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4 21:05: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idc分析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讯:随着电子市场开始回暖,市场需求不断释出,部分之前削减库存的经销商,开始吃上“经常被追货”的“苦头”。受此鼓舞,很多国内业者对2010年及未来的市场发展充满信心。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后危机”时代。
对于身处全球化浪潮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电子企业来说,必须以更高的视野来看待生存、环境和趋势,必须以变革的勇气突破传统商业模式,寻求新的价值增长。目前,电子商务已成为众多企业主应对危机的“诺亚方舟”。
在传统经济模式遭遇困境的时候,电子商务服务业在中国的反向“逆市扩张”令人惊心,根据国家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国内网民总数达到3.38亿,稳居全球首位。网商数量扩大至6300万,网商之间的协作关系深化,发展路径越来越多元化,国际化持续进行。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3.1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近2万亿元,同比增长20%。根据国际权威市场分析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的预测,2009年国内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34278亿元,较2008年继续保持大幅增长。IDC同时预测,未来10年,中国将有70%的贸易额会通过电子交易完成。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也为电子商务运营商带来滚滚财源。据统计,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到32.4%。网货正在成为一种主流化的商品,种类、数量都得以大幅拓展,这点对于具有品种多、型号繁杂、交货周期短、产品更新换代快等特征的电子元器件行业来说体现得尤为突出。
2009年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基本一致,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销售收入预计将与08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2009年1-11月电子器件制造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5936.95亿元,电子元件制造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8228.45亿元,实现利润的情况会稍微好于预期,整个电子元件行业的利润率预计为4.8%。为保持电子行业稳步发展,企业纷纷将电子商务作为重要营销手段之一。
借助电子商务这一全新的经营模式,企业则可以低成本、快速度地突破区域界限甚至跨越国界。IDC的分析报告说,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交易相比,没有时间、地段限制,不受渠道制约,渠道成本可降低47%,营销成本可降低55%,可带来16%总成本的降低。
电子商务行业权威人士认为,随着国家对智慧型投入的日益重视,电子商务基础服务将跟传统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一样,扮演基础性的“公共服务”角色,这将为下一代经济模式和新商业文明的成型奠定基础。电子商务的发展定能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扩大就业、经济结构转型,从根本上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成为后危机时代这个非常时期的有力支撑。(来源:深圳特区报)
与初上任不同,此刻的萧洁云眼中除了兴奋之外更多了一分自信,因为她见证了SAP中国业绩的强劲增长。
截止至2010年6月30日的六个月里,按照国际非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计算,SAP亚太区软件和相关服务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6%,上半年的总收入涨幅达9%。
2010年上半年,SAP的中国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其收入增长、新客户增加和市场份额扩大对亚太区增长有很大贡献。
本季度中,SAP亚太区赢得的关键客户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及制造业领域,竞标签约成功率超过85%。
日前,众多行业分析报告均进一步肯定了SAP的市场领导地位。
IDC相关报告显示,SAP以19.5%的市场份额领军商务智能(BI)工具市场。在财务绩效与战略管理软件(FPSM)方面,SAP的增长速度也超过市场平均水平,市场份额达23.7%。
萧洁云指出,为了加强SAP中国的力量,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有三个销售点,在未来,SAP会加强区域以及行业市场的覆盖能力,追随合作伙伴的步伐,不但要在覆盖和销售能力方面进行加强,还要在实施上保持同样步调。
针对公司下半年的战略举措,萧清云表示,SAP将继续深挖行业应用,从企业预置(OnPremise)、按需随选(On-Demand)和移动应用(On―Device)这三大产品线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财务出身,在IT和电信业拥有近20年工作经验的萧洁云,非常清楚,只有帮助用户价值最大化,才能让SAP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也是萧洁云上任初始就强调SAP“价值工程”的初衷。
所谓价值工程,完全基于SAP拥有最大的行业基准、数据库,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它结合SAP的经验和用户的最佳实践为用户提供的一种新的服务。
通过价值工程计划,SAP可以完全无偿地将行业经验传递给用户,最大化地发挥客户价值。
SAP所能提供的是软件,软件背后隐藏的价值很难衡量,冈为取决于流程的变化,仅仅靠软件,只能是一个死的东西,并不能直接产生价值,所以SAP会和咨询服务的合作伙伴一起帮助客户发挥价值。
SAP的可贵之处,并不是100%的与企业业务契合,每个企业内部都有自己的特色需要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定制,契合好的案例就会成为最佳实践,SAP会把全球的最佳实践进行推广,中国也会有自己的经验融入,同样成为最佳实践。
除了与合作伙伴一起,SAP还有自己的咨询途径,比如通过问答的方式,成立价值管理部门,对客户进行追踪。
BEA系统有限公司近日了《2008年BPM市场行情》白皮书。这份新的研究报告综合了大量的分析报告,行业文章和市场调查结果。形成一份实用指南。旨在帮助客户面对发展迅速、充满活力的BPM(Business Process Manaqement,业务流程管理)市场。报告揭示出,业务主管和IT主管都认为改进业务的项目比新品,控制成本和地域扩张更重要,是2008年的重中之重。报告还显示,受主流采用,厂商合并和与其他市场(包括SOA和复杂事件处理等市场)融合等因素的影响。BPM市场正迅速发生变化。
IDC公司负责业务流程、集成和部署软件的项目主管Maureen Fleming说:“由于之前客户安装的很多BPM套件是抱着“先试一下”的心态,并不是真正作为企业流程重组来实施,因此,我们预计BPM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初期部署的系统扩展到其他流程领域,二是新系统部署。
很多BEA客户也接受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81%以上的BEA AquaLogicBPM用户预期在系统部署的头三年内便获得投资回报。客户预期最大的投资回报将来自对大量人工操作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流程的加快,以及对许多之前未受管理的流程提高了可见性、加强了控制、简化了复杂化。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过去一年中公布的重要行业基准、统计和分析数据资料,并从中隐约看出了关于BPM市场发展的五大重要趋势。
市场迅速增长:BPM市场是发展速度最快的软件市场之一,估计在五年内,市场增长十倍,从2006年的5亿美元左右增长到2011年的60亿美元。
市场整合和技术融合:BPM市场正在整合,在2006年大约有150家厂商,到2007年只剩下25家。大型的企业级软件厂商正在取代小型的专业厂商,提供更全面、结合了BPM与协作、门户、文档管理、SOA、事件驱动架构及商业智能的解决方案。
差距迅速缩小:BPM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对跨越多个套装应用软件的流程管理中。BEA的客户调查报告显示,在已经部署的BPM中,65%集成了三个或以上系统;60%的客户在不到六个月时间内部署完第一个流程。
关键的成功因素:在市场调查和BEA客户调查中,调查对象都表示,在影响BPM成功部署的因素中,像公司政治、变更管理、缺乏技术娴熟的业务分析师以及组织协调等组织难题超过了技术难题。成功部署BPM的公司不是仅仅关注技术,更重要的是,把持续改进流程作为必不可少的业务战略。
BPM、协作与社会计算:新工具能够允许商业用户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参与到应用系统的构建、管理和监控当中。领先的BPM产品支持多种以电子邮件、文档和非正式讨论等方式进行的协作和社会流程活动。在当今的信息经济中,企业机构必须能够捕获这些非结构化的交互信息,把它们充分利用到最佳实验中,以提高生产力。
BEA公司市场副总裁Jay Simons说:“我们的调查研究显示,缺乏灵活性、高昂的变革成本、以IT为中心的传统应用等因素促使BPM市场急剧增长。利用BPM,企业机构能够快速部署和改变流程,有助于满足跨越多个系统、地域和组织界限的端到端业务流程需求。”
显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BPM市场正从早期的概念培育与技术铺垫期逐渐步入应用推广与深入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认识到BPM给企业带来的实际帮助,并逐渐开始将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项目视为企业IT建设的新重点。而与此同时,BPM产品与技术的规范化、集中化也正为用户全面接受与实施BPM产品扫清障碍,这或许也将成为今后几年IT产业企业计算领域的新希望!
1.硬件设备阶段:在此阶段,它将智能设备连接到网关,以使用联网通信应用和诸如多点控制单元(MCU)、传感器和Wi-Fi/3G/4G传感器之类的模块进行数据交换。
2.云网关阶段:在此阶段,云网关通过通用协议从联网智能硬件设备接收消息并将其转发到独立节点。
3.移动客户端:在此阶段,平台通过云网关收发数据,执行设备注册查询、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发送相关指令。
4.IoT阶段:在IoT阶段,负载均衡和可横向扩展的ECS集群推送和接收高质量的并发数据结构。
5.业务阶段:在业务阶段,节点匹配目标硬件并基于用户设置的参数转发服务数据。此转发完成了业务系统的数据订阅和数据分发,并允许您高效地控制硬件。
6.大数据阶段:在大数据阶段,用户产生的大量事务数据存储在阿里云表格存储或DRDS中,以实时响应查询。
二、智能硬件平台在传统IT模式下面临的问题
1.IT投入规模大周期长
传统硬件行业,对物联网、互联网的理解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如果在传统的IDC中,从业务预估、方案确定、选型、采购、安装、部署一般是数月的时间。如何快速实现硬件联网、相关应用及数据存储分析至关重要,目前传统硬件联网已经成为行业的趋势,后续将有更多的厂商、硬件与终端用户直接接入智能硬件平台,需要平台能根据业务的需求迅速的增加资源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2.大数据存储与统计分析
智能硬件平台通过长连接或者消息机制实现客户实时控制智能硬件、查询智能硬件设备状态。另外一方面硬件设备状态数据、传感数据也会实时回传到服务端。海量的设备会带来海量的并发访问以及海量的数据。利用各种算法与工具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以此来优化硬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率。由于传统IDC在一定成本投入下资源有限,很难在数据高并发处理,大数据存储与统计分析上满足用户需求。
3.平台高可用性
智能硬件平台对可用性要求非常高,一方面需要保证终端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实时控制和查询智能硬件,另一方面需要保证智能硬件数据实时上传到平台。网络与平台的不可用会导致严重的损失与事故。客户在传统IDC下去构建一个高可用平台,需要考虑同城灾备、异地灾备、专线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与技术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
4.平台高安全性
智能硬件平台的可靠和安全对于终端客户和智能硬件厂商都非常重要,平台如果出现数据泄漏或者被远程破解,后果将会非常严重。智能硬件开发厂商的主要资源与研发能力,一般都集中在智能硬件业务应用层。如果要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与技术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
三、阿里智能硬件平台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挑战,阿里云提出了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硬件平台解决方案,方案架构如下。
解决方案架构解读:
1.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由MCU、MCU上的OS、各种传感器、WIFI/蓝牙/3G/4G以及其他联网通信模块和应用程序构成。其中硬件设备有两种接入方式,第一种就是通过联网通信模块接入网关,通过网关完成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最终将数据转发到云平台或者手机端。第二种就是硬件设备直接与手机实现本地连接,进行数据的交换包括配网等操作。
2.云上网关
为了保证智能硬件平台能够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在云上构建一个高可靠高并发网关,采用通用协议使得硬件设备、手机端、物联网区以及业务区实现消息的发送与转发,保证整个平台的消息通畅。
3.手机端
手机端可以通过直连的方式与硬件设备通信收发数据,也可以通过云上网关与业务区或者其他硬件设备通信收发数据。手机端可以完成设备注册查询、数据存储、数据接收与推送、数据处理以及控制指令发送等功能。
4.物联网区
可以通过阿里云云服务器(ECS)构建数据推送与接收服务,该服务可以通过云上网关中的消息推送服务发送或者接收硬件设备的数据,也可以通过TCP长连接直接与硬件设备连接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应用服务提供包括设备注册、数据处理以及用户自定义规则等服务。处理完后的数据被发送到大数据区。整个物联网区采用负载均衡(SLB)与可水平扩展的云服务器来保证高并发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5.业务区
业务区通过ECS构建数据推送与接收服务,该服务可以通过云上网关中的消息推送服务发送或者接收手机端的数据,也可以通过HTTP等协议直接与手机端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应用服务包括对用户请求的处理以及对运营人员请求的处理等。对用户请求处理会根据请求的参数,匹配目标硬件,中转业务数据,完成业务系统的数据订阅与分发,实现对智能硬件的控制,并将用户的行为数据推送入大数据区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运营人员请求处理包括查看设备运行状态,查询统计分析报告,包括售后服务状态,在线诊断,销售情况,推送相关客户个性化信息。
6.大数据区
采集的海量硬件设备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被存放在阿里云提供开放结构化数据服务(OTS)或者分布式数据库服务(DRDS)中,为业务区域的应用提供实时的查询服务。最终数据会被同步到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DPS)或分析数据库服务(ADS)中。结合数据分析模型,在ODPS中进行相关业务的统计分析与各种预测。通过ADS实现复杂的在线实时查询统计功能。
四、阿里智能硬件平台解决方案特点和优势
1.高可靠高并发服务能力
阿里云平台在全国有多个节点,并且一个节点具备多个机房。智能硬件平台通过云服务的配置可以实现同城或者异地灾备,提高服务的可靠性。基于云计算平台的高并发处理能力,结合应用系统的分布式架构,具备给上千万同时在线的硬件设备、运营人员、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2.高安全服务能力
阿里云安全结合阿里云自身计算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构建了涵盖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和数据层的纵深防护体系,覆盖了抵御网络攻击的全过程,包括提供高达数百G的防DDoS攻击、网络入侵检测、Web应用防护、主机入侵防护,以及漏洞检测、木马检测等一整套安全服务。
3.低成本
云计算平台的按需使用、按量计费,有效降低了用户的成本。即开即用、以及完善的管理平台特点,极大的降低了运维成本。
最近一个十分火爆的议题便是Facebook申请上市,预估市值虽然很高但也没有高出大家惊叹的地步,主要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它似乎应该也值那么多钱,1000亿美元的估值宣告的不仅是Facebook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也在宣告大数据爆炸时代已经到来!
事实上,facebook已经跟营销息息相关,许多企业在上面建立了主页,建构了自己的粉丝团与赞(I Like)活动网页,成都某外贸网站副总说,“我们有1/3以上的业务都通过Facebook推广;公司产品通过Facebook的人际圈子口碑相传,可信度与转化率都更高。”而针对海外市场进行网络营销的四海商舟已经为李宁、帅康、爱慕等中国企业经营其Facebook主页,进行品牌营销;在许多网络媒体与品牌企业的眼中,Facebook的价值不仅是带来大量营收,也带来了新的市场,改变了做生意的模式;因此社交媒体舆情数据分析的第三方软件与独立咨询公司层出不穷,此前Nielsen就购并了一家专门做Facebook数据分析咨询的公司,这正说明了许多大企业客户有了把外部社交网络数据纳入销售决策与预测之中。
什么是大数据?根据IDC的预测,大量新数据无时不刻不在涌现,它们以每年50%的速度在增长,或者说每两年就要翻一番多,并不仅仅是数据的洪流越来越大,而且全新的支流也会越来越多,而社交网络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所说的大数据包含了微博评论/论坛/SNS社区/物联网/舆情监测乃至于LBS商圈流量与气候互动因素;事实上,日本7-11就开发了一套系统,将POS机、物品分捡装置、便利店记录器的数据与天气预报资讯等结合,预测未来畅销货品与供货的及时性;这个例子说明了大数据爆炸虽然带来了新机会,但更多是需要企业改变现有营销数据搜集与预测习惯,更多的是改变决策习惯乃至4p相关的决策准则;但目前在国内,我们只看到越来越多舆情监测公司的出现,企业需求也是纷涌不断,这些公司都有了良好价值如CIC被奥美集团并购,但这些公司并未提供大数据整合,充其量也只是提供了新型社交媒体尤其是微博的舆情监测与数据分析!
上海我能调研咨询公司在本月收到几位客户咨询并开展了合作项目,企业客户以往做过微博的舆情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可说是比人高比Smart贵,但是在应用时往往发现这些数据有失真嫌疑,主要是中国互联网专业水军多,导致海量数据失准,因而他们希望能够找到其他营销数据结合在一起使用,并因此校正微博营销数据的偏差。我能调研为其设计了从日常营销数据,通路资讯/竞争者分析/市场调查U&A与微博舆情分析经统计模式校正的大数据整合模型,这个模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基于大数据的营销流程再造,这才是大数据爆炸下的应有之题与重中之重!
此前不久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大数据是框定的主题之一。该论坛的一份报告《大数据,大影响》,宣告了数据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资产,就像货币或者黄金一样;国内许多知名企业家都参与了该会,我不禁想,如果企业仅仅将这个主题当作未来的一个趋势,那这个企业将十分危险,因为这已经不是趋势,而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也许你不需如上世纪90年代像华尔街那样招聘天文学家和理论数学家设计晦涩难解的金融产品,或是如今天的IBM雇用了全球最多的数学博士来研究数据与各行业的应用(如石油勘探和医学之类的事情);但企业家应该开始关心你的营销决策数据来源是哪些?数据如何被产生、收集、分析的?数据的量是否够?数据是否能够通过模型来建立参考常模与预测情境?这仅仅只需你办个座谈会,让你的营销/IT人员与市场调研或第三方数据咨询服务公司进行讨论,也许就能跨出很小但很关键的一步,从而让你在未来大数据风暴中越走越稳!
F5中国区总经理张毅强:“网络应用的交付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F5的ADN是架构级的方案,旨在保障业务交付的快捷、安全、高可靠。”
十一月中旬,F5在北京举办了旨在提升用户体验、提速应用交付的ADN解决方案研讨会,“应用交付网络(ADN)”的概念被高调提出。这次研讨会对于未来应用级网络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很多参会的客户代表和技术专家惊喜地发现,过去从某一项单一产品、技术得出的对F5的印象已然显得过于狭隘。事实上,从1996年成立起,F5作为一家充满活力的技术创新型公司,在负载均衡、4-7层交换等技术领域一路领先;而今,技术越来越成熟、产品线越来越丰富的F5以“应用交付网络(ADN)”清晰地画出了自己的新一期发展路线图,正式进入网络架构级技术领域。
应用交付亟待保障
记者了解到,F5的应用交付网络(ADN)解决方案涵盖了4-7层交换、内容交换、内容缓存、HTTP压缩、SSL加速、VPN、带宽管理、广域网加速、应用安全等多个层面,专注于从网络架构的层面系统地将F5的技术应用于应用交付的各个环节,为用户提供快捷、安全、高可靠的应用交付网络。
事实上,业界关注应用交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应用的交付成功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最终端用户对于该应用的使用体验。最近IDC有一份对于网络应用交付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据统计,企业有34%的网络应用投放是获得成功的,同时有15%的网络应用本身没有问题,但其在网络投放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最终致使应用的投放完全失败;此外,还有51%的网络应用投放也处于亚健康状态。
F5中国区总经理张毅强指出,当企业开发出一个网络应用时,其正在承担很大的风险,因为这个应用有很大的可能性无法成功交付到最终端用户。事实上,应用交付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新开发的应用在实验环境下的测试中表现很好,可是当应用真正投放到网络上,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下交付给用户去使用的时候,用户端会反馈说“响应速度慢”、“打不开”、“密码被盗”云云。可以说,网络应用需要获得系统的技术手段以面对真实网络险恶、复杂的环境,从而保障其快捷、安全、高可靠地投放,因为最终端用户的成功使用是一个网络应用投放的最终目的。
创新技术广受认可
在用户对于网络应用交付保障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下,正是F5最前瞻、最出色地将应用交付网络的需求挖掘出来,并系统地提出了架构级解决方案,IDC、Gartner等全球著名的第三方评测机构也都将F5提出的“应用交付网络(ADN)”的概念引入其最新的研究项目中。得益于F5历来拥有的前瞻性和技术实力,其在应用交付产品市场的领先地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
Gartner在其最新的《2007年高端应用交付控制器市场分析报告》中指出,F5的技术和产品在整个应用交付控制器市场中已经占领了61.8%。同时,Gartner还了一张评估IT公司竞争力的二维图表,这张二维图表每年一次,入选者都是竞争力和成长性位居全球前列的IT公司,横轴代表入选公司对技术的前瞻性,纵轴代表入选公司的执行能力,而F5则处于图表中技术前瞻性和执行能力双双领先的象限,而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领先位置。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曾进入Gartner这张表格的公司有很多,但大多是昙花一现;而F5则连续六年入选这个图表排名,并始终位于最优秀领先者的象限。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实力,使得F5在美国《财富》杂志2007年100家成长最快的企业当中,获得了科技类公司排名第八位,总体排名第50位的好成绩。
电信新业务的坚实后盾
记者了解到,F5的应用交付网络(ADN)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应用于全球一万多个高端用户,财富50强中的40强都选用了F5的应用交付网络(ADN)解决方案,世界十大银行也都钟情于F5;同时,F5的应用交付网络(ADN)解决方案也成为了顶级应用软件供应商如微软、Oracle、SAP等合作的首选,张毅强告诉记者,目前F5的应用交付网络(ADN)解决方案与微软、Oracle、SAP、EMC、BEA等的相关应用都已经做了ARN认证,这表明了世界顶级的应用开发厂商对于F5应用交付网络(ADN)解决方案的高度认可。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爆炸式涌现的2012年,软件对世界的“蚕食”越来越严重,它随着网络的普及将触角伸到了世界各个角落,每时每刻都通过电脑、手机与人类打着交道。软件,深刻地改变着每个人,改变着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与人沟通的方式、甚至企业管理、协作的方式。
从海外的Facebook、Twitter到国内的微博、微信,社交类软件的不断创新为个人级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而具有前瞻目光的IT厂商则试图将蓬勃发展的社交网络拓展至企业级应用,为企业内部、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协作带来革命性的改进。
据IDC的预测数据,企业社交平台市场的业务价值在2016年将达到45亿美元。或许,如同个人级社交软件市场一样,企业社交软件市场即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山雨欲来风满楼。2012年,甲骨文、IBM、微软等各个厂商积极在社交软件方面收购、布局,从这样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级社交软件市场的大势所趋。
企业也社交
提到社交网络,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类似Facebook这样个人级的软件应用。但是,在2011年2月IBM在美国奥兰多举办的IBM Lotusphere 2011大会上首次提出社交商务(Social Business)后,IBM认为企业也可以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商务、管理活动。实际上,企业级社交市场正逐步向我们走来。
事实上,所谓社交商务或者企业社交,就是企业将类似于Facebook、Twitter、即时通信等个人级社交应用功能移植到企业内部,由此为企业内部高效协作、组织结构扁平化,企业与外部高效沟通,为客户提供及时响应和更好的服务提供了可能。据IDC全球企业社交软件2012年供应商分析报告显示,处于领导地位的产品是VMware的Socialcast和Yammer。值得一提的是,Yammer在2012年6月被微软以12亿美元收购,这也是微软在2011年收购Skype后在社交领域的又一次出手。微软表示,该公司将继续把Yammer软件作为独立产品出售,并将Yammer软件整合到企业协作产品,例如SharePoint、Office、Lync和Dynamics中。目前,SharePoint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Yammer,而微软对Yammer的收购,足见微软在企业社交商务方面转型的决心。有意思的是,微软与Yammer的结合遭到另一SaaS与社交商务厂商Salesforce的反对,在Yammer卖给微软之后,有人也认为创始人兼CEO 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不应把它卖掉。这些,反而显示出微软收购Yammer的重要性。
David Sacks表示,把Yammer卖给微软更有意义,因为微软拥有更多的产品和资产,可以与企业社会化网络互补。事实上,Yammer、Skype、SharePoint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整合,它们在企业协作与社交方面迸发出来的能力不可小觑。
与移动结合
“移动互联网”是2012年的热词之一。在个人级市场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让软件更疯狂地“蚕食”移动设备之时,企业的协作也同样受移动化的影响。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为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极大挑战的同时,却为其高效办公与协同提供了便捷。
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的移动办公,将自己的办公与协作解决方案与移动解决方案进行整合,厂商已经开始不断地尝试。2012 IBM Business Gets Social社交商务精英论坛的主题就是“社交云商务,移动定未来”,可见IBM在社交商务领域对移动的看重。而在该论坛上,IBM亦了基于移动终端的Lotus Traveler全新解决方案,将社交商务体验引入移动设备,同时为企业移动办公提供方便,将社交商务软件推广到了平板电脑等最受欢迎的移动设备上。据了解,IBM与联想合作,将三款移动应用软件预装到联想的企业级商务平板电脑IdeaTab中,为其提供了增强的社交商务功能。
HRM受热宠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这一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在互联网和社交时代,很多生活被搬到网络上,例如分享、交友、找工作。据了解,以求职为主要功能的社交网络Linkedin 在2012年已经拥有约1.75 亿个用户,每秒就有两名新用户注册。这些,让企业通过社交网络去招揽人才,让企业通过软件、尤其是SaaS方式来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显得顺理成章。
2011年12月,SAP以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绩效与人才管理软件公司Successfactors。在3个月后,甲骨文就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uccessfactors的竞争对手Taleo 。而在2012年9月,IBM又花13亿美元收购了Kenexa。至此,三大基于SaaS的绩效和人才管理软件提供商分别被SAP、甲骨文和IBM收至麾下。通过收购,各大厂商强化了自己基于SaaS的交付能力,并将人力资源管理(HRM)软件及人力资本管理(HCM)软件融合到企业社交平台中。例如,Kenexa基于云的应用,可以提供招聘、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和员工调查等功能。IBM认为它通过对Kenexa的收购,可以更好地帮助客户强化社交商务功能,同时从社交网络每天产生的大量信息中获得可执行的洞察力。
博弈仍在继续
一、手机产品简介
由于现代生活与科技的同步发展,手机更广泛地进入了大众的生活,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的实用价值也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正在人们的现代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移动电话,通常称为手机,旧称手提电话、手提、大哥大,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手机是GSM手机和CDMA手机。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遍籆DMA和小灵通筆HS菏只也很流行,这些都是所谓的第二代手机(2G),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骸MMS共市拧⒍嗝教宥绦拧⑽尴哂眯议筗AP旱取J只外观上一般都应该包括至少一个液晶显示屏和一套按键,部分采用用触摸屏的手机减少了按键。部分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PDA、游戏机、MP3、照相、录音、摄像、GPS等更多的功能,有向带有手机功能的PDA发展的趋势。
二、手机国内外市场行情概述
2014年初,市场调查机构IDC最新的数据显示。在201x年韩国三星公司以全球9400万台智能手机的销量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新王者。苹果公司在去年6月份成为全球智能手机霸主,但是3个月后,这一位置被三星取代。当季,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360万部,同比增长223.2%,市场份额为20.0%。
IDC分析师雷蒙·拉马斯说“这一切得益于三星手机产品组合的深度和广度,三星已经占据智能手机市场领导地位。自从首款GALAXY手机以来,该公司积极拓展并更新了产品线,包含了最新的技术和最受欢迎的功能。与此同时其bada系统智能手机在关键市场获得认可。”智道咨询的分析师宋宇则指出懂得如何与运营商打交道和GALAXYS、GALAXYNote系列明星产品风靡全球让三星智能手机得以异军突起。
在全球市场,超级智能手机大战正如火如荼。如今,主要战役在苹果公司的iPhone和运行谷歌公司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的众多竞争对手之间展开。苹果推出iPhone4S,并且下调了旧款iPhone的售价,HTC则加紧收购云计算同步服务Dashwire、儿童应用开发商Zoo-dles以及音频公司Beats这样的公司,让自己变得更加多元化。
而智能手机之间最激烈的交锋,则在苹果与三星之间展开。事实上,对于Android手机制造商来说,一个关键的挑战在于把自己开发的手机与其他竞争对手的Android手机区
分开来。三星的选择是把手机设计得比iPhone4更薄屏幕更大。
三、手机国外市场情况
Gartner近年报告,201x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终端销量总计为4.287亿部,较201x年同比增长16.5%见表一。其中201x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高达74%,占该季度总销量的25%,而在201x年第二季度只占17%。Gartner首席分析师RobertaCozza表示智能手机销量的持续增长是以功能型手机的下滑为代价的。成熟市场的消费者正在放弃功能型手机,而选择中低端Android手机徽獠糠衷因在于运营商和制造商的推广。然而,手机更换销量在西欧呈现疲态,智能手机销量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
三星手机销售实现了强劲的增长。例如GalaxySII销量不错,这一款手机截止到7月底已取得了500万的销量。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不俗表现也帮助三星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成为第3大智能手机供应商。然而,三星的总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只是较上一季度有小幅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三星在价格敏感度更高的细分市场表现相对疲软。
四、手机国内市场情况
(一)、市场概述及主要观点,5月中国手机市场上国内外品牌上市新品数量较少,只有小米青春版及三星GalaxySIII引发了消费者的集中关注。从整个市场来看,手机行业正在经历格局的大洗牌,不断有品牌倒下,又不断有品牌进入手机领域。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通过对5月手机市场用户关注数据的分析,推出201x年5月中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要点:
1、品牌关注格局:本月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格局稳定,前十五大最受用户关注的品牌中唤鲇辛郊移放婆琶发生变化。
2、产品关注格局:苹果iPhone4S(16GB)以3.5%的关注比例仍为最受用户关注的手机机型但与上月相比,其关注比例有所下降。HTC上榜产品数量增长达到5款,为各品牌之最。
3、产品特征分析,智能手机获得93.7%的用户关注度,较上月增长0.2%国产品牌手机关注度增长明显,较上月增长1个百分点。本月千元以下机型用户关注度出现明显增长。
(二)、品牌关注格局分析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x年5月中国手机市场上,三星以22.4%的关注比例仍为最受用户关注的品牌,摩托罗拉、苹果、索尼移动三大品牌关注比例分布在5%-10%之间,其他上榜品牌关注比例均在5%以下。联想品牌以4.1%的关注比例领跑国产品牌阵营。
(三)、产品关注比例分析
本月,苹果iPhone4S(16GB)以3.5%的关注比例仍为最受用户关注的机型,领先优势较为明显,但与上月相比,其关注比例有所下降。同时上榜的还有苹果iPhone4(8GB),以1.1%的关注比例,排在第十二位。
最受用户关注的十五大产品被苹果、三星、HTC、魅族、索尼、小米七大品牌瓜分。其中HTC上榜产品数量最多。达到5款,其中HTCG23OneX(S720e)以2.5%的关注比例排在第四位。本月三星仅有三款产品入围,较上月减少一款。
(四)、产品特征分析
1、不同类型产品分析
ZDC统计数据显示,5月中国手机市场上共有700余款智能手机在售,占据产品总数的45.3%。从用户关注度来看,占据市场近半壁江山的智能手机获得93.7%的关注比例,较上月小幅增长0.2%。3G手机获得88.7%的关注比例,较上月下降0.2%。受小米青春版、联想A750等机型的提升作用,国产手机本月获得23.2%的关注比例,较4月增长1个百分点。
2、不同价格段产品分析
ZDC统计数据显示,本月中国手机市场上,1000-2000元中端机型仍为用户关注主流换竦32.6%的关注比例,其次为2001-3000元中高端机型,关注比例为24.8%,这两个价位产品关注比例与上月相比,均出现小幅下降。千元以下低端机型及4001-5000元高端机型获得的用户关注度较上月则出现明显上涨。
3、不同屏幕尺寸产品分析
大屏手机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ZDC统计数据显示,5月3.3-4.0英寸大屏手机在售数量为391款,在整体手机市场占据近四分之一的比例,但却获得52.7%的用户关注度,较上月增长0.7%。4.0英寸以上超大屏机型获得32.0%的关注比例,较上月下降0.8%。2.4-2.8英寸、2.9-3.2英寸机型关注度与上月相,同比也均出现下降。
五、小结
从国内外手机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手机发展的大致趋向,主流的生产厂家仍旧坚持创新的原则,不但是在手机外观和功能上的创新,而且是在手机的机制和通讯协议上。这就更要求手机生产厂家加强与通讯公司的合作,以谋求共同的利益。
无线网络对于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了,WiFi、蓝牙、WiMax、红外、3G等各式各样的无线网络信号已经无时无刻地环绕在我们身边。然而,不论是在企业网络还是在家庭网络中,有线仍然是我们日常网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以企业网络为例,此前,曾有很多分析报告提出全无线办公(All Wireless Office)的概念,然而,真正实现全无线办公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现在,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成熟、无线单位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无线网络能够带来的诸多便利,这一现象有望在今后得以彻底改变。
All Wireless Off]ce(全无线办公)
根据IDC的分析报告显示,在未来12个月中,企业采购的IT设备中,安全防御设备仍然将以接近30%的比例占据榜首,但之后的排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无线设备占用企业预算的比例大幅攀升,以接近25%的比例,占据了榜单的第二位。从研究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越来越多地采购无线设备,其比例甚至大幅超过了有线的基础设备,企业对于无线的需求正在激增。在这种背景下,全无线网络办公成为了企业想要去实现的。
全无线办公,顾名思义,就是在企业环境中,利用无线网络最大程度地替代有线网络,甚至彻底将企业内部网进化为无线网络。如果实现了这一点,对于企业而言,将意味着拥有众多好处。从最直观的网线的减少到管理维护、安全维护更加方便和可靠,再到可以精确定位每一个无线设备的位置,这都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而另一方面,通过无线技术与统一通信的结合,企业的通讯联络成本也将大幅下降,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成本,怪不得企业的IT投资大幅倾向于无线设备。有了这种需求背景,加上不断成熟的无线设备和无线安全解决方案,全无线办公似乎已经离我们很近了。
如何组建
无线网络相比于有线网络,在组建和维护上必然有着很大的不同,企业向无线迁移的过程中,如何最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高效平稳地组建全无线办公网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Aruba亚太区技术顾问吴章铭,Aruba作为全球领先的无线解决方案厂商,我们相信他们对于全无线网络的可行性与组建都有独到的见解。
对于企业而言,组建全无线办公网络首先会想到的问题就是带宽问题,很多企业IT管理人员担心,相比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带宽问题将影响企业的网络运营。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吴章铭表示,从数据上来看,在大部分企业网络中,每一位员工的带宽占用大约是这样分配的:VolP大约占到了300Kbps带宽,视频带宽占用大约将近400Kbps,电子邮件、在线文档和企业网络应用程序各占用1Mbps带宽,也就是说,平均每位员工占用了4Mbps左右的企业网络带宽。而一个双频802.11g无线AP就将提供理论54Mbps,实际也要超过40Mbps的带宽,也就是1个802.11g的AP就可以保障10位企业员工的网络需求,而这仅仅是802.11g,在去年9月正式的802.11n规范提供了理论300Mbps,实际超过240Mbps的带宽。一个AP足以供应60位以上员工的办公需求,不论是在带宽上,还是在单位端口的接入成本上,相比有线网络都有惊人的优势。
在消除了带宽这个最大的障碍之后,如何实际地部署无线网络呢?我们这里以Aruba在台湾的一家典型企业客户为例。企业可以全面地部署无线网络,由于无线网络无须部署网线,也不需要端口,因此,企业的单位终端网络成本将大幅下降。
除了这些基础的应用,在谈到这个案例时,吴章铭向我们展示了两个很有趣的概念――手机狗和双枪侠。所谓“手机狗”,指的是现在的企业员工需要大量地通过手机来开展企业业务,听到手机铃声就会立即拿起手机应答或者拒接,正如同“狗”这种动物,对食物进行的条件反射,手机狗的出现正说明了企业员工对于手机的依赖性。而“双枪侠”则是比喻在企业环境中,拥有多个手机终端的员工,他们为了工作和私人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用了多个手机和手机号码。手机狗和双枪侠在企业中的大规模出现意味着,在企业网络中,每一个员工都可能拥有多重门号,比如企业手机号、私人手机号、办公座机号等等。通过无线网络和统一通信系统,这个问题将得到解决。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整体的无线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将手机等终端纳入无线统一通信的管理之中,实现在企业中,每个人有且只有一个单一门号,通过WiFi、手机、座机呼叫固定的号码,即可与固定的用户实现交流,而后者也可以以任何一种接入终端来进行应答。这样大大降低企业的沟通复杂度与沟通成本。再进一步在更大范围内,企业可以部署更大规模的无线网络,以实现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说,除了全无线办公网络带来的基础便捷之外,这些利用无线网络构建的企业解决方案也将能够实现有线网络平台下无法实现的问题。
安全的思考
如果要说无线网络相比有线网络有何最致命的问题,那毫无疑问就是安全问题。由于无线网络的信息载体是电磁波,而电磁波具有明显的溢波现象,同时,无线网络的去除网线也为伪造无线AP提供了便捷,相比于有线网络更为复杂的安全威胁成为企业组建全无线办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吴章铭表示,瘦AP将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条件。所谓瘦AP是相对于胖AP而言,胖AP指的是集成了全部功能的AP,这些功能包括了加密解密、过滤防护等等,而瘦AP与之对应,就是只有无线功能的设备。在瘦AP环境下,加密解密以及防火墙等安全措施可以通过一个单独的安全设备来实现,除了显而易见的成本降低之外,提升了AP的性能,还提升了安全性能与安全管理的方便性。在瘦AP环境下,用户访问网络的需求通过AP传递到AP之后的防火墙上,由防火墙进行统一的身份验证,并且赋予用户不同的权限,这种良好的身份认证以及其他的统一安全管理将有效地规避大量的安全问题。
当然,无线网络也具有有线网络无法比拟的一点安全优势,这点体现在对于终端的精确定位上,这个定位是基于物理位置的定位。而不是IP地址。正是由于无线网络的数据载体为电磁波,因此,在理论上,只要企业环境中存在三台以上不在同一点的无线AP,即可通过三角定位精确地找到终端的位置。而实际上,理论上最小的三台AP显然无法满足要求,越多的AP将能够越精准地定位到终端的物理位置。考虑到一般的有定位需求的企业中,都有大量的AP设备。因此,实现它技术上并不困难。有了物理位置的精确定位,在企业网络遭遇安全问题的时候,能更容易找到出现问题的位置,也能够进行更快的响应。
全无线办公成为可能
不过,汉王自身仍在努力,公司宣传部人员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经历去年市场洗牌后,留下的同行业企业不多,汉王仍在产品结构和盈利模式上下工夫”。
只是困局依然难解。一方面,虽然汉王原本靠做终端设备发家,并积累先进的技术基因,但这个技术基因已成为汉王转型的阻碍。另一方面,汉王过于依赖终端而忽略内容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也使得汉王面临对决时缺少了核心竞争力。
2011年净利亏损近5亿
汉王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33亿元,同比下降约57%,净利润亏损4.97亿元,每股亏损2.32元,这样的业绩在目前已公布年报的约800家上市公司中名列倒数第一。
业绩亏损主要源于公司主打产品电纸书的销售额下滑。2011年该产品销售收入仅2.33亿元,与2010年的9.3亿元销售收入相比,同比大减75%。
汉王的股价也是跟着业绩一起变脸,全年大跌73%。从年报也可看出,基金等机构对其避而远之,仅华夏基金旗下的中小企业板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配置有83.7万股。
对于如此大额亏损的原因,公司证券办人员对《投资者报》解释称,主要是过去一年受到以苹果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冲击,国内电纸书市场竞争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行业整体价格出现较大的下降,终端厂商利润摊薄并纷纷退出市场,市场整体规模下降。
该人士还坦言,面对市场冲击,汉王科技公司管理层对市场变化估计不足,未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也是导致公司2011年经营情况受到较大冲击的另一个原因。
在此情形下,汉王不但销售下滑,业绩巨亏,其一直引以为傲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下滑。
据市场咨询公司IDC的“2011年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汉王科技2011年市场份额达到59%,仍是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中的领军厂商。但与其2010年度的市场份额80%相比,下降较为明显。
面对当前困境,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近日表示,“公司目前处于低谷,但并非没有未来”,他认为公司还是有很多核心技术,汉王科技去年做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像E典笔、电子书包等销售良好。另外,联手知名企业高通推出汉王彩色电纸书C18今年也已投放市场。
做终端还是做内容?
表面上看逼汉王陷入亏损境地的是苹果,这个对手强大到令汉王无力抗争,但从深层次看,让汉王步入尴尬处境的还是自身商业模式的先天缺陷。汉王过于依赖终端,而忽略了内容这个电纸书行业竞争的核心资源。这是公司盈利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由于汉王是做终端设备发家,多年积累与沉淀下来的技术基因成就了汉王,也成就了刘迎建。但正是由于公司过去几年过于专注终端技术,一心认为做好终端就行,并由此将公司定义为一家终端设备企业,这成了公司转型的阻碍。
但事实证明,电子书市场还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当当网CEO李国庆看来,中国电子书市场缺乏优质的正版内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能只靠阅读器终端来支撑。
美国亚马逊的做法已作出了最好的证明。亚马逊自身拥有30多万本电子书的版权,其电子书Kindle与内容提供商三七分成,自身形成了一整条良性运行的电子书产业链。
在中国,盛大复制亚马逊Kindle“内容+终端”模式的意图最为明显。易观国际分析报告认为,盛大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以内容为导向,通过终端降价扩大销量并拉动内容资源的变现规模。
但与对手相比,汉王显然落后了。目前“汉王书城”的电子书资源只有3万本,在内容和平台运营上,汉王科技没有优势。经历连续五个月的亏损后,刘迎建现在已意识到,中国电子书企业真正的软肋,在于“缺乏一个像亚马逊一样强大的电子图书馆”。
据刘迎建介绍,汉王书城目前正在努力打通各个内容出版商和提供商,已实现与中文在线、盛大云中书城等的对接。另据《投资者报》了解,汉王已与两家海外内容平台达成合作,引进更多的外语阅读资源,以满足用户越来越广泛的阅读兴趣。
对汉王而言,从终端产品型公司转型为基于数字平台的数字出版服务型公司,才能拥有出路与未来。
模式转变多重瓶颈
不过,就算汉王调整盈利模式,也并不意味着公司就能走出目前的经营困境。
一方面,在终端市场,汉王的电纸书产品销售渠道令人诟病。汉王电纸书最初投入市场时就直接定位于礼品市场,而汉王的营销推广策略使得多数消费者目前仍把阅读器定位为一种“礼品”,难以将电纸书从礼品市场扩展到一般消费市场。
这一渠道定位带来的不足是,当“礼品”的需求更多被平板电脑、大屏幕智能手机迅速取代后,汉王并没有一个能替代的主营产品,造成业绩的大幅波动,因此,公司在设备销售领域也存在渠道瓶颈。
另一方面,在内容平台的搭建方面,也面临版权合作与利润分成的一些困难。
豆丁网的营销副总裁王宇曾表示,中国电子书行业的发展需要全行业的付出,其中包括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对汉王而言,如何与版权商谈妥数字版权合作与利润分成问题,是内容平台发展的关键,也是一道难题。
事实上,国内电子书市场内容资源缺乏的深层原因来自传统出版社与电子书市场纠缠的利益链。国内数字版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用户有多重途径获得无版权资源;而盗版泛滥使得传统出版社担心自己的图书资源“越开采越贬值”,因而不愿意与数字平台合作。
2007年全球大型商务智能厂商被一些巨无霸的软件厂商下了“毒手”。在商务智能厂商经过了大洗牌之后,2008年的商务智能全球市场又是大火了一把。
据IDC的报告称2008年全球总计约合有221亿美元的商务分析软件市场,其中企业绩效管理市场总额达到154亿美元。
然而2008年中国商务智能市场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根据笔者的调研,2008年中国商务智能市场在如下八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需要BI的行业越来越多
2008年,商务智能行业的需求从原来通讯行业的经营分析系统、大型国有银行的数据仓库项目、海关的数据仓库和统计分析系统、石油、石化以及一些大型制造业基于ERP之后的商务智能等项目之后,很多已经上了商务智能项目的大型企业,将原来的诸如商务智能系统进行完善,由原来的报表、多维分析、指标查询,走向专题分析。像中国移动很多省公司开始了客户价值分析、客户流失分析、营销战役等主题研究。
中石化在上了ERP系统以后,为了迅速获得企业的整体视图,上了企业平衡计分卡,企业战略规划等企业绩效驾驶舱的项目。
一些电子商务或者企业信息化建设不算太早的企业,越来越多的需要商务智能解决方案,比如矿业、地方商业银行、很多省市的地税和国税、各省电力电网公司、很多制造业等,像电力行业,开始了统一平台或者数据仓库的规划和建设。他们2008年主要是实现数据大集中、应用大集中等数据仓库的项目,同时也实现了很多企业级的报表分析系统。
特别是对很多企业已经上了ERP系统或者正在准备上ERP系统的企业,对企业级分析报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像TCL这样的大型制造业也完成了全球统一的报表分析系统,海尔也在ERP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报表分析和指标分析项目。
一些零售连锁像苏宁电器等也实现了整体的商务智能系统。对于一些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的行业,统计分析、报表实现也已经被列入到了计划和实施之列。
2 BI市场应用内容大大增强
2008年以前商务智能的应用大部分是以企业营销和客户盈利能力分析作为主线,大部分商务智能项目都是从企业的经营分析开始。2008年商务智能的主要应用从营销分析向企业级的运营分析过渡,将原来的销售分析、客户分析慢慢转向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和运营分析:比如国药集团和国药控股公司,主要以企业的营销运营分析为主线,加强了企业的运营监管,实现大量的财务分析和日常运营监控。
像银行和一些管理创新型的公司,也从原来的数据仓库,慢慢向风险防范和预警方面靠近,所以像运营型商务智能、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也开始有了新的应用。诸如新奥集团就开始成功地实现企业级的平衡计分卡项目。还有不少的企业将企业绩效驾驶舱作为他们的重点。
很多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仅仅部门的商务智能应用是不够的,所以加大了企业级的应用,采用标准化的跨部门的商务智能平台。将生产分析、采购分析、库存分析、财务分析、销售分析、市场分析整合起来,实现企业级的商务智能应用,像华为就是尽量实现商务智能一体化的企业之一。
大量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不但开始了商务智能的项目,也开始规划和实现自己的预算和监控系统,加强风险防范,减低企业成本,以防金融危机带来更大的损失。
3 BI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商务智能一直被人们认为是锦上添花的项目,只是领导用来查看企业运营状况的报表系统。2008年很多的企业将商务智能“平民化”,企业的各个阶层都会利用商务智能的工具对企业进行分析,企业高管层会关心企业总体或者自己管辖范围之内的关键绩效指标、每日的变化和趋势、异常情形的预警;管理层关心每天的生产或者运营报表,分析例外的原因,操作层关心生产的状态、比如库存、压货、窜货等。像泰康人寿、神州数码、陕西电信都是全员使用商务智能的典型企业。
由于商务智能工具越来越简单易用,只要会使用微软的办公系统和网上门户,就会使用商务智能。这样给商务智能走向平民化鉴定了基础。
4 商务智能市场越来越规范
在商务智能行业,2007年的并购以后,甲骨文收购了Hyperion,IBM买下了Gognos,SAP并购了Business Objects以后,包括微软在内,这些大型商务智能厂商在中国都变成了原厂商经营(以前Cognos在中国是有来做的),而且这些企业都是上市的大公司,微软、Oracle和SAP是全球三大独立软件厂商,IBM虽然不是独立软件厂商,但是在软件行业也是巨头之一。在此之前,商务智能市场的销售和价格相对比较混乱,经常会出现价格战。导致整个大型企业“买断式”报表产品的花费也不过是几百万人民币。
2007年这些大公司在价格和销售模式开始进行合并,尽量统一文化,统一运营、统一经营模式,这样就使得市场越来越规范。原来厂商在和一些客户的谈判中,由于价格问题使得供应商放弃了项目,2008年再也不是纯粹的买方市场,厂商为了市场的规范,开始向客户说“不”。这主要是产生在SAP、Oracle、IBM一些大的管理软件厂商原来的高端产品,相对价格比商务智能的价格要高很多,合并之后,企业的市场一致化导致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很难获得像以前那样的较大折扣,而是走向相对的规范化。
很多的企业上了ERP系统,或者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都会思考着进一步的工作,商务智能,原来相互打架的厂商:比如在商务智能方面甲骨文和Hyperion、和原来的CRM厂商Siebel的抢单;SAP和Business Objects的争夺;IBM和Cognos的竞争相对没有了,这样就使得很多企业的交叉销售变成了一体化的销售,使得商务智能的捆绑销售变成现实,而且也给客户带来了相对成本的降低。原先已经上了ERP和CRM的厂商,在选择上相对容易,一般都会采用统一平台、统一服务和统一的客户支持。
5 商务智能工具越来越丰富
2008年商务智能的工具从原来的报表、在线分析、数据挖掘的传统工具,慢慢过渡到简单易用的仪表盘、可以在微软办公系统和门户上实现的动态美观的水晶易表的工具,由原来传统的数字分析和挖掘走向文本分析和知识管理,包括智能搜索分析引擎;从原来的电脑界面走到现在的移动商务智能,可以通过手 机、黑莓等移动设备来实现分析和智能管理企业的运营;这些都是2007年商务智能产品的发展热点。
未来商务智能应该走向平民化的必由之路就是简单易用、好学上手快的工具。
在2008年,很多大型企业,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认知和实施比较早的企业上了部分商务智能的项目,不管是部门级的应用,还是商务板块的应用。特别是从原来部门级报表需求,转型到企业级的报表应用。从原来报表为主的应用,慢慢走向多维分析、例外查询和关键绩效指标的分析和跟踪。从原来关键绩效指标的监控走向企业绩效驾驶舱。
6 商务智能的培训和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商务智能需求的增大,2008年商务智能、企业绩效管理的培训、研究生班和认证培训也开始热起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也开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商务智能》的课程。有些学校也开始招收商务智能研究生班。有些已经开始培养商务智能的人才,参加认证考试。
7 商务智能厂商冲劲受到一定影响
自从2007年三大商务智能商场被收购一年以来,各个厂商在合并中都有自己的策略。
我们知道:变是永恒的不变,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原理,但是“变”就会产生影响,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每个企业在合并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产品的差异和重叠、营销模式的不同、虽然几家对收购的企业几乎都采用相对独立运营的模式,但是,相对的稳定性还是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在这个过度阶段,销售前期跟踪很长时间的客户,由于一些老的承诺没有办法兑现,使得项目相对推迟或者终止。加之部门的合并和人员的变化,暂时对商务智能项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厂商在等待机会,等待政策,等待着产品合并后的新产品,不知道如何买,不知道买什么,他们仅仅跟踪短期的项目和小项目,这样使得商务智能项目在短期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像微软和国内一些相对稳定的商务智能企业正是―个很好的机会。
8 商务智能实施从原来的写代码逐渐转向使用工具
2008年,商务智能项目实施相对越来越正规,原来数据的抽取、迁移和加载,很多都是实施商自己写代码,仅仅是对一个项目而实现的,慢慢大家认识到数据源越来越多,企业级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大,写代码虽然省了产品的成本,但是人力的成本也不少,加之将来的扩展或者业务系统的变化都无法实现升级,还有元数据管理几乎没有办法实现,对系统产生的问题,结果不正确的系统跟踪非常困难,所以人们开始尝试ETL工具的和元数据管理工具的使用,对数据质量控制的产品也开始关注起来。
2008年商务智能基本上是需求和应用上升的一年,但是,商务智能仍然处在未成熟阶段。2009年商务智能又会走向何方?
2009年整个IT的需求不会减少,但是投资可能会相应受到一定的影响。除了2008年的发展方向、行业、应用、技术和工具、以及人才需求将向着更成熟的阶段发展外,为了更好的加强企业风险防范的能力,企业会在流程规范,运营型商务智能方面加强投资,增加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尽量想法合理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方面加大投资。企业会在绩效管理和绩效优化方面加大力度。绩效优化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它不但包括企业战略管理、利润和成本管理、预算和合并报表、作业成本法、财务和盈利分析报告等企业绩效管理方面,而且还包括企业风险监控、公司治理和合规方面。
上市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网游企业赚够了海内外投资者的目光!
2007年11月1日,巨人网络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鸣钟上市。按照计划,他们此次发行了5720万股美国存托股,共募集资金8.87亿美元。交易当天,巨人网络每股开盘价就比发行价增长了18%,达到18.25美元,市值迅速冲高到51亿美元,成为国内市值最大的网游企业,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的身价也因此突破410亿元。同时,它还造就21个亿万富翁和186个百万富翁。紧随其后,11月2日,向来处事低调的福建网游公司网龙也在香港挂牌,其超过16亿港元的融资额同样引来一阵惊叹。
“2007年将是中国网游企业最为风光的一年。”业界人士指出,在巨人网络和网龙上市之前,国内专门从事网游开发和运营的完美时空已于今年7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它也是继网易、盛大和九城之后第4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网游企业,成功融资1.88亿美元,打破了盛大当年1.5亿美元的融资纪录。10月9日,为上市跋涉8年之久的金山软件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宣布上市,这家60%以上利润来自网游业务的公司亦募得资金6.26亿港元。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9家网游企业海外上市。另一方面,包括联众、久游网和天晴数码在内的一大批同类企业,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上市的筹备工作。
在最近3年中,《神话》服务器一夜之间关闭,盛大深陷盒子(盛大易宝,一款将普通电脑平台迅速升级为互动娱乐平台的产品)危机单季度巨亏数千万美元,政府力推的网游防沉迷系统又让诸多企业望而却步等系列利空消息次递出现,但这同样不能阻止网游的集体亢奋。
当下,史玉柱及其旗下的巨人网络已为业界所推崇,其近10亿美元的IPO纪录已成了一座新的“高峰”。有公开数字显示,2005年国内网游市场规模仅为60亿元,但今年的保守估计就已经达到100亿元。广阔的市场前景不仅让后来者跃跃欲试,也使得风险投资商们(VC)个个兴奋异常。市场分析人士据此认为,2007年将成为中国网游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而下一个“巨人”必将很快出现。
去除网游门槛
作为网游行业的领跑者,盛大是形成今天国内网游业欣欣向荣局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2005年11月24日、28日和29日,盛大突然宣布放弃自己原有计时收费的商业模式,决定对正在经营的三款核心游戏――《梦幻国度》、《热血传奇》和《传奇世界》实行“永久免费”。这意味着它将放弃每个月高达数千万美元的固定收入,转而以销售各种虚拟道具和提供增值服务来谋取生存。
关于这次盈利模式的转变,盛大总裁唐骏称之为“CSP模式”,并将其定义为主动的转型而不是被动转型。他努力向外界解释,盛大所谓的“免费”其实不是真正免费,而只是去除了网络游戏的“门槛”。“CSP模式,即Come-Stay-Pay,意思是‘到来-驻留-付费’,我们不会有太大的危机。”他说。
2005年第四季度,实行游戏免费的盛大首季遭遇挫折:单季净亏损接近5.4亿元!2006年前三个季度,其业绩也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那段时间,华尔街一致的观点是‘陈天桥疯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由此引发境外投资人恐慌而大量抛售股票。转型满一年的时候,盛大股价较历史最高值缩水了70%以上,并把国内网游老大的位置拱手送给了网易。同期,九城等竞争者也在加速缩小与它的的差距。
然而,当2006年底网易凭借收费模式下的《梦幻西游》获得同时在线100万人的骄人业绩的时候,业界又突然发现,盛大的免费网游已经反过来蚕食传统的收费网游市场份额。单从市场业绩上看,2007年第一季度,盛大就实现净营收6530万美元。其中,净利润5800万美元。到第二季度结束时,其净营收攀升至7410万美元,净利润为5460万美元,再次成为国内网游业的“一哥”。
2004年,中国网游线上交易规模为27.3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46%;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冲至75.7亿元。华兴资本首席执行官包凡认为,这几年网游业发展迅猛,年产值都有70%左右的增长,这与盛大改变整个网游商业模式密切相关。他指出,盛大的免费模式不仅启发和带动其他企业跟随,而且,这种跟随正衍变出不同的发展方向。
据本刊记者获悉,目前绝大多数的大型网游都采纳了免费模式,但由于盛大前期曾深受“盒子”之困,而网易也因为产品更新换代滞后,从而给后来的九城和完美时空等企业留出了宽裕的发展空间。以完美时空为例,近三年来,它将经营重心放在游戏引擎等技术开发上。其每几个月就推出一款新游戏的发展速度,令诸多对手惊羡。而史玉柱本人也透露,把免费模式发挥到极致的《征途》除了2006年第一季度刚上市时亏损52万元外,从当年第二季度起就开始盈利,利润为4396万元,第三季度就增长了160.49%,突破1亿元。到今年上半年结束,其净利润为6.87亿元,同比翻了7倍多。
从开始研发到IPO,史玉柱仅仅靠《征途》一款游戏,用了3年不到的时间就赶上了在网游市场苦苦耕耘了6年的陈天桥。而知名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统计还显示,《征途》平均同时在线人数是51万人,今年第二季度最高达到107万人,均为国内同类产品的第一名。IDC的分析师表示,鉴于巨人网络已对另一款大型游戏《巨人》进行内测,其从游戏开发商雷爵手中购买的《万王之王3》也将很快开放,2008年,巨人网络有望在营业收入上超越盛大。
点燃风投热情
行业观察家认为,免费战略彻底改变了国内网游业的发展模式,但事实上,无论是已经上市的公司,还是正在准备上市的联众等企业,如何持续不断地获取资本市场的支持,才是它们价值的最好体现。
2005年年底,首开免费之门的盛大遭到华尔街的一致怀疑。但2006年11月后,当它的业绩出现好转,唐骏便不失时机地启动了第二次路演。今年9月,在公布完第二季度财报后,盛大的第三次华尔街路演活动再次开始。“前两次路演我们的市值从10亿美元增长到25亿美元,我相信下一次去还能带来新的增长。”唐骏说,“以前专门派人去路演,今后我会亲自带队。”
盛大把路演当成是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方式,但唐骏强调,此前也有中国企业这样做,公司价值却不升反降,关键的原因在于“它们不是以业绩支撑自己的故事” 。即便如此,“CSP模式”的可行性在盛大、巨人网络身上得到体现,已经再度点燃了风投对中国网游产业的投资热情。
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国内只有3家网游公司宣布获得风险投资,总额为1299万美元;去年,这一数字上升到5家,获得资金2100万美元;而2007年截至9月,风投对网游业的投资额就已经达到7650万美元!目前,国内投资在50万~300万元的网游公司大约有50家左右,而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网游公司则超过了100家。今年9月,一份专门针对国内网游产业的分析报告指出,这些尚未完全成熟的企业都在等待资本的“绣球”。
有观点认为,未来3G的广泛应用会进一步刺激风投们的投资欲望。然而,在免费模式盛行的情况下,风投正把更多关注的目光转移到从事游戏增值服务的公司身上。市场分析人士预测,网游开发企业虽然还有生存机会,但在整合趋势下难有几年前那样大的空间。相比之下,中国网游玩家的线上交易规模未来几年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早在2004年,国际风投机构IDG和华登就颇具前瞻意识地联合向上海5173道具交易公司注入了1000万美元。
对此,软银旗下专事投资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软银中印合伙人陈秸表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网游项目能否成功运气的成分很大。由于在双方合作正式开始之前,投资商只能依据既有现象作出推断。他坦承,当年软银4000万美元入资盛大时,盛大已经是明星企业,而后来从完美时空那里获得70多倍的回报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那是一个很早以前的投资。“企业能否再推出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将直接决定着它们的市场潜力。这一点,《征途》也不能例外。”陈秸说。
但盛大的周期性路演和巨人网络的上市,显然已经使资本界对网游行业的理解发生了改变。摩根大通的一位分析师日前就指出,免费模式普及后游戏将不单是一个产品,企业依靠出售服务来吸引玩家,恰恰克服了网游市场的周期性软肋,是中国市场对网游发展的一种革新。而再联系史玉柱提出的“一款游戏可以做5年,甚至10年”之说,他其实已经深谙此中要义。
创新将再造“巨人”
截至2007年第二季度结束,国内排名前十位网游运营企业的营收之和占到整个市场总额的87%。其中,网易、盛大和巨人网络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如此高度集中的市场,谁将是下一个“巨人”?又如何才能成为“巨人”?对于那些在上市问题上激情难抑的企业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困惑。
“到来的风投只会越来越多,但网游市场也将因此被推入竞争的红海。”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企业的生存与能否吸引风投关键在于有没有与众不同的资本,而这所谓的“与众不同的资本”就是创新。在这方面,史玉柱和巨人网络已经作出了表率。
据了解,尽管史玉柱对免费模式推崇备至,但在《征途》中他还是开辟了收费游戏区域,并且实践也证明,收费手段很好地迎合了一部分对此有需求的玩家。适当的比例让它并不比其他免费区域冷清,人数甚至还有增长之势。另一方面,面市之前因为产品质量不突出而不被业界看好的《征途》,这两年来针对玩家反应,一直对游戏中的经济体系、物价指数等敏感环节作出及时修改,从而使游戏始终保持在一个可控状态之中,这是其他游戏运营商难以做到的。
史玉柱表示,巨人网络的成功与他每天长达七八小时地打游戏,并在游戏中充当“客服”有莫大关系。“因为这段经历,我很好地把握了部分消费者不想费力就能获得升级和道具的心理。”史玉柱说。至于营销,《征途》线下推广所采用的猛烈的广告策略已为网易等对手竞相模仿。
2007年9月2日,市场调研机构Pearl Research公布了亚洲地区网游企业排名。在前10大网游公司中,国内的网易、九城、盛大和腾讯就占了4席。是时,网络游戏运营商蓝港在线的创始人王峰(金山公司前副总裁)指出,这些上市企业都无一例外地坚持产品的自主研发。“正因如此,才使得2007年的上市热潮表现为国产网游所主导的复兴。”他说,3年前,国内网游运营商过分依赖韩国产品,但很快就显出弊病:盛大因为与韩国游戏开发商Actoz的纠纷,上市计划险些流产;久游网则由于摩擦而不得不推迟在日本上市;九城在巨额许可费的压力下营业利润一直偏低。但是现在,国产网游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由2005年的不到40%,上升至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