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服装设计专业论文

服装设计专业论文

时间:2022-10-05 10:10:47

服装设计专业论文

第1篇

侗族民族服饰色彩常用黑、青(蓝)、深紫和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侗族的服饰普遍没有苗族华丽,银饰的使用无论从式样和数量上都比苗族少许多。侗族服饰朴素,色调以青、蓝、白、紫为主。男子多穿对襟短衣,或右衽无领短衣,包大头巾。女子上穿大襟无领无扣上衣,下穿百褶裙或长裤,束腰带、裹腿,包头帕或戴银冠及各种银饰等。

2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开发

根据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设计综合实训》一致认为是服装专业课程中重中之重[2],做好毕业规划设计需遵循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设计、考核评价标准三大原则。

2.1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核心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和要求,设计了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综合教学评价,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对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全面、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起到了推动、储备作用。

2.2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服装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毕业设计综合实训》对服装设计的重要性、毕业设计的前期组织和选题、实用装、创意装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毕业设计作品汇展以及毕业生求职技能指导等进行辅导[3]。

2.3考核评价标准

课程教学评价遵循整体性、全面性原则,注重教学的“多元化、多方式”评价,改变以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设计制作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整体评价。改革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T台展示和静态展示相结合方式进行评价。让低年级的学生、学校其他科室的教师和学校的领导作为评价主体,以投票的方式作为毕业设计作品评分的标准,一改以前师傅带徒弟,一切师傅说了算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改由更加公平、更加公正和更加合理的民主投票评选方式,更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以及对行业的热爱。

3《毕业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实践

3.1实施新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核心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3.2校本教材《服装专业款式设计》中民族服装进行推广应用

深入了解广西民族特色服装,记住壮族、瑶族、苗族和侗族各族服装每个细节,找出各族服装精髓进行分析、提炼。结合系列服装要求,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毕业设计服装,为自己的学业又增一彩。

3.3运用多媒体对毕业设计展开教学

多媒体技术使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例《毕业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就非常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如系列设计的形式、面料的效果、模特表演、T台展示及流行趋势的掌握、各时装会等,没有直观地观看效果是无法想象出来的。只有通过多媒体展示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4]。

3.4教学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根据了解学生学习已达到的水平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目标,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达到目标进步。3.4.1问题归纳收集、归纳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可能出现的个别问题和普遍问题,为以后教学提供有价值的的信息。3.4.2教学评价对学生两年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让学生自主地经历一次服装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再到T台展示的服装设计制作的完整流程,为学生今后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清晰自己的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3.4.3教学反思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最佳,还能否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4结语

第2篇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74

服装设计与工程(理)

本科

27

表演

本科

40

舞蹈表演

本科

12

总计

 

153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团队意识以及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设计修养和较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具有传统造型与造物理念,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能独立进行服装创意设计和成品实现,从事纺织服装商品企划、服装产品设计、消费需求与流行现象分析、设计流程与管理、时尚文化研究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概论、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色彩与图案基础、服装设计表现技法、立体裁剪、服装材料学、服装纸样、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程序与方法、服装市场营销、时尚摄影、时装展示与陈列设计、传统服饰专题创新设计、礼服定制设计、专题设计、男女童装设计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学科前沿及服饰传统造型与造物相关理念,具有较完善的专业技能、工程素养、服装产业领域实践能力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工程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构成基础、服装CAD、服装立体裁剪、服装材料、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工艺、成衣设计、针织产品设计、服装产品企划、服装市场营销等。

    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为文化创意及时尚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和服装专业基础知识,经过服装表演系统训练和实践,能从事服装模特、服装编导与活动策划、模特经纪管理、模特专业教育、整体造型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概论、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编导、镜前展示、广告表演、服装摄影、舞蹈编导、形象设计、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基础、服装买手、服装概论、服装市场营销与实践。

    舞蹈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舞蹈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舞蹈表演基本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较好的舞蹈创作和改编能力,较强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一定的舞蹈演出组织、排练与协调能力,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能够在社会文化部门、艺术团体、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编创排练与教学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训、剧目排练、编舞技法、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等。

 

联系人:刘怡宏    联系电话:89626346   邮箱:412321260@qq.com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工艺美术

本科

145

公共艺术(手工)

本科

18

总计

 

163

 

 

    工艺美术专业(共145人)

工艺美术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课程群建设专业、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秉承传统工艺美术与创新艺术设计融合教学理念,在传统工艺美术振兴、新旧动能转换、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引领下,依托校内外教研平台和社会资源,通过实训实践、项目工作室、大师进课堂、企业实习基地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能够掌握工艺美术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工艺美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艺术市场经济规律、艺术生活消费、时尚动态,具备设计实践和艺术创作能力,能够从事现代工艺品设计制作、为工艺美术产业服务的高水平创新应用型人才。

工艺美术专业下设纤维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漆器工艺、金属工艺、首饰工艺等专业方向。

纤维染织设计方向(共25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纤维染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纤维染织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纤维染织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白描、归纳水粉、立体构成、中国画(工笔写意)、新民艺学、地毯设计、织绣设计、材料实验、丝网印、手工印染与设计、染织发展史、市场学、印花面料设计、纤维艺术—平面形态、彩印、纤维艺术—空间形态、家纺产品工艺与结构、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陶瓷艺术方向(共26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陶瓷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陶瓷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陶瓷艺术史、陶瓷成型工艺(拉坯)、陶瓷成型工艺(泥条)、动物雕塑、新民艺学、浮雕、陶瓷釉彩、陶瓷装饰、陶瓷成型工艺(翻模、烧成)、陶瓷日用器皿设计与制作、服饰陶艺、陶瓷壁画、课题创作、现代陶艺创作、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琉璃艺术方向(共25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玻璃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玻璃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玻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玻璃艺术史、玻璃设计表现技法、模具制作、烧成与综合材料实验、玻璃后期加工、传统工艺雕塑、计算机软件、浮雕、吹制玻璃基础、动物雕塑、窑制玻璃课题设计、吹制玻璃课题设计、灯工玻璃、玻璃产品设计、玻璃首饰设计、综合材料研究、玻璃环境设计、热熔玻璃、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漆艺艺术方向(共23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漆艺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漆艺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漆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漆艺基础、立体构成、装饰基础、漆艺史、漆艺综合材料研究、写实漆画课题创作、漆立体脱胎成型工艺、建筑环境与漆壁画课题研究、漆器皿课题创作、装饰漆画、现代漆家具设计与制作、空间与漆塑课题创作、漆艺产品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首饰艺术方向(共22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首饰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首饰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首饰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材料与工艺基础、成型工艺、首饰制作工艺、皮雕工艺、镶嵌工艺、首饰综合材料、首饰加工、金属器皿簪花、金属焊接工艺、腐蚀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首饰展示设计、首饰文化、刻铜工艺、首饰起版工艺、首饰铸造、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金属工艺方向(共24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金属工艺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金属工艺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金属工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泥塑浮雕、材料与工艺基础、表现技法、设计概论、动物雕塑、成型工艺、徽章设计、电铸工艺、铁艺设计、金属焊接工艺、锻铜浮雕、铸造工艺、金属器皿、人体雕塑、环境雕塑设计、产品设计、腐蚀工艺、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公共艺术(手工)专业(18人)

    公共艺术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从城镇化空间环境中,以艺术方式表现社会和生活公共性问题。本专业下设公共造型艺术、工艺装置艺术两个专业方向。开设课程注重拓展学生对材料综合利用的思维方式,使其在认识和了解空间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具备教学、研究以及在室内外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能力,成为能胜任城市文化艺术相关领域工作的实践型文化艺术人才,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概论、形态训练、色彩原理、中外建筑史、立体构成、写生、装饰基础、雕塑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综合材料1、环境心理学、雕塑形态、园林设计、公共艺术策划I、金属装置工艺、浮雕、数字雕刻、模型制作、城市色彩设计、陶瓷设计、综合材料2、纤维壁饰、公共艺术策划II、陶瓷陈设、玻璃环境设计、金属装置艺术、艺术实践

 

联系人:李遵   电话:89626366  邮箱:1361967895@qq.com

创新创业学院(淄博陶瓷学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

专科

51

总计

专科

51

 

    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专业  专科(51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具备雕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传统雕刻工艺与现代制作工艺相结合设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产品设计公司、工艺美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雕刻产品、雕刻工艺品的相关设计与管理工作,主要担任产品设计师、雕刻工艺技师等职业,也可以个人从事雕刻产品、雕刻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如下表所示:

职业类别

初级岗位

发展岗位

设计类别

助理雕刻设计师

雕刻设计师

助理产品设计师

产品设计师

设计绘图员

产品设计师、雕刻设计师

技术类别

初级技师

高级技师

工艺美术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主要课程:传统装饰文化与表现、传统绘画技法、雕塑、计算机辅助设计、玻璃内画技法、玻璃灯工工艺、陶瓷成型工艺、陶瓷釉色装饰、刻瓷工艺、品牌策略、文创产品设计。

 

联系人:杨友森   联系电话:0533-4126217   邮箱:2298033374@qq.com

 

 

 

应用设计学院分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专科

33

环境艺术设计

专科

34

影视多媒体技术

专科

28

总计

 

95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  专科 (33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质、健康的体魄、较高的艺术涵养和审美水平,掌握视觉传播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完成广告、包装、品牌、界面等工作,并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设计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到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有关机构从事美工制作、书刊编辑、广告策划与设计、包装整体开发与设计、品牌设计与推广、新媒体交互设计等职业。

主要课程 :图形创意、编排设计、样本设计、电脑辅助设计、字体设计、图形创意、书籍设计、摄影、容器造型与纸盒结构、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界面设计、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专科 (34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掌握室内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室内设计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建筑表现公司、房地产公司、室内设计公司、家具设计公司、软装设计公司、照明工程及设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居住空间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软装设计、装饰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主要担任图纸绘制员、三维建筑表现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等职业。

主要课程 :人体工学、室内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建筑构造与测绘、建筑装饰预算、照明工程设计、家居设计与构造、室内设计专题、室内软装与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  专科 (28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掌握数码图形图像和新兴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影像技术、网页设计等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电视台、报社、数字影视制作公司、移动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网络媒体制作部门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动画、纪实摄影、商品摄影、视频采集与编辑、影视后期特效等职业。

主要课程 :计算机图形基础、图形创意、商业摄影、数码图像后期、版式设计、分镜头设计、网络动画制作、数字音频、影像风格化设计、摄像基础与剪辑基础、平面卡通设计、三维造型、纪录影像、叙事视频创作、UI设计、影视特效与合成、品牌与栏目包装。

 

 

第3篇

南通大学坐落于素有“江海明珠”、“历史文化名城”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江苏省南通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2004年,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南通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南通大学现已建设成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明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南通大学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3700余亩,有25个学院和1所大型综合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全日制在校生3.5万余人,设有9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以及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立项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学校是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3年成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单位,2013年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等,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长效机制。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与自主创新,拥有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级工程中心、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科技创新载体。合并组建以来,共承担“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438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66项,荣获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华医学成果奖、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多项高层次奖励。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200多人,其中高职以上1222人,博士、硕士生导师933人,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届江海杰出英才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特聘教授、博士计划、省六大人才高峰、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杰出人才。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香港、台湾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多个国际交流项目。

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优秀单位。校党委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党校获得“江苏省红旗基层党校”称号。

二 、相关学院简介

(一)艺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有教授11人,副教授39人,博士4人,硕士64人,硕士生导师24人,聘请了南开大学范曾等十多名全国教授为兼职教授。学院拥有四幢艺术楼和相配套的教学楼,其中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画室、雕塑室、模型设计室、染织设计室、漆画设计室、展厅、琴房、演出厅等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训设施。

学院现有美术学、音乐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美术学(师范)、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动画、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等九个本科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受到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另外,学院设有与英国格林多大学“2+2”和“3+1”艺术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课题,目前有在研项目20项,其中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编辑出版专著、教材二十余部。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及主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三百多篇,其中核心刊物一百余篇;获省级(含)以上科研成果(含作品)奖励三十余次,指导学生获省级(含)以上奖励四十余次;每年组织教师作品展、音乐会十余场。

(二)纺织服装学院

学院设有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含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2个专业方向)和非织造材料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学院是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和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三个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本科生近1500人,研究生5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7人,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名、副教授22名、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5名、讲师和实验师27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7%,其中多人曾到美国、日本和韩国进修深造,聘请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为兼职教授。学院设有1个实验中心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拥有炭纤维应用技术研究所、交通纤维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染整技术研究所、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和江苏省中小企业纺织新材料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南通市新型碳材料重点实验室、南通市纺织服装技术研发与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南通市特种与功能化纤维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市级科技平台,并与多家家企业共建了“江苏大生纺织工程技术中心”、“逸谷服装创作设计中心”和“通大云幅服装设计中心”,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院教师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近5年来承担了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21项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纺织服装学院是南通大学创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建院以来已为我国纺织服装业输送了数千名优秀的高级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纺织服装战线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100%,每年均有多人被重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三、招生专业介绍

(一)美术类专业

1、美术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美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进行美术理论、创作研究、艺术管理等社会应用方向以及高等、中初等学校进行美术教育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外美术史、艺术美学、中外画论概要、雕塑、绘画(中国画、油画、壁画)专业技法、各类艺术设计技法、书法、技法理论、材料研究、计算机应用(绘画与设计)等。

2、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独立或加入团队从事平面媒体、广告设计、商业美术、展示空间设计、网页制作和多媒体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能胜任在出版社、报社、电视、网络等大型传媒单位或设计机构从事产品设计市场调研、艺术设计、策划和设计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图形设计、字体与版式设计、标志与企业视觉识别设计(VI)、平面媒体设计(广告、海报、POP、DM)、书籍装帧、装饰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及展示设计等。

3、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环境景观艺术的总体规划设计、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园林设计等设计、教学与科研工作、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美学概论、艺术概论、素描、色彩、速写、雕塑、设计基础、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外环境与建筑艺术史论、漆艺、陶艺设计、材料、工程概算、设计表现、透视与制图、景观艺术规划及设计、园林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会展设计、模型制作、人体工学、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4、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能够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产品设计专业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产品开发、工业产品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视觉传达等设计、研究和教学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工业美术、造型设计基础、造型材料及工艺、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各专业设计等。

5、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与配饰设计和研究,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以及时尚潮流;掌握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及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服装设计、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管理,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设计学、服饰图案、服装画技法、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装材料学、服装史、成衣纸样与工艺、服装市场营销、服装CAD等。

(二)音乐类专业

1、音乐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和文化素养,掌握一定声乐、钢琴、器乐演奏、钢琴伴奏和舞蹈表演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素养的从事音乐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音乐史学基础、合唱与指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形体训练与舞蹈基础等。

2、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演唱、演奏能力,专业技能突出、适应面广、综合能力强、富有活力和艺术热情的高级音乐专业人才。本专业为各种演出团体培养专业演员,为各种大众传播部门、文化基层部门、演出公司培养从事音乐创作、编辑和策划的组织人才。

本专业分为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等三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主要课程: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舞蹈、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等。

(三)服装表演专业

1、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能从事时装模特、时装表演编导、模特经纪管理以及服装设计、形象设计、服装营销等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形体训练、服装表演编导、形象设计、影视表演基础、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心理学、服装史、服装市场营销等。

四、报考条件

1、符合高考报名条件,身体健康。

2、美术类(校考)、音乐类(校考)专业只招收文科考生,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校考)专业文理不限。

3、美术类(校考)及音乐类(校考)专业招收山东和安徽省籍的考生(考生需取得所在省艺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

4、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校考)专业招收黑龙江省籍1994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未婚青年,身高最低要求男180cm、女170cm。

5、音乐表演专业招收具有音乐专业技能者。

五、专业考试

(一)报名、考试时间和地点

类别

省份

报名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联系电话

服装表演

黑龙江

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哈南十九路1号)

3月18-19日

3月23日

0451-86655180

音乐类

安徽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大学城丹霞路8号)

1月20-21日

1月22日

0551-3876268

山东

山东省潍坊市富华国际会展中心

2月2-26日

3月1日

0536-8271777

美术类

安徽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大学城丹霞路8号)

1月20-21日

1月22日

0551-3876268

山东

山东省潍坊市富华国际会展中心

2月2-26日

3月1日

0536-8271777

注:美术类(校考)专业拟在山东和安徽两省共招收本科新生60名以上,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校考)专业在黑龙江省招收本科新生10名,音乐类(校考)专业拟在山东和安徽两省招收本科新生27名。各省参加校考的考生只能在所在省指定地点报名考试。

(二)报名时应办手续

(1)交验本人身份证及相关省2015年普通高校艺术专业考试准考证明;

(2)缴纳报名费、考试费(美术类150元,音乐类及服装表演专业200元);

(3)领取《南通大学艺术类专业考试准考证》。

(三)考试科目、内容

1、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专业(满分400分)

(1)身体条件:测定身高、三围、形体比例等(自备泳装);

(2)才艺:自选舞蹈或健美操(自备音乐带、服装,时间不超过3分钟);

(3)台步:步态展示(自带高跟鞋);

(4)口试:语言表达能力及其他专长。

2、音乐类专业(满分400分)

(1)视唱;

(2)专业技能:考生在声乐、钢琴、器乐中任选一项,考生准备曲目2首(抽其中一首为考试曲目);

(3)加试:考生在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中任选一项作为加试科目,加试科目不得与专业技能科目重复。

3、美术类专业(满分400分)

(1)素描 (2)色彩

(四)成绩公布

我校于4月1日前寄发《南通大学艺术专业考试合格通知书》,考生也可根据专业考试准考证号在南通大学校园网上查询自己的成绩。.

六、录取原则

1、音乐类及服装表演专业:取得我校专业考试合格证,参加高考文科类考试(服装表演专业文、理兼收),其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艺术类本科最低控制线,填报我校志愿的进档考生,我校将根据其专业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分省按计划数择优录取。

2、美术类专业:取得我校专业考试合格证,参加高考文科类考试,其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艺术类本科最低控制线,填报我校志愿的进档考生,我校将根据其文化与专业相加后的总分由高到低分省按计划数择优录取。

七、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南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226019

第4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服装设计;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徐仂(1971-),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色彩学、服装史以及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独立院校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1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078-03

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对独立学院的规定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这种规定明确了独立学院的性质,它既不属于公办、也不完全意义上的民办高校,而是公办性质、民营机制运行的一种新体制。独立学院的创立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创举,在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发挥了其应用的作用,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严重不足的问题。

在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下,其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应该有别于“一本”或“二本”艺术设计专业所培养的服装设计师和服装工程师,而是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加强学生的使用能力培养。本文将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基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特征,探寻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上升为理论高度,然后将其在独立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推广。

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独立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必然选择

由于独立学院在创办之初都是依托“母体”的资源进行办学的,因此多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施和设备、师资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均沿用“母体”本科院校的方法和方式,这既不符合国家和社会对独立学院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及家长对独立学院的期望。教育部明确提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经过近年来的办学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独立学院的共识,大多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复合型”,还有少数独立学院定位为“创新型”。

服装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装行业和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大对实践环节的培养,培养学生在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制作等环节的操作能力,要加强学生对服装材料、服装市场和服装设备等方面的操作和运用,才能满足服装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区别于“一本”或者“二本”院校培养服装设计师或服装工程师,而应该培养应用型很强的服装设计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因此独立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唯一的选择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从办学之初就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原则,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开拓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自2003年开设服装设计专业以来,一直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服装设计工作室”、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加大对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培养了一批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服装设计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目标定位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不同层次与类型的服装院校在其专业设置和教学定位的不同。独立学院培养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层次的专门人才,所属其中的服装设计专业因其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是区别于高等服装设计教育模式中的以工科为主的第一种模式和以设计为主的第二种模式。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服装设计工作室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和“职业资格鉴定模式”等教学模式,做到“五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法训练与创造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内教学和教外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来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目前实施成效显著,学生多次在全国,特别是省内获大奖,学生技能有很大的提高。

(一)“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服装款式设计的能力。“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最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实践性教学,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服装款式设计方面动手难的问题,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十分有利的模式。

“服装设计工作室”, 顾名思义是围绕服装设计进行的, 目的在于解决教学领域里如何学好, 做好服装设计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首先要运用合理的设计方法, 然后再进行提升、超越, 创作出新的思想和思路。在服装设计工作室里,专业老师将事先设计好的服装设计项目布置给专业学生,让学生根据服装市场和服装企业对服装产品的要求,遵循服装设计的程序和规律,结合专业学生的灵感和对流行的把握和运用,将其用服装设计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往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对强调服装设计的艺术性,而忽视了服装产品的市场性和工艺性;在服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中,将服装市场和服装企业对服装产品的要求加入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使专业学生设计的服装产品更加适合服装市场和服装企业。

在“服装设计工作室”里,教学内容以《服装设计学》等相关课程为主线,包括造型基础、时装画技法、服装色彩学、服装结构设计和样板的制作、服装工艺制作等,以及一些以服装相关的辅助类选修课程;改变以往单一环节的教学模式,力求将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制作等三个主要环节融会贯通;把服装设计理论、专业学生艺术创作的灵感与服装市场和服装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同时以服装产品开发等项目教学为主线,将服装设计理论运用于服装产品开发过程中,解决服装设计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整合上,以《服装设计学》为主线,把服装设计专业主干专课程纳入到工作室的统筹管理,对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增加以服装设计相关的学科前沿和边缘内容,模拟或把企业服装产品开发模式和项目引入工作室,与实际生产进行零距离接触。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服装设计工作室”是校企共建的产物。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将服装企业产品开发的项目引入“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中。在服装产品开发和“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过程中,专业老师和学生按照服装企业对服装产品的要求,发挥自身对服装艺术设计的能力,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服装产品的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培养了学生服装产品开发的应用能力。

(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能力。服装设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学校依托服装企业在服装加工设备、服装高级技术人才以及对服装市场的熟悉和了解等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对服装市场、服装行业和对服装产品开发和加工等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零距离”。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制作》是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两个很重要的环节,而且其实践性很强;同时我国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中重设计轻工艺的现状使学生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制作能力一直很弱。服装生产企业则在《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制作》等环节有着丰富的实验经验和高技术人才优势。

“服装专业阶段性教学实习平台”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服装结构、服装样板制作、成衣工艺制作和服装材料为主线的实践技能课程,包括服装结构学、服装工艺学、服装材料、工业制板、工业生产管理等课程。我们整合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实践性环节,将其分成四到五个不同的模块,然后在不同的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下到服装企业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在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服装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具有高级技师资格的师资,模拟服装流水生产的场景,来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服装结构和成衣工艺制作的动手能力。同时《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线,充分依托服装企业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加强计算机在服装款式设计、样板制作、放码、服装企业管理等方面应用的实践教学,而这些教学实践环节的实现都是通过下到服装企业来解决的。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2007开始和江西文丰服饰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建“服装设计专业阶段性教学实习平台”,来解决学生在《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制作》环节中的动手能力。

毕业实习环节也是加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校企合作共建“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实习基地”,为毕业生的实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熟悉服装产品开发过程的程序以及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等相关环节技术要求,为毕业设计和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毕业实习的安排上,根据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将本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在第六学期全部结束,从第七学期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兴趣,选择不同类别的服装企业的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学校对毕业设计过程也进行了改革,在毕业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学校和服装企业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拟订在本企业毕业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及大纲,再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在“毕业生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服装企业提供相关的加工设备和条件,让毕业生在服装企业完成毕业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毕业生只要在学校规定的答辩和作品展示的日期将作品带回学校答辩和展示。

(三)”职业资格”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就业能力。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重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我国现行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资格教育,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现在我国开始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这为高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

独立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要把传统学历教育与服装职业资格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把服装设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服装市场运作等知识相结合。学校通过学历教育提高了专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修养,通过职业资格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独立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国家对服装职业资格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纳入课程内容,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进行培养和考核。在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推行“双证”制,即学生毕业时,既要拿到毕业证也要取得服装设计相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注重学历教学和职业资格教学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服装设计师”或者“服装设计定制工”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对操作能力的要求,加大学生证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制作等能力的培养,使其顺利通过国家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达到相应的服装职业资格要求。从历年的学生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成绩来看,效果还是明显的。

三、独立学院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观现阶段各独立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过程,普遍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没有自己的特色

当前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的依赖了母体,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都照搬母体的。服装设计专业仍然沿袭一本或二本院校的重设计、轻技能的人才培养理论,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倒提高。服装设计专业从招生到培养等整个过程都沿袭一本或者二本院校的模式和方法,使培养学生同样缺乏服装设计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和服装市场运作能力,但又由于招生时文化水平和艺术水平较低,同样也不具有服装设计师和服装工程师所具有的艺术素质。

(二)服装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足

现行独立学院办学机制,造成了独立学院的师资过份依赖母体、自身师资建设严重不足,尤其是具有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高级工艺师等技术性师资的缺乏。

在当前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师资有二种极端现状,一类师资是“学院派”,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和美术功底,但缺乏服装设计市场运作能力和成衣制作能力;另一类是“工厂派”,有很丰富的服装生产和制作经验和服装市场运作能力,但缺乏对服装设计系统知识的掌握和艺术眼光,这些都为服装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造成了障碍。

独立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加强自己的教师梯队建设,将更多青年教师派到服装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增强服装设计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或者学校聘请服装企业一些生产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服装设计实践性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独立学院主要靠自筹经费谋求发展, 政府及社会投入的资金很少, 实验室及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相对较大, 因此实验室及校内实习基地资源非常有限。独立学院多半依托母体学校的实验室资源,只建设少量自己的实验室甚至根本就没有自己独立使用的实验室。而且服装加工和检测设备日新月异,更换和淘汰速度快,使本来就严重不足的教学设施更是雪上加霜。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服装设计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依托服装企业和相关的服装专业院校的设备资源,解决了部分服装设计实践性教学资源设施不足的问题。我们今后将通过各种途径来缓解服装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26号令要求,教育部将在2013年对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进行评估。独立学院将抓住本次评估的机遇,努力完善办学条件,办出专业特色,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服装设计专业只有培养应用型、服装企业所需的高级技术人才才是学校和专业立足之本。

参考文献:

[1]张蓓蓓.刍议独立学院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大舞台,2008(6).

第5篇

关键词:职高服装美术课程企业整合路径探究

一、职高服装美术课程介绍

所谓服装美术课程,指的是职业高中服装专业开展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与制图课程和工艺课程组成主修课程。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涉及服装领域和美术领域的理论知识,对于学习对象来讲,该课程以培养职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水平为最终目的。结合当前服装行业持续发展需要,务必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立足就业,确保培养的专业人才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1]。

二、职高服装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一)优点

相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服装美术课程教学模式不断细化,围绕职高学生学习实际制定多种教学方案,为专业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基于行业动态发展、就业导向等角度分析,该模式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服装美术课程教学模式长时间得不到创新,服装美术设计与企业整合效果就会达不到预期要求。下文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具体阐述,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工作探究有效路径[2]。

(二)不足

首先,教学模式脱离行业发展。服装美术课程包含多方面内容,教师未能结合行业发展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知识讲解,不仅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学习效果不够显著,长此以往,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失去兴趣,为专业教学增加阻力。其次,教学模式脱离教材要求。大多数教师按照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传授理论知识,并凭借主观意识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对教材变动之处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各课程间联系不够紧密,最终服装美术设计课程实用性降低,未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服装美术设计课程具有创新性和动态性,如果教师长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专业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得不到创新,不仅会限制学生思维,制约学生发展空间,而且不利于培养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削弱学生审美积极性,对学生日后就业、持续发展有消极影响[3]。最后,教学模式存在失衡现象。现如今,高职服装美术设计课程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相对来讲,专业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并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对全方面、高素养、高技能设计人才培养起到制约作用。现如今职高服装美术设计教学模式存在优点及不足,要取得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与企业整合的良好效果,务必全面挖掘该模式优点,针对不足之处及时弥补。下文针对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与企业整合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专业教育人员提供帮助,并在大范围内推广校企合作理念[4]。

三、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与企业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专业教学方向

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专业开设的最终目的即为行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通过传授素描、速写、色彩、绘画技能、基础图案等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社会思维和创作能力,最终通过绘画作品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设计技巧。简言之,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应以就业为导向,合理确定教学方向,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与艺术修养。在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遵循人本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确保设计完成的服装作品具有实用性,并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最终职高学校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过程,即满足新时期服装企业持续发展需要的过程[5]。

(二)动态传递行业动态

大多数职高学生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专业技能及文化素质不高,如果对这类学生引导不当,则其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并发生辍学行为。为了改变服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教师应客观分析职高学校生源现状,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职高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对服装美术设计行业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为日后就业做足充分的准备。专业教师应借助互联网平台及多媒体设备动态更新并分享行业发展情况,对学生就业方案调整、学习计划制订起到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布置男士衬衫设计学习任务,课前教师全面搜集时尚男士衬衫图片,并以PPT形式呈现。学生了解男士衬衫款式、设计需求后,拥有充足的想象空间,并适当引导学生设计思路,最终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彰显设计理念的服装作品。实时分享行业发展动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学习目标[6]。

(三)提供专业实践机会

首先,运用案例讨论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为师生互动提供机会,案例讨论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发挥理论知识内化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结构制图时,教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新式西裤设计作品,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组内成员在分析探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绘出结构图,既锻炼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设计实践起到基础铺垫作用,然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服装设计工作对设计者创新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专业教师应为每位学生制定创新思维培养方案,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细节,并养成良好的速写习惯,不仅能捕捉设计灵感,还能为服装创新式设计提供丰富素材。课后,专业学生应主动接触艺术作品,以此拓展多元思维,对优秀服装作品设计有正向影响。最后,提供实地演练机会。职高学校应为学生多次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完成服装设计任务,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良好结合,对学生就业能力、服装设计水平提高有促进意义。专业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参加服装设计竞赛,对服装设计理念创新、有效弥补服装设计的不足之处有重要意义。此外,职高学校应主动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通过实地演练循序渐进提高服装设计能力[7]。

第6篇

关 键 词 :艺术生 对口生 课程设置 专业能力 岗位技能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性。高等职业教育是应用技术教育,它更多强调了能力培养,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素质的培养,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模式。综观20余年来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的发展历程,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市场需求还有不相适宜的地方。

首先,办学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雷同。学习的内容是按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的,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但课程内容却是根据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不仅在宏观内容的编排上,采取了各门分科课程平行展开的方式,而且各分科课程本身,即微观的内容编排也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这样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较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来说,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许多服装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岗位上,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能力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其次,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脱节而造成技能教育的重复,或者是知识和技能教育的“空白”。如何提高培养现有的生源质量,让他们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wWW.133229.COM

二、课程设置的基础

针对不同的生源制订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按单元模式设置是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教学计划中既强化必需的理论知识基础,又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使二者有机渗透、互为补充。实习及实际训练操作占总学时的60%—70%,并坚持技能训练四年不间断的教学方法。

根据行业岗位知识与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可按学分制的形式实施专业教学。在统一修完基础课与专业单元基础课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专业岗位的不同方向。专业岗位方向的设置分为服装款式设计与产品企划、服装工艺设计与企业管理、服装结构设计与营销方向。这样既可充分地挖掘学生不同的专业岗位潜力,又能更大限度地满足行业发展中对不同专业岗位的需求。

三、课程的设置

1.基础能力课程

对口生源学生实行“1+4”学制。入校第一年,首先,重点加强文化基础及相关服装绘画基础教学。例如,大学语文、大学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素描、色彩及构成等课程。其次,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对比制,在教学上实行与艺术生先不同而后同的分级教学。对口生在职高的三年中,进行了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材料基础、服装缝制工艺等部分初级专业课教学,特别是对服装缝制工艺课进行了相应的技能训练,而素描、色彩、构成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并且文化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加强他们基础文化课教学和艺术基础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

2.基础专业能力课程

艺术生的第一学年、对口生的第二学年,在基础专业能力课程的设置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专业基础平台,针对基础专业课进行重点设置。如:设置了素描写生、色彩写生、服装概论、服装材料、服装史论、服装机械原理、服装厂设计的课程,使学生从服装文化、服装市场、服装生产等环节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专业岗位方向的划分与深入学习,提供了专业能力的基础素质。对口生相对艺术生又增设了专业素描、艺术概论两门课程,艺术生增设了服装技能训练课程。

3.专业岗位技能课程

艺术生的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上学期,也是对口生的第四学年和第五学年的上学期,针对专业岗位的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根据服装款式设计与产品企划、服装工艺设计与企业管理、服装结构设计与营销岗位方向,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按专业课题组来设置课程。设置了男装款式设计、专题设计、男装结构设计、立体结构设计、衬衫茄克衫的缝制工艺、西装旗袍的缝制工艺、服装cad、服装电脑设计。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服装设计与产品企划方向增开了影视鉴赏、服装产品设计、形象设计、服装综合设计和视觉传达等课程。

4.专业岗位实践课程

艺术生第四学年上学期,对口生的第五学年上学期,在教学内容上将服装生产一线反馈的信息及时融入课堂中。在各专业方向的课程中,课内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基本为7∶3。艺术生第四学年、对口生第五学年的下学期,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专业实习,以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的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沟通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及创新意识。在专业岗位实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5.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的实施

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主要以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市场需求来确立。学生按不同的专业岗位方向,选择指导教师,在专业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课题项目。课题项目的内容形式,可根据企业品牌的专营方向、定位及要求提供产品设计企划、款式开发、结构板型,或根据企业提供的面料来设计成品,或向企业提供市场所需调研报告。课题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真正使学生的设计与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得到市场的检验。有效地锻炼、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完成专业课题的能力。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集中制定教学考试标准,集体评定等次。

参考文献 :

[1]章建春.对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2(24):33.

[2]沈美媛,侯凤仙.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体现以人为本教学原则——上海群益职校专业模块教学实践探索[j]. 职教论坛2003(12):25.

[3]周萍.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3(1):62.

第7篇

[关键词]聋人 高等教育 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洪波(1976-),男,山东莱州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艺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聋人高等教育;刘虹(1978-),女,山东潍坊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聋人高等教育。(天津 300191)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以提高就业能力为核心的聋人大学生就业学校支持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0YJC880068)和天津理工大学教改项目“聋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研究”(课题编号:YB09-2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16-02

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规模、层次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扩大和提升。目前创办聋人本、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院校已经发展到十余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数以万计的残疾青年拥有了进入各类高校学习的机会。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层面上看,体现了国家“和谐社会”的主题。高校艺术教育已成为聋人青年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和谋求发展的平台。但是,我国高等特殊教育整体办学时间较短,许多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还不十分准确,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是全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工科特殊教育学院,如何在工科特殊教育学院里办好聋人高等教育的艺术专业是一直探索的问题,在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艺术专业设置改革

中国聋人高等教育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办学模式仍沿用独立学院开设专业的模式。由于资源有限,几所聋人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范围较窄,基本上以艺术设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主,与现有专业设置和迅速发展的聋人高等教育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国内聋人高等教育虽然给了聋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利,但几乎没有选择专业的条件。

美国盖洛德特大学(本科)、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本科)、日本筑波技术大学(本科)等聋人教育较先进的聋人大学,通常专业构建和课程设置会随社会的需求而变化。在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策略上,有若干研究及指导中心专门负责帮助学生调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把社会上形形的行业对人才的数量和结构的不同需求详尽地汇报给学校制定政策和调整专业的决策者,使学校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就业指导中心也每年约向社会派出四百多人调查市场,使决策者了解当前人才需求,及时淘汰不适合市场的专业,开设新的既适应聋人生理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

相对一些聋人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国内大学为聋人设置的艺术专业选择面较有限,专业设置较单一,而且专业一旦设定很少改变。20世纪90年代,国内聋人大学基本都开设视觉传达专业。此外,我国聋人高等教育院校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灵活性不强,学校对知识的更新和社会的适应性等方面重视不够,导致培养的学生自身的知识性和实践动手能力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不够紧密。

教学系统设计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特殊教育的教学系统设计与普通教育的教学系统设计相比,存在更多的复杂性和可变性,所包含的内容也在发生改变。根据聋人工学院现有的专业设置情况和社会对特殊教育艺术类人才的要求,考虑聋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与专家论证,聋人工学院艺术设计系于2011年开设造型装饰设计专业。该专业方向契合中国当代对造型装饰人才的需求,注重聋人大学生实用性、装饰性、时尚性、创新性的教学需求,迎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审美化趋势。专业设置以造型设计、装饰设计等产品设计为主,文化素养与设计技能兼顾,培养产品造型设计、装饰设计、玩具设计、纺织纤维艺术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任专业设计部门、产品制造行业、广告营销行业、科研院所及学校等工作;也可以个性化地自我创业,开设网上设计工作室,开展玩具、装饰品等艺术品高级定制等特殊业务。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国聋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更多的是以应试和经济为表象的教育。比较注重聋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系统传授,而综合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有待加强。在课程设置中,学校应充分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大课外各种专题的公开讲座和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等。艺术设计(也称“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但由于聋人工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是全国高校特殊教育中唯一一个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学方法上应有突出的特点。

为改变专业过分专门化、专业面狭窄、知识面不宽的状况,在重新调整专业教学大纲前,充分听取了服装企业、艺术用人单位以及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教授的意见,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提出了宽口径培养模式,增加综合知识类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加大专业深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染整、纤维艺术等纺织艺术专业课程,使学生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学习相关专业的课程知识。

1.加强基础同专业课程的衔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基础课教师只注重本课程的教学与创新,忽视同专业课程的链接,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服装设计专业课和服装生产工艺一线的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使基础课名副其实成为专业课的“基础”。在教学上,根据聋人的服装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考虑聋哑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弱,直观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抽象思维较弱,二维平面理解能力强、三维立体理解能力弱的特性,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如在素描课程中,要求学生不必过分去追求光影下物体质感表达、虚实的处理以及明暗的变化,重点训练空间概念、平面分割、色彩设计等方面,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为以后的“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服装造型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基础图案改成服饰图案,强化服装、纺织面料的图案设计能力,为以后的“染整”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

应专业课的需要。

2.加强专业理论课程同生产实践环节的衔接。根据聋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强化生产实践教学。许多聋人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最后进入大学校门,受其生理特点的影响,经历的全是理论教学。进入高校后,许多特教学院由于考虑聋生的特点,常常是为了便于管理,把专业教学划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沿用理工科教学模式。显然,这不适合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社会和市场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是如今各个学科教学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理论教学与操作训练穿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从大一开始,就开设服装工艺实践环节,使学生较早接触本专业实践内容,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依据服装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将专业教学引入实验室,在实验设备良好的专业实验室里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活动,并根据每个阶段的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课题,如在教学中我们将服装结构设计分成三个学期,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行理论授课,同时在课程进行期间安排实验室内进行服装工艺――裙装、裤装、男女套装的生产实践环节,在进行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后,根据每个阶段的目标设计相应的服装设计教学课题,设置“高级定制服装设计”等设计开发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成立设计小组,让学生在了解企业和市场,参与设计实践,尽早掌握社会和市场的动态,缩短对市场的认识过程。“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使学生在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知识;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三、积极拓展课外教学

加大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由过去以专业理论和知识积累为中心,转向既注重积累又注重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要积极寻求深度校企合作,开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尽量避免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际的社会需求出现断层。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我们与一些服装企业,如天津纺织集团、服装生产工厂等企业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打板师、流水线生产操作人员的身份到设计公司和服装企业参与服装设计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在毕业设计中引导学生做到“真题真做”,如2007届学生崔晓丽和2010届陈静静等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同婚纱影楼合作,动手完成实际创意婚纱的毕业设计课题,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服装设计理论使用,以实际的婚纱服装来完成毕业设计,不仅摆脱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而且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就业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目前,崔晓丽、陈静静就职于当地知名的婚纱礼服设计公司,毕业设计的“真题真做”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渠道,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就业的敲门砖。

本文仅从专业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就业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应始终围绕“人本”理念,从聋人大学生特点、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建构聋人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与体系。目前,我国聋人高等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但由于起步晚、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等原因,还存在诸多问题,对聋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与探讨仍需不断地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童欣.全纳教育视野下聋人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探讨与尝试[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

[2]李强,鲍国东.中、日、美聋人高等教育模式的对比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

[3]茅艳雯,马红英.发达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0(3).

第8篇

关键词:服装品牌设计;项目教学;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34-03

一、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教育市场的开放和教育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面临着挑战与发展,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与岗位技能培训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课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的重任。对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来说,应该以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指导,以综合素质的能力培养为目标,更新教学观念,建构现代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企业与学校双向结合,进行项目教学实施互动教学模式。《服装品牌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中对学生综合性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课程,本文以此为研究方向,对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创新做深入的探讨。

二、《服装品牌设计》课程体系暨项目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

中国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因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品牌优势,中国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中利润最低的加工环节。尤其是时装、纺织类行业,从1994年起生产和出口就位居世界第一,之后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服装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曾充当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先锋,这个行业因为解决了大量人口就业,使地区迅速富庶,一直让人引以为傲。长三角、珠三角遍布了各种纺织服装加工的特色镇,尤其是广东,一省就有15个服装特色镇。目前中国服装行业仍处于为众多世界品牌进行“贴牌生产”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服装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和挑战。从国际环境看,中国服装企业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国内环境看,中国服装市场格局将迅速进入全面整合期,国内服装企业群雄纷争、国际知名服装企业和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纷纷抢滩登陆,积极抢占市场,压缩了国内服装公司的生存空间。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发展自主品牌,并创造出一批享有世界知名度的品牌,这是服装产业提升的必由之路。铺就这条道路,急需一大批精通服装品牌,并具备品牌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服装专业人才。目前,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虽然迅猛,但在品牌建设阶段却出现了人才匮乏、人才培养滞后的现象,特别是缺乏知识与经验皆备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和了解市场能够进行服装品牌运作的管理和设计人才,这是整个服装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服装品牌设计》作为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课程教学多采用传统的“学科型”教学,纸上谈兵、孤芳自赏,游离于市场之外。目前服装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不再局限为单纯的绘画与设计能力,更加注重设计师对品牌文化内涵的准确把握,对产品的推广、品牌的形象策划和品牌整体风格的规划与控制力。所以,《服装品牌设计》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感受力,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了解和把握服装从产品设计到商品销售的整个流程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服装品牌设计》课程体系暨项目教学模式研究的具体内容

1.《服装品牌设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整合

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来说,课程系统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创新应以本地区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指导,去除落后和陈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开拓新的课程。基于此《服装品牌设计》的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与整合。

(1)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课程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根据高职的教学规律,建构梯形课程模式,由低至高层级相连,层层递进。同时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与渗透,形成互动结构。比如在原来单一的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设置上增加服装造型基础课程的设置。《服装品牌设计》作为综合性非常高,涉及面非常广的专业课程,在服装造型基础课程中可以设置与专业相关的服装摄影、服装形象与展示、版面设计等课程。这样可以改变以往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注重纸面效果而轻视综合能力训练的弊病。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不断创新,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可以把基础课程的内容直接运用到《服装品牌设计》的专业课程当中,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9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服装专业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笔者结合长期的高校服装专业教育实践经验与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总结得出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内涵为: 

在系统科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在熟悉信息环境和把握服装专业课程内在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和发掘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情境的构建工具、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交流工具,积极探索网络信息资源运用的途径和方法,调动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服装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 

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的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服装专业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服装专业课程的变革,但却是服装课程改革的有力促进条件。 

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的整合是一种全方位的整合,即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到服装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材料、服装cad等课程的教学,包括服装课题研究。包括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等。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的整合应该有利于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进而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 

 

二、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它使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我国教育部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指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其传授信息量小,手段落后,直观性差等,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要求。各级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立体化教材建设,为教师提供整体的教学解决方案,进行远程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因此,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国服装业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传统劳动密集产业,而是融合了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产业,跟服装的工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其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指出,目前我国服装工业缝制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但是服装科技水平在全球仍然比较低。如果要实现服装强国的梦想,首先就要成为服装科技领先的强国。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 

我国目前人事、财务、办公自动化软件在国内服装企业的应用率达到90%以上,服装cad应用率接近90%,cam、erp、pdm、scm等应用也接近20%。产品设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制造设备数字化、企业间协作网络化成为信息时代服装企业发展的总趋势。相应地,服装企业迫切需要大量适应性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对这类人才在业务上要求具备准确地解决专业岗位要求的实践能力、掌握处理时尚流行信息和市场情报的分析能力,在企业的变革中要求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发展潜力,换句话说,要有信息化的审美能力、服装设计能力,现代信息化的服装生产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服装专业cad能力等。 

服装高等院校是为服装企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摇篮,为了向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服装专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信息时代服装专业教育应该不仅仅是传统的设计技法教育,更是一个开发学生智慧和创造能力的系统工程。从当今的服装专业教育现状看,课堂教学的改革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一条可行和有效的途径。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用于服装专业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适应了服装专业学生个性创新化、群体多样化的教学要求,因此,它在给传统的服装专业教育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进而推进服装专业教育的改革,最终完成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因此,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的整合更是信息时代服装专业教育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 

 

(一)系统科学理论是整合的指导思想 

系统科学理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过程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服装业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服装专业教育也是如此,各个专业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配合。既然服装具有系统属性,服装系统包含于社会系统之中,如何体现服装专业课程教学各元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相协调以及怎样使教学的效率达到最佳,是服装专业教学应当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原则进行服装专业教学的指导,以服装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必然可以培养师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大大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整合的理论基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意义建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现代服装样式之多、时尚变化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当今的服装专业人才,要具有敏锐的目光和观察力,要运用机灵的头脑、灵巧的双手时时更新知识体系,才能跟上飞速变化的信息时代,创作出时代精品。基于服装专业的这种特点,我们服装教育培养的服装人才不仅要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还要具有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等。有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导,教师注重对学习环境的创设,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培养学生通过协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 

 

(三)多元智能理论为整合注入了崭新的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风行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它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首先系统地提出,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它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亦即存在多元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力潜能,这种多元的智力并非完全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可以激活和发展的,教育的任务就是提供激活适合个体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是在学生主体化、教师主导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目标智能化和教学活动丰富化等方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因此,服装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多种潜在智能训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有意识地营造立体多维的学习氛围,激发艺术灵感和创造性,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开发。多元智能理论蕴涵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整合具有明确的引领作用。它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整合的宗旨,正确定位整合都具有显著的价值。 

 

四、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现状 

 

(一)整合的实践正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 

我国各级各类服装院校的专业教育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也在不断地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改革主要围绕着办学模式、产学研的结合、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序而火热地进行着,并且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然而经过一定阶段改革的服装专业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多与课堂教学课时少的矛盾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专业领域发展越迅速,教学内容就越丰富,而课堂教学课时量却是极为有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使得课堂教学能够在多媒体形式下表达海量的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的共享为课堂课时量的延伸创造了有利条件,于是整合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首选。 

经笔者调查研究,当前全国各级各类服装院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门专业课程的精品网站建设,如东华大学、深圳大学、湖南工程学院、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的服装结构设计、女装设计与工艺、服装材料学、立体裁剪等课程的精品网站都在积极建设申请中。而天津师范大学的《中西服装史》率先于2009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 

 

(二)整合的理论总结处于低迷阶段 

笔者从事一线服装专业课程教学十多年,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有效的教改之路,主持完成了省教育厅的服装专业教改课题。在信息技术冲击下对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进行着实践探究,并以硕士论文形式进行了阶段总结,论文《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索与实践》得到评委的肯定,取得良好成绩。但是笔者进入中国知网。输入“信息技术服装整合”进行搜索,结果是“共有记录0条”,令人难以置信,但输入“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结果有记录一千多条。在这一千多条记录中笔者能找到的是信息技术与医学、计算机、英语、体育等各学科整合方面的论文标题,没有找到信息技术与服装课程整合方面的论文。笔者又进入百度、谷歌搜索,终于搜到四篇:“信息技术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整合”、“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信息技术与服装设计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整合之探索”,可见在理论总结上,整合可以说还是个空白的领域。 

 

五、对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建议 

 

(一)上层决策者与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改革,观念先行。教育观念是无形的、隐性的,它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表现出来的,它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方式。制约着教育活动的方向,更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整合首先就是要让上层决策者与教育者树立现代化最新教育理念。服装专业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教育手段改革的问题,而且是学校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一个重要基础。教育者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已经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大影响力,但是只有在决策者的鼎力支持下。整合才得以顺利有序地实施。换而言之。整个教育战线上至决策者下至一线教师要统一认识、团结协作,才能真正促进整合。 

 

(二)加强教育技术学培训。提升服装专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综合素养。教师是教育改革直接的承担者,信息时代服装教育的发展要求专业教师既精通专业领域,又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当前大多数服装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但是对教育技术学明显比较陌生,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属教育技术学范畴。很多院校的服装专业设在艺术设计学院或是艺术设计系下面,这里的专业教师不熟悉教育技术学当属正常现象。但这现象于整合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加强服装专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培训刻不容缓。 

培训的内容重点应放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及运用上,而且针对性要强。因为服装与其它学科有着不同的学科特征,整合也没有可套用的固定模式,只有针对服装专业学科的培训才能大大提高培训效率, 

培训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有些院校可以直接利用本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力量与资源组织教育技术等级培训:还有去专业的教育技术学培训机构学习,去兄弟院校取经;邀请专家来开专题讲座;召开教育技术成果交流展示会:观摩示范公开课,等等。 

总之,教师要用教育技术理论武装头脑,用终身学习精神提升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的整合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出成效。 

 

结语: 

第10篇

青岛大学是国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坐落在黄海之滨、浮山之麓,依山傍海,风景秀丽。

目前,在校学生达到4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8000人,本科生32000余人,留学生1300余人。学校设置了文、艺、史、哲、理、工、医、经、管、法、教等11个学科门类,开设了100个本科专业,拥有4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240余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学术学位类型和专业学位类型);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5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41门,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与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7个。

学校实施特聘教授人才工程,拥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000余人,院士2人、外聘院士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7人。

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设立了交流学生、交流学者、学术合作、联合办学、留学生教育以及海外孔子学院等118个交流项目。

音乐学院现有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学四个专业,下设音乐学、音乐教育、舞蹈、声乐、键盘、作曲、西洋管弦和民乐八个系科。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硕士学位和艺术硕士(MFA)专业类型学位授予点。学院拥有100间教学琴房,两个舞蹈厅、一个大排练厅和一座1200座席的剧场音乐厅,教学设施国内一流。学院坚持规范化的专业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一批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国外留学归来的专家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各个系科的主任和教学骨干,把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教学经验引入音乐学院,聘请国内外的艺术家、演奏家担任兼职教师,聘请小提琴家吕思清担任名誉院长,舞蹈家李春华、唢呐演奏家左继承、长号演奏家赵瑞林、圆号演奏家朱昆强担任我院兼职教授,作曲家徐沛东先生担任客座教授。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德国陶森根音乐学院、俄罗斯国立艺术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和教师进修互访关系。学院现有双管制的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等音乐实践演出组织,大学生交响乐团连续三年承担“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高校巡回演出活动。学院教师与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比赛并荣获奖项,在科研立项和科研评奖方面也获得有多个奖项。

美术学院是山东省最早的美术院系之一,现由全国中青年画家王绍波教授担任院长,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精良。学院以培养新型高素质艺术人才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和艺术创新。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在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绘画三个本科专业中含十个专业研究方向,其中环境设计专业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雕塑与陶艺三个专业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平面艺术设计、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纺织艺术与装饰设计三个专业研究方向;绘画专业有水彩、油画、版画、国画四个专业研究方向。学院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两个学术类型硕士点,以及艺术硕士(MFA)和工程硕士(艺术设计)两个专业类型学位点。美术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水彩画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水彩教学成果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设有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青岛学术研究中心。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成果卓著,教师已在学术展览中获大奖、金奖7项,其他奖项80余项,学生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和艺术设计展,并获多种奖项,院长王绍波教授的水彩作品《渔歌》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荣获金奖。

纺织学院(服装学院)专业教学历史悠久,纺织、服装学科独具特色。学院现拥有全国一流的服装CAD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和装备优良的表演厅,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含服装设计、服装表演两个专业方向),并有设计艺术学(服装设计方向)硕士点和工程硕士(工业设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点。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方向)培养掌握服装设计理论与实践、服装材料性能和服装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能从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品牌运作、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纺织品艺术设计、成衣工艺研究和技术改造的高级专门人才。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方向)培养掌握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表演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可从事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编导与组织、服装设计、公关礼仪等工作,并能担任高级服装模特、服装表演师资或教练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文学院设有广播电视编导、动画两个艺术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及艺术文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策划、编导、编剧、电视节目创作的复合型应用电视学高级专门人才,注重电视编导(导演)、电视摄影、电视动画、电视美术设计等方向的培养。动画专业培养二维、三维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在视觉传达媒体领域内,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电视台、动画、游戏公司、教育等行业及有关单位从事虚拟现实动画创作、教育研究和其他工作,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美术类专业招生计划(山东省)

学 院

专业名称(方向)

层次

招生

科类

学制

招生

计划

联系电话

纺织学院

(服装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26

0532-85953038

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雕塑与陶艺)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59

0532-85953828

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艺术设计、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纺织艺术与装饰设计)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59

绘画(水彩、油画、版画、国画)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26

文学院

动  画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20

第11篇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 服装设计 实践 研究

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是服装专业的特点,服装专业教育既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有侧重地培养学生,使其更好地接受服装专业的职业教育。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概述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概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以工作室为依托、针对服装设计与制作实际生产的各个环节掌握的基本理论,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课程;是师徒传帮带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增强教学与就业的融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和规格不断发生变化并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新的企业需求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工作室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工作室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

工作室教学模式强调大学教育要同企业人才需求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既要有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有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教学课程融合化

工作室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基本框架,将服装设计理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有机融合到一起,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征。

(二)教学模式自由化

工作室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结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育模式转换为学生可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该模式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服装设计与实践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课程的过渡性和衔接性。同时,调整了传统教学中简单的单向授课的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爱好。[1]

(三)教学内容多样化

工作室教学模式瞄准市场设专业,即针对服装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设置专业。把服装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使学生在服装设计比赛或其他项目中获取实际经验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参赛、项目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2]在设计教学中不受形式美的局限,而强调与产业结构和产品设计相结合,注重设计思想的表达和实现。

(四)职业精神团队化

工作室的大部分项目要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发挥学生个性思维的潜能。在现代服装企业中,款式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都是以系统的形式运作的,要适应该情况下的工作,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能够更好地协调各部门和人员的关系,使自己的技术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在工作室进行服装设计竞赛和项目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工作精神。

三、发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一)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1.理论指导实践。服装专业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多数很少涉及服装方面的知识,即使有个别学生爱好服装,也不是系统地了解服装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再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

2.理论与实践结合。服装专业授课在课堂上教授基本理论,在实践环节中巩固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理论更加扎实牢靠,并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技能

学生在工作室的学习过程中对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等方面的课堂学习和实际操作都有了相应的掌握,但离服装企业的需求还有差距。服装设计竞赛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深刻理解,得以实际应用,而且能开阔视野,提高应用能力。服装设计竞赛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好方式。[3]

(三)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对服装专业教育模式的补充,工作室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学校提供场地与基础设施,通过实际项目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和先进实训设备的整合优势。鼓励并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体验不同的设计、生产、营销、管理模式以及公司文化。工作室与企业进行合作,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对接,通过对服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的深入探索和教学实践,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积极通过实践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各专业教研室定期进行研究,做好工作室教学的实施的具体工作,并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

结语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共同探讨、交流与对话的教学方式。它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且使教师变成了向学生提供探索性帮助的咨询者,因而有助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产学结合,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实践性强、教学互动强,知识能够扩展、延伸和深化,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注:本文为2011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以工作室为载体探索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JCGGJ11―107)

参考文献:

[1]闫如山.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析[J].设计与艺术,2010(10):133.

[2]吕海景,韩振坤.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2010(9):56.

第12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录取政策与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全称:重庆工商大学。

第三条 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第四条 批准成立时间和批准单位:于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第五条 办学性质和层次: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

第六条 办学层次:本科、研究生。

第七条 学校代码:11799。

第八条 学校办学基本条件:重庆工商大学始创于1952年,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政府管理为主,被国家确定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

学校有70余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是重庆市“十佳园林单位”,占地面积273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45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386份。

学校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近800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教师近120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5人。

第九条 颁发学历证书: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重庆工商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颁发重庆工商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第十条 学校有教育部2006年核准的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外综函〔2006〕59号文件):国际商学院(教育部颁发的许可证编号为MOE50HKA02DNR20000002O)和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教育部颁发的许可证编号为MOE50NLA02DNR20030001O)。

第十一条 学校地址:南岸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江北校区(重庆市江北区董家溪)。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十二条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纪检监察、招生就业处、教职工代表、校友代表和学生代表等组成的本科招生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招生录取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 学校设本科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本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教育部招生工作有关规定的贯彻执行及学校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学校纪委、监察部门负责对招生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维护广大考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十五条 学校根据事业发展、办学条件、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等情况制定艺术类生源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报教育部批准和备案后,由学校招生办公室在规定时间内报各省级招办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 我校2016年投放到各省的艺术类计划请以各省级教育考试院(招生办)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第十七条 考生外语语种不限,在读期间公共外语只以英语授课。

第四章 美术类录取原则和专业成绩要求

第十八条 美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1.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联考成绩均应达到省级招办规定的相应控制线。

2.我校组织专业校考的省份,对出档考生按综合分[(文化成绩÷文化总分)×40+(校考专业成绩÷校考专业总分)×60]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

我校未组织专业校考省份,对出档考生按综合分[(文化成绩÷文化总分)×40+(联考专业成绩÷联考专业总分)×60]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

3.综合分相同的情况下,依次比较语文、英语和数学成绩,分数高者优先。

4.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外合作办学)等两个专业的外语高考单科成绩要求60分及以上,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摄影、动画等专业的外语高考单科成绩要求50分及以上(150分制,外语非150分制的情况下,折算为150分制)。

5.省级以上招生管理部门对部分专业的录取有强制性特殊规定的,以相应的规定为准。

第十九条 校考

我校在各省设立的校考考点只允许该省考生参加考试,不接收其他省份的考生在该考点参加考试。

1.我校专业考试科类为素描、色彩,其中素描、色彩各为150分,总分为300分。

2.参加我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校考合格的考生,我校将向考生本人寄发《重庆工商大学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合格通知单》;校考不合格的考生,我校将不再单独寄发成绩通知。考生可以通过学校招生网查询专业成绩。

第五章 编导类录取原则

第二十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录取原则:在文化、专业分别达到省级招办规定的相应控制线的基础上,对出档考生按总分(文化成绩+统考专业成绩)排序,择优录取;总分相同的情况下,文化成绩高者优先。

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联考成绩均应达到省级招办规定的相应控制线。

第二十一条 我校在各省未设立编导类校考考点。

第六章 收费标准、健康要求、新生入学奖等奖助学金

第二十二条 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为18000元/年,艺术类其它专业学费10000-11500元/年。收费标准以重庆市物价局核定为准。

各专业收费标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计划及新生入学须知上公布。如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学校按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和实际住宿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和住宿费。

第二十三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按教育部规定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按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执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我校设有国家奖学金、校长荣誉奖、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多项学生奖学金,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建立了以“奖、贷、勤、助、减、免、补”为主体的助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大学生实践经营(集团)公司、学生助理等学校创业实践和勤工俭学岗位平台。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学校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400067

学校网址:ctbu.edu.cn

招生办电话:023-62769696023-62768134(传真)

监督电话:023-62769741

录取结果公布渠道:acgozs.ctbu.edu.cn(招生网)

第二十七条 我校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从事代理招生工作。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本章程解释权属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

艺术类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环境设计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与施工等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掌握家居装饰的设计方法,制作施工图、效果图能力,综合预算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引进实际项目开展课题教学。学院建立全新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校内外设立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在专业公司见习实习以及参与设计与工程项目的机会,实现学生培养与社会需要零距离接轨。

专业特色:办学思想明确,专业设置完备,新颖的教学方法,开放的教学模式,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理论扎实,技术娴熟,精心施教。

主要课程:室内景观设计、居住空间设计、数码三维辅助设计表现(3DSMAX)、展示空间信息传达设计、展示道具造型设计、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私家别墅花园景观设计(含施工图)、私家别墅花园景观设计(含施工图)、综合构成及应用、设计制图、空间快题设计等课程。

专业名称:产品设计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产品设计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设计、审美、沟通、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从事设计部门、专业设计公司、产品设计研究(所)院等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等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形成以“开放、实践、创新”为特点的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广泛与国内国际企业交流与合作,创造较好的设计实践基地。

主要课程:工业设计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与工艺、模型技术、设计工程学基础、产品调研方法、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语意设计、产品策略与开发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前沿、版式设计、工艺美术史等。

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合从事较高层次创意设计工作及整体设计策划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和专业教育人才。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将主要从事平面媒体设计、印刷出版物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企业形象系统等视觉传达设计工作。

专业特色:应用性强,涵盖面广,综合知识的覆盖率高是本专业最突出的特色。注重创意、美学、技术表现三个方面的培养,创新创造为先,美学质量和技术表现并重是本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图形创意、图案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印刷与版式设计、包装设计、数字图形设计、数码图像技术、书籍形态设计、商业插画设计、标志设计、品牌形象推广设计、影视广告设计、导视与图表设计等。

专业名称:摄影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影视摄像、影视创作、图片摄影等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将主要在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从事编导、摄像、编辑等工作,以及在报刊杂志、网络媒体、文化宣传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摄影、摄像、影视制作、文化宣传等艺术创作工作。

专业特色:与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深度合作、应用性强、适应性强、知识面广是本专业突出的特点,在理论和技能实践教学上,运用“讲”、“练”、“评”、“看”的方法,加强案例教学。

主要课程:影视制作技术、影视造型、摄影技术、照明技术、图片摄影、影视编导、数字影视合成、影视编辑、摄影造型、纪实摄影、专题摄影、广告摄影、影视广告、暗房技术、纪录片创作。

专业名称:服装与服饰设计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美学、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和综合能力,能从事梭织、针织成衣服装的设计、平面和立体裁剪以及箱包首饰等服饰配件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将主要从事大型企业从事服装及纺织产品设计、时尚产品设计等工作。

专业特色: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教学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以设计企业的模式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主要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裁剪Ⅰ、Ⅱ、Ⅲ、服装基础手工艺、服装基础工艺、服装CAD、中西方服装史、服饰设计学、女装设计、男装设计、创意服装设计与制作、箱包设计、首饰设计、鞋子设计、针织装设计ⅠⅡ、品牌与市场策划、服装买手训练等

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采用开放式的国际化教学培养模式,构建合理体系与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表现能力,注重外语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具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品牌传播机构、媒体单位、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由重庆工商大学与荷兰国际科教文基金会联合办学。办学思想明确,专业设置完备。新颖的教学方法,开放的教学模式,专业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其中外籍教师数量达到1/3。

主要课程:广告学、美学、消费心理学、装饰与图案、视觉形态设计基础、文字与版式、平面(印刷)设计与印刷制作、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影视广告设计、互动式社交媒体、公共图像与标识设计、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策划等。

专业名称: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把握时尚潮流及预测方法,能从事服装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化服装设计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由重庆工商大学与荷兰国际科教文基金会联合办学。专业设置完备,新颖的教学方法,开放的教学模式,专业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技术娴熟,精心施教,拥有先进服装生产及计算机辅助设备的专业实习资源。

主要课程:服装原型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Ⅰ(手工)、服装CAD、服饰图案设计、立体裁剪、服装色彩研究、服装设计方法、服装画技法、服装结构设计、成衣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服饰配件设计、服装创意设计、服饰品牌设计研究、服饰包装形象设计(双语)等。

专业名称:动画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动画制作团队、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专业特色:校企深度合作,工作室实战项目制教学模式,秉承技艺双修培养理念,具有具备丰富行业和市场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

主要课程:中外动画史、动画概论、动画造型基础、影视原理、动画原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摄影基础、动画策划、动画剧本写作、动画软件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定格动画、动画项目推广、动画周边产品等。

专业名称:广播电视编导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