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3 00:1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草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目的:
1.使幼儿在熟悉原诗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能编出与原诗结构相同,而画面不同的诗歌段落。培养仿编,语言表达能力。
2.让幼儿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及感情基调,学会朗诵诗歌。
3.培养幼儿关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磁带两盒(a:《找朋友》,b:配乐带)
挂图一副(草地上有小花,小草,池塘里有荷叶,天空)
蜜蜂头饰一个,蝴蝶纸偶一只,其他动物头饰若干
在教室里布置一幅春景图
教学重点:仿编出一段与原诗结构相同,而画面不同的诗歌段落。
教学难点:用与原诗韵律节奏相同的诗歌的语言进行仿编。
教学过程:
一、学习作品
1.导入
(放a)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
问:这是谁在找朋友啊?谁是春天的朋友呢?
让我们来听听《春天的朋友》这首诗就明白了。
2.欣赏配乐朗诵一次。
问:诗歌叫什么名字?
那春天的朋友是谁啊?(不要求个别回答)
你觉得这首诗听起来怎么样?
3.出示挂图,老师戴上蝴蝶纸偶,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并根据诗歌内容提问,帮助幼儿掌握诗歌的画面,并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言回答,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问:花蝴蝶飞来了,和谁握握手?她对小草说什么?
花蝴蝶飞走了,和谁握握手?她对小花说什么?
花蝴蝶,小草,小花都来和谁握握手,她们一起对春天说什么?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分句复述一次,让幼儿更易掌握。
4.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一次,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去体会和感受。
二、仿编活动
1.观看表演(播放课件)
课件基本内容: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只小燕子飞来了,跟随她寻找朋友的脚步,我们可以看到一片美丽的春景。青青的山坡上是一片粉红的桃林,沿着河岸是一棵棵嫩绿的柳树,还有温暖的阳光,轻柔的白云,小燕子在一株桃树前停下,桃树展开了美丽的笑脸,她和桃树握握手说:咱们是朋友。小燕子又来到柳树面前,柳树伸出了绿色的手,小燕子说:咱们是朋友。
2.教师范编,引导幼儿发现仿编的方法。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了一首诗,诗里面讲的是花蝴蝶找朋友,现在我们把小燕子找朋友,也编成一首和刚才一样好听的诗歌,好吗?
问:小燕子先找了谁做朋友啊?它和桃花怎么样?它对桃花说什么呢?前面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教师复述:小燕子飞来了,和桃花握握手,它对桃花说,咱们是朋友。
问:小燕子还找了谁做朋友?它和柳树怎么样?它对柳树说什么?前面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教师复述:小燕子飞来了,和柳树握握手,它对柳树说――咱们是朋友。
3.幼儿表演
请一名小朋友来当可爱的小蜜蜂,象小燕子一样,到教室里来找朋友。
4.幼儿仿编
让幼儿尝试把小蜜蜂找朋友编成一首和刚才一样好听的诗歌
提示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思考方法:你看到了谁,她干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用诗歌里的话怎样说?
启发幼儿编诗歌的结尾,将前面编的各个诗歌段落串联起来
小蜜蜂,小青蛙,桃树,柳树,小燕子,小蝌蚪是谁对朋友呀?(春天)他们会对春天说什么?做什么?
师生一起朗诵:小蜜蜂,小青蛙,桃树,柳树,小燕子,小蝌蚪都来和春天握握手,他们一起说,我们都是春天的朋友。
5.自由活动,练习仿编
放音乐,每个幼儿都戴上动物头饰,在教室里自由表演“找朋友”。
幼儿自由练习仿编,教师巡回倾听指导,“你找谁做朋友,对你的朋友,该怎么说,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的仿编,用好听的声音朗诵给周围的伙伴听。
6.请3~5名幼儿在全班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教师简评。
7.配乐串联朗诵一次。
延伸活动:
春天还有好多好多朋友,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到教室外面去找吧!
放a,幼儿自由出教室。
附:春天的朋友
花蝴蝶飞来了,
和小草握握手
她对小草说,
咱们是朋友
花蝴蝶飞走了,
和小花握握手
她对小花说,
咱们是朋友
花蝴蝶,小草和小花
都来和春天握握手,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园诗歌教学
一、优化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幼儿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控制能力差,呆板的图片、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幼儿。多媒体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画面,把静态知识动态化,使抽象知识形象化,让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创设出更为真切的体验情境,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在小班诗歌《星星》教学中,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深邃的夜空,繁星点点,闪闪烁烁;(推近)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眨眼睛,伴随着优美的《梦幻曲》深情的诗歌朗诵,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睁大了眼睛,教师抓住契机适时提问:星星什么样?星星在哪里?……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激情的朗诵深深地吸引了幼儿进入了诗的世界,陶醉在如诗如梦般美丽的意境中……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优化了情境,推动着幼儿主动、快乐地学习。
二、生动形象,发展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于一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为幼儿生动的表现出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有利于幼儿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加深了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既发展了幼儿的形象思维,又发展了语言逻辑思维。
如大班欣赏活动《云彩和风》,诗歌中美丽又多姿的云彩变化在现实生活中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幼儿对天上的云彩和流动的风之间的关系自然不具备丰富的前期经验,而优美的诗歌语言也只能触动幼儿的感知神经。在教学活动中,我制作课件将诗歌中云的变化:船、狮子、娃娃等形状的变化过程清晰地演示出来,将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再加上优美动听的配乐朗诵,极为生动地展现出了《云彩和风》蕴含的优美意境:云彩的变化让幼儿仿佛触手可及,使幼儿直观地观察到了云彩的变化过程,亲身感受到云彩变化过程的奇妙,十分有效地帮助了幼儿对风吹云动的变化过程的理解。因而幼儿在创编活动中兴趣盎然,创编出许多精彩的新诗句。
三、拓展意境,扩展想象,提升学习能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可以跨越时空间的限制,提供大量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现实中无法感受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从而使更多的信息,多方面、多角度地传播到幼儿的大脑,拓展意境,扩展想象,使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创编。
如,在续编诗歌《家》这一活动中,重点是让幼儿仿编诗歌,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大量丰富幼儿相关知识的教学信息以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呈现,如:水波荡漾的小池塘、欢快游泳的小鱼儿;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地、活泼的羊儿;黑黑的夜空、闪闪的星星……具体形象生动又优美的画面给了幼儿诗意的启发,进一步丰富创编的内容,有效地帮助了幼儿拓展想象,幼儿积极地在画面中捕捉信息,去观察、去想象、去感受、去创编,迁移知识发展技能。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由讨论尝试着仿编诗句,然后再将自己仿编出来诗歌内容做进了课件中,直观呈现出了思维的结果,孩子们欢呼雀跃,情绪高涨,沉浸在无边的诗情画意中……课堂气氛达到了。
四、丰富视听,促进表达,感受诗歌情趣
诗歌蕴含着多元化的审美价值。诗歌文字简洁,主题单纯,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多媒体以丰富的形式创设出诗歌意境,充分地调动幼儿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诗歌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使幼儿在视觉上产生美的享受的同时体验听觉上美的感觉,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歌之美从而产生表达诗歌中的语言的欲望情不自禁地进行有表情的朗诵,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轻松自如,吟诵表达。
教学目标:
1、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2、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找春天。
春天是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啦!孩子们,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现在老师让你们仔细的观察图画,把自己当着图中的某个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在春光中唱歌,游戏,寻找春的足迹。请把你找到的春天讲给大家听。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讲给全班小朋友听,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找的多,说得好。
1.指导看图时,按一定的顺序看 ,再按一定的顺序说。(从上到下,先远后近,先物后人。)
2.你的周围有哪些变化,用慧眼去寻找春天。
【设计意图:优美迷人的春之景,把学生又带入到了那春景美如画的大自然风光当中,学生回忆着自己所找到的春天,体会着这其中的美妙,畅谈着自己的感受。】
二.说春天。
1.说一说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或成语。
春天 春风 春雨 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梨花 杏花 桃花
春回大地 万紫千红 鸟语花香 芳草如茵
春意盎然 春光明媚 春色满园 春暖花开
2. 谚语:
①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 我国古代许多大诗人用诗歌去赞美春天。
① 古诗:《村居》、《咏柳》师生赛背。
②分组交流:
《春晓》 《春夜喜雨》 《 江南春》
《春日》 《游园不值》 《忆江南》
③欣赏韩愈的《早春》和《晚春》。
早 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晚 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④欣赏名句。(读读背背)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草长莺飞二月,拂堤杨柳醉春烟。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设计意图:以学过的课文作铺垫,学会运用其中的好词好句,复习巩固刚才所练习的各个教学环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小朋友都有练习的机会,是每一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⑤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说前半句,你说后半句。
a.媒体逐一出示:
春天来到小草家,,
春天来到柳树家,
......
b.小朋友喜欢诗歌吗?其实我们把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
c.媒体出示:
春天来到小草家,小草醒了;
春天来到柳树家,柳枝绿了;
春天来到桃树家,桃花红了;
春天来到小鸟家,小鸟叫了;
春天来到风伯伯家,春姑娘乐了;
春天来到雨妈妈家,雨妹妹笑
d还可以改成:小草探出头;柳树睁开眼;桃花笑红脸;鸟儿叫春天; 春姑娘向大家报告好消息;雨妹妹蹦跳着扑向大地。
e大家想不想当小诗人呢?欣赏学生的诗歌《春游》和《小草》
春 游
去年春游柳树湾,今年春游桃花岛。
家乡美景看不尽,祖国处处都是春。
小 草
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
她让我们的校园有了美景。
她把我们的淮安,
打扮得漂漂亮亮!
【设计意图: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来当当小诗人,体验其中成功的喜悦。】
三.唱春天
是啊!春天的景色秀丽,绿草如茵,芳香四溢,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在草地上打滚,唱歌,跳舞)
1.师生齐唱《春天在哪里》
2.让学生放松心情,感受春天的美丽,学生边学边表演。优美的旋律、轻松的节拍、使学生领悟出"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的真谛。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走进春天,感受春天。让学生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交流应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此时,抓住机会,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找春天、说春天、议春天的过程,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环节尽情地说出来,给学生一个释放语言能量的机会。教师提出赞春天,要让学生说得轻松、自在。
四.赞春天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校园里,在小河边,在枝头上,在田野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在父母的疼爱中,在老师的关爱中,在同学们的友爱中,在你们灿烂的笑脸上,只有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同学,热爱老师,热爱亲人,生活处处都是春天!
1.以"春天多美呀!"为题,放飞春天,将找到的春天美景赶快写下来向红领巾广播操投稿吧!
2.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你对校园春天赞美。(自由组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眼睛看了春天的美景,用耳朵听了春天的声音,还用我们的心赞美了春天。春天是一年的开始,老师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能珍惜春光,好好学习。
六、课外延伸。
这篇韵文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暮春时节早晨的静谧、和缓、自然的彩色图景――红绿交映、水雾弥漫,动静相宜,每一句都带给人不同的美感,但又十分和谐。
诗中首先揭示了整幅画面的时间:“五更天欲晓,三月春渐浓”;接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两岸的杨柳绿了,笼罩在淡淡的水雾之中;一园的杏花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娇艳;绿叶映衬红花,令人赏心悦目;接下去,诗人用燕子与小虫,赋予了这幅画面动态美。声色俱备,使得安静之中有了活力。最后放眼望去,“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把绿刻画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中,遵循学生识字规律,从大语境到小语境,并且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
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所谓“入境”,就是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入情”,即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走进文本。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以读促想象。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想象文中描绘的美好情景,体会文章意境,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想象激发朗读。通过学生想象到的美景,来激发学生“喜爱”的情感,引领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想象和朗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其中的多音字“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大意,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情景。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想象画面,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诵读课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圈画生字;借助文中拼音初步朗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意;查阅有关春夏秋冬的诗歌句子。
2.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从学生学过的古诗和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并建立自己头脑中春天的画面。看图猜古诗中既积累了古诗词,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教师激励性的话语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谈话引入:孩子们,听说你们背过很多有关春天的古诗,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看图猜古诗
出示第一幅图片(柳树),看到这满目的垂柳,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首诗?出示第二幅图画,这桃花如此的娇艳美丽,你们又想到了哪首诗?一场春雨过后落花满地啊!你想到了那首诗?
学生猜到后背诵古诗。
古人用那优美的诗句写春天,你们眼中的春天什么样子呢?想用哪些词语来表现他?春天的美丽,无论用多少华丽的辞藻也无法把他的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现代诗,再次来品味春天之美。
出示课题,齐读。并解题通过这个题目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早晨。
3.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设计理念:二年级以识字为主,所以教学中遵循着从大语句到小语境的方法教学,放手让生自学生字词。“我和大家来分享”这个环节,学生通过换偏旁学会了很多字,不仅仅是学会了课本上的字,还认识了课外的形近字,增大了识字量。在学习“更”字的时候,因为它是理解的重点,利用钟表,直观的巧妙的给学生展示了其含义。)
同学们请你们轻轻的打开语文书,自己读一遍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教师:现在请同桌两人检查读文,一人读一人听,发现同桌读错了,要帮他纠正,读不通顺的地方你就教他读一遍。读好之后马上坐好。
检查读文:谁来展示读文?读的同学要做到声音洪亮,语句通顺,字音准确。听的同学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评价。
去拼音读课文;读生词:自己读――一生领读――检查读;读字;同桌读――开火车读;分享字;更:多音字;漫:漫过,慢慢蔓延馒头。
4.品读感悟。
(设计理念:所谓“三分诗,七分读”,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因此,朗读是理解诗歌意境的最佳方式之一,所以我运用了很多形式的朗读,在读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在读中让学生渐入佳境,来表现对诗歌理解;在读中让学生互相感染、彼此激发,并产生探究诗歌情感美、意韵美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是学习诗词最好的催化剂。)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看一遍课文共有几句话。
下面就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诗句,仔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像,在你的头脑中浮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读一读。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时候要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说说你想象到的美丽画面,还可以给你的小组同学读一读。别人说得时候要注意倾听,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汇报: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谁愿意第一个与大家交流?
(1)“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学生想象画面:河两岸的杨柳抽了淡绿的叶子,淡淡的颜色相互掩映着,好似薄薄的烟雾。春雨过后满园的杏花开的更加娇艳了。
结合课件理解“轻烟”,杨柳抽出淡绿的叶子,她长长的枝条垂在水面,那淡淡的绿色相互掩映着,朦朦胧胧,好似薄薄的绿色的烟雾,,杨柳如烟啊,我们再来看看这满园的杏花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语言渲染:若置身于此,仿佛走进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我们在走进杏花再来看一看。这杏花比赛似的开放着,有的花朵已经完全绽放了,有的只是舒展了他的一两片花瓣。火红的骨朵不甘落后啊,饱胀得马上就要裂开了。这样的杏花我们喜欢,古代诗人王涯赞美道: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叶绍翁也写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岸绿,一园红,交相辉映,美得耀眼,快来读一读。
(2)“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学生想象画面:燕子在房前飞舞着,有的快乐的玩耍,有的寻找食物。篱笆下的小虫子吱吱的叫着,为这春天增加了生机。
教师指导朗读:你真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这幅画面好生动啊。五更的时候天刚刚亮,周围一切静悄悄的,而燕子、鸣虫的飞舞则让这春天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啊。谁来读一读
(3)“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学生描述画面:新长出来的荷叶嫩嫩的绿绿的,层层叠叠的浮在水面上面。小草早已长满了山坡,远远望去就像穿上了绿色的外衣。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生体会“层层碧”的含义。指导朗读:一清一碧,真是绿意盎然啊,谁来读一读
(4)整体回味画面,有感情读诗。教师出示课件:孩子们,你们看,天刚刚亮,周围一切静悄悄的。一场春雨悄然过后,两岸烟柳如烟,一园杏花红艳,新荷小草葱茏多姿。这个春天美得无与伦比。如果说这是静静的美,那么燕子、鸣虫的飞舞则让这个春天变得热闹,生机勃勃,有动有静,也难怪作者说说三月春渐浓啊,如此生机勃勃的早晨,你们喜欢吗?(喜欢。)来读一读这首奇丽的小诗吧。(生练读。)
配乐朗读。
5.拓展。
(设计理念:以读引读,拓展更多的阅读资料)
朱自清的《春》片段;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四季景色描写的古诗、词语、句子。
6.作业。
“一朵大大的云/被烟囱的臭气/欺负了/白云非常伤心/哇哇哇――/流下了一滴滴眼泪……”这是徐毅的童话组诗《雨是伤心的云》,刊登在国内顶级诗歌刊物《诗刊》上,这也是《诗刊》创刊55年来,首次用一名小学生的组诗作为头条。
是的,徐毅还是一名小学生。他6岁开始写作,8岁出版第一本诗集《梦落花》,迄今已发表诗歌、童话和小说等作品10多万字。2012年12月21日,9岁的徐毅正式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
徐毅是重庆市树人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尤其喜爱金波爷爷的童话诗,还有《安徒生童话》等童话书籍。不过,说起写诗,他坦言最初是被爸爸“要求”出来的。
原来,6岁时,徐爸爸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求徐毅每天观察自然,然后把看到的写下来。“有时写不出来也抓狂。”徐毅说,其实自己又不是“神童”,只不过写得多了慢慢对文字就“有了感觉”。之后,他开始学着作诗,且一发不可收拾,“诗歌是我对周边事物最真实的表达”。
徐毅的爸爸说,徐毅一直保持着早读诗歌、晚读小说或童话的习惯。此外,每个周末,徐毅也都坚持写诗。目前,徐毅已经出版了一本诗集《梦落花》,诗歌小说集《雨是伤心的云》也将在近期出版。
问起今后想做什么?徐毅说,他想当一名科学家。至于写诗,只是他的一个爱好。
“他对什么都感兴趣,爱看书,也喜欢科技小制作,还会吹萨克斯。”在徐毅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晓琼看来,徐毅纯真阳光,丰富的想象力更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老师说,在徐毅的作文中,月亮会张大嘴,小花、小草会说话,“他写的诗歌是童趣的自然流露。”
“徐毅丰富的想象力还不仅表现在写诗中。”张老师记得,一次,班上竞选副班长,其中有个才艺表演环节,徐毅把一些金色的盒子拆开,套在头上、腰上和手臂上,表演了一个“大侠”。精彩的创意,让他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最终当上了副班长。
徐毅做班长也是笑嘻嘻的,很谦逊。别人羡慕他出版过诗集,他自己并不因此骄傲自满,那颗纯净的童心,是他创作诗歌的源泉。
(选自《百柳・简妙作文》)
诵读是一种审美欣赏性的阅读。新课标对第三学段诵读的要求是: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它关注了诗歌的音律节奏,把感受诗歌的情感,并通过诵读传达出来作为重点。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古诗《游子吟》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对第三学段诗歌诵读有效性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
师:最近,我听了一首歌叫《儿行千里母担忧》,很受感动,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仔细听听,感受一下歌曲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1:慈祥的母亲。
生2:关爱孩子的母亲。
师:是呀,母爱是伟大的。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对母爱的赞颂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游子吟》也是如此。
根据古诗的特点,创设情境是古诗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古诗的特点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美”。因此,只有创设出美的课堂情境,才能相得益彰,收到好的效果。本课一开始就播放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把学生带到母子离别的情境中,找到了古诗教学的切入点。
二、有效诵读,体味古诗的“美”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明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是读。诵读能体会古诗的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优美的特点;还可以品味出古诗诗中有画、寓情于景、思想深刻的特点。可见,古诗教学以诵读为主的做法,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如何有效诵读呢?
第一,明确读的目标。
师:诗人孟郊吟诵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
①你的字音读得真准,如果你把节奏放慢就更好了。
②你读得字正腔圆,节奏也把握得很好。
③你不但读得有板有眼,还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第二,丰富读的形式。
师:老师也很想把这首动情的诗歌读给大家听听。(教师范读)
师:想像老师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吗?(教师领读)
师: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吧。(师生对读)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边读边根据你的初步理解,想象画面。(全班齐读)
本片段通过教师范读,把握情感基调;师生分层对读,读准节奏;全班想画面齐读,整体感知。这样既丰富了读的形式,又达到把握音韵节奏和情感基调的目的。
第三,理清读的层次。
从读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初读、品读、诵读。初读要求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读破词语;品读要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句,读出画面感;诵读要读出诗情,熟读成诵。在品读《游子吟》中,我通过反复的创设情境引读,达到诵读的目的。
师:是啊,儿子走多远,母亲的视线便走多远。沐浴着母爱的阳光,让我们一同道出游子的心声——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用心感受温情,用爱传递感激,让我们倾听心中的爱,高声诵读——
以上教学虽然整个过程都是“读”,但是讲究读的有效性,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表达。
三、自主创造,再现古诗的“美”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诗教学也一样,要想让学生理解古诗,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对古诗进行再创造。如,给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和画面。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一段乐曲。学生能找到相应的乐曲和画面就说明他已经充分理解了诗的“情”和“境”。如,在把握诗歌的情感后,播放不同的乐曲,让学生选择一首为本诗配乐。《游子吟》是一首表现母子情深的诗歌,学生对诗进行了再创作,就会对诗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入情入境也就水到渠成了。还可要求学生创作插图,诠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这些创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丰富积累,鉴赏古诗的“美”
古诗固然美,但是如果离开了人们的欣赏,它的美便无从谈起。第三学段必须培养学生的初步欣赏能力。在《游子吟》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透过景物悟情”的环节,就是借助插图中小草无法报答阳光的情景来感受诗人那种无法报答母亲的愧疚情怀,效果很好。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要从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丰富古文化的积累。如,在课后拓展孟郊的其他诗歌,如《游子》《别老母》,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母爱诗篇,诗情得到升华。
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诗人常
常借助于特定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借景抒情所写的“景物”往往将几种景物融合在同一画面中,构成
诗歌的意境,进行
烘托或渲染,而且
这个景物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景物,而是渗透了诗人情感的“有情之景”,都染上了作者的情感。这些景物共同形成了一个渗透着诗人情感的特定意境。诗人就是借助这个特定的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古人借景抒情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景抒发身世情怀。古代文人大多命运坎坷,即便是才华横溢的李白,文武兼备的辛弃疾,亦不免沉浮潦倒,郁郁难平胸中块垒。借景抒发自己的坎坷人生,壮志难酬的情绪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风景。阅读鉴赏这样的诗词就需要注意把握景物之中的“情”,认清诗人背后的“景”。
2.借景抒发人生感慨。我国古代诗歌中,落日、明月、清风、细雨、小草等都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古代文人往往“缘景明理”,借助于眼前之景,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对生活的启迪和思考。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3.借景抒发家国命运。文人自古就有关心国家兴亡、关心百姓疾苦的优良传
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反映到诗歌中的这些美好的情感,诗人往往用景物描写来加以烘托和渲染,更加突出表现诗人的这种情怀。例如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眼见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之
景,鲜花盛开小鸟啾啾之景,不禁触景生情,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
【诗歌展示】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宋]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
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
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
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
风壮浪涌心茫然。
【达标练习】
1.诗中描绘岳阳楼周围景物的诗句是哪几句?
秋高气爽的早晨,蓝天碧绿,太阳喜洋洋的从东方升起,在阳光懂得照耀下,金灿灿的正向我招手,还有的向我点头示意。花园里的美人蕉也像公主一样,飘着她那轻盈的舞姿。
我起床后,向后窗望去,树上全挂满了红灯笼。哦!原来柿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采了一个,尝上一口,太甜了,简直比蜜还甜。我走在道上,一股股诱人的桂花香扑鼻而来。瞧,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金黄色的水稻,黄澄澄的玉米,真另人羡慕。向上看,鸟儿们唧唧喳喳地叫着,像在唱金秋诗歌。树叶也枯黄了,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偏偏起舞的蝴蝶,纷纷落在地上。拿起一片,摸了一下,便想起“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它虽然已经死去,但它孕育了新的生命,为来年新生的小草莫定了良好的肥沃土壤。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不由地想起,还要去上学。便急急忙忙地背起书包,向学校奔去。时间还早,就让我先欣赏一下美丽的校园吧!看,小草虽然已没有以前那样绿,但黄色的枯草和绿色的小草和在一起,却像一条鲜艳的地毯,同学们还在上面追逐嘻戏呢!
花园里的喷泉,也不时地喷出瀑布,水柱,水花溅起等奇形怪状的样子,好玩极了!这时的树,枯干巴巴的。手摸上去,粗糙的,还不时地分裂成好几份。只听见人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看是“一之计在于秋。”因为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丰收的,是人们享受一切果实的好季节。
秋天有千姿百态,惹人喜爱的秋叶,也有美满的果实,我爱它们。但我更爱这充实美丽的金秋。
掐指一算,今天正好是来小荷作文整整一个月的日子,提起这个名字,心中便有一股说不出的喜悦和欢乐。于是,便借今天----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来表达我的心声。
我们在一起喜相逢
原来无知的我,经老师的推荐,走进小荷作文的大门,一抬头,才发现,这里是一座花园,万花竞相斗艳,这里是一座宫殿,金碧辉煌。
相见恨晚
这里,有深邃的哲理;感人的故事;美丽的童话;优美的诗歌,就像处在百花园中,让我这颗不起眼的小草,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见贤思齐焉
在这里,可以读到许多上好的佳作,可以看一看,学一学别人怎么写作文,再看看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海内存知己
在这里,我还交了一些朋友,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身无负担,心无忧虑,惟愿读破千篇,神交好友。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真是快乐。
一首赞歌
本不会写诗歌,但笔已至此,早就按捺不住满心的欢喜,只好东拼西凑,编了这么一首“四不像”:
满天的星星组成了你
------星空
我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
星空,是那样
深邃,迷人
望着满天的星星
问:我在哪儿?
终于
对着那颗最不起眼
最暗的星星
说:那就是我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愿得终始如驵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筵撞巨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韩愈的一生,与柳宗元、孟郊、张籍、李翱、卢仝等人交好,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从中可见诗人们深厚的情谊,更可见其高洁的人格。这首诗就是一首友情见赠诗,从诗题可知,诗为留别好友孟郊所作。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由于出身贫寒,屡困于场屋之中。直到46岁,始登进士第。
韩孟二人的友情终其一生,孟郊亡故后,韩愈特为他撰写墓志铭。二人情深谊长,尤其是他们相同的诗文主张,还开创了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诗歌流派——“韩孟诗派”。
这首诗作于贞元十四年(798)。这一年,韩愈31岁,长韩愈18岁的孟郊已年近50岁。当时韩愈、孟郊皆在汴州(今河南开封),孟郊离汴州南行,韩愈赋此诗留别,在此诗中留下依依不舍的深情: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的诗,常遗憾二入不能在一起。我与孟郊生于同一时代,难道仍要重蹈李杜覆辙聚少离多?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头已花白自称老态龙钟。韩愈我稍微狡黠,惭愧如小草蒙荫于长松样依附于孟郊的才华。我“低头拜东野”,期待和他如驱蛩样相互依存。东野一去不回头,我和他相比,就像用一草棍儿敲击大钟。我愿身如白云:孟东野如游龙,即使有分离,也会有相逢的一天。
韩愈提倡“以文为诗”,主张诗歌创作中用散文字法、句法。这首诗可以说是运用了这一写法,但无生涩之感,而且以散体运文,恰恰一气呵成,自然流畅。诗中,韩愈将自己比为小草青蒿、小竹枝寸筵,将孟郊喻为乔木长松、巨钟,并直言“低头拜东野”,可见韩愈对孟郊的推让与尊敬。此外,诗文中韩愈将二人相比并,忽而“韩子”,忽而“东野”,更是增加了诗情与诗趣。诗题中的醉留二字,更可见韩愈的酒后吐真言。
摘要公益广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公益广告形式重要组成部分的语言也表现出自己的特性。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情感化、语言的形象化、语言的含蓄化三个方面。
关键词:公益广告 艺术特征 情感化 形象化 含蓄化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公益广告,也叫社会广告,是指一种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做的广告形式。公益广告肩负着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的效益,倡导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理想信念,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并以此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提高公民道德,整合社会结构,协调社会良性发展。因此,要求广告词思想健康、品位高雅,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笔者通过考察各种公益广告,得出其语言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善用修辞,形象生动
公益广告传播的内容大多是宣传抽象的观念和思想,它的诉求对象是社会大众,而社会大众的理解能力、文化层次、兴趣爱好又各不相同,这就使得公益广告的语言要适合大众口味,要形象生动。所以公益广告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负载这些抽象的观念思想,人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易于接受。因此,公益广告语言的形象生动也是因需而生的。
公益广告语言形象生动的艺术特征主要依赖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古人云“信,辞欲巧”(《礼记》),恰当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增添语言的活力,于平淡中见瑰奇,于沉着中见轻颖,疏落有致,富于节奏,不落俗套。运用修辞,可以把词句修饰得优美些、生动些、感人些。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力求简洁鲜明,言有尽而意无穷。运用修辞,可以把观念表现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感人。
1 运用比喻,形象具体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纤小,并不意味着怯弱;离开,并不意味着放弃;新的土壤,新的机遇,新的开始”,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则再就业方面的公益广告,该广告的镜头画面是蒲公英的种子撑着小伞离开母体,寻找新的土壤,并营造出新的绿色。这里用蒲公英的种子来比喻下岗工人,只要有土壤,就会有生存的机会。取譬贴切,形象警策,隽永如诗,同时又承载着丰厚的思想内涵,富于哲理,耐人寻味。再如“关爱他人”的广告:“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用“玫瑰”比喻献出爱心,“余香”比喻从奉献中得到的享受。
2 运用排比,增强语势
排比指用两个以上句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字数不一定相同,使句子富有节奏美,并增强表达力度。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地震发生后,各地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纷纷开辟专门栏目,迅速、及时地报道灾区情况。其中有一例公益广告:“坚强的中国人、团结的中国人、胜利的中国人、甜美的中国人、微笑的中国人、幸福的中国人”。这则广告词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汶川大地震救助的过程和不同画面所表现的内容。五个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连续排列,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的从容和团结,突出了我们共同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就,演绎了一曲人间爱的赞歌。读来如高山流水,顺势而下,既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又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性,给人以美感。
下岗再就业的公益广告:“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前途,看你怎么走。工作是靠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想。工作是要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做。”这一广告语是三个复句排比,通过分析三种消极态度,使下岗人员了解对工作岗位的寻找应该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要有幻想,不要气馁,踏实主动寻找再就业工作机会,非常具有说服力。
再如“义务献血”的广告:“我健康,我献血,我自豪!”。“注意交通安全”的公益广告:“爱我,追我,千万别吻我。”都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语言的气势。
3 运用对偶,形象可感
对偶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如“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注意交通安全)。这些例子都是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珍爱生命,远离”(禁毒)、“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关爱他人)、“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环保)等都是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怎么做。再如“希望工程”公益广告:“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阴;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运用对偶,发人深省。
4 仿拟名句,自然朴实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格叫做仿拟。如“献血”的公益广告:“鲜血诚宝贵,救人品更高”、“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就是化用了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公益广告面对的是老百姓,用语要平白通俗,大众化,才容易被公众接受。如“乘坐公交车”公益广告词:坐一车,行一路,缘分啊;让一下,帮一把,谢谢啦。化用小品中的人物语言,通俗而好记。“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例,则仿用古典诗词“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外还有一些广告是改编自时下流行的歌词,如普通话公益广告:“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请说普通话”。结合中国有56个民族的事实,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让人备感亲切熟悉,更具趣味。
二 以情动人,以礼服人
公益广告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应用文样式,它涉及到整个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观念及行为,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意义重大。
人是有感情的,人的感情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公益广告要诉诸于人的理性,但决不是板起面孔训人,而要重视感情的投入,应使它的“人情味”浓一些,以期获得情感的共振效应。好的公益广告往往能很好地把握受众的求情心理,让受众在轻松愉悦中接受劝说。
在我国,人们对于高姿态的言词十分反感,更注重的是以礼待人。社会的存在需要各种规矩、规范,必要的规定不可缺少。但这些规定正是体现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共同利益,不是一部分执法者的特权。公益广告着眼于公共利益的信息传递,是政府与公众的“特殊对话”。所以公益广告要完成其使命,让人们接受其倡导的观念,就应用富有人情味的语言调动公众的情感,将深刻的主题、抽象的观念融入浓郁的情感之中,所以公益广告中出现了更多关心、尊重、亲切的用语。设计者将更多的情感因素,真挚坦诚地融入语言之中,命令的口号少了,商量和巧妙的提醒多了。
例如很多环保广告语:
鲜花的生命只有一季,请您加倍珍惜
心中有情,足下有青
小草需要你的呵护
碧草青青,踏之何忍
爱护花草,请勿攀折
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比较一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禁止入内”、“禁止折花”这样的警示语,河北唐山市凤凰山公园的环保提示语显然更加人性化,更富有诗意和情感化,当然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公益广告语言的以情动人、以礼服人的艺术特征:
1 运用拟人,以情感人。
在公益广告中,很多广告词采用拟人式的语言表述,反映了传播者以人为本的心理,从人的角度出发,给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从而给人以生动、真实、亲切的感觉。如“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如“节约用水”的广告:“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漫步在唐山市凤凰山公园,随处可见的是充满人性化情感化的告示牌:“小草需要你的呵护”、“草木有意,枝叶关情”等等。极具人性化的语言,将小草的生命赋予了不同的色彩。
2 引用诗歌,突现情感。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艺术中的艺术,而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用情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其语言最大的特性就是情感丰富。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很多公益广告喜欢引用诗歌,这也促成了公益广告语言的情感性。例如: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两岸情依依,骨肉盼团圆。
福建电视台原封不动地把余光中的这一名段作为主题是“两岸情依依,骨肉盼团圆”的公益广告的文案,用饱含深情的诗歌,把“两岸本一家,祖国要统一”的抽象观念,化成浓郁的乡情。
三 含蓄委婉,表达巧妙
中国人追求话语优美而含蓄。唐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说:“诗要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虽发话已殚,而含意未尽。使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也就是说,含蓄是一种美,它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到内涵丰富,意蕴深长。茅盾曾说过:含蓄,就是不要把主题思想都摆出来,不要把所有话都讲完,要留一些让读者去想。所以公益广告不能是干巴巴的政治说教,而应追求意味的丰富与绵长,力求做到含蓄美。邢福义认为:“中国人一般文质彬彬,以含而不露为美。”也就是说,含蓄是一种美,它留给人们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到它内涵的丰富,意蕴的深长。
1 利用双关,委婉含蓄
双关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在广告词中运用双关辞格可以起到“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的效果。例如“禁毒”公益广告:“,生命经不起这么摇”,“摇”就用得耐人寻味。
汶川大地震时有一则公益广告是这样的:“一线生机,百倍努力”。这则广告词使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外面的救援人员一旦发现幸存人员,将尽一切可能,百倍努力,对幸存人员进行施救,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也表现了我们对每个生命个体的关爱。而同时这则公益广告词也指被救人员,以娓娓劝说的方式告诉被困人员如果有一线生机,就不要放弃,要付出百倍努力来坚持。这则公益广告词饱含热情,充满人文关怀,读来让我们感慨不已。
宣传交通安全的公益广告:“开车打手机,天堂说话就到”。“说话就到”形容时间极短。在这个广告语境中“说话”是指对手机讲话。广告语言同时运用了双关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开车打手机的危险性。比起直白的说教,更容易使人接受。
其他的公益广告还有:
顺“便”冲水(卫生间):“便”有两个含义,一种是希望人们如厕后主动冲水即顺便冲水,另一种就是人体垃圾的“便”。
“关爱艾滋病患者”:“艾”与被爱,连着红丝带。“艾”即艾滋,与“爱”同音,同时表达着两种含义。
“痰纸”一挥间,风度尽逝矣!“痰吐”得体,从我做起。这两句都是诉求请勿乱吐痰的主题,第一句上仿拟古诗词,利用谐音将“弹指”改为“痰纸”,第二句中“谈吐”改为“痰吐”,既表达了词语原义,又诉求了主题,一语双关,非常精妙。
2 谐音表现,耐人寻味。
运用谐音能起到一见如故、见之生情的效果。如“保护花草”的公益广告:“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留“青”是“留情”的谐音。这样置换巧妙得体,合情合理。
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通俗化、口语化、寻常词语的艺术化等,这里不再赘言。
总之,公益广告以其自身特殊的功能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密切,而“广告是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意义的一种语言艺术”,探讨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性,对进一步促进公益广告的有效传播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凤静:《公益广告语言的感情策略探析》,《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2] 鲁小霞:《论公益广告的语言美》,《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第S1期。
题目:成长,需要
阳光毫不吝啬,将所有温暖奉献给大地;小草沐浴阳光,在那无尽的温暖中茁壮成长……
那一天,犹记得砭骨的寒风肆意摧残周围的一切,夹杂着豆大的雨珠砸落在行人的雨伞上,“噼呖啪啦”,发出清脆的声响。坐在窗前的我愁眉苦脸,凝视着窗外杂乱的一切,心情阴沉到了极点,哎,幻想中美好的生日又“泡汤”了……
“叮咚――”一阵门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正在纳罕:雨这么大,谁会冒雨来我家?怀着满腹疑惑,我打开了门。
“外婆!”我激动地叫了起来。心中的疑惑被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喜悦。
外婆温和地笑了笑,把她手中紧握着的带着些水珠的东西递给我。我一怔,哦,原来是美丽的蛋糕。
我满腔喜悦,感激地望向外婆,却惊奇地发现:她又老了。沧桑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记忆中的外婆的秀发已不复存在,糖尿病的摧残让她愈加消瘦……她的发梢还有些水珠滴落,滴在我心,融化。喜悦慢慢磨尽,而感动却悄然蔓延,温暖的,阳光的。
外婆被我看得不好意思,连忙说:“孩子,生日要开心些,外婆还有事,不陪你,先走了。”说罢,转身,离去……
那一刻,我分明感到雨停了,风住了,空中渗透出阳光的温暖,平静而明朗。阳光躲开了遮挡的云层,将所有的光芒释放,温暖大地,温暖我心。我则像小草般沐浴在阳光下,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茁壮成长……
外婆艰难挪动着,步履蹒跚,但脸上却写满坚毅,饱含快乐,饱含欣慰,饱含幸福,因为她完成了阳光神圣的使命:将温暖传递给需要阳光的小草,助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