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23:58: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科教师申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3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浙教办人〔2013〕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将2013年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希认真贯彻执行。
一、相关政策
为鼓励小学教师一专多能,使小学全科教师具有担任国家规定的小学多门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适应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小班制、包班制等需要,对任现职以来,承担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2门及以上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在申报晋升职务(职称)材料时,允许按小学全科学科申报;其承担的各学科教学工作量可以累加计算,其所教学科获得的教科研业绩,可视同一学科的业绩。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07〕60号)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对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城镇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应有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全职支教1年的经历。民办学校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不作要求。从2013年起,城镇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在评聘中级职务(职称)时,也应具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及以上的经历,支教方式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根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今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每位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应累计不少于360学时;新录用的、教龄在一年以内的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须参加不少于180学时的培训,且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接受规定培训的时数,不列入教师周期内专业发展培训时数。从今年起,参加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培训学时要求将逐年提高到以上标准。其中,2013年的学时要求仍为近5年240学时;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学时要求分别为近5年264学时、288学时、312学时、336学时;2016年及以后培训学时要求为近5年360学时。
因国家关于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政策未出台,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今年暂不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工作。我市实习指导教师可按甬教人〔2008〕196号文件精神,仍参加技校教师职务系列的评审。
二、业务考核
中专、实验和研究系列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员业务考核时间安排在8月上旬进行,考核方式等要求不变。
小中高申报人员教学水平面试考核的形式仍为上课,面试考核工作由市统一组织,面试考核结果作为推荐到省参评的依据。上课时间安排在9月中旬进行。
普通中学和职高文化课教师申报中学高级的教学水平考核形式由说课改为上课,上课考核原则上由各县(市)区负责组织进行,上课结果作为到市参评的依据。具体操作办法另行通知。
职高专业课教师申报中级(仅指市教育局直属学校)、高级教师职务资格人员的面试考核方式仍为专业技能和实务测试,时间安排在10月下旬。
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中学一级申报人员的考核时间和方式不变。
三、工作程序
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由个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实,并在单位醒目位置公示1周。公示内容为《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和《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简表》。
设中评委的县(市)区在评审前15天,将中一、小高评审材料、评审对象花名册、《专业技术资格初审报告》和《召开评委会的函》报市教育局初审,然后交由市人事局审核。经市人事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召开评委会。评审工作结束后,由县(市)区教育局和人事局报市人事局统一发文公布评审结果,公布评审结果文件,将由市人事局抄送市教育局。
非教育系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必须取得本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出具评审委托函。
四、材料报送
报送材料要求真实规范,手续齐全,并符合规定的送审程序。县(市)区报送材料前,参评人员的申报资格须经当地人事部门审核,并盖章确认。
根据省市评委会评审要求的不同,评审材料分为送省评审和送市评审两种材料。各地应按照省市开列的《材料清单》内容提供相应的评审材料。其中送省评审的《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应提供word格式电子稿,文件名统一为**(单位全称)**(姓名)。此电子稿根据要求将在省教育厅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宁波教育人事网“下载专区”提供评审材料所需表格的样表,申报人员可浏览此网页下载有关表格,其中报省材料的表样略作改动。上报表格的填写要求,仍按甬教人〔2008〕196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五、时间安排
7月15日前,各县(市)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送交中专、研究(教育管理)和实验3个系列的评审材料,包括须作鉴定的论文代表作原件及电子文档,以及须作鉴定的小中高论文代表作原件、电子文档和送鉴论文清单,此外还应同时报送申报中学高级的人员名册。其中,申报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论文参照中专高级讲师论文鉴定的方式,由所在学校联系校外有关学科专家鉴定。
8月上旬,中专、研究(教育管理)和实验3个系列申报人员进行面试。
9月20日前,各县(市)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送交中高、小中高评审材料,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同时送交中一评审材料。
9月中旬,小中高申报人员上课考核。
10月中旬前,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中高、中一申报人员上课考核。
10月下旬,中高申报人员进行全市统一的业务考核笔试;职高专业课教师进行实训实务测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观念的更新,她一直在不断地努力学习与提高,并了解当前的幼教形势,认真做好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小朋友,关心集体,团结同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教育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探索、努力提高保教质量,确实抓紧好幼儿的教育,力求以自己教育经验与新的教育观念相结合,做一个新世纪的优秀合格的幼教工作者,信用社先进个人申报材料同时也深得领导、同事、家长的好评。
一、思想方面:加强职业修养,热爱支部工作
首先,xxx老师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遵守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热爱幼教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团工作方面,她积极组织团员参加各项活动,如:幼儿园和社区组织的表演、绘画活动,以及参加青年志愿者的“传帮带”活动等等,优秀三好学生申请材料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使团员青年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她深深感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只凭一些简单的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各项基本功水平,适应形势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她以“我是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为指导,面向全体幼儿,关心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不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加强业务学习与岗位培训。
在教育教学活动方面,她遵循各科教学大纲,刻苦钻研教材,个人奖学金申请材料认真制定了课时计划,按要求认真备课,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的不同,遵循科学创新的教育原则精心设计每一节教育活动,力求使教学方法做到新颖,恰到好处的激发挖掘幼儿的思维潜力。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综合各方面的教育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从而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她还注重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利用课间谈话、餐后散步、户外郊游等日常活动向幼儿进行爱护环境,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教育与引导。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协住班内其他人员,密切配合做好保教结合工作,认真完成班级各项教育教学与卫生保健工作,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认真研讨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她能积极地参加局中心和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精心为幼儿排练运动项目和文艺节目,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六一”元旦联欢会和家长联谊会等活动的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向幼儿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等教育。为进一步做好家园共育的一致教育工作,她通过认真填写家园联系册、进行家访、与家长个别交谈等途径,使家长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提高了家长的素质,得到了家长对她的一致好评,用家长的话说就是“孩子交给和老师我们放心”!
三、其它方面:提高业务技能,做到学以至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她积极参加幼儿园每周的业务学习,通过业务学习和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教育新动态,新形势,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工作,学以至用。在平时的阅读中,她还注重《早期阅读》、《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与专业有关的书刊杂志的阅读,银行先进个人申报材料借助书刊学习到先进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教改方式使自身的工作得以启发和促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意识;高素质人才
0、引言
为了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把科学研究引入本科教学过程中,2007年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次批准了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学校。工作开展6年以来,各高校已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本科生创新实践营造了宽松的环境。下面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5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实施及结题验收,笔者就如何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1、编写指南和动员师生是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
申报指南是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具体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学生和指导教师联系沟通的桥梁,通常由各校组织专家委员精心编写而成。申报指南的内容包括学科领域、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条件等。指南中的选题要具有导向性、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等特点,避免过于具体琐碎或简单罗列;应能调动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倡导以启发探索和创新性实验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应充分考虑到项目实施人是在校本科生这一实际情况。为保证申报指南紧跟时代的步伐,指南内容必须每年进行一次补充、完善和修订。作为首批入选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苏州大学高度重视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工作。学校每年定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指南,对导师工作量、学分认定、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微调,以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动员工作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也很重要,包括对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动员。在项目申报前,要举行老师和相关年级学生的动员大会,动员那些科研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奉献精神的教师担当项目的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管理和研究,监督项目的实施;同时动员那些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报名参与。学生是项目的执行者,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优秀的执行者和精干的引路人是高质量完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重要保证。在动员过程中要明确告知师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指导创新性实验计划。参与的学生必须要精力充沛,要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指导老师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能力和耐力,有较强的责任心。
2、以学生为主体是申报项目选题的关键
申报指南确定后,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依照申报指南选择项目研究内容,联系指导教师确定项目选题。如果学生有个人“创意”,也可与同学组成项目组,选择并联系指导老师。此时指导老师一定要对“创意”的实施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切忌武断地全盘否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需特别强调的是,项目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指导老师。项目选题可以从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剥离而来,但一定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如果学生对该研究内容不感兴趣,指导老师千万不要强加于学生,否则后面的工作会很被动;相反,如果学生表现出了对研究内容的热情,指导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合理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实施并能有效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研究内容,掌握好项目的深度和广度,避免一味地追求尖端性和前沿性。如果项目过大或过深,将会导致学生身心疲惫,从而失去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如果项目选题过小或过于简单,学生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就起不到锻炼学生的目的,失去了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意义。近两年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申报成功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有“全球P2P网络主动探测方法及分析系统”“情感信息抽取方法研究”“基于身份签名的安全电子投票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信息感知平台”“多标签分类算法研究”等。
3、项目的创新性和可行性是项目评审的核心
项目评审的流程如下:
(1)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确定项目选题并填写项目申报书;
(2)学生提交项目申报书给所在学院,学院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筛后上报给学校;
(3)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组织评审,要求项目申报人按学科分组进行现场答辩。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根本目的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项目评审过程中,要着重考察申报项目在思想上是否有创新,项目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突破性思维,提高科学想象力,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能力;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评审除考察项目本身的创新性和可行性之外,也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察项目主持人和指导老师:
(1)在进行现场答辩时,从项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等方面考察其综合素质;
(2)从指导老师的工作经验、研究方向以及已有的科研成果等方面考察其工作能力。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的巨大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吸引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生对物联网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2012年的苏州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活动中,涉及物联网技术的项目有5个,经过层层筛选,其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信息感知平台”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另有两项分别获得省级或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项目的指导老师均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或副教授。
4、科学规范的过程管理是创新性实验计划成功的保证
为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能正常有序地进行,确保项目研究质量,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负责人应进行科学规范的过程管理。
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的“领头羊”,应充分发挥项目负责人的带头作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各成员遇到问题时不应独自摸索,而要通过分工协作来解决。项目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应认真组织项目组成员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把握好项目计划实施进度,协调好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关系,按时完成项目各阶段的任务。项目组应如实填写研究活动进展情况和研究体会,做好实验记录。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师生精神沟通的纽带与桥梁,是大学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在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尽量少走弯路,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同时指导老师也要抽出时间,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给予耐心指引。
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经费管理也很重要。研究经费主要用于学生所需的资料、文具、材料、加工等项目支出,指导教师不得擅自使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其中既包括参与项目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监督,也包括项目外学生对参与项目学生的监督。
5、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是创新性实验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验收评价与学生和教师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促进该项计划持久良性地发展,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建立一个客观公正、可操作性强、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水平的考核评估体系。
实践性教育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看重的是创新训练实施的过程,即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所有项目组成员及指导老师召开工作会议,鼓励其他学生和教师参与旁听,要求项目负责人在会上详细汇报项目开展情况,回答老师和同学的各种提问,会后认真填写并提交阶段检查汇报表。对于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可终止经费资助。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向学院提出申请,撰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总结报告,并附上研究记录、研究成果、实物等;学院根据项目结题的要求进行初审,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签署意见后上报学校,学校组织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对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结题验收合格后,学校发文公布,并出具验收结论性意见证明。对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项目负责人,学校将终止其项目运行。对中期检查终止的实验项目或结题验收不合格的实验项目,学校将提出批评并取消项目负责人再次申报项目的资格。结题验收的评审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重点评审在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是否取得了预期创新性成果以及项目的管理情况和使用情况等。评审组从文献资料综述、调查报告、研究论文、软件开发、硬件研制、专利、心得体会等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完成情况,而不仅仅根据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获得的专利个数来评判实验计划完成质量的优劣,这是因为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发表文章的档次及难易程度不同。
关键词 教育科研 课题管理 非技术性问题 解决对策
近年来,许多省、市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做出新规定,要求晋升中级、高级职称的教师须有县级、市级课题研究结题成果。文件的本意在于激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与文件初衷相背离的种种乱象。如果任其蔓延,必然贻害无穷。
一、存在的非技术性问题
1.一哄而起,遍地开花
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课题铜牌处处挂,立项证书满天飞。课题成为装点门面的工具,成为晋职晋级的敲门砖。好像教师有了立项课题,就成为专家型教师;学校承担了立项课题,就成为科研型学校;似乎校门口悬挂上课题立项铜牌,学校的品味就与众不同了。
2.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举办课题立项开题仪式时,有关部门、有关领导、有关专家悉数到场,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立项之后,却无后续工作,静等结题。这样的课题承担者,把课题立项作为满足虚荣心和粉饰门面的点缀物;也可能有为数不多的课题承担者,主观上也想努力,想搞出点名堂来,可不具备研究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课题申报立项者芸芸,能结题者寥寥,能真正落实于教学实践者更是凤毛麟角。
3.好大喜功,贪求虚荣
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在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的过程本身也是研究的过程,只要有益于教学工作,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观察论证,从中总结规律、得出方法、预见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课题研究。所以,课题研究理应追求的是真实性、有效性、指导性、借鉴性,与立项的级别不一定有多大直接联系,更不能认为立项的级别越高越好。可现实生活中,不少学校、不少教师在课题选择上,不是从本校实际出发,也不是从教学需求出发,而是好大喜功、贪求虚荣,刻意追求课题立项的级别,从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逐级攀升。学术研究的水平未必有多大提升,学术研究氛围未必有多大改善,但立项课题的级别却越来越高,大门上的铜字招牌越来越鲜亮,一些虽然实用但级别低的课题甚至无人问津。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不见了,却强化了学术研究的喧嚣和浮躁之气。
4.领导专家,挂名充数
许多级别高的重点课题,其研究团队往往由单位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一线教师寥寥无几。应该承认:一些宏观的、战略性的课题,由领导挂帅、专家引领是正常的,因为任务的完成需要团队力量,需要领导和专家的技术支持、政策支持、经费保障、人力配置,但一般的课题,特别是教学中的具体性问题,不必要那么多领导、专家在其中挂名充数。
5.脱离实际,空洞无物
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应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选题须有应用价值,真正解决某方面的问题。而我们常常见到的是选题不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而是沽名钓誉,追时髦、逐新潮,什么问题时髦就“研究”什么,看似研究教学,实则空洞无物。至于是否有益于教学实际,能否解决具体问题,则不在考虑之中。
6.先有成果,后有研究
教育科研本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论证、科学规划、科学实施,探寻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不少老师往往是有题目、有结论而无过程,学年初申报课题立项,学年末申请课题结题;或者是先有结论后有过程,依据结论拼凑过程,什么素材能够佐证结论,就罗列拼凑该类素材;所谓实验方案、调查材料、研究报告,其来由要么捏造数据,要么抄袭拼凑,得到的是一份貌似丰富的泡沫化“成果”;有的老师发表了几篇论文或在某机构参加一项教学成果评比获奖,也一律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7.管理混乱,鱼龙混杂
正规的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团队建设,而商业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的所谓“课题”,不仅无助于教育科研,反而败坏了教育风气,加重了经济负担。当前官方的、民间的课题管理机构鱼龙混乱、泥沙俱下。不少商业机构,打着教育科研的名义,滥发广告,滥发文件,拉教师入伙,出售结题证书、荣誉证书。这些机构,虽然从文件、网站等外在形式上看,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专家团队人才济济,他们的立项证书、过程管理、结题审查、证书颁发、成果评奖,一应俱全,但最终都落实在收费上。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细致审查,谨慎立项
课题必须着眼于教学实际,解决具体问题。过程管理须有章可循。经调研后立项的规划课题须由教育管理部门通过网站、文件公示招标,未经公示的课题不得立项;立项审查要严格论证,一要从严审查立项申报人的学术水准、信用记录、科研经历、已有成果,一般不得越级申报;二要审查申报课题是否立足教学实际;三要审查申报者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实力(人力、物力条件);四要论证课题结论有无推广价值。
单位在审查推荐课题申报材料时,要细致分析该课题的主管机构性质、管理规章、收费标准、结题程序等,不必为主管机构大而空的头衔“唬”住,更要看其是否以收费为目的。
2.严格把关,规范结题
各级主管部门对于教育科研成果的验收,应该严格执行结题程序,强化过程检查,把好结题关口。发挥专家团队的集体作用,减少人情因素的干扰,防范少数人暗箱操作,特别要审查课题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具体成果何在?
3.证书认定,正本清源
职称评审中,省、市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是科研成果认定的最高审查机构,不仅要审查结题证书纸质材料,而且要审查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审查由什么机构颁发(是官方机构还是民间社团),政策依据何在,有无体现研究过程。凡是打着科研幌子,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所颁发的证书一律不予认可;对于参与买卖证书的教师予以惩戒。从源头上切断买卖课题证书的利益链条,以严肃科研制度,净化育人环境。
4.制度激励,营造氛围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将教育科研放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内进行综合性评估,淡化为了评优晋职而参与课题研究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长期坚持教育科研的骨干教师,在培训学习、评优晋级、绩效考核、经费落实等方面予以倾斜;改变课题研究中各自为战的分散状态,整合科研力量,增强研究合力,为教育科研提供经费保障和时间保障;用制度激励和骨干带动来营造氛围,促进队伍建设。
5.优化培训,科学引领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1]虽然当前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决不能据此怀疑教育科研对教育发展的重大作用。
从1999年开始,随着高校的扩招,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曾经快速扩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小学师资队伍也由数量扩张的阶段进入了素质提升的阶段。近几年,国家明显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从教育部到省市县各级教育机构,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比如:“国培计划”、高中教师省级脱产研修项目、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自主选学远程培训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学科教师培训项目、校本研修骨干引领者培训项目、中小学校长全员提升培训计划等。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应抓住时机乘势而为,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借以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实力;还可以通过专家指导、校际交流、在线学习等形式,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发现、感悟、创新;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观念,“把问题转化为课题”[2],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用舆论宣传和制度规范来净化科研环境,使教育科研风清气正,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学习竞赛;高校教学管理;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4-0055-02
大学的四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1]。高等院校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理念决定了高校的第一大职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是众多教育者长期以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是教师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学生自我“学习—了解—掌握—运用—创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首当其冲。要想学好,首先要有刻苦的精神、良好的学风。学风是指学校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它综合体现了学校的治学精神、态度、方法、氛围、管理理念和育人环境[2]。良好的学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水平,甚至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发展前途。因此,学风建设常抓不懈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更好地营造育人环境,让每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1~2年级学生中开展以“正学风,为中华振兴立志成才;比勤奋,为医学事业打好基础”为主题的学习竞赛活动。本文借基础医学院近年开展“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活动发现的问题,来探讨教学管理科学化、教书育人高水平化、思政教育常态化的策略。
1 开展“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的情况分析
学习竞赛活动的组织步骤 选取所学课程相同,授课教师为基础医学院教师的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麻醉医学系、法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医学影像系、预防医学系这七个专业1~2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学年初公布学习竞赛活动方案,学年末进行“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评审。通过本人申报、思想政治辅导员和院系审核后,将申报材料递交学院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审查复核材料,提交活动领导组评选优秀学生、先进班集体等进行表彰。
学习竞赛活动对提高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 基础医学院的“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活动仅2009年未组织竞赛,2009年按常规应是2007级、2008级学生的竞赛,2010年参加活动的应的是2008级、2009级学生的竞赛。选择2008级作为对照组,选取2009级作为处理组,分析一年级是否进行“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对二年级的成绩是否有影响。
如表1所示,对每个班一、二年级全班平均成绩求差值,即增加量,比较两届学生平均成绩增加量是否有差别,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经Levene方差齐性检验,F=1.94,P=0.167>0.1,可以认为两总体方差齐,t=-3.162,v=74,P=0.002
学习竞赛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作用 从统计结果中不难看出:一年级若进行“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则二年级的平均成绩要高于未进行比赛的学生。据调查,通过学习竞赛的开展,各个专业学生和班级开始重视学习成绩,在班级内学生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通过运用“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2 从学习竞赛活动中探析影响优良学风的因素
多方共管、少沟通协调影响优良学风的形成 学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学,优质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它直接关系到院系良好学风的形成。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山西医科大学扩迁到远离市区的高校园区。在新、老校区过渡阶段,多校区教学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学生由教务处、学生处、院系分别派出管理人员、辅导员、授课教师进行三方共管,教务处负责教材选用,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院系教师负责授课教学。在多部门管理中,三个部门人员各司其职、少沟通协调,导致课程教学时数、教学大纲更新不及时,授课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重研轻教、非生动化课堂教学影响优良学风的形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校中以科研经费和教师在SCI上的数量作为大学排名的主要标准,以核心期刊上的数量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3]。基础医学院目前46.7%的教师为博士研究生学历,78.5%的教师为副高和中级职称,87%的教师为教学科研型岗位,他们除教学工作外,还需完成一定量的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申报、奖项专利申报、晋升职称等。故在教学过程中,不免有重科研轻教学的思绪,在工作中忽视教学,备课不充分,导致课堂教学不生动,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影响优良学风形成的因素之一。
疲于奔波、思政教育不充裕影响优良学风的形成 思想指导行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常抓不懈,才能够确保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当前,1~2年级学生已入住远离市区的新校区。虽然授课教师师资水平未变,但教师上课来去匆匆、疲于奔波,难以有充裕的时间与学生多沟通。学生的困惑无人解答;基础课教师授课单纯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播,忽略了学生内心需求;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不充裕,学生屡发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日常管理未跟上等,都会影响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
3 营造优良学风环境的有效策略
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加快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科学化 随着学校在多校区管理中的不断探索,学校教务部门应牵头进一步对课程设置进行专题论证,采用不同专业不同侧重和不同教学时数的教学方式,突出各专业医学特色,让学有所用;承担教学的学科要尽量合理安排授课计划,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程开始进行授课,打好课程启蒙的基础;要大力引进高素质教师,积极创造机会让知名教授或高水平教师为学生授课、互动交流;要更新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TBL(Team based learning)等教学新模式引进课堂;组织开展章节学习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展师生互评“星级”活动,提供师生监督、交流平台。
大胆尝试教学/科研轮岗,培养教师教书育人高水平化 院系学风如何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必须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用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首先,尝试开展“教学/科研”轮岗制。让院系教师以1~2年为周期,或从事教学或从事科研工作。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下苦功夫,专心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树立教师教书育人意识。在授课中要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就业形势、社会需求等,既教学生专业知识,又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
努力搭建师生沟通平台,确保学生思政教育常态化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应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就积极引导,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鉴于新校区师生间沟通时间少,建议创建“师生交流直通车”,实行辅导员下班辅导制度,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辅导,帮助实现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顺利过渡,为其答疑解惑;在新校区开展本科生导师制,2~4名本科生安排一位授课教师做导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强化学生遵守纪律,全院各级领导、教务人员及思想政治辅导员应齐抓共管,杜绝上课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的发生。
4 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院系的学风建设,促进教学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逐步探索,以教学管理部门牵头,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让管理促进学风,以教风带动学风,让良好的学风成为学校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1).
关键词: 高等艺术院校 管理人员 绩效管理
高等艺术院校是指在我国开展高等艺术教育、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各类专业艺术人才,并担负着我国艺术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发展等重要职能的专业院校。目前,全国除了有31所独立建制的艺术院校外,综合大学的各类艺术学科也达到一定的规模,并承担着相应的教育任务。[1]
绩效通常被用来衡量组织中员工的行为与结果两方面因素。通常认为员工的工作绩效由员工与工作相关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工作动机三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绩效是一个多维度概念,最常见的维度分类为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2]。一位员工在完成他的工作任务方面可能非常在行,但他的周边绩效却可能很低,因而可能在考核中得不到应有的心理预期。
高等艺术院校作为教育教学类组织,其员工构成通常可分为两类:专业教师与管理人员。本文旨在就高等艺术院校中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管理方式的转变做一些思考。
一、管理人员现行绩效管理方式及其转变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从2006年开始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该制度的目标是建立符合高校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逐步实现高校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多年的建设,我国高校普遍推行了较为符合本校实际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通常包括四项: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除了绩效工资外,其余三项在年度内基本恒定。所以在秉承“以岗定薪、绩效优化”、“总量控制、拉开档次”的考核管理原则下,绩效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据统计,高等艺术院校由于专业差异性特征明显,管理人员职数占比比非艺术类院校高,普遍占到教职工总数的三至四成。
目前,在高等艺术学校内部管理上,由于管理人员工作状态上的“恒稳态”[3]――基本上是为教学体系服务,没有现成的考核依据,不像教师那样有教学成果、科研成果、职称体系、艺术展演、社会知名度等一系列相对成熟且广为接纳的考核标准。一所学校内部各院系往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职位林立而工作范畴不一,加大了专业性考核指标设置的难度。所以,现在基本沿用了与公务员考核相类似的一种比较主观简化的绩效评价方式:采取“德能勤绩”个人述职与部门考评相结合的任务绩效考核方式。这种考核相对而言好操作,但考核的实际效用就值得商榷。因为这种考核方式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部门主管对于各管理岗位的工作绩效具备非常广泛的业务知识和透彻的了解,而事实上并不完全具备。所以高等艺术院校在员工管理层面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上已经形成两类:学校通常将教师看成需要对其进行投资的财富,并进行专业化差别管理;而将管理人员看成必须实现成本最小化的费用支付项目,后期开发不足,并实行行政化管理。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显得滞后、不足甚至有些流于形式,年度考核只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考核结果对被考核者的绩效反馈和管理者的绩效评价都显得单薄。
但是在高等艺术院校,管理工作又比非艺术类院校难度更大。艺术类教师通常具备较强的本专业知识和创作技能,大多是在单一狭窄的专业模式中培养出来的,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缺乏现代科技知识和对高新科技设备的应用能力,对群体与组织的意识较为薄弱。有的甚至缺乏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关于教学改革方案的制订与操作、科研申报等所必需的对专业设置及相关学科的了解与教学实验实践评估等实践能力[4]。管理人员则因为日常管理联系的线性与常态、坐班制工作特点的时间与资源保证,与教师之间联系的点状与间断性相比更有优势。教育部主管的《中国高等教育》杂志2013年第7、10、17期分别刊登了多篇由两院院士、高校校长撰写的有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文章,普遍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协同创新是高校改革的必经之路。在非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协同创新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高等艺术院校的协同创新项目申报也开始展开,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底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内第一批艺术类协同创新项目。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大量的数据提供者恰恰是校行政、教务、财务、科研、实验中心等管理部门。
二、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方式的转变
1.在高等艺术院校,管理为教学服务的宗旨没有改变,但管理的制度化建设、管理人员的内在需求、定位与成长必须细化与重视。
不可否认,在高等艺术院校管理岗位上有相当比例的从业者具备艺术类专业的学科背景,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以管理为主,而非艺术。因此从本质上厘清管理人员的内在需求、定位与成长,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对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提升、绩效考核的效率效用、绩效反馈与应用等整个绩效管理流程至关重要。
(1)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目前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应用的实证研究[5]较多,而关于高校管理的制度化研究较少,尤其缺少同一级学科下不同高校相同或类似管理点的比较研究。这里,还要区分两个概念,管理的“去行政化”并不是“去制度化”,相反在高等院校,真正制度化的规范管理很少。
2013年11月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组织专业老师与管理人员分别赴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访问,随后北京电影学院回访,就“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评指标和标准”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进行了恳谈交流,开始了具有管理学意义上的高等艺术院校管理的制度化对话。该院的管理岗位工作范畴不仅仅是配合教学完成日常管理事务,而且有了更深层面的思考。比如,在该院“师资队伍――2.2.4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的考核”一栏中明确“专业主干课:开设五年以上的课程中,90%以上由教授、副教授讲授;开设不满5年的课程中,50%以上由教授、副教授讲授”、“教学基本设施――3.1.4图书馆状况”一栏中分别注明教育部规定生均图书指标、生均年进书量、专业匹配指标等。这样,管理岗位的制度化特征明显、管理依据充分。同样,南京艺术学院也有很多管理制度化建设的亮点,如《南京艺术学院学分制指南》等。
(2)管理人员的定位、内在需求与成长
高等艺术院校管理人员的内在需求、定位与成长,是高等艺术学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本源问题,认清管理人员的内在需求、定位与成长,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激励考核制度,并有效实施。
因为高等艺术院校专业差异性特征明显,管理人员又有相当部分具有艺术类专业背景,所以与非艺术类院校相比,管理人员定位的选择性较多,从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员工类型:院系一级多有偏向专业型的管理者,在管理者队伍内所占比重较大,层次也较高,但其中有相当部分属于“专业优则仕”,多从专家教授层面的干部中选拔,从事管理的同时继续关注专业研究;普通管理者来源复杂,有的是经过公开人事招聘而入,有的则是从事多年管理工作而缺乏职业上升空间保留的人员,等等。复杂的员工类型必然使得简单划一的考核方式很难关注管理人员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高校管理工作相对稳定,工作动机的选择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管理人员会将非工作活动及家庭生活的质量看得比薪水与工作职位更重,模糊的绩效考核对这部分员工的激励是失效的。高等艺术院校管理岗位没有权威的考核依据,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工作环境与条件简陋导致管理人员对工作绩效的内在需求不足;习惯性传承也使得管理交流活动开展较少,管理理念的更新比较迟缓;和教师同等苛刻的职称评审条件也使得管理人员的职业成长性不足。因此,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必须兼顾上述几个方面。王文智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提出的绩效考核流程化中的“绩效考核的全局性、绩效计划制定的参与性、考核方式的合适性、绩效反馈的有效性”[6]四个方面,能一定程度地缓解高等艺术院校有关管理人员的定位、内在需求与成长导致的考核不充分。但是,这几个方面没有充分分析艺术类院校的专业与管理特点。
2.加强管理人员的周边绩效考核,摸索创建高等艺术院校团队绩效工作系统。
(1)周边绩效的考核可以适度解决激励问题
在高等艺术院校,管理人员通常是学校各类资源的实际控制者,如校舍、实验室与试验设备、实习基地、图书馆、校园网、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公共空间等。而上述资源又大多是高校申报各类课题、项目进行科研和争取资金的载体。以跨专业、跨部门的团队方式申报课题、进行研究或产业开发已经是目前大数据时代项目申报的常态。就高校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而言,一个能够创造价值的、稀缺的、并且是其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者模仿代价极其高昂的团队,才是真正赢得竞争优势的团队。遗憾的是,许多高校都倾向于把教师的科研创新和管理者的结构创新当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来看,而且一直单方面强调管理对教学的服务和从属地位。管理学一直强调“只有最接近工作的员工才是具有最优改善思路的人”[7]。艺术类高校对管理人员的评价应当增加他们对某个团队整体活动贡献程度的考核比重,这也正是“周边绩效”的考核理念。
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有利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合作的条件与空间,让管理人员适度进入教学研究项目,甚至可以以“虚拟团队”的形式进入。管理人员在团队中工作的重点可以是人际协调、技术资源调配等,帮助专业教师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合格的项目报告书或提高其他申报材料的效率、丰富数据,同时还可以帮助考虑各种可以利用的院系研究设备、办公条件等所能提供的便利有效的工作途径。另外建议有关职称工作部门考察实际,切实有效地研究目前艺术类高等院校管理人员职称评审条件与日常管理工作的关系,从而适度解决管理人员的职业激励问题。
(2)摸索创建高等艺术院校团队绩效工作系统
高等艺术院校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普遍存在“保持艺术传承”、“与国外一流艺术大学接轨”、“独特的思政与外语教育所占课时比例过多”、“学科建设成果如何转化为一线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进行各方面资源的整合,进行总体布局研究,方可取得成效。对应于学校人事层面,需要“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团队,推动工作有效开展。随着团队的建立与普及,团队的绩效考核变得至关重要。
关于普通高校行政管理干部工作绩效模型的实证研究,已经有一些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华中科技大学的于海琴认为,个人素质绩效和任务绩效是高校行政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而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有不同的工作绩效标准[8]。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团队绩效工作系统的创建尚在摸索阶段,高质量的艺术教育和与之相应的管理行为很难以客观的、量化的、正式的方式加以衡量。充分利用高等艺术院校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工作特征上的互补性组建团队,转变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克服纯教师团队的制度缺陷,合理利用管理资源,更可以有效解决高等艺术院校管理人员在定位、内在需求与成长方面的激励不足、绩效评价依据不充分等问题,有利于学校绩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鲁生.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装饰,2003(3).
[2]赫尔曼・阿吉斯[M].绩效管理.
[3]雷蒙德・A・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第五版).
[4]常宁生.中国高等艺术教育:问题与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9(4).
[5][6]王文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VOL28(6).
奖励和处罚是学校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运用好这两种手段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十分有益。学校对学生的奖励一般来说有优秀学生个人和先进班集体的评选,对学生的处罚有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查看等。以前我所在学校德育处在开展工作时,一直把这两项工作当作常规任务来操作,并常与班主任的月奖挂钩。当初的想法是,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细胞,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与负责人,这样做可以激励班主任,从而使这项工作实施起来更有效。然而,由于涉及到班主任的利益关系,而在操作时学校德育处的主导性发挥不够,又没有注意发挥班主任与当事学生或班集体的主体性,因此常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招致班主任的不解与抵触。使这项工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弄得每年在评优和对学生违纪的处罚工作方面学校德育处都相当头痛。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操作好对学生的奖励与处罚。
现在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全新的初级中学,学校有教职员工近200人,有45个教学班,学生达2200余人,规模是以前的3倍。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现在的操作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谈谈如何操作对学生或班集体奖励。在这个方面我们比较注重发挥学生与班主任的主体性,注重评选过程本身的育人作用。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评选条件,但不少学校没有注意到操作程序与评分办法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在开学不久,我们就调整出台了《文明班级评选条例》,具体说明了评选的程序、条件、和评分办法,使班主任与学生对整个过程都相当了解。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并注意平时对相关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增强了竞争力,使竞争在开学就开始了。下面我具体谈文明班级评选的整个程序。
评选程序依次为:自查、自评阶段---申报阶段---公示后选班---评审阶段---张榜公布评选结果。
(1)自查自评阶段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根据评选条例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本班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然后全体讨论决定是否参与文明班级的评选。这样做就将主动权交结了班主任与班集体。
(2)申报阶段如果全班都决定参与竞选,就由班主任或班长代表本班向学校德育处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并准备好各项资料用资料袋装好,编上目录以备检查。如果德育处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申报材料,则意味着该班弃权。在此阶段,各参评班级都要根据评分办法算出自己班的得分,并附上相关的证明材料。
(3)学校德育处接到申报后张榜公布候选班级名单,若在此阶段有人检举榜上的某个班不符合条件,如一学期内重大违纪超过三人次,则德育处将取消该班的资格。
(4)评审阶段首先德育处根据参评班级上交的材料和平常的考评对各班进行量化打分。在量化分中还包括班主任本人得分(5),着重考核班主任的师德、德育科研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等。这就把班主任本人的提高与班级的评优捆绑在了一起,促使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上不断创新,积极投身德育科研,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协调各方关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主任的主动性,促进了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量化分中学习只占了20,余下部分分值中过程管理占了很大的比重,这让那些普通班也有很大的机会获奖,促使包括优班在内的班主任注重过程管理,而强化过程管理恰恰是我们希望的。量化分打出来后,德育处组织人员调查该班任课教师和同学,之后由申报班级的班主任或班长公开陈述本班的成绩与不足,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审通过,确定最终获得文明班级的名单。
评出文明班级后,将各文明班级的先进事迹做成展板,在全校展出,并请文明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在全校班主任会上作报告。这个部分相当重要,它是评选工作的延续,也可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来可借此机会进行交流,将经验传授给大家,使校内优秀的德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促进整个班主任队伍的提高;二来可让其他落选的班主任心服口服,同时经过参与评比的过程,可以找出本班在班级建设上存在的不足,找到与优秀班级的差距,以确定今后的工作思路。
对于落选的班级,德育处将根据其材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一个一个的找这些班的班主任老师谈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缓解他们的不满情绪,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实施以后,班主任与德育处之间的矛盾就小多了,德育处开展工作也就自然而然的顺利多了。
再谈对学生的处罚。以前在处理学生违纪的时候,我们没有一套成熟的处罚条例。因此在处理学生违纪时随意性较大,现在我们制定出了比较合理的处罚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罚的范围和级别,使对学生的处罚有法可依。在有了合理的处罚条例后,更重要的就是处罚的原则和程序。
我们必须明白,处罚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因此在具体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时,既要有原则性,又必须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一些初犯且情节不严重的,完全可以只进行批评教育。也就是说,能够通过批评教育就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决不给予处分。一般情况下不能用处罚来威胁学生。再如,一些入学就表现出积习很深的学生 ,在给他们处分时就要留有后路。因为这部分学生往往在受处分后有一定的收敛,但时间长点后,肯定会好了伤口忘了疼,旧病复发,而且很有可能多次复发,如果坚持按条例处罚,两三次就处罚到顶,则既起不到作用,又让学校陷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我们是九年义务学校,学校没有权力开除学生,最多给他一个留校查看处分,这一点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是知道的。俗话说账多不愁,一旦你给他处罚到顶了,他反而什么也不怕了,如果再犯,学校就不好办了。另一方面,如果你在处罚到顶后就不处罚了,则对其它学生就失去了威慑。在你处理他时他就会搬出前面的例子来,让你难以说服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心理承受力很差的学生:一种是平时在班上常被荣誉包围的那些优等生,二是对那些来时性格很内向,精神压抑的学生。在处理时一定要慎重,不要急,要先行疏导,争取多方配合,时机合适才处理。如果只按照常规的操作方法很有可能要出安全问题,这几年经常有学生受老师批评后动不动就离家出走或跳楼自杀,[文秘站:]让学校非常被动。
[关键词] 高校; 教学资料; 保存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7- 0108- 02
教学资料是指在高校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具有参考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教学资料不仅是高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高校教育科研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学资料的形式种类以及内容不断多样化,对于高校教学资料保存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完善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工作,提高高校资料管理水平,确保高校教育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 高校教学资料的常见内容与形式
(1) 教务教学管理资料。教务教学管理资料主要包括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主管部门的教学管理通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岗位职责、教学管理制度、教师手册以及教务管理工作手册等一系列的教学制度管理类内容。
(2) 专业建设以及课程设置资料。专业建设资料主要包括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设置一览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等内容。课程设置资料则主要包括课程建设方案、精品课程设置方案、专业课程教学考核方案、课程教学任务、教学讲义材料以及课程教学辅助材料等内容。
(3) 教学计划以及教材管理资料。教学计划资料主要包括高校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安排计划、教学课表、课程审批表等内容。教材管理资料则主要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学期的教材预订计划、教材采购计划、教材发放清单以及教材费结算等内容。
(4) 教学考务管理资料。教学考务管理资料主要包括教学考核通知、考核组织形式以及安排计划表、监考任务通知、补考安排计划、考场情况记录、考试质量分析材料等内容。
(5) 高校学籍管理资料。高校的学籍管理资料主要包括高校的学生名单、学籍登记表、学籍异动学生登记表、学业成绩单、学生奖励申请审批表等内容。
(6) 高校教学实践管理资料。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资料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管理资料、毕业岗位实习管理资料、校企合作岗位管理资料等内容。
(7) 教学科研管理资料。教学科研管理资料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立项通知、教学科研申报材料、教学科研审批材料、科研课题中期检查资料、科研项目立项课题结题评审材料等内容。
(8) 教学检查管理资料。教学检查管理资料主要包括学校的开学教学准备情况、教学任务基本资料检查表、教师课程任务开展登记表、高校的中期教学检查、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资料、教学事故处理资料、教学质量管理会议资料、教师学生表彰资料等一系列的内容。
2 高校教学资料保存管理工作特点分析
(1) 高校教学资料的保存管理形式多样化。随着资料保存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当前高校教学资料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教学资料的管理大多采用信息化技术,资料归档保存的载体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档,更多地采用图像照片、视频音频、电子文档等形式,这极大地提高了资料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对于资料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工作需要伴随教学活动开展随时开展,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由于高校的教学资料保存管理都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步开展的,因此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工作可以结合高校教学计划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教学资料管理工作的计划性也较强。
(3) 高校教学资料的专业性较强。不同专业以及不同课程设置对于高校教学资料保存管理工作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于资料管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高校教学资料保存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1) 完善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教学资料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的相关制度要求,完善高校资料管理工作的制度体系建设。首先应该细化高校教学资料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以及工作任务,并结合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情况制定相应的岗位管理责任。其次,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制度中应该针对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教学资料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教学资料的使用服务等几方面,细化管理规章制度,并完善管理工作成效考核,以提高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
(2) 提高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准。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开展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资料管理工作效率,对于实现教学资料整理的准确及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上,首先应该明确教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流程,即及时归集整理教学资料,并将各种教学资料整理完善后及时录入到计算机之中,通过转换为相应的数据格式保存于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系统之中。其次,应该针对高校教学资料信息化体系建设中的网络化协调以及标准化建设进行重点的控制,网络化协调主要是结合高校的校园内部网络建设开展高校教学资料数据库网络建设,标准化建设则主要是按照《档案法》以及《档案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形成规格统一、数据形式标准以及功能齐全的教学资料信息化保存管理与使用体系。
(3) 优化高校教学资料的形成整理。高校教学资料的形成整理工作作为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薄弱环节。对于高校教学资料的形成整理工作,可以采取前端控制的管理方式,按照高校教学资料工作的形式以及不同的具体要求,明确其对于教学资料的标准形式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别、归档工作,在高校数据资料的形成阶段确保高校数据资料的合理、全面与标准化,实现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4) 提高高校教学资料的利用效率。开展高校教学资料保存管理的根本目的便是为高校教学资料管理提供数据信息资料查询使用服务,因此应该将提高教学资料的利用水平作为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点。首先,应该确保教学资料整理的准确、全面、完善和及时,通过系统的教学资料管理工作,构建资料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以及门类多样的档案资料数据库,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其次,在高校教学资料的信息化、网络化查询使用方面,应该针对教学资料的访问使用进行相应的设置,提高教学资料的访问使用率。结合这些措施的开展,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资料的服务水平。
4 结 语
高校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基地,对于提高我国的教育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学资料作为高校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高校教学管理与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明确教学资料保存管理的范畴,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以及提高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等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校教学资料管理水平,确保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薇.高校院系资料室计算机管理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关键词】 高校档案 利用 体会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档案凭借它自身多年的沉淀和积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新时期高校档案利用的几点体会。
1 树立服务观念,是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根本
高校档案利用工作,是以高校师生员工为服务对象,兼顾社会,以高校档案部门保存档案为服务内容,以阅览、复制、摘录、电话、信函、电子检索等多种方式为服务手段,以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为目的,直接提供档案或经过编研的档案材料给利用者的一项服务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求档案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学校和社会服务,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观念,要有不为名利、不怕辛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面对各方面人员查阅档案的需求,本着“利用者第一”的宗旨,做到百问不烦,百查不厌,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大的活动,档案利用率较高,收到了很好的利用效果。比如:2007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本科教学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为迎接这次评估,全校各部门均到档案室查找利用档案,2006、2007两年利用档案共计1500余人次,查阅利用档案9000多卷,其中为评估办准备的支撑材料就有76盒;2008年11月我校建校五十周年校庆,学校出版了《湖北中医学院校史1958~2008》、《校友名录》、《宣传画册》等一系列资料,并对校史馆内容进行更新,档案室同志除了提供大量的档案材料外,还参加了校史编写工作,2008年利用档案540人次,查阅利用档案6580卷;2009年是我校申办湖北中医药大学关键的一年,学校抽出专人准备申报材料,档案室提供了大量的档案信息,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由原来的“湖北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2006、2008、2011年全校进行了三次干部竞聘,2010年首次实行岗位设置与聘任,利用了大量教职工个人档案信息,如考核、任职、奖励、科研成果等材料。多年来,我校档案室同志有着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利用者服务的观念,热情接待每一位档案利用者,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查找档案,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档案信息服务,为我校各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领导重视,是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保证
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的保证,领导者影响力最强,领导要带头重视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写进单位的规划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经常深入档案部门,了解具体情况,实实在在地解决好档案工作所需的人员、库房、设备等问题。对档案人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有了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档案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做好档案工作。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档案工作,建立了由校长分管、校办主任主管、以综合档案室为中心的档案管理网络,成立了《档案工作委员会》、《档案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档案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档案鉴定销毁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学校领导对档案室的经费投入给予了倾斜政策,配备了档案管理所需的设备,具体如下:(1)安装了烟雾自动报警系统;(2)将原库房的木制隔墙和门全部换成防火板材料,电线全部更新;(3)将窗帘、铁门、铁窗全部更新;(4)将木柜换成密集型档案架84组;(5)购置柜式空调六台;(6)配备复印机两台、A3双面扫描仪、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碎纸机、防磁柜、去湿机、报警器等设备。此外,学校每年都安排档案人员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等等。多年来,学校领导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档案工作大力支持,使我校档案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 掌握高校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特点,是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关键
档案利用工作是高校档案部门发挥作用、实现档案价值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掌握高校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特点,不同类型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特点是不相同的,高校档案利用者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3.1 学生
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他们是高校档案利用的主体,主要利用的是教学档案,包括学籍卡、成绩单、录取名册、毕业名册、学位名册、毕业生派遣名册、学位论文、导师评语、论文评阅意见书、答辩委员会决议、论文以及休学、复学、转专业、奖励、处分等有关材料,其中录取名册和成绩单利用率是最高的。
3.2 管理人员
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档案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教务处管理人员主要利用上级和学校有关教学工作方针、政策、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等;人事处管理人员主要利用上级和学校有关编制、职称评定、岗位设置、机构设置等材料。各部门管理人员利用档案的内容与他们的业务工作紧密相联,尤其利用经过编研的专题资料。
3.3 教师
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主要利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任课教师申报表、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评估等材料。
3.4 科研人员
他们承担着高校科学研究的重担,主要利用上级有关科研课题的批文、学校有关科研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以及他们完成的科研课题材料、获奖材料等等。
3.5 其它人员
主要是指用人单位、省就业中心、教育部学位中心等等,他们要求对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成绩单进行认证,要求档案部门出具相关证明,主要利用的是录取名册、毕业名册、学位名册、学生成绩单等等。
4 丰富档案馆藏,是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前提
档案利用工作是建立在档案信息储存量大、门类齐全、资料完整、载体质地优良基础之上的,做好档案收集工作,丰富档案馆藏,是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的前提。我校建立了档案收集工作网络和严格的档案收集工作制度,在做到每一个部门都有1~2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确保上下收集渠道畅通的同时,做到定职、定责、定时间;档案人员密切关注学校的总体活动和工作部署,对学校重大活动形成的档案材料亲自上门收集;注重纸质档案与相应电子档案的同步收集以及各种载体档案的收集,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纸化办公已成为办公化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它给档案的收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存在着有少数上级文件有正文无附件的情况,我们档案人员加强了对各部门归档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特别是党办、校办交来的上级文件。例如:我校校办2011年交来的湖北省教育厅下发的鄂教高〔2010〕22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文中最后指出:“本文除正文外,附件中的名单不印发文字稿,各校可在省教育厅政务网(http://)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公开平台(http: //)查阅下载”,附件“201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评职称、竞聘专业技术岗位等都需要利用这份文件,校办兼职档案员归档时只交了正文,我们检查发现后,从文中的网址下载了附件,并与正文一起保存,确保了这份文件的完整性,为档案的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5 加强档案编研,是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方式
档案编研工作是以档案馆(室)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本单位和社会利用为主要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对档案进行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加工,编制检索工具、编辑档案史料汇编以及编写史志资料等等,为本单位和社会服务的一项工作,它是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方式。我们档案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各种门类简便易查、切实可行的检索工具。如总目录、全引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文件字号索引等等,大大方便利用,缩短了调卷时间,提高的检索效率。我们还编制了《全宗介绍》、《档案室指南》、《湖北中医学院历史沿革及现状》、《基础数字汇编》、《历届党政干部一览表》、《专业设置一览表》、《退休人员一览表》、《调进调出人员一览表》、《受上级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一览表》等等;参加编写《湖北中医学院校史》、《湖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汇编》等等;每年参加编写《武汉卫生年鉴》(从1986年至今),供稿内容有:学校概况、领导班子成员表、科研机构一览表、科研成果汇编、正高人员名单、医学期刊登记表等等,全面反应了我校的情况,这些编研成果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了系统、完整、适用、全方位、多角度的档案信息服务,特别是在近几年我校一系列大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6 实行档案利用网络化服务,是高校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档案部门利用互联网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高校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档案馆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档案馆网站已成为高校档案部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窗口,其内容主要分为:本馆概况、工作动态、服务指南、专题展览、法律法规等信息,只有部分网站具有网上检索服务功能,但主要集中在目录查询,实行全文检索的高校很少,如上海交通大学等,实行了档案服务的网络化,提供了自定义查询、全文信息查询功能,实现了跨门类、跨年度、跨载体等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查询和利用;部分档案馆网站开通了“网上咨询”栏目,而且具有互动功能,以便更好地收集分析和回复档案用户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网络服务,如浙江大学等;有的高校以邮件形式与用户进行沟通和答疑,每天都有专人负责回复邮件,而且还比较及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如武汉大学等。我校档案室已将1990~2010年档案文件级目录输入计算机,在档案室利用计算机进行目录查询。我校投资近三万元购买了A3高速扫描仪,准备对开放档案进行全文扫描,依据破损、老化、利用频繁档案优先扫描的原则进行,并将其放在档案室网站上加以利用,为网上检索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来源[2]。
7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是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方向
在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档案利用工作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档案人员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改变“坐等上门”、“你来我找”的被动服务观念,为利用者提供主动上门服务。档案人员要密切关注学校每一个时期的总体活动和工作部署,深入基层,了解各部门师生员工档案利用的需求,提供主动上门服务。其主动服务的形式主要包括:(1)在保密的原则下,进行档案馆藏情况介绍,提供档案馆指南、开放档案目录,帮助利用者了解档案馆藏情况,有利于档案的利用。(2)印发档案目录、档案编研资料给学校各有关部门,我校档案室在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期间,将《教学全引目录》赠送给教务处,将《科技成果汇编》赠送给科研处等。(3)档案馆根据各部门的利用需求,主动提供档案复制件。(4)在档案馆的网页上提供馆藏档案目录查询,提供档案资料,我校近年来的毕业生均可从校园网上查到在校学习成绩等信息。(5)必要时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基层工作中遇到的临时问题。我校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期间,学校从档案室抽出专人准备评估材料,由于档案人员掌握了档案室藏情况,及时准确地查找到评估所需的档案材料等等。总之,主动服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待于我们档案人员不断探索,使高校档案在社会发展、学校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8 结语
高校档案利用是高校档案工作永恒的话题,在高校改革不断深入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它赋予了新的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大胆实践,我们每一个高校档案工作者要开拓创新,以校园网为依托,搭建现代化的网络平台,提供公开的档案专题信息,实现开放档案信息的全社会共享,开创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博士生;入学;申请制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5)02-0107-07
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是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新形式,指具有申请资格的人员向博士生招生单位院系递交申请材料,院系根据申请材料进行筛选、审查,合格者参加院系组织的综合能力考核,合格后获取录取资格的招考模式。和传统的公开招考不同,考生不必参加外国语和专业课统一笔试,只需提交个人申请材料,通过学院层面筛选即可获准面试。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率先开展部分博导自主招收博士生的试点;2003年,北京大学开始进行博士生选拔制度改革;2007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始在博士生招生中试点“申请一考核制”,此后该校加入试点的院系已增加至10个;2011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几乎同时宣布在部分院系的博士生招生中实行“申请制”;2014年,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始宣布本校博士生招生全部实施“申请制”。截至目前,绝大多数“985工程”院校均在本校部分院系进行博士生招生“申请制”试点,东北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211工程”院校也加入了博士生入学“申请制”试点行列。那么,我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其基本模式是什么?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哪些配套制度建设?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和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实施必要性
(一)有利于克服博士生招考中的弊端
首先,我国当前博士生生源状况不佳。目前,博士生的生源主要以应届硕士毕业生为主,“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的部分优秀应届毕业生选择了直接就业或出国留学,导致一部分优秀博士生生源流失。为了缓解博士生生源不佳的严峻局面,我国先后又实行了硕博连读、提前攻博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本校部分优秀生源,但其比例不高,且容易助长“近亲繁殖”现象。另外,由于社会上权势人物和“大款”“老板”等为戴“博士帽”而挤占了有限的博士生资源,同时国外优秀大学纷纷“抢滩”中国教育市场,直接影响了我国博士生生源质量。
其次,现有的招考方式难以保证选拔到优秀的博士生。当前的博士生公开招考中过分重视外语成绩,这将那些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但外语欠佳的学生拒之门外。并且,博士生公开招考中过分重视笔试成绩,不利于科研能力强、创新潜质高但应试能力差的考生脱颖而出。统一入学考试导致许多有专业特长但不擅长考试的学生被排斥在博士生教育门外,那些应试能力强、科研能力弱的学生却成为博士生队伍的主力。然而,学生的入学成绩与攻博期间的学业表现并无对应关系,往往具有高度创造才能的学生,并非那些课堂上获得高分的学生,这已成为许多博士生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同时,博士生招生中考试科目设置狭窄,命题种类繁多,随意性大,试题可比性差。统一入学考试的成本,给命题教师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均造成很大的压力,也给命题保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可以改变“一考定终身”或过分重视外语成绩的弊端,注重博士生候选人发展的全过程和全方位情况,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博士生招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有利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以精英教育角色出现的博士生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文化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潜力与前景的重要标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士生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速度快。通过30余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博士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1999年博士生招生近2万人,2003年招生4.9万人,2007年5.3万人,2013年达到6.9万人。其中,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人数就达到5万多,甚至超过美国当年博士学位授予数(约5.1万)。随着我国博士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日益凸显,博士生培养质量备受质疑。其突出表现为生源质量差,优秀博士生生源严重不足;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具体体现为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国际学术期刊论文数量少、原创性成果少,还出现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等问题。
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保障博士生教育质量,超前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储备与集聚,占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高质量的生源是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博士生招生工作是博士生教育的首要环节,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正如潘懋元先生所言:“招生选才的优劣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就如同农民播下去的种子的好坏对收成的影响一样。因此,如何把好博士生培养人口关,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考生,这是涉及博士生教育全局的关键问题之一。”
实施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将高层次博士生选拔培养的权力与招生标准交给真正的学术界权威专家和教授等。他们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丰富的专业实践,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有深切体悟,通过多种形式面谈、科研成果展示、综合能力展现、专题研究答辩等多种方式,辨识、甄别、挖掘和选拔那些真正有创新潜质、有很高学术抱负和强烈进取心的人才。同时,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力,促使导师对考生创新潜质和从事本领域研究的能力和前途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基于学科差异和培养标准的不同,对研究生创新素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尊重导师的选择权的基础上,由导师组按照基本的程序规则予以综合平衡,决定录取方案,完成人才使用和人才培养匹配性开发高度统一。博士生入学“申请制”强化了导师在招生中的自和责任,有利于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有利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和相对独立体系,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作为研究生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深化博士生教育改革。梳理近年来关于博士生招生的系列改革文件,2007年教育部《关于做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招生单位切实把招生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稳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创新选拔机制。各招生单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革考试内容,把重点放在对考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科研潜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上,把这些作为录取与否的关键性因素。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推进博士生招生选拔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内容体系等改革,把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博士生选拔的首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招生质量,深化教育改革,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以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考试招生改革,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同时,还特别提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发挥专家组审核作用,强化对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查。
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可以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惯性,克服我国文化偏好中过分追求分数公平的狭隘观,摒弃初试决定复试资格的弊端,确保申请者公平的竞争机会,使那些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考生脱颖而出,在程序正义的基础上寻求实质的正义。可见,实行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是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需要。
(四)顺应国际上博士生招生体制改革潮流
博士生入学“申请制”在教育领域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欧美多数国家和地区从大学本科到博士生阶段均采取“申请制”方式申请入学,“申请制”已经成为当今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的潮流。概而言之,目前,国际上博士生入学“申请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式”,二是“欧洲式”。
“美国式”博士生招生入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严格的考试与灵活的录取方式相结合。美国博士生招生入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环节:(1)参加全国规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参加入学考试并达到相应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是博士生申请入学的必备条件。(2)准备申请材料,包括本科以及硕士阶段的成绩记录(GPA)、个人简历和两名教授的推荐信,申请者准备好上述材料可向目标学校提出申请。(3)按专业招生录取。各个专业组织招生指导小组,制定录取标准,全面分析考生的情况,有的专业还需要面试或电话询问,综合考虑申请者的学术背景与生源状况决定其是否录取,以及享受哪一种资助形式。美国博士生招生制度的特点可归总为:不单纯以分数取人,注重全面考察,招生过程中更看重的是申请者的学术背景、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及综合素质。
“欧洲式”的特点则是对博士生没有入学考试的要求,招生过程是一个师生进行双向选择的互动过程。准备攻读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需事先选择一位指导教师,并提交一份读博期间拟从事的研究内容的计划书,经院系或学校有关部门的审核认可,即可正式注册入学。在德国,博士生教育被认为是本科教育的自然延续,因此没有专门的入学考试。计划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大都只需得到导师(或系)的同意即可入学,根本不要求在学校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博士生入学,首先要征得导师同意,导师主要通过面谈来了解申请者对其研究的领域是否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和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如导师同意,就会向系里推荐,系博士学位委员会仅就申请者资格进行审查。在英国,博士生入学考试以本科成绩等级、论文计划、面试等替代考试,综合考察申请者整体素质和能力。在法国,大学第三阶段教育――博士生教育阶段不设入学考试。通常,学生凭大学第二阶段硕士文凭(相当于我国大学学士文凭),可直接申请注册大学第三阶段。外国留学生凭本国大学本科毕业文凭,也可申请法国大学第三阶段。博士生在被允许注册大学第三阶段前,需向校方提供书面申请材料,其中包括本人大学阶段的学成绩,一份申请书(说明动机)和研究计划。每年10月初,申请人应与本人选择的指导教师进行一次面谈,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爱好以及表达能力,然后指导教师将其意见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最后决定是否同意申请人注册。在荷兰,对本国的博士生生源一般是在硕士毕业以后,申请教授提供的短期学生助理,并协助教授或高级研究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如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等。多数学生助理在工作一两年以后,就会协助教授或高级研究员撰写计划书并申请项目,项目申请成功以后,即获得博士职位并继续从事该项目的研究。
纵观当今欧美博士生入学“申请制”,尽管“美国式”和“欧洲式”不尽相同,但他们均不再以笔试成绩作为考核的重点,甚至有些国家还直接回避博士生入学考试,将选拔的重点放在对申请者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考查上,激发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潜力,这已成为当今国际上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契合了高层创新型人才选拔规律,顺应了国际上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的潮流。
二、我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的基本模式
(一)推行新的招生计划分配与调节办法
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的高校,均将以“申请制”方式选拔的博士生纳入该校的博士生年度招生计划中。部分高校还规定,招收的对象必须是非在职全日制博士生,同时要求申请者也必须是应届硕士毕业生。也有部分高校规定,有资格招收博士生入学“申请制”考生的导师一般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其招生指标也纳入导师年度招生总指标。目前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高校的招生计划占本校整个博士生年度招生计划的比例尚不高,这表明目前我国的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正处于试点阶段,其招生计划还不够多。但随着“申请制”形式的日臻完善与申请环境的成熟,该部分占比会越来越高,成为博士生招生中最主要和核心的类型。
(二)提出明确的申请条件及材料要求
第一,申请条件。根据检索到的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高校的申报条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应届硕士毕业生。部分单位还要求申请者是来自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或者本科、硕士毕业于“211工程”院校或“985工程”院校,或毕业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等等。(2)品德优良,无任何考试作弊等违法违纪处分记录。(3)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显著的科研成果。(4)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的条件。(5)报考的类别是全日制非在职博士研究生。这表明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的高校所要求的申请条件还是设置了一些入学“门槛”,并非所有高校毕业生都具备参加博士生入学“申请制”选拔条件。
第二,申请材料。根据已检索到的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高校所要求的申请材料,除了本人身份证件、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和体格检查合格证明以外,一般还包括五个方面的材料:(1)两份攻读博士学位专家推荐信。高校或下属院系对此要求不太一致,有些单位要求申请者一份由所在单位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填写,另一份由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正教授填写;有些单位要求两名具有正高级职称专家亲笔填写;也有些单位要求一份由硕士生指导教师亲自填写,另一份则由所申请的博士生导师亲笔撰写。(2)自主创新计划。该计划是申请者计划致力研究的问题和设想,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案和创新点等,主要考察申请者创新能力和创新潜质。(3)科研水平和能力佐证材料。这部分主要包括论文、专著、专利和获奖证书等,主要证明申请者的科研潜质和综合能力。(4)课程学习成绩单。有些单位仅需要申请者提供硕士阶段课程成绩单,也有单位还要求申请者提供本科阶段课程成绩证明。(5)英语能力考试证书。有些单位仅要求申请者提供英语四、六级证书,也有些单位要求提供其他证明英语能力的考试证书,如GRE、TOFEL和MSK等,也有部分单位对英语能力考试证书的等级进行严格规定。可见,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的高校及试点院系所要求的申请材料既有相同之处,但也会根据本校或本院系特色另有特定要求。
(三)学校和院系进行两级资格审查
申请者上交申请材料以后,研究生院和相关院系就开始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研究生院侧重于审查申请者的身份、学历、身体状况和英语水平等,相关院系主要审查申请者的专业知识、学术能力和科研成果等。相关院系成立博士生入学“申请制”资格审查小组,对申请材料的内容逐项评分并提出初步意见,与招收博士生的导师交换意见后提出候选人。由于各院系和学科的性质不同,报考人数也大不一样,因此,资格审查小组会根据资格审查结果和学科、导师意向进行排序,按照一定的比例择优推荐候选人进入综合考核阶段。
这表明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的高校及试点院系对申请者的资格审查各有侧重,态度谨慎,目的是遴选出最具潜质的博士生,追求博士生入学“申请制”的过程公平,进而保证博士生的生源质量。
(四)导师组综合考核,导师提出录取意见
申请者通过资格审查后,就可以直接参加院系组织的综合考核。部分高校要求综合考核中笔试和面试同时进行,主要考核申请者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创新潜质等;也有一些国内知名“985工程”院校略去了笔试部分,申请者直接进入面试环节,面试包括专题讨论和导师面试两部分。专题讨论是由院系导师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提出讨论专题,申请者可以先到图书馆和资料室查找资料,进行探索式学习之后,由导师组成员同申请者一起就专题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主要考察申请者搜集资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导师面试环节,主要由导师和申请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便于导师对申请者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既有必要的规范,也有一定的自由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导师对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创新潜质和综合素质有全面的了解。在综合专题讨论和导师面试结果后,导师组经过集中讨论,在充分尊重导师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综合考核录取结果。相关院系及时将录取名单及其相关考核材料上网公示,接受申请者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因此,我国实施的高校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既充分尊重了导师在招生方面的自,又着重强化了申请者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潜质。这种招生制度改革所体现的不是一种“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低级的公平,而是符合博士生长远发展的公平正义原则。
三、我国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需进行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博士生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并非一劳永逸,如果其他配套制度建设跟不上,则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因此,在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的同时,其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一)建立严格的博士生招生监督制度
制度作为一种规范形态对利益人而言,其功能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利益人行为本身,二是相关利益人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相应于利益关系人本身,制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约束作用。约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限制,二是保障。
限制就是明确规定利益人行为的活动界限,或者说确定利益人的选择范围,即利益人所拥有的权利规定。利益人一旦逾越权利规定的边界,将会受到惩处、制裁和损失,以保证利益人在拥有权利的同时履行其义务。由于高校的博士生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如果没有确定和明晰的制度约束,一方面,申请者个体的力量不足以保护自己不受损害;另一方面,难以确定博士生入学“申请制”中不同利益主体可以达到而不损害他人的界限。因此,在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的同时,建立严格的博士生招生监督制度刻不容缓。例如,实行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招生问责制,对于在博士生招录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导师及其他相关人员,要进行取消博导资格或撤职的处理,对于发现申请者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行为,要立即取消申请者的申报机会;建立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招生监察和申诉制度,将监督权向申请者与社会倾斜,限制导师个人与利益群体等利己行为,以实现招生制度的公正精神准则,从而更好地发挥协调、避免利益冲突的作用。
同时,保障是防止主体的权利受到侵犯和损害,以保证主体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享有其应有的权利。2013年年底,教育部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启动了招生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研究生招生录取信息公开机制,确保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规范透明,使得每一名考生很容易查询到利益相关者的招录信息,以接受公众的广泛监督;允许申请者权利受到损害时,向有关部门申诉、请求处理。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高校及时制定出复议制度,规范复议的程序、复议处理方式和复议结果反馈的办法,通过申诉受理、监察监督和复议处理使申请者的利益诉求得到及时反馈和合理实现。
(二)实施严格的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
淘汰制是欧美发达国家博士教育的典型特色,是坚持学术质量和竞争文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学生在课程学习、论文选题、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都有被淘汰的危险,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强大的学习压力,客观上促进了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博士生培养的质量。
我国统一的博士生招考模式尽管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但相比之下,学生大都能轻易通过,几乎没有淘汰,所以博士生的压力普遍不大。在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后,如果没有严格的淘汰制度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几乎是一句空话。要保障博士生入学“申请制”顺利实施,严格的淘汰制度必不可少。要建立包含导师在内的5名博士生指导小组来保障博士生的论文质量和研究水平。在博士生申请入学的6-18个月,博士生需要定期向指导小组汇报学习进展,指导小组将依据博士生这一段时间的研究情况决定其是否继续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即二次筛选。攻博期间,博士生每一学年至少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汇报一次研究情况,指导小组对其学习情况和研究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博士生,如果博士生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指导小组有权决定其是否应该淘汰出局。这种保障在先的淘汰制度可以切实保证博士生入学“申请制”顺利实施,也能极大提高博士的培养质量。
今年,省、市人民政府对我县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是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是对县、乡各级政府近年来发展教育事业的一次大检阅。根据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县教育工作将于6月10日左右接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评估检查。这次督导评估检查要求之高、检查之严,不亚于去年省政府“两基”“普实”复查验收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不能顺利过关,就看各乡镇、各部门在座的各位领导思想上重视够不够,工作措施落实不落实,工作成效明显不明显。为认真做好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评估验收,下面,我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市级教育督导复评情况通报
5月11日至13日,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复评组对我县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复评。复评组对照《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和《〈云南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评估要点及评分要求》等文件内容,采取“听、看、察、访、议”等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坚持鉴定性评估与发展性评估相结合,力求客观、如实地评估元江县教育工作。复评组首先听取了元江县关于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分别召开了人大、政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和学校负责人座谈会,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深入到澧江、东峨、青龙、因远4个乡镇政府及当地的中小学共14所学校实地检查,认真细致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抽查清点在校学生情况,进一步验证、核实县政府的自评报告。通过两天多的调查核实,复评组认为:元江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作为宣传、动员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大事来抓,县、乡(镇)政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履行到位,全县上下形成了迎接督导检查的浓厚氛围,自评工作严肃认真,扎实细致,有关档案资料较为规范,掀起了继“普九”之后的又一轮关心、支持教育的热潮;自评报告内容基本符合全县教育工作的实际;检查组所到学校管理有序、师生精神状态好,教育质量逐年上升,校园环境做到了绿化、美化、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发挥了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功能。评估组给我县教育工作督导复评分为91.5分,基本达到“教育工作先进县”的分值要求,但由于评估过程中发现有涉及“教育工作先进县”一票否决的要素(主要是d级危房严重超标),评估组经过认真合议后,同意将元江县作为“教育工作合格县”等级呈报给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估认定。
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复评组,在充分肯定我县教育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中肯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一是危房偏高。全县中小学现有45584平方米危房,占校舍总面积的16.21%,远远超出评选“教育工作先进县”标准中关于d级危房比例不得高于3%的要求。
二是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我县中小学宿舍较为拥挤,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大多数是简易房,学校没有洗澡房,厕所十分简陋。实验仪器老化,自然破损、报废、消耗较大,原来配备的实验仪器与新课改教学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卫生、劳技器材配置严重不足,生均图书不达标,小学计算机配置生机比也不达标。
三是我县初中控辍保学形势不容乐观。近几年,县、乡政府加大了初中控辍保学的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仍然有突破省定标准底线的危险。辍学率20*年为2.59%,从数字上看虽然不超标,但是初中生辍学是动态的,稍有疏忽,辍学率就会反弹和超标。个别初中学校的辍学率已大大超过3%的指标要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基本解决了因贫辍学的问题,但对于因厌学而辍学还缺乏有效措施。
四是进一步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元江县教师队伍在区域分布、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等方面尚不够合理,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是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
1、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切实加强学校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特别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完善寄宿制学校的配套建设,重点支持寄宿制农村初中改善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和文体设施的条件,加强住宿生的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高度关注寄宿生的身心健康。
2、评估档案资料要力求规范。加强对乡镇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更多地体现政府行为(个别乡镇的汇报材料是教育部门的工作总结)。县级与乡(镇)的统计数据要一致对应,同时要注意数据核实,如实反映情况(因远镇初中入学率92.37%,低于95%属于“不合格”指标,原因是因远二中未将户籍内在外借读学生算入)。关于档案资料和表册的一些细节问题,必须抓紧修改完善。
3、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云南省教育督导规定》,加强县教育督导机构的建设,成立元江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落实编制、配备专职督导人员,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4、根据*年国务院《教育费附加征收暂行规定》第八条“地方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按照专项资金管理,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提出分配方案,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不得用于职工福利和发放奖金”要求,将“教育费附加”全额及时划拨县教育局“义务教育资金专户”进行专项管理、统筹使用。
5、抓好勤工俭学工作,促进基础教育和谐发展。要坚持开展以校园“五小工程”为主要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把办好一个食堂,种好一片菜地,养好几头肥猪,救助一批困难学生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要从政策导向、资金支持等方面对学校的勤工俭学给予扶持。要把勤工俭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生活质量。
六是实地检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一是汇报材料上的问题。几乎所有乡镇都把教育工作汇报材料写成了教育工作总结,有的乡镇简单地把20*年省政府“两基”、“普实”复查验收汇报材料修后就进行汇报。没有站在政府的角度叙述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各乡镇对本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认识上还存在偏差,错误地认为教育督导评估只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事情,恰恰相反,本次教育督导评估主要是督政,而不是督学,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当地党委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具体讲就是当地党委政府依法组织适龄儿童进行义务教育、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学校建设给予用地保障(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力所能及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表彰优秀教师等等情况。二是资料装档方面的问题。个别乡镇在资料装档上比较随意,笼统地把各种资料混装在一起,不但不便于查阅,而且显得混乱。根据市政府复评组的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教育工作资料应分开装订,并帖上标签。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乡镇党委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各种文件,乡镇各种教育工作汇报材料、控辍保学先进材料,强化教育管理方面的材料,“两基”表册。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我县教育工作的检查验收,是我县今年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对此,大家务必保持清醒头脑,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次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20*年5月,我县“两基”“普实”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去年主要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检查验收,而这次督导评估是对“普九”复查的进一步拓展、深化和加强,涉及部门多、范围广、要求高,是对县乡两级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全面的、综合性的检查验收。所以大家务必采取过硬措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照标准,查漏补缺。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这次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照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各项要求和指标,仍然还有很大差距。从5月13日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复评组对我县教育工作督导复评反馈意见看,我县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了教育督导评估的检查验收,又制约着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加以研究解决。冷静分析目前的现状,迎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时间十分紧迫。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和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迅速将迎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第三,我们要认识到做好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是提高我县教育发展水平的良好契机。这次省检的很多内容包含了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如d级危房排除等)的指标。这无疑是各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契机,也是推动教育上水平的大好机遇。各乡镇、各部门、各中小学校要通过这次省检,认真对照标准,寻找差距,尽最大努力把欠账补上,把迟早要干的事提前干好,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提高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水平。
三、明确职责,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应该说,5月11日~13日市政府对元江县教育工作的督导复评只是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一次预演,说直接一点,市政府对我县的教育督导评估并不算严格,所提出的问题也很宏观,但实际上我县在前次市政府教育督导复评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部门的领导在专家质询环节上,对涉及本部门的情况了解不全、掌握不清,这种情况在省政府督导评估时要避免发生。下面,我针对市政府教育督导复评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具体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县级职能部门工作
1、落实教育督导机构
一是县教育局要尽快提出《关于成立元江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请示》报县机编委;二是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要尽快研究,尽快批复。(此项工作由县教育局和县机编委负责落实)
2、落实教育费附加的拨付
按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足额拨付教育费附加,并办理拨付相关手续。(此项工作由县财政局和县教育局负责落实)
3、材料档案:一是县政府教育工作汇报材料以《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基本情况登记表》为依据,进一步核实相关数据;增加社会力量办学、教师小区建设和捐资助学情况的内容;利用图片、统计图,把县政府汇报材料做成电子文稿。二是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申报材料经修改定稿后,按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要求,做好材料申报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表册档案,核对县、乡两级教育相关数据,做到表表相通,册册相符。(此项工作由县教育局负责落实)
4、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出席汇报会、座谈会和反馈会,并能回答专家质询本部门的相关问题和涉及的数据,说得清本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县政府办:做好部门之间协调工作;相关文件的印制和下发;认真做好迎检工作方案,包括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日程、会场、食宿、车辆的安排和标语的布置等等。
(2)县发改委:熟悉和掌握“十一五”元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相关教育工作和教育设施建设项目立项及教育收费情况。
(3)教育局:一是指导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做好复查迎检准备工作,帮助全县各中小学建立健全备查的“两基”、“普实”表册和学校管理工作档案,充分展示我县在强化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成果。二是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涉及“一票否决”的普及程度的各项指标达到省定标准。三是配合县政府办做好各种迎检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4)广电局:一是制作教育工作的电视专题片;二是及时报道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在我县的检查工作情况,做到当天活动当天报道,并全程跟宗报道。
(5)人事局:熟悉和掌握全县教职工配备情况、农村富余劳动人员转移培训和社会效益的情况、禁止使用童工专项整治情况。
(6)财政局:熟悉和掌握近三年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按规定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拨付情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执行情况;“三免一补”经费拨付情况;及时拨附相关教育经费。负责向省督导评估团解释和说明教育经费的相关问题。
(7)农业局:熟悉和掌握近三年农村成人中等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科教统筹取得的成果情况。
(8)公安局、工商局、文化局、卫生局、建设局:熟悉和掌握近三年本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同时要安排人员,在这段时间经常开展整治学校周边环境、食品安全、文化环境等活动,认真治理学校门口摆摊设点、无证占道经营的现象。在城区中小学上学、放学时段,公安要帮助学校维持校门通秩序。
(9)其他职能部门,也要按元政办发〔2009〕12号《元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元江县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级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职责的通知》的规定,负责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说明本部门所履行的教育工作职责情况;对一些未按要求达到的硬性指标要写出专题报告说明情况。
(10)其他要求。凡参加汇报会的部门领导,会后要认真通读全县的教育工作汇报材料,凡是涉及本部门的相关情况和数据,务必做到汇报会当场解释得清、道得明;同时,各部门在专家质询时要能密切配合,相互补充汇报、说明情况。
(二)乡镇工作
1、对尚未入学或流失的适龄少儿,要认真梳理,摸清底子,建立翔实可靠的流失生名册;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乡、村、社和学校、教师的职责,依法采取“动员劝学”、“强制执行”等多种办法,使辍学生重返校园完成义务教育,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程度”的各项指标达到省定标准。
2、乡镇长汇报材料:要从乡镇政府的高度,认真总结近三年本乡镇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学校布局调整、“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控辍保学”工作、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材料应包括乡镇基本情况、主要措施与成效(重点部分)、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的打算。要对现有的汇报材料进行认真修改,材料中涉及到的教育统计数据,要以20*年度学校统计年报和“两基年审情况登记表”为准。修改好后报县教育局进行审阅定稿。
3、档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要组织发动中小学、各站所,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认真挖掘和整理相关教育工作的材料,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育工作档案。具体按会上发放的《乡镇档案资料》要求建立。乡镇档案要摆放在汇报会所在地,不能放在学校。
4、要做好2个彩色封面材料:一是乡镇长汇报材料;二是迎检方案等材料合订本(文件顺序为自评领导小组、迎检方案、*年履职自评报告、*年履职自评报告和*年履职自评报告)
(三)学校(幼儿园)工作
(1)要进一步整理完善近三年“两基”、“普实”表册和学校管理工作档案,特别要认真核实各种材料中使用的数据是否与教育统计数据相符。加强与公安等职能部门的联系,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搞好学校卫生保洁工作,以斩新的校园面貌和良好的师生精神状态迎接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
(2)要做好3个彩色封面材料:一是迎检方案等材料合订本(材料装订顺序为自评领导小组、自评实施方案、近三年学校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二是学校(幼儿园)特色材料(3至5个材料);三是学校(幼儿园)简介(检查组进入校门时分发)。
(3)检查期间,学校所有教职工要佩戴工作牌。
(四)迎接工作
1、县、乡镇主要领导,一是相关人员(乡镇包括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中小学校长,并由乡镇长汇报)要参与迎接;二是按通知要求参加汇报会和反馈会;三是全程陪同检查。
2、县、乡镇、学校、住宿宾馆均要在醒目的地方悬挂“热烈欢迎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莅临我县(乡镇、学校)指导教育工作”字样的标语。(此项工作由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具体由县教育局负责通知乡镇和学校)。
3、乡镇召开汇报会时,涉及的乡镇站所长和学校校长要参加会议,并接受督导评估组的询问。
(五)相关工作要求
1、县、乡镇、学校所有表册、材料的修改完善及归档工作,要在5月31日前完成。
还记得那伴随声声爆竹应来的一年,而转眼间,那已步满了我们无数的脚印,如作日在脑海中山国,如朝霞在晨辉之中划过。那么学校教学工作总结该怎样写呢?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学校教学工作会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工作会总结报告1十月份的工作忙碌充实,班级管理、数学教学、读书学习等方面的工作头绪繁多。教室和办公室两点一线,纪录了三十一天的忙碌与收获,天复一天,每天在重复的工作程序中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学情和工作内容。从中选取一天作为一个月的缩影。现将十月份以来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上午的第一节课是8点开始的,班上规定:学生7时40分之前不到校。但教师都早早走到学生前头,7点刚过,我随着同事来到教室,准备今天的上课内容,思量今天该和学生们做些什么活动,晨会学习《卫生评分细则》,突出桌箱卫生、文明使用厕所等新增内容。协商制定班级图书角使用办法;第一节上课;第二节批改作业;体育大课间,要带队进出,行进过程拐直角弯,个人自由活动增加1分钟跳绳。
7点40刚过,起早的孩子就陆续到校了,静静的教室热闹起来,值日生各就各位打扫教室内外。我巡视一圈,见学生打扫的比较积极,放心回到教室,督促学生抓紧时间收交作业,安排没事可做的学生。
楼梯值日组长走来,告诉我:祥又没有做值日,而且不听从组长的劝告。常有耍懒的学生被组长告到我这里,对轻者说服教育,对重者不仅说服教育还要弥补过失。经了解祥属于后者,我按惯例进行处理。
预备铃声响了,杨跑上讲台放下16元钱,回位了。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课问他交钱做甚,他说要订刊物。我苦笑不得,订刊物的钱昨天已经清点上交,订书的明细表电子稿也做完、核对完毕发给吕老师。今天再交,要把上面的工作重复一遍,唉!谁让咱是教师呢?
第二节课批改作业,同平常的每一天一样,欣赏学生的认真书写;为学生的进步激动;为学生的失误惋惜……,逐一批阅完毕,照旧例分类,书写认真的而且全对的、书写认真的但没有全对的、书写不认真的但全对的、书写和知识都有问题的,分类整理后分析学情找出面上的问题和点上的问题。整整一节课,心60多份作业起伏,喜怒哀乐五味俱全。
打点好作业,应该是看书的时间,但想到聚常瞅准我看作业纪录单的时候,挤过来看,飞也来凑份子,看来他们非常重视积分情况。怎样强化学生这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呢?我决定,在板报上设立“群星灿烂”栏目,对积分多的学生进行表彰。接下来,设计字体、颜色、字号,打印、张贴……
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回想自己一天的工作,虽然做的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也实在。
一天、一个周、一个月,就这样由一件件细微的小事穿缀而成。想起一句话:把简单的事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用这句话鼓励自己作好眼前的点滴小事。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教学工作会总结报告2过去的一年,在马总的亲切关怀,伍经理的殷勤管理与认真指导,软件研发部的团结协作,以及在公司这充满奋斗的环境下,我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百折不饶的精神,努力的完成了公司的各项工作,在软件研发、团队协作和个人成长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公司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特向公司总结汇报
第一部分 工作总结
一、软件研发
根据公司的安排,项目的需要。在自身的努力、伍经理的帮组,团队的合作下,克服重重技术困难,增长了工作经验, 收获丰盈
1、asp.net
开发
以前我在其他公司也做过一些开发,但是底层和架构与页面样式我都是没有涉及到的。通过这一年在本公司的的这些项目程序中的锻炼,我成长了,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首先,面向对象语言的收获。对于当前编程的主流思想是对象,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对象来表示。以前理解这些话很费解都是从表面上理解,没有从深入的体会,通过这次asp.net项目的深入,不管是数据还是外部一些条件我们都可以抽象成对象,都可以用对象来表示,具体可以用语言中的类方法等。asp.net如此,c#如此java也同样如此。
其次,具备独立完成vb.net知识方面的能力。以前没有做过vb的东西,加上这次深入的做,这次涉及到的领域也非常广,常用的重要的都有涉及,并且还补充_ml,javascript实际操作中空白的部分。通过这一年的开发,在.net方面我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能独立完成这方面的工作。
再次,c#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通过c#这次软件的开发,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编程整体思想。这些都是需要在工作中完善和改进的。
2、数据库开发
数据库是伴随着项目以来用的最多最平凡的技术。以前对数据库只是会一些简单常用的操作,经过这一年项目的实战,对数据库的操作增加了一些丰富的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和经验的积累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项目中还用到了oracel与access数据库,这是我的收获·
优点:能熟练的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特别是对sql数据库的操作,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累,基本上能合理的设计和新建数据库,同时在数据结构上也加强了对数据库的理解。通过项目的实践现在能熟练使用和编写多种sql语句。还掌握了一些关于数据库优化sql语句优化的方法,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优化。
缺点:数据是一门比较先进的技术,并不是你会写一些sql语句,能建几个数据库你就是数据库工程师。要成为一个好的数据库管理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工作积累。针对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多接触,多运用新的知识点。充实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
二、团队协作
上面的成功与收获,除了自身努力外,以及公司的支持。是这个团队铸造了我。我们这个团队也是因为有了我们这些拼搏协作的队员,使得它成为一个具有务实、拼搏、创新精神的团队。我与软件研发小组是一个整体,这里的团队总结也就是我在这个团队中的收获。
务实:公司下发的任务,下发的工作,件件都是用心去做的。我们这个团队中没有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做了工作以外的事情,都是实实在在的做跟工作相关对公司有益的事情。相信在伍经理的带领下现在是这样,以后同样也是这样。
教学工作会总结报告3教务处并学院领导:
2009-2010学年在系领导的严格管理和正确督导下,我们东语教研室全体教师通力合作,自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本学年既定教学任务。现将主要教学情况、工作特色、问题反思、今后改进思路等做如下汇报。
一、本学年主要教学工作回顾
1.完成教学任务情况:
我们教研室,承担10个本科专业和8个高职专业的教学工作。本学期共13位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含兼职教师1人,外籍教师2人),完成51门、总课时的工作量为5909课时。人均授课时数455课时/人/年,人均授课门数4门/人。本学期新开设课程8门,新聘教师2人,采用新教材的课程2门。
2.毕业生论文(报告)指导工作:
本学年度共有本科毕业班1个,11名本科毕业生;高职毕业班2个,41名高职毕业生。本教研室完成上述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报告的选题、开题、指导和审阅工作,并出色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3.第一课堂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
针对第一课堂实践教学操作可行性强的课程,东语教研室在教研室主任主持下,进行了日语专业?商务日语口译?课程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韩语播音)?基础韩语?课程,应用日语专业?商务日语口译?课程和应用韩语专业?基础韩语?课程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规范。规范化建设包括:管理规范和教学规范。管理规范内容主要从积极探索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积极探索新的实践管理体制,加强实训教学评估体系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规范。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四双制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并举的?双大纲制?;理论教学课堂和实践教学课堂并行的?双课堂?制;以及?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队伍;学生实行?毕业证?加?岗位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加强实训教学评估体系是指:建立系、教研室两级管理制度。由系教学副主任兼任实训中心主任,教研室主任为执行委员的管理机制,每个实训项目都配有专职实训教师负责。教学规范主要是对课程使用的教材、实践课时、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实践项目的主题设计、实践步骤、教师的指导内容、实践教学组织要求、成绩考核标准及评定、实践成果保存等详细地作了规范。
4.提高日常教学管理实效:
(1)坚持和完善听课、评课制度,提升教学质量。坚持新教师每周两次听老教师和教研室主任的课,教研室主任每周两次听课、查课两次的制度。新教师通过听课取长补短,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学情,快速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研室主任通过听课、查课了解学生听课和老师授课的情况,拿到第一手材料后,在每周的教研日活动上,有的放矢地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全体教师共同进步的目标。
(2)坚持每周进行教研日活动制度。在开学之初制定教研日活动计划,根据不同阶段遇到的实际问题再适时调整,进行活动时尽可能把每周遇到的教学、科研、学生教育等问题及时解决。坚决贯彻学院及系里的?上传下达?政策,及时地召开教研室会议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保证本教研室上交的各项任务及时且保质保量。
(3)秉承以教研室主任为首的本教研室各位老师,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以专业发展为中心,一切以学院发展为中心的精神,工作时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承担学院及系里下达的各项任务,并及时而高质量的完成。
5.加大专业建设力度:
(1)10级培养方案的创新改革
2009年寒假期间,在教研室主任领导下,崔林杰、宁雅南、李善英、孟范志四位老师对在连的日企和韩企进行调研,撰写了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方案、调研大纲、问卷调查。通过对这些相关行业企业调研,再对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归纳出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群,从这些岗位群当中归纳出人才培养方案行动领域,从行动领域中找出本专业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从这些工作任务中筛选出典型工
作任务,再找出具有教学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具有教学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学习领域设计,即对应设置的课程。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学习情境开发,体现了完成工作过程所选择载体,根据选定的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基本步骤设计开发课程。学习情境开发中应包含围绕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的设计。在课程设置上摒弃了那些理论性强的课程,取而代之的是适用性强的课程。增加了?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一览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和?课程设置与实训项目安排?表,这一培养方案中真正体现出了本科和高职人才培养的不同。
(2)深入研究学科专业未来5年规划,申报新增专业(方向):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日经济关系不断密切和深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日资企业越来越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升温,在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急需大批的商务日语人才。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基础的?日语+商务?、?日语+IT?等复合型人才,是未来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针对这一人才需求趋势的变化,东语教研室及时地调整了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适合目前市场需要的商务日语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09年7月申报了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方向),并于2009年11月予以批复,对将来日语专业的发展壮大,提升日语专业的知名度打下基石。
(3)精品课建设:
教学工作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根本,专业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品的课程建设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是提升学院和专业知名度的标志。以本教研室主任柳娜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的《商务日语》精品课程,2009年3月被评为大连艺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经过2009年寒假期间进一步收集、补充、整理申报材料和制作录像,经过全体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2010年3月经过教务处组织的专家进行评审,在院级精品课评选的基础上,被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课评选,而后又经过学校申报、网上公示、专家组网上评审、会议终审等环节,2010年4月被评为辽宁省本科省级精品课程,是我院唯一一门被评选上的精品课。
(4)教学团队建设:
以柳娜主任为团队负责人的日语专业教学团队,2009年3月被评为大连艺术学院本科教学团队。经过一年多得建设,日语教学团队有了长足发展,2009年寒假期间,教研室主任撰写了日语专业教学团队三年(2010-2012)建设规划和2010年建设实施计划。从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如: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团队建设步骤等方面做了长远规划。2010年建设实施计划主要内容为:2010年全体日语教师拟参与的科研项目与拟完成的成果(教材编写计划、课题完成及拟计划);2010年拟培养的骨干教师具体实施项目(骨干教师主要参与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商务日语口译、商务场景口译实训室、日文计算机应用实训室的建设)等,现在正逐步完善。2010年3月进一步补充完善教学情况(主要授课情况、教材建设、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教学改革特色科研项目)、科研转化教学情况、团队建设(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团队今后建设计划)、团队基本情况等模块资料并上网,实现了资源共享。
6.教(科)研工作:
本学年,我们教研室教师共公开10余篇,其中柳娜发表的论文?高职商务日语教学模式之探索?,2009年11月荣获2009年度辽宁省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主编教材2部,主持或参与的课题立项有2项。
7.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
(1)、2009年7月14日---2009年8月5日,柳娜参加了辽宁省高职教育师资培训,获得了?商务日语?
双师证书。
(2)、2009年8月,崔琳杰、徐烟霏、李善英、安宝华参加2009年国家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艺指委青年
骨干教师培训
(3)、2009年7月至今,陈馥郁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主攻教育学原理专业。
(4)、2009年8月,宁雅南、徐烟霏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新教职员工岗前培训,2010年6月通过了教师资
格证说课,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
(5)、2010年5月,柳娜、李善英、宁雅南、徐烟霏、邢莉、崔琳杰参加了商务日语翻译师的资格培训,
并取得了相应证书。
获奖情况:
(1)柳娜2009年11月获得了大连艺术学院2009年度?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竞赛优秀奖。
(2)柳娜2009年9月被评为优秀教研室主任。
(3)崔琳杰2009年9月被评为优秀教师。
(4)徐烟霏2010年4月荣获大连艺术学院首届?工会杯?青年教师课堂授课竞赛一等奖。
(5)李丹2010年5月荣获大连艺术学院国际商务系?第一课堂实践?竞赛一等奖。
二、积极参加和配合学院的三项活动
1.积极响应和参与学院各种相关活动。
为配合2010年6月学院举行的?三项活动?,即?服装展示大赛?、?高峰论坛?、?十年校庆?的要求,本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和参与了各种相关活动。三项活动期间积极参加了学院?三项活动?开幕式,观看了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主办,大连艺术学院承办的?首届全国高等院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
果展示活动?颁奖晚会、?十年校庆?演出和2010年6月26日的?高峰论坛?闭幕式。特别是实践周期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项目和比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根据学院实践教学周活动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实践周期间为学生举办系列有学术、艺术价值的讲座,本教研室主任邀请了日本语言专家笈川幸司于2010年6月23日下午2点在美术楼四楼,为日语专业的学生做学术报告。
2.积极配合网站建设工作
为了完成好学院更新网站内容的工作,在系主任下达工作任务之后,2009年12月柳娜主任带领徐烟霏老师,为国际商务系网站建设收集、整理有关?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合作交流??实践教学活动?五个模块的信息资料。?就业指导?中设有?就业动态?和?职业生涯规划?两项内容,两位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联系毕业生,掌握他们的就业情况,整理出近三年有突出表现的毕业生情况;利用网络查询、收集2009年主要就业信息和2010年就业动态,为在校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日语、韩语)。?师资队伍?中设有?名师风采(柳娜、范例)??外国文教专家(全秀卿、仲条桀)??行业专家(高虹、金万哲)?三项内容,汇总了在我院任教的各位名师专家的专业特色,为学生同以上专家网上交流提供条件。为将来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方便设有?合作交流?模块,提供了与我院有合作关系的?韩国大庆大学?的信息。?教学科研?和?实践教学活动?模块中,详细列出了本教研室各位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发表的学术论文,省级及校级立项的课题,专业建设中的?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实习基地?、?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等,为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提供条件。
三、本年度教学工作主要特色
1.按照我系专业发展规划,切实狠抓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1)重新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院有关精神和我系部署,在日企和韩企进行行业调研,于2010
年4月制定最符合岗位和职业要求的?工作任务?导向的高职?应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改造和新专业申报。为适应商务日语人才需求增加这一趋势变化,本教研室及时地调整了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适合目前市场需要的商务日语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09年7月申报了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方向),并于2009年11月予以批复。
(3)精品课程建设。以本教研室主任柳娜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的《商务日语》精品课程,于2009年3月院级精品课程立项,经过一年的建设,于2010年3月被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课评选,2010年4月被评为辽宁省本科省级精品课程,是我院唯一一门被评选上的精品课。
2.以教科研工作引领专业和课程发展,提升教学业务水平。
在教研室主任的带领指导下,本教研室的各位老师科研意识不断提高,平时注意总结经验,把日常授课积累的材料应用到科研工作中,把科研成果又应用到教学中,起到了两者相辅相成的作用。本学年本教研室教师共公开10余篇,主编教材2部,主持或参与的课题立项有2项,通过科研工作既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又体现了自身在教研室以及系里的重要作用。
3.实践教学建设有重大突破。
本教研室编写了日语专业?商务日语口译?课程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韩语播音)?基础韩语?课程、应用日语专业?商务日语口译?课程和应用韩语专业?基础韩语?课程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规范,编写了各自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课堂授课教案。两名教师参加了学院举办的第一课堂大赛并取得了好成绩,一名教师参加了学院的第一课堂交流观摩活动,举办了国际商务系?第一届‘翰墨飘香’外文书法大赛?、国际商务系?第一届日(韩)剧模拟大赛?、国际商务系?第一届日(韩)文歌曲大赛?等专业大赛。
4.日常教学管理不放松。
本教研室注重教研日活动,使之系统化、连续化,并与眼前重点工作相结合。防止走形式、没内容。实行阶段性布置教学、科研任务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度。如: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布置的任务。实践具体实施安排;撰写本(专)科毕业论文和毕业报告格式规范的安排;院级精品课评审汇报安排;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安排等,做到了任务责任细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本年度教学工作主要问题
本年度教学工作上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
1、第一课堂实践内容、形式有待改进。
由于受条件限制,第一课堂实践效果距离理想的预期目标还有段差距,这也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中需考虑和改进的地方。实践周中还存在极个别学生没有积极参与的现象,因此让每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实践周的活动中去,实践周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成为我们今后又一新的课题,现在我们主要立足于第一课堂的完善。而第二,第三课堂的形式和内容的进一步充实还需每位教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
现在年轻的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没能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图片和音像资料,缺乏多样性。讲课时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没有完全摆脱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不重视教学效果,学生取得的专业成果与艺术专业的学生相比相差很远,这也是所有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3、教师不重视教学科研成果的评比。
教师只是在乎的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在论文选题及内容方面有待进进一步提高,对所参与的课题要认真领会其实质,有针对性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每次课题结题时要注重总结,注意积累经验、资料,争取把每次的课题都能申报成教学科研成果。这也需要本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五、下一年度教学工作对策
1、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组建日、韩社团
为补充第一课堂不完善的地方,组织鼓励学生组建日、韩社团。以建立外语角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提高日语水平及综合能力。针对本次实践周中出现的问题,对下学年的实践周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可以通过民意测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充分积极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开展第三课堂开发校企合作项目
为了真正做到将三个课堂结合起来,不仅在第一课堂实践上加大力度,而且需要老师努力为学生提供第三课堂的实践机会,在内容上更需进一步充实,完善。把企业引进来,把学生带出去,与企业所需紧密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在校期间就能了解社会所需,掌握基本技能,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化,重视教学科研成果的垒成
教学方面要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利用ppt、CD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多使用图片和音像资料,增加授课的趣味性。改进授课方法,逐渐加强学生的主导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锻炼。根据教师自身日本生活经验,加入日本风俗文化和社会礼仪,让学生增强学习热情等。教师不但要重视的数量更要重视质量,努力在论文选题及内容上有所创新。
教学工作会总结报告4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美术课。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听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较大型的文艺表演活动,“英语周活动”,大型“英语剧”表演,“小学部师生手工制作发明展览”等等;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海报、展览橱窗、各科的课件制作等任务。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们全程积极参与创作作品。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美术选修课开设“儿童水墨画”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美术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以后工作应更加兢兢业业。
教学工作会总结报告5今学期我担任初一级14-15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撰写了不少教学论文,并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