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晋级论文

教师晋级论文

时间:2022-07-18 11:22: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晋级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晋级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弊端建议

教师职称是教师的任职资格与能力的凭证,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实际水平的凭证及物化体现。客观地说,教师职称的晋升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积极性提高的源动力之一,这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现行的职称晋升制度凸显出很多弊端和不足。

一、现行职称晋升制度的弊端

1.高职称人员数量急剧增加导致职业怠倦现象加剧

近几年,我国高校高职称人员数量不断增长,其间年轻的高职称教师也迅速增加,出现了副教授、教授数量膨胀现象。然而,高校的综合科研能力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并没有因此而增长。究其本质原因不是政策制定的疏忽,也不是控制监督的主要问题,而是高校的定位。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高职称人员紧缺,高等院校的师资矛盾是供给不足。而高职称教师的供给不足又是由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学术科研水平有限造成的。[1]不少教师进行科研只是为了晋级,这就容易与生产实际脱钩,研究出一些无用的成果,或者评上职称后就将论文成果束之高阁,不去推广转化为生产力。高校教师一评上教授,就会终身受益,主观上不必为晋升而奋斗,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都达到了满足。很多人四十多岁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倚老卖老,反正终身享用国家的教授待遇。这种不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束缚了一大批本可以成为发明家、创造家人士的手脚,造成了人才的普遍平庸化、功利化,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队伍的发展与建设。

2.高校各学科间职称晋升标准无专业区别

评定标准的不一致更多地反映在高校学科间。不同的院系,因为设立标准不同,评审的结果千差万别。理工与艺术专业,重在实际操作与表演,它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尽管它不同于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建树。两者体系不同,并无高低之分,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实际操作的要求不应被贬低。顺应市场经济变革,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果没有一支动手能力强、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实现的。盲目追求学术,轻视技能,不仅会挫伤许多优秀教师进取的心,埋没人才,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当前在评定高级职称时,要制定合理的标准,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结合其各自情况制定分类的任职标准,而不能笼而统之。

3.职称评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严重

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是把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于学生教育的实际操作者,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但现行职称评定的导向,却不可避免地使得教师认为教学无所谓,只搞科研,坦率地说就是写论文,通行的做法是把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或出版的学术专著作为一个“硬指标”。如果论文数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无论这名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得如何好,无论其论文质量多么高,都无法得以晋升。尤其对于搞科研的教师来说,认真踏实地搞科研也许几年完不成一个成果,完不成成果怎能评职称?而相同的时间东拼西凑几篇论文却可以评上最高的职称。于是很多人无奈地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捷径上去,也使得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用的精力非常有限。教师摆不正自身工作的重点,教学的质量工程就不可能落到实处。仅仅依靠“评聘分离”并不能彻底解决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问题,唯有在职称评定这个源头纠正高校教师的定位,方能使教师回归教育工作的本质。

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我国高校职称改革的经验和今后的改革方向谈几点个人建议。

1.建立多元化的高校教师职称晋升体系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称晋升体系,即要符合教育的规律、科学的规律、人才的规律。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综合性的,既要有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业绩的定量考核,又要有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定性分析。应该把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客观地评价教授真实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晋升体系;在晋级中要兼顾短期与长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鼓励教师通过较长时期的艰苦劳动创造出高质量、高水平、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对人才的成长要有引导、激励和约束机制,要为教授们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

2.提高高校教师的学术权威和学术自由

大学的管理中存在着国家权力、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威三种力量,三股力量相互作用表现为一个三角形的协调模式。[2]在我国的大学管理中国家的行政权力一直占主导作用,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威的作用总体上微不足道,尤其表现为学术权威和行政力严重失衡。然而,实践证明大学的行政主导模式不利于学术自由,国家权力应为大学的自由创造保障条件,而不是让学术直接服从于国家短暂的眼前需求。就整体而言,国家绝不能要求大学直接和完全地为国家服务;而应该确信,只要大学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就实现了,而且是在最高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由此而带来的收效之大和影响之广,远非国家之力所及。[3]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涵是以学术自由为支撑的大学自治和教授治学,以学术指导模式管理大学有利于学术自由和学术发展。因此,学术事务应尽可能地交给学术人员处理,学术管理权力应尽可能赋予教师群体。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

一个制度的实施必然要有相应的法律支撑,面对市场化教师职称晋升问题上的诸多矛盾,应尽快出台《教师职称晋升条例》及实施细则,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该制度的权威性,为教师的法律武器,能够维护教师自身的权益,也为教师职称晋升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高校教师职称晋升是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着重研究、发现其特有的规律,在学习、借鉴别国的成果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条件比较,不可盲从。我们要及时研究解决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推动职称晋升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探讨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政策与实践[J].经济师,2006,(7).

第2篇

一、教学工作方面

各备课组严格按照学期初的教学计划,圆满完成了教学进度和任务。在教学中,各备课组坚持以备课组长为核心,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学进度,共享课件和练习,积极实施新课标、在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一高二在四校联考中的政治成绩仅次于光明中学,排名第二。高三在惠州二调中成绩突出,远远高出市平均。特别是李春华、陈婉华老师所教班级成绩出众。考完后,备课组及时召集老师们总结经验,认真分析,针对个别班级成绩落后认真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争取期末考试能够取得更好成绩。

二、教研工作方面

本学期初我们就在科组会议上提出了把高校课堂建设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着力寻找低效课堂的低效因素和高效课堂的高效表现,开展高效课堂建设的教研任务。结合各年级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备课组的教研子课题,高一备课组的课题是围绕高效课堂建设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二则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无效劳动方面来建设高效课堂。高三的课题是如何上好复习课,减轻学生负担。老师们还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课堂资源自然生成课堂教学的思辨亮点。这种探讨活动促进了交流,弥补了不足,是经验的总结,也是智慧的盛宴,既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10月25日,学校邀请了市教研员王定国老师前来我校指导工作,科组全体老师陪同王老师听了涂兰英老师和黄远雄老师的课,王老师高度评价涂老师的课是平淡之中见神奇,也指出黄老师在解题指导方面的做法值得推广,之后对高三的复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给科组老师以较大的启发。

本学期科组论文评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在东莞市政治教学论文评比中,朱祖玉老师获得了市一等奖,李旭红老师获得二等奖、陈婉华老师和彭妍老师获得三等奖。在政治小论文评比中陈婉华老师指导的《党在我心中——阳光的微笑》获得市二等奖,邓春燕老师、朱祖玉老师、李旭红老师指导的小论文均获得三等奖。

本学期公开课活动顺利开展,李文武、彭妍、朱祖玉老师上了校级公开课;曾云珍老师承担了校优质课竞赛课并获得一等奖;黄远雄老师和涂兰英老师上了教研员的调研课,组内全体教师听课。在公开课活动中,每个老师都尽心尽责,认真准备,思想上比以前更重视,起到了应有的公开示范作用。

三、科组建设方面

第3篇

论文摘要:                      关于的“走红”近况

论文关键词:                        走红 近况

新闻媒体几乎每天都在网络曝光事件,相反,这个行业的生意确越来越红火。有人专门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惊人,中国论文交易年利润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越来越红火,即便我们不去寻求服务,也会经常在大学校园发现广告的,如果百度搜索的话,各种站铺天盖地而来。['']“走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市场,就是因为论文是中国职称评比、毕业等关键大事的必要条件,他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而这个市场近几年生意越来越红火,因为的确给广大用户带来了实惠,帮助广大毕业生顺利毕业。

对于现状,媒体每天都在深挖学生的道德问题,高校的管理问题,笔者认为根源在于国家的政策,国内大学每年都在扩招,高考分数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没知识底蕴的学生进入大学,他们能写出毕业论文么?不寻求帮助还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们毕业?

有时我们想一下也非常奇怪,为什么高管人员,各个高校的教师,到关键时刻还是要举起的大旗呢?因为不就不能晋级职称。找一找原因,固然有懒政的因素,论文数数简单又直观,不过也有许多人其实是认为,还是论文这种硬碰硬的指标比起其他的某些条件更少一些猫腻,从各个具体的事实说明,要改变中国当前“走红”的现状,一定要改变评价方式,而这种改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第4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对于学生, 对于教学工作, 魅力型语文教师始终是用充满勇气充满热情的童真心灵对待之。4.热爱文化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这个观点提醒教师自己必须牢固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然而, 要想成为魅力型语文教师, 则应当进一步十分细致深入了解语文学科的方方面面, 对一些问题还要有自己既正确又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热爱文化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了解语文学科的方方面面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省级期刊征稿

【正文】

对于学生, 对于教学工作, 魅力型语文教师始终是用充满勇气充满热情的童真心灵对待之。4.热爱文化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这个观点提醒教师自己必须牢固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然而, 要想成为魅力型语文教师, 则应当进一步十分细致深入了解语文学科的方方面面, 对一些问题还要有自己既正确又独特的见解。同时, 对其他学科也要大致地通晓。登高则望远, 只有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相应的高度, 才能引导学生丰富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对知识的热爱, 是成为魅力型语文教师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种热爱是从个人心灵深处喷发出来的真挚感情,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用这种热爱感染学生, 启迪他们对知识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养成的热爱, 是可以长期保持下去的, 甚至直至终生拥有, 如果是这样, 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5.善用教学技巧。教学技巧的运用是教学之所以称之为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因。魅力型语文教师对各种教学技巧的运用始终围绕着一个宗旨: 为学而教。这就是说, 教学技巧的运用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的。这种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抱有一种服务精神, 各种教学技巧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掌握知识。魅力型语文教师对教学技巧的选用是灵活的, 是可调控的, 是围绕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这个前提进行的。对于知识的传授, 除了常用的教学技巧以外, 魅力型语文教师应该独辟蹊径, 也证。不少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难以外聘教师或完成教师进修提高任务; 其次,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补充和在职教师的提高缺少相对稳定的渠道和基地; 最后是时间分配的问题, 作为单位的骨干,不少“双师型”教师负担较重, 在授课、指导学生之余还要担任行政工作, 所以难以实现自我提升的意愿。4.内因外因交互, 人才流失严重“双师型”教师理论基础扎实, 同时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学院、普通高校和企业青睐的人才, 外因与内因的交互作用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流失严重。抽样调查显示, 从2000 年至今,省内某新建高职学院共流失21 名骨干“双师型”教师, 其中10 人相继调入主管局机关或省直公司, 5 人调入其他高校, 6 人停薪留职或辞职自办实体。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与措施1.更新思想观念, 建立激励机制要营造良好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必须依靠法制。只有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教法》、《教师法》等相关法规, 使高职教师资格认定、遴选任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流动调配等有法可依, 才能根本转变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观念, 从制度上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 高职院校领导应该统一认识, 树立新的用人观念, 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 对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做出整体规划, 并督促实施。其次, 在观念重视的基础上, 建立新的考评模式与激励机制, 充分考虑“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并在待遇上加以体现, 如设立奖励基金, 奖励“双师型”教师达标人员;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课时津贴和岗位津贴; 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职晋级、优先评优; 给予更多的外出学习、参观、考察、出国的机会; 保证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进修培训的时间和经费; 对有特殊贡献的“双师型”教师给予特殊的奖励等等。2.突破现有模式, 引才不拘一格高职院校要突破现有模式, 建立“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教师资源开发机制, 不拘一格引进人才, 真正实现高职教师资源的共享。

【文章来源】/article/65/1897.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5篇

一、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不完善

目前,许多地方用量化法考核教师,各学校出台量化评价方案,用分数给所有教师排名,以此作为评优、晋级、晋升的依据,但由于评价指标不完善,导致名师名不符实。真正的名师不但“德高”“身正”“艺精”,而且

“术业有专攻”,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名师更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拥有一定的学术成果。这样的名师,其人格魅力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教师向他靠拢,教师们会觉得与这样的名师共事是莫大的幸福!真正的名师是在教育园地里自由成长起来的。于漪、李镇西、窦桂梅、霍懋征等名师,无一不是把教育当做自己的终身追求,以教书育人为乐,在全身心享受教育乐趣的过程中,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学生,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实践,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用智慧和汗水,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有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出版了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教学著作,并且获得了教育专家和同行们的认可。如果客观地审视一下许多名师,就会发现他们离这样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今,绝大部分名师都是评出来的,评选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教学业绩、发表或获奖论文、课堂教学水平、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晋升中学高级教师时的参评名额,也是打分确定下来的,有了参评名额后,许多教师就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顺利闯过评审关;而在全国、省、地各级教学竞赛中,奖牌除了凝聚着参赛选手的汗水和智慧外,更多的则是“智囊团”创新与设计的结晶。

二、教师任用与激励制度有缺陷

一旦“名师”到手,如果名师们不“激流勇退”,让“后起之秀”也有机会“脱颖而出”的话,就会受到同事或明或暗的指责。名师们虽想继续奋进,但人言可畏,只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同时,这些名师长期名列前茅,成为其他教师步入名师行列的“拦路虎”,时间一长,名师与其他同事之间就积聚了严重的矛盾冲突,因而产生了巨大的内耗。

于是。又出现了所谓的“捆绑式评价”,小组里的所有成员都“荣辱与共,利益均沾”。在这样的“利益共同体”里,那些非名师们即使不怎么努力,也会沽名师们的光而获得相同的利益;而名师们即使再努力,最终获得的利益也与其他人一样。时间一长,名师们的激情也就一落千丈了。

三、相关制度缺失

其一是名师管理制度缺失。目前,中小学名师很多时候是一次评定就终身享有,像国家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特级教师等都是终身荣誉,还有高级教师,也是终身制――只要上级认定了,即使这些名师今后的工作再随便、业绩再平庸,其相应的待遇也丝毫不受影响。说到底,就是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促进名师发展。

其二是名师再成长制度缺失。这也导致获得国家级荣誉后,名师们的追求目标不明、动力不足。

第6篇

不知源于何时,高校开始出现教授不上本科生讲台的现象。教授们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科研论文和研究项目上,为本科生授课的工作逐渐由讲师、副教授甚至在读研究生承担。而从社会和学生的角度来看,教授作为教师群体中学术造诣精深、教育经验丰富者,若不能给本科生上课,就意味着大学没有给学生提供最优的教育资源,使他们失去了接受最佳教育的机会,也意味着我们的大学没有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是大学生的悲哀,更是大学教育本身的悲哀,也是我国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不能迅速提高的重要原因。

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对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提出明确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生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1]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再次明确提出:“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2]中南大学认真践行“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自2012年起实施了一系列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将服务学生、培养人才作为制定改革政策的根本依据,把学生的发展需求放在第一位,把贯彻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作为最核心的改革举措。学校通过明确教师职责、完善评价机制、制定激励政策等措施,全方位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做到精细化管理,不留死角。经过几年的实施,全校上下对该制度形成了共识,一系列的激励和保障措施让教授安心并专心本科教学,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了“乐教、善教、优教”的氛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制度约束,让教授、副教授回归讲台

在中南大学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学校重磅推出了《中南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将“建立健全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作为首要工作提出,并且同时推出《中南大学落实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制度的实施细则》(简称《细则》),对落实教授副教授上课制度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奖惩办法。

1. 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教学秩序

《细则》明确指出:“为本科生授课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授、副教授要把人才培养和给本科生授课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从制度层面将为本科生授课写入教授、副教授的基本工作职责,强调教师对本科人才培养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将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的课表和实施情况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向全校师生公开。学生、同行、督导专家、校院领导均可根据上课任务随时核实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出现与课表不符的情况可随时向教务部门反馈。

同时,进一步严格要求教师上课的行为规范,不得任意调课、调整授课教师。为了杜绝某些高校出现过的教授挂名、讲师代课的现象,学校规定共同承担一门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必须同为高级职称。而教授(副教授)授课率、教师调课次数等均纳入学院本科教学状态数据予以,并作为二级学院评估的指标之一。

2. 改革评价标准,制订量化指标

教授之所以逐渐远离本科讲台,追根溯源,与高校的评价、考核机制有关。在很多高校实行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体系中,论文、课题、经费、专利等指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本科教学任务往往只有工作量的要求。这样的评价体系无疑引导着教师更加看重科研成果和项目经费,而越来越忽视对本科教学任务的付出,淡忘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职责。

中南大学将改变评价体系作为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的核心环节,将本科教学工作作为职称晋升、岗位晋级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学校将进人权、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各二级单位,由各二级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教学、科研发展情况自主研究制定职称晋升、岗位定级和晋级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学校强调保留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即:将教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作为教学科研岗职称晋升、岗位定级和晋级的基本条件。学校规定:“除获准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休假之外,每年都必须完整地给本科生至少讲授一门课程或完成其所在二级单位(或专业)高职称教师人均本科课堂教学纯学时数的70%”。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副教授将转为科研岗或其他岗位。

考虑到制度的可操作性,学校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对特殊的学科和岗位类别提出了个性化的要求。比如,要求“副主任医师在聘任期内,至少担任一个学期时间的本科生课程脱产教学任务,或至少担任学校组织的实习中期质量考核、OSCE考核和实习基地巡回检查教学任务各1次”。对同时承担教学、行政工作的二级学院“双肩挑”的教授、副教授,也要求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工作,工作量给予50%折减。

3. 严格“一票否决”,创新考核方式

教授、副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规定出台后,学校在职称晋升、岗位定级、年终考核、津贴发放等各方面严格执行“本科生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被称为中南大学史上最严的“讲台令”。

在目标管理上,学校把对教师个人的考核与评价变为了对学院的考核与评价。除部分师资短缺的基础学科,在确保高级职称教师授课任务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可由授课质量好的讲师承担授课任务之外,其他教学单位若出现教授或副教授不讲授本科生课程、讲师或助教代替教授或副教授讲授本科生课程等情况,每发现1人次,学校核减相应二级单位业绩津贴总额的1%。即,如果发现某学院有一个教授不上讲台,学校将扣发该院全部岗位津贴的1%,两个则是2%,依此类推。2013年,建筑与艺术学院一名教授请研究生代课被发现,该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负担了学院被扣的1%的津贴。

在全校开展的抽样问卷调查中, 75.6%的教师对此项举措表示理解和赞同,认为“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害怕个人影响自己学院荣誉”[3]。学校及院系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二、政策激励,让教授、副教授站好讲台

在制度约束下,教授、副教授重新站上了讲台,而让他们站好讲台才是最终的目的。中南大学将以人为本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将“让学生学得有尊严,教师教得有尊严”作为衡量办学效果的价值尺度,在让教授、副教授上讲台的基础上,又采取多项措施保障他们站好讲台。

1. 绩效分配侧重本科教学

以前的年终考核中,高水平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及到账经费是年底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老师感叹上课上得再好也不如发表几篇论文,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之后,学校加强了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激励,将年终绩效津贴的90%用于本科教学工作量核算,课时酬金得到了显著提高,授课教师的待遇得到明显改善。教师为教学所付出的劳动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受到了应有的尊重。

同时,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中按任课教师职称分三档给予其课堂教学权重系数,教授为1.6,副教授为1.3,更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了教授副教授站上讲台、站好讲台。在这样的激励下,许多教授表示“学校投入这么多经费鼓励教学,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上课?”

2. 职称晋升开辟专门通道

对于一些讲课效果好、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热衷于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教师,学校专门开辟以教学为主的职称晋升渠道,由学校统一组织申报评审。此类职称晋升条件中,取消了对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出国要求等与教学水平无关的硬性指标,主要考核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类获奖和教研教改成果。

在学校开展的以教学为主的职称晋升工作问卷调查中,92%的教师持赞成态度,认为对教师实行分类评价、分类管理非常有必要,教学为主岗位的设置对长期无私奉献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是一种支持,也为一些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主要从事公共基础课教学的老讲师、资深副教授提供了事业发展的通道。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有一位45岁的讲师,他的课深受学生喜爱,几乎堂堂爆满,来“蹭课”的学生有时候只能站在过道听课。2013年,他凭借饱满的教学工作量、每年获评的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各级教学竞赛获奖、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获奖等工作业绩,晋升教学为主副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一位57岁的副教授,全身心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基本建设工作,不仅教学效果深得学生、同行和专家的好评,而且教材建设成果丰厚,指导学科竞赛年年获奖,教学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于2014年通过教学为主类职称晋升通道获聘教授职称。

自2013年设置教学为主类岗位以来,全校共有20名教师晋升教学为主岗副教授,5名晋升教授。

3. 教学互动确保课堂质量

教授走上讲台,不仅要带给学生书本上固化的知识,还应与学生分享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学科前沿知识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因此,学校在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修订中,注意在评价指标观测点设置上,引导教授拓展课程的学业深度和广度,增强作业和问题的开放性,注重课堂的启发和研讨,鼓励提供课外阅读材料和指导课外研学。

同时,学校通过督导委员听课、同行评课、学生评课、教学管理部门随机查课等环节,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面覆盖;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督导与教师、教师与同行之间的及时沟通,形成评价、反馈、调控、改进的自适应系统,确保教学质量。 三、多方受益,制度实施效果良好

教学是一门学问和艺术。这就要求教授像对待科研那样认真对待教学,认真研究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从2012年全面推行教授上课制度以来,教师们投入到本科教学及教学研究、教学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而学生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1. 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满意度大幅提高

教授上课制度实施后,我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由2011年的83.1%提升至2014年的98.3%,且专业课程全部由教授、副教授开出。面向一年级本科新生开设的研讨类课程――“新生课”,均由各学科领域的院士、知名教授承担,充分发挥了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师资的作用,也为落实教授为本科授课制度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在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中,教授们踊跃参与,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2013―2014年,学校累计投入700多万元支持94门课程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出“精品示范课堂计划”,其中教授牵头建设的课程比例达到86%。在此项计划实施过程中,教授们勇于探索,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投入大量精力实施以“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倡导把2/3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掀起了本科教学改革热潮。经过一年多的改革探索,从低头到抬头、从逃课到蹭课、从玩电游到准备课堂讨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积极变化。

2013年4月,李民教授牵头的中央党校高校改革发展调研组进驻中南大学,对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这一规定进行调研,师生员工的1840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56.8%的本科生认为“效果很好,同学受益很大”。2014年,学校针对学生学习满意度再次开展了抽样问卷调查,在2158份有效问卷中,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活动的满意度高达74.25%。同时,89.5%的学生对“教授上讲台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学科前沿知识”表示认同。

2. 科研与教学携手发展

教授上课,会不会影响科研?在采访一些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教授时,他们表示:“只要协调好时间,在吃透教材与学生们的互动中,反而会促进科研”、“科研主要靠找出新思路,不会因为一周几节课的时间而受到影响”。

实际上,同时启动的中南大学科研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在科研体制改革中本科育人工作也是重要的环节,尤其强调教授的科研成果进课堂、鼓励教授指导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等。学生的积极性也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得到激发,超过50%的本科生参与到实验室开放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中。

在实施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的同时,中南大学还有一条措施引起广泛关注,就是新进青年教师的“2+6”培养计划,即两年博士后加上6年的青年教师阶段培养。在8年聘期内,青年教师不用上讲台,只专心从事科研,但要求参加教学团队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并每年至少承担一门课程的助课工作或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环节,以此让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教学行为规范、学校制度要求以及教学技巧和方法等逐步形成深入的理解,能够在教授的言传身教下逐渐熟悉教学各个环节,为今后走上讲台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落实教育部关于“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的要求,核心在于发挥评价激励机制的引导作用。只有将对本科教学的刚性要求体现在考评体系里,才能够实现从触动利益到触动人心的转变。而与考评体系相配套的一系列人事制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建设是确保考评工作有效实施的保障,政策制定者应系统、全面地思考和布局。制度的制定应以人为本,既要考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要注重教师的个人事业发展需要。制度是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落实。在教授上课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讲规则、讲程序,严格执行奖惩办法,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从而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Z].

第7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职称评定难题初探

1现状调研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由于群体量大且有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敏感,在评审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倾向,凸显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很棘手。倾向一,由行政部门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本身属于行政评审的倾向性,评价标准固定,评审管理统一;倾向二,由用人单位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带有人为色彩的倾向,评价标准易变,评审管理灵活。

2评审管理职责定位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完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措施。各级主管机关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单位对职称评审中行使权,合理下放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指导市州逐步向县(市、区)及企业下放技术人员初级职称与中级评聘权力。

2.1简政放权

各级领导部门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实行宏观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减少审批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合理下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

2.2加强监管

加强职称的评审监管。建立健全职称年度评审考核聘用授权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委遴选机制。严肃评审纪律,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与工作程序,明确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责任和工作人员职责[1]。

2.3强化服务认识

完善管理措施。寻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全方位开展人才评价提供准确的、科学的、可靠的资料。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把信息化操作程序应用到职称评审、申报、审核、制证以及查询等工作中,完成好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分析工作。

2.4加强组织领导

管理机关要重视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的敏感性、重要性、复杂性,把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列入重要的工作内容。要加强舆论宣传,搞好政策解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2]。

3评审管理应对策略

3.1建立设置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顶层设计)

建设一个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信息互联互通,可实施、可操作的职称评定制度体系。

3.2研制评价科学的职称评定标准

3.2.1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建立以业绩贡献、属性需求及职业岗位为前提,打破“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论文篇数”等一些硬性规定,实现国家评定标准、地区评定标准和单位评定标准相结合的操作性比较强评价标准体系[3-4]。

3.2.2评价标准要把品德标准置于首要位置

品德是一个人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在自身上的体现。因此,在评审过程中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第一位,用人单位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核工作业绩、评定技术水平,进行个人述职、民主测评、考核调查、个别谈话等活动,进行综合评定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从业行为以及政治表现。

3.2.3注重能力水平评价条件

完善设立职称评审中的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不将这些内容作为职称评价的主要条件。要对那些工作在基层一线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技术人员放宽要求;对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工作岗位职称系列,可不要求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

3.2.4强化业绩贡献评价条件

体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专业特色和岗位特点,突出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实绩和贡献。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绩。

3.3制定管理规范的职称评定机制

3.3.1多元化职称评价方式

对特殊贡献、殊行业领域或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2完善特殊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

对特殊人才采取特事特议、因人而异的办法进行职称专门评定,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通过专门评定取得相应系列级别职称的人才,可设立特殊岗位进行聘用。

3.3.3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

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打破地域、人事关系、身份、户籍、所有制、档案和体制内外等条条框框,凡在吉林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可以参加申报吉林省职称评审。

3.4推行运转协条的职称评定方法

3.4.1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与职称制度的科学衔接

发挥职称评聘考核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密切结合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职业标准制定,来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经历作为职称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前提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一线服务和锻炼,逐步把服务经历或者基层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的基础条件。

3.4.2完善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

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晋升、聘用等用人制度改革。

3.5组成监管有力的评定监督组织

加强职称评审监管。建立运行职称年度评审授权评估机制,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实现职称评审全过程监督[5]。

4研制教师系列评审评价体系管理展望

全国各地行政部门研制已经更贴近并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改革的评价体系,对今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有指导意义。(1)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拓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促进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参加教育工作。(2)统一了职称名称和岗位层级设置,拉平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之间的职称差别,调动了各类教师的积极性。(3)建立科学的、先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打破论学历和论文为主要条件等限制,更加注重岗位实绩贡献,增强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蒋科星.走向职级制: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17(10):73.

[2]孔环,颜超,高慧.推行职称社会化评审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5):4-5.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增强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探索出一条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将教育科研寓各项活动之中、各项工作之中,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促进广大教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和成长的职业生活方式。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工作目标

1、做好“十一五”课题实施及课阶段性总结工作;

2、进一步深化校本研究工作;

3、培养科研骨干市级1名、区级4名、校级5名;

4、实验教师能独立撰写实验计划、实验报告和教学案例;

5、出一本科研成果集。

(二)工作措施:

1、完善《公滨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定期组织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科研成果。将教师承担科研课题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作为教师个人评优、晋级的必备条件。

2、搞好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管理,科

研小组经常监督检查、指导服务,明确分工,指派专人负责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

3、组建科研团队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微观研究。

4、启动实施课题研究责任制、课题研究活动制度,增强领导及实验教师的责任感,形成研究习惯。

5、依据“专家引路、骨干带头、全员参加”的培训模式,大力

普及推广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

6、继续实施校内科研骨干认定制度,实行校、区、市逐级推荐政策。

7、加大我校教育科研宣传力度。及时与上下级传递最新信息。

三、具体安排:

三月: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宣读修改后的科研奖励办法

实验教师确定本年度的研究主题,开学初交研究计划,学期末交研究总结 每学期上交两份课题研究方面的教育案例和六篇教学反思 组建科研团队 对教师进行科普知识的培训

四月:实验教师隔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五月:聘请专家指导讲座

六月:科研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 各级论文的评审申报工作

七月:科研成果评选(课题校本)

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研; 多样活动; 有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28-002

任教语文二十多年,参加过很多教研活动。然而大多涛声依旧,鲜有新意。笔者承担了校教研组长三年来,试图通过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改革,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语文教研之路。

一、勤于学习,引来源头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组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只有勤学充电,广泛涉猎,优化教法和学法,才能让语文教学活水不断,浇灌出语文这棵长青大树。

1.推荐篇目,资源共享

根据学校要求和个人成长计划,我们列出书目,要求本组同志每学期必须阅读两本以上的专业书刊,并能引领学生一起制订读书计划,师生同读经典,打好精神文化的底子。

2.勤做笔记,善于积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名家名篇的过程中,老师们大都养成勤做笔记和知识卡片的习惯,并分门别类建立电子档案。读书笔记定期检查评比,交流展示。这些又成为教师二次备课迁移的有力补充,拓宽了视野,丰富了课堂。

3.订阅报刊,各取所需

除了集体订阅的报刊,我根据学校的精神,要求教研组成员每人至少订阅一种以上优秀期刊,作为案头必备。学习的同时,写下随感和启示,活动时交流推荐,实现资源共享。

二.苦练内功,激发创优意识

1.培训研修,开阔视野

我们抓住课内外各种课程活动或专题会议等机会,争取更多同志走出去参加培训研修,让教师们了解国内外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模式,结合本地现状,探讨当前语文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以利于确定科学的教育目标,有效地设计各类教育活动。

2.素养考试,以考促学

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计划,要求教师参加每年一次校专业素养大赛,充分考察教师新课标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考试成绩计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晋升、晋级、评优的依据之一。

3.教研兴组,科研育人

根据学校教学常规要求,立足课改,发挥集体智慧,精心备课,研究教材、大纲和考纲,强化二次备课,抓好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中青年教师备详案,写教学反思,积极参加每年一度的说课、上课、课件、论文综合教学大比武,比学赶帮超已蔚然成风。

4.课堂观摩,取长补短

学会合作,这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其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合作。观摩课则是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载体,是教师专业共同成长的芳草地。本校教师之间互相进行课堂教学观摩,说课评课,共同探究,博采众长,教学相长显得极其重要。

5.下水作文,自我提高

要想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在指导、批阅前,必须先尝试“下水”。了解作文的写作中心,把握关键,指导才能有的放矢。同时,也是给学生一个示范及指引。我们要求所有中青年教师必须有相关下水作文,在学校教学工作例行检查时作为重点检查项目之一。

三、形式多样,丰富活动内容

1.举办专家讲座

我校坚持不定期聘请省内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何永康、高朝俊、喻旭初、吴锦、沈中尧等一批语文高考专家多次应邀来我校讲学。

2.实施青蓝工程

通过老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与一大批青年教师结对帮扶,促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3.观摩录像光盘

大面积外出学习的机会不会太多,我们就设法购置省内外大师名家或课堂大赛教学录像光盘,或通过网络媒体下载等渠道,定期组织大家观摩学习或自主学习,展开讨论,撰写心得,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开办草根讲坛

我们模仿“百家讲坛”,安排组内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市县学科带头人等校内草根专家开设讲座或论坛,每月一个主题或中心,宣传自己的教学思想,传授教学经验。

5.举办教研沙龙

教研组活动,我们经常提前安排一两个教学热点问题,让大家相互讨论、交流。

6.利用节日活动

我们充分抓住清明、五一、中秋、国庆、春节、教师节、元旦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一些语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征文、演讲、辩论等竞赛,丰富了第二课堂,激发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教师可利用小长假外出旅游观光学习。

7.重视文学社团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墨缘”文学社一直正常开展活动。每月一期的“墨缘”小报,每学期出两本“墨缘”校刊。

8.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响应学校号召,语文组勇于成为科研兴校的急先锋。不仅大胆改革课堂,推行课改新模式,优化教法,还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组织申报多项科研课题。近几年已结题市级、省级、国家级课题六项,另有四项省市课题正在研究中。

9.用好网络平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我们语文组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学校网站、QQ群、今目标办公平台、微博等网络系统,实现远程传输、网内互动、群内共享、高效便捷、交流互动,优质高效地满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10.编写校本教材

根据新课改精神,语文组结合校情,先后组织编写出版了《唐宋诗词鉴赏》《经典美文欣赏》《写作一本全》《名著导读》《涟水文化》等多本校本教材,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抓手。

四、转变观念,提升教研质量

1.树立大语文观念

重视听说读写训练,让语文回归本真,以阅读和写作为抓手,切实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加强阅读,博览群书,增加积淀,厚积薄发,重视写作,抒写真情实感。

2.确定几种课堂模式

经过几年的研讨探索,我们总结出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1)现代文阅读课:自读――导学――研讨――探究――迁移。(2)文言文阅读课:初读――质疑――讨论――点拨――拓展。(3)写作课:练习――互评――批阅――讲评――升格。

3.优化评价机制

好的模式及方法,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必须有相应的科学评价机制来支撑。

第10篇

年,是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的开局年、起步年,也是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年。高效教育综合改革经过一年的探索、尝试和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评价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个过程虽然起步坎坷、举步维艰,但成效显着、意义深远。我们今天组织大家在这里召开全学区教育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让我们总结成功经验和成绩,反思存在问题和不足;思考新学期工作思路,谋划新学期工作措施。使全体教师在新学期里,能进一步端正思想、转换思维、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以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思路,更加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确保完成本学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在高效教育综合改革中创出佳绩。下面,我就全学区教育工作讲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年工作回顾

年,我镇教育工作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学区教职工齐心协力、忘我工作,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深化,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逐步加强,年轻教师迅速成长,骨干力量逐渐壮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课堂改革稳步推行,新的教育教学机制初步建立。

为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探索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市教育局在年新年伊始,就开展了一系列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专家报告会、教学研讨会、教学现场交流会及中小学课堂教学竞赛等大型教研活动。花海学区紧跟市教育局课改步伐,抓理论学习,促活动引领,研磨课堂细节,按照“试点先行”到“整体跟进”的原则,有效地促进了课改全面推行。

学区相继组织开展了“启迪心智,激活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研讨会、“破茧而出,回归教育的本真”学习感悟报告会、“化蛹成蝶,为课改插上腾飞的翅膀”打造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学习研讨会的开展,既为学科教师指明了高效课堂改进的思路与方向,也为教师教改增强了信心和活力。中学先后三次派出5人到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等课改名校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并将所学到的名校教学管理、课堂模式、课堂组织、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及时汇报交流,同时为教师们带来了《昌乐二中的秘密》这本解读“271高效课堂模式”最透彻最具体的读本。使教师开展新课改活动有了具体的行动指南,有效地推动了课改的顺利实施。通过近一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尝试,现已形成一套相对稳定且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管理评价体系。值得肯定的是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尝试、勇于探索,课堂中正逐步呈现出蓬勃的活力与生机。至上学期末,中学各学科已全面实施“271高效课堂模式”,并初见成效。从课堂上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显着提高,学生由原来的“听”为主,逐步向“做”为主过渡。中心小学也能积极参与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在寒假教师整训期间,学区组织中小学教师积极讨论制订校(园)教师绩效评价方案、导学案管理办法、小组建设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三力建设”自主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了操作性强、指导性强、实效性强的文字材料。为今后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理念依据和制度保障。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改良性发展。

在教研活动的开展上,各校积极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重点突出了“四个落实”:一是“学”,上一年学区、学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年先后开展集中研讨会6次;先后邀请地市级骨干教师7人为我镇中小学教师展示了精彩的示范课;中学共有12位教学骨干,共展示了22节研讨课;中小学及幼儿园共30位教师上了观摩课。在活动中通过展示和点评,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说课、评课、上课的水平。二是“考”,组织以“新课改、新课标”为核心的教师业务知识考查,重点考查教师对所教学科教材的理解、知识点的把握以及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三是“评”,5月份,以全市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和小学品德课教学竞赛活动为契机,中学和中心小学分别开展了参加全市思想品德课教学竞赛的选拔活动。6月份,中心小学开展了“我心中理想的一堂课”教学评比活动,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积极性,活动精彩纷呈、富有成效。同时,中小学以“晋级创优”活动的开展为契机,进行三个课型的评课验收活动,有力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四是“研”,将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一帮一”结对子等任务明确到个人头上。教研活动坚持不断总结、及时推广的原则,坚持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年我镇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5月份全市“思想品德”课教学评选观摩活动中,唐华老师获中学组三等奖,陈娟老师获小学组二等奖;8月份全市“教师三字一画”基本功竞赛中,王慧蓉老师获全市一等奖;中学课题《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研究》申报省级课题。王成老师的《以人为本,培养德性,立足规范,着力创新》、焦文珍老师的《赴山东昌乐二中学习心得》被《玉门市高效教育改革研讨交流经验材料汇编》收录。本年度,我镇教师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上7篇,在市级以上论文评选活动中有10人获奖。共有2名教师分别被玉门市教育局命名为“玉门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王喜辉、魏旺正先后参加了评选酒泉市骨干教师培训学习。

三、教师业务能力全面提高,年轻教育骨干成长迅速。

一是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政策法规,学习先进典型,进行经验交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制定了相应的考评细则,极大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强化责任心和事业心。

二是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启动课堂教学晋级创优活动。严格按照《玉门市课堂教学晋级创优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学区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晋级创优活动纵深推进。启动“名师”培养工程。落实《玉门市中小学教师中长期培训规划》,强化教师业务培训,充实培训项目和内容。各校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与外界的联系,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开阔眼界,吸取先进经验。花海中学组织教师分别赴玉门二中、黄闸湾中学等学校交流学习,花海中心小学先后组织教师赴玉门市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参观学习。花海中学先后派出五名教师赴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等地学习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上学年学区组织的各种省市级短期培训、专项培训、专任教师技能培训共计330人次。

三是注重培养、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加强青年教师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把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学校未来的发展相结合,本着“在比赛中提高,在竞争中成才”的原则,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结合市教育局开展的晋级创优活动,各校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指导。通过培养,一大批年轻教师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四是为了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学习,现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年我镇教师有6人取得了本科学历,15人参加在职专升本的学历进修。

四、教育教学管理科学规范,各种管理机制逐步健全。

上年度学区坚持“强化管理、抓标务本”的方针,继续以“五个抓好”,即抓实备课、抓活课堂、抓精练习、抓勤辅导、抓细考查,规范教学行为,确保常规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完善了各种检查和评估制度,监控教学过程,严格教学秩序,教导处对教学常规检查能认真记录。在导学案和作业批阅上实行月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要求教师进行整改。九年级实行月考制,每次月考后,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总体成绩优胜的班级进行奖励,获得奖励的学生在光荣榜中张贴照片,以促成班与班、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竞争氛围。去年初中会考,花海中学3名学生进入全市前十名,7名学生进入全市前五十名,整体成绩较上年有所上升,有101名学生被玉门一中录取。学区每学期都抽一定的时间到各学校进行常规检查。4月份和11月份,学区巡回各校全面检查教师工作情况,经检查所有教师所有学科都能认真备课,无漏备、缺备或不备课上课及不签批教案现象。中小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如初中物理、化学、数学竞赛及书信大赛、作文竞赛、防震减灾小论文比赛等,一年内中小学集体和个人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68项。中学先后被命名为“酒泉市防震减灾示范校”、“酒泉市信息技术示范校”。

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年,是我镇教育布局调整取得成效的一年,也是教育项目实施的攻坚之年。中学综合楼已经完工,现已投入使用,有效地缓解了校舍紧张的被动局面,为学校开展实验教学、艺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活动空间和设施保障。中学餐厅主体框架已经完工。中心小学明德教学楼已经打好基础,新建成的中心小学“生态沼气厕”所已通过验收,中心小学学生浴室也基本完工,校园建设明显改善。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巩固和完善现有成果,挖掘校园文化潜质。各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及楼道走廊文化建设,完善各班、各室的学习园地,营造氛围;把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上墙,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块绿地育人,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

从上学年开始,各学校积极行动,倡导读书活动。一方面,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各校都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布置橱窗、学习园地以及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师生、家长大力宣传读书的作用和益处,让读书的思想和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积极创造读书条件,中学在教室建立书柜,通过学生自捐图书和学校购置图书相结合逐步充实书柜,目前学生人均有效图书已超过5本。为使读书时间和效果得到保障,中小学每天下午自习抽30分钟时间为专门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年8月,深圳天图创业公司向我镇中心小学、小泉小学和条湖小学捐赠了价值10余万元的图书,加之学校先后筹资配备、更新了部分图书,使我镇的图书配置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六、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年教育局明确提出,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人才资源,积极发展艺术特长教育,按照教育局的总体要求,学区在教师编制紧缺的情况下,采取内部调整、外出培训等方式,充实学校艺术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加强学生音、体、美、舞等特长培养。中学根据学生自愿、艺术组选拔,挑选出具有一定艺术功底的学生,成立了音乐、美术、舞蹈特长班。特长班在学好文化课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艺术素养,为升入高一级艺术特长班打好基础。在体育特长生培养方面,学校成立了体育兴趣小组,利用早操和活动课时间,有专职体育教师对学生集中进行技能和体质训练,提高学生体育竞技水平,实现向体育专业学校输送特长生的目标。各小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组织书法、绘画、文体等兴趣小组。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质,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学前教育逐步形成规模,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

随着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进一步重视,学区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通知精神,对我镇中心幼儿园和五所村小幼儿园,进行全面细致地督查和指导,使得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得到强化,幼儿园办学声誉得到家长认可,全镇幼儿入园率达到99%。年12月9日至10日,花海学区成功举办了幼儿教学观摩活动,全镇17个幼儿班的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教师们通过观摩学习,开阔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认识到幼儿“小学化”教学模式的弊端,懂得了幼儿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八、综治安全工作细致入微,安全防范意识深入人心

综治安全工作方面,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抓实抓细安全管理。一是建立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的各类应急预案和各项规章制度;三是定期排查,加大整改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换陈旧的电路电器,增设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设施设备;四是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增强安全防范力度,如,张贴“校园安全直通车”铭牌,成立校园护校队,加大值班安保力度等;五是各小学坚持路队制度,保证了学生的行路安全;六是通过开展防震知识讲座、消防安知识讲座以及地震安全逃生演练和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变能力;七是加强对学生食堂的卫生安全和住校生的安全管理。坚持学校领导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八是配合各部门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进行整治,有效地制止了“三无”车辆接送学生的不良现象。

一年来,我们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投入了全部精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离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高效课堂改革方面。一是教师信心不足。面对新课改,很多教师观念守旧、畏缩不前,思想上抵触、行动上迟缓;二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个别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内涵研究不透、把握不准、领悟不深。特别是导学案的编制,良莠不齐、难易不当。更甚者,把导学案编成了习题案,没有真正起到“导、学、做”的作用。部分教师离开网络和工具书就无所适从,只会教不会研。个别教师对理论的学习一知半解,所以在操作起来生搬硬套。三是评价机制没有发挥效能。现有的评价机制还未触动学生思想深处,还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致使部分学生思想懒散、消极应付,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造成点评问题时片面狭隘。四是很多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还比较突出,不能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中来。

二、学校常规管理方面。一是制度执行不力,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虽然很健全,组织机构也很完善。然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大打折扣的现象,奖罚不到位,领导们对某些现象带有一定的感情因素,态度不明,立场不坚,致使学校的制度形同虚设,这些制度建设的目的仍然是应付检查,削弱了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功能。个别教师可以不服从学校领导工作安排,对学校安排的工作推三阻四,消极应付。学区三令五申的要求,坚决杜绝教师参与赌博行为,但个别教师仍然以身试法,参与赌博活动,再次警告这些教师,我们一旦掌握了有力的证据,我们决不姑息迁就,一定会采取严厉的惩处措施。二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没耐心、不细致。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还很有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作为教师,正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搀扶者和引路人,教师应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学生内心深处的郁结,帮助学生走出困惑。个别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思想过于简单,感情过于冲动,稍微发现学生的不良表现,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甚至疏远漠视学生,造成了学生的抵触情绪,给学生思想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力。这些方法极不可取,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克服这些简单幼稚的做法。各学校应尽快建立起学生综合档案,将学生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案,便于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学校应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团支部、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获得愉悦,获得教育,帮助学生走出狭隘的思想误区,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综治安全工作方面。12.1学生走失事件,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尽管我们所做的工作细致入微,措施办法具体到位,但仍然存在疏漏,仍然发生事故,这就说明我们在思想上不能有一点马虎,在行动上不能有一点迟缓,必须时刻高度警惕,紧绷安全这根弦,把安全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一定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年工作的思路

一、继续推进高效教育综合改革。

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主动参与,积极展示,大胆质疑,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高效学习。这正是我们每位教师孜孜追求的教育理想。花海中学通过一年的探索研究和尝试运用,在“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施行中,初步形成了完整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各科课堂教学已趋成熟,并制定出了《花海中学打造高效课堂配套管理制度》。本学年,中心小学及各村小学应以此为蓝本,在小学低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整体植入“271高效课堂繁体模式”。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考评制度,使高效教育综合改革在我镇中小学中全面铺开。

二、积极开展课堂晋级创优活动。

本年度,各校应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制订的《玉门市课堂教学晋级创优活动实施方案》,根据《花海学区课堂教学晋级创优活动各学校年度任务指标》,继续扎实开展课堂晋级创优活动,各校评审小组,应根据上年规范课、标准课评审验收活动方案,对教师在三个课型(新授课、综合实践课、复习课)中的课改理念、课标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等为主要内容进行考核认定,并根据《玉门市课堂教学晋级创优活动评价表》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评审验收结束后,及时收集申报验收教师的相关授课资料(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包括说课稿、教案、课件、导学案、评审小组评议结果等,归类整理后妥善保管。做好迎接今年四月份市教研室对标准课抽查验收的工作。

三、强力推进海量阅读活动,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

“海量阅读”是一种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通过海量阅读,能直接促进学生对汉语言文字信息的熟悉、了解、掌握和运用,从而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同时,在教师中实施海量阅读,可以使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教师的知识积淀更加深厚,为引领学生成长、灵活驾驭课堂教学打好坚实基础。新学年,市教育局把海量阅读上升为学校的教学重点工作之一。为确保我镇师生海量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学校要根据校情和学情,制订《阅读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纳入正式教学的范围,让阅读成为一门课程,保证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要求小学生每年阅读图书不少于20本,初中生每年阅读图书不少于30本,中小学教师每年阅读教育专着不少于10本。各校要定期组织学生朗诵会、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以活动促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立教之基、兴业之本、强教之源,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的必然要求。本学年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逐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以制度规范教学行为,以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重点突出教师的教学业绩和教学能力的评价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做到优劳优酬。考核在理念上要简化,要克服畏难情绪,在全面的同时要突出教学业绩的比重。考核在操作上要细化,要科学、合理、公正、公开。

二是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以“敬业、爱生、奉献”为核心的师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酒泉市、玉门市《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规定》,从严规范教师行为,完善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和师德考核制度。三是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各学校要认真学习《玉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玉门市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建立本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培养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多种培训渠道,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并把教师培训成果,作为绩效考核、教学能手评选的重要条件。四是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各学校要创造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立教材研修制度,营造讨论交流、教学研究的氛围,通过加强教师设计练习的能力训练、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加强研究教材的能力训练、加强教师读书活动等,建设教材过关、思维创新、理念先进、热爱学习的师资队伍。

五、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力争课题研究出成果。

课题研究在我们各学校,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个别课题,只申报立项,不能有效地地组织研究,拿不出阶段研究成果,得不到结题审批,使课题研究变成了形式和摆设,课题研究空洞而无味。今后,我们要本着“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参与即提高,成长即成果”的思路,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做好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重视已立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过程和结果,争取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学区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纳入到对学校年终考核机制中,使我镇课题研究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六、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完善规范档案资料。积极落实市政府、市教育局有关“两基”迎“国检”的部署和安排,建立健全“两基”迎“国检”工作机制,制定“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严格按照“两基”国检有关要求,查漏补缺,补充、完善、规范档案资料,确保高标准通过国家验收。

第11篇

*中学要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成市级重点中学及至省级重点中学,关键在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学校教研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乃至学生素质的优劣、学校知名度的高低等,归根结蒂,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由于历史原因,我校师资成分复杂,教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与学校发展形势不相适应,有必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全面升级。

二、实施目标

本计划是一个系统而艰巨的工程,拟分三步进行。

1.初级目标

基本完成教师学历达标工作,力争本科学历达标率为70%。初步建立汉中教研、教学激励机制和评估体制,初步形成爱教学、钻教研的良好氛围,促使部分教师率先成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少数拔尖教师当选市级学科带头人。

2.中级目标

完成教师学历达标工作,确保本科学历达标率为100%。继续完善教研、教学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争取在教学方面出一批有社会影响的名师,在教研方面与兄弟学校相抗衡,力争1/3学科的教师当选市级学科带头人。

3.终级目标

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培训,争达硕士学历。要让至少50%的教师成为市级名师,教研成果与仙桃中学、仙一中不相上下,各级各类刊物投稿率居同类学校第一位。使汉中成为全市教育教学的示范性学校,向兄弟学校传经送宝的辐射性学校。

三、具体途径

1.新大学生的培训

对于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学校实行导师带教制度,即由学校指定有责任心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或一级教师,全面指导新大学生的工作。指导教师本着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对他们进行言传身教,全面影响他们的道德行为、教学功底、教学方法、教研能力等。一年后,新大学生上汇报课,学校组织验收评估小组进行验收。

2.初中调入教师的培训

初中调入教师虽未从事过高中教育,但大部分属于原校骨干教师,其发展潜力和积极上进的自觉性空前。学校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短期内迅速适应高中教学,争取“一年摸索,二年适应,三年合格”。鼓励他们进修、函授或自修,努力达到合格学历。

3.35岁以下教师的培养

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的主体,学校要全力为他提供成长的平台,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学校要实行信任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把他们推上教研、教学主战场,激励他们参加教学大循环,早日成为打通关的能手。鼓励他们踊跃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比武,崭露头角,从中物色校内学科带头人,为角逐市级学科带头人铺平道路;推荐他们外出考察、听评课等,促其见多识广,早日成名;引导他们勤于撰写优质教案、教学小结和论文,踊跃向校报或市级以上刊物投稿,努力成长为一代学者型教师。

4.“十面红旗”的评选和培养

一年一度“十面红旗”的评选,在全校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为体现其严肃性和公正性,宜实行*推评与业绩考评相结合制度,真正评出长期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为人正派,忠于职守,成绩显著,学生满意,教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十面红旗”应成为招生宣传中的亮点,成为评模晋级的首选参考对象。

5.教学能手的评选和培养

教学能手的评选对象面向全体教师。学校根据多次听评课结果、平时测验情况及教师学生座谈反映,择优确定,颁发奖证,通报表扬。教科室宜着力完善“金凤奖”“紫燕奖”评选规程,使教学能手的评选工作科学化。

6.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和培养

学校根据优秀教师的业绩和贡献,每科确定1—2名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不光要有杰出的教学业绩,更要有突出的教科研能力(专著、论文等)及组织能力,成为该学科的发言人、主心骨和教研员。

学校推荐校内学科带头人参加市级教学比武,摘取市级学科带头人桂冠,努力提高学校在全市的地位。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成果的深入推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仍然缓慢,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落后,还保存着“三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我市教育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教育技术

在农村中小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电视、电话等信息媒体基本普及到每个家庭,各种诱惑信息对农村孩子造成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况且,现阶段农村留守学生较多,家长为了与孩子保持联系,给孩子配手机,且所配的手机大部分能上网。而网络中的信息纷繁复杂,孩子在没有父母疼爱却只有爷爷奶奶溺爱的环境中长期沉迷于各种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中,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农村中小学落后的教学设备和教师传统的“三个一”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教师的教学和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而感到枯燥无味,还不如“玩手机”有趣,所以宁愿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久而久之,孩子便对学习没有了兴趣,父母也觉得孩子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于是就产生孩子读书不行干脆就让他们出去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和补贴家用的想法。于是不免导致我市农村学生辍学率高,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开展,早婚早育现象普遍,严重地影响我市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部分农村孩子进入城里高中学习,由于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支持,高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发现者;教学媒体也由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学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课堂由 “三个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媒体动画、课件、模拟实验”等形式,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支持下呈现出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交互式课堂;教学也由“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讨论和意义建构”等活动。高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导致农村来的学生学习跟不上,逃课、沉迷网吧、辍学等现象十分严重。

二、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足

我市共286所中小学,有268所在乡村,仅部分村小有2004年配置的一套远程教育设备(电脑、接收设备、打印机各一台),并且现在绝大部分已经不能使用,办公电脑、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设备根本没有。部分中学即使有教学电脑,也是2005年配置的一个仅装有30台电脑的微机室。部分学校在2008年也曾配置了一套多媒体设备,但基本闲置不用,因为没有教学资源,也不通网络。落后的教育教学设备对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障碍。

2.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较低

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较低,甚至有部分教师连上网、查资料、下载、发送邮件等基本操作技能都不会,更不要说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整合教学资源了。况且,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人员,不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及配套设施的管理及维护。

3.部分领导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管理的思想意识落后

部分领导没有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也不知道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应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上课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纯粹就是搞花架子,还不如传统教育方式,既简单省事,又节省资金。即使是上级给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多也只是用来应付上级领导的工作检查和开会时展示会议内容、播通知或看几场电影,否则闲置不用,也不让人用。他们有“这是国家财产,是上级配备的教学设备,没有人懂维护,用坏了谁来负责”的顾虑,导致教师不敢用。殊不知,任何好资源与好设备都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国家配备的教育教学设备,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只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坏了不是错,但闲置不用,放坏了就是极大的浪费。

三、农村中小学普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我市农村留守学生辍学和有效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减少早婚早育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资金上的难题

我市268所乡镇中小学,均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部配备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数目多,投入资金大。虽然难以同时解决所有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问题,但也应积极筹备,合理规划。一方面根据各学校的学生人数按比例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尽量争取国家投入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争取解决学校无资金,教室无设备,教师无资源、学生无兴趣的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难题。

2.竭力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资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教学资源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础,没有教育教学资源,再先进的设备也派不上用场。我市农村中小学不但没有设备,而且教育教学资源也相当缺乏,所以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电教馆和教研室在尽最大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设备的同时还应大力开发和建立适合本地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资源库,免费为各学校提供教材分析、教学课件、单元练习等教育教学资源和指导。同时,创造条件鼓励学校教师通过征订、下载、修改、自制等方法来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并将优秀作品收集归类,逐步建立起适合本地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并与其他学校共享,为提高我市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

再好的教育设备和教学资源都只是物质基础,都必须得到身处第一线的教师科学、合理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其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应用它们的教师才是教学效益的最终创造者。因此,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及综合素质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必须加强教师的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教会他们教育技术设备的基本操作、维护、课件制作及学科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初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对推进新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我市农村中小学整体教育水平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4.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是现代电子科技产品,该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短、升级快、淘汰速度也快,要想它的价值能够得到体现就必须充分使用,否则就是浪费,所以要鼓励教师积极使用,多运用。首先,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有不怕用坏,用坏也不怕的思想。其次,对会用、用得好、将资源整合与学生实际结合应用次数多、课堂教学效率高的老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5.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晋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