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移动公司综合部工作

移动公司综合部工作

时间:2022-05-09 06:00: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移动公司综合部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移动公司综合部工作

第1篇

关键词:移动公司 管理工作 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手机制造业得到高速的发展,促使我国的移动公司随之得到高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移动公司首先要对运行资金进行合理的决策、计划和使用,同时要得到移动公司全体员工的支持,这是一项综合性管理措施,也是移动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移动公司各种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是移动公司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移动公司已经跻身于我国行业发展的前列,移动公司发展,将随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探讨新时期移动公司在管理工作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理念应对新时期的发展对策。

1、新时期移动公司管理内、外部环境

新时期移动公司的全面管理工作,由于市场的变化和高科技产品的面世,移动公司面临着许多复杂多变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新时期移动公司的外部环境

现阶段,我国移动公司的手机电话用户的总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构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现代通讯网络,同时移动公司的各项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但是,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沿海地区和西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差异较大,像苹果类等尖端手机的应用幅度不大,也使相应地区移动公司的发展也不平衡,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连有线电话都不能实现,如果将低端手机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通信问题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1.2 新时期移动公司的内部环境

一方面,移动公司是资金通讯型企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满足社会增长的通信需求。同时还要及时跟上移动技术发展的飞速提高,移动公司也需要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大量更新设备也使移动公司用于通讯工程的建设资金感到压力。移动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我国政府为支持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曾经针对移动公司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但是,现阶段移动公司在取得长足发展时期,各项优惠政策当然会随之取消,为了提高人们对手机的资费支付,又多次调整了移动通信资费,也使移动公司资费水平出现下降。除此之外,移动公司按照相关规定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折旧,促进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随着手机市场的日渐饱和,移动公司从增加手机用户数额的角度已经具有难度,要发展只有增加手机用户的功能。

2、移动公司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移动公司资金周转与资金回收存在的问题

移动公司企业资金运转的重要一个特点就是由于周转期较短,资金回收困难。移动公司企业的收费形式一般是短期收费,即针对不同的移动公司业务给予不同的时间期限,其中包括一些较为灵活的包月或包年的模式,对于网络费用,针对拨号上网的用户,采取的是按照小时交费的形式。这些业务的资金一般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但是由于移动公司业务的广泛,资金回收的任务很重,移动公司企业设立了很多的缴费点和营业网点,交费的中间环节较多。

2.2 移动公司的资金投入量过大的压力问题

在高科技时代,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移动公司企业属于高科技的电子技术行业,发展快、更新迅速,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在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研发上。

2.3 移动公司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部分移动公司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缺乏相应的资本运营和管理制度,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导致移动公司企业的管理工作水平不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加强移动公司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在新时期,针对移动公司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3.1 加强移动公司的市场预测能力和决策能力

当前,随着移动公司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大移动公司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增加,激发了各个移动公司在管理上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竞争机制。移动公司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各类工作人员就必须给移动公司的决策当前移动公司在管理中的问题,如资金问题、销售问题和真实及时的财务数据,管理人员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同时,还应该重视与市场发展前景的预测,安排好移动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

3.2 高移动公司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移动公司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一方面,移动公司企业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相关管理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知识和现代金融知识进行学习,学习最新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移动公司资金的运营能力,保证移动公司企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要培养管理人员精通资金运作,又懂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金融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采取积极的经营战略,把握机遇,加快移动公司的发展。

4、结语

移动公司企业应该根据移动公司管理的变化,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体系,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组织结构,并将其贯穿到移动公司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中,提高移动公司企业经营活动的运行质量,保证移动公司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力公司;信息化;平台

电力公司对于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给人们提供日常生活必需的电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电力公司后勤管理开始全面实现信息化转变,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及时进行更新与发展,合理的使用互联网技术,促进电力公司后勤管理信息化创新,这已经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移动互联网应用之下,积极开展后勤管理信息化创新和发展,必须要全面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完善的信息化体系,转变传统管理方式,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1 互联网时代电力公司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1 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使得后勤管理更加科学

以往电力公司运行中,后勤管理部门一般都是“服务”性质的,电力企业发展中,其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不会首先告知后勤管理部门,这就使得后勤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存在感较弱,后勤管理人员参与度不高,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效率也会比较低,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对于该问题来说,后勤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之后,首先可以让原本复杂、工作量较大的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的简化,也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更加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可以使得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更加的规范化,提高管理效果。

1.2 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我国很多电力公司的后期管理部门都是人力进行办公,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且人力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如果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且不能获取相应的收益,所以目前的电力行业竞争加剧的基础之下,会导致巨大的损失,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而在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后,使得企业后勤工作的开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很多先进技术融入到其中,可以大幅提升电力公司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可以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使得公司经营管理顺利的进行,为电力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的方向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之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电力公司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后,形成了以移动PC终端与移动端的综合性后勤运营管理平台,其融合了办公管理、安全督查、物资管理、后勤应急管理、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得后勤管理达到实时性、灵活性的要求,可以更好的促进电力公司工作效率和运行质量的提升,促进电力公司的科学化改革和发展。当前社会发展之下,人们的竞争压力增大,生活节奏也会加快,这种情况之下,传统的人力办公方式比较落后,效率较低而逐步被淘汰,而具备先进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平台逐步建设和应用,并且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后勤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所以电力公司需要重视该方面的建设,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2 综合性后勤运营管理平台简介

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电力公司综合性后勤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云端信息共享技术等组合而成。结合本次设计要求,下面逐步进行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分析:

2.1 办公管理

办公管理模块为后勤部门管理者进入到的办公系统,其利用办公模块的相关操作,可以有效的了解后勤运营管理平台的工作状态,并且对于各项运行数据有综合性的了解,然后按照所产生的相应数据信息作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制定出下一步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提供基础。利用办公模块可以快速的给后勤管理部门的领导者提供企业的后勤管理全部运行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异常的信息,并且发出警报,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采取调整措施。

2.2 安全巡视管理

电力公司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就是给企业内部提供水、电、气等资源,还要提供办公耗材、设备维护等基础性工作,对于企业运行各项工作实施安全监督管理。通过综合后勤运营管理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于其他部门的保修请求及时作出回应,然后确定具体的维修工作时间,让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有更高的积极性。此外,综合后勤运营管理平台建设中,企业可以建立性能完善的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可以更好的进行整个企业内部安全巡视管理,然后及时对于异常状态做出调整和控制。

2.3 物资管理

电力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先进设备的支持,而后勤管理部门则需要做好设备、耗材的存储与管理工作。应用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进行管理,可以随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且定期组织保养工作,还能够了解耗材的库存量、使用率、损耗率等信息,及时补充耗材并且做好管理。

2.4 后勤应急管理

电力企业的安全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后勤管理部门应该立即对于突发的情况做出响应和处理。利用综合性后勤运营管理平台,可以及时发现运营异常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内。

2.5 系统管理

从电力公司的综合性后勤管理平台应用情况出发,可以全面的提高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而系统管理模块能够使得企业领导者对于整个后勤运营情况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使得平台稳定的运行。

3 综合性后勤运营管理平台的优势

与传统人力方式进行后勤工作对比分析,综合性后勤运营管理平台有下述优势:

(1 )综合性后勤运营管理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可以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机械化与智能化的转变,让后勤服务更加精准;

(2 )与传统人工方式对比,综合后勤运营管理平台覆盖范围更大,数据量更多,给后勤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综合性后勤管理运营平台更具灵活性,各项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4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领域发展之下,电力公司以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持创建综合性后勤运营管理平台,使得后勤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还能让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未来发展中,需要创建更加完善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为电力领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艳军.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7,000(006):11-12.

第3篇

1代维信息化现状

中国移动四川省分公司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对代维管理的IT支撑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包括iMEP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应急发电系统、PBOSS系统、无线网优平台、图纸化平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合作单位统一管理平台等管理系统。每套系统完成各自的业务,每套系统有自己的数据,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无法适应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全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通过整合现有iMEP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应急发电系统、无线网优平台等系统,进行统筹开发,优化和完善合作单位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包括基站代维、延伸系统(室分、直放站)代维、塔桅代维、管线代维、应急发电、综合接入代维、CQT测试在内的全业务代维的一站式管理。而为中国移动四川省分公司提供通信代维服务的大部分代维公司,目前普遍采用纸质工单形式,在各处理环节中流转最终到达末梢的代维人员,代维人员在代维工作结束后以纸质方式记录并反馈代维结果,最终手工形成代维报告,工作效率低且工作质量差。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一套支持全业务代维的PDA终端系统,实现代维PDA与合作单位统一管理平台间的信息互通,实现故障处理、资源调度优化、系统割接、业务保障等全业务代维的闭环流程监控,规范代维工作流程,提高代维工作效率,完成全业务代维的精细化管理。

2目前代维存在的问题

基于当前中国移动四川省分公司代维的业务、工作流程及信息化现状,中国移动四川省分公司代维管理工作的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2.1工作质量失控

难以监督现场工作质量。当前代维工作存在严重质量失控现象,无法保证与落实对重要站点的分类分级代维;无法有效落实分等级、分场景维护;当前代维工作更无法实现对不同站点生成个性化的代维任务,导致用户投诉居高不下。

2.2人员难以监督

无法监督现场工作;在当前工作中,难以有效监督代维人员是否按预定时间到达指定的代维位置;CQT测试造假;无法定位代维人员是否到达有效测试位置进行CQT测试,难以监督代维人员是否测试足够的时间。

2.3测试统计缓慢

测试数据无法现场统计和实时上报;纯纸质化填写报表,原始验收数据难以保存,代维各项数据统计困难;无法及时判断站点异常;数据无法及时有效的上报,无法及时反馈该代维点是否正常,导致效率低下并多次进站,同时无法有效的进行数据分析。

2.4资管功能缺失

无法实现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工作在当前的代维工作中一直是缺失的,至今尚无有效的资产管理系统;资产损失或投资浪费;无法确切掌握站点、机房中的实际设备数量和型号,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并有可能引发资产流失或投资浪费。

2.5信息更新滞后

难以及时更新站点信息;由于代维周期长且由人工整理站点信息,信息更新速度非常缓慢,信息更新速度跟不上事情变化的速度;无法及时更新基站信息;无法对发生变化的基站设备进行信息统计,使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更新,造成投资浪费。

2.6工作效率低下

第4篇

一、发挥综合代维的协同效应

当前通信网络规模发展迅速、呈现出组网网络结构扁平化、组网技术全网IP化、各专业维护分工界限日益模糊的特点,这就给运营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周期更短、室内覆盖要求更高、终端服务增多、维护工作量、协调的难度及复杂性加大及测试和网络优化更频繁,通常的代维模式是将各个专业分包给不同的代维单位,或者是代维单位按技术专业划分维护内容。这就使得同一个故障多个代维公司或多组维护人员同时参与,不仅增加了代维成本,也影响了维护效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手段的提升,促使代维工作向着集中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总体看来,在移动通信全业务的运营下,综合代维模式有以下四个特点:首先是代维界面区域化,原来专业代维是以专业来划分的,而现在综合代维侧是以区域来划分界面;其次是服务对象综合化,在综合代维的特定区域内,代维公司面向多厂商、多产品,多专业、多层次开展代维工作;再次是代维管理集中化,实行集中管控,统筹调度;最后是针对客户感知而言的服务支撑前置化。

与分专业代维模式相比,综合代维模式在整合资源,提高规模效应,规范代维工作以及适应融合后的移动通信全业务经营发展需要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代维专业分工的一体化

在接入业务向多元化、接入技术的IP化方向发展的情况下,如果仅仅把按照技术方向配套的系统组合到一起进行维护,会增加运维人员的工作难度,并人为地增加维护边界点,导致“责任不清”情况的发生。从目前看,融合将是承载网络网管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实现多元接入方式承载管理的同时,减少因技术背景造成的运维边界点,使移动承载网络以整体的面貌呈现出来。代维公司需要有效整合维护力量和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建立综合维护体系

(一)代维公司接受运营商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及评估考核体系,建立人事管理、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安全生产等制度,并进一步提高自身内部管理能力。

(二)以质量指标监督检查为手段,提高一次性作业合格率,规范、及时、高效的响应网络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处理。

(三)代维公司可利用EOMS及综合巡检系统平台,全日监控代维人员任务内容、具体实施以及过程进展情况,加大代维公司内部管理效能的监管力度。

(四)合理配置资源,包括代维公司经营过程中工资、劳保、服装、工器具配备、车辆使用等各项费用,采用科学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不足导致的维护质量受损。

(五)充分落实改进措施和有效控制方法,促进网络质量稳步提升。

四、加强代维技术人员培训、考核及现场检查

(一)培训是保证企业维护队伍能够快速完成技术转型,适应综合维护需求的必要手段。综合培训主要包括理论培训和实操技能培养两个层面。在理论培训方面,具体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相关规范协议、各专业原理性课程、规划设计、性能优化、测试操作、质量控制、运维管理模式和厂家产品课程等方面的培训。在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方面,可安排代维人员进行实际安装、操作和测试工作的培训。在培训工作的开展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方资源同时进行。

(二)制定通信网络综合代维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办法,确定月度、季度和年度绩效计划,通过周例会及周检查情况,掌握代维工作执行情况及各相关维护指标,做到了绩效指导和中期回顾,对绩效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绩效指导,确保绩效计划按期完成。

(三)加强基本资料的检查及现场的检查。

1.基础资料的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人员、车辆、仪器仪表等配置情况、验收台账、油机保养记录、集客专线的故障处理确认单及客户现场巡检记录表,到仓库现场检查维护材料平衡表、车辆自购及租赁证明等。

2.代维现场检查:组织各专业代维管理人员组成代维小组到现场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含光缆线路、集客专线、基站代维等三大专业。

五、提升代维队伍协作能力

在与运营商协作方面,代维公司自身需对维护质量进行监控;为运营商提供故障解决方案、业务系统代维、IDC服务等。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处理与业务内容有关的故障和用户投诉,协助运营商解决网络故障和疑难问题。

在与设备供应商的协作方面,在网络部署及运营初期加强协作,快速学习网络维护经验;开展设备开发方面的交流,利用设备制造商的资源,与设备提供商共同组织技术培训;借助咨询商力量研究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

第5篇

移动公司某部门的先进事迹材料

这是一个模范的集体。

XXX移动通信分公司综合部是该公司的综合部门,又是主抓全公司安全工作的职能部门。2005年,该部在公司党政工班子的领导下和分管领导的直接指挥下,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落实分公司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意图和指示,坚持从基础工作抓起,通过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努力抓好全公司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工作。

基础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点。为此,该部准确、快捷地收集全公司安全管理及人员等资料,分类建档,分别建立了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实行办公自动化,并结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跟踪管理,定期分析,经常更新,给公司领导抓好安全工作提供了及时、可靠、准确、系统、详细、全面的依据。通过这一管理手段,大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例如:相关资料查阅、修改和上报报表等等。

(二)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各项安全防事故活动。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任务越来越繁重,面对不可避免的安全问题,我部全体员工群策群力、奋力应战,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以开展安全活动为推动,不断促进公司安全工作。2005年,按照省公司的要求,结合分公司各阶段业务的中心任务,针对公司安全工作现状,先后组织开展了安康杯活动和安全月活动、百日安全无事故等活动。该部与份公司工会、党群等部门团体紧密配合,积极策划,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努力协调,扎实实施。活动期间,在关键岗位设立了党员安全示范岗和青年安全监督岗,落实了岗员的五项基本权利,充分调动了班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了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极大地促进了公司安全生产。

第6篇

我院在专业建设的初期就与河北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校企合作方案,实施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机制,实现了“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即我院与新龙公司共同担任人才培养的主体。移动通信技术与谷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加入了谷歌公司的“Android学术合作计划”,分享谷歌公司的优秀课程建设资源,参与谷歌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师资培养、大学生挑战赛、创新项目等。通过与谷歌公司合作,及时了解Android架构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师资队伍,锻炼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作为具有电力特色的专业,我院与电力公司人力资源与职工培训部门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定期交流指导专业的建设。我院定期派遣专职教师到供电公司下场锻炼,深入了解电力行业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岗位的职务需求,同时培养移动通信技术的师资队伍。学生顶岗实习与综合训练阶段,派遣学生到电力公司指定岗位顶岗实习。

二、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是为了实现一定培养目标而精心选择的教育与训练内容的范围及其安排的总和,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不仅要教授学生技能以适应生产世界的要求,还要注重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内在精神建构二者的有机结合。本着课程不仅是教育还是培训的目的,我院针对培养方案,经过与合作企业技术部门和培训部门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如图1所示。课程体系分为两条主线、六个阶段、四个方向(数据库、java开发、Android开发、电网通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既具有软件专业通用性,又具有我院的电力特色。在不同学期根据情况安排企业人员进行专业引导与教育、课程项目全程贯穿引导、素质拓展、心理讲座、职业素养培养等,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并由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和考核。

1.教学内容建设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依据通用性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将整门课程设计成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情境,既考虑到实用性,又兼顾到知识的逻辑性,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一些毫无关联的小程序来理解与掌握程序流程,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一筹莫展的教学问题,使学生在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时就理解未来工作中将要遇到的概念和问题,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工作的实际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本着“必需,够用,切实可行”的原则,力求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为目标。打破学科体系,以能力为主线,把理论、实践内容进行充分融合,把多种相关技术整合成一门课程,强化案例式教学和知识的模块化。

2.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建设(1)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网络资源、电子平台和第二课堂等多种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学生和教师间均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利用一体化教室构建贴近实际工作的教学环境,课上教师讲完理论部分,亲自动手做演示,带领学生动手完成本次课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所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源代码等资源对学生全部公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手头的教材,及时复习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内容,预习新的章节。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就是知识传播的过程,每学期会安排两次师生座谈会,由系部安排教师与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交流。除面对面的交流之外,电子邮件、BBS、E-mail和QQ、MSN等均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些手段,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请教和反映;而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手段和进度进行调整,从而改善教学效果。(2)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所有课程考核都是以能力为中心,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即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实训项目考核、单元测试考核、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强调平时的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和作业;实训项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测试考查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的理论考核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为了有效考察学生的项目能力、动手能力、理论知识、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在专业课考试方式的改革上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首先,对传统笔试一考定终身难以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做了完善,加大了平时对学生考查的力度,设立了多处考查点,将平时上课的评价成绩纳入考核体系,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积累,而非考前突击。其次,上机考试方面结合具体的专业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考试题目,且多是一次考试布置一道完整的项目题目,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再次,针对每学期末的项目实训,采取项目组答辩的方式,除了对项目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定之外,对每组的成员个体也要单独考查,从技术能力、团队合作到精神风貌、语言表达,都会有一个综合评价。最后,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考核模式,由企业出题并派监考教师来考核学生,试卷或者上机项目由他们来组织评审,这样一方面题目更贴近真实,更贴近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教考分离。

3.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在选取教材上尽量选用面向工作过程思想编写的教材,使用任务驱动,围绕工作任务展开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分析工作任务制订工作步骤,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最终完成工作任务。教材中选用的任务和案例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代表性,选择了在程序开发中经常使用的功能作为程序案例,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项目开发中能直接利用相似的程序功能。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积极选取企业教材,并按照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与就业相结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适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另外,每学期期末的实训项目均来自企业。

三、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实践教学学时为1990个小时,占总课时的62%。所有实践课程都制定了相关课程标准。实践教学分阶段,循序渐进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三种实训并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过程。实践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由我院与合作企业——河北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基本技能实训由校内“双师型”教师承担,但其中的课程项目贯穿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在整个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完成1个或多个项目。专业技能实训以校内“双师型”教学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来共同承担。兼职教师主要是设计项目实训内容、提出项目实训要求,进行项目实训验收或答辩;日常实训过程的指导、辅导主要由校内“双师型”教师来完成。岗位实训主要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的方式来承担教学工作。校内教师主要参与方案的制定、实训过程的检查和实训结果的验收;企业兼职教师(软件研发工程师)在企业内的实训基地(厂中校),按软件公司的开发流程,带领学生完成至少2个真实的软件项目,实现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2.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我院根据专业需要,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公用实训室;二是班级综合实训室;三是专业特色实训室。每个实训室都由品牌机构成,并配置了完善的教学设施,保证了教学做一体化。首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有6个公用实训室,根据每个实训室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不同,所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也不同。其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成了4个班级综合实训室,该实训室具有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两重功能。平时上课保证人手一机,课堂练习以及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在班级综合实训室完成。阶段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根据情况可在班级综合实训室完成,也可在公用专门实训室完成。班级综合实训室的建成,为学生充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项目实践能力、创新性实践以及承接一些软件开发项目,起到了保障作用,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最后,专业还建有一个专业特色实训室。实训室除了配置有PC机外,还配置有企业捐资和自购的多种型号、品牌、类型的Android系统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学生参与到一些承接的软件开发项目中来。

四、教学团队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关键。目前,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师团队主要由10名校内专任教师和6名企业兼职教师构成。其中校内专任教师主要由博士、硕士组成,占教师总数的70%,主要负责教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理论相关课程;企业兼职教师主要由来自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构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主要承担职业素质拓展和企业实训等课程。高职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刻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技能水平,对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从理论、实践操作到考核认证都必须达到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的水平。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从建设初期就注重鼓励教师掌握新技术、新理念,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现场工作一年或半年时间进行调研、学习和锻炼。三年以来,专职教师下厂锻炼3人共计23个月,其中两名教师分别先后到合作公司软件开发部下厂锻炼半年,学习企业的开发过程、开发技术、开发理念;一名教师到电力公司下厂11个月进行锻炼调研,了解电力系统的需求,尤其是智能电网的发展,以便使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发展与电力行业更加紧密的结合,为社会与电力行业提供服务。

五、结语

第7篇

中国联通公司是以CDMA和GSM移动通信为重点,同时经营多种电信业务的综合新兴电信运营企业。公司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将技术创新、研究开发作为增强公司竞争力的关键工作,积极采用CD-MA移动通信等先进技术,建设新型电信服务网络。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公司高度重视能迅速转化为市场拓展能力的适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市场潜力大的新业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并努力保持市场先行优势,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十五”期间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工作

(一)“十五”期间中国联通制定的科技发展目标与任务

“十五”期间,中国联通围绕公司确定的“建立新机制、建设新网络、采用高技术、实现高增长,发展综合业务”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了公司的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

――建立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在公司内部建立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创新管理体制、人才机制和组织架构。

――建设采用先进技术的电信网。建设以大容量光纤传输网络为主体,以宽带多业务承载网为核心,以多元化综合接入网为基础的一体化电信网络。

――加快技术创新,实施创新技术。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先进技术来建设通信网络,在大容量光纤传输网上积极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在多业务承载网上采用IP/MPLS组网技术,在移动通信方面采用CDMA技术并平滑过渡到第三代移动通信,在接入网方面采用光纤接人为主、无线接入为辅的多种技术。

――转化技术优势为市场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网络质量、服务水平和业务多样性,实现网上用户、业务收入、利润和公司市值的高增长,质量和服务的高水平。

――研究综合业务新技术发展。最大限度地发展综合业务,发挥公司多业务牌照优势,实现通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以综合网络向社会提供综合业务服务。

(二)“十五”期间中国联通主要科技创新成就

“十五”期间,中国联通技术创新工作初步形成了有前期技术动态跟踪、热点专题专项研究、技术和商用试验、技术成果提炼和专利申请保护、企业标准制定贯彻、国家和国际标准反馈、新技术新业务推广的相互衔接、相互作用的技术创新机制。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两个重点,一是移动业务,移动通信是公司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域,如何形成CDMA/GSM差异经营的良性格局,是公司主要工作;二是综合业务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综合业务运营商,中国联通致力于“业务综合发展、资源综合利用”。

1、重大技术成果

中国联通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技术成果。“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为电信行业唯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奖励的项目。此外,中国联通还获得了多项重大技术成果。

(1)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项目是在一个统一的承载平台上实现了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互联网、视讯会议、可视电话、CDMA1x移动数据等业务的网络。该项目两项技术方面专利已获国家授权,打破了传统电信运营公司一个业务建一个网络的做法,而采用下一代网络的理念和架构,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网络平台可同时提供多个业务的新的建网模式,为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已得到有效实施,覆盖了全国330个城市,并延伸至美国和香港地区,并与全球的网络实现互通。目前金融界有70%的用户、证券界25%的用户,以及12万多个企业大客户在使用联通的多业务统一平台业务。2000年,联通多业务统一平台当年建设当年开通当年赢利1.7亿元。截至2003年6月底共创收171亿元,利润25.3亿元,上缴税金6.32亿元,就是受到用户肯定的最好证明。

(2)世界风G&C移动双模技术。G&C双模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使用户仅用一部双模手机就可在G、C两网之间自由切换,享受两网服务。经过技术开发,G&C双模移动通信系统形成了四项技术专利,并在2004年年中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倡导和成功推出,使人们从单一移动通信时代快步进入到GSM和CDMA两网合一、两网保障、自由切换的移动通信新阶段。G&C双模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方案受到国家和信息产业部的高度重视,国家标准已全面采纳,成为信息产业行业标准。比起G网或C网单网用户,G&C双模系统用户可享受如下技术优势:更精彩增值服务、更畅通全球漫游、更完善网络覆盖,因此获得很大市场反响,终端曾一度断档缺货。其用户是高端用户,ARPU值远高于一般用户水平,是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世界风G&C移动双模技术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CDMA 1X/HRPD网络、业务系列标准研究。CDMA 1X/HRPD网络、业务系列标准作为我国CD。MA 1x和未来HRPD网络建设运营、设备研究开发、测试的唯一技术依据,在很多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中:①支持3G移动通信系统机卡分离的鉴权和选网方案是在既没有现成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支持,也没有其他运营企业的先例可借鉴的条件下,国内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不仅在国内史无前例,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机卡分离情况下由CDMA 1x网络升级到HRPD网络时用户必须更换R-UIM卡的技术问题,填补了CDMA标准的技术空白,居于国际领先和首创地位。②HRPD网络技术体制的制定首次在国内对HRPD网络的组网情况进行规定,其中对于CDMA 1x网络与HRPD网络互操作的规定,解决了两网相互独立,交互困难的问题,大量节省了设备投资。③该项目中所制定的针对CDMA1X/HRPD网络为承载的多媒体业务规范已通过了试验网上进行的业务运行和测试,这些标准的出台使cdma2000技术保持和发挥了其技术的优势,为CDMA运营公司提高和保持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项目所涉及的系列标准正在指导我国CDMA运营商的选型、组网以及试验网络的建设和测试,并将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该项目获“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CDMA 2G/3G机卡分离技术。本技术是为使用CDMA 1X R-UIM卡的CDMA 1X/EVDO终端用户提供EVDO网络的接入鉴权方案。本技术在不影响现有网络的前提下,使得EVDO机卡分离成为可能,使现有CDMA 1x用户不用更换1x UIM卡就可获得CDMA 1x和EVDO两网提供的业务。本项目形成的四项技术发明专利,对于中国联通保持机卡分离的优势、平滑过渡到第三代移动通信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在全世界推动机卡分离技术的发展、扩大机卡分离产

业联盟、CDMA 2000技术的应用和推广,2004年底3GPP2国际标准组织正式了中国联通提交的国际标准,这是中国首次在CDMA领域整体技术方案获国际组织全盘采纳,是中国重要的技术创新工程。由于还没有投入3G商用,公司仅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测算,3G业务实施后,若采用不换卡的鉴权方式,中国联通节省10亿元换卡成本。机卡分离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十五”期间,中国联通还组织和实施了一批成效显著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重大技术试验项目。承担政府部门统一组织的技术创新项目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指导和推动了新技术新业务开发与推广工作。主要项目见表1。

(三)形成具有“中国联通”特色的技术创新工作

中国联通在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同时,注重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和教训,形成了具有“中国联通”特色的技术创新管理工作。

公司原副总裁刘韵洁因在数据通信行业的突出技术成就,成为通信运营业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司还于2002年率先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这是迄今为止运营企业唯一的博士后工作站。

(四)大力实施标准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

1、标准战略

随着中国联通企业实力的逐步增强,中国联通逐步扩大了参加行业、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力度。中国联通2000年初正式加入CDG组织,成为CDG执行董事会成员。2001年,公司正式成为国际电联的通信标准局和无线通信局的部门成员。2002年中国联通加入3GPP2组织,正式成为3GPP2的独立成员,2004年初公司又加入了OMA组织,参与移动业务标准化的制定工作。2004年,公司又加入TMF、MFA等多个标准化组织。此外,公司也同时是GSMA和3GPP2以GSM、WCDMA标准为基础的标准化组织的成员。

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日益频繁的涉外标准化工作,作为标准化管理部门的技术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2003年底出台《中国联通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管理办法》,2004年技术部还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了《中国联通行业标准文稿提交管理流程》、《中国联通国际标准文稿提交管理流程》,确定了《国际/行业标准文稿提交报审表》和《国际/行业标准文稿采纳反馈表》。

中国联通自作为独立成员参与ITU国际电联活动之始,在没有独立研究机构的情况下,在运营商历年文稿评比中,曾连续3年获得文稿提交数量第一,2年提交文稿数量第二的优秀成绩。

在企业标准方面,中国联通基本建立了企业标准化体系。公司的322项技术标准,全面指导了公司设备招标、网络建设、业务开通、运营维护和市场经营等各项工作。

2、知识产权战略

公司提交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2004年以前,公司共提交专利申请5件,而2004年一年提交专利申请20余件,涉及多模式、EVDO等多个方面,更好地保护了公司的核心技术成果。迄今为止公司共申请专利56件,获得授权16件。上述成果很好地发挥了技术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五”期间在专利管理方面完成了建章立制的基本工作,建立了基本的专利管理制度。技术部是公司专利管理的归口单位,同时结合各部门、各专业的力量,成立了由总部各部门参加的中国联通专利工作小组,管理公司专利工作;此外,通过招标选定了公司专利机构,建立了外部和内部相结合的专利管理架构。

公司上下专利保护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由部门的一个技术人员申请专利带动部门其他技术人员申请专利的现象,实现了专利申请工作的良性发展;各部门在技术交流前主动要求外单位签署知识产权约定和保密协议。同时,公司陆续处理了各类专利纠纷,如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界定问题、设备采购合同和公司与外单位签署协议中知识产权条款的完善问题、公司侵权受理问题、合同签署前技术合作成果归属约定问题、专利合作和专利共享协议签署问题,初步探索了专利纠纷和调解的解决方式。

通过实施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积累了公司的无形资产,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五)积极开展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

中国联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用人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进企业内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充分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为适应上市和内部管理需要,并结合电信企业全程全网的特点,中国联通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创新地采取了独特的组织结构,建立了资本运营层面的多级控股结构和业务经营层面的一级法人体制。多级控股的股权结构以及一级法人的管理体制,一方面满足了两国三地不同的资本市场规范和相关法律对中国联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使得中国联通的经营管理体系简洁紧凑,达到了政令畅通、反应快捷的效果。在用人制度方面,围绕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根据“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等方式,充实了公司人才队伍。在用工制度方面,中国联通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劳务用工社会化管理。对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的岗位实行劳务用工社会化管理。员工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实现了减员增效。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稳妥推进全员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制度,初步建立了“员工能进能出”的制度,改善了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素质。中国联通全面实施新的薪酬制度,建立了以岗位评价为基础,绩效考核为依据,岗位工资、职务工资和奖金为主要分配形式,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现金收入与福利收入相结合,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薪酬制度。

中国联通积极推进业务创新,以快速响应市场,拓展业务种类,不断推出适合用户需要的电信新业务,以差异化业务优势开拓市场。近几年,中国联通开发了基于移动话音、移动数据、固定话音、互联网、视讯网、呼叫中心、集团客户等的新业务,如互动视界、神奇宝典、彩e、定位之星、视讯新干线、丽音街、炫铃、两网通、联通商旅等众多业务门类。使用户获得更大的满意,使公司获得更大的效益。

中国联通积极推进服务创新,不断在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模式上取得突破,如率先推出低柜台服务、提供话费详单、会员制客户俱乐部、积分奖励回报制度、上门服务、手机定制、买手机赠话费等服务;推出电话客服、电话营销、网上营业厅、营业厅服务改进等服务,通过开展“心系用户、服务创优”活动,整体提高服务水平,让用户充分享受周到的电信服务。

(六)科技研发

目前,中国联通研发工作分布在多个部门。总部技术部是研发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同时承担部分研发任务,其他的研发力量包括:总部其他部门自身相关的研发力量;各省分公司的研发力量,尤其是上海、广东、浙江和北京分公司都有自己的技术部门;中讯邮电咨

询设计院也是公司研发力量中的一支生力军。

中讯设计院有着多年深厚的通信技术的积累,在同行业中长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拥有专业门类齐全的新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部门,包括有线、无线、交换、信息、建筑、邮政、电源七大专业处和技术研发部,拥有员工800多名,并人公司的研发体系并赋予新的使命后将能极大推动公司的技术创新步伐。

(七)产学研相结合

中国联通与高校、研究院所等机构一直进行密切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主要的合作模式包括企业技术标准委托和合作、软课题研究、咨询服务等三类;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标准制定、技术议题研究、公司发展战略咨询等三方面。合作项目取得了很大成效,规范了中国联通网络建设、业务服务和生产经营;对公司重大战略决策和技术路线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十一五”时期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十一五”时期中国联通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实现公司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差异化优势充分展现,对外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并跻身世界500强企业的行列。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综合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

围绕实现公司新时期的总体战略目标,“十一五”时期,中国联通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综合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目标,在公司内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大力提高在技术、业务、营销、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持续创新,增强市场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十一五”期间,公司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是“市场导向、应用为本、广泛联合、引领发展”。

(一)中国联通“十一五”科技发展整体目标

中国联通“十一五”科技发展整体目标为:

(1)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2)获得一批自主创新及专利标准成果;

(3)探索前瞻性业务发展模式、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业务;

(4)实施向3G、NGN演进的网络升级;

(5)建成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信息系统;

(6)实施适应公司战略目标的管理创新。

(二)中国联通“十一五”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

中国联通“十一五”期间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有:

(1)网络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演进、核心网演进、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综合传送网;(2)业务和业务平台:新一代的语音增值业务平台、新一代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平台、手机电视;(3)移动终端技术;(4)支撑与配套系统:企业信息化系统、节能环保的高可靠运行配套系统、安全运营管理体系。

中国联通“十一五”期间业务创新重点领域有:

(1)业务创新:现有业务的挖潜与创新、3G通信时代的重点业务及商业模式创新、综合信息查询与服务;(2)营销模式创新:“农村新时空”发展模式、病毒式传播模式、终端营销模式、体验式营销模式;(3)服务模式创新。

(三)中国联通“十一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科技创新组织机构建设。“十一五”期间,中国联通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将建立科技管理层、研究院和技术中心三层科技创新体制;建立专门的研发队伍,成立研究院。研究院以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对前瞻性技术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公司将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和技术人员力量,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业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日趋多元化的通信需求,不断增强运营效率和提高市场地位,保持并巩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科技投资管理机制建设。根据电信运营公司的特点,中国联通在“十一五”期间从2007年开始,科技投入比例逐年增长,为完成本纲要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向企业倾斜的有利政策,组织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等,扩充公司中长期基础和应用项目的资金来源一中国联通将建立科技投入评价体制,主要是对科技项目实行项目立项评审和项目后评估;实施创新专项计划,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中筛选出若干战略性业务和关键共性技术作为重大专项,充分利用公司一级法人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力争取得突破;设立成果推创项目,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此外,公司还将研发项目和成果推广项目纳入公司年度计划。

3、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公司科技发展规划,制定中国联通科技人才开发目标。中国联通“十一五”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目标是: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通过整体性和梯队性的人才资源开发,逐步构建通信行业企业的人才高地。公司将逐步建立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相互衔接的二级专家型人才队伍,成体系地培养自己的专家人才;建立以成果为评价依据,以项目为评价主体的科技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骨干人才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制度规定和压力管理,重点解决人才的绩效评估问题;建立退出机制,保障技术人才队伍整体能力和素质处于最佳状态。

4、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建设。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建设是保证公司科技创新活动规范、高效、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基础。“十一五”期间,中国联通将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对公司现有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修订,使其适应当前公司工作流程,适应三层研发体制,满足科技项目管理需要;制定技术成果的鉴定(评审)、建档、申报、登记、专利、奖励、保密、宣传、交流和推广应用和后评估的科技成果管理办法,达到加强中国联通科技创新成果的管理、项目奖励、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目的;对已经形成的科技成果,特别是有经济效益的可规模推广的成果,要通过交流、转为推广项目、安排建设工程项目等方式,在公司系统内予以推广,使得技术优势转化为网络优势、市场优势,最终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制定科技成果的推广管理办法,旨在增强可操作性,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配置成果推广资金,扩大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成效;在公司科技进步奖奖励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技术标准奖和专利奖励的内容,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技术进步和业务创新;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建立公司内外的专家库,明确重大工程项目的范围,制定专家论证的流程,通过论证提供科学客观的论证意见,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

第8篇

平安海洋

不久前,广东汕头市南澳县的一艘渔船与另一只船发生碰撞,渔船上37名渔民全部落水。幸亏渔船上一名渔民用移动电话拨通了汕头海事局值班室报警电话。接到信息后,海事部门能迅速组织派遣救援力量赶赴现场,经过5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营救,幸存的35名落水渔民得以安全返回。

该渔船上的一位获救渔民戴友合对记者说,“船相撞后,大家都很惊恐,当时我记得用了手机拨打了汕头‘12395’海事报警电话,他们向我了解了船上的人员情况和所处的大概位置……”。戴友合表示,那一刻感到手机就像一根“救命稻草”……而在手机背后,是中国移动的优质海洋通信覆盖和完善的海洋信息化服务,保障着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去年,广东江门也发生过一起渔船遇难案,十几个人靠着一部手机和一张移动网络最终获救。其中一位遇险者举着移动手机打电话求救,政府方面接到信息后,海陆空全部出动搜救,使遇险人员获救。

近年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着力加强海面网络覆盖,已建立了多个海面覆盖基站,并采用RBS2206+基站延伸系统的方法加大海面覆盖广度。以汕头为例,到目前为止当地移动公司已经对汕头海域形成合围、立体、纵深信号覆盖,总配置超过400个载波容量;还实现了“离海岸线60公里连续覆盖”的目标。广东公司的深度网络覆盖,为构建平安海洋打下了坚实基础。

广东省海域面积大,海洋环境复杂。移动网络不仅担负着保障了渔民的人身安全的重任,同时也不断创新业务发展海洋渔业信息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海洋渔业信息平台就是一个例证,广东移动陆续推出“兴渔网”、“海洋信息网”、“渔讯通”等特色业务。在汕头,当地移动公司建设了南澳岛海洋信息化示范点,设计并推出“南澳渔讯卡”产品和“渔讯通”业务,为渔民提供了与切身利益戚戚相关的通信、信息“一揽子”服务,包括了语音通话优惠、海洋天气以及市场行情及捕捞、养殖科普知识等多种内容,让渔民的资讯更为畅通,生产更为安全,受到了广大渔民朋友们的欢迎。(记者 尚明洲)

数字油田

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基地。具备世界级产油能力的胜利油田十分重视信息化的建设,明确提出“十五”后三年逐步实现与国际石油公司信息化建设格局上的接轨,到2008年,信息技术在勘探开发上的应用要整体达到国际水平,在管理上的应用要赶超国内先进企业水平,建成“网上油田”;到2010年,油田信息化整体水平要达到国际一流,建成“数字油田”。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针对油田的物探、钻井,测井、录井等行业由于野外作业,流动性强,点多、分散、距离长,施工现场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长期以来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等特点,为胜利油田量身打造移动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其应用规模和应用水平在全国同类行业应用中居于领先地位。

在东营胜利油田注采科办公室里,科长李心明指着电脑上的监控图说:以前采油测试工需要到达每一个现场进行测试,费时费力不说,每口井的工作状态很难把握,有时一口井出故障,往往许多天后才发现,势必造成生产资源上的巨大浪费。而引入了GPRS远程监控系统后,三个采油队的126口井工作状况通过GPRS实现了远程临控,原先3个人用一个月才完成的任务,现在只要我自己,2小时就能做完,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都发生了想不到的变化。

在距控制中心以外50公里的采油基地,采油二矿十六队的一口野外机井旁,采油机正源源不断地将原油开采出来。队里的技术员徐健告诉记者,油田的工作环境恶劣,怎样把采集到的信息送回中心控制室一直是个难题。以前尝试过采用微波、数传电台的方式采集数据,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引入了GPRS钻井系统井队数据上报系统之后,通过固定在机架上的传感器每隔二小时就会把各个机井工作压力、采油工作时电压、蒸汽温度等数据通过GPRS系统传递到局域网上。

同时,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还为其搭建了“一点接入全网服务”信息网,企业办公、油井监控、电力抄表、定位、气象数据采集和传输、注水监控、供暖监控等也基本全部应用了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数字油田建设已经驶上了“高速路”。(记者 杨斌)

信息农业

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河口村溪河纵横,水田肥沃,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东吴大将甘宁、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等都是出自这里的名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这里盛产优质莲藕,每年产量达到2400万公斤,拥有万州市场80%的份额,但是长期以来当地的农民却并没有因此而过上富足的生活,究其原因在于:莲藕产业还停留在简单的原料买卖上,没有形成自己的加工体系,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专有品牌。

中国移动重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推广农村信息化的时候了解到了这一情况,这使得他们心怀焦虑,正如中国移动重庆公司万州分公司综合部经理陶萍所说:“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而我们种植莲藕的农民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们心里很难受,我们很自然地就觉得应该帮帮他们。”万州分公司利用自身丰富的市场经验,主动找到当地的莲藕种植协会,积极为其出谋划策。万州分公司首先想到的就是借助当地的名人资源巧打名人牌,为其制定了“利用名人效应,打造名人品牌”的策略,于是,莲藕协会在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了“其方牌莲藕”的品牌商标,万州分公司又为其制定了相应的品牌推广计划。当地莲藕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说:“以前我们在做莲藕生意的时候,根本不具有现代的商业眼光,是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借助名人的品牌化策略确实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经营状况。”两个月后,“其方牌莲藕”打进了外地市场,销售价格也翻了1倍以上,莲藕种植户的平均收入也上升了将近50%。

第9篇

我叫*,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会计专业,20*年应聘到洛阳移动通信分公司市区营业部工作。今天,对我来说,与其是竟聘优秀员工这一荣誉,不如说是给我一个检验自我、寻找差距的机会。以下是我的竞聘报告,请各位评委审阅:

一、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真心服务广大用户

自进入移动公司那天起,我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经过紧张的培训之后,我被分到了营业厅从事前台营业员的工作,在这里奠定了我今后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前台工作并非像想像的那么简单,只有深入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她的酸甜苦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代表着整个移动公司的形象,容不得半点的马虎和懈怠。在这里我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移动通信业务,更多的是学会了怎么真正的用心与客户交流。

刚到营业厅不久恰逢圣诞节和元旦即将来临,公司在此时推出一系列的促销活动,为了在时间紧、内容多的情况下,及时全面的掌握新业务内容,妥善的为客户做好咨询和解释工作,我不惜加班加点学习业务知识。碰巧在此时我患上了重感冒,当第二天我挣扎着到营业厅换好工装开始一天的工作时,才发现头晕的根本站不稳。这一天恰逢交费高峰期,顾客特别多,我并没有因为生病而懈怠自己,反而以更加饱满的工作情绪来服务好每一个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当卡一张张发到每一个客户手中时,看到客户满意而归,我感到一种莫大的满足。突然这时,抽屉里的卡发完了,而新卡还未领回,眼看着柜台前的顾客越来越多,我急的额角渗出了豆大的汗珠,耐心的向顾客解释。但说什么的都有,一位中年妇女不依不绕,坚持让我培付她的时间损失,无论我怎样耐心的解释都不能平息她的怒火,眼泪不住的在我的眼眶里盘旋。几分钟后,卡送回来时,当我双手把卡递交到她的手上,再次真诚的说道“对不起,让您久等了。”但一阵局烈的咳嗽让我不得不被过身去,当回过身时,她不好意思的说,“刚才是我错怪你了,赶快吃些药吧”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使我却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顺着面颊滑落下来。心中的委屈霎时间荡然无存,又有哪一种褒奖有比客户的理解更能给我以欣慰和前进的动力呢!

二、从基础工作入手,努力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成效

20*年底,我被抽调到市区营业部办公室工作,有人说办公室工作十分清苦,是件苦差、杂差、大多数人不愿干。但我要说办公室工作是一首歌,只要你细心耕耘,精心谱曲,照样能苦中取乐,弹奏出精彩的乐章!当时办公室只有4个人,我主要分管市区营业部收发文件的登记,草拟各类请示报告材料、年度总结、等综合性文字材料及市区营业部内部管理制度;做好信息的采集、编辑以及团组织、工会、人员管理招聘等等一系列琐碎的事情。办公室的工作是一项无固定性的繁杂工作,用酸、甜、苦、辣形容我对这项工作的感受,是最恰当的。由于人少任务重,一个通报,一份数据,常常加班到深夜。但我从本职工作入手,处理好兼职工作,分类细化;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即使有马不停蹄的辛苦,但工作完成带来的喜悦会冲淡一切疲劳。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市区营业部从20*年底全部员工只有100余人,增加到如今380余人,营业厅从最初的几个增加到如今的25个,办公室的工作无形中一天天加重了。在人员及部门增多起来后,人员基础管理中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首先是人员离职、请假问题,由于人员多且较为分散导致工作流程不畅,部门与部门间沟通环节不协调,辞职、请假没有及时上报人力部,给工作上造成了不便,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结合市区营业部实际情况,通过两次修定完善,出台了《市区营业部人员离职管理办法》、《市区营业部假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流程,细化了基础管理。

转眼到了20*年7月份,市区营业部根据公司三项制度改革需要,从上到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员竞聘及优秀委代办的选拔,而市区营业部是营业部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其中正式员工34名,外聘员工近350名,工作开展的难度可想而知。白天几百份的竞聘报告材料需要整理,只有下班后才能汇总一份份评价打分表,为了及时、准确上报材料,我常常协助领导加班到深夜,当凌晨三点,我敲完最后一个数字,一种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冲散了几天来的疲惫。在繁忙工作中我更多体会到的是欣慰与快乐,无愧于自己,更无愧自己所热爱的这份事业。

通过这一年多的磨练,我真切的感受到办公室工作确实是一个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岗位,也是一个干事的岗位。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俗话说“板凳座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做人、做文如此,做事、做管理工作更是这样。综合协调方面,我能主动应对,把握得当。努力着做好营业部的好后勤。

三、工作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自我

第10篇

关键词:电力移动营销系统,呼叫系统,配电GIS,移动业务处理

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优质服务和营销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细化,急需提供一种技术手段,把技术支持系统向工作现场延伸。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开发应用电力营销移动业务系统提供了可能。

宿州供电公司于2004年开发实施了电力营销移动业务系统,通过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网络VPN/安全认证技术、移动通讯GSM/GPRS/CDMA1X/SMS技术、移动定位GPS/oneGPS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可视化MIS/GIS一体化技术、掌设备移动视图mGIS技术以及公用网络平台和以上各种技术要素的综合系统集成技术,充分挖掘现已建成的用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95598呼叫中心系统等用电客服技术支持系统潜力,进一步提高电力营销和优质服务的水平,为广大用电客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1移动信息平台架构

移动信息平台是面向行业和企业移动应用的基础信息系统平台,是一个功能构件化、应用独立化的移动信息系统支撑平台。该移动信息平台在满足供电公司对移动信息系统的现有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继承已有信息系统的数据和相关资源,又能够满足未来移动信息系统扩展和开发新的移动应用系统的需要,满足供电公司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

该平台基于多层结构体系结构,综合集成了dotNet、Web、XML、数据同步、GSM/GPRS/SMS、GIS/GPS、信息和内容管理、开放式集成等技术,系统采用分层组件式结构,灵活方便,并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充性,能够帮助供电公司快速建立面向多种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的移动信息系统。

1.1.移动信息平台的概念模型

移动信息平台是位于企业基础数据库和移动通讯网络与移动应用系统之间的连接平台,可作为组建移动设备(GSM/CDMA、GPRS、3G)信息通讯和数据传输的平台,是一个跨多种网络和系统平台、支持各种移动终端和后台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平台。可迅速实现各种基于无线互联如GSM/CDMA、GPRS、SMS、MMS、WAP等的应用业务,包括各种数据采集、远程查询、移动办公、移动政务等应用服务。

从总体上讲,该平台分为三层:业务层、功能层、网络和数据接口层。

业务层:集中体现了平台提供移动应用业务的能力。平台可以支持丰富的移动应用服务业务。

功能层:表现出平台的开放性。它通过提供多种可重用的软件功能组件模块来实现平台的基础能力。

网络和数据接口层:表现出平台对各种移动通信和各种数据库系统的支持能力。可以通过增加模块,支持未来出现的通信协议。也支持与现有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和数据共享。

1.2.移动信息平台的构成及主要模块

该平台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功能模块构成:

移动网络网关模块:是整个平台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口,它除了要支持目前很成熟的GSM和窄带CDMA移动通讯系统,也支持2.5G的GPRS和CDMA1X系统,还可以通过增加模块来支持未来3G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而不需要对上层模块作任何改动。

移动数据接口模块:是整个平台与后台数据库系统的接口,它支持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大型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而且只需要添加相应的数据库连接接口,而不需要对上层模块做任何改动既可以支持其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GIS接口模块:是整个平台与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它支持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地理信息系统,而且只需要添加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接口,而不需要对上层模块做任何改动既可以支持其他的地理信息系统。

既有应用支持接口:是整个平台与既有的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只需要添加相应的应用系统接口,就可以使基于该平台开发的移动应用系统与既有的企业信息系统无缝连接,而不需要对既有信息系统做任何改动。

移动信息发送模块:是整个平台及其支撑的应用系统实现信息即时发送的数据通道。

移动应用接口模块:作为整个平台的关键,为基于该平台的各种移动应用系统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环境平台,为多种应用的开发提供保证,可以实现模块化、底层抽象化的移动应用服务。

图1系统结构

2系统运行环境

2.1操作系统

后台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中文Windows2000AdvanceServer。

PC工作站操作系统:可以采用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

移动终端设备操作系统:WindowsPocket2003(WinCE)。

2.2后台数据库系统

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le8i数据库。

2.3应用程序及开发工具

数据接口程序:即平台的C/S部分,用Delphi。

WEB网页程序:即平台的B/S部分,用c#(.Net开发平台)。用于处理移动终端系统与后台信息系统之间的通信管理、应用管理、安全管理、认证管理、消息管理,和提供连接缓冲池的一个平台系统。

PDA移动终端程序:运行于掌上机的远程查询,数据处理和数据采集应用程序,采用EVB(.Net开发平台)。

GIS部分程序:采用移动地图开发控件MapXMobile。

3移动营销业务系统主要功能

3.1移动用电检查

利用掌上电脑等终端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营销业务人员在任何时间、地点与用电营销系统数据进行实时交换。现场用电检查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实时查询、下载用户基本档案、计量资产、电量电费、计量方式等有关资料信息;对现场检查记录、用户违章用电等情况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网络回传营销系统数据库。除实时数据交换外,也可支持离线作业,即在工作前通过数据线或红外接口等方式,利用微机把有关信息下载到掌上设备中,工作结束后再通过微机把反馈信息传回营销系统。

在现场勘察结论等信息回传到系统数据库前,由系统授权人员进行校核后才能对系统数据库进行信息更改。

3.2移动业务勘查

业务外勤人员利用掌上电脑等终端设备,下载用电现场勘查工作传票;在现场勘查中,可以实时查询用电营销系统、配电GIS等系统中的相关基础信息,辅助现场勘查;现场勘察后,把勘察结果直接输入掌上电脑并回传营销系统数据库。

该功能也支持实时数据交换和离线作业两种模式,回传数据由授权人员校核。

3.3智能停复电

由催费人员通过查询客户欠费情况,对设定连续欠费月份或超过欠费限额(条件可由操作人员设置)的用户,催费人员可自定义条件筛选当日应停电催费用户,生成停电催费客户名单,安排停电催费计划并实施对用户的停电操作。

被停电客户交清所欠电费、违约金等相关费用后,系统会根据营业大厅的实际欠费用户缴费情况自动通过短消息通知催费人员及时上门复电。

3.4锁具封印管理

利用带条码或编号的防窃电封印,加强对电能计量装置等的锁具、封印管理。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封印入库管理:将购入封印信息导入系统,形成库存封印库;

封印发放:由管理人员将封印发放到各有关单位;

封印领用:登记具体工作人员在工作前领用封印信息,如时间、工作内容、领用人员、领用封印编号等;

封印使用:由现场工作人员在加封后,利用手持终端设备,将加封情况如封印编号、加封位置、加封人员等信息录入到终端设备,在现场工作结束后,通过微机上传到系统数据库;

封印作废:对现场起封的封印信息,如封印编号、加封位置、起封人员、起封原因、起封时间等,由现场工作人员输入到手持设备,在现场工作结束后,通过微机上传到系统数据库。

现场工作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如果出现可疑情况,可用手持终端设备、手机点播等途径发送请求到后台数据库查询封印的实际情况,如有不符合的情况可随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现场处理。

3.5配电设备巡视

利用掌上电脑等终端设备结合GPRS或GPS定位,实现可将配电GIS系统中的设备巡视工作计划下载到掌上设备中,在巡视工作时可以实时查询配电GIS系统有关设备和地理信息,对发现的设备缺陷录入到掌上电脑,利用实时数据交换或直接数据线上传等方式,反馈到配电GIS系统。主要适用于10KV以下的配电线路巡视。具体工作的流程图为:调度班、检测班、带电班工作人员根据夜巡、特巡、例巡等不同情况生成相应的巡视派工单,通过计算机在工作前通过数据线或红外接口等方式下载到手持终端设备。

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巡视,如发现有设备缺陷(断路器、变压器、刀闸器、避雷器、导线器等),随时进行现场登记,如有特殊的问题可随时与后台数据库联系查询设备的当前登记情况,通知相关人员后进行必要的处理,随时解决问题。终端设备可加载GPS定位装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现场巡视工作人员所处的当前位置,亦可查看当前工作人员的派工单、已经巡视过的路径,即时了解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完成情况,如有特殊任务,可以随时进行必要的工作调整,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

3.6用户报修与抢修

用户通过95598向值班人员申报故障维修,当班人员通过该模块输入用户编号或姓名等信息时查询出用户当前的故障原因。如确实属于用电故障的,则通知有关领导及部门开展调度作业,并通过GPS定位系统查询并通过移动网络联系与故障点最近的抢修车前往抢修,在抢修车前往抢修的过程中,当班人员也可以从预处理方案中筛选可行方案通过移动网络提供给抢修人员参考。如因为用户所在区域的线路在例行检查或因用户自身原因(欠费停电)造成的故障,当班人员应给予说明。

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资产号通过移动网络与后台数据连接检查设备是否属于公司资产,决定是否投入抢修。如属于用户资产,则需要与用户进行协商收取维修费用等事项。并将结果通过移动网络回传到中心数据库备案。

3.7综合信息查询

利用移动信息平台,通过短消息、手机WAP等方式,面向客户和公司管理层,提供各类信息查询、信息订阅服务。

4移动营销系统的应用及效果

4.1为营销和服务提供了现场支持手段

目前我们在用的各个营销技术支持系统,都是基于桌面的应用系统,无法对现场工作进行支持。电力营销移动业务系统通过先进的移动信息平台,利用VPN、短信等技术,以笔记本电脑、PDA掌上设备、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开创性地把计算机应用拓展到营销和服务的现场,为现场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手段。为拓展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2较好地解决了停电催费和恢复送电的难题

对欠费客户实施停电催费和客户缴费后如何及时恢复送电,一直是困扰营销服务的一个难题。智能停服电功能,为客户停电催费提供了短信通知的新的手段,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准确告知,解决了通知送达的问题。客户缴费后催费员能通过短信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为客户恢复送电。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的主动性,赢得了客户的满意。

4.3规范了用电检查工作

移动营销系统在为用电检查提供现场办公手段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了用电检查的日常管理,建立了完备的计划、审批、实施、反馈等工作流程,细化了各类客户的基础档案管理,使日常电检工作有计划、有审批、有落实,充分保障了用电检查工作的开展。

4.4锁具管理填补了计算机应用的空白

我公司对锁具管理极为重视,在专门班组进行管理。但长期以来,都是通过手工台帐等方式,对上万只锁具和钥匙进行管理,费时费力。该模块提供了锁具购置、领用、报损以及钥匙借用等全过程管理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填补了一块空白。

4.5细化了内部管理

电力营销移动业务系统在引入先进的移动通信平台的同时,也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特点,进一步促进内部管理的不断深化、细化,提高了管理水平。

4.6挖掘了系统潜力

电力营销移动业务系统是一个建立在用电管理信息系统等骨干营销支持系统上的系统,它充分利用了原有信息系统的数据等资源,通过移动通迅技术,不断拓展应用。如移动勘察、移动电检、智能停复电等功能,其基本信息都源于用电管理信息系统,只不过是在应用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充分挖掘现有系统的潜力,激活沉淀的各类资源,让在用的各类信息系统、各类基本信息充分发挥出应用的价值。

第11篇

参与《7X24小时数字化营业厅建设方案》的编写完善,协调昆明局、云电同方等相关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前7X24小时数字化营业厅土建部分已经完成,软件开发也已过半,很快将投入使用,届时用户可以24小时通过全自助方式,以现金或其他方式缴纳电费和办理查询、报装等业务,让用户更加快捷的完成业务办理,省时灵活,同时也节约了供电成本。

(四)建设移动营销作业系统

参与《**电网公司营销移动作业子系统方案》、《**电网公司营销移动作业子系统技术协议》的编写完善。组织协调昆明局和云电同方结合**电网的实际情况,在昆明供电局稽查大队率先进行移动试点应用,目前主要实现了:综合查询、查询供电通知书、用户档案信息、审核整改通知单、填写现场处理单、问题记事本等稽查常用功能。

(五)参与编写各种规范

参与编写完成《**电网公司配电班组建设规范(共十六分册)》、《**电网公司营销安全工作危险点预测及预控管理办法(试行)》、《**电网公司市级供电企业营销标准体系》、《**电网公司县级供电企业营销标准体系》等规范。

(六)完成计量处日常工作

完成西电东送电量结算、审核上网电厂电能计量装置配置、编制营销计量及营销项目计划并跟踪项目完成情况。

通过参与营销监控中心的建设,使我对营销各项工作流程有了全面的了解;通过县级“一体化”建设,使我对县公司的营销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数字化营业厅、移动营销作业系统的建设,使我认识到了信息化、自动化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参与各种规范的编写,使我的文字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计量处日常工作,使我对电能计量装置有了全面的认识,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自身存在的不足

(一)面对新的岗位,业务面扩大了很多,对专业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学习,基本掌握了有关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可保证工作的开展;但是,这些业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远远不够的,仍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

第12篇

6月5日 福建省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是数字福建信息化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工作。

6月6日 全球正式启动IPv6网络。IPv6上线为物联网产业的爆发解决了基本的“寻址”(身份识别)问题,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基础问题,意味着物联网真正从概念步入实践。

6月13日 咸阳市政务信息办、中国电信咸阳分公司举行咸阳市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场地使用协议签约仪式。这标志着该市智慧城市建设开始进入建设施工阶段。

6月17日 国内首家供热物联网体验中心在大连市高新区网络产业大厦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大连供热行业将率先步入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新时代。

6月18日 无锡首个物联网产业应用创新基地在无锡(南长)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揭牌成立。

6月18日 河北省巨鹿县首批金银花产地二维码身份标签正式产生,这标志着中药材流通追溯巨鹿产地试点开始,也是我国中药材流通追溯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6月19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杨学山副部长率团出席在台北举办的海峡两岸高新产业合作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会同期举办了半导体照明、云计算、物联网、汽车电子、平板显示5个分论坛。

6月20日 2012中国无线网络融合大会在北京隆重揭幕。大会以“落实‘十二五’规划 推动无线网络发展”为主题。

6月21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银联总部隆重举行。移动和银联合作意味着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将尘埃落定,未来13.56MHz将成为主流支付技术标准。

6月27日 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现代服务业发展“十百千”行动计划》。根据《计划》,江苏将围绕重点发展的物联网、云计算等十大产业领域,推动百个投资强度大、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