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07:51: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务质量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参考咨询隐性知识知识管理图书馆
参考咨询服务是基于读者需求的信息资源利用开发工作,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和开发智力资源等社会职能,是“图书馆工作的心脏”。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引导着图书馆的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致使参考咨询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从宏观上决定着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改进和提高参考咨询服务对图书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影响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因素之一——参考咨询服务的隐性知识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参考咨询的服务质量。
l隐性知识和参考咨询服务中的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著名的英国物理化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l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对于隐性知识的含义,迈克尔·波兰尼以及后来的学者如F·A·哈耶克、斯腾伯格、德鲁克、野中郁次郎、维娜·艾莉、郁义鸿、王德禄和钟义信等,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形成了不同的理解。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共识,如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人的头脑当中、一般难以明确表述的知识,其获得必须通过个人的体验、实践和领悟。它同个人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且对一个人的价值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对于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而言,隐性知识指参考咨询部门或咨询馆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推动咨询服务、咨询部门乃至整个图书馆发展的,难以用语言表达、难以规范化、难以传播和交流的知识。它是参考咨询服务核心能力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参考咨询服务创新的原动力。[]从参考咨询隐性知识的技能和认知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方面:一类是技术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参考咨询技能、技巧和诀窍等;另一类是认识层的隐眭知识,包括在参考咨询长期的服务实践中形成的与参考咨询活动相关的心智模式、信念、洞察力、感悟和价值观等,它反映咨询部门和馆员对咨询服务的看法及对未来的发展展望,是世界观的知识。相比较而言,“参考咨询隐性知识远远多于显性知识”,它是咨询馆员个人潜力发掘和个体价值实现的内在驱动力,推动着参考咨询服务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开发、挖掘、组织和整理参考咨询服务的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转移共享,对于咨询馆员服务水平的提升、咨询部门业务的提高以及图书馆事业整体的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参考咨询服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分析
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不仅是一个结果,而且还是一个过程。本质上讲,参考咨询服务是一种人际信息交流的程序,是一种知识信息的转移与运动过程,它是由“用户、参考馆员和参考源”三者之间构成的一个有机的动态检索系统。
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首先受理用户的咨询问题,通过“参考接谈”与用户之间形成一种有目的的对话与交流,从用户不很明朗的问题中提炼出用户真正需要的、明确的咨询观点。这就是参考咨询服务的一种技巧,也是咨询馆员的一种能力素养。搞好“参考接谈”,除知识素养外,服务观念、服务态度和服务氛围的营造等隐性知识也很关键,“亲切”是第一要求,有时咨询馆员的面部表情也能影响用户的咨询。其次分析和查检咨询问题,实际上也是咨询馆员学习与思考的过程。它要求咨询馆员掌握推测事物的技巧和检索方法,包括提取和组配关键词、检索策略和途径的选择等。除了一些基本的知识之外,这一过程中更多来源于瞬间的灵感和长期的工作经验等隐性知识。最后是答复咨询问题,把搜集到的知识单元、文献信息等,经过鉴别、筛选和整理,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给用户,并保持与用户的交流,发掘用户的一些隐性需求,从中了解参考咨询服务过程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服务。
在参考咨询过程中,决定参考咨询质量的关键因素“不是技术条件而是方法,不是馆藏的是否丰富而是馆员经验的是否丰富”_8J。商业意义上的咨询,其从业人员与会计、律师、医生类似,越“老”越“值钱”,就是一个富有意味的佐证。对于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开展工作的咨询馆员来说,决定其服务水平的主要是各种咨询技巧和方法,由于各个咨询馆员的能力不同,这些能力也难以言明、难以具体出来,它完全属于一种个人的隐陛知识。像参考咨询馆员具备的基本素质中的品行、服务心理和服务语言,技能素质中的交流技巧、咨询方法、分析综合方法等,都是隐性知识的范畴。在具体的咨询服务中,隐性知识主要体现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上,它是咨询馆员之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
3参考咨询服务隐性知识实现转移与共享的障碍分析
发现、挖掘参考咨询服务隐性知识,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实现隐性知识在咨询馆员之间的交流与渗透,提高咨询馆员的服务能力,更好地履行咨询职责。但是,由于隐性知识固有的“默会性、个体性、非理性、情境性、偶然性、随意性和相对性”等特征,以及外界条件的限制,参考咨询服务隐性知识在馆员之间转移与共享时存在诸多障碍。
3.1隐性知识的自身障碍
隐性知识是指建立在个人长期经验、教训积累的基础上高度个性化的意会知识,如人的价值观、信仰、预见性、经验、技能、能力等,它深深植根于个体的行为本身,植根于它赖以形成的环境与情景之中,难以用语言、图表或数据明确表达,其传递主要依靠传授者的演示和学习者的揣摩,这就决定其不易被大规模积累、储藏、传播与学习,而隐性知识的表达、搜集、存储、传播既是其共享的前提,也是隐性知识共享的内容,可见,隐性知识本身就具备难以转移和共享的特性。
3.2知识主体(隐性知识的拥有者)
“隐性知识的价值体现在个人身上”,它能够改进个人的工作效率,增加产出,提高个人收人,对于知识主体来说,共享和转移之后的知识就不再被他个人所独有。隐性知识拥有者出于对所有权、特权地位、优势地位等的考虑,不会主动传播隐性知识,特别是当他的知识来之不易,而又能给他带来经济或社会收益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咨询馆员往往不情愿将自己的隐性知识与他人共享,或者不愿意提供时间与资源以支持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为了保护个人利益,人们往往限制隐性知识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或控制隐l生知识的转移与共享。
3.3知识客体(接受隐性知识的主体)
隐陛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最终价值在于接收隐性知识的主体能够运用,而不仅仅是获得隐I生知识。知识客体吸收隐性知识的意识、对新隐性知识的洞察力、敏感以及对新隐性知识的接受能力等,与隐性知识转移和共享的程度成正比。而在现实中,参考咨询馆员之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不同,对新知识的复制、吸收和运用的能力存在差异,造成了对同一隐性知识的不同理解和认知,阻碍了隐性知识在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之间转移和共享的速度和程度。
3.4知识主体与客体的关联性
隐性知识的转移渠道、方式以及转移的多少和程度取决于知识主体与客体在相关因素上的关联性。第一,相似性。两者之间的知识背景、语言背景、文化背景、认知模式等的相似性和相近度。两者之间越相似,转移和共享越成功。第二,差异性。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专业差异、知识结构差异、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等的差异的大小是影响知识转移和运行是否有效率的制约因素。一般而言,两者的差异越大,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越难。第三,交叉性。如果两者之间的知识结构、认知模式等存在着一定的交叉或局部的重叠或重置,将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在参考咨询部门中,由于各个馆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的是不同的专业,学历、年龄等都有差异,这些都是参考咨询服务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障碍。
3.5组织情景特征
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是在特定的组织情景下发生的,必然要受到所在组织的组织情景的制约。对于图书馆而言,其组织情景主要分为三个维度:组织结构情景、制度情景和文化情景。组织结构情景,主要表现在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是否扁平化和简单化,是否有利于馆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度情景,体现在图书馆是否利用有效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激励措施鼓励馆员之间的隐性知识转移。文化情景,主要是指图书馆是否利用非正式的管理方法来促进图书馆内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包括馆员之间建立信任、合作的价值观。一个积极向上的、优良的组织情景,是咨询馆员进行隐性知识转移和共享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坚强后盾。
4参考咨询服务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对策
4.1技术层面
参考咨询服务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转移与共享需要拥有便于使用的交互式技术平台。这是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必要手段,它们的存在为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是馆员方便地获取和利用参考咨询服务隐性知识的保障之一。这些技术包括: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技术、网络与组织内部网络技术、知识库、群体技术、知识地图及知识供应链等。[]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些技术,为参考咨询馆员搭建一个隐l生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平台,使馆员随时随地地记录和交流隐性知识,最终实现参考咨询服务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并被其他咨询馆员所利用。
4.2管理层面
一个组织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制约着组织内部人员的行为与心态,也影响着组织内部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良好、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鼓励和保证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为了加快参考咨询服务隐陛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在图书馆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第一,组织结构方面。改变以往的多层级结构,使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便于馆员的沟通交流。第二,激励方面。采用多元激励的方式,对于贡献隐性知识的咨询馆员,不但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还要注重精神鼓励,满足其情感、心理需求。包括表扬、表彰、荣誉、晋升、肯定、关怀、信任、尊重、理解等。第三,教育方面。增加参考咨询馆员培训、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馆员理解和吸收隐性知识的能力,保障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的效果。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它的提出并不是源于图书馆自身,而是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所要求的,它的出现也给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且是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旋律。
一、数字图书馆的含义
数字图书馆是指通过计算机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多种技术将各种文献数字化,并将其组织起来能在网上传递和检索,从而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传递中心或数据库。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根据国内外对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成果,并与传统图书馆比较,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文献信息存贮数字化。信息存贮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最本质的特点,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分散于各种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压缩处理,并以数字化方式储存,以网络化形式互相连接,并提供给分散于不同地方的用户。
2、文献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化。数字图书馆通过各种电子通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将读者和各个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包括各种分散的地方、国家和国际上的数据库连接起来。网中的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可打破地理障碍直接使用网络中其它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协作采购、合作编目或实现同一城市图书馆间的通借通还。“馆藏”资源已不再是私有,而是面向全世界,从而使信息的共享度大大提高。
3、文献信息传递网络化。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图书馆通过由宽带网组成的因特网和万维网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和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联为一体,使众多用户能够借助网络获取各类数字信息,以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网络是它传播的途径。
4、文献信息实体虚拟化。数字图书馆使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相结合,在实体图书馆的基础上趋向虚拟化。在数字图书馆中,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是相辅相成的,实体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赖以服务的基础;而虚拟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藉以发展的方向。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实体图书馆中的虚拟馆藏、虚拟阅览室、虚拟参考馆员、虚拟服务将会不断得到发展。
三、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
未来的数字图书馆不能以某一个馆的藏书量和所建成的数据库规模或自动化系统来衡量。而应以利用网络资源、快速查询和向读者提供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为标准。既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与技术、通过高速网络,以最方便的手段、最快的传递速度向用户提供最准确、最全面和最有用的信息。这些数据资源并不一定集中存储在某一个特定的图书馆,它可以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多个馆、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显然,这也就是人们对网络图书馆或虚拟图书馆的期盼。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是指某一个馆的自动化系统水平或某一个馆的馆藏资料数字化程度,而是一项技术极其复杂、规模十分庞大、数据资源极为丰富,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相当长时间才能实现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提高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使有关部门能加大投入,从而能在根本上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2、实施文献资源共享化
在建设数据库的同时,图书馆应根据整个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计划来进行自己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其它馆分工协作,形成资源共享,从而大大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和馆藏文献的拥有量,真正实现整个人类社会文献资源的共享,满足社会各界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在加大各类型专业数据库开发力度的情况下,应特别开发一些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数据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图书馆自身的优势,才能在众多的数字图书馆中占有一席之地,为用户提供优良的、独特的服务。
3、实施管理方式系统化
图书馆作为一个管理系统,人才、技术和资源是系统内部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在管理系统内部的组合,在实现向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整合三大要素,使其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1)构建图书馆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图书馆内部信息管理,应包括图书信息、档案一体化,缩微资料、超缩微资料、光盘、机读型资料的兼收并蓄,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活动程序化。
1.1、管理者不重视服务质量管理
在大多数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中,管理者没有充分的重视服务质量管理工作,这是因为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服务质量对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即使有的商业健身俱乐部制定了相关的服务质量标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标准去执行,缺乏专门的服务质量监督机制,所以员工在工作时,也不会严格的按照服务质量标准要求自己,使得服务质量降低。
1.2、服务质量管理认识呈现出片面化
在很多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中,认为服务质量管理需要由专门的部门来负责,缺乏服务质量管理整体性的认识。实际上,在商业健身俱乐部中,消费与服务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控制应由提供服务的部门来负责,而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所有部门都是提供服务的部门,因此,服务质量管理应该在整个商业健身俱乐部中实施。
1.3、管理者对服务质量的认识存在误区,忽视社会关系
在对服务质量的认识上,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其是一个完整概念,所以在进行管理时,缺乏系统控制。商业健身俱乐部员工的服务水平仅仅是服务质量的一部分,还应包括设施、设备、环境质量、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内容。商业健身俱乐部在制定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时,只将自身的服务质量标准和员工服务水平作为衡量标准,忽略了会员的感受和评价,从而导致商业健身俱乐部在提供服务时不能很好地满足会员的需求。
1.4、缺乏必要的建议奖励措施
在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员工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但是由于俱乐部缺乏必要的建议奖励措施,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受挫,严重时会导致员工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影响俱乐部的服务质量。
1.5、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员提出的问题
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的会员会在健身一段时间后,提出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临时更换教练问题、价格问题、环境卫生问题等,而对于会员提出的合理问题,俱乐部不能及时的解决,导致会员对俱乐部的满意度降低,这样一来,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形象和口碑就会变差,不利于俱乐部的发展。
1.6、提供的体育服务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不到位
在技术质量方面,不到位的突出表现有四点:缺乏对建筑、专业和服务设施设备的管理;专业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会员的需求;在客流高峰期,提供的项目和服务不符合曾作出的承诺;安全保卫措施不到位。在功能质量方面,商业健身俱乐部非常重视员工的服务质量,然而员工在工作时的精神状态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其提供的服务不能让会员满意。功能质量不到位的主要表现就是员工的态度冷漠、生硬,行为随意、欠优雅等。
1.7、提供的服务项目不能满足会员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大多数的商业健身俱乐部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大致上基本相同,存在着很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不利于满足会员的个性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没有形成完善的会员个性需求档案,不能提供跟踪服务;二是服务的灵活性差,对于会员提出的规范服务以外的要求无法满足;三是在设计个性化健身服务产品时,忽略会员的需求。
2、构建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2.1、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商业健身俱乐部所提供的健身服务产品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健身显性需求,一是潜在的隐性需求。将这两种需求的特征和特性加起来,总和就是服务质量。由此可以得知,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质量具有综合性,也就是说不仅要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还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与配合。而建立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很好地满足会员的各种需求,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2.2、是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成功的基本保证
作为商业健身俱乐部,要想经营成功,就需要保证两条:一是健身产品质量好;二是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低。为了满足这两项经营目标,就需要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并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主要的管理目的。
2.3、既是商业健身俱乐部的需要,也是会员的需要
商业健身俱乐部构建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俱乐部的需要和利益;二是满足会员的需要和期望。由这两方面的作用可以看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促使商业健身俱乐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有效地提升会员的满意度,赢得会员的信任。
3、构建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构架
3.1、战略规划
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中,战略规划包括八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许多体育舞蹈爱好者泯灭了学习体育舞蹈的热情。体育舞蹈在国际上的广泛推广受到了阻碍,直接影响到体育舞蹈在全球的普及。
3.2、比赛形式存在的弊端
【论文摘要】内部服务质量是当前服务业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文章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剖析了该类研究在我国旅游行业运用的不足之处,并在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构建旅行社服务质量体系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文献回顾
在传统的管理中,人们习惯上注重对顾客的服务质量,但现在有很多学者意识到内部顾客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研究企业内部服务质量问题。Stauss(1995)将内部服务定义为组织内的特定单元或员工向其他单元或员工提供的服务。Lewis和Entwistie(1990)认为员工满意是外部顾客满意的先决条件。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满足内部顾客(员工)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满足外部顾客需求能力的目的。George(1990)支持人员应该向与顾客接触的员工开展类似于营销的活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最终顾客。如果内部服务质量较差,则最终传递给顾客的服务质量也就会被破坏。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想提高外部服务质量以及外部顾客的满意度,内部服务提供者向员工提供高质量的内部服务就变得非常迫切。Ivaneevich和MaReson(1987)认为公司内部的员工或团体必须依赖其他人的信息、设备上的支持才能互相合作。内部服务质量就是公司内个人或团体对接收支持、互补帮助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包括员工之间的态度与互相服务的方式。Heskett等(1994)定义内部服务质量是组织内员工之间的态度与相互服务的方式,由内部员工对其工作、同事以及公司的知觉来衡量其水准。MarshallBraker&Finn(1998)提出内部服务质量就是组织内两个相同或不相同的个人之间,双向的交易过程。Hesketteta1.(1994)同时也提出服务利润链模型,认为内部服务质量的衡量因素包括工作环境设计、工作设计、员工选择与开发、员工奖酬与认同以及服务顾客的工具。
尽管国外学者对内部服务质量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之处:如大多数学者重视内部服务质量的测量研究,但是对如何建立内部服务体系、如何进行内部服务质量管理的研究却很少,测量成果并没有给企业内部服务带来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法,最终解决企业内部质量问题的可操作性较低。
本文拟以旅游行业为代表,探讨内部服务体系和内部服务质量体系的构建,提出旅行社内部服务质量的控制,并给出了构建旅行社企业内部服务质量体系的具体建议。
二、旅行社内部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本文综合前人研究的现状,通过对湖南省内16家旅行社237名旅客和旅行社员工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08年6月~1O月,得出影响旅行社内部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如表1所示。虽然与前人的研究有些许差异,但大体上看,关键指标还是集中在类似的指标范畴。
本研究的问卷设计突破传统的以服务质量感知为导向的分类,而主要以服务质量控制为主线,因此,侧重调查的是基于内部服务管理的旅行社内部服务的指标体系。开放式问卷获得内部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共有48个,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有18个。为了客观获取对旅行社内部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指标,本研究根据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拟定了《旅行社内部服务质量综合体系指标构建》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的4个二级指标分别分布于组织制度、业务流程、文化底蕴和内部质量管理等方面,共设置了15个三级评价指标。此次问卷采用李克特的5点量表记录,调查共发放问卷237份,收回222份,有效问卷213份,有效率达89.87%。问卷调查所列出的15个三级评价指标,经过SPSS13.0软件包分析,按照均值、方差和变异系数比较来确定,最后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保留下来的有10个三级指标,其中,隶属于组织制度的有3个,隶属于业务流程的有3个,隶属于文化底蕴的有2个,隶属于内部质量管理的有2个,问卷所有内容的信度检验结果,其Cron—bach系数都在0.5以上,表明本研究的问卷设计在内容一致上的可信度良好,各指标、指标间层次关系和可信度如表1所示,由此可知本文所依赖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由此可知,旅行社内部服务质量的状况主要取决于组织制度、内部服务业务流程、旅行社本身的文化底蕴及内部服务质量管理四个方面。
三、构建旅行社内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措施
由以上调查的结果可知,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旅行社内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综合起来,主要有如下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服务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旅行社内部服务质量的基本要素的标准化程度相对其他行业要高。而在该研究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很多旅行社尚未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仍然沿用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意识薄弱,手段和技术落后,管理效率低下。所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是旅行社员工行动的具体准则,也是管理人员进行内部服务监督的依据。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员工在向内部顾客提供服务时会表现出很强的情绪性和随意性。员工的散漫与随意会直接影响内部顾客对旅行社内部服务质量的评价。
(二)规范业务流程。提高职能部门之间协调性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旅行社的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特别是前台服务部门、后台辅助部门与职能支持部门之间在服务过程中互相推诿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都会造成内部顾客的不满,最终导致外部顾客服务价值的低下。例如,营销部门关注游客需求,要求增加经常更新旅游线路和细分服务规格,甚至常常为了招徕游客而不惜夸大宣传、盲目承诺;计调部门却抱怨采购成本过高,坚持成本领先,却经常因为采购旅游服务产品质量未能把好关而造成游客投诉。
(三)强化旅行社的内部服务意识
旅行社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普遍缺乏内部服务意识。不可否认,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十分迅速而且渐趋成熟,但是由于管理者需要满足投资方对利润的需求,使他们的关注点常常仅局限于旅行社的财务指标和对外部顾客的服务上面。在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旅行社管理者通常会想到以惩罚或更换员工的方式解决问题,没有时间或不愿从旅行社内部管理本身寻找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旅行社的管理者应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引起重视,真正把员工当作服务对象,尽量了解其期望,最大限度地协助、鼓励员工达到服务标准,为服务提供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确立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旅行社是一类人员流动性极大的企业,企业间、行业问的人员流动现象很突出。人员的流动性大,导致招聘、培训任务比较重。旅行社的人力资源部门经常招募新员工,而各行各业的操作规范、企业文化都有所区别,旅行社管理人员还必须对新加盟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但由于旅行社长期人手不足,新员工人职后经过简单、必要的培训,就要立刻顶岗丁作,培训时间往往过于短暂,直接影响了培训质量。此外,目前旅游业的培训力量欠缺、培训组织不力、培训手段相对落后,培训内容简单的停留在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及服务意识和态度上,缺乏对员工与其他部门员工协调的引导以及员工发展的培训。而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着旅行社内部的各种制度、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能否发挥作用,决定着员工能否从内心把为其他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当作一项不容忽视的职责,从而最终决定着旅行社企业能否维持并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水平。
(五)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旅行社内部服务链的效率
根据旅游者享受旅行社服务过程的前、中、后的三个阶段,与旅游者密切相关联的服务部门可被划分为上游服务部门(市场部、营销部、计调部)、中游服务部门(接待部)和下游服务部门(客服部、质监部)。在内部服务流程中,下游服务部门是上游服务部门的内部顾客,他对上游服务所提供服务的质量评价反映了上游服务部门对服务质量的控制能力。由于整个服务流程的有效运转依赖于每一环节的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接受方之间平滑有效的运作,只有当上游服务部门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下游服务部门高效、迅速地完成本岗位职责,才可确保整个服务过程能够提供符合旅游者需求的服务质量。
(六)加强旅行社内部服务质量管理
内部服务质量和内部质量管理是旅行社经营的核心问题。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提高内部服务质量,是旅行社提升内部顾客满意度,并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确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许多服务性企业管理人员采用质量管理小组、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IS0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等措施,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加强内部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然而,在不少企业里,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依然存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影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外部顾客的满意程度和企业的经营效率。
(七)实施标准化质量控制
要解决内部服务质量制度所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就必须在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中引入完善的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才能有效地弥补内部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是对旅行社实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而不是仅仅针对营销、接待等一线服务部门的内部服务质量控制。基于旅行社内部服务质量控制工作的复杂性,质量标准的制定应该包括操作程序、岗位问的衔接程序、部门问的工作衔接程序、监督制度等在内的全面的标准体系。一个良好的内部服务控制系统,是建立在员工自己对内部服务质量的自责和自评的基础上。企业应以合同的形式,将内部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使员工在对内部顾客服务过程中,保质保量,并及时修正自己的服务偏差,用自己的服务,最大地接近服务质量标准,并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提高。内部服务质量体现在旅行社各部门各岗位上,贯穿于旅行社服务的全过程之中,因此服务规范应具体到每个岗位、每项服务上,内容要包括:服务内容、服务程序、质量标准等,使员工在每个服务过程中有章可循。
(八)完善内部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在旅行社内部,每一工作环节的质量,都要经得起下一个环节内部顾客的检验,满足下一环节的需求。下游职能部门要对上游职能部门所提供的服务进行检澍和评价,下游职能部门对于已经出现的服务次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予以修补,实现内部服务过程中的事中控制,从而避免出现连环的服务失误。例如,接待部导游领取机票后核对机票资料,如发现错票(如姓名、时间等),必须马上联系该区域计调人员进行更改,把损失降到最低,然后由接待部统一把相关情况作为登记,交由计调部经理审核,如是计调操作失误而导致出错,则应按相关规定对该计调人员进行扣罚并承担相应的损失。
当然,一个优秀的、高效的服务质量体系还需要企业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所以,旅行社要提高其内部服务质量,还必须从服务的执行力方面下功夫,只有做到有良好的规定,对于明星代言广告行为,如是明知他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符合《刑法》规定,可作为共犯处理。司法解释已经初步将明星不当代言行为“人刑”,反映出立法向“严格责任”的迈进,但此一解释仅限于假药、劣药刑事案件,明星代言的刑事责任追究似仍有完善或专门立罪定刑的空间。
论文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服务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上海市健身娱乐业服务质量情况表现为会员对俱乐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服务承诺兑现以及服务理解能力上期望较高,而对设备、员工形象、提供健身资料等有形因素期望较低;同时会员对整体服务质量感知较低,尤以满足特定需求、服务理解能力等方面感知最低。针对出现的问题,文章提出应从交互服务质量、有形服务质量和员工技能服务三个方面加以提高。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行业服务质量的调查,剖析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行业服务质量的总体情况,并以此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探讨体育健身娱乐业的服务质量问题,促使体育健身娱乐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为取得对服务质量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对象界定于:1)具有完全市场主体的独立法人企业;2)必须是会员制单位;3)从理论上来说,服务必须是本企业差别竞争的核心;4)健身娱乐业主要涉及健身、球类、跆拳道、击剑、高尔夫、游泳等。
从以上条件出发,本文对上海市一兆韦德、健力宝、攀宇、陆云、黑带、武道馆、好动、剑锋击剑、大都会高尔夫、白领丽人、源深、青年会、新生命、华爱、贝菲特等15家健身娱乐俱乐部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了大量服务营销方面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为本文服务内容的调查与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如国外服务专家Gronroos、LeonardL.Berry、A.Parasuraman、v.A.Zeithaml等关于服务研究方面的相关论著,国内如张金成、韩经纶、黄少军等从事服务领域研究的专家论著,除此之外,还大量查阅了关于国内健身娱乐行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论文。
1.2.2问卷调查法本文共设计两套调查问卷,第一套问卷主要调查会员对健身娱乐行业服务期望与要求;第二套问卷主要调查会员对健身娱乐行业目前提供服务的真实感受。问卷经多次征询专家意见,筛选出2,4个服务质量评价因子,采用李克特问卷量表7段计分法,“1至7”表示由“非常反对”到“强烈赞同”的渐进式发展。本文对感知问卷进行了15名专家的效度检验,有效性达93.2%,同时进行了同质信度检验,α=0.9607,而Standardizeditemα=0.9598,因而,问卷具有较高同质信度。
会员问卷共发放360份,回收360份,回收率达到100%,其中期望问卷有效卷为360份,有效回收率达100%;感知问卷有效回收卷为359份,有效回收达99.7%。
1.2.3数理统计法本文所有数据经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服务质量研究的逻辑起点与依据研究服务质量,必须首先认识服务质量衡量的依据是什么,这是一个逻辑起点,也是开展服务工作的起始点。显然,服务业竞争的激烈性凸显出了服务业买方市场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谁在买方市场上经营有方,谁就能够占据差别竞争的有利制高点。因此,面对体育健身娱乐业竞争激烈的上海,针对会员服务质量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2.2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服务质量分析
2.2.1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会员服务质量期望服务质量期望能够表达出现阶段会员的服务需求,根据服务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措施,可以实现会员的服务期望值和会员对健身娱乐行业的满意度,服务期望。
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中,会员对俱乐部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技术水平、服务的承诺兑现以及服务的理解能力上有较高的期望,而对一些有形因素,如设备、员工形象、提供健身资料等方面期望并不高,说明随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快速发展,有形性因素已经不够成健身娱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致命武器,顾客对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内涵追求显得更加理性与务实。
2.2.2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会员服务质量感知服务质量感知能够反映出上海市健身娱乐业会员对服务的感受性,通过感受性数据,可以判断现阶段上海市健身娱乐行业服务发展状况,并能够针对会员普遍感受较低的服务质量因素,进行服务补救,重新建立会员对俱乐部的满意水平。
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中,会员对体育健身娱乐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整体感知较低,尤其在员工对服务的理解能力、服务的成功率、服务的承诺性保证和员工服务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而这些指标恰恰反映出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服务内涵的缺失。
2.3上海市健身娱乐业服务质量发展战略整体服务因子分析由上述分析可知,从短期看,可以通过改变一些服务因素来提高会员的服务满意度,但从长远看,必须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整体服务质量跟进措施。因此,本文对上述24个服务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寻求体育健身娱乐业的服务分类模块,提高服务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经过因子分析,不难发现,原有的24项服务因素转化为三类服务因子,对服务质量的整体分析变得简单便捷。根据三类服务因子包含的特征分析,第一类可以称为“交互服务质量因子”。基本上反映了服务成功率、服务准时性、服务忠诚性以及服务诚信、服务敏感性、服务移情性等方面内容;第二类可以称为“有形服务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健身娱乐设备、健身材料宣传以及服务配套设施等内容;第三类可以称为“员工技能服务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员工对服务的理解能力和员工知识的掌握数量等内容。三类因子的划分有助于体育健身娱乐业从整体上把握服务质量因素的组成,并重视交互服务质量和员工技能服务两个因子。
3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客运,IVR系统,语音播报,数据库,语音识别
引言
由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城市旅客运输市场也随着城市人口和区域的增大而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城市客运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我们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先进的通信设备应用于现代城市客运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辅助城市客运的服务管理工作,用电话语音卡、Visual Basic.Net为开发环境,开发设计城市客运管理的电话语音IVR系统,提供自动语音服务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城市客运服务需求。
1.城市客运管理IVR系统
1.1语音IVR系统
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即互动式语音应答,主要应用于呼叫中心系统。IVR系统提供自动语音应答功能,是服务单位为服务对象或用户提供的自助服务。它采取用户导向的语音提示目录,然后按照用户通过电话键盘或语音的选择来完成相应的信息查询或命令执行。电话语音IVR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电话自动服务系统,可以通过电话机的按键或语音来操作和控制计算机程序的运行,自动传真收发、电话录音、呼叫转接等功能。并且还能够通过后端连接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数据库动态实时信息的查询、语音报读等。
1.2城市客运管理的IVR系统
城市客运包括城市出租汽车、城市公交。城市建设规模和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大,促进了城市客运市场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城市客运的服务和管理需求也再不断提高。城市客运管理IVR系统,就是将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城市客运的服务管理,用户可以使用电话按键或电话语音进行交互应答。系统全天24小时实时为人们提供出租汽车信息、城市公交班次信息、非法营运举报、城市客运服务质量投诉、丢失物品查找、自动传真等服务,方便人们出行乘车,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交通运输的需求。免费论文,语音播报。。免费论文,语音播报。。同时,系统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减轻服务单位人员的工作负担,处理确实需要人工处理的呼叫,更好地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和形象。
1.3系统结构
根据城市客运管理IVR系统的需求,采取三层架构的系统结构模式。第一层菜单为主菜单层,即根据系统语音提示进行按键;第二层为子菜单层,按照语音提示选择播报查询结果的菜单;第三层查询结果层,按用户的按键,播报用户所需的语音信息。系统流程如下:
还在为写论文而发愁吗?求学网为你编辑了市场营销论文,希望能帮助您写论文,供您参考!
服务营销也是一种新型的现代营销模式,是经济飞速发展、商品供过于求的必然产物。现阶段来看服务营销的地位远远上升,企业倾向于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营销水平,因为一个商家的服务态度往往会影响顾客的心情,进而影响到其消费愿望,在当前这个各色消费品琳琅满目的时代,消费者的可选范围也日益扩大,此时能够真正抓住顾客心理的处理产品质量、价格外,更重要的当属服务质量,同类商品、相似的价格和质量,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高服务质量的商品,这其中的服务就好似无形的商品,商家在销售物质的有形商品的同时,同时也要注重以服务为代表的无形商品的营销,在满足消费者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应该本着相互尊重、负责的态度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2.关系营销
这是一类长远的、合作式营销方式。各企业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来扩大双方共同的影响力,进而带来高效的营销水平,获得共同可观的经济利益,以此来带动双方的长远合作、发展。这其中体现了一种联系、互动关系,因为涉及到同生产商、销售商、国际行政部门、消费群体等之间的关系,也彰显了人性化理念,因为它是建立在同客户积极沟通、交流基础上的,将客户的需求与利益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满足其利益与需求,最后达到让客户满意的目的,可以说关系营销在整个的营销体系中占据着关键而重要的地位,各个企业必须善于运用这种营销方式,来扩大销量。
3.文化营销
在这个物质商品极度充盈的现代社会,人们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物质生活所带来的便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不再满足于物质享受,更加强调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因此,在消费过程中也更加善于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分析,也就是说往往带有一定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的商品能够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各大企业要意识到消费者这一心理需求,提高文化营销水平,从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出发,创造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地域风情或者特色历史的产品,这样才能促使消费者在巨大的文化力量的吸引下前去消费。例如肯德基之所以畅销,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健康、好吃,更多则是其中蕴含着一种个性化、方便、现代化的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4.总结
市场营销将会日益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支持企业的发展,各大企业要意识到这一点,积极开拓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发挥营销的积极作用,确保其支持企业的长久生存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成本导向型 服务质量水平值 竞争程度变量 定价模型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物流服务定价中成本、定价目标、需求和竞争因素,构建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成本为导向的基本定价模型,再引入“服务质量水平值”、“竞争程度变量”两个概念,对该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成本导向型定价决策模型。
1 引 言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激发了巨大的物流需求,将传统的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是越来越多的生产和销售企业的选择。经营观念的改变促进了物流在全国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而展开了全面竞争,其竞争的焦点最终集中到物流服务的价格上。物流服务价格是物流企业价值的货币表现,也是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为其服务的重要因素,如右表所示。实践表明,我国物流企业现有的定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内的低水平竞争,阻碍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而且抑制了工商企业物流外包的热情,限制了物流企业业务空间的拓展。因此,在当前物流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物流企业更应该注意物流服务价格的制定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策略,不但可以收回成本、获取利润、取得客户的信任,而且可以在物流市场中巩固并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取得竞争优势。因此物流服务价格的合理制定对物流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物流服务定价模型的建立
2.1 基本定价模型
3 基本模型的改进
在上述基本定价模型中,考虑了成本及需求对价格的影响,可以确定物流服务总量及价格,而物流服务质量高低却难以描述。因此,在分析物流服务价格制定时还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3.1 服务质量水平值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物流服务的价格是品质的函数,其价格取决于供给的可能性和供给的品质,即品质才是影响物流供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本文以服务质量水平值R来描述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水平。服务质量水平值R为反映服务质量的参数,R值越大,说明服务质量水平越高。服务指标的多面性使服务质量水平值为多维向量。一般而言,物流服务质量水平的指标有可得性、作业效率、可靠性、保证性、反应性和移情性六个属性维度。为了进行线性研究,对引入服务质量水平值时的物流需求函数进行简化分析,由于需求价格随服务质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故将传统线性需求函数修正为:
4 结 论
通过分析物流定价中成本、定价目标、需求和竞争四个因素,建立了以物流实际运作成本为基础的物流服务定价模型,进而引入服务质量特征值、竞争程度变量两个概念,构建了更切合实际的成本导向型物流服务定价模型,弥补了原定价模式中不能反映服务质量水平和竞争程度的缺陷。成本导向型物流服务定价模型可以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刚刚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提供定价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世翔.我国物流企业服务价格现状分析与定价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39):76-77.
[2]陶表益,赵浩兴.第三方物流中的价格决定研究[J].商业经济,2004(10):11-13.
[3]道格拉斯朗.国际物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张圣忠,等.基于价值共享的物流服务定价理念与方法[J].铁路运输与经济,2007(3):14-16.
[5]乐阳,龚健雅.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一种高效率实现[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9,24(3):209-212.
[6]张圣忠,吴群琪.物流服务品质及其定量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3-27.
[7]苏素.产品定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2001:9.
关键词: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清华MBA;服务创新
教育本质上是一项特殊的服务,MBA教育创新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创新。纵观成功的MBA的教育创新,无不是以满足MBA学员的需求为起点。围绕着如何缩小MBA学员期望和感知之间的质量差距来构建MBA教育新内容是MBA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思路。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聚焦于分析顾客的期望与感知之间的质量差距,为弥合差距提供了有益思路。因此本文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借助于2008年清华经管学院推出MBA新版的事例来分析MBA教育的创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与指导我国的MBA教育创新。
一、MBA教育存在的质量差距是MBA教育创新的原因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是用来专门分析“差距”即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它围绕缩小顾客期望和感知之间差距的要求来构建服务组织工作任务的方式,来明确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关键概念、战略和决策。MBA教育之所以要创新,根本原因就在于现行的MBA教育存在着质量差距。
按照质量差距模型,MBA教育存在着5方面的质量差距(见图1)。在图1中,MBA学员的服务期望与服务感知差距被定义为差距5,它说明的是MBA学员与学员的雇主们所感知的或实际体验的服务质量与所预期的不一致。差距5是质量差距模型的核心、重点,而高校教学服务中存在着的前4差距是产生差距5的原因。由于MBA教育的最终使命是让这些MBA学员满意,而MBA学员与学员的雇主们是否满意又取决于使教学服务传递过程相关的4个差距的最小化,因此MBA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努力设法使前4个差距持续处于弥合状态。
差距1是认知差距,是指MBA教育提供者不了解MBA学员与学员的雇主们期望的差距,是MBA学员与学员的雇主们期望与MBA教育中心对这些期望的感知之间的差距。很多高校MBA教育项目对于MBA学员与学员的雇主们到底有哪些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MBA教育内容体系没有从MBA学员的职业发展角度来设计与实施。这集中体现于清华大学MBA教育中心经过调研认识到现有对MBA的认知与定位方面的误区:将MBA教育没有定位为职业经理人的教育,而是定位为研究生教育。这被清华MBA中心视为第一大缺陷。现有MBA教育的很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此。这种认知上的差距,相当大程度上引发了其他几个方面的差距。
差距2是教学设计差距,是指现有的MBA教育没有构造一个能满足MBA学员期望的教育内容而出现的差距。这突出地反映在MBA教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清华大学MBA中心认为现有MBA的第二大缺陷就是课程体系上的偏颇,归结为4大表现:一是软课程偏少,硬课程偏多。作为职业教育,MBA应该是对知识技能、能力、品格比较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但现实是硬课程很多,偏重知识的传授;软课程特别是关于能力、品格的训练太少,忽视能力和品格软技能的开发。最后导致学生缺乏软课程的教育。二是缺乏训练整合性能力的课程。目前的MBA课程是按照老师的专业学科设置,如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多是些职能性课程,只是一个一个单独的学科各自教授。但现实中企业的问题多是整合性的,而学生学习了不同职能方面的课程却往往缺乏管理实践要求具备的整合性能力。三是缺乏深度的中国企业案例与全球化经历亲身体会方面的缺陷。目前的MBA课程既缺少足够体现中国独特国情的深度挖掘的中国企业案例,又缺乏帮助MBA学员创造体验全球化时代跨国经营的机会。现在MBA学生学了很多知识,也有一些不少中国企业案例,但是深度还不够,学生们也缺乏全球化经历亲身的体会。四是要求MBA学生写毕业论文。因为论文的写作基础是研究,研究的特点是越窄、越深、越具一般性越好。但是管理工作的情况恰恰相反,要讲究实际、综合、全面、具体,所以要求MBA学生写论文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与MBA教育的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定位南辕北辙。
差距3是一致性差距,是由于实际教学服务达不到MBA教育制定的要求而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师资方面,往往是擅长于理论研究,而管理实践经验缺乏。二是课程的教学方式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式没有区别,主要是基于理论学习,最多是借助案例学习。结果MBA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经验和实践的方式。三是录取的MBA学员不具备职业经理人的潜质。
差距4是对MBA学员沟通的差距,是实际传递的教学服务和对MBA学员沟通之间的差距。在MBA招生院校不断增多,MBA教育竞争激烈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为了吸引足够的优秀生源,很多MBA院校象征性地制造了一些所谓的卖点。如建立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的机制,互派师资,互派学员;加强与著名跨国公司的联系等,然后在招生宣传时加以渲染利用。这无形中就提高了MBA学员的期望,造成了差距4。
二、MBA教育的创新过程就是对MBA教育质量差距的弥合
MBA项目是最具品牌特点的教育项目。目前,我国的MBA教育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是品牌就要抓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力源泉之所在。由于MBA教育中存在着以上的质量差距,为了打造品牌,我国的MBA院校纷纷对MBA教育进行不同程度的尝试和改革,以弥合质量差距,保持品牌的生命力与提升的潜力。其中,清华MBA的教育创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中国开办最早、最具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MBA项目之一,2008年清华MBA项目在国内率先改革,推出了新版清华MBA,又一次成功扮演了中国MBA教育的引领者的角色。剖析此次创新过程,就会发现MBA教育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弥合MBA教育质量差距的过程。
(一)弥合差距1的创新过程
1、研究MBA学员的期望,深化对MBA学员与学员的雇主们需求的理解。为了成功实施此次创新,清华MBA项目团队从2007年8月份开始,历时1年的时间,组织了3个平衡小组、召开了若干场研讨会、座谈会,包括全日制、在职、英文班在校的MBA学生,也包括历届毕业的校友,还包括雇佣学生的雇主,同时也组织了国外考察,认真汲取国外的改革经验。通过这次长时间的、系统性的、细致性的研究,日益认识到MBA教育不应该是研究生教育,而是本科后的职业教育,MBA学位是一种职业学位,深刻地理解了MBA学员与学员的雇主们的需求内容与变化趋势,为MBA教育明确了创新思路。
2、加强MBA项目团队的内部沟通。清华MBA项目团队经过1年的酝酿,经过全体教师的讨论,终于形成了新版清华MBA的方案,经学院的院务会通过后推出。此次创新,是经过充分的内部沟通,统一了认识,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凝结了MBA项目团队的每一个员工的智慧,为成功推出新版MBA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弥合差距2的创新过程
新版MBA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设计。针对软课程偏少,硬课程偏多的缺陷,清华新版MBA设计了第一模块自我认知的软课程,主要有《管理沟通》、《批判与分析思维》、《领导力开发》、《职业开发规划》、《组织行为学》、《商业伦理与法律》等。如系统地讲授《职业发展规划》课程,从自我测评开始,每一个人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将来做什么样的职业。如开设的《批判与分析思维》是对案例、著作甚至电影、电视剧一些文献系统的、深度的开发,最后落在协作上有所突破。针对缺乏训练整合性能力课程的缺陷,清华新版MBA推出了第四模块整合与实践课程,有3个方向供学生自由选择,管理咨询方向、创业管理方向、信息时代的管理。这些都是真实性、整合性的、向实践学习的项目课程,包括六人团队、课程报告、小组演示,最后是教师指导、校友参与、企业合作。另一方面是要求MBA学员针对一个真实的创业项目写商业计划书,让MBA学员从实践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针对缺乏深度的中国企业案例,清华新版MBA一方面是加大组织自身力量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来编写有深度的 “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并且积极推动建设与其他高校MBA共享案例的资源平台与机制,获得了哈佛案例库和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的使用权;针对缺乏全球化经历亲身体会方面的缺陷,一方面是增设中国制度环境和全球化时代的管理课程,另一方面是安排一部分学生到海外学校交换一个学期,给没有去海外的学生安排短期的海外学习之旅,从而增加他们的全球化经历。针对要求MBA学生写毕业论文的缺陷,清华新版MBA将改毕业论文为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具体要求是一定要深入一个企业、针对一个管理问题、解剖一个综合案例,完成分析,以达到综合训练的要求。
(三)弥合差距3的创新过程
1、致力于建设一支优秀的MBA师资队伍。清华MBA项目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得“软课程”及其他课程教师的来源能够更丰富、也更有实力。MBA任课教授大部分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并且参加过哈佛商学院和MIT斯隆管理学院的课程轮训,有的还参加过沃顿、斯坦福、HEC的海外师资培训,具有丰富的MBA教学经验和企业经验;聘请校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选用一些二年级的优秀MBA学员加入当教练,或以兼职课程讲员或项目讲员的方式加入到师资队伍中。让长期友好合作方MIT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参与清华MBA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实地讲授课程。另外对刚开始开的课程,课时会有一些奖励,也会缩小班级人数规模等。
2、加强MBA学员的管理。MBA的教与学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活动过程,MBA培养院校一方面通过招考时严格把关MBA学员的素养,对在联考中成绩优秀的考生还要通过个人面试、小组面试和英文面试,面试中非常注重考生的管理潜质和素质,严谨科学的多轮面试也保证了清华MBA项目拥有最优秀的MBA学生群体。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增加录取的MBA学员参与教学的途径,例如,大力建设网络MBA教育平台,引进或开发互动性强的教材与案例,聘请一些学员及校友或开设讲座、或作为课程项目教员、或担任企业家及EMBA辅导员,举办大量丰富多彩的讲座与活动,如开展MBA-ON-THE-ROAD与案例大赛活动,成立职业发展中心为MBA学员开展一对一的职业发展辅导,拟定在校期间的全程职业发展规划、制订相应的职业发展培训计划、提供职业测评与职业咨询等专业服务,邀请专业人士来清华经管为MBA讲授“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简历与面试”等职业话题,努力整体提高MBA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和社会认知。
(四)弥合差距4的创新过程
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与社会用人单位解释所作的变革与承诺,确保学生与社会用人单位理解的承诺与学校的原意一致。清华MBA项目团队于2008年9月下旬采取了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对外进行了沟通,如在京专门举办了举行专题会,对外“新版清华MBA”,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率团队对新版MBA进行了详细解读,又如做客新浪《财经会客厅》等。此次清华MBA教育变革的对外沟通广泛有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进一步强化了清华MBA教育的品牌领先地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MBA的教育质量取决于前4个差距,清华MBA项目团队正是对前4个差距产生的具体原因进一步分解,查出了问题的根源,找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用新版MBA体系将其固定下来。因此,此次清华MBA的教育革新,正是成功运用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这一工具的创新,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是服务创新的一个重要工具。只要长期坚持用质量差距模型来指导MBA教育质量的改进,就一定能够帮助高校持续地提升MBA教育质量。不仅是MBA教育,其他的服务项目,同样可以运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来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
1、瓦拉瑞尔・A.泽丝曼尔,玛丽・乔・比特纳著;张金成,白长虹译.服务营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2、朱李明,焦胜利.服务营销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3).
3、焦胜利.管理类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质量改进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院,2007(3).
4、焦胜利,丁长青.基于质量差距模型的本科教学质量改进策略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8(7).
5、新浪财经[EB/OL].finance.省略/leadership/sxydt/20080924/18115339550. shtml,2008-09-24.
6、腾讯财经[EB/OL].finance.qq. com/zt/2008/MBA/,2008-09-24.
【关键词】 绩效分配;设计;运作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护理、教学、科研、防保于一体的三级优秀综合性医院,仅我市就有三家三级优秀综合性医院,医疗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省级重点专科评审每三年一次,为了在下一轮省重点专科评审中取得优异成绩,我科于2009年1月正式实施(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酝酿、2008年1月试运行)将绩效工资与工作量、医德医风、规章制度、职称、职务、科内考评、夜班补助、科研、教学、论文、双新等十余项挂钩,以充分调动全科人员(四个部门:普放、CT室、MRI室、介入导管室,共40人左右)的积极 性。
1 方法与步骤
科室管理包括人、财、物的管理,绩效工资分配是科室财务管理的重要部门,为了充分调动全科人员(四个部门:普放、CT室、MRI室、介入导管室,共40人左右)的积极性,我科于2009年1月正式实施(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酝酿、2008年1月试运行)将绩效工资与工作量、医德医风、规章制度、职称、职务、科内考评、夜班补助、科研、教学、论文、双新等十余项挂钩(表1)。 住院总医师将各部门工作量内容汇总在一张表格中,每人每月一张表格,每日如实填写各自的工作量,月底各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住院总医师汇总,住院总医师确认工作量无误后交护士长核算、科主任审核。每人每月拿出1.0的系数参与工作量考核。
1.1 工作量方面分数与系数的确定 设定职工个人工作量统计表及每项工作记分标准(见表1),考虑到时间、劳动强度、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因素,劳动强度在时间的基础上加20%分值,技术难度又在劳动强度的基础上加20%分值、风险程度又在技术难度的基础上加20%分值。用每月总人数除以总分数得一分相当于多少系数,再用一分相当于的系数乘以各自的分数得每个人工作量相当的系数。
1.2 其他方面系数的确定 见表2。表1 影像中心职工绩效工资系数
备注: (1)职务:主任2.0,副主任、护士长1.0,各部门负责人及科委会其他成员0.5。 (2)职称:正高0.8、副高0.6、中级、初级0.2。 (3)科研:在省级获奖后前5名依次为0.5、0.4、0.3、0.2、0.1,在市级获奖后前3名依次为0.3、0.2、0.1。 (4)论文(第一作者):核心期刊0.5、统计源期刊0.4、一般期刊0.3、短篇0.2、市级以上学术交流0.1。 (5)院级双新(主持者):一等奖0.3、二等奖0.2、三等奖0.1。 (6)科内考评:95分以上0.3、90-94分0.2、85-89分0.1。表2 职工个人工作量统计表及每项工作记分标准
1.3 奖惩兑现 夜班补助:除按医院规定发给夜班费外,科室每月给参加倒夜班者加0.3个系数;工作质量达不到标准,违犯医德医风、规章制度等视情节轻重按考核标准给予处罚。科研、论文、双新、学术交流均享受12个月[1]。
2 结果
一年多来,科内工作抢着干、夜班争着上;服务态度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科研在省教育厅立项2项;院级双新获奖3项;在正规双刊号杂志13篇;市级以上学术交流5篇。圆满完成了郧阳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影像学教研室的教学任务。与多数医院多数科室仅按职务、职称核算职工们的绩效工资相比要先进、科学、实用、有效。
3 结论
通过多方位考核调动了职工们的工作、学习、主动服务意识及创新积极性,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克服了多年来养成的出工不出力、主动服务意识淡薄、不愿动脑去想、动手去写的坏习惯。且不同职称人员的工作侧重点不同,高级职称人员侧重于科研、教学,中级职称人员侧重于双新、论文,初级职称人员侧重于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也避免了各部门之间因工作量不同而绩效工资相同的矛盾。
参考文献
大家好!
首先感谢医院给予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中层干部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上岗,这是我院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我一是拥护,二是支持,三是参与。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勇敢地走上台来,接受大家的评判。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医务科科长,是因为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 敬业、务实的态度,打好了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我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善于接受新事物,爱学习、爱思考,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诚实做人,踏实办事。
第二、 不断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常学习、勤看书,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先后完成上海职工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四年制大专学习;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一年的全科医学专业学习;交通大学医学院夜大临床医疗三年制专升本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充实、更新和扩展。工作以来,在国家级、省市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其中发表在《中国健康教育杂志》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上的2篇论文分别获中华医学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宝山区医学会04-05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三、 多年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总之,多年的医疗及管理工作养成了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内在动力。这是我做好这一极富挑战性工作的最大优势。
如果竟聘成功,在院部的领导下,我将努力做到坚持“一个中心”、实现“二个转变”、抓好“三项工作”具体地讲:
一、坚持“一个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工作的永恒主题,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尺度。近年来,在医疗服务中,患者不仅关注医院的医疗质量,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医院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上,贯穿在医疗服务的细节之中,贯穿于医院各项活动的全过程。把方便病人、有利于病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实现“二个转变”
一是实现角色的转变。从“你是我的病人向我是你的保健医生”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正确认识现代医患关系,它是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二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不仅仅需要治病,而且需要人心化的关心。那种只注重治病、不注重待人、只注重技术、不注重心理的行医观念已经不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以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院、科、组三级质控网络;要抓紧"三基三严"训练,从每一份病历、每一张处方抓起,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规范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要认真落实质量检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做到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质量检查与考核评价相结合。重点抓全面质量管理(TQM)、PDCA循环的管理、目标质量管理等,使质量检查制度化、标准化、经常化,把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抓好全科团队服务,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上新台阶。我将做到“四个进一步”: 进一步配合院部完善科室设置,理顺工作程序;进一步要求医务人员转变观念,从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变;进一步开展以团队、户籍制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全方位开展“零距离” 贴身式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全科团队服务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摘 要】本文分析了查收查引服务工作现状,并对查收查引服务工作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图书馆;查收查引;调研;分析
科研人员对图书馆查收查引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是衡量图书馆查收查引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评价所建立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识别可改进机会以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查收查引服务工作为例,通过对教学科研人员及研究生进行服务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对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揭示目前查收查引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旨在深化查收查引服务内涵,提高查收查引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一套适合高等院校查收查引服务工作的新模式,更好地为高校科研人员服务。
一、查收查引服务工作现状
(一)服务内容。查收查引服务主要是通过作者姓名、单位、文献篇名、期刊名称及卷期、会议名称、发表时间等途径,对有关人员检索其论文被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以及引用情况,并出具检索证明。
(二)服务流程。首先由用户提出申请,申请方式主要有:到馆申请、Email 申请、网上申请、传真申请、电话申请、QQ在线申请。其次,为了能够准确、快捷地进行检索, 要求读者提供详细的论文信息, 并尽可能提供材料的打(复)印件和电子文件。图书馆馆员进行确认并检索其论文被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以及引用情况,经过手工整理完成,并出具检索证明。
(三)收费标准。服务价格是查收查引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用户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Web ofscience 检索,被SCI、SSCI 收录的收费标准:10 元/篇+50 元( 校外读者:10 元/篇+100 元);引用的收费标准:a、10 元/篇+1元/次( 不区分自引他引)+50 元{ 校外读者:10 元/篇+1元/次( 不区分自引他引)+100 元};b、10 元/篇+ 2 元/次( 他引)+50 元{ 校外读者:10 元/篇+ 2 元/次( 他引)+100元}。被EI 收录的收费标准:10 元/篇+50 元( 校外读者:10元/篇+100 元)。
二、调研情况
近年来,随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人员的不断创新与科研产出的不断增长, 查收查引的需求与查收查引工作量大幅度上升。如何能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笔者就查收查引服务工作,向我校科研人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这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教人员(正高67 人占7.8%、副高143 占16.7%、中级以下78 占9.1%)和研究生(博士354 占41.5%、硕士212 占24.9%)。
(二)调查形式。为了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教人员和研究生的满意度情况,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采取两种调查形式,即 “网络调查”和“留置问卷调查法”。网络调查是将调查问卷发送至科教人员和研究生的E-mail 信箱, 对所回复的问卷进行统计。留置问卷调查法是由各院、系办公室工作人员将问卷随机发放给本院、系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填写并收回统计。
(三)问卷设计。在大量文献调查及访谈图书馆查收查引工作人员、部分科研人员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问卷的整体框架,并确定了细节选项。问卷由7 个问题组成,前6 个问题是科研人员对目前图书馆查收查引服务工作现状的评价,第7 个问题是科研人员的对图书馆查收查引服务工作模式期望改进的评价。科研人员满意度评价指标选择,CS 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科研人员满意态度取决于科研人员的事前期望和实际感受的关系。
科研人员满意度就是在接受查新查引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在期望与实际感受上的差距所形成的满意态度的定量描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受服务接待、服务态度、服务流程、服务价格、服务效率指标等影响,科研人员满意形成过程如下所示。
(四)调查结果。网络调查回复389 份;留置问卷调查共发放500 份,回收465 份,回收率95.6%。调查表明,此次调查虽然在调研对象覆盖面、数量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不仅反映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部分科教人员和研究生对目前查收查引服务工作的真实看法和意见,也普遍反映了高等学校大部分科研人员对查收查引服务工作的真实看法和意见。
三、调查结果分析
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满意度是他们对提供查收查引服务工作体系的可感知效果与其期望值比较后所形成的感受状态,是对查收查引服务工作和工作人员的认可度,也是我们改进服务工作的基石。如何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提供人性化的查收查引服务工作,是我们每一个查收查引服务人员的责任。
(一)查收查引服务接待工作、服务态度、工作流程满意率均达到80% 以上。这说明查收查引服务接待工作做的较好,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好,查收查引服务工作流程得到我校科研人员的认可。这也反映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展示了图书馆的和谐环境,体现了图书馆领导的管理水平。
(二)查收查引服务工作方便快捷满意率5.7%。究其原因:5.7% 的师生满意(在满意率统计中包含满意、较满意、一般)是由于其论文被SCI/SSCI、EI 收录的比较少,在图书馆开收录检索证明少,感觉满意。94.3% 用户不满意是由于目前图书馆的查收查引工作大部分环节由手工完成,这样的服务工作往往费时费力。每逢职称评定、年终评奖、研究生答辩等活动的高峰期,用户常常为获得论文收录和引用检索报告而排队等候。加之教学科研人员每申报一次项目或奖励,就要图书馆工作人员重新出具论文收录和引用情况的报告,这种重复工作既浪费了科教人员的宝贵时间,也加大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三)查收查引服务工作收费满意率17.2%。可见, 教学科研人员对查收查引服务费用的承受能力较低, 尤其是对自费查收查引服务承受能力最低。
四、对现存问题的思考与措施
从以上分析显示,在满意率极低的3 项指标中除去查收查引服务收费,其余2 项均为客观因素所致。事实上,查收查引是否方便快捷,取决于服务方式,可视为同质影响因素。如果把一满桶水视为用户对查收查引工作的满意度,那么由水桶理论可知,服务方式无疑是影响查收查引满意度的短板。因此,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改进和消除水桶短板的影响,提高查收查引用户满意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购置查收查引工具软件。购置查收查引工具软件,改变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效率。软件应具有以下功能:作者论文数据的采集、自动查询及数据比对和下载,对下载的数据能进行相应的处理、格式化输出并能在时间顺序上相互衔接, 完成论文收录和引用查询的过程;工作人员既可以选择让计算机自动运行自动生成最终报告, 也可以选择从某个功能开始运行等。该软件能够统计论文查收查引的工作量、人次、收费等情况;能检索、浏览和管理已经完成的报告。能够进行增量查询,即对以前已经作过查收查引的用户,能根据以前的记录, 只查询新增数据部分,能自动对每篇被引文献的所有施引文献进行自引排查, 标记自引文献并计算其数量, 这样把耗费时间的工作由机器取代手工去完成,大大地减少查收查引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