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

时间:2022-08-14 21:42: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生物必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

第1篇

人们都称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不要死记硬背,把生物学成“死物”,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掌握其规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生物学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物学概述: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现代社会,生物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生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举例说明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生物工程在医药方面、农业生产方面、在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各举一个典型事例)

二、高中生物课介绍: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三个模块:“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选修部分包括三个模块:“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三、高中学习生物的要求:1.“三个重视”

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不能死记硬背,要尽量找到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要会看目录,利用目录来找内容间的紧密联系。

要重视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培养自己观察能力,体验并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2.注重提高生物学表达能力

生物学表达能力就是指能用简明准确的生物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表格语言)来表达有关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等一系列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等知识仅做到能“意会”,不能“言传”是不够的。提高生物学表达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书写要规范。

生物名词、概念中的文字既不能多写、少写,又不能出现错别字。如“生长激素”写成“生长素”就会出现科学性错误。人得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前后两个“养、氧”字不能写错,否则从概念上解释不清。

生物学符号的书写要注意大小写、前后顺序。如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有“XY”型“ZW”型,要用大写字母,且前后顺序不能颠倒。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这是正确的书写,其他的写法都是不规范的。

另外,在涉及图表,生物学上专用符号时,更要注意它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2)用生物学语言解释生物学现象。

语言表达要科学、规范,力求做到“字、词准确,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举例 1 为什么军训运动后浑身酸痛?2粮食储存与水果储存条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 为什么长时间水淹后导致农作物死亡?

不能将生物学的术语与日常生活用语相混淆。举例说明:“呼吸”一词有两个含义,细胞呼吸和呼吸运动。

在考试中,试题再新颖,能力要求再高,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我们只有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运用生物学语言来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应踏踏实实地抓好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技能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要学会开口,不怕出错,抓住每一次可以表达的机会,通过训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课下对一些易错,易混淆的名词和专门的符号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与归纳。通过日积月累来不断增加储备,不断强化。从而达到提高使用规范化生物学语言的能力。

3.纠错本的正确使用

纠错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这个环节落实不好,也就是说学不会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造成累积性的知识缺陷,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纠正的有效方法是使用好纠错本.

纠错本的使用步骤:

找错——错因分析——改错——巩固强化——纠错过后要反复温习

4.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学会充分利用”导学案”上的课外学习资料。

(3)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反思小结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4)及时完成当堂反馈,当堂进行同座位相互批改;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力争弄懂及时订正。典型问题加以收集整理。

(5)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学生纠错的误区:误区一:应付老师检查。教学中许多学科的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建立纠错本,为了防止学生的浮躁心理而不去认真对待,只好规定定期检查,可还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纠错的好处而疲于应付,要么把错题重抄一遍,要么直接将试卷上的错题剪下粘贴到纠错本上,结果根本起不到应用的作用。

误区二:简单的重做一遍,将做错的题目重做一遍虽然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少遇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题目,这样的纠错仅仅是就错论错,结果事倍功半。

误区三:只在考试后进行纠错。学生在试卷发下来就发现了许多不该错的题目,于是懊悔不已连忙纠错并信誓旦旦的一位下次考试成绩应该会更好,殊不知纠错应该贯穿于平时的联系过程中,不放过平时练习中的疏忽才有可能在大考中稳操胜券。

第2篇

一、初高中学生知识体系差异

相对而言初中知识比较基础,学生知识面较窄、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弱,以及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初中并没有独立的生物学科,而是将生物知识穿插于科学课本,就知识点而言初中生物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如简单的动植物分类、常见的几种动植物及其结构特点等等)、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8个单元,对于学生要求并不是很高。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二、初高中教师教学要求的差异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较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

三、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差异

初中毕业中考对学生要求较低,大多数的初中学生一般要等到中考前才在学校的组织、要求下,集中优势时间攻克中考大关,而且一般都能在中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就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觉,生物只要考前背一背就行。而高中阶段,面向高考,对于学生的要求提高了,而学生仍然以初中读、背的方式学习生物,显然是行不通的。

四、对于初高中衔接的几点建议

1、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保证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在各章节中都有与初中教学内容相衔接的部分、由于课程标准要求不同,高中生物教学与初中生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脱节”现象。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凡是涉及到初中生物知识如:“原核生物”,学生只要看到“菌”和“藻”就把它归为原核生物,甚至有些学生把病毒也归为原核生物、还有“三大有机物的代谢”中的食物的消化后的产物和代谢后的产物、营养物质吸收的途径;“神经调节”中的神经元、反射、反射弧、感受器、效应器;“体液调节”中的内分泌系统、激素;内环境的稳态中的内环境的成分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初高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除了知识之外,学生不同学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形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都应该研究。如果高中教师不清楚学生在初中学了什么,没学什么,应该学好而没有学好什么,那么,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就是一句空话。例如高中相较于初中多了很多实验内容,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3、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在初中,学生做生物实验方法主要是跟着老师重复、简单模仿,而高中实验教学中,则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大胆的提出假设、并能通过实验设计解决问题。通过这样长期逐渐的熏陶,使学生慢慢地掌握做实验的基本程序。我们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动手实验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环境和机会,例如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生物标本采集和制作,开展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等等,同时对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意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这些对学生的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调动和激励作用。

4、开设好高中选修课程,增加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机会。

第3篇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个性化教学自古有之,我国的孔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就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并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传教,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条件去接受教育。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现行的教育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文探讨了个性化教学风格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1]。

一为什么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一)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在其成长的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性格,这种独有性也就意味着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造成个性差异的因素有很多,除去遗传因素,其他如: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学生的性格、思考方式、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正是这些差异,即使学生在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时,有的学生觉得理解困难,有的学生却认为很简单,由此可见,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2]。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二)生物科目的需求

鉴于长期的灌输式教育给学生带来的个性泯灭,而生物又是一门具有很强探索性的科学,生物界的重大成就都是科学家们突破常规并经过长期努力探索出来的,如果由一群没有个性的学生去进行生物探索,没有创新的想法,不去怀疑前人的研究成果,那么就达不到生物这门课的要求。很多教师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只要背记就可以了,在课堂上单方面的灌输知识,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知识,没有怀疑批评意识,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没有创造力的学生自然无法完成生物领域的探索,实施个性化教学设计,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发散思维[3]。

(三)个性化教学设计实验

教学设计在国内外有着不同的理解,国外有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也有人认为教学设计是一门提出最优学习方法的学科,运用最优的学习方法可以最大化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而我国的乌美娜教授则认为教学设计是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评价试行结果、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方案进行改善的过程。这一观点比较符合我国教育现状,在生物课堂个性化教学设计中,同样需要分析学情,再确立教学目标,引出教学内容,最后归纳总结。但是个性化教学设计还有几点需要另外注意的地方,在个性化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是被尊重和得到承认的,教学目标是分层的、有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评价是多元化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不同。②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学生有很大的自,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③个性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组织模式是灵活多样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分层教学等。④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科中表现出的兴趣、倾向的不同,因此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优劣势,设置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以我校高一(1)班为实验班,实施个性化教学。在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中,包括5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细胞的分子组成,主要介绍了组成细胞的核酸、蛋白质、脂质、糖类等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第二部分是细胞的结构,介绍了细胞器、细胞膜、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第三部分是细胞的代谢,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两方面入手,介绍了细胞的代谢功能;第四部分是细胞的增殖,解释了为什么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及生物体生长的原因;第五部分是细胞的衰老、分化、凋亡,这部分内容关联上人体健康,比较亲近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的话题。这一个模块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模块,是后面内容的基础,这一必修模块的学习,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度。通过这一模块的有效教学,参与生物技术、科学史、探究实验等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科学过程和本质,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形成。在讲授模块下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时,首先分析学情:蛋白质虽说是分子水平,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但新高一的学生缺乏相关的化学知识,对于分子结合的知识知道得很少,所以本解课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学生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和结构有一定难度。再明确教学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特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功能。建立教学方案:教师提问,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细胞中含量最高的有机化合物是?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回答以上问题,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解决问题,建立联系,唤醒学生的逻辑思维智能,并引出教学内容。说明氨基酸的基本结构时,将氨基酸比喻成人体,当人伸展手臂时,人体躯干类比碳原子,左右手分别为氨基和羧基,下肢类比氢,而头部则为R基团,每个人的面部特征都不相同,则类比氨基酸种类不同由R基决定,两个人两手紧握代表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脱水缩合”(手心出汗)形成“肽键”。此形象的比喻既加深学生对氨基酸结构的认识,又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既爱学又会学生物。在描述最抽象的知识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时,以“串珠游戏”让学生直观认识该过程,不同颜色的珠子相当于不同种氨基酸,让学生用不同数量、颜色的珠子穿线相连形成“多肽链”,再将不同串珠按任意形式堆叠,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接着课堂讨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结构功能的多样性,从而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动手设计,亲自组装,在“做中学”,感悟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出示表格,显示不同蛋白质在生物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最后提问,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吗?为什么我们喝进去的是牛奶,长出来确实强壮的肌肉呢?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观点。本节课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入手,层层引导,激发学生逻辑归纳总结,又联系生活实际,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在通过对本次实验班级的调查采访中发现,学生纷纷表示个性化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自己对生物课充满信心,十分期待生物课的后续内容,在高一实施个性化教学为生物科目的未来教学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的班级实验发现个性化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教学模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欧阳芬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达娃次仁.刍议高中生物课堂个性化教学模式[J].教育界,2014,8(9):12-15.

第4篇

关键词:高考制度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在《雍也》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乐学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指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缺少了兴趣,学习必定会成为一个被动和乏味的过程。

一、新高考时代迎来新机遇

(一)学生自由选择科目打破文理界限新高考时代,学生将不再进行文理分科。众所周知,在此之前,理科生升入高二年级后,要开始分文理科,这些理科生由于高考不用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便不用再认真学习。这必然也将一部分喜欢思想政治的学生“拒之门外”。新高考时代的来临,将打破这一界限,考生不再文理分科,可以自己选择科目进行考试。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在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对象上注入了一些生机。高一的学生是从注重育人、生动形象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直接过渡到注重知识积累、抽象难懂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这其中学生适应程度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副科,因此,他们自己并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高考制度改革后,若教师们从高一年级便开始注重思想政治课的教导,改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这将为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培养迎来新的机遇。

(二)学科压力消失,兴趣是天然动力家长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在今后的择校以及就业方面都没有明显优势。我们以考试为本位的教育制度可以说是科举考试的“加强版”,它很少启发学生的知识审美之心,一切都围绕分数与考试转,它的最大祸害就是扼杀了对知识由衷的兴趣。来自家长的压力,学校的压力,把知识兴趣扼杀了。而德育的缺乏,形成了类似马铃薯退化的现象,便成为了老师口中的“一代不如一代”。认为“学习高中政治课没有用”的学生是越来越功利了,还是越来越理智了?社会在进步,学生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这未必不利于我们开展教学。学科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而思想政治对学生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影响将持续很久。这就是思想政治的秘密武器,也将成为思想政治课俘获学生芳心的一大机遇。

(三)教师提升专业知识显魅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许多学校和教师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的掌握知识上去了,也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这几乎成为了老师们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当然,学校里完全不背诵也是不行的,但它不应该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有一部分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参抄到教案上,应付了事,现在的教学设计往往变成了复制粘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疑问时,老师们并不能为其解答,没有专业知识为依托的思想政治老师自然不能使学生信服。师生相处融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程度。因而,在非功利考试的大环境下,老师们应该主动迎接挑战,以学生为本,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自己爱上这门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高考制度的改革,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新高考时代带来新挑战

(一)考试科目变化为高考选科带来更多选择高考应该是大部分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因为它是当下最公平,也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考试,它的每次改革都与我们息息相关。2014年9月4日,国务院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考试,而是改成“3+X”模式,即由必须参加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分数再加上由考生自主选择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三科各科分数共同构成高考的总成绩。也就是说,学生参加高考只需考六门学科,即除了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学科,学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七门学科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三门学科参加高考。新高考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课这门课程而言,是一项挑战。高考文理不分家,选科完全消除了“捆绑”,于是到底有多少学生会选择思想政治这门课,就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必然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学科压力变化使学生学习兴趣成未知数1.伊宁市三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调查分析(1)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学情分析伊宁市三中是伊宁市最好的高中之一,在实习期间,本人分别从该校高一、高二年级选取六十名学生,即优、中、差学生分别二十名进行访谈调查。高一年级的学生从原来的初中升到高中,思想上还不成熟,对待事情上都有好奇心和新鲜感,但由于政治课程突然由初中浅显易懂的知识转变为抽象、枯燥的知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容易受挫,并产生厌烦心理;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思想行为上都较之高一年级学生要成熟一些,加之即将面临高三备考压力,学习上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但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足。(2)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访谈现状在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内容枯燥甚至离自己的生活较远而不感兴趣,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内容比较简单,上课气氛轻松活跃。其中,在高一年级的六十名学生访谈中,有五十二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还有三名学生特别讨厌思想政治课;高二年级的六十名学生访谈中,有五十一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两名学生特别讨厌思想政治课。由此可见,目前,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多是被动,而且思想政治课中抽象、枯燥的概念让学生难以理解,学生望而却步,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这都严重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率。2.高考制度改革学生的心理变化当这一百二十名学生被问及,若是高考改革后,学生还会选择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考考试课程之一时,90%的学生认为自己将不会选择思想政治课程,这其中很多人认为学习政治课需要背大量抽象难理解的知识,而且在以后的生活中没什么用。那么,通过这一访谈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高考制度改革后,思想政治不再成为必考科目,学生会因为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而选择这门课程的概率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将是思想政治课程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三)教师上课艺术成为学生选择的加减项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来讲,有些思想政治教师也认为思想政治学科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应该浪费太多时间,主动为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所谓的“主科”让路,或上课缺乏激情,课堂气氛不浓;课下让学生大量背书,学生苦不堪言。有很多学生表示老师上课只关注前排学习好的学生,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严厉对待,很少鼓励和表扬他们,老师课下与学生并无太多沟通交流,甚至有些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待优差生态度差异,这将严重打击差生的学习热情。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老师上课照本宣科,不能解答学生的疑问等等,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在做选择时的减分项。相反,若是将思想政治课真正的上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对其感兴趣并爱上它,那么越来越多的学生去选择这门课程也是大有可能的,老师上课的艺术则成为学生选择的加分项。

三、创新思维引领新发展

新高考时代已经来临,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最缺乏什么?学生又需要什么样的课堂?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引领思想政治课的新发展。

(一)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课堂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机械的学习,往往出了考场便将知识还给老师,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学生如果不思考,便不能称之为学生,而应该称之为学习机器。当然,这也需要教师的启发。在上课时,老师可以渗透社会热点让学生思考。例如,在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的《市场配置资源》,其中“市场配置资源”这一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那么上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热点新闻某养鸡厂产品滞销,当地政府强制让当地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人员必须每月买20只鸡。利用现实的、更为贴近生活的材料,使学生更加感同身受,同时上升为学生自身的意识反映,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紧接着,请同学们思考,政府硬性要求职工人员每月买二十只鸡来解决企业危“鸡”的做法对吗?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如果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寻找另一种解决办法呢?你认为这种办法是什么?从一连串的设问探究来启发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相信课堂效果肯定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好很多。

(二)把简单的内容教出厚度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看待问题方法。教师要熟悉课本每一个知识点,在上课讲解知识点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点本身,提醒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在做题时用区别和联系分别阐述观点,教会学生自己研究课本,总结知识点。在新高考时代来临之际,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这对当下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柳汐浪.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答[J].中小学管理,2014(10).

[2]王国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挑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

[3]肖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趣味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

第5篇

〔关键词〕分层导学 导读

实践证明“分层导学”的教学模式不仅充分重视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能集中体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做到一堂课上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新的教学理念。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在分层导学的教学中引导好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基础知识的自我检测,就是相当于成功教学一半了。在分层导学的课堂中,引导学生自学是教学的主旋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每天面对的是六至九个科目的学习内容,不管从学习的深度还是容量来讲都比初中要来得不容易。如果指望他们再在课前都能做好预习作业的话,那恐怕换成我们自己去做也很难达到。那么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自学呢?我们引导者做好引导的第一步很关键。导读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带着问题学习(有口头、有书面导读提纲),学会抓重点、找要害,使学生预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而教师既要站在教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和处理,更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针对每堂课学习的内容编制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首先,引导学生把阅读分为通读和精读。很多学生总想一次就把本小节的每一字每一句的内容全都阅读透,然后再思考相关问题。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这种学习方法,但在我们课堂有限的自学时间里,如果按这种方式学习,那将无法跟上全班的学习进度,这样反而没办法在改听讲的时候听讲,在该练习的时候练习。其实在引导学生自学的第一步,我们是提倡学生懂得通读课本,按老师的要求通读课本对应内容。在通读的过程中重难点的知识点其实根本没办法掌握多少,但对于简单易理解的一些概念或内容在通读过程中反而可以先引起学生注意,这就达到了我们分层导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基础的简单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学,教师不再强调,从而节约课堂时间用于重难点的精讲。在学生通读完本节内容后,教师再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精读重难点内容,有目的性的学习这是成功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设置具有层次性的导读问题。 根据“导读”的目的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重难点内容的问题设置应由易而难的设置,并且不宜太综合性。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层设问题(了解认知水平,结合认识规律,把复杂问题分解,化整为零),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使学生“伸手不得,跳而可获”。以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这节为例,本节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主要讲解课本中所列出的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那么学生在自学本节内容时如果没有注意听老师指导,就可能一下子阅读完整节的内容,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由于容量太大概括性内容又较少,使得学生阅读后收获甚少,无益于接下来的基础知识自我检测。通过指导学生通读课本至36页第一段,内容较少,学生在通读中即可掌握如伴性遗传的概念、红绿色盲又称为道尔顿症、携带者和患者的区别等较为简单的内容,而关于色盲的遗传特点第一次通读中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到位,甚至对于“资料分析”中所介绍的遗传系谱图的表示方法,有些同学也没注意看清楚夫妻之间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因此在设置导读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依次引导学生学习重点难点:

(1)请试着画一张从你祖父母、外祖父母到你这辈的家系图。

(2)从“资料分析”中哪句话可知道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不是Y染色体上?

(3)结合34页的系谱图分析色盲基因属于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结合35页“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表格思考为什么红绿色盲患者男性远远多于女性?

(4)结合35页的两张遗传图解分析男性色盲患者的色盲基因必定遗传给谁?男性色盲患者的色盲基因必定来自哪个亲本?这种遗传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什么?

(5)请填写完36页的两张遗传图解,然后分析女性色盲患者的双亲中哪个也一定是患者?女性色盲患者的子女中哪种个体也一定是色盲?

(6)请根据以上问题总结一下红绿色盲遗传有哪些遗传特点?

在以上导读问题中的(3)(4)(5)三个问题都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的材料,一步步分析色盲遗传的特点,再通过问题(6)引导他们总结,如果直接给出第(6)个问题,则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就过大,会使学生失去自学的动力和信心。由此可见,具有层次性的导读问题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探寻重难点知识,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第6篇

1 优生物理成绩提高困难成因

优生物理成绩提高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1.1 学校因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要动手,同时还要用眼观察,动脑分析总结,实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也很有帮助,兴趣是好老师,兴趣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目前在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相对落后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配备不完善影响了教师的实验演示,也影响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最终也就影响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对于优生来说,他们想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开阔自己的物理视野,学校所能提供的实验条件完全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其次,学校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也有待完善,大多学校的实验室通常很少对学生长期开放,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不能自主实验,也不能开展实验探究.因此,对于优生来说,要想真正的全面素质发展实在太难.例如:高中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二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二节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中,探究向心力的大小F与质量m、角速度ω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此节的重点探究实验,教材中所用的实验仪器是手摇式向心力演示仪.通过转动手柄使长槽和短槽做匀速圆周运动,挡板对球的压力提供向心力,球对挡板的反作用力使弹簧测力筒下降,显示两球所用向心力比值.但优生想要进一步学习,在实验中直接得到公式 就无法实现.

1.2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家长便成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家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爱心”、最有“责任心”、最“舍得投入”的代名词.特别是目前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祖辈、父辈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且家长们想要的不是优秀而是最优秀,因此这个重任就落在了这些被寄予厚望的优生身上,但在现实生活中成龙成凤的毕竟在少数.父母过分期待的目光,过分的关怀,过分的唠叨,甚至强迫孩子,都是一种压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孩子生都需要适应自己的学习环境,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家长们不需要过分关怀,优生也不不例外.因此优生便背负着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压力.

1.3 教师因素

首先,对于教师来说,一个班有几十号人,而每个人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层次则相差甚远,如果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中等成绩及以上的学生所得到的信息量则不大;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复杂,中等成绩及以下的学生则不知所云;教师为了是全班成绩保持相对均衡,只能将教学内容安排在中等层次,这样就相当于牺牲了部分优生学习更多知识机会.因此优生将很难从教师这里获取更高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其次,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一旦工作了就很难有新知识学习的机会,也无法及时更新教师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与教学实践的需要.而现在大部分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基本上要求老师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物理教学,老师和学校都不敢轻易在教学方法上、教学理念上创新,从而导致学生接受不到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优生的素质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1.4 学生因素

许多优生表面看起来一切正常,学习成绩也优异、学习态度也端正,但内心却在默默地忍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优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感受最灵敏的一个群体,往往对自己期望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当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时,他们会比别人承受更大的压力与冲突,在他们身上就会出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与疾患.由于他们处于心理发育不完善阶段,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并且不善于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因此大多数优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平素精神不佳、上课精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差、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有自闭倾向,不和群,不善于社交等.

2 教师提高优生物理成绩的策略

2.1 找准目标,因材施教

多关注优生,多与优生互动,多挖掘优生的物理潜力.物理学是一门以物理概念为基石,以物理学定律为主干,建立严密的逻辑体系的理论科学.物理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严密性和实践性,表现为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文字叙述比较简洁、严谨而意深.正是物理学科具有这些特点,决定了优生要进一步提高物理成绩难度较大,于是一些优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 尽管物理难学,然而物理学科有个得天独厚的特点那就是实验,实验课的优势在于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一旦对物理有了兴趣,便会抱着积极的态度、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物理课堂教学活动,而体验到学习物理是一种乐趣.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及电教手段为课堂服务,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外科技小制作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所以物理教师要因材施教,使自己的课程真正能使优生得到提高.

2.2 融入优生,提高优生心理素质

优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由于一次成绩的优异而沾沾自喜,也可能由于一次成绩的降低而情绪低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外还要相互之间多交流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多一些了解,有针对性地做工作,要从思想上对优生加以指导,提高他们抵抗压力的意志.其次,在家庭环境中,一些优生很容易受到高强度压力的影响而心理发展不稳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多与家长沟通而且要让优生目标上高远、思想上始终如一、坚定一个信念、瞄准既定目标,让优生永远有自己的理想,让他们始终充满信心、干劲,精神饱满、永不懈怠.

2.3 开展课外活动,拓展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