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18:31: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秘专业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秘就业论文格式标准
一、引言
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4000字。
二、编写要求
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30mm;下边距(地脚)20mm;左边距25mm;右边距20mm;页眉15mm;页脚15mm。
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4.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1.5倍行距。
三、编写格式
1.封面页:封面页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二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三号楷体):(×××××××××三号黑体)
学号(三号楷体):(×××××××××8位全称,三号黑体)
指导老师(三号楷体):(×××××××××三号黑体)
班级(三号楷体):(×××××××××三号黑体)
2.目次页
(1)摘要(摘要两字用五号宋体加粗,摘要内容用五号宋体):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中文摘要一般为100-250汉字左右。
(2)关键词(关键词三字用五号宋体加粗,内容用五号宋体):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排在摘要的下方。
3.正文部分
正文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正文层次编号:一、(一)、1、(1),正文部分一级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三级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加粗。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参考文献”四个字在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用宋体四号字加粗。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用五号宋体。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附1:封面
(前空二行)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文秘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二号黑体)
(后空三行)
题目(二号黑体)
(后空三行)
学生姓名(三号楷体)三号黑体
学号(三号楷体)8位全称,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三号楷体)三号黑体
班级(三号楷体)三号黑体
附2:论文样式:
【摘要】正确、科学的时间管理是秘书人员的重要职责。在实际工作中,秘书经常会犯一些时间管理上错误。因此,如何在琐碎的工作中讲究策略,进行科学的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是秘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秘书、时间管理、策略、方法
秘书是领导者、主事者身边的综合辅助者和公务服务者,是以辅助决策、综合协调、沟通信息、办文办事办会等为主要职能活动的领导者、决策者的参谋助手。依据管理学中的帕金逊定理及二十八十原理,秘书工作基本上是“琐碎的多事”,而非“重要的少数”。因此,如何在“琐碎的多事”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的时间管理,成为秘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谈谈秘书对时间的管理。
一、秘书常见的错误时间管理(宋体三号加粗)
时间管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管理,是指在同样的时间消耗情况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工作。也就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与使用时间,真正控制时间。时间管理,一方面是领导必须重视和把握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秘书的重要职责。
通常情况下,秘书错误的时间管理,表现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所交给的额外工作;喜欢拖延,特别是困难一点的工作;与主管默契不够;欠缺计划,方法不对;资料准备不齐全;被迫不易改善的意外事件太多;做事半途而废;时间开放,任何时候都接待来人,而且任意随来人漫谈等。主观原因是秘书自身缺乏时间价值观念。习惯浪费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手机、Email、掌上电脑等网络通讯出现,海、陆、空立体式通讯的诞生,秘书应及时处理好汹涌而来的未来时刻表上的挑战,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金钱。谁抢先,谁就有主动权。客观原因有如组织原因、环境原因、上级领导原因。组织原因包括:组织机构不健全,分工不明确,上下沟通不灵敏,内外信息传递不准确,以致于工作拖拉。上级领导原因包括,领导者是时间意识不强,任意无计划,滥开会议,讲排场、做表面功夫等。环境因素包括,突发性事件多,应变能力差,没有集中一段时间干重要事情。以致于一事无成,一败涂地。
(一)秘书时间管理的误区(宋体四号加粗)
秘书对时间的科学管理不仅影响到秘书的工作效率,同时还会影响整个机关、单位人员的时间和效率。改变秘书时间管理现状的落后现象,是秘书的迫切任务。(以下内容略)
参考文献:
[1]石咏琦.《谈天才秘书》.北岳文艺出版社[M].2003年版.第16页
[2]朱元军.高校秘书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化新探[J].黑龙江史志.2011.(22)
[3]
一、研究现状综述
近年来,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的出台,各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视,促使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并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需要。近期,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个明显的走向:1.个案化和本土化的研究走向日益明显,即对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往往会以某一具体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注重从宏观理论阐释向微观个案转移,并且针对高校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有侧重地论述。廖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指导——以武夷学院为中心的思考》中提出:“像武夷学院这样升格不多久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站位要实现‘差异化’发展。”[2]这种立足本校的个案研究,在其他研究者中同样存在,比如姚锦莲的《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以广西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为例》、马兵《台湾与大陆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以台湾大学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刘静《宁夏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等。2.重视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同类平行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结合其他教育的特点反观汉语言文学教育,发挥不同类别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牵引效应。孟广伟在《关于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联性思考》中认为:“汉语言文学属于语文教育的一部分,然而在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均忽视了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注,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非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无法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交流与互通。”[3]同类文章还有乐中保《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重构》、冉毅《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孟伟军《关于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联性思考》等。3.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课程建设符合市场需要。邵之茜《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这是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4]意识到同类问题,以“应用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心的文章还有向彪《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孙永兰《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这所本科院校的新建专业,同样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建国就设立的传统专业,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对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来说,2013年9月才迎来这个专业的第一届本科生。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迎来两个年级的在校生,对这个新建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在摸索中前进。面对这一新建专业,本学院的任课教师既没有直接的、一手的经验可以借鉴,也不能对其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经验照搬照抄,所以在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还存在各种问题;同时囿于专业人数少、年级少、学科底子薄等现状,学院又无法将纵深层面的教学改革全面铺展并进行下去。所以,对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对本专业已有年级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反思,更好地推进本专业后续年级专业教育的开展,而且还可以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同类性质的、新建本科院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从学院实际出发,明确课程结构调整目标
为了实现《决定》提出的教育目标,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势在必行。这种课程衔接需要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之间互相衔接,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学科课程的合理设置,并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始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本科层次的地方青年政治院校,同时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2013年新建的专业,和这所新建本科院校都具有“年轻化”的特点,因此,汉语言专业的课程建设完全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基于各种现实问题的挑战,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的,势必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有侧重的调整,而这一调整要紧密围绕以下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1.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使学生的知识素养与将来就业方向对接,培养学生能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找准自我定位,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2.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发挥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所积累的教学经验都具有实际指导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本专业的后续建设,也能提升本学院的整体教研水平。3.要建立健全一套具有特色、相对完善成熟、实效性强的课程体系,及时总结将已有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摸索出适合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教学道路,为本专业的后续教育提供可参照的范本,从而提升本专业的优势品格。
三、以目标要求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本专业要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各类学校、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职专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学分析鉴别能力和语言表达写作的基本能力。围绕这一能力培养目标,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构成,以实现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从三个维度入手:1.建构符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体系,明确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方向和内容,合理分配相应的学时和学分,保证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过程的延续性和完整性。目前,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核心课程有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写作等。除了理论知识课程之外,还包括秘书理论与实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新闻采编写作等实践性课程。学生有22周的实践教学周,对应有22学分,其中毕业实习占有10学分,毕业论文占有6学分。学生的实践活动有22个教学周,相当于一个学期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除去理论教授和书面写作的时间外,学生还有远远大于10周的实习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学院能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诸如文化研究中心、博物馆、文化园等实习单位,相关教师能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这将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一手认知和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带动。2.要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特色,注意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的构成比重,权衡并配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所占的学时和学分比例。本专业的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选修课程设置需包括两种课程结构体系,一种是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另一种是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专业任选课程,所以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分汉语言文学和高级秘书两个方向,分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两种类型。既然专业选修课在开设时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相对自主的、有侧重和针对性的选修课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沿着“办公文秘”和“汉语言文学”两个学科类别,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向分别开设以上两个方向的相关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具有“模块式”教学分流的特点,既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知识需求,同时尊重了学生各自兴趣偏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同时具备多种“应用型”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为本专业学生就业选择提供多种理论储备,拓宽了学生就业视野和就职岗位的选择空间。3.在教法上,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的单一授课模式,采用启发式代替注入式,由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最终实现从教师点拨到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学习并研究的教学目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新建的本科专业,总共有4个学年,即8个学期,157个学习周。在这四学年中,本专业学生的活动类型分为五类:入学教育和军训、课堂教学、复习考试、专业实践教学、毕业教育。在这些活动类型中,课堂教学占了120个教学周,即120/157的比重,这就是说学生有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通过课堂教学中形式,这就是势必要求教师不仅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成果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同时根据实际教学条件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任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制作好PPT的同时,熟练使用视频、音频、图像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等类型的教室资源;另一方面,因为本专业人数较少,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发挥教师引导、点评和点拨的带动作用,将传统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成引入式,切实发挥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动性。同时,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良效能,通过广播、网络、电视、录像等方式传播知识,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现代技术资源将所学知识通过多种媒介形式物化成具体作品,比如新闻稿、广播剧、文化宣传片、模拟授课视频等,从而实现学生文字写作、语言表达和事务处理等实际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专业,如何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的正常需求,并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发达的新语境下焕发光彩,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不仅是专业学科内部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题中之义。正所谓,新建本科的定位大多设计在‘地方性’(区域性)、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在‘应用型’。”[6]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个案研究,对其他地方性、政治性、新建本科院校具有参照价值,其研究成果也将实现平行研究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逯艳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