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8 21:1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轴支架课程设计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的《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老师按教材内容讲授,将实践操作环节放在后期的车间实训,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符合学科体系之下的知识成长规律,但相对于我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却存在一定的不足,体现在:1.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泛,没有突出针对性;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实践环节与工作岗位脱节。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可以很好地将教学和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课程设计思路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从事数控机床加工、数控机床编程工作做准备的。然而通过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我校毕业生除了从事数控加工和数控编程工作外,还有从事普通车床加工和工艺制定等工作。通过分析其从业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将工作任务转换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过程分析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内容编排完之后由教师创造工作过程的情境,并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技能目标,梳理出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确定课程的能力标准。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开发出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实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一体化培养。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并将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纳入考核。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课程能力为目标,设计了6个教学情境,16个学习任务,涵盖了课程内容,并根据认知规律,按照先易后难、由简到繁进行排序,《数控加工技术》学习情境如下。
情境1: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的使用
学习任务(公共情境):任务1刀具的使用任务2夹具的使用任务3辅具的使用任务4量具的使用。
情境2:普通车床加工
学习任务:任务5轴类零件的加工任务6轴套类零件的加工。
情境3:数控车床加工
学习任务:任务7复杂轴类零件的加工任务8复杂轴套类零件的加工。
情境4:数控铣床加工
学习任务:任务9箱体类零件的加工任务10支架类零件的加工。
情境5:数控加工工艺制定
学习任务:任务11编写零件的工艺文件任务12分析工艺文件的可行性任务13工艺文件的实施。
情境6:机械加工质量
学习任务:任务14质量分析任务15单件检验任务16质量反馈。
三、课程实施
(一)采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它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有理论知识作指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论证理论,达到相互渗透和补充的功效。
例如我在进行“刀具的使用”的教学任务时设计了刀具的使用子任务:子任务1熟悉刀具材料及其常用牌号子任务2认知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及其几何角度子任务3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选择子任务4掌握正确的磨刀姿势并磨出合适的刀具角度。
先使同学们熟悉刀具材料及其常用牌号,再让他们认知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及其几何角度,以及如何选择这些角度的大小,最后向同学们示范磨刀的正确姿势和应该磨出的合适的刀具角度,然后让同学们练习磨刀,在同学们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以便调整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既实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又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层次,很受学生的欢迎。
(二)按照基于行动导向的“六步法”实施教学
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要求,结合数控加工典型的工作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标准,分析并确定数控加工职业能力的操作要求和知识要求。通过分析、归纳、整理操作要求确定训练指标要求,并且从低到高的制订训练任务,如上例《数控加工技术》学习情境所示,将知识要求细化到各个训练任务,并随训练任务一起解决。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模拟实际生产情境,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单,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熟悉生产环境,积累工作经验。例如我在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制定”的教学任务时,直接以企业里常加工的轴类零件为例,先分析轴的零件图及其主要的技术要求,得出轴类零件加工简要的典型工艺路线:毛坯及热处理—轴件预加工—车外圆—铣键槽—最终热处理—磨削。然后分析并制定工艺过程,接着学生根据分析完成零件的加工。对于其中遇到的问题和用到的新的知识点,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讲解;最后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的方式对零件进行评价,教师对任务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布置拓展训练任务,完成该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方法设计
(一)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过去以“结果为导向”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而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和“项目教学”应运而生,它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采用项目教学法不仅使教师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还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我在进行“质量分析”的子任务“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时,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任务单和评分规则,让学生根据任务单上的提示进行加工,每组都由民主选举选出组长和副组长,组长负责协调组员并分配任务,副组长则到其他组负责监督,规定工时为一课时。由于是简单的加工,学生基本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然后由组员对每组的加工作品进行演示、板书、自评,最后组与组之间互评,得到大家认可最多的组可以得到学习用品的奖励。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配角”,起协助作用,学生则是“主角”,挑起整个课堂活动的大梁。在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日益增加的需求的背景下,采用项目教学法不失为向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根本手段。
(二)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
巧妙的课题引入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需要教师运用导入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学生学习中的疑虑、惊讶、兴致,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在学习疑问中进一步思考问题,产生兴趣并积极解决问题。如在进行“分析工艺文件的可行性”的任务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加工工艺大胆质疑,让学生制定自己认为最合理的加工工艺,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优缺点,这样教学氛围既活跃又激烈,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学考核评价
为了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以能力和过程考核为重点,以学生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考核环节主要包括各单元项目成绩(6个学习情境)、平时考勤和学习表现三个部分,各部分的分值构成各单元项目成绩(60%,每个学习情境占10%)、平时考勤(20%)、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20%)。评价主体是师生双方,成绩由个人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综合构成。这种考核方式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既注重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对职业关键能力和任务素养的培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及其职业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春霞.数控加工技术[M] .北京:机械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