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影像设备论文

影像设备论文

时间:2022-05-30 08:43: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影像设备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影像设备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开放式实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45-0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地完成由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转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进行探析。

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第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多,时间短。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学生既要学习医学影像课程如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又要学习影像技术课程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影像电子学技术等,总共30多门课程。理论课学时多,实验教学学时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基本上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第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设备比较昂贵,专业性强,实验室购置专业设备多为单台套购置,如B超、X线机等,部分学生没有操作机会。第三,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实验设备的补充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人均实验面积少。在教师进行实验指导时,出现因人数多造成实验室拥挤,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看清实验演示的现象。

二、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作用与意义

以前,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实验课的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以专业划分的自然班为单位进入实验室,实验内容、实验项目统一确定,学生没有太多的选择,按照实验要求和步骤完成,缺少发挥的空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医学影像技术是技能性很强的专业,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实施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具有以下作用与意义。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内容、课题或设想进行验证、探索。它将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实验研究中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第二,对师资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选择实验内容的空间越大,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开放实验中就会发现更多更深更广泛的问题。这就要求实验师资队伍(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经常参与实验课题的开发研究工作,调整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向分层次、多元化教学发展,向能力素质教育转变。第三,有利于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开放式实验教学必然要求实验室开放,开放时间长、内容多。有些设备不受空间、时间和课程的限制,这将会极大地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效率。在目前仪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应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发掘实验室的潜力,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真正地实现开放使用和资源共享。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

(一)制定实验开放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推动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开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满足《高等教育法》的具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管理。一是健全实训中心管理制度。目前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已成立医学影像实训中心,实行实训中心主任负责制,每个中心有多名实验员进行管理。二是制定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文件。制定《开放实验教学管理暂行办法》、《开放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安全制度》、《开放实验室预约办法》、《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三是制定支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激励政策。要确保开放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必须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按实验教学的工作量计算课酬。对实验室管理实行流值班。

(二)修改和补充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项目,提高创新性项目的比重。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验项目绝大部分是专业基础性实验,包括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基本操作技术训练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项目较少,实验项目缺乏创新性,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能被有效激发。针对这种状况,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尽量做到在基础实验上,改革实验教学项目,开放实验教学的内容应该比常规实验教学的内容更新颖、层次更高、形式更灵活,提高创新性项目比重,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逐步提高实验教学层次。例如,在医学物理课程实验测定液体粘滞系数中,按照实验要求只用掌握奥氏粘度计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和方法。这个实验属于专业基础性实验,实验的步骤也很简单,学生很容易操作,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增大了难度。将这个实验扩展为掌握奥氏粘度计和沉降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和方法并比较两种测量法的优缺点,分析误差来源,探讨如何进行误差处理。学生通过实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把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强化了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和实验基础。在完成这些实验的基础上,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进一步加大实验的难度,即讨论液体粘度的大小与温度的关系。粘度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性质与温度,温度升高,粘度将迅速减小。测定液体在不同温度的粘度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继续研究变温粘滞系数测量与分析。实验室提供例蓖麻油,在室温附近温度改变,粘滞系数改变情况下分析,欲准确测量液体的粘度,必须精确控制液体温度。通过修改和补充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项目,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三)与学生毕业论文相结合,让学生进行设计研究型实验。由教师根据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定毕业论文题目,进行设计研究型实验。设计研究型实验主要对高年级学生开放,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课题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学生利用学校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由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毕业论文。每年向高年级学生公布毕业论文题目,让学生选择。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曾经公布的题目有:计算机辅助诊断超声内镜图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影像学研究及相关治疗的系统评价、颈椎融合与非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基于CT图像的肾上腺三维重构研究、腰椎稳定性与腰背肌退变相关性的研究、股骨头坏死DSA血管形态和平片骨质硬化的相关性、双源CT评价索拉非尼影响兔VX2肝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头颅CT与MRI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肝脏射频消融范围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MR图像病变区域分割方法研究及量化分析,等等,共有30多项。此外,学生可以自己开发一些研究项目进行设计研究。这种方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压力,同时课题是由学生自己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对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伟,张田梅.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

[2]陈华,刘官元.大学物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5)

[3]刘虹.论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

第2篇

【关键词】射线检测,复合材料,无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TU76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近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单质材料很难满足性能的综合要求和高指标要求。因此复合材料凭借其优良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很多行业的优选关键材料。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必须要保证使用的复合材料的质量,这给复合材料的无损检验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无损检验技术也就成为了复合材料能否更多的被广泛应用的关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有很多种,其中,射线检测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射线检测在工业产品的结构测量、缺陷监测和损伤评价等方面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射线检测法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X射线照相检测法

这种检测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工业检测领域,与现在的检测技术来说,是应用比较早的检测技术,是最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在于,通过射线来穿过不同的材料,因为材料的性质不同,射线在经过材料时的衰减量也是不一样的,从而射线的透射强度也是变化的,在胶片上就会呈现出明暗变化不同的影像,通过观察这些影像得到检测结果。针对X射线照相检测法可以检测到的材料的缺陷问题,倾向性的观点是可以发现夹杂物、气孔,而不能发现垂直于射线方向分布的脱粘和裂纹。X射线照相检测法的优点是成本低,易操作;其局限性为效率低,缺陷(裂纹)的方位是决定性的,要求与射线平行。

2、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对复合材料质量的更高要求,早期的检测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材料的无损检测,它的可靠性和效率都已经不再适用新的要求,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就是比传统检测方法更进一步的无损检测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的特性,即穿透物体的时候,会因为物体的吸收及散射的原因产生衰减,从而在荧光屏上通过特殊的图像增强器会形成与物体内部想对应的图像,然后在通过摄像设备把图像转化成视频信号,然后输出,通过计算机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结果。这种检测法的优点就在于对材料的缺陷可以进行在线检测,检测结果自动生成,检测效率较高。其缺点在于,

通过这种检测方法得到的图像样品是层叠的影像,不利于观看和分析,缺陷的影像也是累积的,而不是三维的空间影像信息。现在已经发展的主要成像系统有:数字实时成像系统、荧光屏成像系统、图像增强器成像系统等。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法

此种检测方法是起源于前面提到的第一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区别在于采用的是圆锥状射线,检测原理在于通过准直设备将圆锥状射线变成面状或线状扫描束,从而对射线穿过的物体的某一个断面扫射,得到一个断面的图像,通过分析每一层断面的图像就可以得到详细的检测结果,达到检测目的。

4、X射线断层形貌成像检测法

X射线断层形貌成像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样品散射的空间探测来描述材料的内部特征,从而通过分析,得到检测结果。这种检测法是X射线散射和图像成像的优点进行了结合的检测法,可以对材料机械性能的关系、晶体的界面面貌组织,尺寸进行研究,并且可以对微观的细小的损失进行分析。它具体的可以分为大、小角度X射线散射方法,大角度的X射线散射是无能量转变的弹性散射,对结构比较小的分子和原子结构能够快速反应。而小角度的X射线散射则是传统的一种对胶体、生物和聚合物进行研究的工具,也可检测纤维转向。

5、X射线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法

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技术采用散射线成像,射线源与检测器位于物体的同一侧,其技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单侧几何布置。具有层析功能,一次可以得到多个截面的图像,也可得到三维图像。在理论上图像的对比度可达到100%。其局限性为,由于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技术采用散射线成像,因此它主要适于低原子序数物质且位于近表面区厚度较小范围内的缺陷检测,通常它适宜检验的物体表层厚度区是:钢约为3ram,铝约为25ram,塑料和复合材料约为50ram。在应用时必须考虑基体材料和缺陷对射线的散射差别、检验要求的分辨力和成像时间。

6、中子射线照相检测法

中子照相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准直器将中子源发射出的中子束射到被检验的物体上,因为不同的物体对中子的衰减系数是不同的,所以检测器记录到的已经投射形成的中子束分布图像就是不均匀的,通过分析这些图像,就可以对物体内部的杂质和缺陷有清晰的了解,与以前的R或X射线不同的是,中子射线照相检测法还可以对放射性的物质进行检测,并且可以对金属中的一些低原子序数物质进行检验,对同一元素的不相同的同位素也可以进行区分,这种检测法的缺点在于,中子源的价格昂贵,所以检测耗费就比较贵,中子的安全防护也是必须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已有多种射线检测技术应用到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中,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对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其产品的质量评价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使用可靠性,同时也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随着复合材料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制备方法的应用,将会有越来越多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被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徐丽 张幸红 韩杰才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研究现状(被引用 8 次)[期刊论文] 《材料导报》 2005年8期

[2]苏新彦 韩焱 微波在无损检测技术中应用 [会议论文]- 2005年全国射线检测技术及加速器检测设备和应用技术交流会

[3]吴斌斌 邬冠华 铝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无损探伤》 -2012年1期

第3篇

论文关键词:超声影像,胎儿,新生儿,肾积水

胎儿肾积水是一种常见的胎儿形态学异常,若为病理性肾积水,出生后集合系统分离不能复原,将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威胁,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地负担,因此,及早的对胎儿肾积水的可复性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新生儿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唯一能诊断胎儿先天畸形的手段,我们利用超声影像对集合系统分离大于10mm的胎儿进行追踪及随访,明确胎儿肾积水的可复性判定,并对患儿手术治疗进行超声引导,寻找适合新生儿肾积水外科手术的指证,现资料如下:

1.对象方法:

1.1对象:

本材料数据来源均为本院门诊及病房晚孕30周以上胎儿及本院新生儿,均为单胎,其中胎儿研究共50例,新生儿研究共12例,在行常规检查中随机产生,并确定胎儿及新生儿均集合系统分离10mm及其以上,均对此50例胎儿在产后进行严密随访,确定胎儿及新生儿无其他畸形。

1.2设备:

使用仪器为Philipsiu22。

1.3方法:

本研究使用超声频率为3.5MHz与2.5MHz,沿脊柱两侧扫查,发现肾积水现象,并于第一次检查后一小时,一天,一周,产前一月,产前当天,产后当天及产后两月新生儿进行追踪观察,记录数据及现象,并对进行手术的新生儿进行超声观测,本次研究操作均一人完成。

2、结果(n=50)

结果显示,此50例胎儿中,38例胎儿肾脏集合系统分离≤16mm,在产后两月内肾积水消失;12例胎儿肾脏集合系统分离≥20mm,在产后两月内肾积水未消失,其中8例在产后两月内行手术,预后良好,4例在产后两月内未行手术,预后差。

集合系统分离

≤16mm

≥20mm

例数

38

12

转归

产后两月内肾积水消失

8

(产后两月内积水未消失)(产后两月内手术)

4

(产后两月内积水未消失)(产后两月内未行手术)

第4篇

见习医院:聊城第二人民医院(以后简称二院)

所在地:聊城市临清

医院等级:二甲

医院基本情况:医院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7万2千平方米,员工1000余人,编制床位650张,设有30个临床科室,26个医技专业科室。

活动时间:

2008.7.102008.8.10

活动日程纪要:

7.10-8.10

7.10入临清,安排宿舍(宿舍在医院对面),了解医院及周边环境.

7.11am与院方的见面会,院方代表杨主任&王老师接待,介绍医院概况&布局&科室及部署此次活动的总体安排.

我们由于是大三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多,只能安排在边缘科室.此次活动提高临床技能意义不大,旨在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医院运作.

pm由韩海林主任带领参观影像中心,参观磁共振、螺旋ct、c形臂、1000毫安x光机、腹部彩超、心脏彩超、全身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精良进口设备,聆听各科室老师对仪器&操作&检测&判断等的讲解.其中对磁共振“肿瘤与放疗“螺旋ct“介入治疗“核医学等科室印象深刻.

7.12-7.13周日,搬宿舍,熟悉环境.

7.12-7.19到科教科,了解医院科研、教学等方面活动,主要参与医院医生继续教育考核的相关工作,落实论文&成果报告的真实性,此外,还帮助整理实习生培训及资料整理工作,学习了部分硕士生毕业论文.

7.20周日,到急救中心,跟着出车.

遇到外伤病人,前臂受伤流血不止/喝农药的病人急救.

7.21-7.27周一至周三在b超室,有黄涛老师及范老师指导仪器操作及病例检测.

周四至周日在查体办公室,了解一卡通及查体流程,协助病人就诊.

7.28-8.10分诊,到各个门诊部门.了解医生诊疗过程,协助医生进行身体检查。

7.28-7.31内科

8.1-8.3妇产

8.4-8.5消化内

8.6-8.7心内/神内

8.8ct室

实践感悟

历时一个月的见习已经结束,坎坷而温馨的医院生存之旅业已过了大半,感慨颇深。

暑假之始,怀着激动又憧憬的心情,我们驾车一大早就到了聊城第二人民医院,学校的老师站在医院门口代表全院在迎接我们,从他们亲切的问候和热切的举动中,我们摒弃了多日来的揣测及不安。由于行李很多,又拾掇了好长时间,劳累了一天的我们也感觉又饿又疲惫,但因为聊城二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亲切的,让远离母校的我们心里有了安慰。我们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好好的实习,与医院融为一体,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

接下来的几天,是科教科的杨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统一培训,由院各科室主亲自指导,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医院生存基本常识,包括:一、医院概况简介。二、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三、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识。四、医德医风教育。五、有关仪器的使用知识的讲解。六、院内感染的讲座。其间由韩海林主任带领参观影像中心,参观磁共振、螺旋ct、c形臂、1000毫安x光机、腹部彩超、心脏彩超、全身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精良进口设备,聆听各科室老师对仪器&操作&检测&判断等的讲解.其中对磁共振“肿瘤与放疗“螺旋ct“介入治疗“核医学等科室印象深刻.

第5篇

关键词:设备效益;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TH774;R197.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医院购买设备,最好进行可行性分析,用数据说话,合符经济规律和社会效益的可以购买,不符合的暂缓购买,一下是XX医院购买大孔径CT的可行性分析:

一、购买依据

一般情况,是否购买设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判断:

1.是否为标志性设备。

2.设备给医疗品质能否带来提升。

3.设备的经济效益。

二、购买前可行性分析

(一)大孔径CT的优点

1.大孔径CT是肿瘤科标志性设备;

2.真实扫描视野和拓展视野,使计划范围得到极大延展;

3.优越的影像链,造就诊断级影像质量,提高医疗品质;

4.独有的CT操作台直接定位技术,实现真正的实时定位,减少系统误差;

5.更高的影像质量,满足临床不断提升的要求;

6.先进的定位工作流程,显著提高定位精度;

7.依托设备和病历,可以发表高质量论文。

三、经济效益分析

一般情况患者做2-3个部位,CT收费平均约270+135=405元,模拟定位平均按二类收费为150元,那么每做一次可以收费555元。

投资成本:

1.设备价格约560万元,每年利息按5%计算;

2.医师一人(年薪约8万),技师两人(年薪10万);

3.房屋面积公摊(参照核算报表,按收入的30%算);

(一)预计大孔径CT的收入

2014年大约1560例,2015年可以达到2160例,以后每年逐步递增20%。

按照XX医院现行经济模式,开单科室收入计提25%,执行科室计提75%;那么每做一次大孔径CT科室收入为:555×0.75=416元;

2014年大孔径CT收入=416×1560=65万

2015年大孔径CT收入=416×2160=90万

2016年大孔径CT收入=90×(1+20%)=108万

根据核算报表,房屋公摊面积(包含水电费)=该年收入×20%

(二)投资静态回收期分析表如下:

第8年现金流入1229万,现金流出1173.8万,差额55.2万,不到第8年已经回本。

前七年现金流入合计960万元,现金流出1074万元,差额114万元;

第八年现金流出流入269万元,现金流出99.8万元;

(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的上年现金差额+最后一年的现金流出)÷最后一年的现金流入=(114+99.8)÷269=0.79年

该设备静态回收期=7+0.79=7.79年

该设备要7.79年才能回本,从财务角度来说投资回收期太长,投资回报率不高。

大孔径CT赢亏平衡点=设备款/单位边际贡献=5600000÷ 416=13461例(即大孔径CT要做13461例才能不亏)。

第6篇

由於在现今资讯流通普遍的社会中,影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影像的数位化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在数位化过的影像所占的资料量又相当庞大,在传输与处理上皆有所不便。将资料压缩是最好的方法。如今有一新的模式,在压缩率及还原度皆有不错的表现,为其尚未有一标准的格式,故在应用上尚未普及。但在不久的未来,其潜力不可限量。而影像之於印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以此篇文章介绍小波(WAVELET)转换的历史渊源。小波转换的基础原理。现今的发展对印刷业界的冲击。影像压缩的未来的发展。

壹、前言

由於科技日新月异,印刷已由传统印刷走向数位印刷。在数位化的过程中,影像的资料一直有档案过大的问题,占用记忆体过多,使资料在传输上、处理上都相当的费时,现今个人拥有TrueColor的视讯卡、24-bit的全彩印表机与扫描器已不再是天方夜谭了,而使用者对影像图形的要求,不仅要色彩繁多、真实自然,更要搭配多媒体或动画。但是相对的高画质视觉享受,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储存空间,使用者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体积庞大的图档占掉硬碟、磁带和光碟片的空间;美丽的图档在亲朋好友之间互通有无,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用网路传个640X480TrueColor图形得花3分多钟,常使人哈欠连连,大家不禁心生疑虑,难道图档不能压缩得更小些吗?如此报业在传版时也可更快速。所以一种好的压缩格式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使影像所占的记忆体更小、更容易处理。但是目前市场上所用的压缩模式,在压缩的比率上并不理想,失去压缩的意义。不然就是压缩比例过大而造成影像失真,即使数学家与资讯理论学者日以继夜,卯尽全力地为lossless编码法找出更快速、更精彩的演算法,都无可避免一个尴尬的事实:压缩率还是不够好。再说用来印刷的话就造成影像模糊不清,或是影像出现锯齿状的现象。皆会造成印刷输出的问题。影像压缩技术是否真的穷途末路?请相信人类解决难题的潜力是无限的。既然旧有编码法不够管用,山不转路转,科学家便将注意力移转到WAVELET转换法,结果不但发现了满意的解答,还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坦途。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可达到完全不失真,压缩的比率也令人可以接受。由於其数学理论早在1960年代中叶就有人提出了,而到现在才有人将其应用於实际上,其理论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其实际运用也属刚起步,其後续发展可说是不可限量。故研究的动机便由此而生。

贰、WAVELET的历史起源

WAVELET源起於JosephFourier的热力学公式。傅利叶方程式在十九世纪初期由JosephFourier(1768-1830)所提出,为现代信号分析奠定了基础。在十九到二十世纪的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也占了极重要的地位。Fourier提出了任一方程式,甚至是画出不连续图形的方程式,都可以有一单纯的分析式来表示。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为傅利叶方程式的延伸。

小波分析方法的提出可追溯到1910年Haar提出的小波规范正交基。其後1984年,法国地球物理学J.Morlet在分析地震波的局部性质时,发现传统的傅利叶转换,难以达到其要求,因此引进小波概念於信号分析中,对信号进行分解。随後理论物理学家A.Grossman对Morlet的这种信号根据一个确定函数的伸缩,平移系{a-1/2Ψ[(x-b)/a];a,b?R,a≠0}展开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小波分析的形成开了先河。

1986年,Y.Meyer建构出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函数Ψj,k(x),其二进制伸缩与平移系{Ψj,k(x)=√2jΨ(2jx-k);j,k?Z}构成L2(R)的规范正交基。1987年,Mallat巧妙的将多分辨分析的思想引入到小波分析中,建构了小波函数的构造及信号按小波转换的分解及重构。1988年Daubechies建构了具有正交性(Orthonormal)及紧支集(CompactlySupported);及只有在一有限区域中是非零的小波,如此,小波分析的系统理论得到了初步建立。

三、WAVELET影像压缩简介及基础理论介绍

一、WAVELET的压缩概念

WAVELET架在三个主要的基础理论之上,分别是阶层式边码(pyramidcoding)、滤波器组理论(filterbanktheory)、以及次旁带编码(subbandcoding),可以说wavelettransform统合了此三项技术。小波转换能将各种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频率组成的信号,分解成不相同频率的信号,因此能有效的应用於编码、解码、检测边缘、压缩数据,及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良好的分析局部的时间区域与频率区域的信号,弥补傅利叶转换中的缺失,也因此小波转换被誉为数学显微镜。

WAVELET并不会保留所有的原始资料,而是选择性的保留了必要的部份,以便经由数学公式推算出其原始资料,可能不是非常完整,但是可以非常接近原始资料。至於影像中什度要保留,什麽要舍弃,端看能量的大小储存(跟波长与频率有关)。以较少的资料代替原来的资料,达到压缩资料的目的,这种经由取舍资料而达到压缩目地的作法,是近代数位影像编码技术的一项突破。即是WAVELET的概念引入编码技术中。

WAVELET转换在数位影像转换技术上算是新秀,然而在太空科技早已行之有年,像探测卫星和哈柏望远镜传输影像回地球,和医学上的光纤影像,早就开始用WAVELET的原理压缩/还原影像资料,而且有压缩率极佳与原影重现的效果。

以往lossless的编码法只着重压缩演算法的表现,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一丝不漏的送去压缩,所以还原回来的资料和原始资料分毫无差,但是此种压缩法的压缩率不佳。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控制解码後影像的品质,选择适当的编码法,而且还在撷取图形资料时,先帮资料「减肥。如此才是WAVELET编码法主要的观念。

二、影像压缩过程

原始图形资料色彩模式转换&n

bsp;DCT转换量化器编码器编码结束

三、编码的基本要素有三点

(一)一种压缩/还原的转换可表现在影像上的。

(二)其转换的系数是可以量化的。

(三)其量化的系数是可以用函数编码的。

四、现有WAVELET影像压缩工具主要的部份

(一)WaveletTransform(WAVELET转换):将图形均衡的分割成任何大小,最少压缩二分之一。

(二)Filters(滤镜):这部份包含WaveletTransform,和一些着名的压缩方法。

(三)Quantizers(量化器):包含两种格式的量化,一种是平均量化,一种是内插量化,对编码的架构有一定的影响。

(四)EntropyCoding(熵编码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使其减少,一种为内插。

(五)ArithmeticCoder(数学公式):这是建立在AlistairMoffat''''slineartimecodinghistogram的基础上。

(六)BitAllocation(资料分布):这个过程是用整除法有效率的分配任何一种量化。

肆、WAVELET影像压缩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在其结构上加强完备性。

二、修改程式,使其可以处理不同模式比率的影像。

三、支援更多的色彩。可以处理RGB的色彩,像是YIQ、HUV的色彩定义都可以分别的处理。

四、加强运算的能力,使其可支援更多的影像格式。

五、使用WAVELET转换藉由消除高频率资料增加速率。

六、增加多种的WAVELET。如:离散、零元树等。

七、修改其数学编码器,使资料能在数学公式和电脑的位元之间转换。

八、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做JPEG的压缩。

九、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重叠。

十、增加trelliscoding。

十一、增加零元树。

现今已有由中研院委托国内学术单位研究,也有不少的研究所的硕士。国外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研究。相信实际应用於实务上的日子指日可待。

伍、影像压缩研究的方向

1.输入装置如何捕捉真实的影像而将其数位化。

2.如何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

3.如何控制解码影像的品质。

4.如何选择适当的编码法。

5.人的视觉系统对影像的反应机制。

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

陆、在印刷输出的应用

WAVELET影像压缩格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作为印刷输出还嫌太早。但是後续发展潜力无穷,尤其在网路出版方面,其利用价值更高,WAVELET的出现就犹如当时的JPEG出现,在影像的领域中掀起一股旋风,但是WAVELET却有JPEG没有的优点,JPEG乃是失真压缩,且解码後复原程度有限,能在网路应用,乃是由於电脑的解析度并不需要太高,就可辨识其图形。而印刷所需的解析度却需一定的程度。WAVELET虽然也是失真压缩,但是解码後却可以还原资料到几乎完整还原,如此的压缩才有存在的价值。

有一点必须要提出的就是,并不是只要资料还原就可以用在印刷上,还需要有解读其档案的RIP,才能用於数位印刷上。等到WAVELET的应用成熟,再发展其适用的RIP,又是一段时间以後的事了。

在网路出版上已经有浏览器可以外挂读取WAVELET档案的软体了,不过还是测试版,可是以後会在网路上大量使用,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对於网路出版应该是一阵不小的冲击。

图像压缩的好处是在於资料传输快速,减少网路的使用费用,增加企业的利润,由於传版的时间减少,也使印刷品在当地印刷的可能性增高,减少运费,减少开支,提高时效性,创造新的商机。

柒、结论

WAVELET的理论并不是相当完备,但是据现有的研究报告显现,到普及应用的阶段,还有一段距离。但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影像处理、量子物理及非线性科学领域上,均有其应用价值。国内已有正式论文研究此一压缩模式。但有许多名词尚未有正式的翻译,各自有各自的翻译,故研究起来倍感辛苦。但相信不久即会有正式的定名出现。这也显示国内的研究速度,远落在外国的後面,国外已成立不少相关的网站,国内仅有少数的相关论文。如此一来国内要使这种压缩模式普及还有的等。正式使用於印刷业更是要相当时间。不过对於网路出版仍是有相当大的契机,国内仍是可以朝这一方面发展的。站在一个使用其成果的角度,印刷业界也许并不需要去了解其高深的数理理论。但是在运用上,为了要使用方便,和预估其发展趋势,影像压缩的基本概念却不能没有。本篇文章单纯的介绍其中的一种影像压缩模式,目的在为了使後进者有一参考的依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此一模式会成为主流,到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参考文献:

1.Geoff&nb

sp;Davis,1997,WaveletImageCompressionConstructionKit,。

2.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上),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3.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下),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4.施威铭研究室,1994,PC影像处理技术(二)图档压缩续篇,旗标出版有限公司。

5.卢永成,民八十七年,使用小波转换及其在影像与视讯编码之应用,私立中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6.江俊明,民八十六年,小波分析简介,私立淡江大学物理学系硕士论文。

7.曾泓瑜、陈曜州,民八十三年,最新数位讯号处理技术(语音、影像处理实务),全欣资讯图书。

附录:

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影像传送及渐进式影像传送

目前网路最常用的静态影像压缩模式为JPEG格式或是GIF格式等。但是利用这些格式编码完成的影像,其资料量是不变的,其接受端必须完整地接受所有的资料量後才可以显示出编码端所传送的完整影像。这个现象最常发生在利用网路连结WWW网站时,我们常常都是先接收到文字後,其网页上的图形才,慢慢的一小部份一小部份显示出来,有时网路严重塞车,图形只显示一点点後就要再等非常久的时间才再有一点点显示出来,甚至可能断线了,使得使用者完全不知道在接收什麽图案的图形,无形中造成网路资源的浪费。此缺点之改善,可以使用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来完成。

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允许不同规格之显示装置或解码器可以从同一编码器中获得符合其要求之讯号,如此不需要对於不同的解码器设计不同的编码器配合利用之,进而增加了其应用的范围,及减低了所架设系统的复杂度,也可以节省更多的设备费用。利用Shapiro所提出的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来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时,其编码的效果不是很好。主要的原因是,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编码器是根据影像的全解析度来加以编码的,这使得拥有不同解析度与码率要求的解码器,无法同时分享由编码器所送出来的位元流。虽然可以利用同时播放(Simulcast)技术来加以克服之,但是该技术对於同一影像以不同解析度独立编码时,将使得共同的低通次频带(LowpassSubband)被重复的编码与传送,而产生了相当高的累赘(Redundancy)。

基於上述情况,有人将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加以修改之,完成了一个新式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该技术为阶层式嵌入的零元树小波转换(LayeredEmbeddedZerotreeWavelet,简称LEZW技术。这个技术使我们所设计出来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在编码传送前预先指定图层数目、每层影像的解析度与码率。

LEZW技术是将EZW技术中的连续近似量化(SAQ)加以延伸应用之,而EZW传统的做法是将SAQ应用於全部的小波转换系数上。然而在LEZW技术中,从基层(BaseLayer)开始SAQ一次仅用於一个图层(Layer)的编码,直到最高阶析度的图层为止。当编码的那一图层码率利用完时,即表示该图层编码完毕可以再往下一图层编码之。为了改善LEZW的效率,在较低图层的SAQ结果应用於较高图层的SAQ过程中,基於这种编码的程序,LEZW演算法则可以在每一图层平均码率的限制下,重建出不同解析度的影像。因此,LEZW非常适合用於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

LEZW技术也可以应用於渐进式传送,对於一个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而言,控制其解析度将可以改善重建影像的视觉品质。而常用的渐进式传送方法有使用向量量化器或零元树资料结构编码演算法则。但是向量量化器需要较大的记忆体及对与传送中的错误敏威,而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改善这些缺点,所以享有较好的效能。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应用於渐进式传送时是根据全解析度来做编码及传送,因此在低码率的限制之下时,若用全解析度来显示影像将使得影像模糊不清。所以在低码率传送时的影像以较低的解析度来显示时,则可以使影像的清晰度有所改善。

第7篇

1依托UIIS平台,建设超声影像资料库

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超声影像资料库的建设是开展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训、实习的基础和必备条件。UIIS的使用为数字化图像的收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为超声影像资料库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影像信息基础。超声诊断学理论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方式,但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UIIS应用之后,使多媒体课件制作更加方便、内容更加丰富。UIIS同时还具有查询超声诊断意见和超声诊断描述的作用,只要输入描述疾病的关键词,就可以查询到该疾病患者的详细资料及图像,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在科研方面,UIIS的应用有利于将教学、学术与临床研究相结合,通过对存储报告中的数据和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便于撰写论文和科研著作。

2UIIS的应用提高了超声诊断学实训教学的质量,改变了教学模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超声实训室的硬件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实训课的教学需求。由于实训室超声仪器数量少、学生人数多、实训学时有限等因素,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际操作,而UIIS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现有设备条件下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UIIS中保留的动态图像能真实地再现检查过程,模拟医院超声诊断室的实际状况,利用UIIS的超声图文工作站进行超声描述、诊断和打印,成功实现了临床实境教学,让学生在实训课中真切感受到临床一线工作的状态。因UIIS具备拥有大量清晰数字化图像和简单方便的操作界面等优点,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可以对图像资料任意调取和查看,达到动态显示、实时观察,还可使同一病例不同时间的各种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同时显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UIIS在超声诊断实训教学中的充分应用不仅减小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教学资料的来源渠道,延长了教学资料的保存时间,更重要的是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使师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UIIS的应用方便了超声诊断考试的改革

UIIS实境教学也为超声诊断的考核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测试方法。教师可以从UIIS中根据专业层次不同,在不同系统中随机挑选若干幅图像作为考试内容。当处于考试模式时,所显示的图像只显示患者的病史信息以及图像本身,学生需根据图像做出正确的技术选择和相应的超声诊断。这种方式可以真正达到考核学生诊断思维的效果,使考试变得更加方便、保密、公平、公正[4],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4UIIS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首先,UIIS是医院信息系统(HIS)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医院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紧密相连,UIIS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学校与附属医院之间进一步加强网络资源共享。其次,教学UIIS内容多、信息量大,学生不容易准确选取所需内容,还会出现系统故障,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所以带教教师需要学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熟练操作UIIS系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以保证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UIIS实境教学在超声诊断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临床一线的工作状态,成功实现了教学与岗位对接,丰富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超声诊断学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只要我们努力去解决,UIIS实境教学将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作者:周玫娟 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8篇

关键词:LiDAR;铁路勘察设计,DEM;DLG

中图分类号:TN958.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2

Airborne LIDAR Technology in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Application and Benefit Analysis

Han Zujie

(Railway Third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Tianjin300142,China)

Abstract:Airborne laser radar technology (LiDAR) is a new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because of its high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in term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opographic mapping,currently nearly 20 sets of LiDAR systems.This paper studies LiDAR technology in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the content,products,and effects,on the basis of aerial photogrammetry and traditional methods are compared to prove LiDAR technology in the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of the feasibility and superiority.

Keywords:LiDAR;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DEM;DLG

一、引言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是一种全新的遥感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在德国首次出现商用样机系统以来,因其高精度和高效率,在地形测绘方面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球已经有几十套商用系统在使用,主要实用系统有:Topscan、Optech、TopEye、Saab、Fli-map、TopoSys、HawkEye、Leica ALS50/60系列、Falcon等。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和芬兰等国家,先后成功应用这项技术进行了地形测量、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三维城市建模等试验与工程实践。特别是芬兰和德国,已经采用这项技术建立了全国或者大部分国土的DEM,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目前在国内已经有接近20套LiDAR设备,其中,北京星天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亚太数字遥感新技术有限公司、广西桂能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建通测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及东方道迩公司等单位已经先后开展了实验和工程飞行,主要用于生产数字高程模型(DEM)、正射影像(DOM),进而制作线划图(DLG)等。本研究将使用LiDAR技术对铁路勘察工程设计进行研究与试验,介绍其主要产品及应用并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二、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一)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简介

LiDAR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应用激光测距仪、IMU、GPS的快速测量系统,可以直接测得地面物体各个点的三维坐标。机载的激光雷达系统通常还集成高分辨率数码相机,用于获取目标影像。从功能上看,机载激光扫描系统是基于激光测距技术、GPS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这三种技术集成的一个软硬件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高精度的数字表面模型(DSM)。

目前,LiDAR提供的直接数据产品为:点云数据,DSM,DEM,DOM。经过后处理可以快速生成等高线、高程点、横纵断面图,完成路线设计需要的专项测绘内容(如架空管线的净空、交叉角度测绘等),并提供工程设计模型和景观设计模型等。

(二)LiDAR的主要系统构成

主要系统构成包括:

1.扫描仪组件:激光发射器、激光信号接收器、机械组件、扫描镜及窗口、接口板。

2.设备支持系统:系统控制器、飞机位置及姿态测量系统、检流控制器、激光电源、电源分配器、控制计算机、连接电缆。

3.附属软件:包括项目飞行设计及对记录数据进行后处理(滤波、分类等)处理。

4.控制/显示器:激光发射指标器、音频告警器、电路熔断器、系统诊断数据输出、控制接口。

(三)主要工作原理

通过DGPS(或PPP)和IMU求得航机线上任意采样时刻激光发射中心的空间坐标和设备的空间姿态,内插后能够获取任意时刻激光光束的姿态和发射中心的空间坐标,通过激光测量激光发射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可以求得每一个激光脚点的空间三维坐标。另外,利用DGPS/IMU可以直接获取每一张照片的外方位元素,可以快速制作DOM成果。最后将激光点数据和数码影像进行联合处理得到高精度的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

三、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

机载激光雷达能够快速获取数字地表模型(DSM),同时,配套的中画幅数码相机可以获得同步的数码相片,经过加工处理可获得数字高程模型、分类信息、航空相片的立体像对和正射影像图。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专业接口供铁路勘察设计工程中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成果,因此,如何将机载激光雷达勘测成果与众多设计专业手段无缝结合,从海量基础信息中快速提取或检索有用的信息为各专业设计所用,是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铁路勘察设计的关键。

结合铁路勘察设计特点和工程应用实践,一方面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成果进行加工,提供满足专业应用的专题成果,另一方面,改进专业设计勘察设计流程,提出新的设计理念,以便更加有效地利用海量的基础信息,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提供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数字地面模型和正射影像图,结合铁路专业设计要求,主要生产以下几种产品(见图4):

1.工点地形图。它是针对铁路设计的控制工点,在施工图阶段做的更加详细的勘测工作,以保证设计资料的精度和准确性。如:桥址地形、隧道进出口等;

2.断面图。主要包括纵断面和横断面,一般它们的精度高于地形图的精度。主要用于保证设计线路的平顺性和计算工程数量的准确性;

3.数字正射影像地形图。这是线划图的替代产品,通过将正射影像图叠加等高线、专业调查的地质界线、自然保护区等矢量信息,而形成的一种地形图,它的信息量更加丰富,更加直观;

4.专项测绘。针对特殊的专业需求而进行的详细勘测工作。如:水文断面、涵轴测量、电线垂度等;

5.工程中的土石方自动计算、坡度、坡向的计算等;

6.快速构建三维虚拟场景,城市建模等。

此外,还可利用高分辨率的影像进行专业调查、地质判视等,便于指导外业工作,提高外业勘测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四、技术、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一)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与常规航测方法的经济比较

1.两种技术手段外业控制测量的比较。LIDAR所需的外业控制点与常规航测外控的比较,以II级地形1:2000航测地形图测绘(常规航测单航带100km)为例。

(1)首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工作内容和数量是基本相同的。

(2)LIDAR系统要求每5-7km测量一个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每30km测量一处高程校正区,这样100km线路需要布设平高控制点17个,高程校正区3个。而常规航测方法,采用150mm焦距的航摄仪拍摄,需要75个平高控制点;采用210mm焦距的航摄仪拍摄,需要150个平高控制点。

(3)LIDAR系统不因地形等级的变化而改变外业平高控制点的数量(适当的宽度,如不大于10km)。而常规航测方法会随着宽度的增加而成倍增加外控点的数量。

2.横断面切绘的经济比较。以张唐铁路定测为例,相对于采用Lidar技术平均1000-1200个横断面/人天的工作效率,常规航测方法每人每天只能切绘300-400个横断面,可见工作效率提高了3-4倍,对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地形图制作的经济比较。以II级地形1:2000地形图测绘为例。

因为LIDAR具有高效生成DEM的优势,所以在生成等高线、高程点等具有高程信息的地形信息时具有更高的效率,在这个方面,采用Lidar技术平均效率为12-15平方公里/(人.天),常规航测方法每人每天只能测绘2-3平方公里;

航测方法在立体模型下获取(除等高线、高程点之外)矢量信息具有更大的优势,而LIDAR则因其自身离散性获取能力比较弱,适合于小面积的(除等高线、高程点之外)矢量信息获取。

(二)成功案例及分析

经过试验与实践,LiDAR技术已成功用于多个铁路项目的勘测设计项目,减少了内业制图的压力,缩短了项目工期,在铁路各专业使用中反映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某工程为例,泛亚铁路某段全长257Km,由于距离遥远,地处国外,而且铁路过境区域存在大量地雷区域,给外业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考虑到地理因素和方案局部变动的因素,项目在实际操作中抛弃传统外业测量加航测制图的作业方式,直接采用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一次性获取铁路过境区域长257km,宽4km的雷达点云数据和数码影像数据,利用该数据圆满完成了无外业控制测量情形的1:10000和1:2000的地形图成图任务,不仅避免了人力物力消耗和地雷区作业的危险性,而且在内业成图中,大胆使用数字正射影像地形图代替传统的DLG,取得了制作者和使用者均满意的双赢局面。

(三)推广应用前景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作为一种新技术,还有许多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数据处理算法以及软件和系统的开发等方面。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特别是随着激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促进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革新。在铁三院于2009年率先在国内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铁路勘察设计并取得巨大成功后,今年铁一院、铁二院、铁四院都陆续定购了机载激光雷达并加大了人力投入,可见由于其精度高、成本低、周期短等特点在铁路行业已经被广泛关注。铁路行业之外,水利、公路、电力、农林等行业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孟宪军.铁路勘察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J].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理论及测绘新技术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王长进.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铁路勘测技术研究[J].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理论及测绘新技术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高文峰,王长进.铁路勘测中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横断面相关问题的探讨[J].铁路航测,2010

[4]高文峰,王长进.GPS基站布设对机载激光雷达精度影响的研究[J].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理论及测绘新技术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徐祖舰.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及工程应用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第9篇

人们也许没有留心,人类采集信息其实就是从影像开始的。一块石头上画着垂死的牛或者被劫杀的猛兽。我国公元5世纪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著录了黄河由宁夏流入内蒙古途中的岩画,“河水又东北,历石岩山西,去北地五百里,石上之自然有纹,尽着虎马之状,粲然成群,类似图马。故亦谓之画石山也。”他的描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的文学作品了。

可见,人们要记录影像的冲动,并不是出现在DV时代,而是出现在遥远的从前。只是那时没有实现记录活动画面的手段而已。远古的人类遗留在岩石上的绘画,最早的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绵延至现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今天被人们发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欧洲岩画的主要题材是动物,表现的动物形象常处在怀孕期,有的成双成对画在一起,有的动物旁边刻画着女性生殖器,或在附近有天然孔穴裂隙,反映了当时人们祈求动物繁殖的、迷信生殖奥秘的观念。非洲岩画比大洋洲史前岩画流传的长久,时间在一万年以上,是世界上岩画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

印度岩画描绘骑马、骑象或步行的战士手持盾牌刀剑格斗的战争场面,以及草庐定居、歌舞、奏乐、礼拜、畜牧、耕耘、采蜜、植树等混合经济或农耕时代的部落生活情景。这幅《臣服》字画似乎代表了文字从记录影像开始的历史。中国的字画慢慢向文字转变,似乎也证明了无法记录活动画面的无奈。记录信息毕竟需要有效的方法保证得到完整的信息,于是以代表一个一个信息单元的方法――文字开始出现。中国人选择了象形字,西方人选择了拼音文字,这样的选择可能有民族文化心理哲学方面的不同特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们发现记录静止画面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必须要有记录更复杂的信息的办法,文字的符号性使人类开始走向了使用文字符号记录信息的文明文化,西方开始了罗格斯主义的商业文明的社会,我们东方则开始了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儒教文化的农业文明的社会。在石头或任何其它物体的平面上画画,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复杂的内容要求了。文字,这种工具的出现使社会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文字的出现,带来了概念、字词、语句、逻辑、语法,开始了更高阶段的文明文化。

时光荏苒,一晃过去了几万年,人类已经适应了用文字符号记录信息的方式。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均以文字作为主要记录采集信息的手段。然而,数字影像出现以后,又唤起了人类跨越时空的记录影像的原始欲求,设想我们和远古的人类一起审视那些自然界奇妙的景象,一起思考远古留下的岩画所能传递的信息,进而在今天现实中享受活动画面数字视频技术带来的乐趣。人类钟情于活动画面的记录,可能和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具有社会性、心理活动等原因有关,但是怎么看待这个发展的过程似乎能够让我们明白更多的信息。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定有一个标记,可以作为我们观察几千年来人类记录、存储、处理、传输信息的活动的轨迹。这个标记要能够表不出一个时代的开始。

我们曾经这样划分年代,说我们中国人经历了甲骨文时代、钟鼎文时代、活字印刷铅与火的时代和激光照排的光与电的时代。其实,即使到21世纪的今天,和数字影像相比,我们也还只是经历了静止平面媒介的时代,所有的信息都是平面的,都是静止的,都是没有其他媒介形式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声音和活动连续的画面同时记录下来。有人说电影是这样的呀。是,电影可以。电影做到了模拟现实的效果,但是我们知道电影模拟信号的优势以及它需要多么复杂的制作过程,让它成为大众使用的信息载体恐怕永远都没有可能。而如今的手机视频摄像证明了这种信息记录方式的现代社会需求。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电影的胶片技术复杂的制作过程,正如当年文言文的推广过程一样非常困难,文言文当年限制了中国人传承信息,发展文化,白话文学起来就容易了许多。同样道理,数字技术降低了操作视频设备的难度,提供了其在普通大众里流行的可能和机会,如今的中国人,已经有很多人可以使用手机摄像采集记录信息,那么,这是不是数字读物的时代呢?不是。

我们说一个时代的开始必须具有明确的社会现象,包含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全部特征。数字读物固然需要一些明确的技术,比如影像的采集、记录、处理、存储、传输,数字技术正是这些现象出现的基础,但是真正的数字化读物还没有出现。所以只能说,是时代的开始。

时代的开始,就是一个刚刚启蒙、萌发的阶段。一些必要的条件开始产生。我们有幸成为目睹这一时代出现并伴随其发展的一代人,说起来都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我们要为这个时代的发展积累更多的条件。比如,数字读物的编著体例,一个逐步为大家掌握的新式出版物的编辑标准,目前还没有更多的人开始研究;又比如,人们普及了这种编著体例,编辑标准,并且广泛的应用在各种读物的编著中;再比如,开发各种不同场合使用的这些编著体例的电子设备,电子读物。不久前出现的“电子图书”这个名称,代表了我们还不习惯“数字读物”这个词,因为我们不知道,也无法想象,“图书”是局限在纸介质平面信息载体的,“电子”加“图书”,使用在数字化的电子设备里似乎有点故弄玄虚,或者画蛇添足的滑稽。因为数字读物已经不是图书了,数字读物至少应该是文字、声音、符号、影像所有媒体手段综合运用的一种物件。他可以和互联网联结,可以和其他通讯工具连接,甚至可以和他人和电器设备连接,过去,只有科幻电影里可能出现这种东西,但是这个真实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那么回到前边的话题,标志这个时代的标志物在哪了呢?想想还要说数字影像技术,是这个技术带来的数字读物时代的开始。网络技术似乎很重要,但是数字影像一下子可以使影像的采集、记录、处理、传输、存储变的这么简单,一个计算机就可以处理这么多复杂的工作,这是电影制作所不能想象的,与这个相比,网络技术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发挥作用的空司,远没有数字影像本身对于时代的标记意义影响更加深远。

计算机技术应该说是立了头功。但是我们说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记录、采集、处理、传输和存储,还没有涉及影像,是影像数字技术的出现才开始了这一切,在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之间比较,我们更愿意突出强调“数字影像”这个技术的出现,并把它作为数字读物时代的开始的标记。

毕竟数字影像和胶片显示的影像有很多不同。操作简单了很多,清晰度变化的可控制度提高了很多,最为重要的是存储、传输的方便度是前所未有的,数字读物将以崭新的时代面对人类,开启人类采集记录处理传输存储信息的新时代。

稍微憧憬一下这个新时代的特点,我们会发现:这个数字化读物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情,学校将因为它的出现重新界定合格教师的标准、因为学生手里的这个东西存储了了无数个信息,肯定比传统意义上的老师知道的要多很多倍。学校要重新规划教学的过程,因为全新的教材数字读物的教材教师变化了,教室、教学的管理难道可以不变吗?生活中许多电器被这个家伙合并成了一个,比如手机,电脑、优盘、移动硬盘、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MP3、MP4、VCD、DVD等等。其实很多人已经开始了使用视频媒介交流沟通的方式,只是这个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综合,人们还没学会综合使用各种媒介,自前使用这些局限于网站或者少数年轻人。编著体例的普及、相关设备的完善都将影响这个领域的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公安 刑事技术 痕迹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52-01

1 前言

自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视听资料被列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由于种种原因,视听资料在民事案件中虽被广泛接受,但在刑事案件中却没有它应有的地位,它的使用一直受到各种限制,或者f对其认识还不统一,还存在争论。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设备所反映的声音和形象,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以及其他科技设备与手段所提供的有关案件的信息。这些设备所储存的信息具有证据价值,已为人们所共识。在司法实践中使用视听资料作为证据已经开始,修改后的刑诉法明确增设视听资料为一种独立证据。

2 数字技术在刑事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图像复原技术在刑事模糊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图像在采集、传输的过程中,由于成像设备、外界条件、传输介质、人为等各种因素而引起图像质量降低从而形成模糊图像。图像复原技术分析图像退化的原因,试图建立起精确的图像退化模型,并对退化过程逆转从而将退化图像恢复本来面目。在刑事图像拍照时所用光圈过小,景物光点变成圆斑形成散焦模糊图像;错误曝光可能引起图像失去暗部或亮部的细节;对焦不准,拍摄主体对象模糊不清形成离焦模糊。如果图像获取过程中采集设备与拍摄对象产生相对运动,则会产生运动模糊,如监控中运动车辆的车牌号码识别是当前刑事图像复原的一个研究热点。另外由成像设备、传输介质引入的噪声随机加在图像中形成噪声模糊。针对不同类型的退化图像,图像复原技术建立相应的退化模型,运用维纳滤波、逆滤波等方法去除干扰和模糊。

2.2 图像预处理的常规方法

图像几何矫正、标注、测量技术为物证对比鉴定提供辅助工具图像几何变换可实现对图像进行坐标变换、缩放、旋转、变形、配准等,是对图像预处理的常规方法。

在物证检验于非平面客体上的痕迹,例如圆柱圆锥、弯曲物体的转弯处、不规则弧面上的手印、文字等。由于摄影镜头的光学特性也会形成影像的变形,如鱼眼镜头的强烈桶形畸变。变形的痕迹给检验鉴定带来极大的困难,可以预先运用数字图像处理的几何变换方法矫正,降低工图像测量技术以数学和度量学为基础,通过二维平面的图像信息获取三维立体相关信息,包括对长度、高度、角度、周长、面积的测量等。常见的图像测量应用为从照片或视频信息中测量嫌疑人的身高、物品的尺寸、纸币的厚度等。图像的标注和测量在物证鉴定中应用最广,传统人工测量检验操作复杂且误差较大,而使用数字图像测量比对技术,测量精确操作简单。如对印章印文进行测量比对、拼接比对;人相鉴定;笔迹分析鉴定;指纹对比鉴定;工具痕迹鉴定等工作均可以用数字图像处理工具进行辅助检验。

2.3 数字图像取证技术在刑事图像鉴定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与图像处理工具的广泛普及,数字像的编辑修改变得异常简单,伪造图像的大量出现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隐患,因此数字图像取证技术成为当前图像处理与信息安全研究热点。数字图像盲取证技术根据图像自身的成像原理、场景特征、设备引入噪声、篡改留痕的特征对可疑图像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分析从而对图像真伪做出量化的鉴定结论。图像取证技术在刑事图像领域主要应用于数字图像真实性与原始性的检验。

2.4 数字图像合成重建技术在刑事影像合成的应用

数字图像合成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绘图技术来形成图像。数字图像重建技术则利用输入的空间、形态、时间等数据信息生成二维或三维图像。目前这两项技术在现场勘查、法医人类学中已成功应用。计算机人像组合技术可以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用数据库中的面部器官部组成人面部像,用于排查犯罪嫌疑人。计算机颅骨复原系统可以根据无名颅骨还原其生前的二维或三维头像。在犯罪现场获取的平面图像与空间测量信息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进行影像与事件的三维重建,例如对现场三维图像自动生成,对犯罪事件进行案情模拟演示等。

3 数字图像在刑事技术应用中的优势

处理精度高,按目前的技术,几乎可将一幅模拟图像数字化为任意大小的二维数组,现代扫描仪可以把每个像素的灰度等级量化为16位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图像的数字化精度可以达到满足任一应用需求。

适用面宽,图像可以来自多种信息源,从图像反映的客观实体尺度看,可以小到电子显微镜图像,大到航空照片、遥感图像甚至天文望远镜图像。这些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图像只要被变换为数字编码形式后,均是用二维数组表示的灰度图像组合而成,因而均可用计算机来处理。

灵活性高,数字图像处理不仅能完成线性运算,而且能实现非线性处理,即凡是可以用数学公式或逻辑关系来表达的一切运算均可用数字图像处理实现。

4 结语

数码影像技术能够有效的保存现场的相关线索证据,不仅为案件的侦破带来了巨大的作用,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帮助,同时对证实嫌疑人犯罪行为的有效证据。因此刑事技术大力促进数码影像技术的成熟发展和进步,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在案件侦查中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刘耀.物证鉴定科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

[2] 徐立根.物证技术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9.

[3] 张书杰,工具痕迹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02.

[4] 王洪宾,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及对策[C].全国痕迹检验学术交流论文选,2005,545.

作者简介

第11篇

[论文摘要]科技的发展引发了影视制作的数字革命。数字影视后期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影视制作设备和流程,在各个方面对影视产生了巨大影响。

“数字化影视”是一种将某些传统制片技术通过计算机与数字、音像、处理盘式记录以及网络等技术集合而产生的新的影视制作方式下制作出的全新的影视类型,它是一个从前期到后期到发行完整的流程。

数字化的出现一方面让我们看到计算机使影像创作得以复兴;另一方面看到各种兴起的市场,数字技术进入数字化使影视发生革命性变化,重新定义。计算机和软件在影视各方面得到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用计算机改变、增强和重新造型影片原始画面的实践活动稳步发展。计算机以数字方式和增强电影影像的方法创建出一个个神奇的画面:用资料影视作数字式棚外场景、数字式彩色校正、滤光效果和绘画、数字式影像的合成、数字式动画制作、数字式影片修复、数字式线痕去除、数字化影像增强、数字化缺陷消除、计算机生成素材和胶片拍摄素材的集成。

影视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影视的命运:数字化影视创造娱乐设施的新时代。当影视观众被其他传媒所吸引的时候,影视只有进行再次革新才能有生存的可能。数字化运算创造出的多层合成的神气场景、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加上无幕框的特大银幕画面所形成的影院放映的临场感、真实感将是任何传媒无法比拟的。各种特殊效果的娱乐节目、动感电影、虚拟现场以及各种新型节目都会为活动影像节目生产注入新鲜血液。影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由于数字化方式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多元化、随机化、全球化和可追求化。

数字技术从诞生之日起便对影视制作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他不可思议地扩展了影视表现空间和变现能力,创造出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向所未想的视听奇观和虚拟现实。从而产生出新的叙事方式,并提出一整套新规则供我们理解,使用,突破。新的数字技术不仅产生了新的影像作品,更在培养着一代新的影像受众。

一.改变了传统影视制作方式

从制作层面来说,从剧本写作的电子化,素材传递的数字化,布景搭建、照明设想的数字化模拟,以及电子化的场记,现场的数字化录入,数字化编辑,都将大大提高影视视听质量和效果的精度、强度和感染力。同时又有利于导演更好的思考创作。

影视后期制作系统逐步由模拟制作系统转化为数字分量制作系统;数字信号的记录媒体也由单一的磁带记录转化为由磁带、磁盘存储的多元化的媒体存储方式;计算机工作站的介入,打破了由切换台、特技机、编辑控制器一统天下的制作模式;特别是以pc为核心的非线性编辑、2维动画、3维动画的逐步成熟,使影视后期的技术变得更加多样。

影视后期软件的操作界面越来越像电脑主机的配置,尽量做到板块化、集成化,这样看起来既美观而不显繁琐。传统的繁琐的影视制作流程,如剪辑、绘图、字幕、声音、特技等,被越来越多地继承到同一个后期制作软件中。例如digital fusion、aftereffects、combustion等软件比之间的版本相比,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而softimage ds则干脆把后期制作的几乎所有方面都集中到一起,具剪辑、合成、绘图、声音、特技等于一身。由于这些显而易见的优势,软件的集成化成了各大后期软件供应商的共同追求目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主要的后期制作软件都会集成各个制作阶段的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后期制作系统。有利于影视后期制作人员“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影视后期软件。

新的媒体格式不断涌现。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出现、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影视后期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些变化,各软件厂商不断完善软件功能,紧给市场步伐。在after effects后期的版本中已经支持hdvd、mpeg4及real media格式的制作、其他各种软件也增加了新媒体格式的支持。伴随经济的发展,影视也在飞速发展,今后还会有许多新的音频格式、视频格式出现。

二.使影视进入个人化书写时代.个人dv作品

数字设备价格的下降,大容量硬盘的普及,个人编辑软件的大众化应用,使个人工作站的构架成为现实,影视越来越成为一种平民行为。掌握这种技术,任何人都可以独立拍出影片,而不需要过多的考虑资金的问题。时尚一族可以利用数码科技来宣扬自己的个性。从来和影视毫无关系的人。也可以亲自制作一部影视,过一会导演的瘾。有了好的构思,再也不会因囊中羞涩而束之高阁。dv自诞生以来佳作不断。穿入中国后也佳作不断《老头》、《铁路沿线》、《北京风很大》、《北京弹匠》、《群众演员》等都是一些错的片子。

数字化的dv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条新的大众传播方式。不可否认,数字化为扩展影视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和艺术潜力。但我们在正视数字技术给影视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时,不应丢掉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丢掉对本土生活的热爱、体验、思考和真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便捷,扬长避短,不应将数字技术用滥。我们需要数字技术,却不能完全依靠数字技术。

技术从来就不是唯一,正如影视是人的影视一样,电脑也是人的电脑。我们应该在注重技术的同时不忘对文化、现实的体验关怀。使数字化和影视真正结合,影视艺术发展和科技进步并驾齐驱,使影视获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昱,周进.数字影视后期制作高级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李涛,郝兵.combustion2.0[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实施

Talking about how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IT disciplines

Chen Ying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21st century, multimedia and the Interne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ontemporary IT is at an alarming rate change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learning.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ll kinds of school educ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technical means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IT discipline integration in education, improve the intelligenc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in educ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ubject, as well as how to implement an effective integration.

【Key words】IT;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Implementation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转载请标出:全文来自“论文快车”网 http://)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主要表现在:1.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至今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跨入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匮乏。2.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教材大同小异,没能超出既定模式,创新成为了奢谈。3.教学手段:各个学校添置了不少设备,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教学方法:在教改中我们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学方法,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都未能推而广之。(转载请标出:全文来自“论文快车”网 http://)5.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影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运用。在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改革。

3.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

3.1 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3.2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转载请标出:全文来自“论文快车”网 http://)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的“出头之日”,就没有今天的广泛影响,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