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自我评价总结

大学生自我评价总结

时间:2022-07-01 23:57: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自我评价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自我评价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外语学习;自我评价;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186-02

学习的自我评价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且始终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自我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个性的健康发展,学习状况的改善都很重要。特别是信息社会,加强学生通过外语学习获取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外语学习的自我评价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撰写了许多有关学生外语学习综合能力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评价的文章和著作,这些文献也为外语教学中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的现代化语言学习手段的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动机、观念和策略都在动态变化之中,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变化特点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学习能力自我评价的相关要素,对提高外语学习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学习评价的含义

“评价”一词在我国北宋时期已经出现。《宋史・戚同文传》有“市物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的记载。这里的“评价”是指评论货物价格的意思,而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而是判断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不仅“物”有价值需要判断,“人”和“事”也有个价值问题,同样需要判断。所以,“评价”一词现在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学习评价的本质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所产生的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而不单纯是收集信息或考试,是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教育测量)和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用以衡量学习者的水平和能力。考试本身是学习测量而不是学习评价,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才是学习的最后考评。

学习的自我评价是指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自我调节的活动。学习的自我评价要求有稳定性,不能随意进行,要客观地进行评价,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按照评价的不同主体对学习评价分类,可以分为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是指除学习者之外的人对学习者所作的评价。例如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性的学习评价等。他人评价的客观性较强,更能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限于篇幅的限制,在这里重点谈一下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问题。

外语自我评价就是学习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外语学习进行评价。这是学习者自我调节性的学习评价,能增强学习者的评价水平。其缺点是缺乏外界参照体系,不便进行横向比较,主观性大,容易出现评价偏高或偏低的趋向,甚至出现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外语自我评价的水平一方面与评价者掌握和运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技能有关,更与评价者对自身的了解和自我意识的水平和修养有关。外语自我评价是外语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人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显然,外语自我评价能力的高低不仅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而且是外语学习者必须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外语学习评价的功能

外语学习自我评价功能如下:

1.自我诊断的功能。学生对照标准,通过对搜集到的有关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就会发现,什么地方有进步,可以继续巩固和发展,什么地方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尚且要进行完善和提高。

2.自我反馈的功能。学生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本人的学习状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改变学习计划,更新学习方法,对学习重点目标有了更新的认识,这样就会离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近。

3.自我激励的功能。学生在看到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后,就会了解自己的缺点,就会及时调整自己行动的方案,主动和教师和同伴进行沟通,并在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使学习的动力发挥到极致。一旦收效明显,他们会从精神上受到鼓舞,信心大增,对学习热情的激发更加有力。

自我评价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伴随于学习过程始终的,学生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行为的塑造作用十分明显。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善于观察自己,依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去考察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实现途径,不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我评价对于外语学习来说是一项自我教育活动,学生们通过自我评价,能让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弱点,学会从多层面、多维度、批判吸收性地看待自己的学习过程,最后实现不断地自我超越。

二、外语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外语学习的自我评价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外,还包括对自己学习动机的性质、内容、方向、动力大小、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对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方法)的自我评价;对能力(包括智力)活动水平以及学习效率的自我评价等。可运用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或进步、保持、退步三个等级进行考量。

(一)外语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应该自我测评一下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形。一段学习之后,可以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认知的分类,从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等方面来评估自己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将所学的知识点与目标得分率制成一个对比图表进行分析,通过图表就能很清楚地看出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除此之外,下面几方面分析对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也有帮助:

1.对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清楚?

2.能否将新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3.对所学知识能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在实践中能否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得自如?

(二)外语学习动力的自我评价

学习动力有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分。自我评价主要对内在动力进行分析、判断,主要包括:

1.是否明确了学习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是否制定,制定的是否合理?

2.对学习各门功课的信心是否十足?

3.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如何?

4.在学习态度上是否做到了认真、勤奋?

5.能否有主动积极的进取精神?

6.面对困难是否有勇气和毅力去战胜它?

7.平时学习情绪如何,是否能做到持久、稳定?

(三)外语学习策略的自我评价

学习策略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学习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活动的安排是否有计划?

2.学习时间安排得是否妥善?

3.对学习资料的利用是否善于?

4.合作学习做得如何,和教师、学生的互动情形如何?

5.课前预习能否做到?

6.听课过程中精力是否做到集中?

7.当天学过的功课课后是否复习,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否按时完成?

8.每次考试后返回试卷能否认真总结,分析出错误所在,并保证下次不再犯?

9.有没有把错误的问题集中成册,能不能自己给自己出一些检测题?

10.在学习过程中,对外界的干扰自己能否排除?

11.自己对学习方法选择是否恰当?

12.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善于总结经验或者借鉴他人成功的范例?

13.对学过东西,做过的事情能经常反思吗?

(四)外语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

学习能力是同学习策略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但学习能力要比学习策略更加稳定、持久。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信息的能力的获取:包括感知能力、阅读能力等。

2.加工、存储、应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口头、文字)、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3.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包括学习计划的制订和调整、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困难的克服等。

4.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能力:包括比较分析能力、反思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较强的毅力等。

总之,对外语自我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还可采取写自我总结、写学习日志、读书心得、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等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最好能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因为他人评价要更客观(如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同学之间的鉴定性评价),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很有帮助;自我评价存在自身的缺陷,没有横向比较,和容易受到主观性影响,容易出现评价偏高或偏低的趋向。当然,如果引导得当,评价者态度端正,自评也可能获得比外部评价更准确也更有效的结果。总之,自我评价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人而异,做到内外结合选择合适自己的评价方法,提高自我评价的效果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研究与尝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

[2]邱葆珍.高职生外语职业能力评价方法实践探讨[J].内江科技,2010,(5).

[3]朱文平,杨慧.浅议学生自我评价[J].考试与评价,2012,(6).

第2篇

关键词:社会比较;差异分析;目标定位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人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自己交际圈的其他人进行各方面的对比,通过比较形成对生活质量、工作水平、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认识评价。Festinger.Leon把这种人际间相互比较的现象称为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Festinger.Leon认为,人们进行自我评价时需要依照一定的标准,但现实情境往往缺乏客观标准,此时,人们为了提升确定感,增加评价的准确性,便会通过与相似的他人进行比较来满足自我评估的需求。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样是在社会比较中不断实现的,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自身发展是指大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选择并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在选择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经常会将同龄人作为参照群体,通过群体比较来实现目标确定。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合理的社会比较对大学生公平心理、愉快情绪的产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些不理性的社会比较会导致大学生之间产生不良的竞争,引发抑郁、焦虑、嫉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阻碍其人格完善、心理健全。因此,本文对既往社会比较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影响的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

目前,对于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影响的男女差异存在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喜欢通过社会比较实现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分析其原因,包括很多方面,首先,女生的依赖性、群体性更高,她们很多行为的实施、活动的展开都是与他人结伴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会出现能力高低的比较。其次,当今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工作领域的性别比例差异逐渐减少,这间接促使女性对自身能力的要求日益提升。而持续存在的职场性别歧视等现实问题,迫使女性不得不通过与同龄异性的比较来发现自己的性别优势,弥补先天的劣势。

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男女在社会比较给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者认为,这与高校民主、开放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关。在大学,男女生接触的信息、受到的尊重和认可、得到的发展平台基本平等,他们的生活环境类似,锻炼机会均等,这些都促使他们社会比较结果的性别差异模糊化。

2.年级差异

目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社会比较会影响幸福感,进而影响其自身发展。白红敏等人的研究发现,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段的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其中大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大三、大四学生。大学的生活方式是相对独立的,学生有了更多的经济自,上课以外的自由时间相较于高中也大幅增加。对于大一学生而言,这样大的环境改变是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的,故他们的幸福感会稍低些。进入大二,学生对学习生活环境基本适应,形成了稳定的人际交往圈,掌握了学习方法,发展了相应的兴趣爱好,因此能体验到更多的愉悦情感。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考研、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各高校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很多学生一进入大三就开始准备复习考研或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锻炼自己的综合技能。心理压力随着毕业的临近逐渐增加,精神负担较重,对前途的迷茫和担忧使得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较低。低水平的主观幸福感下个体寻求自身发展的动力也会受到消极影响,因而出现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影响的年级差异。

二、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

1.自卑心理

韩丕国在“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基于社会比较的研究”中指出,自卑心理是由于个体对自我评价不当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心理体验,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强的消极作用。而社会比较模式是否合理对个体能否形成恰当的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比较模式,会使个体形成认知偏差,产生自卑心理。研究显示,具有“向上比较倾向”的大学生其自卑心理水平显著高于具有“向下比较倾向”的大学生。向上社会比较时,个体的不足被凸显出来,易使其体验到挫败感,一旦形成固定的比较倾向,就会降低自信心,产生自卑感。

2.后悔心理

吴宁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会产生后悔心理。随着社会比较强度的增大,后悔的程度也会变大。社会比较对后悔的强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分析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比较方向及后悔心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比较在人格对后悔的作用上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高神经质的个体经过社会比较后,后悔心理增强。

3.嫉妒心理

社会比较与嫉妒关系密切,嫉妒经常伴随着社会比较,并且是由于进行消极的社会比较而产生的。嫉妒心理的出现具有同级性,即产生于关系亲近的同一领域的竞争者间。Chaubroeck和Lam的一项研究发现,嫉妒情绪的出现并不总被个体意识到,当与自己相似的他人在某方面获得成功、超越自己时,嫉妒感就会产生,并影响个体的言行反应。大学生在学校集体生活的氛围中,在与同学互动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通过社会比较产生嫉妒心理。李扬的“大学生社会比较、嫉妒心理与族群认同的关系研究”证实,社会比较强度与嫉妒感强烈度呈显著正相关。

4.心理幸福感

社会比较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现有研究证实社会比较的内容、方向、倾向、策略、情境、特点等均会影响心理幸福感的水平。洪冬美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比较的倾向对综合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幸福感都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杨倩茜对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自我评价及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比较不仅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高低,而且可以通过影响自我评价间接调节心理幸福感。

三、启示

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规划、自我掌控和自我发展的愿望,但是他们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在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与同龄人之间的对比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使得他们的自我评价、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就不同个体而言,社会比较方式及比较内容的不同选择,可能产生压力抑或是动力。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出了以下社会比较建议。

1.要有合理的目标定位

确立目标是实施行动的起点,目标定位是否恰当对后续行动的展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同龄人的影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攀比心理,会导致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现象出现,一旦目标与自身实现能力不匹配,个体就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体验到挫败感。所以社会比较有效进行的第一步,就是要以促进自我发展为总体目标,选择可行、现实的具体实施目标。

2.掌握合理的比较方式

比较方式是否合理,对于比较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恰当的比较可以获得相对客观的结论,减少消极影响的产生。大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合理的比较方式。选择合理的比较对象,通过有效的比较,对自己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比较带来的影响,实现自身更高层次的发展。

3.转换社会比较的视角

社会比较是在缺少客观标准的情况下,通过以其他群体为参照点进行比较,获得自我评价的行为。但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个体很容易产生嫉妒、自卑等消极情绪。为了避免这些不良结果的出现,个体可以采取转变比较视角的方式,即采用时间比较法。时间比较是指一个人比较两个不同时间段上的自我品质。如可以评价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否较过去有所提高,当前的心智状态是否比以前更为成熟等。通过这样的评价,个体可以发现自己不断成长的地方,为增强自信、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发挥重要的作用。

4.选择新的比较维度

合理面对社会比较带来的挫折。当大学生在某一领域失败或受到挫折时,他们会通过关注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来对抗这种威胁。这是Steelet提出的自我肯定理论的核心内容。自我肯定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自我的一些领域受到威胁时,他们不需要特别反击那个威胁,而是需要恢复全部的自我价值。也就是说个体整体形象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有更大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客观、理智地对待不可避免的被动社会比较带来的消极结果,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适当调整比较维度,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

通过对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比较的结果使他们的情绪受到较大的冲击,继而影响了他们的后续行为,对其自身发展方向的确立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合理的比较方式,采用有效的比较策略可以为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与促进自身发展提供帮助。学校等相关教育机构应遵循大学生社会比较的特点,关注社会比较带来的情感影响,引导大学生形成多维度、建设性的社会比较视角。

参考文献:

[1]张帆.浅谈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情绪健康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0(9):50-53.

[2]Festinger.Leon,Atheory of socialce comparison Processes[M].Human Relations,1954-17:117-140.

[3]方华.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自我发展关系探究[J].发展,2008(11):11-14.

[4]白红敏,许莹,张荣华.大学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9(4):41-44.

[5]韩丕国.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自我发展行为方式:基于社会比较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6]吴宁.大学生人格、社会比较对后悔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

[7]黎琳,徐光兴,迟毓凯,等.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5):1218-1220.

[8]李杨.大学生社会比较、嫉妒心理与族群认同的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第3篇

一、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大学生开展道德自我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大学生处于青年期,自我意识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的发展过程,进入了心理自我趋向成熟的发展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使得大学生可以轻易地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进行分化,能把当前的我指向未来的我,在“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心理活动中,形成“理想自我”的观念。“理想自我”以“现实自我”为对象,对“现实自我”进行分析、监督、调节,努力促进其向“理想自我”的目标迈进。“理想自我”作为一种强烈的内部需要或发展动机,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理想自我使他们内心充满了责任感、使命感和理想、抱负。自我意识的发展,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是青年行为自律的必要条件,也是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内在心理条件。据调查,只有不到7%的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的动力出于外在需要或主要出于外在需要,而有近90%的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动力是出于内在发展需要或主要出于内在的需要。因此,在高校德育中探讨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而且也具备现实性和针对性。

2.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

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能力支持。认知能力是个体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认知能力的高低与身心发展、实践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们思想行为形成的主观因素之一。经过激烈的竞争,步入大学的校园,大学生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生活,中学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大学生必须探索全新的学习方式,汲取各门学科先进的知识和理论,迅速扩大自己的信息储量,思维能力也因此得到快速提高。大学生追求新知,反应敏锐,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都进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对外界事物有较强的判断力,对人生、对社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自己的认识、分析和评价也更加全面和深刻。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大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基础。

3.大学生的群体生活方式

大学生的群体生活方式也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进入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活动、娱乐活动、生活活动都呈现出鲜明的集体性。班级、宿舍、社团等各种类型的群体,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它能激发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动力。群体生活中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品德言行得以充分的展露和频繁的互动,彼此间的差异、矛盾、冲突,相互间的比较、竞争、压力,激励着大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竞争态势和自我超越的搏击精神。另外,群体生活还能有效促进大学生从他人身上更加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并从他人的成功、失败中获得“替代性强化”(班杜拉语),促进自我教育意识的深化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因此,群体生活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二、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发展动力

发展动力是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重要心理机制,也是激发与维持引导自我教育的关键因素。从根本上来说,道德自我教育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大学生自身内部的需要、动机、理想、目标、信念等行为激励因素,但这些行为激励因素的形成和动力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外部环境条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刺激与诱导作用。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对矛盾的对立统一。

1.社会要求和大学生自我塑造的对立与统一

人是环境作用和自我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要求与自我成长的矛盾调和。道德自我教育的外部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要求与个体自我塑造的对立统一。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站在知识创新、信息交汇和文化对峙前沿的在校大学生,能强烈地感受到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脉搏和走向,对社会变化及未来发展态势十分关注、异常敏感。同时,特殊的社会角色和明确的自我塑造意识,也使得社会发展要求与角色自我塑造这一矛盾在大学生身上获得集中体现。大学生经常将时展趋势与自身理想抱负、社会价值导向与自我价值取向、学校德育要求与自我发展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差距,寻找对策。正是这种体现社会发展的外部要求与体现大学生自我塑造内部需求的对立、差异和矛盾,构成了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重要外部动力源泉。

一般说来,大学生在感受时展与未来趋势的过程中,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了解社会、他人对自己各方面的评判(或者说是社会、他人可能对自己形成的评判),潜意识地关注自我,并与社会文化环境、身边的小环境进行心理上的对比、分析,形成一次次的“对比差”,即自我与社会要求、自我与社会文化环境标准、自我与社会群体、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从而找出自身与社会道德规范不相适应的内在品质。学校德育也提供了造成这种差距的环境,德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都会使学生在接受德育影响的同时,形成对自己的高度关注,使他们“感受和认识到他内在道德矛盾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应有的水平之间的某种‘差别’和‘脱节’,使他(她)产生不安,从而产生提高道德的愿望”。但是,这种对比差往往是一刹那或者是短期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冲动,一旦这种影响被其它后来的思想、情感所取代,这种差距感就消失了,自我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育者必须在高校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的、科学的道德自我教育的作用机制,营造浓郁的自我教育环境和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关注意识方案和相对稳定的自我塑造愿望态势,才能保持受教育者有一个较为长期的自我教育活动。

2.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与统一

为使大学生形成自我关注和自我教育的稳定心理和持续态势,必须将社会发展要求与大学生自我塑造的矛盾,落实到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这样,个体才不会停留于刹那间和短时期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冲动,个体瞬间或短暂的自我关注与自我塑造意识才能转变为长期和持久的自我教育过程。所谓现实自我是指个体目前所具备的实际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及发展水平,所谓理想自我是指个体在高度自我关注后,心目中认为自己经过努力后应该具备并且可以具备的理想素质和发展水平,它是个体将自我与社会要求、群体规范、典型人物进行对比后形成的一种自我“理想”状态。大学生一旦意识到社会要求与自我塑造的对立统一,会在内心形成强烈的自我关注意识和自我发展愿望,审视自己、分析自己,对现实自我形成一个基本认识和评判,并根据现实自我的发展特点和外在社会要求,确立一个自己认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理想化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目标,即理想自我。这样,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便产生了分化和对立,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运动开始形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运动,促使个体调动自身的动机、情感、意志、信念、潜能等动力机制,激励、调节、监督自我,努力促使自己向着理想自我的目标迈进,致力于克服乃至最终消除二者的差距和对立,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协调和统一。因此,“这种‘理想’化的自我,一旦在个体思想意识里成为必须,就会对个体产生巨大且持久的推动力,推动个体积极主动地去开展自我教育活动”。

理想自我从总体来讲,是个体不满足于道德自我的发展现状,对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提出的积极要求。但理想自我并不总是积极的,它有可能掺杂消极的因素,甚至有可能是根本错误的。这是因为社会环境是良莠并存、泥沙俱在的,学校教育环境也不可能是纯净的;而且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选择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者要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正确地看待自我,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一个从基本要求来看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从今后发展的可能性来看是高尚、卓越的理想自我,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道德自教能力,并发展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道德终身自我教育。

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类型来看,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运动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积极统一。个体树立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与自身发展实际的理想自我,就会积极地调动自身的潜能,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完善现实自我,使之与理想自我达到统一。而且会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运动中,一方面完善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迈进,另一方面又根据现实自我的发展状况和社会要求的不断变化,调整和修正理想自我,力求达到两者积极、动态的统一。第二种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妥协统一。个体树立了理想自我,但在改善现实自我的过程中,或因理想自我不切合实际,或因遇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困难挫折,使得理想自我难以实现,为消解矛盾、苦闷、失望和消极情绪,往往会选择放弃理想,安于现状,消极处世,得过且过。这是放弃理想自我以迁就现实自我的自我妥协。第三种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虚假统一。个体缺乏对现实自我的清醒认识,狂妄自大、自命不凡,以主观臆想代替客观现实,通过对现实自我的过高评价或虚妄的判断,获得与理想自我的虚假统一,则会沉浸于自我陶醉之中过着虚幻自足、不思进取的生活。第四种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消极统一。个体形成的是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背离、因而得不到社会认可并且最终也难以实现的理想自我,个体为实现自己的所谓“理想”,往往会做出有违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但个体仍执迷不悟、顽固不化、破罐破摔,在消极抵抗社会规范、正面教育中获得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因此,教育者要密切注意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对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进行及时有效、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介入。

要提倡、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积极统一,并为他们树立先进典型,提供模范事迹,形成方法指导,营造支持氛围;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妥协统一的大学生,要看到他们身上潜在的改善自我的积极愿望,引导他们调整目标,转变心态,培养能力,重树对前途的信心并努力发挥自身的潜能;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虚假统一的大学生,在及时提醒,打破其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心理状态的同时,要帮助他们寻找差距、发现不足,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目标并付诸行动;对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消极统一的少数大学生,要做到说服与惩诫相结合,正面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人手,引导他们改变原先错误的理想自我,建立健康向上的理想目标并促成其改善现实自我的积极行动。

三、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发展过程

学生道德自我教育从其发展来看,主要体现为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自我意识上的心理体验及实践过程。具体体现在认知方面,就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体现在情感方面就是自我体验、自我激励,体现在意志方面就是自我监督、自我调节,体现在行为方面就是自我训练、自我践行。

1.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身道德品质、个性特点等方面的感知和分析。自我认识是以直观感觉和外部观察为起点,运用理论思维和逻辑抽象,达到对主体本质的认识过程。自我教育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只有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感知、觉察、思维、分析这样的自我认识活动,才能形成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的分化、差异、矛盾和对立,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自觉塑造、积极完善的自我教育过程才能开启和进行;只有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认识是全面的、客观的,才能为正确的自我评价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自我评价,是个体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或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原有的价值取向或外在的价值标准对自我所作的总结性判断和评估。自我评价的正确与否,并不是看主体自我单方面形成的结论,而是看主体自我的判断是否与客体自我一致或基本一致。自我评价有四种类型:与客体自我相符合的自我评价(有自知之明),高于客体自我的自我评价(自视过高),低于客体自我的自我评价(自视过低),与客体自我完全颠倒的自我评价(倒错自我评价)。显然,只有与客体自我相符合的自我评价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推动个体开展正确的自我教育,而其它的自我评价则会产生消极的作用甚至将个体自我教育引入歧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生的真谛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辩证地评价自己,才能发现差距、明确不足,确立改善现实自我、实现理想自我的奋斗目标,由此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需求和动机,并转化为自我教育的积极行动。

2.自我体验和自我激励

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自我意识过程中形成的情绪体验和情感态势。情绪体验往往是即时的、情境化的,而情感态势则常常是相对稳定的、长期的。个体在自我意识过程中,总有一种或几种情绪处于主要的、经常出现的,甚至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如自尊、自信、自满、自卑、自贬等,这就形成了个体对自身的主要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个体对自我的情绪与情感体验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个体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时,或者在自我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到的主要是抑郁、自责、悲愤、失望、焦虑、懊悔等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个体无法进行积极的、自觉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在正确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与情感状态,成为高校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自我激励,是个体为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目标而对自己的情绪情感进行的自觉调整、积极储备和有效激发。在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不断接近的自我教育过程中,个体会遇到来自客观外在环境与个体自身内部环境的限制所导致的困难、挫折,引发个体的情绪变化和情感反应。这些情绪与情感的变化反应,既有自信、自强、勇敢、节制、奋发等有益于个体调动自身潜能的积极情绪,也有沮丧、悔恨、愤怒、自卑、失望等不利于个体克服困难、调动自身潜能的消极情绪。自我激励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个体能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感受和分析自己的情绪、情感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效应和后果,通过自我反省,借助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他人的经验教训,积极自觉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整和改变,做自己情感的主人和有效的管理者。自我激励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还在于,当个体向理想自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个体还会对成功经验进行充分的自我体验、自我享受,这种积极的情绪与情感的积累,是个体进行自我教育重要的情感储备,十分有利于个体强化自我教育的动机、信心和发挥自我教育的潜能。

3.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

自我监督是个体在整个自我教育过程中,根据自己所确立的理想自我目标,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有意识地、自觉地、经常地反省、检查、督促、提醒自己的自我教育活动。自我监督既是自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贯穿于自我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是个体进行自我调节的前提和条件。自我教育之所以不等同于他人教育,其中的重要区别就在于自我教育是一种针对个体自身的教育活动,是与充分的、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活动。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贯穿了个体不满足于自我发展现状,自觉确立理想自我目标,主动反省自我、克服内外困难、改善自己品质的意志活动。

自我调节是个体根据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反省、检查和监督,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目标、管理自己的情绪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转化的意志活动过程。自我调节贯穿于自我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并集中体现在客观的自我评价、有效的自我激励、自觉的自我训练和自我践行之中,是个体改变现实自我、实现理想自我的前提条件。

4.自我训练和自我践行

自我训练是个体为了达到理想自我目标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力、意志和行为训练过程。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个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理想自我目标,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并针对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自觉确立能力发展、意志培养和行动训练计划,以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意志和行为品质,为自我践行和理想自我向现实自我的实质性转变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

自我践行是个体将自己良好的能力、意志和行为品质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的自我教育过程。现实自我是否达到了理想自我的发展目标,个体的自我教育目标是否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符合,都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和反馈。自我践行便是个体在完成自我教育的心理发展主要历程之后,将一个重新塑造的崭新的“现实自我”(预期理想自我的现实化)展现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实现于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经受社会、他人和个体自己的评价、监督、检验,以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将个体在自我教育中表现出来的良好思想言行加以巩固,使之成为个体稳定的个性品质和一贯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同时,个体在道德自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能通过自我践行得以充分的暴露和呈现,使个体对自我教育的成败有一个辩证、客观、全面的认识,并为下一阶段的道德自我教育活动奠定充分的基础和条件。

第4篇

(一)沟通的技巧、策略

沟通的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沟通技巧和策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沟通指大学生与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时,沟通的技巧和策略更为重要。大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资源利用策略,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才能进行有效的交互进而有效地开展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才能对资源进行甄别,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保证学习效果。

(二)元沟通策略的应用

元沟通策略是指对沟通过程的认知和控制,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沟通效果的评价与反思。同时元沟通策略贯穿于沟通的全过程,在沟通初始阶段大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并选择合适的沟通对象;在沟通的沟通实施阶段大学生需有意识地自我监控,注意运用在网络环境下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在沟通的评价和反思阶段,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或外界评价来衡量沟通的效果,并通过反思及时调整沟通的策略。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框架的设计

在以上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框架,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的过程的四个阶段,即角色定位、沟通的实施、沟通效果的评价、反思与调整为切入点,通过元沟通策略在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将沟通的循环过程有机地串联起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沟通行为是框架中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交互循环的动态过程,即角色定位、沟通的实施、沟通效果的评价、反思与调整四个环节为主线,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网络环境下的沟通对象为依托,构成了观察和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框架。框架构建的初衷是明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过程的要素,分析各要素的内在作用机制,使大学生有意识地影响某些要素达到提高沟通效果的目的。但框架是开放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在实践中吸收新的子要素、子过程;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的反复。

三、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策略

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框架为方向指导,我们给出以下策略来提升大学生的沟通能力:

(一)发挥主体性

在网络环境下沟通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沟通态度。大学生如果能重视网络环境下的沟通,珍惜每一次沟通并将之作为锻炼自己沟通技能的机会,则可以让沟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沟通的方式更加灵活和有趣,从而达到沟通目的并提升自己的沟通技能。反之如果持无所谓的态度,忽视甚至故意破坏良好沟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不仅达不到沟通的效果,还会养成一些坏的沟通习惯,间接影响现实中沟通行为。在现实中沟通的时候,沟通对象与我们面对面,我们基本清楚对方的身份、学识等背景,也能观察到沟通对象的表情和举止。而在网络环境下沟通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甄别沟通对象,在沟通过程中不断对沟通的内容进行思考,加上自己理性的判断。这种策略在面对网络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当大学生的沟通是与学习资源进行沟通时,沟通对象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由于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往往是交迭的,会耗费学习者大量的时间,因此学习者应科学地管理时间。另外,学习者要克服网络环境下的技术障碍和网络学习带来的枯燥感,进行有效的意志控制,排除学习干扰。最后,应将现实中和网络环境下的沟通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现实的沟通和网络环境下的沟通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两种沟通的特点,强化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习惯,同时弥补自己沟通中的不足。

(二)沟通策略学习

大学生应不断总结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并有意识使用和验证这些技巧。掌握良好沟通技巧的途径之一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学习,即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习惯,比如在沟通的过程中思考对方为什么这样说;如果换做是我,我该怎么说。除此之外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上的资料或书籍学习沟通技巧。最后,学校层面也要注重对大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为大学生创造锻炼沟通技巧的环境,规范大学生的沟通行为。

(三)反思与调整

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方法

Abstract: Self education method is one of 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t’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lf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promote sel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t’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way in order to be able to becom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lays a promoting role.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lf-education; Method

一、 引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认真学习领会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的讲话精神,立足于自身工作实践,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路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实现途径上应围绕“自我需要――产生矛盾――自我教育”的规律建立创新机制,在方法上应通过积极引导,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省、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实现形式的探析,并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实践创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同时期望能够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的作用。

二、 自我教育实现形式探析

(一)大学生要学会实现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是大学生个体正确把握自身的前提。在自我认识上,人不仅能够自我观察,还能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现实的自我是一个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的自我,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等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调节,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在意识上,人不仅能意识到外界,还能够意识到自我,能够自我感受、自我体验等。前者是外界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觉知,后者是自我意识,是对主体本身及行为的理解和觉知。现实的自我是对社会依存性不断增大的自我,是一个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自我,是对外部社会环境的依赖不断增强的自我。在意志与行动上,人不仅具有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还有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等能力。现实的自我既是一个面临社会道德规范需要自觉自律的自我,又是一个面临社会竞争需要不断发展的自我。

大学生个体在认识到现实自我的不足之处时,就会产生新的自我教育期望和动机。首先,大学生个体的自我认识要在不断发展的开放环境中认识自我。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要以思想道德的先进性为指导,认识自己的差距所在,认识自己所处的水平,及时正确的判断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自身与模范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以及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差距,确立自我奋斗目标,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打下基础。其次,要具备较强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能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要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优势以便取长补短、从而正确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二)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反思与自省

自我反思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制定行动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维持良好的注意和动机,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并及时的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自我反思是精神上自我活动和内心反省的修养方法。正如黑格尔所指出:“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1] 要使思维从自发状态转变到自觉状态,必须通过科学的自我反思方法来实现。一是进行自我总结,通过对自己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的总结思考,分析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二是交流,通过交流探讨,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集体进行自我反思。三是心理健康辅导,通过心理专业教师对自己进行辅导,从心理学角度正确认识自我。

自省是指自我省察、自我反省。自省能力的提高是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在自我认识基础之上的,并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通过自省积累和完善自我认识。因此,大学生要真正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道德状况,发现自身存在的道德问题,并自觉地、系统地进行自省,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理性的把握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自我反思与自省的影响因素,有个体的主观因素,也有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在客观因素中教育因素的影响最为重要,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受教育者去自我反思、去自省。“教育者应采取措施,引导受教育者在确立理想自我的基础上,增强正义感、义务感、责任感、道德感,习惯于做批评性的反思,促使内省机制的完善和加强。” [2]只有通过自我反思、自省,受教育者对自己的认识和把握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反思与自省是大学生个体把握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是自教自律的理性方式和最高层次,也是自我教育的必经之路。

(三)大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构建,自主学习能够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学生终身学习是一种生存性学习,是综合主体性、终身性和社会性的学习。强调大学生应把学习贯穿到自身一生的生活和工作之中,用不断的学习,学会生存技能,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和自我完善的本领。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科学文化知识总量的迅速增加,并且知识转换和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对于知识的学习势必要求具有自主性和终身性,个体要在知识与思想上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就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更新知识、更新思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在面对社会压力时通过自我教育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大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仅为自我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而且为自律提出新的要求,所以现代社会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

三、 结语

自我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是大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本文通过对自我教育实现形式的探讨,让受教育的大学生认识自我、坚持自我学习、学会进行自我调适、开展自我反思,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鞭策的能力,从而使受教育的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进而促进终身教育目标的实现。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实践,给大学生提供自我实践锻炼的平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促进大学生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注释:

[1]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9.

[2]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84.

参考文献:

[1]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姜励群,吴福生,张渭城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 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第6篇

大学生毕业一般都要写自我评价,在毕业登记表上。毕业生自我评价主要是毕业生对自己在校期间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专业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总结。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学毕业学生自我评价五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大学毕业学生自我评价1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我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为实现梦想而为之努力奋斗,也曾有过迷茫。

大学期间,我系统的学习了大学所有学科,专业知识很强,曾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等。在计算机方面,我通过学习考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方面获得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通过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学习到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不怕困难,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参加校内的活动能让我认识到更多的同学,增加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大三暑假期间,曾有过跟本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通过实习让我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用武之地,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与实际相结合,为自己日后找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综合能力方面,本人大学四年来一直担任班级组织委员。尽管有时候会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更累一些,但我自己对此很是满意。毕竟在这锻炼中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做人与处世的能力等等。另外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的爱好也比较广泛,对体育方面都比较感兴趣。曾代表班级参加校首届体育知识竞赛并获得了三等奖。课余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爱好是踢足球。在去年的校首届足球联赛中,我作为主力参加了国贸专业队,并在六场比赛中打入了五球,其中包括联赛首球和决赛第一球,最终我们专业夺得了冠军。

通过这四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刚进学校时有如一张白纸的我,到后来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坎坷,使我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我们就能活得很精彩。我相信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大学毕业学生自我评价2悄然溜走的岁月,转瞬即逝的年华。转眼间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离校之前,该好好的给自己作个评价,及时给自己定位,规划好未来。

回顾过去,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除了努力学习基础课程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在这三年多的大学生活里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思想觉悟等方面比起刚来大学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政治上,我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上进,遵纪守法,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上,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我一向严于律己,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得校奖学金。平时我还非常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涉猎了大量英语方面的课外书,并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拓宽自己的视野,并自学各类与平面设计相关的软件,以进一步完善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

在工作上,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外,结合自身特长,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网络设计比赛,并获得奖励,为学校争光,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做事有时候会优柔寡断,不能果断、大胆的放开手去做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自身找原因,改进缺点不足,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我人生的新旅程。

对于一名大四毕业生来说,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开始人生的新旅程,走好这段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也非常重要。通过对这三年多的评价,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系统地客观地认识,在以后的求职路上我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全新的面貌面向社会、迎接未来,迈好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

大学毕业学生自我评价3四年的大学生活似弹指一挥间,转眼大学生活就该结束了。回首这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有期待,有迷茫,有欢笑,有悲伤,有成功,有失败。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在各个方面都提高很多,以下就是我对这四年大学生活的评价与评价。

在校期间,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整、适应能力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青年。

一、思想方面

通过大学四年系统全面地学习,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师敬长,团结同学。

二、学习方面

我努力认真地学好每一门专业课,基本掌握了心理学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心理咨询方面的一些实用技巧与技术。在校期间,我非常注重英语和计算机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了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现代办公所需要的各种软件工具,能够熟练运用office软件。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虽然即将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我的学习从此终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学习,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

三、工作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更多的同学,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我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做过志愿者、促销员、调查员等等。这些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我的口才和交际能力,大大提高了我为人处世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四、身体和心理方面

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里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我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日常生活方面,我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对于一名大四毕业生来说,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就是人生的一个新旅程,走好这段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也非常重要。通过对这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评价,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系统地客观地认识,在以后的求职路上我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全新的面貌面向社会、迎接未来,迈好人生新旅程的每一步。

作为毕业在新世纪的大学生,对将来的工作满怀期盼!难忘而多姿的大学生活即将逝去,但我不会沉浸于过去的岁月,我将用全新的心态去拥抱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毕业学生自我评价4光阴似箭,转眼大学生活即将过去了,本人从进入大学以来,一直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辛酸,然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使我充分认识到,若想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这些锻炼都是很基础的和必要的。大学时期的所学、所感、所悟将指导我一生受用!

在学习上,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我一向严于律己,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为把自己,变成一个掌握现代信息和职业技能的合格,我牢固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我还广泛猎取其他学科的知识,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工作上,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外,结合自身特长,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网络设计比赛,并获得奖励,为学校争光,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在体育方面,认真参加、学习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并圆满完成任务,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并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刻,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大学毕业学生自我评价5大学四年生活即将随着我的成长而慢慢逝去,回顾这丰富多彩的四年学习生活,我已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了,这些日子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这四年在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四年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做自我评价如下:

时光飞逝,依稀记得刚进大学时还是一个毛毛躁躁的小丫头,转瞬间四年即逝,褪去了青涩经过时间的洗礼与磨练、在失败中重生,已然成为了社会需要型人才。大学—小社会—大家庭,在这个小社会中我们学会处事,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学会为人。生活需要自己去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我的性格属于活泼开朗型却又不失谦虚稳重,充满活力,待人真诚热情·有较强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际能力,凡事能吃苦耐劳,适应性与应变性都很强。

在学习上,我信仰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生的使命,因而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对实践的自我要求,都彰显了我的好学态度。经过不断地努力,我圆满的完成了本专业课程,并取得了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考试证,还在课余时间涉猎了大量解剖学、心里学、营养学等等一系列与专业靠边的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定能有更出色的表现。

第7篇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应对

0 引言

孤独感是指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和当自己的交往水平与所期望的产生差距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心理情绪体验。孤独感已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之一,这种孤独感可以说是现代人普遍的社会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折射与反映。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积累专业知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阶段。他们需要社会和他人的认可,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并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当这些需求难以满足时,便会产生孤独感,造成心理的扭曲,引发各种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不能建立起自己的良好的社交网络,被社会孤立。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赣州市两所大学(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抽取大一至大三年级的24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改善学生孤独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和人际关系提供依据。

1 对调查结果的研究与分析

孤独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心理现象,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格变量、社会环境、认知和背景因素四个方面。

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人们对社交情境或社会关系状况的认知与评价受人格的影响。人格因素对孤独感有如下表现:羞怯、内向、社交谨慎的人往往感到孤独;大学生的孤独感与自尊呈负相关;个人的认知影响个体的自我评价和归因方式,自我评价过高也可导致孤独;应对方式与孤独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求助是与孤独感最有联系的应付方式,且呈负相关,退避的应付方式与孤独感有正相关。

个体所处的社交环境和社会关系状况相当重要。孤单、陌生、封闭、不和谐的环境极易诱发孤独感;社交网络的大小、亲属比例、网络密度、关系密切程度等都会影响孤独体验;父母教育方式,社会文化背景与个体孤独感受存在联系。

个体对自己人际交往水平和人际处境状况的认知、理解和评价,会影响个体孤独情绪的产生和表现强度。孤独者常在交往过程中过于敏感,对他人的行为和意图常常曲解,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比较消极,缺乏人际信任,因此他们会用消极的情绪来处理人际关系。孤独者常将社交成败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如运气、个人背景等,这种归因的结果往往会使个体降低自我评价,影响个体对孤独的应对方式。

背景不同,孤独感的程度也不一样。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社会文化等变量分析:男生的情感孤独感更高于女生;孤独并不一定随年龄而增长,有研究显示,存在青少年的孤独感高于老年人;已婚者感受的孤独少于未婚者;经济收入与孤独的关系微妙,高、低收入人群都会产生孤独;在居住情况方面,居无定所,邻居少等情况与孤独有密切联系;个体职业的不同也可为人们提供不同的社交机会和社交网络。

2 教育引导建议与策略

针对引起大学生孤独感的因素,应该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位一体进行干预:

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决定性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减轻大学生孤独的情感体验:(1)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大学生在一些团体活动中,需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乐观、热情、合作等一些积极的情感,塑造良好的人格;(2)培养大学生的社交技能:大学生要想走出孤独,首先要端正社交的观念,把社交当做是开拓个人视野,交朋友,增强个人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次,要扩大交际的范围,不管是学习上还是思想上有所帮助的,都可以与之交往,并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再次,要注意交往对象的甄选;最后,把学习到得社交的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3)合理安排好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妥善安排学习和休闲的时间,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拥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自我的调控能力,提前做好计划并及时检查自己的落实情况。在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一步认识和提升自我。

家庭是爱的港湾。家长对子女的保护对子女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家长应给予子女更多的关心、温暖和理解,注重家庭的亲密度,用鼓励、理解和尊重的方式和子女谈心,帮助大学生更好好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心境,增强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减少孤独。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基地,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学校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好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及心理咨询工作,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一个充满合作和友谊,有较强的凝聚力的班集体,能使每个成员从中获得心理支持,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自信心,减少孤独感。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其他公民都有义务保护大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健康成长维护大学生的正当权益。社会还有义务为大学生提供好的条件、场所,禁止他们参加一些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活动。

3 总结与展望

孤独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主观的幸福感。我们只有先了解它,才能够正视它,最终才能够消灭它。总之,让大学生远离孤独,保持健康的心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来至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同时需要研究者们进一步的努力,共同致力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赐岚.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2]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硕士.

[3]唐民.大学生应付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7,15(3):229-231.

[4]孟晋.533名大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2002,10(2):113-116.

第8篇

关键词:自我和谐;大学生;新建院校;影响因素;对策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0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18-03

自我和谐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如果个体的各种自我知觉之间产生冲突或者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就会感受到内心的紧张和困扰,呈现一种“不和谐”状态。国内W者王登峰最早在心理学领域对自我和谐进行研究,总结出自我和谐的人的五大特点:能够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从过去经验中汲取精华以策划未来,并对生命做出最好的利用;妥善处理冲突和选择;了解和接受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与人交往;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对于正在处在身心发展转折期的大学生,从分析其自我和谐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人手,探索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的有效途径,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进而逐步达到自我的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现状

采用王登峰根据Rogers有关自我和谐概念阐述而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随机抽样调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和营口理工学院四所新建本科院校的390名大学生。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全部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处理。通过抽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新建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基本成正态分布,相比以往研究,本次调查中高分组人数所占比例有所上升。通过单样本T检验比较被试与大学生常模在自我和谐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性。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被试大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得分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维度层面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1.认知方式不合理。对于相同的事物而言,认知结果往往源于认知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不合理的信念派生于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人也容易走向极端,举例来说,认知方式过分概括化、过分追求完美。个体通常会受到下列两种情况的影响而进人不和谐状态,产生心理和情绪上的不安感以及紧张感,第一种情况是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第二种情况是个体体验到自我经验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

2.自我期望值不适当,这主要是由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没能达成一致,尤其是大一新同学,初高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初高中同学编制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大学梦。然而,现实的大学生活绝非如此,竭尽全力挤过独木桥,亲身感受大学生活的学子,正是曾经那个精心编编制的美梦破碎的时候。面对与现实的冲击,很多大一新同学在入学不久即表现出极度的自我不和谐状态。

3.自我评价不恰当。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能力、性格特点等多方面情况的判断与评估,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过高或者过低的自我评价,均不利于个体的自我和谐。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6+1的生活模式容易使他们养成自我中心,自以为是的个性特点。青年学子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愿望强烈,同时也非常敏感的洞察到自身的不足。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大学生因为没能如愿以偿的实现预期目标而懊恼。

4.挫折承受力差。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对于挫折的认识,而使自身生理以及心理上产生强烈的不和谐感。自幼优越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在独自面临就业、生活、情感以及学习问题时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与选择。一部分同学在试图尝试积极回应压力和挑战的过程中,因为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未能成功,进而一蹶不振。还有一部分同学,碍于较强的自尊或者自卑心理,不善于或不屑于向他人求助,致使问题或矛盾越积越多,自我不和谐程度越来越强。

(二)外部因素。1.社会支持性。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这在马娟等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相关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拥有良好社会支持的大学生在遇到困境或者突发事件时,能积极主动地向他人或者社会寻求帮助,灵活、变通地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使自己尽早摆脱内心矛盾斗争的纠缠。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完善、提升自己,不断的修正对自我的评价。相反,社会支持性不良的大学生,问题出现后,消极回避,担心泄露个人隐私,不善于向他人倾诉,更不相信其他人愿意帮助自己,倾向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一个人的思维、视野、经历都有限,往往不能及时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导致问题越积越多,个体的内心的不和谐指数也不断上升。除大学生个体不愿意向社会求助之外,目前我国社会支持体系本身不健全、不完善,也是导致大学生自我不和谐的重要原因。

2.学校教育。老师牵着小学生走,扶着初高中生走,指着大学生走,有人曾这样形容我国的教育。由中小学按部就班的教学和老师的反复叮咛到大学的老师指引方向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育模式的迅速切换,造成部分大学生未能及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而出现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大量的信息量来不及消化,课下大量的闲暇时间不知如何支配的学习和生活不适应现象。无论从教育还是管理这一角度上加以讨论都不难发现,高等教育与初高中教育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由于两种教育在进行转换的过程中没能保障衔接的顺畅性,因此大学生便会产生不和谐感以及不适应的表现。

3.父母的教养方式。国内学者肖海雁,杨俊生等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分别对民主型、权威型、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民主型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自我和谐程度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在权威型、放纵型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自我和谐程度低于大学生常模。可见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我和谐关系密切。但在多年高等教育实践中发现,权威型和放纵型家长所占的比例并不小。

三、改变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现状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目前教育发生了理念以及实践上的本质变化,这是因为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性思潮。而要想实现终身教育,个体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说应当满足如下几点要求:第一,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第二,具备自主学习意识;第三,具备独立意识。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能力,形成比较完整的自我评价,不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也不因一时的失败而自暴自弃。进而养成较强自我效能感,能够较客观地根据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变化,适当调整学习计划及策略。

(二)加强大学生耐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是否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决定了挫折究竟会对其起到何种作用效果,因此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感,应当着重对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进行培养。科学引导学生的需要层次,最大程度的减少他们不同层次需要之间的冲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难题,为培养大学生敢做敢当的责任意识与能力,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归因,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他们承担起自身责任,而且能够规避归因问题上的片面性以及极端性。自我调控能力主要是指在面对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时,大学生是否能够及时调试自身不合理的反映以及认知。因此应当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给大学生们,让其在亲自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控制力,学会依据环境的特点与变化主动适时调适自己。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是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使自己一生的职业有个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走向成功。

1.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适应大学生就业现状的需要。近年来,由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多,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而高校学科建设滞后,由于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毕业生实际状况不一致,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不尽完善等问题的相继出现,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2.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进行人生设计与规划的需要。在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到高中,按照职业生涯认知、探索、定向、准备及安置等五个阶段开设有相应的课程,在进入大学之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已清楚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而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还没有职业生涯设计与辅导的内容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从零开始的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尽快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与教育工作。

3.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格局更加明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实现经济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专业。要想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有一席之地,必须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主要步骤

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即要弄清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选择什么职业等问题。

2.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环境评价。职业生涯设计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职业定位。在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兴趣、特长、专业等与职业的匹配。职业定位要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要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条件的匹配情况。

5.实施策略。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评估与反馈。整个职业生涯设计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职业生涯设计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在整个职业生涯设计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核心的环节,这一环节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设计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1.大学生应尽早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越早对今后毕业找工作越主动,谁毕业时谁就有可能最先拿到第一桶金。让职业生涯设计从走进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学习生活同步。

2.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自我评价,必须要充分了解自己。大学生在校园期间,应该首先对外界和自身的情况都进行一下全面了解和详细分析,进而初步确定自己的一个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然后在毕业时找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寻找。

3.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设计时要考虑社会与个人利益的统一。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4.根据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都经过一定的专业学习、训练,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这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还要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

5.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设计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设计要与自己的个人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大学生要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大学生应在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第10篇

学生自我评价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那么自我评价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学生自我评价五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学生自我评价1进入大学四年来,我踏踏实实的努力学习,对待学习我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喜欢学习。总是经常看一些名著,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生活中,我乐于助人,与同学关系十分融洽,我性格开朗大方,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爱好体育和劳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怕苦不怕累,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好学生。

生活方面,自从来到__学院,我的生活充满了爱,充满了情。同学之间的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朋友之间的情犹如手足之情,__学院事我都很是关心,就这样我爱上了___学院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同时独立自主的生活在我的美好的大学三年中也就这样成熟了起来,我也就体会到了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生活的根本。

学习方面,自我进__学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忘记我来___院的目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__学院,虽然我在有些方面得到了肯定,但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更加努力,读到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了我最基本的思想。

思想方面,我经过班级的初选,到系审核,再到院的批准,我成了__学院美术系第__期入积极分子党培训中的一员,并经过学习与考核,成绩合格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我就由一个对我们党了解一点到了解了我们党的人。

工作方面,在寒暑假期实习中,我知道了事业的伟大和一个人的付出与成就。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得到了找工作比较难的启发,启发我要克服困难勇于直前。

而今我年轻有知识还有这一颗永远求真求实的心,我就能够去创造我的价值并去认真实现自我的价值,让我的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永恒的爱!

学生自我评价2几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即将走进尾声,以下是我作为一名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在十几年的工作中,使我充分认识到之前在校所学的知识及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今后的工作需要,急需补充相关理论、专业技能知识。

参加大学学习后,我在思想上就高度重视,认识到通过这次学习,能够学到许多理论知识,将对本人知识更新及提高素质有许多帮助,并且能够学到今后工作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工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办事能力,为比较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了保证能够安心学习,顺利地完成各门课程,我就提前把要参加学习期间的事务做出合理安排,确保能够全身心参加上课阶段的学习。

二、认真学习,严守纪律

由于不同于全日制的授课方式,除了面授的机会外,可以说大部分时间要靠我们自学去完成。为了提高自已,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我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把学习当作完善自身的需求,把学习当成促进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教学材料,仔细领会每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做到课前预习了解,把不明白的内容带到课堂,向教师请教;课后复习巩固。这次函授的教师,是一些从事教学活动几十年的优秀教师,他们的丰富理论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工作经验吸引了我,增加了我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对老师的辅导总能倾心、安心、静心地聆听,认真地圈划重点,按类别认真做好笔记,既兼顾基础知识,又突出重点内容;回家后舍得化时间,根据复习提纲认真地读书,认真地背诵记忆,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记,在背记基础上理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合理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勤学苦练;虚心向同学和教师请教;能够严守学院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做到尊敬教师和同学。经过二年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的大学学习生涯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不断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段光辉历程。

三、珍惜机会,受益匪浅

诚然,在校学习其间,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留下探索的苦恼与挫折。在这里,老师的博学,讲课的场景,使我终身难忘;同学之间的真诚,那份纯洁,真挚仿佛让我一下子回到了从前的学生时代。

经过二年的学习,使我在短期内更新了理论知识,自身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掌握了多门理论基础知识,学会了基本操作技能等等。

大学学习的三年时光马上就要结束,以上则是我的毕业生个人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3大学四年是珍贵的,只是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评价一下大学四年的生活,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在思想上,我热爱祖国,热爱我的母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的特点就是,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我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大学四年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这就是我在思想上的提高。

在学习上。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我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老师课上做的笔记,课后就好好复习。由于我的努力,大学四年我从未挂过科,并连续四年每年都可以拿奖学金,同时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的称号;参加全国英语竞赛拿到一等奖,全国数模竞赛省一等奖等。

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我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多次当过促销员和其他社会实践,为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工作上。多次担当家教,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为自己的人生画一短美丽的插曲。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我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多次当过促销员和其他社会实践,为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自己的评价就是,拥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各类软件、网站建设、编程技术;具有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乐于与人交往,有较好的团队精神,是工作上的好助手及搭档。

学生自我评价4在大学生活接近尾声之际,我回首过往,才发现点滴的珍贵,本身成熟长大了许多,在此,我做个自我评价,以此来作为我将来的见证。

在思想方面,我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我注重脚踏实地,以从小事做起为标准,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件事。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所以结果并不重要,事情经过也会让你受益良多。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一些团体活动教会我要注重团体协作的精神,不要只注重个人成果,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同时也要乐于帮助别人,要有一颗热忱和宽容的心。

在学习方面,不能说很完美,但也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完成了每一个指标要求,认真学习,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学习固然重要,但也会利用一些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生活,参加社团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加强交流处事能力,完善自我。人际关系在社会中是一座隐形的桥梁,架起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所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在生活方面,学院的严谨的宿管制度养成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了仅仅有条的生活习惯,才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其他事项。生活中自己理财也发现钱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好地珍惜父母的钱,不能胡乱挥霍,要把这种意识提升到行为层次。

即将告别大学时代,迈进社会这个门槛,人生的历程将开启新的一页,人生也将进入新的阶段,未来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脚踏实地,走好通往理想的每一个阶梯!

学生自我评价5通过三年的专科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个过程。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毕业之即,对自已三年来的学习和生活作一个评价和评价。

一、思想政治方面

三年专科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

二、学习目的及态度

本人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习时代的风格,不迟到、不早退。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作好学习笔记,并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所学课程考核。

三、收获和体会

三年的专科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文学修养的欠缺,并促使我研读各种专业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业务方面

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我现在的工作中来,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提高我的业务能力,我认真运用我所学习的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我工作时所操作的旅游团队,为我解决了很多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第11篇

大学生德育自我评价一学期的学习工作就要结束了,总结一学期来,对于知识的积累,对于人生观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一、学习上。

通过日常的学习,使我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增加了对这一专业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时间,还报考了会计证,为本专业的学习增添了色彩,为以后参加工作做了铺垫。

二、工作、生活上。

可以对一些社会现象、公司案例等进行一些也行的分析、理解,比以前的盲目猜测有了很大的进步。利用假期时间,找份工作,进行对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温习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了日常生活。

三、在人生观、价值观上。

以前,感觉学习就是为了赚钱,现在明白了,学习最重要的是为了自我提高,提高自己的修养、素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性目标,实现更大的人生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白了人生目标。我希望我以后会更加知理、知情,使人生观、价值观能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

第12篇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不少大学生因为不能及时调整自己而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本文列举了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失利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

作为我国特殊的就业群体,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前途,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虽然我国在促进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由于我国每年毕业大学生不断增加,就业的竞争逐年激烈,人口基数大,就业问题仍然会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成了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另外,大学生刚走出校园,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砺,对自身缺乏正确理智的认识,因而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高职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1.高职生求职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是自卑。在激烈竞争的求职场上,因为所学专业就业前景黯淡,或自身感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过程中经历过很多次的碰壁,部分高职生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自卑感,慢慢就演变成自卑心理。一旦有了这种心理,高职生往往就没有力量和信心去面对心仪的用人单位,甚至不能够恰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更有甚者把自身的长处变成了短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针对这种心理,首先应正确评价自己。要多找找自己的优势,修正过低的自我评价,即使非常细微也不要忽视,这些对于恢复个人信心是非常必要的。其次,要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做法,不仅对求职有积极的作用,对一步步走好人生路,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次,一定要客服惧怕心理。在就业路上遇到挫折是非常正常的,要认真分析暂时的失败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求太高,是客观条件苛刻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

2.浮躁焦虑。就业是高职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何做出正确的时代抉择,是让每一个涉世不深的高职生最为困惑的难题,尤其是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此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此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如此多样的工作环境。要客服焦虑心理,主要是必须更新个人求职观念,打破事事求稳的传统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新观念。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个人挫折,增强求职的勇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焦虑的程度。

3.盲目等待。等待心理是高职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十分明显的一种心理。许多高职生会认为,简历交给用人单位就等着用人单位通知了。因而在双向选择会后,许多学生采取消极等待的态度,即使是面对自己心仪而且自己各方面有优势的用人单位,部分学生也是被动等待对方打电话通知很多也就没有下文。

二、高职学生就业失利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理想自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高职学生毕竟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毕竟踏进社会在所有事情的处理上不够细致思想也过于单纯简单心理承受能力差,就业一旦失利,这些片面的自我实现价值的标签被现实无情粉碎。

2.固执地追求公平。目前高职生就业还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行业限制还没有打破。不少学生感到市场原则并没有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发展的观点。

3挫折承受能力不佳。高职生求职过程中的挫折难以避免。有的高职生心理承受能力弱,对于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不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一蹶不振,陷入失望和苦闷中。

三、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1.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心态。就业过程就是主体的条件与客观的要求相适应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个人能否适应客观的社会要求,与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和自我评价等有关。每个高职生都应对自己的就业能力有个客观的认识。就业的自我评估包括自我知识结构、自我综合素质、自我社会角色地位及对自我个性特征的认识与评价。高职生在就业时,应当如实地介绍和评价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特长、个性特点等。既不要做广告宣传式的评价,也不要做单纯罗列式的评价。

2.认真做好求职的准备。社会需求信息是高职生确立就业目标的前提条件。要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现行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政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就业市场的行情,增强对社会及市场的适应性。高职生应尽可能早地接受学校的就业指导,多参加招聘活动。同时,高职生应充分准备好求职材料,包括简历,求职信及各种证书证明材料等。

3.积极主动推销自己。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高职生具有一定的推销意识,积极地推销自我,对于顺利完成就业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生应选择恰当的方式向用人单位主动推销自己。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

⑴各种招聘现场

⑵通过书面材料

⑶通过网络求职

⑷利用校友推荐就业。同时,高职生应充分准备好面试工作。在面试环节,高职生能否积极主动推销自己,巧妙展示自己的优势,直接关系到求职的成败。

4.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维护和保护就业心理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对每一个高职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为消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掌握一定的方法,对高职毕业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求职过程中,大部分高职生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出现负面情绪,进而产生情绪障碍。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高职生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能因为暂时接触困难或处于不利境地就悲观失望,而要在遇到挫折时,通过自我鼓舞和自我激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外,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进行职业心理咨询,是高职生释放心理压力,调适不良心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2]吕宝云,牛丽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