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关大自然的资料

有关大自然的资料

时间:2022-07-24 12:11: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大自然的资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关大自然的资料

第1篇

课题:走进秋天

四年级 张红岩 郝磊

活动主题:走进秋天

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能使孩子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天地里放飞心灵,去探索,去研究。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喜悦的季节,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让人遐想的季节。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开展“走进秋天”这一主题的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儿童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参加对象:四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激发初步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

2、通过学习设计研究计划及实施研究方案,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及科学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学习多渠道收集信息并将信息整理、分类的方法,初步形成有特色的成果展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了解秋天,可以让学生增加生活体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关心和热爱,以及对自然科学进一步的兴趣和爱好。

2、通过经历各种研究过程及成果展示会,体验探索式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活动计划与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活动内容: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活动方式:调查、讨论、谈话、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步骤:

1、活动前发放调查表格,调查学生对秋天的了解程度。

我知道的秋天

秋天来临的时间:

秋天的天气特征:

(1)气温( )度DD( )度

(2)降雨( )

秋天的其他特征

公园里,( )

果园里,( )

菜园里,( )

田野里,( )

秋天还有哪些特征?

描写秋天的诗歌、词语、好词佳句

2、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想研究些什么?为什么?确定出研究主题。

3、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

4、各小组设计活动方案。

5、交流,相互补充,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收集各种有关秋天的资料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内容:指导学生观察、调查、访问。收集各种有关秋天的资料。

活动方式:学生让父母带领大自然中观察、分组调查、访问、收集并记录。

活动步骤:

1、大自然中去观察秋天、寻找秋天。

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在活动中,或者给秋天照相,或者给秋天画一幅画,或者寻找一份秋天的纪念品。

2、调查、访问前的准备。

(1)根据自己到大自然中的观察,确定调查的内容。

(2)制作调查表或列出访问提纲。

(3)明确向谁调查或访问。可以向学校老师、同学、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朋好友、苗圃工人、农民等调查。

注意调查、访问时要有礼貌。

3、分组或个人调查、访问、收集、记录。

4、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5、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内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同的归并,不同的列出目录,并将图片文字资料分类整理,将观察秋天的作品整理。一方面为在全班的交流做准备,同时又是归纳学习的过程。 第三阶段:汇报调查情况并展示自己眼中的秋天。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活动内容:汇报调查情况并展示自己眼中的秋天。

活动方式:交流、汇报、讨论、展示。

活动步骤:

1、小组汇报,把自己的调查、观察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 展示:

第一部分:摄影、图片展。

学生分类整理拍摄的照片或者是查找到的图片,再分别介绍秋天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绘画展。

把自己笔下的秋天介绍给大家。

第三部分:纪念品展。

如:采集的实物(水稻、花生、大豆、棉花、柿子、梨)

叶贴画

第四部分:赞美秋天。

朗诵赞美秋天的诗歌、古诗、成语、佳句段落。

第四阶段:我当秋天校园美容师

活动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参与学校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探究创新精神,能运用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技能装扮自己的学校。

活动内容:我当秋天校园美容师

活动方式:讨论、设计、展示

活动步骤:

1、根据你的观察与了解,你认为,我们校园里哪些地方应种植或摆放什么样的植物,更具有观赏性?更能美化校园?请你当一回秋天校园的美容师,进行美化设计。

2、展示。

第2篇

以环境体验为主题,为幼儿创造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环境里,有游玩器具,让他们在玩中体验其中的乐趣,拥有一个快乐的乐园。与此同时,也要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怎样去帮助幼儿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呢?比如,可以从“我和环境做朋友”的主题入手,进行丰富的实践与了解,让他们知道自己就是环境的小主人,让他们去保护环境。幼儿园是幼儿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何让幼儿理解环保教育,实施有效的幼儿环保教育呢?笔者以为可以三管齐下。

一、寓环保教育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个别差异,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安排涉及环保的教育内容。比如,在体验场中放置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空余时间,教师带领幼儿,让幼儿体验场地的奇妙,培养对小动物及舒适环境的喜爱之情,产生想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同时,让幼儿在自我感受的前提下,讨论“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动物灭绝了、环境污染了,我们会变得怎么样”“各种各样的动物”“环境污染”“稀有动物”“如何保护动物”等话题。要让幼儿知道环境的好坏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教育幼儿保护环境,培养环保意识。还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开展对应的环保教育,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

环保与日常生活串联在一起,是幼儿环保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方式之一。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时间段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教幼儿节约水资源,培养幼儿洗完手关好水龙头的习惯。平时,在教学活动中,要将环保知识渗透到其中。如教学《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教幼儿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平时,还可以让幼儿收集一些废旧瓶罐、纸盒、餐具,教师手把手地教幼儿如何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变成好玩的、好看的玩具。这能够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同时,帮助幼儿锻炼动手能力。同时,教育幼儿看见垃圾要捡起来,不随地乱扔垃圾,要爱护公共财物。

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首先,活动室要简洁、大方、舒适,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制作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板,增强幼儿环保意识。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空余时间,让幼儿参加各种环保公益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指导幼儿如何去环保。实践和活动相结合,可以激发幼儿的环保情感,帮助幼儿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幼儿将环境保护变成一种习惯,而不是刻意表现的形式。

二、寓环保教育于幼儿教师成长中

教师是幼儿们学习的样板。教师的一举一动幼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会模仿老师的行为和动作。教师只有以身作则,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才可能影响幼儿对于环保的认识,带动幼儿参与环保活动。所以,要重视提高教师环保教育理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要不断学习各种环保知识,关注身边的环境,确定环境教育目标。在教育目标落实中,通过多途径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幼儿园可以为教师订阅相关杂志,购买有关环保资料,指导教师在网上收集有关信息。平时,要知道各种环境纪念日的时间和意义。还可以邀请专家给教师开讲座,让教师增强环境教育的紧迫感,并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开展环保活动,展示环保成果,组织知识竞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从小事、琐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幼儿、教育幼儿。比如,自己看见垃圾就捡起来,自己动手做环保类的东西。这样言传身教,就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寓环保教育于家长学校中

在对幼儿环保教育的过程中,还要通过与家长合作,让家长起到带头作用。让家长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如多做环保的宣传,多关注周围的环境保护。幼儿园要适时开展各种环保活动,结合植树节、地球日等一系列环境节日,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植树种草,到大自然中游玩。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环保教育不应全部都是理论知识,还要有鲜活的现实生活内容。想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就必须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要让幼儿尽情地与大自然互动,了解大自然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珍贵。我相信,孩子们的未来会和大自然一起共同成长。

第3篇

一、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本专题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疑析难的意识,培养基本的科学意识,注意从日常生活事物中找寻学习内容。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学习劳动者积累的各种经验……

二、本专题中《看云识天气》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是建议略读课文,两篇文章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可以引导学生自读,对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及语言的准确性等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使相应的说明知识得到巩固。

三、《古代诗词中的物候》是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打开一扇新窗。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启发学生从学习过的古诗文、成语俗语、美术作品中搜集并整合有关的知识,作好积累。

四、本专题涉及到地理、生物、气象等相关知识,只宜作简单介绍,务勿在气象物候专业知识方面“深挖洞”。

五、具体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3.学会经过精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别析难的意识,培养一种基本的科学意识,注意从日常事物中找寻学习的内容。

4.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学习劳动者积累的各种经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让学生了解气象与物候之间的关系。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会整理某方面的知识,并进行有条理的介绍说明。

2.通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和《参考资料》二,弄清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有哪几个因素,研究物候有什么意义。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学法指导:朗读――释疑――积累――运用

媒体设计:用投影方式介绍相关资料,总结概括教学重难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体会文本中七首古诗词,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2.了解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4.搜集课外有关气象物候古诗词,探讨其中物候现象及成因。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本中七首古诗词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教学方法:讨论释疑法

第4篇

如今,更多的年轻人乐意呆在大都市,习惯“宅”在家里,与大自然愈加生疏。这种现象甚至蔓延到科研领域,许多原本该走进大自然的研究者也在不知不觉中更习惯坐在电脑前工作了。过去60多年来,生物教科书中有关自然发展的内容已下降了40%,生物标本采集也日渐衰落。在欧洲和北美,植物标本室的数量从1990年开始就再也没有增加过。

一些科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呼吁博物学研究者走出去,希望那些学习生物的年轻人必须具备观察和记录生物学数据的基本技能……

大自然的召唤

然而,仅仅依靠类似抢险的方式来挽救自然科学的发展,似乎并不是一种好的方式。

虽然自然史在生物学研究中不再受到重视,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实验生物学和生态模拟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吊诡的是,这些新兴领域的研究最终会依赖于来自大自然的标本和数据。由于缺乏来自大自然至关重要的第一手数据,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目前正进入一个发展瓶颈。我们一直都需要通过观察大自然来充分理解一些事物的来龙去脉。否则,世界上最好的算法也无法准确指导我们去行动。

随着生物灭绝速率的加快和人们对全球变化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这些知识显得愈发重要。对自然的观察有助于对抗跨物种的传染病,有助于找到有前途的新药,有助于管理渔业和森林等自然资源,最终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例如,某些热带区域具有警戒色的食草动物所食用的植物,被证明具有对抗肿瘤细胞和某些寄生虫的生物活性。这是因为热带森林中幼嫩的叶子缺乏物理防御机制,但它们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因此进化出很强的化学防御能力。对于一些亟待保护的物种来说,如果我们缺乏对它们的观察,根本不可能提出任何有实际价值的保护方案。

当前,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日益增强,也对生态预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对复杂自然系统的经验认知是进行准确预测的基础。虽然今天的科学家建立复杂系统模型的能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强,但是基本信息的收集与数据处理情况并不能满足这些复杂模型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基本自然知识的缺乏往往限制了预测生态理论的发展。此外,复杂环境系统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模型加以预测,因为缺乏对现实条件下生物的经验性认识,人们也无法建立起复杂的系统模型。

走下神坛的博物学家

如果说,研究天体运行或者粒子对撞机这类工作距离普通人的生活过于遥远,大多数人也缺乏研究条件;生物学应该是距离普通人最近的科学研究了;尤其是对有关生物行为和生态系统方面的观察,几乎不存在任何门槛。历史上,那些最早的公民科学范畴的活动,就是从生物观察与物候记录开始的。

那么,现在还有没有博物学家?他们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事实上,那些酷爱观察复杂自然界的人们仍然存在,只是他们如今很难被一眼认出。因为这些人不再是携带放大镜的压花收集者,不再是背着捕蝶网和猎枪的徒步行走者;更重要的是,他们手中携带的器械如今只是一台智能手机。他们大多也不将博物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而只是业余爱好者或者公民科学家。

利用新兴的现代化工具,昔日风光无限的自然学科有可能超出孤独的精英博物学家范围,成为普通人也能参与的一项活动。收集、分析和共享自然知识的壁垒将会降低。

智能手机就是最好的应用工具之一。作为日益强大的数字文化最普遍的代表,智能手机经常被视为自然界的终极对立面;但是,作为工具的现代技术,既可以阻挡我们的视线,也可以让我们更接近大自然。人们通过智能手机能够获得更多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中的机会,合作者们能够通过社交网络收集物种信息并及时更新物种与群落图。

现在许多网站致力于组织公民科学项目,尤其是跨学科项目,有关自然科学的项目数量也正在迅速增加,这些平台将社交媒体接口与众包识别相结合,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交媒体、通过众包和开源数据库来贡献环境观测量数据和地理信息。配备传感器的手表、平板电脑、手机以及正在发展中的更多可穿戴设备,可以让公民来监测自然环境各种参数的变化。

手机助你成为博物学家

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普通人也能成为博物学家和环境监测者。

树叶快照是一款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它可帮助人们从所拍摄的照片中识别树种,将普通人变成植物分类学家。当人们将所见的叶子拍摄下来,系统会自动将含有地理定位信息的照片上传至后台数据库,并自动进行匹配。由于同一树种的树叶在不同树龄或不同季节的形状并不完全相同,颜色可能也有较大变化,但有些不同树种的树叶则可能具有相似的外形。于是,系统根据匹配情况,反馈出一组与用户观察到的植物叶片形状或其他特征类似的植物,让用户来挑选和确认。可惜的是,目前这个应用只针对美国东北地区。但是,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系统的数据库会不断更新、扩大,能够更好地为生物学家、环境保护工作者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对环境政策制定也会有所帮助。

对于植物学研究,人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外形特征来进行识别,而对于动物来说,还可以利用其他方面的特征识别,比如动物声音特征的模式识别。智能手机中的“鸟鸣”(Chirp!)应用程序就是这样一款软件,它可以帮助用户根据鸟鸣声来识别鸟的种类。Chirp在英文中指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这款软件目前也仅支持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3个地区。

对于鸟类观测者来说,另一款软件的吸引力更大。早在2002年,奥杜邦学会就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鸟类实验室合作,建立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库――“晨鸟”,旨在向科研人员、业余观鸟爱好者和大自然爱好者提供鸟类的实时分布与丰度数据,而这些数据大部分是由成千上万的观鸟爱好者所提供的。刚开始,“晨鸟”项目在一些主要的鸟类活动地点设立互动式的数据传输站,供观鸟者随时上传观测资料,后来项目组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人们可以随时进入“晨鸟”数据库,实时将观测资料上传。如今,利用数据库中对栖息地的遥感信息、气候、种群动态统计等相关资料,研究人员已开发出动态地图,用于显示鸟类在特定时间的空间位置预测图,并且较之以往具有更高的精细度。在候鸟集中迁徙的季节,预测信息可示警位于迁徙线路上的风力发电场,使人们及时关停风力发电机组,避免迁徙鸟类的意外死亡和防止风机损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另外,这些鸟类迁徙活动模型还可以结合气候变化预案,来预测不同物种可能出现的迁徙变化。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井喷后对海岸繁殖鸟类的潜在威胁评估,就使用了“晨鸟”项目的数据。

对于大自然进行更全面的观测,非“爆芽”项目莫属了。这个项目始于2007年,吸引了全美公众来合作收集植物生命周期数据,参与者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报野外观察信息。这一过程不仅使参与者获得了更多科学知识,还帮助生态学家发现植物是如何应对环境变化的。这个项目还开发了在线课程,将项目成果引入课堂。在不到1年时间里,400多名教师参与了自学课程。该项目于2014年推出“我家后院的气候变化”课程,招收5~12年级的学生,让学员们通过项目分享数据,并结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气候数据,亲身感受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爆芽”项目之所以得到蓬勃发展,得益于其合作伙伴模式,它的合作机构包括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系统、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科学中心、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和公民均可免费使用项目收集的数据。“爆芽”项目的数据还被科学论文所采用。有研究模拟了在各种气候变化预案下华盛顿特区樱花盛开的时间,结果发现,如果继续保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高排放模式,到2080年,植物的开花时间会提前29天。这些结果也被用在一些地区的历史研究中。例如,将2012年“爆芽”项目收集的数据与植物学家1994年出版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清晰揭示了气候变化让许多植物的物候期提前的问题。另外,研究人员对“爆芽”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外来物种比本地相邻地区植物生叶的时间平均提前3.74天。这表明,气候变化对本地物种的威胁正在加大。

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的热情和成就感,“爆芽”项目的网站会列出每位数据贡献者的名字。引用这些数据的人也可以通过链接找到志愿者并与其取得联系,以便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许多公民科学项目正在添加游戏组件,以扩大吸引力,激励和挽留志愿者。“爆芽”项目就创建了一款类似于地图寻宝的游戏:人们可以使用GPS来寻找隐藏在精确位置的对象或线索。在游戏中,玩家会专注于定位植物和物候观测,而这些信息同时会被“爆芽”项目收集。

第5篇

当你在心烦意乱的时候,来到大自然.听听鸟啼,闻闻花香,是不是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呢?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可惜,大自然美丽的脸正在慢慢衰老。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搜集了许多资料,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空气污染:主要污染物百悬浮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等,会导致酸雨,气侯变暖,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二、生物减少: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过度捕杀动物,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继而引起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鸟类、哺乳动物快速减少。让生物圈和食物链出现了极大的不平衡。

三、森林,天然草地锐减:我国3、9亿公顷天然草地已退化了1、3亿公顷。

四、土地荒漠化: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变为荒漠,我国共有沙化土地

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矢多达4万亿美元。

五、水体、海洋污染:全球有40%河流的稳定流量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因而导致10亿人患病,300万儿童因水体污染死亡。目前,全球每年都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化二废弃物直接排入海洋,使海水污染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听了我的报告,你一定很震惊吧!是我们---残酷的人类,在使大自然痛苦

不堪。好在,有关部门正在治理。不管怎样,我希望能天天看见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色!

让我们一起从点滴做起,一起保护环境吧!

第6篇

关键词: 自然价值 GDP主义 低碳经济

“自然价值”是为了应对生态危机而提出的新经济学念。20世纪中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学术界提出“自然价值”的概念,并试图以它为基础建构一种新的经济学。

一、现代经济学否认自然价值

虽然东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出发点不一样.但都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经济价值的。这是现代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产生的一个理论根源。西方社会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人类对它的使用非常方便.唾手可得.几乎不用费什么力气,因而是没有经济价值的.它的使用不计入成本、无须付费。东方社会则依据自然资源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认为它作为未经劳动作用的天然存在物,是没有经济价值的,它的使用同样可以不计入成本、无须付费。因此,东西方社会的经济活动.都认为自然资源没有经济价值,人们对它的使用时大自然的恩赐.自然资源作为大自然的“赠品”,对它的使用从来都是不用付费的。

依据这种理论,社会物质生产采用一种简便的生产方式。它的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这是一种线性非循环的生产方式.以排放大量废物为特征。据有关资料显示,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只有约10%转变为产品,其余90%都作为废物排放掉了。因为它的前提示“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对它的消耗可以不计入成本,无须付费”。在否认自然价值的前提下,采用最简便、排放大量废物的生产工艺,这是现代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由于认为自然资源没有经济价值,把它作为大自然的赠品,你可以开发利用,我也可以开发利用,实际上是你可以掠夺,我也可以掠夺.都无须付出代价,结果鼓励了资源的掠夺、浪费和滥用,从而导致资源枯竭和破坏,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因素。哈丁把这种现象称为“公有的悲剧。他形象地把地球比作公有草地,大家竞相在这里放牧,为了增加自己畜产品的收入,都拼命增加牛羊的头数,但是所有的人都不对恢复草地进行投资,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最后完全毁了这块草地。这是公有草地的悲剧。

这足否认自然价值的悲剧。

二、关于“自然价值”问题的思考

为了避免这一悲剧,学术界开始了关于自然界经济价值问题的思考,认为需要肯定自然价值.为自然资源消耗制定价格,实行付费使用自然资源的经济政策。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经济学家阿伦•康特尔认为,自然资源有经济价值,“必须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给资源制定价格,以便限制消费和给予保护”。

美国学者安德森发表《改善环境的经济动力》(1977)一书认为,需要为资源制定价格,在经济系统中的市场功能正常运行时,每种资源应用的价格等于生产该种资源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

贾里尼在《关于财富和福利的对话》(1980)一书中,主张把海里的鱼的总量作为经济价值来计算。他认为,自然价值是“天赋遗产”,因为财富和福利是由自然的天赋遗产与人类努力的结合组成的。

美国学者克鲁蒂拉《自然环境经济学》(1975)一书中,把资源价值分为商品性资源价值和舒适性资源价值。

美国学者罗伯特•雷佩托发表《自然资源同样是生产性资产》(1989)一文,认为自然资源是经济资产,即生产性资产,它的价值不在于投资成本,而在于其所能产生的潜在收入。

美国学者罗尔斯顿在《生态伦理学是否存在?》(1975)一文中,提出生命和自然界是有价值的,包括它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人们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对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此后他发表一系列论文和著作,论证了自然价值是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学术界也大体同时展开有关自然界经济价值问题的讨论。笔者在《生态学中的价值概念》(1987)一文中,主张把“价值”和“功利”概念引入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确认生命和自然界有经济价值,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消耗进行经济计算,并出版了《自然价值论》一书(2003)。

三、“自然价值”至今没有被现代主流经济学认可

第7篇

进入了21世纪,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环境保护日益深入人心。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今日的教育是为了将来人类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因此,小学阶段必须要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储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能。针对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将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找准教学中的环保题材,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渗透环保内容,增加环保知识,提出环保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环保意识。

1、利用课文,扩展思维

例如在《翠鸟》这篇课文时,上课前几天,我布置预习课文,让学生搜集有关鸟类的图片、羽毛,查找鸟类灭绝的速度与种类,鸟类灭绝的原因等资料。课堂上让同学们交换自己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归类,让孩子们感受到鸟类的弱小、无助,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鸟类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孩子们知道明确了人类与鸟、人类与自然、自然与鸟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爱护鸟类。

在讲解“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时,除了讲解诗中那美丽的风景外,还提出“为什么现在我们的身边就见不到那么美丽的风景呢?”这样的问题,让同学们观察我们身边周围环境的变化,思考带来这些变化的原因。

2、鼓励亲近自然,激活思维

要想让学生保护环境首先要让学生热爱环境,把大自然作为重要的实践课堂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之一。我鼓励同学们游览森林公园、自然风景区,让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四季的变化、动物、昆虫与小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出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3、争当环保卫士,增加锻炼机会

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一直是同学们最喜欢参与的。我抓住植树节、爱鸟日、环境日、土地日、世界粮食日等重要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如:召开主题班队会、普及环保知识、参加学校与社区的环境清理、制作环保宣传画……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逐渐形成环保技能。同学们还充分利用班内的墙报、黑板报这些宣传阵地,定期介绍环保小知识,及时表扬环保活动中的好人好事,形成浓烈的环保氛围,使同学间相互进行正面影响,积极带动落后,落后赶超积极,集体带动个人,个人促进集体,逐渐使自觉环保成为学生的集体行为,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风尚。

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环保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真正主体,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学生是环保的主体,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环保活动,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在语文渗透环保教育活动中,我们班的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大家都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人类是污染的受害者,但每个人又可能是污染的制造者。因此,我们有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保护环境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个人都能成为保护环境、协调环境、建设环境的真正主人,最终使其成为具有环保主体精神的人我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环保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带动家人、邻居共同进行环保,充分调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组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家庭、社区环保网。

第8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卡尔威特说:“绘画可以使孩子一生更加富于色彩,使孩子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并使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小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呢?

一、让德育渗透于美术资料的欣赏中

小学美术教材中编入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美术作品,我们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他们在美的欣赏中,走进神奇而又辉煌的艺术殿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在为学生展示优美的美术欣赏资料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亲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感恩一切,关心社会,珍惜幸福美好的生活等情愫。

比如,笔者在教学《走进大自然》这节课时,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组美术欣赏的资料图片,有“地旷天高静悄悄”的呼伦贝尔草原,有“山脚盛夏山岭春”的神农架风光,有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胜景……小学生通过欣赏这些美术图片,深深地为祖国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大好河山而陶醉,一种骄傲与自豪的激情溢于胸怀,一种强烈的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意识也由此而产生。

二、德育渗透于美术教学方式方法中

形象化、直观化是美术教学的特点,这也是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结合这些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精心设计和营造活泼而又和谐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求知的欲望,也为渗透德育创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我们还要运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容易让学生置身于立体化的教学情景之中,以形象化、直观化的内容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有效的启发和教育。

比如,笔者在教学《世界地球日》这节课时,通过播放相关的资料展示告诉学生,我们整个地球的森林面积在逐步地缩小,物种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环境和空气遭到愈来愈严重的污染,地球是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她既可爱又很容易遭到毁坏,地球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料的了解,内心充满了对地球母亲的担忧,使他们在内心建立起珍惜地球,保护好环境的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明白了地球日的意义。他们在课堂讨论中纷纷表示,今后要多植树净化空气;从我做起,减少“白色污染”;要节约水、电等多种资源;保护动植物,等等。

由此可见,教学方式方法恰当运用,德育的效果会得到质的提高。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很好渗透德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寓教于乐,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德育渗透于美术技能课堂训练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训练的教学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纯技法的训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由此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求索的良好的品质。

比如,在学习《风筝》这节课时,笔者通过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向学生介绍了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每年的四月风筝节期间,山东潍坊的天空就迎风飘起来自世界多国的风筝好手制作的风筝,流光溢彩,美不胜收。笔者通过让学生感受风筝的美丽,让学生知道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等有关知识,使小学生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那样的璀璨多姿。由此,笔者又扩展了课堂知识,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剪纸艺术、青铜艺术、雕刻艺术等都堪称经典,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也油然升起。

四、德育渗透于对学生美术作品的展评中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某一主题,让小学生绘画并设计作品的课堂展评,绘画与其他艺术作品一样,真实而又深刻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声。苏轼言:“观理不清,则画不能规于正。” 我们通过小学生的绘画作品,读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他们对世界、对生活、对道德观念等的认知状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作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促进正确的发展方向,及时纠正错误的认知,以此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的形成。

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德育的丰富内涵渗透其中,真正让美术教学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第9篇

星期天的上午,妈妈带我们到农村去玩。一路上,鸟儿叫,花儿香,好美呀!可小培可不会享受这般美景,瞧,他正在油菜地里钻来钻去地找蜗牛呢!我一看,也来劲了,跟着他一起找起了蜗牛。

我们找呀找呀,找到了许多蜗牛,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聚会”,然后数了起来:1、2、3、4-------一直数到了41个!“有41只蜗牛!”我们兴奋地大叫起来。我在观察蜗牛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蜗牛在爬行时,地面上总会留下白色的痕迹呢?蜗牛是益虫吗?它会游泳吗?------

我们趴在地上,认真观察,并用草叶去触碰它们,后来我们又把蜗牛带回家,用水、用盐做实验,然后再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可真有趣!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第10篇

乐乐妈:

我认为不但要让宝宝多与自然接触,还要让宝宝爱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论坛里看到我们这儿有人组织放生活动,当即就报名参加了。报名后,我和儿子上网了解了一些放生的知识和准备,让儿子初步对放生有个了解。周末,带着儿子来到准备放生的公园,并跟着放生的队伍完成了整个放生活动。

有了这次放生的经历,儿子对小动物更加爱惜了,看到有小虫子、小蚯蚓、小蜗牛等爬到路中间,儿子都会想办法把它们送到安全地带。

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有放生活动,我们必定参加。有时我们自己也会举行放生活动,因为对生命和自然的爱惜是一生的行动。

缘缘宝贝

从宝宝1岁多开始,我经常在周末抽出时间带宝宝去郊外采摘,春天采草莓,夏天摘西瓜,秋天摘枣,冬天摘蔬菜……宝宝每次去都很兴奋很喜欢,采摘各种瓜果蔬菜,忙得不亦乐乎。

带宝宝采摘除了收获快乐。还能锻炼宝宝小手的灵巧性。另外,每次采摘回家,宝宝吃着自己摘来的瓜果蔬菜都是津津有味。最重要的是,在采摘的时候,宝宝能亲密地与大自然接触,更知道了自己平时吃的粮食蔬菜水果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都能在宝宝心中播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种子。

城市周围都有不少采摘的地方,一般花上一天时间就足够了,宝宝也不会太累。还可以找志同道合的妈妈们带宝宝结伴同行,会让宝宝玩得更开心。也可以关注当地育儿论坛,这里常常会组织类似活动。

朵朵花开:

春天到了,终于可以在周末带着宝宝郊游了。去的不必是景点,只要能让宝宝到田里随意地走走、呼吸新鲜的空气就好。如果赶上油菜花或者桃花盛开,还是给宝宝拍照的好时机呢。另外,多到外面去玩一玩,还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因此,只要天气不错,周末郊游是我们全家人都十分喜欢的活动。花个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在郊外漫步,中午还可以找块风景宜人的地方全家一起野餐,想想就让人向往。只不过外出的时候要提前做好一些必要的防护,宝宝也要多喝水。

芭比公主:

周末我喜欢带宝宝去植物园或动物园,跟着宝宝一起观察动植物,父母在宝宝感兴趣的时候,自然地说说动植物的特性,碰到现场有解说员的,也可以听听他们的讲解。宝宝大一点时,带着宝宝提前参考有关资料,观察归来再查阅一些资料,都能加深宝宝的印象。

酷爱户外:

我本来就是个喜爱户外的人,一有机会就会带着宝宝出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平时我也会让宝宝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玩,手脏了,吃东西时或者回家再洗呗;衣服脏了,扔洗衣机呗。反正不能因为所谓的“脏”而束缚了宝宝的天性。想想自己小时候,天天在外玩得脏兮兮的,也没得什么病,反而身体超棒!

现在的孩子大多与自然疏远,除了城市化因素外,在养育过程中,当宝宝在楼下或公园、草地玩耍时,父母的管束也占了很大的因素。如果我们耐心地和宝宝一起蹲下身子,观察嫩嫩的小草,聊聊“草是什么颜色的?小草长得高还是矮?”,摸摸小草感觉一下,一起数数小草有几片叶子……相信自然就在宝宝的身边和心里。

圆宝:

我们一家一年会去几次郊外的农家院,路途近,很方便。在农家院,宝宝能吃到透着自然味道的农家菜,也能看到鸡鸭等动物,白天还可以爬爬山、在乡间小路随意漫步、钓钓鱼、喂喂小动物、采摘等等。总之,可以让大人孩子都过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闲适的周末。另外,我们还会买一些农家自产的东西带回来,比如鱼、蔬菜、水果、干货等等。

农家院的卫生条件参差不齐,在选择时要留点心。我们找的这一家挺干净,每年去之前给他家打个电话,让他们把房间留出来,很省心也很放心。现在我们一家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如果赶上他们下地干活,我会带着宝宝跟他们一起劳动,这些对宝宝来说都是新鲜、有趣并受益匪浅的事儿。

天高云淡:

春天很适合带宝宝外出,但是爸妈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毕竟春天也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宝宝的安全必须要考虑。

选择天气温暖晴朗的日子出行,给宝宝带一件保暖的外套,防止宝宝在野外着凉。

不去人太多太拥挤的景点,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不要让宝宝玩得太累,出游回家后最好让宝宝休息一天。

在当地传播性疾病高发的日子里,最好少带宝宝外出。

山不在高:

我和老公都很喜欢登山。宝宝4个月时,我们俩就抱着他去郊外爬山。现在宝宝自己能走能跑了,周末我们一家三口最喜欢的郊游活动就是爬山。带宝宝爬山,我的经验如下:

如果是平日周末,最好选择一天就能来回的地方,这样可以给宝宝留一天来休息,不影响周~去幼儿园。

从小山爬起,一点点锻炼宝宝的体力和爬山技巧。如果带宝宝爬陡峭的高山,一来不够安全,二来大人小孩都会体力不支,往往中途而返。

带宝宝爬山,父母不要在心里带着任务而来,登顶不是目的,主要是让宝宝有呼吸野外新鲜空气的机会,让宝宝在山水间感受自然,当然也能磨炼宝宝的意志。所以当宝宝停留在山坡上的花草旁、观察草丛间的小虫子时,爸妈们一定要耐心等待,不要催促宝宝。这样宝宝才会真正爱上爬山,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山上比平地往往冷一些,所以爬山前应给宝宝带一件外套。

第11篇

关键词: 《风景写生》 问题 意义

风景写生,是艺术家直接面对大自然进行艺术创作的绘画表现形式。早在中国的唐代,就有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画论,在欧洲,有热爱并较早进行风景写生绘画的约翰・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风景写生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艺术专业的教学中都很受重视,无论是纯绘画艺术专业还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风景写生课程的训练,以自然为师,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

一、《风景写生》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绘画基础薄弱。

风景写生非常注重学生的绘画能力,要求学生在外出写生前进行有关风景写生的基础训练,为外出写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所谓外出前的基础训练并不单单是指课程安排中的素描和色彩的训练,而是专门针对风景写生,提前做的铺垫性训练,比如:自然界色彩的观察与归纳的基础训练、建筑速写的基本技法、动态人物写生等。但是高等院校中,几乎没有写生前的铺垫课程的训练,而是直接进行户外风景写生,导致学生外出后,不知从何入手,影响课程效果。

随着近年来艺术类学生的不断扩招,艺术类生源的质量呈下降趋势,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普遍不够扎实,高校的美术基础课程往往只是在低年级开设,甚至一些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为了加快教学进程,仅仅安排一个学期的美术基础教学。在学时量不足的情况下,并没有时间安排专业教学以外的写生课程辅导,再加上学生进入大学后初次脱离家长的监管造成对学习的放松,容易形成自由散漫的学风,对绘画也缺乏兴趣造成美术基础教育薄弱。

(二)缺乏外出写生的教学环境。

在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外出《风景写生》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比较缺乏外出写生的教学环境。很多时候,风景写生成了校园写生,老师指导学生只是在校园里写生。学校的范围较狭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限,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环境缺乏新鲜感和感受力,影响教学质量。风景写生老师只能利用学校每年集中组织的外出艺术实践,为学生提供风景写生的机会。艺术实践的教学安排也比较紧张,专为学生提供的风景写生的时间也比较少,并且学校之前没有开设过这类的课程,学生没有外出写生基础,对色彩的感知和归纳都缺乏训练,学生外出后只是感受大自然,却无法利用绘画的语言将大自然的“美”形象地描绘出来。

(三)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与课程要求有一定距离。

部分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师队伍中,外出《风景写生》课程的师资比较匮乏。面对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师资紧缺的现象,担任风景写生课的教师往往也是学生其他设计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尽管大部分老师都是艺术设计学科毕业,有着一定的绘画专业背景,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进行外出写生的实践和风景绘画训练,一年中可能仅有一次带学生外出的体会,难免对外出写生实践有些生疏,无法对学生的风景写生进行有效指导。部分担任本课程的教师自身的绘画基础不过硬,不能及时对学生的作品作出评判和正确的引导,从而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风景写生》课程的意义

受美术高考的影响,高中美术教学一直被素描静物写生、人物写生、水粉写生等训练课程垄断。学生长期在画室内进行的写生练习,这种教学形式容易减弱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是进行创作的基础。《风景写生》课引领学生走出狭小的画室,亲近自然、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为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供无比的开阔空间。

(一)外出风景写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在画室中程式化的训练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而外出风景写生则是在一个开放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有一定的新鲜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外出风景写生地点往往是选择在一些建筑古迹村落、自然景观秀美的乡村田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大自然的魅力都会给学生提供给养,增强学习兴趣。让我们感到可喜的是,平时在学校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外出风景写生实践中表现得十分积极和主动,很多学生非常珍惜外出写生和学习的机会。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风景写生》课程不仅是单纯的专业写生训练,而且培养学生通过接触大自然,提高对大自然的感受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美感,为下一步的设计与创作做好铺垫,更培养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准确把握和捕捉、描绘对象的绘画能力。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是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之一。室内教学更多的是学习和观察静物的比例、结构、色彩等,而缺乏对不断变化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的观察和了解。外出写生是一个新环境,不同的建筑景观、风土人情,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都是学生创作的来源。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所要表现的景物,并在大自然中找到创作灵感,锻炼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三)搜集素材,为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艺术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任何一门艺术想要丰富、发展就要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不断寻找养分。艺术设计创作更是如此,这是由专业特性决定的。写生是学生搜集和积累艺术素材的很好的渠道,即通过接触大自然,以创作的视角去发现、捕捉符合自己需要的素材和资料,丰富艺术创作。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逐渐消除创作与习作间的分离性,在强调基础教育的同时强调二者的相互渗透、互相依存。

参考文献:

[1]林增伟.浅谈写生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8,15.

第12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主动探究大自然中有趣的现象,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

教学重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金蝉的资料和大自然中其他动物有趣的现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世界,妙趣横生。今天我们一块走进金蝉家族,了解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有趣现象。请齐读课文题目——金蝉脱壳。

2你们见过金蝉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金蝉是什么样的?金蝉是怎样脱壳的?它为什么要脱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是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来解决的,再看看我们在读书中又能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2分组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比一比哪组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3师生共同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及变化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段是写金蝉脱壳的过程的,哪几段是写金蝉脱壳后的变化的。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段,边读边勾画出写金蝉脱壳过程的句子,然后把金蝉脱壳的主要步骤归纳出来。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弄清金蝉脱壳的过程。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语言的生动有趣。如:金蝉脱壳的过程作者写得活灵活现,逼真形象,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哪些地方看出作者观察很仔细?

4教师引读本段,让学生熟悉金蝉脱壳的过程。

5第3段写了金蝉脱壳后的变化,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翅膀、身上的颜色)

6采用“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议一议”的方法弄清金蝉翅膀和身上的颜色的变化情况。

7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8这奇妙的变化让作者一饱眼福,我们也感到太有趣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延伸

大自然中像这样有趣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用你们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我们准备开展一次“动物趣事”交流会,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趣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