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大数据解决方案

企业大数据解决方案

时间:2023-02-19 11:2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大数据解决方案

第1篇

“存储是大数据的重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挥自身优势,瞄准大数据,为存储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更好、更专业的营销服务。”国内市场领先的专业IT分销商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虹佳华)董事总裁祝剑秋对企业的增值分销业务有着清晰的定位。

产品与方案:

集聚业界最强资源

正如很多业内专家所说的那样,存储和安全是大数据迫切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从海量数据产生的角度,以前数据量都是以GB或者TB记的量级。但如今,情况发生了改变,过去可能多年才能累计产生的数据量,现在可能只用很短时间就会积累起来,一些单位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就可能达到几十TB,甚至不久的将来就会升级到PB级的数据量,将会占用越来越多的存储空间。

在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的同时,企业还必须要解决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问题。所谓数据的安全性是指数据在任何情况下的可访问性,不会因为人为或自然的因素导致数据不可访问;数据的可靠性意味着即便是在极端情况下,数据发生损坏或丢失,仍有数据可被恢复或直接访问。

显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靠质量过硬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为此,长虹佳华近年来持续在云计算安全和大数据方面进行探索和投入,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果:

在产品方面,长虹佳华以存储和服务器类产品为主,涵盖HDS、博科、昆腾、EMC、IBM等十余家全球知名、领先的数据存储业务服务商;在解决方案方面,长虹佳华帮助商为多种特定的行业用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并且可以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加凸显了长虹佳华的综合实力;

在服务方面,长虹佳华并不仅仅重视售后服务,而是为用户提供包括培训、环境测试、技术支持在内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一站式服务。以存储产品为主导构建增值业务群,如今已成为长虹佳华的既定战略。

近几年来,长虹佳华在原有合作伙伴的基础上,进一步与赛门铁克、Radware、博世、迈普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紧密合作,集聚了强大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资源,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和产品组合能力大大增强,进一步提升了长虹佳华“以数据为核心”的增值分销业务的服务能力。

CDSClub与云计算体验

暨培训中心:为数据安家

CDSClub与云计算体验暨培训中心,一直是长虹佳华享誉存储分销行业的代表之作。CDSClub一方面从技术整合出发,另一方面从渠道伙伴支持出发,两者相结合,就为大数据的应用与销售安下了最好的“家”。

CDSClub是从长虹佳华成功运作数年的SANClub升级而来,其主要功能是给特定的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方案。升级后的CDSClub并不是仅仅局限于SAN架构一种主流技术,而是实现了跨平台的技术整合,使最终的数据方案更贴近实际应用,服务更统一,并且更有针对性。同时,方案的适用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长虹佳华云计算体验暨培训中心,为渠道合作伙伴的数据方案、系统集成提供了演示、测试的广阔平台,对于渠道合作伙伴需要的不同产品组合应用测试、各类定制方案演示等都可轻松实现,是对渠道技术需求的极大补充支持。同时,该中心还充当起长虹佳华对合作伙伴及行业客户进行技术培训、资质认证以及设备服务的支持平台角色。

大数据浪潮正汹涌来袭,与互联网领域其他变革一样,这绝不仅仅是一场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言: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瞄准大数据的存储业务,长虹佳华正在向最强营销服务提供商迈进……

分销业务业绩骄人

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即长虹IT)的实际控制人为品牌价值为786.75亿元、净资产约100亿元的四川长虹。长虹佳华拥有长虹的资本、制造优势以及长虹佳华自身在IT领域的产业优势和独特的团队文化,是长虹IT产业的旗舰和支柱企业。

第2篇

4月2日,联想集团在深圳召开以“智存高远共耀未来”为主题的会,正式对外联想企业级业务战略和Lenovo|EMC首批网络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此次联想企业级网络存储产品的,标志着联想企业级业务布局进一步完善。

面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联想将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进行布局,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商。“硬实力”方面:联想将在2013年完成通用型、定制化服务器及存储产品的全球布局。在2014年实现X86服务器进入业界前三,存储业务进入中国第一阵营。并在2016年,使存储进入全球第一阵营,并初步形成以联想为中心的生态系统。此外,联想还将着力提升包括软件、解决方案整合能力、以及端到端服务能力在内的“软实力”。

在行业领域,联想作为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高品质、按需定制的企业级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中国区,联想一方面将进一步细分行业市场,在医疗、企业等新兴行业领域实现突破;另一方面,联想将持续强化企业级业务在产品、方案、服务方面的整体实力,同时加强与业界合作伙伴的协同,建立以行业客户应用为中心的体系。

本次活动中的Lenovo|EMC首批网络存储产品包括EMC VNXe和VNX统一存储家族的大部分产品型号。此外,基于上述产品,联想还搭建了“智慧城市视频安控解决方案”、“GIS行业大数据方案”、“数字化医院数据容灾方案”、“保险行业云存储网盘方案”等19个面向政府、医疗、教育、金融、企业、邮电等行业的存储解决方案。依托简单、高效、功能强大的Lenovo|EMC网络存储产品家族,和强大的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能力,联想将帮助行业客户实现统一存储、数据共享和数据备份、数据容灾、数据镜像等多样化的方案需求,为客户提供稳定、高效的IT基础架构平台。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总经理童夫尧在大会的主题演讲中表示,联想不仅在企业级产品领域斩获了不俗的业绩,在行业市场同样捷报频传:除了政府、教育这些传统优势行业外,联想在医疗行业等几个新兴行业市场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医疗行业是联想近2年才重点发力的行业,在过去的一年中,联想整合优势资源,通过整合近25个医疗卫生解决方案,成功进驻363个三甲医院,同时助力打造了四个省级医疗卫生平台。

童夫尧在演讲中还强调说:“联想为不同行业的客户量身定制了一系列专属化的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以医疗行业的数据容灾方案为例,向大家简要介绍。我们都知道医疗行业在进行数字化建设,三甲医院陆续上马了HIS/EMR/PACS等一系列核心应用,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诊疗数据和海量电子病历。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如何做到关键系统高性能,关键服务不停顿,以及关键数据不丢失,这就给存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为医疗行业客户打造的这套容灾解决方案,采用业界领先的存储级本地和异地数据复制技术,结合传统的备份、恢复解决方案,在静态数据得到很好保护的同时,确保当单个系统出现故障时,最大限度减少数据的丢失量,最快速度的恢复关键应用系统,提高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整体服务级别。”

第3篇

【关键词】 大数据 关系型数据库 NoSQL 存储架构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数据是企业很重要的核心资产,并开始通过信息应用来改造传统行业。许多传统企业开始探索互联网化转型之路,企业数据爆炸性增长,随之而来出现了“存”、“管”、“用”这三个方面的难题:“存”――如何解决PB 级别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管”――如何解决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并存的管理问题?“用”――如何解决这种大规模复杂结构下的实时应用问题?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与新兴的大数据技术平台是两条技术解决路线,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种技术,为企业大数据的存储与应用提供一个技术解决思路。

二、企业大数据的组成与技术支持

企业的传统数据主要来自于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主要是结构化数据;企业当前爆炸式增长的新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的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传统数据和非结构化新数据一起构成了企业的大数据。目前业界对大数据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各大研究机构与国际组织对大数据的定义都至少包含这2层意思:一是要能对大体量、多类型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处理,二是在成本可接受的前提下从大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价值。概括的说,企业的大数据具备“4V”的特征:超量(Volume),需要存储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多样(Variety),存储的数据类型种类越来越多;高速(Velocity),数据处理速度与应用速度要求越来越快;价值(Value),从低密度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技术层面上面临3大挑战:(1)海量数据存哪里,才能既满足高效率存储和访问的需求,又使存储成本可控制?(2)如何满足海量数据的高并发、实时动态获取和更新数据?(3)如何保障数据库系统的高可扩展性和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高可用性需求?目前有两条技术解决路线:一是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如Oracle、EMC等企业设计了采用Shared-Nothing与MPP体系架构的数据库一体机作为解决方案;二是专门设计了NoSQL数据库系统,以Apache的Hadoop、IBM PureData为代表的大数据平台为主要的解决方案。

三、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与大数据技术平台的比较

3.1关系型数据库如何应对大数据

工程师们对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进行升级与优化,通过分库、分表,缓解数据增长压力;采用主从数据库分离、读写分离思路,缓解写压力,增强读库的可扩展性;采用主从结构Master-Slave,增强读库的可扩展性,并采用MMM(Master-Master Replication Manager for MySQL)技术来解决分布式存储问题。在产品支持上主流数据库厂商纷纷推出数据库一体机产品,如Oracle Exadata、IBM Netezza、EMC GreenPlum等。

数据库一体机的核心是SQL体系,可以兼顾企业中OLTP和OLAP两类系统的应用要求,但这条技术路线仍有瑕疵:如分库、分表受业务规则影响,维护变得十分复杂,系统数据访问层代码需要大量修改;Master-Slave架构在实时性很高的场合Slave实时性保障存在瓶颈,在高可用性上Master容易产生单点故障;MMM本身扩展性差,一次只能允许一个Master写入,只能解决有限数据量下的可用性。

3.2大数据技术如何应对大数据

相对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行存储模式,大数据技术采用列存储模式满足海量数据的高效存储和访问要求,以NoSQL体系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器架构应用而生。其中Hadoop是一个典型代表,海量的数据交给Hadoop处理后,Hadoop提供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及分布式数据库(Hbase)用来存储或部署到各个计算点上,最终在内部采取MapReduce的模式对其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计算与合并处理,然后输出处理结果。

NoSQL数据库大都只是提供了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基于索引的快速读取机制,对复杂Join的操作性能低下,因此对OLTP系统的支持成为它的短板。

3.3两种技术的异同点比较

从硬件集成角度上看,大数据技术与数据库一体机基本相同。两种技术最核心的区别在软件体系上,具体比较如下表:

四、企业大数据的存储架构建设思路

针对企业大数据的存储与应用需求,大数据技术与关系型数据库架构技术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相替代的。它们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可以相互补充与合作。

数据库一体机较适用于存储关系复杂的数据模型,如企业核心业务数据,并且需要限制为基于二维表的关系模型;同时适合进行一致性与事务性要求高的计算,以及复杂的BI计算。大数据技术则更适合于存储较简单的数据模型,并且可以不受模式的约束,因而其可存储管理的数据类型更丰富。大数据技术同时适合进行一致性与事务性要求不高的计算,如NoSQL的查询操作等,以及对超大规模海量数据的、批量的分布式并行计算。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当前企业的大数据存储架构建设思路是采用大数据平台与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混搭的架构。具体来讲:业务支撑系统仍然部署在关系型数据库上,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技术还是作为企业数据仓库的主流技术,它存储与计算最主要的、有重大价值的企业关键业务数据。大数据技术可以处理企业内海量的、模型简单、类型多样的非结构化与半结构化数据,其处理结果可以被直接使用,也同时可以被当成是新的输入存储到企业级数据仓库中,这时大数据技术相当于是面向大数据源的新的ETL手段。

第4篇

安全攻击防不胜防。既然如此,不如转守为攻,变被动的安全防御为主动、智能的侦测。大数据为这种安全策略的转变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你以为大数据安全只是纸上谈兵吗?不,已经成立两年的HanSight瀚思正推动大数据安全在中国快速落地。

刚刚完成A轮融资的HanSight瀚思希望大数据安全能够成为引发中国安全市场变革的引擎和助推器。“剑走偏锋”的大数据安全,能否成为未来信息安全领域的中流砥柱?HanSight瀚思能否借此成为百亿元量级的中国安全领导厂商?HanSight瀚思把这当成了中长期的目标,并且开始付诸行动。

UBA市场何时才能爆发?

现在一提起大数据,总感觉它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其实,从存储与计算分离的那一天起,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只不过因为技术和需求所限,人们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不及现在。如今,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不断丰富,让人们有了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将数据分析与各种不同的应用深度结合的强烈愿望,于是才有了用户行为分析、大数据的风险管控等。

大数据除了在金融、电信、能源、医疗、制造等垂直行业有了更多用武之地以外,在横向的一些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是安全方面,也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用户与实体行为分析(UBA/UEBA)就是大数据安全的一个新的爆发点。Gartner的《用户与实体行为分析指南》中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机构和单位对用户行为分析功能的需求上涨了近10倍,2017年全球UEBA市场营收将达到两亿美元。

UBA是大数据安全领域的新宠。Gartner认为,UBA将是未来全球信息安全领域支柱性、方向性的技术,它利用机器学习、用户画像等技术可以对用户的异常行为进行检测。

在欧美市场,UBA颇受各方资本的青睐。全球第一个上市的大数据企业Splunk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安全初创企业Caspida。Caspida是一家提供实时网络安全与威胁检测的初创企业,它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自动对企业内外各种环境下的隐藏威胁进行检测和防护,具备未知威胁的识别与防护能力。

微软收购了云安全公司Adallom。在全面布局公有云市场的同时,微软急需增强云的安全性,而Aldallom的定位是企业的身份管理,能够监控用户在多个SaaS云服务上的行为,并对异常行为发出警报。这些正是微软所需要的。

据HanSight瀚思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高瀚昭介绍,HanSight瀚思潜心研究推出的用户行为分析系统(HanSight UBA)可以媲美国外先进的UBA产品,提供基于实际安全场景的多维度异常检测功能,并可通过其独特的“仪表盘”功能,将机器学习和算法产生的各种数值结果翻译成用户能够理解的安全场景。

UBA是极度耗费计算资源的。因此,HanSight UBA进行了深度优化和整合,采用专门的GPU、通信加速器。HanSight瀚思公布的实测结果显示,在普通的服务器上,HanSight UBA利用GPU优化的高速算法,一分钟内即可完成大部分企业业务场景下的行为数据分析工作。“我们曾经利用HanSight UBA帮一个客户从70万条账号登录信息中发现了7万个异常账户,其中包含几百个高危账户。我们的侦测成功率超过99%。”HanSight瀚思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万晓川介绍说。HanSight UBA解决方案不仅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让潜在威胁浮出水面,而且在威胁发现速度和准确率方面远高于传统的网络威胁发现解决方案。

“确定哪些用户行为是异常的,与确定哪些用户行为是正常的一样困难,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万晓川举例说,“HanSight UBA解决方案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和比对,然后再将从不同维度获得的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用户的异常。在开发HanSight UBA的过程中,我们曾仔细研究了国外20多个UBA产品。国外做UBA产品的厂商大多是从大数据分析的角度切入,而我们是从安全的角度切入。”

HanSight瀚思在宣布完成A轮投资的同时,还与亚信安全、汉柏科技、先进数通、清华大数据联合会、华为等合作伙伴签订了合作协议。HanSight瀚思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出全面的安全解决方案,建立大数据安全生态系统。“我们希望HanSight UBA这一基于用户异常行为的安全分析引擎,能够帮助中国最顶尖的互联网公司、政府、电信运营商、银行等找到以前最难发现的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高瀚昭表示。

数据驱动安全

大数据安全是万能的吗?它能一劳永逸解决企业面临的所有安全问题吗?HanSight瀚思主做安全的预测和侦测,而其他的安全防御工作还可以依靠原有的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对于企业的整体安全防护来说,大数据安全是锦上添花,它不是取代传统的安全防御工具,比如防火墙等,而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正如高瀚昭经常所举的例子,传统的安全防御手段就像是门、窗、锁,而大数据安全则像是摄像头,只有上述这些安全措施齐备,才能更好地保证企业安全。

最新推出的HanSight瀚思安全威胁情报(HanSight TI)有别于传统的安全分析系统,它是通过对网络数据、主机数据、登录认证数据和威胁情报数据的联动分析,将这些用户环境中的所有行为足迹统一处理,最终将威胁情报和解决办法交付给用户。HanSight TI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从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中抽取安全事件,并汇总成为威胁情报,还能与HanSight UBA等HanSight瀚思的其他产品集成。

“HanSight UBA和HanSight TI与瀚思大数据安全分析平台HanSight Enterprise高度集成,为客户打造一套完整的海量数据安全解决方案。”HanSight瀚思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董昕介绍说,“我们致力于打造行业大数据安全体系。针对不同行业威胁情报类型的特点,HanSight TI并非将原始粗糙的威胁情报显示给用户,而是将信息加工处理后,并结合用户的行业应用场景,确定威胁的可信性和关联性,再将威胁情报推送给用户。”

“两年前,我们和用户谈到大数据安全时,很多人还一头雾水。但是现在,很多客户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分析平台是必需的。金融、电信、政府等数据量比较大的客户对大数据安全的需求比较迫切,通常会借鉴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应用经验,有的已在生产系统中使用大数据安全工具。”HanSight瀚思联合创始人兼销售副总裁沈海辉告诉记者。

IDC指出,由大数据和威胁情况驱动的大数据安全分析市场是未来信息安全领域最重要的细分市场。大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可以解决IT安全、业务安全、物联网安全等问题,基于安全的复杂分析、模型和预测都可以由大数据来完成。只有认识到这一点,用户才有上马大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的动力。

SaaS安全服务一鸣惊人

Infonetics Research的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SaaS安全服务市场规模达到8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3%。SaaS安全服务市场前景广阔。不过,当前SaaS安全服务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地区,在中国,最常见的SaaS安全服务可能就是在线杀毒,而能够提供全面安全保障的真正意义上的SaaS安全服务在中国几乎是空白。

现在,这种“一穷二白”的状况有望得到改观。HanSight瀚思在国内正式推出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安全易”SaaS安全服务。

高瀚昭表示,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采购资金和专业的安全网管人员,他们面临的安全威胁更加严重。而采取主动的安全分析和实时态势感知技术,借助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的方法,可以实现针对安全大数据的长期有效存储与实时分析决策的结合。这不仅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中小企业最迫切的需求。

以前,SaaS安全服务之所以没有在中国市场上快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用户对于云服务还有顾虑,不敢轻易将数据放到云中。但是现在,随着人们对公有云服务的认同度和接受度不断提升,SaaS安全服务有了适合其发展的土壤。Infonetics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已经有25%的企业采用SaaS模式进行电子邮件和Web保护。在欧洲,这一比例更高。

HanSight瀚思对“安全易”SaaS安全服务信心十足,因为它部署更便捷,管理更方便。“安全易”是一个基于云端的大数据安全分析平台,可以帮助中小型企业在海量日志和安全事件中迅速发现威胁,并在发生安全事件后的第一时间告警,还可通过可视化的功能发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同时采用智能算法识别安全隐患,利用威胁情报分析更及时、准确地发现危险的存在。用户只需接入数据源(包括日志、流量、设备数据等),便可快速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可获得建议和处理办法。

第5篇

“+”什么?这是个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加上各种新技术、新应用。而从三大管理软件厂商的战略看来,大致的思路亦是如此。早已经积极向互联网转型的管理软件厂商,在管理软件+互联网的同时,还加上了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物联网和现代制造等因素。

用友和浪潮给出的答案都是“互联网+企业”,也就是互联网+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章培林指出:“在大型企业这个层面,我们的企业互联网化战略就是基于在大型企业管理方面的深厚积累,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来帮助大型企业更好地连接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和其他外部资源。”

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深化的必然趋势,大数据分析早已吸引力管理软件厂商们的关注。2013年,用友了“数据驱动的企业”战略,指出数据的价值已经从原来只是说明过去演变为直接驱动企业的经营、生产和管理运营。浪潮也早已经在管理软件中纳入大数据分析功能,作为其管理软件的一大优势,并全力打造大数据服务平台(DroData/BA),为企业提供基于物联网数据、企业经营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智能决策服务。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指出,智能决策可以通过实现企业内部数据、外部数据的采集、整合、存储,形成企业大数据,然后利用分析模型,揭示数据规律,通过可视化工具向最终用户直观呈现,在传统的分析应用之外,提供了一些创新的数据服务。

“+”移动社交也是各大管理软件厂商的共同选择。诸如销售易这样的将移动、社交和管理软件结合起来的新兴移动互联网企业曾一度在管理软件市场上冲锋陷阵,雄心勃勃。这些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出现使得各大管理软件厂商不得不加快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步伐。在用友,2014年新组建的面向成长型企业的用友优普的定位就是成为“具备移动互联网基因的传统ERP管理软件”提供商,并在构建了企业社交平台――“企业空间”;高端市场,用友网络推出了移动平台UAP Mobile平台,作为用友移动战略的基础;在中低端市场,CSP平台是畅捷通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完全重构的平台。金蝶也提出了“双核(指ERP和用户体验)驱动,加速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战略,推出了涵盖EAS应用、K/3 Cloud应用、K/3 WISE应用、房地产应用、协同应用、KBI(关键行为指标)应用和HR应用在内的金蝶移动应用。浪潮也推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

除此以外,浪潮在“中国制造2025@浪潮”战略会上指出,要通过“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关键领域”等形成行业、领域的公有云应用,如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电子采购和互联网+人力资本等。

这一段时间,互联网+金融让用友在股票市场上格外引人注目。用友于2014年提出了企业互联网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把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战略业务之一。而企业互联网,被王文京认为是管理软件对“互联网+”的一个完美诠释。

传统优势仍在

不能忽略的是,在“互联网+”阵营中,互联网企业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也是管理软件厂商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之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积极向企业级市场扩张。腾讯在“两会”之前就已经提“互联网+”概念。业界开始有人谈论,管理软件厂商们可能会半路遇到一个程咬金,而这个程咬金就是某个互联网企业。

可以预见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将殊途同归: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希望与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传统企业希望借助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简化交易,提升用户体验。

不过章培林认为,在这个情况下,传统管理软件厂商长期积累的行业优势仍在,关键在于如何借助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强化已有的优势。他解释说,尽管此时传统管理软件厂商对于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深感忧虑,但是互联网企业同样面临压力,因为互联网终究要与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才能落地,为客户带来价值。比如,再好的电子商务企业也需要优秀的产品、服务作为支撑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产品、服务就是它们通往“互联网+”的入口。它们要做的,是建立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将产品、服务、业务运营和管理进行融合,简化交易流程、提高用户体验。

借助在传统管理软件领域的深厚积累,并不断融入互联网等新技术,将前后台打通,形成价值链全覆盖的全面解决方案,成为用友网络的关键优势。比如,用友网络较早就提出了数字营销概念,也就是当前的全渠道营销概念,形成涵盖B2B电子商务、B2C商城、订单服务中心、CRM、会员管理和移动应用等在内的全渠道营销解决方案。

王兴山告诉记者,近期他在接触一些央企时发现,他们当前关注更多还是的传统的财务等管理。和用友的观点基本一致,在浪潮看来,在传统管理软件业务上积累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格外重要。这种优势已经体现在实际的用户解决方案选型中。记者了解到,近日某企业就出于要将SaaS应用和后端的ERP打通的考虑,决定放弃原来供应商的解决方案,转而选择浪潮的解决方案。

“企业需要的是融合互联网技术的ERP产品。”王兴山说。

SaaS?混合云!

来自浪潮方面的解释说,上述客户决定选择浪潮HCM(人力资本管理)云,是因为浪潮HCM云能够与浪潮本地的HCM核心相结合,再与浪潮的ERP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加入管理软件领域的互联网公司或者移动互联网往往是从某个应用点逐步发展开来,如CRM(客户关系管理)、OA等,将这个应用做到极致,但是这些应用很难跟其他应用整合、协同起来。

王兴山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的是混合云解决方案,而非单纯的基于公有云的SaaS服务。王兴山认为,这是因为在短期限内,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央企,不可能将核心应用、核心信息放到公有云上,因而私有云应用将发挥巨大价值。正因为如此,浪潮要面向大中型企业大力发展GS(面向大中型企业的ERP)、BA(商业分析)、HCM(人力资本管理)、CRM、PS(面向中小企业的ERP)等私有云应用。

但是同时,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公有云快速部署、灵活性大、易用等优势。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浪潮在公有云方面也已经有所布局。据悉,浪潮通过“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关键领域”等形成行业、领域的公有云应用,如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电子采购和互联网+人力资本等,发展电子采购云SRM、企业电商云ECP、企业协同云ECM等公有云应用,以及HCM Cloud等SaaS应用。

浪潮希望将公有云、私有云结合起来,以混合云推动企业互联网化。在浪潮的混合云战略中,浪潮GS将发挥重要作用。来自浪潮的资料显示,浪潮GS是支持混合云模式的企业云应用平台,充分体现互联网+时代的“精细、互联、智能”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各层级、全要素、完整的价值链管理,是中国制造2025@浪潮战略落地的关键支撑。基于GS,浪潮可提供“云+端”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和公有云服务,支持私有云、浪潮公有云、第三方公有云的混合云部署模式,不同应用集成运行,并为用户提供“透明”的多终端访问能力。

尽管没有明确提出来混合云战略,但是用友也已经关注到了这一点。用友优普专家崔晓阳认为,在互联网模式下,依托传统的ERP应用形成的企业内部协同比以往更加重要,因为不管是产业链协同还是社会化商业,都需要连接企业内部的数据才能实现。

事实上,用友优普的USMAC企业互联网应用架构也是一个混合云架构的思维。USMAC是用友优普提出的企业互联网应用模式。其中,U为U8+、U9,即优普ERP产品;S为Social,即社交化;M为Mobile,即移动应用;A为Analyst,即数据分析;C为Cloud,即云计算。用友优普基于USMAC企业互联网应用架构提供统一的数据开发接口服务OPEN API,一方面,保证平台能够接入更多优秀的第三方企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如企业网银、企业差旅管理、企业薪酬、企业招聘、企业采购比价、企业社会化营销、企业网络广告等;另一方面,方便企业同时应用其他第三方企业提供的互联网应用,实现企业内外数据的方便、快速的交换,彻底打通企业互联网化的最后一公里,将企业原有数据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不能不重视的智能制造

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同时,还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的专业性很强,是互联网企业较难深入进去的,这使得在管理软件“互联网+”战略中,智能制造占有很重的份量。

“中国制造2025@浪潮”这一主题可以看到浪潮对智能制造的重视程度。浪潮指出,要积极应对“互联网+”与传统企业融合的挑战,抓住中国制造2025重大机遇,以混合云应用模式为主攻方向,以实现智能制造为目标,加快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云落地步伐,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领导厂商。

对于智能制造,浪潮不仅提出目标,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在产品研发方面,浪潮成立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强化美国研发中心的实力,新建德国研发中心,建立“海外―国内”协同研发机制,重点汲取德国工业4.0的理念精髓和实践经验,加大GS6、GSP+的研发投入。浪潮还提出了“关键环节技术应用、整体技术应用、智慧企业”三步走的智能制造落地策略:关键环节技术应用阶段,以精细化提高质量和效益,用“互联网+”改造关键业务环节,开启智能分析与决策应用;整体技术应用阶段,实现从设计开发、生产计划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应用集成,实现设备、产品、客户的全面连接;智能企业阶段,以智能优化决策为核心,以大数据驱动业务活动执行,形成以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产品为标志的智慧企业。为此,浪潮着力打造精益运营管理平台(GS6)、智能供应链平台(SRM)、工业电商平台(ECP)、智能制造集成平台(GSP+)、大数据服务平台(DroData/BA)和浪潮数据中心平台(IOP)六大平台。

用友也对智能制造寄予厚望。章培林说,工业4.0,或者说是智能制造是用友网络发展的战略领域。章培林介绍,事实上用友网络在智能制造领域无论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已经有所积累。除了核心的平台iUAP和核心产品NC以外,用友网络曾经在2009年收购了重庆迈特,如此进入了PLM(产品生命周期)领域。随着产品的逐步完善和与用友NC的不断整合,如今用友PLM被认为已经到了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时候了。

这在实际应用方面,用友网络与全球冲压件产业领导厂商之一创美公司共建了智能工厂。在该项目中,用友网络为创美公司提供用友NC产品和iUAP平台作为智能工厂的系统支撑,创美公司则充分利用自身在设备数字化改造方面的能力,形成了能够支撑C2B个性化生产、科学车间管控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据悉,用友网络和创美公司还希望将该解决方案推广到其他制造企业。

生态圈重构

实施“互联网+”战略,对于管理软件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大规模的转型。这势必关系到生态系统的重构,很多以前不相关的合作伙伴将被纳入这些管理软件厂商的生态系统中。

用友希望借助这次转型,成为企业互联网生态圈构建者。用友董事长兼CEO王文京曾表示,用友希望在落实企业互联网化的战略背景下,以企业互联网生态圈构建者为核心目标,强化软件业务发展优势,加速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务,把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战略业务之一加快布局、发展,实现软件、互联网服务、金融服务业务的融合发展。

据悉,为了配合生态圈发展策略,用友采取两个具体行动:一是在北京用友产业园建立用友企业互联网孵化器,二是建立企业互联网生态基金,向企业互联网领域的各类服务商投资。此外,用友还牵头与太极、京东、阿里云等20多家企业、协会与科研机构联合成立了“中国企业互联网化推进联盟”。

在中端市场,用友优普积极拓展新的生态链伙伴类型,而不仅局限于以往的基于传统软件的伙伴,如互联网运营伙伴。互联网运营伙伴原来从事的是互联网运营业务,之前可能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伙伴。

浪潮也联合20多家机构发起成立了“中国智能制造信息化推进联盟”。据了解,该联盟致力于打造成协同创新平台与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联合体,共同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产业相关标准制定和推广工作。

供应商将分化

从各个管理软件厂商的策略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大家都是践行“互联网+”战略,但是加的内容却不尽相同。前几年,管理软件厂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质化都比较严重,如今看来,“互联网+”将把他们引向不同方向。

用友的企业互联网战略将关系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其中包括以往几乎未曾涉猎的互联网金融、通信服务等。这使得用友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面对不熟悉的领域也将给用友带来更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金蝶则更加侧重于ERP云服务。4月22日,金蝶集团还和亚马逊 AWS 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金蝶希望基于 AWS 云服务平台打造世界级的企业 ERP 云服务平台。

第6篇

华为OceanStor V3系列存储系统将会有哪些新的功能与特点?支持探寻“上帝粒子”的海量数据存储在哪些地方发光发热?屡创业界增长新高的服务器产品线的下一个增长点又在哪里?2014年9月16日-17日,上海世博中心将再次迎来华为云计算大会(HCC 2014)这一业界盛会,也将奏响华为云计算的新篇章。

云生态初具规模

2010年11月29日,华为在北京云计算战略以及端到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正式宣布进军云计算领域。华为的云计算战略包括三方面:构建云计算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效率提升和节能环保;推动业务与应用云化,促进各个行业应用向云计算迁移;开放合作,构筑共赢生态链。

华为在初入阶段就强调,“开放与合作,是华为云计算的核心理念。”基于开放的云平台,华为提供兼容行业标准的应用接口,并积极推动更多接口的标准化。华为还启动了“云帆计划”,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各行业提供最丰富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构筑共赢的生态链。

2011年10月31日,HCC2011在深圳举行,吸引了1000多名华为云计算合作伙伴和客户,围绕“开放合作,化云为雨”的主题,共同探讨云计算技术在不同行业的落地应用。经过一年的发展,华为通过构建云计算平台,推动业务与应用云化,成功构筑了共赢的产业生态链。华为利用云计算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加高效、更加绿色、更加创新的IT应用,也拓宽了华为服务客户的广度与深度。

在这届大会上,华为“云帆计划2012”,继续强调华为云计算三大战略:大平台、促进业务和应用的云化、开放共赢。并且,华为正式宣布成立IT产品线,发挥端到端的整合优势和快速反应能力,以满足用户全面的“云”需求。针对云计算及数据中心,华为已经形成RH、E、X 三大服务器产品系列,分别满足客户对机架服务器、刀片服务器、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应用需求,并在全球均有规模。

IT产品线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华为投入云计算的坚定决心,而推出的诸多产品及案例展示,也充分说明了华为在技术层面上的积累。

2012年9月5至6日,HCC2012在上海举办,此次大会以“精简IT,敏捷商道”为主题,全面展示华为在云计算领域的最新IT产品、解决方案,以及云计算产业链深度、商业创新等诸多方面取得的成果。这次大会主题,体现了华为对IT领域的理解:IT和CT的融合更加深入,企业对ICT的需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针对企业精简IT系统的需求,华为在大会上重磅推出企业云计算FusionCube一体机、融合刀片服务器、3款引领创新的高端存储产品、UDS海量存储系统和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打造高效、简洁的IT系统。

与前两届大会相比,本届大会更加突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英特尔、SAP、Citrix等众多合作伙伴深度参与、论坛和展览。华为不仅与英特尔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联合SAP、Citrix、Accenture、升腾、用友、Seagate、VMware、CA、Asigra、山石网科等20多家合作伙伴进行展览,充分诠释了精简IT和敏捷商道之意。

FusionCube融合一体机与OceanStor高端存储产品的问世,进一步展现了华为IT产品线的实力。更加丰富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推出,使得华为IT产品获得了市场的进一步认可。

鉴于HCC2012主题成功地把握时代脉搏和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HCC2013继续沿用“精简IT,敏捷商道”为主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华为云计算大会成为ICT行业的顶级盛会之一,被称为“像英特尔IDF、甲骨文OpenWorld一样的IT业界风向标”。

华为在这届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IT领域的“Fusion”(融合)战略,围绕该战略推出了系列IT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全球首个全分布式性能最强的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3.0、性能最佳的FusionCube融合一体机2.0等,让“Fusion”(融合)战略变成了实在可行的解决之道。

HCC2014亮点

尽管华为在云计算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通往“精简IT,敏捷商道”的道路并不容易。企业对于完全拥抱云还有顾虑,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存储虚拟化的益处不是非常清晰,网络虚拟化也未经市场检验,热门的大数据技术又能在哪里发光发热?

同时,华为还面临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的压力。既不同于传统的企业IT供应商,也与完全开放的公有云有所区别,那么,华为的发展趋势与机会又在哪里?作为媲美英特尔IDF、甲骨文OpenWorld的IT业界风向标盛会,在此次HCC2014大会上,有哪些精彩看点不容错过?

云计算战略

几乎每一家厂商都谈云,华为对其自身在云中的定位是什么呢?华为在IT领域没有历史包袱,可以使用一些颠覆性的创新技术,重新构建企业与运营商IT架构。华为帮助客户搭建自己的云平台,或对外提供云服务的平台,提品化、商品化的东西,让客户可使用、可运维、可控制。

华为企业内部也在使用云计算技术。大家熟知的是华为内部部署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桌面云,目前已扩展到13万个虚拟桌面。同时,华为在全球建设了400多个数据中心,其中120个是云数据中心。

云计算带来很多新的技术革命。与业界最为流行的收购方式不同,华为补强自身品牌方面,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在“开放”与“融合”这两个关键词下,华为如何与合作伙伴描述“云图”,成为最值得关注的话题。

融合存储

在存储领域,华为是一个后来者,但却来势汹汹。Gartner的报告显示,2014年Q1,华为存储全球收入以两位数增长,列同行增长率第一,也是唯一一个增长率超过两位数的。同时,华为高端存储以可靠性、性能、可扩展性及软件功能优势,进入Gartner高端存储关键能力报告,收获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重要客户。在此次大会上,会有哪些行业领域的客户分享融合存储经验,非常值得期待。

FusionSphere 5.0

在云环境中,构建开放统一的基础架构平台非常重要。FusionSphere是一款基于华为开放与混合云的理念打造的云操作系统。作为华为Fusion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的重要构成部分,FusionSphere集虚拟化平台FusionComputer和云管理FusionMnanger等软件于一身。专门为云设计和优化,提供强大的虚拟化功能和资源池管理、丰富的云基础服务组件和工具、开放的API接口等,可管理异构环境与上层的hypervisor,同时支持容灾与备份。

在华为一直坚持的“被集成”战略下,FusionSphere生态链也是开放合作的。云计算时代,没有哪家公司能够承包所有业务,华为发展了数百家IT渠道商,将其FusionSphere作为标准集成到他们的软件上。

华为将在HCC2014大会上,正式推出FusionSphere 5.0版本。那么,该版本会拥有哪些新特性?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异体现在哪些地方?以及华为如何进一步支持OpenStack?这些都是业界所关注的。

服务器如何创新

随着云渗透到企业与数据中心,未来五年,传统服务器厂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为为未来服务器市场的发展方向,定下了纵向扩展(Scale-up)、横向扩展(Scale-out)、融合架构与I/O加速四大基调。

在关键业务层面有RH5885H V3这样的高端四路服务器,在国内电信运营商、金融、能源、政府等领域以大份额赢得了行业大单。针对大型数据中心云化和分布化的趋势,有X6000与X8000这样的机柜级高密度服务器产品,还有融合架构的E9000刀片服务器。

在此次大会上,华为又会推出哪些服务器新品与技术呢?华为IT产品线市场总监孙佳透露,为更好地契合华为融合的理念,华为将把服务器产品进行更名。

双活数据中心重磅

华为在云计算数据中心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华为已在全球商用部署了400个数据中心,包括120个云数据中心,其中华为分布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首创下一代云数据中心架构,已成为业界第一品牌。

本届HCC2014上,华为将重磅双活数据中心容灾解决方案,这一应用级、可视化解决方案的推出,标志着华为已可以提供业界最高要求的双活容灾方案,在未来将满足客户对于数据中心容灾业务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需求。

第7篇

在201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着重提到了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并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完善制造强国建O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由此可以看出,在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并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的今天,智能制造成为国家重大政策和战略的地位已毋庸置疑,而作为政策落地实践主体的传统制造企业也在寻求依托智能制造国家战略实现自身业务的转型升级。

企业方面,潍柴动力、九江石化、海尔集团、蒙牛乳业等企业建成了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陕鼓动力、沈阳机床、中国商飞、青岛红领、长虹集团等企业积极开展智能制造模式创新。

与此同时,在今年的两会上,身处制造业前线的与会代表也根据亲身的调查研究和业务实践对“智能制造”的实施建言献策。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表示,他们正在探索以海尔COSMO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的模式,这个平台是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智能制造的中国版的工业互联网。希望中国成为世界智能制造第三极。在这个平台上,海尔的制造能力会与全球的资源结合起来,构建三个方面的市场,形成互联工厂的服务、大规模定制、大数据服务、网络化协同制造,以及智能智慧服务、检测与认证等8个大平台的服务板块,成为支持大规模定制的互联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平台。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表示,数据是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要以大数据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针对我国工业软件发展水平、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率、软硬一体化的智能制造整体方案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问题,他建议,一是要集中突破智能制造支撑软件的核心技术,打造智能制造生态圈;二是要统筹规划工业云平台,推动建设国家工业大数据中心;三是要依托大型制造企业建立大数据创客中心,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四是要培育壮大一批世界级的IT龙头企业,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撑。

而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则提出要加大支持智能制造企业的金融力度。他提到,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希望政府能加大对智能制造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智能制造的产品和业务,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投资于智能制造企业,并制定智能制造专项政策,加强对智能制造软件开发运营商和智能制造企业的资金扶持。希望政府能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施智能制造优惠税收政策,探索将智能制造纳入加计扣除的范围,切实减轻制造企业的税收负担。

2017年,随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等政策的和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智能制造专项等行动的持续推进以及地方政府支持政策的逐步完善,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企业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预计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智能转型将进一步加快,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速建设,智能制造新模式不断涌现、成熟并快速推广应用。

第8篇

互联网化的体验正在改变世界,行业的颠覆和重构早已开始,全方位客户体验、灵活高效的业务流程、智慧化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商业模式被各大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作为其转型战略的核心,而所有的基础则都是大数据。

“各个行业正将大数据作为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的战略性工作,以充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创造新的利润点。”海云数据CEO冯一村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正在快速进入数据支撑决策、服务管理的时代。“以前,传统行业面对大数据的应用依然持保守态度,几乎有一半的客户不甚在意。而现在,80%的企业管理者看到了传统商业模式的挑战,开始重视大数据应用,希望在最佳的时间节点抢占先机,依靠技术手段扭转在商业市场的颓势。”冯一村提到。

企业阵痛之处就是机遇酝酿之机。据统计,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约为84亿元,而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超过110亿元,市场规模增长38%,这说明大数据应用空间正在进一步铺开,2016年将迎来更大幅度的增长。

无论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是在国内市场,虽然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许多领域,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等相关工作还都处于起步阶段。一个能够把大数据价值直观展现,将应用真正普及的合作伙伴注定让众多在转型中探索的企业倾心,海云数据正是这样一个选择。

海云数据为企业带来的到底是什么工具?综合对图易4.0平台的了解,记者认为与其说图易4.0是一个企业大数据分析的工具,不如说是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资产“开源节流”等提供大数据可视分析服务的决策顾问。

在功能上满足各行业对数据可视化和可视分析的通用需求,在细节上提供丰富的图表组件和功能控件,统一整合多元化的数据类型,依托强大的深度分析和预测能力,在工具层面进行可视分析,探寻海量数据间的关联逻辑,深度发掘数据的价值,这些就是图易4.0这个“企业大数据助手”的魅力所在。

更值得一提的是图易4.0的交互体验,这也是海云数据与众不同之处,多种交互可视化分析模型,突破以往对于大数据分析呈现方式的想象。冯一村表示,海云数据将围绕数据流程形成完整的生态链。

如今,海云数据与其战略合作伙伴安永,将技术服务与行业洞察结合,共同为航空、快销、制造等重要领域的客户谋取数字红利。例如在航空领域,海云数据基于其通用的可视化分析解决方案,结合航空领域专业的AOC、财务、运维等系统,对多年沉淀的海量历史性数据整合利用,已经有效地为解决航班延误、旅客忠诚度提升、运维、地勤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管理,实现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此外,通过分析航空公司客票售价的外部数据,支撑客户合理提升票价,进一步获得新的盈利增长点。

2016年,海云数据正在加速全球布局,做出三大战略性转变。冯一村介绍,海云数据将进军硅谷,将研发中心设置在硅谷这个全球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最前沿阵地,在国内,从公司运营角度考虑,将公司总部迁至重庆,而北京将成为真正的产品中心。

“围绕数据决策生态平台,根植行业客户的业务层,帮助客户更快、更好、更灵活地运营数据,让数据真正成为战略型支撑。”在冯一村看来,海云数据的未来将继续这样的坚持。

第9篇

对于提供企业相关的日常工作流程、企业的最新资料的数据共享平台来说,其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必须结合时展及需求对大数据共享平台进行优化,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MOSS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将其价值进行提取,与企业大数据共享平台结合,使企业系统更好地满足员工需要。

一、MOSS系统的一般概况

1.MOSS系统的概念

MOSS即Microsoft Office SharePoint Server,是专门为企业客户设计的一款在Web基础上进行内容管理和协作的工具,主要用来提供相应的协作解决方案,其方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以及可升缩性,依托Office组件进行工作,功能是提供企业门户和文档协同。当前MOSS系统将Office、Exchange、Lync、Project和Visio?M行了结合,为企业内部实现共享提供了工具。

2.MOSS系统的工作优势及流程

MOSS系统可以通过直接使用相应的工作流程简化企业的日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用户来说,可以直接运用MOSS系统直接掌握企业的工作流程。对于文档控制角度,可以通过详尽的可扩展策略管理来做到,通过与信息权限管理进行连接,可以对专有文件或者秘密信息进性更好地保护。对于企业文档来说,MOSS系统可以提供统一的存储和管理文档,方便用户进行统一浏览和查找相关资料。对于企业网站来说,MOSS系统可以进行Web简化,可以直接将企业的信息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上,还可以对不同网址上的内容进行多语言管理。对于业务的扩展和简化,都可以通过MOSS系统来实现。MOSS系统具有提供信息、广泛分享、帮助决策以及解除锁定的功能,对于企业的信息管理、资源共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MOSS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MOSS系统可以将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进行集中处理,可以将企业的日常工作流程进行审批,然后将操作结果写入相关的业务系统中。在进行内外协作时,MOSS系统可以更加方便安全的进行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对于合作伙伴和客户,MOSS系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方案的协商,还可以通过Web浏览器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相关资料以及业务开展的信息进行收集,而且MOSS系统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广泛,可靠度高。此外,企业范围内所有的Intranet、Extranet和Web应用程序都可以在一个集成平台上进行使用,极大的提高了企业业务的影响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平台的维护。对于检测来说,MOSS系统可以更加高效直接的检测相关业务的抄袭率,保证企业工作的自主完成。

二、企业大数据共享平台中存在的难点

1.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性问题

对于企业大数据共享平台来说,其保存着整个企业的重要资料,必须保证其绝对安全,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可以很轻易的侵入企业系统,对企业的业务资料进行盗用或破坏,所以,在构建企业大数据共享平台时应该对其安全性进行重视。

2.大数据共享平台的有效性

对于资源共享必须讲求实效性,对企业资料进行第一时间的,可以使得最新的企业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给每一位员工,对于企业大数据共享平台来说,必须保证其对相关企业政策、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第一时间的资源共享。

3.大数据共享平台的管理存在难度

对于互联网服务系统的管理需要对相应的技术进性掌握,要想保证共享平台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必须保证其管理体系的合理高效,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其自身的大数据共享平台缺乏深入的了解,使得其管理工作难以做到最好。

三、怎样将MOSS系统应用于企业大数据共享平台

1.建立相应的领导个人门户

在企业内部工作中,不同的领导总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任务,对于重点信息的关注点也各不相同,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使用的服务平台也是千差万别,所以,为了方便领导公作,建立相应的个人工作服务平台,对领导的服务页面上单独展示需要的资料内容,对所需要的资料进行专门性定制,对于需要了解的企业内部信息也可以进行分类整理,有针对性的发给相应的领导,还可以通过MOSS系统进行页面的集成,将领导需要的信息进行整合方便其日常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对于员工来说,也可以对领导的个人系统进行区分,这样也更有归属感,使得员工工作时任务更加明确。

2.完善相关的资料共享平台

对于企业大数据共享平台来说,可以利用MOSS系统进行优化,建立资料上报平台,可以直接将企业资料进行上报到企业的大数据平台上,大大减轻了资料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方便全体员工进行资料的阅读。对于某个项目需要用到的资料来说,通过各个部门个性化的输入接口,通过InfoPath、Excel等方式,直接传到企业大数据平台上,十分方便快捷,企业员工要进行资料的使用,也可以直接从系统中提取,节省了时间,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对相关的客户资料进行统一管理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其客户的数量众多,对于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来说,可以通过MOSS系统将相关客户的资料进行整合,使得在进行交流时更加方便有序,大数据共享平台通过MOSS系统还可以直接和客户进行连接,使得资料的传输更加方便快捷,不必面对面进行交流,节省了时间,可以直接通过Web连接进行视频聊天,降低了距离的限制力度。通过大数据共享平台可以直接进行资料的传递,可以极大的节省时间,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

第10篇

利用大数据开展培训是比较艰难的,但它的分析能力可以让企业的管理现状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分析各个职能部门复杂的数据,大数据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可以推动变革的洞察力,使其能够接纳并留住高水平人才,并开展高效的管理。大数据不仅可以改善员工的培训环境,甚至可以让培训活动焕发新的活力。

为某个企业创造价值的个体,并不一定是那些在权力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人。这些个体往往具有洞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影响其他员工,懂得企业如何组织培训才能富有成效,并能跨越障碍解决问题。

提取价值

NWH Global的水利工程公司使用大数据技术来寻找可以与其合作的顶级合作商,使这些合作商能够促进并巩固企业从一个IT架构过渡并巩固成一个共享服务运营体。社交网络分析公司Activate Network的业务发展及市场推广高级副总裁赛瑟・霍布斯说:“该公司将顶级变革推动者认定为学习榜样。在过去的六个月里,通过共享服务,NWH Global节省了2500万美元。”通过利用更高水平的专家人才,该公司能够比其他公司更加迅速地突破瓶颈和障碍,并在互联网上更高效地传播信息。

在Activate Networks,哈里伯顿致力于利用网络分析技术改善多个相互关联的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沟通与交流的条件。在此项分析的基础上,哈里伯顿通过创建混合式的项目团队、将个体链接到其他平台和使用专业的自动定位器等方式,力图加强团队培训平台间的关系。九个月后,团队之间的链接效率提高了25%,运营效率提高了10%,新产品收益增长了22%;与此同时,由质量不佳引起的成本削减了66%,客户的不满程度下降了24%。这些改进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的各个团队达成有效共识,还可以促进他们对最佳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交流和沟通。

还有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留住人才。“参与度、绩效和社交联系是决定一个员工能否胜任工作的关键因素。”霍布斯指出,“随着时间推移,你可以观察并了解手下的员工究竟适合做哪项工作:他们是否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是否对项目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思考,是否对现状持观望态度,工作负担是否过重等等。而那些越来越不合群而且缺乏活力的员工,往往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风险因素。

对于管理者来说,个人关系网的广度和深度是通往成功的关键。“如果企业顾问没有在30天之内做好工作关系网的沟通协调工作,那么他的工作能力就很值得商榷了。”霍布斯给企业高管更多的时间――60天。他认为,这段时间可以验证高管是否具备与关键下属和其他部门开展紧密合作的能力。“如果高管没能顺利地开展沟通活动,或者使关系网破裂,那就说明他根本无法承担这个岗位的职责。”

改善培训效果

被全球企业大学理事会认定为“2013年度最好的企业大学”的美国国防采办大学(Defense Acquisition University ,英文缩写为DAU),就运用大数据分析评估其培训计划效果。美国国防采办大学为美国军队超过十五万名现役和预备役采购人员和IT人员提供培训

课程。它利用知识工程顾问,将多个系统――包括人力资源、预算和会计等体系中的学员数据库和学员信息进行整合。因此,“我们可以将多年的培训效果作为评判和调查的标准,考察教学软件、硬件设施以及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程度。” 美国国防采办大学战略规划和培训效果分析总监克里斯・哈迪博士说。

在对成千上万节岗位培训的课程质量和导师作用进行调查研究后,美国国防采办大学要在培训结束60天后对学员的工作表现和业务成果进行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年长学员倾向于通过传统课堂教育从导师那里获取知识,而对那些倾向于参与在线培训课程的年轻员工来说,过硬的培训课件质量才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导师的作用被明显地提高了。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哈迪博士意识到导师作用和培训课件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导师在美国国防采办大学中的影响力比其在其他组织中更大,不仅如此,客座讲师还可以向员工提供能在今后的工作和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的高水平个性化培训课程。

哈迪博士正在致力于推进美国国防采办大学和培训效果分析团队合作开展跨越业务范围的趋势分析。“如果你不主动分析数据,就不会看到这种趋势。”他说,“但是,在分析了晋升回报率、培训体验、培训地点、业务单元差异等数据后,大数据在跨越业务范围后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驱动因子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可以使用Knowledge Advisors' Metrics的重要指标软件分析远程教育回报率下降的原因,还可以了解到政府工作效率的低迷和员工休假为何会消磨企业的斗志。”

哈迪博士说,“目前,我们正在将学员信息系统与业务成果应用到培训中去。”美国国防采办大学已经开始追踪和收集培训地点、培训质量、花费成本、学员评估等数据。一旦完成数据整合,这个联动系统的运作模式将近似于一个可以提供培训范本、学习规则和知识共享的人才管理库,可以利用其对员工开展更有效的培训。

学会利用隐藏的信息

先进的分析能力是开启深藏在海量数据中有用信息的钥匙,只不过很多企业一直认为这些信息没有使用价值,或者压根就没注意到它们的存在。这些信息可以将网络科学和行为科学结合起来,提高团队协作和员工敬业度。霍布斯认为:“我们通过收集这些隐藏信息来辨认一个人所属的关系网,认识其对团体的影响力和对团队做出的贡献。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富有弹性的解决方案,为关键的业务项目提供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的意见。”由于这些隐藏信息发挥了巨大作用,大数据的作用不容企业小觑,影响力已经不再是管理层的特权了。

Activate Networks为企业提供的激活企业社交平台的软件解决方案,可以投射到数以百万计的个性化网络中。这个方案可以搜集数据并通过分析电子邮件流量中的元数据、表头信息和工时戳记(而不是电子邮件的内容)等方式识别个人关系网。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以构建员工性别、任期等描述性数据,关系网和电子邮件数据、参与度和附加技能的行为模式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筛选,我们可以精确地找到那些能够真正助推企业发展的人才。”霍布斯说。

了解以上这些关系后,大数据就可以“推动产品的上市时间,简化组织的复杂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可预见的错误,并帮助企业监测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反过来,通过缩短销售周期、领导亲和力和无缝对接的用户体验,它还可以加速用户收入的增长。”霍布斯说。

尽管当前的分析手段已经十分先进,但一些数据仍然是遥不可及的,医疗记录中的医生叙述就是一个很恰当的例子。在患者遭受痛苦和慢性病的折磨时,这些以纸质记录形式保存下来的信息和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中一些关键信息可以应用到其他患者的治疗当中去。QLIK技术公司副总裁兼产品经理唐纳德・法莫将这种现象称为“水冷却器作业”,因为它展示信息的方式模仿了人类接收数据的生物原理。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因为人们还会通过对话和叙述来分享经验。”法莫说,“自然的分析是一种建立在认知技术和天赋上的技术和经验的组合。”因此,大数据分析可以从技术和经验两个维度中获得利用价值。

最后,企业通过利用跨职能团队开展大数据分析,可以使海量数据的价值不断提高。大数据将推动企业制订以培训效果、生产率和利润产出为核心的方案――这才是利用大数据要解决的大问题。 责编/王奇

i4cp(Institute for Corporate Productivity,即企业生产力研究所)发表的《大数据时代:对组织和人力资源的进展报告》提出: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在塑造新的劳动力分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i4cp的克里夫・史蒂文森总结当下的市场领导者获取的经验教训后提出的几条建议:

・确定企业培训效果分析的需求

评估下属的分析能力,在掌握相关数据后,还需确定企业首要关注的问题――集中精力处理那些严重落后于可接受标准的部门,要么提高其主管的能力,要么让缺乏能力的主管离开,以保证领导核心分析能力的持续提升。

・提高培训效果分析的强度

尽管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在某些工作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精确,培训应将重点放在使用大数据做出更优决策这一工作上,而不仅仅将数据的运用局限在具体的工具和运算技术中。这种类型的培训可以促使员工以更加实证的角度思考问题。企业中的职能部门也许已经具备这类培训所需的技能,因此可以将这些技能作为专业主题来培训其他员工。

・控制大数据流动性的预先准备

大数据产生的“噪音”来自于其对数据的形容词――“大”中。如果企业打算将这些庞大的数据有效利用起来,就应提前考虑其硬件和软件设施是否已经落实到位,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能否将已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合理、灵活地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去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应该在淹没在大数据漩涡之前,先搞清楚自身究竟希望利用大数据达到何种目的。

・利用培训效果分析做出决策

第11篇

“中国用户虽然已经有了明确的大数据需求,但是大多数用户目前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一部分应用转到大数据平台上。电信运营商、银行等用户都在做这种尝试。”Informatica公司大中国区首席产品顾问但彬表示,“但是,对于转移到大数据平台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和财力、大数据平台是否可靠等问题,中国用户还在考察之中。”

扫清大数据处理的障碍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大数据成功案例多来自互联网领域。但是如果比较数据本身的含金量,还是企业大数据(结构化数据)更具价值。虽然Informatica的产品已经应用于像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但是其业务重点还是在结构化数据的处理上。在大数据概念出现以前,人们在商业智能分析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而完成这些工作需要的大量价格高昂的硬件对于企业来说已经不堪重负,如果再加上大数据分析,很多企业根本无法承受这样巨大的投入。因此,像Hadoop这样的开源产品应运而生。

用户转换到大数据平台,不仅要考虑软硬件的投入,还要考虑为此支出的人力成本和学习成本,在新的应用环境中如何更简单方便地使用相关工具等问题。但彬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基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就能透明地使用大数据工具。因此,我们把所有需要处理的东西虚拟出来,让它既可以运行在传统的硬件上,也可以运行在大数据平台上。这样,用户就不必考虑其数据和应用究竟运行在哪个平台之上,只要直接使用即可,降低了大数据应用的门槛和成本。”

Informatica主要解决的是数据质量和数据集成的问题,而大数据分析是其下游的应用。“如果放到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质量只有60分,那么分析得出的结果肯定不会是100分;如果我们为大数据平台提供质量为90分的数据,那么得出的结果肯定更好。大数据的展示固然重要,但是大数据的收集更加重要。”但彬举例说。Informatica的主要工作是在数据采集和流通过程中就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处理,然后再将高质量的数据交由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Informatica实际上做的是大数据的预处理工作,它就像是大数据通路上的清道夫。

实现硬件与应用的隔离

今年6月,Informatica了虚拟数据机(Virtual Data Machine,VDM)Vibe。但彬解释说:“Vibe的功用类似于Java虚拟机,它作为一个隔离层,可以很好地屏蔽异构硬件环境的异差化。无论是何种硬件平台,只要把代码扔给Vibe,它就会自行解析并按需要进行处理。Vibe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开发效率。”Vibe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底层支撑平台与应用分隔开。这一功能并不是现在才有的,Informatica 9版本已经具有了这一功能。Informatica之所以将VDM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正式出来,主要是因为VDM这种应用模式已经十分成熟。

从产品集成的角度看,未来Informatica的主要产品都将以Vibe为基础,但是像主数据管理、归档等不以数据处理为核心的应用暂时不会集成到这一平台上。谈到Vibe未来的发展,但彬表示,Informatica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对Vibe进行扩展:从深度方面讲,不断提升Vibe的性能和可靠性,更好地利用硬件平台;从广度方面讲,Vibe将支持更多种类的硬件平台,未来甚至有可能运行在像智能手机上。

为了在中国更好地推广产品,Informatica加强了与行业分销商的合作。但彬介绍说:“制药是制造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作为一个平台产品厂商,我们很难准确找到我们的产品与制药行业客户的契合点,但是专注于此行业的分销商可以将我们的产品封装成适合制药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第12篇

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以数理逻辑为中心,采用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测试、维护软件。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与软件密不可分,数据是计算的处理对象,软件虚拟化,具有松耦合、分布广、动态变化等特点,要求能够处理海量数据。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软件工程教学应当针对大数据处理的需求,研究支持数据处理的软件技术,研究面向大数据的软件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此外,我校在课程内容建设、学生实践实训、创新培养、教材建设等方面与青岛软件园驻园软件企业进行了充分沟通与融合,应对大数据环境带来的机遇,使学生在学校中就可以通过校企平台解决学生专业实训、企业实习等问题、了解软件企业部门的职能分工及联系、掌握软件企业的主流开发技术和产业技术应用前沿。

2大数据驱动下的教学模式探索

大数据在为软件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从软件工程教学的视角,我们分析大数据时代对于软件工程教学的影响,提出运用大数据服务软件工程教育、提升学生素质。

(1)理论与实践并重。

软件工程是一门兼顾理论与实践的课程,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往往围绕着能力培养开展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却忽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并非提倡以讲授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为中心,而是要求不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重视软件工程前导课程知识的衔接,例如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还要将软件行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热点内容,例如大数据下的软件工程思维,及时地安排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将工程实践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融入到软件工程的理论教学中,促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我构建与现代软件工程发展相适应的知识框架。

(2)协同开发。

当前软件工程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合理分工,如何明确软件企业内部的职能分工、各技术岗位的职能范围、权责和工作内容。大数据环境下,软件工程方法由逻辑驱动转变为由数据驱动。由于主要面向分布型应用和程序,软件开发从封闭走向开放,开发人员通过分享和交互进行开发。在此过程中,应重视协同开发。采用团队协同模式开发软件项目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组队,不仅要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能范围和工作内容,还要明确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系统测试人员之间的权责。此外,在参与大型软件的开发实训中,还有细分相同角色人员的具体分工。在协同开发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学生自由组队造成的“马太效应”。根据教学实训发现,学生自由组队,容易造成强强联合。编程能力强的学生组队,能够较好的完成实训项目,但是弱弱组队却无法顺利的完成实训任务。为了在协同开发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引进团队制约机制。每个开发团队通过强弱联合组队,每个团队既是软件开发者,同时也是软件需求者。作为软件开发者时,需要和软件需求方讨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作为软件需求者时,需要提出自己的软件应用要求。开发者和需求者的双重身份,保证团队之间只有经过充分的沟通,才能完成软件的开发。团队制约机制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扮演多种开发角色,熟悉软件企业的业务流程。

(3)合作创新。

大数据时代,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群体软件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开放环境下,面向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的开发模式,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任务分配、创新解决方案。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实践中研究以数据为驱动的软件设计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重视在软件工程的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学校软硬件平台,申请学校科技创新课题,或者参加教师的软件设计相关的科研项目。依托校企合建的软件工程创新实验室,通过完成“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胡萝卜智能分级系统”、“基于MVC的上机考试与在线练习系统”等科技创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合作沟通技巧,提高学生软件工程的创新能力。通过参与教师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花生品质品种自动检测系统”、“茶树病虫害远程专家系统”等应用项目开发,在实际的项目研发中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分析当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产业需求,学校与软件企业在教材建设、教师培训、实训平台、企业服务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学校、企业各自创新活动。出版了《设计模式(Java版)》等应用型教材,从理论、应用和实例三方面出发,帮助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最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软件企业实训基地,通过定制的实训解决方案和软件企业提供的实训服务,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重新开发“海尔OEC日志管理系统”等大型软件。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自身的创新意识,而且在工程实训中个人能力和素质也得到锻炼和提升。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