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改善项目总结

改善项目总结

时间:2022-10-07 16:56:20

改善项目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经济分析

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改造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云霄县云陵镇复兴路东段,西起中山路,东至江滨路,主要涉及中山路、复兴路、槐荫路、永绥路、永绥横路、溪边路、和平路、江滨路等。项目建设用地面积38713.71(约58.07亩),总建筑面积124931.77,其中:计容建筑面积102929.92,不计容建筑面积22001.85。项目拟建设安置住房816套,建设安置住房面积87176.58;配套建设综合商场8106.89、零售商业店面6615.99;地下室21720,架空层281.85,物业管理用房343.42,设备用房687.04。建设市政道路10433.618。建设区内道路、绿化、给排水、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74696.6万元,建设资金由业主自筹和安置房购房款,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拨付。项目的建设期为2年,自2014年7月-2016年6月。云霄县政府委托县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为项目业主单位:。

一、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改造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一)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改造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

《云霄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提出:旧区改造原则。旧区改造应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合理利用,调整布局,成片改造,逐步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为基本原则,努力提高生活居住水平,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综合功能。

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内交通设施落后,危旧房屋集中,安全隐患较大,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恶劣。主要问题体现在:一是道路交通设施落后,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原有的街道尺寸、筑路材料等都无法满足现在交通、消防的需要 ;二是片区内危旧房屋集中,大多房屋属于土木、混合结构,大多居民普遍使用煤饼炉或瓶装煤气,安全隐患较大;三是供水、排水、排污、卫生、道路交通灯基础设施极不完善。此外公共绿地的缺乏,也导致了街区的绿化指标不符合要求,居民生活环境没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该片区的改造不但能能有效贯通复兴路与学生街这一东西走向通道,进一步完善县城区的路网结构,而且能改善片区内居住条件,提高居住水平。为加快《云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步伐,推进公共事业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云霄县人民政府《关于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改造建设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上确定实施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改造建设项目并确定征收范围。

为了加快旧城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优化改善县城环境、人居环境,使北城区成出县城的北大门,同时也为旧城区聚集了大量人气和商机。因此,县委县政府提出该项目的建设。

(二)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改造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加速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需要。随着云霄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旧城区房屋大多低矮破旧,商业网点杂乱分布,交通拥挤,人居环境和生活卫生状况差,“脏、乱、差”现象严重。当地居民住宅大多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且地下管网不配套,排水不畅,居民的居住条件很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大力加强城镇居民住宅建设、加速人口城市化进程的政策要求,能够有效、直接地改善当地居民长期以来“脏、乱、差”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该项目的建设将推动云霄县基础配套设施布局的完善,改善云霄县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项目的建设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2)项目建设是解决征迁安置问题的重要保障。通过项目的建设,能够确保妥善安置该片区的被征迁户,这样使广大被征迁户的利益能够得到维护。以保障征迁户得到及时妥善安置和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3)项目建设符合《云霄县城市总体规划》是实现云霄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为了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符合云霄县城市发展规划,促进城区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缓解县城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本项目即为复兴路片区改造安置房,它的建设将解决该区改造安置任务,为该区改造征迁安置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撑服务。

二、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改造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属于旧城改造项目,项目建成的商业店面及住宅除安置改造过程中的被征迁户(被征迁商户)外,剩余部分以市场销售用于回收该项目建设成本,项目建设不以盈利为目的,因而本报告对项目不进行盈利能力和不确定性分析等财务评价,仅对项目的收入情况进行测算。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38713.71(约58.07亩),总建筑面积124931.77,其中:计容建筑面积102929.92,不计容建筑面积22001.85。拟建设安置住房816套。项目建设安置住房面积87176.58;配套建设综合商场8106.89、零售商业店面6615.99;地下室21720,架空层281.85,物业管理用房343.42,设备用房687.04。建设市政道路10433.618。建设区内道路、绿化、给排水、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

(一)收入分析。(1)住宅销售收入。按照该项目安置补偿办法,安置房按3700元/的安置价结算,超过调换面积的部分按5000元/的市场价计算。该项目建设住宅87176.58,建设过程中共征迁住宅面积66707。则项目按安置价进行销售的销售收入为24681.59万元。按市场价销售销售收入为

10234.79万元。该项目住宅部分销售收入总计34916.38万元。(2)商业店面销售收入。按照该项目安置补偿办法,江滨路房屋底层店面安置面积按1:1置换;其余被征迁店面按相应价格赔偿,要求置换的按42000元/的市场价计算优先购买。该项目征迁沿街店面面积为11293,其中,江滨路征迁店面面积为

1341。项目建设商业面积为14464.9平方米,除去安置江滨路店面外,按市场价销售的商业面积的销售收入为55120.38万元。安置江滨路店面安置费用为4023万元。项目商业建筑销售收入为55120.38万元。综上,项目总收入为90036.76万元。

(二)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改造建设项目成本。项目建安成本为74696.6万元;项目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5%估算,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估算;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及附加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项目总成本为85736.3万元。项目成本通过安置产权调换、差额互补等方式收回。

(三)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改造建设项目收支平衡分析。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经济收入90036.76万元,项目成本为

85736.3万元。项目建成运营后可实现经济净收益4300.46万元。

三、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改造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一)项目建设确保复兴路东段改造工程顺利实施的需要,有利于城区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区用地合理利用,加速城市化建设进程。

(二)解决该片区住房困难问题,通过项目建设妥善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和危旧房困难问题。

(三)项目的建设彻底改变了原区脏、乱、差的环境。这里原来是典型的“城中村”,市政配套设施匮乏,治安较差,环境较乱。通过对旧城区内的危旧房改造和环境整治,降低旧城建筑密度,疏散旧城人口,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绿化、给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旧城环境。小区建成后,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社区环境优美、整洁,从而提高旧城综合效益,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四、云霄县复兴路东段片区改造建设项目合法性分析

(一)项目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第十二项:“建材”中第14点“应急安置房屋开发与生产”。项目建设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并且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该项目已取得项目选址意见书及县发改局对该项目的办理意见等相关文件,项目建设是合法的。

(二)前期工作合法性分析。项目坚持严格的报批程序,按照规定经过比选选择有资质的咨询单位进行严谨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从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并严格坚持执行“四制” 原则(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六项管理”(审批或批准管理、设计管理、概预算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劳务管理)。同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广泛征求周边群众对该项目环境评估报告的意见。

五、主要结论

(一)该项目系征迁旧城改造项目,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项目的建设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纳入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合理性。

(二)项目建设有利于确保复兴路东段旧城改造工程顺利

实施,有利于城区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区用地合理利用,以此贯通县城区东西方向主干道、完善城区交通、提升县城品位,加速城市化建设进程。

(三)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项目区居民生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为基本原则,努力提高生活居住水平,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综合功能。项目完成后增加了县城活力,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了周边居民居住生活环境,从繁杂走向繁华,极大提升居民生活空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该项目已完成补偿协议签订,被征收户对项目的建设抱有积极参与和支持的态度,时机成熟,有着充分的合理性。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获得了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实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政策。项目综合评价风险值0.35,项目风险程度较小。

(五)项目实施后可实现经济净收益4300.46万元。

综上,根据对该项目建设进行经济分析,项目投资风险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好,此项目是可行的。

六、建议

(一)项目业主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抓紧做深做细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动工建设,早日发挥效益。

(二)业主应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冠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经济分析[J].大众科技,2005,(11):258.

第2篇

关键词:农业推广;投资;制度改革

1农业推广的投资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发展的根本条件,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我国的农业推广投资方面还有待完善。

1.1从总量上来看

当前,农技推广经费是以政府财政出资为主,这项政府农技推广资金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这期间,我国政府财政农业总支出,对农技推广投资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平均值约为9.85%,这样的比重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而言并不低,随着农技推广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得资金和人员的配比差距拉大。由此可以看出,投资比重是影响我国农业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从效益与影响上来看

首先,通过对两个变量即财政农业科技推广支出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系数为0.93。以此又分别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和对数函数模型进行模拟估算,都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例如,从对数函数模型得出的结果,可以显示出财政农业科技推广支出的产出弹性约为0.9298。这就表明,财政农业科技推广支出能够极大的影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长。其次,政府农技推广投资增长率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不同时期,政府农技推广投资增长率不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可以看出推广投资对农业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2农业推广投资改革的政策建议

2.1增加农业科技推广资金的投入总量,进一步完善投资结构

我国农技推广投资总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在当前形势下,加大政府财政农机推广投资力度是必然选择,不过增加到什么程度,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但应该不低于,甚至是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建议政府在确定农业推广投资总量时,要以不同时期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农业总产值等重要指标作为依据。另外,要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结构,提高推广投资的效益。注重事业费和项目费比重的调整,以及事业费的分配等问题,如事业费中业务活动经费比例最好维持在25%以上,因为活动经费如果不足,会使推广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级、各类推广项目经费,适当的加大投入力度,以及投资总量的比重。

2.2完善项目经费的投入机制

目前,我国主要是根据农业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对推广经费进行分配,也就是通过政府拨款给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使其能够推广特定或者不定的技术。然而,其在执行过程中,容易造成项目缺少针对性,以及出现资金不到位与流失等情况。因此,改善项目经费的投入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资金拨款制度进行改革,通过制定基金管理制度,规范公开招标管理和专家评审制度,以实现由优秀的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目的。另外,为了能够使项目经费的使用方向和制度得到保障,应建立完备的资金监督审计体系和制度,从而确保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能够真正的专款专用。同时,项目管理制度也应该在技术推广机构的内部实行,从而使推广人员的劳动绩效与利益分配相结合,有利于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2.3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推广组织与投融资机制

始终坚持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并以国家财政作为主要推广经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推广项目,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起行之有效地管理机制,以此来改善我国农业推广经费不足的现象。从以往的世界农业推广投入模式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农业推广总投资中,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比重在逐渐上升,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各自都有比较侧重的投资领域。例如,私人投资比较倾向于物化程度较高、市场潜力相对较大的科研项目的推广上。我国政府在推广项目的制定上,要按照各类农技的不同特性,侧重放在企业和私人很少参与的项目当中,并借鉴国际上的农业推广分权的多种模式和经验,完善我国的非政府投资事业,并增加其所占比重。非政府投资可以采取商业投资、民间资本等多形式的投资方法,目的是要建立和完善依托于非政府资金,开展推广工作的有效机制,同样也需要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产权机制等的相配合。另外,在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主要渠道进行强化,注重立法的法律效应,通过法律手段确保国家财政每次投入的农技推广经费,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能够逐渐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润寒.基层农业推广制约问题与发展建议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

[2]李强.浅析我国农业推广的金融支持.时代金融,2013,(18)

第3篇

正确认识“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一五”时期,适应更快更好发展的总体要求,吉林省提出了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1.55万亿元的增长目标,并规划实施了“二十大工程”和“十五大系列重大项目”,进一步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一轮发展的历史起点上,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吉林省规划提出的“二十大工程”和“十五大系列重大项目”,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等众多领域,不仅包括农业、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医药、电子信息、能源、冶金、纺织等产业类项目,而且也包括交通、旅游、棚户区改造、水资源开发、流域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资源环境类项目,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和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建设体现了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十一五”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二,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是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坚实基础。重大项目建设不仅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当前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直接因素。1996-2002年,吉林省共建设了335项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4.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2005年,全省共建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92项,完成投资858.5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7.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9%。经过重大项目建设,到“十五”末期,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吉林省新的支柱产业,能源、冶金、建材、轻纺、旅游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省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二十大工程总投资近4430亿元,十五大系列重大项目投资约1.16万亿元,分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28.6%和74.8%。可以看出,重大项目建设在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重大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资增长的趋势和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水平。

第三,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是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障。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是吉林省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根据《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或稍长一段时期,吉林省将基本完成调整和改造任务,建成新型工业基地,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十一五”时期是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关键阶段。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活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总量不大”已成为当前和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扩大经济总量,建设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五大基地,改造提升机械、冶金、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和地区接续产业,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地,需要组织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来实现。加强水利、能源和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省建设,也离不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撑。以“二十大工程”、“十五大系列”为主的重大项目建设,是“十一五”时期吉林省扩大总量、加快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加快重大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十一五”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重大项目建设面临的形势与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维权和民主意识增强,投资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重大项目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信息化和法制化水平。针对吉林省加快振兴发展的形势任务与机遇条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和重大项目建设管理的新要求,重点应建立健全四大管理体系,提高重大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长效推进机制,有效扩大投资规模,为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第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建立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是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应引起高度重视,把重大项目建设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程,作为政府管理职能的重中之重,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工作中精心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同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持续增长结合起来,同转变投资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结合起来,同培育壮大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结合起来,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重大项目建设管理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加强管理组织领导职能建设,落实责任和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落实重大项目领导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明确项目管理职责和部门责任,逐步形成“横向联合、纵向一体”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完善重大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以省、市(县)政府重大项目管理部门为主体,加强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严格管理职能和责任分工,逐步实现重大项目从立项、开工、建设、竣工全过程组织管理。建立地区和部门重大项目联系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地区的组织领导,把重大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第二,建立健全决策管理体系。强化规划论证,认真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坚持科学的决策程序和规则,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在重大项目组织建设环节中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市场和效益,必须高度重视做好重

大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和准备阶段的相关工作。

坚持“规划指导项目”的思想,把规划作为重大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按照“十一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思路,结合各级各类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确立的发展方向、目标、重点,科学地谋划重大项目。

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库的建设,依靠计算机管理手段,提高重大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坚持“开发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原则,统筹全省重大项目管理,全面掌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同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市场形势、环境变化,对重大项目库及时调整、充实、完善。通过重大项目库的建设与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地区、行业及所有制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重大项目决策提供充足可靠的依据。

科学编制和实施重大项目总体规划,进一步做好项目规划的深化、细化工作,根据项目进度和年度目标,制定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区分轻重缓急,搞好远近结合。加强项目前期论证,本着“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组织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避免盲目上项目。严格项目决策程序,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相关审批、核准及备案管理办法,严格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和内容,实现项目决策程序的规范化。

第三,建立健全协调服务体系。重大项目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及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共同努力。政府作为重大项目管理职能部门,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增强全局意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建立起“上下联动、内外互补”的协调服务机制,积极落实条件,保证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建立健全协调服务体系,重点应加强重大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加强投资综合管理部门与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搞好对口衔接,在严格审批程序的前提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等条件,完善要素供给保障机制。按照“区别对待、确保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全省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结合建立县域工业集中区,加强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实现工业集中区重大项目集约、节约用地。认真搞好项目土地征用和拆迁安置等政策处理的协调服务,保证失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协调服务,首先应搞好与财政资金的协调服务,做好重大项目建设与财政资金、国债资金及信贷资金的衔接工作,建立重大项目财政资金协调配套机制,根据重大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整财政性资金支出结构,确保重大项目资金配套和建设需要。其次,应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吉林省地方投融资平台,重点加快推进地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化解历史包袱,提高融资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强项目单位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研究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创新融资方式,引导民营企业、域外企业及外商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第四,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依法加强管理,是重大项目建设正常进行、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因此,应进一步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完善原有管理制度,制定出台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包括重大项目年度考核、公开通报、咨询论证、质量管理、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等在内的制度管理体系,保证重大项目建设优质高效地组织实施。

第4篇

我就中华慈善总会(以下简称“总会”)2011年和2012年9月底前的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中国慈善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总会在理事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各项业务工作稳步推进,重点工作有较大突破。

一、筹募总额稳中有升

2011年总会筹募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全年募集慈善款物总额略高于2010年,共计65亿1829万元,包括:捐款4亿9245万元,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60亿2千584万元。

2011年我国慈善行业出现了多次舆论风波,部分社会公众的捐赠热情一度下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募捐工作。媒体监督是必要的,且具有一定警示作用。正确运用监督武器,正确对待社会舆论监督,对于改进工作、促进事业健康发展有益,但个别的媒体误导在客观上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些外部客观环境的冲击下,总会也未能置身于舆论漩涡之外,筹募工作压力非常大。但我们始终秉承“尊重受捐者,服务捐赠者”的理念,实事求是地说明真相、澄清事实,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我们的主要捐赠方和合作伙伴基于长期合作过程中的了解,纷纷表示对总会的信任,愿意继续合作甚至追加捐赠额、加大合作力度。其中年度捐赠额在千万元以上的捐赠方就有:德国拜耳公司、瑞士诺华公司、英国阿斯利康公司、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瑞士爱可泰隆制药公司、周大福珠宝金行(深圳)有限公司、世界宣明会、陈东升先生、韩国依恋集团、宝马爱心基金、大连万达集团、美国健赞公司等。正是捐赠方、合作伙伴和受助者对于我们工作的信任以及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得总会在2011年复杂的舆论环境中,筹募总额未降反升。这种信任关系凝聚着每一位理事、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也是慈善事业生存和发展之根基。

二、慈善项目健康发展

2011年,总会以现有的精品项目为基础,加强项目管理与工作创新,慈善项目工作在质和量方面均有较大进步。其中,“千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项目,组织工作人员和医疗专家数次进藏,对藏区先心病患儿进行筛查、救治,促进了民族团结,受到了党政领导的一致好评。多吉美、易瑞沙和特罗凯助医项目因在大病救助方面工作成绩突出,在2010年“中华慈善奖”的评选中喜获殊荣。“慈善医疗济困行动”在30个省市捐赠救护车267辆、医疗设备563套,捐赠金额达2.4亿元。“微笑列车”项目全年在全国397家医院完成手术共计22197例,并进一步增强了总会和地方慈善会对项目的管理权。“宝马爱心基金”、“周大福慈善基金”、“I DO儿童基金”、“朱树豪慈爱孤儿基金”、“银联励志助学基金”、“周森爱心基金”、“巴迪基金”、“大众慈善基金”等冠名基金在扶贫、助学等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同时,总会积极引进各种慈善资源,设立了一系列新的基金和项目,包括:“依恋圣秀慈善基金”、“倍泰龙项目”、“和基金”、“中峻基金”、“今天希望基金”等。这些新设项目因高度关注民生、紧扣时代脉搏,受到受助者的普遍欢迎。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总会长期坚持同海内外爱心企业联合开展医疗救助活动,不但惠及成千上万的患者,为国家实施医疗保障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而且对于促进我国医疗改革,使一些大病救治有望列入医保范围作出了应有贡献。

在这一年中,总会项目的设置更趋合理,实施、监管水平均有较大提高,救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整体上较好地实现了“优化慈善资源配置,提高慈善资源效用”的工作思路。

三、救灾工作进展顺利

2011年总会救灾工作主要集中在四川灾区重建工作收尾、玉树灾区重建工作展开以及《两志》编写三个方面。

四川灾区重建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11年基本完成。总会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四川灾区进行重建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并三次派员陪同捐赠方前往灾区考察重建项目。捐赠方代表对他们捐建的重建项目保质保量完工表示赞赏,对总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随着青海玉树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总会接收及汇缴的所有捐款已全部拨付青海省慈善总会救灾账户。为更好地将重建工作落实到位,总会领导两次前往西宁并参加由民政部救灾司召开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捐赠资金管理工作座谈会”。会上总会领导听取了青海省相关部门就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捐赠资金使用情况,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根据中央部署,总会承担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中《抗震救灾志》、《灾后重建志》的有关编纂工作。这是一项专业性极强、要求十分严格的全新工作。我们在资料搜集任务繁重、无专业人员、无编纂经验、无专项资金,工作起步晚、任务重的情况下,精心组织队伍,全力承担责任,参加了多次培训会和工作会议,《抗震救灾志》经过两次修改定稿,已基本完成。总会不但在四川召开了现场动员部署会,而且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四川灾区收集资料,督促编纂工作,已完成《灾后重建志》的概述和长编部分。

四、对外交流继续扩展

2011年总会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总会全年安排出访1次,接待外国及港澳台地区来访7次。2011年6月,总会应全球联合之路邀请,组团参加了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九届联合之路亚太地区会议”。会议上,总会代表介绍了中国慈善组织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基本做法和体会,受到一致好评。2011年总会与全球联合之路签署了新的合作伙伴协议,双方的合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宣传工作力度加大

2011年是总会宣传工作丰收的一年。按照年初计划,总会联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计划单列市的34家慈善会,于10月11日至13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成功举办了“慈善之光——中华慈善总会暨团体会员慈善成果展”。这是建国以来由民间慈善组织发起并实施的首次慈善专项展览。展览向社会公众展示了总会和团体会员十几年来的工作业绩。三天的展期中,参观人数逾万,盛况空前。通过举办这次展览,总会不但扩大了自身及团体会员的社会影响力,而且向社会传播了慈善文化、宣传了慈善理念。

为帮助总会及团体会员的工作人员提高业务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客观要求,总会举办了“中华慈善总会第一期慈善业务培训班”。总会组织各部室的业务骨干担任主讲人,对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多位一线慈善工作者进行培训。这次培训,增进了各地学员之间的交流,也为今后团体会员间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临近年末,总会宣传阵地喜添新成员,由民政部主管、总会主办的《慈善公益报》正式创刊。这是我国目前首份,也是唯一一份全国性、中央级慈善类专业报纸。总会现形成了“一报、一刊、一年鉴、一网站”的宣传格局,宣传实力得到提升。

2012年1—9月份工作回顾

2012年,总会面对舆论环境复杂、慈善组织竞争等多方面挑战,坚持“外塑形象,内强管理,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平稳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业务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1~9月份,总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动内部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1.优化治理结构。为进一步发挥总会各职能部门作用,使内部治理结构更加合理,总会对机构设置和人员进行了调整。为强化项目管理,专门设立了项目审批委员会。对原设置的各类专业委员会,包括宣传工作委员会、外事委员会、筹募委员会、老年产业委员会、志愿者委员会等予以撤销,撤销后的各类专业委员会相关业务由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随着一些老同志因年龄原因陆续退休,一批年轻同志开始走上管理岗位,进一步推动了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经民政部批准,总会设立了机关工会,为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活跃员工生活,提供了组织保障。

2.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制度是慈善组织规范运行的基本保障。由于总会基金、项目繁多且资金量庞大,财务工作任务较重。为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和有效,总会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及要求,逐步调整了财务规定和工作流程,防范疏漏,确保各项目资金收支手续健全、合规。进一步加强总会内部的财务票据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认真审核拨款流程的真实性、完整性,严格杜绝拨款手续不全、票据虚假或不合规定等现象的发生。每月月终及时与银行对账,每月10日前完成上月各类财务报表,确保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总会整体财务状况。开拓总会资金的理财渠道,切实做好资金的保值增值工作,使总会财务方面得到良性的发展。在开源的同时,做好行政经费的节流工作,严格控制成本支出,严格审查报销单据,以最小的支出取得最佳的效果。

慈善基金和项目是慈善组织运作的重要方式。本着规范慈善基金、项目管理的原则,总会根据《中华慈善总会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集中力量对下设的各个基金和项目逐个进行梳理,发现存在不合规情况的,及时予以纠正。对于严重违规或未能按照要求改正的,立即终止合作。同时也有些基金和项目,由于合作协议到期后捐赠方情况的变化或者开展的工作与总会工作重点不再相符等原因,总会在经过与合作方商议后予以终止。截至目前,总会已终止了“朝聚基金”、“莲之心基金”、“老年救助专项基金”、“养老项目办公室”、“慈爱蓝天项目”、“五彩路孤独症儿童救助基金”、“国学工程”、“健行项目办公室”等多个慈善基金和项目。

药品援助项目无论是从捐赠额还是受益人数来看,在总会的慈善项目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鉴于此,总会专门针对药品援助项目印发了《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资料汇编》,制定了《药品援助项目特殊困难患者赠药领取办法》、《项目部药品援助项目特殊材料审核规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为药品援助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依据。

3.提升员工能力。为推动学习型团队建设,总会加大了对员工的培训力度,积极派员参加各类慈善事业交流活动,以及由民政部等部委提供的财务、项目、新闻等相关业务培训。总会各部门结合自身业务,定期召开讨论会,学习慈善工作法规政策、最新动态,探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营造出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二、加强公开透明,树立品牌形象

1.完成各项审计、检查工作。对于慈善组织而言,审计、检查工作不仅是一种监督行为,更是展示组织运作情况、赢得社会信任的重要途径。1~9月份,总会认真配合相关审计部门,完成了中辰兴会计师事务所对总会2011年度财务状况的全面审计工作;完成了财政部财政票据监管中心对总会2009年度至2011年度一千多本发票的年审工作;完成了每个月税务局要求的税务报表和全年税务报表工作;完成了北京市西城区统计科要求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非工业水消费》、《非工业主要能源消费》、《服务业财务状况》、《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法人单位劳动情况》等各类统计报表工作;完成了财政部北京专员办对总会设立账户的年检工作;完成了毕马威对宝马爱心基金的专项审计工作。以上各项审计、检查结果均为良好。

2.促进信息公开。为规范总会信息公开管理工作,保障捐赠人及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总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中华慈善总会章程》等相关规定及总会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华慈善总会信息公开办法》。总会将以此办法为基础,规范、细化信息公开制度,将公开透明的理念落到实处。在规范信息公开制度的基础上,总会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平台,努力使用好自有媒体,加强与大众媒体合作。针对官方网站薄弱的情况,总会拟拨300万元专项资金,对“中华慈善网”进行全面整改。新网站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中。今后总会将借助网站这一媒介,更便捷、全面地向社会公开信息。目前总会与全国300余个会员单位已形成一个遍布全国、合作密切的慈善网络,总会筹募、项目等信息的公开水平,与会员单位信息公开工作密切相关。总会在加强自身信息公开的同时,也在努力通过培训等方式带动团体会员单位的信息公开,提升慈善会的整体社会形象。

3.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做出全面部署。为积极贯彻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加强正确舆论宣传引导,塑造慈善事业良好形象,总会于2012年5月17日在四川省眉山市召开“中华慈善总会宣传工作会议”。会议围绕慈善组织与媒体的关系,深入研究新的发展形势下慈善组织与媒体的合作方式,全面推动慈善文化和宣传工作。通过本次工作会议,各省市慈善会就做好宣传工作达成了更多共识,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慈善公益报》、《慈善》杂志、《中华慈善年鉴》、《人民政协报·慈善周刊》等由总会独家主办或参与主办的媒体,与各地慈善会建立起了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为慈善宣传工作提供了便捷的、全方位的平台。2012年7月和8月,民政部联合相关部委、单位分别在深圳、宁夏举行“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和“2012中国(宁夏)慈善博览会”,总会认真准备参展材料、积极派员参加交流,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总会的了解,扩大了总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做好国内宣传的同时,总会积极参加国际交流,提高总会的国际影响力。1~9月份,总会代表先后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第二届仁爱堂海峡两岸四地慈善论坛”、在日本举办的“第七届世界罕见病及孤儿药品大会”、在美国举行的“全球联合之路系列会议”,并应台湾慈济的邀请前往台湾访问考察。

为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总会在新纪元慈善教育基金的支持下,开发出版了《慈善读本》,在全国发起“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全国《慈善读本》的捐赠册数已达100多万,有100多个慈善会在1000多所学校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做好核心业务,保证可持续发展

1.慈善筹募。2012年的慈善筹募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总会全体员工放平心态、扎实工作,用实际行动赢得捐赠方信任,保证了筹募工作平稳进行。2012年1~9月份,总会接收社会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近50亿元,其中捐款人民币2.2亿余元,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47.7亿余元。当然,筹募额度只是反映慈善事业发展的指标之一。我们在争取更多慈善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慈善项目的运作效率,努力将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落到实处。

2.慈善项目。2012年,总会各类慈善基金、项目发展较好。“微笑列车”项目、“世界宣明会儿童为本小区扶贫”项目、汇丰银行合作项目等长期品牌项目在原有项目基础上,稳步推进。“朱树豪慈爱孤儿基金”、“慈福行动”、“大众慈善基金”、“德源希望基金”等基金在合作方的积极配合下,进展顺利。格列卫、易瑞沙等药品援助项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项目制度,使受益人数显著增加。“为了我们的孩子——千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 接收捐款500万元人民币,为少数民族儿童实施先心病手术救助。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该项目的受助儿童代表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衣恋圣秀慈善基金”捐赠2200万元助学款,在全国12个省、市开展助学捐赠活动,受助学生共计3000人。“宝马爱心基金”募集善款近3000万元,开展了教育、救灾等25个慈善项目。周大福集团捐赠人民币1218万元,为儿童福利机构捐建康复室15间,为四川、甘肃等省区的26所学校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和学生宿舍。“I DO儿童基金”继续开展“梦想课堂项目”、“行助学项目”,并为四川省36所学校捐建爱心放映室。LDS慈善协会合作项目在贫困群众迫切需求的援助领域开展饮水工程、轮椅发放和农村小学卫生设施改建工作。

在发展既有基金、项目的同时,总会不断拓宽新的合作领域、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与拜耳公司在原有多吉美、万他维、拜科奇药品援助项目基础上,签订了倍泰龙药品援助协议;与罗氏公司在特罗凯药品援助项目基础上签订了安维汀药品援助项目协议;与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签订“因爱而生”项目协议。设立了“春雨爱心基金”、“荣融慈善基金”、“天赐康敬老助残基金”、“万达儿童基金”等冠名慈善基金。

2012年10—12月份工作计划

2012年已经过去一大半,总会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于信息披露有待加强、内部管理有待改善、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等方面。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一、抓好年底各项业务工作

继续坚持“外塑形象,内强管理,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发展思路,全面开展各项业务,特别是做好年底的收尾、总结以及明年的工作计划。继续探索和发展以安老、助医为主的慈善实业,转变慈善事业“一手募捐,一手发放”的传统单一模式,提高慈善组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总会与各地慈善会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项目运作、慈善宣传、业务培训、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探索,提升总会和团体会员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十月份开始,总会将接受民政部五年一次的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经过前期准备,总会目前具备大量的评审资料以及相关文件资料,并将其分门别类、归档整理。届时总会将积极配合评估小组工作,接受评估,努力争取再次赢得“5A级社会组织”称号。十二月份,总会将开展一年一度的“慈善情暖万家”活动,对于此项工作要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团结团体会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顺利过冬排忧解难。

二、做好理事会换届筹备工作

第5篇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十三五”以来,全市住建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攀枝花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砥砺奋进,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新的成就,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2019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4.5平方米,城乡居民住房水平逐步提高。一是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市结合棚户区改造需要,采取“市级统筹、区级实施”的模式推进棚改工作,共争取落实各类棚改资金196亿元,实施危旧房棚户区改造52200余套,已累计完成约3万余套棚户区房屋改造工作,帮助近9万棚改居民“出棚进楼”,2018年我市棚改工作被住房城乡建设厅推荐为国务院大督查先进典型。同时,2016-2019年公租房新增分配1298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金503.27万元。我市住房保障范围从城市低收入家庭扩大到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有效解决了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二是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严格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目标,依托“两城”建设,开发了碧桂园、普达阳光等房地产项目60余个,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约396亿元,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约726万平方米。通过近5年的发展,吸引了碧桂园、恒大、领地、金科等优秀外地企业到攀投资,我市现有房地产企业131家。三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紧抓我市2018年被列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的机遇,围绕“保障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的目标,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自2018年以来,投入资金2.77亿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51个,18011户,受益群众约5.6万余人。

(二)城市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十三五”期间,随着“两城”建设的加快推进,全市建成区面积从2016年的87.63平方公里增长到2019年的93.23平方公里,城市框架逐步拉大。全市已累计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投资43.61亿元,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城市路网持续优化完善。完成机场路、炳仁路、火车南站站前基础设施、“三把锁”相关项目等市政道路和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城市主干道道路维修整治,提升城市主干道道路品质,我市城市交通枢纽路网更趋完善。2019年全市建成区道路总长度844.28公里,平均路网密度9.06公里/平方公里。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建成万达广场等人行过街设施18处,建设了一批公共停车场项目,新增公共停车场停车位4601个,我市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完成政务中心、小石潭公园、城市规划展示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品质不断增强。三是城市形象得以塑造提升。借助第五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我市召开的机会,切实对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工地、市政道路设施等领域开展环境专项整治,实施城市主干道隧道改造、两江三桥亮化、高速出入口环境打造等工作,塑造起“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城市形象。

(三)脱贫攻坚任务全面落实。“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着力补齐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短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按照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推动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如期完成。2015-2020年投入改造资金33349.65万元(上级补助16402.2万元、县(区)自筹16947.45万元),共计改造农村危房1079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81户),为全市近6万农村群众提供了住房安全保障。二是持续做好定点扶贫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对口联系指导盐边县鳡鱼乡联合村精准扶贫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组织援建了村民服务中心,引水灌溉工程等项目。2017年,鳡鱼乡联合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三是探索推广低成本农房建设技术。在米易县开展现代夯土建筑技术试点推广工作,切实降低农房建设成本,解决贫困户建房困难的问题。目前已在4个乡镇试点建成14户现代夯土建筑。

(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进程。从全市44个乡镇中优选出14个规模大、辐射带动力较强的镇作为“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进行重点培育,有12个镇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有6个镇(红格镇、平地镇、格里坪镇、撒莲镇、银江镇、普威镇)被评选为国家级、省级特色小城镇。“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共计107669.4546万元,获得省级专项资金15858万元,用于试点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工程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聚集能力不断增强,在吸纳农业转移人口、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截至2019年底,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2.19%,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5.41 个百分点。

(五)人居环境持续不断优化。一是污水处理能力快速提升。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推”项目,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已投入约21.29亿元,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站)19座,扩能改造1座,提标改造3座,新、改、扩建污水管网552.871公里,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11个。目前,我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3.705万吨/日,较2016年增长了35.69%;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尾水指标明显改善,极大提升了全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二是“厕所革命”工作推进有力。2017-2020年县(区)自筹资金约14250万元,全市新改建各类公厕共计285座,改造农村户厕18891 户,切实改善了人居卫生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三是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成效显著。建立巡查监管督办机制,不断压实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主体责任,切实抓好全市建筑施工场地扬尘长效治理,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保治理成效。

(六)建设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建筑业发展持续提升。2016年至2020年9月,我市建筑业总产值达1160.92亿元,总体呈向上增长趋势,建筑业增加值占比GDP(对经济的贡献)保持在4%左右。我市建筑业施工企业也从125家增加到349家,总体增速179.2%,年均增速约39.8%。建筑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是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迅速。全市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普及率达100%,节能建筑面积达984.89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达650.94万平方米。推广散装水泥836.63万吨,水泥散装率达61.89%。建成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2个,年生产能力6.2万吨,建成装配式建筑5万平方米。三是勘察设计企业稳步发展。现有本地注册的勘察设计企业6家,市外入攀企业88家,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勘察设计行业逐步规范。2016年以来,共办理工业、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项目557项,完成房屋建筑审查面积74万平方米。四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可控。建立和完善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工程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五方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签署率达100%,竣工标志牌设置率达100%,全市在建工程竣工一次性验收质量合格率100%,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七)行业发展秩序更为规范。一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落实中央、省、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部署,共排查、接到涉嫌黑恶线索59条,办结率100%;排查行业乱点乱象448条,办结436条,办结率为97.32%;建立落实制度机制87个,行业秩序不断规范。二是逐步有效化解“问题楼盘”。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分类化解举措,按照“属地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的原则全力推进 “问题楼盘”化解工作。全市26个“问题楼盘”已完全化解10个,部分化解10个,化解率为77%。三是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制定《攀枝花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时间节点要求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实现“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的改革目标,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

(八)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全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累计138名党员开展社区防疫志愿服务2000余小时。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采取支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行业经济快速恢复发展。建筑业方面,明确疫情防控期间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开工的房建和市政项目可暂缓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结合正在推进的工程担保工作,最高可为企业减轻工程造价7%的现金压力;房地产方面,有针对性地从土地政策、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公积金政策等方面制定了14条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物业力量积极性,为全市248个物业在管小区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十三五”时期,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下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市住建系统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纪律、提效能、强执行、做表率”等主题教育,进一步历练了干部、转变了作风、加强了队伍建设。在5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落地生根,切实为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2020年工作情况

2020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守纪律、提效能、强执行、做表率”活动,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快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一是持续推动棚户区改造。按照“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坚定不移推进棚改”的原则,扎实推进棚改工作。今年1—9月,全市已报审2017年、2018年棚改项目居民安置补偿报账资料3403户,涉及报账资金120802万元,其中完成居民安置补偿1835户,拨付资金69070万元;2017年和2018年棚改项目已完成居民安置补偿报账2.5万户,报账完成率54.6%。二是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急需、后改善”的原则,围绕“保障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目标,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0年申报成功34个改造项目,涉及10756户,预计投资1.5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25个项目。三是督导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按照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督导落实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如期完成。截至6月30日,全市“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已竣工2233户,“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问题整改工作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7户完成整改,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350户完成整改,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全省考核中排名靠前。

第6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和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理念,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一城三地”战略目标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加大绩效审计和计算机审计力度,努力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县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总体要求:

㈠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年度的审计项目计划,重点关注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密切,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安排对社会保障基金、残疾人保障金、科技经费、县城拆迁专项资金、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情况、慈善捐赠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县委、县政府有关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不断完善,维护群众利益,为构建和谐*服务。

㈡关注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以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以支出审计为主,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促进预算管理规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㈢关注绩效。进一步贯彻落实总理、吕祖善省长关于加快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指示精神,把关注政府性资金使用绩效放到突出的位置。因此,20*年度审计项目原则上要按照绩效审计的理念来开展。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预算外资金、重点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

二、具体审计项目计划安排

20*年共安排审计项目34个

㈠全省同步审计项目7个

⒈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要根据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有关要求,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促进全部政府性资金的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主要目标,以完善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财政审计,推进审计转型,努力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一是按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要求,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收支规模、结构和管理情况,动态对比分析全部政府性资金总量规模增长情况、收支结构及变动情况、结余资金及变动情况,揭露预算内外特别是非预算管理资金收支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非预算管理资金的预算化管理进程,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本级支出审计,关注本级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方向,揭示支出中不合法、不合理的因素,促进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支出进一步符合公共财政目标,促进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深化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关注部门预算收入的完整性、正确性,支出中公用经费的真实性、专项经费的政策性、项目资金的必要性及使用的绩效。揭露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弄虚作假、隐瞒转移、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部门预算的约束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加强对与一级预算单位关系密切的重点二、三级单位的审计监督。三是以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目标,强化转移支付审计。采取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摸清省对我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结构及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转移支付资金不及时使用和挪作他用问题,关注超收收入的安排是否符合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支出安排,程序是否符合浙江省预算审计监督条例的相关规定。四是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加强对政府重点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投资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五是开展涉及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教育、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揭露各项资金预算安排中的不规范问题,使用中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问题,促进有关民生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根据省审计厅统一部署,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对财政专项资金存量进行审计调查。通过对财政部门非预算管理存量资金的审计调查,摸清财政部门管理核算的各项专项资金的用途类别、比重结构、收支发生频率、结存数的真实情况,分析评价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立和使用是否符合公共财政要求,揭示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问题,并根据各专项资金具体情况提出分类管理的意见,以促进非预算管理资金的预算化管理进程,提高财政存量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⒉全部政府性资金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进一步摸清我县全部政府性资金收支规模、结构及管理情况。动态对比分析全部政府性资金总量规模增长情况、收支结构及变动情况、结余资金及变动情况。通过专项审计调查,揭示预算内外资金管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促进收支分类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促进全部政府性资金的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⒊全县各镇负债专项审计调查。根据省厅统一安排,对我县各镇负债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进一步摸清20*年底我县各镇政府债务的总量、结构。检查《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20*]86号)执行情况,反映国务院文件下发后全县各镇政府债务变动情况。分析各镇债务的历史成因,揭示政府在镇债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化解镇债务的建议,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⒋科技经费专项审计调查。根据省厅统一安排,开展科技经费专项审计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家底,掌握科技经费投入规模、来源、收支结构,分析资金使用绩效,揭露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政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相对完善的科技经费管理机制提供决策依据。调点是摸清全部政府性科技经费安排的总体情况;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真实性,重点关注财政部门有无将与科技无关的支出列报科技费用支出,有无滞留、虚列支出问题;关注科技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对重点科技专项资金开展跟踪审计,从资金安排环节直至使用单位用款环节,分析资金使用绩效。

⒌检察部门20*年至20*年财务收支审计。通过审计,摸清检察部门预算执行现状,分析各项经费结构,反映其在经费支出、行政性收费、罚没暂扣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检察部门依法行政,规范执收执罚行为,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审计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重大经济决算情况、基本建设项目情况、重要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非税收入的收缴管理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关注重要专项经费的使用、暂扣物资的管理、国有资产的管理和非税收入的收缴等。

⒍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及促进再就业专项资金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全面掌握五项项保险基金的收支规模、基金结余的分布以及基金管理运行情况,揭露资金筹集、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保证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要促使财政与劳动部门建立社保基金财政专户对账制度,加快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对政府用于促进再就业资金的审计调查,掌握我县投入促进再就业资金的总体规模,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揭露资金使用中存在的违规问题,评价促进再就业资金的使用绩效,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促进再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受益者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项审计调查。通过调查,揭露保障金在征收、支出及管理中的问题,并对万户安居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提出进一步强化资金筹集、使用、管理的建议。重点调查保障金征收面,分析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对保障金的支出结构进行分析,对保障金用于机构经费和其他与残疾人无关的支出进行审计,并对保障金补助对象进行延伸审计调查,检查资金实际使用情况;通过抽查部分安居工程的实施情况,检查资金到位情况和实际效果;分析近年来保障金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对结余过多的情况进行分析。

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9个

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在“把握规律、规范行为、保证质量”上下功夫,以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为主线探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围绕绩效和责任,着重解决绩效评价办法,不断增强评价办法的操作性。

贯彻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分类审计办法,以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单位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进一步规范审计范围、内容、程序、方法和评价体系,注重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审计的结合,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典型问题及时分析提炼和总结,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20*年在我县开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内审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县委组织部《*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建议书》(盐组审计建议[20*]2号),确定对下列单位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A类单位:县建设局、县教育局

B类单位:武原镇、西塘桥镇、通元镇、于城镇和澉浦镇;

D类单位:县残联、县旅游局。

㈢政府投资项目审计12个

以规范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程序、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必审制,注重政府投资项目关口前移,继续探索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和投资绩效审计办法。对县重点建设项目的概算、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建设单位管理及其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进行全过程审计,同时对建设资金来源及其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分析评价,为建设单位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对重大建设项目还要进行不定期的现场取证,特别是对重大的变更和隐蔽工程尽量做到提前介入,对其变更原因和变更的必要性、经济性、合理性进行分析,提高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水平。

根据我县政府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对东西大道*段工程、盐湖线*段、城东路、杭浦高速*西互通工程、东西大道路面整修工程、海风苑安置房工程、*东段围垦工程、环卫所办公大楼工程、县妇保院住院楼工程、东西大道污水管道复线工程、武原派出所办公大楼、南门广场改扩建工程等12个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及其项目投资绩效进行审计。

㈣专项资金审计及专项审计调查6个

⒈*县部分行政村征地补偿费及征地工作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摸清我县村级集体组织征地补偿费及征地工作经费收支现状,以及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⒉*县2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项资金审计。通过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审计,检查评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执行和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促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落实,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为省农综办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考核验收提供依据。

⒊*县慈善总会20*年度慈善捐赠资金财务收支情况审计。通过对20*年度慈善捐赠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了解我县慈善事业开展情况,掌握慈善捐赠资金的收支规模,确保慈善捐赠资金专款专用,促进规范开展捐款活动,完善捐款支出手续,增强慈善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⒋我县20*至20*年度县城拆迁专项资金审计调查。通过对我县20*至20*年度县城拆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审计调查,从总体上摸清拆迁专项资金规模,揭示拆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情况,分析拆迁资金使用绩效,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高拆迁工作管理水平和拆迁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⒌20*年度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摸清我县20*年度经营性用地出让的数量、规模及其分布状况,掌握当年度及抽查以前年度经营性用地实际利用情况、出让金的收支管理状况、出让的操作程序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经营性用地运行绩效、土地出让金征、管、用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其潜在绩效;揭露、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的建议,为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维护国有土地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壮大县级财政实力,提高国土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县“一城三地”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⒍建设工程合同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了解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履行情况,揭露建设工程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不平等条款、与国家有关法规不符、合同未能完全履行等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规范建设工程合同条款的合法、合理、平等和完整性,减少政府投资项目损失浪费、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为建设单位加强合同管理、堵塞合同签订和实行过程中的漏洞。

三、工作要求

对上述审计项目,要求按照审计署6号令规范要求进行实施,以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同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重点因素。

㈠突出绩效审计。20*年审计项目安排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要形式,以专项资金、政府政策、工程项目为重点,全部审计项目多要树立绩效审计的理念,加快审计转型。

第7篇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陕西省烟草公司宝鸡市公司针对“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科研需求,围绕“如何通过创新提高效益,如何通过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推进创新驱动实践应用,针对创新中出现的新动态、新情况,不断拓展企业创新发展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新优势,推进“科技创新上水平,科技增效上水平”。

一、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1.创新方法

(1)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强化技术挖潜,促进降本增效。一是大力推进“物联网”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加快技改进程,实现技术装备升级与物流综合管控平台的有效衔接,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视、可控、可追溯,再树全省系统物流新标杆。二是大力推进烟叶适用技术。持续深化烟叶移栽、培育、采烤等关键技术创新研发,着力解决烟株发育过度、上部烟叶占比过高等问题,破解烟叶生产发展瓶颈,不断提高烟叶质量和工业可用性,实现科技减害。

(2)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为载体,深挖管理潜能,实现创新突破。把精益管理和创新管理相结合,完善创新体系,健全创新平台,狠抓项目规划和管理,依托精益工具,带动项目创新,建立单位部门员工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二是深入推进对标工作充分发挥目标引领作用。

(3)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激发创新潜能,提升创新活力。一是建立健全创新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创设新的、更有效的激励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有序落实烟草类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清理意见,构建起层次更加清晰、结构更加合理的标准体系,重点完善烟叶生产管理标准体系与企业管理工作深度融合。

2.创新形式。

(1)科技创新项目。围绕市场需求、生产经营实际、烟草企业的社会责任,突出项目选题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注重“研究与推广、创新与适用、分工与合作”三个结合,重点在现代烟草农业、现代卷烟物流、现代卷烟销售、现代烟草专卖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要围绕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突出解决企业发展难点,致力于推动企业规范有序运行。

(2)微创新项目。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作为部门内部或跨部门的小组活动,具有“小、实、活、新”的特点,由小组成员通过活动程序,寻找问题根源,并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从源头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活动目标。六西格玛项目。围绕公司级目标要求确定改善方向与课题,并采用六西格玛的DMAIC五个阶段实施改善,管理关注过程和价值核心过程,确保提升企业管理能力,节约企业成本,从而提升服务水平,增加顾客满意度。改善提案。通过系统性引导各级岗位员工通过精益管理理念和IE手法,持续改善“人―人”、“物―物”和“人―物”关系,使员工立足工作实际,从公司经营、发展、制度、标准等方面发现问题、有针对性提出本岗位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创新工作室实施改善,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效益。一卡式改善。各岗位围绕本岗位相关的业务,主动识别“六源”,运用简单的精益工具通过“短平快”的方式进行改善,培养员工“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精益理念,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鼓励引导员工立足自身岗位持续改善,提高工作质量。小改小革。鼓励全员以“小改小革”作为创新活动的载体,即有了想法,马上动手,立刻就改,不做过多的分析和根源的追寻,通过树立典型、广泛动员,形成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思考创新、人人能够创新的氛围。

(3)标准化项目。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公司标准化是以获得公司的最佳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标准,以及贯彻实施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

二、“十三五”创新体系建设探究

1.体系架构

(1)创新工作室:在全市系统范围内聘请在专业管理、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高技术人才为负责人,以优秀员工和创新达人为主要成员,围绕科技创新项目(含省研、市研)、精益改善课题(含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改善提案)、标准化项目等创新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及市公司指定的相关项目研发,成立创新工作室。

(2)项目众筹库:鼓励员工申报QC课题、六西格玛项目、改善提案等相关创新方案与课题,经管理部门审核汇总形成《创新项目需求目录》并,根据《需求目录》征集项目研发人员,项目发起者为项目带头人,承担相关科技创新项目、精益改善课题等创新项目的研究和推广。

(3)创意创客群:创意创客群是由创新骨干员工及创新活跃员工组成的自由讨论和活动的网络空间,创意创客群成员可承担小改小革、一卡式改善等由个人发起的创新项目,形成个人的论文、专利等成果亦可计入创新评价积分,享受创新奖励。

2.运行机制

(1)项目审查机制科技创新项目、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应按照文件要求按年度推进,创新项目应在每年的11-12月将当年创新项目选题方向提交至项目管理部门,由项目管理部门审核后提交科委会办公室,经科委会办公室审核通过,QC小组活动和六西格玛即可按要求进行小组组建推进项目进程;科技创新项目在选题方向通过评审以后,还应于每年的3月,将《科技项目立项申报书》和《经费预算表》编撰完毕,提交科委会办公室审核。改善提案、一卡式改善、标准化项目、小改小革等比较灵活的创新项目,项目实施单位、个人应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及时提交管理部门进行登记、评审,通过评审后方可实施。未及时登记、评审自行实施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成果认定。

(2)项目管理机制科技创新项目、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标准化项目等集体项目,每月集体讨论或其他集体活动不少于一次。改善提案、一卡式改善、小改小革等以个人为主要活动方式的项目,项目提报人也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资料整理及申报。取得成效的创新项目,应填写成果申报表,并附成果材料,报科委会办公室。运用PDCA循环、统计技术等科学的方法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使之不断循环前进,阶梯上升。

创新平台涵盖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获奖成果(科技创新、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结题成果、申报终止的项目、形成的标准、获得受理或授权的专利、发表的论文、按创新成绩评选的创新带头人,以及以创新带头人为主要负责人的创新工作室。

(3)经费保障机制。市公司财务预算列支专项支出,给予创新项目经费的保障,其中与科技项目相关的费用支出(科技项目有关的论文、专利、印制、评审等)计入企业研发费;与科技项目无关的费用计入职工教育经费;其他QC小组活动、专利申请、标准化项目等产生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4)创新评价机制。市公司创新平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创新评价管理办法》,将创新过程、创新成果、成果推广进行数据化管理,对创新项目立项、成果评审根据项目难易程度进行积分。对已形成的成果,进行引用及推广的,按照二八比例,将20%的积分计入成果持有人或成果持有团队,项目实施人或实施团队得该项目积分的80%。项目众筹库主导的创新项目分配方案需参加项目三分之二人签署同意分配方案方可实施,创新工作室主导的创新项目由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负责签署分配方案,以各区县分公司、各部门主导的创新项目,由行政管理负责人(项目第一完成人)签署分配方案。创新评价采取积分及星级并行的方式,积分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计分,并按照管理、烟叶、专卖、营销四个类别建立员工个人创新积分档案(年度和累计),对当年创新评价总积分占所属类别有创新积分的员工人数前10%(含)的员工给予两星评价,前10%~40%(含)给予一星评价,40%~90%的员工不予星级评定,对排名最后10%(不含)的员工,给予降一星处理(当前无星级的员工,不做处理)。因工作调整等其他原因跨类别积分的,当年积分按实际工作区间分段计分,并将原类别积分按当年类别平均分与新类别平均分之间的比例折扣计入新积分,得到总分后进行星级评定。

(5)项目激励机制。市公司创新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将按年度对创新平台涵盖的项目进行评选和奖励,全市系统进行征集、评选、奖励。奖励20名优秀一卡式改善优秀岗位;20名优秀创意改善提案;六西格玛项目评选一等奖项目2个、二等奖项目3个、三等奖项目6个;QC小组活动项目一等奖项目3个、二等奖项目7个、三等奖项目10个;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各等级标准化项目评选一等奖项目3个,二等奖项目7个,三等奖项目10个。以上项目获得其他等级(省公司、国家局等)奖项的,根据高级奖励内容市公司1比1配套奖励,市公司已经给予奖励的,以最高奖励金额的差额补齐奖励。

对科技创新项目市公司不予评奖,参加省公司以上项目获奖的市公司1比1配套奖励,获得优秀奖等奖项无奖励金额的,市公司奖励10000元。

对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根据期刊等级给予2000-5000元奖励。对获得受理、授权的专利(含软件著作权、作品著作权等)根据专利内容给予2000-5000元奖励。

参考文献:

[1]凌成兴. 贯彻发展新理念 再上卷烟新水平 努力实现烟草行业“十三五”良好开局-在2016年全国烟草工作会上的报告(摘登)[N].东方烟草报,2016-1-15.

第8篇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项目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315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批次进行社区干预研究,本文对33名第一批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的项目满意度调查分析,调查由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人员及上海大学社会医学系社会工作者完成。

1.2统计方法应用Epidata3.0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中Transform菜单中的ComputeVariable和RecodeintoDifferentVariables等过程进行变量转换后,运用DescriptiveStatistics过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体满意度评分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元回归的Stepwise逐步法进行分析。

1.3等级赋值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对调查结果进行赋值,从最满意到最不满意五个等级分别赋予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然后将各指标得分进行平均,得出满意度分值。满意度水平按以下标准划分:91~100分为非常满意,71~90分为比较满意,51~70分为一般,31~50分为不太满意,30分以下为不满意。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了参与服务项目的社区老年人33人。其中,男6人(18.18%),女27人(81.82%),平均年龄(65±7)岁;文化程度为文盲1人(3.03%)、初中12人(36.36%)、高中/中职/中专/技校10人(30.30%)、大专/高职8人(24.24%)、大学本科2人(6.06%);婚姻状况为在婚30人(90.91%),丧偶3人(9.09%);家庭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为17人(68.00%),占较大比例;退休前从事脑力劳动24人(88.89%),体力劳动3人(11.11%),见表1。

2.2满意度测评调查问卷的满意度测评部分分析结果显示项目的总体平均满意度得分为90.09分(92.12%)。其中,归属感满意度得分为95.15分(98.99%),易及性满意度得分为90.51分(92.93%),接受性满意度得分为94.24分(100.00%),舒适性满意度得分为95.15分(100.00%),安全性满意度得分为93.33分(98.99%),完善性满意度得分为87.27分(93.90%),成效性满意度得分为83.31分(80.30%),总体性满意度得分为93.64分(96.97%)。其中,在归属感、接受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满意度得分均在91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在易及性、完善性和成效性方面的满意度得分在71~90分,为比较满意,参与者在知识获取方面和主观知信行方面均有改善和提高。自参加项目以来,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的人占84.85%;对老年失智的认知改变率为78.79%,多数人对老年失智的认识有所改变;改变信念持有率为87.88%,多数人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的想法和信念;行为改变率为78.10%,多数人认为其改变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例如较以前相比锻炼意识明显提高,改变以往每天呆在家里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运用训练班上学到的益智健脑技能和有氧锻炼动作。有些人尝试减少对药物的依赖,生活中刻意增加读书、看报等习惯,主动用脑。主观记忆力改善率为59.40%,相对偏低,在主观感觉上,还未明显体会到记忆力有所改善,但也未感到下降,见表2。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离退休前从事的职业性质对满意度评分无影响(P>0.05),文化程度对满意度评分有影响(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参与者对项目的满意度评分越低,说明文化程度越高者对项目服务的要求和期望更高,见表3。

2.3问题与建议驿站内的自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参与者与服务者双方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老年人的主动自测意识还没有形成,需要驿站内服务人员主动带动和宣传,调动其自觉性,形成自测习惯和意识。在服务需求方面,有氧训练班的个别参与者认为教练教授的动作与难度还不能满足需要,并感觉活动场地有些局限。同时,也希望增加一些娱乐活动和设施,如卡拉OK等。如果融入基本的医疗服务会更加受到欢迎。

3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老年失智社区预防项目的总体平均满意度得分为90.09分,参与者对项目总体比较满意。他们对健康驿站的内外环境规划布置、基础设施配备方面和服务接待工作非常满意,驿站内外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清新,非常温馨舒适。另外,对驿站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非常满意,他们能够及时快速地了解服务的相关信息,物品遗落在驿站,都予以妥善保存归还,使其感到安全放心。大多数参与者认为项目提供的服务很全面,由里到外,从细微中体会到关爱,容易接受。对项目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专业测试、专业检查、训练课程及举办的活动都感到安全放心,对认知训练班、有氧训练班的李博士、倪教练的专业技术能力非常信任,在训练过程中他们耐心细致教授、引导及嘱咐,使其能够自觉接受和配合。在主观感觉上,参与者认为项目的服务效果总体上比较令人满意。自从参加项目以来,掌握了老年失智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预防技能,改变了对老年失智的传统认识,并相信老年失智社区预防项目能够提高老年人认知功能,并对健康有利,有信心及信念通过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来积极预防老年失智。大多数老年人认为项目为其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给他们的生活注入许多快乐,也结交到很多朋友,扩大了社会支持网络。同时,他们对服务活动非常认可和接受,仍然愿意继续参加老年失智社区预防项目,并愿意向亲朋好友推荐该项目提供的相关服务活动。虽然第一周期的训练课程已经结束,他们计划自行组织运动团队,相互督促在社区继续进行有氧锻炼,并愿意作为志愿者协助教练教授下一批参与者,以身说法鼓励其提高自信心,坚持训练。在成效性方面平均满意度得分为83.31分,比较满意,但行为改变率相对偏低(78.79%),主观记忆力改善率较低(59.40%)。由于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掌握的知识越深,实行的倾向性越强,要去除过去学来的旧观念的影响,重新学习形成新观念,从而支配行动的过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从知到行三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不存在必然关系,如知道某些生活方式或行为是老年失智的不利影响因素,但仍照样坚持这种习惯的人仍很多,要使其了解相关知识,并改变态度,形成转变的信念,最终改变行为,并能长期坚持下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许多不同的层次,是一个既复杂又困难的过程。在本次调查中,与“知”和“行”相比,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改变的态度得分较高,经过训练,他们对老年失智的危险因素有了较多的了解,形成了比较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这对于其形成有益的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最终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非常有利。本项目的干预结局是维持或改善认知功能,预防老年失智。干预结局的实现需要参与者和服务者双方的共同努力,参与者的积极参与及对干预活动的依从性对干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第9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年。这一年,项目办在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为中心,以项目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以优化项目投资环境为基础,以为项目服务为己任,突出抓好了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小城镇建设等项工作,认真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管理好重点项目建设,做精做强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城镇容貌旧貌换新颜,吸引更多游客,努力推进项目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科学融合,为我镇实现“三最”目标及建设“两个重镇”夯实基础。

二、2010年工作思路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完善机制

一是镇党委、政府不定期召开项目专题会议,研究分析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二是做到项目工作年初有计划、阶段有部署,年终有总结,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完善领导分工负责制,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强化部门分工协作制,做到项目服务到位,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服务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四是及时召开重点项目工作调度会,分析各大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原因,研究和落实具体推进措施;

五是严格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按时完成每月的项目月报表,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数据;

六是以汤发[2009]52号文件形式出台了项目管理的“六项制度”和“八项要求”,旨在强力推进项目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合理调度,确保“325”工程的顺利实施。

2、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0年,按照“改造**,建设寨西,发展山岔”的总体思路,坚持以招商为抓手,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325工程”,即全年实施项目32个,其中续建20个,新建12个,完成项目投资5.5亿元,全面加快镇村改造与建设步伐。力争全年新签项目不少于8个(其中工业项目4个),确保实现到位内资3.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资金1.75亿元)、利用外资260万美元的目标。2010年**镇共实施项目数为41个,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77亿元,占全年任务数5.5亿元的105%,较上年同期增长9.28%;全年已签订招商引资项目6个,分别为黄山节能保温材料、嘉华国际公寓、黄山龙鹏写生创作基地、香河漂流及综合楼、寨西旅游商业街、梦娜袜业黄山对目车间,总协议资金14100万元,5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开工率为83%,已累计到位资金5732万元,资金到位率为40.65%,其中黄山节能保温材料和梦娜袜业黄山对目车间2个项目为工业招商项目,协议资金180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内资4.54亿元,占全年任务数3.5亿元的129.71%,较上年同期增长78.74%,其中市外省内资金24075万元,省外资金21345万元;黄山凯通置业有限公司到位外资50万美元,占境外资金任务数的19.23%。

3、肯定成绩,振奋精神,知难而进

抓好重点项目工作,对于加快**镇经济建设步伐,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对外形象,推进跨越发展至关重要。2010年,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为3.19亿元,12个列入区“933”计划的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92亿元,占我镇项目投资5.77亿元的67.94%。我镇项目快速推进,先后有**古井国际大酒店、中国黄山•**印象一期、黄山旅游购物中心a、b区、锦绣花园2-9号楼、天湖新村二期、华艺宾馆扩建、莲花山庄、黄山风景区公路工区综合楼、天都山庄改造、黄山管委会办公大楼二期、黄山汽车美容护理中心、冈村电站、云海小区、承启四期、寨西新村等19个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芳村新村、浮溪花园、嘉华国际公寓、苏坑水电站、205国道改造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项目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征迁工作的依法、有序进行。我镇在项目征迁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以“坚持一个根本,抓住两个关键,强化三项保障,弘扬四种精神”的做法抓好项目征迁工作。全年完成g205国道改造、**中心小学扩建、**水厂扩建、**镇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寨西旅游商业街等项目征迁,共征地约154亩,拆迁农(居民)房36户,总拆迁面积约11500m2。征迁工作的有序开展,迎来了我镇项目建设投入的高潮,也为下一步项目建设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项目工作亮点纷呈。主要有:1、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条件,塑造城市新形象;2、注重民生工程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实施农民新村建设,解决农村行路难和居民饮用水问题;3、实施百万工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改造原有茶场,启动**冈村创业园项目;4、创造宽松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5、2010年项目建设数量多,创历史之最;6、续建、新建项目建设工期短,投产快;7、宾旅馆升级改造居多,提升城镇新形象,有利地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共2页,当前第1页1

5、结合镇情,做精做强招商引资

一要突出企业招商主体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招商引资的主体。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把企业推向招商第一线,引导企业参与招商,千方百计为企业招商引资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努力形成企业招商与政府促进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二要突出园区招商。搞好园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招商载体和平台,是招商引资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今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园区建设,**园标准化厂房、以及正在谋划的**创业园,随着这些园区的建设和下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园区道路、管网、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之硬件更硬、环境更优,不断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和对项目的吸引力,尽快把园区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招商项目的聚集地、城镇建设的亮点区。随着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必须注重提高招商质量,抬高招商门槛,合理设置投资强度、确定土地投资密度,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变招商为选商,变引资为选资,实施“绿色招商”。

三要做好项目服务工作,项目工作是经济工作的总抓手,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2010年我镇在强化项目建设服务管理的同时,认真做好各项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和项目招商百日会战等活动。

四要突出项目储备。当前要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策划一批战略性强、牵动性大的重大项目,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6、依据规划,完善项目库建设。

一是在积极为开发商服务的同时,规范项目立项程序,完善项目库基础材料收集,全年共新建项目19个。

二是围绕打造“两个重镇”的总目标,以**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积极谋划**镇中长期发展蓝图,同时根据项目实施状况,及时增补谋划项目,完善项目库建设工作。全年项目库共储备项目19个,涉及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教育、木竹加工业、农业等多方面,总投资近10亿元。

7、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

2010年,我镇继续加大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编制山岔村农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的项目建议书;快速推进“组组通”道路拓宽改造等民生工程的建设,全面启动山岔方苏杨道路、寨西浮溪道路拓宽工程。山岔方苏杨道路已竣工,投入资金达14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10年,我镇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1、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且现有**—寨西城市规划区用地已趋饱和,其它区域项目用地指标受到限制,直接制约了我镇招商引资工作的落实,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2、工业经济一直是我镇短腿现象,工业招商任务难以完成;

3、项目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2010年的工作谋划

强化项目建设支撑作用。围绕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组织“十大”工程,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步伐工作目标,继续强化项目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同时由于美国金融风暴影响冲击国内金融市场、国内雪灾和汶川地震及国际金融风暴等诸多因素影响,结合我镇实际情况,项目投资总体萎缩,具体谋划如下:

1、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力度,利用我镇综合信息网、镇有线电视台等媒体,加大招商宣传力度。转变招商观念,建立激励机制,突出招大商、选好商,力争全年镇内新签项目不少于6个,确保实现到位内资1.5亿元、利用外资100万美元的目标。同时要解放思想,加大**工业园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采取网上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提高业绩,做精做强我镇项目建设工作。

2、抓好项目编制工作。围绕增强城镇公共服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着力抓好项目库建设,即编制一批牵动强、效益好的项目,确保库存项目不少于15个,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

3、继续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强化督查,并为企业及时排忧解难,推进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建设。

4、围绕创建“全国旅游重镇、全国文明重镇”的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编制一批高质量、有牵动性的发展项目,做好项目库的建设工作,并编制好谋划项目建议书;同时认真排定我镇2009项目投资计划,计划全年完成项目投资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4个,新建项目12个,谋划项目12个,加快现代村镇建设。拓宽思路,积极研讨现代村镇建筑风格。继续完善项目联系、调度、督查和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制度,确保各类项目加快实施。全力推进**印象、浮溪花园、等续建项目建设;加快启动黄山国际汉语培训中心、承启五期、**镇及山岔村等项目实施;加速启动汤川徽韵商贸城地块改造。

5、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结合安徽省加快建设重大项目精神要求,积极对上争取,谋划一批低耗节能环保的重大项目:如黄山南大门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工程、黄山南大门环境综合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及天湖蓄能电站等。

第10篇

一、认真研究,精心制定整改方案

以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为主要依据,按照科学发展和推进“四个四”发展战略的要求,充分吸收群众意见,认真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做到整改思路明确,整改措施具体,整改目标能落实、可检查。在内容上做到“四明确”:一是明确整改事项。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归类,把整改问题和需完善的制度明确、具体,一项一项列出来。把解决制约和影响水电渔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纳入重点整改落实项目。二是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限。为使整改取得实效,整改任务具可操作性,我局充分考虑整改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针对性地分别提出了近期、中期、远期整改目标。对具备条件可以立即进行整改的,列入近期目标,要求在8月底前或年内予以解决;对通过努力能够在短期解决的,进行限期整改,列入中期目标,力争在1-3年内予以解决;对涉及水利改革发展长远问题,需不断探索和努力才能达到的,列入远期目标,通过长期努力予以解决。三是明确整改措施。根据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逐项认真分析研究整改项目,在充分吸收党员、干部职工合理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可行措施和具体整改办法,确保整改落实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明确整改责任。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具体的整改落实责任制,每项整改项目都明确了具体的责任领导及责任科室。对涉及多个科室的整改项目,则明确责任科室牵头、其他相关科室协办。

二、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

在整改落实阶段,我局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按照“天天攻坚加快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立说立行,切实在解决制约我市水电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狠下功夫。

(一)水务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整改落实阶段,我局把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列入整改落实的重点项目,全力推进。一方面加大工作进度,认真完善各项资料;另一方面主动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截至目前,市委常委会议已原则通过《*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市级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其中改革方案已报省编办审批,年内完成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将如期实现。同时,继续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权责明晰化、管理规范化、投入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水管运行机制。

(二)民生水利建设步伐加快。把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核心理念,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我局把该项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县为主体、因地制宜、城乡统筹、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立足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规范管理”的路子,不断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截至7月止,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8424万元,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17.8万人,占目标任务12万人的140%。二是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要求,通过完善规划、积极争取资金、认真开展绿化行动等措施,加大我市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到7月底,我市已完成投资837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平方公里,占目标任务42平方公里的110%。三是积极加快渔电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水产苗种专项整治及“四无”水电站清理活动,强化行业经营管理,促进渔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3.4万吨,完成半年目标任务的124.0%,实现渔业产值2.44亿元,完成半年目标任务的144.7%;地方电力实现发电量3.87亿千瓦时,占半年目标任务的128.0%。四是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在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叙永县营山乡、古蔺县东新乡李家寨中心校、合江县先市镇新店场群众解决饮水困难问题。为解决3地的饮水困难,局领导急群众所急,多次向省水利厅专题汇报,经多方争取最终落实项目资金近340万元,并积极督促3县水利部门加快工作进度。目前,上述3处供水工程实施方案已全部通过审批,正加紧开展组织实施工作。

(三)机关效能建设成效显著。始终坚持把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我局的重要工作职责,围绕市委“四个四”发展战略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着力做好服务工作。一是强化效能问责,提高了办事效率。严格执行《*市水利局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完善《首办负责制》、《文明办公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工作制度,落实机关岗位责任制,严肃服务纪律。二是改进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能力。修订完善《重大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设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地支持全市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减审降负”,改善了发展环境。进一步清理整顿行政审批项目,从18项减少到仅保留8项,并全部实施网上审批,方便群众办事。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取消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涉企收费项目精神,取消我局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费及取水许可证工本费,每年为企业减轻负担18万余元。

三、抓住关键,健全完善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整改落实阶段的重要任务。按照

市委“四个四”发展战略以及水利科学发展的要求,我局对现有的措施、办法和规章制度进行了一次系统清理,废止行政性收费制度1项,修订机关管理制度34项,新建《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10项。

一是健全了水利工程科学管理长效机制。新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和《群众投资建设及管理小微型水利工程实施办法》,完善了《重点水利工程执法监察制度》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建后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及建后管理制度,强化了管理责任,解决了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管理缺位问题,对我市小微型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健全了依法治水长效机制。新建《执法联动制度》、《水事执法联系会议制度》以及《执法业务培训制度》等,修订完善了执法责任制,对执法责任划分、执法队伍建设、执法联席制度以及执法工作责任制落实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要求。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市水事执法工作首次形成了较全面、系统的执法长效工作制度,对促进我市依法治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完善了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步伐的长效机制。从规划和资金上为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提供保障。修订完善水利建设规划,把民生水利建设作为需解决的重点工作纳入规划;通过制定资金争取考核办法以及建立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水利设施机制等措施,加大对各级财政资金的争取、吸引社会资金,多方为民生水利建设筹集资金。

四是强化了干部职工素质能力作风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新建干部职工培训制度、激励机制,完善、实施“十一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和规范了干部职工素质能力提高培训的渠道,并把加强干部职工素质能力培训作为今后的常态化工作及制度性要求。通过新建干部职工履职评价制度,健全效能工作制度,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教育,强化目标考核力度,把目标考核结果与个人争先创优、干部任用结合起来,促进干部职工履职尽责,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干部职工履职责任追究长效机制。

五是完善了提高机关管理水平的长效机制。修订了《机关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度》以及机关考勤、接待、财务、车辆管理等系列工作制度,健全、完善了机关管理制度。通过狠抓落实,严肃机关纪律,将进一步促进机关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11篇

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2.6亿元,同比增长16.7%。完成财政总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25.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同比增长48.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9.2亿元,同比增长20.2%。人民群众对“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成果的社会满意度为84.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74%。

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提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实现63.2亿元、15.3亿元,同比增长41.9%、41.7%。现代农业迅速壮大。全县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实现32.7亿元、20.0亿元,同比增长11.9%、7.1%。文化旅游持续升温,全年接待游客205万人次,同比增长7.9%;实现旅游总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35.1%。产城互动格局基本形成,工业园区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3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达14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3家,初步形成“四化同步、产城互动”的“四轮驱动”发展格局。小城镇成效明显,完成城镇建设投资55亿元,新增建筑体量136万平方米,新增城镇道路53.4公里,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达到13.2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3.2万人,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5.2%提升到39.4%。

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基础平台不断夯实,27个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3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数的160.5%。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扶贫攻坚深入推进,乌罗、沙坝等10个乡镇实现 “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4.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6.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86元,同比增长3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5元,同比增长15.2%。

综治水平持续提升,社会和谐不断巩固。努力推进“平安松桃”建设,城区基本实现“天网工程”全覆盖,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的满意度分别达96.7%、94.9%,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主攻重点 统筹兼顾

2014年是松桃自治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创新的重要一年。松桃将坚持“提速赶超、转型发展、改善民生”总基调,深入实施“五县五化”发展战略,着力于“求稳”、“求实”、“求快”,自加压力,提速赶超,努力创造经济发展高于过去、高于全市、高于全省的“松桃速度”。

坚持项目带动,加速扩大投资规模。做到项目争取有新突破,力争申报完成省市重点项目35个,年内完成投资56.1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有新进展,要突出以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项目推进有新举措,加快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实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统筹项目建设、产业联动、招商引资和品牌创建,积极提供土地、融资、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保障。同时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重大项目联系挂钩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和定期通报制度,确保按照“路线图”和“进度表”完成投资计划;加快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努力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坚持工业主导,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力提速新型工业化,是松桃实现跨越赶超、同步小康的核心动力。松桃要深入实施“产业富县”战略,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快速扩张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化水平:做大园区平台,启动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力争年底建成1.5万平方米;做强传统产业,重点抓好锰钒矿产品精深加工和煤电锰一体化项目,促使产业由“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力争年内锰工业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做优产业结构,吸纳更多企业入驻园内,力争年内实现产值14亿元以上。

坚持城乡统筹,加速城镇化发展进程。松桃自治县要围绕建设“山水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原则,全力提升城镇建设水平,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特色城镇。做到规划引领,彰显特色;强势推进,做靓城镇;产城互动,聚集人气。坚持城镇与产业、城区与园区相结合,加快城北工业园、城南物流园、太平农特产品加工园等园区建设,启动建设九龙湖旅游景区,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深度融合,解决群众居住、置业、就业问题,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向城镇转移,力争年内实现3万人进城镇居住;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要以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为目标,坚持“建管并重”,下大决心抓好城市管理。加大“两违”建筑管控,坚决依法“规范一批、曝光一批、制止一批、拆除一批”,努力提升城市品位。

坚持固本强基,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实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的坚实基础和根本出路。松桃要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向低丘缓坡、低产低效、土地流转要地,全力抓好“三个万元”和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速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做到生产粮食不放松、调整结构不动摇、培育企业不减力、提升农民不松懈。

坚持旅游振兴,加速带动第三产业。松桃要按照“苗王故里・绝技之城,神奇苗乡・美丽松桃”品牌定位,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优化旅游产业、激活商贸服务、做响文化品牌。

坚持改革创新,加速破解制约发展瓶颈。今年是松桃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全县要把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着力深化改革、强化多元保障、狠抓招商引资,力争全年签约项目90个以上,签约资金12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

坚持改善民生,加速推进社会和谐化进程。松桃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优化医疗卫生水平、积极鼓励就业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创新社会治理。

转变职能 提升效率

今年,松桃自治县将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群众满意的人民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松桃将加强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做到简政放权,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决杜绝“越位”、“错位”、“缺位”现象。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完善部门职能职责,严控人员编制、严控机构增加、严控职数增长。加强政府管理,做到不增加“三公经费”支出、不建设楼堂馆所、不新增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非民生性支出。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和市委“十项规定”以及县委相关要求,严禁违规违纪使用、挪用财政资金,坚决执行公开招标和公开采购,在招商引资和企业交往中严格遵守“相敬如宾、不勾肩搭背”的原则。

第12篇

教育领域PPP模式的应用与全球教育民主化思潮下政府教育意识与教育责任增强密切相关,是政府在财力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为解决教育这件头等大事的一个有效选择。我国学前教育目前尚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公共财政投入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完整建立。重庆市江北区探索采用PPP模式改善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条件,呈现低投入高质量的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一、项目发起

江北区民办幼儿园占比大,为解决“入园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收费低,让大部分老百姓摆脱了“入园贵”的烦恼。但他们中老旧园所多,办园经费不充足,不同程度凸显出安全隐患、设备老旧、材料匮乏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办园安全和质量。为激励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江北区采用PPP模式,针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设立办园条件改善奖,由区教委规划立项,各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按年度选择性参与。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政策目标

1.鼓励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不断改善办园条件,为儿童提供更为安全、健康、丰富的教育环境,提升办园质量。

2.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帮助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提高资金使用有效性。

(二)项目准备

1.项目结构的设计

(1)合同结构

江北区教委出台《普惠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奖申请办法》,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自愿选择申请。申请全过程需签订协议,明确项目范围及条件、内容及金额、申请审核流程、奖补比例等。主要体现PPP的内容为经费投入比例,即项目经费由公共财政和举办者共同投入,公共财政按总投入比例,一级园40%,二、三级园30%,每园每年不超过10万元。

(2)监管结构

项目监管为三主体四流程:三主体分别为区教委综合教育科、财务审计科、公众;四流程为重点项目前置审批――奖补经费资料审核――固定资产管理核查――奖补经费公示监督。

2.私立机构的甑选

所有年检合格的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均可参与,其中园舍继续使用期限在2年及以下的,实施一般项目,总金额10万元以内,园舍继续使用期限在3年及以上的,可实施重点项目,总金额10万元以上。

(三)项目谈判

江北区教委向幼儿园宣传解读文件、办法条款,幼儿园根据文件精神选择性参与。江北区教委对当年参与的重点项目组织实地查看,并就内容、金额等问题与幼儿园进行谈判,使该项目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四)项目实施

1.项目申报:年初提出项目申报,签订协议;实施重点项目的幼儿园在提出初步申报后,由区教委综合教育科组织实地摸底,进行项目指导,再正式提交项目申报并签订协议。

2.项目实施:幼儿园根据协议内容自筹资金实施项目。

3.奖补申请。年末向区教委提出办园条件改善经费申请,提供印证资料:申请表、发票原件和复印件、项目前后对比图片、固定资产入账资料。

4.教委审核。一是资料审核,要求申请表、金额、票据、图片一一对应;二是实地审核,对一般项目进行抽查,对重点项目进行验收审核。

5.项目公示:在幼儿园醒目位置公示办园条件改善项目资料,包含申请表、发票复印件、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图片,接受家长、员工和社会监督。

6.划拨经费。对通过审核的幼儿园按照一级园40%、二三级园30%的比例标准划拨经费。

三、实施效果

该项目实施三年以来,全区50所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共计投入办园条件改善经费1180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投入393万元。项目涉及园舍装修改建、设施设备、大型玩具、保教活动材料等多个方面,幼儿园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园幼儿得到了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安全保障。《重庆市江北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现状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家长对幼儿园硬件设施满意率为90.6%,教玩具配备的满意率为93.0%。

四、项目启思

(一)PPP模式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运用具有积极意义

该项目成功运作是PPP模式运用于学前教育领域的典型案例,具有积极意义,对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将会起到的示范推广作用。

1.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运用PPP模式操作项目可以将政府短期内无法承担的初始投资转化为社会资本投资,降低财政负担。此项目实施三年中政府承担资金比例约占总投资的33%,全区50%以上的幼儿园得到办园条件显著改善,总数55%的幼儿直接受惠。其次,社会资本方负责项目运作使其有更大动力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据统计,此项目总成本比通过政府采购或招标工程低40%左右。此外,PPP模式使每个可识别风险均独立分配给最小成本、最有效管理的一方承担,实现了风险的最优分配以及项目价值的提升。总体来说,PPP模式能提高公共财政使用的有效性,较小的投入,更大的产出。

2.提升服务效益

PPP模式是政府和私人部门或对立或从属传统关系的变革。政府可以通过一个开放的双边过程选择社会资本提供者,服务创新激励、绩效捆绑机制将激励社会资本改进管理和提高绩效水平,实现政府对于有关教育数量和质量的特别需要。它与公有制不同,与私有化也有本质区别,政府对由社会资本提供的服务负有最终责任,有助于提高提供服务的有效性。

(二)PPP模式在学前教育中要坚持公益普惠性原则

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创新运用PPP模式必须坚持政府责任。对私人部门的选择应主要针对公益普惠性幼儿园,以促进本区域建立“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该项目对重点项目进行前置审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把握项目的必要性――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目的,以实用为原则,不搞超标过度装修,不采购高档豪华的设施设备和玩教具材料。

(三)本项目实施中的困惑和建议

1.本项目实施的困惑。一是补助办法结合实际不够。该项目财政投入每园每年不超过10万元,如进行园舍装修改建,涉及金额大,举办者自筹资金量较大,有一定困难。二是监管困难。首先园舍大都属开发商或个人所有,为避免公共财政资金流失,该项目公共财政占比较小;其次项目实施未经政府介入,难保价格真实和公允。其次每年涉及该项目的幼儿园数量大,相关管理人员匮乏,监管工作难以落实。

2.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