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8 11:5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学术会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技期刊编辑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编辑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不断涉猎本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参加学术会议是编辑补给新知识、开拓视野、汲取营养、提升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1],也是编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以热忱积极的工作态度参会,多听、多看、多学习,抓机遇、找契机,为谋求期刊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科技期刊应如何求变,顺势而上,这是当下每个期刊人共同关注课题,而编辑素质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2,3]。学术期刊也应从思想上重视编辑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并积极支持编辑人员踊跃参会,因为学术期刊编辑参加学术研讨会的益处是多方面的:首先能使编辑更加关注学术热点,了解学术动态;其次更多地结识本学科的专家学者,建立良好的学术联系,再次为组织优质稿件打下夯实的学术基础;另一方面也有益于宣传自家刊物,扩大影响力,与其他期刊同行交流办刊经验;开阔视野,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4]。
1 选择参会类型
学术的发展在于交流、碰撞、融合,现如今的学术活动也是繁荣活跃,大多是针对特定的专题,组织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共同,共同交流探讨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等。较为流行的会议形式有专家报告、专题研讨、卫星会、成果会等,专家的交流、研讨使得不同思想碰撞、彼此辩证,促进学科交叉,学术得以创新,参会人员彼此收益是学术会议最终的目的与意义,然编辑参会如同研究者们一样获得的思想启迪也是受益终身的。科技期刊所涉及的学术会议或编辑会议的举办频率很高, 而编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选择何种会议类型是编辑首要考虑的问题。根据经验, 建议编辑选择专业领域内高级别的学术研讨会、由编辑部主办或协办的审定稿会和有特殊参会目的的这三类会议, 参会效果会事半功倍。
(1)高级别的学术研讨会
这类会议多是国际国内顶级交流会议,与会人员分布范围涵盖国内外, 报告专家不乏各国学者、专业领域内的知名专家、教授、顶级科研团队代表,通常全英文汇报,他们的报告内容能帮助编辑了解该学科的领先技术、最新科研动向[5]。参加这种高级别会议对编辑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不仅锻炼编辑的外文水平,更能开拓广博的视野,知晓国际最前沿的科研动态。
(2)由编辑部主办或协办的审定稿会
这类会议的特点是参会人员同属于本专业领域,大家彼此熟悉,沟通更方便,可以聊聊彼此近况,征询对方对杂志发展及现状的意见与评价,熟络感情,加深联系,对于约稿组稿、推荐审稿人的要求更是可以不必犹豫的提出,以求帮助。
(3)有特定参会目的的会议
这种会议常有我们需要联系的专家、特定作者、读者群,或者是某专题的学习班,参加这类会议任务明确,一切都有准备而来,或联系专家,或向作者、读者宣传杂志,或认认真真的听讲座做学生。
2 会前准备工作
筛查对比会议规模、与会专家、学术报告的内容,初步定下参会意向,日常也要关注会议的变更信息,在编辑部财力与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能参会对于我们年轻编辑来说是相当宝贵的机会,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参会机会达成诸多编辑在家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做好会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参会预期达到的目标,如:确定约稿人选和组稿方向,根据杂志拟定的报道方向与范围,筛查各专家目前研究动态,按其人名、团队名称为关键词上网收索其新近发表的文章或报道的科研成果确定约稿的人选和题目,最好能通读其已发表文章预知其可能供稿的大致内容以便于细致沟通。
(2)整理信息、制定参会工作安排:通过会议日程大致了解会议的参会人群或提前致电组委会详细了解会议规模、参会人员情况,查找需联系专家的详细情况(专家的姓名、单位、职务、年龄、所从事研究方向)并记录在册打印携带,如组委会同意我们的杂志,需提前寄送杂志及宣传册,计划好参会目的并将参会时需完成的工作一项项落到纸面上以免遗漏。
3 会中记录、学习
学术会议上的报告人大多是该领域的杰出者,其宣讲内容新颖、丰富、有前瞻性,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对于科技期刊编辑,其学术水平、专业知识已显陈旧,远远落后于科研发展步伐,会上认真聆听报告、详细记录报告内容,知晓各专家新近研究内容的同时洞察未来研究动态,学习专家报告中的新内容、新技术、新方法,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也是短时间充实自我,了解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学科热点的大好机会[6,7]。
如果能与熟知专家在同一个会场, 不仅有利于与专家交流感情, 还方便我们在与专家的交谈过程中, 提出自己约稿要求或让其帮忙推荐审稿人、撰稿人,通过他的视角了解这一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及各团队的研究成果,争取通过熟识专家的关系网与更多学者建立联系。如若不熟悉的专家,要认真听会,会后与专家就其报告内容细致交流是建立联系和沟通的最好方式。可邀请这些专家做特约审稿人、或约请撰稿、组织专栏等,但会议上的简单交谈常常只是一个意向,会后各专家科研、日常政事繁多,往往不记得曾经商榷好的事情,这就要求编辑做好记录,会后不厌其烦的与之联系联系督促提醒。使其能尽快定稿交稿,以便我们第一时间最新科研成果,占领学术前沿阵地!
4 会后整理、归纳总结
会后回到编辑部要向领导及同事们汇报会议情况,整理会议纪要,保存好会议通讯录和名片等,分享会上学习和了解到的知识与信息,记下所得到的灵感与感悟,点滴中见积累、积累后得升华。对于已完成的工作记录在案,未完成的工作需要继续跟进,如编辑与专家商定好的约稿要持续跟进直至收稿刊发。这些都是参会的延续,是编辑工作的重要成果。
在选会与参会的过程中,编辑的社交能力和专业技能都有大幅度提升,为后续的编辑工作积累宝贵经验。参加学术会议对期刊本身来说也是意义重大,主要是扩大刊物在读者群中的影响力:学术会议的主要参与者或是刊物的作者或是读者,即或暂时不是也是潜在的读者与作者群,在这种学术会议的氛围下宣传杂志、向与会者发放杂志、留取注册信息,在听报告的同时,与会者有更充裕的时间细细翻看杂志、了解杂志,如有疑问也可当面询问在场宣传的编辑,对于扩大杂志的影响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科技期刊应从思想上重视编辑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并积极支持年轻编辑参会,为其关注学术热点,了解学术动态,结识本学科的学者,建立经常的学术联系,为组织优质稿件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更好的宣传刊物,扩大影响力。总之,详查信息、合理计划、统筹安排、有所侧重是编辑有效参会的实践经验,供同行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文才.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参加学术会议的选择[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6:879-880
[2]张晓军,余志平. 数字化条件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新趋势[J]. 编辑之友, 2013( 7) : 36-39
[3]刘雪松. 中国科技期刊如何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变初探[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 1) : 145-147
[4]倪鹏.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提高个人能力[J].科技传播,2014,8:33,24
[5]郭雨齐,董萌,王桂颖.科技期刊编辑参加学术会议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142-144
[关键词]急救护理学;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微课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能否对病情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将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及救治的成败。如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在4min内获得心肺复苏,其存活率可达50%;4~6min内获得心肺复苏救治,其存活率将至10%;而超过6min才获得心肺复苏救治,存活率将将至4%;超过10min,患者几乎无法救治[1]。因此,使用什么方法来提高急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值得研究的教学关键。
1.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PBL:Problem-BasedLearn⁃ing)[2]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PBL护理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护理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具体病例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的学习过程。李淑霞[3]对护理学生进行PBL教学法研究,结果表明PBL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可明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一定的模拟情景下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吴卫平[5]等对中专护理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以案例为中心的现场情景模拟救护考核。结果表明现场情景模拟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场救护能力并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PBL教学法结合情景教学法
3.1教师课前准备
教师按照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设计2~4个案例和场景并提出3~6个问题,上课前一周给护生。例如,场景设计为:“女性,29岁,车祸致神志不清半小时,伴无呼吸3min,要求现场救护,体格检查:脉搏为0次/min,呼吸为0次/min,血压测不出,全身皮肤紫绀,双侧瞳孔散大达4.5mm,对光反射消失。初步诊断:特重型颅脑损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提出问题为:①心跳骤停的原因有哪些?②心脏骤停的最有效抢救措施是什么?③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是什么等。
3.2学生课前准备
7~8名学生自由组合成1个小组。小组根据教室给的情景及问题,通过小组查阅资料、相互讨论、演习的方法自学完成课程学习的过程。然后,总结出在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和演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或有兴趣的问题。每个小组准备1~2个问题,在上课前20min提出来。
3.3课堂教学
各组代表在上课前20min提出各自的问题与疑惑。各组间展开讨论,讨论时间为10min,小组总结10min。接着,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情景布置下,抽取其中的一组学生进行抢救的全过程的演示以及各小组对学生演习进行评价,时间为25min。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演习进行总结性点评和指导,时间为15min。最后,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总结学到的知识提交给老师。林蔚[6]等对176名护理生进行PBL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研究,结果表明91.1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83.33%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72.22%的学生认为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黄燕[7]对200名护理生采取护理情景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的学习,结果表明采用护理情景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教学,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在急救护理中的急救反应及动手能力,适宜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广泛应用。
4.微课
“微课”是指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根据课程要求及教学实践要求,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教与学的过程[8]。首先确定微课的主题,教师成立一个教学团队,详细设计每个微课主题的教学方案,分配给相关教师制作课件及录制视频,然后团队的全体教师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添加字幕,形成微视频。教师采用课堂讲课—微课视频—微课视频考给学生—自主移动学习—教师考评[9]。微课顺应了学生喜欢玩手机的潮流,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将教学内容直观丰富地展现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10]。顺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改革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急救护理学专业性强,知识丰富,实践操作要求严格,结合高科技的多样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吸收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侯艳华.急救护理学[A].河南省护理学会专题资料汇编.2014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论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商丘:2014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论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2014:130-133.
[2]BarrowsHS.Ataxonomyofproblem-basedlearningmethods[J].MedEduc,1986,20(6):481-486.
作者:王芳 周娅兰 李妍芹 赵汝珠 张斌 苏志红 白玮 王凤莲
【关键词】 数据库; 技术中心; 信息化管理
1临床资料
运行环境为Windows XP操作平台,打开Access 2003,将数据库文件命名为“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数据库”,文件内容包括基本数据表和便于数据库管理的录入、查询和报表共4个部分. 根据我院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中心不同工作分类的数据信息管理要求,分别设计以下10个基本数据表:①全区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登记表;②设备管理表; ③科研课题管理表; ④学术论文管理表; ⑤成果鉴定管理表; ⑥科研奖励管理表;⑦专家信息表; ⑧人力资源表; ⑨学术会议管理表; ⑩部队服务登记表. 利用Office 2003的窗体向导编制数据录入窗口,每一窗体通过住院号相关联,输入的数据自动转存入与之相对应的易于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表. 数据库录入资料准确、全面、快速. 建库前对中心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统一标准;设计字段以准确快捷和方便统计为原则,充分利用字段设计的说明及自动更正功能. 网络共享功能: Access创建的3种类型的网页:数据访问页、静态HTML、服务器生成的HTML,随着医疗资源的逐渐网络化,任何终端用户均可通过浏览器查看、编辑、汇报该数据库中数据绑定的HTML页,通过军区或总部的机算机互联网络,不仅使全区的数个下级计划生育单位可以随时上报新的统计资料,使上级管理单位可以随时获得我们的资料与数据,而且很方便与其他协作单位共享资源,交流有关数据,实现多中心、大样本的科研工作.
2讨论
近年来逐渐有Access专科病案数据库报道[1-2],但经PubMed和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尚无已婚妇女生殖健康及医院管理专科中心的专题报道.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信息的储存和传播变得越来越快捷和普及,临床资料的网络共享迫在眉睫,如能通过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权威机构设计标准、统一的Access数据库的字段和格式,各下属机构均定期将本单位的数据及资料输入至该库,实现网络共享,并定期在网上召开Access数据库联机会议,将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同时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的现状做出有效的及时的评估和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而做出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
[1]余江,卿三华,黄祥成,等.大肠癌Access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 23(1):78-79.
[2]巨邦律,钟洪才. 肝内胆管结石Access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 26(5):428-429.
临床微生物学是一门较为前沿的学科,其涵盖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预防医学,同时临床微生物学还是检验医学发展的一个专业。临床微生物学需要微生物学医师与实验技术工作者进行联合工作,同时临床微生物学工作人员不但要完成实验室中的工作,而且还要完成与临床相关的一系列工作。文章将以临床微生物学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关键词:微生物学; 感染控制; 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34-02
1 微生物学与临床联系密切
目前,很多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医院感染的病原谱以及药敏谱均有一定的改变。在检验单上总会出现一些少见的微生物,药敏试验的手段、受试种类以及结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些临床医师很难掌握及使用临床微生物检验资料。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微生物工作人员与临床进行交流,解决医师在判读微生物检验及报告单时所存在的困难,让其了解正常菌群与感染菌之间的差别、少见菌或罕见菌的意义;培养阴性时的基本成因;药敏试验结果的硬性指标;个别耐药细菌的耐药性等。
一般的临床感染性疾病都会涉及到很多病原体,目前还没有一个单一的试验可以查出所有潜在病原体。所以,临床信息为选择试验方法的核心依据。医生在填写化验单时要写出关于病人的预测性诊断,这样可以方便实验人员选择最为有效的试验方法,同时还可以引导临床采集标本;在实验室测出实验结果时,我们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临床医生,这样临床医生可以重新拟定诊疗方法。
近年来外国很多医院都制定了临床微生物检验会诊以及咨询制度。这样可以在检验开始时检查出涂片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检验医师和临床进行沟通,双方一起讨论涂片所存在的问题。
2 微生物学在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
有效的标本采集是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这需要临床医生精准的采集可以体现感染部位的临床标本,利用容器、保护性拭子与培养基,防止标本因环境因素而死亡。
掌握体内正常菌群是细菌检验的先决条件,要掌握正常菌群的基本形状、种类以及分布,同时要了解致病菌和菌群失调症的基本知识,切勿把标本分离出来的细菌都当成致病菌,同时也不能忽视正常寄居菌所造成的内源性感染。
虽然现在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依然是病原学检测的硬性指标,不过这种“以活菌生长”为根本的常规的细菌学鉴定手段速度偏慢,同时还无法适应临床的实际需要,我们现在缺少以标本的直接检查,比如染色、形态、抗原检测、PCR以及16 SrRNA分析,要将侧重点放在快速诊断上。
尽可能将实验室参数有效的转化成有用的临床信息,病原微生物诊断参数要实行分层报告机制,也就是在得出涂片与培养阳性结果时第一时间作出报告。
临床微生物试验室一定要深化质量控制,确保不同标本的检验品质,为临床给出有效的依据,同时还要满足临床需要的检验项目。目前临床微生物室要按照实际情况加设检验内容,其中包括: 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筛选以及半定量培养措施;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以及药敏试验; 寝袭性真菌的快速检测以及药敏试验;免疫抑制与器官移植病人特殊病原体测检。
3 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临床微生物在感染控制中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如果走出实验室,那就要与临床之间保持良好的联系;做好一般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全面深化标本的培养阳性率,减少结果的报告时间,从根本提升检验结果和临床治疗结果的匹配性;要深化宣教,在医务工作者中普及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同时对检验的结果给出科学的解释,辅助临床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 吕小林,曹先伟,廖晚珍,等.医院环境中曲霉菌监测及同源性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17(04):425-426.
[2] 索继江,陈世平,朱士俊,等.建立医院环境卫生微生物学检测标准中的问题及对策[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17(02):214-216.
[3] 张莉雅,张新玲,王惠芹,等.胸外科暴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调查分析[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13(05):498-503.
关键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示范辐射方式 探索 研究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环境,全面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创新实验教学体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以适应新世纪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1]。中南大学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医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依托湘雅医学院在学术影响、教学改革、学术交流、社会服务、校际交流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推动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学科群的发展,为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奠定物质基础[2-5]。
1 辐射方式
1.1 学术思想和教学理念辐射
利用学科学术带头人的教学理念、学术水平及承担的各种学术兼职,充分发挥其学术思想、教学理念的示范辐射作用。
主要实施方式是:通过学科带头人的讲学、公开课、学术报告、学术论文及成果和专利等,将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术思想加以推广和辐射,在同行中产生良好的影响。
1.2 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辐射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利用国家级、省级、校级等精品课程和获奖教材发挥其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课程辐射作用。
主要实施方式: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编写教材、录制视频公开课、制作教学课件等方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1.3 教学场地、技术、设备区域共享
利用中心现有的教学场地、实验技术和设备,不定期地举办建设经验成果交流会,积极推广示范中心建设成果,交流中心建设发展经验和教训;利用本校资源积极为兄弟院校和相关单位进行培训及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指导。
2 实施方案
2.1 加强建设,逐步实现教学实验室全开放
加大投入,强化规划,构建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加强跨学科综合实验室、自主学习及创新训练条件建设,逐步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为本科实验教学提供优良条件。完善实验室开放保障机制,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先行试点,进而推动教学实验室向本科生全面开放。鼓励科研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向本科生放,为本科生早日步入科研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并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采取全天候开放[6](包括节假日)。面向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开放,采用网上预约、选题、设计项目招标等方式进行时间、场地、人员开放,从而实现教学场地、技术、设备的区域共享,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实验教学中心除对本校所有学生和教师开放外,还向全省其他单位全天候开放。通过实验中心的开放,不仅充分提高了场地、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而且大大提升了中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各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合理安排验证、综合与创新实验比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实行全面开放。
2.2 举办学生竞赛,切实推动创新教育向纵深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创新理念和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和与行业密切结合的特色,加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实施力度,构建完善的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建立新型的创新训练模式,形成引导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机制和实施平台。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创新实验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比赛等学科特色的竞赛已经作为医学类影响较大的两项赛事,其他学科也在举办各种形式的学生竞赛,这些赛事有力地推动了实验教学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了大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立思考的能力、良好的操作技能及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和科研能力等。大赛提供给学生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促进了各高校间的学习与交流,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活跃氛围,同时也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7]。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启动以来,我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设计一直备受师生的关注。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推进了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在“基于兴趣、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指导下,它已逐步融入了学生学习之中,成为本科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的媒介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平台。我校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项目实践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中心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精神卫生、检验、预防等专业学生中已经连续开展了12年“自主命题探索性实验设计”,自行设计实验从选题开始,总结,汇报与答辩到申报课题,学生始终处于思考与探索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一次从“立题-设计-开题-实验-完成报告”的初步科研过程。大面积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实验设计课,对学生进行“选题、设计、答辩、实验、总结、论文报告及答辩”等科研全过程训练;建立了包括理论测试、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及答辩、PBL讨论中的表现等新型学生学习情况综合评价体系;推进双语教学和教学环节全面数字化和信息化[8]。
2.3 学术交流、培训
通过举办国家、省、市、地区各类建设成果交流会或举办不定期的新实验技术培训班,向其他院校介绍教学理念、创新思路、教学改革方法、教学改革经验,从而将精湛的学术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向全国辐射。我校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学科组组长单位,联系和策划全国性医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学术会议及学生竞赛等事宜。牵头编辑出版了医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果汇编―《使命与责任》,获得了教育部领导的好评,并在其他学科组广泛推广。组织协调20家医学类示范中心参加2010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果汇展。主办全国性会议6次,协办国际会议1次、全国性会议2次;参加国际会议30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80余人次。邀请国外专家作学术报告4次,实验技术指导4次;中心对外进行师资培训班5次,参加人数140人次。
成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组织专题培训和讲座,落实助教、试讲、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老教师传帮带等措施,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使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前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
2.4 媒体宣传
利用网络、报刊报道或制作中心建设发展宣传片,用于对外宣传,实现示范辐射的目的。
中心搭建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将所有与机能实验教学相关的文件和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存放在中心网络服务器上,通过中心网页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并可实施实验过程的远程视频直播。不仅如此,其他高校的师生也可以进入中心网页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源、浏览相关信息,从而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中心正在建设“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论坛”网站,
此网站是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建,由企业提供技术支,中心负责论坛的建设。我们设想将该论坛建设成一个面向全国、集合所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交流、技术推广、资源共享的公共平台,为真正实现全国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探索新的途径[9]。
2.5 参观考察
为了更好地建设示范中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相互学习和探讨,扩大了影响,有效地发挥了中心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中心自2006年批准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来,共接待来自美国、日本、欧盟、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50余人的参观访问。接待了来自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临床医学认证专家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四川、新疆、湖北、广西、河南、江西、江苏、浙江、海南、陕西、香港、台湾等20多个省、市的领导、专家学者1 000余人来本中心参观交流。中心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经验与全国多个医学院校进行广泛交流,受到来自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关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示范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3 结束语
通过初步探索和总结,希望在全国高等院校实验教学中心之间进行经常性、规模性的互动交流,并通过网络公开课、视频、多媒体课件、学术论文、研修班、培训班、大学生创新实验设计比赛和临床技能竞赛、经验交流会、实验室全天候对外开放以及参观考察等形式向全国推广,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实验教学中心已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示范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5]8号.
[2] 张晓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状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85-88.
[3] 何晓凡,秦晓群,杨绿化等.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5):81-84.
[4] 何晓凡,秦晓群,杨绿化.医学机能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7-10.
[5] 许建平,杨绿化,何晓凡.以研究型教学促进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221-1223.
[6] 柯长青,李满春,王腊春.地理与海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09-114.
[7] 苏国琛,刘瑞华,李弟灶.药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解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17-119.
二、 加强对外宣传:为贯彻我院“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扩大宣传,促进合作;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求实开拓,增强效益”的外事工作思路,二一年,我院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根据学院发展的新形势,先后印发了制作精美的中、英文对照的《安徽中医学院简介》册页以及印有安徽中医学院标志的漆盘。并于本年度5月份组织我院部分处以上干部赴韩国韩瑞大学进行友好访问,同时签署了双方合作协议;12月份随教育部代表团赴泰国举办“留学中国教育展”,受到了泰国公主的接见,极大的扩大了我院在泰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三、加强合作办学:二一年以来,我院不仅与我院已有的友好姊妹学校如:加拿大温哥华国际中医学院、美国加洲育英学院、日本东洋文化技疗学院、台湾宝仁基督书院(台湾大叶大学成教学院)、美国加洲圣克鲁斯五系中医学院、美国华佗国际中医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国际中医学院、马来西亚德信综合医院、日本日中友好各务原协会、韩国韩瑞大学校等继续加强联系,继续接受这些院校派出的留学生,拓宽与这些院校的合作交流渠道,还接待了一些新的境外院校同仁的来访,与他们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如美国马里兰大学护理学院、牙买加中牙友好协会、台湾长茂实业有限公司、台湾工党大陆事务交流部、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等共五所院校或组织。与这些院校或组织建立友好联系,对扩大我院在外的影响,促进我院中医药学术进一步走向国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为进一步扩大我院在海外的知名度,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世界繁荣,在二一年,我院加强了对外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首先,我院接待了国际医疗界同仁的来访达二十次以上,同时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数次。如澳大利亚悉尼国际中医学院杨崇声、美国华佗国际中医学院宋一同、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许少珍院长、美国马里兰大学护理学院院长Barbara、台湾宝仁基督书院院长李朝阳、韩国韩瑞大学校校长咸基善一行、韩国瑞山新闻社社长白承亿一行、韩国驻沪领事馆领事文昌富、牙买加中牙友好协会会长Huang Wusong等等;其次,我院派出专家、学者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医疗活动及参观访问等达二十五人次以上。如我院代表团赴韩国、我院外事工作人员赴泰国、我院教师、医师赴法国、瑞典、加拿大、美国、也门等国或地区的成功访问,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我院与国外友好院校的联系与合作,还开拓了我院领导及外事工作人员、教师的视野,有助于对我院进一步发展对外交流,组织外事工作。
五、 积极培养对外交流的储备人才:在学院外事办的组织、协助下,第一附属医院举办了首届专业英语培训班,培养了一批能基本胜任对外教学的医师队伍;同时,为扩大与韩国韩瑞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学院外事办专门举办了韩语辅修班,首批招生45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和教师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六、加强对外招生:二一年,我院进一步接收短期实习生,使人数大规模上升,接待加拿大温哥华国际中医学院派遣的实习生共11名,首次接收了2名荷兰留学生;成功接受了18名美国学生来我院攻读硕士或学学士学位,接收了一名韩国学生来我院攻读硕士学位,一名台湾学生来我院预读。
六、 增加了外事收入:二一年,我院外事收入大幅度增加,共为我院创收人民币近3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了近20万元,基本实现了年前目标。
总之,近一年以来,我院外事工作出现了可喜的新局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新成绩,这是我院全体外事工作人员努力的成果,更是与各级领导的关怀、重视分不开的。我们期盼着在新的一年中,各级领导继续关心、扶持我院外事工作,我院全体外事工作人员继续齐心协力,努力把我院外事工作推向更新的高度!
安徽中医学院外事办公室
关键词 高校物理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07-0105-02
对于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来说,大学物理教学担负着为多个专业夯实基础的任务,要面对广泛的教学对象,影响力较大。近年来,广大高校的物理教师、科研工作者都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物理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提出了诸多的针对教学方式、内容的改革方案,有些已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施。笔者也曾就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项完成了《大学物理系统化扩展知识库的建立》课题,提出了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拓深和延展知识内容,使学生在领会、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把握衍生知识的观点。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对大学物理知识的拓深与延伸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对物理知识的拓深与延展如果把握不好,由于内容的不恰当、过多过繁容易造成顾此失彼、头重脚轻,学生无所适从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拓深与延展时要把握好一定的原则。
1 区别不同教学对象在内容的拓深上坚持深浅有别的原则
作为基础课,大学物理教学承担了传授物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大学生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有必要在讲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拓深和延展,但并不是因此就要把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不加控制、漫无边际地加深,而是要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以及本校的教学条件、硬件设施等制定客观的教学内容。从知识的难易程度上看,建议从专业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拓深的水平。对于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角度反过来推导应加深的教学内容,比如,针对于电气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在静电场、导体电学、电介质、稳恒磁场、磁介质、变化的电磁场、电磁波等内容上适当加深,特别是对于将来在工作实践中可能遇到而教学内容中又未着重指出,很少涉及的,可以适当拓深,类似地,如果授课的对象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则应就质点运动学、质点运动定律、机械能和功、动量和角动量、刚体力学、机械振动等内容进行适当拓深。
2 在知识延展上坚持宽窄得当的原则
从知识的宽窄来看,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涉猎知识广泛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完全可以加宽知识的覆盖面,即使学生多长见识,以便在未来能够“由此及彼”、“蓦然想到”,这也是延展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但与之相矛盾的是相对固定的教学时间等实际问题,因此,就要在延展时有所选择,做到宽窄得当。既要照顾到教学时间安排,又要尽力教授更多的内容,不能“有感而发,越说越远”。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有代表性、与未来工作关系密切的延展知识。另外,也可以把这部分延展知识放到互联网的公开空间中,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后去学习。比如,在教授牛顿定律时,在讲授完大纲的内容后,可以大量延伸相关的知识,但由于材料很多,在课堂内不可能全都展示、讲解,因此,考虑学生大部分是学“电”的,将来也很有可能从事这个行业,可只选择像“潮汐产生的原因”一项内容作为重点,联系利用潮汐发电的情况详细分析讨论,而对于其它的内容学生可以利用知识延展库自行学习。
3 在内容选择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原则
与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讲授不同,拓深和延展的知识以新技术、新产品为代表,能够更多地反映出当今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科研成果。因此,在选择拓深和延展的教学内容时,就要与进俱进,关注涉及先进的知识与成果,并及时地融入到课堂中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任课教师具有敏锐的信息捕获能力和对相关知识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比如,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就应该是计算机和网络了,学生们也普遍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这已成为他们生活学习的一部分,而这项技术的发展又离不开作为支撑的电子技术。因此,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就要思考如何把最先进的知识以拓深和延展部分引入到教学中来。在拓深上,由于学生们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原理不是很了解,可以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加以传授,但考虑到将来有的专业要专门学习(如计算机、通信专业),而其它专业只要会用就行,故要“重点考虑,点到为止”。在延展上,可以大做文章。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已使之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可预见,在未来会与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甚至会发展到与穿衣吃饭一样重要的程度。因此,既可以将3G技术、高清显示、无线网络、图像识别等当下知识介绍给学生,也有必要开阔学生思路介绍一些未来可能出现的诸如全光网技术、网络学习技术、新型网络安全模式等内容。
4 在内容整合上以保基础、强延展、轻拓深为原则
在基本教学内容、拓深内容、延展内容三者的整合上,要处理好分配比例问题。根据实践及理论分析可知,作为基础课,万变不离其宗,必须在内容和时间上给予基础知识以充分的保证,即不能为了拓深延展而轻视基础。毕竟只有掌握好了基础知识才能谈得上进一步的拓深和延展,这是根本。在延展和拓深的内容分配问题上,要强调延展的突出地位,也就是说,我们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之成为多面手、全面人才,以便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即要进行通识教育,故此,延展内容处于整个教学内容的居中位置。对于拓深,则由于针对性很强,既受专业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到具体的相关基础和教学时间,因此,要放在相对较轻的位置上。只要这3个方面的内容安排得当,就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潘丽娜,蒋耀庭.以科研为基础革新大学物理教学内容[N].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76-78.
[2]张勇.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纵向和横向关系的研究[N].襄樊学院学报,2007,28(11):87-88.
[3]李晓端,苏成悦.精品课程“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定位[N].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B09):133-134;153.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分会场总结表彰会议在京召开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分会场总结表彰会议在北京国宏宾馆召开。中国科协有关同志及本届年会34个分会场组织单位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年会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年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江宏主持。
首先,年会办公室学术交流组组长、学会服务中心学术活动组织处处长夏震总结了本届年会学术交流分会场的组织情况,并对优秀分会场评选工作进行了介绍。夏震表示,在中国科协领导和学会学术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分会场的共同努力,本届年会分会场学术交流质量与去年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具备了国际元素进一步增加、组织工作更趋完善、地方单位积极参与、分会场重视考评工作等四个特点。在筹备过程中,分会场组织单位高度重视,积极与举办地配合,在论文征集、会议安排、会场布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分会场的成功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各分会场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体会,对年会的组织工作提出了好的建议和意见。
会议还邀请中国毒理学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分会场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分会场组织及学术交流情况,在分会场选题、会议组织安排、论文质量等方面交流了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建议。
年会综合协调组组长、学会学术部学术交流处处长刘兴平宣布了本届年会学术交流优秀分会场表彰名单。根据《中国科协年会学术交流优秀分会场评选表彰办法(试行)》,学术交流组对本届年会的34个分会场进行考评,经年会办公室总结会议通过,对前10名的学术交流优秀分会场进行表彰奖励:分13中国铁道学会、分21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分3中国毒理学会、分9中国林学会、分25中华预防医学会、分23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分11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分31中国通信学会、分1中国气象学会、分28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按照分数排名)。
沈爱民代表年会办公室和学会学术部对各分会场组织单位为本届年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本届年会学术交流组织工作及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本届年会学术交流分会场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一是选题好;二是活动形式丰富;三是顾全大局;四是学术交流现场组织更规范。
关键词:医学期刊的成本核算;医学期刊定价的影响因素;医学期刊的定价策略
学术期刊,尤其是医学期刊,有一个其他期刊不具备的性质,就是它的作者队伍、审稿人队伍和读者队伍是三位一体的,限定在专门的科学共同体内。这就决定了医学期刊的读者群固定且发行面窄。对于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我国医学期刊,特别是在国家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医学期刊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和定价策略,对于实现医学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医学期刊的成本核算
1.1 医学期刊成本核算的意义
医学期刊的成本核算是指对医学期刊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医学期刊的品种、期次进行正确的归集和分配。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可以为本单位改善成本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基础分析数据。因此做好成本核算的前提就需要会计人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熟悉期刊出版的业务流程,宣传解释并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对于符合制度并有利于期刊生产的支出,要积极支持,否则严格加以控制。总之,成本管理的目的是挖掘潜力、杜绝浪费、降低成本,以达到用最少的耗费,出版更多的期刊,这也是成本核算的意义所在。对于成本核算的意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翻译出版的《财务总监》中有精辟概括:“只有清醒意识到如何准确衡量产品成本的企业才知道形势的严峻,而那些还未认识和解决成本估算问题,以及不会分析成本数据的企业极有可能被淘汰。”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是医学期刊持续经营的基本保障。
1.2 医学期刊成本核算的要求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支出用途是多方面的,成本核算包括产品成本的核算和经营管理费用的核算。并不是所有的经营性支出都可以计入医学期刊的生产成本。只有用于医学期刊生产并最终形成期刊价值的这部分费用才能计入期刊的生产成本。医学期刊成本核算的基础是对各种成本费用的正确归集和严格划分。具体来说,应划清以下几方面成本费用的界限。
1.2.1划清应计入医学期刊成本和不应计入医学期刊成本的界限。凡是用于医学期刊生产的费用,都应计入医学期刊成本,不是用于医学期刊生产的费用则不应计入医学期刊成本。例如编辑部门举办的各类医学学术会议的费用应与取得的会议收入配比,而与医学期刊的生产经营无直接的关系,所以不能将会议费用计入医学期刊的成本。
1.2.2 划清本期成本同上期成本、下期成本的界限。凡是应由本期完工期刊负担的费用,应全部计入本期期刊,不能延至下期期刊,也不能提前结账计入上期期刊。
1.2.3 划清完工期刊和在制期刊的费用界限。会计期末将各项生产费用计入各种期刊成本后,如该期刊全部印制完成,该种期刊所负担的全部生产费用就是其生产成本。没有印制完成的期刊就是在制品成本。
1.2.4 正确划分不同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界限。直接成本要直接计入期刊成本。对于多种期刊共同耗用的成本费用,凡是能直接辨认的应直接归集到相关期刊的成本,不能直接辨认的,应按照合理的分摊标准在各种期刊之间正确分配。
1.3 医学期刊成本项目的构成
1.3.1 稿酬及校订费:是指支付给作者、译者、校订者的基本稿酬、印刷稿酬、版税等所有报酬及翻译文字的校订费用。
1.3.2 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是指医学期刊生产所需的纸张、装帧用料等原材料及辅助用料的成本。
1.3.3 制版费用:是指医学期刊的排版、制版、插图设计以及纸型、胶片的型版生产过程中支付的各种加工费用。
1.3.4 印装(制作)费用:是指在医学期刊生产过程中支付的印刷费、装订费。
1.3.5 出版损失:是指医学期刊在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之前发现的各种损失,包括重新生产所支付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加工、退稿、报废损失等费用。
1.3.6 编录经费:是指编录人员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编录经费是无法直接计入某一种期刊成本而需要按照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期刊成本的费用。主要包括编辑人员的各项人工成本、办公费、组稿费、房租、固定资产折旧等应按照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期刊成本。
1.2.7 其他直接费用:是指除上述各项费用以外的其他直接成本,包括选题策划、设计制图、审稿、编辑加工、专题会议等各类专项费用。
2. 医学期刊定价的影响因素
医学期刊作为一种学术类刊物,是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服务的期刊,具有专业性强、读者群固定、发行面窄且销量稳定、时效性强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期刊定价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2.1 医学期刊的成本因素。医学期刊的成本因素是确定期刊定价的主要依据,对于一本期刊而言,持续经营要求其收入必须一直大于成本。因此准确核算期刊成本是确保持续经营、合理确定期刊价格的依据。期刊成本是指期刊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称,期刊成本可以按照与印刷数量的依存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医学期刊的成本因素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组成。
2.1.1期刊的变动成本。经济学上的可变成本是指在总成本中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项目。就医学期刊而言,变动成本是指随着印刷数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这部分成本包括: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印装(制作)费用(不包括排版费)。
2.1.2 期刊的固定成本。经济学上的固定成本相对于变动成本而言,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就医学期刊而言,业务量相当于期刊的印刷数量。这部分成本包括:稿酬及校对费、制版费用、出版损失、编录经费、其他直接费用。
上述医学期刊的成本均是影响其定价的重要因素,上述成本的耗费需要从相应的期刊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因此,医学期刊的定价应高于成本,否则销售将会出现亏损。另外,近年来随着医学期刊成本的不断上涨,期刊的定价水平也在不断上扬,尤其是纸张成本的上涨已经成为期刊成本上涨的首要因素;其次人工成本、印刷工价、稿费标准等也呈上涨之势,这些成本的上涨因素在制定期刊价格时均是应考虑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2.2 期刊发行折扣因素。目前医学期刊的发行渠道主要是邮局发行、自办发行和网络发行。根据我单位近几年医学期刊发行统计数据显示,邮局发行占整体发行量的80%左右,仍是医学期刊发行的主渠道。邮局发行折扣一般为期刊价格的36%~40%,自办发行折扣一般为期刊价格的20%~30%,网络发行折扣一般为期刊价格的5%~10%。上述发行折扣除自办发行外均让利给了发行商。在期刊定价时,既要考虑读者的利益,尽可能定低价,又要考虑上述的折扣费用。因此,期刊发行折扣在期刊定价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3 国家税收因素。涉及医学期刊的税种有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这些税影响着医学期刊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也会直接造成期刊现金流的减少。 因此我国大部分产品的价格会将税金包含在内(即价内税),而期刊价格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期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显然税收又进一步影响了期刊的市场竞争,有竞争力的期刊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因此税收最终影响期刊的发展。作为出版单位,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将税金加入到期刊的价格中,通过提高期刊定价将税款转嫁给读者,因此税收也是影响期刊定价一个重要的因素。
此外,在期刊定价中不可忽视以下两方面,一是同类医学期刊的市场价格,二是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期刊的迅速发展给纸版期刊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些影响期刊定价的外部因素相对较宏观,这里不再赘述。
3. 医学期刊的定价策略
由于医学期刊属于专业性很强的媒介产品,并有它特定的消费对象和消费层面,这些特点决定了医学期刊的销售面很狭窄,销售量不可能很大,单位成本却较高,因此只有维持较高的价位才能确保总成本得到补偿。而对于大众化的期刊,由于市场销售面宽,销售量大,单位成本较低,即使采取较低的价位也能确保它的利润。例如《读者》杂志定价3.5元/册、《青年文摘》杂志彩版定价4元/册,这类大众化期刊为了扩大销售量一般采用低位定价策略。另外,在选择采取高位定价还是低位定价策略时,应当分析这一定价策略对于提高销售量有无实质性的影响,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低位定价无异于放弃唾手可得的利润。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医学期刊由于读者面狭窄且固定,即使采取低位定价也不能有效扩大销售量,而专业性读者也不会因为其价格高就放弃购买,而医学期刊由于较高的单位成本也需要较高的定价来补偿,我单位的医学期刊定价一般在10-25元/册才能保本或略有盈余,因此医学期刊与低价位的大众化期刊相比应选择高位定价这一策略。
3.1本量利分析模型
国内外期刊定价比较流行的方法主要是本量利分析法。其基本数学模型:利润=总收入-总成本。假设期刊的总收入是由期刊发行收入和期刊广告收入构成的,而其他经营收入一律忽略不计,因为医学期刊的读者群固定所以发行量较其他类期刊稳定,为了减少期刊库存成本,期刊印刷遵循以销定产的原则和定价的谨慎原则,可以用期刊的发行量代替期刊的印刷数量。则:总收入=(单价×发行量)+广告收入;总成本=固定成本+(发行量×单位变动成本)。以本量利的基本分析模型为基础,并结合医学期刊所处的不同市场环境,采用简化的方法计算其盈亏平衡点的单价,此时的单价是期刊定价时参考的最低的定价底线,低于此底线则期刊定价就低于成本可能产生亏损,高于此底线则期刊定价高于成本就会盈利,因此计算盈亏平衡点的单价可以为确定医学期刊定价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1.1 保本微利定价策略
采取保本定价策略是指医学期刊的价格能补偿其生产成本、发行费用和税金即可。此策略适用于广告经营处于劣势的医学期刊和面向基层临床医生的医学期刊的定价。医学期刊是一种专业学术类期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本身兼具着医学学术研究和临床医学的交流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中,大部分学术期刊靠发行收入根本不足以抵补支出,而且多数学术期刊广告收入很少甚至没有广告收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医学期刊虽然不以赢利为根本目的,但也不能无视市场规律的作用,医学期刊定价只有遵循市场规律的基本法则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才能做大做强。
广告经营处于劣势的医学期刊主要包括:(1)新创办的医学期刊;(2)将国外医学论文翻译为中文版的医学期刊;(3)综合类医学期刊;(4)面向社区或基层医院的全科类医学期刊。上述医学期刊除新创办的医学期刊外,其存在均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效益,目的是提高社区和基层医院临床医生的学术水平。上述医学期刊的定价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由于广告收入很少甚至绝大部分期刊的广告收入为零,广告收入可以忽略不计。根据本量利的基本模型: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发行量-固定成本。由此可以推导出盈亏平衡点的期刊价格,即计算出销售多少册期刊才能与生产成本持平,并考虑医学期刊发行折扣和相关税金,以此决定期刊的最低定价。即:当利润等于零(即盈亏平衡)时,盈亏平衡点的期刊定价= [(固定成本÷发行量)+单位变动成本]×(1+折扣率)×(1+增值税税率)。
对于新创办的医学期刊,可以采用薄利多销和免费赠送相结合的期刊发行策略。薄利多销是通过降低每册期刊的利润,以较低的价格来吸引读者,目的是提高期刊的发行量,使期刊能快速占领市场,以此吸引广告商增加广告投入来弥补期刊发行收入的不足。
3.1.2 低于成本的定价策略
低于成本的定价策略适用于成熟期的医学期刊,医学期刊进入成熟期后,随着市场对其认知度的提高,而形成了稳固的读者群,这时的广告收入也会随之增加并基本稳定,因为广告收入的增加而使期刊经营产生了盈利。此时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在同类期刊中更具竞争力,医学期刊应采取稳定的价格,即使期刊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应随意提高定价,因为广告收入可以弥补期刊成本的增加。根据本量利的基本模型:利润=广告收入+(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发行量-固定成本,可以计算出医学期刊的最低定价。盈亏平衡点的期刊定价= [(固定成本-广告收入)÷发行量+单位变动成本]×(1+折扣率)×(1+增值税税率)。
3.1.3成本加成定价策略
此策略是使定价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一定比例的目标利润。适用于在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期刊,其品牌价值远高于同类期刊,且读者群、作者群均具有较高的医学学术水平。根据本量利的基本模型:目标利润=广告收入+(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发行量-固定成本,可以计算出医学期刊实现目标利润的最低定价。期刊定价= [(固定成本-广告收入)÷发行量+单位变动成本]×(1+折扣率)×(1+增值税税率)+(1+目标利润率)。
上述期刊的定价计算方法是笔者在多年的期刊核算实践工作中总结的,比较简便实用,可以为编辑部门和发行部门提供指导期刊定价的合理依据,上述定价策略和计算方法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变化情况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夏文丽等.《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39.
[2]何皓.图书定价的内在机理于策略选择.出版经济研究, 2004;1.
[3]桂梅.图书定价的七大因素分析.价格月刊,2006;11.
[4]田世忠,赵晶.图书出版策划中的成本核算于定价策略.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3.
[关键词] 临床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复合型人才;科研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129-03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是指以药学知识为基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研究及干预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药效动力学及药代恿ρЧ程,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经济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本概念最初于1957年由Donald Francke首次提出[2],并于1966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UCSF)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3]。临床药学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1989年由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立了我国首个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至2014年全国共有32所高等院校具有临床药学专业,其中有12所院校具有硕士培养点,9所院校具有博士培养点[4-6]。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我院于2014年申请并获得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和培养点,负责培养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部分七年制在校生的实习带教。在培养过程中,通过与临床科室的交流及毕业生的反馈,笔者发现,现普遍实施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临床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临床不仅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药物咨询、指导服务,更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设计、分析、实施药物试验的科研服务。据此,经导师组调研与讨论,决定对在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对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课程安排及人才培养方案做一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1 培养对象与目标
临床药学是以向临床提供具有药学、临床、科研能力的临床药师为培养目标的学科,故本学科的培养对象须具有临床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但由于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各高校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规模普遍偏小,而现今社会对临床药师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可将招收条件放宽至具有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历。在培养过程中,不仅需使研究生掌握为患者提供合理化用药方案的能力,还需以研究生可独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药物问题、分析药物问题、解决药物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
2 培养模式
2.1 培养时限
临床药学的培养时限一般为3学年(6学期)。但由于本培养点的规模有限,本校报考人数较多,故目前仅招收本校临床药学5年制本科生,根据培养方案,可将本校临床药学本科的第五学年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培养,这是由于临床药学第五学年本为临床实习,而本培养点即是临床单位,故将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在保证本科质量的前提下使总学程达到3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接触临床一线,更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连续性,并可压缩培养周期,即“5+2”培养模式。
2.2 培养方式
2.2.1 导师组负责制 为保证培养质量,由本校临床药学系负责32个月实践培养计划的制定与轮转编排,并由导师、药学部的相关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进行有效指导。在培养过程中,再由临床药学系集中组织安排进行阶段考核、结业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与答辩。
2.2.2 专科定向培养 研究生在首都医科大学完成必修课学习后,导师根据课题背景、优势学科、研究热点及学生个人兴趣对其专科方向进行定位。研究生将以个性化的专科方向进行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
2.2.3 药学实践 在进行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对本单位的药物品种、药事管理细则、科研课题及药学部运转模式有一定的认识。故在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进行为期10个月的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在药学部门诊药房、病房药房、静脉配液中心、药检室、实验室及药库等各个岗位进行轮转培训,培训包括对药品的检验与调剂、静脉配液方式、用药干预、治疗药物监测及用药咨询等。在轮转期间,药学部还会安排各岗位负责人对研究生进行统一的讲座培训,使学生快速的、正确的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2.4 临床实践 在完成药学实践后,研究生将进入为期1年的高级和专科临床药学实践阶段。学生按照自身专科方向进入各临床科室,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在此期间研究生需掌握本专科用药品种、适应症与药物遴选方法、用药原则、用药时限及药物不良反应辨别方法等内容,并在本专业临床药师及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的初步的用药监护。
2.2.5 科研实践 本培养点推荐研究生住校学习,研究生自入学始,即对其进行科研培养。在临床实践及科研实践期间,布置工作量较小的相关科研任务,嘱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并安排研究生对老师及学长的实验及科研进行观摩,使其在观摩期间迅速掌握相关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标书及论文撰写等相关科研内容。
在完成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后,研究生进入为期1年的临床高级和专科药学,以及科研实践阶段。导师根据其专科方向、课题背景及学生个人兴趣围绕当前临床研究热点及难点进行科研选题。选题需具有一定的高度,并应涉及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循证医学等多个学科,从而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相关科研方法及手段有更深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对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数据支持。
2.2.6 培训及交流实践 为加速临床药学的学科建设,本培养点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沟通及言语表达能力。研究生在学期间,导师组努力为学生争取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专业培训及学术会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在会议过程中进行汇报、发言及交流。另外,导师组每两周安排的一次学术交流会,研究生定期进行数据汇报,并对研究内容及难点、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这不仅可使导师了解每个研究生的实验进程与实验问题,还可使研究生拓宽眼界,了解其他专科的相关知识与研究现状。
3 成果
3.1 熟悉药学业务工作
据了解,部分临床药学培养点忽略药学实践过程,从而加大临床实践幅度[7-10]。这虽可加深学生对临床药学的认识,但研究生在实践中却不了解自身科室的药品品种、药事管理细则及科室运转模式,从而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医生、护士及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无从解答[11-13]。由此可见,药学实践是临床药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本培养点研究生在药学部轮转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本单位用药目录,更对各岗位工作内容及职责有了深刻的认识,使研究生在查房过程中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品信息及药事管理细则。
3.2 临床药学能力增强
在本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在临床中发现及解决药物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据相关临床科室反映,对于药物品种、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常见问题,学生可根据已有知识或用药手册迅速给出结果;而对于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辨识、非常规用药等复杂问题,学生可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式获取正确信息,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于临床。由此可见,专科培养下的研究生已得到各临床科室的肯定与认可,这不仅为临床合理用药做出了贡献,还为临床药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3 科研水平提高
在此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均有显著的提高。研究生不仅可以按时高效完成论文开题、中期汇报、论文答辩等环节,还在与同学的相互帮助与合作中,对其他专科有了一定的了解。2015年以来,本学科点已毕业和在读的4名硕士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有2篇论文分别获得2014年和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优秀论文的二等奖和三等奖。由此可见,在此模式培养下的研究生不仅拥有了良好的科研思维与写作能力,还加深了对专科药物的理解与感悟,临床药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3.4 交流沟通能力增强
在众多的科室会议、用药宣教、学术会议中汇报及发言中,研究生的言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沟通技巧均有显著的提高。在不断地锻炼中,学生渐渐从中找到了自信,办事能力及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 总结
4.1 专科培养的优势
本培养点研究生在第二学期即明确自身的专科方向,有助于学生尽早对专科知识进行学习与梳理。通过对专科药学知识的研究,不仅能对该学科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特定人群提供更加专业的药学服务;还能更为快速的掌握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方法,在学习其他专科时也可触类旁通,提高自身学习及工作效率。此外,专科培养也为科研课题指明了研究方向,使临床与科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避免科研与临床脱钩的现象。
4.2 加强科研培养的优势
目前,临床需要精通药学、临床及科研的复合型药学人才,而传统培养模式下的临床药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无疑是其短板[14-17],故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加深其对专科药学知识及问题的理解,还能切实分析、解决临床中的药物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及数据支持,使药学与科研真正服务于临床。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专长,也成为其就业的敲门砖[18-20]。
4.3 展望
诚然,本单位展开的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刚刚起步,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处于摸索阶段,在某些培养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正与临床药学在国内的学科现状相一致。但笔者相信,在大家对临床药学教学的不断尝试、探索与挑战下,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临床药学的特色发展道路,临床药师也会随着工作的深入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Pharmacy. Acute care clinical pharmacy practice:Unit-versus service-based models[J]. Pharmacotherapy,2012,32(2):35-44.
[2] Bond CA,Raehl CL,Franke T.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s, hospital pharmacy staffing,and medication errors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J]. Pharmacotherapy,2002,22(2):134-147.
[3] T雪雷. 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15.
[4] 张琴. 临床药学现状和发展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6):750-752.
[5] 吴永佩,颜青.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内涵、范畴和发展趋势[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3):133-159.
[6] 吴永佩,颜青.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与相关概念的探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2):69-72.
[7] 龙萍,吴方建.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学学科建设[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1):884-886.
[8] 赵奎君,续畅,王秀娟,等. 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7):136-139.
[9] 杨志海,张幸国,马葵芬,等. 我国临床药学学科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及思考[J]. 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7):1553-1557.
[10] 张凤,夏天一,高守红,等. CNAS-CL01准则在临床药学教学和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业,2016,25(18):11-14.
[11] 马葵芬,张幸国,王融溶,等. 基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数据分析临床药学科研现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1):94-97.
[12] 刘耀武,印晓星. 临床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427-429.
[13] 张文悦,翟所迪. 临床药学本硕连读六年制的实践和科研模式探索[J]. 中国药房,2008,19(13):1028-1029.
[14] 赵宇昊,唐燕,李书珍,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 28(12):1891-1892.
[15] 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 浅议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建设[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139-140.
[16] 蒋学华,李喜西,曾仁杰,等. 临床药学学科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药房,2008,19(13):965-968.
[17] 颜海弟. 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43-147.
[18] 张冰,金锐,吴嘉瑞. 基于现代中药师知识框架构建临床中药学课程[J]. 药学教育,2011,27(5):23-25.
[19] 李晓平,邵宏,唐忠婷,等. 国外52所大学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比较[J]. 中国药事,2007,21(11):934-938.
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经常遇见院外死亡的情况,而急救医生不能很好的分辨死亡患者的情况,对善后处理方法不合适,会造成家属、邻居、围观人员的误解,甚至在社会上形成恶劣影响,或者牵涉民事,刑事案件,使120医生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现将本人从1998年本地区120成立至今所经历的院外死亡病例的处理方法做一总结,希望能时刻提醒急救医生关注院外死亡病例,妥善处理。院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猝死、创伤、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毒、消化道出血等。在现场急救技术的应用实施这里不赘述,主要针对善后方法从三个方面分析。
经过现场仔细体格检查,判定患者已经死亡
死亡患者在死亡第一现场:一定要规范询问病史,分析有价值,能导致患者死亡的线索,判断内、外科原因,家属、邻居、围观人员的提示很重要,对能立刻明确死亡原因的,在与家属沟通后,来急救中心开死亡证。特别注意家属或亲友要求继续抢救的已明确死亡患者,一定要在已告知并进行心电图明确后再予以医学伦理学意义上的抢救,抢救时间至少15分钟,并详细记录抢救经过,这可能涉及事后患者家属,亲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处理不好可导致120人员受累其中,引发医疗纠纷。重点辨别疑是非正常死亡,死亡时间不确定,体格检查有疑问,年轻人,无家属,或无直系亲属,家属,邻居,围观人员提供病史不准确,含糊不清的情况,如有怀疑,坚决上报110,必须与110警员交接后离开现场。
死亡患者不在报告时提供的第一现场:这种情况需要医生小心注意,此时一定要与第一时间报告人所提供的地点做综合分析。第一时间报告人一般多是在第一现场。在第一时间,惊慌中报告的地点、发生时间、发生事件的大致情况基本是准确的。转移患者的原因或动机多种多样,我们没有能力及权力分析指责,但坚持明确的内科疾病死亡,家属自行拉运至医院途中相遇者,仔细体格检查,判定已经死亡患者,报殡仪馆,过后开死亡证。除此之外均报110与110警员交接后离开现场。但在此过程中,要做好死亡患者的初步体检,写好出诊病志,记录接诊死亡患者实际地点,患者状态,及善后处理方式,并将患者尸体覆盖,减少社会不良影响。
一息尚存,给予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后宣布死亡患者
明确内科疾病所致死亡外其他所有情况,包括中毒、醉酒、窒息等情况引起死亡者均报110并协同110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想到社会影响,尤其对待死亡患者
我们要求遮盖患者,无刑事问题的现场,将患者移至救护车附近,并可以遮蔽死尸的地方,等待殡仪馆车辆来接,交接完毕后撤离现场。不许家属自行移运。对有刑事问题的现场,保护现场,由110来处理。
当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地区特色的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但所有正确的方法归根结底目的只有一个,即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服务,避免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树立良好的120形象,让全社会相信120,支持120。
【关键词】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新进展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100
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现阶段较为常见的一种职业病,该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一直在我国各种职业病危害中居于首位[1]。同时,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进而对相关职业从业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600人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在各种毒性死因中位居首位[2]。所以,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治和预防工作一直是各国职业病防治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点。国内外大量学者从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治疗方法和发生机制出发,对该疾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其中,最有价值的成果就是高压氧疗法的发现,高压氧疗法现已逐渐成为了一氧化碳中毒的首选临床治疗方法[3]。但也有部分研究者对于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提出了一定的质疑[4]。因此,本文对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为日后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基础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可引起组织缺氧,其吸入体内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Hb)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HbCO)。一氧化碳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的亲和力大240倍,HbCO不能携带氧,一旦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就不易解离,从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携带氧的能力,使其比氧合血红蛋白(HbCO)的解离慢3600倍,HbCO的存在还能使HbO2解离曲线左移,血氧不易释放给组织,进而导致患者发生全身性的组织缺氧状况,尤其会对神经系统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中毒的临床表现与血中碳氧血红蛋白量大致成正比。如含量在10%以下一般不产生症状,在10%~40%可产生轻度中毒症状,在40%~50%则产生中度中毒症状,50%以上会发生重度中毒症状,如果血中碳氧血红蛋白高达80%左右则可迅速死亡。同时,一氧化碳还可与肌红蛋白结合,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大脑对一氧化碳最为敏感,缺氧的耐受性最差,力争早期高压氧治疗,是迅速逆转各重要脏器的缺氧症状及各种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发生机制在于缺氧,氧气的充足能够显著提高其在Hb中与CO竞争的能力,将HbCO中的CO排挤出去[5],因此,氧疗不仅仅能够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提供积极的对症治疗,而且也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解毒治疗方法[6]。早期的一氧化碳中毒机体损伤可在一定程度上逆性,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氧疗和恰当的辅助干预措施,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机体损伤反应,并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有学者对36例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苏醒时间也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这表明迅速对CO中毒患者组织供氧进行改善,尽快使血红蛋白(Hb)恢复携氧能力得到有效的促进,为救治成功的关键。
2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作用机制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历史较为悠久,在一般的医学理念中,高压氧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最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降低迟发型脑病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作用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认可,且其临床应用范围得到了快速的扩展。
高压氧治疗能够提高组织和血液中的物理溶解氧含量,为机体代谢提供充足的氧,这也是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的生理学基础,不需要依赖HbO2进行解离,仅通过提高物理溶解氧含量即可实现[7]。同时,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组织氧含量,显著增强机体对氧的利用和摄取能力,从而有效缓解机体的缺氧状态[8]。在大气压正常的情况下,组织氧分压通常在713 kPa左右,动脉血氧分压(PaO2)通常在1313 kPa左右;吸入100%的3ATA纯氧后,患者的组织氧分压能够升为6617 kPa,血氧分压能够上升到26617 kPa[9]。高压氧治疗还可以加速一氧化碳廓清,进而恢复Hb的携氧能力,加速HbCO解离,从而及时有效地缓解一氧化碳中毒对患者机体造成的缺氧性损伤。氧分压的提高,能够加速HbCO的解离速度,清除HbCO的所需时间也更少[10]。因此,在患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症状的早期实施高压氧治疗,是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改善机体缺氧性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有学者对86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取高压氧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愈82例(95.35%),无效4例(4.65%),无死亡病例。
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于高压氧的治疗原理已近进行了大量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的疗效较为显著,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能够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11]。临床医学研究资料显示,在中毒超过6 h后或未接受高压氧治疗前的患者,迟发脑病的发生率通常在12%~13%左右,在中毒发生6 h内实施高压氧治疗的患者,迟发脑病的发生率能够降至0.7%左右[12]。20世纪80年代以来,Raphael等研究者的实验结果证实,对于不存在意识障碍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且临床疗效并不显著[13];而Scheinkestel等研究的结果则显示,高压氧不仅能够显著降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死亡率,而且能够显著缓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的损害,特别是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预后效果更加理想[14]。Gilmer等研究者对高压氧能够避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脑神经后遗症症状的出现实施了临床研究[15]。研究选择了高压氧治疗过程的动物模型和能有效控制的试验条件,同时对人类的中毒过程进行了模拟,以丧失意识作为中毒严重的标志,利用一系列的脑海马区组织学检查和神经行为测试,客观评价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中毒会损伤记忆功能,改变细胞核固缩,降低神经细胞活性。
施行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必须配合内科一般治疗,如消除肺水肿、脑水肿、抗感染等,同时必须抢在组织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之前,时间越早越好。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原因在于由于脑半球广泛缺血缺氧,大脑白质血管分布较少,受损更加严重,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膜粗糙,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最终由于白质弥漫性缺血缺氧发生脱髓鞘改变,致使脑白质中的上下传导束功能严重受损,不能维持正常的运动感觉功能和网状结构上行系统,从而产生迟发性脑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应早期高压氧治疗,疗程要长。高压氧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关键。曾有学者对19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就诊后便展开积极的地塞米松、20%甘露醇、ATP、纳络酮、辅酶A、细胞色素C、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防治感染的综合治疗,而后展开高压氧治疗,每次高压氧治疗时间在1.0~1.5 h之间,舱内压控制在2.5 kPa,在刚开始的3 d每天治疗2次,以后每天接受1次治疗,并将10 d作为一个疗程。依照患者的具体病情高压氧治疗1~2疗程左右,结果发现,该组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4 h之内展开高压氧治疗,并全部在9 h内苏醒,仅有1例患者发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其余全部康复出院[16]。
3 高压氧疗法的合理应用
高压氧治疗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早期临床治疗中,特别是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急诊救治中,具有较为可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将高压氧治疗用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规临床救治中,则需要长期应用,有医学研究者认为,高压氧治疗的次数应达到20次以上,因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较为谨慎[17]。临床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复使用高压氧治疗时需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从而提高高压氧治疗使用的合理性[18]。由于一氧化碳不具有蓄积性,通常情况下,对于未发生呼吸功能障碍的重度一氧化碳重度的患者,高压氧治疗8~12 h左右便可将体内的一氧化碳完全排出,即便在普通吸氧的状态下,经过数个小时的治疗,患者体内的一氧化碳也可基本排净。这一结果表明,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后的2 d内,使用高压氧治疗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学者对7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治疗方案为:治疗压力控制在0.22 MPa,面罩或者是气囊吸纯氧20 min×4,加压、减压各20 min,每天接受2次治疗,吸1~3 d,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展开常规治疗方案,即每天1次,1个疗程10次。对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复查,在脑电图复查结果显示正常后再接受10~20次的高压治疗,治疗期间配合应用常规内科药物,同时对患者展开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现,该组患者治愈68例,显效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7.17%。这一结果显示出,合理运用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19]。
通常认为,对于未发生意识障碍的轻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氧疗便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而无需实施高压氧治疗。对于存在意识障碍的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以及合并有迟发性脑病的患者,则应尽早实施高压氧治疗,从而达到挽救患者生命,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的目的[20]。
4 总结
综上所述,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能够显著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和临床死亡率,虽然多次使用高压氧治疗的毒性作用和临床效果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但从目前的临床应用效果来看,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对于急诊救治和解除毒性作用都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且其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张福玲.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的预见及护理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1,1(10):121-122.
[2] 尚继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进展[J].人民军医,2003,9(1):1023-1024.
[3] 易如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型脑病的药物防治进展[J].内科,2010,1(11):245-246.
[4] 李媛媛.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79例[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5(10):764-765.
[5] Lee H M,Greeley G H,Herndon D N,et al.A rat model of smoke inhalation injury:influence of combustion smoke on gene expression in the brain [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05,208(3):255-259.
[6] 范海兵.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合并迟发脑病330例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1(7):447-448.
[7] 毕竹梅,陈浩,崔宁,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发病机理与诊治进展[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山:中华医学会,2009:111-115.
[8] Lopez I A,Acuna D,Beltran-Parrazal L,et al.Evidence for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developing cerebellum of the rat after chronic mildcarbon monoxide exposure (0.0025% in air)[J].BMC Neurosci,2009,10(1):53-57.
[9] 葛桂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6(1):652-653.
[10] 高春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迟发脑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2,1(3):852-853.
[11] 兰志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氧疗进展[J].华夏医学,2005,2(1):1456-1457.
[12] 刘青乐.国际高压氧医学新进展[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山:中华医学会,2009:1-10.
[13] 石桂琴.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型脑病的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6,1(13):841-842.
[14] Hara S,Mukai T,Kurosaki K,et al.Role of nitric oxide system in hydroxyl radical generation in rat striatum due to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s determined by microdialysis[J].Toxicology,2007,239(1-2):136-141.
[15] 楚淑芳.高压氧对干细胞促增殖、激活性和崔分化等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9,1(6):112-113.
[16] 葛桂荣.急性一氧化碳重度迟发型脑病研究进展[J].中国职业医学,2010,1(5):474-475.
[17] 魏建华.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疗进展[J].内科,2008,4(1):1125-1126.
[18] Castoldi A F,Coccini T,Randine G,et al.Lymphocyte cytochrome coxidase,cyclic GMP and cholinergic muscarinic receptors as peripheral indicators of carbon monoxide neurotoxicity after acute and repeated exposure in the rat[J].LifeSci,2006,78(17):1915-1920.
[19] 王延雪.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变化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0,15(1):464-465.
一、思想开朗、乐观、积极和情绪稳定;
二、生活有规律,包括工作、休息、饮食和大便;
三、坚持适当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四、保证合理营养和充足、安静的休息和睡眠;
五、注意饮食卫生,切戒暴饮暴食;
六、严戒烟、少饮(淡)酒;
七、节制,戒绝不良嗜好及有碍健康的习惯和吸毒;
八、不忽视小病,勿迷信单方或擅自处方服药;
九、注意环境卫生,多与温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
十、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
这十条健康长寿要诀都是有理论和事实根据的,而且都是久经考验、行之有效的正确规律,不能认为是老生常谈。这十条要诀的联合作用有调节人体代谢功能、维护机体内在平衡,从而增强抗病力量、降低衰老速度的作用。人们如能逐条切实遵行,一定生活得更愉快和活得更长。
国内不少书刊曾经转载引用这十条要诀。去年九月在朝鲜的国际性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术会议上也得到许多同行的好评,最近国内还有读者来信探询我这十条保健要诀的全文,故特略加修改刊登,以飨读者。
[按]郑集为南京大学生化系著名教授,现年92岁。
提倡仰卧
厉鼎禹
《论语》上写道: “寝不尸”,意思是睡眠时不仰卧。两千多年来这一思想支配着人们的睡姿,认为仰卧不如侧卧好。时至今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生活的不断验证,已有足够的事实与科学论据此说了。相反,仰卧对人体健康非但无害,并且有益,兹论证如下:
仰卧可以降低脑血栓病的发病率根据1990年《健康报》报道,山东省龙口市的血栓康复中心,从1985年起,通过对近2000例脑梗塞病人的调查,发现95%以上的病人,习惯采用向健侧卧位。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患者在全身动脉硬化的情况下,由于侧卧,加之枕头高低不适,或以手臂枕在头下,促使动脉血管扭曲挤压,使原已因动脉硬化而血管腔变狭窄的颈动脉血流流速减慢,这就比较容易在动脉内膜损伤处逐渐聚集血液而形成血栓。可见,为了降低脑血栓病的发病率,应提倡仰卧睡眠。凡是老年人,尤其是冬季,睡眠时都宜采取仰卧姿势。
仰卧有利于颈椎病的防治 长期侧卧可引起一侧上肢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使一侧上肢麻木,历久将形成颈椎病;对已有颈椎病的人来说更为不利。
仰卧可以推迟或减少面部皱纹的发生与发展 根据国外有关研究资料与生活实践表明,仰卧有利于呼吸道的畅通,更有利于面部的血液循环与保健,使皮肤不易老化。
作者一直有仰卧习惯,几十年未改变。虽年近八十,面部皱纹与老年斑却极少,与五、六十岁人相比,差距不大。当然,我之所以能如此,除了坚持仰卧外,坚持用冷水洗脸,可能也是使面部皮肤不易老化的因素之一。
此外,我认为仰卧对于益聪也起作用,这是由于仰卧时两耳不受挤压,血液循环能够通畅之故。
坡对于睡眠姿势,亦曾有所描述,其大意是,“夜间就寝、平卧展体,舒之坦之”。作者的体会是,仰卧最舒服,并易于入睡,很少做梦;不过,仰卧并不是挺直而卧,躯体应放松自如,姿势也不是固定不变动,应是在仰卧的基础上,有时可以稍向左侧或右侧转动约15角度左右,(背部可向左侧或右侧稍偏),但枕骨或颈部应始终不离开枕头;两手臂不应放在胸部,也不宜枕于头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