅仅让学校了解,更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认可。评价过程中,要把握好评价的原则,选择好评价的方法,进行全面评价。促使学校实在的抓素质、认认真真练能力。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对校长的任免,评价应起到引领和主导作用。评价考核结果应提出考评的指导性意见,帮助学校找出不足、纠正偏执,提高培养学生能力的自觉性。评价指标的量化可以作为学校晋级的重要依据。从而摒弃当前以中考成绩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弊病。使评价具有宏观的导向功能。
二、考试导向及录取方式的改革
伴随新课程进入全面的实践阶段。教育部发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政策的通知》。通知要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初中升学考试招生中,要综合考查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差异,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的做法,高中录取除考试成绩以外,可试行参照学生的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记录等其他资料,综合评价进行录取。据此,我们来展望素质教育实施的考试。考试形式应从封闭走向开放性,从关注分数到关注真实的人发展。对于非选拔性的考试,尽可能分层出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有余力的学生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使较后进的学生能有兴趣读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心理健康的成长。考试方式和结果处理可以从单一走向多样性,从目前只注重笔试形式到多样测试方式。如:一次考试多次机会,或多次考试多次机会。让某些学科有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考试过程从独立考试走向合作考试,使几个学生共同完成的考题应运而生。通过这样的考试评价,让学生“乐学”“善学”。让家长认识到考试只是对孩子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测试。
三、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
新课程需要新的学生评价方式。素质培养要有适中的评价制度。对于初中学生评价要坚持内容全面性,评价多样性,注重过程与主体参与的原则,评价体系应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在评价的措施和方法上,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开放式发展评价,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能,以及发展需要,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和学年末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评价办法可以概括为“百分制+等级+特长+评语”。(1)百分制是以对语、数、英等原有科目的评定仍施行百分制。应试教育的偏差不是考试记分的本身,而是考试的目的。所以可以让教师明确,考试只是一种测检学生近期学习的手段,分数仅仅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评定等级是把德、智、体诸多方面的要求具体化为五项素质。对每项分别给予优、良、中三个等级。其中,第一项为思想道德素质;第二项为科学文化素质,第三项为心理素质。第四项为身体素质。第五项劳动素质。评定操作对照五项素质的具体内容,评出优、良、中。(3)对个人特长的认定,学校要有计划的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设计许多展示才华的舞台。奖励面达70%左右,活动结果记入成长档案。(4)评语:教师和班主任每学年要对学生进行评语,抓住闪光点,用充满激励的语言肯定优点提出改进的不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总之,通过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随着年级的升高,自己也在不断发展。认识到学习是长期积累和进步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自己能力的。
四、教师评价改革
我认为学校要建立和谐的管理体制,对校内工作进行督导。和谐管理的重点是学校领导的团结、大公无私。以领导牵头成立公正的考评组。根据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出各年级教师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各年级的工作进行评价量化。对教师教学工作情况进行引导,对德、能、勤、绩的教师进行肯定。内部要建立起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学校只能在宏观上提出意见,注重的是教育方向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关键词】超市,训练考核,企业化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超市经营管理专业是根据我国当前社会需求而来的一个新兴专业,自从“诞生”以来,各个中职学校一直都在做各种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目的就是培养符合超市企业需要的合格中专生。笔者有幸同我校超市专业实习学生一同深入湖南长沙新一佳超市,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希望能探索出一条超市经营管理专业训练考核方式企业化之路。
1 超市经营管理专业训练考核方式企业化的必要性。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曾提出了新时期职业教育新概括:职业教育必须要跟上产业化发展,必须随着经济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化升级而走,围着企业生产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
1.1 超市企业的烦恼。当前连锁经营已是我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各大超市为了争夺市场抢占份额纷纷开设连锁分店,营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企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供给。以长沙为例,新一佳在进入长沙一段时间后意识到,开设新店是企业发展的要领之一,这就需要大量专业对口人才的有效输入。然而随着超市员工招聘,企业发现进入公司的人员往往缺乏超市基本技能,甚至从中职学校超市专业引进的学生,也无法让企业满意。究其原因,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只是对书本知识进行机械的学习,对超市中实际工作缺少直观的认识,因而无法有效的掌握超市日常工作程序中的各项基本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和锻炼。可以说中职学校以书本教学和课堂训练方式为主的超市专业培养机制和超市企业的人才需求并不匹配,更体现了超市经营管理专业训练考核方式企业化的必要性。
1.2 超市实习中反映的问题
笔者带领学生在长沙新一佳超市进行长达六个月的实习,在实习前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单一能力强,综合能力欠缺。大多超市对工作主要分为收银、客服、理货、防损、收货、宣传促销等六种岗位,而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往往一名学生能够优异的完成超市中的某个岗位工作,但面对另一种或几种工作时又错误连连。
(2) 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意识较为薄弱。有的同学就曾经因个人原因,私自从粮油部跳到干杂部上班,发生了旷工事件。事件惊动了超市人力资源部经理,给自己和学校都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3)缺乏考核机制,相同错误重复发生。实习期间经常有培训人员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后,马上就有另一名学生犯了一样的错误,甚至被纠正的这名学生很快也重复犯下了先同的错误。这是因为没有对学生在实习训练期间的表现制定具体考核机制,无法让部分学生认识到各种错误的严重性行和实训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1.3 应对超市经营管理专业进行训练考核方式的企业化改革根据我校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和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仅经过书本知识教授和少量课堂训练的学生,在超市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工作熟悉性不够,工作掌握不全面,纪律性薄弱等原因,难免出现各种错误。
因此,超市专业可以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传授知识的模式,按照企业目前的岗位设置对每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考核,加快超市经营管理专业考核方式的企业化进程。
2.超市经营管理专业训练考核方式企业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2.1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企业化实训氛围,搭建实训平台,革新训练考核形式。在校内为学生创设全仿真的超市实践环境,超市的经营与管理工作全部由学生承担,教师只负责监督管理,遇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为革新训练考核形式创造背景条件。
2.2考核模块化,考核形式多样化。教师可通过走访各大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具有校园特色的企业化管理和考核机制,例如将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进行细分,将技能要点模块化,以任务书、指导书的项目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并逐一考核等。考核的形式则可以多种多样,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评甚至面向全校模拟社会行评,考核面可以拓宽,不仅局限于校内考核,还可延伸到校外企业实训考核,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每名学生对超市具体工作的认知程度,让学生熟悉各个岗位工作,了解其工作特点、重点和常见错误,在训练考核中让学生不断锻炼、螺旋前进式提高。
2.3将超市企业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全面引入学校
(1)将超市企业管理制度引入班级管理。统一穿着工作服,带好工牌,成了每天上课必须的准备工作;班干部的建制不再是以“班长”形式出现,转而变成“经理”“主管”;寝室卫生评分标准已远远高于五星流动红旗,转为按企业制度检查、管理;爱美的小女孩们统一扎起马尾、盘起头发,因为员工这样才最大方得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着、工作着,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适应到适应、由普通变得专业。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20-02
一、导师制的内涵与意义
1.导师制的内涵
《中国百科大辞典》对导师制的解释是:“英国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14世纪开始采用。导师对学生负有教学和辅导的责任。一般每一导师负责指导一名或数名学生。亦有专门负责学生生活、行为指导和咨询的导师。”[1]而在我国,导师制一般都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一般涉及到的课程不多,学生大都把时间花在科研工作上,这就要求导师要专门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论文撰写等工作。而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学生素质的不断进步,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是对这种制度的应用和延展,是按照一定的师生比例由一个老师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直接的、全面的综合辅指导,是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种互动式教育教学制度,是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性改革,使每个本科生都能在导师的详细指导下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全程本科生导师制:一般高校在大一新生开学前都设有专业指导课,即在课上详细介绍本专业以及它的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前景等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不同研究方向的指导老师,学生可根据此挑选心仪的导师,但同时导师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即为“双向选择”。一旦双方选定以后,根据学校安排导师一般会针对学生制订成长方案,让学生从大一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知识,便于在高年级阶段顺利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同时导师还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课题研究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大学最后时期面临的是就业或考研,全程导师这就需要积极参与就业指导或者考研辅导,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阶段。
(2)高年级导师制:相比全程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仅仅针对的是大三以后的学生。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也就是说给这阶段的学生配备的是科研实践型导师。这种情况一般采取学院统一规划与双选相结合的方式配备导师。通过导师的指导使得学生在课题研究、创新能力、论文撰写等方面不断进步。
(3)低年级导师制:相反,低年级导师制的服务对象为大一和大二学生。这阶段的学生主要还处在从高中阶段往大学阶段转变的过程中,而这时候也往往会出现学习方法掌握不好、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缺乏激情、对专业产生迷茫等现象。而该导师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通过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及前景,让他们对专业产生兴趣,对学习充满激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过了这个阶段以后,随着他们逐步走上轨道,导师就不需要再配备了。
(4)英才导师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也需要为社会提供多元化人才,往往这些人才需要更强的创新能力。因此,有些高校专门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制订了英才导师制。该导师制旨在针对一些成绩优秀,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专业,自主安排科研活动,实行个性化培养。
2.导师制存在的意义
经过一些学校的实践证明,不论以上哪种形式的导师制,都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重要的意义。由于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高校扩招一方面造成了本科生源的下降;另一方面造成师生比不合理,育人质量下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而实施导师制是学分制条件下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措施。因此,提倡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实行全程本科生导师制。
导师的主要职责有: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我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按照培养计划和教学规律,选修课程、制订学习计划及安排学习过程;协助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团队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时刻跟踪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各项心理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观教育,帮助学生进行成才设计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择业、求职和考研;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开学、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集中指导,每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不少于11次,期末要对每一个学生写出学习、学业评语,并指出学生的努力方向,及时调整指导计划。
我国目前的中学生都是在家长、老师的严格管理下遵循着统一的作息时间,甚至有高中老师以“高考前辛苦,进了大学就解放了”的论调来误导学生。进了大学校园,每周平均30节课,老师留的课后作业也减少了很多,平时也没有那么多的考试来鞭策自己,大部分的课表空白让学生无所适从,他们不懂得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给予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及时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对完成学业非常重要。近几年,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因一进大学校园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很快转变学习方式荒废了学业,而学生们也普遍要求在学习、生活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在导师制条件下,导师与学生的距离与关系都有了变化,导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等,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导师,并从他们身上学到本领;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制订相宜的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二、江苏某高校外国语学院导师制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学院的基本情况
该校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系和日语系。英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6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8名,高职比近80%。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硕士学位30人。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都较为合理,设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研究生英语等3个教研室。英语专业分为本一、师范、外贸和翻译4个方向,平均每个年级学生185人左右,目前在校人数为734人。日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副教授5名,讲师15名,高职比达25%。专任教师中,博士在读的教师3人,硕士学位8人。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在小语种学科中处于中等水平,都较为合理,设日语教研室,平均每个年级学生人数在50人左右,目前在校人数为207人。所有的老师都可以担任导师,总体师生比在1:10左右。
2.导师制实施现状
为进一步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探索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将从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从考研、就业和出国留学等方面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和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等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与科研工作,突出加强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帮助。外国语学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科研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运用相联系,发挥学院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我院已在英语专业学生中实施导师制工作。由导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专业方向、讲授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和发展要求选择导师,导师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学生;未能通过双向选择达成意向的导师或学生由教育科学系大学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安排。由相关教师课内外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初步的研究能力,并帮助拟报考研究生者选择报考学校及考前准备。导师制为期1年左右,一个老师带2~3名同学,从2010年10月开始,已开始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以来,外国语学院已获得省重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项、省重点指导项目1项、省一般项目5、校级15项。今年另有两项已申报了国家级同类项目,考研录取率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日语专业尚未开始实施导师制。
3.推行导师制所取得的效果
(1)影响了办学思想。大学里的课程设置往往比较宽松,教师的课外时间也较多,好多教师往往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自己的科研上,这就导致了学生与教师沟通见面的机会减少,势必弱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就是要让学校的办学思想彻底转变成“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在这种办学思想指导下,所有的教师都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他们也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上。
(2)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可以对学生因材施教。导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并指导他们提前做毕业设计课题研究,同时本科生也参与了导师的课题,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存在的问题
(1)涉及面小。目前的导师制是在高年级的部分英语专业同学中实行。绝大多数同学都不包含在其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从高中的全面管理模式走进大学校园,还不能适应没有固定教室和固定上课时间,以及有课上课、没课的时间自由支配,没课的时间见不到老师的大学模式。
(2)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包括从师生的互选、指导过程以及对整个过程的评价都缺少相应的管理,从而导致师生双方积极性不高,导师不知道要从什么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不知道哪些内容该问导师,职责与工作内容不够明确,激励和保障措施不完善。
三、健全导师制的相关对策
1.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通常选择导师要考虑的因素有:职称与学历、责任心、品德与为人、学术水平与科研成果、研究方向等。目前师生比在1:10左右,完全有条件实行全面导师制。大一新生刚进校还不能明确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因此“双向选择”无法顺利贯彻。可以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将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称的几个导师组成一个小组,从熟悉高校教学规律,有关专业培养计划、课程结构体系开始,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等到将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纳入导师队伍,充当导师的助手,对低年级本科生进行指导。等到进入高年级后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更换指导老师。
2.加强本科生导师的学习和培训
导师要从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高度充分认识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认真履行导师的职责和义务,加强与学生在思想、学习、科研、生活、考研、就业等方面的交流和指导,力求做出成效,做出成果,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高度担负起导师的责任。进一步明确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人才培养模式, 导师自身要对学科、专业及课程的设置有相当的了解;对导师的培训要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切实提高本科生导师引导学生的水平。在过程管理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导师制的相关条例,避免出现导师不负责任的现象。
3.构建一种灵活探索学习机制
每位导师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科研、爱上科研,即可以从以前的被动接受信息转变成在开放自由的科研氛围中探索学习并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这种新的探索学习机制不只对学生很有帮助,确保了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导师课题中区,同时还可以让导师从学生中得到新的思路和启发,实现师生互惠。
4.建立相对合理的本科生导师制评价机制
如何考核和计量导师的工作量,以及评价导师制执行的效果。由于每个导师所带学生具体情况不同,导师付出的心血和收获的成果也会不一样。这些工作应在教师的年度考核、晋升职称方面得到合理体现。鉴于目前该学院的情况,可从两方面建立导师评价体制。
(1)导师的工作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知识结构、性格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指导工作,每学期应有指导计划和指导总结;以座谈、讲座等具体形式,开展经常性、不定期的、有计划性的教育活动,规定每学期集体指导至少三次,在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交谈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被激发;将先进的媒介平台融合到指导工作中,如微信、博客等等,以方便导师与学生的远程交流。
(2)导师考核与奖惩。每学期都要对导师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导师的工作态度、人格影响、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等等;考核可从导师自评、学生测评、学院审核三个步骤来完成,等级可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对于优秀的指导老师,学院每年组织推荐参加校级优秀指导老师评选,对于不合格的老师,学院可首先取消其导师资格,并将结果纳入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体系中。
5.要加强学生对导师制的认识
通过学生的加强认识,全力配合,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受到教育和激励,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另一方面更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培养和再教育,有利于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充实,其实质就是教学相长和师资队伍的自我优化,使得导师制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能切实达到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6.坚持推进学分制改革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学分制为主体,但是都是以学分、绩点为标准的,而学生所学课程中大多数以必修课为主、专业选修课为辅,这就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多样性。所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坚持学分制改革创新,探索适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新方法,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也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新动力。目前,很多高校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健全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更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改革,从而更好地促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发挥,努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016年8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全民健身日”,为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带动我市体育爱好者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市超越长跑协会开展了“全民健身日”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如火的九月,我校XX年高一新生军训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县武警中队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下,经过全体参训同学的顽强拼搏,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军训自9月10日至15日,历时六天,受训高一新生共25个班,1500余人。军训是高一新生入学初最为重要的一课,对其正直人格、坚强意志、纪律观念、爱国精神的培养与形成都是一次有益的历练,也是我校“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的切实体现,更是对即将到来的祖国60周年华诞庆典的致敬与献礼!为此,学校领导相当重视。早在高一新生入学前,学校就专门成立了军训领导小组,并决定由政教处和高一年级具体负责军训的筹备和日常工作;承训的县武警中队专门抽调了精兵强将奔赴我校参与训练。 9月10日早晨,军训动员大会在校田径场隆重举行,拉开了本次军训的序幕。考虑实际情况,高一25个班级分两批于上午、下午交错参训,做到劳逸结合、学习军训两不误。六天的军训中,参训学生接受站军姿、正步走、队列、内务整理等训练,并体验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的艰苦生活,培养严格要求、服从命令的纪律观念。训练场上,教官严格训教、认真履职,学员坚毅顽强、不言苦累,班主任随队协助、悉心照顾,主管领导亲临现场、监督指导,协助部门服务先行、准备充分。六天的军训始终是气势恢宏、热情高涨,紧张有序、严肃活泼。所有参训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毅力投入到训练中,不惧炎热,不畏风雨,轻伤不下火线,感人的事迹层出不穷。9月15日上午,进行了军训汇操表演,并取得极大成功。六天来的军训成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许。汇报表演结束后举行了颁奖仪式,有8个班级被评为“队列会操比赛先进班级”,50位同学被评为“军训标兵”,9个寝室被评为“内务整理模范寝室”。 通过军训,同学们掌握了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基本技能,锻炼了体魄,磨炼了意志,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强化了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在教官们的言行身教下,同学们逐步拥有了军人那种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并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用《中学生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使军事训练与入学教育相结合、渗透,为高中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军训已经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是难忘的回忆,是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是坚强的意志和不断追求、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心和报效祖国的理想。它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为此,学校希望同学们以这次军训为起点,在以后学习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1、将军训中养成的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作风保持下去,并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高标准、严要求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2、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于律己,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建文明校园。 3、感受军人的爱国之情,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4、珍惜此次军训经历,铭记所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珍惜三年的高中生活,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努力拼博,奋发进取,在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塑造自己、展示自己、挑战自己。 5、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其实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有当老师当班主任的一天,但在这次偶然的机会,我真的当上了副班主任,当得知自己被录取时心里那阵激动,真的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在暑假时就开始研究 90 后的性格,经常想自己该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严,但又能让学生亲其情而信其道,该怎样管理好班级,为的都是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来迎接新的挑战。
8 月 21 日 给学生注册也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学生,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笑脸以及对新学校新环境的激动与开心,自己就在想他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所学校,那是他们对我校的信任,这三年里我该如何带他们,指引他们,让他们三年之后不会后悔当初对我校的选择。那天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人称呼为老师,真的很开心,很知足!但这些开心与知足都是要有付出的!十天的军训里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
这十天里,从学生报到再到军训结束,整整十天的时间,这十天说不辛苦绝对是假的! 我舍弃了美容觉,白皮肤,但换来的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回忆!
每当想要睡懒觉不去看他们时,心里总是不放心,那份责任感鞭策着我按时起床,按时到位,不让学生失望。这十天里虽辛苦,但很充实!让我最惊讶的是运动细胞很差且又低血糖的我,在 27 日的爬山拉练里,我竟然没出现头晕或不舒服的状况!以前我跑个 800 米就会直接倒地的,所以那天并不打算去爬山的,可是听到学生对我说:“老师,明天我要和你比赛,看我们谁比较厉害”;“陈老师,明天你一定也要去,没你的加油和打气我们是没法爬上山顶的!”听着那些话,我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参加,不能让学生失望!
27 日那天,天气很炎热,很晒!很多学生、老师都是湿了又干的!一路上,我都走在学生队伍的前方为他们加油打气,其实自己在路上有好几次累得闯不过气来,但只要想想自己现在是老师的身份,不能在学生面前倒下,我就靠着那份信念坚持到最后的!
这十天里,我学到的东西是我在书本上完全不可能学得到的,李科峰老师教会了我很多,在他的身上我真是受益匪浅!我们搭档得也很好,两人唱红黑戏,一个老师严肃,一个老师和睦,这样既可以管好学生又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找到一种归属感,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当班主任的原则有如下几点:
一、勤
这一点没什么捷径。看看那些优秀的老班主任,哪个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哪个不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即使有的老师当班主任好几年,仍一刻不敢松懈,所以在新任副班主任时,我做到了“三勤”——脚勤、眼勤、嘴勤。脚勤就是天天陪着他们军训,和他们一起去爬山拉练,经常走到学生中去,到他们宿舍去和他们聊天,听他们发发牢骚,了解他们的想法,好对症下药;眼勤就是经常去观察同学们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嘴勤就是多找学生谈心,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
二、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学生
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而对于犯错误的同学一味高声训斥或请家长,我认为具体什么原因使他们犯错误?是不是有特殊情况?这些都是必须明白的。我坚信: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没有一个学生是故意捣乱的,作为教师,更要充分利用我们的年龄优势,像对待朋友一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适当的宽容他们,在这个前提下引导他们进步。
三、软硬兼施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但要有“度”。不能一味的放松,那样学生会钻老师的空子,或者简单的说老师没有震慑力,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是管不住学生的。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在处理师生之间关系时应该适当的严肃起来,对学生要适当严厉。
我想,严厉的批评教育和温馨的谈心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注意当我们遇上那些不服管理的学生时,更要讲究工作方法,恩威并用,软硬兼施,把握好度,既不可听之任之,使他们的队伍发展壮大,也不可过分严厉的批评,那样会把关系搞成对立,不利于以后开展工作。
一、高端引领
学校坚持举办高端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课堂,实现专家对师生的高端引领,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学校先后邀请了莫言、王蒙等学者主讲文学,请李肇星、吴建民等主讲外交,请厉以宁、姚景源等专家主讲经济,请金一南教授主讲精神,请李莉、戴旭、罗援等主讲国际形势……
专家们的讲座都是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例如,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几个热点问题》专题讲座中,厉以宁教授讲到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三农问题、效率问题等。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复杂深奥的经济问题,厉教授在讲座中穿插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他用四次龟兔赛跑的故事来阐释优势和劣势的转化;用西递宏村发展的案例来讲解新农村建设道路,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故事加深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讲座使学生身在校园却能放眼国家和全球,能够更宏观地看待自身和社会,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淀自己的素养。
二、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学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研究学问、讲求义理的重要途径。在2017届人文实验班,我尝试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研究事物、探求义理。当前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和教科书,其实如果我们打开思路,还有很多学习途径和教学资源值得我们去探索,比如游学实践活动和社会教育资源。
1.伙伴互助式讲解
以往的游学模式比较单一,大都由当地导游来引导讲解。这样的讲解缺乏互动,学生学习的途径也仅限于泛泛地“看”和“”,容易陷入走马观花的尴尬境地。为了让游学活动真正落地,我开始试行伙伴互助式讲解。在我们班前往西安游学期间,我按照参观地点制定不同的任务模块,学生按小组领取任务。每个小组由六到八人组成,主要负责一个景点的收集资料和现场讲解。具体分工如组员协调、查阅资料、撰写讲解词等,交由各组内部自行商讨解决。有的小组将景点拆分成若干方面,安排各位组员分别查阅相关资料,最后统一整合、撰写;有的小组则将工作流程如查阅资料、整合、撰写等不同步骤分配给不同的组员来完成。游览景点时,负责讲解的小组成员分散到其他组担任讲解员。讲解结束后,我召集其他小组的组长对该组讲解情况进行评判,对优胜的小组给予奖励。
伙伴互助式讲解效果良好。一是可以使学生在参观景点前对历史和文物进行提前“预习”,让参观更具有针对性;二是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不但有“看”和“听”,还有“说”和“写”;再者,从前期准备到“上阵”演讲,学生的亲身参与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进而加深对该景点的认识与理解;相应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则避免了讲解活动流于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2.专家进课堂
当今的课堂,既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还应该积极拓展引入教育资源,弥补传统课堂教育的不足。由于当前我国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关注不足,高中学生对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比较迷茫。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我们结合人文实验班的特点,在高二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专家进课堂”活动。
我们邀请的专家主要基于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我们在邀请家长时,会结合学生需求和时事热点进行有规划的安排。比如高二刚开始,学生不擅长写作和阅读,我们连续邀请了北京理工大学姜楠副教授和国际关系学院郭小聪教授分别做了《语文生活反思――语言与思想》《读什么,怎么读》专题报告,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阅读和写作。在成为时事热点时,我们邀请国家海洋局的专家给学生做了《增强海洋意识,建设海上强国》的专题报告,引导学生关注海防建设和海洋权益。江西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我们特邀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走进课堂,跟学生们聊聊考古那些事儿等。
我们邀请的所有专家都会从生活入手,用紧贴现实和课堂的案例为学生讲解本行业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规范。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对各个专业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培养积极探索、进取求知的心态。
三、社会担当
人文的含义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服务人。作为人文实验班的学生,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能够主动承担社会义务,传播正能量。如何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1.责任内阁制
高中生群体是介于孩子与成人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及行为往往具有幼稚与成熟混杂的特点,体现在自我认识上就兼有了自我意识强与实践经验少的双重性。针对这些特点,我在高一开始尝试“责任内阁制”的班级管理方式。我一改传统的由班主任任命班委的做法,将班长职务开放给全体学生,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申请担任班长。在所有申请担任班长的学生中,大家两两组合成执政团队,成为“首相”。“首相”们在自己的任期内,自行组织内阁,任命班委。
我们班先后共有四组内阁,总共执政4个月,最后由全体学生综合评估四届班委的履职情况,投票选举最合适的班委。我反复强调,投票时要对自己的选票负责,选择最能代表班级和个人利益的团队。如果选择失误,就要为自己的失误买单。“责任内阁制”的做法,将学生们的主动精神和选择能力融于一体,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又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2.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人文实验班肩负弘扬人文文化的使命。作为未来的社会人,我们应该有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接触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是培养服务意识很好的窗口,也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学校附近有一所风华打工子弟小学,这所学校缺乏固定师资,条件简陋。从学校第一届人文实验班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支教活动并传承至今。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有机会奉献自己的爱心,由匆匆而过的慰问者,变成了每周固定上课的小老师,还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打工子弟这样一个特殊人群。这项活动我们整整持续了一年,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从他们身上,我们的学生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奉献,也学会了担当。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就在这样的点点滴滴的课堂中升华。
四、知行合一
在核心素养的六大要素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中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当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1.追寻失落的夏宫
2015年是圆明园罹难155周年,这是民族的耻辱,更是民族永久的伤痛。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是当代中学生的历史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铭记这段历史,我们开展了“追寻失落的夏宫”主题实践活动。
我们将圆明园四十景分配给学生们,每个学生负责探访一个景点。大家利用国庆假期,负责查找《圆明园四十景图》的相关资料和原图,研究汇总每个景点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建筑格局、大致范围、草木分布等信息,对该景点有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去遗址探访遗迹,根据四十景图考察山水形势,并拍摄现存遗迹的照片。在古今强烈对比下,学生们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角度不限,文字题材不限,可以是诗歌、辞赋,或者是现代文。
在检索文献、考察探访并记录拍摄的基础上,我们把每一位学生收集的材料制作成展板和画册。展板最顶端为圆明园四十景的名称,下面并列的是清人所绘四十景图和学生拍摄的遗址照片,最下面是学生们撰写的文字。四十余块展板陈列在喷泉广场,供师生观赏品评。照片中强烈的古今对比加深了师生对圆明园的直观感受。
2.文化创意+风险投资
2016年3月20日是学校七十年校庆的大喜日子,我们班制作了以学校著名景点――招凉榭的四季景色为背景的团扇和丝巾,对外售卖。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我们谢绝了家长的无偿帮助,尝试引入“风险投资”:学生自己投资,自行组成财务团队管理所有的财务收支,提交财务报表。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学生们理解了投资过程、投资风险和利润分配等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宣传团扇产品,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有的负责制定营销方案,有的负责撰写宣传稿件,有的负责设计校内展板和海报。我们选择了微信和校园网作为传播的主要渠道,将活动的基调定位为“感恩”,并制作了两组微信动画在微信中推送,引发了校内外的一致关注和赞誉。我们还成功地说服学校将我们的团扇和丝巾作为对外交流的礼品,尤其是足球巨星罗纳尔多到访,他手持团扇的照片登上了新闻媒体的重要板块。在宣传活动中,学生理解了营销的含义,了解了营销的途径,整合了营销的资源,这也是对课本知识的一次不可多得的实践。
利润分配完毕后,我们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团扇计划进行总结和提升。针对当今青少年缺乏理性的理财观,我召开了一次“取财有道,用财有度”的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我先带领大家回顾了团扇计划的缘起和过程,然后由财务组的负责同学向大家汇报财务收支情况。之后,我们请到了一位银行家,她以“我的金钱观”为主题,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财富。最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用好这笔钱”大家经过讨论决定:除留下一部分用作班级活动经费外,其他的钱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