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际商贸论文

国际商贸论文

时间:2022-10-10 23:20: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商贸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际商贸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由于国际贸易的环节和程序繁多,操作复杂,在每一个环节和操作过程中都潜在着很大的风险,签约前的国际商务谈判将直接影响到合同履行的顺利与否。本文针对国际商务谈判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谈判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些细节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企业顺利地开展国际商贸业务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随着国际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各国对外商贸活动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早已成为这贸易旋涡中不可缺少的主角。然而,由于国际贸易的环节和程序繁多,操作复杂,在每一个环节和操作过程中都潜在着很大的风险。在与众多能力相当甚至比我们实力雄厚企业的贸易大战中,中国企业如何旗开得胜,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稳步前进,又能合理地规避潜在的各种风险?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重视国际贸易主要环节方面问题十分重要,众多的国际贸易案例提醒我们不得不谨记那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一些细节尤其不可忽视。下面是国际商务谈判中需关注的几个细节问题。

1.不能忽视自认为不太重要的细节问题

有些谈判人员在对外贸易交易磋商过程中往往仅就交易的几个重要内容反复磋商,而忽视了对次要环节的讨论,而这些所谓的次要环节往往有可能就是引起后面纠纷的祸根。

一般地,国际贸易主要磋商应包括以下十方面内容:品质、数量、包装、价格、交货(装运)、保险、交付、商品检验、索赔与仲裁、不可抗力。但在实际交易磋商中,有不少业务员很看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保险、支付七个交易条件。而对其他的三个交易条件却觉得无足轻重,或根本不谈,或敷衍了事,正因如此,在交易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的纠纷时常出现。

例如,我国某外贸公司在与外商进行的某种工业品出口的交易磋商中,双方未就商品检验问题进行磋商,合同中也未明确规定。结果买方收到我方货物并进行检验后,认为我方所交货物不符合同规定,并提出索赔。尽管我方在货物运出之前,请国内某商品检验局进行品质检验,取得的检验报告也证明上述商品品质与合同相符,但买方断然拒绝我方检验结果,坚持索赔,双方因此产生纠纷,虽然事情最终得到妥善解决,但这次教训却很值得我们吸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本案例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交易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严防每一个可能出现潜在纠纷的细节,才能防范于未然。

2不能忽视合同中某些条款文字表述的具体明确

谈判是一个紧张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新业务员来说更是如此,这种紧张的情绪,加上经验不足,很容易影响到对某些关键性语言或词句的阐述表达,从而将某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带人合同,在交易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定的麻烦。

例如,在规定信用证开给卖方的最后期限时,写成“买方应该于2009年明6日之前将信用证开给卖方。”很明显这一描述有三个漏洞:①时间的确立不明确,不知是北京时间还是其他时间;②“于2009年9月6日”之前是否包括“6日”这一天;③“开给卖方”是以开到为准,还是以投邮为准。为此,上面的描述可以修正为“买方应于北京时间2009年明6日之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

因此,对国际商贸谈判中怎样把握好细节性、关键性的环节很重要,需要谈判人员提高不断自身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只有做到临危不乱,才能于冷静中占得主动,避免风险,把握成功。

3不能忽视对谈判对方心理状态的揣摩研究和谈判时机的把握

国际商务谈判也有技巧,要善于对谈判对方的心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对谈判对方,理状态揣摩不够,有可能会影响到商机。

曾有一个日本商人与我国某外贸公司洽谈进口某产品,日商面对这外贸公司给出的优惠条件却久拖不决。转眼过去了两个多月,原来一直兴旺的该类产品国际市场货满为患,价格暴跌,这时日商再以很低价格收购,使我方吃了大亏。日本商人经常采取拖延战术稳住谈判对手,谈判中一定要注意时机的把握。

商务谈判人员更应重视谈判原则,否则会造成谈判失败。某国一公司曾派代表前往日本谈判。日方在接待时得知其在两个星期后返回。日方没急着开始谈判,而是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陪他到处游玩,晚上安排宴会。谈判终于在第12天开始,但每天都很早结束,为的是安排其去打高尔夫球。直到最后一天,日方才谈到重点。但这时外贸公司人员已无时间和对方周旋,只好答应对方条件,签订了协议。这手段不仅仅拖延时间,更重要的是这能软化人的心理,如果接受了其邀请,这已实现了日方的第一纸另外,也会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要求,毕竟“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其实该代表已违背了商务谈判原则,公事绝不能成为私利的牺牲品,这关系到一个谈判者的根本素质。

4不能忽视对谈判对手特点的充分了解

各国历史文化背景、商务惯例等差异导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的障碍。国际商务谈判人员应充分了解对手情况,尤其是其信誉、文化习俗和贸易习惯特点、实力,乃至其谈判特点及其质用手法和以往实际。

如日本人谈判很有忍耐力,擅长拖延战术,在拖延中想方设法了解谈判对手的真实意图,对方若急于求成,其就乘机抬价或压价,把对方弄得筋疲力尽、焦躁不安。另外,日本人的情报意识非常强,谈判之前广泛地收集情报,并以情报为依据作出决策。所以与日本人谈判,要注意做好商业保密工作。并根据日本商人的特点,与其谈判时,必须搞清楚对手有多大的权力、能作出什么决定。谈判时,语言应尽量婉转,如果不得不否定某个建议,也要以明确、委婉而非威胁的态度来陈述理由。注意谈判策略,不要公开批评对方,不要直截了当地拒绝,而说你还得进一步考虑。

日本商人在谈判中有很强的团队意识,与日方谈判不能只重视对方谈判班子中某个人,而要争取说服每个人。如果暂时未能全面达成一致意见,也不要应急于催促,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翻译教学;实践式翻译教学

引言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动机不强,传统的翻译教学往往被“枯燥”所描述,学生对翻译课兴趣低落。在义乌商贸城市的背景下,市场对于能与市场活动零距离对接的翻译人才需求旺盛,笔者所在的翻译教学团队力求寻找能使学习者和市场对接的翻译课教学模式。

1高职《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翻译》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本科院校,《翻译》课是英语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往往开设在大三或者大四,教学从英汉翻译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英汉两种表达方式的对比,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的翻译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英汉翻译基本技能。在实践授课中,教师的理论授课比重一般多于实践授课。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到高职院校却很难行得通。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学业基础比本科院校的学生要薄弱,学习的自我规划、自我暗示、自我控制等方面能力更是相对薄弱,他们自身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已经不足,如果课堂上单纯传授高深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被动性更为凸显,实际的接受效果不容乐观。所以高职学生的翻译教学要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

2客观认识高职学生培养目标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明确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应以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为首要任务,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有实际操作能力,能胜任职业需求,毕业后能零距离上岗的技术型人才。教学理念上,应把握职业教育特点,在课程设置中不仅要讲述理论知识,更应侧重实践技能培养。在课程内容上应重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3义乌国际贸易背景

义乌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经济外向度高达65%以上,每天商户要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进行交往,英语已经成为主要的交际语言。据浙江省义乌市工商局注册分局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义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总数已达到1700多家,外资企业总数588家,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万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义乌已成为全国外商常驻机构数量最多的县级城市。大量的外商、外语翻译、外贸人士、外语标志牌、外语社会培训机构等都构成了义乌特色的英语翻译课程资源。

4实践式翻译教学模式探讨

应对这些变化,翻译教学模式也经历了一系列演变过程,从过去的语法翻译法逐渐转变到交际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交际型教学法强调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做”中“学”。交际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意识到交际过程中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但是不可避免的参在语言形式和实际语境脱节的情况。

根据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导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任务的教学模式即实践式教学。任务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翻译理论中理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比如:翻译的基本理论有哪些?英汉翻译词语处理方法是哪些?其二是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和遇到的问题,比如:义乌国际文化产品博览会是用ChinaYiwuInternationalCuhuralProducts Trade Fair还是China Yiwu IntenrationalStationery&ArtsTradeFair?义乌个体商户常用的商务用语如何翻译?到处贴着的NoSmokingexhibitioncenter(无烟展馆)是否合适等问题。

在高职学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虽然在翻译理论的教学中融人各种翻译实践,但是教学形式往往是理论讲解,练习辅助,练习分析。教师以知识权威形象出现,学生处于“填鸭”式的被动地位,无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精神。

因此,笔者所在的翻译教学团队以第二个任务来源为切入点,结合义乌商贸城市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划分,如:会展翻译、新闻翻译、旅游翻译、商务翻译等,进行实践式教学模式改革。这样的任务导人后,“做”不再局限于“做练习”,而是走出课堂,到市场上“做调查”。比如:调查义乌市场商户最常用的英语会话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比如:观察街道上的道路英语标识,广告标语等;再如:展会时英语使用情况等等。“做玩调查”后“做报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任务设计使得学生能更多的实践,切实了解未来职场的需要,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专业需求感。再回到课堂和教师探讨翻译技巧,便多了一份探求精神。

5实践式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1实践监督。实践式教学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而缺乏指导和监督的实践锻炼一步小心就会变成流于形式的“放羊”。因此,实践过程中应有专业教师带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抓住关键问题。

第3篇

曲靖师范学院自2008年开设泰语专业以来,已经有7年的办学经验。七年来,曲靖师院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发展之路。从最初的专科办学到2011年招收第一届本科专业,我校在试行和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我校制定的专业人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设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既有利又有弊。因此,学校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取长补短,以求不断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

曲靖师范学院 泰语专业 课程设置

曲靖师范学院自2008年开设泰语专业以来,如今的成熟与稳定发展,都离不开教学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方案的更新与完善。 曲靖师范学院每年都会对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因此,每个年级的专业课程设置都有不同之处。本论文就曲靖师范学院2012年-2014年泰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对比与分析,并就课程设置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2012-2014年泰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2012-2014年曲靖师范学院泰语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由以上整理数据可以看出,曲靖师范学院三年来不断调整和修改泰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曲靖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教育课分为三个模块: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

2012年泰语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三个模块,其中专业方向课分为国际商贸方向和旅游方向。基础课设置了基础泰语、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笔译、口译、文学和泰国概况。由此可以看出,2012年泰语专业人才培养除了注重泰语语言基础的学习以外,还注重第二语言的学习,在学生掌握了语言基本技巧以后,分学科方向培养专业类人才。

2013年把专业培养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任选课三个模块。基础课由基础泰语、泰语听力、口语、语音和泰国文化概况五门课程,专业基础课则注重培养学生更高一级的语言应用能力,除了开设高级泰语以外,还开设泰语听说、译、会话、文学。

2014年的课程设置则在2013年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增加了口译和泰汉互译课程,视听说课程由原来的“1”变更为“1-2”,泰语报刊选读由2013年的专业任选课改为学科基础课,而专业任选课的范围则有所扩大,从语言国际化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双语型、商务型的泰语复合型人才。专业方向课则在原来国际商务基础上新增了商务翻译方向,而课程设置则在2013年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二、关于专业课程设置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从2012年到2014年三年间的课程模块和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我校的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不断地进行修改与完善。2012年课程安排只有共9门专业基础课,所开设的范围只有基础的听、说、读、写、译。而2013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2012年则要合理得多,基础课程设置较为合理,新增了专业任选课模块商务泰语方向课程。把专业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细化,由原来的九门课程增加为14门,另还有4门专业任选课,把语言学习与文化知识融为一体。2014年的培养方案则更加完善,分别增加了基础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而专业任选课程不再局限于“泰语”和“泰国”,而是拓展到了“国际”层面,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制定培养方案。针对我校三年来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和意见:

1. 增加拓展课程

我校泰语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但是提升阶段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只制定了高级泰语、翻译、写作等课程。一些语言以外的课程较少或者基本没有开设,如应在不同阶段开设如语言学知识、泰国文学、泰国历史地理、东南亚历史与文化、泰国礼仪等语言以外的课程,不仅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提升,从历史、人文、地理中认识语言和学习语言,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如也可在专业任选课模块中增加一门东南亚语课程,如老挝语,越南语等任何一门东南亚语种,可以使学生了解东盟地区其他国家的语言与文化。

2. 删减专业基础课中重复开设的课程

重复开设课程会占用课程安排、占用资源、占用时间和精力,但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2014级的培养方案中泰语语法与基础泰语课程,基础泰语课程教学中就已经包含有语法的学习,因此,没有必要单独开设泰语语法课;2013级培养方案的专业基础课程中泰语语音和泰语口语是重复开设的课程。一年级的课程已经开设了基础泰语,基础泰语一般是就是从泰语语音开始学习,因此泰语语音是属于重复开设的课程。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删减重复课程,增加拓展及提升课程。

3. 课程设置应与学生就业方向挂钩

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以语言基础知识为主,高年级阶段的课程与就业方向挂钩较少。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大多是找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应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如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选择前往泰国工作,担任中文教师,那么针对这一现状可开设中文知识方面的课程,如对外汉语、古现代汉等相关课程;又如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在中泰合资公司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们除了扎实的语言功底以外,既要求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懂得尊重对方风俗习惯,又能熟练掌握中文以及泰文的应用文写作方法和写作格式。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除了基本功的学习外,还应该与就业挂钩,培养真正的实践型人才。

第4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本科教学;国家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5)19-0083-03

在中国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今天,国家参与的国际商务活动急速增长,对于同时精通英语和商务知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商务英语专业在市场需求的激励下应运而生,这是一门较新的英语类专业。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于200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置,于2012年列入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截至2015年,已有约250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相对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本科教育较长的办学历史,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继承和发扬,因此不够成熟,在实际的专业教学中面临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新开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面临了很多实际的问题亟待解决。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做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之前,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加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本科教学开展的根基。商务英语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是英语与商务两种学科的交叉,不同的院校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立足点是商务知识还是英语知识,有不同的理解,这就产生了几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为主,将大量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上,只要求学生了解有限的商务知识,培养的人才与其他英语专业人才在商务知识上没有明显的优势;一种是主攻学生的商务知识,保证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能力,但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还有一种是英语能力与商务知识同时具备的人才。从商务英语专业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其实商务英语专业落脚点在英语。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同时掌握相应的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及人文学科知识的人才,是能够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学生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在英语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能力上的培养是根基,要保证学生具备一个英语专业学生应有的扎实基本功,并具备良好的学习策略能力。在此基础上应具备应有的商务知识,具备较强的商务实践能力。应懂得商务礼仪,拥有办公文秘及公共演讲等通用商务技能。同时具备用英语从事商务谈判、电子商务、贸易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商务技能。为了能很好得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还应具备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英美政治文化应有较好的了解,具备跨文化思维沟通能力,以及商务沟通及商业事务能力。自我规划、自我决策、自我监控及自我评价等自学能力也尤为重要。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就能制定科学的课程设置。

2课程设置不科学

由于办学经验不足,对专业的理解不充分,对区域经济不理解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部分院校不能很科学的进行课程设置。出现了部分学院开设英语类课程过多,商务相关课程不足,并缺乏实践类课程;部分院校不顾学生基础,盲目跟风开设多种全英语商务课程这两种极端。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应该根据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要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英语技能与商务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而具体如何进行较为科学的课程设置,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制定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指导。王立非,叶兴国等(2015)对其进行了解读,提出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课程总学分应达到150学分,学时达到2500学时,其中专业课程应该占三分之二以上。较为合理的课程设置应包括除大学本科生普遍应该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等公共课程以外的有针对性的人文与艺术、现代汉语、第二外国语等课程。而重中之重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则应该包括英语知识与技能(占专业课时比例50%~60%)、商务知识与技能(占25%~35%)、跨文化交际(5%~10%)、人文素养(5%~10%)、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几大模块,其中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不计入总学时。

英语知识与技能课程应包括英语语音、英语语法、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七门课程。商务知识与技能应包括经济学导论、国际商法导论、管理学导论、国际营销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和实用电子商务七门课程。跨文化交际包括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和英语演讲两门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包括英美概况、英美文学选读和欧美文化概论三门课程。而在实际操作中,各院校应该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师资配置、硬件设施等情况来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比如对于一本高校,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师资力量雄厚,可以考虑适当减少英语类课程,增加商务及跨文化类课程,开设双语或全英文商务类课程。三本院校则应把重点多放在夯实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上,可适当增大英语学习力度,同时用汉语学习商务知识,或者开始双语课程,但不可脱离学生学习能力实际开设全英语课程,导致学生学习吃力,疲于应付,不能很好地掌握商务基础知识,舍本逐末。具体到各个板块的课程设计上,在公共课程设置上各学校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院校没有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设计汉语类课程,这种轻汉语的做法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尤其是英汉互译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十分不可取。而在专业核心课的设计上,各院校对于英语知识与技能板块的课程设置是相对合理的,但有的院校存在英语课程设置与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区别不大的问题,没有在英语教学中突出商务因素,如基础英语课程应该为商务综合英语,视听说课程应为商务英语视听说。各种课程的具体设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一定要原原本本按照《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设,可在保证主干课程开设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调整。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以开设指导学生取得外贸、会计、金融等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在实践环节上,硬件设施过硬、资金充足的学校应有实训室,开设相关实训课程,可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练习对外贸易、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等流程。可根据本地经济环境、企业情况,安排学生参观实习,使学生能够具备实战能力。

3师资配置不合理

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师资不足及配置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是自身综合性不足,又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商务类师资相比语言类师资明显不足。由于商务英语专业是新设专业,拥有商务英语专业学士学位的师资较少,而获得商务英语专业硕士学位的教师数量则十分有限,在很多院校担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多为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的教师,虽具备较强的英语功底,但商务知识十分有限,有时甚至是现学现用,更不用提商务实践经验了。对于少部分拥有商务英语专业学历的老师而言,他们当中大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职业,虽拥有较强的商务英语书本知识但缺乏商贸活动实践经验,在教授如国际贸易实务一类课程时往往流于纸上谈兵,不能和实际操作接轨,这是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商务英语本科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要直接从事外贸跟单、报检、报关、货运等工作,仅仅拥有书面知识远远不够,亟须老师给予基于经验的实战指导。在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师资配备上,较为合理的比例应为:语言类师资占约60%,商务类师资占30%,实践类师资占10%,其中商务类的教师应该至少具备一个经济、法律或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硕士或博士学历。实践类的教师应由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行业专家兼职(王立非,叶兴国等,2015)。针对以上要求,王利民、袁晶等(2014)提出在个人层面,个体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而在群体层面,教师队伍应该具有双师结构的理念。笔者认为,若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院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应考虑从多方面下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具体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方法可以使用:第一,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让现有任课教师继续深化学习商务知识,如拥有英语专业学历的老师考虑进修商务类第二学位,已有商务英语专业学历的老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安排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进行学术交流,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派教师到相关公司企业进行挂职实践,提高教师实战能力等。第二,综合性较好的大学,应考虑与学校其他学院如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等联合培养学生,或聘用其他高校或学院具备良好商务专业素养及英语能力的优秀师资任教。第三,在面对教师商务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学院应与当地企业加深交流,选择有意向的企业建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到工作一线去实地观摩学习,并获得宝贵的实习机会。遇到行业内业务能力强的商务人才应考虑外聘为高校兼职教师,他们能够结合实际操作经验,直观地对学生的商务课程进行指导,同时可以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提供咨询,帮助学生脱离纸上谈兵的学习模式,拥有较多的实战经验。

4专业教材不成熟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选用适当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与其他英语类专业教材相比,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不够系统成熟,存在许多问题。在扈珺,刘白玉(2011)对山东省30所高校所用的商务英语专业教材调查研究中发现,学校选用的商务英语教材普遍存在教材不成体系,难易程度不一致,书本内容缺乏时效性、实用性的问题,还有个别教材存在概念性的错误,同时书本缺乏配套的教师用书、教学课件、练习册、参考答案、视频音频光盘等,导致教师备课困难。有时会出现课程教材之间难易程度不统一,教材部分章节内容重复,练习设计不合理,内容缺乏时效性等现象,教师选取教材非常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仅凭一所学校之力是不够的,教育部应该组织专家编写一系列覆盖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各课程、知识准确清晰、难易程度合理、理论与实践并重、紧跟时代步伐的权威经典教材,让高校在教材选取上能够保证所选数目水平一致,难易程度相当,使教学成体系。同时教材的编写应针对目前商务英语教师商务专业水平不足的情况设计配套的教师用书、视频音频文件、参考答案等,帮助老师减轻困难。而作为教学院系和任课教师,应多下工夫,对比各种教材之间的优缺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选取难易适中的教材,不只拘泥于一套教材上的内容,根据课程安排适当针对教学目标删减或增加资料,注重教学资料的多样性,在学院内可以成立备课小组,教师之间互通有无,在现有教材不适合的情况下可以协力编写校本教材。

5教学条件不到位

目前高校办学能力参差不齐,经费投入也相差甚远,由于缺乏办学经费,个别学校存在缺乏与商务英语相关图书的现象,专业图书、期刊数量较少,种类有限,内容陈旧,工具书配备不足,部分学校存在语音实验室设备陈旧,容纳学生数量有限,维护不善,不能有效利用的现象,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平时学习科研的需要。为了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高质高量的纸质及电子版的中外文专业图书、期刊、工具书等必不可少,同时应投入资金购买相关电子数据库,随时更新资料,与时俱进。针对语音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的问题,学校应该多提供经费,用于建立符合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步雅芸(2009)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包括以英语技能实训为核心的实训基地建设和以国际贸易工作流程为核心的涉外商务实训建设。因此,一方面要为语言学习配备足质足量的数字语音实验室,不定期更新设备,加大维护和管理投资,有条件的学校除了传统语音实验室以外,应为语音实验室添置电脑,建立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进行语音训练、英语视听说等基本语言训练和英语自学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还应购买能够帮助学生仿真学习商务实务流程等的实训软件系统,设立拥有自动化办公设备的涉外商秘实训室、国际商贸谈判室、可进行进出口业务流程操作的国际商贸综合实验室等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下操练诸如商务谈判、签订合同、外贸单证制作等所学内容。在全球步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还应该高效利用网络系统及资源,让老师能拥有足够的素材进行课件开发、网络教学等,学生能接触学量网络资源,作为对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

6评价体系不合理

目前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进行评价的时候,直接针对设置课程出试题进行笔试是主流的评价考核方式,与其他英语科目的测试内容相近,倾向于知识测试和基础语言性考核内容,以分数高低为标准,重视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过级分数,导致书面知识测试大于能力测试。有的院校也有技能性考核,但往往流于形式,设计不科学。但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旨在培养拥有较强实战能力、专业素质高的商务英语人才,用传统单一的测试方式明显不能对学生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不能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生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用的参考。评价方式应针对不同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而有所不同。如针对英语阅读、翻译能力及基本商务知识的考查可以采取传统书面测试的方式;而针对商务英语写作和单证制作等课程则不能拘泥于单纯的答题,可以让学生独立用英语制作单证、撰写合同;针对学生实际商务能力应综合使用口试、小组合作、模拟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比如以个人形式对新产品进行介绍,以小组形式进行模拟商务谈判,在实训室运用实训软件模拟进行贸易活动等。并且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上教师对学生的期末测试进行打分这一种形式,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课堂内外表现、课后完成作业及小组活动情况等综合评价。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个体学生进行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小组互评等多方位的评价方式。

李娜(2010)提出在校内评价基础上还应该结合校外考核,形成一系列包括校内课程生产型实训评分表、顶岗实习企业实习指导老师转向评价表、毕业实践报告转向评价表、毕业实践报告企业现场答辩等的考核体系,力求做到把行业标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如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考试、报检员考试、跟单员考试等)与教学评价相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过程应有来自企业的指导老师参与教学和评估,实现在真实职业环境中人才评价与社会实践过程的有效结合。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力求真实全面地评价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方法、专业和社会能力,再根据科学的评估结果来指导下一步的教学。7结语商务英语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强的交叉学科,其本科教育还不够成熟,面临着诸如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材选用、硬件设施、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越来越多新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而言,这些实际问题亟待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个高校教育界的共同努力。应该在教育部的商务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明确以培养英语基础扎实、商务实战能力过硬的人才为目标,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调整英语类、商务类、实践实习类课程的比例,培养现有师资,引进拥有实际经验的教师,选用、编写难易适中、时效性强的教材,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完善商务英语实训设施,多元化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逐步形成成熟的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步雅芸.商务英语技能调练设计与研究[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9(2):115-117.

[2]扈珺,刘白玉.商务英语教材使用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30所高校教材使用的问卷调查[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2):53-57.

[3]李娜.构建真实性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评价体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117-118.

[4]宋海玲.商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策划要注意的问题[J].科技与出版,2011(2).

[5]王立非,孝琳.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J].外语界,2013(4):2-10.

[6]王立非,叶兴国,严明,等.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3):297-302.

第5篇

[关键词]科学转调;北辛路径;产业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0-0094-02

转方式、调结构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当前全市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名列全国千强镇、枣庄市科学发展十佳镇街的滕州市北辛街道,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过程中,主动把握机遇,积极担当作为,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科学转调“北辛路径”。

1 以统筹发展为手段,抓好产业规划布局,为科学转调明确方向转方式、调结构,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转出质量、调出效益,就要有全面的规划、统筹的措施以及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定位。北辛街道立足经济现状,着力实现产业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化,产业类别向高端产业转化。在区域布局上,南抓特色街区、繁荣餐饮娱乐产业,北引工业项目、膨胀工业经济规模,西聚专业市场、再增商贸物流优势,东建汽车园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产业发展上,以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为方向,夯实农业基础,突出工业支撑,强化服务业主体,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构建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推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三次产业统筹协调发展。

(1)把培育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特色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农业是发展的基础。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把推进农业特色化、服务于新型城市化作为北辛发展农业的主攻方向。为此,北辛以现有的侯王银杏密植园、后铺居马铃薯基地等特色果品基地为重要推动力,大力发展 “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农业,构建“农户+基地+企业”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并以山东世茂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推动北辛农业向特色化方向不断迈进。

(2)把改造壮大传统工业、推进规模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力突破口。由于历史的原因并受城市发展规划所限,长期以来,北辛工业经济发展较慢,目前以小机械制造、服装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为顺应形势发展,北辛计划坚持内扶与外引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全力引进战略投资,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形成规模效应;改造与提升并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产业,重点培育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工业集群式发展。

(3)把繁荣提升现代服务业、推进高端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优势力量。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而服务业又恰是北辛经济的优势所在。2010年,北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7%以上。今后,北辛须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中之重,按照“调整布局、整合资源、壮大规模、打造品牌”的思路,把块头大、实力强的服务业实体快速大量地引入北辛,努力推进城市综合体、商贸物流业、特色街区、文化旅游产业、新兴服务业五大类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业品质,推动服务业高端发展。

2 以战略性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科学转调谋求实效所谓战略性产业,就是能够凸显区域经济特色与实力,产生持续的规模效益,提升长远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从体系上讲,包括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配套产业;就北辛而言,则是正在大力推进的城市综合体、商贸物流业、特色专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等。以这些领域为重点,发挥优势,放大强势,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谋求转调实效的有效手段。

(1)建设城市综合体,打造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引擎。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成为基本具备现代城市应有功能的“小社会”、“城中城”。建设城市综合体是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有机更新、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展示城市形象的最佳选择。城市综合体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引擎。北辛街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经济实力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产业结构达到较高层次,辖区内市行政中心、长途汽车站、杏花村嘉誉市场、人民医院等区域每日人流量都在万人次以上,具有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的优势,建设城市综合体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在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建3~5处城市综合体,并于2011年实施好滕文中学区域和大同中路北段区域城市综合体项目,这无疑给北辛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在今后的商贸项目建设中,要做好与城市建设的结合,把现代商业、金融、会展、中高档宾馆酒店、写字楼集为一体,形成设施建设先进、商贸业态完备、街区环境优美、网点管理规范、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城市品位和发展要求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商贸业格局。

(2)做强现代商贸物流业,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把现代商贸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定位,作为科学转调的重要抓手,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是提升北辛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将已有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和扩大的必然选择。首先,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整合和改造提升现有商贸物流专业批发市场、仓储设施,加快发展专业市场体系,以杏花村市场扩建、伦达商贸城建设列入100个省服务业载体项目为契机,加快推进伦达国际商贸城、杏花村三期四期、嘉誉三期、水产粮油、文庙等大型专业市场建设,构建现代化小商品集散中心、干杂海货集散服务区、水产果蔬服务区,完善功能,提升档次。其次,推进商贸物流一体化建设。在发展一批物流企业的基础上,引导企业物流实体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建立专业物流公司,培育多式联运、货运中转站、散货集中配送、快递等新型物流业态,走批发交易与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相结合的路子,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完整发展。

(3)发展特色专业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专业园区建设是发挥集聚效益,实现产业集约化经营、项目集群式组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跃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在总投资4.1亿元的东联汽车城项目基础上,按照“建设一个园区、繁荣一个市场、发展一个产业”的思路,北辛街道进一步规划建设了占地1200亩的滕州汽车4S园,招引了钢盟汽车城、吉利汽贸等项目,引进了宝马、奥迪、福特、丰田、尼桑等知名高档轿车4S店,并配套发展驾驶培训、配件生产、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鲁南地区最大的现代汽车贸易服务园区已经呼之欲出。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和带动作用,吸纳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商贸经营者入驻,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4)引进科技型工业大项目,筑造产业新优势。工业经济的成功转型升级,需要一大批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企业为支撑。目前北辛工业高端化的整体实力还不够雄厚,机械制造、服装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必须把工作重点、发展导向聚焦到高新产业上,实现产业在高端化方面的突破。这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手段,也是培植新动力的必然要求。在向“产业高端”行进的过程中,北辛有两个比较突出的典型,一是利用韩国资金和技术,投资1760万美元的PU复合板生产加工项目,实现了企业由生产工业用布到汽车内饰材料的产业升级;二是引进了投资5800万元的中日合资武田旋转接头项目,完成了该项目借助平台走出国门的跨越。以此为经验,推进科技型工业发展,实现科技接轨,加强科技招商力度。重点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特别是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创办或共建研发机构,努力实现500强企业入户零突破,以大集团、大公司的入户来引领产业的发展。

3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筑牢产业发展基石,为科学转调提供强力支撑项目建设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没有项目支撑,转方式、调结构就无从谈起。只有树立“抓发展突出抓项目,抓项目促进调结构”的理念,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在“选、快、优”上做足文章,才能以创新性的办法、超常规的措施,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一是精选项目。在招商引资项目上,要按照既定的经济发展规划,围绕优势产业,着眼长远发展,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用在最适合街道发展的项目上,绝不能走“挖到篮里就是菜”的路子。二是快见成效。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帮包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系列措施、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督查调度、跟踪服务项目,千方百计加快项目推进速度。进一步建立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对在建的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量化进度,台账管理,对照目标查进度,对照进度找问题,对照问题定措施,务求项目高效快速推进、提早建成,投产达效。三是优质服务。建设幸福北辛,崇尚的是实干精神,呼唤的是实干作风,需要的是实干行动。要大力倡导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的工作作风,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把干工作当成干事业,开展工作要脚踏实地,雷厉风行,认真履行职责,带头抓好工作落实,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服务项目建设和科学发展上。对项目的筛选、推进、签约、在建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全方位做好项目服务工作,使项目进得来、落得下、建得快、早投产、早出效益。同时,还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增强北辛对外来资本、外来人才、外来机遇的吸引力、集聚力和转化力,从而推进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化,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2015年中国经济人均GDP为5.2万元(按13亿人口计),约合8016美元,已经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随着人均收入生活观念日趋,人们的休闲意识增强,对于休闲产品需求日益强烈;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截止2015年底,据统计我国有22200万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1%,比例在不断地扩大。老年人退休之后,健康的身体状况让他们对休闲娱乐的要求更加多,需要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满足他们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人均收入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动,社会对于服务业,尤其是休闲经济的需求日益强烈。

近日,引汉济渭工程作为重大引调水工程之一,被明晰地写进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加快了大西安的渭河生态景观带的建设工程,随之而来的景观带的休闲旅游将成为发展主流。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环境的污染,是河道中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并且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开始对河道的自然环境进行改进,设计出河道的景观带,从而达到改善环境的效果。成功的案例主要有:府南河景观的改造工程。设计的主要思路:通过湿地系统的建设,在上流把府南河的污水改到进府南河湿地公园,通过府南河公园的湿地系统对污水进行进化,然后再流回府南河。该工程得到世界的认可,其设计思路是其他各个城市改造河道生态环境的标杆,被很多研究者拿来作为景观营造的参考依据。

在1996年,《全球城市滨水区开发的成功实例》由滨水空间研究中心收集比较典型的39个滨水区的优秀案例编著而成。书中讲述了滨水空间的形成转变、滨水空间的娱乐项目设计、滨水空间的历史文化及其改造方法,被称为滨水规划设计者的研究宝典。

在国外,对滨水区景观设计比较典型的有两个:一个是美国的巴尔摩内港的改造重建项目。巴尔的魔内港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主要侧重景观空间的多功能性和连续性的有效结合。把景区内的水、土地和人有机的联系起来,让所有元素的共同体现景观休闲型和亲水性这一主题。另外一个是日本的“多自然型河川计划”,它的设计重点在于生态性:利用生物的生态观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河流的水利工程进行重新改造,成为保护生态环境设计的典范,为我们设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渭河生态景观带的建设提供宝贝的设计思路。

二、研究区域介绍

本文以渭河为研究对象,东边开始于西安高陵区泾河和渭河交流的哄鄙态半岛,东西绵延至周至的涝河渭河交汇之处,区域面积达到108平方公里,这就是大西安旅游生态圈的研究范围。在此范围内,对其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资源进行研究,设计休闲旅游产品,从而提升西安市民的人居环境。

三、研究现状分析

(一)整体规划已经实施,但进展缓慢

以渭河南北两岸整体治理为导的生态景观恢复已经实施,截止目前已经完成渭河南岸河提路基本贯通,但是在市区部分路段仍未畅通,影响整体规划的实施。渭河北岸河提修复整体进展缓慢,导致渭河景观带整体项目实施缓慢。

(二)水资源补充与湿地修复,缺乏与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

渭河常年径流量偏低,水资源欠缺,导致渭河景观带自我修复及生长功能缺失,需要根据引汉济渭河渭河沿岸支流修复为手段,恢复渭河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将渭河的自然与两岸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成为大西安核心轴。

(三)生态及休闲旅游产品挖掘层次不深,整体缺乏吸引力

渭河两岸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米家崖新时期遗址、北岸帝王陵带、咸阳古渡等处于开发停滞状态;渭河两岸自然景观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规模;休闲旅游产品缺乏亮点,不能成为游人休闲娱乐的。

(四)管理职责不清,导致资源重复投入

由于地域行政区划的限制,导致渭河发展的不均衡性,分层次投入,不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日常管理落后,资源投入未达成预期的效果,致使资源重复投入。

四、渭河生态景观带休闲旅游产品开发

(1)渭河休闲酒吧街:以马家湾米家崖为中心,打造以酒吧娱乐为主体、滨水休闲为依托、富有活力的城市滨水景观区。酒吧街以渭河为景观主轴,规划设计绿道(慢行)系统、通航系统、交通停车系统、步行商业系统等“四大系统”,实现城市休闲、活动健身、景观疏林、民俗人文、生态景观等“五大功能”。

(2)渭河休闲驿站:在渭河生态景观带周至、咸阳、秦汉新城和泾渭新城等重要的节点,建设休闲驿站,让市民休闲驿站游玩,自助烧烤,钓鱼,骑车,采摘活动,晚饭后可以打麻将,打牌,下棋等。

(3)渭河自行车嘉年华:在全民提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大背景下,在渭河两岸的机动车道旁边开辟专门的自行车道,以土槐、垂柳、樱花、冬青为主要的绿化设计。特别是春天绿树发芽,漫天飞舞的樱花中骑自行车漫游或沿渭河景观带悠闲地散步,将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4)渭河休闲农场:现今,在渭河的两岸仍然保持着大规模的农事活动,我们在此基础上,设计各种采摘的活动,让市民在周末的时候来次进行新鲜水果的采摘活动,并开设农家乐,让游客得到身心的放松。

(5)渭河秦汉文化城: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秦宫遗址公园西侧,将建成一个及博物馆、影视城、旅游服务和城市休闲设施为一体的文化休闲娱乐中心。

(6)渭河十里荷香:“十里荷香景观区”就在渭河兴平段的北岸,河堤外是国家级千亩莲菜种植基地,集生态观赏与经济价值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带。

第7篇

【关键词】韩国中小企业增信模式 利率走廊 信用利差 企业债券风险溢价

一、研究背景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和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而直接融资还要考虑信用等级、资产评估、融资规模等指标,直接融资市场不宜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这种融资缺陷的缘由既来源于内部原因也来源于外部原因。李战杰(2009)通过对韩国P-CBO增信模式的研究提出该模式在我国具备推广价值,在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从经验、法律体系、评级机构技术及行业方面分析了借鉴意义。邹炜,邹晓云(2011)也对韩国P-CBO信用增级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要通过积极稳妥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标的资产多样化、引入设立中间层债券模式、创新内部增级手段等措施,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发展。本论文不仅对P-CBO进行了理论分析,还通过对中国现银行间利率市场对债券定价的基准作用,研究出在多种影响因素下企业债券的定价趋势,在增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对企业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判断能力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如此,还通过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走势提出现行债券发行机制与信用风险的缺陷,提出今后的改革方向。

二、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

通过文献检索,个案研究,实地考察等方法对课题进行系统的,有价值的研究。分析当下企业债券募集资金机制对企业运营情况的影响,并系统了解债券融资链存在的许多缺陷,加以韩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再经过深刻探讨和总结,提出对于中国中小企业信用增级模式的创新点,对于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完善金融市场等担保机制,降低风险系数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韩中小企业债券信用增级模式的对比

(一)对于韩国中小企业债券信用增级模式的分析

韩国的创新型信用增级模型P-CBO为初级债券抵押债券的一种ABS产品,它将垃圾债券打包成不同收益和风险的债券已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由于非系统性风险极度分散,其分级模式的优先级可达到信用度较高的投资性债券,其集合了资产证券化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优势成为一种创新型融资产品。①

(二)对于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风险的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担保问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致使了大量劣质发债企业的出现;风险补偿机制的缺乏,加上各级地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停留在一次性拨付担保基金阶段,尚未建立起保基金的正常补偿机制,使担保机构谨慎惜保。②

四、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债券信用增级的相关分析

(一)利率走廊的形成机制对泰勒法则的实行意义

利率走廊的上限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下限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利率,中间为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当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时,商业银行拆借利率也会随之升高,反之,商业银行拆借利率下降。通过这种方法将直接管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法,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将市场利率水平控制在自己的期望水平之内。③

下面是本课题组对122935南通债的部分收益率与全国CPI同比增长指数和货币市场利率进行的OSL统计分析而得出的相应关系式:

Y=10.87191+16.55851X1+1.419080X2

(0.779836) (26.04525) (0.294444)

T=(13.94127) (0.635759) (4.819516)

R^2=0.806109 F=14.55142 n=10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债券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关系存在相对独立性,致此债券的投资模式将由配置为主转变为交易型债券投资模式,债券收益率弹性有所增强,并有利于降低企业发债风险度。

(二)对现今国债收益率和企业风险溢价的分析

国债收益率的稳定与锚作用对于企业债券风险溢价机制的研究有重要的标的作用。本课题组通过采用部分中债研究所的统计数据可以总结出,短期内收益率曲线较陡,流动性溢价较大,改变了2015年国债收益率下行的趋势,最高升至2.70以上,说明央行在以SLO.SLF.MLF等政策工具为辅助进行的逆回购操作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利率市场化的管制奏效,从信用债的收益率和质押回购利率方面来看,说明市场去杠杆化的进程加速,并且从股市分流的资金大量涌向债市而使信用债券收益率降低。从企业的信用利差变化情况来研究,虽然债券的风险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但市场信用债发行量的稀缺,而流动性有较大的情况下使不同评级的信用利差收窄的情况出现。致此,在通过结合上市公司发行标准或采用分层发行的同时,在现今债券市场资金充裕的背景下,采用高效的电子化场外债券交易市场,灵活扩大债券供给量,加大风险担保是大势所趋。

五、对韩国债券信用增级模式与中国现行市场结构的有机结合

通过引用韩国中小企业的增信模式建立一个电子化市场交易平台,由投资者选定一个利率水平,然后由银行间市场筛选利率水平,限定在存款利率和常备借贷利率区间之间,之后大数据和评级机构根据企业资质与进行匹配,将不同风险类型的集合债券打包,类似于次级债券给投资者,并由保险机构根据这种打包债券的评级出售CDS.承担风险,但超过一定的损失额度进而将超过的额度设计成分级债券由不同的机构认购,并对债券期限展期,利率相应提高一定水平已适合其风险溢价。其中优先层直接分配给发债企业,另一部分除了其关联企业由国有企业认购,等公司周转好转获取收益。其中由于国债收益率稳定,投资者或企业可利用CDS-基差进行保值和掉期交易,形成完整的融资链。

注释

①李战杰,韩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3,34页.

②李为章,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模式及其改进,社会科学家,2014.6,74页.

③南京市农村金融学调研组,利率走廊机制国际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商贸,2016.1,40页.

参考文献

[1]李战杰.韩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3.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韩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经验与借鉴.华北金融.2014.04.

[3]胡星斗.集合债券的创新效应.新经济导刊.2008.3.

[4]孙长坪.中韩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模式比较.亚太经济.2015.1.

[5]陈卫灵.我国企业债券信用增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0.01.

[6]邹伟.韩国企业债券信用增级模式及其借鉴.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02.

第8篇

金融危机中,由于一些国家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信用恶化和萎缩,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增大,使国际贸易萎缩,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全球范围内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趋于保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在趋紧的贸易大环境中,我国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以致于国内现在关于人民币应该保持升值趋势还是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争论再起。

2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变动的影响

2.1人民币升值对经常项目帐户收支变动的影响

至于贸易互补度方面,新疆国际商贸大通道的贸易定位,就是缘于我国与中亚国家间极强的贸易互补性存在,这是新疆边贸发展的基础。人民币升值会否使贸易互补度下降从而降低贸易流量呢?应该不会,理由是:第一,中亚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产业结构失衡造成国内对新疆出口的日用消费品和机电产品需求强烈。虽然新疆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如土耳其、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一些西亚国家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新疆出口商品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短期内还不可动摇;第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国内能源供应增长较慢,使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07年开始已经上升到50%以上。中亚作为世界上能源储量排名第三位的地区,能够通过陆路通道向我国供应油气资源,对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市场多元化和运输方式多样化,减少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显然,即使人民币继续升值,也不会因为其带来贸易互补度降低,从而缩减贸易流量。总体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扩大贸易规模是有利的,对新疆经常项目帐户会产生收入增加效应。至于支出方面,升值使人民币购买力增加,带来的通常是进口成本下降,进口贸易流量显著扩大。

2.2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和金融项目帐户收支变动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短期投机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确定,就会产生不断继续升值的心理预期,从而使人民币升值投机将加重,短期资本流入增加。而且,短期资本还可能通过外贸套汇、假合资项目等渠道入境。入境的国际热钱将选择诸如房地产等受益于升值而产生明显增值的市场进行投资,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增加国外机构的投资信心,也可能使他们获得投资收益和升值收益的双重利润。

(2)人民币升值对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看似会增加直接投资成本,降低直接投资热情,其实未必。因为:第一,如果直接投资目的是为了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则存在人民币升值使其出口制成品美元价格提高,削弱了价格国际竞争力,如不提高美元价格,则出口利润减少的情况。但人民币升值同样会带来进口原材料的美元价格下降的现象,两者相抵后的结果是汇率升值对出口利润影响没有想象那么大。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大面积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倒闭和转移风潮,关键因素并非人民币升值,而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在我国到了转型升级的转折点;第二,如果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投资,其并不在乎人民币升值所增加的一点投资成本,而是看中了我国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国内市场。而且其投资基本是长期投资,升值后其在我国存量资产反而能够得到增值收益。

3人民币升值对新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不能否认,人民币升值会使新疆出口商品美元价格提高,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但这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也为原先一味依靠廉价优势,在国际市场打价格战的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使其在关注比较优势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对竞争优势的关注程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手段也将逐渐从单一的价格竞争手段向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转变。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新疆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质量和效益型,促使新疆企业降低消耗和成本,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非价格竞争的能力,提高出口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改善贸易条件,避免“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往往是由贸易条件恶化导致的。其出现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出口商品是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市场份额,而且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从新疆2008年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主要属于消费刚性较强的服装、鞋帽、箱包、纺织品、农产品等日用消费品,其也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在中亚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显然,新疆一定程度上具备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解决办法只有提升出口价格水平,降低进口价格水平,改善贸易条件,而人民币升值正好带来了这种价格效应。

3.3降低资源进口成本,增加进口规模

新疆进出口贸易严重不平衡,比如2007年新疆出口额115亿美元,而进口只有22亿美元,贸易顺差程度远高于全国水平。这本身就意味着新疆外贸发展并不合理和健康。出口只是换汇手段和过程,进口才应该是最终目的。因为只有进口,才能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乃至经验、文化等等,以及国内短缺的商品和物资。后者可以保障国内各部门发展的平衡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健康,前者可以帮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等,最终使经济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一方面使中亚能源和资源等主要进口品在不考虑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前提下变的比以前廉价,从而为新疆大量增加能源、资源进口带来良好机遇。目前进口规模有限,主要是因为能源、资源运输通道的制约。随着中哈输油管道一期的竣工输油,二期的开工建设,随着中国—中亚输气管道在2010年的全面竣工使用等,新疆能源进口将面临快速增长态势。人民币升值显然可使进口节约更多成本;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中亚国家资产价格变的更便宜,在我国积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新疆企业完全可以抓住升值的机遇,积极购买中亚国家的能源、矿产资源资产,为将来扩大能源、资源进口奠定坚实基础。

4结论

(1)人民币继续升值对新疆国际收支的影响表现在:经常项目项下会带来贸易规模的增加进而使国际收支额上升;在资本和金融帐户下会产生短期投机资本的增加,但直接投资不会受明显影响,所以该帐户国际收支额也会相应上升。(2)人民币升值对新疆出口贸易的影响,短期来看是不利的,长期来看,通过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贸易条件改善等等,有利于新疆外贸实现可持续发展。(3)对新疆进口贸易来说,升值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在新疆能源、资源运输瓶颈解决后,如果升值,必将带来新疆进口空前增长的井喷局面。

参考文献

[1]易纲,张磊.国际金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33.

[2]曲凤杰.人民币汇率改革对资本流动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5,(9).

[3]黄锦明.人民币汇改和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9).

[4]石士钧.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第9篇

1 高等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

1.1 高等数学的基本情况和用途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农医类专业及财经管理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除了有着专业服务功能外, 它还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素质教育的功能, 它能训练学生清晰、敏锐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产生一种潜在的学习动力。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工具

高等数学的工具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整个高职高专教育中,高等数学是很多专业课的基础,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工程学和统计学,它们的基础知识就是高等数学的微分方程。而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它的作用更是遍布大多数的专业课。

1.2 高等数学课的应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性素质为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总要进入具体某领域、某行业从事某项工作,但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是动态的、发展的,因此,不仅要培养高职学生外显的实际性的工作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内隐的、潜在的创业与发展能力, 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搭建学生职业发展或创业发展平台。有一些数学教授认为:“数量意识和用高等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已经成为公民基本的素质和能力, 他们能帮助公民更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实际上,高等数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高等数学的符号与句法、词汇和术语已经成为表述关系和模式的通用工具。”

2 关于明确高等数学教学定位的改革措施

2.1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2.1.1 注重学生直观感受

虽然高职院校教师都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的基本功, 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教学的方法太老套、刻板、教条, 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数学功底都不是太好, 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的问题更是理解不了, 教师如果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授, 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抗拒学习数学的情绪。但是教师如果能够采用直观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就能够改变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态度。

2.1.2 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借助于计算机可以为学生理解概念、领会方法,为数学的理性升华、创新发现提供了必要的准备。避免放“电影”.对于课程中较抽象的概念、定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功能.例如,定积分(重积分)的概念是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概念本身又揭示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任意分割、任意选取”的过程,可使学生对积分的“分割(化整为微)、取近似(以常代变)、求和(积微为整)、取极限(无限累加)”的精髓有一个直观而深刻的理解。总之使用多媒体教学,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动画、直观、速度快、容量大的优势,又要避免其不利因素。

2.2 教师队伍、教学体系的构建

2.2.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科研与教学并驾齐驱

教学和科研的质量与教师投入其中的时间和精力是分不开的,因此科学管理,关键是管住教师的心,让教师的精力不外移。首先应严于管理,对教学活动严格要求,进行有奖惩的教学比武和学术论文评比。在一些福利方面教师优先,充分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在教师科研和教学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补助,加大科研和教学竞赛活动中的奖励力度,让教师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其无后顾之忧地甘心情愿地将毕生精力献给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同时,还应积极吸纳地方高校优秀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以提高高职院校高数教学质量和科研学术水平。

2.2.2 完善高等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

高等数学教学必须形成新的专业特色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高等数学的改革首先从专业建设的教学大纲开始。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制定其专业知识结构和基础知识构成, 拟定各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做到学以致用, 因专业施教的目的。基于此,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 要努力突破原有课程的界限, 根据各专业特点灵活选用教学内容, 达到数学与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能在较少的学时内学到较多的知识, 编写出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各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上,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庚.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第10篇

考核方式是检验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选择一种有效的考核评价手段才能客观地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应用技术型人才视野下,本文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从考核观念、考核模块、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尝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构想,以提高应用技术型经贸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应用技术;国际贸易实务;考核方式

考核评价作为检验教学目标、测评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借助考核评价的反馈、导向的双重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进教学方法。考核环节的改革,不但影响评价效果,而且也对其他各教学环节的改革起到促进的作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高校经贸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学生专业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服务于应用技术型经贸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满足职场上经贸人才需求的特点就必须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评价问题进行讨论。

一、《国贸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理据

(一)社会经济转型和职场用人标准的驱动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实体经济的回归对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十三五”期间,社会对应用技术型经贸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型经贸人才作为劳动力支持。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人才的供需存在一定矛盾关系,国际贸易专业很多毕业生无法达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标准。因此,为适应社会对应用技术型经贸人才需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试方式改革也应着眼于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驱动

应用型人才培养呼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的重要任务,为了满足国家政策和应用技术型经贸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作为有效的手段和突破口势在必行。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目标的驱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涉外性强、实践性强、知识交叉效果明显,有着理论与实务并存特点。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具备运用相关的贸易、运输、保险、金融方面的知识从事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工作职业能力的目标。由于本课程在经贸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符合检验课程教学目标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较好满足应用技术型经贸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本课程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以及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运用和实践能力提高的效果。一些高校虽然也加大了课堂表现力的考核改革形式,如把课堂、课后、平时和期末笔试组合在一起作为本课程的考核评定成绩,但是实际上没有改变实质问题;一些高校虽然也有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方式的多元化提议,但也没有探讨出可实施的方案。传统的重结果性评价而轻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模式未能对当今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评判标准做出正确反应,一方面阻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故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校风和学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既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又不利于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不能较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职场用人标准的需求

目前,一些高校在经贸类人才的培养上也提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在课程考核方式上缺乏一个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课程评价也未能准确地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而,学校难以根据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指标来评价教学活动,教师也无从衡量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既定效果,学生也不清楚自己要学哪些知识,训练自己哪方面的技能,要具备哪样的能力以及将来的应用等。传统的考核模式将无法真正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模式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为适应高层次应用技术型经贸人才培养需要,就必须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研究与实践。

三、应用技术型人才视野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构想

(一)构建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课程考核观念

教育者应转变理念,明确考核目标,大胆实践课程考核新方式。无论我们在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过程实施、教育结果检测等方面都要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为此,高校和教师须秉承能力教育、开放教育的理念,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作为检验教育活动成败的重要标准。教学评价目标不仅要关注结果,还应关注学习过程、关注个体发展、关注长期效应。在考核模式改革中,重视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能力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考核理念。由于本课程考核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对其学习方式、能力培养乃至研究方向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为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应在师生之间树立起符合这一定位的课程考核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积累和识记基础上的知识运用、应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重构考核模块,合理分配考核权重

考核模式的改革坚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平时+上机操作+企业实践+笔试”的综合考核方式。《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核模块可分为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考核旨在考察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通过过程性学习信息模块,如课程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课程见习教学等的建立,一方面将包括课堂表现、全程仿真实训、读书笔记、课程论文、课程内容质疑问题、研究助理经历、课程见习等方面的信息加以记录、评价,另一方面提高过程性考核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重。通过过程性考核达到加强对学生团队学习的促进,形成读书研讨小组、案例分析小组、社会调查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等学习团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总结性考核旨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检查以相应调整教学计划安排。我们可以在传统考试模式上加以改革,如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对本课程的基础性和语言应用知识模块以闭卷考试为主;一是对本课程的技能掌握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的模块采取开卷或半开卷考试的形式。从试卷设计的题型构成来看,应改变以往重知识点识记而轻思维锻炼的模式,采取压缩客观题型的分值比例,减少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等传统题型的单一知识点考核,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等题型让学生有思维发挥空间,以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重新构建课程考核模块,合理科学分配好成绩权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的过程中,以更多课堂外的拓展性阅读、发散性思维训练等环节的引入来积极引导学生从以“单一性、被动性”为特征的传统学习模式向以“多样性、主动性”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模式转变。在应用技术型视野下,高校应承担起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与锻炼的责任,使学生具备更有效、更自主地进行发现性、发展性的学习能力。

(三)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强等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探索符合在应用技术型人才视野下可操作性的考核改革方案,即改变传统重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考核,转而尝试建立一个包括考核标准、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考核时间、评价主体、成绩认定、考核反馈等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如表2),如建立课堂教学评分、实验实训评分、课程见习评分等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并通过重在平时的过程考核、重在操作的实验实训考核、重在应用的双语考核和重在实践的校企合作及社会实践考核等多元化的考核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和实践能力,更加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本课程所付出的努力。根据高校定位和专业及本课程的特点,我们还可以积极探索“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新模式、新导向,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如国际贸易的业务员、单证员、报审员、跟单员、会计员、核销员、办税员、秘书等,提高考核方式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实施“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考核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

(四)做好课程考核的管理工作

与传统考核模式(主要集中在期末考试)相比,在应用技术型人才视野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模式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对课程的过程性和形成性考核环节加大,在课外阅读布置、笔记收阅和点评等方面;在课堂讨论题目设计和讨论组织方面;在课程见习论文撰写、辅导和评阅等方面;在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质疑和回答方面以及在学生对课程意见建议回应等方面……均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难度和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考核中有大量开放性的自由发挥类题型,一方面加大教师评卷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对因教师评卷自主性的提高而对其专业素质能力和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重视在高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应出台相应政策,并重视加强对课程考核的管理工作,如制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保证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应在课程开始时,与学生就本课程考核模块的构成以及具体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达成共识;学校应在课程考核补贴、师德建设等方面加大物质和精神的投入力度,如加大对实验实训模拟软件的购买和投入力度;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探索考试改革新模式的积极性,对在考核方式改革中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等。此外,学校还应组织有关专家和学者对教师主持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课题工作进行专项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教师相关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考核模式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设置考核模式将会起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作用。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深入的教学改革发现: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变成了组织者、辅助者,学生也不再是一味的“倾听”,而是变成了课堂的主导者。这种转变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的热情,改善了教学效果。当然,一种合适、高效的考核方式除了经过实践检验外,还要有一套完备的评价体系、目标和反馈机制,使课程制定者、授课者、学习者都能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来综合考虑,制定考核目标体系、考核内容体系和考核重点。但是就目前的改革实践看,对实践能力目标的考核命题及评价模式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是由于命题教师在长期的传统考核模式的影响下已经出现了思维定势,故难以适应灵活考核方式的变化;二是教学环节在设计中加入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后,对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需要更详细、更清晰的指标和标准来做指导;三是基于应用技术型能力考核模式的设计条件对教师自身的考核设计能力提出看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保证考核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意味着改革失败。因此,我们应看到考核主体的教学水平、命题能力也都成了改革实现的条件之一,故只有对考核模式的改革有一个全方位和清晰的认识,才能使考核方式的实施不流于形式。

作者:程建平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建平.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途径的探讨[J].科学时代.2014.6.

[2]张舰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贸易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J].科学教育研究.2015.5.

[3]喻瑜.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讨[J].国际商贸.2013.9.

[4]卢立伟等.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尝试[J].台州学校学报.2015.10.

第11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创新 改革

一、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和高校的大量扩招,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我国高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没有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变化,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和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保持一致,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素质同国家和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意识等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而大多数现代企业或单位需要希望能直接做项目,拿任务的经验型人员,就此造成大量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企业“招聘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高校尽可能创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大学四年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难”和企业的“用人难”的问题。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学校依靠自身的能力是很难实现的,因为高等院校的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具有一点的差异,教师的教学和社会的需求脱节,学校的理论与社会的实践脱节,落后的教育模式跟不上社会产业发展的步伐。还有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大多数老师自身不了解社会需求,和社会产业脱节,缺少进驻企业,参与企业项目的工作实践经验,企业内部的运营、研发及企业对人才需求不清楚;还有高校的大量扩招,造成校园内鱼龙混杂,大多数在校学生的没有学习目的,或是目的不明确,不清楚自己发展方向,不清楚自立学习的重要性,不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没有学习的紧迫感。所以高校教育必须与社会产业同步,必须与企业联合。使学生能够具有接触社会,走进企业的机会,能够接受工程实践训练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 “3+1”教学模式的实施的探索

传统高等院校的教育观念,就是使学生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习完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特别是专业知识,都在学历教育阶段学完,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大量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淡化实践课程的教学。使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差,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理论知识面比较窄,社会的适应性比较差,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3+1”教学改革是重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以能力为中心”,注重实践,开拓视野,加强基本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1、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加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1”教学环节改革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专业教学要求,按需安排教学环节。强调教学实践环节,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能力的必要过程。“3+1”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授课体系和授课内容。将原来的三年半理论知识课加上半年的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培养计划制定中,注重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为主,把基础的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基地教学环节、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贯穿在一起,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课堂下的实践环节相连接,把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实践经验相互补。“3” 是指在前三年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骨干课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1”是指把毕业环节从原来的第八学期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主要用第四学年一年时间进行实践教学环节。为专业知识面拓宽和专业技能训练阶段,时间由过去的18 周延长到36 周左右。在第四学年里,学生主要进行的是实践训练,提高技术视野,以企业的工程实践、技术研发、撰写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把在企业实践中经验和学校的毕业设计相结合,进行毕业设计,完成大学学业,使学生成为企业需求的有经验的人才,实现社会要求的“零适应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采取把学生领出去、把企业专家请进来的措施,来培养在校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得学校与企业进行连接,实践教育与企业产业同步。

2、考试模式创新改革

在“3+1”教学模式下,考试模式要彻底改变原来考核的弊端,在前“3”年中采用最终考试成绩=章节测试+实验+作业,即在每个章节学习完成后进行一次测试。章节测试设计成开卷的考试方式,主要在于考查学生的对章节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应用,学生可以在考试过程中查找任何资料。考试采用电子答卷,所有要提交的试卷、程序设计的代码、代码的调试过程都在计算机上完成,通过网络提交到教师服务器。考试包括设计、制作、编程与调试等四个方面,考试的对象可以从个人转变到团队,主要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

在后“1”年中实行项目设计型考试。以综合性项目设计等为主要的考核方法,按照项目的研发过程,即“设计、制作、编程、调试与文档写作”等进行命题。完成考试相当于一个小型项目的研发,使得考试也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既能够锻炼与检验学生的技术水平与多方面能力,又起到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作用,达到考教结合、以考促教、知识融合、思维创新的目的。

三、“3+1”教学模式的优势

1、解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的问题。

“3+1”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主动要求学习,规划自我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获得锻练,比学赶帮,实现自我管理。由于不分课内、课外,全天强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大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加。实践证明学生还是爱学习的,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卓越的平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施教。

2、通过“3+1”教学模式改革考核的办法,学生的能力被充分体现出来,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考核模式。

3、通过“3+1”教学模式改革,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验)分开教学,导致学生不能切实、及时地掌握所学知识。“3+1”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与实验的结合,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点能够及时通过实验来验证及巩固,从而保证了学习的效果。 4、将教与学有效的联系起来,增进教师学生的实时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1”教学模式进行的改革,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式教学,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学生能够准确的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课堂上的双向互动,深入浅出的研究与讨论,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学习的效率、效果大大提高。

“3+1”教学模式的考试改革,实现考核采用课题研究型,方式为开卷考试,由教师给出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设计,并且在系统调试与测试,设计结果以电子文档的格式(设计报告、源程序清单),提交(传送)到教师机的学生目录下。

5、通过“3+1”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技术能力的。

在“3+1”教学模式下,学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使得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获得提高,从而拓宽的学生受益面。

6、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师的知识面更宽、理论水平更高、实践能力更强,也促进了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与完善。

四、总结

实行“3+1”教学模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3+1”教学模式将会增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活力,推动了我校计算机工程学科的发展,将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实行“3+1”教学模式改革,强调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行“3+1”教学模式,使学生既担当受教育者又担当准工作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第12篇

[论文摘要]为了贯彻教育部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指导思想,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评价机制、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文章阐述了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同国外的经济交往与合作越来越频繁,社会及市场对既懂外语又懂商务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为了贯彻教育部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指导思想,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评价机制、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一、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现在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仍然延续传承了旧的或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没能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

(一)专业特色不够突出

许多高职院校在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时,虽进行了人才需求调查,但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所使用的部分教材基本上套用了本科院校经贸英语专业的模式,而本科院校侧重培养的是能够从事理论研究的科研型或学科型人才,高职院校则侧重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语言知识的讲授、轻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放在语音语法、篇章结构的讲解,学生缺少课堂锻炼机会,忽视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商务专业技能的训练,这就不能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无法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考试方法固守老套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定量评价,轻视定性评价;重视学习结果评价,轻视学习过程评价。商务英语专业的评价方式也不例外。大多数专业课程多采用期中期末笔试答卷的方法,考试评价过多地关注在认知领域中那些容易用纸笔测验的简单知识技能,忽略了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考核评价,如语言听说技能、商务运作技能、信息技能、交际技能等。所以只采用卷面考核的方法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实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师复合能力欠缺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既包括语言类课程,同时也包括商务类专业课程,而这些课程都是由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和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分别授课。作为语言类课程的授课教师,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但对商务知识却不甚了解,所以授课重点放在语言教学等内容上,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专业课学习到商务专业知识。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商务类专业课程的教师身上。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所限,无法将商务专业方面的一些重要词汇及国际商务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体现不出时代性和前瞻性。

(四)教学与专业实践脱节

专业教学实践对于在校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学校知名度,也纷纷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是这种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表面,双方各取所需,学校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要求,企业得到廉价劳动力,降低用工资源成本,至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从业要求却很少过问,这就使得教学与实践脱节,在就业竞争中无法体现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商务和英语两个方面的优势。

二、探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在高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紧密联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们对江苏及周边地区涉外经贸企业和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了调研,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就业前景等方面,对人才需求规格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就业导向,英语+商务+技能”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教学三大培养体系相互渗透与融合,实现了对人才的综合培养。因此,根据社会需求的调查以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并经过2006年人才水平评估中的专业剖析,培养目标确定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涉外企事业单位对外贸易、商务营销的一线岗位,本着“语言+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英语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较系统地掌握国际商贸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熟悉行业合作企业提供的核心技能,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能在外事、经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英语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有:外贸从业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商场从业人员等。

(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通过开展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掌握的整体知识和能力构成的调查,并根据“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为依据,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商务业务能力为核心,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原则,建立了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和综合实训课构成的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国际贸易、经济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趋势,具备进行对外商务洽谈、制作各种进出口单证、完成涉外业务活动各环节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第二外国语的初步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备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具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获取图书情报资料的检索能力。

通过近年来我院的教学实践,本专业课程结构设计合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实践课程体系突出。其中实践课占总学时的50%以上,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

(三)以就业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以能力为本位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为了突出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根据课程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加强。(1)语言实践课程模块:设置了以强化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实训课,如语音语法实训、英语听说训练、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认证考试实训、BEC综合训练等。(2)商务实践课程模块:设置了基于网络软件的单证制作、外贸函电实训、商务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3)素质拓展模块:设置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实训、普通话训练等。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学校一就业岗位的“零距离”。为了突出培养学生适应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作为顶岗实习所具有的职业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行实践教学。实际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经历和体验,即真正顶岗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这些只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能实现。

近年来,我院商务英语专业逐步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基地。我们拥有680座的校内语言实训中心,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以市内企业为基础,以发达地区企业为后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相辅相成,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基地。我们拥有12家校外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的要求,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够得到锻炼,从而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商务运营知识,以便将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更具实力。

3.突出就业导向,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为适应社会对就业人员职业资格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把职业资格考证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与专业教学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四)以就业为导向,创建科学教学评价机制

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环节。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评价注重把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核t2,目标,其中包括:英语交际能力、专业业务技能和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根据英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和社会就业岗位对英语专业学生素质的要求,高职英语专业课程评价内容包含英语语言组织能力、专业环境下的语用能力、学生运用英语开展专业业务的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养成等。

1.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专业课程在考核内容上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语言运用能力考核,二是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时间上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方法上突出“工学结合”;考核方式主要有课堂观察、口试和机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活动、阶段测试等;成绩评定分数比例为平时形成性评价占40%(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教学实践、出勤等),期末终结性评价占60%。

2.工学结合考核评价。校内外考核相结合,使教学评价、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主要包括:校内实训由指导教师全场跟踪指导,做出评价;专业实习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做出综合评价;毕业实践环节有面试和现场答辩等,还将实习单位用人反馈情况纳入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实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人才评价与生产实践过程各个环节和要素的有机结合。

(五)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当今各类高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抓好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