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超星学习通

超星学习通

时间:2022-05-18 11:06: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超星学习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超星学习通

第1篇

摘要:电子板报教学设计依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以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为主线,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将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为课前认知、课中教学、课后拓展这3个主要环节。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板报;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1教学基本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要求理解各种形状、艺术字等的特点,掌握版面布局的方法,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技能目标要求能熟练设置各种对象的格式,能合理布局各种版面,能编辑制作表格。素质目标要求增强信息素养能力,增强创新创造能力,激发团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为图文混排,表格编辑。教学难点为表格编辑与数据处理。教学资源为超星云平台、教学课件及教学视频。办公软件为Office2010办公软件、模拟测试软件。信息手段为超星云平台、微信公众号、超星学习通。社交软件为QQ群、微信群、网络直播。

2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认知:学方面要求根据超星云平台提供的课件和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练方面要求根据超星云平台提供的素材,学生自主完成基础技能练习。做方面要求根据超星云平台提供的相关素材,分组自拟主题,设计制作环保宣传电子板报。教师活动:教师提前研制教学课件和微视频,并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利用超星云平台和超星学习通布置学习任务。利用社交软件、超星学习通与学生实时交流。针对学生们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通过网络直播进行解析。学生活动:通过超星云平台和超星学习通完成学习任务。观看学习课件和微视频,完成基础技能练习。根据提供素材,分组自定主题完成环保宣传电子板报。学习过程中随时通过学习通、社交软件、网络直播等途径与教师、同学实时互动交流。准备任务汇报。预期成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课中教学:反馈课前认知学习情况,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完成课堂小测验;创设情境,引入本课主题。随机抽取汇报人,分组汇报;其他小组提问,汇报小组协作答疑讲解,小组间互评。根据汇报答辩的建议和意见,优化完善各自作品;优化完成后作品提交。调查问卷收集技能操作和知识掌握的难点,并做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展示超星云平台学习完成情况,在线测试题。教师组织汇报答辩;观察汇报小组在答辩时的讲解操作,收集操作时的问题。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并评价学生作品;针对每小组汇报答辩情况组间在线评分系统。根据调查问卷汇总结果,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疑惑;小结学生在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系统小结本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学生活动:小组汇报设计思路、创新亮点、遇到问题、分工协作;其他小组学生提问;汇报团队协作答辩,并讲解演示;综合汇报答辩情况,在线组间评分。协作讨论,研究对策;分组讨论,优化完善作品;提交作品。完成调查问卷,客观地分析自己作品的优劣,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并充分理解巩固。预期成效:通过签到和在线答题增强互动,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作品汇报答辩,锻炼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对作品的优化完善,提升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小结,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理解与掌握。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制作一份风格独特、个性分明的个人简历或者求职简历,要求选题新颖、布局合理、颜色搭配美观。从模拟测试软件中随机抽取测试题进行训练。教师活动:课后任务。通过超星学习通、社交软件等与学生保持实时互动。通过网络直播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及时了解专项训练情况,及时解答学生提交的问题。学生活动:完成课后拓展作业并上传至超星云平台。利用超星学习通和社交软件和教师、学生及时交流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收看老师的网络直播或者回播。利用超星云平台对学生作业及时评价并反馈。使用模拟软件进行专项模拟训练。关注微信公众号对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介绍。预期成效:通过课后拓展,结合个人实际制订主题完成拓展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模拟专项训练,自我检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教学特色

课程设计以环境保护主题为项目案例,利用制作宣传板报的方式来学习图文混排的实际应用,教学设计与实施由浅入深,符合课程标准和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方法的突破:彻底打破传统教学老师讲的一言堂,转而以学生做为主,我们在网络教学空间提供了全面立体化数字教学资源,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样不仅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案例素材的创新:我们选择紧密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倍感亲切,而且也能时刻提醒学生学习和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主要创新点为:①便捷化直播辅助教学。同学们遇到问题随时可以和教师互动交流,针对学生们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超星云平台网络直播功能对同学们进行讲解,方便快捷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②信息化网络协同学习。超星云平台课程教学空间和超星学习通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微信公众号、模拟测试软件系统等提供完善的辅助学习资源,同时配以多种途径的信息化手段,师生可以随时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协同学习,构建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

第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西班牙语;语法教学;改革

一、改革背景、内容及方法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课堂改革和教育创新的关键点

“翻转课堂”是基于微课视频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实体课堂互动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在于将传统课堂上课程内容的直接讲授移到课外,将“吸收内化”的过程移到课堂上。“翻转课堂”模式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学资源,或老师事先录制的教学视频,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节省出来的课堂时间,用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交流,并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

(二)《西班牙语语法》课程开设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本科和大专院校已超过90所,根据《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和《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要求,各大院校基本上开设了《西班牙语语法》这一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每周2学时,开设时间为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已经掌握的语法知识,回顾语法要点,把握语法难点,夯实基础,深化和升华部分知识点。要求学生梳理和提炼《现代西班牙语》1到4册的语法知识点,充实自己的语法知识体系。但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遇到了一些棘手问题,譬如缺乏配套教材,语法参考书目参差不齐,与现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匹配;教师讲授时间长,课堂组织形式单一,互动性差;教学手段简单,语法知识重规则性,轻交际性。

除此之外,大量高校开设的复合型专业,譬如旅游管理(西语方向),法律(西语方向),国际贸易(西语方向)等都在培养方案中融合了基础西语教学,然而针对这些复合型专业的语法教学材料却十分匮乏。

(三)改革内容和方法

我们的语法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主要的内容根据《现代西班牙语》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的水平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整合、总结和提炼,并编制了一系列导学案,有效推动翻转课堂教学。辅助教材主要有《新编西班牙语语法》、《西班牙语语法和词汇》、《西班牙语虚拟式》、《标准西班牙语语法》初级和中级,以及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RAE)和塞万提斯学院(CVC)在线的资源。

针对西语学院《西班牙语语法》专业核心课程,我们在充分筛选国内外主要教材和优秀课程视频的基础上,整合出16个教学单元,梳理和提炼《现代西班牙语》1到4册的语法知识点,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已经掌握的语法知识,回顾语法要点,把握语法难点,夯实基础,深化和升华部分知识点。采用单周微课自主学习,双周见面课翻转教学的方式,将主动权留给学生,真正做到有效学习。

针对国际商学院《基础西班牙语》专业必修课程,我们与教材紧密结合,力求将语法的学习与跨文化交际相结合,并选用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西语教学材料,将语法的教学分解融入到专业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弥补西语课时不足,学生上课“吃不饱”的普遍问题。通过启用超星平台网站建课、督学、发起讨论、在线测验及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览无遗,更促进了教师的精准备课。依托超星平台的基础西班牙语语法教学已经成形并实现师生高效沟通和互动的良性循环。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开展的教学活动,考核评价的方式是灵活多元的。早期课程资源筹建阶段,我们主要通过学生在QQ群组的讨论、同辈答疑和见面课的展示情况来记录平时学习成绩。期末考试以听力、口语和笔试试卷相结合的方式。网站建设完善阶段,我们通过超星平台的技术支持,得到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客观数据统计,结合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二、课程资源及网站建设

我们用于课堂的快速检测活页和题目分别达到20份和356条;自主录制的微课视频(20条以上)、音频(20条以上)、制作的Prezi/PPT导学案和知识点精讲材料(50份左右),补充教材和习题类文档及相关视频资源(100条以上)涵盖16个重要语法单元,以及基础西语阶段的语法学习,并且在每一轮的翻转教学中都会有所更新。

依托超星平台,我们建立了《基础西班牙语语法》课程,并系统完成了12个相关话题下语法知识点的嵌入式教学,累计发放了71个任务点,通过学生访问时间和频次(见图1),掌握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为进一步完善网站课程,更有针对性地“翻转”见面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图1:以12月3日(周日)-9日(周五)为一个周期,访问数量最集中的三天分别为4、5、7日。次日即为见面课。每一个学生的访问记录和视频观看时长都有记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前查看,了解学生对于任务点的理解和消化情况,并做针对性备课。

三、课程主要特色

1.基于本专业核心课程,服务复合型专业基础西语教学

课程最大的特色在于翻转课堂模式成功运用于西班牙语语法专业教学中,并实现了由本专业核心课程向外辐射,辅助其他专业基础西班牙语语法教学。将课程资源不断扩充和更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项目立项(2015.07)以来,我们收集并自主制作、拍摄符合不同学习阶段的语法教学资源,即充分调动了西语专业学生的语法学习热情,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从被动接受语法规则到主动总结语法规律,并围绕西班牙语专业四级考试做了充分的复习,而我系2014级学生在2016年的专业四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率100%,优良率超过90%)。

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尝试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和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到复合型专业基础西班牙语教学中。针对旅游管理西语方向的新生,在《基础西班牙语(一)》课程教学中,辅以超星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模式的基础语法教学,将西语基础语法教学融入情景中,补充大量旅游和管理方面的西语表达,既能通过西语文化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弥补了复合型专业中西语课时不足,基础阶段容易出现明显分化的情况,有利于扎实语言基础,促进今后的复合型专业学习。

2.西班牙语语法课堂的“翻转”特色

(1)创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采用在线学习和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加强生生、师生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体现对学生体验的尊重,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培养。师生约定集体在线答疑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利用时间碎片,及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论坛发帖求助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2)设计配套的课堂活动方案。借鉴国内外优秀团队的实践翻转课堂模式的成功经验,学习并应用到《西班牙语语法》课程的翻转教学模式中,不断总结和创新,积累一套完善的课堂活动设计方案并尝试推广。课堂活动可以以个人或者小组展开,可以针对前期自主学习进行检测,也可以反映课堂上知识的内化程度。

(3)形成分组合作和竞争的学习机制。“翻转课堂”模式最考验教师的部分在于课堂翻转环节。传统课堂教师主要在讲授知识,容易把握课堂的节奏。而对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却不够关心。相对于知识的传授,知识的内化受到学生个体差异影响较大,如何在课堂上展开高效的讨论和小组学习,我们西语教研组进行了以下摸索:

采用动态分组和组长随机制。课前,要根据课前学习反馈更新分组。教师将收集到的学习困惑集中编写并以问题形式发给小组成员。组内讨论,互相答疑解惑,组间互助,共同寻找答案。指定各小组随机组长回答问题。没有讨论出答案,或者结论不够完善的,由其他小组补充和修正。课前学习任务和达标检测的完成情况可以依靠小组进行。小组内讨论完善之后,随机抽取成员展示小组作业,最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得到综合成绩,小组成绩等于个人成绩。明确小组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设置小组间竞赛游戏,通过比赛的方式,获得排名和成绩。

(4)课堂配套资源和课程网站顺利建设完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授课模式的推广,主讲教师不必拘泥于项目主持人,通过网站操作平台的快速学习,教学团队资源共享,将课程的优质资源发挥最大价值。

四、反思

1.目标与现实

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自主拍摄大量微课视频,既有提纲引导类,也有疑难点精细讲解。收集的辅助教材,参考书目和延伸阅读文章上百篇,为西班牙语语法学习建立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库。依托超星平台,建立了基础西班牙语语法课程,并结合手机APP进行见面课翻转教学,在课堂上实现即时互动,小组合作和提问抢答等竞争与合作类的课堂活动,彻底颠覆了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吸收的传统课堂模式。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模式从陌生和抗拒,逐渐变为积极与教师共建平台,勇于提出贵的建议,做到教学相长。

项目顺利完成离不开西语教学团队的通力合作,前期的积累及项目进展中的高效协作。我们按照计划,步步为营,充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课堂观察,平台统计数据分析,调整导学案的细节,适当增删任务点,高频率地进行督学,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认真倾听来自同行和学生的反馈,并做出积极迅速的回应,不断完善课堂资源和网站的建设。

2.不足之处

(1)课程建设初期平台混乱。初期课程资源筹建阶段,没有统一的课程平台,学生管理和课程数据统计较为分散。确定在超星平台建课后,数据统计较为全面,手机端APP也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望学校购买的技术实力较强的平台,并能够持续稳定地为教学提供高效的服务。

(2)课堂组织形式有待丰富。课堂组织形式虽较传统模式有所突破,但是仍然有待创新。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专题竞答、头脑风暴等模式我们都有所尝试,但是发现不同的专题和内容需要合适的课堂组织模式,教师引导在课堂上也要适度,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们需要更好地探索最佳课堂组织形式。

(3)课程评价模式的革新。我们尝试同辈评价的形式,在网站作业批改,小组活动打分时给出标准,并允许学生有一定的发挥余地,写出给分的理由,或者指出最为(不)赞赏之处。但是所给标准欠缺实操性,给学生造成了不少困惑。所以,如何制定适用于同辈评价的实用量表,是我们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3.未来展望

感谢学校提供经费,搭建平台,支持我们的西语教学团队进行翻转课堂的语法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和超星平台工作人员的共同帮助下,我们的课程资源得以上传,成功建成《基础西班牙语语法》课程。面对任何技术上和理念上的问题,我们都能得到迅速的解答,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切实促进了西语语法翻转课堂的改革和探索。

我们相信项目的完成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我们的西语教学团队会与学生一起努力,改变陈旧的传统课堂模式,推动更多西语专业课程展开变革,并继续辐射复合型专业中的西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2]赵馨.“翻转课堂”在基础西班牙语课堂中的应用,高等教育,2015.03:102-103

[3]Alba García Barrera. El aula inversa: cambiando la respuesta a las necesidades de los estudiantes. Avances en supervisión educativa, 2013.

第3篇

一、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架构

(一)课程框架构建

在课程开课前,课程组教师整理并上传本课程所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Flash动画以及习题库和试题库呈现给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模块可以很方便地将教学内容以及素材添加到系统中,这些资源可以是电子文档、课件、FLASH动画、图片、音视频等等,然后形成图文并茂的网络教学课堂。

(二)课程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中PPT课件制作简单,适合大屏幕播放进行教学,但是不便于学生直接使用;教学视频、Flash动画和网页型的资源可以直接使用,但是制作起来费时又费力,若学科的每位教师都能够将学习资料上传进行资源共享,那就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网络教学资源库。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中很多教学视频可以共享,在本课程的网络平台中我们在超星视频中选用了山东医科大学马保华教授的教学视频提供给学生课前观看,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二、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

(一)通过图文并茂的网络教学课堂,加强学生学习本课程形态学结构的效果

本课程中各种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结构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而言是抽象而模糊的,能正确读图,把文字与图片自如转换是学习该课程的关键。学生可以用个人帐号进入课程平台,在课前通过教学视频的观看预习本次课内容,课后在已上传到平台的PPT里面进一步辨识相关组织、器官的形态学图片进行巩固复习,同时学生可在讨论区提出问题,师生可在此空间讨论、答疑,让学生读图能力及学习兴趣均得以大幅度提高。

(二)巧用平台中的活动模块,构建沟通桥梁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活动模块中包括签到、抢答、选人、作业/测验、任务、直播、评分、讨论等等多样教学活动方式,巧妙应用活动模块,无论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能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教师通过空间记录,轻松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实现个性化辅导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平台上适时安排在线测验,学生完成练习后,点击提交按钮,系统立刻向学生返回测试成绩、出错原因及相关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系统提供的数据或图形,精确地评价本次练习的综合成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讲评。

三、网络教学平台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观念

通过网络平台搭建的教学课堂,使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与内容得到延伸,对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开展立体互动的空间教育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多元化的空间互动交流,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的思维方式;便捷温馨的空间管理服务,满足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要,日益完善的自主学习平台,赋予学生更多的教育选择权。

(二)实现资源共享,适应新型教学模式

第4篇

James Dean Brown提出课程系统法包括needs analysis, objectives, testing, materials, teaching和evaluation。其中我们可将testing和evaluation整合起来,看做是测试的功用:通过测试检查课程各环节是否衔接紧

密,课程的目标是否能够得到实现。美国应用语言学教授Lyle F.Bachman也在其著作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一书中阐述了语言测试对于教学的用途,为相关教学决定提供信息。邹申认为:相关教学决定涉及对学生、教师以及课程的判断或评估。因此,测试对相关的评断对象会产生影响或效应。结合上述理论,本文将以我校英语专业基础课《综合英语》为例,说明在《综合英语》课程改革建设过程中,考试模式改革对教学做出的反思作用。

2   《综合英语》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简介及评价

我校《综合英语》刚刚经历了课程模式改革,本课程目前采取“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第二课堂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课堂教学”即传统课堂,“第二课堂实践”主要强调学生在课后对英语语言技能的实际操练,而“网络自主学习”则是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泛雅平台——的《综合英语》课程进行的泛在式学习。为了与课程模式相对应,也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综合英语》的考试模式及考试分值构成也有相对应的改革。

首先,在考试模式方面。我的《综合英语》考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纸质试卷、单纯笔试的考试方式,改由纸质试卷与网络音、视频几部分组成。学生除在期末统一进行笔试考试之外,还可以通过MyET、超星学习通、微信、电子邮件及电脑网盘等多种形式进行其他不同考试内容的提交。

其次,在考试内容方面。我校《综合英语》课程期末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兩部分构成。“期末考核”及传统英语期末考试方式,以纸质笔试的方式,考察词汇、语法、阅读、翻译、作文等。我校的《综合英语》课程考试改革主要体现在“过程性考核”方面。“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课堂出勤、课堂参与、阶段测试、自主学习考核和第二课堂实践等。其中课堂出勤与课堂参与不必赘言。阶段测试每学期进行四次,根据课程大纲安排,每2-3单元进行学习结束之后进行。阶段性测试内容以教材为本,考察所学的生词拼写、短语搭配、句式结构、疑难句英语释义、中英互译等。自主学习考核主要指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考核。我校实行专业主干课网络建课,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泛雅平台,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并非指学生自由学习或随意学习,而是有相关的学习任务安排,例如,要求学生阅读网络课程内容,完成教师在网络平台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简言之,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安排时间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对此部分的检查,部分可由超星系统自动检查,其他则需要教师进行检测。第二课堂实践部分主要以口语内容为主,安排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并利用app软件“英语趣配音”进行影视剧的配音练习。以此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等。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语言学习的评价也是一个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我校《综合英语》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正是考虑到语言学习与语言学习评价的特点进行的改革尝试。“过程性考核”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放松,避免期末考试时的突袭或临时抱佛脚;同时强调了口语练习,将口语部分实实在在的加入到考察评价的体系当中。这种模式之下的考试成绩应该可以更直观的反映出每个学生在一学期的整体学习效果。

3   考试结果说明与反拨效应

在考试改革模式的实际效果方面,笔者以刚刚结束的2018-2019年度秋季学期,英语师范专业本科某班成绩为例来进行说明。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 图书馆 移动APP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085-02

数字化移动图书馆最初是从汽车图书馆上演变而来的,通过汽车等相关交通类工具在上面放置图书,不仅能拓展图书的服务类范围,在针对图书馆主体移动性的前提下。信息服务化理念的今天,移动图书馆主要是指代手机、iPad、iTouch等相P的移动设备,并结合无线网络的接入方式将相关的图书信息资源做好整合,读者在此期间能够不受到时间或者地点等条件的约束以及限制,可以享受图书馆内的各类不同服务,基于此是针对图书馆客体的移动性探究相关的应用模式。

1 数字化图书馆研究意义

伴随着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逐年发展,以及人们的阅读需求逐步加大,并伴随着智能化手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覆盖,现在手机已经不仅充当着通讯工具,并且手机内部的很多软件在广泛应用中呈现多元化发展模式,特别是在数字化校园移动平台手机客户端建设的发展进程中,手机已经在高校的客户端中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目前数字化校园移动平台APP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在提升数字校园文化体验的前提下,将计算机设备或者互联网系统的主导校园网络变成移动终端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数字化校园的立体服务进程中,静态网络系统逐步转化为动态的网络系统,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让静态和动态之间形成全方位、智能化的网络发展平台。

目前数字化网络系统的建设,能突破传统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因素,这样能够让现代人有更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传统的阅读需要有书籍,部分书籍由于体积较大携带起来不是很方便,但是通过手机App阅读的发明,能够把大体积的书全部收放到手机内,只需携带手机就能完成阅读,可谓方便快捷。另外在高校中普及数字化移动平台的APP建设,让我国高校教学逐步向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前行,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管理效率,更能提升高校的管理层次,让校园的管理、服务和交流都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目前需了解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数字校园建设,主要的设备为计算机,虽然最近高校中有笔记本的学生数量激增,但是对于偏远和贫困地区的学生而言,手提电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智能手机目前已经成为学生或者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通过智能手机接收相关信息,可以给各个部门公告、通知或者新闻宣传或者给人们传递各类社会消息。移动平台下的APP建设,主要是弥补计算机平台建设中的有益部分,通过搭建静态计算机网络或者动态的APP客户端最终构建立体化网络建设。

2 移动图书馆客户端APP的应用模式

2.1 一般模式

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及时性开发,主要是将读者看成开发的中心,开发过程中通过移动图书馆服务进行。通常情况下,要求能够接入到移动图书馆的手持设备为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类的电子产品,目前市面上主要能够应用到的操作系统分别是IOS或者Android等相关系统。上述设备主要是通过3G/GPRS或者无线网络流量的具体收费以及限制,在进行无线网络访问的过程中为保障图书馆资源的快捷或者便利,需要借助于新的开发技术让信息技术更为高效。

为保障传统图书馆的“移动”性,应满足图书馆内读者随时随地的阅读性需求,就应及时的转化图书馆内的各类资源。例如可将图书馆内的OPAC模块或者数字资源模块在通过接口调用或者文档转换的方式,将其挂接到移动图书馆客户端上面的APP平台上面,将原有的图书馆内资源全部转换为可阅读的资源。故此传统的图书馆能够被分成两大资源主体,并将原有的静态图书资源,变成动态图书资源,满足读者的移动阅读或者移动学生的最终需求。

2.2 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模块应用分析

OPAC:该系统与传统的图书馆有异曲同工之处,细节的模块中主要包括与图书馆的新闻资讯、馆藏的查询或者借阅等管理。读者在移动终端上APP要通过“借阅信息”了解当前借阅的历史,这样就能根据借阅状况办理续借或者了解当前的图书借阅状况。

学术资源:要求在学术资源内整个电子图书馆内的各类相关资源,在提供一站式索引的情况下,做好图书、期刊或者学术论文等相关的标签,并运用“书架”、“我的收藏”等相关栏目做好阅读、下载或者文献传递等功能性操作。

我的订阅:目前由于超星公司附送的电子资源,包括与教学的公共课程、各地的报纸以及各类学科视频,通过提供查找、播放或者下载等相关功能,让订阅的信息更准确,这样能够方便读者使用。

互动:超星客户端中的APP“意见反馈”栏目中,要求读者将相关的建议全部发送到技术类部门内,这样能够推进技术类改进。用户绑定主要是指读者在腾讯微博或者新浪微博等相关实时通讯中绑定APP,这样便于用户时刻的评论或者分享相关的文字信息,目前微信朋友圈玩使用客户较多,因而可以将相关的绑定侧重点集中在电子资源的评论或者分享上,另外可以在模块中设置最美图书馆的栏目分享互动,通过将图书馆内的环境上传到网络上,便于不同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或者学习,同时也能在拉近读者之间的距离。

2.3 不同应用开发模式的比较

通过对比或者比较可以了解不同开发模式之间存在着很多通过的要点。第一,不同的开发模式中要求移动的终端有较大的不同,例如在基于IOS系统下的苹果产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Android系统化智能手机的应用。第二,在接入网络的同时,需要运用3G/GPRS以及WIFI让访问的移动网络资源更丰富。第三,由于当前有着不同的模块设置,但是图书馆的主体功能中要对相关的资源做好整合,例如可以通过学术资源数据库的应用,限制当前的访问权限,在进入资源系统内可以提供身份验证,输入准确的节约号码或者密码分享全部资源。

三类模式不同的开发主体,相互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用户数目的不同,部分校园资源开发时主要基于移动平台的基础开发,因而在公司开发平台中,大部分的用户是超星用户,目前书生公司的使用占比较少,其他类型的公司例如汇文公司,能够使用的用户量更少。另外,在很多自主开发的院校中,需要有技术和成本主要的基础依托,因而当前很多院校能够自己开发移动图书系统的数量正在逐年递增。第二,拓展性各有不同,目前公司开发的移动图书馆模块比较固定,并且附送电子资源,因而自主开放的模块系统有着交的灵活性,虽然在设置过程中附带电子资源,所以在结合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应添加相关内容,例如南京大学生的“本馆导航”中,可以设置馆藏书籍的布局状况。第三,稳定性不同,在移动图书馆访问的过程中,会出现书面查询的异常状况,因而若使用时会出现资源获取不当,相较而言,超星公司在移动客户端开发的过程要比APP有较大稳定性,由于后期的客户反馈及时性较好,同时在自主开发中的移动APP要根据现有的开发主体或者开发技术做相关的技术支持或者判断,比如现在高校中河南农业大学的移动开发在稳定性方面相较于南京大学更好。

2.4 数字化移动校园APP的建设

2.4.1 课程设置服务

高校学生由于课程学习任务比较多,因而相关的课程软件都需要设置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容易出现记错时间的情况,出现这一状况学生会被按照旷课被处罚,如果能够在数字化校园移动平台APP客户端口中,课程设置表模块中,为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掌控课堂设置的状况以及课程的具体安排情况,就要适当的给学生设置定时提醒,这样学生就能避免上课时时间设置错误,错过正常的课程被处罚。另外,课程设置时需要根据课余状况做好适度的安排,不但需了解学校组织的各类不同类型的课余活动,更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喜好,在实现APP客户终端报名的情况下应填写信息表,这样让学生有着更为丰富的校园活动。

2.4.2 教务公告服务

高校的学生在初期了解学校的消息是依靠板报等传统形式,后期互联网普及相关信息的了解需要在网络基础上开展,目前只能手机的广泛应用,高校学生想要了解学校的各类信息,就应关注学校的公告专栏。学校结合移动平台进行APP时时消息公布和通知,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了解学校的动向,并根据教务公告模块化要求,及时的给教务系统动态化公告,比如学校的规章制度、考试设置或者教室安排等环节的设置,因而学生在登陆移动APP客户端平台的前提下,可以轻松的掌握学校的实时状况。

2.4.3 图书馆借阅服务

该模块设置主要为了方便学生借阅相关的书籍,因而能够将功能性划分为移动图书馆的查阅系统,这里不仅需要包括与镜头的图书馆网站功能设置,也要设置电子图书的下载,通过图书借阅可以提醒学生图书到期时间,这样能方便学生的日常查阅。

2.4.4 地图查询服务

学生目前需要借助这一模块直观的给学生传递各类周边的信息,在轻松了解学校内外状况的情况下给学生推荐周边的生活或者服务地点以及主营的各类服务项目,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可以开展延伸性业务,给学生设置预约订餐或者地点分享类的项目建设工程,这样本校学生可以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3 应用建议

技术的逐年进步,功能的逐年完善,因而不同的开发主体让移动客户端APP开始粉墨登场,这是推动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最佳途径。由于公司客户端的稳定性较好,因而固定的用户群体较多,就以超星和书生公司为例,其自主开发或者合作开发的APP,受到技术、成本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用户量较少,因而移动客户端APP,由于风格变化多样性,所以显示状况极为良好,主要的功能性模块可以详细的分化为OPAC、电子资源、个人中心、读者互动等环节。目前OPAC的电子资源主要集中在业务方面,这些资源在移动图书馆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要基于APP的思想,其中个人中心或者读者模块需要在丰富图书馆内容的情况下,做好相关的订阅或者书评分享等内容。

网络知识如同置身于浩瀚的海洋内,因而移动图书馆作为电子资源的一方净土,要求学习的资源个能偏重于专业化和集中化,在享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情况下,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

3.1 选择合理化的应用模式

结合上文的分析和比较获悉,目前高校移动图书馆APP主要的应用模式有三大类,公司开发、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三者之间各有利弊。但总体说来,当前公司开发模式的性价比较高,并且由于该模式的用户量比较稳定,在售后服务等方面优势展现的比较多,因而是广大搞下用户经常运用到的一类应用模式。林外,自主开发的模式能够自由的添加相关的模块,并需在灵活运用的前提下,让个性风格趋向明显,但这里应突破技术、成本或者时间等方面的因素限制,因而该模式多为技术条件比较成熟的用户首选。

3.2 完善移动图书馆客户端平台建设

目前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移动APP的平台建设,需要基于大量的交流工具,这些交流工具主要有微信、微博,通过这些社交软件能最大限度的缩小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但是这却容易弱化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的交流状况,例如超星客户端APP,在选择时应连接用户与公司技术部门之间的“意见反馈”但是却没有重视传统的咨询模块系统,所有移动图书馆应考虑将整个系统全部整合到平台开发模块中,例如开展QQ咨询或者在线咨询等相关的内容。并在基于公司开发的移动客户端平台上面,考虑情况不同高校图书馆的不同类特点,在功能性拓展的前提下,提供更为自由的定制化服务模式,用以追求移动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理念,更好的服务读者。移动图书馆的稳定性平台主要是基于平台的S富性开展的,故此使用过程中,要结合用的需要、体验甚至建议,不断的完善移动图书馆平台建设。

4 结语

数字化APP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是传统计算机平台化建设的最佳补充形式,可以将静态的计算机网络动态系统建设成为App客户端立体化数字校园网络化建设系统。在此期间能完善校园建设中的各类不足之处,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和交流,更能在服务质量拓宽的情况下,扩展APP使用者的信息社交范围,通过各类不同的交流活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石中心.基于数字化校园移动平台APP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3):45-47.

[2]桂杨明.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移动APP研发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30):78-79.

[3]徐小阳.基于资源开放性角度的我国移动图书馆APP应用现状分析[J].江苏大学,2013(14):34-36.

[4]苏延平,林增坦,苏乐辉,田谦益.探讨如何应用Hybrid混合开发技术为校园开发移动图书馆APP[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9):19-23.

[5]姚飞,姜爱蓉.移动图书馆:从设备到人――2014年第5届国际移动图书馆会议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01):9-11.

第6篇

【关键词】学术视频 产品开发 经营模式

自2001年耶鲁大学推出网络视频公开课,美国许多名校也陆续为公开课做出了准备,公开课的推出和发展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奠定了基础。国内目前有多家网站都开始发展学术视频业务,包括超星学术视频、腾讯微讲堂、万方视频、新浪、搜狐等等,学术的弘扬和传播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学术视频的特点

1、技术与时俱进

将学术内容视频化在技术上让受众更容易接受,同时用网络传输解决了实际地理位置上的差距,使学术的传播更加畅通。在技术管理上,利用网络给视频提供专门的空间,避免受众在查找资料时的模糊,同时视频库单独呈现也更好地定位了学术视频传播的主题,易于管理者管理。以传统资源为基地,将这种资源转化为网络服务直接提供给消费者,同时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呈现产品,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能够适用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视频播放模式和页面设计也逐渐推出,受众能快捷、方便地观看。

2、内容专业化

目前的学术视频在内容上以大学校园课程为主,通过对各大高校名师的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进行录制,内容真实,涉及理工农医、文史哲等各个专业,从基础课程到某个专业领域的研究,知识面广。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立足于名校、名师的选择保证了作为学术传播的视频的权威性、前沿性,为受众提供即时的知识更新。

3、服务个性化

互联网的服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由网站推出服务,受众只能在固定有限的信息中挑选,另外一种模式是主动搜索模式,即网络提供无限的信息内容,由受众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获取感兴趣的内容,受众的点击和流量是决定网站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在技术上及时与手机、平板电脑设置相对应的版本,在服务上体现个性化和人性化,视频的获取是受众的主动行为,受众有主动选择的权利。

二、学术视频产品的开发和经营

目前学术网站多以国内外知名学校课程为视频来源,为视频的质量奠定了基础,保证了视频传播的权威性、前沿性。受众可以免费观看或下载一定量的视频课程,但是超过规定数量后就需要通过购买服务来继续学习。以体验式服务来吸引受众,增强了受众对网站的粘性,一方面网站为受众提供学习资源,受众的不断关注和注意力也为网站带来了收益。

目前商业网站的主要获利模式有以下6种:广告和商业赞助,电子商务、内容的垄断、政府赞助、内容的传输和订阅、按次收看下载费,①具体表现在收取会员费、广告费、竞价排名、增值服务、线下服务和商业服务。在这几种模式中需要受众付费的是后面两种,学术视频主要有两种,一是内容传输的订阅付费形式,这种付费是基于受众在一定的体验之后而自愿的选择,即前期免费提供视频内容,经过前期的体验后,受众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资源订购余下内容。付费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迫”受众认真对待课程的内容,保证了学术知识传播的有效性。二是广告和商业的赞助,即通过自身网站和商业网站的链接来做广告,形成企业间的互动模式。

三、目前学术视频发展中的问题

1、国际化平台搭建不成熟

学术视频中有国外高校的视频课程,涉及多个国家,是一种引进来的模式。输出模式平台的搭建不成熟,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网络传输平台与国外网络平台的差异,导致对外传输的障碍;二是自身的品牌打造不够深入,可以充分利用国外学者来建设自身的品牌,以获得相对较高的传播信任度。网站自身也要与国外教育网站建立联系,建立链接。

2、内容与标题不完全匹配

受众对视频内容的选择首先体现在对标题的选择上,通过标题来确定是否继续观看视频内容,所以标题在内容传播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标题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在标题的措辞选择上要注意不能用模糊的词汇,有的网站为了刺激受众的眼球增加收益会刻意采用劲爆的话语来表达,这样会导致与观众的期望不符,影响他们的进一步选择。除了标题概括精准外,网站本身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视频内容为受众提供摘要以作参考,通过增加信息来减少模糊性。

3、填鸭式的浅层次阅读

网络学术视频的传播是一种浅层次的传播手段,受众在电脑面前和跟在教室里老师面前是不一样的,在电脑面前的阅读和视听比较随意。网络是以一种填鸭式的方式将内容传达出来,而不管受众的真实感受和理解,这种浅层次的传播是网络时代的普遍现象,传播工具的便捷化给也给学术带来了浅层化的表达。学术网络的传播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这种选择的泛滥也影响了学术的深刻性。

4、知识产权建设不规范

2007年,超星学术视频面临着400多位学者的控告指责其侵犯版权,指出在超星学术视频中的视频播出并未得到当事人的认可,而签订的版权协定也属于伪造。类似的版权纠纷案经常发生,因此制作商要加强自身的法制意识,重视版权也是对视频中主讲人的尊重和重视。

三、学术视频发展的未来

1、学术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从传者和受众双向来看,网络视频的学术传播一方面节约了传者本身将学术思想转换为文字见诸于纸质的时间,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以视频的方式传播学术,营造一种现场学习的情景,同时网络视频的共享性和多样性也节约了受众学习的成本。对于我国学术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有促进作用,同时学术的传播要站在高起点上,立足长远,体现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2、网络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学术视频要扩大其影响就要扩大资源,而网站互际间的合作模式是网络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要实现网络互际的资源共享就需要提高网站的易联性,网络易联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连接速度、传播方式与流量、易用性。②如果受众在连接时遇到阻碍,会影响到受众对资源的体验。传播方式如果不符合受众的电子设备的使用也会阻碍受众进入网站,点击率和流量越高的网站越能够吸引更多初次使用的受众,点击率和流量也是受众进行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

3、软实力的培养和展示

国家软实力代表着国民形象,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维度,对促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学术体现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培养情况,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因此学术的发展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表现。目前,我国的学术软实力传播主要是以书籍为传播介质,书籍的传播速度较慢,历时长,文字符号的沟通偏差,而网络视频对真实环境的模拟能够产生视觉冲击。因此要提高学术软实力的传播,需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借助网络来构建学术传播环境。这样既能够有效传承优秀文化,又能使教育服务于大众。

4、播放方式决定内容形式

视频的播放有流媒体点播,即受众通过播放器的选择在线观看视频和点击式播放,即受众能够点击下载播放内容,实行线上线下的互动。线上线下的点击播放给受众带来随时随地的享受,在线上的播放,通过内容的聚合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③而线下的存储式播放,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内容的多样化和聚合度,也要注重内容品牌效应。播放方式不仅决定内容选择的趋势,同时也决定着网站的盈利模式,如果视频仅以流媒体的形式播放,那么它的传输播出方式更适合于采用订阅和付费模式,这种盈利模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如果传输播出模式为点击式,受众可以自由下载视频以供闲暇时观看,网站可进行收取服务费为盈利模式,受众可以在任意时段点播和下载,对网站的版权也不会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①②哈筱盈、理查德·甘那:《全球网播——新媒介商业运营模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③刘佑平、艾梅,《超星引领阅读革命——访世纪超星数字图书馆总经理史超》,《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2001(Z1):44-46

第7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融合利用 质量保障 策略 措施

1 研究背景

在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全媒体等新兴科技信息技术愈加成熟,互联网已成为人民互联互通、心手相连的有力巨擘。在人类社会愈加倾向和依靠互联网的当代和将来,作为服务社会的图书馆,仅依靠纸质文献资源,其发展的空间日益狭小,若不改革创新,挖掘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将被人们遗忘和淘汰。融合网络信息,走融合发展道路,打造网络化数字图书馆,将是历史发展的抉择。

2 互联网时代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融合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

2.1 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存储势不可挡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发明和广泛应用之前,人类社会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不外乎口传和记载,记载包括各类纸质文字书写、记录,这其中就包括存放在各类图书馆中的纸质书籍和纸质资料等。经过历朝历代的积累和发展,图书馆、不断发展、完善和壮大,为各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计算机和互联网被发明和广泛应用后,其最大优势就是信息的大量存储,例如一个纽扣大小的存储设备就能海量存储一个图书馆。

2.2 网上搜索和查看信息备受青睐

截止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之日,中国网民已突破7亿大关,主要集中在高校学生、工人、干部和商业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尤其是80后的年轻一代,在获取信息方式上,已远远不同于1970年以前出生的人们,他们不愿徒步来到几公里之外的图书馆、情报馆、档案馆,他们更喜欢运用手机、家庭电脑在个人私密空间进行查阅、W习,甚或在个人空间熬他个通宵看自己喜欢的电子书等。据对南阳市区内高校调查发现,75%的师生利用无线WIFI进行信息查阅和研究,19%的师生打算购买智能手机在宿舍和家里进行查阅和学习。网上搜索和查看信息备受青睐。

2.3 图书馆到馆读者人数一路下挫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12月正式发放4G牌照是我国移动终端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无论国民手机保有量还是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都非常低,自2013年12月4G牌照正式发放后,宣告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4G手机以其通信快、增值多、融合功能强等优势迅速替代以往的3G、2G、1G手机,而且随着我国公民购买力的增强及我国通信公司推出价格低廉的多款4G手机,以及无线WIFI的普及覆盖,我国4G智能手机保有量急剧增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带一路”信息化论坛开幕词中指出:“截至2016年8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超过13亿,4G用户超过6.5亿户,占全球一半以上”。尤其在高校中,95%的师生为了方便生活和辅助学习,都拥有自己的一部4G智能手机,通过4G手机随时随地查阅专业图书、学习资料,播发通知、视频对话、远程教育等。据国内一家文化服务公司调查显示,对河南省省立图书馆2000年6月30日和2016年6月30日两个时点读者统计分析,图书馆读者下降67.5%,图书馆到馆读者人数一路下挫,而借助智能手机登陆移动(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急剧攀升。

3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读者需求问卷调查分析

据对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进行读者问卷调查发现,90.6%的学生愿意登录数字图书馆查阅资料,而不愿到图书馆现场查阅,而且随着年级愈高,占比也愈高。

3.1 调查问卷显示读者急需一个网络信息融合好的特色数据库

对所列出的中国知网、清华同方数据库、清华同方医院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等多个专业图书馆调查统计显示,师生利用中国知网占比最高,占比到54.6%,其次是清华同方数据库稍低,占比到48.9%,而最低就是超星电子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馆,占比仅有15.2%,更多的选择自建特色医学数据库。

3.2 调查问卷显示融合后的网络信息因其安全性高,更易被接受

对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师生读者进行读者问卷调查还发现,由于好多学生在高中忙于学业提高,对网络的掌握甚少,甚至有一部分农村学生在家就没上过网,对网上搜索信息非常困难,甚或连鼠标也不会用,在他们刚进入高校,面对大量专业信息,特别是一些网上信息难以辨别真伪,他们最愿意图书馆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筛查、加工、融合,最终形成一条一条完整的具有时效性、专业性、全面性、系统性的融合性网络信息资源。

4 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利用策略和质量保障措施

4.1 创新搭建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平台

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全媒体等新兴科技信息技术愈加成熟的环境下,挖掘“互联网+”潜力和借鉴通讯、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利用“互联网+”的成功案例,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创新搭建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平台。作为图书馆的中坚力量――青年馆员,要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破除任何影响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发展之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为图书馆的负责的领导干部,要眼光放远,鼓励青年馆员敢于大胆创新。

4.2 重视读者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走向

网络信息服务怎样更好的服务广大师生读者?数字图书馆重点发展和拓宽那些网络信息工作?网络信息融合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都得问计于大多数热爱学习的师生读者,要重视读者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走向。通过问卷调查、图书馆数字版网上聊天、图书馆微信圈、微信群等现代通讯终端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挖掘出适合各类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对其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化服务。

4.3 自上而下深改图书馆管理机制和体制

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确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众所周知,固化的、尘封已久的图书馆文献管理机制和体制已不适应当今“互联网+”时代文献发展要求,只有国家文化管理部门牵头出面,改革制定科学、长远、一百年不落后的文献管理机制和体制,进一步带动省市级做出调整,最终形成自上而下深改图书馆文献管理机制和体制的繁荣景象,从而加快网络信息资源深度融合,建设更为科学、完善的数字图书馆。

作者简介

张登军(1976-),男,河南省南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图书资料专业,现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信息技术与数字图书馆。

第8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工程教育;教学方法

轻化工设备是我校轻化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主要讲解轻化工工业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专门设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轻化工程行业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备的一些共性问题和主要典型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明确其性能,进而使学生掌握对设备选型、使用、管理、维护以及改进等方面的基础知识[1]。从2006年以来,该课程一直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室进行讲授,学生使用课本,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但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以结果导向理念(OBE)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面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以移动网络为主要信息交流的发展趋势,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根本性的教学改革工作。从2016年起,我校逐渐引进了多家公司的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比较,选用了超星尔雅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轻化工设备课程的网络教学实践平台,期望通过其移动学习、交互性、综合过程评价的特点,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网络教学框架的构建

1.1教学内容

教学平台首先要有教学内容。先通过多种输入方式,将近十年的教学教案,教学大纲,课后思考题,教学电子教案和考试题等输入网络,构成基本教学内容。当然并不是不加选择,简单地放在网络上,而是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将已经经过学生选择和认可的内容加以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网络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网络学习的特点,如时间碎片化,方便在手机上观看。另外,大量的学习支持材料,包括近十年的期刊论文,工程视频,动画,该平台特别有一个较大的优势,就是能充分引用超星公司自己的在线图书,做成超链接,学生一点链接,就可以直接进入超星图书馆阅读该图书,从而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学习更有拓展性。

1.2学生的管理

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自主加入要学习的学生,通过输入学生学号,就可以构建学习班级。通过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清楚课程的学习模式,在网络上应该做什么得到较高的分数,不应该做什么以避免浪费时间,从而形成网络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很好的导向性。以本课程为例,设置课程综合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评价,比如通过布置视频的观看,并设置观看时间,观看时在其中和最后回答问题;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设置讨论题目,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通过多种方法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这也完全符合工程教育认证中要求重视过程考核的要求。

2网络教学的实现

网络教学的应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实现[2],有的教师将网络教学简单地做为课下学习的补充,上课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课下要求学生学习网上的补充内容,做作业,只不过媒介由纸改为了电子文档。也有人完全改变现在的办法,课堂上只进行教学难点和作业的讲解,整体知识内容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在网络上学习,教师只是通过作业来评判学生的学习程度。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3,4],考虑到我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轻化工设备课程的网络教学实践采用了一种较为折中的方法,课堂教学仍然保留,但教学内容已大大缩减。网络上有足够的教学内容,充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可以完全通过自我学习完成课程的学习。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将那些着重于推理、计算和应用范例这部分内容仍然放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而将知识性、基础性理论和扩展性阅读的内容放在线上,这样考虑的原因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基于我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完全放任其自我学习,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实现自我控制,如果只有线下学习,就失去了网络教学的意义。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下,一个学习典型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学习,从而掌握该课程的框架知识,建立基本的该课程的知识结构,也就是知道了有哪些内容,归属于什么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其一方面进行深入学习,达到课程的基本学习要求,在线上通过阅读材料,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布置的作业,在阶段性学习后并进行测验,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平台上提出,由教师进行回答,而其他同学也可以回答,或者设置发起一个讨论,大家都来参与(学生是很乐意参与的,因为上线次数和发言次数直接与平时成绩挂钩),从而实现了学习的交互性。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是学生在网上参与活跃度,包括他的访问量,在线时间,问题提出数量,回答次数等,二是作业数量和质量,三是测验的成绩,四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数量和质量,从而形成完整的过程评价体系,而教师的期末考试是完全从网络上的习题库里抽取出来,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最终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

3网络教学的改进

3.1网络教学的优点

网络教学无疑是信息化社会进步的方向,它具有快速、低成本、受众广的优点,在近十年里,它进一步吸收了移动网络的优点,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易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电脑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地学习,这应该是吸引学生的最大优点[5,6]。另外,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学生需要更多的传播媒介方式,全方位地接受新的知识,大量的动画、视频的知识材料才是现代的学生最易接受的和最感兴趣的,很多学生能够从这些交互性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得到主动获取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内在能力,真正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7]。

3.2网络教学的缺点与改进

对于轻化工设备专业课的网络教学而言,它是一个新生事物,仍然存在缺点。首先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学,教书是一个方面,而育人则是同样重要,网络教学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工程教育框架下,对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的培养等。很多事例证明,言传身教仍然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课堂上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是对学生最负责任的方式,直接体现了教师的育人作用,而网络教学没有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沟通的形式,德育如何实现?这是网络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短板。因此,实现完全的网络教学并不可行,能够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互为补充才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4结论

网络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形式,从而使教学呈现多样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由于与网络社会相结合,能够吸收最新的科技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的时效性,但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选择和加工能力。网络教学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控力,较强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必须有较好的控制能力,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习不太适用。网络教学要通过与现实教学相结合,提高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恒.轻化工设备课程复合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1):89-91.

[2]吴军其,赵呈领,许雄.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0(6):12-13.

[3]张恒.轻化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交互式立体教学新模式的探索研究[J].湖北造纸,2010(1):44-46.

[4]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5]高峰.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的采纳和使用———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106-113.

[6]张立国,刘晓琳.重构我国普通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关键:办学模式、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的再调整———纽约州立大学网络教学模式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36-41.

第9篇

该文以网络安全课程中的上网行为管理教学内容为例,在分析教学背景、教学内容、学情、目标等环节的基础上,对实验部分的教学进行研究、设计和实施,同时贯穿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的引入,最终给出全面的评价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网络安全;实验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手段

1引言

网络安全课程本身原理部分晦涩难以理解,实验部分涉及技术众多,涵盖多个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因此也是一门与其他学科交叉性极强的实践性课程。根据学科特点和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从基本学情出发,研究设计了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网络的便捷带给用户很多网络使用效率的困扰,包括带宽拥塞、关键应用的服务质量QoS无法保障、病毒请求消耗带宽、网络攻击导致服务中断等问题。上网行为管理作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实施内容审计、行为监控与行为管理,同时可以动态灵活控制网络速率和流量带宽,很好地满足各行业网络安全管理的需要。同时,上网行为管理也是计算机技术专业的“网络安全与运维”典型工作任务中的一个技术技能训练单元。在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实训单元的技术技能训练要求。课程内容根据《网络安全与防护》课程标准中制定,同时参考了神州数码网络安全岗位认证系列教材的相关内容。我们依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地区网络安全管理人才需求,结合学院现有设备优势,将实训的内容设计为上网行为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设备及架构、校园网络上网行为管理的规划与实施、上网行为管理的日常运维与分析四个部分[2]。教学对象是高职高专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路由与交换、局域网组建等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但尚未达到网络安全运维的实践能力要求,隐形知识也有待显化。从往届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课后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性练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动手配置的内容,很多同学只能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不善于思考,只限于对配置操作的记忆。因此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为教学组织原则,结合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模拟现场、课后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内容教学,充分利用实训室现有网络设备和各类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和“学做合一”的特点,完成本次教学任务。基于以上分析,教学目标确定为三方面。首先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上网行为管理的基本概念,熟悉上网行为管理常用设备,了解此类设备的关键技术,熟悉上网行为管理常用架构。二是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规划校园网络上网行为管理方案,能够实施上网行为管理方案,能够对常见设备进行运维管理及分析。三是素养目标方面,希望学生具备安全操作意识,有用良好合作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和应变能力[3]。

3教学设计

3.1课前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突破空间限制,扩展师生互动范围,提升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体验。教师会在课前上传课前任务书、学习资源、考核标准到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并通过该平台预学习任务;同时,通过超星移动APP、QQ群、微信预习通知;教师收到学生的课前测验结果后,及时批改测验结果,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差异,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策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学生收到预习通知后查看任务书;针对本单元中用到的各类硬件设备,提前调研其性能及技术参数;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环境设备进行安全的探索操作;完成课前预习报告后学生提交到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并在平台上独立完成课前评价表的填写。

3.2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部分,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三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验环境的搭建,从而引出本单元学习内容;然后教师利用奥易课堂教学软件下发任务书,并做出简要说明。在学生完成过程中针对个别学生的提问做差异化指导,通过奥易教学软件统一监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思路、故障分析解决思路。与此同时学生要完成一下工作。首先针对创设情境,分组讨论、展开头脑风暴并总结表述讨论结果,复习已有知识技能,独立完成实验环境的搭建;其次结合下发的任务书,组员间讨论分析项目的需求,检查项目实施的环境及准备工作是否完整。然后讨论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实施的方案;第三观看教学视频,独立完成9个任务的实施和验证;第四针对拓展任务,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给出实施计划,确定实施方案;第五划分不同角色,组员间协作完成拓展任务的实施和验证;拓展任务结束后,其中一组简要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由师生对其共同点评;接下来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新的网络场景,分析总结出常见上网行为管理时有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以及常见的分析和解决方法;最后独立完成课堂评价表的填写。

3.3课后活动

课后环节部分,教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课后操作练习,对练习环境、练习要求,评价标准做出简要描述说明。批阅学生课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讨论话题,适当做出引导和总结。更新课程作业库以及微课资源。学生的任务包括:完成课后操作练习;在网络课程平台上积极参与讨论话题,积极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互动;访问更新的作业库和微课资源,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共享学习资源;以及完成课后评价表的填写。此教学环节从操作巩固、讨论拓展、提问答疑三个部分入手,帮助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面对新型应用场景时的创新和应变能力。网络通讯工具和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追踪本单元的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过程,为今后的自我学习提供参考依据。

4教学实施

4.1情境设计

情境设计部分创设了三个活动,举例分析如下。教师首先引入校园网应用案例,给出拓扑结构和现有设备清单。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并陈述如下问题:

(1)该案例中存在哪些不同的用户需求,他们会发生哪些不同的上网行为?

(2)针对不同的网络用户,他们各自的业务流量具备什么特点?

(3)从网管员的角度看,校园网的出口带宽管理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和威胁?

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发言,一一对应,引入上网流量管理、上网应用管理、上网行为分析、浏览管理、外发管理等部分的概念。这个过程中使用到了案例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两种教学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使用案例分析,由此完成上网行为管理概念的导入,引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知识目标1的内容。

(2)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

(3)教学组织形式采用4人分组讨论陈述,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表达陈述能力。

4.2布置任务

教师利用教学软件下发任务书和操作评价标准,学生完成以下工作: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分析任务;组员间讨论分析项目的需求;讨论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实施的方案;检查项目实施的环境及准备工作是否完整。该环节的特点是以任务为驱动,达到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的目的。同时此环节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但是独立完成。这样做帮助学生提高沟通技能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3任务实施

教师利用教学平台上传教学视频,学生利用教学视频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根据自身接受能力不同单独控制学习进度,达到差异化教学的目的。观看教学视频后,学生独立完成9个任务的实施和验证。

4.4分组拓展

完成基础任务练习后进入到分组拓展综合练习阶段,同样利用教学软件下发任务书和操作评价标准。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给出实施计划;然后在小组内部划分不同角色,一人作为网管员,两人模拟内网不同部门的用户,另外一人模拟外网服务器。组员间协作完成任务的分析、计划、实施和验证。该环节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为了在现有实验室设备条件下营造出真实的职业情境,在任务内容的选取上贴合工作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环节采用分组讨论的模式,要求学生采用分组讨论、协作方式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应对复杂、新型场景时的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创新和应变能力。教学重点的解决思路是:首先利用视频材料完成基本任务的独立练习,继而分组协作完成拓展任务;挑选一组简要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由师生对其共同点评;教师再将综合任务1、2整体操作演示一遍;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上网行为管理的部署方式及其优缺点,上网行为管理的主要内容、方案设计和实施,至此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教学难点的解决思路是:紧接着教学重点,接下来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引导学生结合前面三个综合任务的完成情况,思考类似问题,例如:接到用户反映网络服务响应特别慢,甚至服务中断,如何利用之前掌握的技能分析解决此问题?学生在分组讨论后,分析出常见上网行为管理时有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以及常见分析和解决方法。至此完成教学难点的学习。

4.5课堂考核

评价标准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不仅仅强调考核结果,更为注重考核项目完成的过程。考核细项从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同时鼓励学生独立评估,即强调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我们以课堂考核为例。考核标准在任务布置的时候,连同任务书一起发给学生。评价标准从三个方面设计,包括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示例如下表:

5结论

本文以网络安全课程中的上网行为管理教学内容为例进行了相关研究和设计,实施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学生通过师生、组员间的多种互动方式,手脑并用,较好地完成了预设教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国.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1):94-96.

[2]俞研,兰少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8):127-128

第10篇

疫情当前,本着“防控”“学习”两不误原则,“停课不停学”,我校组织线上授课方式,智慧树、超星等教学平台成了我校教师与学生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线上教学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展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在这里也将自己采用的线上教学方法跟大家分享。

新的一学期我承担了智能S1921与智能S1922班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这门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相对较好的数学基础,与较强的分析运算及推导能力,推导公式本来就很乏味,加上平台所提供的课程视频讲解较为简洁,好多学生存在听不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在线视频+直播分享+辅助课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理解。

一、课前精心准备

首先课前备课,提前观看平台视频,并对例题进行笔记,更好的在上课期间对学生进行例题补充讲解,提前将本章节的PPT等资料在qq群里,供大家预习,课前10分钟,组织大家签到,对未签到的学生进行督促,接下里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并注明掌握与了解的章节,提示学生本节课该看哪几个章节的视频。智能S1921与智能S1922班的课前准备及其签到情况较好,基本不存在迟到旷课等现象。

二、课中良好组织

1、提醒学生观看平台视频,布置本节课学习任务,及重难点,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然后在群里对学生不懂的概念进行讲解和答疑;

2、对于例题进行讲解,讲解方式基本包括语音讲解,视频讲解,屏幕分享讲解等手段;

3、对于较为重要的知识点,也会点名提问。

4、学生基本掌握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后,给一道课堂练习题,让大家自己进行演算推导并给我结果分享在群里。

5、下课后通过群公告作业,督促学习计划未达到的学生。

6、课后答疑,课后能及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也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印象。

三、课后检查巩固

每节课下课后,为了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都会留相应的作业,大部分学生对于抄写,摘写笔记能够较快的提交至群相册《课堂笔记》,课后留的作业大部分同学也能按时完成,并要求大家及时提交至群相册《课后作业》,课后我也会及时的批阅,或进行跟进辅导。  

四、总结反思

一部分同学在上课期间自由散漫,在观看视频时存在中途离开,对于提问不积极作答,对于布置的作业不积极确认等现象

改进措施:

1、课前及时提醒学生上课,不定时进行课堂提问;

第11篇

络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丁分析,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如何协调二者之间冲突,实现共同发展

提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科技文献;网络共事;知识产权保护

1 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程度不断提高

科技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方式记录人类科学技术知识的载体,是人类社会一种宝贵的智力资源,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技成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进入信息服务领域,传统的检索方式也逐渐由过去的先组式索引检索、穿孔卡片检索、缩微胶卷检索、脱机批处理检索等方式过渡到了网络联机检索阶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大量科技文献资源得以被共享,一方面检索的效率大大提高,从而能充分发挥科技文献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困扰科技文献资源服务业的资金瓶颈也由于资源的共享而大大得到缓解。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科技文献资源的网络共享都十分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6月提出了名为全球信息结构计划(Global lnforstructure Programme)的新计划,其内容即包括支持图书馆、档案馆和信息中心对物理收藏的信息等进行管理、保存和数字化,促进建设和支持一些虚拟机构和社会网络,给人们提供学习和获取知识资源的机会等。曾一度对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有所忽视的中国也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2000年6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成立,中心的主要任务中即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此后,各地网络环境下的科技文献资源建设蓬勃发展,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程度也不断得到提高。

2 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关系

随着科技文献资源的网络共享程度不断提高,应用面日益普及,利用方式日趋多样,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凸现。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得既能促进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又不侵犯知识产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提出解决思路之前,有必要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剖析。

2.1 二者共同目的相同,有相互促进之处

首先要明确的是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生产力。考察人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的历史,人们可以发现:知识产权制度本来就是随着技术创新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为一种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保护机制、引导机制和加速机制,又促进了技术创新的蓬勃发展。换言之,人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根本目的即在于促进技术创新。而人类之所以要对科技文献资源实行网络共享,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用户或网络成员对科技文献资源的利用,其根本目的同样在于促进科技进步。因此,可以说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

正因为二者有共同的目的,因此二者就有了相互促进之处。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刺激了人类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得科技文献资源的数量不断扩大,为科技文献资源的网络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知识产权制度所保护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程度不断提高,网络共享成为现实,对科技文献资源的利用更为便捷;而且专利文献资源的共享本身即已成为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部份。另一方面,科技文献资源的网络共享为研发新技术提供了条件,从而扩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范围;科技文献资源共享过程中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也成为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客体,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科技文献资源数量的不断扩大,共享程度不断提高,一来文献资源检索的方法可以成为专利制度保护的客体,二来为了利用共享的网络文献资源而派生的数据库等汇编作品早已成为著作权制度保护的客体。同时,由于科技文献资源的网络共享,文献检索、查询的速度大大提高,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更容易被发现和查实,假冒、剽窃、抄袭行为失去立足之地,“垃圾”专利也失去了存在的土壤,这也进一步净化和提高了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客体的质量,实质上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

2.2 二者存在矛盾,又有相互冲突之处

但是,科技文献资源的网络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又有相冲突之处。这突出表现在知识产权强调的“排他性”与文献资源共享追求的“共享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知识产权是由法律所规定的人们对自己制造的精神产品所享有的权利,归权利人所有,一般情况下他人不得任意使用,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属于对世权;另一方面,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则在于提高科技文献资源利用程度,因此追求“共享性”,以使网络内成员都能有权使用。因此,在对科技文献资源实行网络共享过程中的很多环节,如信息采集、数字化、网络数据库的检索利用等等,都会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是著作权制度的限制,这主要表现在为防止侵权而在建设、利用共享的文献资源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影响

建设数字图书馆是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由于数字图书馆收录的图书中有相当部分是仍在著作权保护期内的作品,而2001年10月27日修改的《著作权法)增设了“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定将数字化作品上载在网络向公众发送属于著作权人的一项专有权利,依照《著作权法》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将这些作品上传到互联网,首先需要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而这种授权显然是海量的,如不能妥善处理将极大地限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将作品数字化并上传后,对这些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复制、下载、打印等,仍将受到著作权制度的限制。

2.2.2 对文献下载、复制服务的影响

在对网络共享的科技文献资源进行使用时,下载、复制文献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尽管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允许为了科学研究、学校教学而对作品进行下载、复制以供本单位使用,但不允许为营利复制、发行他人作品,而在目前科技文献资源服务业中,有偿下载并复制文献供他人或他单位使用是比较普遍现象,而这种服务是为著作权法所禁止的。此外,网络上某些资源进行了加密处理,如擅自对其进行解密后进入进行下载、复制更是严重的侵权行为。

2.2.3 对文献检索服务影响

从目前情况看,文献检索服务主要为客户提供特定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分析评价报告和查新报告等。在检索时往往要利用网上的某些专业数据库,而这些数据库本身一般都是受著作权制度保护,因此在检索利用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如果这些服务是有偿服务,在未征得原著作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则更容易产生侵犯著作权情况,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先在联机状态下套录他人数据库,然后用于有偿检索服务,是著作权法严格禁止的行为。

3 协调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冲突的思路

尽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所起的正负效应并存,但从长远看,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其为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文献资源共享的组织化、规范化和整体发展,其促进作用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在实现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时,首先应当正确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的作用,消除抵触情绪,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框架内实现科技资源网络共享,做到“双赢”。其次要树立依法行事的观念,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操作。

3.1 加强对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学习

通过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的学习,科技文献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能够成为具有较高知识产权素养的工作者,在开展文献检索、复制等服务时能够敏锐地感知分析和处理其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自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工作,防止侵权。

在学习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时要特别注意充分利用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条款。我国著作权法“权利的限制”条款规定了12种“合理使用”的方式,包括: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合理使用为一定范围的适当引用,这也是世界各国著作权制度中普遍采取的对著作权加以限制的一种制度。在合理使用情况下,可事先不征求著作权人的同意,也无须支付费用。判断对作品的“合理使用”主要包括:利用的目的和特性,关键在于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享有著作权作品的特征;利用的数量与内容等。因此,在对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合理使用”,可以部分解决资源采集和数字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如墓于服务而非以营利为目的,将文献资源数字化尽管属于复制行为,但却属于合理使用范畴。实践中,许多作者也愿意将自己的作品无偿被收录到共享资源体系中以数字化方式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此外,还应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动态,适时提出立法建议。由于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中所涉的诸多问题在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中尚未加以规定,立法空间很大,因此,关注我国及世界各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动态,收集相关资料,为将来立法提供必要依据也相当重要。如能通过立法授予科技文献资源服务业以法定许可,则将大大加快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建设速度。

3.2 完善组织管理,强化合作机制

为了保障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的顺利实现,组织管理必不可少。因此,网络共享成员单位首先有必要加强合作,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并在该机构中设立专门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部门,一方面由该部门组织开展对文献资源共享过程中所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究,并以此指导实际工作,另一方面由该部门集中与作者进行协商谈判、联系沟通,既可保障作者的著作权不受侵犯,又免去了成员单位逐一寻找作者进行谈判的困难和麻烦。

除了网络共享成员单位之间内部的合作外,加强与出版界、传播媒体、网站等外部的合作也必不可少。通过与出版界、传播媒体、网站等进行合作并签订有关著作权的合作协议,可优先获得一些作品的使用权,或以缓交、少交费用的方式规避著作权。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合作就值得借鉴,一方面超星数字图书馆通过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的优化选题、作品以及经济性的授权获得了更多的信息资源,促进了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北京大学出版社通过超星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宣传效应,进一步提高了出版社和作者、作品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3.3 注童学习和借鉴相关、相近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已建立多年,许多相关领域在处理自身知识产权事务时都有成功之处值得借鉴。如在以集体协商方式解决科技文献资源著作权问题时,即可借鉴中国文学作品著作权协会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管理形式和方法,也可参照超星图书馆在几年内和近20万著作权人进行协商取得授权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协调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冲突的同时,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促进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的顺利实现同样不能被忽视。具体而言,在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过程中成员个体和总体的知识产权都应当加以保护,以实现群体和个体的利益。在实际操作时,可以采用诸如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信息确认技术、职能技术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也可通过将特定方法、技术申请专利方式加以保护。

参考文献

[1] 吴贺新,武夷山,王艳,等.知识经济发展与科技文献资源

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4).

[2] 陈美章,刘江彬.数字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知

识产权出版社。2000.

[3] 徐力文.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J].图书情报知识,2003(5).

[4] 刘华英.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所涉知识产权问

题浅析[J].情报杂志,2003(12).

[5]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6] 张平.网络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透析[M].广州:广

州出版社,2000.

[7]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第12篇

摘要:[HTK]文章通过网络方式调查陕西省34所本科院校移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移动图书馆的开通时间、移动图书馆网址、网站标识、访问路径、服务内容及合作方式等,找出陕西省本科院校移动图书馆应用及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6-0043-03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用户逐日增加。据统计,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的保有量为5.8亿台,同比增长60%,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得到进一步提高。手机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工具,利用手机为用户开展移动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移动图书馆的应用也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新方向。

移动图书馆服务在国外高校的实践比较早,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而在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实践稍晚一些,始于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于2003 年 12 月率先推出的基于短信服务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内容主要是图书续借、图书预约、图书催还等,功能比较简单。2006年6月,全国高校第一家手机图书馆湖南理工学院手机图书馆WA服务开通,随后许多高校陆续开通了WA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WA服务在全国高校图书馆逐渐普及。[KH+4mmD]

1陕西省本科院校移动图书馆建设及应用情况[HT][KH+4mmD]

为了全面了解国内高校手机图书馆的建设与普及应用状况,笔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所公布的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中(截至2014年7月9日),选取陕西省34所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笔者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网络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移动图书馆的开通时间、网站标识、开发模式、服务模式及服务内容等。

1.1移动图书馆数量及开发模式

截至2014年12月10日,已正式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高校有15所。西安交通大学是陕西省率先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高校,其他几所“211”“985”高校紧随其后。其他普通高校移动图书馆开通时间要晚一点,开通时间主要集中在2013年与2014年(见表1)。

目前,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开发模式多种多样,有图书馆自主开发的,有图书馆与开发商合作开发的,有直接购买开发商开发的。从表1可以看出,这15所高校移动图书馆,除西安交通大学与开发商合作开发外,其他14所高校都是直接购买数据库厂商开发的移动图书馆。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使用北京书生公司开发的移动图书馆,其他13所高校图书馆都使用的是北京超星公司研发的移动图书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同时还使用了汇文掌上图书馆。

1.2移动图书馆网站标识

通过访问正式开通移动图书馆的15所高校图书馆网站,笔者发现有12所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标识非常明显。其中5所高校将“移动图书馆”放在网站首页导航栏或醒目的位置,其他7所高校将“移动图书馆”放置在网站二级目录下,读者只要访问图书馆网站,就能很快找到移动图书馆菜单。仅仅只有陕西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及西北大学3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上没有任何标识,只能从通知公告中查找到图书馆已经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消息,大大降低了读者的知晓度,影响了移动图书馆在读者中的广泛使用。

1.3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超星移动图书馆还是书生移动图书馆,都包括SMS (短信)服务、Wap服务及A客户端服务三种服务模式。此外,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4所高校的移动图书馆支持二维码扫描,读者只要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登陆移动图书馆,方便快捷。

移动图书馆SMS服务平台主要采取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合作的方式,读者接收短信免费,但读者发送短信是要付费的。WA网站或A客户端则是由超星、书生或汇文公司开发的,图书馆只需要提供AI接口就可以了。目前客户端主要针对andriod和ios两种系统,读者可到A STORE自行下载客户端软件。

1.4移动图书馆服务内容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陕西省高校移动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大致可以分为4类:①提醒类。如图书超期、逾期提醒,预约到书提醒。②查询、浏览类。如馆藏书目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查询;图书馆新闻、公告浏览;学术讲座通知、新书推荐浏览。③阅读类。如馆藏全文型电子资源在线移动阅,学术视频的观赏。④互动类。如图书预约、续借;新书推荐;借书证挂失;个人信息订阅;读者学术信息资源交流平台的构建等。

[BT3]2结论与建议

2.1立足实际,加快移动图书馆建设步伐

通过对移动图书馆在陕西省高校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笔者发现34所被调查的高校中,开展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高校共计15所,比率为44%,“211”“985”高校图书馆都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而地方本科院校开通移动图书馆的数量较少,比率为32%,大大低于期望值。

移动图书馆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对于“211”“985”高校来说,地方普通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技术力量弱和经费不足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建议普通高校图书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可以学习清华大学以科研助建设、促发展的模式,或尝试与学校实验室、学生社团组织等合作开发移动图书馆,让读者尽快享受到移动图书馆带来的便利。

2.2注重用户体验,不断完善移动图书馆系统建设

虽然,陕西省80%的高校图书馆对移动图书馆网站的标识非常重视,将移动图书馆放置在网站首页醒目位置或在二级目录中直接显示出来,但是不太重视用户对移动图书馆体验的调查。

移动图书馆在国内应用、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广大师生读者是移动图书馆的主要用户,最具有发言权。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移动图书馆网页设置专门的“用户体验”调查栏,让用户填写调查问卷,随时了解、收集用户的反馈体验意见,增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为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后续开发及完善提供指导。

2.3大力推广移动阅读服务

移动阅读是指用户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访问、接受、下载所需信息,并在移动终端上浏览、收看(听)的阅读活动。移动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模式,实现了读者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和学习的需求。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利用手机主要是进行休闲娱乐,利用手机学习的学生较少。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移动图书馆这一服务平台,针对大学的实际需求,建立适合在手机上阅读的“手机阅读库”,内容以专业性为主兼顾休闲性,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在学生中大力推广移动阅读,让手机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2.4加强移动图书馆的营销力度

[3]笔者打开已经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15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仔细浏览通知公告中的信息,发现这15所高校图书馆只在开通移动图书馆的当月进行过宣传,之后很少见到图书馆专门针对移动图书馆的宣传消息,大大影响了移动图书馆在读者中的使用效果。

因此,图书馆在开通移动图书馆之后,一定要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宣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①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网站,开辟专栏对移动图书馆进行宣传。②在校园网、学校各院系二级网站或校园广播信息,让更多的师生知晓移动图书馆开通的消息。③在每年的新生开学季、图书馆“读书月”“服务月”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体验、讲座培训等形式对移动图书馆进行积极宣传。④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组织及社团力量来策划移动图书馆的宣传工作。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充满热情和活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如果让学生社团来策划移动图书馆宣传活动,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HTK]

[1][ZK(#]魏笑笑.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区域信息服务平台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4(16):186.

[2]鄢小燕,李名洋.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现状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0(2):65.

[3]余世英,明均仁.移动信息服务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12(6):61-62.

[4]茆意宏.论手机移动阅读.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