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时间:2022-03-08 15:40:18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钢铁行业; 社会责任报告; 环境绩效信息; 内容分析法; 指数法

目前对钢铁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年度进行,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对截至2010年6月底钢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环境绩效信息进行研究。

一、内容分析法

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及其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状况见表1。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的企业披露的环境绩效信息不到半页,很难将企业的环境表现阐述清楚,基本没有定量的描述,而是说明该企业比较重视承担社会责任。2008年邯郸钢铁和马钢股份的环境信息所占比重较为突出,都达到了50%。宝钢股份的社会责任报告共55页,其中环境绩效信息6页,所占比重虽不多,但是宝钢股份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尤为详细,几乎涉及到了每一个指标,并且有大量的数据作为披露的依据。

二、指数法

本文依据G3的指标体系,运用赋值打分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汇总,2008、2009年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情况见表2,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数(EPDI①)相对较低。

由表3可以看出,2008、2009年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数的均值分别仅为0.10和0.11,中位数分别是0.09和0.11,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非参数检验说明2009年钢铁企业的EPDI与2008年相比并未显著提高。

在2008和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未披露的环境绩效指标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这些指标中可以量化的较多,而且是核心指标。在披露不全的指标中,多数都没有得到清楚客观分析,都只是简单、不全面的定性描述,有的企业只是将企业在某一方面完成环境责任的情况与上一年相比,最后给出一个百分比。披露详细的环境绩效指标中大多为定性描述,且以主观性的判断语言为主,可验证性不强,特别是具有行业特点的环境绩效指标较少。而且披露信息未经过第三方验证,可靠性难以保证。此外,在研究中发现,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的23家企业中,只有宝钢股份和太钢不锈的社会责任报告设有指引,而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的17家企业均无索引。

三、钢铁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指标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钢铁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上市地和控制人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只有规模对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数存在显著影响,规模大的企业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环境绩效信息。

结论

从本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积极性在显著增强,但其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内容总体情况不理想,披露的环境信息较少;与G3标准的对标则显示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数较低;对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示只有规模对其有显著影响,规模大的企业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环境绩效信息。因此,需要监管者和企业自身共同努力以提高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2006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guidelines[R].2006.

第2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钢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116-02

时间进入21世纪,新时期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实际并非像人们所预想的那样一帆风顺:2006年,次贷危机从美国华尔街爆发并蔓延全球,受经济不景气影响,钢铁行业遭受重大打击:库存压力增加,成本上升,产能过剩,营运压力加大,其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大部分钢铁企业经营困难,有些甚至破产。经济危机带来一系列灾难性后果,首推经济萎缩,即通货膨胀。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物价的持续性上涨对钢铁企业的资金营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尽最大可能降低通货膨胀对企业营运资金链的冲击,实施积极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

一、钢铁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分析

有关资料显示,2006―2012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值维持在130次/年,但历年标准差最小为2008年40.08,最大为2009年,高达111.45。应收账款周转率标准差如此之大,充分暴露出个别钢铁企业没有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且未充分考虑购货商的信誉问题。

其次,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平均周转期在次贷危机前后的波动状况,也给钢铁行业的运营带来一些启示,2006―2012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水平保持在2.5天/次,2007―2009年应收账款平均周转期的上升幅度明显,2009―2011年下降幅度明显。这充分显示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向全球蔓延;2008―2009年经济危机波及到我国境内,经济危机带来销售停滞、企业破产等困境,企业经营难度和收账难度增加,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周转能力变差的问题;2009―2011年应收账款平均周转期的明显下降表明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为了拉动内需,我国实施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

最后,在钢铁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的占有比率,会影响企业的收账能力和经营能力。我们搜集到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内占比的历史数据(见下页图)。

从下页图中的百分比柱状堆积图看:应收账款占比呈向上抛物线式,从2009年达到十年最低,而后又逐步呈上升趋势。在经济不景气下,企业为了保持销售额,往往扩大赊销规模,由此产生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下页图中应收账款占比波动上升必定带来过高的坏账风险,而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作为钢铁行业的代表,应收账款的波动上升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钢铁行业缺乏坏账损失的准备制度。

二、武钢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从武钢2013年、2014半年度财务报告中提取数据,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期进行选择性研究,从而发现武钢在通货膨胀下自身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从而优化企业资金结构,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打破经营不景气的僵局。选取武钢已知投资者信息中对公众的2013年、2014年半年度财务报告中“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等数据,运用公式:(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扣(折让))/(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应收账款周转率;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对占流动资产较大比重的应收账款进行研究,从数据中分析武钢是否存在为占领市场份额扩大销售,通过赊销手段实现销售目标的问题,并由此可能带来坏账的风险。由于赊销及销售折扣(折让)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所有已知途径均未获得,在理论公式的运用上,本文实际公式分子用“主营业务收入”一项来代替。

由上表可知,武钢201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低于2013年同期,这说明其应收账款的收回变慢。武钢2014年上半年财务报告反映其应收账款周转期较2013年变长,不能单纯地以为现销方式会比赊销更有利,必须充分考虑武钢在收现时间上所实施的信用政策。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武钢在营运方向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武钢自身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怀疑企业在占领市场份额过程中,对购货方资信调查不完善,急躁冒进;二是2014年上半年,武钢应收账款周转期大于2013年同期,且远远低于行业历史平均水平值2.5,周转能力太差;三是武钢应收账款周转期延长,导致资金链紧张,发生坏账可能性加大,企业是否有完善的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制度。

三、钢铁行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一)合理开拓市场,保持应收账款周转率,注重对购货方的资信调查

购货方的信誉与偿债能力是应收账款及时收回的保障,因此在赊销货物前对购货方进行资信调查是必要的。武钢必须对购货方的关联单位、资本情况、会计报表与银行信用等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明辨信用参差不齐的赊账企业的目的,对信用优良的购货方保持长期合作,而对资信不良的企业拒绝进行赊账销货。

(二)加强营运资金中应收账款的管理,缩小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

在通货膨胀带来的买方市场环境下,多数企业更青睐于将赊销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吸引顾客,以达到提升销量的目的。因此,武钢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定实施信用标准,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周转期,从而有效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即,通过缩短应收账款等这些流动资金的周转期,加快其转化为现金的速度,充实企业资金链。

(三)通过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对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采取收账方式,尽可能使坏账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小

综上所述,结合有效的信用政策和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地采用收账方式,使坏账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在估计坏账损失之前,应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借以了解应收账款在各个顾客之间的金额分布、时间长短,合理估计不能及时收回欠款所带来的损失。与此同时,遵循会计处理的谨慎适当性原则,运用一系列专门的计提方法,定期估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武钢要努力加强收现效率,对未到期应收账款,针对不同企业采取相应举措:管理层应该设立专人专职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以便于及时准确地把企业的资信状况反馈给企业负责人,根据资信状况适当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建立健全内部考核责任制,将应收账款的金额与相关业务负责人的业绩对接,让他们共担风险。

参考文献:

[1] 胡国柳,刘学兵.财务管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出版社,2010:254-267.

[2]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2013年、2014年半年度报告[R].

[3] 王圆圆.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中原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第3篇

该协会官方网站援引朱继民的演讲表示,由于需求疲弱和原燃料价格处于高位,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利润跌至23.9亿元人民币。

在钢铁业利润骤降之时,退出市场7年之久的“以产顶进”政策,再次被中钢协推至台前。7月31日,中钢协副秘书长李新创在季度新闻会上表示,中钢协呼吁国家有关部门恢复“以产顶进”的退税政策。

所谓“以产顶进”,是指钢材用户在生产出口产品时,如果使用指定的国内钢铁企业生产的钢材替代进口钢材,就可以享有减免17%增值税的优惠。该政策曾于1998年起实施于钢铁业,并于2005年取消。

该项政策的恢复实施,将使一部分外需转化为内需,进而增加部分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升级。此前在冶金行业有27家企业列入顶进名单,其中包括武钢股份、鞍钢股份、华菱钢铁等。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安海轩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钢铁行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安海轩认为,如果未来中国经济企稳回升,钢铁企业盈利状况有望得到大幅改观,否则钢企很难“一枝独秀”。

利润同比骤降96%

2012年7月17日出炉的一系列数据证实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作为全球工业生产引擎的中国在第二季的GDP同比增长7.6%,创逾三年以来新低。

这对钢铁业而言是个糟糕的消息,自2008-2009年经济大幅萎缩以来,中国一直是钢铁用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尤其是在修建铁路、开发房地产等对钢材的巨大需求,让一些钢铁企业肆无忌惮地扩充产量。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曾在2月初警告,2012年钢铁工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需求减弱使得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且铁矿石等原料价格高企将继续挤压钢铁业利润。

随着国内经济的放缓,国内钢铁业需求量大幅下滑,年内首季陷入全行业亏损。数据显示,仅一季度钢铁行业亏损就高达10.34亿元人民币。

尽管在工业活动普遍放缓的情况下,但中国炼厂的钢铁产出仍接近纪录高位。中国6月粗钢日产量触及200.7万吨,为纪录第二高水平,仅次于4月的201.9万吨。

而近几周中国企业接连的盈利预警说明,从电信到航空航天,从零售到房地产,再到中国的钢铁企业,各行业都普遍感受到业务下滑之苦。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朱继民近日披露,今年上半年中国钢企利润同比骤降96%。经济增长放缓显然已经使钢铁业变成“重灾区”。

该协会官方网站援引朱继民的演讲表示,由于需求疲弱和原燃料价格处于高位,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利润跌至23.9亿元人民币。

公开信息显示,80%的上市钢材生产商警告称,它们的业绩将逊于预测。朱继民称:“今年上半年由于国家实施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大幅回落,因此钢材需求疲软。”其中,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0.1%,同时上半年汽车产量同比只增长6.7%,削弱了对钢材的需求。

国信证券和申银万国在上个月相继了研究报告,均对中国钢铁企业利润下降表示担忧。国信证券认为中国钢铁行业下半年盈利形势依然堪忧,报告指出,行业中明确增长的公司包括宝钢股份、金洲管道、中南重工和鼎泰新材等几家公司,其他公司基本预告为盈利下滑,下滑幅度在0%-200%之间。

申银万国的报告则称,原材料价格面临再次下跌风险,因钢厂开始减产。根据调研结果,目前全国停产高炉达31座,影响产量94万吨,粗钢产量将面临本轮调整以来的首次大幅下滑。

产能过剩成本趋高

朱继民表示,进口铁矿石价格从去年底每吨136.3美元,涨至5月中旬的153美元。加上产能过剩,中国的钢铁企业利润下降似乎理所当然。在一些分析者们看来,成本不断上升是钢企利润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

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师侯志芸表示,成本不断上升是钢企利润不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从2003-2011年,铁矿石价格上涨了6倍。

侯志芸表示:“中国过度依赖进口铁矿石……而且在三大国有企业主宰铁矿石进口的情况下,钢企原材料价格日益上涨。”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盛志诚看来,成品钢材价格下跌幅度远大于原材料成本下跌的幅度。加上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实际融资成本的增加等问题,盛志诚认为,中国钢企利润降低也就不足为奇。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郭朝晖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国钢铁产能只有1亿吨,1亿吨已经相当于美国或者日本的产能,而现在中国钢铁年产能高达9亿吨。

郭朝晖在1年多前曾和业内一些专家探讨,他们一致认为中国钢铁的极限产能需求应该在7亿-8亿吨,而现在9亿吨明显超越极限。

产能过剩导致供大于求,这让中国的钢材产品价格迅速下降。就在7月初,上海螺纹钢期货价格跌至每吨3846元人民币,创下今年最低点。

来自国际钢协的数据显示,全球62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5月份产钢1.31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9.6%,中国内地产能利用率不足80%。

就在5月末,以中国进口钢材远东到岸价为例,国内外价差很小,由于近期市场疲弱,国际市场部分钢铁产品出口报价进一步降低。

在安海轩看来,国民经济增速下滑严重,各行业均进入经营困境,钢企难以“独善其身”。

像房地产、铁路、公路等造成重点行业钢材需求量严重萎缩,钢材销售不畅。安海轩表示,铁矿石成本居高不下,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价格暴跌,必然导致钢企陷入盈利荒。

第4篇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31日发布指数报告,今年1月份,国内钢铁行业PMI指数为50.9%,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处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报告分析认为,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钢市整体需求将维持低位,但环保限产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钢厂的生产,宏观大环境稳定运行,市场情绪依然相对乐观。

统计数据显示,由于采暖季限产等因素,去年11月至12月,全国钢材产量同比减少8.7%,其中“2+26”城市所处的河北等五省市同比减少17.9%。另据“我的钢铁网”报道,多数受访钢企都对限产措施在采暖季结束后继续延期具备一定预期。

国泰君安研报认为,空气质量不会是短期问题,停限产或将成为常态化举措,对环保的要求已使钢铁行业出现了进入壁垒,龙头钢企有望实现稳定的盈利和分红。以宝钢股份(600019)为例,国泰君安预计其2018年业绩将达到240亿元。

第5篇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哈,嗬……这里从此不荒凉,钢城闪光芒。再见吧金色的草原,再见吧红色的家乡。啊,哈,嗬……为草原钢花怒放,我们将飞归包钢。”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包钢建设为题材的电影《草原晨曲》影响广泛,同名主题曲更是唱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包钢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企业。

尽管工业基础落后,一座大型钢铁企业在包头的拔地而起,不仅结束了内蒙古不产钢的历史,而且还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先河。包钢借此一跃成为内蒙古最大的工业企业,并延续至今。作为我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包钢的诞生不仅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典范,更充满了与那个火红年代一样的火热激情。

一个人与一座城

白云鄂博,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的圣山”,绝对是上天赐给包钢最好的礼物。至今,人类仅仅发现109种元素,发掘出的矿物也不到4000种。可是,在白云鄂博矿区4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含有71种元素和175种矿物,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元素有26种。白云鄂博矿区探明铁矿石储量14亿吨。其中,最令人世人瞩目的是,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铌储量为世界第二。可以说,没有白云鄂博,也就没有包钢。

提起白云鄂博,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丁道衡。1927年4月26日,年仅28岁的丁道衡应邀参加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与瑞典人斯文·赫定等共同组成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进行地质、古生物研究和沿途矿产调查。同年7月1日,考察团途经乌兰察布草原时,丁道衡亲自探访白云鄂博主峰。7月5日,赫定接到丁道衡的消息:在巴延博克图(白云鄂博)发现巨大铁矿,“矿质虽未分析,全山皆为铁矿所成”。

1933年,丁道衡发表了震惊海内外的《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其中有6页文字详细记载白云鄂博铁矿的具体情况,并附有1:30000铁矿图一幅,最保守估计铁矿石储量3400万吨。由此,沉睡亿万年的神山白云鄂博得以名闻天下。对于这一大铁矿,丁道衡提议说:“苟能于包头附近建设钢铁企业,则对于西北交通应有深切关系,其重要不仅在经济方面而已。”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昔日高耸的白云鄂博宝山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人造天坑,开采出来的铁矿石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包钢。如今,包头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白云鄂博铁矿至今已开采了高品位铁矿石2亿多吨,目前仍以每年800万吨的速度继续开采;包钢的钢材产量已突破1000万吨。丁道衡的远见卓识终于得到证实。

1987年,白云鄂博铁矿隆重举行“发现白云鄂博主矿体60周年庆典”。为表彰发现者丁道衡博士的丰功伟绩,铁矿特在该矿区街心为其塑象,供人景仰。2005年6月10日,国际新矿物命名委员会同意将在白云鄂博发现的稀土元素命名为丁道衡矿Ce,以示对这位先驱的缅怀。

一个人、一家企业、一座城,丁道衡发现了白云鄂博,书写了一段新传奇。

新中国第一份地质报告

丁道衡发现白云鄂博之后的20多年里,这座宝山究竟拥有多少铁矿石储量一直是众说纷纭。对白云鄂博的全面勘探,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包钢建还是不建以及怎么建。

1949年12月,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白云鄂博不出所料成为与会人员瞩目的焦点。1950年5月18日,由地质部从北京派出、代号为241的地质调查队到达白云鄂博。5月23日,241队开始对白云鄂博主矿进行普查。

在牧民们十分惊奇的眼神中,原本荒凉的草原及山丘上插上了一面面小红旗,操着南腔北调的人们忙着测量、绘图等工作。更令牧民想不到的是,有一天地质队员们在山上竖起一个高大的铁家伙(钻机)并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当地人不明所以,有些人甚至想到了骑马跑开。

在当时的乌兰察布草原上,地质队员们的生活及工作条件极为艰苦。比冬天的天寒地冻更让人难挨的是野狼经常出没,这是一个极大危胁。

尽管环境很艰苦,在地质队员不懈努力下,1953年,白云鄂博铁矿的地质普查工作如期完成。接下来就要对白云鄂博详细勘探。地质部决定1954年底前白云鄂博主矿和东矿要全部完成勘探任务并写出地质勘探报告书;勘探报告经过国家审查、验收、批准后,送给苏联设计部门进行矿山的开采设计。

时间紧、任务重,尽管同期还有5支地质队在其他地区开工,地质部还是尽可能调动了全国的地质力量。大批人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白云鄂博,由苏联制造的新式钻探设备也运到了这里。为探寻宝山深处的秘密,白云鄂博一度形成两千多工人轮班倒、30多台钻机昼夜不停开工的壮观场面。大规模堪探取出的岩芯经过分析化验后,有关数据被送往苏联,为苏联专家制定白云鄂博铁矿开采设计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勘探工作到了最后就是编写报告,这也是最辛苦的环节之一。编写者白天黑夜连轴转,大干100天,终于在1954年12月底把报告书全部完成。

这份报告被称为新中国的第一份地质报告,由241地质队历时6年完成,凝聚了共和国第一代地质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报告对白云鄂博铁矿的储量、成分等都做出了详尽的描述,并第一次指出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罕见的以铁、铌、稀土为主的多元素共生矿床。这为包钢的开工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当然,对于241地质队的队员们来说,白云鄂博如同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他们心里。每当他们聚在一起时,白云鄂博就会成为他们永不厌倦的话题。因为那里铭刻着他们的青春和记忆。

“有了这两样,什么都好办”

“一个是粮食,一个是钢铁,有了这两样,什么都好办。”不止一次表达过这个观点。解放初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迅速建设社会主义,确立了以钢铁等为代表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

新中国成立仅仅75天,重工业部就迫不及待地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钢铁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把包头列为“关内未来钢铁中心的目标之一”。1950年5月,总理与斯大林签订了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协定,在协定援建中国的91个工程项目中就有包头钢铁联合厂。

为改变我国经济的落后面貌,中央开始规划我国工业蓝图,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其中将建设以包头为代表的三大钢铁工业基地作为“一五”时期改变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重要一环。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的重工业部决定在包头地区建设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包头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毗邻华北和东北这两个钢铁需求大区,土地开阔,交通方便,背靠苏联和蒙古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战略上考虑相对安全;另一方面在于包头独特的资源优势,矿石基地白云鄂博储量巨大,供水可以依靠黄河,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河套产粮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包头石拐沟产煤,从河北开滦、山西大同及晋中运煤也比较方便。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1953年4月23日,重工业部钢铁管理局批示成立包钢筹备组,组长由钢铁管理局副局长杨维同志兼任。这之后,杨维成为包钢第一任总经理。

包钢筹备组工作一段时间后改名为“五四钢铁公司”筹备处,在全国范围召集人员并号召人们参与到国家重点冶金项目的建设中来。1954年5月1日,“五四钢铁公司”的许多员工参加了由华北局组成的游行队伍,接受主席的检阅。接受检阅后,大家群情高涨,怀着激动的、不给丢脸的心情,决心响应号召到祖国需要的艰苦、困难的地方去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钢铁企业。也就是在这一天,“五四钢铁公司”筹备处更名为“重工业部钢铁管理局包头钢铁公司”,同时挂牌并启用方形铜制印章。

在荒原上没有任何绿色、风沙又大,包钢建设者的居住条件更差,只能很多人挤在一个帐篷里。条件异常艰苦,然而人们都充满了工作热情,包钢的筹建工作在以超常的速度进行着。

1955年12月苏联提交了包钢初步设计八十八卷,1956年国务院批准苏联提交的“包钢初步设计任务书”,同意包钢按年产300万吨的规模一次建成。在包钢的各个工地,苏联专家开始多了起来。

1957年7月,彩旗飞扬,人声鼎沸,包钢厂区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之后,以施工建设为主的机修、电修、供水、供热、供电、耐火、洗煤、焦化、炼铁等工程全面展开。1958年,包钢一号高炉破土动工。

《草原晨曲》天天传唱

然而好景不长,包钢的建设就遭遇了现实困难。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引下,一场运动在全国全面开展了。包钢一号高炉所需设备的交货日期被拖延、材料供应不上,建设处于被迫停工待料状态。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听了包钢领导的情况汇报后,于1958年7月间分别给与包钢有订货关系的辽宁、黑龙江等省党委第一书记写信,请各省“能够按照中央平衡分配的时间按期或提前交付包钢的订货”。同时,乌兰夫致信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要求对包钢建设中存在的钢材、水泥、重大设备和技术力量十分缺乏的问题,予以解决。

1958年11月,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期间,乌兰夫把包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向中共中央和主席写了报告,提了七项建议,请求中央援建包钢。根据的指示,总理专门召见了包钢总经理杨维,详细了解了包钢建设中的困难。此后,国务院和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冶金部、铁道部等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包钢的问题。

根据八届六中全会的精神,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的社论,号召全国给包钢以大力支持,于是在“全国为包钢,包钢为全国”的口号下,全国掀起了支援包钢的热潮。那时,每天成千上百的人,从祖国的各地,来到包头支援包钢的建设。包头火车站到处都是找工作的外地人,包钢的各个厂矿也都在那儿招工。

为使工人尽快掌握生产技术,1959年9月,鞍钢派出了以全国劳动模范、鞍钢炼铁厂副厂长孟泰为首的一批技术人员,到包钢进行示范操作,帮助包钢炼出第一炉铁水。

同年9月26日,包钢一号高炉(当时我国最大容量,1513立方米)流出第一炉铁水,结束了内蒙古寸铁不产的历史。对于包钢提前一年出铁,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表示祝贺。10月15日,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典礼大会在高炉前广场隆重举行。、等领导亲临祝贺,还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此外,在包钢建设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等多次亲临包钢,这也是共和国冶金史上绝无仅有的。

第6篇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Malmquist指数 钢铁产业 效率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处于高速扩张与发展时期,2009年前十名世界钢铁企业产量排名中,占据了60%的席位,这足以证明我国钢铁产业高速发展时期的到来。但是随之而来我国钢铁产业高能耗、生产率低下等状况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障碍,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出现大而不强、竞争力不足的发展局面。因此如何使我国钢铁产业做强,发挥钢铁产业整体效率,已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钢铁产业效率的提升,因此对中国钢铁产业的效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概述 Malmquist指数分解模型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Malmquist于1953年提出,卡夫斯、克里斯滕森和迪沃特(以下称CCD)利用Malmquist投入和产出距离函数定义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以下简称TFP),所得到的指数为MalmquistTFP指数。模型构建主要以数据包络分析的BCC模型为基础,对所得效率指数进行分解,最终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分解为TEC技术效率指数、PTE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 SE规模效率指数以及TC技术进步指数。最终, 模型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即,TFP=PTE×SE×TC,其中:TEC=PTE×SE。当TFP>1时,TFP进步;当TFP

(二)前提假设 为了满足Malmquist指数模型的需要,本文在此设定两个前提假设条件: (1)被评价单元数目必须不少于投入与产出指标数量之和的两倍, 以避免对效率值的高估;(2)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中国钢铁统计》、 《中国钢铁工业年鉴》以及《各大钢铁企业年度报告》等,本文选择2003年至2010年共8年的钢铁企业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指标。首先从以上统计年鉴中提取11家企业各指标的数据来保障数据的可靠性;然后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年鉴》、中国钢铁工业网和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等对数据进行补充和核实,对差别较小的数据取其平均值,对差别较大的数据通过文献查询进行核实,从而保障各指标数据的可靠性。

(四)变量定义 根据数据口径的科学性、统一性和可比性原则,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假定钢铁企业的经济活动概念化为资产总计 和应付职工薪酬 二种投入、主营业务收入 和年粗钢产量 二种 产出,这保证了模型成立的第一个前提假设条件,即决策单元数11>2×(2种投入+2种产出)=8。

(五)模型构建 以2010年数据为例,对11家重点钢铁企业中的河北钢铁集团进行数据包络模型构建,BCC模型如下:

三、实证检验

(一)相关性分析 应用SPSS12.0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相关关系描述分析见表(1)。表(1)给出了投入指标资产总计 、应付职工薪酬 与产出指标主营业务收入 、年粗钢产量 之间的相关关系描述矩阵,从数值上发现,其相关系数值最小为0.914>0.9,表明投入和产出指标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这就保证了模型的第二个基本假设,即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之间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二)Malmquist TFP指数分解分析 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DEAP2.1,在效率测算中采用产出导向模式,以TFP效率分解模型以及BCC模型为基础,对我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MalmquistTFP进行测算和分解,计算结果如下表(2)所示。(1)Malmquist TFP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图(1)表明,2003年至2010年,我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8年来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11家钢铁企业中仅有河北钢铁公司、沙钢集团和华菱钢铁三家钢铁企业TFP大于1,表明这三家钢铁企业生产效率呈现增长状态,总体生产增长率为4.10%,其中河北钢铁集团的平均增长率为9.61%,排名第一;华菱钢铁公司的平均增长率为2.52%,排名第二;其次是沙钢集团,其平均增长率为0.18%。其余8家钢铁企业TFP平均增长率均小于1,表明8年间这8家钢铁企业生产效率呈现下降趋势,8年间其平均下降幅度为8.75%。其中首钢下降幅度最大,具体表现值为27.31%,增长率排名倒数第一;其次为山东钢铁公司下降幅度较大,具体表现值为14.78%,排名倒数第二。我国钢铁企业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并不是很好,特别是仅37.5%的钢铁企业生产效率率大于1,表明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能够达到其最大的生产能力,而其余62.5%的钢铁企业生产效率均小于1,表明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其生产效率均为达到其最大的生产能力,生产过程中存在部分程度的资源浪费。(2)技术效率指数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动(Malmquist TFP)指数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因此深入分析各大钢铁企业生产效率问题就需要从亚指标进行分析,即从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两个方面的分析,分别得出钢铁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率增长的深层次原因。从表(2)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0年11家重点钢铁企业的平均技术效率指数处于下降趋势,具体指标值为0.9612,下降幅度为3.88%,这表明我国钢铁产业存在3.88%的投入资源浪费。从各大钢铁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来看,其中河北钢铁集团、鞍钢、武钢和沙钢四家钢铁企业有不同程度的技术效率增长,技术效率指数分别是1.0679、1.0047、1.0002和1.0168,技术效率上升幅度分别为6.79%、0.47%、0.02%和1.68%,数据表明这8年间四家钢铁企业技术效率利用率充分,技术效率的提升为企业整体生产率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其他7家钢铁公司在技术效率方面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宝钢平均技术效率指数为0.9729,下降幅度2.71%;首钢平均技术效率指数为0.7886,其下降幅度为21.14%,其下降幅度排行第一;山东钢铁集团平均技术效率指数为0.8673,其下降幅度为13.27%;马钢平均技术效率为0.9985,其下降幅度为0.15%;华菱钢铁集团平均技术效率为0.9941,其下降幅度为0.59%;包钢集团平均技术效率为0.9368,其下降幅度为6.32%;安阳钢铁集团平均技术效率为0.9588,其下降幅度为4.12%,7家钢铁集团中马钢和华菱钢铁集团两家的平均技术效率都接近1,存在技术非效率,属于边缘无效率,稍微调整投入量即可成为相对有效率厂商,即投入浪费较少。而首钢集团平均技术效率仅为0.7886,其技术效率明显低于总平均技术效率水平,为明显无效率,即存在较大的投入资源浪费。通过对11家钢铁企业平均技术效率分析,发现企业整体生产效率下滑的症结所在就是企业平均技术效率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3)技术进步指数分析。通过表(2)可以看出,河北钢铁、宝钢集团和华菱钢铁三家钢铁企业的平均技术进步指数分别为1.0263、1.0132和1.0309,平均技术进步指数均大于1,说明8年间这三家钢铁企业最佳前沿面出现不同程度进步,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其技术进步率分别为2.63、1.32%和3.09%,而其他8家钢铁企业最佳前沿面出现了衰退,其生产的最优产出—投入比例是下降的,均缺乏技术创新,占企业总数的72.7%,其中具体表现首钢是最缺乏技术进步的,其技术进步指数0.9217,技术退步表现为7.83%,其次为鞍钢、武钢、马钢、山钢和沙钢集团,技术变动指数分别为0.94、0.9492、0.9646、0.9825和0.9856,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缺乏技术创新,而包钢和安阳钢铁公司技术变动指数接近1,指数值均呈现0.9916,技术进步程度有微小变动,其最佳前沿面出现了小幅退步。(4)纯技术效率指数分析。纯技术效率揭示出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无效率到底有多少是由于纯粹技术无效率所造成的,纯粹技术无效率更多地反映企业经营的日常经营管理政策及管理水平。通过表(2)可以看出,河北钢铁集团、鞍钢、武钢和安阳钢铁四家钢铁集团的纯技术效率指数为1.0275、1.0001、1.0002和1.0185,其纯技术效率上升幅度为2.75%、0.01%、0.02%和1.85%,表明四家钢铁集团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水平有小幅度提升,企业向软技术“管理”水平要效益,四家企业日常管理政策制定相对完善,为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其他7家钢铁企业的纯技术效率指数均小于1,具体指标值为宝钢0.9880、沙钢0.9933、首钢0.9026、山东钢铁0.9057、马钢0.9236、华菱0.9095和包钢0.9638,纯技术效率下降幅度为1.2%、0.67%、9.74%、9.43%、7.64%、9.05%和3.62%,表明这7家钢铁集团公司在管理政策、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其管理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其中首钢集团的管理水平最低,需要进行改进,其次为山东钢铁、华菱钢铁集团。总之,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管理水平的高度直接决定了技术效率的高低,同时不同钢铁集团管理水平高低也受到管理层次、企业性质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5)规模效率指数分析。规模效率指数可以衡量该钢铁企业是否处于最优生产规模。若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应缩小生产规模,减少要素的投入;反之,所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则应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要素的投入,以取得最大的收益。通过表(2)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0年我国钢铁企业平均规模效率指数为0.9468小于1,表明我国钢铁企业整体规模未达到最优生产规模,其中宝钢、武钢、首钢、山东钢铁、包钢和安阳这6家企业规模效率指数为0.9846、0.5702、0.8733、0.9574、0.9721和0.9414。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限制。而技术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我国钢铁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 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钢铁企业的整体效率。

四、结论

本文通过BCC模型建立及分解模型的应用,测算出我国钢铁产业中重点钢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找到影响我国各大钢铁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清晰反映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产业中大部分重点钢铁企业的经营效率并不理想,在全部11家钢铁企业中,实现了DEA有效的钢铁企业仅有三家,分别为河钢、沙钢和华菱,仅占全部钢铁公司的27.3%。其他8家钢铁企业,均呈现出DEA无效状态,主要是因为这些钢铁企业存在大量资产的闲置、机构臃肿过大、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本文通过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分解,进一步从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钢铁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建议我国钢铁产业要特别重视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同时钢铁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关键技术开发,实现技术创新。在整个钢铁产业内部通过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形成先进生产力。同时还要注重技术引进和技术跨越。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钢铁企业还要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更要加大力度,注重要素投入的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更好地获取规模收益。

参考文献:

[1]夏绍模、张宗益、杨俊:《中国钢铁主营上市公司规模效率分析及其启示》,《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

[2]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3]夏绍模、张宗益、杨俊:《基于导向DEA模型多阶段求解方法对我国钢铁主营上市公司效率测定的实证分析》,《软科学》2007年第3期。

[4]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行业分析报告2005钢铁工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5]李京文、钟学义:《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8期。

[6]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指标解释》,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年。

第7篇

《财经》特约作者 樊婷

股价疲软多时的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1919.SH,下称中国远洋)在2009年岁末告别了它的艰难时刻。虽然中国远洋2009年度业绩预计亏损,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却开始对它转而看好。

2009年12月15日,中国远洋了全年预亏公告。前三季度该公司收入386.78亿元,同比下降59.5%;亏损达53.08亿元,其中三季度亏损6.91亿元,单季度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但该公司董事会秘书张永坚仍然表示,中国远洋何时扭亏没有预期。此前,中国远洋董事会主席魏家福也称,2010年经营情况会有所好转,但能否盈利还无法定论。

“2010年将是干散货市场的牛市”,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证券)2009年12月22日的投资报告,将中国远洋誉为“亚洲内需股”。该报告给出的理由是:2009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同比增加了39%,煤炭进口同比增加了200%,展望2010年,航运复苏的脚步似乎越来越近了。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0999.SH,下称招商证券)2009年12月9日的航运业分析报告也有近似判断。负责该报告的招商证券分析员罗雄认为,2010年经济转向扩张的概率逐步变大,航运业将再现繁荣,中国远洋的干散货和集装箱航运业务有望全面复苏,2010年将扭亏为盈,全年盈利可望达到106亿元。

但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的判断有所不同。“前不久BDI(Baltic Dry Index,国际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开始反弹,很多记者都打电话来问我是不是市场开始复苏了,我当时就说这肯定是暂时性的。你看,现在快跌破3000点了。”2009年12月28日,包张静对记者说。

包张静在2007年就开始警示造船市场和航运市场的风险,那时正是航运市场的黄金时期。如今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从2008年底开始暴跌的全球航运市场尚未恢复元气,干散货市场在2009年经历了两轮反弹后再度疲软;集装箱市场更是格外严峻。全球班轮公司无一例外地陷入巨额亏损,油轮运输市场持续低迷。

在各主要经济体大规模刺激计划作用下,从2009年三季度起,世界经济逐渐企稳,但航运市场并没有出现同步升温,“目前仅仅是解冻而已。”2009年12月28日,中国内地一家航运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铁矿石需求增长面临瓶颈

“2009年干散货市场的恢复程度好于预期。”中国远洋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对于2009年干散货市场超预期的表现,市场比较普遍认为这得益于中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力挽狂澜,使全球干散货市场避免了大幅度的货量下滑。

然而,“中国因素”能否在2010年继续成为全球航运市场的顶梁柱,仍存在很大变数,其中铁矿石进口能否维持增长,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在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平安证券)航运业分析师郑武看来,2010年中国对铁矿石需求的增速肯定会降低,估计全年增速将降到15%左右。“2009年的增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拉动了需求;另一方面是2009年铁矿石的价格水平比2008年低,产生了额外增量。而2010年铁矿石价格继续上涨已经是可以确定的,因此替代的额外增长也肯定会下降。” 郑武说。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数据亦显示,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增加了6700万吨,按照粗钢与铁矿石1∶1.6的需求比例,当年只需要增加铁矿石大约1亿吨。而2009年国产铁矿石产量增加了4400万吨,进口铁矿石增加了1.7亿吨,共计约增加了2.1亿吨。

这意味着,2009年新增加的铁矿石中有1.1亿吨是过剩的,而目前国内港口库存的只有600万吨,大部分过剩的铁矿石是贸易商囤积的库存。

随着铁矿石价格逐步走高,这部分低价囤积的铁矿石有望在2010年投入市场。此外,进口铁矿石对国产铁矿石的替代作用也在逐渐减弱。2008年到2009年上半年,国内矿山大幅减产,大部分中小矿山停产。但到2009年11月,国内矿山的开工率已经开始逐步增长。

与此同时,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正面临严厉调控,这将进一步减少对铁矿石的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12月9日出台的《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即为最新一例。该《管理办法》对钢铁企业提出了“2008年度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及以上,特种钢企业50万吨及以上”的准入条件。这意味着达不到上述产能标准的钢铁企业将全部淘汰出局。据业内人士估计,上述《管理办法》一旦正式实施,国内面临淘汰的钢铁产能将达1亿吨左右。

“如果国家对钢铁行业产能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铁矿石进口量的增速肯定会下降,不会再出现以往每年30%-40%的增速。” 包张静对记者分析说。

此外,随着通胀预期的加剧,未来货币政策收紧也势在必行。而一旦银行贷款收紧,钢铁行业的投资肯定会受到影响。

中国在全球铁矿石贸易中占的比重从2008年的50%左右已经迅速上升到2009年的69%。“即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产量出现改善,对整个市场的拉动作用也很小。”平安证券航运业分析师郑武对记者说。

集装箱运输市场触底

在2009年干散货市场意外复苏的同时,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则成为重灾区。

2009年11月12日,全球最大货柜运输商丹麦马士基集团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1月-9月该公司净亏损高达7.78亿美元,而其全年亏损预计10亿美元。

“目前,整个集装箱运输行业正在蒙受巨大的损失,若以现有的低运费水平运营,我们将无以为继。我们预期2010将是充满不确定因素的一年。即使全球经济回暖,马士基航运是否能于2010年恢复盈利目前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马士基北亚区公关及媒介经理姜晓峰对记者说。

中国远洋内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由于集装箱运输市场主要依赖欧美贸易,如今欧美经济不振,2009年全球班轮公司都面临亏损。2009年的需求虽然较2008年第四季度有一定恢复,但与2008年前三季度相比,下滑幅度还很大。与此同时,2009年和2010年的新船交付量都很大。

“供求关系最能代表整个行业的运价水平。虽然2009年前三季度运价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同比仍然很糟糕。”该人士对记者表示。

招商证券的分析报告认为,虽然2009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负增长,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回升和中国出口恢复,集装箱运输有望恢复到15%左右的增长水平。

多数班轮公司也相信,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中国远洋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2008年12月到2009年2月是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最低点。2009年12月初,马士基全球首席执行官Nils Smedegaard Andersen也公开表示,2010年集装箱运输业的亏损将收窄,航运价格也将发生变化。

事实上,Anderson提到的运价变化正在发生,最大的动力则来自班轮公司的主动涨价,其中最明显的情况当数班轮公司的联合涨价和控制运力。

近日,泛太平洋航线运费稳定同盟(英文简称TSA)公布,2010年一季度将实施运费上调计划。由于每年的运价合同大多是在当年5月签订,而2009年5月正是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最低点,因而大多数船东签订的合同几乎都是“地板价”。

这轮危机在集装箱运输市场催生出的最大变化是航运企业的“抱团取暖”。曾于2004年退出TSA的马士基于今年11月重新加入该组织,目的是为了避免类似2009年的航运价格波动伤及自身利益的情况再度发生。

“目前全球封存的运力大概在11%-12%左右,但这个水平仍不足以维持盈利。只有目前TSA公布的涨价计划顺利执行,运价才能回到2008年前三季度的水平。不过提价的执行情况还要取决于市场的接受程度。”中国内地一家航运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马士基公司相关人士也表示,虽然有迹象显示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但油轮、集装箱和供给市场的运输能力还将在一段时间内超过需求,且尚不知道这种局面何时能得到明显改善。该人士预计,2010年运费的增幅约为20%,但这仍然是刚刚达到收支平衡的预测值。

而中金公司研究部则对航运公司的联合行动是否能够持续表示怀疑。其最近的报告指出,如果航运价格反弹到保本线附近,航运公司的凝聚力将遭受考验,它们不一定会继续联合一致进行运力封存和采取联合保价措施。

订单悬湖

在运价低迷的背后,是庞大的运力过剩。更不容乐观的是,由于2004年-2008年全球干散货市场的超级牛市激发了巨大的造船能力,很多造船企业拥有大量的订单,这些订单将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陆续交付到航运企业手中,转化为实际运力。

据国际权威航运咨询机构clarkson公司的统计,在全球干散货航运市场,目前的订单量约占现有船队的65%左右。其中运力最大的好望角船(好望角船载重量每艘一般在15万吨以上,因其吨位大,不能在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通过,只能绕道好望角,故被称为“好望角船”)的订单量已经接近现有船队量;油船和集装箱船的订单量则分别占到现有船队数量的32%和40%。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对2010年全球干散货运力市场供给进行的测算,即使只有55%-65%的新船按期交付使用, 2010年全球干散货船队运力增幅也将达到8.8%-11.2%。而即使是在这种假设下,运力供给仍然远远超出了市场需求。而且一旦运价反弹,原本闲置的运力又会立刻投放到市场上。

目前,在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这三大船型市场中,油船的运力供给压力最小。此前,市场预期2010年将是单壳油船拆解的高峰年,这将有助于减少有效运力。

但在平安证券航运业分析师郑武看来,市场对单壳油船的淘汰量仍然过于乐观,因为现在很多单壳油船被用于储油而未形成实际有效运力,所以即使淘汰也对有效运力减少的贡献很小。

第8篇

“3100万吨是什么概念?”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唐钢集团)总经理王义芳,在河北钢铁集团成立的新闻会上,向全场抛出了这个问题,随即自己给出答案。

“这意味着,河北钢铁集团超过宝钢成为国内产量最大的钢铁企业,在国际上也将位居前列。”一问一答间,今年50岁的王义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新闻会于6月11日上午在河北中国大酒店里召开。河北省副省长孙瑞彬出席会议并宣布,整合唐钢集团和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邯钢集团)两大集团,组建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河北钢铁集团)。

公开资料显示,唐钢集团2007年钢产量为2275万吨,邯钢集团钢产量为900万吨。“合二为一”后,河北钢铁集团产量规模超过3100万吨,一举超过宝钢集团的年产量2858万吨。

这个由河北省政府“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后批准”的重组,在历经十数年的波折后,终于开篇。不过,由政府意志和王义芳强力推动的重组能否顺利实施?新集团人事安排能否在两大钢铁公司间达成平衡?其后,占据河北省半壁江山的民营钢铁企业又如何重组?每个问题都是难关。

董事长待定

“新公司的组建方案和公司章程,这两天就要上报省委常委会,等待批复。”6月11日,接近河北钢铁集团筹备组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他透露,组建方案大纲此前已获得省委常委会认可,上报只是履行必要程序,不会有大的改动。

方案显示,集团注册资本200亿元,注册地为石家庄。河北省国资委将出资5000万元现金,并将所持有的唐钢集团、邯钢集团国有产权划归河北钢铁集团持有。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由此将成为河北钢铁集团的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则成为战略规划、资本运营、产品研发和投资决策中心。新公司组建后,将进行内部整合,以实现发展战略、投资决策、市场营销、产品研发、资本运营和大宗原材料采购等六个方面的统一。

新公司计划于6月30日前完成注册登记。成立后,唐钢集团、邯钢集团现有企业法人地位、纳税渠道暂时保持不变,但对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重要子公司的国有产权将进行调整和变更,以减少管理层次,优化资源配置。最终整合完毕后,将撤销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这一层级,改由河北钢铁集团总部直接管辖各子公司。

董事会安排亦有约定。河北省国资委对河北钢铁集团履行出资人职能,公司董事会由11名成员组成。其中外部董事五人,由省国资委逐步委派或选聘;董事长一人,兼任公司党委书记,同时也是法定代表人;副董事长两人,其中一人兼任总经理。监事会将由五人组成,主席和专职监事均由省国资委委派。

接近河北省国资委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新公司领导班子有望在6月底确定,由省国资委官员出任董事长的可能性很小。

据其透露,方案中曾写明“新公司组建后,干部管理权限不变”,但这一条最终被删除。“新公司组建后,从集团公司到子公司,人事上肯定会有一些调整。如果管理权限不变,那么,新公司的内部整合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上述消息人士强调,具体整合和重组方案,需等公司董事会确定后才能拿出具体方案,目前尚没有明确时间表。

关键动力张云川

河北组建钢铁集团的想法由来已久,但过去若干年都因难度太大而没有取得实质进展。此次唐钢与邯钢集团宣布重组,无论河北省内还是两家集团大部分人,都感到有些突然。

河北省钢铁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组建河北钢铁集团的议案,是在6月6日的河北省委会上通过的,此前,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内部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就在两个月前,河北省发改委还分别向唐钢和邯钢集团下发了关于组建好南北两个集团的通知。”

2005年,河北省政府公布的《河北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总体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组建南北两个集团,南部以邯钢集团为主,北部以唐钢集团为主。这一方向显然与目前的重组南辕北辙。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将重组的突破归功于省委书记张云川,“此次整合是在他大力推动下展开的。”宋继军一直是组建河北钢铁集团的积极倡导者。

今年62岁的张云川,于2007年8月底从国防科工委主任一职调任河北任省委书记,此前曾担任过江西省副省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湖南省省长等职务,地方从政经验丰富。

“(张云川)工作有魄力。以前由于影响到各方利益而推行不下去的事情,现在都能做起来了。”一位河北省政府人士向《财经》记者评价称。其言下所指,就是长期以来议而未决的河北钢铁产业重组一事。

河北省围绕其钢铁工业建立大集团,经历了几起几落。据宋继军回忆,最早在1988年即有组建河北冶金企业集团的提议;1993年担任河北省省长后,将这一想法。2000年,河北省政府经过专题研究,形成了组建河北钢铁集团基本思路的请示方案,但当时因面临政府机构改革、领导班子调整,组建大钢铁集团的方案搁浅。

至2005年,河北省政府将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宣钢)、承德钢铁集团(下称承钢)全部国有股权划归唐钢,组建新唐钢集团,河北钢铁行业整合由此迈出第一步,但唐钢与邯钢集团的重组也远未提上日程。

2007年10月11日,宋继军完成《我省钢铁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建议》的报告,并提交给河北省委,其中明确建议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合并。

《财经》记者获悉,10月31日,省委书记张云川在报告上批示,让其他省领导研究这份报告。第二天,张云川会同时任省长郭庚茂和主管工业的副省长张和,以及河北省有关部门、部分科研院所和钢铁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专题研究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问题。

参加这次会议讨论的一位河北省政府官员告诉《财经》记者,会议就加快河北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调整钢铁产品结构等问题做了充分探讨,并且介绍了唐钢、邯钢合并和组建南北集团两个重组方案。

当时,支持合并方案的一方提出,要尽快启动南北两大集团的整合,立足河北省内资源,打造一个5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

河北省发改委则有意见认为,合并南北集团在实际操作层面有困难。在南北集团组建并不顺利的情况下,启动南北集团的整合,人事等方面不好安排,整合可能成为“夹生饭”。河北省发改委建议先整合外部资源,即让唐钢整合首钢。

“当时双方还有一定分歧,决策者表示不作结论,继续研究,争取三到六个月内拿出一个最终方案。”上述政府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不过,没等六个月期满,3月26日,张云川就找到了宋继军。宋告诉《财经》记者,张云川当时明确表示,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的合并是当务之急,这个意见将予以采纳,不过还需要再调研确定具体方案,到6月定下来。

此前,宋继军于3月18日,又向河北省高层提交了《当务之急:唐钢集团与邯钢集团合并应提上重要议程》的报告。

与此同时,河北省副省长孙瑞彬也表示,尽管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合并是一个敏感问题,但发展河北钢铁的关键在于两者的合并,目前就是合并的一次机遇。不久后,省政府确定了“4月份调研,5月份出方案,6月份实施”的具体实施步骤。

以唐钢为主

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拥有一个共同的出资人,即河北省国资委。此番河北钢铁集团得以成立,无疑更多地反映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决心,以及出资人河北省国资委的意志。但是,这一由政府主导下的重组,未来实施还需克服重重挑战。河北省此前对其水泥产业的一次不成功的重组,可引为镜鉴。

1997年,河北省国资委以河北省冀东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冀东集团)和河北太行华信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太行集团)为基础,组建了渤海集团。不过,2005年渤海集团宣布解散,宣告重组的失败。

《财经》记者在石家庄采访得知,当时,渤海集团对冀东集团和太行集团仅拥有人事权,并没有两家集团公司的股权,因此无法真正控制两家公司。“渤海集团没有对两家公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组,其成立毫无意义,两家公司还是竞争关系。”河北省国资委内部人士表示。

相比之下,河北钢铁集团显然吸取了教训,从一开始就对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实行股权控制。宋继军认为,这为河北钢铁集团的未来整合奠定了基础。

此外,“冀东集团和太行集团虽然同属国资委,但前者是唐山市国资委,后者隶属于邯郸市国资委。出资人不同,导致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宋继军分析认为,拥有共同出资人的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资产划转较为简单,整合也更容易。而且两家公司之间人员交流频繁,现任唐钢集团总经理王义芳出身于邯钢集团,邯钢集团总经理李连平也曾在唐钢集团任职。在宋继军看来,这也有利于两家企业的融合。

唐钢和邯钢重组,与此前中国其他大型钢铁企业重组多有不同。宝钢收购新疆八一钢厂为跨区域重组,武钢与鄂钢、鞍钢和本钢的整合,则是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之间重组,相对而言谈判难度更大,相互间需要的妥协更多,但一旦宣布后,整合就会强力推进。而省内钢企的重组则往往表现为宣布容易,而实施困难。

以山东济钢和莱钢集团为例,两公司合并后组建了山东钢铁集团。早在2006年,山东省政府就宣布组建集团,但由于主要领导人难以确定,新公司直到今年3月才正式挂牌。

河北省钢铁行业一位资深人士指出,根据目前规划,河北钢铁集团主要的机构设置与唐钢集团现行事业部设置基本一致,也都是成立战略规划中心、资本运营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投资决策中心,并以子公司为利润中心。

“以唐钢为主,邯钢能否接受将是一个问题。”这位资深人士表示,“目前邯钢在产能上弱于唐钢,但邯钢在河北南部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两者装备水平又相差无几,所以,整合后谁做老大的问题仍会存在。”

邯钢集团曾是河北钢铁业的一面旗帜。早在1990年,该集团以“邯钢经验”闻名全国,其“模拟市场核算,事项成本否决”的管理经验,曾被国务院以文件形式向全国企业推广。

不过,自从2006年唐钢集团吸收宣钢、承钢之后,唐钢集团成为河北省钢铁企业的绝对老大。2007年,唐钢集团产钢2275万吨,营业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完成860亿元、96亿元和57亿元,实现利润占到河北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的41%,利税占到38%。同年邯钢实现利润仅为24.5亿元,不及唐钢集团一半。

双方对于重组的态度已经显示出微妙的差别。6月12日,唐钢集团在其网站上消息,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组建河北钢铁集团决定”。唐钢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在河北钢铁集团组建当天,唐钢集团就召开了动员大会。会上,唐钢集团董事长王天义特别提到,要正确对待人员去留问题,全力支持、参与、促进重组工作,确保重组顺畅进行。

但截至6月18日,邯钢集团网站上尚未任何关于重组的消息。

邯钢集团一位人士向《财经》记者直言,“各有各的利益,要重组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困难。”他分析说,现在两家公司的产品线和市场很多重叠,存在竞争,如何分配产品市场是很大的难题。“比如,在细分市场,每个企业以哪种产品为主,就会出现问题,因为生产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利润是不一样的。”

下一步是收编民营钢企

唐钢、邯钢合并,只是河北省钢铁产业重组的一个开端。河北省有更大的雄心,即以河北钢铁集团为平台,通过资产划转、股份制、兼并收购等手段,将河北省内外的钢铁企业逐步收编。

接近筹备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河北钢铁集团成立后,河北省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河北钢铁集团尽快做大做强的支持政策。比如,未来钢铁行业布局将向沿海集中,修改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规划,优先支持河北钢铁集团发展;在集团所属企业向沿海搬迁时,原有土地的房地产开发权授予集团公司并豁免相关税费;将大型整装的矿产资源优先配置给河北钢铁集团,等等。

不过,上述人士也强调,“近期的重组只包含四家,即唐钢、宣钢、承钢、邯钢,南部的石钢和邢钢由于被外资控制,国有股比例非常小,所以无法纳进来。”

河北省内民营钢铁企业更是一大难题。民营企业在河北省钢铁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根据河北省冶金协会数据,2007年,河北民营钢铁企业钢产量突破7000万吨,占河北全省总量的67.12%;民营钢铁企业完成主营收入4011.12亿元,占全省钢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73.67%;实现利润247.07亿元,占全省钢铁行业利润总额的72.55%。

“现在钢铁业比较景气,民营企业普遍能赚钱,他们一般不愿意进行合并重组。”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表示,“但在当前格局下,整合民营企业,对于河北钢铁集团来说更加重要。”

河北一家民营钢企的董事长明确告诉《财经》记者,如果现在整合,要价肯定会很高。“如果以其他方式,比如建立战略联盟、共同研发等形式加强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我们是会乐于参与的。”

在河北国有钢铁企业整合的同时,当地民营企业之间也开始寻求合作,以期壮大自身,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由唐山三家民营企业整合而成的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国丰钢铁)已经成为继唐钢、邯钢之后的河北第三大钢铁企业。由六家民营企业重组而成的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则已成为河北第钢铁企业。

第9篇

关键词 ERP平台 钢铁企业 成本核算 精细化管理

ERP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企业内外资源合理配置的企业管理方式。由于钢铁企业的管理内容比较多,在后续干预过程中必须树立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基于ERP平台的特殊性,需要从系统管理、采购管理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财务模块主要是由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组成的,必须以ERP系统为依据,开展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钢铁企业ERP系统设计流程

基于已有控制系统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对系统设计形式进行分析,结合成本核算体系的要求,对具体设计流程进行分析。以下将对钢铁企业ERP系统设计流程进行分析。

(一)确定设计思路

ERP系统在钢铁企业的整体设计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确定设计思路,构建系统有效的核算体系。此外,根据产线管理和切块系统的要求,需要建立驱动财务管理机制,发挥动态管理形式的最大化作用。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不同费用类型进行解析,使其适应钢铁行业的成本核算系统要求。[1]

(二)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比较复杂,根据成本核算系统的要求,需要掌握成本类型,包括:原料成本、辅助车间成本、化工成本等,要结合层次化设计形式的要求,根据各个层次间的关系,对设计形式进行分析,实现实际成本的还原。库存管理作为成本核算的核心所在,要采用一级管理形式,根据业务流程的要求,确定流转过程。[2]

(三)订单额的计算

根据ERP系统的要求,在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规则库,对各种加价要素进行分析,同时需要实现结算价格前移到销售订单签订环节。在财务结算过程中要对销售价格流程有一定的了解,严格设计严密的移动流程,并将其融入整体业务流程中。此外,不同功能模块的控制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要对其进行创新设计,做好程序开发工作,进而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序性。

二、ERP平台下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分析

基于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形式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体系,结合成本机制和控制体系的要求,落实具体的管理措施。以下将对ERP平台下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一)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措施

作业成本管理法是以作业为管理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对作业成本动因进行分析,能得出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企业作业管理奠定基础。在实践中要确定基础管理原则,根据企业后续管理形式的要求,确定作业消耗资源和产品作业的过程,进而满足价值体系的整体性要求。钢铁企业在形成系统的作业链的阶段,要以ERP系统结构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支持各项作业体系,进而提升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3]

(二)制定成本核算的流程

根据ERP系统设计形式的要求,要从设计、采购和生产等方面入手,结合作业成本思想及设计形式的要求,制定有效的成本核算流程。在设计初期需要及时对作业成本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ERP成本模拟功能,掌握产品设计和企业生产间的对应联系,最后采用作业管理的思想,做好当前产品和作业链的连接工作。在后续采购过程中要根据成本核算体系的要求,建立产品设计方案与企业生产作业链以及产品BOM结构之间的属性关系,从成本的角度制定设计方案。根据企业实际运行系统的要求,需要掌握钢铁企业的需求,从管理功能和经济性的角度入手,选择适当有效的软件,使其适应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整体性要求。

(三)成本核算和ERP系统结合

基于成本核算形式和ERP系统间的联系,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所有应用程序和数据源进行分析,使其形成标准化的控制报告。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用户界面系统的结构形式有一定的了解,满足成本核算形式的具体要求。成本收入涉及标准成本的确定,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对比、成本报告与分析等,必须根据订单项目的要求,明确计划和实际成果之间的对比项目,使其适应精细化管理的整体性发展趋势,满足监控体系的要求。

(四)制定系统的责任制度

ERP平台系统比较特殊,在成本核算阶段需要以责任制度为目标,将直接生产成本和各种费用纳入统一管理阶层中,根据统一有效的编制方法对责任进行预算,进而采取合同的形式逐级进行成本管理。工作人员要了解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要求,结合各个项目规定体系的具体内容,计算出项目的最低成本。同时由于责任划分和奖惩机制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要根据活动过程的费用控制和成本发展现状,落实ERP系统。此外,企业要对内部管理和考核方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要划分不同层次的利润核心和成本中心。如果出现业务冲突,需要在第一时间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掌握财务预算情况,进而对各个指标进行分解,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降低财务风险。[4]

三、结束语

基于ERP平台下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满足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要求,确定系统有效的核算模式,保证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性。此外,由于测算体系涉及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根据信息化系统的要求,优化产品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有效的测算系统,进而促进钢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计财部驻车轮公司财务科)

参考文献

[1] 马晶,张爱丽,王玉山.浅析ERP平台下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2010,13(12):58-60.

[2] 潘瑞林,曹建华,户守柱,胡邦国.钢铁企业集团成本管理系统集成架构及应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13):189-191.

第10篇

【关键词】 政府补助; 非经常性损益; 准则完善

引 言

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的资本。笔者根据上市公司年报统计:2010年披露年报的1 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 454家收到政府补贴,占比高达92.61%,涉及总金额高达464.4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获补贴3 187.09万元,2011年政府补贴总额为470.48亿元。截止到2012年4月25日,沪深两市共有1 646家获得政府补贴,补贴金额总计达564亿元①。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覆盖的范围还是发放的数额,都比上年有明显的提高。本文以华菱钢铁为例,通过分析2010年、2011年及2012年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查找其利润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究此原因背后会计准则的完善问题。

一、完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分析

2006年颁布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即当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时,应该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该准则最主要的是采用收益法核算政府补助,即将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在当期或以后期间计入损益,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长期以来,企业对政府补助这一科目的使用较为混乱。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准则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使得某些企业将其视为盈余管理的工具。所以,完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很有必要。

二、华菱钢铁取得政府补助的背景分析

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原“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菱钢铁”)是于1999年4月29日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是钢材的生产和销售。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1999年7月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20 000万股A股股票。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拓展海外业务,华菱钢铁也加入了这股海外并购的浪潮。2005年华菱钢铁将钢铁巨头米塔尔引进入股,使其成为第二大股东。2009年又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FMG的股份。2010年,华菱钢铁没有抓住国内宏观经济的强劲复苏所带来的机遇,由于没有处理好与海外企业的供应关系,当年巨亏26亿元,成为当年A股的亏损王。2011年华菱钢铁成功实现微利,避免了被置于“ST”的尴尬窘境。但在2011年艰难扭亏后,2012年华菱钢铁重陷巨额亏损的泥沼,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32.54亿元,同比下降4 740.21%。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其净利润的变化如高台跳水一般,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营业利润对改善华菱钢铁净利润的贡献

华菱钢铁自1999年上市以来,一直将钢材的生产与经营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在钢铁行业前所未有的市场变革中,迅速崛起,一举跻身于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列。但是受到钢材市场低迷、下游需求疲软、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的影响,华菱钢铁的经营情况在最近三年并不理想(表1所示)。

面对2010年发生的较大亏损,2011年华菱钢铁将扭亏作为首要任务。与2010年相比,在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期间费用上升等因素下,该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深入挖掘增效、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营销策略等措施,亏损额已减少至1.74亿元,第三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但从2011年9月以后,由于西方国家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实体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国内经济紧缩和出口贸易萎缩的双重打击使钢材价格大幅下降,华菱钢铁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2011年年末华菱钢铁亏损达到10亿元。如果按此盈利水平,按照我国监管的相关规定,华菱钢铁的公司股票将被戴上“ST”的帽子。企业低迷的经营状况一直持续到了2012年。201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93.21亿元,同比下降19.6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32.54亿元,同比下降4 740.21%。显然,如果从营业利润一项看,华菱钢铁连续三年亏损,这说明仅凭借自身的盈利能力还不足以使其扭亏为盈。由此可以看出,华菱钢铁在2011年的尴尬扭亏,非经常性损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非经常性损益对改善华菱钢铁净利润的贡献

对于陷入巨额亏损泥沼,而又没能“自拔”的华菱钢铁来说,借助非经常性损益扭亏可谓是最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办法。下面本文将列举一些主要数据,说明非经常性损益对改善净利润的贡献(表2、表3所示)。

通过该公司2011年和2012年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政府补助是非经常性损益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中2011年更是确认了11亿元的营业外收入。根据2011年数据,华菱钢铁在前三个季度几乎实现了翻盘。2011年第一季度,公司亏损约1.99亿元;到了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营业利润已大幅减亏至负267.4万元;第三季度进一步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单季度利润2 521.42万元,同比大幅改善。同时,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仅为负1.74亿元。然而,随后,中国整个钢铁行业提前“入冬”,令华菱钢铁的扭亏努力几乎功亏一篑。而如果在第四季度无法扭亏,按照相关规定,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

2012年1月6日,华菱公告称,根据相关政府批文,公司2011年合计获得湖南省拨付的政府补贴11.68亿元,其中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华菱钢铁的子公司)就获得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 200万元,冶金综合自动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补助资金3 000万元,节能、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补助资金 2 000万元,技术开发和综合环保治理补助资金5.1亿元。此外,华菱钢铁及子公司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和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也获得技术开发和综合环保治理补助资金合计5.96亿元。②

上述资金在2011年12月31日前全部到账。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的规定,除了华菱涟源获得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 200万元计入递延收益外,其余11.56亿元计入了公司2011年度损益作为营业外收入。而根据华菱钢铁2010年的合并利润表,其2010年的营业外收入只有2 200多万元。2012年的政府补助更是只有1 000多万元。这笔巨额的环保和技术的政府补贴,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帮助华菱钢铁渡过了2011年亏损的危机,勉强实现微利。

2012年华菱钢铁的经营情况并没有因为2011年的警示而得到任何好转。2012年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93.21亿元,同比下降19.6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32.54亿元,同比下降4 740.21%。华菱钢铁之所以扭赢为亏,主要有两点原因:失去的政府补助和激增的财务费用。华菱钢铁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约为1 000万元,比2011年减少了11.55亿元。没有了巨额政府补助这一幕后推手,华菱钢铁在亏损的泥沼中非但没有自拔,反而越陷越深。政府补助缩水的同时,该企业的财务费用不降反增,汇兑收益较上年大幅减少,这也加剧了亏损。

表3的数据清晰地表现出以政府补助为主要内容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其改善净利润起到的作用。2011年年末,该企业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53%,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转变为-9.27%。2012年更是一路走低,年末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跌至-27.98%,达到了近三年的最低谷。

三、完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建议

(一)政府补助全部计入资本公积

我国政府补助准则第8条规定: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计入当期损益。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相同。虽然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大势所趋,但还应该与国情结合,制定出符合我国会计大环境的会计准则。我国政府补助有总量大、项目繁杂、对利润贡献大、持续性差等特点,加之钻规则的漏洞是企业的“强项”,这也就造就了一批靠政府补助艰难维持生计的企业。

2006年以前的会计准则规定,对附条件的补助和无条件的非现金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对无条件的现金补助计入当期损益。本文认为如果将得到的政府补助全部计入资本公积,而非当期损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企业依靠政府补助进行利润操纵。政府补助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计入营业外收入颇为牵强。这一点可以参考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会计准则之所以把投资的溢价归入资本公积,就是因为这样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关联方的投资获利。由于地方上市公司的数量是地方政府政绩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地方政府与那些珍贵的“壳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上市公司的救助可以实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双赢。所以,本文建议对政府补助的处理应该效仿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将其计入资本公积。

(二)加强政府补助的披露

由于将政府补助计入损益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想实现计入资本公积这一颠覆性的改革并非易事,也许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现有的会计准则基础上,更为有效的一个改进措施就是加强政府补助的披露。从目前企业披露情况看,部分企业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和披露。例如,将一些特定类别的非经常性损益一并计入“其他”类,甚至将不属于当期的损益错误地计入当期的损益当中。有些报表使用者并非专业人士,在查阅报表时可能受困于一些晦涩难懂的会计术语,甚至被表面呈现的会计信息所误导,所以,使信息更加透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

我国政府补助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下列信息予以披露:政府补助的种类及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本期返还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本文建议在财务报告中还应当披露当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占净利润的比重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除此之外,在利润表中增加毛利率项目。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毛利率直观地了解该企业的经营情况,由此排除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应当重视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审计。鉴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政府补助这一利器达到扭亏保壳的目的,注册会计师也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非经常性损益的审计中,以此提高财务报告中信息披露的准确性。首先,应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的真实性进行核对,检查是否符合非经常性损益确认的条件。其次,还应该关注被审计单位对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处理的合规性。比如企业收到不同形式的政府补助,按性质和内容不同可将其计入当期损益或递延收益,不同的会计处理对企业当期的利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当前状况看,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充分关注非经常性损益的审计。监管部门在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事后审核中,多次发现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不完整、内容披露不充分、分类不规范,甚至会计处理不合规等问题。对于这种心存侥幸,想要蒙混过关的企业,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处罚力度。由此可见,加强注册会计师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审计十分必要。

(四)增强与其他会计准则的联系

根据现行政府补助会计准则,政府对企业的债务豁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所得税的减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但是在债务重组准则中对政府给予企业的债务豁免却只字未提,所得税准则中对所得税减免的规定同样难觅“踪影”。各个会计准则之间的“盲点”,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建议在相关准则中对债务豁免、所得税减免等作出明确可行的规定,以增强各个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与联系。

相信随着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依靠政府补助来扭亏保壳的现象将走下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 马慧,胡佳妮.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退市影响[J].财经界,2012(5).

[2] 潘越,戴亦一,李财喜.政治关联与财务困境公司的政府补助[J].南开管理评论,2009(10).

[3] 叶建芳,李娜娜.政府补助披露亟待规范[J].财政监督,2008(6).

[4] 肖振东.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演进与改进[J].财会通讯,2006(7).

第11篇

半年多来关于宝钢股份(600019)增发的种种推测终于结束。

2005年4月15日,宝钢股份公告,拟增发50亿股用于收购集团资产,其中向宝钢集团定向增发30亿股国家股,向社会公众增发20亿股流通股,增发收购的目标资产净值为274.7亿元。

增发招股书披露了宝钢股份2005年模拟合并盈利预测(假设2005年1月1日完成对目标公司、资产的收购):主营业务收入1667.5亿元,利润总额236.3亿元,净利润156.5亿元,按增发后175.12亿总股本计算每股收益为0.89元。按照实际报表合并日―2005年5月1日预测,宝钢股份2005年每股收益约0.76元左右,资产负债率将由2004年年报的34.5%上升到50%左右,总资产由642亿元上升到1400亿元左右,生产能力由1159万吨商品坯材上升到2000万吨以上。

宝钢股份增发几经波折。2004年8月,宝钢股份董事会首次公布增发收购方案,时值市场疲弱,市场上对宝钢股份增发一事议论纷纷。但在当年9月底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增发议案出人预料地获得约90%流通股股东的支持而获得通过。2005年1月增发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后不到一个月, 2月下旬市场又流传着一个消息―宝钢股份要暂停增发,但公司随即了澄清公告。

在经历了3月份铁矿石涨价的痛苦洗礼之后,宝钢股份终于将增发方案摆在了投资者面前。尽管在最终的增发方案中,不再有原先向战略投资者配售的安排,但是,“宝钢股份增发方案符合市场预期。”申银万国钢铁行业分析师朱立斌认为。

打造完整的供应链

“增发收购完成后宝钢股份将拥有一条完整的钢铁供应链。”国信证券钢铁有色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郑东认为,宝钢股份本次收购资产包括一钢、梅钢、宝新、五钢、钢研所等钢铁主业,也包括宝钢国际、宝钢化工、马迹山港口以及海外公司,收购后宝钢股份的钢铁产品结构将由目前的碳钢薄板扩张到冷热轧不锈钢薄板、特钢的三个品种,粗钢生产规模也将由目前的1187万吨增加到1850万吨,同比增长55.86%。同时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从铁矿石等原材料生产、采购、运输、码头中转到销售、加工配送、物流、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的完整链条,使宝钢股份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实力得到增强。

从拟收购资产的盈利能力来看,2004年,目标资产模拟合并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9.5%,低于宝钢股份的22.4%。“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收购资产刚投产,部分又正处于达产期。”郑东说,但收购资产中,以热轧薄板为主的梅钢、一钢盈利能力强于宝钢股份。2004年上半年,梅钢和一钢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分别为32.91%和31.90%,高于宝钢股份29.85%的水平。

2004年,特钢和不锈钢毛利率分别为13.7%和9.7%,低于碳钢产品,主要原因是生产能力尚未充分发挥,此外贸易等服务业毛利率大大低于钢铁行业,但收购此类资产的战略意义超越盈利能力。

从成长性来看,收购资产并入上市公司整体上市后,宝钢股份的规模将大大增加,产品结构也更加完善,业绩无疑也会有一个大的提升。事实上,未来3年随着宝钢股份收购的在建项目陆续投产,也将增强公司发展动力。公告资料显示,2005年宝钢股份170万吨冷轧薄板和180万吨宽厚板项目将投产,预计新增产量160万吨,一钢不锈钢热轧和热轧碳钢进一步达产,分别新增不锈钢55万吨和碳钢20万吨。2006年冷轧薄板、宽厚板达产,宝新不锈钢4期、一钢不锈钢扩建陆续投产,预计新增钢材产量300万吨左右(图1、图2)。

有利于投资者

宝钢股份最终的增发方案对机构投资者比较有利。此次《增发招股意向书》公告的增发方案,将战略配售并锁定三年以上改为将网下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划分为三类,即获售申购股数≥5000万股的全国社保基金组合,其获配股票在上市后有3个月的锁定期;获售申购股数≥3000万股的机构投资者,其获配股票在上市后有2个月的锁定期,3000万股>获售申购股数≥500万股的机构投资者,其获配股票在上市后有1个月的锁定期。“在目前证券市场和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下,战略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风险相对较大。”华夏证券研究所分析师曲丽认为,宝钢股份将机构投资者获配股票的锁定期缩短,无疑会大大提高机构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

而且,1-2个月后的钢材价格将对大、中型机构投资者的操作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例如,7、8月以及9月钢材价格如果走强,则对推升股价有正面作用。从目前的钢材价格看,5月有可能出现调整,因为板材类价格已经连续10个月保持上升,目前又创出新高,钢材价格出现合理调整的客观需要越来越强烈,进入4月以来冷板与镀锌板这些高档钢材价格已经出现下降的势头。如果5-6月份钢材价格经过调整能够迎接新一阶段的钢材价格整固,那么届时对于股票走势是有利的。

研究人员还认为,增发方案更加有利于中小投资者。截至2004年底,宝钢股份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除易方达5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6958.5万股以外,其余均在3000万股上下。在这样的持股格局下,由于大部分参与配售的机构投资者在增发股票上市后会有1-2个月的锁定期,而中小投资者没有时间约束,流动性好于机构投资者,因此,“中小投资者获配售股票赚钱的机会较大。”曲丽认为。

流通市值将增加一倍左右

第12篇

实习目的:

1、增加实际认识,提高实践能力;

2、通过此次的认识实习使学生认识钢铁生产企业的概貌,了解钢铁企业的主要生产工艺,增加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科的感性认识,了解安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

3、熟悉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

4、虚心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培养热爱专业、热爱劳动、热爱工农的品德。

实习任务:

1、听安全报告。主要内容有:工厂安全管理的体制、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配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及培训、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登记调查处理与统计分析等。

2、听生产工艺报告,并参观了解工厂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烧结工艺、焦化工艺、炼铁工艺、炼钢工艺、轧钢工艺等)。

实习要求:

1、参观中必须听从引导人员的指挥,严格遵守工厂的安全规章制度,牢树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注意安全。一旦发现有违反纪律者,实习成绩一不及格处理。

2、实习时必须认真听报告、做好笔记。实习参观过程中主动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有关生产和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二、实习内容

作为安全工程二年级的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以7月3日至7月13日在武钢进行了为期近两周的认识实习。与上学期金工实习不同的是这次实习以听报告和参观为主,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7月3日开始先后参观了武钢焦化厂,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和热轧厂五个厂。.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产。它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与鄂钢、柳钢联合重组后,集团公司已成为年产钢2000万吨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排名第3位,世界排名第16位。武钢本部厂区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作为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武钢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烧结、冶炼、轧钢及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在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站——武钢焦化厂

焦化厂由备煤、炼焦、回收、精苯、焦油、其他化学精制、化验和修理等车间组成。其中化验和修理车间为辅助生产车间。备煤车间的任务是为炼焦车间及时供应合乎质量要求的配合煤。炼焦车间是焦化厂的主体车间。炼焦车间的生产流程是:装煤车从贮煤塔取煤后,运送到已推空的碳化室上部将煤装入碳化室,煤经高温干馏变成焦炭,并放出荒煤气由管道输往回收车间;用推焦机将焦炭从碳化室推出,经过拦焦车后落入熄焦车内送往熄焦塔熄焦;之后,从熄焦车卸入凉焦台,蒸发掉多余的水分和进一步降温,再经输送带送往筛焦炉分成各级焦炭。回收车间负责抽吸、冷却及吸收回收炼焦炉发生的荒煤气中的各种初级产品。

焦化主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粉尘危害、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和物质流伤害、火灾爆炸伤害、高温和噪声危害等。事故的类别为:火灾、爆炸、机械伤害、中毒、灼烫事故等.根据冶金行业焦化厂事故原因分析可知,导致事故发生的王要原因分别是:违章作业和操作失误,安全技术知识缺乏和安全操作技术不熟练,技术和设计缺陷,设备设施和工具缺陷。

基于这些危险因素,焦化厂在安全方面有很严格的管理体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 焦化设施的设计应保证安全可靠,对于危险作业、恶劣劳动条件作业及笨重体力劳动作业,应优先采取机械化、自动化措施。

2 散发有害物质的设备应进行密闭,避免直接操作。

3 焦化主体设施的设计和制造应有完整的技术文件,设计审查应有使用单位的安全部门参加。

4 施工必须按设计进行,如有修改应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隐蔽工程,应经使用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检查合格,才能封闭。施工完毕,应由施工单位编制竣工说明书及竣工图,交付使用单位存档。

5 新建、扩建、改造和大修的焦化设计,必须经过检查验收合格,并有完整的安全操作规程,才能投入运行。焦化设施的验收,应有使用单位的安全部门参加 。

6 对焦化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操作培训 ,经考试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7 存在危险物质的场地,应设醒目的安全标志。

8 可能泄漏或滞留有毒、有害气体而造成危险的地方,应设自动监测报警装置。

9 较高的通行、操作和检修场所,应设平台或防护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