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0 23:59: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工小家事迹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勤政为民的好书记
-----记XX市XX乡党委书记杨有文
在XX市提起杨有文,没有不知道他,尤其是农牧民,个个都会树起大拇指:“杨书记,加克斯!”。今年49岁的杨有文在干部队伍中有一个绰号----“一口清”,意思是不管他在哪任职,对本乡本土的情况都是了如指掌。他总是开会不用发言稿,汇报工作不准备材料,但对群众关心的问题,领导关注话题,他会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让人信服的是,当过会计的他算得“一笔好帐”,乡里有多少家底,能办多少事;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如何增加村级积累;村民种什么赚钱多,种什么风险大等等,他不仅可以算出个一二三来,而且每一笔都能算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村干部们干脆风趣地叫他“杨管家”。杨书记来了,我们拿上了工资
在去XX乡任职之前,杨有文已经有了一次临危授命。那是20xx年7月,市委决定把45岁的杨有文从市纪检委副书记的职位调整到恰合吉牧场任党委书记、场长。谁都知道,恰合吉作为国营牧场,多年来一直是管理混乱、外债高筑、干部职工拿不到工资、群众意见非常大,上访可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还发生过扣押市领导的事情……。杨有文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没等市领导做工作,就表态:“我是党的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听从党的安排”。决心表了,而这个“烂摊子”,究竟怎么收拾?面对简陋破旧的场部和干部群众稀稀落落的掌声夹杂着轻蔑的话语,他的眉头锁紧了。当天,杨有文就打破听汇报、开见面会的惯例,开始走家访户摸情况,详细查找问题的根源,仅用了18天的时间,他下南湖,上北山,同老党员、职工代表、贫困户促膝谈心,访贫问暖,全场90以上的职工家他都走到了,“民情”、“场情”笔记记满了6大本。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牧场党委、管委班子成员不团结;干部作风不正,财务、土地、草场管理混乱;正气不能伸张,邪气得不到遏制,综合治理形同虚设。老病根子“挖”了出来,杨有文立即开始对症下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制。首先从狠抓内部管理入手,提出了“依法、依德、依场规治场”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让大家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清理欠款”。小小一个XXX牧场应收款竟有上百万元,通过仔细查阅账册,杨书记发现仅机关干部欠公款就达10万元,其中有许多“欠帐户”是一些上级领导的亲戚,这可是多年来谁都不敢碰的一个“毒瘤”,杨有文决定就从领导干部身上“开刀”,彻底根治“死帐”、“呆帐”、“赖帐”的问题。他立下了一条铁的纪律,机关干部一周内交不了欠款,就“下岗”,不分年龄,不分民族,不分“皇亲国戚”,谁想赖帐,就法庭上见。这一招果然有效,一周内干部就上交欠款8万余元。在他亲自监督下,不到一年时间就收回各项欠款149万元,补发了拖欠全场职工的工资98万元,一时间,拿到钱的机关干部在会议室里欢呼雀跃;退休职工夏俊新捧着补发的19个月的工资泪流满面……
杨书记来了,XX乡变了样
20xx年3月,组织上再次把“棘手”的问题交给了杨有文——到XX乡任党委书记。与XX牧场不同的是,XX乡在90年代曾是塔城市的一面旗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荣誉的光环下却掩盖着干部作风漂浮,工作滑坡等问题,乡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差。杨有文以特有的沉着、敏锐、务实的态度正视这一切。他带着问题与机关干部一起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财务人员一起清查帐目,与纪检人员一起接待上访群众,用他的话说就是:“必须揭开阴暗面”。这次用了50天的时间,杨有文摸清了XX乡的全部家底,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天,乡政府全体机关干部以及全乡20个村的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齐刷刷地坐在了会议室里,杨书记的声音不算大,却句句敲得干部们心里发怵:“牲畜存栏数为什么不实?退耕还林面积为什么不准?招待费为什么居高不下?这些关系到老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都没有处理好,今后的工作怎么干?”大家清楚地记得,随后杨有文的“三把火”,一把比一把猛,把把都在“烧”干部们的屁股。第一把火就是杜绝干部“走读”。“工作不安心,一天到晚想着往家里跑,老百姓的事谁来管?”。他自己第一天就扛来“铺盖卷”,在乡政府“安营扎寨”,明令禁止迟到、早退、干私活、群众办事找不到人的现象。第二把是“作风整顿”,实行机关干部民主测评“末尾淘汰制”和“公开竞聘制”。在XX乡,杨有文曾用这种办法对经济上有问题、群众意见大的17名干部进行了免职,同时将21名作风正、群众拥护的职工充实到场、队领导干部岗位;在XX乡,他照样是不“护短”、不“留情”,先后对2名测评结果差的干部进行了处理,对1名工作漂浮,缺乏责任心的科级干部建议市委进行了免职。第三把火是实行干部“年考制”。对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情况和对乡情民意的掌握程度进行一年一考,考试成绩同干部年底评先创优直接挂钩。这一连环的“整顿”办法,让以往“天高皇帝远”、“高枕无忧”的基层干部一下有了危机感:“杨书记动真格的了?”期 间,杨有文多次召开了扩大到退休老党员和村干部的党委会,制定出“稳定农业、壮大畜牧业、提升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子,全乡的党员群众开始重新审视乡党委、政府:“阿西尔乡要重整旗鼓了,荣誉和骄傲又将回到这片神奇的土地”。
杨书记,您是我们的好班长
善于带班子,敢于打硬仗是杨有文的一贯作风。初到XX乡,为了刹住吃喝风,他在机关全体会议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从那天起,他便以身作则,一日三餐全部在职工食堂,工作之余不参加任何吃请;下村队也从不在村队吃一顿饭,既使驻村也要带上面粉和蔬菜。他的行为感染了班子成员,不出几个月,就改变了以往科级干部吃饭从不“埋单”的现象,各村队的招待费也真正实现了“零”控制,乡政府附近开设的4家经营性饭馆,因无人光顾而先后关门倒闭。杨有文的“会”多,这是干部们普遍察觉到的。而他的“会”可不是让人反感的“马拉松式”,相反若两天不“开会”,干部们心里反倒不踏实了。他带领的班子常常是白天下基层,晚上回来开碰头会;有时在职工食堂,饭碗一推也能开一个简短的工作汇报会;早晨上班前的例会是每天必开的。无论长会短会,他都要鼓励班子成员发言,谈思路、找问题、想办法、出点子,谁讲不上来,说明谁的工作还不到位。“分管党建的副书记不清楚各村文化室的情况,分管农口的副乡长说不出退耕还林的面积、摸不准牲畜的存栏数,你们就扛着行礼去组织部报到吧!”同时,细心的杨有文非常注意调动每个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他常说:“我喜欢鞭打快牛,喜欢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正是在他这样高标准严要求下,他带过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是他们共有的特点。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市委决议决策中,XX乡被誉为措施得力,效果好,能够保证政令畅通,安定团结,人均收入稳步增长的“示范标兵乡”。
杨书记,您是咱们的贴心人
如果说杨有文在管理上是“严”字当头,那么对干部的爱护则是细微之处见真情。为了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他根据每个季度干部出差、驻队办事及工作业绩考核情况发一次差费、伙食补助、加班费及奖金,XX乡机关干部常给别人炫耀:“我们现在‘有外块’了”。下一棵树村党支部书记刘明文在杨有文来XX乡4个月后一下拿上了四年的工资,他双手颤抖着说:“干了十几年村干部,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杨书记对我们好,我一定要好好干”。20xx年5月底,XX乡村民王锡义种植的20亩制酱番茄由于出苗不齐,准备翻耕种打瓜,杨书记一听就着急了,订单任务完不成不说,错过了季节,老王很可能颗粒无收。杨有文立即决定带领全体机关干部冒雨进行人工铺膜,人工栽植。那天的雨一直下个不停,阵阵凉风引发了杨有文的老毛病,只见他全身起满了大片大片的风团,越抓越多,越抓越痒,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可他硬是坚持与大家一起干,20亩地2天之内全部种完了。秋后,王锡义从厂方代表手中接过一叠厚厚的人民币,感慨地说:“要不是杨书记,今年我一家老小可能要喝西北风了。”
作为一名乡党委书记,杨有文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基层,奉献给了百姓。每当夜深人静,他宿舍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早晨干部们醒来,他早已在政府院内转了一大圈了,锅炉烧得热不热,别让干部们冻着;食堂伙食好不好,别让职工们老想家……能想到的他全想到了,就连附近的村民都知道,大清早找杨书记,他一准在政府大院。“我们愿意找杨书记,他能给我们办事”、“我们喜欢和杨书记打交道,他就像自家人一样”,这是乡亲们发自内心的话语。最让老百姓满意的是杨有文从不搞“形象工程”、“数字工程”,群众亲眼看到退耕还林、新植防林杨书记亲自带队,北环路勘路杨书记亲自打桩,千头牛养殖小区杨书记亲自过目牲畜头数……村民们心痛地说:“杨书记,为了我们您也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呀!”杨有文说的好:“只要是为了XX乡的发展,哪怕把我分成八瓣,我也毫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