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0 06:3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质检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质检机构过程管理因素分析
一、加强质检机构业务流程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质检机构产品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准确可靠,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质检机构内部业务流程管理的好坏最终会体现在检测数据准确性和服务质量上,良好的业务管理流程是质检机构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
质检机构的业务流程管理往往是作为一个业务受理和业务流转的过程,不是最终的检验结果,不被人们所重视,作为质检机构的管理者们也常常注重于具体的专业检测部门数据检测的管理,常常忽视业务受理流程和检测流转流程的管理,其实业务受理和业务流转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差错,常常会造成最终检测数据的误差;作为处于第三方公正地位的质检机构,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和公正的检测报告,用户的满意就是质检机构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加强质检机构业务流程的管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对质检机构数据的准确可靠,用户的满意,自身社会声誉的提高和经济利益都密切相关,最终关系到质检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二、质检机构业务流程对检测数据准确性影响分析
质检机构各个业务受理和检测流转流程,最终是为出具公正的检测报告服务的,检测报告是质检机构的最终“产品”。下面就从其产品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探索各个业务流程可能对检测数据准确性产生的影响。
(一)质检报告的形成过程分析
首先我们对质检机构“产品”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质检机构的检测数据形成流程可见下图1:
从质检机构的检验流程图看,质检机构检测报告出具主要有六个过程:1、业务受理过程;2、样品入库保管过程;3、样品检验过程,这一过程是关键过程,4、检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过程;5、检测报告的出具过程;6、客户取样过程,涉及到客户的满意度;为此我们需要对涉及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各个流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控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二)影响质检机构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要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首先要从产品生产过程的所有主要阶段分析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全过程质量控制来保障产品质量。从上述质检机构检测数据出具的几大过程,对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受理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质检机构检测样品复杂多样,针对综合样品的受理,对业务受理人员专业化知识要求较高,有时还需要针对特殊检测样品进行特殊处理的业务技能,需要进行合同评审,合同的评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它要求受理人员要精通相关的专业知识,熟知有关产品的检验标准、检测方法,并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然而目前大部分质检机构的业务受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没有相关检测样品的专业知识,针对综合性样品受理,业务受理人员的知识面的广度和精度同样不能满足要求;此外样品受理过程中样品的完整性、完好性、配件是否齐全、是否有特殊要求,质检数据的法律效力需要进行相关取证、受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等等,这些都是影响质检机构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之一。所以说业务受理过程就好像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质量控制,业务受理的质量是影响质检机构“产品”质量的首要因素。
2、检测样品管理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检测样品的有效管理关系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顾客的权益。检测样品的管理分两大类进行管理:a、待检测样品的管理,业务受理收样后样品的存放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的数据存在直接影响,特别是对保存的环境条件、保存方式有影响的样品,如一些生鲜食品,一旦保存不当,势必给检测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可能将合格产品判断为不合格产品,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b、检测完成后样品的管理、保存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质检机构的检测报告和数据,具有第三方公正的法律效力,检测后的样品,特别是监督检测样品,在企业对检测结果有争议的情况下,需要对样品或者备样进行复测。所以依据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程序来进行有效管理。
3、样品检测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样品的检测过程的业务管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在该过程中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从硬件方面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计量器具的定期溯源性、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精确度等级、环境条件的温度、湿度是否达到试验环境要求;从软件方面看,检测人员的专业化知识的精度和广度、所使用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职业道德水平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质检机构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我们曾经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企业送检计量器具,检测人员由于检测过程马虎,出具检测合格的报告,企业依据该器具进行产品生产出口,结果产品遭遇退回,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引起客户的抱怨。所以加强检测过程的业务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4、数据分析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检验数据的处理就是运用数学方法对测量、检查、试验、计量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计算等处理,找出被测量、影响量和干扰量的相互关系,从而给出准确的被测量结果及评价,出具科学准确的检测报告。在该过程中,原始数据的记录处理、检测点的正确确定、针对数据中异常值的剔除、有效位数的正确选择、数据的不确定性评估、临界值数据处理等因素,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5、检测报告出具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质检机构的质检报告最终形成需要经过复检和批准,它的作用就是一个“把关”过程,防止把不合格的报告交付给客户。但是仅靠事后的把关并不是质检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检验报告的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检验过程中制造出来的。所以在检测报告出具之前对各个业务管理流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对检测报告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检测报告的统一、规范、结论准确、对不同形式检测报告的格式、编制、签发、报告的编号、样品名称、检测报告的更正的规范性等加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6、检测报告发放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检测报告的发放,相当于企业产品的销售和售后维护过程。一个企业生产产品质量好坏,最终的检验者是顾客,顾客的满意是对产品质量的确认。质检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就是质检机构的“产品”,客户对检测数据的认可就是对质检机构“产品”的认可。制定必要的管理措施,对顾客的投诉进行管理、分析,以此来不断修正质检机构的业务管理程序,确保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所以该过程中客户的满意度是质检机构“产品”质量提高的有效保证,应充分重视顾客意见的反馈,并根据顾客建议,不断修正我们的业务管理程序,以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三)加强质检机构各业务流程管理提升质检机构检测质量
从前面对质检机构检测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我们认为主要从制度、物、人三个方面加强业务流程管理来提升质检机构的检测质量。
1、建立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有效进行业务管理
依据业务管理的几个流程,建立一套完整的业务管理制度是开展业务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质检机构业务流程管理中,我们认为加强业务受理合同和客户满意度的管理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是相辅相存、十分重要的,业务受理过程中如果对客户需要检测数据的范围、精度和检测方法、要求等业务受理合同不清楚,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而数据的准确性又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度。质检机构为实现其所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需要设置必要的组织结构程序,明确各组织结构的职责、权利、义务和相关的奖罚责任制度。其最终目的以顾客的满意为标准,顾客的投诉和抱怨是质检机构前进的推动力,只有通过顾客抱怨不断修正改进我们的业务活动,才能使质检机构的检测数据更加公正准确。
2、加强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的质量管理
仪器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是保障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硬件,但是仪器设备的溯源、保养维护、环境条件的保证需要人为因素控制,所以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不仅涉及到硬件,同时也涉及到人为软件两个方面的因素。在此我们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硬件方面: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计量器具是否按期溯源、器具的精确等级等对检测数据的准确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质检机构应充分重视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建立从设备验收、评审、保管、使用、维护、记录、核查制度,确保仪器设备满足检测的精度和准确度需要。同时,需要重视实验环境条件要求,制定相关质量管理制度,保障环境条件符合检测要求。
2)软件方面:根据检测数据要求,选择正确的标准和检测方法,树立检测人员良好的操作习惯,认真科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出具的检测数据才能科学准确。
3、加强人员管理提升业务流程管理质量
在质检机构业务流程中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员工的质量管理培训,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只有员工对业务流程的质量管理有了认知,才会产生质量信念,自觉自愿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1)首先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以培养质量意识;2)加强业务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业务受理能力和检测能力;3)加强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的培训,确保检测数据的法律效力。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对质检机构业务各流程的管理,对质检机构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是质检机构的生存立足之本。对质检机构业务流程及时作出诊断,对已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潜在的问题及时预防,才能使质检机构业务管理进入良性循环,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改进的机制,不断改进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的缺陷,才能更准确、高效的出具检测数据,更好的为企业产品质量把好关,才能在科技迅猛发展及市场变幻莫测的今天有生存立足之地,从而确保质检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企业、政府,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王冬梅,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论检品机构管理与质量提升》,季远全 张裕,中国纤检,2011.1
3、《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周妍蕾,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11
1.1质量检测工作中材质的问题
(1)试样问题
目前检测市场中较为普遍的检测过程有:施工企业和单位择选一袋水泥、一些砂石、一根钢筋等施工材料送给检测机构作为试样材料进行检测工作,这样的试样材料的质量即使检测报告合格,也不能代表施工所用的材料质量是否合格。我国相关部门就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中有明确说明,试样材料的选择要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是为了确保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而不是为了给施工企业出具一份材料质量合格证明书。
(2)取样问题
在目前的施工现场中,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阶段的购置材料都是分批分期的,致使施工材料的批次、厂家都存在差异,这时就需要对每批次的施工材料都做好取样质量检测工作,若拉下某一批次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就可能造成部分施工环节的材质问题,进而引起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隐患。
1.2质检机构体制不健全,设备技术落后
(1)质检体制的不健全
虽然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质检工作的操作流程提出了规范、明确的要求,但我国检测市场的部分质检机构由于机构内部质量检测技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较为薄弱,致使目前的质检试验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不仅加大了质检工作的难度,同时更是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实际施工效率。
(2)设备技术的落后
质检机构受国家政策的长期保护,致使机构内部管理人员和基础人员长期处于松懈的工作状态,致使机构机械设备陈旧,相应设备的技术水平也较低,操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制约了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合理运行。
1.3质检市场的混乱情况
我国目前的质检市场从整体上来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从局部和细节方面而言,我国质检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呈现混乱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利现象:一是由于不正当、不合法的恶意市场竞争,致使部分质检机构在直接经济利益的诱导下对不合格施工材料出具质检合格证书和报告;将盖有公章的空白质检证书直接进行内部资质拍卖,致使售卖假冒伪劣施工材料进入施工场地;相当一部分质检机构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较为薄弱,致使无关人员随意更改相关质检数据和报告;部分地方政府实行地方企业保护政策,致使当地质检机构进行质检工作毫无规范、严谨可言。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问题的对策
(1)加强质检机构的法律责任意识
要做好质量检测工作,严格确保质检机构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首先就必须加强质检机构的法律责任意识,明确质检机构在质检工作中对建筑工程承担的重要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目前混乱的质检市场,才能净化质检市场氛围,才能真正实现行之有效的开展质检工作。要加强质检机构的责任意识,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质检机构的监督和宣传力度,一方面监督质检机构的工作规范性,另一方面宣传质检机构的责任精神,促进质检机构全体人员责任意识的形成,进而推动健康、稳定、和谐的检测市场的建成。质检机构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质检机构要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健立并完善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部门,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起到良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作用。首先,明确材料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对于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在实际允许情况下能对全部材料进行质检就实行全检,若条件不允许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检测工作;其次,对于分批分期进入的施工材料,质检机构也要对每批次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最后,质检机构需要对机构出具的合格证书和报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得推卸检测责任。
(2)加强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质检机构要做好质量检测工作,离不开内部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支持。对内部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和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质检工作的质量性,确保质检工作的准确度和真实度;加强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提高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不仅可以加强内部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更是保障了机构内部的稳定,防止恶意竞争的渗透。
(3)联管机制应用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指将网络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这种先进的,全面的以及自动化的综合管理的模式,让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开始相互配合,共享资源,交换数据。促进了检测机构的发展,改善了先前各自为战的局面。同时这种方式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和检测机构之间有了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不断加强了各个部门间的协作能力。进一步保障了质量检测的公平公正及有效性。完善了建筑工程检测管理的制度
关键词:数据 检验 管理 标准 规范
要保证质检机构“产品”的数据准确性,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技术人员科学的抽取样品及制样
样品的抽取是检验工作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工序,也是关键的一步。技术人员是实验室检验的主体,检验数据的正确与否,与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息息相关。因此,应强化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人是质检机构进行各项活动的主体,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检验工作的质量,也影响其“产品”质量。对人员除要进行业务、技术方面的培训外,还应进行思想道德、政策和法制观念的教育,以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检验工作质量。
抽取样品必须抽成品库里经企业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并严格按照产品标准或有关规定进行抽样,确保抽样的随机性和样品的代表性。
2、要加强实践环境的仪器设备的管理。
检验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一定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是检验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因此,在检验工作中,必须按检验方法标准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保证其时常处于完好状态。为了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室应对影响检验过程的人、机、料、法、环、测等要素进行控制,
3、要注意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的现行有效性。
必须选择正确、适用、现行有效的标准以保证检验工作和检验报告的质量。
正确选择标准的一般原则是:首先选择国家强制性标准,无强制性标准时,应选择被检产品采用的现行标准、国家推荐性标准。若上述两种情况都没有,则应选择被检产品生产企业经备案的企业标准。要注意的是,同一类型产品的其他企业的标准不能做为检验依据。
4、完善质量检验机构质量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制度。
有效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详审,不断排除影响检验结果的异常因素,改进检验过程质量。对检验报告形成的全过程制定相应配备的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科学、严格的制度,是提高报告质量的基本保证。
我们可以在一定周期内抽查一定数量的检验报告,对检验报告及其有关的原始记录、抽样单、审批手续等进行评审,及时发现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将有关数据错误或结论错误的信息通知委托方,以减少对委托方的损失,同时,我们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检验报告质量和检验工作质量。
5、检验人员在编制检验报告时,注意检验报告的规范性。
原始记录:包括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应保证真实可靠,原始记录不应是重新抄正的“原始”记录。
检验结果与检验结论:当检验结果中的实测值与标准值相当接近,但按全数值的比较法或修约值比较法均判为不合格时,为慎重起见,应按同一条件重测几次,取其平均值;或使用其他试验方法进行检验,检查其复现性程度。根据检验结果,依据采用的有关标准准确地为受检样品下检验结论。
检验报告标志与用章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一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因此质检机构的检验能力经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在其检验报告封面上应使用CAL标志,这是检验报告具有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检验报告中有关人员应签字,或用其印鉴盖章,不得使用代号或代码章,以证实检验报告的真实性。
6、建立数据比对制度。
1.1质检工作风险
为保证工作的准确性、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方面对质检工作的风险进行梳理、分析并加以控制。
1.1.1内部风险
①人员能力风险。质检工作每个环节工作人员能力的不足,或者每项工作的失误,都会给工作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严重的后果。抽样人员专业知识不强,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按照抽样方案中制定的方法抽取样品,抽样单信息记录不全、不清楚,记录错误,抽取样品后样品保存方法不当造成样品变质;业务受理人员在合同评审中未检查好样品的状态,未与客户沟通好样品相关信息,未选择好检验依据和检验方法,未记录好客户的特殊要求,造成工作不能满足客户要求;检验人员不熟悉检测样品特点,没有掌握检验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没有认真研究检测过程的关键点,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甚至擅自更改检验结果,伪造检测数据和检验报告;监督人员没有按照实验室制定的监督计划对实验室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记录;授权签字人没有认真的对每一份检验报告和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核,造成技术把关不严等,都是实验室会遇到的风险点。②设备风险。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实验室检测风险的大小[1]。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没有按照体系管理的要求,做好仪器的验收、使用和维护保养;没有按照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计划做好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没有按照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做好期间核查工作,对于重要的、使用频率高的设备应增加期间核查的频次;对于维修过后的仪器设备,在维修过后没有做好设备状态的核查工作,如量值溯源或技术验证工作;使用频率不高或长期不使用的设备,平时应做好仪器的维护,以保持仪器的工作状态,在使用前做好仪器状态的确认工作。以上情况,都会给实验室的检测工作带来未知的风险。③环境设施风险。样品的储存运输未达到要求,特别是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该冷藏的没冷藏、该冷冻的没冷冻,该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实验室开展检验工作的没有及时落实;实验室检测环境没有按照检测标准的要求设计,或经过一段时间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会给检测工作和实验室安全带来风险。④试剂耗材风险。试剂耗材的采购为按照体系管理和检测标准的要求做好验收和技术性确认工作;试剂耗材供应商没有做好严格的评价和管理工作;标准物质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采购、验收、管理;标准滴定溶液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标定和使用管理等。⑤检测方法风险。检测过程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对标准方法有一定的偏离,偏离后为对新采用的方法和过程未进行确认;在检测方法标准更新或者有新标准要采用时,未对新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好验证工作,就出具检测数据;对于同一参数的多种检测方法,若存在差异时,未做好分析、比较和研究。⑥内部管理风险。机构制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制定不合理性,与工作实际不相适应;超出资质认定范围出具检验报告,不规范使用认证标识;对于政策和制度认识不清、落实不够、管理不严;未制定出科学详尽的抽样方案未对抽样方法、样品运输、防护和抽样记录做出具体要求;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不够全面,实施不到位,对于特殊领域的要求不明确。
1.1.2外部风险
①媒体宣传风险。对于食品安全的宣传,媒体在正常暴露问题的同时,过于扩大负面影响,没有对社会公众和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疏导,造成人们对食品安全谈虎色变。例如,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正确认识问题,媒体更多地强调食品添加剂错误使用和滥用问题,而忽略了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工业发展的积极工作,使社会和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非常顾忌。同时,媒体时常会强调监管部门的监督不力,而超出了对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社会主体责任的重视。媒体的不正当宣传给质检工作大得压力风险,要求我们在质检工作中除了做好技术工作,还要做好教化社会的工作。②委托检验风险。在委托检验中,由于检验样品品种的多样性、样品来源的复杂性、检测手段的局限性、新产品技术的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给质检机构带来一定的质量检验风险[2]。委托方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对于委托样品的属性不了解,不能正确的描述委托样品的信息;在送样过程中,由于对检测过程不了解,对于样品的取样、保存、运送都不能满足要求,但是又不能将情况在送样时准确、客观的描述,造成信息不对称;有些所谓职业打假人,出于某种原因,故意委托一些有瑕疵的样品,但又在送样时故意隐瞒相关信息,甚至故意委托不真实的样品检测等。
1.2质检队伍风险
1.2.1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风险
未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质量法》等国家关于产品质量重要的法律法规,对于法律法规要求不了解;检验检测过程不尊重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随意更改报告,甚至为某些特殊原因出具人情报告、虚假报告;责任心不强,随意出具、修改数据;擅自更改抽样信息;委托检验只收费不检验或减少检验项目等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所带来的风险,要求机构加强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1.2.2人员技术水平和持续有效培训风险
质检工作各环节人员技术水平不能满足管理工作和检测工作的要求;随着工作的开展,是否开展继续培训,以确保人员能持续满足工作的需求。
1.2.3人员结构和队伍稳定性
机构近几年加大队伍建设,使得大量年轻人充实到人才队伍中,但是机构之前的人员相对较少,且人员的充实势必造成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人员引进会越来越少,这样就会造成人员年龄结构集中在一定区间,人员结构不合理;年轻人员增多,虽然增加了机构的活力,但是由于年轻人的不稳定因素,也增加了队伍的不稳定性,加之人员编制、激励机制的影响更增加了人员队伍的不稳定。
1.3产品质量风险
1.3.1内部风险
食品企业在原料采购时,未严格把握好原料质量,包括生产主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在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把控不严,带来产品质量不稳定;企业专业知识不足,对于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理解认识不够,生产时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食品添加剂问题;企业在生产、包装过程中,由于环境控制不严,造成食品污染;企业出厂检验不到位,甚至很少开展应有的出厂检验,造成不能及时发现食品的质量问题;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保存条件控制不当,造成食品发生腐败变质;产品标识不正确、不真实或有意误导消费者等等,一系列的原因,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带来产品质量风险。
1.3.2外部风险
监管部门机构规模有限,人员不足,监管力量薄弱;在对企业的监管过程中信息收集不充分,区域覆盖不足,存在有些企业特别是地处偏远的企业,长期处于无监管状态,而这些企业往往都是地方偏僻、生产条件差,技术能力不足,产品质量问题更容易发生;一些经营企业缺乏诚信、制造假冒伪劣的产品、违法添加违禁物、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部分产品由于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改变,又缺乏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对企业进行宣贯,同时部分改变可能直接造成企业的生产工艺不适应等等,一系列外部原因都会带来产品质量风险。
2风险研判情况
2.1质检工作风险研判情况
2.1.1风险分析
考虑导致质检工作风险的原因和风险源、风险事件正面和负面的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对质检工作的内部风险包括人员能力风险、设备风险、环境设施风险、试剂耗材风险、检测方法风险、内部管理过程风险,外部风险包括媒体宣传风险、委托检验风险,根据风险发生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2.1.2风险评价
按照以下风险矩阵[4],确定风险等级,并对质检工作的各项风险进行评价。质检工作的内外部风险中,属于高风险的有内部管理风险、人员能力风险、设备风险;属于中风险的有环境设施风险、试剂耗材风险、检测方法风险和委托检验风险;属于低风险的有媒体宣传风险。
2.2质检队伍风险研判情况
2.2.1风险分析
考虑导致质检队伍风险的原因和风险源、风险事件正面和负面的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对质检队伍风险包括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风险、人员技术水平风险、持续有效培训风险、人员结构风险及队伍稳定性风险,根据风险发生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2.2.2风险评价
按照图1风险矩阵[4],确定风险等级,并对质检队伍的各项风险进行评价。质检队伍风险中,属于高风险的有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风险、人员技术水平风险;属于中风险的有持续有效培训风险、人员结构风险及队伍稳定性风险。
2.3产品质量风险研判情况
按照之前对产品质量内外部风险的分析,将产品质量风险归纳为:原材料控制风险、生产过程控制风险、专业知识不足风险、环境控制风险、出厂检验风险、储存运输风险、产品标识风险、监管力量薄弱风险、监管死角风险、企业造假风险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改变风险。根据风险结果的严重程度,对产品质量风险作以下分级。属于非常严重的有:企业造假风险(主要是食品中非法添加剂物指标检出);属于严重的有:原材料控制风险(主要是食品的污染物指标不合格)、生产过程控制风险(主要造成食品的质量特征指标不合格)、专业知识不足风险(主要是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环境控制风险(主要造成食品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储存运输风险(主要造成食品质量指标、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产品标识风险(主要是虚假标识和标识不合格)以及监管死角风险;属于一般的有:出厂检验风险、监管力量薄弱风险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改变风险。
3风险处置情况
3.1质检工作风险处置
针对质检工作中的风险,机构加强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上岗前的培训,做好人员能力的确认工作,严格执行实验室制定的各种计划记录,确保人员尽量少犯错误或者错误提前发现,降低人员能力风险。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档案的管理、设备的量值溯源、设备的使用、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的维修以及设备的期间核查工作,使用仪器比对等方法做好仪器状态确认,同时加强各项工作的监督,确保工作少出纰漏。同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确认,确保仪器设备的稳定,降低设备风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标准做好确认,以降低环境设施风险。加强试剂耗材的采购、管理和技术性确认工作,减少试剂耗材风险。加强方法的验证工作,采用方法比对等手段对不同检测方法的差异进行分析,减少检测方法风险。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各管理要素的执行落实和有效监督,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工作,以较少内部管理风险。在委托检验时,要认真仔细做好合同评审及样品确认,遇到问题要及时沟通,降低委托检验风险。
3.2质检队伍风险处置
针对质检队伍风险,机构应加强内部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注重员工技术能力的考核和确认,加强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和老员工的持续教育,确认人员能力持续满足质检工作的需要。人员队伍打造过程中,注重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知识结构、专业背景等各方面的平衡,同时通过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等因素,保证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通过一系列手段,打造一支职业素养强、技术能力过硬、相对稳定且自身造血功能完善优秀团队。
3.3产品质量风险处置
对于产品质量的内部风险,结构从具体的产品质量问题出发,从每一个不合格的指标入手,协助和指导企业梳理问题,分析查找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帮组企业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出厂检验能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品和食品安全意识,从而降低产品质量风险。对于产品质量的外部风险,监管部门要加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宣贯培训,确保企业执行到位,同时针对重点环节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非法生产、违规添加等违法行为,以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4武汉武昌市生鲜食品安全监测
国内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也不断升温,如何生产安全食品,并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控制质量,做到风险防控越来越受到食品企业的重视。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建议从法规、检测和风险防范入手加强食品安全和质量风险控制。下文将以武汉武昌市生鲜食品安全监测项目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4.1生鲜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为了保障辖区老百姓放心消费蔬菜水果,武昌区食药监局精心设置了三道“屏障”:一是免费为各大农产品市场和超市提供检测设备及耗材,并免费培训检测人员,督促市场管理方每天自检蔬菜水果农药残留;二是武昌区食药监局每天出动快速检测车,以专业检测人员和专业检测设备,对各市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巡检、监测;三是定点面向广大市民开放蔬菜水果、畜类、鱼类等农产品的免费快速检测。
4.2效果
5月份,武昌区食药监局检验检测中心已对21家超市、45家集贸市场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了抽样检测,共抽检蔬菜500批次,合格率100%;对水果抽检5批次,合格率100%;对猪肝瘦肉精含量抽检378批次,合格率100%;对水产品抽检30批次,合格率100%。同时,武昌区局对所有超市、集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自检情况进行了巡回检查督促,共检查超市、市场78家次,其中自检行为规范的市场74家次,自检率95%。
5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管理评审;标准要求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的资质评定做出了明确要求,实验室要想正常的运行下去,其所得出的数据务必真实、精确。并设置专人定期对实验室工作的质量进行管理检测。该管理检测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实验室里的工作任务进行的,以便于监督其工作文件以及质检试验是否能满足目前的建筑企业发展要求,是否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资质评定的要求,该检测结果将是实验室内的工程质检工作的优化的一份理论指导。
1实验室内工程质检的凭证和范围以及原则
工程质检实验室在检测工程质量时,可将资质评定依据、质检目标、管理体系结构、质检合同书、投标合同、国家规范评测准则、原则等作为质检评判标准。质检实验室日常工作流程有:1.做好资质认证;2.实际检测地点;3.成立组织结构。质检实验室的工作准则有:客观对待采集的检测凭证,检测机构要保持公正的作风,质检员不能参与和自己有关的质检项目;质检工作必须要系统有序的完成。
2质检实验室的工作流程
2.1工作计划与准备工作
质检实验室做好在年初完成年度检测管理规划,该规划应具有管理目标、工作性质、检测凭证、管理范围以及参与管理人员;质检实验室在实行监测计划时要设置一个评审团,专人负责质检规划的实施,主要工作有:管理参与者、合理分工、分配职业以及确定具体的检测时间等;这些工作都是为评审活动顺利进行打基础。
2.2开始评审
质检实验室工作评审的环节应包括首场会议、现场评测、现场碰头、做评测结果报告以及最后会议等。首场会议的主持人员是评审团团长,会议主要内容是简介此次评审活动的时间和场地以及评审项目等主要因素,首场会议应把控好时间,最好在30分钟左右;在评审开始后,评审工作者要通过观察、听取、检测、询问等方式,来与受审项目负责人交流,并抽阅文件、当场检测、归纳项目施工凭证,做好检测记录,若发现建筑项目施工中存在违反标准的情况要做出不合格报告,最后以此做出检测结论,将检测结论在最后一次会议上由评审负责人现场宣读,并将检测评估以及结论做好,对施工中不达标的部分要向有关部门以及施工人员提出改进建议。质检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现场评审,将现场评审所需的技巧以及控制手段运用得当将促进评审工作的完善。
2.3编制建筑工程质检报告
建筑工程质检报告是质检实验室在完成评审管理工作后的必需文件。该报告主要对评审管理活动的内容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并对建筑不符评审规定的部分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以及评测,编制建筑工程质检报告务必要秉承规范和定量以及具体的原则。
2.4进行跟踪性实施
建筑工程质检报告中指出的工程建设违规部分,施工单位应据此改进在该部分的施工工艺,以便对违规部分进行纠正,此时质检实验室评审团应派遣专人对施工单位纠正违规部分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在纠正工作完善后做好跟踪报告。
2.5结论
当完成建筑工程质检实验室制定的年度评审管理目标后,质检部门或部门主管全面评测该年的质检工作完成情况,评测内容有:评审计划制定合理程度、结构组织、以及评审管理成员的尽责程度、工作经验和教训总结、今后改进计划。
3管理评审工作流程
1)制定流程与目标实施。建筑工程质检实验室制定管理评审流程并以此要展开评审工作。该流程主要有:目标、评审范围、规范引用、工作结构组织、评审成员确定、编制评审规划、确定评审基本目标、以及评审内容分析和记录、编制评审报告、跟进工程改进等。设定评审程序是完善建筑工程质检实验室管理评审工作的要求。
2)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建筑工程质检实验室组织的管理评审活动,应按照资质评审规则以及管理规则,在有计划的情况下完成。因此需在年初编制完善的计划,并报由最高主管签字同意。施工时一旦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在最高主管的同意下进行临时质量管理评审。质检实验室参照制定的年度评审规划中制定的日期以及流程,按期对实际施工进行质量管理,并查看实验室的工作是否与质量评审工作相对应。质检实验室的管理评审工作应包含,质量管理的全部方面和全部的实验场地以及实验中涉及的技术以及管理程序。评审管理最佳时间是一周年。
3)确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标准。建筑施工质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拥有管理评审员证件。质检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编制成一个小组,并配备一名组长,数名组员。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组员才能上岗。质检评审组长应完成下面工作:编制具体的评审规划;组织成员完成具体评审工作;将评审报告上报上级部门并与其进行沟通;主持第一次会议以及最后会议;向质监部门上报质检评审中发现的重大质量故障;编制评审报告;签发不符合项通知书;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对管理评审员的要求:编制管理评审检查表;将评审要求知会受审方;制定实施计划;评审过程做好记录;上报评审报告;将不达标的工程项目跟踪改进;将评审报告存档。
4)施工中参照管理评审记录。将建筑管理评审的过程记录完善,并将其进行整理、归纳做出报告,把报告作为质检实验室的的工作理论依据。
5)归纳评审过程中的文件。将评审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进行综合归纳,如程序和标准以及记录等,归纳时要保持文档的齐全,以及形式规范、保存的完善。
6)质量问题纠正。质检实验室在管理评审中发现的质量管理问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纠正,同时要跟进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避免再次出现相似问题。
4完善管理评审活动的建议
1)质检实验室的管理评审活动应做到全体参加,上至领导下到普通员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管理评审工作的质量。因此要想办法提升质检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参与意识,树立管理评审活动全员参加观念。同时,质检实验室管理评审组长要与受检方做好沟通,使其明确质检工作的重要性。首先管理评审小组要注意对评审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使其有能力按照评审要求完成工作;其次受审施工单位要对管理评审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将其与外部审核放在同样的位置。
2)加强管理评审力度,保障其质量。质检实验室组织管理评审人员在评审过程中应参照评审要求,在评审范围内,负责的完成评审工作,尽早发现施工中的质量问题。管理评审小组成员要秉承公正以及客观的原则来完成评审过程,评审中将看、听、问、以及查综合起来运用,力争早日找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隐患以及一些问题项目。建筑工程管理评审小组成员必须具备评审能力这样才能在工程审核中发现质量隐患,为受审单位提供质量改进建议,确保管理审核工作高质完成,并为工程质量评审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3)经管理评审报告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并加强评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以及提升质检实验室评审水平。
4)质检实验室质量评审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求。第一要做好评审报告的宣贯要求,建筑工程实行管理评审的目的就是为了宣扬质管体系以及建筑质检实验室评定资质原则的宣贯作用。管理评审小组的工作人员按照实验室评审原则以及质量规范编制管理评审检测表格,并在编制过程中检测各类文件是否符合质检要求以及是否具备可操作性,这样可以提升评审人员的对管理体系的认识程度,以及对评审要素的认知程度。;第二要注意提升评审工作的技巧以及效率。将评审记录、质管要求、管理不达标项目以及工程错误纠正等工作要素安排在其他工作要素接受评审时进行,避免评审重复。建筑单位质检实验室管理体系经过几年的工作磨合,人员和装置以及环境设施、管理评审等将变得协调,
小结
在管理评审中,不能仅按照年度规划的要求进行,也要具备一定亮点。运用动态的管理评审模式,保障管理评审活动的健康,促使建筑工程管理评审实验室的工作水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建辉.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资质认定[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7: 191-211.
[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
【关键词】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具体实践
产品在没能经由检定之前,很难明辨它的规格特性。质量查验的侧重环节能够判别潜藏着的产品缺陷,起到凸显出来的预防作用。经由审慎的筛选,除掉不合规的产品;尽早发觉及排除采购进来的劣质原料,杜绝这样的原料,被运送至接续的产出流程。产品质量查验特有的实践,整合了评判作用、把关及信息互通的作用,能限缩不合规范畴内的产品产出。若发觉带有瑕疵这样的产品,则应随时去反馈。创设最佳情形下的改进路径,促动产品质量的层级提升。
一、选出适宜样本
(一)抽样特有的意义
检测时段的前期抽样,是质检人员经由随机抽取,得到可用的检定样本。抽样这样的流程,应当表征着公正的特性;选出来的各类样本,应能折射出真实情形下的工艺水准。抽样特有的步骤,是检定中的初始步骤,带有侧重的价值。检测主体要依循拟定好的抽样规制,正确抽出可用的这种样本。
检定前期特有的抽样,是通过判别样本的特性,来辨识批次范畴内的产品特性。拟定出来的抽样流程,密切关联着多层级的产品表征,也影响接续的检定精准性。若抽取得来的样本,没能折射出物料现有的一切成分,则检定得来的数值,就没能带有全面的特性,甚至误导接续的产品制备。由此可见,抽样依托着的技术手段,关涉质检工作特有的水准层次。
(二)应被注重的细节
拟定出来的抽检方案,应当带有适宜的特性。抽样单位制备成的样单,应被审慎填写。选出来的抽取方案,要凸显着代表性,经由抽样以后,妥善存留这样的档案。抽样检定特有的流程中,依循细分出来的产品特性,拟定明晰的文书记录。抽样预设的检定手续,应当带有完备的特性;关联着的抽取程序,也要完整精准。
预设的抽取数目,关联着预定的这种规制:若要添加原初的抽取数目,则审慎变更拟定的表单。采纳惯常用到的随机途径,它可以分出分散态势下的随机抽取、没能附带着条件的这种抽取。抽取得来的样本,应能表征着随机的特性,慎重缩减这个时段的随机误差。样本抽取关涉的人员,应能拥有高层级的素养水准。抽样依循的流程,要带有真实的特性,回避明晰的倾向性。从制备出来的批次产品以内,随机予以抽取,提升这一流程的公正特性。
二、精准层级的提升
(一)检定中的精准性
最近几年,经济互通关联的活动,凸显出频繁的倾向;平日以内的产品检定,是经济范畴中不可更替的环节。产品检定关涉的各类流程,关涉的范畴偏大;这样检定得来的数值,密切关联着接续的企业决策、消费者更深层级的利益。
产品检定特有的精准程度,涵盖着惯常提到的绝对误差、相对态势下的这种误差;它表征着这些误差潜藏的一致属性。产品质检得来的结果,应能折射出数值特有的差别状态、随机范畴内的综合成效。不够明晰的检定数值,会耗费掉偏多的检定资源,造成批次范畴的产品报废,带来偏大的损失。
(二)明辨细节误差
产品检定特有的流程中,人员素养这样的状态、选出来的测定仪器、质量查验的方式,都会关涉检定得来的结果。即便预设了同一方法,经由多次的检定,也会得来不同数值。这就表征着,测定时段中的误差,是很难回避掉的。为此,选出来的适宜方式,应能提升原有的精准性。在测定制备出来的同一产品时,不同情形下的测定流程,会涵盖着细化的成分偏差。因此,应当明辨产品特性,选出适宜的测定路径。
若检测得来的真实数值,处于特有的临界情形,则慎重考量潜藏着的不确定特性。不要单纯依托一次检定,就得来判别的根据。为保证测量得来的数值可靠,记录下来的原初记录,应与查验到的真实状态,保证应有的一致性。着手去测定以前,应能明辨预设的执行指标,是否折射出周边范畴的环境条件;若发觉了带有干扰特性的某一仪器,则应妥善去调和,随时去纠偏及校准。做好初始时段的测定演练,明辨关键环节特有的细节事宜。
三、拟定明晰的报告
(一)检测报告特有的价值
产品质检制备出来的数值报告,是归整得来的性能报告。这样的报告,折射着项目测定范畴内的真实结果。经由数据的归整,供应了技术特性的关联报告。记录下来的这些数值,表征着公正特性的检测根据,带有法律的成效。检验报告涵盖着的产品特性,也被存留成技术资料。书写出来的这种报告,是检验机构制备成的检测产物,密切关联着测定水准。记录着的质量数值,反射出企业平日以内的信誉,是质量范畴内的执法根据。除此以外,客户特有的消费利益,也关涉检定得来的数值结果。
(二)依循规范去书写
调研得来的数值表征着,每年时段内,质检报告特有的失真状态,都会引发数目偏多的诉讼、其他范畴内的产品纠纷。为此,应当依循给出来的规制规则,审慎拟定这样的报告。报告书写关涉的各类规制,涵盖着质检依托的手册、关联着的程序文件。审验得来的数值,带有精准的特性及可靠的特性。质检报告拟定出来的多样格式,都应当依循最佳的编排,表达出精准的、明晰的质量规格。不同类别之下的这些报告,应当依循细分出来的流程,逐个予以拟定。然而,拟定好的这种标题,应能符合预设的计量认证、查验及接续的验收指标。
质检部门经由报告的查验,能获取明晰的质量数据,掌握各层级的产品信息。测定得来的报告结果,应当带有全面及真实这样的特性。书写下来的若干信息,都要提炼出精准的结论;归结得来的建议,要带有简明的优势,做到应有的科学化。应被慎重查验的关联细节,包含着接纳检定这样的企业称呼、产品预设的型号规格、标准化态势下的判别结论。
质检人员原有的素养水准,也应被渐渐提升。加强对这一范畴人员的查验及培训,检测人员要依凭合规的资质,才能予以上岗。加强平日以内的素养培训,以便熟识细分出来的测定指标。
四、结束语
产品检测细分出来的流程,是经由慎重的比对,明辨各个层级的产品特性。经由比对及查验,发觉了潜藏的质量弊病,并着力去纠偏。应当注重这一时段的质量检定,写出明晰的检定报告,以便供应后续的查验根据。产品检测特有的分支工作,是质量管控中的侧重部分,能够助推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金星.我国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J].求实,2009(12).
一、数据准确,扎实推进公信力建设
真正把公信力建设作为质检机构之本;把数据公正做为中心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如何克服趋利倾向,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检验机构运作的全过程,是检验机构公信力建设的关键。正确对待事业收入与检验公正性的关系,在思想认识与对应措施上:一是坚持事业要发展,检测收入要增长,但决不能以赢利为目的。检验机构的业务收入就是检验费,收入的增长完全靠检测业务的增长来获取。二是始终注重当好行政执法的技术支撑。当监督检验与其他性质的检验业务发生冲突时,其他性质的检验业务要为监督检验让步;检验业务市场化运作与公正性发生冲突时,客户的任何需求都要为公正性建设让步,确保检验数据、检验结论的公信力。为了保证检验报告的科学、真实、准确、公正,防范影响公正性事件的发生,笔者所在单位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有关业务接待、样品收取、检测收费、检测报告发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确认、保护客户机密和所有权、保证公正性、抱怨投诉、客户反馈、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样品处置等公开文件,并严格按此实施,对从抽样、检测、检验报告到异议处理的各个质量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在日常工作中应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实行质量监督。任命不同专业质量监督员,不定期对检测人员的检测操作和检测工作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质量监督员有权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检测结果要求进行复检或要求有关人员进行双人平行检测,以保证质量体系的有序运行,确保检测人员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检测技术服务社会。
(二)实行抽检分离。成立专门抽样队伍,专职负责样品抽取工作,抽样人员不承担所抽样品的检验工作,避免检验人员与客户的直接接触,从程序上消除不公正检验的因素。
(三)实行盲样检验。实行盲样检验制度,凡执法部门的监督抽检所有样品由业务办重新编号后下发给检验人员按流水作业程序检测,使检验人员只知道样品编号,无法了解样品的其它相关信息,而且每位检测人员仅承担部分参数的检验,无法对样品进行综合判定,杜绝可能发生的徇私行为,进一步提高公正性。
(四)实行权限管理。根据职责范围,授予不同人员不同的权限,每人只能按照个人密码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处理和了解与自身有关的事宜,检验人员只能修改自己未签发的检测报告,无权改动他人出具检验报告。同时所有已经审核签发的检验报告综合管理系统一律锁定,未经授权,任何人无法进行更改,确保签发的与存档的检验报告一致性。
(五)强化内部质量控制。责任部门制定年度内部质量控制计划,采取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等方法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以政府工作为中心,服务产业经济发展
国内质检机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以产品质量监督、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检验检测为主要工作内容,这就决定了质检机构要积极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贴近地方主导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服务大局,更加注重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便捷、可靠的技术服务,以服务社会、政府需要、百姓关心的产(商)品为重点,从单纯的检验业务部门向科研型综合服务部门转变,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在高、精、尖科研项目上寻求突破,以“科技兴检”提升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三、强化服务职能,为企业排忧解难
强化服务职能,为企业排忧解难,质检机构既有监督职能还有服务职能。通过产品质量检验为企业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技术人员优势,为企业指出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利用质检机构丰富的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通过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取得企业信任和好评,同时防止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不仅为企业排忧解难,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事业发展
设备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基础,人员则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关键。首先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各尽其能,各尽其责;其次,加强人员培训,每年要有培训计划,注意队伍的梯队建设,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单位的联系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培养良好的技术素养;再次,聘用社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补充检验队伍力量。只有人员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确保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升服务能力的途径,为建设新型服务型技术机构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三个结合 提升 服务能力 质检技术机构
提升服务能力是产品质量检验技术机构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质检技术机构是质监系统实现产品质量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技术支撑,也是质监系统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得力助手。福建省政府倪岳峰副省长在福建省质监系统调研时提出三个结合”,即要坚持技术措施与非技术措施、监督与服务、研究与应用,进一步做好质监工作。不但给福建质监系统指明了工作努力方向,还为质检技术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质检技术机构服务于政府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一、提升服务能力是凸显服务价值的动力支柱
近年来,质检技术机构注重提升服务能力,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进一步凸显了服务价值,赢得了政府和经济社会的赞誉。
1.为产品质量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近些年来,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围绕着如何实施有效监管,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等,质检技术机构参与了大量的产品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验任务,为有效实施监管提供质量分析报告,为重大质量安全事件提供及时有效的监督检验数据等。如在2004年的“苏丹红”事件、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以及2011年“塑化剂”事件中,质检技术机构快速反应和预有准备的技术储备为政府部门紧急应对事件提供技术支撑,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前瞻的检验技术储备为国内及省内应对突发事件和专项整治行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为推进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质检技术机构服务于经济发展,得力于长期的质检技术发展和实践能力。一是开展宣传培训活动,为规范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引导产业良性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二是开展检验服务,为企业提供检验服务,帮助企业分析和改进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广泛服务于企业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的提升;三是开展认证工作,服务于节能减排,不但为企业提供积极的出口认证支持,还为产品的更新换代、产业升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四是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五是拓展服务领域,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检测技术服务平台。质检技术机构通过广泛的技术服务,为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技术支持。
3.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积极的技术保障
面向社会开展有效的技术服务,是质检技术机构的一项重要义务。一是开展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关注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服务队等方式,利用“3.15”、各节假日时机,开放实验室、走上街头,宣传质量安全知识和技术,提高全民质量意识。二是为社会提供质量技术服务。利用质量检验技术力量,广泛开展质量技术鉴定和服务活动,帮助群众开展质量维权活动。三是注重和谐质检建设。深入开展质检文化活动,通过文明单位创建、争优创先、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弘扬优秀质检文化,形成积极向上、风正气顺的良好质检风尚,为和谐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升服务能力是贯彻落实“三个结合”的基本要求
提升服务能力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检验技术机构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检验技术与不断发展着的产业科技水平的竞赛,面临着服务手段和服务有效性的挑战。
1.技术措施与非技术措施结合,应突出服务能力提升。
技术措施与非技术措施结合的监管服务手段的提出,反映了当前科学技术和产业技术发展对监管服务要求的紧迫性、复杂性和高技术性。质检技术机构是质监职能部门产品质量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力量,技术措施与非技术措施结合,应以技术措施为基础,紧紧依靠检验技术服务于政府产品质量监管的技术措施和非技术措施,为技术措施提供直接的检验技术支持和服务,为非技术措施提供可靠的技术要素参考依据。这就要求质检技术机构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不但要提升质检技术服务的能力,还是提高技术能力之外的实践经验和智慧,为监管职能部门提供积极有效的技术和智力支持。质检技术机构应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方法,在积极提供常规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利用不断提升的检测技术、质量认证技术和国际国内质量管理经验等服务能力,为质监职能部门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更为主动的、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技术及非技术解决方案。
2.监督与服务结合,应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支撑。
质监部门监督与服务的手段需要质检技术机构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监督与服务是当前政府部门实施产品质量综合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监督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增强产业、企业自律意识,防范不良市场行为的发生,规范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服务是通过行政、政策、技术等手段,为产业健康发展、企业产品质量提高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监督是一种技术监管和执法,依赖于检验技术强劲的发展。依赖于检验技术机构强大的技术支持力量;服务需要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和不断改进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发展方式转变、产业技术升级转型,企业对技术服务要求的渴望与日俱增,对质检技术机构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迫切的期望。监督和服务的目的都在于产品质量提高和产业健康发展,监督与服务的结合,为质检技术机构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层次的技术要求,在此情况下,唯有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快速发展的技术革命需求,才能实现技术支撑作用的发挥。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产品除食品外,还包括食用农产品、药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
对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有规定的,适用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安全负责,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生产、销售产品需要取得许可证照或者需要经过认证的,应当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被吊销许可证照的生产经营者名单;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构成非法经营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监督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引导消费者选择合法生产经营者生产、销售的产品以及有合法标识的产品。
第四条生产者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
违反前款规定,违法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2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在产品集中交易场所销售自制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当比照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的规定,履行建立产品销售台账的义务。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销售者应当向供货商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商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的产品,不得销售。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工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停止销售;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销售产品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
第六条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产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产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应当审查入场销售者的经营资格,明确入场销售者的产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销售者的经营环境、条件、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经营产品是否符合法定要求进行检查,发现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或者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条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出口产品符合进口国(地区)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法律规定产品必须经过检验方可出口的,应当经符合法律规定的机构检验合格。
出口产品检验人员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有关标准、程序、方法进行检验,对其出具的检验证单等负责。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商务、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并予以公布。对有良好记录的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简化检验检疫手续。
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逃避产品检验或者弄虚作假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进口产品应当符合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以及我国与出口国(地区)签订的协议规定的检验要求。
质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度和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进口产品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进口产品实施分类管理,并对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进口产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质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时,可以将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进货人、报检人、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进口产品的进货人、销售者弄虚作假的,由质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口产品的报检人、人弄虚作假的,取消报检资格,并处货值金额等值的罚款。
第九条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生产企业召回产品、销售者停止销售,对生产企业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对销售者并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指挥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安全事故;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质检、工商和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依法做好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履行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领导、协调职责,本行政区域内一年多次出现产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第十一条国务院质检、卫生、农业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尽快制定、修改或者起草相关国家标准,加快建立统一管理、协调配套、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产品标准体系。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产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生产经营者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2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遵守强制性标准、法定要求的情况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监督检查记录应当作为其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定期考核的内容。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采取措施,纠正违法行为,防止或者减少危害发生,并依照本规定予以处罚:
(一)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取得许可证照或者经过认证后,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
(三)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四)生产者生产产品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
(五)销售者没有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的;
(六)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不履行本规定的义务的;
(七)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定的。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不履行前款规定职责、造成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渎职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规定,或者有其他渎职行为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渎职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属于其他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不得推诿;因不立即处理或者推诿造成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
第十五条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下列职权: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
(四)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
第十六条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对违法行为的情况予以记录并公布;对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生产经营者,吊销许可证照。
第十七条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授予其资质的部门吊销其检验检测资质;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发生产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产品安全事件时,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依照国务院规定信息,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第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举报经调查属实的,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给予举报人奖励。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检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1、全程检测材料
建筑材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进一步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杜绝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影响建设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的现象。
2、提供实际数据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都由一定的工程数据提示以及标准来支撑。通过全程的细致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可以获得工程施工的有关数据,为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实际依据。
3、确保工程质量
通过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施工企业可以充分地认识到工程质量的特征数值,强化对施工质量的全程控制,从而有效控制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现状
1、质检机构的地位不明确
质量检测机构是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的仲裁机构。它对工程质量从整体上进行技术管理,与施工企业内部质检部门的作用有着显著的区别:在利益的驱动下,质量检测机构更侧重于对具体的待检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在某种程度上包揽了企业内部质检部门的工作,压低自己,成为了某个施工企业下属部门,受到施工企业的管理,无形中给检测机构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丧失了政府部门的职责,导致整个检测工作受制于企业,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产生影响。此外,企业自主选样送检,非质检机构主动抽查取样,为企业舞弊提供了机会,既导致了质量堪忧的建筑工程的出现,又为非法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可趁之机。
2、检测监督的联系不紧密
在实际工作中,质量检测机构与质量监督部门之间的工作没有有效的结合,检测结果没有及时传送给监督部门,导致质量检测的实际作用受到拖滞。
检测机构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某个环节或项目中进行检测,没有及时覆盖到建设工程的所有环节中,导致检测不全面,这样既不能为监督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又影响了监督部门的质量评级工作。检测机构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后,监督机构监督不严格。例如发现砖瓦不合格,监管部门只监督将这些不合格砖瓦清理出去,对不合格砖瓦的去处不闻不问,使得这些砖瓦又会重新流入到施工中去,对建设工程的质量仍然存在威胁。
3、质检机构的利益不满足
有些检测机构从经济利益出发,可能只对某些提供高价格检测费用的建筑工程进行检测,或在没有检测条件的情况下,强行进行检测,影响了检测的质量。或与某些企业一起,在没有实地检测的情况下直接开具假的合格证明,共同欺骗质量监督部门,从而引起了社会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部门的不满。
4、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常态
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专业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该行业要求专业人员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但实际工作中,对这部分专业人才的培训,不能与国际接轨,培训不能常态化,阻碍着其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制约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顺利进行。
5、检测力度不到位
因为没有独立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也就意味着检测单位是长期依附在建筑工程单位或者其他相关单位之下,没有独立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在检测的相关技术和人员的配备上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调节,导致在检测方面的力度不够,不能实现高科技的检测,也就抑制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发展,无法满足我国对这方面检测需求。
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策略
1、要强化施工企业的领导
建设工程的项目经理是整个工程的灵魂人物,他们的整体素质制约着整个工程的最终圆满完成,对项目经理的监督变得尤为重要。他们的各项决策关系着方方面面的利益,他们的做事风格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项目经理重视质检工作,必然会给质检工程注入坚强的后盾,对于施工人员和质检人员都会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能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因此,加强各级领导的能力及水平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要议程。
2、要加大内部质检的力度
工程质量的优劣是工程能否顺利交付的关键,它关系到各个机构的利益。首先,施工企业应健全质量优等的保证体系,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方法的管理,做到全方位监控。其次,建立施工质量检测责任体系,加强建设工程内部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将建设工程检测工作的各个流程进行分工,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实现建设工程检测的规范化管理。
3、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质量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检测工作的质量:检测结果不准确或出具不真实报告,会给建设工程带来质量隐患,乃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工程质量检专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各级主管部门的长期的任务。从专业人员的选拔、现有人员的培训入手、淘汰不能达要求的人员三方面入手,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不做假试验,不出假报告”,对人员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增强其抵抗诱惑的能力。建立起一支真正具有高素质、高水平、责任感强的质检人员
4、要增强检测机构的诚信
质检部门是否诚信,对质监部门能否顺利执法以及施工单位是否做好本职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建设工程质检工作由委托、抽样、检测、这几个部分组成,它需要施工单位、质监部门和质检机构的通力合作。其中,质检机构提供的检测数据是对检测结果的公示,是其他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质检机构要加大诚信工作的力度,严格遵守规定,客观公正地进行质检工作。
5、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协调
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管理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的所有人员的才能完成。首先,充分认识“通力合作”在质检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质量检测管理顺利开展;其次,创新质检管理模式,创新项目结构、人事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管理体系,认真做好质量检测管理每个环节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质量检测管理水平;最后,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职能,履行自身的质量检测监理职能。
6、要强调质检机构的合作
新时期,是信息化的时期,我们通过网络、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综合管理,以此加强对质检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达到提高质检工作的客观公正的目的。同时,还要加强质检人员之间的交流,整合现有的资源,拓宽交流的渠道,聘请专家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再教育。
7、加强施工企业各部门质量检测协调与沟通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管理并不是单独孤立的,它需要各个部门以及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例如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管理中的交叉环节则需要部门之间的协调。为此,建筑工程项目企业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协调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出现的质量检测管理问题做到协调解决,保证质量检测管理顺利开展。其次,创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管理新模式,认真做好质量检测管理每个环节的工作,从体系结构、人事制度以及技术上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质量检测管理水平。再次,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监理。总之,我们在进行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时,应该充分调用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将其质量检测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诸多的建设工程项目大肆兴建,意味着需要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它就是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该机构专为建筑服务,以专门的检测设备、用专业的检测人员,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竣工、安全交付、安全使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若干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并深思这些问题,并找到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提高建设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义.浅析当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江西建材,2014,15:268.
[2]张晓芳.简析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16:63.
质量管理是呼叫中心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大部分呼叫中心的质检员基本工作就是听电话录音,然后对其进行评分。质检评分是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之一。有些呼叫中心会要求质检员参与对员工的辅导,以改进录音中发现的问题。由于班组化建设在许多呼叫中心搭建并运行,更多时候,辅导工作是由员工的班组长承担。
为了更精细化覆盖质量管理,加大辅导有效性,调动人员积极性,实现班组建设机制的效能,我们开始推行班组质量顾问制。所谓班组质量顾问制,是通过与班组紧密协作,质检员从原来的监控转变为质量顾问的角色,发挥质量跟踪的全线监控和分析的优势,通过团队业务策划、客服质检档案维护及提交、数据分析报告等各项手段支持班组化建设;增加班组顾问交流,紧密合作,降低差错率,合理引导组员情绪,积极宣导顾问制文化,以辅导提升为主,改善部门服务质量(如图1)。
二、班组质量顾问制的职能和优势
班组的人员管理包含素质管理、纪律管理和思想管理。质量顾问主要负责素质管理,通过话务抽听、数据分析、辅导及培训使客服代表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令客户满意。
质量顾问主要工作如下:
1、客服代表个人分析:出具阶断性业务分析报告,通过多项指标的立体跟踪,多维度关注人员情况及工作效能,并予以针对性分析及辅导。
2、承担部门培训师工作:通过培训建立与组员的互助关系,增加服务黏度,并通过观察及交流走进组员的内心来了解其学习情况及性格特点,协同制定组员成长计划,如如何更快融入班组、新员工在班组内未来可扮演的角色、从业学习时间安排等。
3、充分利用前期数据信息:借助各种报告数据、产能分析、客服代表档案、话务呈现及实际观察进行班组质量跟踪,以班组的持续进步为核心目标。
4、话述分析及工具使用指导:及时分享价值话务及学习心得,巩固一线知识储备,减少差错率;通过知识库工具的使用培训,提高一线的独立处理业务能力。
5、协同组长做好团队管理:帮助班组发现问题,通过班组长跟进、质量顾问跟进的方式一对一进行人员辅导,协同班组在组员心态、业务方面的建设,狠抓新进员工和潜力员工,加大其关注力度,争取在个人发展的前期就建立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工作性情,为今后的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6、顾问制角色定位:绩效是重要手段,也是辅导的基础,没有压力震慑,辅导效果就难以落实;辅导在于强调非有错必罚,在团队整体良好情况下,个体差错就集中受罚。
三、班组质量顾问制的创新点
1、小组化关注:质检人员与班组结对,协助班组长管理
一般来说,1个质检员与1-2个班组结对,所有班组总人数不超过25人。以季度为常规观察周期单位,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酌情轮流调整。结对期间,质量顾问应协助班组长对其组员作具体跟进辅导。质检偏重业务和知识信息筛选、提供,班组长偏重前台实施,更多落实一对一人员交流。必要时,质检协助班组长落实难点解析、专题分享。
2、客户代表质检成绩考核方式的变化:月度考核,侧重辅导,摒弃单一惩罚机制
1)区分考核期和辅导期,常规抽听以辅导为重:常规话务在每月前三周由质检人员跟进辅导,不计入绩效考核。除此之外的“客户评价不满意”话务和投诉话务等必检话务,每周计入绩效考核。
2)月度考核优化:通过业务指标(80%)和成长指标(20%)两部分,综合反映客服代表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如图2)。
业务指标(常规):缩减原“监控”尺度,月度最后一周抽取当月全部话务(除必检和已加分话务外)中的少量话务(根据呼叫中心自身情况确定数量),按标准考核计分。
成长指标(附加分):积极收集班组日常业务及学习中对关键问题、案例(知识点)、优化建议的提交和经验分享等,对提交人月度累计按标准加分,予以激励。
成长指标(附减分):设定团队目标值,个人与团队差错率捆绑,如个人差错率低于团队目标差错率,倒扣分。
3、配套执行流程
1)班组质量顾问制可以通过各项活动来挖掘、收集问题和优化建议,开展业务主题如表1。
4、工作过程成果关注:质检组内考核同步变化,鼓励成效的同时也不能将客服代表的提升压力过大捆绑于质量顾问身上。建议按以下思路多纬度考核:
1)辅导人员基础稳定性、改善情况、综合成长(如业务能手)。
2)质量顾问自身学习情况。
3)质量顾问提交的价值性建议。
4)班组反馈评估。
5)定期或不定期提交专项人员锁定跟踪报告价值度,含关键指标、计划和措施安排。
6)按质检项目(含标准细化内容)分档、入库,挑选出各业务类型最佳处理话务,用于培训、参照等。
此外,有关监听量,视小组实际情况申请,经质检主管同意,与现场和组长共同探讨落实质检差异化。也可以更灵活自主化:计划量(约70%)+随机量(约30%),给质检员一定自。
四、班组质量顾问制成效的量化
呼叫中心的管理处于动态变化,管理指标多,且无法跟踪比较,只能从数据中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是环环相扣的,需要相互配合,并不是质检员一个人可以解决,短期成效无法量化。通过以下指标的长期跟踪,可以判断班组质量顾问制开展是否有效。
1、关键指标:产品销售额、产品销售指标完成率、投诉接待处理的稳定性和转化能力。
2、辅助指标:满意率、平均处理时长、一次解决率、讲读能力、差错率、优秀加分率、班组对质检评价。
五、总结
经过摸索,我们总结出班组质量顾问制适合在以下几种呼叫中心中运用:
1、人员规模突然扩大的呼叫中心;
2、业务复杂度高的呼叫中心;
3、追求高质量、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呼叫中心:
4、想缓解质检和客服、班组长之间矛盾的呼叫中心。
一、企业质检机构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具有发挥作用的巨大潜力。
这是因为:
1.质检机构对产品质量的现状最了解,这是由质检机构的结构组成和职能所决定的。
由于一个职能健全的质检机构可以对产品自有形投入开始到产出的主要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因而对于这一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就最清楚。一般来讲,所谓暴露的问题是相对于产品的标准和图纸来进行衡量的,因而质检机构进行的是大量的标准和图纸的符合性检查工作,这对于稳定和保证产品质量是必要的。如果对控制过程中所汇集的大量信息进行有目的地筛选,尤其对产成品的质量信息对照用户要求进行筛选的话,就会发现有许多信息对提高产品质量是非常有用的。由于质检机构在质量信息上具有知根知底的优势,因而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项目上就具有选项比较正确、能切中要害的特点。
2.质检机构的检验队伍具有一定的技术素质。
质检机构的检验人员基本上都来自于各工种上的操作工人,一般具有工作认真、技术水平相对比较高的特点。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事把不合格品挑出来的工作,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防止产生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的的经验。一个素质好的检验员在解决现场问题时某些方面可以顶得上一个现场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所提出的解决办法一般可以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中,只要这种积极性发挥出来,他们就会在提高产品质量上想出许多简单实用而又非常有效的点子。
3.质检机构具有试验和验证能力。
质检机构的测试人员除了做一般测试前准备工作时要求可以低一些外,其余如对测试大纲要求、测试方案、测试步骤、测试装备、测试数据的收集归纳和整理、测试对象的性能、开机前的准备和操作以及一般故障的分析排除和测试过程的安全保护都要比较精通和熟悉。为此,他们在强电、弱电、机械设计、测量、控制理论、数理统计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矗有的测试人员对国内外产品的先进标准还比较熟悉。因此,他们在提高产品质量上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一般都比较切中要害。认真负责的测试人员为了对自己提出的改进设想负责,还会自己动手进行改进实践,改进后自己进行先行试验,得到验证后再向技术部门提出改进建议。由于测试人员在技术、经验、装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中大有用武之地。只要政策配套,奖励得当,他们在提高产品质量工作上同样可以发挥出很大的潜力。
4.质检机构在与相关技术部门的沟通方面有优势。
质检机构在产品质量上是一个把关的部门,但就质量信息而言也起着中间桥梁的作用,质检机构不仅与生产制造有关的部门及车间联系密切,与设计工艺部门的联系同样也很密切。质检机构需要理解产品标准和图纸,同时也必须把产品固有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技术部门,尽管双方的职能不同,但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是一致的。由于双方技术人员在业务上经常的联系,沟通时共同语言较多,对于产品的内涵要求容易理解,也容易讨论到产品质量的实质性问题,因而技术部门对于质检机构提出的改进建议采纳的就相对比较多一些。
二、质检机构应该在提高产品质量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质量仅仅得到保持或稳定是不够的。企业必须根据生产实践和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反映。质检机构在其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而有所作为。
1.质量信息的汇总和反溃
质检机构可以把生产制造和用户服务过程中对产品的意见进行集中整理和归类,然后把其中对产品质量改进和提高有用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领导或部门。实际上,设计部门很希望及时知道一个新品在投产和进入市场后的反映,工艺部门也需要及时掌握新工艺投入运行后稳定运作的情况。即使某些有价值的信息暂时用不上,他们也会在合适的时机考虑应用的可能性。
2.参加产品改进方案的讨论。
一些老产品当初由于受工艺、材料或标准的局限,用现在的眼光来评价,就会发现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而又由于老产品受到销售价格的限制,不可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在这种情况下,质检机构可以把平时积累的大量信息提供出来,积小改为大改,最终达到在不提成本或少提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3.参加新品的评审。
一个新产品开发出来,无非是为了用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工艺、最合适的价位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为此所开发的产品是否已经把老产品上存在的技术性的缺陷已经克服或降低到最低限度了,各项指标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标的,这往往是质检机构最有发言权的。同时又由于质检机构在新品样机试验及型式试验后可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试验报告作辅证,因而质检机构在新品开发上同样可以作出贡献。
4.直接提出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方案。
质检机构直接提出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方案往往是改变质检机构形象的主动行为。限于职能规定,质检机构往往指出别人不足的比较多,不讨人喜欢。理解的人认为是负责的表现,不理解的人认为存心找茬。如果质检机构在合适的时机提出比较完整并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一可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二可改变有些人对质检人员的错误看法。所以,质检机构直接提出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方案的做法也是一种积极的办法。
三、质检机构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中要摆正位置。
1.以理服人、对事不对人。
质检机构人员在产品质量上扮演的是警察的角色,久而久之容易养成"我说了算"的老大作风,这在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工作中是行不通的。提高产品质量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光技术上可行而没有把技术和经济两者进行综合分析,生产出再好的产品而没有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俗话讲万宝全书尚缺角,质检机构的人不可能是全才。所以,在提出一些建议设想时,互相尊重、以理服人才是积极的态度。当然,也会碰到有些面子观念比较强的产品主管人员,会把一些积极的建议视作为对他们成果的恶意否定,采取的是完全拒绝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采用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把积极的建议向上级提出来就是了。
2.以质量提高与创新为已任。
通常,质检机构只要把好产品实物质量关,信息传递好就算尽职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质检机构关系不大。这种与己无关的想法是影响质检机构在提高产品质量工作上有所作为的彰碍。质量第一的实质内容决不仅仅是保证已有产品的质量,提高和创新更应该是质量第一口号的延展。质检机构是贯彻质量第一方针的重要部门,因此,质检机构应该同其他部门一样,要把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工作,积极做好本部门应该承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