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学年个人自评总结

学生学年个人自评总结

时间:2022-09-27 18:12: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学年个人自评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学年个人自评总结

第1篇

传统教师教学自评的目的,从管理层面来看,是将其作为单纯的管理监督手段,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鉴定、诊断,以及在此基础上落实奖惩措施。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学自评主要是为了完成每年一次的年度考核、教学总结的任务。叙事心理学主张人们通过叙事获得知识、建构自我,形成人格,生成意义,理解生命。叙事视域下的教师教学自评目的发生了重大转变:首先,自评是教师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自评叙事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可以有效避免完全在他人评价基础上建立自我认同的危险,对自己会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其次,自评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自评叙事对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反思与总结,找到改进、改善的策略与方法,并不断的付诸行动,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专业能力的发展。最后,自评是教师丰满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叙事不仅是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建构、澄清经验及其关系、意义的机制。一些让我们深感挣扎的模棱两可的情绪和事件是通过叙事才逐渐得以明确和澄清。叙事建构了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建立了过去、现在、未来的关联。教师通过自评可以建立与学生、同行、督导、专家、领导的关系,在与他们的交互过程中不断获得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他评与自评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教师人格的发展。

二、自评标准:从统一到差异

传统的教师自评体系对校内所有教师都采用统一的评价程序及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和教师个体的差异性;采用的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模糊、简单,主要采用优、良、中、差等级制。叙事视域下的教师自评标准发生重大转变:首先,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性,充分考虑教师的学历背景、专业背景、学科差异、教学年限、个性特征等因素,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及程序,采用分层管理、差异性评价对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进行区别对待。其次,自评标准的制定广泛采纳教师、学生、同行、督导、专家、领导的建议。最后,自评标准的制定不是一劳永逸,而是随着教育时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其建构性、文化性。

三、自评载体与形式:从单一到多元

传统教师教学自评形式非常单一,主要包括教学日志、工作总结等。叙事视域下的教师自评形式非常多元。包括:

1、专业成长反思记录。

是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学科特点和兴趣进行整理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包括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心得、学生作品、反思记录以及教师个人成长记录等。通过分析与解释,不断反思与评价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2、教学录像反思记录。

是教师自我评价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教学录像评价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可操作性,主要着眼于提高教师的评价意识,以提高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观察和鉴别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录像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通过反复观看录像,深刻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及缺点。然后邀请同行共同观看,相互探讨,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3、教师通过诗词、散文、议论文、传记等文学形式

或者通过音乐、绘画、沙盘等艺术形式展开涉及自我评价的叙事。

四、自评内容:从描述到反思

教师自评主要是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描述,缺乏反思。叙事强调在反思中生成、建构、表达意义。叙事视域下的教学自评内容发生重大改变:

1、重视反思性。

教学自评不单纯是简单的等级、分数描述行为,而是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要素的设计效果进行整理、反思与总结。反思中包含问题的解决对策,包含对改变、改进、改善的描述与分析,包含教师自身认知、情绪、行为乃至自我意识、人格发生的变化的描述与反思。

2、重视语言、文字描述。

叙事思维下的教师教学自评突破传统教师自评内容重等级、分数描述,倡导语言、文字描述。比如教学质量评分中,大家不能只关心分数,而要仔细查看学生的评价信息,而学生不仅要评分,在评价信息部分填写的文字信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突破都要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3、强调丰富描述。

自评内容不能太笼统、抽象,只是一般性、概括性的描述,而应该对教学设计的独特性、创新性进行描述,对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事件的叙事要素进行描述,对教学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的细节、事件的转折进行描述,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知观念的转变、情绪与情感、行为的微小改变、改善进行细致的描述。

五、自评过程:从独白到对话

第2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探究生成高效课堂的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同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也备受关注。作为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是一个收集、综合和分析信息的过程,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和精彩之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灵活应用各种评价方式,设计有效、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本人经过一学年的小课题探究,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在此与大家分享。

首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及量化表,设计相应的电子自评、互评表。在课堂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使学生明确评价的目的,产生评价意识。如在讲解flas制作时,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设计相应的自评和互评表,有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自评,不懂的知识点,怎样解决的等等。小组合作学习的互评,你认为那位同学做的好,好在哪?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何等等。每个单元学习完后有单元评价,总结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展示这一单元的综合练习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欣赏、评价作品,肯定作品的创意和优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学生都非常积极踊跃的参与这个过程。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互评评价表的信息反馈,及时的进行点评反馈,调整评价标准和策略。教师应认真及时的收集统计学生反馈的信息,把握激励和反馈的最佳时机,对被评价者做出适当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制作兴趣。

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做到尊重、关心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并且以真诚的态度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发表个人见解,思辨质疑,交流观点看法,共享教学成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解决问题、交流思想、呈现信息、学会如何学习等方面能力的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基于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都解决了所确定的问题,或对问题的解决达到了某一阶段之后,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与同学共享自己的成果。这一环节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机会,让他们相互之间共享资源、方法、过程和成果。在小组展示完成果之后,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评价,如互评,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最初组织小组讨论和自评、互评时,整个课堂教学组织感觉有些乱,有些学生碍于面子放不开,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大胆尝试各种评价的方式和方法,逐渐的,学生参与的热情不断提高,在互评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极大的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教师应不断地加强学习和探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善于总结反思,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感染力。课堂语言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一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其课堂语言应是丰富多彩,言简意赅的,能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和共鸣。在组织学生探究新知时的诱导语言,在发现学生的“亮点”时的赞叹语言,在发现学生的“误点”时的纠正语言,在学生课堂演示时的指导、赞叹与鼓励性语言,在进一步挖掘知识点的内涵和拓展课堂时的指导性语言,在评价学生作品时的丰富而不单一的评价语言,在出现课堂设计与课堂实情不一致时的教师的补充性语言和拓展性语言,课堂出现学生违规之时的教育性语言,知识点之间自然的衔接过渡都需要精雕细琢,既要体现语言的精炼、风趣、生动,又要体现课堂语言的人文性色彩,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如在讲解几何画板应用作图命令进行作图时,有些学生在菜单栏中找到了生成轨迹的命令,如果我们以生硬的口吻让他关闭去做老师布置的任务,无形中打击了学生探究好奇的求知心理,这时我采用“你的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你把我们后面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预习了,你试一试能不能把我们今天讲的作图命令做出的图形,利用形成轨迹命令追踪出更加漂亮的图形来呢?”学生听了表扬的话也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做好该做的事情,开始抓紧时间认真进行制作,因为无形中老师又给他多加了一份拓展的任务。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评价的过程中存在评价主体单一、方式单调,功能不到位等问题,同时走形式、完成任务的应付现象,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评价标准要体现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要体现现代的教育评价观,要能够给每个学生一个好的学习体验的过程,不要为了评价而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要综合运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鼓励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教师互评等评价方法的运用。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评价应该处于学习流程的每一个阶段,在学习前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巩固阶段都要做到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评价的应用不仅是测试学习的一种工具,而且是促进、加强个人和小组学习的工具,延伸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拓展、激励和再创造。每节课的课前我们通常要挑选制作的有特色的作品通过广播给学生进行展示,开展对作品的多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便于学生总结自己作品的特色和不足,互评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教师评价则较能客观公正地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养成习惯后,有些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到老师这来关注:“今天有我的作品进行展示吗?”这无形中为本节课新内容的展开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课堂内容进行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客观评价,都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同时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放到学校的网站中进行展示,并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推荐发表。这既能为下一轮的学习活动提供参考,又是素材的积累。这种展示评价活动,既帮助学生进行了反思总结,又使大家分享了彼此的经验。

有效评价必然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注意观察,总结和大胆尝试,我们就会探究出适合自己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科学、合理、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智慧,生成精彩的高效课堂。

收稿日期:2011-05-06

第3篇

一、政治思想方面——思想坚定,严于律己。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能自觉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真诚、热情、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能以身作则,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力争让自己成为学生和老师们的先行者,用一言一行影响他们,努力使自己成为校长的好助手,教师的好帮手。

二、教导处工作——不断努力,身先示范。

作为教导主任,我能够做到正确定位,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努力做好校长的助手。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晓”,起到桥梁沟通作用,协调各处工作。同时,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顾全大局,融合群体,真正为教师着想,注重在管理中形成合力,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1、做好常规教务工作,学期初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好课程实施方案,发放各类表册和教学资料,做好课务调整和各项工作具体计划,并要求各年级教研组长制定好具体计划,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工作,保证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学期结束前,安排、组织各学科教学质量检测评价工作,按照学期初计划收集、检查主题教研、校本课程等各类教学活动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并在各个年级教研组长的协助下完成各项教学工作的总结汇报。

2、关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协助教学副校长组织好校本课程的开展工作。

3、协调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学校教师人数多,事务多,出现很多棘手问题,均能及时解决,并按时做好教师考勤的整理上告工作。

4、关注教师成长,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发展、要生存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样教师今后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作为教导处主任,我协助校长精心制定了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计划,加强校本教研培训、规范教科研行为,加强听课评课力度,细化教学反思要求,组织各学科教学评比竞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5、组织人员完成了教学评估,以及在我校召开的教学管理现场会、校本课程现场会等活动的资料搜集、档案整理、自查自评等工作。

6、组织人员完成了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科书循环使用的规章制度、过程管理和归档工作。

三、个人教学工作——教学相长让我倾听花开的声音

作为学校的中层管理干部,教学也不能放松,更要起到带头作用,本学年我担任二年级语文、四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教学中,我坚持贯彻新课程理念,做到科学施教。

1、深入细致地备好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有效的上好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3、抽出时间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对学生的作业采用激励式的评语。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情,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及时与学生沟通,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中,注重学生细微变化,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了解班级学习动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严格的要求,把握好宽严的尺度,让学生在一个积极的氛围中学习。

四、反思自身的不足,促进自己再提高:

1、由于工作繁杂,使我常疲于各种事务性工作而对教学教研工作不够深入和细致,没有静下心来总结很多老师的教学经验。深入课堂、深入班级听课不够,不能全盘了解教师教学动态,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思路陈旧,教导很多工作还是在原来的老路上,教研活动效果不明显,没有针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研讨。

总之,在这一年中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存在一些缺陷。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跟上时展的新要求。

2、谦虚谨慎,努力将工作做到好上加好。

第4篇

关键词:发展 评价 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教师的发展和提高。我校在河北省教学评估、教师评估标准指导下,在“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思想基础上,尝试制定了我校教师综合评价办法。该办法强化评价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作用,突出体现教师不断反思、感悟与提高的过程,实现“评价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课程改革和实施服务”的原则和宗旨。以下基于我校对教师综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谈谈对初中教师综合评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

一、对教师评价的认识

在评价的功能和意义方面,学校不是教育行政部门,因此对教师进行评价应该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基本任务和目的,同时兼具奖惩性的功能。因此我们确立制定发展性教师评价。注重由于学科差异、教师类型多样、教师发展专业的阶段性(年龄段)不同进行针对性评价。

在评价的主体和内容方面,因为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要从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多方面对教师的工作胜任力、工作绩效和效能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因此我们确立制定教师综合评价制度。

在评价的实施和操作方面,过度量化的评价制度割裂了教师群体工作的连续性和生成性,不利于发挥团体协作精神,同时难以操作。因此我们确立了部分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制度的制定

(一)、主要特点:强化评价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作用;突出体现教师不断反思、感悟与提高的过程;改变教师评价为单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实现教师综合评价;教师在学校中长期规划和学校各处室学期计划的基础上每学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实现“评价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课程改革和实施服务”的原则和宗旨。

(二)、实现目标:

1、综合了学校各职能部门对教师的不同评价,便于管理,实现“六个结合”:①“管理与评价的结合”――将评价融入日常管理之中;②“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的结合”――部分量化的评价体系;③“评价对象与主体的结合”――自评与他评并重,互相补充与印证;④“规范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结合”――基本共性要求与个性化发展并重;⑤“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互相促进;⑥“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集体发展的结合”――教师发展目标体现学校发展方向。

2、强调学校各项活动都有相关教师评价,及时提醒和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提高教师参与学校教科研等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教师主动提高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与教学与课程的改革。

3、将教师集中评价融入日常教学活动管理中,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评价,每一项评价都有依据”。管理为评价积累材料、提供依据,使评价系统化,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管理的集中体现和深化。体现评价的形成性(有过程)和生成性(有依据),增强评价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4、与《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标准》无缝对接,充分体现评估的意图和原则,突出初中教师工作特点,可操作性强,把《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标准》中不便于量化的二级指标转化成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可监控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阶段评估提供依据,实现了“把教学评估纳入常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建立有效的、适合本地需要的教学评估机制”(摘自《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手册》P8)的要求。

5、评价指标体系合理,涵盖了“素质指标、职责指标、效能指标”,涵盖了现代对“师德、能力(创新、合作实践、探究、课程开发等)”的最新要求。

6、评价对象与主体的结合,自评与他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促进教师全面深刻认识自己,促进自我反思能力提高。

7、提高教师对评价的自我参与和管理的热情,提高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工作中的幸福指数。

三、实施机制

1、调动学校多职能部门(教务处、教科处、政教处、校办室)参与,提供评价依据,年级组和学科组组织为主,领导小组协调和确定评价真实有效性。形成两级协调、多部门联动的评价机制。

2、每学年为一个周期,每学期进行一次中间评价,学期内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学期结束有实施总结,各种评价材料在学期结束时汇集整理进入教师评价档案袋。

学科组负责整理完成教师自评报告和学科组评价报告,完成相应资料确定工作。教务处负责分数生成和解读工作,完成年度教师综合评价发展报告,给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审定,同时对结果进行解读和使用。

3、实践中具体评价方式随着信息反馈不断调整,评价项目和内容随着部门具体活动安排不断调整。使教师评价具有能动性的特征,可以随课程改革的深入而在方式和内容上不断调整,适应改革和创新的需求。

4、学校的发展要求、各处室工作顺利开展的要求和教师职业成就认可的自身要求构成了我校教师综合评价制度实施的内驱动力。

四、实施细则说明

项目说明:

1、职业道德:由政教处综合教师教学工作中具体表现、班主任工作表现、和学生反应情况调查等进行资料汇总,给出教师个人等级分数;

2、能力展示:由科研处负责。课堂教学评价:涵盖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方面的表现,包括教师基本功比赛,如书法、简笔画、课件设计、教案设计等比赛,包括学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评优课、公开课等讲课比赛。教育科研评价包括“研究能力”和“研究行动”,包括教师承担课题研究情况和表现,年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和发表情况,辅导学生作品成果和获奖情况等方面。

第5篇

前言:

教育者应当是一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她)的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遣激情于笔端,指点教育,激扬文字,敏锐而犀利,从容不迫而又掷地有声,理性共激情一色,严谨与热诚同飞。

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投入,就成了无水的池。

一、 班级概况:

我们二年级(1)班现有67名成员,本学期转入3名新生,其中女生34人,男生33人。少数民族11人,其中维吾尔族8人,回族3人。通过一学年共同的学习、生活,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积极上进的态度和对获取知识的渴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们班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这些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对班级非常热心。但是有几个孩子自制力比较差,管不住自己,还有几个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校习惯。因班上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部分孩子没有养成劳动的好习惯,不太会劳动。

希望在这个学期里,能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能够树立正确地学习态度,轻松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中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能在生活中学习,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使他们能够自信的对我说“老师,我能”。能够以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相互之间能够团结、协作、友爱,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关爱。把二(1)班培养成一个凝聚力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班训:用行动说话,学会感恩。 

二、管理目标: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生活,他们已经对学校有了感性的认识,对各种规章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会了听课、记作业、排路队。养成了每天放学“三件事”的好习惯,即背书包、摆桌椅、捡纸片。懂得了讲文明懂礼貌、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团结同学、尊重长辈、老师的道理。

本学期,班级将继续严抓学生“常规自我管理”,班级学生继续开展争当“新三好生”,争当优秀干部,争当单项优胜生的“三争活动”。班级将培养学生勇于竞争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健康积极的态度;继续狠抓小干部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强化集体意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三、管理措施:

本学期,本班将继续实施“关系集体”,“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积极发言”,“多读好书”,“作业工整”,“热爱劳动”,“考勤情况”以及“行为规范”“环保卫生”监督岗等十一项管理措施,采用学生干部各司其职,分层自我管理的操作方式,力争使本班成为管理有序,让领导、老师、家长放心的合格班级体。我们会继续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师生中进行赏识教育,老师赏识学生,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 并开展不同课型的活动,充分利用好班队设计课,为学生设立一个展示才能的小舞台,给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

 四、具体措施 :

    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 

    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出本班的班规,带领全班同学学习,采取一定的评比、竞赛等措施,使班规落到实处,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开学之初,班主任要注意发现问题,深入学生,解决后倾向性问题。在班级要开展自评、组评、师评等活动,并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 

    2、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工作中,不断用班级获得的集体荣誉和成绩激励学生,形成团结向上的班级,在班级中形成向上的班风,教育学生要热爱班级,为班级的利益着想,在思想意识中形成,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思想,促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 

    3、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新,互教互学,使学生在原有的情况下成绩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更浓。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培养好班干部,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培养工作的能力,支持他们开展各项工作,辅导他们配合班级的整体工作。引入竞争机制,让班干部竞争上岗,给每一个同学提供一个公平展示自己的舞台。 

    5、重视家校联系。做好家访工作,班主任及时与家长及时联系,互通情况,个别教育指导,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6、提高自身素质。在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材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备好课,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他们勤动脑,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7、卫生工作落实到人,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上好两操,讲好个人、室内外卫生,定期检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各项活动安排:

本学期具体的工作计划是这样的:

五、活动计划 :

    第一周:1、总结暑假工作,提出新学期要求,做好新学期打算。 

            2、进行常规训练。 

    第二周:1、继续抓好常规教育,进行常规训练。 

2、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办好小报,布置墙报,做好展板。

    第三周:1、培养学生上课铃声一响,教室里要安静。 

            2、加强劳动观念教育,搞好个人和集体卫生。 

    第四周:1、进行年级写字比赛。 

            2、继续抓好常规教育。 

    第五周:1、庆“十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六周: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3、综合实践活动——参观科普基地。 

    第七周:1、继续抓好纪律和学习目的教育。 

            2、进行班级朗读比赛。 

    第八周:1、继续抓好课堂常规教育。 

            2、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 

    第九周:1、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 

2、科普月宣传,动手制作科技小制作。

    第十周:1、继续抓好安全教育。 

    第十一周:1、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2、继续抓好常规教育。 

    第十二周:1、总结中期学习情况。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和审美观念。 

    第十三周:1、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十四周:1、进行勤俭节约教育。 

              2、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第十五周:1、准备写字比赛。 

    第十六周:1、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2、教育学生早睡早起,不能因天冷而贪眠。 

    第十七周:1、再次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2、评选班级文明学生。 

    第十八周:1、继续巩固上周活动内容。 

             2、举行班级庆元旦演出。 

    第十九周:1、制定复习计划,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2、搞好各类评比,树立榜样。 

              3、加强安全教育,做好放假前的准备工作。

第6篇

评价是学校必做的一项“功课”,尤其到了期末,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进行评价,学校也要对每一位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评比、鉴定、考核等形式,对被评价者做阶段性小结,从而达到激励、管理、导向甚至惩戒的作用。一般来说,很大一部分学校的教师都是“被评价”,由学校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说了算。这种评价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对教师评价的“失真”。这种“失真”,客观上来说是由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决定的,主观上来说也是由于评价者的认知水平、决策水平和个人喜好决定的。这种“失真”会导致教师对自我认知的“失真”,也会导致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错误引导或挫伤。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学会主动评价自己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通过评价,正确地剖析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己的目的。当然,它需要教师有全面、正确认识自己和分析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找到实现自我提高的路径。教师主动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及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实现最优、最大化的自我管理与自我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变教师的“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密切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加速学校的发展。每个教师的不断发展,带来的就是学校的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容是很多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师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专业成长、人际关系(包括和学生、领导、同事、家长)。本文仅从课堂教学这方面来进一步谈谈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自我评价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分为:每一节课的评价、学期阶段评价、教研阶段评价。

(1)每一节课的评价应该成为教师日常的工作中的一部分。它又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课前自评。课前自评是在认真充分备课后,对所备课的设计与构思进行研究分析,看看所设计课的内容与教法、学法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是否适合于教学内容,所要达成的目标是否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二是课堂自评。课堂自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堂课的一个部分和片段进行研究分析,看看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需要改进的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作出改进,存在的问题能弥补的也尽可能及时弥补。三是课后自评。课后自评是在一堂课结束后,对这堂课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总结上课情况,看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期阶段评价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一学期来的情况进行评价: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本学期应该掌握的学科知识学生是否牢固掌握、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兴趣是否有所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是否有效,都应一一自我评价或在学生的协助下进行自我评价。

(3)所谓教研阶段评价,就是针对自己在教学中进行改革情况的评价。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要获得专业化发展,必须要进行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每一个学期或每一个学年都要对自己的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评价。找出改革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进一步思考,以便将教学科研健康地进行下去。

无论是哪一种自我评价,都应该讲究一定的方法,不应该只是略作沉思就一笔带过,而应该是扎扎实实地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师德方面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课堂教学评价则可以采用观看录像再进行课堂分析、诊断的方式,当然还可以采用写自我小结、填写评价量表的方式。

当然,在自我评价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是一定要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点和成绩。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教师在面对自己的优点和成绩时,不要因为谦虚而给了自己较低的评价,造成不公正的结果。要学会肯定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和成绩。其次,要正确评价自己的不足。因担心评价的后果,而掩盖或淡化自己不足的方面,这是教师自评的大忌。教师自评主要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反思,包括优势和不足,其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改进,促进自身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胸襟坦荡、勇于面对不足,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并通过认真思考提出改进意见。再次,要与他评结合。一些教师在进行自评的时候往往难以看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的“盲点”,正如苏轼诗中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他评相结合,多渠道获得的信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现象的产生,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看不到或不易看到的问题。当然,教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能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来自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这种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公正、客观地认识自己,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小学)

第7篇

关键词:英语 智能 多元化 考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226-02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智能,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各种智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位学生除了加强数理逻辑智能和言语智能之外,还要培养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等,以满足新时代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的课程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设计。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对于我国当代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当今的高职教育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1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考试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有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考试模式也应多元化,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笔者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就多元化考试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以下分析。

1.1 考试方式多元化

(1)训练认知策略,开展口语考试,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明、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语言技能的发展对学生取得任何学科学习成绩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某些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口语考试,以检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英语课的课程考试方式,平时测验中包含口语考试项目,注重过程性评价。课堂上要求同学们当小教员来讲解课文内容,课下收集材料并制作成课件,课堂上要求选出来一两个同学来解说。通过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发展语言智能,达到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客观考核。通过在校期间让同学们多练习口语鼓励学生课堂上多说多练多听,训练学生的嘴巴和耳朵为将来毕业后实习及工作奠定基础。课堂上同学们的每次回答问题及朗读课文句子或段落,讲解文章内容等多作为平时成绩中的一部分占一定分值比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采用传统笔试形式,促进逻辑数理智能。

传统的智力测验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例如,英语课程属于文科类课程,但同样具有理科类课程的特点,英语学科同样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外语习得。传统的笔试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型能很好地培养逻辑数理智能。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阅读训练中,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数理智能在思考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指导学生根据语篇线索(如注释性线索、同义词/近义词线索、反义词线索和语境线索等)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理清句子基本结构,整合文本的意义;根据语篇中已知的信息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字面意思、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深层理解文章的寓意;根据所读内容用文字按逻辑顺序表述主题。这些阅读练习具有挑战性,能够锻炼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

(3)替代方法。

高职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 学生应该达到英语能力水平考试A级或B级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特点,校方规定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如果能够通过B级考试,拿到B级证书,那么在接下来的学年和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时,可以申请免考。换句话说,英语水平能力考试B级证书可以替代学校校内的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这就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此外,其他课程如计算机成绩考核也可以采取类似方法,国家或省级一级或二级证书可以替代学期考试成绩。

1.2 考试手段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进行另外两种方式: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比如,课堂上同学们分组讲解的文章段落或课下同学们分组制作的课件课堂展示,每次课上同学们讲解或展示完毕,让全班同学根据同学们参与这个过程的态度及表现,来综合评判每组的得分并分出优良可差等级。让学生当老师评定他们自己的表现,学生感到新鲜而有趣。此外,学生自评也是考试评价多元化的一方面,每门课的阶段测验或是一个章节或是一个单元,考查一段时间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的学生自评可以表现在以下方面:比如英语课程对整个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的综合评价来考查综合知识,课文内容的词汇练习及故事情节的理解选择或判断题,英语中某个语法点的专项练习或语法综合练习。各种练习组合成一份完整的英文试卷,每个题型分别占不同比例的分值,利用课堂上一节课或半节课时间来测验,采用闭卷形式具体时间长短需根据内容多少而定。测验后的试卷归学生自己来评判,要求公平、公正、合理地打分。学生的自评结果组成了平时成绩中的一项,与上述提到的学生之间的互评一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项,评价的最终成绩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组合成为学生该门课的总成绩。

1.3 考试内容多元化

每门课程的考试内容应该更为全面,不但要考核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还要考核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其他知识或能力的掌握;比如,试题中既涵盖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核心词汇,也涵盖了核心词汇的相关词汇,包括核心词汇的近义词、反义词、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副词等其他词形形式。尤其在阅读理解这个题型中阅读时总会遇到生单词,表面上看单词没学过不认识有时仔细再看看,实际上单词就是大纲中的核心词汇的演变形式。日常学习中我们不但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真正地做到并实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效果。此外,整份卷题型既包括传统题型如选择、填空、阅读理解等,又包括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写作和翻译题型,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每一门具体科目的学了课堂上所学知识即知识的客观输入之外,更重要的是课下学生自己的总结和概括,而这才是更为重要的内在反思反省过程,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才能真正地掌握学会知识。

1.4 考试目标多元化

高职教育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学生通过学习每门科目,最终应达到3个目标的要求,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就高职英语课程的知识目标而言,学生应该识记理解掌握3500个词汇,毕业之前该达到高职教育大纲规定的英语能力考试A级或B级要求。不同的高职院校根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对学生语言水平提出不同的标准。针对高职英语课程的能力目标而言,学生应该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书写简短的英文实用文体文本,比如请假条、求职信、便条、通知、感谢信、邀请信等。进行简短的日常对话能训练学生的言语智能,书写能训练学生的内省智能。就高职英语课程的素养目标而言,学生通过学习一至两个学年的英语课程,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爱护语音室的耳机和其他设备等。

总之,高职教育的考试模式在各个院校也有所不同,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不同学科的考试模式不尽相同,可进行灵活调整。高职院校英语考试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学;评价;改进

一、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指导思想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过于追求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在传统的模式中,教师往往在评价前就设定好评价的目标是让极个别学生成为优秀,一部分成为良好,大多数属于一般。这种建立在培养少数“尖子生”教学观念上的选拔性的评价观,忽视了学生的层次性和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

2.漠视个体差异,导致评价标准的单一化:一部分老师,处于体现自身权威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多样化差异。而教师在这个统一的标准指导下。总是看不到学生的优点,对于达不到评价标准或偏离标准的行为往往给予不合适的批评、指责。

3.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和单向化: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包括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而最重要的评价主体——学生却被排斥于评价主题范围之外,这种由上而下的不可逆转的,单方面、直线式、鼓励的评价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评价往往成为权威人士片面性、独断性的活动。

4.评价内容的简单化:音乐教学评价的传统方式往往只重音乐课程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音乐最重要功能的考核办法,严重破坏了音乐课程的本质属性(审美性、艺术性),降低了音乐课程的地位。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音乐基础能力为基点,在审美情感与审美态度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根据新课程要求的变化,在实践中,对音乐教学评价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式与方法

1.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1)在学期之初,我就布置好每堂课前5分钟是学生的“才艺斗秀场”时间。按学号顺序安排1—2个学生进行才艺表演:表演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提倡多种角度多种才艺:如演奏一首最拿手的乐曲,演唱一首自己最喜爱的歌曲,甚至可以展示自己原创的音乐作品,说一段最熟悉的相声等等。对于个别认为自己在表演上没有才华的学生,我还允许他们可以就课本中的或社会上流行的一首音乐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的目的是能从不同角度关注学生。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结合的方式。我和选出来的学生评委会对每个学生的表演内容与表演水平都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并给予了等级(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的评定。结合学生个人的自评成绩得到学生的才艺成绩。这个成绩在最终的学期成绩评定当中占30%的比例。这样的评价模式将关注的重点落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给予了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机会。使音乐课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一蹴而就”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欢乐激励的气氛中,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2)音乐课堂的纪律往往是最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在设计评价项目时,我还将课堂学生的表现列为评价的一个模块,在期末成绩评定中也要占30%的比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出勤、上课的参与积极性、是否遵守课堂常规纪律和能否保持教室卫生等等。这种评价模式对比较调皮的初中学生最为有效。

(3)学期末的乐理考试同样在期末成绩评定中占30%的比例。在命题中,我注意考查了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和在学习中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如:

①听三个音乐片断,辨别其乐器的名称:A二胡B小提琴C钢琴

②为下面这首诗歌片断配上恰当的乐曲:A第一曲B第二曲C第三曲

这样的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将音乐课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贯穿其中,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学生在答题时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需要去死记硬背。这样的考试有效果,受到学生喜欢。

(4)在课外,我还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如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等)和校内外的艺术活动比赛(“三独”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等),对这些学生的表现与成绩加以记载,然后在学期或学年的评价中,将其与其它评价指标相结合,得出学生的阶段性考核结果。这样尽可能地避免教师的片面评价。

2.互评自评与师评相结合

音乐课程评价学生自身也要开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检验学生自我评价时,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对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音乐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采取互评、自评和师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对阶段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公正、准确的评价他人。再次,教师也要根据平时的记载与期中、期末的考试进行综合评价。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第9篇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所谓服务学习是强调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各类社会服务活动与课程相联系,使学生在服务中进行学习与发展[1]。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品格与公民能力[2]。在此理念下,上海中医药大学卫管专业要求学生从大一开始,在学习了相应的课程之后必须进行社会实践,尤其是在学校实行的“三学期制”下,为卫管专业走进医院和社区,进行服务学习提供了条件。

1服务学习理念下社会实践的实施步骤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高校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采用合适的社会实践模式可以大幅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践中学生可以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实践已成为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学生从第一学年开始,每一学年分2个大学期(各15周)和1个小学期(10周),并在小学期中进行社会实践。在服务学习理念下,卫管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大一进医院,大二进社区,大四综合实习”的不同层次的运行模式,见表1。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的课程需要对医院、社区、企业有全面的了解。服务学习的教育价值依赖于高质量的实施。服务学习一般包括以下4个步骤:准备、服务、反思和评价[3]。卫管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按照其步骤,经过长时间的累计,形成了下列过程:岗前培训→初步确定课题名称→定题→问卷设计→问卷调查→问卷统计→课题汇报→评分这8阶段,以上8个阶段均包含在其中包含在服务学习的4个步骤,具体为:

1.1准备

“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准备中包含了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具体包括:①岗前培训,卫管专业第二学年的小学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有社会调查性质的课题。而社会调查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理论基础。为此,在学生实践之前,专业教师系统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社会调查,注重合理巧妙的引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应有的能力。②课题名称的初步确定,在实践前由专业教师根据实践点的实际初步罗列课题名称供学生参考。在选题、调查问卷的设计等方面均配备了专业教师进行辅导。

1.2服务

服务即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服务过程中了解社区,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此阶段中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名称后进行问卷设计,并在社会实践中完成问卷调查。社会调查的关键是做到与时俱进,尤其牵涉到政策变动较多的问题。基于卫生问题政策变动较多的特点,紧扣卫生事业当前热点,在社会实践前专业教师会准备10多个相关课题供学生参考,使其初步确定课题名称。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课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卫生国情和国内卫生政策。

1.3反思

反思是服务学习的关键阶段“,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是对自己在服务中获得的信息、知识、对现实的理解进行梳理和总结[4]。在社会实践的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调研报告,并进行回顾总结,深入讨论,思考在实践过程中医院管理、社区卫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反思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1.4实践结果的评价

实践结果的评价是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总结,总结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践结果的评价主要由学生自评、社区或医院带教老师评价和课题汇报总分三者按照一定权重最后确定学生该小学期的实践总分。

2调查研究

2.1对象本次调研选择2007级和2008级卫管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007级31人,2008级44人,所有的学生均参与过第三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放75份,实收75份,且均是有效问卷。

2.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共设计了13题,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调查:①了解卫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模式的支持度,探索在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卫管专业现存实践模式的科学性;②了解学生对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中面临具体的诸如实践时间、实践点的问题的认可度。

2.3调查结果

2.3.1对卫管专业社会实践模式的调查

调查显示,卫管专业学生对于其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大一进医院、大二进社区、大四综合实践”的模式均非常肯定,有81.4%的学生认为这样安排较合理。同时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由学校和实习点共同管理也非常可行。另外,在大二社会实践中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一份社会调研报告,86.7%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或较合理。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有效地做到了让学生以所选课题为主线把实践工作贯穿起来,将实践地点作为实现小组能力的阵地,逐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主人翁责任感,让个人能力在实践中闪光。

2.3.2对卫管专业社会实践认可度的调查

对卫管专业社会实践认可度的调查主要涉及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必要性的认知、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实践点是否丰富、在实践中是否有收获以及社会实践是否运用所学知识这5个方面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显示,有76%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非常必要,有56%的学生认为在社会实践中收获非常多。但在具体的时间和实践点的安排调查中,有42.7%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合理,但仍有41.3%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课时太少,需要增加课时量。而在社会实践点的安排上54.7%的学生认为一般,28%的学生认为实践点匮乏,只有17.3%的学生认为较多。对于大学生能否将自己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去有60%的学生认为部分可以,而不能全面运用。

3讨论与分析

3.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的来说卫管专业的学生对现有的在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实践模式表示肯定,认为以课题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模式非常必要,从中也收获颇多,主要表现为:

3.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据汇总统计,从2005年卫管专业建立以来,已撰写论文30多篇,并有5篇文章在核心期刊发表。有3项获得学校创新课题。所有的论文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课题研究内容有:①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进行的调研,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满意度的调查、医疗满意度调查、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②以整个社区为单位进行的调查,如闸北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的策略研究、针推在闸北社区的发展状况研究、中医健康教育在社区普及程度的研究、对家庭小药箱情况的调查等等。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社区基层的卫生现状,这也和卫管专业就业定位——社区相吻合。#p#分页标题#e#

3.1.2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完成调查问卷需要与患者或居民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学生增强表达能力,认识到人与人交流沟通,尤其是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同时,4~5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课题就必须要相互协调,发挥自身的强项,共同合作,探究问题。

3.2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增加社会实践课时

目前社会实践主要是每学年的第三学期,但实际实践时间为一个月,学生普遍反映时间较短,尤其是对于大二的学生,一方面要在实践单位实习,另一方面还要花时间完成问卷设计、调查、汇总和文章的撰写,难度非常大。

3.2.2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投入

要使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广泛和有效开展必须有经费的支持。尤其是很多学生撰写了非常优秀、符合现实状况的文章,如能得到一些教学经费的支持,使其公开发表,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专业、部门,乃至学校的声誉度。

3.2.3进一步扩大实习点

目前卫管专业的实习点主要依托校级社会实践基地,如多家附属医院和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面对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学校、部门和专业如何积极开拓新的实习点,如卫生行政机关、医药企业等,使卫管专业实践可持续发展,不断迈进新台阶。

3.2.4与课程的结合服务学习要求服务与课程紧密相结合,但在实际过程中,课程与社会实践内容很容易脱节,两者不能做到相互促进,如何做到两者紧密结合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内容。

4思考与意义

4.1社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长期以来,高校教授的课程理论难以与实践相衔接,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尤甚。卫生管理学科则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而在每个学年安排社会实践,并使其课程化,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课程理论认识与大学生亲身实践之间的衔接问题。通过先理论学习,后选择相应单位,并在理论学习中邀请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人员参与主题讲座等形式,促进了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同时能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的检验,看到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类教学实践后的总结,又反哺教学中理论性太强的缺陷,起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的作用。例如医院管理学课程,卫管专业大一进入医院实践后,大二开设该课程,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生动有趣,并能在课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考,这与学生进行过医院实践有密切关系。

4.2社会实践培养人文精神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尤其需要关注人文素养,“医乃仁术”。因此,医学与管理类等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还涉及到学生职业精神(情操、意志与人格)的塑造。由于现行的教学模式的局限,在人文类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衔接困难、教学资源匮乏的前提下,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职业情感、内化道德、提升克服挫折能力,社会实践无疑是一门很好的人文类教学课程。

4.3社会实践加强了边缘学科建设

当今学科飞速发展,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已取代大学科的概念。社会实践加速了边缘学科的建设,诸如医院管理类、社区卫生管理类课程。可以聘请实践点的医生教授部分课程,同时也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践点进行深入带教、完善上述课程的实践教学,避免理论化,帮助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

第10篇

关键词:校本课程;研发教学;管理;评价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校本课程研发与管理被提到了学校课程开设与管理的重要位置。校本课程研发与管理的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与校情是否相适应,既关系到学校新课程结构的规范运行,也关系到校本课程研发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的提高。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如下试行评价办法,愿与各位同仁共同商榷。

一、校本课程研发量及工作量的管理评价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与管理评价应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与评价的正规渠道。我校校本课程研发的管理评价制度规定:校本课程工作量统计及报酬发放办法,由学校“校本课程业务指导小组”对校本课程研发的内容多少、可行性等统一研究审议,提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决议后执行。如,在研发量上,一般形成单独的管理方式,分学科按校本课程教学主题为基本单位进行统计,按内容多少和审议的质量等次核算,按统一标准发放奖励性补贴;在工作量上,校本课程教学实施依据课时量计入总工作量,并纳入年度考核。同时,对校本课程管理人员和教学检查人员发放适当的校本课程工作补贴,并酌情计入工作量(相当于每周1课时的工作量)。如此评价,既符合校情,又调动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研发教学与管理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校本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评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与结果共同评价,评价的方式应多元化。对校本课程教学实施的评价也应该遵循这种科学的评价方式。为此,我们经过讨论达成一致:采用学生自评(20%)、教师自评(30%)、教务处和教科室等领导管理层考核评(50%)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求过程的总评分值。应主要涉及:(1)学生选择的人数多少;(2)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4)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5)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情况等方面。将评价的过程成绩与终端结果一并作为考核与奖励的依据。该评价方法在实施阶段得到了师生的认可,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三、校本课程学生学业的管理评价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规定,校本课程可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若干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学生至少获得6学分。我们的校本课程学习也规定为6学分,必修5分,选修1分。学生学分认定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必选修量记录40%+必选修过程作业质量记录20%+学习态度评价10%+终结性测试30%。其中,必选修过程作业质量记录和学习态度评价两项由学生自评和科任教师评共同考核,各占30%和70%;必选修量记录和终结性测试两项由教师考核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折算成应得学分,计入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档案。这种过程结果并重、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法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情感目标等方面的达成。

四、校本课程终端成果的管理评价

新课程评价改革,不仅需要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需要促进课程不断的科学发展。我们研发校本课程形成的所有材料,包括文字、音频、实验操作和活动过程图片等都是校本课程的研发成果,需要积累,需要提高,需要发展。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纸质和一定的电子文库,或者与之对应的活动过程视频记录。按学科―模块―教学单元―教学主题的隶属关系,形成有序的统一成果,并由校本课程研发管理评价的“业务指导小组”初评为精品成果、合格成果和基本合格成果三个等级,提请校本课程研发管理评价的“领导小组”审核终评。终评后,将精品成果、合格成果予以奖励并编号入成果库,继续循环使用。对基本合格成果返回原研发小组或个人,督促学校校本课程“业务指导小组”,学科教研组继续指导修订完善,以备下学年选用。

收集到校本课程成果库中的所有作品为研发者个人、小组和学校共有,是一个具有多项专题而又长久保存和循环使用的文库。如此形成了由学生参与评价、全体教师共同承担、不断研修和提升的科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有利于校本课程研发教学与管理的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旦智塔.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90问[M].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斌娟.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农业教育,2008(03).

[3]梁国新,何冬梅.如何让农村学校校本教研返璞归真[J].教育科学论坛,2010(01).

[4]周斐.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班级评价;评价方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5年度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专项课题“班级评价模式下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课题编号:GZJY2015-12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07-03

班级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活动,是发展性班级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不同的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展现出不同的班级文化。班级评价,如何在具体的评价内容上体现班级文化内涵;如何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发展性而不是简单的行为要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以更好地展示其特长和个性,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面前的课题。为此,借助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专项课题“班级评价模式下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的实践,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尝试开展了班级评价管理工作。

一、社会责任感的基本内涵

社会责任感是人的价值取向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责任感反映的是行动个体内心的态度体验,集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于一体,是这四种心理成分共同协调发展的结果。责任认知是基础,其他心理成分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责任情感对责任行为起到失去作用,是责任行为的动机基础,责任意识对责任情感起着维护和监督的作用,从理性上促进或阻止某种责任情感的付诸行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对自己负责、对身边的人负责、对所做的事负责,就是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一种责任。

二、制订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班级评价管理方案

1. 制订年度评价目标

在确定评价内容时,班主任要根据班级文化内涵,结合班级实际进行阶段性分解;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笔者担任班主任的五(3)班,文化内涵是“学会尊重”,班训是“尊重自己、欣赏他人”。为了将这些思想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清洁卫生、勤俭节约”等方面的评价,结合班级文化内涵,我们将其分为“尊人、尊己、尊物、尊规”等行为导向上,并在学年初结合上述指导思想讨论制定出相应的班级学年总目标。

2. 制订个人评价重点

改进工作的形成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重要得多。面对特质各异的一群学生,他们的起点不一样,努力的方向也有所差异,应给不同的学生留有个人发展的空间。因此,建立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评价指标,引导每个学生都向着自己进步的方向努力,需要班主任在评价内容上兼顾个人差异。为此,我们制定了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指标(见表1)。

三、发挥评价过程的教育功能

1. 小组动态评价体现合作共赢

在过去的班级评价中,我们习惯使用个人评价,有评价就有对比,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竞争压力。对于如今个性突出的学生而言,如何通过评价激发他们的进取意识并营造互助氛围,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呢?我们尝试采用小组评价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对子小组。从开学排座位开始,班干部参与排座位。原则:优中差合理搭配,男女混编,编定的10个4人小组要实力基本相当,由组内自选小组长,组长和组员商议自主选择对子组。

(2)制定小组考核制度。常规评价分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评价细则由集体讨论制定,尽量细致便于评价操作。如“尊敬师长”,见面主动问好、穿着整洁得体。另外特设“嘉奖项”:如进步最大、为班级做好事、助人为乐和特殊贡献等,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以及校内外各项活动等。

(3)制定小组评价办法。各单项优胜均以不同的“星星”计算。常规评价分周侧重检查(如第一周主抓文明礼仪,第二周……)。每一项都由专门的班干部负责;小组检查方式采用小M自查。对子组互查 (如遵守纪律、清洁卫生);班干部抽查;每周主抓一个方面的一个侧面,然后进行综合,只有“嘉奖”那一项是周周、事事必加的,月末按星星数目的多少评出优胜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能更好地培养团队意识。如某次考核,组内有3个及以上的学生完成了某项任务,除了达标的学生获得“星星”之外,小组还有一颗集体星。这样,在小组中组内成员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就成了自觉行为,比教师管理要落实得更到位。有些项目评价不计算个人而是计算组内的平均水平,个人只进行前后比较,有进步就有嘉奖。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和自主管理效果。

2. 梯级达标评价突出鼓励引导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为了使评价落到实处,我们每周只主抓一个问题的一个侧面,目的在于螺旋式、渐进性地提高要求。这样的梯级目标,实际上是对学生逐级提高行为要求,评价的过程就是行为导向的过程,引导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3. 引导性评价培养兴趣特长

评价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恰到好处的即时评价有利于正面强化学生的言行。操作中的动态评价包括一些不确定的“嘉奖项目”,如设立参与奖、成就奖、组织奖、进步奖和爱心奖等,即在班级基本评比内容之外,设置一些开放式的嘉奖项目,引导学生展示个人才艺,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专为那些主动寻找机会为班级担负起职责、做好人好事、积极组织小组活动以及参与各级各类活动表现突出者提供机会。

四、收效与启示

1. 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于基本常规方面的评价内容,我们由“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淡化量化指标而改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态度上的肯定和激励性语言引领。仅以上述学习习惯项目评价为例,根据这些不同形式、不同侧面的抽查,个人、家长、教师、同伴进行描述性简评的要点如下:

家长评价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自觉性(是否需要督促)、速度(是否磨蹭、拖沓)、态度(作业书写是否认真、正确和规范)、任务外的求知学习(学会根据自我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自我补救)。家长借每月评价的机会,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实践的指导、监督、激励和调控,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和期望,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态度(如独立性、自觉性、耐心和毅力等)及作业数量、质量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采用积分累积(记录作业优秀的次数)和等级评定(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的方式。定性如口头表扬或在作业中书写评语,使用鼓励性语言,客观且比较全面地描述学生的状况,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同学评价和学生自评主要是针对前后作业态度的比较,如书写是否认真,字迹工整与否,有错是否及时订正,尤其是对听读的作业项目,通过抽查的方式,检查自觉落实的情况。

这样,通过小结评语等形式,表达了对学生该阶段行为的期望,比简单的评判效果要好得多,使学生在师长的引领、同伴的褒贬和自我的省悟中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和发展自己。

2. 有利于学生学会欣赏

小组互评是班级评价的重要方式,在小组互助式评价中,我们设计了“小组评比礼物互赠”活动,即暂时“落后”的小组给优胜的对子组送小礼物(最好是自己动手做,精致有意义就好)。在下个月月初的第一个周一,举行小组赠送礼物仪式。在送出礼物的同时,彼此真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送上一句真诚的赞美。为了保证赞美发自内心,每一轮小组评比之后,专门抽出时间让各自小组开展给对方小组“找优点”活动,每人至少找到一条对子小组中值得自己小组借鉴和学习的优点。

学生在互评中,逐步学会评价他人、欣赏他人,学会倾听、学会赞美,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回答,也增强他们对自我评价的信心。同时,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

由于激励机制的引进,每个学生都感到有“出众露能”的机会,教师、家长和同学对他(她)的信任与期待,不仅化作了动力,也体现为一种约束。如在小组内,某学生因为一次疏忽,作业忘了交或者预习忘了完成,他(她)会及时补齐,同时主动为班级做好事,帮助小同学、主动捡拾垃圾等,用自己的努力弥补自己曾经的“过失”。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每次我提笔写作业时,组长那双期盼的眼睛便出现在我眼前,我们组只有我的书写最差,我要尽量写工整,不拖后腿……”这样的自我认识胜过万千说教。

3. 有利于学生反思,扬长避短

所有评价势必有高低之分,也易于形成竞争的氛围。竞争的确能够促使学生做出更多的努力,但它也有缺点,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上而忽视自己内在的进步与变化。因此,在实施评价时,要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淡化竞争心理。即使有竞争,也要确保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平等的“赢”的机会;同时,组织多项活动,给学生多种自我展示的机会,只要参与就能够得到肯定,激发他们的自信;重学生的自评环节,使他们看到不管自己的起点在哪里,都能找到努力的方向,进而变得愈发自信和阳光。

4. 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学校开展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可帮助班主任发现教育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方法,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可帮助班主任反思教育行为,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怀玉.班级管理中的评价激励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1,(5):48-51.

[2] 张向众,叶澜.中国基础教育评价的积弊与更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 吴钢.现代教育评价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第12篇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1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自主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主要进行了手工折纸和陶泥陶艺教程,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校本教研制度

学校组织并确定研究内容,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教学年会、论文交流、教研论坛、专题讲座、专家报告。教学分析、课例展示、专题研究、教学工作阶段小结。

其次是“课的研究”,课的研究始终作为我校教学研究的中心活动,包括教师的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的研究,其中教师的备课和说课作为组内教研活动的重点。学期内由各学科分管主任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典型的课进行专题分析和指导。

二、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

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合理方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的提高,本着以上宗旨,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观念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首位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把打造新课改理念放在了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的首要位置。

三、以崭新的教师评价,鼓励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高。

在新课改中做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教学评价也应建立起一种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新模式。

我们认为:新的对教师评价模式,要以事业心、责任感为核心,引导教师结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偏爱和关注,新模式应强调教师评价的建设性和激励性,尤其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因此,我校将“建立以教师自评为核心的教师评价”做为新课改一项重要任务。

总之,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教师则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因此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对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长抓不懈,才能为课改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2

一、本人在课程开发和构建上秉承了如下几个原则:本学期担任了四年级《布贴画》的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期即将来临,本人现将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导向性与协调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谋求与国家课程协调一致,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简单重复,防止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

(2)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地域性和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利用当地或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或学校文化,充分体现地方或学校的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4)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5)简约性和通俗性原则。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通俗易学。

二、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本人注意了如下几点:

(1)倡导课程整合,拓宽学生视野,克服由于各学科彼此独立对个体施加影响所造成的知识割裂,让学生眼中的世界更完整、客观、真实。

(2)突出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提供有效的与学生生活情景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有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密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3)加强情境教学。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文字材料、模型、书籍、多媒体等创设情境,并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要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提高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4)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重视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反对教师照本宣科,多采用生活实践、实验操作、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把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和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

三、达到了期初制定的课程目标

1.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2.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本学期的校本课程的实施,以调查活动为载体,提供了学生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和户外活动能力,养成了环境责任感和环境友善行为。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3转眼一学期已悄然接近尾声,为了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现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们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并能认真、耐心地向学生传授数学计算方法和技巧,碰上学得慢的学生,老师能细致地进行个别指导,手把手地教,面对面的辅导。老师们将自己的满腔热忱投入到了教学之中,边教边思索着如何让学生又快又好的掌握基本技能,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喜爱言语交际这门课程。我们组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轮流研究课程,做课使教师本身得到了锻炼,组内成员也在参与中相互学习、借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每位教师能够运用趣味思维训练学具或者题目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收获,体验快乐。根据学校的自身性质、特点、条件以及所教学生的言语交际基础等情况,利用一切可开发的资源自制了独具特色的教具,如我们趣味思维训练组把扑克牌充分利用,让学生在玩扑克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这一新颖教具的开发,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参与、探求欲望。使课堂生动、活跃、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凸显了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技能,丰富了学生的智识,增加了新的体验。真正的提高了孩子们动脑、动手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智、德的全面发展。

每节课结束后我们都会坐在一起进行反思、评课,明确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并针对不足之处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手段,以便今后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从而,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总之,我们会共同努力将我校言语交际校本教研推向新的高度。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4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展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

本学期,我坚持“以校为本”的教学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在重视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离经验,在多媒体教学上,学校更是大力推广,做课件、用课件,用好课件的思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 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充分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操作计算机,把自己制作的或他人优质课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后反思进行经验交流,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疑难困惑,使学习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融为一体。

2. 重视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这一环节。

(1)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

(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5)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求每节课后要有反思,学期中考后,有阶段性反思,期末有全期反思,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将反思列入教师考评。

3、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

我充分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优点:课堂容量大,教学方式新,表达思想的方式多元化,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节多媒体课都是一节优质课,课堂质量大大提高。校本课程在包组领导的组织下研究教学中的教法、学法,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听、评课,吸取经验,找出不足,然后修改,为以后讲课打基础。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我的工作有了方向,思路也清晰了,以学生为本,结合诱思教学理论,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集体教研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4.积极参与培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本学年,我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多渠道参与培训。我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课堂教学培训,新课改经验交流等,学校为各科教师提供所教学科初中段的各年级新课改教材,要求教师加强自学和研究,增大对新课改的研究力度,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面,学校加强检查和督促,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业务水平测试,考试结果记入教师新课改及业务能力档案,并纳入教师全期考评。这样有效地提高了我的业务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