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2 00:30: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礼仪儿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班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小班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礼仪交往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把幼儿礼仪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目的多途径地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礼仪启蒙。在实施过程中,我有效地运用了以下途径。
一、礼仪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每周我会按期初制订的小班礼仪培养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个礼仪教学活动。在礼仪教学中,我常用的方法有:
1、故事法
以故事为载体,“富理于情、富教于乐”,使抽象的礼仪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认识观念,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如: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礼仪,我借助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漏嘴巴,漏嘴巴为什么不好,在情景模拟中,老师表演大公鸡,幼儿表演吃饭的小弟弟,幼儿为了不让大公鸡吃到米粒,个个都专心用餐,看不到东张西望的坏样子,不知不觉中幼儿学会了正确的进餐礼仪:眼睛看着碗,一手扶着碗,一手舀米饭,张开大嘴巴,嚼呀嚼,咽下去。
2、儿歌法
如在“穿衣礼仪养成活动中”,在第一组幼儿(小班分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可是在活动中幼儿在伸衣袖的时候,总习惯性地把另一只小手放开,这样就造成手伸不到衣袖里,衣服始终穿不到身上,幼儿很无奈地又要寻求帮助。于是,我在第二组幼儿教学中,改变了教学策略,根据班级孩子喜欢朗诵儿歌的特点,创编了一首短小的儿歌,并且配上形象化的象声词,如呜呜开火车、拉拉、哈哈等,孩子们边学边记忆儿歌,很快解决了难点。
3、情景法
情景的合理设置,能给礼仪教学活动带来无限生机,能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发其内部情感,让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并达到行为上的认同。同时,使幼儿行为习惯能自动化养成,礼仪交往的主动性、持久性得到提高。
如在礼仪教学活动“学好样”中,当出示受偶小兔向幼儿问好时,幼儿会高兴地向小兔问好,当长颈鹿帮助了小兔,在老师的暗示下幼儿就会主动学说小兔和长颈鹿的对话“谢谢你,长颈鹿阿姨。”“不用谢。”当活动结束时,我会有意识地和幼儿互说“再见”,幼儿也会跟小兔和长颈鹿说“再见”。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幼儿礼貌用语和文明礼貌的习惯。
关键词:三字经;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具有“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影响,所以在我园分园做的《以三字经为载体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十分注意环境创设。在古三字经的基础上我们新编了通俗易懂的现代三字经。围绕三字经内容进行环境布置,为幼儿营造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效果显著。
一、创设大面积幼儿园公共环境,营造文明礼仪学习氛围
一所幼儿园要有自己的园所文化,我园区大部分孩子来自外省市,环境的创设成为家长了解园区教育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运用墙壁画、走廊吊饰、标语、幼儿作品等形式营造文明礼仪学习氛围。
文明礼仪从学会说“您好、欢迎你、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不用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开始。我们把这些词语美化装饰后吊挂在进园的走廊上方。在走廊墙主壁上运用废旧报纸和包花纸做成一幅巨大的立体“三字经”大字,给人一种浓浓的古韵味。走廊墙壁上间隔挂卡通图文结合的三字经故事图画。孩子们会在入园离园时逗留在这些精美的图画前向父母询问画面内容,这对家长也起着直接的宣传作用。另外每个教室门口除了《家园栏》外,还有一个专门宣传三字经的版面,如图文并茂的三字经小故事、激励性的话语、展示本班宝宝的一些好习惯、好行为的照片,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更直观地体会教师用意,促进家长与幼儿和环境互动。让环境“说话”,不仅美观,更发挥了环境的教育作用,为礼仪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物质环境。
二、创设各个细节提示性标志,发挥“三字经儿歌”的作用
1.创设班级环境。将图文并茂的新三字经儿歌分散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处处提醒幼儿注意行为要文明。如在盥洗室、午睡室里张贴《洗手》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前,卷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擦干净,再离开。”“睡觉前,脱衣衫;早入睡,梦香甜;中途便,步要轻;若先醒,勿出声”等。提醒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影响他人。
2.创设区域游戏环境。除了固定场所有儿歌提示外,我们在各区域游戏中也创设了相应的环境。例如在建构区,为促进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商讨,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我们用了《借物》和《还物》歌:“借人物,须明求;经允许,再拿走;使用完,及时还;道声谢,借不难。他人物,要爱护;及时还,不拖延;物归还,表谢意;勤沟通,互帮助;多谦让,好相处。”在语言区,贴有《看图书》儿歌:“图画书,要爱护;轻轻翻,细细读;不弄脏,不损坏;书宝宝,乐开怀。”在娃娃家,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类日用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创编一些情节,同样也运用“待人接物”的儿歌,处处提醒幼儿注意礼貌。对各个区域的三字经我们会利用散步、谈话教幼儿朗诵,增强记忆。
三、家园携手,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教师和榜样。这样的资源我们绝不会浪费。我们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长接送幼儿的机会与家长交流沟通我们的礼仪教育活动,并请家长提出意见或建议,达成共识,商量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有了家长的支持,我们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通过环境的影响,礼仪教育开展的效果也是显著的。不过要让幼儿文明礼貌形成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教育目标,相信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家长的认可、个人的荣誉,而更加重要的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亲子教育已成为近年来早期教育中的一个焦点,和谐和宽松的家庭氛围已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的今天,家长们都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但最具有操作性地便是我们创设环境、空间、时间、对象,让幼儿在亲子活动的互动中,培养孩子表达的勇气和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亲情得到满足和沟通,促进孩子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活动中,父母可从观察孩子的游戏形式,了解其特质,对他们持合理的期望,引发孩子不同的潜能,并能多鼓励孩子发现新的点子,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珍惜共处的分分秒秒,浓郁的情和爱在其激荡。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家长感觉到节日的来临,共同分享节日的欢乐。
2.让幼儿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用演出的形式,大胆的向大家展现所学的本领。
3.家长有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4.与家长一起体验迎新年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家园一起布置教室,让大家感受新年的气氛。
2、音乐磁带。
3、家长制作的灯笼。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2011年12月25日下午:3点整大五班教室。
五、参加活动人员:全班幼儿及家长。
六、活动主持:孙蕾(班主任)、张老师。
七、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话。
师:“首先感谢各位家长朋友在白忙之中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迎接新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大五班的家长和小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在这里,我先给大家拜个早年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幸福!2011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与笑声,更是对未来无限的希望!来,让我们一起与可爱的小朋友手拉手,感受他们的童真童趣!让我们一起回到孩童时代 ,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请欣赏阮云昕、张诗雅、张琳、朱文轩四位小朋友带来的诗歌《新年》。”
(二)、师:“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如果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所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事在必行得,针对目前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和本班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即日起我班将配合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方针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初步尝试。接下来请欣赏我班幼儿带来的礼仪方面的节目。”
1、全体幼儿表演儿歌《礼貌歌》、《专心听讲》。
2、王诗曼等幼儿表演《小娃娃跌倒了》。
3、英敏小朋友表演儿歌《上学》。
4、沈均芊小朋友表演儿歌《语言礼仪》。
5、张琳小朋友表演歌曲《我的好妈妈》。
(三)、幼儿表演节目。
1、朱梓越等小朋友表演舞蹈《金瓶似的小山》。
2、赵磊等小朋友歌表演《学做》。
3、汪子衡小朋友现场书法表演。
4、徐丽小朋友讲故事《狐狸和小苯熊》。
(四)、亲子游戏活动。
1、游戏“击鼓传花”。 规则:家长听鼓声传花,当鼓声停后花传到哪位家长的手上,这位家长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家长可以和幼儿共同表演)。
2、游戏“听音乐抢椅子”。规则:家长手抱幼儿听着音乐绕着椅子走,当音乐终止时没坐到椅子的人出局,抢到最后一张椅子的亲子为胜。
【1】【2】
(五)、活动结束。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礼仪渗透 日常生活
自从我园成立“礼仪教育课题小组”以来,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身上体现出“礼仪之邦“的美誉,培养幼儿最基本的与人合作、体谅别人、文明守纪、有爱心等良好文明习惯,我认为要抓住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那么,如何将幼儿礼仪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呢?
一、注重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每天早上来园上班时,老师会清晰地听见小朋友们响亮而甜美的问好:“老师早上好!阿姨、叔叔早上好!”“小朋友们早上好!”随后老师用非常标准的鞠躬动作回应孩子们。我们班的“文明礼貌小天使”每天都在门口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他们面带微笑,精神抖擞,用标准嘹亮的普通话向老师、同伴和家长问好。如小朋友晨运时上楼梯时,我要求孩子们一边上下楼梯,一边轻声读礼仪儿歌:上下楼梯注意多,小小楼梯像山坡,上上下下不蹦跳,左顾右看我不要,排队慢走不拥挤,不打闹才是好宝宝。走路挺起胸,摆动两只手,挺胸向前走。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盥洗行为,以及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孩子们洗手时,我要孩子们一边排队,一边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反复冼,洗完后,水关掉。”通过这样的礼仪教育,孩子们亲身感知、实践,反复学习和训练,久而久之,在这种良好氛围的熏陶中就能养成自觉的礼仪习惯。
孩子们认真的表情和规范的礼貌用语成了每天早晨的靓丽风景线。可见,创建幼儿身边的良好环境尤其重要,正如教育家洛克所说的:“给孩子规则,不如给孩子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二、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我在组织幼儿上健康课《好朋友一起玩》时,要求幼儿和别人友好相处,不可争抢东西。你在街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或亲人时,要主动打招呼。离开的时候要说“再见”。在语言课《有礼貌的小猴》中,通过故事内容,向幼儿讲解礼仪知识:“小猴非常懂礼貌,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别人都会主动地说:‘早上好!’”通过故事教育小朋友,鼓励小朋友们向小猴学习,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
又如我上《社会》课时,我首先让幼儿欣赏课件,评论故事中哪个小朋友的做法正确,然后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幼儿通过讨论,懂得课堂礼仪是怎样的,同伴回答问题时自己又该怎样聆听。通过这样引导幼儿,丰富幼儿对礼仪的认知。课后游戏时,教孩子们一些常见的礼仪知识,如小朋友不小心踩到同伴的脚,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原谅或想要与同伴分享玩具时,先要有礼貌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待别人同意后才可以分享。可见,有计划地安排科学、合理的礼仪教育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使幼儿学到知识,懂得道理,养成良好文明的礼仪行为习惯。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为了保证全班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有规律,确保小朋友的人身安全,我班有许多班规,如下课后不打闹追逐;上下楼梯要靠右有序地走;拿椅子要双手搬起来慢慢地走等。
三、注重学会关心他人
日常生活让幼儿明白一点: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如老师每天要为小朋友做很多事情,教小朋友学习知识,带小朋友做晨运、早操、玩游戏,给小朋友们端饭盛菜、整理被子等,是很辛苦的,如果你看到了有什么你可以帮忙的,是否可以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呢?例如,搬搬小椅子,整理书架上的小图书,整理教室里的书本、玩具等,这是关心自己的一种表现。在学会关心自己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教育幼儿从最亲近的人入手,学会关心家人。这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家经常锻炼幼儿,假如有了好吃的,要让他先请爷爷奶奶吃;家人过生日,可以提醒幼儿以简单有意义的方式表示祝贺,如和父母一起做个创意亲子手工,或画一幅画;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可以鼓励幼儿给爸爸倒杯水,帮妈妈接下手中的包;爸爸或妈妈生病了,懂得安慰家人的心情,帮爸爸妈妈锤背、按摩,不惹家人生气;不要打扰别人休息等,这都是礼仪的一种。对于幼儿的关心,家长们要给予鼓励或真诚的感谢,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关心别人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注重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区域活动中
摘要:幼儿时期是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最佳时期,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社会的现实需要。当前的幼教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如火如荼,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人类文明大步前进,使得人们对于教育愈来愈重视;另一方面,也由于当前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进行教育,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幼儿教育机构就肩负了塑造幼儿人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素养的重大使命。鉴于此,我们必须根据孩子的三年幼儿求学,做出一个整体性、规范化、有发展性的步骤、目标的计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种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构建来保证其目标到位。
关键词:幼儿教育;礼仪教育;教学策略
无论是我们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想来对于礼仪教育有着极为崇高的认知,把礼仪教育当成了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中国古代,甚至把它和“仁”、“义”、“智”、“信”并列为五大基本教育内容之一。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幼教生涯,提出了以下几点对于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观点和看法,望各位专家学者,教师同仁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我们知道,幼儿阶段的孩子喜欢活动,爱好游戏,反感死板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对于我们礼仪教育内容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需要采取种种多样化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来进行渗透,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自然地将我们的教育内容影响到孩子身上,促进他们的人格发展与性格培养。笔者在多年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意识到,礼仪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结合孩子们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自然渗透,开展多种形式,多个教育的文明礼仪主题活动。譬如我们园所开展了朗读《弟子规》的教学活动,之后,笔者结合其中的孝顺父母的内容,展开讨论,给大家播放了父母为了照顾我们忙东忙西的感人场景,充分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波澜之后,笔者主张开展“孝顺父母,从点滴细节做起”的主题性活动,譬如主张孩子回家后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或者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帮父母收拾碗筷,给父母捶捶背之类的活动,让父母感受到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大了,懂事了,他们会由衷地感到欣慰。此外,像待人接物、言行举止方面的主题性活动也要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举行,这样可以充分促进我们礼仪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高效进行。
二、家园结合,争取家长的全力配合。前面我们谈到过,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结构与学校单位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的统一行动,对于幼儿阶段的礼仪教育来讲尤其如此,孩子在家里待的时间比较长,受父母的影响更大,我们要想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权利争取家长的培养,给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有把家长统一以来,站立在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才能让家长体悟到教师的不易与苦衷,让家长为我们教育教学效果的高效出一把力,献一份心。首先,我们主张家长要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保持良好的礼仪素养,譬如不讲粗话,不生气打架,对于父母要孝顺,要勤奋节俭,努力奋斗等等。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并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其次,我们要联系家长,给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礼仪实践平台与场所,将孩子们平时在学校所习得的礼仪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与发挥。譬如,当家里有人之后,家长要招呼孩子给客人打招呼,端水果等事情,这样孩子们的交际礼仪与行动、语言文明礼仪就有了用武之地。再加上客人对于孩子的溢美之词,肯定言语,还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礼仪心理和能力。最后一点就是家长要配合学校,在正面引导与积极表扬中施与孩子礼仪教育。我们知道,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礼仪方面也是如此,不要老是说孩子怎样怎样不好,多说孩子怎样怎样好,这样他们才会不断的接受有关方面的正能量,并保持良好的发展是势头。
三、在游戏中捕捉分歧,礼仪解决。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举行游戏活动进行各方面的知识教育与养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游戏活动中,由于种种不甚行为,抑或难以预料的意外情节的出现,往往会引发学生的矛盾,让他们在分歧中争论、吵闹,甚至动起手来。这时候,我们不要一脸怒气,生硬地给以惩罚,更要问明缘由,结合这一难得的契机,通过矛盾分歧的礼仪性解决,来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譬如在一次黑猫警长的游戏活动中,警长与一名歹徒最后扭打在了一起,不可开交。最后经过老师的询问,原来是警长在抓歹徒的时候,用力过猛,把歹徒弄疼了,歹徒不服气,才开始反击,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这时,笔者告诉歹徒,警长不是故意的,我们不能揪住别人的错误不放,更不能动手打人;还告诉警长说,以后游戏活动中,应当更加小心,注意,弄疼了别人要注意及时道歉。俩孩子都低下了头,并保证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按照老师说的来做。
四、充分利用一日活动,渗透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如果仅靠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礼仪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利用饭前、离园前等环节诵读礼仪教育三字儿歌,每天入园、离园时要求孩子使用入园、离园礼仪,鼓励孩子大胆向来园送孩子的家长问好、问早。又如,盥洗时教师在一旁只需轻念洗手礼仪中的三字儿歌开头:洗小手,勿拥挤,孩子就会自然轻声地跟着诵读: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擦香皂,洗完后,水关掉,原来没有排队的或准备插队的小朋友就会自觉地排好队,同时卷起衣袖等待洗手,整个盥洗间显得井然有序。再如,每天午睡,孩子们一开始进入午睡室时,有的在脱鞋,有的在脱裤子,有的在闲聊,有的窜上窜下,整个午睡室嘈杂一片,以往教师需要大嗓门才能控制局面。学了睡眠礼仪后,教师只需念三字儿歌的开头,孩子就会跟着轻声诵读:不蒙头,不趴睡,枕放正,盖好被,小手空,右卧睡,快入梦,梦香甜。
总之,礼仪教育要从小开始,通过家长的影响,老师的渗透,辅以整个社会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使得孩子有着良好的礼仪品质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艳玲,唐敏.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01):98-99.
[2] 薛英.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之我见[J].中小学教育,2012,(5):97-98.
孔子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两岁半至六岁。因此,从小引导幼儿学礼、知礼、懂礼、用礼,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对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合作。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形为习惯 养成教育 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6
一、幼儿园要重视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
1.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注重言传身教。
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老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幼儿是老师的影子。因此,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中,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用语文明亲切。如:幼儿来园时主动和家长幼儿打招呼,幼儿打招呼时要及时回礼,请幼儿帮忙时要对幼儿说“请、谢谢”等,努力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
2.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幼儿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1)美化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感受到幼儿园的美,用美的环境引导幼儿注意环境的整洁卫生,爱护幼儿园的一花、一草、一木。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如“走楼梯不推挤”、“互相问好”,用视觉语言暗示、提醒幼儿。
(2)创设讲礼仪的氛围,让孩子在讲礼仪的氛围中,学会礼仪规范,如每天早上来园,请两个小朋友轮流站在门口和老师一起接待幼儿,向小朋友们问好等。在班里放置一面美容镜,让幼儿随时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
3.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环节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丰富,非常适合在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1)开设“餐前十分钟”的礼仪教育活动。以儿歌游戏为训练手段,让幼儿在有趣的儿歌和游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2)采用新式点名法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点名时要求幼儿从简单的喊一声“到”,逐步学会说“到,我来了,”再到说“到,我来了,大家好”。
(3)当有人在表演或发言时,要求幼儿安静地欣赏和倾听,并给予鼓励和掌声。而表演者或回答者则在表演或发言完毕后要鞠躬并说一声“谢谢大家”。
(4)情景表演:情景活动是一种事先设置好的情节和场面,由老师和幼儿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活动。它具有生动化、形象化、生活化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问路”、“和天线宝宝做朋友”等情景让幼儿进行表演。
4.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五大领域教学之中。
将幼儿礼仪教育渗透到五大领域教育之中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领域中,能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手工课上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小朋友借用剪刀、蜡笔等小东西,老师就要适时引导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如果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或者影响了别人的操作要说“对不起”。这样一来,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二、家庭中要同步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
幼儿园对孩子的礼仪培养固然重要,并且卓有成效,但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素养,需要家园合作,共同努力。
1.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与幼儿有亲情关系,幼儿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家长良好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极其重要。家长可能无意间的不好习惯,孩子往往会记在心里,并跟着去做,慢慢就会也养成了这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一定要有礼得体,孩子会耳濡目染家长良好健康的行为方式,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保持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家长要为幼儿树立榜样。
2.家长要进行家庭文明礼仪教育。
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应注重文明礼仪知识的讲解和灌输,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和礼仪观,比如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不能闯红灯”、“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为什么要互相谦让”等问题。在平时讲解和灌输的基础上,家长的一言一行也必须严格遵守文明礼仪的要求,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有任何不文明,不讲礼仪的行为,哪怕是很微小的一些不良行为,这都会影响到孩子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偏差。
3.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热莼ゲ梗时空充实。因此在文明礼仪教育中,学校与家长之间应该多加强沟通与交流,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自觉地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4.幼儿园要主动采取措施鼓励家长主动配合。
(1)利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栏、qq群、班级网站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班级中所进行的礼仪活动以及自己孩子的文明行为情况。
(2)开展家长礼仪讲座,有针对性地了解文明礼仪的内容等方面。
(3)开展亲子活动,如上超市购物、亲子春游等,让幼儿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影响家长,辐射社会,从而营造文明礼仪大环境。
(4)召开家长会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礼仪教育观。
幼儿的礼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和固定不变的,需要经过多次的“学习――反馈――矫正――再学习”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只要我们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与家庭、社会携手共同努力,坚持从正面塑造幼儿的良好品质和启迪孩子的幼小心灵,相信我们的礼仪教育会越来越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 文明礼仪 习惯培养 从小做起
启蒙教育在幼儿成长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3至6岁的幼儿是模仿性最强的时期,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礼仪行为的有效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好习惯,提升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
1.对幼儿进行有计划地文明礼仪行为训练
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结合一日教学设计,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把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各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安排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教育教学活动。比如:小班教师根据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及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的培养目标,我们安排社会性发展教育内容从多方面涉及一系列教育活动,使之形成综合主题教育的模式,通过主题活动与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相互渗透,我们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如《三字经》经典诵读、故事、儿歌、情景表演,让孩子在自己喜闻乐见的环境里,得到礼仪教育。童谣语言的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儿歌《轻轻地》“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如:情景表演《学做小客人》让幼儿观看了生动的表演,知道到了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这些活动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能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
2.生活中抓住各种教育契机进行随机的文明礼仪教育
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教育者容易产生误区把德育工作只放在课堂中进行,而忽视了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但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每个活动环节里,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我们可以随机抓住并细化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早晨教室的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每天早上我们两位老师带着一位幼儿站在班级门口,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小朋友,早上好”的问候,一个个彬彬有礼的:“您好、再见”的礼貌动作,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仪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现在每天每位幼儿来园、离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再见等,并知道了与人交往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一日活动中不管是在游戏的选择,小朋友相互间的“小摩擦”,还是相互间的友情帮助,孩子们都能运用自如地交往,班集体中传播着文明礼仪的气息,洋溢着温馨,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
3.创造、提供各种活动丰富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认知
面对独生子女自私、任性、攻击、缺少同情等社会性的问题,教育者往往将侧重点更多地放在对幼儿的教育,然而独生子女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交往能力差。幼儿面对的多是长辈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随机渗透和熏陶却远大于长者的谆谆教导。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而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如:扮演“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各种角色,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情景演练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又如:游戏操作活动中我在手工区投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用这些材料共同完成一幅水果的组画。孩子会主动承担,进行分配,经过讨论、商量、分工,每人操作一种材料,最后共同完成,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大班孩子老师可在集体中开展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表演活动。如:“打电话游戏”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又如:“帮助别人真快乐”用以大带小的教学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通过活动中的角色任务的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行为,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还充分结合一年中的各个节日活动,开展一些适合幼儿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节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融在自然、社会环境里,如果只把孩子限定在幼儿园内,他们对节日的理解会受到限制。我们在节日中带领孩子走进社会,感受节日氛围,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节日文化。例如:在庆祝“国际三·八节”中,老师在幼儿园课堂内事先对孩子进行节日爱妈妈的教育,并教会幼儿简单的手工制作本领。从教育的手段看,我们从礼貌(招呼)、分享(礼物)、独立性(完成做花)、尊敬长辈(给妈妈送花)、行为习惯(整理废物)、大胆表演等不同层面对孩子进行培养,使每个孩子在社区家庭这个空间中,来自然地展现个性,学会用语言交往的技能,陶冶良好的情感。“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是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契机,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蚕豆,和小手一起劳动,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体验了劳动带来的快乐!看着自己剥好的蚕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劳动过后的喜悦和自豪,激发了幼儿爱劳动的强烈意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了解到了“五·一劳动节”真正的含义,感受到了辛勤劳动者的光荣!
4.家园合作、同步教育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家长的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试想:家长如果平时就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一方面,请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家长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常常观察家长,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如家长和别人热情有礼貌地打招呼,班级中的教师、小伙伴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另一方面,请家长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气氛,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幼儿品德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5.积极评价,促进内化
在活动中我先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幼儿进餐不良行为的短片,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孩子的目光未在看短片,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自己玩。提醒了个别幼儿后效果并不明显。在请幼儿讲述短片中的不文明的进餐行为中,孩子能说出比较明显的不文明行为(如:互相讲话、打闹),有些比较细微的细节未观察到(如:进餐时脱鞋、摇椅子)。在归纳了怎样进餐才是文明的之后,就请文明小天使和小朋友一起翻阅、解读文明进餐公约。在翻阅时小朋友坐的是小椅子,我发现有的小朋友离书太远根本看不到书,有的小朋友则偏着头费了很大的劲在看。小天使在讲解公约内容时有的小朋友也听不清。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看不见。”当我调整了一下位子后,问题仍然存在。
接着我用儿歌对文明进餐公约进行了讲解。孩子在听的过程中比较认真。孩子们真的理解了公约的内容吗?我心里真的没底。活动在幼儿进行文明进餐中结束了。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有很多问题存在。首先,在观看短片中,教师没有适当地引导幼儿观看,而是任幼儿自己发展。未对观察得不认真的幼儿及时提醒和关注。由于观察不仔细,在后面的回答问题中,孩子们回答不积极,气氛不活跃。其次,在同小天使翻阅解读公约时,由于小椅子摆放的关系,未能照顾到每个孩子,没有营造出翻阅解读的氛围。再次,老师解读大幅公约,只是我说你听的一个过程,没有真正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孩子未必都能理解公约的内容。
怎样才能解决以上的问题,同老师们讨论后,对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调整,对自己也有了一定的要求。
1. 在观看进餐短片时,我蹲在孩子的身边,适时用温和的语言、轻柔的手势引导幼儿观看短片。我发现孩子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能够发现很多细节。在接下来的回答问题中,孩子们发言积极、争先恐后,气氛非常活跃。孩子回答的问题都能说到点子上。
2. 不坐小椅子,改坐地毯。在同文明小天使翻阅解读公约时,我把孩子们分成五组,每组一个文明小天使。五个小朋友一组围坐成半圆共同翻阅。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看到公约,也能听到小天使的讲解,有了一定的氛围。在小天使讲解完后,我请小朋友自己讲讲公约上的内容。这样,小朋友对公约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3. 我对大幅的公约进行了讲解,使幼儿对公约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当然不够。添加文明使者表演文明进餐礼仪,让孩子在小天使的进餐中感受文明礼仪,对孩子的心灵有一定的触动。在接下来的进餐中,我发现孩子们基本上都能按照公约要求执行,做到了文明进餐。
通过两次活动的不断展示、反思、调整,活动的各环节和教学方法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幼儿的自主发展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培养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规范意识,养成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首先,我利用日常进餐短片和《文明进餐公约》,形成文明进餐的规范行为准则。在进餐过程中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容易被孩子们忽略。短片的播放放大了幼儿不规范的进餐行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能够观察到进餐中各个细节之处,能够辩别出不文明的用餐行为,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随后而来的《文明进餐公约》的出现,归纳提炼出文明进餐规范行为。公约以儿歌配图示,儿歌朗朗上口,图示直观生动,孩子们理解起来更加浅显易懂。
【关键词】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实践
一、引言
中国历来就是文明和礼仪之邦,对于礼仪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含义都十分重视。幼儿作为“一张白纸”般地存在,外界如何引导,幼儿就会有相应的跟随行为,所以说,对于幼儿行为的培养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观念和意识,以正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真正做到对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从娃娃抓起”。
二、营造礼仪氛围
环境对于人的言行举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礼仪环境有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1]。所以说,要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充分发挥礼仪环境中礼仪氛围的作用,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要加强幼儿园中的文化环境建设。可以在幼儿园教室里或者是幼儿园公告栏、宣传窗中布置相关的礼仪教育主题墙面装饰,收集相关的礼仪照片在楼梯口和教室黑板报、墙面上进行张贴。比如说,将一些幽默小句像“我是小草,踩我我很疼”的牌子树在幼儿园草坪上,以拟人化的方式让小朋友将小草作为“好朋友”,让小朋友不去踩踏草坪。
另一方面,要加强幼儿园中的良好的心理环境建设。在校园里,提倡小朋友之间、遇见老师、长辈要问好,在幼儿园门口处让小朋友轮流站岗,作为幼儿园“微笑天使”,以文明礼貌迎接其他小朋友、家长和老师的到来。老师在心理上也要给幼儿进行心理鼓励,小朋友有优异礼仪表现的时候,要积极表扬小朋友,给幼儿们以积极性。
此外,老师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从仪容仪表、行为举止、交流沟通等都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让幼儿在老师的影响下学会尊重、合作。家长在幼儿面前也要保持良好的礼仪习惯,像不在公共场所喧哗、抽烟,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以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礼仪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渗透礼仪知识
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过程的。礼仪教育也要做好“持久战”,将礼仪知识渗透到幼儿行为的方方面面。对于幼儿礼仪的培养,可以以社会生活为根本依据,向幼儿传授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在幼儿入园、吃饭、午休、游戏中,让幼儿自己制定出行为标准和要求,并且要努力做到、做好。比如说,在幼儿入园的时候要仪表整洁、见到老师以及朋友要主动打招呼、要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在吃饭的时候,要饭前洗手、珍惜粮食不浪费、饭后要漱口和擦嘴;在午休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不吵闹其他小朋友、自己的衣服自己穿;在游戏的时候要和小朋友愉快玩耍、乐意和其他小朋友进行分享、懂得谦让、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等……
同时,在幼儿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礼仪知识以儿歌、诗歌的形式进行教学[2]。比如说,将一些礼仪常识以“三字经”的形式进行改编,像“吃饭前,要洗手”、“自己事,自己做”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乐趣,集中幼儿的精神和注意力,让幼儿对学习的礼仪知识有更深的印象。
四、丰富礼仪活动
对于幼儿礼仪行为的教育来说,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老师说教形式,以口头语言教幼儿们何为规范的礼仪行为,而是要通过多样化的礼仪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生在具体的礼仪活动中能够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礼仪行为的要求。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丰富礼仪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自己去完成,或者是和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们一起合作完成。
可以每月设置一期幼儿礼仪主题活动,比如说,像“助人为乐发光彩”、“团结友爱一家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让小朋友在每一期的礼仪主题活动中发表20-50字的礼仪活动感想,将优秀的评语进行公开展示和奖励[3]。再比如说,幼儿园可以举办“绑腿跑”比赛,邀请小朋友的家长参与到其中,进行分组比赛,和小朋友一起争夺比赛名次,通过“绑腿跑”比赛,不仅锻炼了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了幼儿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加深了老师、幼儿、家长之间的感情,为幼儿礼仪行为养成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结语
总而言之,礼仪行为体现在幼儿在学习、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幼儿礼仪行为不仅是对幼儿园整体精神面貌的整体反映,也是幼儿未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需要从礼仪的营造氛围、礼仪的知识渗透、礼仪的活动开展对幼儿行为进行正确引导,给幼儿的礼仪行为注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谭云.浅谈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01:34-3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127-02
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然而,有的幼儿园虽然比较重视礼仪教育,但是却找不到有效的教学切入点和教育载体,因此,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弟子规》是幼儿进行伦理道德学习的读物,而教师巧用《弟子规》进行教学能够优化幼儿礼仪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一、巧用《弟子规》,营造礼仪教育的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实践证明,环境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在幼儿教育中,好的环境能够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弟子规》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优化幼儿礼仪教育。
(一)利用《弟子规》,为幼儿礼仪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硬件环境是形成良好育人氛围的重要因素。假如一所幼儿园的硬件环境没有突出礼仪教育的育人性,那么礼仪教育便失去了有效的教育载体。在幼儿礼仪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弟子规》,为礼仪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室里,教师可以张贴《弟子规》中与“文明游戏有关的礼仪小儿歌,让幼儿在学习充满童趣的儿歌中学会礼貌待人,还可以在班级盥洗室的墙壁上张贴“便溺回,辄净手”的标语,在镜子写上“冠必正,钮必结”的标语,利用《弟子规》的相关内容为幼儿礼仪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利用《弟子规》,营造幼儿礼仪教育的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弟子规》中蕴含的文明礼仪观念渗透到幼儿园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幼儿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例如,为了使幼儿深入理解《弟子规》的内容,教师可以把《弟子规》的内容进行分解,制成《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开展相应的礼仪教育活动,为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实践证明,将《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和学习,并在主要场所悬挂挂图、训言等,能够为幼儿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利用《弟子规》,突出礼仪教育的生活化
礼仪教育源于生活,也应当回归生活。通过让幼儿亲身实践和体验,能够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弟子规》,突出礼仪教育的生活化。比如,有的幼儿特别喜欢玩玩具,每天下午放学,当家长来接他们回家的时候,因为手里拿着玩具而不听爸爸妈妈的召唤,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幼儿:“小朋友们,《弟子规》中有一句话是‘父母呼,应勿缓’,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经过提醒,虽然有的幼儿还是不愿意放下手里的玩具,但是也会乖乖地马上跟父母回家。再如,在生活中,教师要时常提醒幼儿“路遇长,疾趋揖”“长者先,幼者后”,在生活中规范幼儿的行为,从而达到礼仪教育生活化的目标。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将《弟子规》中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内容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巧用《弟子规》,丰富幼儿礼仪教育活动的内容
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是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弟子规》设计一些令幼儿乐于参与的礼仪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一)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开展一些《弟子规》诵读活动,让幼儿在诵读活动中熟记《弟子规》,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并且喜欢听教师讲故事,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故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中。到了大班,教师可以丰富《弟子规》诵读活动的内容,围绕教学内容,突出感恩教育、诚信教育,通过诵读活动引导幼儿分清是非、辨别善恶。
(二)开展《弟子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幼儿园,幼儿们拥有很多自主游戏的时间,教师可以将《弟子规》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玩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摘录自《弟子规》的短语融入游戏,让学生根据这些短语的含义进行情境表演。幼儿在情境表演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内容。教师也可以为幼儿们设计“小兔子过生日”的游戏,请一名幼儿扮演小兔子,其余幼儿扮演不同的动物,同时戴上不同的动物面具。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拜访他人要先敲门、见到朋友要打招呼等。对于没有参加情境表演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观看同伴的表演时,猜一猜每一个小伙伴所说的话出自《弟子规》中的哪一个短语。比如,围绕“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短语,教师可以扮演母亲,请一位幼儿扮演孩子,依据短语的含义进行情境表演,其他幼儿在观看表演时就能够理解“出必告,反必面”的含义,从而学会孝敬父母。通过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还能够使幼儿学习到正确的礼仪知识,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开展《弟子规》实践活动
幼儿的理解能力比较低,直接告诉他们什么是“礼仪”,不利于他们对“礼仪”这一概念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将“礼仪”这一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礼仪”的含义。例如,在教学“待人接客”的礼仪时,假如教师采用“说教”的形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很难理解老师在说什么,“待人接客”的礼仪是什么。对此,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一下什么是正确的待人接客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具体做法是:幼儿扮演客人,教师扮演接待者,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习“待人接客”的文明礼仪。课后,教师可以到幼儿家里检验幼儿是否做到了正确待人接客,并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能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为什么是正确的,以后自己也要这样做,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巧用《弟子规》,让礼仪教育家园合作更深入
幼儿良好文明礼仪的形成仅仅依靠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家园合作的互动教育机制下能够使幼儿礼仪教育开展得更有深度。开展幼儿礼仪教育,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更需要家园共育。
(一)开展“《弟子规》亲子共读”活动
有的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会开展一些“亲子共读”活动。“亲子共读”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幼儿礼仪教育而言,开展“《弟子规》亲子共读”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家园共育。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刚开始教学《弟子规》时,有的家长认为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存在难度,主要原因是家长工作繁忙,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也不知道如何配合老师完成阅读任务。对此,教师们采取了写《弟子规》家长小便条的方法,每天有选择性地给学生发一张小便条,上面写着:“妈妈,请陪我读《弟子规》的第2页。”家长可以根据小便条上的提示与孩子共读《弟子规》。此外,每个星期五,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时,教师可以要求家长们多停留几分钟,利用几分钟时间给他们讲解需要与孩子共读《弟子规》的相关内容,让家长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
(二)开展“《弟子规》亲子评价”活动
有的幼儿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导致他们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甚至公然挑衅。对此,幼儿园可以开展礼仪“亲子评价”活动,让家长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目的是让家长明白应该如何开展礼仪教育。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弟子规》知识抢答竞赛”,以家庭为单位,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赛,加强家长与幼儿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教师也可以将幼儿礼仪教育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家长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家园共育。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内在情感和外显行为的一致性,不断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避免出现“教师这样说而家长那样说,导致幼儿思维模糊”的现象。此外,家庭作为幼儿最主要的成长环境,能够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行为习惯养成条件,促进幼儿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9―0046―01
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处在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礼仪行为的最佳时期。而文明礼仪、良好品格将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即所谓的“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以教师的良好礼仪典范,感染熏陶幼儿的礼仪行为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个人修养与行为中重点强调教师要衣着整洁得体,举止文明礼貌,可见教师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但是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在我们这些比较偏远山区的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如,有的教师不修边幅、蓬头垢面,有的教师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涂指甲油、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有的随意对幼儿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幼儿人格等。为提升教师文明礼仪素养,我园举行了相关的研讨活动和园本培训,着力从教师的站姿、坐姿、走姿、微笑和手势动作等方面逐一进行规范指导,使教师能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衣着端正,仪态和蔼,举手投足间表现出优雅得体、大方积极,以自己的一举一动来诠释良好礼仪规范的教育价值和无穷魅力,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二、创建文明墙饰,诱发幼儿积极的礼仪行为
环境的熏陶对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它有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般的力量,因为它的每个细节都在无声地、静态地影响、感染着幼儿,容易唤起幼儿的礼仪意识,培养幼儿的礼仪素养。我园围绕“文明礼仪”这一主题,创建文明墙饰,诱发幼儿礼仪行为。如,在卫生间里,有文明洗手、别忘关水龙头的文和图;教室墙上粘贴了文明列车,配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且又朗朗上口的礼仪歌、礼貌用语等;楼梯上印有靠右走的小脚图;还选择了憨态可掬而又热情待客的小熊、彬彬有礼的小鸡、助人为乐的小猫等故事图作为楼道墙饰内容等。使每一面墙都发挥潜在的教育作用,有效促使幼儿知礼仪、行文明良好氛围的形成。
幼儿的随意性较大,光凭环境的影响还不够,为此利用幼儿好表扬的特点,在教室一角设置“有礼貌的好宝宝”、“礼貌宝宝人人爱”等专栏,张贴教师用照相机记录下孩子礼貌行为的精彩瞬间,如“下雨了你我共用一把伞”、“快乐一起玩”的图等,可让幼儿在浓浓的礼仪氛围中感受文明、学习礼仪,如同春天的鲜花吮吸着甘甜的雨露,让礼仪种子镌刻在幼儿心里,且生根、发芽。
三、利用生活学习活动,帮助幼儿践行文明礼仪
我园的幼儿大多数来自农村,而且以留守儿童居多,家长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幼儿的接人待物礼仪教育基本空白。大多数幼儿见到生人不会用礼貌用语交往,还有个别幼儿受长辈过多的呵护和溺爱而养成了独断、霸道、无礼、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的不良习性。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蕴涵文明礼仪内容的游戏、歌曲、故事等活动,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文明习惯的养成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并非朝夕之功。教师可引导幼儿在玩、乐、学中实践和运用文明礼仪。如,开展讲故事、文明礼仪主题活动,通过绘画、唱歌表演、儿歌朗诵、表演童话剧等多种形式活动,为幼儿提供展示文明礼仪行为表演的机会;还可开展“文明好孩子”评选活动,每隔一周每班分别评选“文明礼仪之星”,既增强了幼儿自身的责任感,又让其他幼儿学有榜样、比有标兵。
【关键词】礼仪;幼儿园;礼仪教育
一张微笑的脸庞,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文雅的姿态,虽然很平常,却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感觉,留下美好的印象。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在人生最早期,从出生到六岁是习惯形成的关键。”如果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因此,幼儿园礼仪养成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传承中华礼仪,帮助幼儿建立健全人格,培养幼儿尊重、真诚、谦让、友善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年龄特点,我们从认知、情感、技能三个维度进行培养。
一、教育教学中注重礼仪教育
依照新《纲要》围绕要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我们从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进行培养发展,明确礼仪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如:问候礼仪:小班目标:引导幼儿在初步见面时,主动使用“您好”或“客人好”向客人打招呼。不胆怯,声音、表情自然。中班目标:幼儿能主动问好,语速适中。初次见面时与客人打招呼,并学习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表情自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大班目标:幼儿能在初次见面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并学习做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表情自然大方,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教学中,通过系统组织系列活动,以集体、小组和个体教学形式相互结合,采取故事启迪、行为辨析、示范演示、情景表演、游戏童谣和活动竞赛等方法,如:看图讲述、看图排序、讲故事、朗诵儿歌、音乐游戏等对幼儿直接进行礼仪教育,尤其是在朗读《弟子规》教学中,每天教幼儿一两句,让他们背诵(如:长者先 幼者后称尊长 勿呼名等等??),并让他们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中,时间一长他们不仅学到做人的道理,同时还养成了文明礼貌的习惯,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可使抽象的礼仪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认识观念,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
二、实践中践行礼仪规范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将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有机地结合,开展了“文明小天使”活动,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门口轮流上岗担任“文明小天使”,以饱满热情的态度和有礼貌的问候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在升国旗的活动中,把自己行注目礼展示给大家,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使幼儿在实践中了解到人与人之间要以礼相待、热情迎接、懂得尊重他人,爱祖国的情感。
三、日常行为中规范行为要求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礼仪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礼仪行为道德形成的契机,把礼仪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境中,萌发并自觉遵守规则意识,做到文明盥洗,文明进餐,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等好习惯。注重礼仪教育的隐含性,正确引导幼儿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四、家园一致性教育
家庭是幼儿培养良好礼仪行为的重要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使幼儿礼仪教育工作协调一致。在“文明小天使”活动中,我们通过家园宣传栏、面对面交谈、家长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讲解,家长在了解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知识之后,主动配合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帮助幼儿树立礼仪意识,明辨是非,鉴别美丑,掌握礼貌用语与礼仪行为规范,从而使幼儿产生礼仪光荣、爱礼仪的情感。
总之,礼仪教育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园礼仪教育重在实践,让幼儿在六个学会(即学会微笑、学会说话、学会交友、学会观察、学会家务、学会感恩)中,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不断提高文明礼仪素养,从小养成知礼、学礼、懂礼、用礼的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