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9-12 13:3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高中英语 ;相互渗透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从20世纪90年代起,双语教学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全国各地。其中上海是实施双语教学最早的城市,他们在计算机、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中进行课题研究,并积极引进和改编国外教材,力图为国家快速培养更多的适应国际化视野人才。为使双语教学发展具有延续性,我国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提出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

早在2001年就已有中学生物教师开始尝试高中生物双语教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虽然高中生物双语教学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未能在大多数高中普及,仅仅局限于一些重点高中实验班。高中生物双语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既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学的课堂效率,又使得学科外语和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够同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个问题再一次被摆上了双语教学的议程。本人认为,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双语教学,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英语学科知识不能很好的结合。

1 生物学科知识与英语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

高考是国内教育的实际需要,不能因实施双语教学而影响高考。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知识量增大和学生多门课程的学习负担。将高中生物知识点与英语知识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在学习生物知识点中学习英语知识点,双管齐下,学好生物,提高英语。

根据本人实施双语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1.1 高中生物老师对高中英语知识点的学习

(1)高中生物老师应对高中英语3500左右的词汇尤其是高频词汇、常考句型及语法等知识点进行回顾学习,直到对它们十分熟悉为止。

(2)在空余时间里,研究近10年的高考英语真题,做到能把握英语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知识点。

1.2 将高中英语知识点整合入生物知识点,实施双语教学

(1)在高一高二生物学习《必修1》―《必修3》(人教版)的新内容时,将自己平时上课的中文课件,进行修改,把中文内容翻译成能体现英语常考知识点的句子,如有超纲词汇,在超纲词汇后附上中文。市场上有较好的生物全英文版教材,可以拿来参考,有助于对中文课件修改。如:《life science》。

(2)在修改后的课件中,我们将中文的生物专业名词后加上括号,在括号里写上英文专业术语,这些英文专业术语在人教版教材中都有。对于我们授课内容的英文句子,在PPT中用“红色加粗”或“下划线加粗”等方式,来标记高中英语的高频词汇。

课件中超纲词汇已列出中文,大家都认识的简单词汇不做任何标记,剩下的就是被标记的显眼高频英语词汇,这些被标记过的显眼词汇都是学生要在英语课堂中要掌握的。这样的英文PPT,学生基本上都能看懂。在生物课堂上又将英语高频词汇再一次体现出来,加深学生对这些高频词汇的记忆。

1.3 定期开展章节知识点总结课程,与高频词汇总结。

在章节知识点总结课程中,使用全英文的段落展开总结,给出超纲词汇中文,并对高频词汇总结。

举例说明《必修2》(人教版)第4章“中心法则”相关内容进行扩展总结。

The three main activities of genes are information storing, replication, and accumulating mutations(突变). Proteins, or polypeptides(多肽链), are polymers(多聚体) of amino(氨基) acid linked through peptide bonds. Most genes contain the information for making one polypeptide and are expressed in a two-step process: transcription(转录) or synthesis of an mRNA copy of the gene, followed by translation of this message to protein. Translation takes place on complex structures called ribosomes(核糖体), the cell’s protein factories. Translation also requires adapter (受w)molecules(分子) that can recognize both the genetic code in mRNA and the amino acids the mRNA encodes. Transfer RNAs(tRNAs), with their two business ends, fill this role.

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词汇: *为高频词汇

* Information storing n.信息储存 accumulate v. 累积;积聚

Proteins n.蛋白质 *express vt. 表达;快递

synthesis n. 综合,[化学] 合成;综合体 translation n. 翻译;译文

*structure n. 结构;构造;建筑物 *require vt. 需要;要求;命令

*recognize vt. 认出,识别;承认 *genetic adj. 遗传的;基因的;起源的

将以上英文段落及词汇作为PPT的内容,带着学生解读此段落,并在黑板上写出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最后告诉学生重点词汇。对于基础较好的教学班,教师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英文教学。根据各班学生英语基础情况,老师可以自行把握英文教学程度。但是一定要把重点英语词汇告诉学生。

2 实施双语教学的感受与思考

2.1 实施双语教学的感受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尝试将高中英语知识点整合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以学习生物知识为主要学习目标,以回忆英语知识为辅助学习目标,不会增加考试的学习内容,反而增加了对学习内容的回顾次数。

在教学反馈中得知,学生都很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能听懂老师讲的生物知识,还有很多常考的英语词汇能得到及时的巩固。

2.2 对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

2.2.1 “双语教学”并非“英语教学”

双语教学不同于英语教学,我们是用英语来进行生物学科的教学,因此它的基本目标首先应是学科教学的目标,而不是在n堂中用语法、用英语口语的要求去教学。换句话说,高中生物双语教学首先应该是完成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同时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生物教学目标是主,提高英语为次。

2.2.2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以启发引导学生为主,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双语课堂的特色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和交流,由于学生占有主体地位,而教师则起着主导作用,

其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物双语教学应兼顾生物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共同特点,如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flash、 ppt幻灯片,还可以是增加录像、录音等视听手段的使用频率和幅度,以降低语言理解的难度。再者我认为像我们这样年轻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讲解的同时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启发学生跨越这种语言带来的障碍。

参考文献:

[1] 赵h. 基于新课程下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9.

第2篇

关键词:高考;试题;总结;教学应用

2013贵州高考理综考试落下帷幕。就生物试题来看,今年的生物试题没有在难度上难为考生,适合考生的发挥。与去年相比,试题整体上难度略有降低,没有题型上的创新,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考查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对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一、选择题,侧重基础考查

今年是贵州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生物高考题型稳定,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题型。与11年和12年的高考题相比,选择题侧重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生物学基本实验素养等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尽管考查的内容范围广,但考查方式倾向知识的直接考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推理,得到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今年的考查方式考生比较熟悉,会感觉比较简单。

二、填空题,实验分析能力要求高

选择题还是一贯的6道出现,每小题6分。题目的难易程度都比较偏低,主要是识记水平的考察,题干中很少将信息融入图标、坐标曲线等图表中,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情况;在填空考查内容的设计上,今年更多倾向于知识本身的考察,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第一题是以实验设计的题型出现,学生需要熟悉对比试验的设置及从表格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分析的能力。第32题应该是整套题中最难的一个,内容是考察遗传定律,但其中涉及到假说――演绎法的应用,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会很大。整体看,今年几道大题,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要求考生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熟练知识的应用。

具体考查内容,如下表:

三、近4年高考试题分析

综合我们寒假期间研修的结果,可以大致的出,贵州历年高考题的难度并不大,大多以书本知识为主,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不大,考点都很清晰,很好掌握考题核心,从近4年(2010、2011、2012、2013新课标全国卷)的考题看,与必修一有关的题有17题,必修二有7题,必修三有17题,其中必修一的内容以细胞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细胞代谢(酶、呼吸作用)为主要考察对象,其中在2011年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出现了两次。必修二的7个题中,有4个是考察遗传定律的,而且难度较大,应该是生物学科体现区分度的题型。必修三考查了17题,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就有12题,其余都是与生态系统有关。纵观4年高考,发现其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也很零散,但也能找到一些规律,比如遗传定律、呼吸作用、生态系统、免疫调节几乎年年出现。常出现的知识点有:酶、光合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等。选修3的考察比较简单,就是几个工程轮流出现,而且题目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识记水平的考察。

四、在教学中的应用

这段时间以及寒假期间的研修活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握高考考题的出题立意,侧重点,常见题型,知识点的体现。以便与在教学中将我们总结的规律用以指导学生,让他们知道主要学什么内容,怎么去学习才能达到最好效率。通过这次研修,我们一致认为高考生物是理工科考生最好得分的科目,考题的难度不大,没有什么逻辑性推理,主要是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应用的考察都很少。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课本

不建议把精力大量的放在各种复习资料上,书本是根本,只有把书上的基本知识、概念记清楚,记牢固才能在大量的文字信息中快速找到问题核心和正确答案,在一轮复习是就要理清每个章节的重点要点,而且需要督促学生花时间背诵记忆,对书本上的插图也要引起重视,一些选择题的选项就涉及到图形结构。如2013年的第一个选择题就提及RNA的结构中是否有氢键,在学生的记忆中RNA都是单链结构,就应该没有氢键,但在必修二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一节中,就有一个tRNA的结构示意图,其上就有tRNA的三叶草结构中有碱基对,即存在氢键。但那个图并没引起重视,这对第一个选择题做出正确判断埋设了一个障碍。

2、有的放矢

对于经常出现的知识点,如生态系统,对其考察的难度不大,主要是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在这种题上失分很可惜,所以一定要指导学生重视这部分,只需较少的时间投入就能得到10分左右。遗传定律年年考,而且难度大,主要是因为自由组合定律的可变因素太多,知识的应用最灵活,学生在考试中已经对此类题目形成了恐惧心理,教师可以多用一些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这一章节的专项训练,一定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遗传定律解决问题,并对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假说――演绎法”要灵活应用。如2011年的32题

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这个题的第一个空很好解决,但第二小题就会让很多学生头疼,其实这个题就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的灵活应用,如果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自由组合定律中形状比9:3:3:1的原理,明白再多形状的自由组合都是建立在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基础之上的,就能轻松的解决此题。此外细胞呼吸也连年出现,考察难度略低于遗传题,有时会和光合作用综合考察,学生需要记住两个生理作用的基本过程,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上转第72页)

(下接第95页)

3、加强学生对图形表格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坐标图或表格,这种题型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学生会出现看不懂图,或看懂了叙述不清的现象,失分较多,在一轮复习后,可以搜集相关题型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以后遇见同种题型不再害怕,能沉着应对。

第3篇

一、内蒙古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1.题型稳定,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题型。必修一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真原核细胞结构的区别;细胞器;细胞分化、癌变;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光合与呼吸;大分子核酸等物质。必修二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必修三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神经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免疫调节、植物激素调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选修题的考查紧扣课本,题目较易。

2.实验的考查以酶、光合、呼吸作用以及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等基础知识为蓝图,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能力考查主要侧重于理解能力,对于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学生仔细审题、准确规范答题和严谨的思维要求较高,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

二、备考建议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在许多备考资料以及专家讲座上出现最多的一个有关复习的名词就是“回归课本”,但是如何回归课本,怎样通过回归课本实现高效复习呢?首先要明确,回归课本绝对不是简单地阅读课本,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深化,形成网络的同时还要提升能力。

回归课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重读课本,把基本知识点横向联系起来;②把相通、类似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起来,达到融会贯通;③复相关的高考试题;④适量进行典型习题精练。回归课本,总结归纳的方法一般有列表比较法、发散联系法等,在复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时,教师可帮助学生构建这样的知识网络:

2.精讲精练,提高解题能力

按照学生解题的一般程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答题,即:①浏览全题,理解题意,培养学生突破局部,把握全局的能力。②研究条件,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③联系教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知识迁移的能力;④明确要点,注意条理,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如讲解2013年课标卷Ⅱ生物高考题32题时,具体做法如下:

(2013课标卷Ⅱ)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什么?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多少种?

解析:通读全题后,让学生找到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说明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可推知长翅∶小翅=3∶1,说明长翅对小翅为显性。在读到第二个问题时,“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为: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几种”,可推知作假设是依据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来进行,结合长翅是显性的信息,得出如下假设:

学生能学会这样的分析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第4篇

新高考,虽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困惑,但或许其中蕴藏着很大的机遇,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做好准备,抓住机遇。对大类学生主要目标是达到二本分数线,对美术、音乐、舞蹈特长生由于几乎只1/3的时间,不仅要完成选修三的学习,还要进行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三的复习,时间非常紧张,尤其是对于舞蹈班来说。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重点对三个必修模块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对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比较,在新的情景中分析讨论,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要求每个考点过关。

另外,对大类学生进行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复习,涉及许多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以及生态工程。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是对各项技术的基本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的理由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关注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基础知识绝大部分已经遗忘,所以需要对基础进行过筛子似的复习,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复习以及在新的情景中的应用和拓展都存在明显的劣势,所以需制定周密且可行的教学计划,抓住每一个细节,抓实每一个过程。

四、 方法措施:

(一)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大纲,明确教学内容

要认真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对比,尤其是考试说明中注重考察的内容,并且注意I和II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并且与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看看提高的程度。

认真分析课程标准中的每一部分的行为动词要达到的目标,注意能力要求。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将课本读“薄”,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极小可能考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通过统一测试,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将高二做过的试卷、习题整理出来,选出有代表性的、易错题的集中评讲,达到知识点过关的目的

(二)重新设计章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需要打乱课本原有的章节结构,设置具有一定思维性、可操作性,又能起来阶段小结作用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每一单元围绕单元知识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构建单元知识网络,进行单元检测且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疑难、改进教学策略。针对我校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实际情况,在第一轮单元复习时基本课本顺序为主线条,从落实基础知识开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复习课质量。

(三)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实验多方位专题复习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设置如下几个专题:

1、 植物细胞的代谢、增殖以及调节

2、 动物细胞的代谢、增殖以及调节

3、 遗传专题

4、 生物与环境

5、 选择题解题能力专题

6、 实验专题

(四)精选习题、强化训练

试题设计上讲究适量、适合测试目标,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同时重视对学生比较,图表分析、实验等答题能力的培养。练习的批改上讲究细致、实效,学生的每一份练习都是学生的辛勤劳动成果,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我认为无论如何都得重视学生的每一次练习,做到精改精批,在训练的基础上做到快反馈,快反馈不仅使我对训练中的每一个问题或集体或个别能进行矫正或强化;还能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和教学进度;能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使学生的生物学习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五)注重辅导,加强检查力度。

20xx年高三生物新学期教学计划(二)面对着高考录取方式的调整,语数外在高考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而对于生物,为了打好高考这场团体战,我们生物老师更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落实精讲精练,我们相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全体备课组将继续团结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在高三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将踏踏实实地做好高三的教学工作。

我们高三备课组虽然人员较少,但依然踏实前行,把各项工作做到位。我们根据新的高考要求,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本学年的教学进度以及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下面浅谈一下高三生物的复习思路:

一、高三一学年的教学进度:

教学思路: 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滚动提高 把握要求、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总体上分两轮复习,重点要第一轮复习(以章节复习,适当进行整合,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

本学期完成必修课本和选修三课本的第一轮复习。复习完必修三后可以每周做一份综合试卷,提高学生的整体性和综合意识。第二学期在一模前进行选修一及实验专题复习和综合试卷的练习,争取在第一轮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模以后则进行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的形式。

二、本学期的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㈠准确定位,因材施教:

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的高考要求(重点是B级的达标人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难度系数上不是面向高考试题的全部,而主要定位在85%。(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是6:2:2,让尽可能多的同学能拿到试卷上80%分数。此外,对于班内少数学有余力的同学,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练习。争取高考试卷上的20%。而对于少数基础较差的同学,则相反。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高三备课组继续团结协作,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坚持集体备课,分章节由专门老师负责有关的知识点扫描、教案和统一练习、测试,遇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

㈡教学策略:

1、抓好基础

高考不管怎么考,基础知识始终少不了,能力的培养,更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历年的高考卷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今年的江苏高考卷更体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对于基本知识点逐章逐节进行复习,生物学科虽属理科,但一些基本的知识相当一部分需要记忆。今年,我们在每一章复习完时,都进行基本功测试。来促进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掌握。

2、方法指导

在高三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以往高三学生的困惑表现在:有的同学花了时间在生物上,就是学不好,不知该如何来学生物;还有的同学是题目看上去会的,也理解的,就是不知如何来解题。这些都说明了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学习方法和解题的技巧与方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这都需要老师在平常的复习中和练习中加以指导和归类总结。

3、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高三的教学工作是繁重的,但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有些同学的基础好,有些差些。 一支独秀不是春 ,对于个别同学老师尽量做好课后的督促辅导工作。

4、分工协作

在高三复习工作中,分工协作,编写好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案,群策群力,做到资源共享。

5、把握四个环节

⑴懂。虽然高三是复习,但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平时生物课训练少的事实,许多复习课只能当新课上,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听懂,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在追求进度的同时更要追求质量,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较大的收获。

⑵做。习题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把习题作为查漏补缺、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习题,我们切实落实精选、全批、选讲、订错四个环节,同时,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去认真做,在做中有所得。

⑶思。

①在教学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参与,多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始终在思考中度过,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感到有点累。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高效课堂 有效性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是每位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

一、高中生物学科特点

高中必修内容分为六个模块。高中生物知识的编排按两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从微观到宏观,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知。学生感觉高中生物很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逻辑关系没有数学、物理等学科强,数学、物理这些学科只要在演绎推理的过程中,逻辑关系不错,推导得出的最后结果也应该不会错。但在生物学科中,不仅要分清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组织、器官、个体等有哪些特点,更重要的是分清特殊情况下个别少数组织、器官、个体等有哪些特点。再加上生物学科包含的范围很广,知识点比较零散,所以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困难。对高中生物特点的掌握可以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情,从而做出相应的改善。

二、良好的习惯培育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不是靠一次听讲就能做到的,而要通过多次强化。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首先通过阅读教材,若是生物学基本概念,抓住关键字。看好后掩卷而思,看哪些内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内容不甚了解,哪些是重点等;若是生理生化知识,应以化学组成―结构特点―生理功能为主线,对这部分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注意分析、归纳,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若认为已基本了解,可尝试着做课本后的习题。练习中的疑难之处要及时记录下来,备作课堂之用。这样可以很好地为正式上课做好准备。

2.养成及时复习和巩固的习惯。

课后复习就是把课堂上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高中生物教学目标重在生物学素养的培养。课后复习就是要整理思绪,复习越及时,遗忘越少。通过整理、归纳,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复习整理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己的观点,这是主动思维的开始,应给予表扬。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观点暂时记上,查阅参考书,最后找老师商讨,使知识得到进一步澄清、强化和巩固。

3.养成及时总结经验的习惯。

课后及时复习,一方面要经过一定量的习题加以巩固,另一方面要在练习后及时总结、反思。解题之后对题目的归纳整理是练习巩固很重要的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有少数学生会自觉做到这一步,所以教师应该在解题后指导学生思考,这道题涉及哪些知识点的应用,是如何解答的,还有没有更佳的解题途径。在以后解此类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并注意一题多变,即将已知和求解多角度转化,进行分析和归纳,训练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趣味化教学增强课堂魅力

趣味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兴趣。

如在讲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这样引入: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名叫:名叫萧伯纳,有一位美丽的女演员读了他的作品后萌生爱慕之情,向萧翁写信求爱。信中写道:你是如此的聪明,我是这般的美貌,倘若我与你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同时又具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吗?萧翁幽默地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是糟透了吗?然后我提问:如果他们果真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学生几乎同声回答:有可能的。为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虽答不全面,但对此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奇闻逸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学生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突破难点、巩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联想记忆,学会总结。

生物学知识相对比较庞杂,不少内容要记忆,学生学习时记起来比较头疼。如果讲究一些记忆方法,不仅记忆起来轻松容易,而且能给学习带来一些乐趣。

比如:在上“必修一,讲解DNA与RNA的区别时,我们根据两者的特点,将其知识点总结为“258理论”,2是指两种核酸、5是指五种碱基、8是指8八种核苷酸,这样很快将DNA和RNA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了。

3.夸张的“演绎”,助于理解。

在做“进化”这个知识点的习题时,学生总是把:“进化的结果――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一现象理解为“是生物进化理论中自然选择将有利变异选择下来的结果,属于生物进化的过程”。于是,可以做个大胆的演绎推理:夏天人类穿单衣,冬天人类知道穿棉袄,这就是长期自然选择下人类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如果这个现象属于进化的过程,即:自然选择使得有利变异积累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那么,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有人穿单衣、有人穿棉袄、有人光着身子;只是在夏天,穿单衣的人活下来了,穿棉袄的人热死了;冬天,穿棉袄的人活下来了,穿单衣及光着身子的人冻死了。学生听到我的这番演绎推理都笑了,从此无论遇到什么例子,这个知识点没有再错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一般规律,制作合适自己也适应孩子们的一套教育方法,这套方法不仅具有传统教育的优点更需要高效实用,使之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最后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一定要动脑,善于思考,善于感悟,更要勤奋,只有这样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我们都能有所收获,尤其会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高效、管理越来越轻松。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效率;学法指导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人们不断创新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结合教学实际,针对高中生物的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课前预习,学会提问

为能在课堂上提高效率,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工作不容忽视。在预习之前,教师应对所预习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哪些知识是和前面知识紧密联系的,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预习目标。对于一些陌生名词,容易混淆的,可以让学生从他们的内涵及外延去理解,举实例去理解,如“性状与相对性状”、“呆小症与侏儒症”等。预习时,要求学生对于一些要掌握的名词及要点进行划线、批注,并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进行归纳,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以及锻炼他们提炼知识的能力。在上课时,还要经常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

2、培养听课,学会思考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有了之前的预习工作做铺垫,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的听课,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注意对学生这几个方面的培养:

2.1 把握重难点

一堂课只有45分钟,在这堂课中,信息量非常大,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侧重点鲜明,使学生知道哪些只需了解,哪些需理解,哪些需掌握。比如,在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中,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及产物只需识记,但是对于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就需要理解清楚,这两者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关系是怎么样的。对于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块内容中,则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控制变量、数据解释等一般的科学探究方法,能独立设计单因子对照实验方案,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更进一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通过讲解,应使学生明确其中的重难点。

2.2 有效记笔记

记笔记,毫无疑问,是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要提高课堂效率,需教会学生做笔记。有很多学生的笔记往往是教师板书的翻版,仅仅把知识点或是知识体系反映在笔记本上而已。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图的判断技巧,很多学生烂熟于心,但是在具体的识图判图中则不会运用,拿到细胞分裂图或是曲线图依旧束手无策。其关键问题还是对细胞分裂的内容不熟悉,对于它的过程不理解。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笔记,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讲究听课方法

生物课听课的方法一般有:听视并用法、听思并用法、符号助记法、要点听课法、实验参与法等。老师讲课都有一定的思路,要引导学生学会听,听老师的思路,听知识点间的联系,听老师强调的重难点。比如,掌握DNA的结构,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①组成元素;②组成物质;③组成单位;④脱氧核苷酸组成脱氧核苷酸链;⑤两条链双螺旋形成DNA分子。这一顺序,层次性很强,容易被学生理解掌握。因此,听课时要注意听老师是怎样把知识点引出的,又是怎样把知识点展开的,怎样讲解的,怎样归纳小结的。

3、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课后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检查自己有没有掌握知识要点,对新学的知识起到一个检测的作用,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1 课后回忆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每堂课结束以后,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在生物必修Ⅱ有关自由组合定律,上课学生内容听得懂,但做题时就杵在那里,不会做。从所交作业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答案是正确的,但是他所花的时间是采用技巧解题的好几倍,关键问题在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不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的时候能够进行尝试回忆,一些重点内容在草稿纸上写写,能回忆起来或是理解其解题技巧的,则表明在上课时已经掌握,相反,则是自己没有理解的,应及时向老师求教。

3.2 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用来检测和复习的,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反馈。通过作业,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查漏补缺。对于教师批改错误的地方,学生需时常翻阅,时间隔久了很容易忘记。

3.3 学会知识归纳

归纳法实际是对知识的加工。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每一章节结束后,找出一条线,把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使其系统化,条理化。尤其是高考复习时,要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规律的小结,把分散于各章节里的知识的共性找出来,构成知识的链接,把书越读越薄。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应加强对高中生进行生物课学法指导。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系统学习生物知识效率,增强学习生物的技能。当然,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等差异,也应让学生探究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使能力得到最大空间的提升。(作者单位:诸暨市学勉中学)`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生态系统;营养级;同化量;能量传递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89-02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这部分涉及到一个知识点:能量的传递效率。第一轮复习时,觉得这个知识点很简单,没有过多的强调。但是随后的几次考试中出现了有关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题,从评卷中发现学生的错误率很高。结合学生的思维误差,现将有关知识梳理如下。

1.能量传递效率的定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的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给出能量传递效率的定义,只是在正文中描述"为了研究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时,每一级的能量变化和能量转移效率,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教材中给出了林德曼分析的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随后总结出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并在正文中提出"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若是单从林德曼的研究来分析,他所给出的数据中,并没有考虑到各营养级摄入量中的粪便量,这就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了误解,很容易以下一营养级的摄入量来计算能量传递效率。但是这样的计算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因为各营养级摄入量中的粪便量并没有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结合教材的描述和相关研究可以总结出能量传递效率的定义是指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由上一营养级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占上一营养级总的同化量的比值,计算公式:

2.能量传递效率的公式解读

2.1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中的能量传递对象是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不是种群、个体之间。根据营养级的定义可以知道每个营养级可能包含多个种群、很多个个体,但是计算的时候只需要考虑相邻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2.2 公式中的分子、分母要准确的理解。分子的准确含义是:只包含由上一营养级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是摄入量,也不包含人工输入的同化量。分母的准确含义是:上一营养级总的同化量 ,这其中包含上一营养级从其他营养级获得的同化量,也可以包含人工输入的同化量。做题时就是要认真分析题中条件,排除干扰,找出分子、分母中的这两个数值。

例 (南通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第31题)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_,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贮存。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_________kJ/m2・y。

(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______。

(4)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3) 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所有能量去向之和即,其中包含了人工输入的能量,所以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特别注意在计算第二营养级同化量时需要包含人工输入的同化量。

答案:(1)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1.1×105 (3)15.6%

(4)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

2.3 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含义是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如果按20%这一最高效率计算,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100%计算,第二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20%,第三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20%×20% = 4%……,第n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是第一营养级能量的(若按传递效率10%计算,公式为),由此可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2.4 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的应用。在考试过程中,有一些能量流动的计算题,比如"最少消耗多少生产者""最多消耗多少生产者"。如果题中没有明确的能量传递效率,那么第一种情况就按能量传递效率20%,食物链长度最短来计算;第二种情况按能量传递效率10%,食物链长度最长来计算。

例.如右图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1kg,最少消耗水藻______kg,最多消耗水藻_____kg.

【解析】本题中,最短食物链为水藻小鱼人,传递效率按20%计算。设最少消耗水藻为x,则x×20%×20%=1,所以x=25.要求最多消耗就要选择水藻水蚤虾小鱼大鱼人,传递率按10%计算。设最多消耗为y,则y×(10%)5=1,y=105kg。

【答案】25 105

例 有一食物网如下图5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量为5.8×109kJ,B种群干物质量为1.3×108kJ,则A种群干物质量的值至少是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首先要搞清楚:由于能量寓于物质之中,所以计算干物质量的值也就是计算能量的量值;其次,由于E种群的干物质的最终去向有B和A,所以要使A种群所得干物质的量最少,只有在E种群以最低的传递效率传给B(这时E种群剩余干物质最少),E剩余部分再以最低的传递效率传给A时才可能发生。B种群干物质量为1.3×108kJ,从理论上讲,至多消耗E种群干物质为 。剩余的E种群干物质将分别由两条食物链传递给A,但是不管哪一条食物链A与E都相隔一个营养级,因而A种群干物质量的值至少为。

【答案】 4.5×107kJ

在有的习题当中,如果计算出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10%,或者大于20%,这时候就要分析是否只考虑了相邻营养级的部分种群,甚至只是计算了个体之间的能量传递。若是如此计算,都是不全面、不正确的。

3.学生的认知误区

通过评阅学生试卷以及课下找学生谈话,发现学生在计算能量传递效率的时候,容易出现以下的错误:

(1)教材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不能准确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不知道是两个同化量的比值。

(2)对老师总结的公式识记不清,或者是记住了公式没有理解公式的准确含义,在做题中不能灵活运用。看到题目往往被题中的条件干扰,不能准确的找出公式中的两个同化量,以至于错用摄入量/同化量,还有的错在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中包含了人工输入能量等等。

针对这样的认知错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总结补充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之后,还要讲解公式中两个同化量的具体含义,再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正确掌握。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理解力;高考动向

一、目前状况

生物学科一个学期也就80节课左右,除去模拟考试、月考、周练、节假日等,最后剩下60节课左右,课后不留大量作业给学生(不占用学生学习语数外的时间),按这样的课时去安排必修三本书的复习,难度是比较大的,用一句话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就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求我们的学生不能降低知识水平,所以我觉得我们能做的,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紧紧抓住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二、方式与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方式,就我自身几年的高三复习和观摩学习他人的课堂,总结如下几点课堂要注意的细节:

1.注重学生的写

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很多知识点和概念是比较简单的,但字很容易写错,大家都知道,在平时考试和高考中都要求,专有名词的字是不能写错的,写错了就不得分。在平时的课堂上仅仅靠强调是不管用的,要让学生动手去写,随时要求他们在纸上写一些易错的专有名词。

2.注重基本概念的区分

在高考的复习中,还是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如果说能把基本概念都搞清楚了,生物就学得差不多了。那我们在复习中尤其要对一些字音相近的概念加以比较,如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载体蛋白和运载体等概念,这些概念名称都差不多,但二者所说的范围或结构不同,后者只能说都起到运输的功能,但二者明显不是同一种物质,这些概念我们在课堂上有必要放在一起来比较,说清楚。

3.深挖概念,注重知识点的串联

在一些比较简单的概念中,有的时候往往概念理解不到位,例如质壁分离这个概念,它的现象基本上是所有学生都知道和理解的,但很多学生不知道质壁分离中这个“质”代表什么,其实它代表原生质层,这个概念指的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发生分离的现象。再把这个概念延伸,提到什么是原生质层,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要具备的条件(即具有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后分析失水和吸水现象,再到渗透作用等等概念,加大对同等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4.讲练结合,提高课堂理解力

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就是课堂上讲,讲完所有知识点后进行

集中练习,课后批改,下节课对于集中的问题再进行集中讲解。

5.结合新考纲,浅析明年动向

每年的高考考纲都会或多或少的有点变化,我们教师要善于

从考纲的改变中去揣摩第二年高考的考试动向。从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上看,有四个知识点从A级变化为B级,其中的两个都和生态变化有关,这是这几年高考的动向变化的延续,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等等。

第9篇

关键词:会考;生物;复习

为搞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并能够顺利通过会考。下面结合实际谈几点抓好最后阶段的复习教学工作看法。

一、明确会考的性质、命题要求

1.会考的性质。高中生物会考是检查省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只是学业水平测试,不追求区分度。只针对基础性和均衡性,不针对多样性和选择性。

2.题型及分数比例:单项选择题70分,非选择题包括填空、识图、分析和实验题共30分。

3.内容比例:必修一30%,必修二30%,必修三30%,实验10%。

4.难度控制:试卷包括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其占分比例大约为7∶2∶1。

二、巧用会考大纲,提高复习效率

会考大纲是学生参加会考的重要依据,在会考复习中一定要用好它。我的做法是:会考系统复习前利用大纲先让学生了解考试的时间、题型和分值,会考复习时根据大纲重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回顾每一单元的知识内容,其中可以考虑用不同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出它们相互的联系,用图解表示,可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采取有效的方式搞好复习

1.重视“双基”复习,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生物学科应把精力放在“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上。第一,充分使用好能体现生物学学科特点的“双基”题,通过“双基”题的训练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以扎实的“双基”教学使学生打好牢固的基础。第二,注重生物学科的内在联系,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总复习的重要方法,这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必然有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分析的综合,有利于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抓好章节复习,指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在进行章节复习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启发学生归纳本章的知识结构。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常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归纳某一章或节的知识结构,学生感觉这样归纳,使知识条理清楚,记忆深刻,而且还能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3.运用比较法,化繁为简,找出知识联系。比较法就是对有联系的事物,同一事物的相关面进行类比,以达到同中求异、异中存同,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正确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比较法可帮助学生感知、识记、理解、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突破难点,抓住要点,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包括基本概念的比较,找出相互联系。可以利用图表比较,分析异同及知识的联系。高中生物的内容中,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比较,如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等。

4.强化训练,提高能力。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采取矫正补救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练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练习、讨论、讲评可巩固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选择适当情境、联系实际、开拓性强、难度较大的题目,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考 学科思想 STSE

一、夯实双基,抓住主干,深化知识层次,建构知识体系

近年全国理综生物试卷对知识点的覆盖面不是太大,所以要增加试题的有效性,在无法提高知识点的覆盖面的条件下,尽量增大主干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覆盖面,这是新课程高考提高效率的方法,是高考生物试卷保持相对较高稳定性的要求。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获得又以知识学习为基础,能力高低取决于学生知识的丰富程度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夯实双基,抓好主干知识是很关键的。

二、关注过程与方法,提升生物学科思想与学科能力

新课程高考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是必然要求,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采取纸笔测试的新高考中,“探究”必然是考查的热点。新课改加大了对生物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生物核心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三、关注STSE,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改区的高考倡导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生物教学要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从学生经历、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关注STSE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高考试题中将STSE问题与生物知识相结合,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生物,从生物走向世界”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用生物视野去观察世界,用生物工具去解决问题,对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准确理解《高考新方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高中新课标》《高考新方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依据,一定要准确把握、吃透精神、关注新变化、指导教学实践。需要进行必要的模块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复习体系。在整合过程中要尤其关注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

五、关注新课改区高考,科学训练,抓好规范

第11篇

今年广东省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在保持“以能力立意、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域特色”等风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对考生逻辑思维、图表应用、综合分析与计算以及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相关能力的考查。整份试题贴近生活,立意清晰,适度创新,指向明确,较好地体现了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究性等特点,各题之间呈现了深度和难度逐次递进的趋势,是一份总体难度适中、区分度和信度较好的高考试卷。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既有利于高考选拔,又有利于中学教学。

二、总体概况

1. 试题难度分析。

试题的难度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找到平衡:一是高校招生与中学教学之间的平衡;二是中学教学与学生负担之间的平衡。试题难度与往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以避免对中学教学产生较大的干扰。整卷具有选择题易于入口,非选择题信息量大、题型复合化的特点,试题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找到做题的节奏和感觉。同时题目背景新颖,对埋头”题海”的考生可谓是一大挑战。

2. 命题内容分析。

从表二可以看出,今年广东理综生物与去年对比,分子与细胞、选修分值占比有所提升,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分值占比明显减少,实验所占比例基本稳定,总体基本符合考纲规定比例。

从表三可以看出,所考查的内容中,必修内容共88分,选修内容共12分。主干知识突出,细胞代谢、遗传与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重中之重,分值共52分。以考查理解能力为核心难度小的试题以学生熟悉的材料为情景,重点考查知识内在联系和理解能力,如第3、5、6、24、25、27题。难度较大的试题则以信息获取能力为出发点,以新知识新素材为情景,重点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第26、28、29题。

三、试题命题的特点

1. 突出主干,注重教材与学科素养。

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材,突出重点和主干内容,如细胞的基本结构、RNA的分布、光合作用、细胞分裂、遗传的基本定律、神经调节、基因工程等;同时,强调以生物学事实为背景材料,加强对生物学概念、原理,如共同进化、净光合速率、组织培养、胚胎干细胞、渗透压、种群密度、物种的丰富度等的理解和应用。题目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如第27题的(2)小题、第29题的(3)小题。此外,对选修内容的考查十分注重与必修相关知识的联系,如对微生物的发酵与细胞呼吸、基因工程与遗传的分子基础、组织培养与植物激素等知识的综合考查。引导新课程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特别要注重对生物概念、生物原理及生物思想等科学素养的培养。

2. 注重能力考查,突出信息的获取和综合运用。

(1)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如单项选择题中的第2题、第3题和第6题,着重考查考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对生物过程、现象或实验结果的因果关系进行判断的能力。

(2)考查图表应用能力。

生物12题中一共出现了16个图表,如选择题中的第3、5、6、24、25题,非选择题中的第26、27、28、29题。着重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通过必要的计算,并且结合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生物学相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第26题的第(3),许多考生没有根据表中的“平均叶面积”和“气孔密度”数据进行“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计算,以致失分。又如第28题的遗传图解,如果不能看懂遗传图解,整题共16分有14分是与这个遗传图解相关的;再如第29题的曲线图,第(2)小题连续三空共6分需直接从图中找出答案。

(3)考查综合分析与计算能力。如非选择题中的第28题,将伴X染色体显性、伴X染色体隐性和常染色体隐性三种遗传疾病集中于一个家系,并且涉及2个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交换与基因重组以及基因携带者的概率等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学遗传学部分的全部内容。因此,需要运用遗传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虑与计算。由于涉及的因素多,彼此之间的关系较复杂,以致只有极少数考生能正确的解答,从而让具有扎实遗传学基础、严谨分析能力和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考生脱颖而出,体现了高考命题的适度开放和选拔性。

(4)考查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与结论归纳能力。

如第29题第(3)问的第②和第③小问,改变了往年考题中对探究过程从“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这一思路进行命题的惯例,而是将其隐含在答案中,并且要求考生同时考虑双因素的综合效果以及用各重复的样品测定值的“平均值”来反映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考察了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而且考察了考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论的归纳的能力。

(5)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考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生物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本试题引导高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生搬硬套上,更要关注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和探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成长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拓宽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第27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必须在课本的基础上将两者有机结合,重视知识迁移的能力。第28题综合考查遗传变异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PCR技术、DNA复制、基因突变、减数分裂等知识点及其联系和应用,要求学生理解知识、拓宽思维。第29题涉及生物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不是单纯呈现生物实验步骤,而是重视探究发现的过程,引导中学关注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探究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考查文字表达能力。

今年生物试卷的非选择题,在命题上,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十分重视对考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如第27题的(2)小问要求回答“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第28题的(2)小问要求回答“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4)小问要求回答“因启动子缺失导致某些遗传病的病因”;第29题的(1)小问要求回答“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

3. 灵活与难度兼具,重在对知识点理解。

“灵活”主要体现在题目背景新颖,图表较多,形式较灵活;“难度”主要体现在大题上,第26题第(3)小题综合分析,第27题第(2)小题的文字叙述,第28题的基因连锁和概率计算,第29题第(2)小题的图表分析,为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推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效度,实现了科学选拔人才的要求。

近5年来每年高考都会对一些概念进行了深度考察,以考察考生对概念的理解,而这类题目是考生较易错的,如今年广东理综生物的第2题考察到反馈调节,综合考察了必修三“生命活动调节”和“生态系统”两大版块的内容,考生需要对概念理解足够到位才能避开题目陷阱;又如第24题的A选项,在获取折线图信息的基础上还要深刻把握有丝分裂过程的各阶段特征才能发现图像的问题所在。

4. 贴近生活,关注科技。

本试题还采用了一些从现代科技和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新颖情境,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引领考生在生活中体验生物。如第5题涉及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第6题以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的影响为命题背景,第25题结合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制剂的流程来考查选修知识,第27题涉及脊髓灰质炎与疫苗接种,第29题以名贵中药铁皮石斛为命题背景等,这些试题无一不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激起学生的答题兴趣,时试题开放性和时代性兼备。

5. 稳中求变,有利于高中课改。

试题基本延续了去年的命题特点,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稳定与发展并举,既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试题层次分明,问题设置有创意。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教法和学法的转变。体现了深化课改的精神,有利于高中课改的推进。

(1)生态考查未与时事挂钩。

近几年来,都会在一道大题上结合时代背景考查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如去年第26题,以污水处理为题,考查细胞呼吸、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工程相关原理的应用等知识。今年的考试出现了例外,在大题里面没有出现时事与生态结合的大题。有关生态系统的题目也只是出现在了选择题第6题,并没有以当今生态环境问题为背景。这可能意味着这几年比较兴起的时代环境结合题目正在逐渐减弱其在生物考试中的影响力。

(2)计算分数增加。

自广东取消了高考X科以来,生物为数不多的“难点”遗传计算的分值都相对较低,像2013年第25题遗传计算仅占6分,但是今年高考中计算分值高达12分,均出现在非选择题各题中,其中28题遗传计算占4分,26题与计算有关的填空也占4分。这不得不说是高考改革中的一个信号,在未来的几年里面,生物将会偏向计算运用,对考生提出了更高计算方面的要求。

(3)考点稍作微调。

对必修2的考查,侧重考查遗传定律,包括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的综合分析,以及X染色体上基因的连锁互换问题,遗传概率的计算难度有所增大。此外,自2011年高考至今首次出现了对神经调节、种群密度、物种的丰富度和共同进化等相关知识的考查。

高三生物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高考的核心不单是学生对知识记忆程度的考查,而更多的是对思维的变通性、完整性、连贯性、敏锐性和精确性的全面测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能力考查。“题海”战术所培养出来的熟练工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发挥作用。那么,高三生物教学应如何适应灵活多变的高考考题呢?

四、2015年复习备考建议

1. 研究高考试题,掌握高考命题动向。

高考试题展示了命题人的立意角度和知识范围,是教师和学生了解考试的窗口,因此,要注意整理研究近几年广东高考试题,了解其结构和特色,从而制定相应的备考策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新课标理念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和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必须研究高考,研究新课标标准,才能准确定位我们的教学理念,握好复习方向和范围。

2. 重视教材,落实双基,掌握知识点。

高三一轮复习,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进行基础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网络体系,搭建生物学科内宏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践、模块和章节间的知识“通道”。掌握了基本知识点,才会运用知识去解决各种变式训练。另外要指导学生在做题时要善于总结本题考查的相关知识点是什么,这样就实现了从试题到知识点的反馈,通过不断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因此一轮复习,必须重视教材的重要作用,在基本概念和规律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能完全依赖教辅资料,放弃课本。

另外,复习课不能当新课上。要以考试大纲为准,以教材为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重新组织知识,对教材知识进行再认识和再提高,在复习中注意四本教材同时使用,以便纵向联系,横向比较。在教材处理上,以思路方法为主,以概念规律为线,抓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以“学练结合”方式实现章节过关。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重要概念、原理、规律、主要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第二、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第三、注重图形、图表的学习。第四、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第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3. 突出重点,加强核心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其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定律、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及保护等核心内容更是复习的重中之重。要强化核心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把孤立的问题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帮助学生把知识点串成线、绘成面,最终构成体。

网络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还可以通过“具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三是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4. 注重生物科学素养、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当前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以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考点,密切联系考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要了解《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科能力。尤其要注意:

(1)把握能力结构,提高思维能力。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生物学科对能力结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层次: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上四种能力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也体现了考试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逐级加强的。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要把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思维能力。

(2)用生物学观点来指导复习,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

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①生物的物质性观点;②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③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④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⑤生物进化的观点;⑥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知识点归纳放在相应的观点下,再加以整理,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复习提纲。从历年理综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观点。如在今年高考题中,出现了不少新情景,学生必须细心阅读、分析和理解题目,并将得到的信息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衔接,方能解题。因此,备考过程应要求学生用标准的科学的严谨的生物专业术语解释、说明、分析、归纳,切不可用生活用语替代,否则表达的意思就不能到位。

(3)强化规范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其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因此高三复习阶段,通过一系列训练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训练不在量,而主要在于质。因此无论是课堂练习、周练、月考还是期中期末考试,教师都要精选试题,通过加强典型试题、变式试题以及质量较高、形式新颖试题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更要精练试题,通过试题训练来巩固知识,见识题型,体会方法,总结技巧,培养规范答题的意识。

5. 突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生物学高考试题中必考的内容,且所占的分数比值都相当大。因此必须加强实验复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题的得分率。

(1)第一次实验专题复习,时间安排在全面复习前。重点是各类实验的理论复习及解题技巧,实验思想、实验原理,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变量的处理,实验器材的选用等,结合适当的习题训练。

(2)第二次实验专题复习,复习的时间安排在突出重点阶段,复习应注重经典题型和带有高考方向性题型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实验思想要贯穿在各阶段的复习中。各类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要运用在每一次练习题、强化训练题、考试题的实验题讲解中,做到熟能生巧。

在备考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取题干信息,多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彻底远离“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的教学误区。

第12篇

1.冷门知识热点考

所谓“冷门知识”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容易忽略,课标要求只是了解的内容,而且这些知识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较低。

例1.(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3题)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此题考查的是选修第二节“免疫”的最后一段“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中的知识点,正确答案选A。关于抗毒素的本质和作用教材只是作为例子一笔带过,并没有明确提出知识点,课标也没有对此做特别要求,很多学生阅读课本不仔细,对抗毒素的作用没有了解,导致此题不能正确判断。

例2.(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4题)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值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此题正确答案选C,但很多学生对D答案把握不准。在必修2中第九章生物多样性一节中,课标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让学生了解的内容,教师在讲解时往往也是简单介绍,所以学生对本节知识印象不深刻,对盲鱼作为进化研究材料应该体现的是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还是间接使用价值徘徊不定。由于本题其他选项也有一定的迷惑性,因此此题的正确率比预期的低。

例3.(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2题)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

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人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

此题正确答案选D。培养基的类型是在选修第五章第二节中介绍,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培养基类型很多。按照课标要求,对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的用途,需要学生识记,而按物理性质分类,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的用途只是让学生了解应用,所以A、D选项学生判断不准。

2.基础实验热点考

2011年各省份的高考题都体现了对教材基础实验的考查,尤其是【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在2011年的全国卷31题,湖南卷第6题,重庆卷30(Ⅱ)都体现了对该知识点的考查。

例4.(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30题Ⅱ)某兴趣小组将豆腐块灭菌,接种微生物后培养2天,加入适量食盐,经密封放置10天后制的豆腐乳。

(1)在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短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为研究其原因,该小组取适量豆腐乳之称样液,等量加入各试管,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样液的颜色将。处理④中,100℃加热的目的是。

如果处理③与处理④相比,显色较且处理③与处理②相比,显色较,则表明豆腐乳中蛋白质被微生物产生的分解。最终使肽和氨基酸含量增加,因此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越久风味越佳。

(2)食用豆腐乳后,其中的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通过作用形成的氨基酸,还可以由氨基酸产生的不含氨部分合成。

此题难度不大,但要求学生识记蛋白质鉴定的原理和现象,以及双缩脲试剂的配方。通过此题再次告诉我们,回归教材实验尤为重要。一些学校一味追求应试练习,而忽略学生在实验室动手操作基础实验的技能,无论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是应试高考都不是明智之举。

3.夯实基础,重现热点

为了应对高考,很多学校的复习题都是铺天盖地,难度也是一增再增,使学生感觉生物学科又难又烦,慢慢地失去了对该学科的兴趣,变得只为了考试而盲目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这样既不能灵活利用知识点,又不能形成长期记忆。所以,夯实基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教材重点知识,才能在高考中发挥优势。

例5.(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30题Ⅰ)下列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中,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含量状况。

(1)表中A是,B应。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激素A起作用。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控制枢纽是。

(2)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① 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现象①说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作用是;现象②说明该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通常,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症。

此题全部考查的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中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及作用,属于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并识记内容。很简单明了地考查识记知识,没有拐弯抹角的陷阱。

4.遗传知识,年年热点

自2005年开始,重庆市的每一年高考简答题都有对遗传部分知识点的考查,有时联系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所以,遗传部分知识点基本是年年的热门考点。

例6.(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31题)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的基因的功能。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与拟南芥t基因的mRNA相比,若油菜T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 G A,其末端序列成为“-A G C G C G A C C A G A A C U C U A A”,则T比t多编码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 G A、U A A为终止密码子)。

(2)图中①应为。若②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若③的种皮颜色为,则说明油菜T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

(3)假设该油菜T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t基因,则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型为;同时,③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例最小的个体表现为;取③的茎尖培养成16颗植株,其性状通常(填不变或改变)。

(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种。

此题主要考查遗传及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相对难度大一点。遗传部分知识点覆盖面广、难度大,一直都是学生掌握的重难点。学生要克服此难点,需要掌握技巧并多揣摩练习,不能只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