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见习报告

幼儿园见习报告

时间:2022-06-21 08:1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见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见习报告

第1篇

此次见习,我来到了联勤部幼儿园的小(1)班。在这里的两个星期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光是平时的日常工作,这次我还有幸见识到了幼儿园的运动会和检查前的准备。

上次见习我就是来的联勤部幼儿园,上次是在中(1)班,那时我就感受到了小朋友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早上入园到晚上离园,都不用老师多说就能做得很好。这次来到小班才知道,那些好的习惯是从小班时老师一遍一遍教的。早上做操时要让小朋友们先把小椅子推到桌子下面去才可以去站队;吃加餐前要先上厕所、洗手,再搬着小椅子靠墙边坐着吃;玩玩具前要先给小朋友们讲好要求:1.要安安静静的玩 2.不可以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3.不能乱扔玩具,掉到桌子下面的玩具也要捡起来 4.说要收玩具的时候就安静的把每一个玩具放到筐子里,让玩具宝宝都回橱子里睡觉;喝水就站在一个地方喝,不可以跑到教室里喝;中午睡觉前要尽量自己脱裤子,睡醒了要自己穿鞋;下午吃完饭要排好队等爸爸妈妈来接,叫到名字的才可以出来。这些都是很基本的,而小班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地方,所以也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幼儿园的运动会,我觉得也让我感受到了很多。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活蹦乱跳的嘛,那把全园的小朋友都集中在一起举行一个体育活动,可想而知是比较辛苦的。从准备道具到安排小朋友搬着小椅子下楼;从看其他年级的项目到完成自己班的项目,要想让孩子安安全全的进行完运动会,除了细心,还需要很多耐心。还有一个地方让我记忆深刻——我们小班的项目是让小朋友们跑过来跳一下抓一个糖果,糖果是用玻璃纸包着报纸做的。小孩子很天真,不懂那只是道具,以为是真的糖果。项目结束后,小朋友们都把玻璃纸拆开,翻着报纸问“老师,糖呢?老师,糖呢?”就在这一刻,虽然我知道这个社会中像道具这种东西有很多而且避免不了,但我还是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觉得骗了善良、天真的小天使!

其实卫生每天都打扫,所以检查的时候卫生没有特意的做很多,就是装饰教室的时候有点需要动脑筋。也很感谢老师们这么信任我们,也让我们参与到了装饰的行动中。贴画、剪纸、剪小花、摆桌子,虽然这些活都是些小活,但真的让我们积累了经验。只看到了结果与参与到过程中,就是有不一样的收获。看着变漂亮的教室,感觉很不错,觉得我们虽然离开了,但是我们做的东西留下来了。

最后,还要说一下每个班里最重要,最辛苦,也是我们这次见习的重点的保育员老师。最重要是指保育员要负责小朋友们的人身安全,每一个可能发生危险的动作都会想到,然后杜绝。有很多生活经验,有很多急救的知识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最辛苦这一点,我们体会得到。每天要早到晚走,打水、提饭、擦桌子、拖地,在小班还要喂喂饭,我们只是干了四分之一的活就觉得很累了,保育员平时一个人干,脑海中还要想到会不会出危险,真的很佩服她。

总之,在见习两周之内做过的事情我会牢牢记住,就算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把它当作一种经验。而且在幼儿园里感觉净化了心灵,在学到了社会化东西的同时也多了一份相信美好的心。也很感谢班里的三个老师在无形之中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

第2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见习;职业要求;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121-0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定位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一线幼儿教师,毕业即直接走向工作岗位,能快速适应职业特点及企业要求。作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尤为重要。所谓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知识与教学情境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和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决定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发挥,是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踏入社会和工作岗位之前就拥有足够的实践性知识是学前专业课程设置、学业考核的重要目标。

1 目前校企合作的实际状况

通过对学生见习期实地跟踪走访和学生见习后的反馈,总结出幼儿园对于见习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点共性问题。

见习形式大于内容 幼儿园接收学生后会将其分配给每个班级,由班级的主班教师负责管理。由于没有详细而具体的见习制度与考核标准,见习往往流于形式,成为见习生“观光放松”的好机会。负责管理的教师很不愿意拿出精力管理流动性大且与本园无用人协议的见习学生;见习生也因为受自身素质限制不够自觉,无人管理较放松时无法把握学习的内容方向。当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时,见习生往往在班级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学什么、看什么。

见习内容空洞 见习生回学校后普遍反映,在见习期间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帮助主班教师抄写教案或工作日志;工作之二是帮助教师进行环境设计中的剪纸制作、折叠、粘贴等,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并一无所获;工作之三是帮助幼儿园进行洗刷桌子和椅子等简单的清洁工作。见习生带着在幼儿园工作就是不停地抄教案、做保洁的印象回到学校,见习不仅没能帮助学生,反而害了学生。

见习制度严重缺失 见习生在见习时会带着学校设计的见习报告走进幼儿园,但是由于见习报告设计脱离企业实际、制度无人监管、见习结果与学生学业和就业完全脱节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的教师和见习生都没能重视和珍惜见习机会。个别带班教师甚至利用学生见习期间满足私欲,让学生从事完全与见习无关的工作,造成人才和时间的浪费。

见习时间短 本校见习为一周时间,幼儿园因企业管理和行业特点,无法在见习之初就让年轻没有经验的见习生直接深入一线工作,而学生刚刚熟悉了工作环境就到了返校的日期。学生普遍反映刚要摸到一点儿门路,见习期却结束了,很遗憾。

2 校企合作之中职院校在见习期的建设建议

针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学校首先要对见习制度进行整改。

培养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在一定的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对职业的认识、理解、情感和态度,是职业人从事自己职业的一种自主自觉的认识[1]。中职学生年龄在16~18周岁,本身就处于青春期,尚未成熟,对角色的理解和就业的前景尚未认知。为了让学生尽快通过职业定向阶段,进入准幼教工作者的学习状态,建议每学期让学生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或优秀的私立幼儿园见习两周时间,请企业安排优秀骨干教师以讲座或演讲的形式,用他们自身的优秀业绩来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向往。见习时要按照见习计划确定每日见习内容,将每个学生分配到班级,由班级的主班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行业规范、家园合作、幼小衔接等相关职业要求,培养职业意识。

减少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大连市公办幼儿园目前使用的是《探究式B版教材》,涵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并将五大领域系统融合,目的是让幼儿在3~6岁发展关键时期,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智力发育、情感发育,都得到合理发展。在校期间学校会安排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理论课课时,但学生往往因为内容枯燥而兴趣索然。甚至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只要能唱会跳,基本上不用学教育学原理等纯理论课程。为了加强中职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应该从企业要求出发,将工作内容及时引进到学校课堂里。幼儿园课程课程设计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参照B版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利用资料包并进行活动准备。在实训周中,学校要求幼儿园必须安排有专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看课、听课、讲课、评课的时间。教师讲课是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发挥和融合过程,这是形成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在见习时找到自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漏洞,回到学校课堂才会重视理论知识。

为企业提供财务保障及人才储备 每一学期,学校会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配到幼儿园见习两周,势必会给幼儿园的工作和日常管理来带压力和负担。尤其对一线的班主任无疑加重额外负担,因此,幼儿园教师对见习生进行管理时难免出现精力不足或不负责任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为企业支付经费和课时费,确保见习的有效开展。同时,见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作为幼儿园的人才储备,在毕业实习分配时优先选择校企合作期间大力支持并培养见习生的幼儿园,激励幼儿园为学校见习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与企业合作,加强交流 在学生见习期间,学校应组织因为见习周而停课的教师集体到幼儿园参观学习,有条件者可以在见习的企业驻点调研。这不仅是发挥对学生的监督作用,也让中职院校的教师深入企业,成为理论性实践者。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幼儿园教师免费授课,给他们带去最前沿的政策和理论;同时听取幼儿园教师对见习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学校的授课方式和内容,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未来幼儿园教师。学校只有和企业经常往来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3 校企合作之企业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想要通过见习积累经验、感悟未来职场的工作内容和氛围,与幼儿园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加强实习指导 教育实习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实际工作环境中,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实现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技能的实践教学方式。幼儿园的主要岗位就是教师和保育员,见习的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相同。幼儿园应该从学生成长的角度,为学生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详细系统地为见习学生介绍“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与教师岗位职责”“幼儿园环境概述”“3~6岁幼儿发展指南在园实践效果”“幼儿园与家长、小朋友的沟通技巧”等辅导工作,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避免学生在见习期间盲目、被动地适应环境。

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考核工作 考核是学生的动力,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考核是否严格规范决定了学生应该学什么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只有考核标准与培养目标达成一致,才能保证学生见习的效果,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

考核时要本着实事求是、严格的原则。尤其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求见习学生必须完整地进行一次活动设计与实践,由指导教师为见习教师打分、评价的标准包括:活动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活动过程是否思路清晰、时间安排合理,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有感染力,等等。

为见习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形象 幼儿园指导教师是学生见习期间接触最多的人,也是见习生未来工作的楷模。不仅代表企业的形象,更是行业的标杆。因此,在学生见习周期间,一线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端庄大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传递正能量,让实习生心中充满爱,充满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德高为范、技高为师,指导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见习的学生,耐心细致地为学生介绍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爱护见习学生对本行业的热情。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中职院校要培养符合幼儿园要求的技能型劳动者,就必须走出学校迈进企业;而企业既然与学校合作,就要尽责任和义务。校园和企业共同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完善的见习场所和见习过程,才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有效方法。

第3篇

学前教育系于xx年11月18日—22日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在学生结束实习之际,特将本次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习的组织情况

本次认识实习参加的班级有学前021班、022班、023班,共计126人,采用半日实习的方法,集中在司令部幼儿园12个教学班。这次实习的特点是人员集中、地点集中、行动集中,便于指导,便于管理。 在进行认识实习之前,带队教师进行了实习动员,讲清了认识实习的目的、意义,到幼儿园之后应该看什么、记什么、实习结束应该完成的作业是什么,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和纪律要求。 安排了带队教师吴桂芹和李影两位老师。

二、实习的内容

1、观察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班的半日教学活动内容,初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性质与过程。 2、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与建设,了解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特点及环境对幼儿园教学的作用。 3、观摩幼儿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初步了解自己未来的角色与工作状况。 4、观察保育员是如何进行保教工作的,初步了解保教工作的重要性。 5、了解当今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特点与努力的方向。 6、写出观察日记、见习报告、自己的感想和实习专题总结。

三、实习的收获

1、本次实习达到了实习目的,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实习的各项任务,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幼儿园的工作性质、特点与过程,也了解了自己未来的去向与专业定位。

2、学生能够遵守实习时间和实习纪律,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幼儿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拖地、打扫卫生和环境布置等。

3、观摩了幼儿园最好的、最具有超前意识的活动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4、每个实习学生都写出了见习报告和实习专题总结,都有不同的体会与感想。

本次认识实习达到了预先的实习目的,完成了实习任务,使学生对幼儿园和幼儿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对专业教育的开展和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认识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认真组织和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办学特色和需要。只有抓好各教学阶段的实习,才能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为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第4篇

关键词: 转型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实践教学策略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却没有跟上规模发展的步伐,“同质化”和“高大全”等现象严重[1]。地方高校面临办学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有限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研究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技能要求,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会给地方高校带来不良影响,产生生源危机和就业危机[2]。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3年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

二、高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面临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其人才培养方向、课程教学也随之发生转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在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下,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以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技能,并促进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3]等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师。可见,幼儿园教师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但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体现出高理论水平、低教学能力的特点[4],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方面也体现出同样的特点,这与课程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递、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有关。对此,我们应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进行反思,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向实践型、应用型转变,突出教学策略的实践性。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策略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及幼儿园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课程教学应秉承“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更加重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转型发展背景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幼儿教师开展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及弹、唱等技能,需要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得到巩固与运用。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力,教师可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课前展示活动

为增加学生在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方面的经验,教师可在授课前安排课前展示活动,作为后期模拟实训环节的热身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2.课上随机抽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学生已学习了音乐相关课程,但其视唱能力还很弱。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其加强课后练习,教师可在授课环节中安排5-8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歌曲视唱的抽查。应注意,该课程重在如何“教”而非音乐技能本身,教师不宜“舍本取末”,在这个环节花过多时间与精力。

3.有针对性地筛查

在授课过程中涉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时,教师可随即对学生展开筛查。如讲到节奏教学时让学生演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与速度,讲到儿童最早、最易掌握的小三度音程时,提问学生关于音程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

(二)开展参与式的音乐教育流派教学

世界著名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内容可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是学生需掌握并学会运用的课程内容。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可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具体操作思路如下:在音乐教育流派理论学习后,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课例,由教师充当“幼儿教师”,学生充当“幼儿”,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如在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可选取课例《藏起来的歌曲》,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儿歌,出示双方约定的信号,学生在歌唱的某一环节停止发声,教师出示“取消手势”后,学生继续歌唱。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及其他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教学中也可采用类似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达到认知、行为与态度上的改变[5]。

(三)多维度进行幼儿园教育见习

幼儿园教育见习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接纳度[6],有利于学生获得专业认同,发展专业情意;可增进学生对幼儿、幼儿教师及幼儿教师的工作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其对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深化认识。为了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幼儿园课程见习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制订多维度的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学习计划,并与幼儿园协商做好相应安排,具体如下:

1.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马拉古奇指出环境具有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挖掘现有环境布置中的音乐教育功能,讨论其潜在的音乐教育功能及其实现手段,并形成观摩学习报告。

2.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观摩与研讨。教师组织学生对幼儿园四大音乐教育活动类型进行观摩学习。学生与幼儿教师及授课教师结合该教学活动展开研讨,进一步掌握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3.音乐活动区域环境布置及其活动指导。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对活动区环境布置与材料投放、幼儿的表现、教师的指导三方面进行分工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全体小组成员将观察所得统整为一个完整的观摩学习报告。

4.生活环节中的音乐教育。此环节教师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每人观摩几名幼儿在生活环节中的音乐表现,记录教师的指导行为与策略,并提出在生活环节中进行音乐教育的方法。

(四)理论讲授与模拟实训交叉展开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四大类音乐教学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施,提高学习的时效性,教师可在理论讲授后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并开展模拟教学。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五)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8]。案例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模拟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1.教学视频的应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选择典型的教学视频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研讨,帮助学生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可选择的教学视频有不同流派音乐教育的典型教学视频和不同类型音乐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学视频等。

2.观摩见习的案例教学。前文中提到幼儿园见习活动中的幼儿园环境创设、音乐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与活动指导及集体音乐教学活动都可作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教师要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3.模拟实训环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在此环节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学生的模拟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开展教学最真实、最鲜活、最具有教育价值的案例。教师在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安排小组讨论,最后针对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过程进行集体评议,集体评议的内容有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与活动延伸,通过讨论与评议,使学生更全面、更充分地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要点。

在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综合性和实用性,这不仅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且符合幼儿园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期待,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性,往综合性、实践性、应用型等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2]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4-35.

[4]党爱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7):113-116.

[5]曾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及实践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5,(7):18-20.

[6]张丽莉.幼儿园见习对师范生专业学习与就业期望影响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8):47-50.

[7]Edwards.C.Gandini.L&Forman.G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193.

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5-0029-04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应,是一个完整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定义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选修课的技能操作,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贯穿整个学程的见习实习与毕业论文等所有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为目的的全部教学环节。这一定义建立在“全实践”理念之上。所谓全实践,是指将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安排,它突破了以往仅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补充的理念。在课程设计上,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理论课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双轨课程体系,强调要关注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专业能力实训再到顶岗实习的实践性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紧扣幼教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要求,并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以培养现代复合型幼教人才、满足幼教发展需要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提出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首先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从活动特征来看,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不应该只由单一的认知活动构成,而应该涉及人的生活实践,以期帮助个体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作好准备。因此,教育需要把受教育者置于其生存的环境之中,为他提供体验、实践、反省、批判、创造的机会。〔1〕

其次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重心的下移。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日渐受到广泛重视,〔2〕幼儿园教师专业化要求日益提高,加上三级师范教育逐渐向二级或一级师范教育过渡,许多高校都下移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心,即由过去侧重培养理论研究者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师下移为培养一线幼教工作者。这里所指的幼教工作者是指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学前教育综合能力,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幼教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应是高师院校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尤其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依据。有关研究表明,幼教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至少有:全面、正确地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进行专业化学习的能力等等。〔3〕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认同和接纳情感、具有从事教育实践的智能和技能等方面,有其他教育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突出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复合应用型幼教人才、形成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

第三是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的全面改革要求。以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健全、内容有缺陷,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成效不显著;实践教学组织不完善,指导力度不够,指导效果不理想,等等。因此,有许多学者呼吁,要重视和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在此,笔者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评价体系及实施保障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1.整合性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统整,使之成为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全实践理念整合、设计课程,并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习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从而养成优良品行,掌握相应理论,获得教育智慧,提高教育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2.目标性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围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来进行,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目标,合理构建宏观与微观、总体性和阶段性的目标体系。

3.系统性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根据高师教育内在规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着眼于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理清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体系内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各子系统相互配套。

4.层次性

一是按照高师学前教育不同学历层次的要求来构建,二是根据教学计划实际进程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构建。

5.规范性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能主观随意,必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内在运行机制,以明确目标、规定内容、确定形式、提高要求、规范评价标准。

6.操作性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符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实际,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可行性强,便于操作。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

遵循上述原则,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考虑,努力做到时间纵向维度上全程贯通不断线,空间横向维度上立体设置不缺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

1.确立与幼儿园教师吻合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合格幼教工作者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等专业素质要求,确立涵盖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教育技能等三方面的实践教学总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

(2)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开阔学生眼界,帮助其获取幼儿教育改革的新信息、新知识。

(3)培养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观察研究幼儿发展规律的能力,设计及组织指导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创设环境和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教育反思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等。

在建立总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各类具体的实践教学分目标。分目标也包含情感态度、认知能力、职业技能三个方面,但各有侧重。〔4〕比如,入学教育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以树立职业理想,明确学习方向;教育观摩见习侧重于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其思想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技能训练与比赛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其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幼儿园保教实践重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坚定职业信念、明确职业规范,掌握从事卫生保健工作、观察研究幼儿发展规律、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运用各种教育资源设计并组织教育活动、注重师幼互动并能进行个别化教育的能力等;科研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进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为成长为反思型、研究型的幼教工作者奠定基础。

2.确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应围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并且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新生入学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树立专业思想,明确努力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召开座谈会,请院系领导介绍情况提要求,请高年级同学交流经验谈体会。二是举办专题报告会,请专家学者和一线园长、教师介绍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要求。三是到幼儿园观摩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及要求,获得初步的感性经验。

(2)教育观摩见习。结合课程教学尤其是专业理论基础课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具体的安排是,针对教学内容确定观摩见习专题,制订见习计划,联系对口幼儿园,定期持续观摩见习。

(3)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且贯穿整个学程;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技能训练与比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课内与课外、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技能训练与技能比赛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创设各种竞技平台,定期组织说、写、画、弹、唱、舞等技能比赛,让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

(5)幼儿园保教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情感和提高其从教能力,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操作性教育实习。它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保育工作为目的,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一项特殊而必不可少的工作。具体要求是掌握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常规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组织形式及方法。在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制订相关实习计划,进行不少于两周的专题实习。

二是体验性教育实习。这一实习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各教育活动和各类型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过程中,每周或每两周到幼儿园一次,以全面了解各领域教育活动、各类型游戏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指导方法,并在幼儿园教师指导下设计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和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同时尝试独立组织其他活动。

三是提高性教育实习。这一实习的内容是组织学生在毕业前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工作实习,以帮助他们全面熟悉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较熟练掌握幼儿教育的技能方法。

(6)科研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进行幼教科研的基本能力。基本的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将科研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一是要求学生进行课程学结。二是要求学生反思见习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3.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为考核重点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明确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旨在避免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随意性和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我们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和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要求,以学生实践能力为考核重点构建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加强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做到每次实训和比赛都有成果展示,每次见习实习都有书面报告,并由专业教师评定成绩做好记录,学期末按比例计入总分。例如,在保教实践中,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考评方案,由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校带队教师联合考评,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工作态度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一是实施制度化管理。将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制定实践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的管理文件,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组织管理。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办法,编制实践教学计划,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做到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监管到位,反馈及时,考核全面。

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和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除了常规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教学设施以外,我们花大力气建设了模拟幼儿园活动室、游戏和玩具教学专用教室、心理观察实验室、婴幼儿早期教育实训室、微格教室等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加强了与幼教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起一批稳定的幼儿园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我们还组织专家编写了实践教学指导用书,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要求、评价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我们还抓好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熟悉幼儿园教育教学,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对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加以研究和指导。

总之,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期待相关的研究能不断深入,以使实践教学在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各方面更加科学完善,为培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作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30.

〔2〕刘晓东.解放儿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70.

〔3〕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03-210.

〔4〕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20.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y

Wang Jianhua, Tangmin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Kunming College, Kunming, 650031)

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发展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0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高等院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专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落实在课程上,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任何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1]然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体系呈现出的重学术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窄,职业技能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在幼教改革中,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才能培养出适应新课改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幼儿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对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以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性课程体系。

1关于实践性课程体系

1.1“实践”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本文中,实践主要指的是在高师教育中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建构实践知识,增强实践智慧,从而更快地适应教师职业这一角色并为其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术语。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这里的课程即指功课及其进程。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跑道”。据此,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提出,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2]我国有学者认为:“课程是一定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质和量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3]

1.3“实践性课程”是指将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于教育实践,旨在增长高职高专学生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发展实践智慧、形成实践能力,促进高师学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的综合。教育实践性课程是体现高师师范特色的课程之一,是实现高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实践性课程包括各门学科的课程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观察、社会实践、毕业顶岗实习、课外教学技能训练、各种社会活动等等,它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

2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探讨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当前一线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体,然而学前教育专科发展时间短,课程设置处于转型阶段和探索时期,课程设置经常在幼师和高师本科的之间摇摆,缺乏统整性和独特性,没有形成符合该培养层次的特有实践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的存在重学术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而且至今未形成适合该培养层次需要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不系统、不深入,课程设置在结构上,内容上都在调整和不断完善之中[4]。

为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应对整个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围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必需,技能求实”[5],在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的指导原则下,应重新诠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根据学前教育这一行业人才的需求,建构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实践课程创新体系,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落实在实践课程体系中,在实践课程建构设计过程中,既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逻辑严密性,又摆脱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即如何通过实践课程的改革培养合格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幼儿师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体现高职“全程实践”和“全方位实践”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所有的职业技能训练环节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对学前教育实践性课程进行了一些实践性改革。

2.1课程实践:结合具体课程,有不定期的教育见习。学生从一年级开始通过教育实践课程,让学生直接参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积累职业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2见习实习:在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每个学期组织1周集中见习,教育见习课程从一年级就开始安排,第一学年是保育实习和教育见习,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感受教学环境,主要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可分以下几个阶段完成:第二学年有两周的教育见习;上下学期各一次,一二年级主要是到见习基地幼儿园见习。三年级第二学期全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同时,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和三年级第一学期均安排校内实训,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另外,每个假期安排幼儿园的调查和实践,完成实践报告。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幼教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职业角色或准职业角色的历练中。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形成以后期实习和顶岗为主,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当然,各种实践环节应依据学科的序列与专业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科学安排并贯穿始终。

2.3课外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中校内实践主要有:a.统一组织舞蹈基本功晨练; b.专题晚自习(练——书写、手工、绘画等;讲——讲故事、诗歌朗诵等;唱——视唱、歌唱;舞——舞蹈基本功练习、节目排演等)。c.课外练琴,包括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器乐练习。d.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团小组活动。包括舞蹈队、器乐队、礼仪队、声乐队等。e.专业技能竞赛。包括艺术竞赛(弹琴、唱歌、跳舞、形体服装、画画等)、讲故事竞赛、诗歌朗诵竞赛、游戏设计比赛、课件制作竞赛、幼儿玩教具制作竞赛、童装设计竞赛、宿舍环境创设竞赛等。f.专题演出活动。每学年上学期组织“庆国庆,迎新生”演出、“毕业班汇报”演出、 “辞旧迎新”演出;下学期与幼儿园合作开展“庆六·一”活动和“欢送毕业生”演出。

校内实践主要有:a.参与幼儿园各种活动。包括节庆日活动、环境创设活动、玩教具制作活动、科技活动、游戏活动、保育活动、小课题研究活动等;b.义务到孤儿院、养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和监区帮教演出; c.积极配合参与社区各项文艺活动。

2.4市场需求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依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构首先要考虑与区域行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度,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符合度,以此提高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做到以市场化促进课程体系建设的标准化,以信息化带动课程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其次要进行规范化的人才素质需求分析,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短、中、长期需求态势和现代幼教职业的发展趋势,认真分析校本专业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市场需求不多、对就业作用不大的课程应坚决取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遵循“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学生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实行“按需分流,方向选择”。前期趋同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学习及深造打下基础,后期分化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2.5技能目标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的着眼点: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幼儿园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地域性,根据当地幼教的具体情况进行职业技能分析,开设特色专业技能课程,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个性。根据我们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90%的来自山区农村50%左右的学生是少数民族,为此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学生专业技能突出“三能八会”

“三能”:

(1)“能设计组织幼儿活动”。即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儿园的办学实际组织幼儿的文艺、体育、游戏、科技、故事会等教育教学活动。

(2)“能创编幼儿舞蹈”。即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舞蹈特点,结合不同民族的风格创编幼儿舞蹈。

(3)“能创设幼儿园环境”。即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儿园实际,结合地方文化和美学要求,对幼儿活动的环境进行局部或全面创设。

“八会”:

(1)“会朗诵儿歌”。即能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儿歌,并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及恰当表情给予朗诵。我们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90%的来自山区农村50%左右的学生是少数民族,说普通话时地方音很重,为此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小皮球”“城门城门有多高”等儿歌让学生练习。

(2)“会讲儿童故事”。即能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幼儿故事,并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恰当的表情、生动活泼地讲述故事。

(3)“会唱幼儿歌曲”。即能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幼儿歌曲,并能准确、优美地演唱幼儿歌曲。

(4)“会跳儿童舞蹈”。 即能选择并创编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儿童舞蹈,能进行示范并指导幼儿表演舞蹈。

(5)“会制作幼儿玩教具”。即根据幼儿教学和游戏的需要,制作相关的玩具和教具。

(6)“会弹一手好琴”。即会用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伴奏和弹奏幼儿歌曲。

(7)“会画一手好画”。即会用颜料、油画棒等材料进行绘画、教学绘图和手工制品、环境的美化。

(8)“会写一笔好字”。即会用毛笔、硬笔、粉笔等书写工具规范地写好汉字。

实践证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使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得到有效落实,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才能更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合编. 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第2版88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8第一版第207页

[3]吴杰.《教学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第一版第5-6页

第7篇

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启蒙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幼儿园保教人员保教水平的高低。随着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扶持,各地学前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这利好于广大农村儿童,同时利好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毕业生的就业。

以陕西安康市为例,2005年,全市学前教职工总数1 003人,其中专任教师689人;到2010年,全市学前教职工达3 094人,专任教师1 984人,五年间增加了2倍。截至2011年底,全市有幼儿园294所(安康城区25所,县城30所,乡镇142所,农村9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01所。有3—6岁幼儿89 502人,在园61 591人(其中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就读25 473人),全市幼儿园师生比为公办园1:13.7、民办园1:10.4,超过国家要求的师生比1:6—7的标准。根据安康市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全市近9万名学前三年适龄儿童,按三年后75%入园,还需补充近7 000名保育人员。在全市幼儿园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仅占26.2%[1],农村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小学转岗教师,年龄偏大,缺乏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了解[2],以安康市石泉县长安幼儿园为例,该园有22名职工,仅3名毕业于幼教专业,其余均来自转岗人员或临时聘用人员。

安康市相关部门2011年抽查8所农村幼儿园发现,幼儿园食品储藏室、校舍等均无防鼠等设施,不少幼儿园幼儿使用的毛巾、水杯没有个人标识,混杂使用。餐饮用具摆放零乱,直接暴露在无防护的房间内。此外,幼儿“三餐一点”中,各营养素搭配不当,没有科学的食谱安排。私人投资建设的村幼儿园刻意追求经济效益,不设保健室,未按要求配备专职保健人员,幼教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不佳,教学、生活场所安全设施不到位,保教工作隐患多。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幼儿园数量的扩张,带来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托幼机构强调的“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没有在基层幼儿园工作中得到落实,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严重不足,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一、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教学现状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院校的扩招,流向高职的学生每况愈下。高职高专录取学生的分数无高分可言,且分数呈逐年下滑的趋势。以陕南部分高职为例,只能在省定最低录取分数线边缘录取学生,且只能完成招生计划的60%左右。招录的初中毕业五年制学生,基本上是无法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三年制”的中专生更是有“问题”的双差生。除高职学生外,三年制中专、五年制大专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特别是理科学习基础更差。很多学生没有学习过《生物学》、《生理卫生》课,听课吃力,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加之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不少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许多学生自暴自弃,放学上网、上课睡觉,作业不交,考试不到等。王建安:从幼儿园数量扩张谈高职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 第25卷第4期

2.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的现状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了解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的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掌握托幼机构各项卫生要求及卫生保健工作的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对幼儿进行保健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3]。

从高职学前教育实践中看,从事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知识优良,但教师讲课的主要模式还是沿用课堂讲授(尽管使用多媒体讲授),缺少在实训、实习中面对面的传授。现行可选用的教材相对较少,教材内容理论化程度高,切合实际需要的内容少。教材对中国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社情掌握不多,教材案例的安排没有与农村、特别是贫困山村的实际进行很好地对接,教材内容面面俱到,取舍不当。另一方面,由于很多高职是由中专合并组建而成,“双师型”教师不足,很多专业教师缺少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实践,特别是对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现状了解不多,缺少应对幼儿园卫生设备不足情况下,如何因地制宜做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办法。因此,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内容较散,针对性差,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尽管各高职院校都按教学要求组织安排学生到幼托机构(如幼儿园)进行保育见习,但见习学生多、见习时间短,加之来自幼儿园方面对实习生的种种限制,造成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少,大多数学生见习后都感到收获不大,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实践的验证。因此,学生保教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没有得到强化。

二、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改革探索

1.对高职生进行职前教育

任课教师要以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为指导,分析当前就业有利形势,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抓住就业机遇,以过硬知识与技能,应对职业挑战。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幼儿园保育工作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其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化学生从业的“四心”培养,对学前儿童怀有“爱心”,对学前儿童保育工作有“耐心”,对幼儿园保育岗位工作要“细心”,对幼儿园保育工作岗位有“责任心”[4]。

2.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这门课学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本门课程涉及生物、医学、化学等方面很多知识,不少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有抵触情绪,一是自感生物学基础差,二是认为自己将来承担的是教学任务,学不学这门课程不重要。因此,在教学前要对学生进行幼儿园工作职责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幼托工作是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强调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是学前教育教师的重要责任。同时,把激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通过制作PPT、放映幼儿园一日生活录像片吸引学生,把教、学、做、用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谈到营养问题,请学生结合自身对营养的理解,讲自己如何科学地加强饮食营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讲事例,如利用蛋白质互补作用原理,教学生制作 “五谷豆浆”的方法、教学生食疗美容等;结合“儿童生理疾病及其预防”的教学,给学生传授保健的小方法,如“擤鼻的学问”、“吃香蕉防便秘”、“用伤湿止痛膏防治冻疮”等。学以致用,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兴趣,学习的热情自然得到有效的提升。

3.编写补充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根据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总体战略,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为此,要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编撰补充教材内容,使学生真正了解村办幼儿园的实际,如何在办园硬件不达标、软件不够的情况下当好幼儿园的兼职“营养师”、“护理员”、“卫生员”。如何因地制宜地用“土办法”取得卫生保健实效等。这些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可操作性更强,使学生能从容地面对实习和今后的工作。

4.加强教师的实践锻炼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高职院校要保障专业教师每学年有深入各类幼儿园实践和调研时间,除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外,各高校应对专业教师的实践和调研提出要求,明确课题,明确目标。使专业教师成为理论教学的传授者、教育实践的导引者,做名副其实的“双师型”师长。

三、结语

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学生的就业是办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永恒的主题。面对农村幼托机构的不断扩充,只有把握幼儿园发展中的需要,改进培训模式,注入基层工作所需,高职学前教育才能有所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路子才能越宽,才能越受欢迎。

[参考文献]

[1]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EB/OLJ].安康人大网, 2011128.

[2] 崔玉良 王来平. 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幼儿教育,2011(Z6):4144.

第8篇

 

1 目标确定——强化教育技能,巩固专业思想

 

高职高专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其课程除了根据高职高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以外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在实践课程中渗透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复合人才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把专门(专业)能力与职业关键能力的教学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在有限的教育资源内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进行实习实训的目标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在分析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前教育主干课程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践知识和能力培养所需,专科层次下学前师范教育学生的实习实训目标可以确定为: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加深对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的了解,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印证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学习与掌握教育规律,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学前儿童保育、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有的能力,并使之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实习实训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兴趣和情感,初步建立起学前教育专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 实训内容——涵盖三学六法。涉及多种类型

 

学生综合教育技能的提升,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与相应的教育理论作基础。专科层次下学前师范教育的专业核心课程就是“三学”、“六法”。“三学”指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和学前儿童教育学;“六法”现指2001年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即健康、社会、语言、科学(科学与数学)、艺术(美术与音乐)的活动设计与指导。这些课程能帮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一般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让学生掌握对幼儿园孩子实施有效教育的一般方法、手段与途径。因此可以采取分阶段、有重点地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将三学六法有机整合到每次实习实训中,并在整体提升教育技能的同时,每次重点性地解决一个方面的实习实训任务(见附表一)。

 

从安排表可以看出,实习实训内容涵盖三学六法,类型涉及参观、调查、见习、实训、实习等多种类型,每次实习实训内容各有侧重点,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教育技能的同时,将专业思想教育同每次实习实训的重点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重点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体会与内化理论知识,学以致用。

 

3 时间安排——阶段安排实习,贯穿学籍全程

 

从表一可以看出,在实习实训时问的安排上是分阶段安排,每个学期都有与专业核心课程对应的实习实训内容,整个实习实训贯穿了学习的全学程。这样安排的好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每次实习实训可与相应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结合,便于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更好理解与内化理论知识。二是便于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资源,校园配合,互惠互利,让学生更全面了解幼儿园,提升教育技能。幼儿园每学期、每个月都有其重点性工作,分阶段安排学生到实习园见、实习,幼儿园在一些大型活动,需要人手帮忙的时候,学生正好在园实习,可对幼儿园工作有所帮助。如幼儿园组织春游、秋游时,需有更多成人协助组织;每年的元旦、六一庆祝活动,需有更多人参与环境布置与活动准备与组织工作等,而学校在这些时I可段安排学生下园,学生除可完成既定实习实训任务外,还可额外积累有关经验,校园达良性合作。但若每次都在这些时间段安排学生的见、实习,也有其不利因素,因为大型活动往往会打乱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学生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习。所以,分阶段安排实习实训,就可既充分利用其有利面,又可避免其不利因素,达到理想的实习实训效果。三是实习实训贯穿全程,使学生逐步积累教育技能,提升对专业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技能综合训练的目的。

 

4 基地选择与建设——类型多元共建,地域辐射全国

 

高职高专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实习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中心与校外实习园两种。校内实训基地有别于专业教室、实习园,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集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场所。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的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专科层次下学前师范教育可尝试将校内各功能实训室有机整合,成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实训中心,根据学生教育技能训练所需,可分为语音教室、微格教室、心理观察总控室、感觉统合训练室、模拟幼儿园活动室(幼儿游戏与玩具教学实验室)、婴儿教育实验室、蒙台梭利教学实验室、棋艺教学实验室、幼儿园管理实验室等各功能实验实训室。这样就可以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变课堂“记忆—一应用”为“行动——研究”,将校内实训室建成一个集幼儿园教学、科研、管理、培训于一体的仿真实践场所,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历幼儿教师的职业环境,使学生从典型教育环境的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训练教育,并使其成为学生课外活动及教师科研的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都是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与“外”的结合,从一定层面上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办学途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传授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课堂、实训(验)室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综合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它突破了在传统教育中近乎完全在校内进行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与行业、教师与企业、学生与岗位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由此解决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与培养质量的诸多问题。对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应特别注意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好合作园,注意涉及各种类型,实习园应既有公办园,又有私立园;既有大型甚至超大型的幼儿园(办班数十几、二十几的园),也有小型或微型园所(办班4个及以下园);既有省、市级的示范幼儿园,也有合格级的街道、社区办幼儿园;既有本市、本省的幼儿园,也有外省市的幼儿园,涉及多种类型,辐射全国各地,以满足学生在多种类型幼儿园实习体验,积累教育经验,提升综合教育技能的需求。二是学生下园前做好相应技能的强化培训,使学生下园就能达到相应岗位的实习与顶岗要求,为幼儿园使用人才提供信心,使合作园感到接待实习生不只是增加幼儿园的工作负担,而是于幼儿园的工作还有一些有益的帮助;三是选派有经验的优秀“双师”型教师担任实习园所的蹲点或指导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也可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进行现场指导,达到双赢。这样,幼儿园欢迎,学校教师也有机会更多贴近幼儿园一线。

 

5 管理指导——分层分类参与,双师为主指导

 

实习实训的管理与指导是保障实习实训效果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牵涉面广,涉及人多,校内校外需协调配合,方能有效实现实训目标。在管理与指导实训工作中,建议通过分层分类参与,以双师指导为主的方式,使实习实训达到理想效果。

 

5.1 纵向管理——层次分明,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即教务部门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系部对学生自上而下的组织、教育、监督(如图一)。

 

教务部门是保障学生实习实训任务落实的第一责任部门,负责指导、审核实习实训教学计划,督促与监督各系部按教学计划落实实习实训任务,并协调学校各部门,保障系部实习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系部负责实习实训工作的具体组织与落实,联系实习园或实训场地,确定实习实训时间,选派指导教师并明确职责,分派学生并做好实习动员工作,检查、考核教师与学生的实习实训,做好实习实训的总结。辅导员与实训教师负责学生实习实训的具体指导,确保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实训学生按实训计划及要求参与实训,提升教育技能与综合素质。

 

5.2 横向管理——形成网络,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即学校专业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之间、教务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之间,以及教学系部和实训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的管理关系和协调一致的管理行为(如图二,见下页)。

 

通过横向管理结构,实现以下三个配合:

 

5.2.1 实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配合。学生实训期间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知识上和操作上的各类问题,因此需要实训指导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密切配合,为学生答疑解难,提高实训质量。其中实训指导教师的职责有:精通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教学,能为学生组织观摩活动和现场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学会教育活动组织技能,解决学生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实习实训考核,评定实习实训成绩。专业理论课教师的职责是:讲清实习实训的目的、意义、实习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准备好必要的参考资料,提供幼教前沿信息,在学生遇到复杂疑难问题时提供理论上的说明,指导学生写实习实训报告。应当指出的是,随着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这两类教师走向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5.2.2 教师教辅人员与学工部门的合作。实训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指导教师倾心教授;其次,也离不开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和教育。只有两方面密切配合,实现“管”和“教”的结合,才能提高实训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指导教师的工作十分繁重,包括编制实训计划,指导实训实践,布置实训作业、审批实训报告等,这些构成了实训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学工部门的工作是实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组织学生的实训进程、警戒处理违规现象,解决实训用品及交通伙食问题等。这样通过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实训工作顺利进行。

 

5.2.3 学校与实训单位之间的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质量高职高专人才的有效途径。实训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学生“零距离”接触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训练场所,大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必须加强高等院校与实训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与合作,使之负起培训教育学生的职责。高职高专要加强对校内实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校内实训基地要配合教学需要,有计划地安排相应的实习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必须要有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实训任务,督促学生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考核工作。学校也要发挥优势,主动出击,为幼儿园培训在职人员,共同开展教育探究,从而达到幼儿园和学校“双赢”的结果。

 

在每次实习实训活动组织与指导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式操作可以保障每次的实习实训达成理想效果(见图三,见下页)。

 

第一阶段:查阅收集资料。先由教师介绍清幼儿园一日各环节活动流程及组织技巧,再布置学生下园调查,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及教育教学收集资料,掌握根据幼儿园学期教学安排制定、实施教学技能。

 

第二阶段:动员大会。在实习实训开始的前一周,邀请专家和系领导为学生开实训动员大会,让学生高度重视专业技能实习实训,理解专业技能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宣布整个实训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并发给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手册》和实习计划,提出实训的具体要求。

 

第三阶段:见习。结合职业技能要求的各项基本操作,观摩幼儿园教师的规范操作与工作流程,逐步内化各环节操作要领,能对照规范查找自己操作中的问题与不足。

 

第四阶段:实习。在见习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技能要求全方位实习,让学生综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探索创新,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会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阶段:组织汇报活动或技能考核。在实习实训最后阶段,每个小组通过自荐或推荐,选拔学生组织实习实训汇报活动,展示实习实训成效。并请实习园教师参与,对学生实习实训情况进行逐一评定,给出实习鉴定。

 

第六阶段:总结表彰大会。实训结束后首先要求每个同学写出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同时邀请系领导、所有参与实训的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开表彰大会。在会上先由实训指导教师汇报实训情况,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他们对本次实训谈出深切感受,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由系领导对本次实训做出合理评价,同时对成绩优秀、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颁奖。

第9篇

(一)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目标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依托,带动和引领0—3为婴幼儿早教服务、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双语教育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教材、师资、教学资源库、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共享的专业类群。

(二)建设思路

1.搞好重点建设

在距离学院较近的、人口相对集中的、文化、经济相对发达的高新幸福城选址租赁建设一所实验幼儿园。解决教学改革中的课程、教材实验,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训、教学见习、顶岗实习创造最快捷的、最方便的条件。使我院艺术教育专业群校内实训条件达到省级同类院校一流水平。

2.抓住建设的突破点

与行业合作创办一所实验幼儿园(校内教学性实训基地),以此为突破点进一步探索“校园合作、理实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研究学前教育行业在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使用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和幼儿园在家长关系、幼儿学习、生活、游戏、活动等方面的具体管理方法措施,为重点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模式创新实践提供条件。

二、专业建设主要内容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院与幼儿园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线构建出学前教育专业与行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在校内实训基地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同时安排1个学期直接到幼儿园的具体岗位进行实习。

(二)平台课程建设

1.制定课程标准

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符合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内部结构,培育能够零距离适应岗位要求的幼教素质人才。

2.教学方法与方式改革

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在教学中获得知识、技能。基本掌握编写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及组织幼儿生活活动、游戏、娱乐、上课等活动的方法,获得对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感性认识,以此培养比较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准教师意识。在最后一学期,将安排学生毕业实习,根据实习的收获,以观察报告或调查报告完成实结。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积极开展培训

专业教师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活动中承担主要课程,推进幼儿园教师技能培训。

2.推进挂职服务

选派教师到紧密型基地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课题研究,推进全面有效合作。

3.拓展学生服务

通过学生“支教”、“敬老”、“助残”等活动,拓展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预期效果通过建设

创新一个培养模式、建设一个情境性教学实训基地、全面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校内实训室达到15个,校外实习基地达到22个,资源建设基础性强、覆盖面广,能够有效的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品牌专业和改革范例,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省内外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与引领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队伍优势更加明显

通过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聘用力度,建成具有掌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领军人物和在本专业领域中有较大影响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校内专任教师(专职)+幼儿园园长(兼职)+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兼职)”的优秀教学团队。

(二)专业群建设凸显带动作用

第10篇

我是x市x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XX学前本二班的一名学生。在20**年11月15日,在赤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铁路分园参加见习。一直以来,我认为,做为一名幼儿园老师,特别容易,无非是每天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适当教给他们一些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可到了幼儿园才知道,想管好一个班的孩了并让他们接对待孩子一定要语言和蔼可亲,表情和动作一定要吸引孩子。只要孩子们愿意去做的事才会配合老师,去学习这些。老师才会觉得更容易。我去的是大班,大班的孩子理解能力比中小班的孩子都强的多,但是却都比他们难管,因为他们有更多自己的想和主意,受自己,接受和理解教给他们的知识,真很多事情不会听别人的,老师必须有一定的方法,才能把他们管好。否则,孩子会把老师弄的手足无措。

特别是作为一个一点经验都没有的新老师,想管好孩子们更是困难。首先,他不了解孩子,对孩子们的性格、脾气,还有各方面素质的是太不容易了都不了解。所以,最先应该做的就是去理解孩子,从每个孩子的每个方面出发去一步步调查,要经常有家长沟通,这样教师和家长联合在一起,更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这五天以来,真的让我获益匪浅,老师教会了我好多东西,这些都是我在学校所接触不到的。现在我知道,要做好一名教师,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实践也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一定要理论和实践结合,才是最重要的。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快要吃饭的时候,老师总是给我们讲一些有助于我们发展的事情。教我们如何去理解孩子,如何去教育和管理孩子。什么时候该对他们笑;什么时候该对他们严肃。她是个有经验的幼儿老师,如果按年龄算,我觉得她并不大,但如果按经验算,她应该算个老教师了。她把她的好多经验都传授给了我们,我真的好感谢她

不仅如此,她还给了我们特别的机会;去给孩子们讲一节课,让我们煅炼一下自己。按学校规定,我们是没有资格去讲课的。我们这次只是去看老师如何上课的,吸取宝贵的经验,以利于我们以后的发展。我和同学来合作,讲了一节音乐课和舞蹈课。刚去到孩子们的面前,真觉得很紧张,有些语无伦次的感觉 。提前准备好的教案也忘的一干二净了。就连唱的熟熟的儿歌也因为紧张唱的跑调了。开始运用了孩子们根本理解不了的“礼貌用语”四个字,闹了三个大冷场,问题提了好半天,孩子们都愣住了,后来孩子们的回答完全跑 题了,我怎么拉不回来,紧张之下,我有叫了个“同学们”,孩子们对同学这两个字特别陌生,又尴尬了好一会儿,最后老师给我们做了点评,指出了我们的不足,这次机会真的让我学到了好多的东西。实习报告

这次见习所收获的不仅仅是课外知识,也是一次深刻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实习打下了基础。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

第11篇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学前教育 英语教学

引言

随着江苏省教育结构的调整,五年制高师突出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是音乐、钢琴、舞蹈、绘画、手工、讲故事等技能课。英语作为一门文化课,学生投放的精力和关注相对较少,如何结合学前的多元特点上好英语课成了本文探索的课题。

一、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教师首先自己要懂得多元智能理论和学生的智能发展规律,并渗透应用在教学中,包括英语课堂,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由于语言是任何学科的媒介或表达方式,因此不能孤立地学语言,需要综合其他智能,博采众长,在相互渗透中学习。

二、学前英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向

五年制高师的英语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英语,另一类是非专业英语,即除了英语专业班外的艺术系、社会服务系、文理系、学前教育系都是一样的课本、要求和上课方式。从学校教学目标说,就是在规定的学期或学年上完规定的课文,分数达到及格率和优秀率即可。从教师角度讲,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老套,不能及时学习新课堂模式和理念,不愿改革,不愿向同行学习,不愿用多媒体教学,着重教授语言,所以部分课堂上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布置的练习单调,缺乏让学生参与的互动练习;很少创造轻松的环境;对学生参与少的情况熟视无睹,不做改变,而且教学内容与以后的工作联系不大。从学生的角度讲,内在学习动力不足的人就会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甚至直接放弃不学,只有少数内在动力足的人,不管老师怎么上课,用什么方式和态度上课,都能坚持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奋斗不息。

随着形势的发展,江苏省取消了语文、数学及英语专业的五年制招生,全招学前专业。学前的特点是技能第一,文化第二,所以学习英语要突出技能的主导性,即要把技能融入英语学习中,才能适应学前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而多样化的技能正是多元智能的体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取得岗位资格,学前课程总的趋势是生活化和游戏化,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应与幼教发展趋势相吻合,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因此,借助网络媒介把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学前英语教学课堂是今后学前英语教学的方向,这种教学理念会为幼师学生将来从教掌握好理念方向。

三、基于多元智能的学前英语教学

(一)教师方面

1.注重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理念和需要决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语言为生活所需,不是独立的科学,所以讲授语言点、肢解语言的方法是有意的“学得”,这只能在语言应用中起到监察作用,而不能成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显得生硬而累人。克拉申的习得理论告诉我们语言要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才能促进第二语言的发展和运用语言的生产机制,所以学英语不能孤立地讲解,背诵记忆,反复练习,要把语言放在多元环境中自然地习得。首先,教要批判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和需要有选择地使用教材,突出口语交际,听力模仿,单词音节和重音,句子意群和节奏,通过英语儿童诗歌律动(陆莺,2014),歌曲弹唱,视频跟唱,手机在线模仿,原版英文电影,示范对话,情景模拟,英文对白,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语音感知识别能力和句子整体理解能力,增强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其次,安排好课时,学前一周四节课,至少要保证两节课是听力口语和语音模仿课,其他两节课上也要有口语互动,同时老师用英语授课本身提供了听力环境。上课时间毕竟有限,更多的口语任务或书面任务可以放到课后完成。

2.英语课与学前特征结合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英语教学不是孤立的,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并相互影响的。学前课程趋向生活化和游戏化,英语教学应与学前教育专业相融合,探寻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绘画、表演、唱歌、编导、制作等多种专业技能,采用情景模仿、话剧表演等灵活形式,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任务教学驱动教学过程和具体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故事示范讲解法、案例法、模拟法等,因材施教,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综合技能的英语作业,如儿童英语歌曲、英语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英语儿童短剧表演、英语游戏设计比赛等一系列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上好幼儿的英语课,如何寓教于乐、声情并茂地用舞蹈、音乐、绘画、钢琴、手工等技能多元地备课上课,给幼儿呈现丰富多彩的课堂,让他们在多元情景中汲取英语表达方式,感受语言魅力。英语专业教师不具备学前所有技能,但是可以布置含有综合技能的英语作业,如配图讲英语小故事,配图学单词,用玩具模型在游戏中学单词,PPT辅助图片和声音学英语儿歌,钢琴弹唱英语儿歌等,因为学生有这些方面的技能,完全可以做到。

3.教授先进的英语教学法

英语教学法经历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五步教学法、3P教学法、交际法、情境教学法、全身反应法、任务型教学法、smile法和翻转课堂等历程。其中交际法基于合作学习的理念,任务型教学法基于探究型学习,翻转课堂基于自主性学习,以微课的形式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新内容、新知识,课堂上开展讨论难点、交流心得、成果展示等生成性学习活动。目前在中国掀起学习和比赛的,大规模翻转课堂还要一段时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课型和知识点都需要微课先学。幼儿园适合使用的英语教学法有游戏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法和最新的smile法。

总之,学前英语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外语习得和学得理论,学习教学方式发展的动态,在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及语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结合学前专业特点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另外,还要不断端正学习态度,能够适应教育不断变革的需要,学习不断更新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目标,深究教育理论,用教学实践默化学生的教育理念,使他们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准确的听力,利用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融学前技能于英语课堂中。

(二)学生方面

1.课堂模拟授课

课堂模拟授课能转换学生的角色,从教师的角度体验课堂,关注的重点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理念。在模拟上课准备阶段,把学生分组,六人一组,给定课题,如水果和交通工具,上课时间为10―20分钟,对象为3―5岁幼儿,两周时间准备,编写教案,小组成员合作、互助。在教案中写清教学目标、授课对象、教学方法和活动手段,教学重难点,教师用语;然后老师修改教案,给予指导,学生根据指导修改教案,合格后根据教案制作教具,准备教材,录音,视频,制作课件,查找资料等,然后在小组内试讲,全英文授课,结合PPT,跟上节奏,教具与口语要一致。组内人员提建议,修改,完善,最后在班里公开试上,教师点评,反馈意见,再修改。

学生可以借鉴《剑桥国际儿童英语》的教学方法。苏慧详细分析了此教材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了多元的教学活动供同学们参考,这些多元活动反过来有利于促进儿童多元智力的整体发展。教材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在幼儿英语教育界著名的SMILE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由五个部分组成:“(1)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的学习语言是通过图片卡、短剧、卡通故事、歌曲、歌谣、韵律诗和行动故事来表现的。(2)多感官刺激儿童是通过看、听和实践来吸收外界信息的。(3)促进智力发展的活动(4)通过音乐、运动、韵律和节奏促进儿童的长期记忆。(5)激发儿童兴趣的短剧、故事和游戏。”学生在模拟课堂中学习借鉴使用这些方法,会对以后的教学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教学方法引领作用。

2.幼儿园见习和顶岗实习

见习和实习是幼师教育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见习和实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实践中需要什么。见习前要做好准备,向老师或上网查阅见习的要求、内容、形式等表层准备,还要认真学习幼儿特征,幼儿教育教学理论,幼儿教学方法,幼儿教学目标等深层次准备;见习中观察幼儿园的墙面布置、区域布置特征,课程表中课程安排特征,并做见习、实习笔记,留作反思和参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三个步骤认知、理解,增强感性认识,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教学基础。同时能够检验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方面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为顺利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学校方面

1.编班

目前五年制学前专业学生来自初中,除了免费班文化成绩高一点外,其他普通班的学生文化一般不够普通高中的分数,他们选择高师就是为了多学技能,避开文化学习的弱点,但是在普通班中,会有几个成绩突出者或者是学习态度端正并努力奋斗者,他们的英语成绩很好,文化学习和技能学习齐头并进,这些学生想通过专转本继续学习,未来能多一分选择,而其他学生文化学习不扎实,以过关为目标,五年后即就业,鉴于五年制学前专业学生的基础和就业方向的不同,专转本的学生可以单独编班,学的内容和用的材料针对考试和拿成绩,不上专转本的学生使用专门的学前英语教材,简易有趣味,增加教学法内容和案例教学,增强实践性和幼儿英语教学的引导性。

2.选择合适的教材

高师英语教材应与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英语教育的特点紧密结合。目前比^专业的学前英语用书有《幼儿英语教学法》、《学前英语综合教程》、《幼儿教师使用英语口语.初级》、《幼儿教师使用英语口语.中级》、《幼儿园教师英语教育技能阶梯训练》、《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第二版、《中外幼儿歌曲荟萃》、《学前英语游戏设计》等。另外,学前专业学生也应该了解幼儿园所用的英语教材,比较正规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有《剑桥少儿英语》、《小早起鸟儿童思维英语课程》、《外研社幼儿园英语》(苏慧,2011)、辅导机构使用的英语教材多为自编自创的,也有通用的,如《吉的堡英语》、《英华兰魔法英语》、《新概念英语》等。

3.制定学前英语教学目标

高师学前学生五年毕业后是幼儿园的教师,他们与高中生不一样,所以教学目标也不能是一样的,前者应侧重听说、语音语调、教师课堂用语等语言知识,以及教学法、上课等语言应用能力,学生需要学习语言习得的规律、理论和方法,研究幼儿心理,学好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要能把学前技能如舞蹈、绘画、讲故事、弹唱等融入英语课堂中,做到融会贯通,多元智能辅助英语学习。

4.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检验环节,评价机制要从一节课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大方面设置。评价者表面上看到的是老师的教态仪容,安排的教学环节,活动任务,课件制作水平,学生回应情况,课堂是否热烈、热闹,这些都是课的表层结构;课的深层结构是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所以作为评价者的教务处应设置全面的评价项目,对授课者做出全面的评价、点评。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园,他们教学的对象是语言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对英语的词汇和语法要求并不高,而对于简单口语和语音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教授以外,更要培养他们的语音语调和口语对话能力,突出视听说。一方面要让他们以后在工作中能为小朋友做出正确的示范,影响孩子未来的英语学习态度和兴趣,另一方面让他们能生动地使用这门语言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让孩子感受多元智能英语课堂的魅力,从而培养孩子知情意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因此,评价高师英语课堂要以学前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从多元角度进行。

结语

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是教师在活动,其实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师学前英语课堂也在动态发展中,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改革,与时俱进,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陆莺.英语儿童诗歌律动在学前师资培养中的作用[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

第1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145-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幼儿园必须有一支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智慧的教师队伍。中专学历层次幼儿教师由于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越来越不能满足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具有学术性的本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又不能满足幼儿园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专业理论与实践智慧兼具的幼儿园教师呢?笔者试图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并推诸实践,以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理论根据

1.个人实践理论

欧美国家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个人实践理论”,国内学者在研究中用“个人知识”、“实践性知识”来表述。尽管学者们使用的称谓不同,但实质还是一样的,即个人知识是个体所拥有的且真正信奉的、在实践中实际应用的知识。

有两种理论在支配着教师的思想:一种是师范课程所给予的教育理论,属于公共理论;另一种是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即教师本人在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教育知识,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真正“所采用的理论”。通过学习,“公共理论”进入教师的头脑中,教师能够叙述出来,但如果未经自己的亲身体验、理解,教师就难以把它转换为“实践性知识”,因而它虽然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却不能真正指导教师的行为。这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脱节的原因[1]。因此,个人实践性理论非常重要,它影响着教师对公共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它有利于引导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公共教育理论的同时,获得“个人实践理论”。再先进的公共理论,也只有内化为师范生的个人实践理论,才能对将来的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作用。

2.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2]。

当前,世界教育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类取向,即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2]。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教师本人在日常工作中所进行的反思性实践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反思”成为目前教师研究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最近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要以能力为重,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然而,由于幼儿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又过于重视说、唱、画、跳等技能技巧的培养,加之幼儿园的工作烦琐而具体,导致许多教师存在思维的惰性,喜欢模仿,不善于研究,因而专业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步伐。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的重心应放在提升学生理论素养,促进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反思型幼儿教师的培养之上。

二、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能在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少儿活动中心以及其他有关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教育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培养策略如下:

1.教育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改革后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必然要从“教”向“学”转变。为实现“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的转变,可采取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情境之中,教、学互动,学、做结合。

(1)案例教学。教师选取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从案例中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评判,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就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加深每一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教育教学事件的分析与决策能力。

(2)模拟教学。学生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幼儿园相应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个别或分组设计活动过程,编写活动方案,然后在课堂内模拟教学,组织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或活动片段的模拟,最后学生反思评教。为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学前教育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理论讲解与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分配比例至少应该是1:1。

(3)课题驱动式教学。教师从当前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热点问题中提出短小精悍的若干课题,组织学生按研究兴趣分成课题小组, 结合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理论讲授和方法介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提出解决课题的各种方案,并模拟课题研究活动流程。通过课题组长阐述、同学评议、教师点评等形式使课题方案从计划到实施力图达到最优化。以课题作为驱动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体会到实际研究的过程与成就感, 深受学生欢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实践教学竞赛、导师带动式教学等多种模式,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2.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化

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化,即将教育训练融入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知行合一,不断体验、反思,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的有机结合中形成专业教育能力。

(1)专业科研能力训练。把“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毕业论文与设计”等训练学生科研能力的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程,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儿童观察与记录”等课程纳入专业限选课程,提高专业科研课程的地位。结合模拟试教、见习、实习、教育访谈等活动,撰写观察日记、叙事报告、毕业论文,在记录中不断分析、评价、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2)专项职业技能训练。在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演讲与口才”“朗诵艺术”等任意选修科目,强化活动方案的编写、听课、评课、说课、幼儿成长档案袋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幼儿家长沟通联系等方面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借助微格教学,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技能训练。通过试讲、录像、师生及小组同学间共同分析探讨、修改、再次试讲、录像、评价等过程,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效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讲、唱、弹、跳、画、制”等六种技能,还可以通过开展“幼儿教师六项技能大赛”“十佳教学明星大赛”等,以比赛强化学生职业专项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基本功水平。

3.教育实践实习全程化

全程教育实践是实践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指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4]。全程教育实践是促进学生专业化成长的需要,也是缩短师范生“由生到师”角色转换过程的需要。

学生参加全程教育实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学年,以校内实践为主。强化学生的弹、唱、跳、画、说、操训练,严格进行过关考核。可以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观摩实践基地、“六一”儿童节等大型活动;也可请幼儿园园长、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具体感知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加强职业意识,初步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第二阶段:第二、三学年,以基地实践为主。每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到基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学生通过接触、观察幼儿,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幼儿的年龄特征,较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通过观摩幼儿园的保教活动、科研活动及幼儿园开放日活动等,促进学生更全面、真实地了解幼儿园教育、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状况;并且在第6学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一周,除了继续观摩、配合教师开展各项保教活动外,力争尝试自己独立带班一次,至少组织一次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感受如何组织和开展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真实体验教师角色。第三阶段: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实习与顶岗实习。为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这一阶段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践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试教活动;二是在最后一学年先集中实习后顶岗实习 。集中实习一般安排在实践基地,时间一个半月,实践基地幼儿园一般都是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幼儿园教师指导会更规范。顶岗实习可由学生自主联系有就业意向的幼儿园,一方面学生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眼下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丽.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