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7 19:33: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石油化工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前我国石化企业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总体说来,我国石化企业的消防工作还存在下面一些不足。
1.1企业消防安全意识不高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石化企业通常注重生产而忽视消防安全,消防安全的防范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存在消防设施不足、配置不全等现象,一些石化企业甚至对一些消防安全防范设施也不进行必要的维修、维护或更换,很容易由一些小问题酿成大事故,如泄漏、跑冒等小事故导致爆炸事故等。
1.2法律制度相对落后
目前,专门针对石化行业的消防管理制度比较少,通用的国家法律法规只有《消防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对石化企业消防安全组织建设和救援事故有指导性作用,但对具体的消防安全建设并没有强制性要求和体现。并且地方性公安、消防机构对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也没有构成系统化的体系,一旦发生重大火险往往不能拿出最优预案,错失救援时机。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很多新的行业或新的特点,法律制度规范的更新速度相对滞后。特别是石化行业,由于专业性强、新工艺不断进步,法律制度规范很容易与之脱节。不过,随着新安全法和新环保法的颁布,这一局面已在慢慢好转。
1.3职能部门监管不力
除了市一级消防总队到县一级消防支队,消防从业人员承担着本地的救火、防火、监督、检查任务。但是,很多地方的消防人员配置还是按照建国初的编制,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的增长,消防人员配额严重不足。这导致在很多地方消防部门疲于执行灭火任务,疏于对企业的日常消防检查和督导工作。还有,由于石化企业的专业性较强,对消防部门的审批、鉴定技术要求较高,监管也存在技术壁垒,所以对石化石油企业普遍存在监管不足的现象。
2加强消防安全的措施与建议
从检查到监督到整改过程要完备,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极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和纰漏,进而造成严重安全后果。如果要杜绝安全问题,从企业方面来讲,管理一定要精细化、系统化、制度化,责任一定要明确。
2.1构建安全机制
管理不妥、流程不规范、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引发爆炸起火,因此环境、物和人是石化企业安全事故主要因素。对此,企业务必实行岗位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将消防安全分层落实,将其责任细化到每个部门甚至是每个人身上,调动起员工消防安全意识。企业的消防规范制度务必要与国际发展方向相结合,了解最新的国际资讯以及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将其与自身企业相融合,从而保证石油化工企业规范的及时有效。安全生产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企业还要建立起相应的作业规范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坚持常抓共管,形成企业的一种长效运行机制。
2.2设置专项资金
完善的消防设备可以在火灾初期有效地完成预警以及灭火任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火灾的发生或减少火灾损失。因此石化企业必须对消防设施加以完善,定期进行适用性检修,保持其完好的使用状态。这样消防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多数效益较好的石化企业能够保障专项资金的专门使用,每年都有专项资金用于消防安全技术或措施改进。但是还有一部分盈利不好的小型石化企业,在这方面仍有待改进。
2.3强化培训上岗
石化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石化企业应特别重视对员工安全意识的主观提升。除了员工入职前的岗位培训外,还要在企业内部组织一些消防安全相关的活动,对消防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对做得不好的员工进行处罚,以提升员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在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方面,领导必须以身作则,企业上下一心,接受系统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企业的消防职业化培训应该包括岗前培训合格和岗中培训学习、强化训练等,使熟知消防安全和掌握必要的消防技能成为员工上岗的必要条件。
2.4转移安全风险
投保本身虽不能直接为企业主带来高收益率和经营利润,却能通过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控制服务有效地防范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提高化工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与技术,同时也可以在有险情发生时得到相应的赔偿,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2.5主动接受监督
随着我国新安全法和新环保法的颁布和实施,新消防法也在逐步完善和制定中。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企业应该做到遵纪守法,主动配合和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火灾隐患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3结语
一、封面1、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1、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章节条目:五号宋体。3、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8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
七、章、节、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一级标题序号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一)二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1.三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1)四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①五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
十、参考文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8磅。
十一、附录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
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8磅。
十二、提示
【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
【页码制作】视图页眉页脚自动图标集选中第X页共Y页。
【28磅设置】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输入28磅文字。
石油化工论文范例欣赏: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现况分析
摘要:现代化智能仪表由于具有稳定性高、精确度高等优良性能,在石油化工行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动化仪表的的现象进行简单分析,随后针对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企业的运用价值和现状进行介绍,目的是为石油化工企业推广自动化仪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应用
一、检测执行仪表
1.1温度仪表。在石化企业日常加工声场中,需要对现场设备和管道进行严格的温度控制,通常情况下,石油化工企业的温度范围为-200℃到180℃,温度的测试主要采用的是接触式测试,其中最为常见的温度仪表多为双金属温度计和热电子[1]。对于现代的设备而言,需要对油罐平均温度进行测量,因此常常会石油价位特殊的热电阻,主要包括耐磨热电偶、表面热电偶以及防爆热电偶。1.2压力仪表。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其生产过程中压力需要控制在300Mpa以内,对于设备中压力传感器以及变送器的选择可以采用多种原理,目前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高温介质、脉动介质、粘稠状、粉状、易结晶介质的压力测量等,其测量的精确度较高。目前,压力仪表分为液柱式、弹性式、活塞式三类[2]。1.3 液位仪表。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往往会采用的是液位测量的方法,在测量的过程中,其准确度往往和被测物料特性有直接的关系,实际生产中往往会采用浮力式的仪表,根据其原理不用,可以分为静电式、电接触式,电容式、超声波式、雷达式、重锤式、辐射式、激光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但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均采用的是可读式仪表,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的精度,则可以采用雷达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这些仪表在测量液位过程中,更多被石油化工企业采用。1.4流量仪表。上述温度、压力以及液位是常见的仪表,内容最为丰富的仪表为流量仪表,流量仪表的精确度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加工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流量考核方面占据有重要地位,流量考核一直是秉承着稳定以及优化的原则。流量测量的原理是单位界面流体有效面截的流体的体积和温度及压力补偿的大小。流量的大小和管道的性质有直接关系。1.5分析仪器和在线过程分析仪。对于现代石油化工生产而言,分析仪器和在线分析仪是近些年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新科技的产物,其大量的科研投入做出了新的研究,从工艺原理角度分析,对温度、压力、液位、力量等工艺原理进行把握,从而实现了产品质量的保证。因此在整个加工环节中,对最初的原材料以及最终的质量进行控制至关重要。
二、关于对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的现状分析
2.1常规控制。从目前组合仪表以及电动单元等仪表的变化来看,在石油化工恒压自动化仪表中主要存在连续控制、批量控制以及顺序控制等基本操作,其基本控制的策略没有随着自动化仪表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中使用了单回路调节、比率调节和分程调节等基础调节设备,这样的模块能够保证功能和算法的把握,从而对组态能力和控制方案进行合理掌握。2.2先进控制和优化。基于现代计算机理论技术的发展,在自动化控制中实现了多种智能化的算法,并且以独立的DCS为基础,同时也可以配合多种软件包以及变量的动态模型识别技术,从而对软测量技术和测控与PID串级控制相结合方式等进行智能化计算。2.3人机界面。现代自动化仪表中,主要是以LED屏幕为主要显示,辅助采用的是显示仪表,人机界面已经成为了石油化工企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采用摄像头界面,在DCS操作站的控制下,对工艺流程进行控制,能够发挥DCS和HMI的潜力,从而为企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2.4安全仪表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装置,因而在安全和环保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符合环保要求,采用DCS的设备进行全连锁保护,或者是在紧急状态下实现设置相分离,同时对火灾和可燃气体进行检测,对转动设备可压缩机组进行严格的实时监控。
三、结束语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使用自动化仪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科技的理想,但是如何有效的对自动化仪表进行控制依然是人们非常关注问题,因此对自动化仪表的掌握需要做到精益求精,对故障及时进行排除,才能够为石油化工企业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全球工业化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石油化工泵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型号统一等需要,导致不少机泵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工作效能,“杀鸡用牛刀”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石油化工泵电能、功效的浪费。因此,本文通过详细介绍石油化工泵的具体应用,探讨石油化工泵的节能技术,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合理应用。
一、我国石油资源的现状以及石油化工泵节能的根本原因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突破节能关键技术,实现降低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战略目标。石油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量资源。
但是我国石油等能量资源依靠国外进口的程度已经高达百分之四十七,不仅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能源的安全,而且对于全面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约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国策提出了挑战。
作为石油化工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机泵的节能技术的先进与否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石油化工等能源的开发和成本结算。由于常年为了适应生产弹性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大多数的机泵经常会出现“杀鸡用牛刀”,“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导致不少机泵的工业效能没有得到合理的配制和发挥,经常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加大力度探讨石油化工泵的节能技术啊,已经成为我们发展石油化工等重工业的必然趋势。
二、石油化工泵的节能技术
1、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
为了适应生产操作的弹性要求和真正做到节能减排,维护数据质量的良好局面,加大能源统计分析力度,严格按照有关的技术指标的规定,积极的收集、整理、上报相关数据,增强技术指标统计工作的指导作用。方便更加深入的进行耗能原因的分析以及探讨石油化工泵的节能技术的结构原理,切实做到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的根本目标。
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的关键是做到出口节流、进口节流、旁路调节以及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实施是否需要切割叶轮外径,减少叶轮数量、更换叶轮大小。
首先,由于应用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不适于调节要求太大的机泵,特别是具有陡降扬程性能曲线的机泵。所以出口节流成为机泵最常见、最简单的调节方法。通过关小出口阀的方式来增加管线系统损失,减少工作流量。但是阀门的开度一般不能够小于百分之五十,否则将会出现泵过大的情况。
其次,尽量避免进口节流比出口节流扬程少的情况发生,因为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引起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抽空,会随时损坏机泵的轴承。因此,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利用对串联运行的第二台机泵的进口,吸入压力较大的裕量。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多级泵因为轴力的突然改变而引起的零部件的损坏,更能够节省能源,发挥机泵的最大效益。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旁路调节,即在机泵的出口管线旁设立另外一条管线,使部分液体返回泵的进口或者吸液罐。这样就可以保障实际泵送量比需要量大,不至于出现因为低于最小流量而产生的液体过热、气蚀和震动。
除了上述的几个基本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根据流量或者扬程超过需要量的3%——5%时,切割叶轮外径,降低其流量。但是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叶轮切割时候,一定要注意叶轮是否是原型叶轮,如果之前因为某种原因,已经对叶轮进行了切割,那么再次进行切割时一定要注意切割量的掌握情况。避免叶轮外径和导叶内经间隙过大的情况发生;多级泵不能在进口处拆除叶轮,否则会出现因为阻力增加而导致的气蚀现象。因此在多级泵的流量或者压力调节较大的情况发生时,可以在排除端减少叶轮的数量并加定距套,保证机泵的正常运转。
2、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泵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通过应用变频调速节能技术,我们可以更好的控制风机、泵类的负载量,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换句话来讲,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因此,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首先,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化肥装置渣油进料泵中的应用。以A-GA101渣油进料泵为例,该设备是将减压渣油原料输送到汽化炉,并合成氨装置的重要设备。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采用控制出口阀门的方法进行控制,即利用差压变送器检测系统的流量信号送至PID调节器,并通过PID调节器来控制出口调节阀的开度和输出控制信号,从而保持机泵流量的稳定。通过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泵中的应用,我们不仅解决了源系统中节流量较大、浪费大量电能、控制度低、电机噪声较大的问题,而且由于变频技术的改造,机泵投入运行之后,操作工艺控制的更加平稳,变频器的调节程度更加精准,不仅使系统控制的精准度达到了优化标准,而且节约了渣油进料泵的电源能量。
其次,积极实践渣浆泵的多段调速变频技术。在平时的生产环节中,尾矿泵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尾矿泵一般都是流水连续作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尾矿系统的耗电量一般会比较大,因此,积极实践渣浆泵的多段调速变频技术是提高尾矿泵运行效率,实现自动化的重要保障。例如,某公司在利用花费装置检修的时候,针对3台渣油进料泵进行了变频优化节能改造。在经过调速变频技术之后,工艺控制水平逐步平稳,系统控制精准度也大幅度提高,不仅减少了以前机泵控制系统的有关滞后现象,更使得机泵的运行压力日趋平稳,工艺运行指标也得到了优化。
参考文献:
[1] 钱伯章.石化行业节能降耗的潜力与途径[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2):22-25.
【关键词】石油化工 安全建设 思考
石油化工业是指通过采用各种化学加工方法,将自然界中的石油、石油炼制后的产品、油田气及天然气等制成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过程。由于制作原料包含大量有毒有害、腐蚀性较强的物质,制作设备具有高温高压、工艺复杂的特点,因此极易发生各种安全事件,并且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极其严重,对企业、职工及职工家庭带来巨大创伤。因此,企业在日常生产中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科学管理,以求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1 做好安全建设的基础工作
所谓基础工作就是做好石化产业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减少或避免不要的事故发生。主要从厂址选择、生产设备、配电系统着手。厂址选择应按照国家对化工企业的要求充分考虑周围环境散气、通风、水源、安全距离等因素,要远离居民区和商业区防治污水废气给当地人造成的危害或事故发生后的受伤害人数。生产设备主要考虑保养和检测,一般来说由于石化产业高温、高压、腐蚀的特点,机器在运转一段时间后性能就会有所下降,给生产造成隐患,因此对于这些设备要定期保养维修,经常检测。配电系统上主要是电负荷的问题,安装线路时应由专业电工负责,不能接入过多地负载,要安装合适的断路器、熔断器,熔断器的熔丝不能用钢丝、铁丝代替。
2 加强培训教育工作
国内部分石油化工企业一味狠抓经济生产,对安全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更缺乏人力、物力的投入,往往是在事故发生后才想到亡羊补牢,员工在实际操作中也往往麻痹大意认为只要将自己的任务完成而缺少对安全的意识,更不会互相监督对方的操作是否规范。而根据调查在大部分的石油化工事故都是由人员的不规范作业、思想上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力度,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只有按照各校标准规范操作才能保证自身和企业财产的安全。企业应该将员工培训纳入到日常管理中,除了对员工普及产品、设备等必要认识,使员工具备熟练控制生产设备安全运行的专业能力外,更应该让员工从心理上意识到要时时紧绷安全这条弦,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要定期展开,不可出现一次培训后就万事大吉的情况。
3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
规范生产是建立在健全的规章制度上的,企业管理者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对于石化产业安全生产的条例、规定,同时注意收集国内外同类行业在安全事故上的经验教训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节。对于企业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做好原始的记录、分析、总结工作,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要做好对制度的修正改进,确保制度的时效性、实用性。特别是对于配电系统、压力容器、管道、生产等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设备负责人一定要制定严格的使用及检测制度,对于不定期检测、不按时保养、使用期过后不及时更换维修的人员一定要制定严厉的惩罚制度。
4 做好安全工作的管理工作
有制度不执行或懈怠执行是人为性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在做好员工培训及健全规章制度后,实际生产中必须依靠严格的管理来保证实施的效果。管理中不外乎是人、物、财的管理。针对人首先要确定各中层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人。中层人员对底层员工的管理则要严格按照石化产业的安全生产标准执行,对于违反相关条例的员工要提醒批评严重者要严格处理。物和财方面的管理同样要遵循责任到人的原则,同时要定期检查、多次确认。在管理过程中,各领导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增强管理的执行力,不能让制度沦为一纸空文。
5 建立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十七条中规定:企业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针对石化等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特点,企业负责人必须秉承“预防为主”的原则事先做好周密的应急预案,使得事故发生时可以立即启动使事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损失范围,尽量减轻对人和财产的伤害也防止造成连锁事故的蔓延。但是当前来看,我国企业在这方面仍然是薄弱环节,有些企业觉得应急预案是本能从根本上避免事故和灾害发生的,反而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财力不如不做或没有全力做。还有部分企业虽然作了但远不能满足实际事故发生时的需求。对此,部分企业领导必须认识到应急预案是法律要求的强制性条款,而且对于减少企业损失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员工来说也是一种为企业安心工作的定心丸,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做好。具体来说石化企业的应急预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急预案机构设置和负责人,可能产生危险的区域和分布图,应急队伍及各自的职责,专业的医疗人员和需要的药品,紧急逃生通道和救助设备,社会支援等。
6 引入第三方审核
第三方审核是一种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安全审核制度,即由第三方来对企业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和外部审核。这类审核专业、可靠、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审核经验,强调“零事故”“零职业伤害”但是投资较大,因此在我国的石化产业还没有流传开来。不过对于一些亟需安全建设而又缺乏相关能力或者打算让企业向国际化迈进的企业,引进第三方审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尤其是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SH---MS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和HSE---MS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化管理架构标杆,在国际上获得好评。
7 结束语
石化企业的安全对于职工的人身安全、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平稳运行的保障更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在石化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必须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逐渐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张德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学位论文,2005
[2] 李智勇,张华.浅谈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防护[J].硅谷,2010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计变更;工程施工;安全性;生产运行
石油化工建设与生产过程中常因工程变动及相关需要而进行设计变更,这种设计变更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针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变更,如改、扩建变更等,另一种是对运行投产现状进行变更。设计变更对工程建设有多方面影响,包括对工程进度、成本、安全等都有直接关联作用。本文将针对石化设计变更展开分析。
一、石化设计变更的重要性
(一)工程建设变更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可能产生工程变更。为此,需要进行变更设计,以此完成对工程的有效开展。工程变更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包括对合同、方案等的修缮与完成。工程建设的复杂程度造成了项目施工的诸多不可预见性,为此可能在建设过程中发生变更。
(二)生产运行变更
生产运行变更多发生在项目建设生产阶段,此过程中由于工艺与技术水平问题可能出现局部变更。机械设备等的变更或是设备与技术之间无法匹配等都需进行变更设计。总之生产运行变更会令生产阶段的相关工序技术与设备发生变化。
二、设计变更产生的主要原因
设计变更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设计自身原因:设计漏项、错误和改进;非设计原因:业主或监理要求、业主采购订货、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或设计条件发生变化等。
(一)设计自身原因
设计漏项,如:某装置采样器新增循环水地管、气封冷却器循环水管修改。设计错误,如:某装置钢框架2.5m-33.4m斜梯位置调整;催化剂加料间屋面抬高。设计改进,如:某装置管道与楼梯间斜撑相碰;修改消防水阀门井。
(二)非设计原因
业主要求,如:某装置新增轻柴油回炼设施;设置增产汽油、航煤措施;板式换热器入口增加过滤器;加热炉风道增加人孔;分馏炉增设在线切出流程;新增隔离液充灌站等。业主负责的采购订货,如:某装置压缩机干气密封电加热器增加控制柜,修改电源和控制方式;某单元配电设备布置调整;到货压缩机水站与图纸开口不符;两相流空预器控制流程中部分仪表未带需增补等。专利商等提出新要求或设计条件变化,如:引进技术专利,外方在现场检查报告中要求设计完善内容等。
三、设计变更产生的影响分析
工程变更属于工程施工风险,变更管理从本质上看属于工程施工风险管理。风险问题在HSE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风险形成会造成事故,进而引起人员伤亡与经济环境的破坏。为此,在工程施工阶段提升风险控制意识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的一种共识,石油化工厂建设及生产等方面的变更管理控制更加重要。
现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某项目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相关生产单位进行设计变更,预计K5孔要进一步挖深7m,过程中发生坍塌,造成孔下3人被埋,并在淤泥中窒息死亡。根据设计要求,该工程下部需采用逆作法施工,通过人工挖地下桩实现成孔,并采用混凝土护臂定型方式支护浇筑。基于明确的人工挖孔要求,在开挖深度达1m时效果最好,随后每多挖0.9~1m左右就需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为确保施工安全采用钢护筒进行保护。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对设计方案自行调整。将方案中应用混凝土护臂浇筑定型部分换做竹篾护臂,造成施工中坍塌事故出现。从发生事故的结果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内容进行变更,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变更,未得到设计单位及业主与监理部门的批准。施工单位单方面的设计变更,并未对变更部分进行危害评估,未形成有效的控制风险措施。与此同时,施工单位相关现场管理人员针对施工中存在问题也没有及时遏制;施工技术交底时,没有将现场情况进行明确,相关安全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对作业人员工作当中不安全因素未能纠正与监理。属于制止违章不力,是此次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当然,建设单位未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要求,自身对该工程项目的变更没有及时进行监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
需确保生产运行变更的安全性。1974年英国一家己内酰胺工厂发生因一台反应器设备腐蚀,改流程用一条500mm管道临时跨接。检维修人员未进行管系计算也没找到原设计所需的管材,焊接后直接投入生产,在多次出现环已烷泄漏后最终发生了重大爆炸。这次事件造成了28人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四、石化设计变更管理
在石化设计变更中,无论是工程项目设计变更还是生产运行设计变更,都要做好变更方案制定,在工艺方案中保证石化装置正常运行。提高石化项目设计质量,实现设计与投资经济效率提升,需加强设计变更管理。要依据设计变更相关管理程序,对设计变更提出相应要求;同时应阐明设计变更原因,例如工艺流程改变及产品质量方面的影响等。需要对设备选型与更改等方面进行阐述。项目变更要有归口负责管理部门,严格按设计变更管理程序和审批制度控制设计变更,严格按照一般设计变更或重大设计变更、设计原因变更或非设计原因变更进行分级审查确认,确保符合工程设计规范和工程设计统一规定、各阶段设计审查批复内容。
对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漏项、错误等情况,需对原设计进行变更,以实现工程设计质量管理。通过设计单位质量体系的执行、设计自查和复查、业主组织审查、设计过程质量巡检和设计成品质量检查等手段,尽量减少设计原因变更。
业主与监理单位等都需要对施工质量负责,此过程中一旦发生变化或因施工条件等问题造成非设计原因的变更,也需根据实际进行技术变更。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管理规定的审批程序执行,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数量,防止投资浪费。
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一定数额且影响工期的变更应按照审批程序归口管理。重大设计变更造成工程费用大幅增减的、超出设计审批内容、涉及总图布置、建设规模、工程范围、工艺路线、关键设备及主要材料变化的设计变更,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及管理规定的审批程序,经由相关部门的联合会签审核后最终形成专门文件上报审批。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设计变更对工程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从工程进度、施工现状看,还是从工程安全、生产运行看,都有着直接关联性影响。在今后石化工程设计变更中,要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和控制,各部门人员要统一研究和分析,在设计变更前要做好相关变更知识了解,以保证变更对工程发展影响的有效控制,促进石化产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于建宁,高慧,饶利波.国际大石油公司炼油化工技术创新管理[J].石油科技论坛,2015,01:53-57.
[2]张璞,刘军.环保新形势下炼油化工项目设计管理的几点建议[J].石油规划设计,2014,05:13-15+19.
关键词:CDIO;油气储运工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64-02
随着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成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抓手,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CDIO工程教育的主旨是将工程实践的项目和环境引入教育教学中,学生基于工程职业能力培养,教学中开展基于实际工程环境的学习,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教学过程工程化[1],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CDIO理念下,校企合作培养油气储运工程人才的必要性
1.适应我省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石油产品和天然气的消耗量十分巨大,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方针[2]。在此背景下,各地石油库、储气库、加油加气站、LNG接收站、油气长输管道和城市燃气管网的建设如火如荼。我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建设以石化、钢铁、能源等生产为主的沿海重化产业带,重点建设湛江东海岛、茂名、惠州大亚湾、揭阳惠来四大石化基地。油气储运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和人才定位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的重理论、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新的需求。因此,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改变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转向校企合作,由重理论转向重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促进油气储运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专业建设与发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目前国内已有30多所高校开设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要形成自己的专业亮点,就必须立足地方经济,依托行业优势,个性化发展[2],内涵式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及时了解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岗位变化和企业对人才规格要求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学校相应地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总之,校企合作办学,能使专业建设更符合市场需要,也符合应用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规律[3]。
二、CDIO指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油气储运工程人才
1.加强与行业和地方的紧密联系,突出办学特色。(1)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交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原是中石化所属院校,具有石油石化行业背景,学校所处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在广东省内已形成了以广州石化、茂名石化、湛江东兴等一大批大中型石化企业为主的石化工业基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在CDIO指导下,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进入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就业。201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四方共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协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以此为契机,开展本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精准定位就业方向,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学校依托茂名石化、湛江东兴和广州石化等企业,获批三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为学生的专业仿真实习、课外实践等提供了重要保障,实现多方共赢。(2)加强与地方企业的紧密联系。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拥有各自的育人资源,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出优势。将企业的工程应用课题与人才的培养方向结合起来,比如有些老师的横向课题,完全可以以毕业设计(论文)或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尽早接触现场实际,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与周边企业有着良好和稳定的合作基础,如茂名瑞派化工设计院、茂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茂名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等,都与学校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2.整合资源,营造工程实践教学环境。CDIO工程教育的核心是实践,营造良好的工程实践教学环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都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企业方面,建立稳固、高质量的实习基地。从2007年起,学院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先后与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茂名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市嘉信化工仓储物流有限公司、惠州兴盛石化仓储有限公司、江门鹤山鹏鸿能源贸易有限公司、湛江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石化码头、海南三亚长丰能源有限公司、海南民生管道燃气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构筑了宽阔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与企业共同制定、修订实习实训内容,学生实习过程中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联合指导,由企业评价学生实习效果。
3.毕业设计与校企合作教育相结合。我们采用“3.5+0.5”形式,最后一个学期有部分学生到所签订就业协议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和毕业生工作岗位需求,由企业高工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题目,真刀真枪,这些课题有的是某小区燃气管道设计,有的是LNG接收站设计,有的是储罐设计等。这样做弥补了传统毕业设计的种种弊端,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组织设计过程资料的能力,学生的工程技术素质得到了综合性的锻炼和培养。
4.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教育实施好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工程能力。现在大多高校教师是从大学直接走进大学完成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其优势在于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但普遍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没有行业工作经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比较弱。实施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针对缺乏工程背景和经验的年轻教师,为他们进行相关培训。(1)针对某些专业课程,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校内师生做专题讲座。比如,《油库设计与管理》这门课程,可以聘请茂名石化港口分部和炼油分部装油车间的工程师以其自身经验为我们分别讲解原油库和成品油库的设计流程、工艺流程、储罐、泵、管线、安全管理等知识,提高教师对课程更直观的深入认识,增添课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2)选派一些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实习,以达到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目的。比如,学院曾经选派三名教师去茂名瑞派化工设计院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实习,以某个具体项目跟着他们学习管道、装置设计。另外,还派出一名教师去惠州兴盛石化仓储有限公司参观大型储罐的建造(包括罐基础、罐底、罐顶、罐壁的焊接等),对储罐的内部、外部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储罐的建造方法有了直观感受,掌握了企业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实践效果
近年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在CDIO理念指导下,紧紧依托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相关产业,结合本校实际,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平台,为专业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程环境,保证了学生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习效果。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实现能力培养与就业相结合,大大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学生从事工程活动的责任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知识、协作精神大大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明显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企业普遍反映我校培养的油气储运工程人才能深入第一线,工作上手快,实践操作能力强,值得信赖。我们将坚持CDIO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之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梁爽,邵玉.校企互利共赢模式下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38-39.
[2]竺柏康,石一民,徐玉朋.校企合作构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279-283.
[3]竺柏康,徐玉朋,张仁坤,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7,16(5):8-11.
关键词: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培训
一、引言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在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现状及对策,旨在为提高我国大型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要性
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对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安全生产培训不到位,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导致的生产事故不在少数。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的一到三月间,我国发生的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就有85起,较去年同期多17起,同比上升25.13%;死亡人数120个,较去年期多31人,同比上升38.12%;受伤人数上千人。这组数据显示了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要性。还有我国每年发生的不在少数的矿难事故,造成的死伤人数更是不计其数,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数据和案例,但罹难者亲人感受的却是真正的血与泪的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重他人的生命,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对于保障我国劳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大型国有石化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其一旦出现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巨大的。
三、石化国企安全生产培训现状及问题
1952年我国建立了“三级安全生产教育”,至此以往,我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逐步步入体制化、系统化及社会化的轨道。从1979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建立劳动保护教育室的意见》至今,有三千多个劳动保护教育室在我国建立。从1980年至今,有八十多个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在我国建立。包括煤炭、交通以及石油化工在内的各大行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并且收获到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2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其制定的《2010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安排》中指出,各地要加快治理化工企业安全防护力度不够等重大隐患。当前,我国拥有省级以上安全生产培训机构54个。二十世纪初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监察局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大力发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的资格培训工作和考核体系。
我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存在许多问题,这里,我们着重来讲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所存在的安全生产培训问题。第一,我国某些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及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忽视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要性。企业为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安全生产的培训投入,导致不少员工在技术不太成熟,以及对生产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认识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工作,埋下安全隐患。由于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不足,不重视企业开展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不参加培训听课,在听课时开小差等。
第二,我国安全生产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安全生产培训标准可参照物模糊,以及企业生产的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的法律已不能适应,为企业遗留了逃脱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漏洞。
第三,我国有些大型石化企业存在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受制于企业领导的意识的问题。安全培训工作受制于领导意识是我国大多数大型石化企业的通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根本,乃是大型石化国企内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而造成的。企业没有建立通畅的上通下行人才流动机制,大部分石化国企晋升机制不透明,人为可操作空间大,这样就会造成下属对领导的绝对服从性增强,即使发现了领导的错误也不敢指出,而某些领导则利用职务之便,在一定程度上或是完全依靠自我主观意识行事,忽略对客观实际的考量。
四、做好石化国企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培训人员自身专业素养
安全生产培训本身是相对枯燥无味的,这就造成了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人员难以听进培训教师的讲课。提高培训教师讲课技巧,培养教师讲课的幽默性以及趣味性,对提高安全生产培训课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再者,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一定要得到保证,教师准确地教授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技能是员工接受培训、提高生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生产培训的制度
完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相关立法,强制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完善立法,对于不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石化国企进行相应的处罚,追究领导责任,强制其开展培训活动。与此同时,细化培训标准,使石化国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工作。强化监督功能,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石化国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检查。
(三)完善员工培训考核制度
没有检验就没有进步,每参加完一次培训工作就进行一次考试,对考试排名在前者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比如可以发放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小奖品,以及评选先进安全模范,根据得到先进安全模范的次数晋升职位和加工资。对考试排名在后且不合格者,登记在册,进行职位调整等相应的处罚。提高员工参加安全生产培训的积极性,还可以采用征文方式,评选出有关于培训听后感的优秀论文,张贴于工作间,给与员工精神上的荣誉感。
五、结语
在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今天,提高企业以及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对保证企业,特别是国有石化大型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这一课题在当前背景下十分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 熊宏齐,戴玉蓉,郑家茂.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2] 吴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H700 江苏农业科学
H199 江苏农业学报
G046 江苏医药
G397 江苏中医药
H283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H701 江西农业学报
A11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02 交通科学与工程
X020 交通信息与安全
X672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X685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L587 节能技术
W567 节水灌溉
K553 洁净煤技术
V049 结构工程师
G869 结直肠外科
G316 解放军护理杂志
A121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295 解放军药学学报
G048 解放军医学杂志
G671 解放军医药杂志
G315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G961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G507 解剖科学进展
G049 解剖学报
G358 解剖学研究
G050 解剖学杂志
G886 介入放射学杂志
N048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M051 金属功能材料
K022 金属矿山
N083 金属热处理
M012 金属学报
E599 经济地理
H266 经济林研究
N749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G953 精神医学杂志
T102 精细化工
T955 精细化工中间体
T542 精细石油化工
G677 颈腰痛杂志
Z553 净水技术
G553 局解手术学杂志
T512 聚氨酯工业
R016 绝缘材料
G052 军事医学
J056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G187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F018 菌物学报
M018 勘察科学技术
A645 科技导报
S812 科技管理研究
R588 科技进步与对策
A083 科技通报
W027 科技与法律
A537 科学技术与工程
A075 科学通报
W514 科学学研究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 石油行业 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行业通过改革与调整,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供应链。1998年国内石油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原则,分别按地域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公司和主要业务集中在上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形成了国内的三个主要供应链体系。
在石油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潜能的同时,却忽略了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等。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首先,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气勘探、开发、冶炼、运输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再次,整个石油供应链中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运作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客户要求石油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因此,研究在石油行业中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带来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及其最新发展
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对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认识。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正式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Steve V. Walton(1998)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M. H. Nagel(2000)认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组成以及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强调在供应链范围内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Zsidisin和Siferd(2001)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地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而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及所形成合作管理等。汪应洛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系统的细分,将其分为: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者、消费者、回收商等,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升环境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尽管其提出的时间比较短,但已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从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依赖于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定性的研究较多而定量的研究较少;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于某一产业如何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2.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概念层与操作层两个层次,在上述文献中大多数研究者均提出了自己对绿色供应链或者环境意识采购、环境意识供应链等相似概念的理解,其所提出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将环境因素加入到供应链管理中,而绿色供应链与一般供应链在内涵与运作上的区别没有得到深入研究。
3.强调集成的思想来研究环境管理问题,集成管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柱与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现有研究成果共识之一。
三、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结构模型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和销售石油。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具体来说,它包括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石油开采业是指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企业集合,统称为上游;石油加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与石油及天然气的储运、石油销售一起统称为下游。随着产业的融合,原先属于化学工业细分类之一的石油化工业也融入了石油产业,使得石油产业链向前延伸了一步。所以,石油企业就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上游,以石油天然气的储运、炼制、化工、销售为下游的一条产业供应链,其大致可分为物资供应、油气勘探、油气开发、运输、炼化、成品油销售、客户等环节,如图2所示。
就供应链上各环节来看,石油行业供应链比一般的供应链关系更为复杂。石油行业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关系既包括企业间的独立法人关系,也包括企业内隶属关系,还包括系统内的关联关系,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还需要依靠核心企业来驱动。
从石油行业的管理体制来看,在整个石油行业供应链中,由于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在石油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石油行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部分表示物流和信息流的过程,虚线部分表示绿色供应链的回收全过程;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及消费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和浪费,是实现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动力;社会环境系统是指社会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它规范、激励、约束和引导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对环境破坏减少,促进社会、企业、环境相容。
四、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制约着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问题,结合我国石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树立绿色观念,重视环保工作。石油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要求石油企业的高层领导首先应树立环境意识,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同整个供应链的实施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应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让全体员工都真正感受到企业对环保的重视,从而自觉参与到其中来,使“绿色”慢慢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政府为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提供法制规范和保障。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规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和打击力度,而且通过法律法规来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供应链运行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绿色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供应链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3.将BPR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BPR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从本质上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变过去按职能部门划分进行“内部横向型任务管理”的机制,为“跨职能部门的纵向型任务流程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降低由于环保不达标而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或延误的风险,减少石油企业的损失,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
4.石油企业应加强技术支撑。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供应链思想的效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取得优势的基础是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石油企业一直都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先锋,现在更要将这种优势保持下去,继续重视I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供应链范围内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整合,全面支持石油行业高速化、规模化的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5.要把环境责任纳入石油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来。企业只有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树立社会形象,才能融入社会中。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这种社会责任就是环保责任。从长期看,环境压力的刺激使石油企业在环境投资改造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技术(绿色)革新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减轻末端处置的负荷,使污染处置设施投资及其运行费用降低,通过对污染与废物实行源头削减从而避免了后续的环境风险与成本,提高了生产率。
五、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以石油勘探生产为核心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以及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与对策。但是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深入展开,需要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模式、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绿色供应链的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整体水平,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C]. Proceedings,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 1295~1297
[2]Walton V S, Hardfield R B, Melnyk S A. The gr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98(4): 2~10
[3]M.H. Nagel. Environmental supply-chain management versus green procurement in the scope of a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Perspective[J].IEEE, 2000, 219~224
[4]Zsidisin GA, &Siferd SP.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 [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 2001(7):61~73
[5]汪应洛 王能民 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1):82~87
[6]孙 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7
[7]王能民 汪应洛 杨 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8~121
[8]李成标 吴先金: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4(1):52~54
[9]张爱国 赵 涛 王茂林:我国农机企业应如何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J].中国农机化,2006(4):20~23
[10]王小丽:绿色供应链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1):16~18
【关键词】原油 收油 量油 危险性
沉降罐量油水界面、取浮顶样每天至少一次,罐高11.95米,直径12.0米;斜板罐每3天收油一次,罐高10.0米,直径9.0米。特别是冬天,气温低,盘梯表面有一层薄霜,非常滑,员工上、下罐危险性大,容易造成上罐人员出现滑到的现象,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危险性,特建议大罐盘梯上防滑涂层,提高员工上、下罐时的安全性。
1 防滑涂层
721型BigFoot金属产品是应用于干式作业温度-29℃-60℃温度范围的双组分、环氧树脂―聚酰胺底基产品。产品适用于在金属表面增强表面的粘结性能并且降低金属表面的腐蚀性,启到安全的作用。
2 实施措施过程2.1 表面处理
依据表面状况做好打磨、修补、除污、除尘。
2.2 刷涂底剂及涂层
将底剂混合均匀,用底剂专用滚刷,刷涂金属底剂,待底剂完全干燥后,将涂层混合均匀,涂刷涂层。
2.3 后期处理
待涂层固化后,在周没有涂层的部分刷涂彩色油漆。
2.4 盘梯投入使用时间
24小时后方可上人。
3 防滑涂层技术特点3.1 该项产品的优点
(1)出色的防化学性;(2)不需要感应时间;
(3)增强金属表面的胶粘性质;(4)降低金属的腐蚀现象;(5)提高高空作业安全性。
3.2 未固化混合材料特性
(1)V.O.C-挥发性有机物,% 35;(2)固体物含量,% 64;(3)比重 1.45;(4)密度,磅/加仑 13.9;(5)厚度,mm 1.0-3.0。
3.3 普通漆与该材料固化后物理特性对比
在25℃下测定各类参数的数值(表1),属于典型值。同时,油漆每年刷涂累积很厚,摩擦系数也大大降低,安全隐患增大,因此,应用防滑涂层实在彼得。
表1 表面摩擦系数对比表
4 实施效果
4.1 措施前、后盘梯表面效果对比
根据应用防滑技术措施前后,本站到现场拍了实际的照片,效果很明显,措施前盘梯表面由于经常刷漆,粗糙度降低,表面光滑;措施后盘梯表面粗糙的密度加大了,并且表面突起坚硬、粘度大。此项工艺实施后,盘梯外观有很明显的安全范围、表面粗糙的防滑漆。同时员工上、下罐的过程中明显感到脚下有粘毡的感觉,防滑效果呈倍数提高与脚底接触能形成物理吸盘作用,大大降低了危险性,没有出现过员工滑倒的现象。
4.2 措施前、后实际操作发生危险次数调查
结合生产实际,我们对员工上、下罐实际操作情况做了现状调查,调查时间为2011年上半年、2012年上半年。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2011年共计出现过8次危险性,2011年上半年出现过1次危险性,并且,从应用防滑技术以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危险事故,员工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综上所述,全站盘梯应用防滑技术以后给员工自身带来了切身利益,保证了日常生产中的人身安全,同时储罐外貌也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 马强.石油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J].品牌与标准化,2010,10(246):57-58
[2] 郭龙飞,马强,张超,阚学谦.浮油收集器在油田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A].//谢文彦,张方礼.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95-799
[3] 马强.稠油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2):34-38
关键词:燃气;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问题;对策
引言: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燃气已经逐渐消费的主流,燃气专业的探究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燃气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明确专业内涵,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探索专业特色,本文对燃气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发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专业内涵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主要以过程工业为专业背景。过程工业是指以流程性物料为主要对象,以改变物料的状态和性质为主要目的的工业,它包括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化学、炼油、制药、食品、冶金、环保、能源、动力等诸多行业与部门。过程工业所涉及的一些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有传质、传热、流动、反应、机械、热力学等过程。正是这些物理、化学过程,构成了过程工业的生产过程。然而,要使这些过程得到实现,达到工业生产的目的,必需要有相应的过程设备。这些过程设备包括传质设备(如精馏、吸收设备等)、传热设备(如换热器、加热炉等)、流体设备(如泵、压缩机等)、反应设备(如化学、生化反应器等)、粉体加工设备(如粉碎、造粒、输送设备等)及热力设备(如制冷、空调设备)等。这些设备及它们的有效组合,就构成了过程装备。过程装备的高效运行,不仅取决于构成生产装备的各个单元设备的性能以及这些单元设备的组合方式,而且取决于对单元设备及成套装置的控制水平。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术及控制理论,对生产过程及设备实行实时监控与自动控制,使之处于最运行状态,是过程工业装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一个融“过程”、“机械”和“控制”为一体,将“化工”、“机械”和“信息”学科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化D机D电”一体化的多科型、交叉型专业。
二、专业定位、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
燃气过程装备与控制控制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石油化工、能源、燃气等过程工业企业需要的“一线工程师”、“一线工艺师”和“一线管理师”为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源工程燃气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培养,加强过程装备设计、制造与控制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具有燃气工程、能源工程和化工工程等基本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和技能。
燃气过程装备与控制控制工程专业与石油工业有着良好合作关系,有与石油工业相关的办学条件,因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石油化工、燃气能源为主要专业方向,培养能在石油化工(含炼制)、燃气安全、燃气管道安装等石油行业设计、制造、生产一线从事集装备设计、制造工艺、控制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复合性的过程装备设计制造、控制运行、维护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燃气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在的专业办学在很多方面仍然是沿用或模仿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适合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还不十分清晰。燃气过程装备与控制控制专业由于办学时间比较短,尚未形成明显特色。
2、前期主要依托于校本部的师资力量,师资队伍人数虽然逐年在增加,但真正的专业教师力量仍然缺乏,教师整体结构不太合理,教师科研少,学术水平低下,年青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明显不高。
四、燃气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对策
1 深化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体制。燃气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成立以系主任牵头的实验室管理领导小组,在学院行政和实验中心的指导下,依据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制订实验室的具体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调整实验室布局,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根据专业的发展和企业需求,整合实验项目,淘汰过时落后的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发一批实验教学课件,逐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完成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启动实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及出版,发表实验教学相关的论文;完成年度设备购置计划;选送实验室专职教师外出进修;部分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引导学生将设计作品申报专利,并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自制相关实验教学设备。
2 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根据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科学设置实验项目。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构建工程模式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建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基础性实验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自主设计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基于校园网的网络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开设一些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措施力度加大带来的环境治理的综合性开放性实验项目,如固废资源化利用实验室、工业烟气综合治理测试实验室、废气废水清洁治理与测试实验室、节能环保创新设计实验室,逐步实现所有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引进、聘用高质量的优秀人才。通过人才市场,积极寻求优质教师资源,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要大力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扩充专任教师队伍;通过加强协作,聘任兼职、临聘和双肩挑高级专家等多种途径,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校本部的师资资源,聘用高级职称教师,作兼职教授,提升专业整体师资水平。
4、以提升业务能力为重点,大力提升教师的全面素质。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要采取“帮、扶、教”,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学各基本环节的要求,站稳讲台;创造条件,外送培训,加快提高业务能力;积极支持、帮助青年教师承担各类研究课题,参加学术会议,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同时,加强教师对实验、实习实践环节指导技能的培养;通过参与各实践环节,深入接触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相互学习讨论,深化了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五、结束语
挑战与机遇共存,面对国家沿海大开发以及“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启动两大契机,燃气行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相信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和实践探索,燃气是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更上一个台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为科技发展与进步、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伟,戴光,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j].石油教育,2008(3):60-62.
[2]王昌,李强,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与特色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5):52-54.
[3]周勇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165-169.
[关键词]中国石油 战略研究 供需
中图分类号:TP3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220-01
一、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
1.简要回顾与发展现状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我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我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2.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等因素。
二、石油形势与供需预测
1.当前石油形式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球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为4138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2471亿吨,剩余石油可采储量1427亿吨,储采比40:1;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436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11万亿立方米,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156万亿立方米,储采比61:1。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世界石油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但是,地区性不平衡加剧,北美、亚太和欧洲三个地区2002年的石油消费量达29.8亿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84.6%。亚太地区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预计2005年,亚太地区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世界三大石油消费国中有两个在亚太,其中中国已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日本排第三。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石油领域的整合开始出现一些新特点。主要是:从多元化经营向产业集中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从油田业和服务业的分割向业务综合性、全过程服务,追求产业链价值最大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了埃克森莫比尔、BP-阿莫科、英荷壳牌等一批超大型石油及石油服务公司垄断世界石油的格局。据称,这些公司拥有世界80%以上的优质石油储量,控制着30%以上的石油工业产值、50%以上的石油技术服务市场份额、65%以上的国际石油贸易额和直接投资额以及80%以上的石油石化先进技术。近两年国际石油领域的兼并重组趋于理性成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和长远发展,各大公司开始进入内部消化阶段。今后,中国石油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都是这些跨国石油公司。
2.中国油气资源供需预测
在成品油方面,汽油、煤油、柴油,按0.6的弹性系数,折合年均增长率为4.2%,预计2020年全国汽油、煤油、柴油消费量为2.5亿吨;在化工轻油方面,2002年中国乙烯消费量为1400万吨,进口占61.3%。预计2020年以前,乙烯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5%,2020年乙烯需求总量将达到3370万吨。
国内专家利用年增储量法和翁旋回法,预测2020年以前,石油探明储量处在稳定增长期,平均年新增探明石油可采储量1.5亿吨;老油田通过调整措施,每年可增加可采储量2000~3000多万吨。预计2005~2020年中国原油产量为1.75~1.9亿吨。原油缺口将增加到2020年的2.2亿吨,进口依存度提高到55%。
2002年全国天然气终端消费量为28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市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和油田周边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市场销售量最大。天然气销售量增长最快的是西北地区涩宁兰管道沿线的青海、甘肃市场,其次是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以化工原料和工业燃料为主,占消费量的比例约70%,增长最快的是城市用气。
三、中国石油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
1.总体思路
根据油气资源和经营环境的分析,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定位应当是:围绕国家提出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0的方针,要在立足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保持和增加国内石油产量的同时,大踏步走向世界,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全球油气供应体系,以满足中国经济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2.重点战略
石油发展战略的目标就是加强东部精细勘探开发,努力保持原油稳定生产、加强西部石油勘探开发,努力建成重要战略接替区、加强海域勘探开发,早日实现海上石油快速发展。
天然气发展战略的目标就是陆上要立足中部、发展西部,着力形成几个万亿立方米级储量的大型天然气生产基地; 海上要立足南海西部和东海、渤海,着力形成近海海域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增长基地;按照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中游集输、下游市场利用一体化的发展原则,统筹规划,合理调配,逐步形成上中下游相互推动的天然气工业体系; 同时要坚持“气代油、气发电”的结构优化战略,促进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2002年的2.7%上升到2020年的12%左右。
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就是积极开展国外石油直接投资、扩大国际石油贸易、建立亚太能源安全多边合作体系与大力发展海权。
我国在“十一五”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国家石油储备已于今年正式启动,初选一期建设地址在大连和青岛黄岛,预计到2005年底,将建成1600万立方米储备规模。
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应实行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国家储备为主的方针,争取建成相当于90天石油进口量的国家战略储备能力。国家储备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保证稳定供应;企业储备是生产经营使用的周转性石油储备。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应严格分开,以保证国家储备库的石油在数量和质量上准确无误。
目前,我国石油利用效率明显偏低。据统计,现在每千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中国为0.26吨,是日本的3.3倍,美国的2倍,印度的1.2倍,这说明中国提高油气利用效率、降低石油消耗的潜力十分可观,应致力于走低耗、节约型的石油消费新路子。从长远来看,在解决中国石油供应短缺的问题上,应积极采取石油替代战略,主要有:合理开发和利用国产优质煤炭替代石油;加快发展核电替代石油;努力培育天然气利用市场、提高天然气产量替代石油;积极发展煤层气产业替代石油。
参考文献
[1] 宗坚.国际油价超常波动逼迫大陆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J].中国国情国力.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