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钢结构实训总结

钢结构实训总结

时间:2022-05-17 13:34: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钢结构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钢结构实训总结

第1篇

综合实训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从选题―学习―实践―巩固,是学生全面、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深化过程,它既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工程具体问题的一项尝试,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教师对钢结构综合实训教材、课堂教学策略、课程考核评价设计多次进行教学研讨。在综合实训教学中,采用各种有效教学的策略,引发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使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吻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钢结构综合实训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综合实训质量不仅反映了毕业生的素质,而且反映了教学质量。目前钢结构综合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钢结构综合实训的题目较为单一,而难度要比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难度大。在内容和要求方面,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和能力不好的学生,较复杂,难于完成,出现抄袭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因此根据钢结构专业和行业要求,拓展钢结构综合实训题目,编制一套钢结构综合实训教材,并加强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势在必行。

2.在综合实训教学中,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按照指导教师规定的题目,跟着老师一步步进行。老师每周固定上课,详细布置本周任务,讲解具体设计计算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专长的发挥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在钢结构综合实训教学中,要运用有效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二、钢结构综合实训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有效开发和使用教材

1.有效开发教材

钢结构综合实训的题目较为单一,大多为单层门式钢架结构体系的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预算、施工方案的编制。对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结构设计较困难,难以完成。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教师针对目前钢结构综合实训的题目较为单一,根据钢结构行业的发展,经过多次教学研讨,参照多个工程实例增加了多个实训题目,并编写了钢结构综合实训校本教材,以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选择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有效使用教材

课题组教师深入领会教材内涵,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一切可用信息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如多媒体、自制课件、提供动手操作材料等手段协助教学,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力求把教材静止的信息资源变为动态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合理提出教学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更好地体现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有效备课

提高综合实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途径有很多,但应该把抓好备课作为提高综合实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首要环节。

1.综合实训辅导教师要在课前研究教学目标,钻研教材,落实知识点、重点、难点,广泛收集教学材料,并要关注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起点能力。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综合实训辅导教师还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分析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2.综合实训辅导教师要在课前研究选择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项考虑,某种教学方式既可以贯穿一堂课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上,还可以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使用,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3.综合实训辅导教师要与同组其他辅导教师课前积极讨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综合实训辅导教师经常对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凸现、能力的培养、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等方面进行交流修正,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识风格的教师能互相启发、补充,共同提高。

三、有效上课

有效上课就是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看学生掌握的情况。综合实训辅导教师要能紧凑而富有节奏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课堂干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少有探索、发现和创新,它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得到发挥。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课程组教师在钢结构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目标,积极设计适合钢结构综合实训和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活动。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图

钢结构综合实训辅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后,根据实训题目进行分组,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教师在课前要研讨什么样的问题由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学习结果如何在全班分享,力求做到既要让学生放开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要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标、活动有收益。

在课堂教学中,辅导教师灵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能管得太死或放得太散。既有讨论、交流、演示等活动,也有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总结―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训过程,并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此外,每周定期召开小组会,要求每个学生汇报前一阶段所做的工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采用“限时发言,不限时研讨”的方式。“限时发言”就是根据汇报内容,限定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不限时研讨”就是不限定研讨时间,其他同学可以结合汇报内容展开讨论,然后辅导教师做出点评,让学生知道怎么表达更合适、怎么分析更合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启发,开阔学生的的思路。

实践证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能力有所提高,即使是困难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有效评价

考核评价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有效评价这里主要指过程性评价。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教师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制定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强的钢结构综合实训考核标准。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考核内容,理论测试注重实用性,实际操作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实现过程评价和课程评价相结合进行课程的考核。在考核中,实行过程性、阶段性的量化考核。钢结构综合实训成绩由阶段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阶段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最后,按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

与原有的考核体系相比,经实践检验,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能合理评定学生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2篇

纵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尚存在以单门课程组合学科体系、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职业能力考核力度不足、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齐等现象,随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和整合理念的不断发展,本专业能力培养结构和教育理念应作相应的发展与转变,进行课程改革与整合,建立适应高职发展的课程模块体系。

高职人才培养的是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基础模块专业化,专业模块项目化、模块功能方向化的结构体系,按照新的人才观标准,实施“专业基础—专业能力—拓展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基础教育强化职业技能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能力教育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展教育突出学院特色教学,拓宽学生就业领域;另设立公共课,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专业能力为教学核心,突出以下技能的培训:

CAD绘图能力、工程测设能力、结构分析与识图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施工操作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工程技术规程的应用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特色专项技能。目前高职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高职教育目标为行业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分析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根据近年来建筑业发展状况,主要岗位群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因而目标定为普通工程技术层和专项工程技能层人才的培养为佳。如按本院特点,可开设深基坑监控、大体积温控、预应力操作、附着爬架操作、空间结构安装同步控制等专项技能的培训,促进建筑业由数量型、劳动密集型、速度型和粗放型向质量型、科技型、效益型和集约型的转变[4]。

2按教学模块成立专业教学小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学质量是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基础的,要发展教育,首先是按实际情况发展和充实师资力量,塑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知识硬、工程技能强的专业师资队伍。

(1)整合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组织师资培训,发挥传、帮、带、训的作用,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

(2)按教学模块划分教学小组,对教师进行专项分化,建设专业教学梯队,发挥教师专长,建设特色课程。同时分析课程功能,组织专业课程建设及课程体系建设。

(3)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师资外延;建立校校联合和校企联合办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并针对专业教师,进行双师型师资建设。近年来有些学校因高职教学的迅猛发展,招生人数培增,出现严重的师资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些专业教学环节中把学生放在企业实习锻炼,但实习质量难以控制,实为不妥。虽是校外实训基地,只是利用社会资源,也同样要专人组织教学管理,才不失学校作为教学培训机构的基本功能。

3创建以工程带动课程的特色教学

组织教学小组进行模块课程的建设,确定课程的组织形式与实施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形式组织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建新时期高职教学模式:

(1)紧跟课程改革新理念,敢于打破传统模式,以工程项目为依托,推行教学练一体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2)高职教学不单是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工程教学,把工程的概念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以工程带动课程教学。教学内容跟随工程动态发展。

(3)加强职业能力和操作规程的训练,营造职业氛围,课程以实践教学为明线,理论教学为暗线,对模块内的能力目标进行分析整理,明确模块内和模块间各教学任务的划分与联系,进行课程整体规划和项目设计,增强教学小组成员间的交流,综合集体的智慧策划课程教学训练方案。

(4)以实践形式组织教学,不等于忽略或删除理论学习,而是对理论教学的整合和提升,做到学中练,练中学,是对理论教学的一种升华。

(5)如结构工程模块课程分设基础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钢结构工程三大部分,结合《工程实训指导—典型工程施工图汇编》一、二、钢结构分册和《结构工程训练与考核手册》等校本教材,充分利用结构实训室和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已有条件,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法实施课堂教学,制定课程实施标准。基础结构部分可分浅基础结构、深基础结构两个项目,各项目以结构分析、工程图识读与翻样为任务组织教学,混凝土结构部分可设框架结构工程、框剪结构工程、排架结构工程三个项目,以混凝土结构体系分析、构件性能与构造、工程翻样、节点和框架模型绑扎为依托,钢结构工程分为框架钢结构制作、厂房钢结构制作、复杂钢结构制作三个项目,以钢结构体系分析、构件性能与构造、工程翻样、构件和节点模型制作、结构整体模型制作为教学单元,进行教学任务策划。

(6)为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性,合理组织教学形式,采用分区分组、分工分组、对比、检查纠错、答辩等方式组织教学,灵活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7)课程教学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工程实际,学习并应用相关工程规范,进行规范教育,帮助学生专业知识的建构,确保对入校学生的能力培养。

4建设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的高职人才考评体系

结合高职院实际情况,提倡行业统一的高职职业能力标准化的考核评价理念,根据职业应知和应会能力的要求,实行学科考核和职业能力考核两类考核,分设学期考核和毕业考核两部分,职业能力考核增设成果考核和过程考核项目,采用现场实际操作、辩论、课题研究与资料检索、制作作品、任务演练、情景测验等方式或几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考核方法,分模块实施,保留顶岗实习,取消毕业设计环节,增设毕业环节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考核内容以职业标准为导向,重视操作和能力考核。按模块编制考核大纲和考核办法,实行课程考核标准化和规范化。

4.1考核的基本原则

由于高职大众化教育现状,考核内容和形式要体现高职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确立课程标准,以课程为单位编制考核大纲,分模块确定考核范围、考核重点及考核比例,使考核工作规范化。学科考核要突出课程知识重点,按专业能力目标分解课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提炼并主要考核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知识部分,可采用知识问卷、实际案例分析等形式,以应用知识为主;学期职业能力考核主要突出单项任务的操作应用能力,分项目参与、操作、成果及技能答辩四个部分。毕业环节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以具体工程为依托,编制综合技术方案并进行专项技能考核以确定综合能力考核等第。

4.2考核标准化的建设

为配合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使专业能力实行考核标准化和规范化,应组织建立训练题库和考试题库,实行标准化命题。题库包括专业学科题和专业技能题两块,每块包含训练与考核两部分,实行教学过程也是考核过程的模式,从而达到教学培养目标。题库按任务编制,分基础、应用和提升三个层次,以把握课程重点。题库建设中注意下列几点:(1)知识考题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拨高或自行减化考核难度。注意命题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以适应专业知识在实践运用中的变化,同类知识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填空、选择、简答、计算或作图。(2)进行职业能力的分析、简化和提练,组织技能考核内容。(3)命题突出专业课程的训练重点,促进学生建构专业框架,掌握专业根本,总结专业规律,同时考题内容要与工程实践结合,按工程实际及时更新知识点,促使培养的学生与实践零距离接轨。

第3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模块;项目化教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U;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76-04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建筑结构课程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培养学生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房屋结构构件的基本计算原理和初步设计方法,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结构概念及结构知识。针对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要,为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成员对建筑结构课程进行了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具体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一)总体目标(职业综合能力目标)

通过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胜任一般建筑工程的结构计算及设计能力;能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结构设计软件从事较为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具备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以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及一般结构的设计能力、较强的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与计算能力、正确识读及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正确查阅和利用设计参考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技术岗位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2.核心能力目标

通过结构设计计算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细密的思维方式;一丝不苟

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遵循设计规范和创新的能力,能用发展的观点来灵活运用设计规范,处理遵守与创新的矛盾;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无论工程设计还是工程施工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同一问题,往往有多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二、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一)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和二级建造师、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会同企业技术人员设计教学实训项目和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1为职业综合能力形成进程示意图。

建筑结构课程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建筑结构抗震等结构模块内容组成,讲授结构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结构设计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屋)盖,砌体结构的墙、柱及钢结构的连接,梁、柱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一般结构的构造知识;同时掌握与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有关的结构基本知识;能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选型与结构计算,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并能绘制结构施工图。

(二)课程内容设计

将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规划为13个模块,设计70个单项训练项目,2个综合训练项目模块(含4个综合训练项目),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开设职业体验训练项目并进行考核。教学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注重态度养成;将岗位资格考证的内容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优化教学与培训进程,增强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能力;学完该课程和相关课程后考取施工员岗位证书。课程整体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相对独立的综合训练内容设计如表2所示。

三、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

根据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教学实践。

(一)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1.实训场地建设

针对课程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校内建设制图中心、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设计院和结构实验室、建筑模型制作实训室和建筑公司,打造真实的教学情景。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岗位体验,学校与企业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技能,并参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2.立体化教材建设

(1)结合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建筑结构教学经验,项目组编写模块及项目化教材《建筑结构》和配套助学教材《建筑结构学习指导与技能训练》,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使用。教材编写中突出能力训练,以能力训练为切入点,体现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的思想;突出用现行的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能力训练,与实际职业工作岗位接轨。

(2)开发建筑结构课程实验实训仿真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购买PKPM结构网络版设计软件进行实际工作训练。

(3)网络资源建设。搭建师生共享的网络环境,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将课程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任务以及考核资源上传,供学生随时查阅和自我检测;开通专业资料网站,教师备课时可以及时查阅,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提高教学水平;将现行的建筑工程相关规范上传,将其作为教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

(二)课程教学实施方法

(1)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将职业岗位证书考试要求与教学内容融合。

(2)探索以岗位所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加强计算技能的训练,每一个单元的实施要采取实际案例教学,其中单项能力训练采用能力训练任务引入、操练、深化、训练巩固、总结归纳、课业布置与要求等为主要教学环节。

(3)职业体验训练采取集中讲解训练要求、下发职业体验指导书、职业体验完成后撰写职业体验报告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课程设计、结构软件应用训练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学生自已查找资料,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自主进行训练,教师跟踪指导,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所提交的实训报告进行考核。

(5)教学实施过程充分体现能力训练、支撑知识学习、技能形成、态度养成能力整合;以每次上课两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教案编写。课程教学模式采取案例引入、任务驱动、实际项目训练、行业软件训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6)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中分析与提问的比例,增加课堂练习和课业训练;注意职业标准(涉及到的规范)的理解与运用。

(7)教学中注重现代化结构设计和施工手段的应用,多介绍当前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

(8)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课业的设计与布置,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强化计算机软件计算训练,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培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四、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

该课程自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组采用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结构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效性,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学生毕业后普遍反映适应岗位能力强,上手快;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工作作风严谨,实际分析结构安全能力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推进,课程组成员正在努力将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一步引领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期在同类课程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陈翔.高职《建筑结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187.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structure course based on module and project

XU Xiquan, SHEN Shur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Rizhao Polytechnic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Rizhao 276826, P. R. China)

第4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钢结构;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曾聪(1981-),男,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贾玉琢(1964-),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资助规划项目“112”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C11088)、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钢结构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JG016)、东北电力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27-02

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神,教育部组织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质量工程”项目的带动和促进下,吉林省制订了《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省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全面落实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工作。东北电力大学也在2012年制订了《东北电力大学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在建设校级精品课的基础上,着力培育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钢结构”课程相继在2012年和2013年被评为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是精品课建设目标的核心,[1]因此,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建成具有可学性和可持续性的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并向着国家级精品课的建设目标迈进,课程组针对网络资源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探索。

一、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资源建设的目标和思路有误

课程网站建设是各级精品课评价指标的一个重点,比如吉林省精品课的评价指标中关于网络资源建设就做了如下规定:“建立了此门课程网站,课程网站至少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内容,提供至少3位主讲教师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同时该网站已开展课程的辅导教学。”很多课程的网站建设都是以该规定作为网站的设计蓝本,规定上需要什么,网站就设立相应模块,共享相应内容。这就造成当前精品课网站的建设是以应付课程评估和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为导向。这种思路成为了目前制约我国精品课网站建设进步的一个严重瓶颈。

2.网络资源的可学性缺失

可学性主要包括三个属性,即愉快的学习、有效的学习和快速的学习。针对精品课网络资源在可学性方面的缺失,有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王佑镁[2,3]的研究表明,现有精品课网络资源很难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愉快和满足感,学生学习时间短、积极性差、对网络资源的应用水平低,以上都导致了网络资源可学性的缺失。

3.网络资源的可持续性建设和应用较差

很多课程的网站都是在申报精品课时临时做出来应付评估的,申报结束后既没有后续建设,也没有学生去应用,很多网站出现链接失效甚至整个网站都无法打开的现象。这是目前精品课网络资源“重申报、轻建设”的一个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存在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网络资源建设者对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认识不足。网络资源的建设应该是课程教师对于优质教学成果的一次整合,是对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的一次集中梳理和升华的过程。因此,对于网络资源的建设思路不能模式化,课程的网络资源不能仅仅是文本、课件、图片和录像的简单罗列,每门课程的网络资源都应该是有灵魂、有特色的,应该能够体现教学者对于课程的理解和设计,比如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出、教学环节的设计、新的教学方法的体现、作业和讨论主题的布置意图以及教学经验和体会等。按照以上思路建设的网络资源,才是独具特色的,是具备可学性的,是可以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只有明确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网络资源建设目标,精品课的网络资源才是真的“精品”,精品课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和落实。

二、网络资源建设的改革和实践

1.将混合教学模式与网络资源建设相结合

网络资源具有生命力的前提是其必须要被广泛应用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钢结构”课程具有信息量大、课时紧张、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多、部分课程内容抽象等特点,采用传统学习方式难以满足课程学习的需要。因此,课程组提出了一种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一种把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与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整合起来的教学方法,[4]该教学模式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同时网络资源在教学中也要扮演重要角色。其核心是做到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同步,本课程组在课程网站中创新性加入了一个“混合教学”模块,该模块与每次课堂教学实行同步更新。

“混合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六个子模块,下面分别介绍:

(1)“温旧”模块。在该模块中对本次课程涉及的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比如在讲授“焊缝连接强度计算”时,用到了材料力学中求惯性矩的知识,有部分学生已经忘了,通过“温旧”模块即可以强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也可以节省上课复习的时间,提高授课效果。

(2)“知新”模块。介绍一些工程背景,设置一些小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本次课学习的内容意义所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来上课。比如在讲授“轴心受压构件”一课之前,给出一些工程图片,让学生自己判断哪些构件是轴心受压构件,然后问一下学生,在没学本课程之前,认为轴心受压构件应该如何设计?这样很多学生会从材料力学的角度给出答案,而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发现是稳定起控制作用时,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会更深刻。

(3)“复习”模块。将本次课所讲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

(4)“作业”模块。布置作业。

(5)“自学”模块。一些在课上不讲的章节,可以通过该模块让学生自学。

(6)“签到”模块。作为督促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一种手段,其签到情况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考量依据。

以上模块中,(1)和(2)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登陆学习,(3)和(4)要求学生在课后登陆学习。

通过在网络资源中设置“混合学习”模块,实现了“钢结构”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和监督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保证了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也显著提高了课程网络资源的可学性和可持续性。

2.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与网络资源建设相结合

2010年,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致力于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5]东北电力大学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并开设了卓越工程师班,网络资源作为“钢结构”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课程组在本课程网站中专门设计了“卓越钢结构工程师”模块,将实际工程和注册工程师等元素融入其中,设置了3个子模块,分别是“工程赏析”、“注册工程师”和“工程论坛”。

在“工程赏析”模块中,搜集了一些国内国际的著名钢结构工程的多媒体资料和一些实际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图纸,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走近工程;在“注册工程师”模块中,将历年国家一级和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与钢结构相关的题目摘录下来,供学生作答和讨论;“工程论坛”模块直接链接到了国内最大的钢结构工程师讨论平台——中华钢结构论坛(),让学生接触真正的工程师,与工程师交流。

3.将“深层次学习”与网络资源建设相结合

王佑镁[3]的调查表明,当前精品课网站的模块类别还处于“浅表学习”层次,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和教案等下载的“教学资源下载”类模块在网站设计和使用中都占到了统治地位。其他一些深层次的具有交互性、自主学习性、科研性、工程性的模块则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和设计。针对此问题,课程组在本课程网站中专门设计了“走近科研”模块和基于google工具套件的“云服务”技术的“交流互动”模块。

在“走近科研”模块中,网络资源建设者会不断从国内和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中下载一些与钢结构相关又较为通俗易懂的学术论文,在该模块中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课堂上做简短的阅读体会汇报,以此加强师生交流、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走近科研,接触一些书本中接触不到的新知识、新想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讲授钢结构节点连接时,给学生分享了一些半刚性节点的科技论文,让学生对于钢结构节点的连接方式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云技术的“交流互动”模块使学生可以更方便实现基于手机终端的交流互动。除了网站上的“交流互动”模块外,课程组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博客等多种交流方式,做到与时俱进。通过以上两个模块的设置,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于网络资源使用的层次,真正做到“深层次学习”。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正在经历一个从重视资源共享到重视用户学习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途径就是网络资源建设者必须要将课程教学和网络资源建设有机整合在一起,把课程的网络资源做出特色,做出灵魂。通过设计一些独具匠心的功能模块,切实提高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可学性,通过课程组教师长期的不懈坚持和努力,实现课程网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学生越来越喜欢用,真正提高精品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以海.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8,(5):53-56.

[2]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可学习性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1):59-62.

[3]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8):80-84.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转贴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6篇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人才素质的核心。

建筑工程专业在我国一直是传统专业,在本科院校已有悠久的办学经验。综观全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许多方面往往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有时直接就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这样就违背了高职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2.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

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适当选择一些应用能力强、对教学质量影响大,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受益面广的课程,建立院、系、教研室三级负责的课程建设体系,加大对教学改革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广大教师开展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2.1基础课教学要贯彻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高职教育方针。工科数学课应压缩“高等数学”教学时数,合理安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也可选修“数学建模”,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适当增加现代数学的基本知识,充实数学新方法、新专题,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2.2建筑力学课应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重大改革,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力学的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为一门“建筑力学”,这样有助于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适当减少理论课时数,着重强化工程应用。

2.3整合“建筑工程制图”和“建筑CAD”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需要,删除对学习后续课程和未来工作无关的内容,加强专业图教学,利用工程实例图纸进行讲解,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

2.4对建筑工程专业结构方面的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将“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结构抗震”等纳入一个整体系统进行整合、融合和优化。在课程内容上可减少陈旧的砖混结构知识,着重介绍目前广泛应用的钢结构方面知识,同时,增加平法制图的识图内容。

2.5对建筑工程专业施工和管理方面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将“施工技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预算)与估价”等纳入一个整体系统。在全面开展条件不具备时,首先应使应用性系列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先行一步,然后在条件成熟时全面推开。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措施

3.1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要求,多开展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包括:(1)实物、教具、模型;(2)幻灯、投影、录像;(3)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可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作图节省大量时间,而且可以将理论知识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也可以将具体的内容半抽象化,使学生学习不再枯燥,有利于课堂理论教学向省时、内容精、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向发展,打破传统的“讲台+黑板”以及“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在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改革讲课模式,继承传统的五步教学法,即“备课(预习)――讲课(听课)――总结(复习)――批作业(做作业)――测验(应考)”,逐步推行五步导学法,其特点是以知识骨架为网络,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有关认知规律,讲清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细节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消化,具体为“指出学习目标――划出网络关键――指导自学――引导讨论答疑――建立反馈机制”。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暂保留传统教法经验,逐步改变那种“细嚼慢咽”、“面面俱到”的讲课模式,结合生产实际,大胆去掉课本中不切合实际的内容,使课堂教学达到“少”、“精”、“活”的效果;同时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紧密联系,协调配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教法和学法统一的目的,这也是素质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共同要求。五步导学法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按具体课程、具体阶段灵活运用,逐步引导。对于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若在课堂五步导学法中教师以实践过的具体工程实例讲课,或以开放式教学取得师生共同的体验,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3增加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改革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练并重。如在“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中,可以采用教与做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图纸完成制作模型、搭设模板、进行钢筋下料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可将“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搬进施工现场,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同时进行,这样就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4.教学设施与实践条件建设

4.1适当开发某些课程的教学网站进行试点,教师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教学录像等上传到网上,并且在网上进行答疑、批改作业,学生通过网站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这样就实现了交互式教学,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目前这种形式在某些高职院校已经获得成功,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将所有课程都实现网络化。

4.2实验室建设要立足于发展,保证实验设备的先进性。根据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实验设备应尽可能与生产一线的设备同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与社会需要同步的技能。由于实验室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对实验设备、操作程序、达到的技能目标等相当熟悉,所以还应培训专门人员,本着人员、设备、场地集中的原则,把实验教学当作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统筹安排,制定有关的实验教学大纲,同时还应编写实用的实验教材。

4.3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校内除建立测量实训基地外,还要建立生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应与社会挂钩,多与施工企业、设计院所、造价事务所联合,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校外基地,学生可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校外企业也可吸收优秀毕业生就业,这样企业和学校互惠互利,真正做到了双赢。同时,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应多听取来自施工、设计和管理部门专家的意见,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5.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职教育建筑工程专业能否适应时展的需要,能否面向未来办出特色,必须以进行教学改革为保证,抓住专业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把知识、能力和素质调整融合为一体,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样才会使建筑工程高职教育走上与时展相协调的轨道。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专科类;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技能型课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建设中实际应用的能力。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对不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改革。通过不断的教学总结及来自学生反馈可知,针对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就目前测量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教学思路

《建筑工程测量》主要是研究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应用实际资料和测量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建筑施工中能进行建筑施工测量的工作,并能进行简单地形图测绘工作。

1.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课程知识结构应从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为切入点和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测量教学中融入新技术、新仪器、新规范,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课程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课程能力结构强调测量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实践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上升为运用能力。具体能力目标为:掌握以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为主的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对测量仪器进行检验和简单的校正;具有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小地区控制测量和相应数据处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识图、测图和用图能力;具有运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

3.课程素质结构体系的构建。课程素质结构是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养成不畏艰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科学严谨、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坚守岗位、爱护公物的职业品德。

二、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组织过程中,除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必讲内容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根据社会需求和最新的科技信息,通过教研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扩充。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横向拓宽专业口径,纵向延伸专业内涵,除介绍建筑工程测量内容外,根据近几年学生的就业流向,增加了路桥施工测量、钢结构施工测量等内容。课程内容的改革应以本着“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培养,兼顾新技术新应用”的基本原则,针对建筑类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对不适宜专科教程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选用更加适合专科院校学生的教材,对教材内容可进行适当增减,删除或者减少一些讲授过时的仪器设备内容的章节,减少理论知识偏多章节的内容,重在相关理论的理解运用环节。

2.实践教学内容。《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的实践内容包含了平时实训课和集中综合实训构成。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锻炼,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检验方法和简单的校正方法、掌握经纬仪测角、水准仪测高差、钢尺量距与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程序,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针对在实训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认真操作这一特点,为保证实训教学的效果,把测量仪器操作技能的考核,作为本门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结合实训课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进行实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和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现状应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把讲课、实训、答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教学内容增多,而测量课时较少的现状,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传统的板书教学外,也要多采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方法等加深学生的理解;对诸如测图和放样等实践教学部分的课程内容,可结合实际工程,带学生进行现场参观测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教学上,以实物教学、演示教学和现场教学为主。

实物教学――课堂上通过展示相应测量仪器,使学生较为直观地认识、了解仪器设备的构造和用途。

演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教学的方法讲解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的操作使用,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仪器操作的使用方法。

现场教学――在讲授测量实践操作应用时,可以采取联系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建筑施工场地,现场讲授测量方法,实现教学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零距离。大部分学生在建筑施工场地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而建筑施工测量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把测图和放样内容综合起来进行两周实习,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仪器与场地

测绘仪器更新较快,性能不断提高。一些老式测量仪器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已经不多,不适合市场的需要,部分仪器需要更新。例如水准测量中所使用的水准仪由ds3微倾式水准仪向自动安平水准仪发展;距离测量由钢尺量距向光电测距仪发展,光学经纬仪向电子经纬仪发展。因此,应该在掌握常规基础仪器(如DS3水准仪、DJ6光学经纬仪、钢卷尺)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掌握先进仪器(如自动安平水准仪、DJ2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的发展动向,了解有关的操作。测量教学应该有专门的教学场地与实习场地。教学场地除了多媒体教室外,应设置室内操作演示教室,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实习场地应分为测图与测设两种场地,模拟工程实践增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根据当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理论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实训考核、平时表现四部分。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30%,以试卷为主,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5%,以经纬仪操作的对中、整平、视差、读数、时间这五方面为考核内容,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占总成绩的30%,它是对本门课程综合运用的一个考查,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构造的了解、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的掌握、对常规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方法以及观测成果的计算等,还要考核一些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实际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5%,主要包含了平时考勤、提问与作业。

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毕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我们要大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努力为社会多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岗位技能人才。随着测量学科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仍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完善。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改革 就业导向 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课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型课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把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建设实际中应用的能力。同时,高职高专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一种教育体系,招收的大多是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加之建筑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要求进入企业的人才可以很快甚至马上就能承担起岗位责任。这就要求建筑专业的高职学生应具备非常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在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如果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必将不能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笔者就目前测量教学现状及市场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教学思路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任务主要是学习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测量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原理、方法,在建筑施工中能满足测量岗位需求。依照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知识结构应从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结合新技术、新仪器、新规范。通过课内实训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通过综合实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具有运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吃苦、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坚守岗位、爱护测量仪器的职业品德。

二、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测量》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施工岗位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上没有或只是简单介绍,比如大篇幅的讲经纬仪的构造、检验与校正及钢尺的精密量距等内容,而对全站仪、测距仪、铅锤仪等仪器的使用等内容却很少提及,学会将来的岗位上根本涉及不到的内容,却占用了大部分课时。根据社会需求,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横向拓宽专业口,延伸专业内涵,除介绍建筑工程测量内容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增加路桥、管道、钢结构等施工测量的相关内容。所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对一些过时的内容予以删除和精简,对一些应用广泛的新知识进行补充,并在教学中降低测量学理论深度,加大应用性知识特别是新技术应用的比重。《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锻炼,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要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结合实训课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进行实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和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和实习相结合是高职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授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方法,确保学生达到既定的技能目标,加强实训环节,课堂讲授和课间实训穿行,能使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变得生动和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学改革,使测量课程中实训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之比超过1:1。采取由校内教师或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特聘教师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实习指导和管理。还要多收集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网络等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环境。在实训过程中还存在着实训内容和实际工程建设脱节较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仪器数量有限,分组多,部分学生对实训不认真,实训质量不高。这就需要多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学校要加大测量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使实训变成个完整的项目体系,各实训项目之间相互联系,让学生对测量工作的流程能充分了解。

四、 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根据当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理论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实训考核、平时表现四部分。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占总成绩的30%,考核学生对常规测量仪器操作、记录方法以及成果计算技能的掌握、还要考核一些测量技术在工中实际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主要包含了平时考勤、提问与作业。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法将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加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举办测量的技能比赛,参加国家、省级的技能大赛,考取行业资格证书等,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总之,在高职高专的测量教学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开拓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以上只是我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测量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和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测量工作的重视,促进《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发展,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陆良仁.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测量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J].广西测绘与遥感,2007.

[2]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4]王汉雄,王嘉慧.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2007(3).

[5]汤庆霞.《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第9篇

前言:

焊接是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采用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的方法,用或不用填料,使工件达到原子间结合,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焊接是现代制造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支撑我国成为制造大国的关键技术。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中,焊接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核工业、造船、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以西气东输工程项目为例,全长约4300千米的输气管道,焊接接头的数量达35万个以上,整组管道上焊缝的长度至少1. 5万千米。国家大剧院一共用了6700吨钢材,焊缝长达100千米,如果不算已经焊好的预制件,就现场焊缝加起来也有35千米长,需要100多名优秀的焊工,耗用了87吨焊条。北京奥运会鸟巢用的钢材11万吨,焊缝长达320千米,所用的焊条20100吨,其长度足足可以绕地球赤道三周。离开焊接,简直无法想象如何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

焊接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机械、电子、工程力学、材料科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我国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从1952年至今,经历了50多年的改革发展,己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并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焊接专业比较复杂,相关教学机制不健全,导致我国焊接人才不足。

一、中职焊接专业的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开办焊接专业的职业院校不少,但是经笔者调研发现目前中职焊接专业教学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归纳目前各职校机械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它们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然而,这些课程都存在要求高、课时紧,大部分知识点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并且实践性强等特点。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讲述、板书、模型、挂画、画图、练习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单调枯燥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职中学生原本就脆弱无比的“专业兴趣”,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会开始厌学、逃学甚至弃学。

2、课程设置不合理且脱离实际

目前我国多数中职焊接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缺乏整体性,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沟通,有时还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另外,课程的设置于与企业实际相脱节,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时代潮流。

3、教师知识结构有待改进

我国中职焊接专业的授课教师在知识结构、观念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年龄较大的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教育理念落后,与社会发展潮流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新理论、新设备、新技术不了解。年轻的教师虽然观念比较先进,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少,实践能力往往落后于理论知识。

4、教材更新缓慢,内容难教、难学

中职焊接专业的教材使用周期一般来说都比较长,由于一般教师备课时按照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导致教学内容更新比较慢,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不吻合,使得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工作需要。另外,课本内容繁琐,理论性强,再加上缺乏实际教学项目作为支撑,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怪现象。

二、职业学校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构建

1、以培养学生自身能力为中心

职业学校旨在培养专业人才,因此必须根据社会要求量身培养相应的实用人才。对于焊接专业而言,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最关键的能力,因此,职业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应该确保实践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2、密切联系市场

中职焊接专业在培养焊接人才时应该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与相关企业联系在一起。学校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听取相关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人才。

3、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因此,必须重视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段教学任务结束都要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以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4、将产、学、研三者有效结合在一起

职业学校要想实现自身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使产、学、研三者有效结合。职业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自己独特的开放式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

三、焊接专业改革发展构想

1、教一练一做。焊接专业学习始终以体现工作环节过程为主题思想,以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和产品制造为主体,以钢结构、船舶、压力容器等为载体,以生产实例为实据,对教案进行改革。例如管管接头焊接实训任务,可以以北京鸟巢建造实例为依托,进行教学展开。通过PPT、视频等媒体介绍,以鸟巢的管管连接缝口工艺要求,进行教学任务安排,让每个学生自己动笔提出想法,规划施焊各个环节,以一到两周时间进行前期准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教师示范表演管管焊接技巧,最后学生自己动手做。从下料、装配、清理吃溅、焊接、检验等环节逐条推进,穿插其他辅助课题,做到教学新颖、灵活,提高学生自主创造力。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职学校是为社会生产输送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岗前培训基地,要大力发展强化与各个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在欧盟15国中,有11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高达50%,例如德国、瑞士、比利时等制造强国,其中职教育的比例为70%,大量的高级技师、技师是通过职校教育进行培养的。伯纳德?L?温士坦博士(美国)在观察、研究西方的工业发展普遍规律后指出,“西方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一个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比高等教育还要关键的因素”。

国外的中职教育基本做到了与当地经济和谐发展,强调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办学条件,在课程设置上,将企业的需求、产业调整、经济政策充分考虑进去,并报请政府培训部门进行协调、资助开发,每三年做出调整,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如德国“双元制”、美国合作教育、日本产学结合等,都是工学结合的典范。在我国,中职校企合作的典范如天津办学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3、建立高水准、功能现代化的实训场地。学校现有的焊接设备以SMAW, GTAW, GMAW为主,SAW, MAG应、无损检测、自动切割等都没有开展,设备单一。增加一些更先进的焊接设备、仪器等,初步达到焊工培训站的资质,为今后承接省、市、国家级焊接比赛、培训做铺垫。综合来讲,规范、整洁、通风、采光良好、规范的焊接实训场地能增加学生和用工单位的信任感。

4、提升质量办学与品牌服务。焊接专业的学生进入用工单位后,学校要不间断地与学生和单位进行沟通和信息采集,针对毕业生在用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误区,对用工方提出的意见积极回应、妥善处理。要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如场地培训、技能指导、焊接工艺评定等,展现学校的品牌服务意识,扩大学校在职能机构的影响力。

5、建设“专一精一尖”的“双师型”焊接教师团队。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形成“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认定、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适应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教师到高等学府深造、学习,打造全面、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焊接教师队伍。引导教师到企业参观新型产品的焊接生产及检验过程,增加教师的阅历和经验,丰富教师的焊接知识,充实专业底了的内涵。

6、转变思想,做好现在,着眼远期规划。目前国际经济危机使国内制造业深受影响,从以前用工单位找上门来要人到现今焊接专业大幅萎缩,焊接班不能组班,都显示外部经济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对招生分配的影响。学校要走出去,找市场,找门路。焊接是一门复杂的独立综合型学科,有自身特点和环境要求,学习训练成本较高,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在工业化最发达的美国,焊接被视为“美国制造业的命脉,而且是美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根源就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许多工业产品的制造无法离开焊接技术的使用。

7、很好地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分配关系

有教师认为,教书工作就是理论、实践各一半,不会理论就无法实践,先理论后实践,先教室后车间。通过课题研究后,教师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如果非用数字来规划的话,理论2、实践8,因为职业学校的焊接教学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技能人才,焊接技能主要是靠学生在实践中的体会、总结、摸索中练就的,光理论不实践没效果。就是理论课也大都在干中讲,只是确实需要时才在车间配备的白板上或者在多媒体教室里集中总结、展示。中职学生的理论不行,但实践能力很强,如果做到干中学,教学质量特别高、效率特别快,会干了,道理自然就通了,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

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课程改造;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cours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only way of teaching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analysis course reform, idea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ability as the center of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Professional ability;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学生背景分析

进入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准备不足表现为: 知识上的不足 ――无疑进入职业院校生源的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对基础课程学习的结果是不太理想的。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大都是不会学习,不爱学习,也不想学习,在中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打牢基础的缘故。因此,高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学习动机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心理上的不足 ――多年的学习成绩不佳以及老师、家长的责备、冷漠,已在学生心中深深地积淀了对学科课程的厌恶;现状:学生认为老师讲的东西无用、没趣,为了获取毕业证书,不得不勉强应付。

如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

解决学生“厌学”需要进行课程改造 (教师不要再抱怨学生基础差,素质低,我们现在及将来长期面临的教学对象情况不会改变,需要改变的是我们教学方法)通过课程改革实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态度。

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而且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换句话说,高职的学生应当能够从职业岗位的第一线起步。所谓起步,就是在第一线工作不但能够愉快胜任,还能迅速脱颖而出,展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潜力。

 1、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不高,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浓,所以高职院校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与普通高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相比,着重培养技术型人才。     2、采用理论实践多样化教学。针对高职学生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将教学管理重点放在学生的技能学习上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

3、以就业为导向的参与型教学模式。

表现在教学方式上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开发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情境,使学生具有熟练的专业职业能力,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

三、课程改造理念:

1、专业定位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利,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如建筑工程技术设定施工方向、钢结构方向、设计方向,符合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求,使学生获得个性与职业能力协调发展,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内容组织以职业能力为依据

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应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在教学中是以“能力为本位”,能力本位的教育即以“取得从事某种职业工作应具备的能力”为主的教育,课程内容的选取应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建构。课程内容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构建学生完成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课程内容以能够反映职业本质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情境,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3、教学活动设计以以工作项目为导向

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要求进行课程内容改革,根据工作岗位为主线的实践工作岗位,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教学内容选择和实施应遵循三个原则设计

(1)第一,必需、够用的原则。内容深入浅出,平易晓畅。第二,实用、生活性原则,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职业导向性原则。课程内容应该紧密贴近学生的未来职业活动。第四,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

4、以职业标准为参照实现“双证融通”

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整合。将学生培养融入到企业现场和社会实践之中,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与行业共同探讨并完善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制度。要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5、营造“职业情景化”的教学方式

探索职业情景化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一体化策略,积极创造基于仿真或模拟的实验实训条件,探索和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将教学过程,置于仿真的职业情景中,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情景的“零距离”。 在校内,要按企业环境和专业课程岗位的操作流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满足学生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以及学生将来就业的企业类型和专业课程所涉及工作的内容。

6、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方案。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对本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要达到这一目的, 以一体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将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作为课程的设计思路,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已明确了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一体化教学方法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教学方式灵活机动,淡化理论和实验环节的界限,将要讲授的内容通过教学仪器、配套设备,现场展示或演示出来。课堂上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讲解直观、详细,注重的是知识的应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7、实施“多样化”考核评分机制。

职业院校中学生最需要的能力为学会学习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利用一种考核方式考不出来的,因此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情况进行多种方式的考核,使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将学成绩分成若干个考核项目,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结合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结合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模拟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形式。同时学习过程中始终穿插着考核的过程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关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细节。

在评价学生成绩和能力时实行专任老师和企业师傅的“专兼双考”评分机制。职业性成绩评定由专任教师把握,实践性成绩评定由兼职教师把握,这样可以调动三方积极性,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兼职教师指导的积极性。  四、课程改造思路方法

高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组织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总体思路是通过校企合作,对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总体设计;教师通过对某门课程的整体设计,提高对“课程”的认识,实实在在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总结: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每个教师都要站在“为学生负责、为教育教学负责”的高度,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作为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最可行的途径是从课程设计入手。

[1]张元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及其培养 [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第11篇

关于建筑测量实训心得体会

为期十天的测量实习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们小组完成了所有的测量任务并最终完成了1:500的地形图绘制。虽然这些天很累很苦,但是很值得,我们整整的把课堂的知识拿到了实地来检验。

最开始的两天颇为不顺,由于对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误差许可范围的不清楚,我们耽误了不少时间。经常是一个点位反复测量甚至测量数遍都达不到误差许可范围,这样就耽误了很多时间,但是在遇到困难后,我们能够在晚上很累的状态下讨论问题的所在,并在课本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经过我们的努力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在本次测量实习中,最大的体会是分工合作统筹安排,绝不出现“有的人不干活,有的人忙不完”的现象,我们小组7人,每一位组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在炎热的天气下,最值得称赞的是我们可爱的女生们,为了提高机器的精确度,保护仪器,她们把本该为自己防晒的伞打到了仪器的上方,为仪器打伞。为了赶工赶时间,我们小组几乎每日早晨5点半开始测量,早餐轮流吃饭,人歇机不歇,中午吃晚饭在休息片刻后1点开始继续测量一直到晚上7点半左右结束,晚饭依然是轮流吃饭,看不清楚打开应急灯照亮机器和点位,这样的工作为我们节约出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我们小组的工作进度也一直处于领先状态,直至最后我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计算,并把测量出来的数据画到图板上

数千字的报告终于在数天中写完了,总算可以长长地舒口气了,最后要感谢我们的老师:李刚老师和王雪松老师,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坚持每天指导我们的测量实习。我们小组的指导老师是李刚老师。李刚老师对科学的严谨务实的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迪。在此不多言谢,谨祝愿我们的师生情谊犹如“滔滔长江之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至于那已经逝去的情谊,则将永远的凝固在我的人生记忆之中。

建筑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来自重庆的学员,以前在工地上所从事市政施工员这个行业也有5年之久。长期以来就想找一个好的学校并且有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给自己任教,一来能使自己多学些理论知识,其次能在理论和实践中运用自如,发挥自我特性能独挡一面使自己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终于在20XX年x月份经朋友介绍来到了“重庆职工职业培训学校”。到这里后第一印象就觉得学校对学员课程、上课时间安排得充分合理。教室宽敞明亮、卫生整洁,智能教学设备也比较适中,报名时咨询老师,接待老师态度认真、热情,感觉很温暖,于是我决定报名参加了施工员考前培训。

之前我一直在从事相关工作,但因没经过正规的学习,专业管理技术素质较低,在组织人员施工、工序安排、工艺流程等方面都是凭借平时的经验布置工作,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而有些理论上的知识也是“知其然,不识其所以然”。为了提高自己在建设行业自身专业技术管理素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系统规范的学习这方面知识迫在眉睫,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这次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建筑工程施工员培训,我掌握了《公共基础理论知识》中的建筑构造、建筑识图、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及如何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熟悉了建筑力学中的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以及怎样组织流水施工等等。

在《施工员岗位理论与务实》中,学会了土石方的施工技术与如何用方格网计算方量;掌握了起重技术、脚手架搭设技术、桩基施工技术;钢筋砼、预应力混凝土、砌体施工技术;钢结构厂房安装、防水施工、装饰装修、高层建筑以及季节性施工技术。熟悉了施工中常用的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工具的使用、了解了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中定位与放线的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工期、质量、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

在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中,我了解了一些常用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ZF禁止、限制使用的落后技术等内容;掌握了部份国家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建设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了职业卫生与劳动保护管理、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知识。

“重庆市职工职业培训学校”地处黄泥磅中北大厦5楼,从630所各类职业培训学校里脱颖而出,获得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选的十佳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学校各位老师务实、敬业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不仅使同学们学到了土建施工员技术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在生活、人生阅历中一些无法学到的历炼。我相信:荣誉对于我校是动力,也是压力。我坚信:荣誉促使各位老师坚守规范办学,诚信办学的信念的同时,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努力办好学校,在发展学校的同时,努力为社会各界人士培训需求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培养更多,更实用的技能人!

重庆乘改革之风,现成立了“两江”新区,建筑业这匹“黑马”也将借这个强有力的“平台”破浪乘风,顺水,更上一层楼。所以我们凡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各位同仁当学好当前的知识,并在实际工程中灵活运用,做到游刃有余,为重庆和自身的发展发挥其所学之长,人尽其材的作用。

建筑实习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实习目的

一个礼拜,不长不短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但我却受益匪浅,实习过程中酸甜苦辣,点点滴滴,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许多在课堂上不懂的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我对学习知识的灵活运用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我明白学习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这次概预算设计,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通过翻阅课本和资料让我迎刃而解,让我对在建工程和估价方面有了很深的了解,在未来的工程概预算方面有了基础,对未来我在工程概预算方面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在建工程的概念及其估价的特点:在建工程泛指处于建设过程中、尚未完工并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一般把是否进行了整体竣工验收作为界定的主要依据。作为房地产的一种类型,在建工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处于建设过程中的项目,也可以是已停工多年的“烂尾楼。

学校为了使教学更好地与生产相结合,以理论联系实际,加深我们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生产实习必须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实际的锻炼。在实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检验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学习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新知识。

二、实习内容

1、熟识图纸,收集资料(包括施工规范、设计文件、勘测资料和各种定额、验收规范等)。

2、在计算相应分部工程量时必须熟读定额,掌握相应定额工程量的计算内容及方法和调整系数的关系等

3、掌握建筑面积的构成内容,准确地计算出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建筑面积。(掌握什么情况下不计建筑面积,什么情况下计建筑面积,什么情况下计一半,特别注意雨蓬、阳台、挑檐、站台、走廊、台阶、门厅、楼梯等特殊部分建筑面积计算)。

4、土石方量计算。(必须明白地坪平整、挖沟槽、挖地坑、挖土石方等挖方量区别,掌握他们对应的定额工程量和清单工程量计算方法。大型土石方工程量计算的横断面法和网格划分法的应用。填方量计算和一些特殊挖方的定额调整)

5、桩基工程量计算(包括打、压预制方桩、管桩及其接桩;打钢板桩及其安拆导向夹具;打或钻混凝土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深层搅拌桩等以及他们对应送桩、截桩等工程量计算)

5、砌筑工程量计算。(包括砖砌基础、砖砌墙、砖砌柱基和砖柱、砖砌烟囟;其他砌体所砌的墙、柱、基础等)

6、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包括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柱、梁、板、及其他特殊部件的模板工程量计算、现浇混凝土制作量计算、现浇混凝土浇捣工程量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模板工程量计算、预制混凝土制作量、浇捣工程量、预制构件运输量、安装工程量计算;钢筋工程量计算(包括墙体加固筋)、及一些预埋件工程量计算等。

7、楼地面工程量计算。(包括整体楼地面、石砌块料楼地面、塑料和木质楼地面工程量计算。特别注意这三种楼地面计算范围的不同)。

8、屋面工程量计算(包括面层、基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漠等计算)

9、装饰工程量计算(包括内、外墙、天棚、独立柱、阳台、楼梯、挑檐、雨蓬、零星工程、和各种装饰线条工程量的计算)

10、门窗工程量计算(包括木门窗、钢门窗、铝合金门窗、卷帘门、型钢门窗及其一些特种门窗的制作、安装工程量计算)

11、脚手架工程量计算(包括室外综合脚手架、里脚下手架、满堂脚下手架、满堂基础脚手架、外墙单排脚手架、独立柱、围墙、特殊雨蓬、吊装工程脚下手架、单独装饰工程脚手架、房屋加层脚手架、安全挡板、架空运输脚手架、独立筒仓脚手架、电梯井脚手架等工程量计算。)

三、实习成果与心得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一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马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在马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个新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

2、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3、除努力工作具有责任心外,要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主要是记录,计划,和总结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

4、善于把握机会。如果上级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工作范围的事情交给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并努力完成,因为这也许是上级对自己的能力考验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

5、坚持学习。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内部的运作,还要靠外部的推动要按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当我们把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里我把"教育"改成"知识",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也许会被淘汰,但那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永远是我们掌握最新知识的法宝。

第1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实施过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81-0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多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也是这几年厦门市大专层次中少有的短线专业。在全国范围内,该专业开设院校多,在校学生多,人才需求大。因此,大力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研究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对其他专业的教学有所启发。

一、项目教学法概论

(一)项目教学法起源

1989年,美国出版的“Engaging Children's Minds: The Project Approach”一书,最早正式提出“项目教学法”。该书中文译名为“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由两位国际知名的早期教育专家丽莲・凯兹(Lilian G. Katz)博士和西尔维亚・查德(Sylvia C. Chard)博士根据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经验共同撰写。在书中,凯兹和查德博士基于对早期教育的价值、发展的本质和幼儿学习的深刻理解,从多方面深入地阐释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原则,叙述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步骤及方法,呈现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案例,使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更趋宽广和丰富。2001年4月,查德博士在北京成功地进行了一期“项目教学”的讲座。听过讲座的老师,深深为其先进的理念和可操作性所折服。

项目教学法陆续推广到世界各地。德国引进项目教学法后,联邦职教所自主创新,并于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中国职教电子专业教师于 2004 年 10 月前往德国进修, 德方就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堪称世界一流,无论是其规范、完善的职教法规体系,还是其严谨、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均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项目教学法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设置为教学项目,教师与学生围绕着项目开展教与学,学生直接参与实际项目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与素质”为中心。

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应有高等职业教育这个领域特定的含义。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含义是高职专业教师确定项目任务,组织学生自主制定项目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项目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意义与适用范围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意义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监理员和造价员等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并能在相关岗位充实技术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专业教学,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培养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2.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推动本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改革。

3.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推动本专业教学过程改革。

4.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推动高职教学管理改革。

(二)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适用范围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项目教学法开始被我国教育专家所接受,并逐渐应用到高职教育中,在高职院校中形成一股“项目教学热”。然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项目教学法不是万能的,它有着自己的特定功能及适用范围。事实证明,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效果显著,但它也是有局限性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专业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因素,考虑是否选用以及何处选用项目教学法。

建筑工程技术及其他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课、职业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或专业课)等组成。项目教学法在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能课中均可采用,但是具有以下差异:

1.课程与工作岗位联系的密切度不同。职业基础课是职业技能课的基础,与职业技能课相比,职业基础课理论性更强,与工作岗位联系不太密切。而职业技能课与工作岗位联系更为密切,更加符合项目教学法的要求。

2.课程开展项目教学的阶段不同。职业技能课的项目教学基本能够贯穿课程教学整个过程,课程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跟实际生产项目联系密切,可以穿插在项目教学里进行。而职业基础课实施项目教学,如果是较小的项目,可以在平时教学中进行;而如果是大项目,则在综合运用阶段实施项目教学法效果最佳。

3.课程开展项目教学的数量不同。职业技能课内容与工作岗位联系密切,可以确定很多的项目进行教学。而职业基础课理论知识比重较大,能选为项目开展教学的数量相对就比较少。

三、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教学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包括项目任务确定、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计划实施和项目成果评价等四个阶段。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性很强,适于采用项目教学法。下面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阐述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一)项目任务确定

项目任务的确定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个过程,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所在,也是实训教学的起步阶段。选题时,专业教师要注意项目内容要适当、难度要适中。在确定项目内容时,要考虑工作岗位要求、学生知识与能力现状等方面。

项目与项目之间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有密切联系的,它们以建筑生产活动为主线,相互融合贯通,最终完成本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每个项目都包含实际操作所需的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具体项目带动专业教学,由浅及深地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渗透到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例如,本专业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可设置为基础工程、砌体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六大项目,这六大项目又可分成若干个小项目,由教师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选取其中若干小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

(二)项目计划制定

制定项目计划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完成项目的过程,是根据给定的项目任务,确定项目的工作程序和组织形式的过程。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分组,再让小组讨论制定项目计划。项目教学法经常采用分组教学这种形式,教师先根据班级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由分组,再进行适当调整,指定小组长,然后给每个组分配项目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项目任务书发给每个小组核对,以小组的形式分析项目任务,学生根据项目任务的分析结果制定本组的项目计划,确定项目的工作程序和组员分工,以利于更好地组织项目工作。

以砌体结构工程中的砌体施工项目为例,项目任务是用混凝土多孔砌块砌筑长3.6m、高1.5m的190mm厚墙体。给学生介绍项目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先列举相关资料的清单,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这些资料,对工作任务做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后,学生可制定如下项目计划:1.准备主要建筑材料(水泥、砂、石灰膏、水和混凝土多孔砌块等);2.砂浆拌制;3.材料运输;4.安设脚手架;5.准备砌体施工常用工具和设备(砂浆搅拌机、手推车、灰斗、灰桶、皮数杆、托线板、水准仪、经纬仪、水平尺、垂线坠、小线绳、大铲、浆桶、瓦刀及砌筑质量检测工具等);6.砌筑墙体(抄平、放线、摆砖、立皮数杆、挂线、砌砖、勾缝和清理);7.检查砌筑质量。接着,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每个人承担的施工任务。

(三)项目计划实施

在项目计划实施阶段,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理论知识向职业能力的转化。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学生按照项目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各阶段任务,并提供实际的项目活动记录。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但是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教师指导的尺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主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理论知识、提高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教师的指导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 砌筑墙体是砌体施工项目的关键工序,事关项目成败。由于缺乏施工生产经验,且不熟悉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学生在砌筑墙体时,势必出现很多问题,也会产生很多疑惑。出现问题很正常,让学生从问题中发现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在教师指导下,去解决各种问题,这样学生就能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四)项目成果评价

项目成果评价是对项目成果的评估与比较,是项目教学的总结与归纳阶段,也是项目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对项目成果的评价,可以根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综合评分。比如,评价项目计划合理性、项目完成情况及项目成果的质量等,同时还要评价学生在项目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如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性等。

以砌体施工项目为例,墙体砌筑完毕后,根据《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砌体验收批质量的检查和验收。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综合评分,评价本班项目成果,让学生在评价中分析、总结和提高。

四、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教学过程以专业生产活动为主线,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把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专业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不过,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运用项目的数量要适当

每门课程一个学期的计划学时一般不会超过80节。因此,每门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项目数量要适当,优先选用教学重点的内容,开展项目教学。而且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2-4学时,受限于教学学时,前期很多工作要安排在课外进行,课堂上主要开展实施项目计划和评价项目成果这两部分的工作。

(二)学生的分工要合理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项目的实施,学生在项目的全过程中要分工协作。因此,要根据项目各阶段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能力结构状况,进行合理分工,要既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又能让每个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实现教学目标。

(三)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项目中,教师是总设计师、策划师和指导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求教师的知识面更广泛。项目的内容具有度综合性,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非常广泛的知识面。我们可以通过强化教师的培训和建设课程教学团队,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2.要求教师具备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更强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教师自身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努力加大经费投入,拓宽教师的实践渠道。

五、结语

专业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项目教学法是专业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8,(10).

[2] 范德华,陈际福.职业院校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建构[J].思想战线,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