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内容总结

小学数学内容总结

时间:2022-05-02 01:30: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内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数学内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培养;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养成快速的数学口算能力,将会对其未来理科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养成,@些能力将促进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一、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重要性

口算,又名“心算”,即一种在不能凭借任何工具的情况下,用大脑进行算数的方法。口算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养成快速的口算能力不仅能为学生的数学成绩添光增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化学、物理等学科增分。数学口算能力的养成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和反思总结,然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爱动的时期,往往不能够将专注力长时间集中到一点,这就需要小学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二、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现状

(一)教育内容陈旧,形式保守

当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对口算教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普遍偏低,并且课本内容缺乏新意、难度较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外,课堂形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解答。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互动往往很少,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数学课堂死气沉沉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学生缺乏对数学口算的热情

数学口算考验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当一个数学试题出现到学生面前,学生脑海中应迅速建立起思维架构,并迅速地将答案说出来。数学口算本质上对学生的高要求往往使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到苦恼,甚至恐惧。学生缺乏对数学口算的热情,因此常常以笔算为主。经调查,学生对口算有着浓厚兴趣的仅占一半,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笔计算得出答案的占大多数。学生缺少对口算的热情的问题,是解决数学口算教学的一大难题,需要教师向学生不断灌输口算重要性和便利性的意识,合理地督促学生进行口算。

(三)学生缺乏对口算有效的反思

大多数教师认为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大练习量,进行“题海战术”,加上数学容易令人枯燥的特点,这往往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不高,并对口算缺乏有效的反思和总结。数学题目的解答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盲目地练习而不加以总结,不仅加大学生学习量,而且加大了学生对笔算的依赖性,因此,很难达到口算教学的目的。

(四)学生口算程度不同

由于学生学前接触数学口算的程度各有不同,再加上学生之间家庭环境、自身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对口算的掌握程度不同。这往往难以使数学口算教学达到统一,参差不齐的口算能力会使口算能力强的学生越来越强,差的越来越落后,不利于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平衡培养。

三、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更新教育内容,灵活教学

针对小学数学口算教育内容陈旧、形式保守的问题,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提高数学口算教学目的和要求,加大数学口算的难度,并加入与时代背景、事件以及人物紧密联系的数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其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大部分已经实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人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合理运用多媒体,使其与小学口算教学充分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最后,采用小组竞争学习机制激励学生进行口算学习,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间比赛,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口算知识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二)将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面对的都是一串串没有色彩的数字,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将会使数学口算教学变得有趣,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口算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合理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与数学题目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考验学生的快速口算能力。这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还使学生保持了昂扬的热情。以此,数学口算教学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及时反思、总结

在数学口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对口算知识的反思和总结,而不是实行“题海战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学科,这些规律需要学生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加以总结。同样,作为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口算的快慢和准确性无疑需要学生合理的反思和总结,对数学口算的反思和总结,不仅关系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而且能够使学生发现自我不足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口算思路。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口算的反思和总结并定时检查,以此强化学生对口算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建立“一帮二”互学机制

针对学生对口算掌握程度不同的问题,教师应该建立“一帮二”的学习互助机制,让一个口算好的学生帮助两个口算能力有差距的学生,以此提高每个学生的口算能力,逐渐使学生口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小 结

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普及,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在数学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目的。新课程背景下,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支出越来越多,当代教育人应该充分发挥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性,培养更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志云.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1):52-52.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方法

几何图形概念的学习使小学生学习数学所遇到的难点之一。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概念主要包括对于直线、射线、线段、正方形和长方形等简面图形的理解。相对于其他科目的具体化,显而易见数学概念更抽象,不易于被小学生接受理解。为了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几何图形的难度,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可能降低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抽象性,利用吸引、丰富的小学课堂内容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讲解的课堂中,获得更高的课堂学习效率和更好的课堂学习成果。

一、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几何概念通常是由大量的具体实例以及反复的实践推敲总结而成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主要涉及直线、射线、线段等简单图形的概念、形状、特点、运算过程的理解。小学数学几何概念的学习效果是否稳固扎实,直接决定了学生初中的平面几何的学习和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接受能力都有限。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决定学生的数学课堂效率。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时,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抽象的几何概念,扎实稳固的掌握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概念。

二、高效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方法

(一)将生活观察和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小学数学几何通常是针对于平面物体的外观、性质的描述以及理解分析。一般小学数学几何图形在人们平时的生活的也比较常见。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有关几何图形的物品给予学生最直观的讲解,并且进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发的对于几何图形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探究。

1.通过观察引导小学生理解数学几何知识

对于小学生进行机械的讲解并不能帮助小学生良好的的理解图形。由于人在接受信息时,视觉发挥的作用比听觉更大,所以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几何图形形状的物品对于小学生进行讲解,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降低小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困难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师进行长方形的讲解时,如果只是单一的描述“对边平行,对角相等且都为直角”这种表述便太过单一,无法加深小学生对于长方形

的具体认知,但是如果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书桌、窗户、黑板甚至手中的橡皮,便可以简单又清楚的了解长方形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小学生便能够在不死记硬背的情况下清晰的将长方形的概念描述出来。

2.通过课堂实践引导小学生学习几何概念

随着教育的改革,新的教学材料中也加入了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应当给予这些环节以足够的重视,认真的带领学生完成这些实践,而不是急于求成的单单只对于学生进行概念的讲解。例如小学生在了解“圆”这一几何图形时,老师不应当只单单进行“半径相等的圆相同”这种枯燥的照本宣科,而是要求学生们用圆规手动的去在白纸画一些圆,并把这些圆形剪裁下来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半径-圆的概念。

(二)将所学的数学几何概念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定期的将所学习的数学概念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温故而后知新,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对于数学几何概念的理解的扎实性,又可以防止概念混淆这一情况的发生,同时旧的数学几何概念的复习也可以为新的概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防止混淆情况的发生。很多数学几何图形具有相似的概念,如不加以良好的区分则会发生概念间的混淆。教师可以将这些易混淆的概念单独的提炼出来重点的加以区分。让学生再在对比过程中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加以良好的区分理解。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于长方形、正方形这三个图形的概念进行理解时,可以让学生们先分别回忆这三个几何图形的形状、概念、特点,而后对于学生回忆的内容加以修改和补充,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罗列出来,以表格或者树状图的方式清晰的在黑板上陈列给学生,帮助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概念加以良好的理解和区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小学数学几何课堂获得更高的课堂效率。

(2)建立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在传授学生新的数学几何概念之前,对于学生已经完成学习的数学几何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可以为学生对于新概念的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建立起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良好联系。例如小学数学老师在对正方形进行讲解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于长方形的概念、特点进行复习。如果学生们对于长方形的概念了解透彻,那么就能轻而易举的理解正方形的概念,只需得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是临边长度相等的长方形,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对于正方形的学习。

对于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使用更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育,将生活观察和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观察引导小学生理解数学几何知识,利用课堂实践引导小学生学习几何概念,将所学的数学几何概念进行总结归纳,防止混淆情况的发生并且建立新旧知识点的联系等教学方式将帮助小学生在小W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学习课堂上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慕宝莉.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图形的认识”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案 逻辑性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90

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性很强,是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也是学生培养和锻炼自己数学性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课本中往往都是基础性的内容,“加、减、乘、除”这一类内容看起来简单,其实对老师来说,如何能讲好、讲透、讲明白是个难题。于是就有了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内容往往是课本内容的总结和综合,条理性极强,不仅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内容和顺序,同时对于小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导学案对教师的教学有指引作用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习的工具,这里的学习不仅是对于学生,同时也是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往往对课程内容的讲解顺序和方式存在疑虑和困惑,导学案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课本内容,有条理地安排出每一知识点的顺序,引导老师进行讲解。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因此,小学数学这门课程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教材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图画,比如在讲加法的时候,课本中的例题往往都是“三只小兔子+两只小兔子”这种形式,内容显得有些杂乱,使得老师对课程内容把握不准,翻来覆去课本中讲的还是同一个内容,对课程内容的条理性产生疑问。然而导学案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是将课本内容进行浓缩后的文字版课堂内容,这样一来,老师更容易抓住课程的重点,梳理出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重要公式,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老师对课堂内容一定要进行充分地准备,利用导学案,减少图片插画的数量、减少老师在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失误,都会起到一定的提高课堂效率和集中精神的作用。

另外,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进行备课,导学案往往是老师备课最有用的工具,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结合课本,对导学案进行熟悉,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事先想好如何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在导学案中可以标出课程的重点、疑点和难点,有侧重性和针对性地讲解课程内容。总之,导学案是课堂内容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在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导学案,建立起较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以导学案为引导,在课堂中积极创新、随机应变,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二、导学案对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作用

小学数学由于其逻辑性较强,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心智还未成熟,思维还未经开发,往往不具备梳理和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数学课本由于为了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插画较多,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注意力有可能会集中到插画中的小动物身上,而不在于小学数学这门课程本身。然而导学案的设置往往可以改善这一缺点,因其内容的总结归纳性,为小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

导学案往往是由课前内容的引入,课堂内容的探究,课后问题与作业三部分组成,即可以理解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三部分。老师在课堂之前往往会布置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预习,如果以课本为预习对象的话,小学生的预习效率往往较低,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也往往不够准确,然而如果老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作出相关预习的话,学生的预习效率往往就会高很多。

同时,课堂学习部分,有时候学生会因为老师的讲解速度过快等问题跟不上节奏,落下的课程内容也不知道如何弥补,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数学成绩下降,基础不牢固等问题。而导学案对知识点的总结往往较为条理,学生在课上可以根据导学案听课,及时课堂中有内容没有听到,课后也可以通过导学案进行自学。课后作业部分的题目设置往往具有阶梯性,即难度由简单到困难不等,学生在做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听课内容进行补充,不会的题就翻看前面的课堂学习部分,找一找重点的公式,遇到较难的题目,学生还可以充分开动脑筋,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除此之外,导学案的使用可以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课后布置作业等方式,让小学生能够“照葫芦画瓢”,按照导学案设计出自己认为的知识大纲,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习惯。这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数学这一门学科,往往还可以应用大许多其他学科中,同时,归纳总结的习惯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总之,导学案由于其逻辑性和条理性较强,往往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性思维产生良性的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的建立。

三、导学案可以辅助家长监督学生

很多家长都知道有句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小学数学是他们日后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家长们往往都很重视自己孩子的数学成绩。

然而就目前来说,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数学成绩往往都是干着急,觉得自己摸不清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又觉得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不够中肯,也有的家长开始每晚帮助孩子预习课程,甚至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往往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某个知识点到底应该怎么理解,甚至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否做完了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

第4篇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活动;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越来越重视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教学材料的内容越来越生活化,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1教W思想与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想小学数学教学顺利进行,老师就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就是学生对相应问题进行思考时,需要运用的推理、分析、判断、转化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其实际运用能力。数学活动就是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以教学资源为基础,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而精心设计的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的好玩天性进行充分利用。在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教学备课中明确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华所在,而小学数学的数学思想就包含在浅显的数学知识里面。所以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材料中的数学思想进行挖掘,并将其教授给学生。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潜在的数学思想进行转化,使学生能够清晰的进行理解,深入体会。在小学数学教学材料中包含着许多种数学思想,并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思想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在教学备课时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知识重点进行考虑,从而明确相应的数学思想。

2.2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活动进行联合运用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需要有效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对学习数学的规律及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以数学思想为实施教学的基础点,使学生可以构建准确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对知识地不断探索中掌握数学技能,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完成数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3数学活动中深化数学思想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对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但是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没有任何效果。所以需要将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进行良好融合,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行深化。例如:对圆形性质进行教授的过程中,首先,老师以教学材料为主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圆形性质有一个理论性的概念;其次,运用圆形模型进行讲解,让学生拥有一个直观印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这样不仅可以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有效深化。

2.4课堂总结中精化数学思想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老师需要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总结。课堂总结不只是对教学重点内容、问题进行总结,更需要对相应的数学思想进行提炼与精化。如果不能很好的完成课堂总结,就说明老师的教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例如:在学生对两位数与一位数连续进位相乘的计算进行学习后,可以让学生对自身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以对更好的学习方法进行掌握应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地发展。

3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得到了有效改善。将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数学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整体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并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数学能力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的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与严密性。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其自主学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复杂的数学符号和图形容易感到枯燥和厌倦,使得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与畏惧,成为小学数学的“学困生”。对于这种现象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将不利于学生以后数学能力的发展,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变得多元化。通过多媒体方式、白板等进行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当前教育的趋势。但是,很多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特征,一味地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忽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这不但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也给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活力课堂的实现带来了困难。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以“小数的意义”课程教学为例

1.渗透数学思想――课程导入、内容展开

小学数学教师在每堂数学课伊始,都要注重让学生充分了解小学数学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领悟,从“小数的意义”出发来进行课堂内容的导入与开展,使得小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小数知识形成一个概念性的框架,从而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开展对小数课堂的导入,例如,让学生思考“小数是什么?小数应该是什么样子?如何读小数?”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明确小数课堂的学习内容,保持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依据课堂导入的知识点进行内容的展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数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类数学思想的方式进行内容的展开,让学生对无序排列的10个二位数以内的小数进行分类,使得小学生充分掌握一位小数与二位小数之间的不同。

2.发散数学思维――课程迁移、知识推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迁移推理,是发散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小数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推进课堂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把以往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潜在的数学规律进行归纳和推理,有效运用到新的数学内容的学习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通过数学迁移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复杂数学问题的简化处

理,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例如,在“小数的意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课程基础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小数的概念,之后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二位小数与三位小数的迁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已掌握的一位小数的概念,推理出二位小数与三位小数,乃至四位小数的意义。通过这种分层次的数学教学方式,贯彻“先易后难”的数学理念,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3.巩固数学能力――课程梳理、归纳总结

巩固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尤为重要。经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数学思维的发散,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课堂知识,通过梳理与归纳课堂内容,使得学生在总结与反思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条不紊地开展课堂收尾工作,尽量避免拖堂、拖课等占用学生课外时间的不良现象。

在“小数的意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数形结合思想的引入,进行“看图说小数”的课程训练。例如,通过课程PPT动态演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十份,让学生用小数表达出其中一份、两份、三份、四份等所代表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点名问答的方法,提问学生如,0.4的计数单位是什么?1里面包含有几个0.1?等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运用小数的能力的提高,以课程训练的方式来完成对课程的梳理与总结。

小学数学作为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奠定数学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创新与完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小学数学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新.渗透数学思想发散数学思维巩固数学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小数的意义”课程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6.

第6篇

一、主要任务

1、解读、试用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运用数学课程标准理解、把握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导新教材的教学;通过解读和试用,按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作评价,提出修改、完善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

2、通读、试教和评价小学数学实验教材。通读并把握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内容体系,将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分析,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发现并把握新教材的“新质”;通过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试用,验证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探索总结使用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教法,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及其应体现的基础性、整体性、均衡性、前瞻性作出评价,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试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修订、完善建议。

3、探索研究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实验过程中组织和引导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新方式,新方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与使用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4、探索研究对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在小学数学课程实验的同时,加强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研究,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索并逐步形成促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5、总结整理一年来本人在课程改革中好的经验、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并汇编成册。推广符合课改精神,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二、具体措施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2、公开教学,上好实践课,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活动。

5、定期进行实验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实验教师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导学式教学法 教学应用

一、进行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的意义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对于整个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发展与改革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通过对小学数学学科导学设计的内涵与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改变目前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在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导学设计进行研究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就达到了教育改革的目的,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进行;最后,通过对小学数学学科导学设计的运用分析,不仅可以为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而且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教学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就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内涵来说,其主要是指数学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根据目前的教学器具及教学手段的规定,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分析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详细合理的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等方面。总体来说,就是数学教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提前预设与规划活动,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增强。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特征,简单来说就是在进行小学数学学科导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遵循课时化的特征,也就是在进行导学设计的时候,按照课时的形式进行设计。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学生数学思想不断提升的过程,学生在理解数学原理的过程中才能掌握数学学习的精髓,所以只有遵循这种课时性的导学设计方式,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其次,小学数学学科导学设计具有“问题化”的特征,就是说,在进行导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对数学问题的引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此之外,小学数学学科导学设计的具有方法化的特征,简而言之就是在进行导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总结一些引导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小学数学学科导学设计具有层次化、递进性的特征。就是说,在进行导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设计的层次性,教师要让自己的导学设计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并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引领学生挖掘事物的本质,这样才有助于数学学习。

三、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一)以图文并茂的情境导入课堂。

教师积极主动地创设与数学课程教学相关的情境,或者是根据教学内容构建虚拟的情景剧,通过图文并茂的情境导入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数学教学体验,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为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与认知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些有关与数学思维的动画片或者是有声读物,通过教学带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例如在《乌鸦喝水》这篇故事里,可以构建一道已知瓶子的大小、水位及石块大小,求乌鸦需要投放多少个石块才能喝到水的数学题。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主动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热情,进而强化数学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上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

教师应该努力迎合学生的需求,要考虑全面,了解学生想要如何学好数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合理创建学习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营造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通过简单讲解教学的主要内容,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指定小组长,对每个小组长布置任务,小组长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积极讨论。在讨论阶段,老师要不定时进行检查,将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讨论结果等进行逐个打分。教学结束后评选优秀小组、优秀组员,并给予奖励。

(三)课堂翻转,引发学生灵动学习。

课堂翻转是将目标教学为基本要义,实现教学有效互动与反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视频等教育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数学学习,即使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够较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数学学习。同时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之后,可以自主开展网上教学评测与在线评估,从而检测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且据此补缺补漏,针对不清楚或者是不明白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与训练。

(四)以游戏活动导入,提高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只有这样才可以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说,教师在使用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个不同的课堂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亲自参与游戏,体会到游戏中的数学思维,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的时候,老师可以设计一个“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通过小鸡数量的变化,让学生自主进行数量的计算。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既参与活动,又进行数学学习,寓教于乐。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将导学式教学法这一新型的教学方法与小学数学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在满足孩子们童趣的基础之上,不断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够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范海洲.巧用导学式教学法,滋润数学课堂――浅谈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11.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素质教育情境下的产物。 开放式教学针对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方法中闭塞的特点,主张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等方面做到全面的开放性,教师要制造宽松的数学学习氛围,善于运用启发、引导和激励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如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和发展性,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在小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是目前广受小学数学教育者推崇的一种新型数学教育模式。

一、开放式教学的特点和原则

1.开放式教学的特点

开放式教学包含以下3个特点。1)平等性。在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亦师亦友,充分融入到学生集体中,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2)数学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用生活中真实的例子充实数学教学课堂,不仅能够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培养学生应用学生的能力。 3)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调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进行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积累多样化的教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2.开放式教学的原则

要切实做到开放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严格坚持以下三点原则。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只有将小学生作为数学教学的主体,同时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够给学生自由发挥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2) 合作性原则。学生彼此合作交流是实现开放式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只有在合作教学中,才能够打开数学思路,做到集思广益。3)应用性原则。应用性原则也称生活性原则,即教师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寻找生活中相应的素材,突出和强调数学的应用性。

二、开放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开放教学内容

开放教学内容有利于充实和丰富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单一化和片面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打开数学学习思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要积极使用计算机网络、各种课外读物等作为数学教学的辅助教材,活化数学知识和数学课堂,避免数学课堂的单调乏味。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材。生活是一本巨大的百科全书,不仅包含了数学无穷无尽的科学知识和现象,而且包含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的知识,只要数学教师善于研究和探索,从生活中提取适合小学学生的内容,必定大大提高数学教学内容的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遇到这样的困恼,长度测量单位中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很抽象,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其实,生活中处处是长度,教师可以准备好若干卷皮尺,让学生相互测量身高,可以了解到1米的概念,测量橡皮的长度,可以了解厘米的概念,测量书本的长度,可以了解分米的概念,而课下可以带领学生测量操场或者跑道的长度,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全面展开“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亲手体会一个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且能够有效的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从整体上提升数学的教学效果。分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度比较大的内容,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将1/2、2/4、4/8进行大小排序。”为了消除学生的疑虑,数学教师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人,每人发一张同等大小的白纸,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将纸张对折的方式证明以上题目。每组中的学生1将纸张对折一次,学生2将纸张对折2次,学生3将纸张对折3次,然后用笔在纸张上1个方格、2个方格和4个方格中内化斜线,最后,对比斜线区域的大小,得出1/2=2/4=4/8。通过以上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仅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还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力,充分达到开放式教学的目标。

3.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模式

传统的评价模式多以卷面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而且往往只重视结果,忽略学生的过程表现,这与新课标改革要求和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在开放式教学中,学生的成绩这是评价内容的一个方面,还应包括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态度、方法、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既包含总结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中,数学教师要灵活多变,限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很不成熟,在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正面积极的评价,谨慎对小学生进行负面、刺激性的评价。例如,教师在提问1/3+2/3=?时,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3/3,而另一部反应较快的学生则会哄堂大笑。此时,教师要一方面肯定回答3/3的学生也是对的,一方面继续引导学生3/3=?,最后总结1是最理想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多思维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先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目标;自学

一、“先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模式概述

“先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模式是相对于我国传统小学教学模式提出的课堂改革与课堂创新。“先教后学”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上主要由老师讲授,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接受老师所灌输的教学知识,无法得到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无法质疑课本上的内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完全转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主能动为主体,老师的引导为辅助,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将课堂节奏变得紧凑,突出了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及时发现疑难问题,而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加明确的教学工作,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二、学生在课堂上的“先学”

1.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之前,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老师先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老师将每一章内容规划完之后再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课堂学习,并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先学”达到最佳效果,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和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根据课程内容,指导学生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是老师能否培养学生“先学”习惯的关键条件,老师在指导学生时,应先了解不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明确指导层次的不同,鼓励尖子生继续努力,鼓励程度一般学生再接再厉。尤其是针对“先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鼓舞学生动口动手亲自尝试解决,深层次挖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

3.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

当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我思考时,老师要针对学生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一帮一等,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探索状态,在不同问题讨论和交流中,消除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事实证明,充分放手让学生学会去学、去想、去讨论、去解决,更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样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大胆自信。

⒋综合自学效果,进行检测

课堂鼓励学生自学、先学,并不意味着老师就放手不管,对于小学生数学自学效果,老师有义务进行简单正确的检测。也就是将课堂之后的作业转移到课堂上完成,通过总结小学生普遍不明白的数学问题设计一些问题,趁热打铁抓住学生的学习弱点,将所有问题集中解决,让学生面对问题不再迷茫、面对难题不再害怕。

三、老师在课堂上的“后教”

“先学”完成之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没有结束,“先学”为老师接下来的教学作了良好铺垫,即“先学”是学习的基础,“后教”则是教学重点。学生自学过程可以缩短教学过程,使老师能够更好地展开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后教”时,小学数学老师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首先,基于学生对小学数学自学之后,老师尽可能不要按部就班地对书本内容进行教学,以免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而应从学生自学掌握程度来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其次,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自学掌握能力的一个检验过程,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从学生对小学数学进行自学的效果出发展开课程重点、难点问题的讲解说明,经过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从而进行更进一步的数学学习。

再次,在学生初步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知识之后,小学老师应该合理指导学生进入更深一步的课堂学习,这也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力求达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初步掌握基础,然后,通过老师指导进行问题的透彻研究和掌握。

最后,“先学后教”不止是自学、教学两部分,还需要在适当时候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相应的课堂辅导。针对“先学后教”课堂教学中的欠缺和不足进行后期调整,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题的演练,并带领学生一起对课堂精华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对“先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一系列分析探讨,提出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更适合学生学习、老师授课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以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玉琴.数学课堂“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尝试[J].辽宁教育,2012.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抽象思想;有效策略

数学是一门研究抽象事物的课程,因此要想让小学生较好地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抽象思想的渗透,以推动其抽象思维的快速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渗透抽象思想,以帮助学生精准理解教材内容,并获得数学知识的本源。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抽象思想,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抽象思想渗透

思想借助内容实现客观知识,而内容是彰显出具体思想的载体。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渗透抽象思想时,应明确指导教学内容中包含着怎样的抽象思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指导方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白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哪一种数学思想。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三角形分类、角的分类、小学与整数等都蕴含着抽象的分类思想;运算定律、数学公式、数量关系等都蕴含着数学模型思想;线段、射线、直线等蕴含着无限与有限思想。另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应注意有时候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是丰富与复杂的,可能某个教学内容中同时蕴含有很多抽象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分清抽象思想的主次关系,从而在教学中恰当地进行抽象思想的渗透。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与“比大小”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教材上的数量关系进行对比,从而自然将新的教学内容“”“=”引出来,最终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具体发展到抽象层面,并且在感受数学符号的过程中体会到教学内容的简洁性。

二、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设计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中的抽象思想通常都蕴含在数学规则、原理及概念的形成中,这一形成过程需要教师以课堂活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或提供参与数学规则、原理及概念探究的机会,并依据抽象思想渗透的需求有目的地安排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亲自参与各种数学规则、原理及概念探究的过程中真切地感知到抽象思想的内容与特点,从而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角的分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角的分类: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等,这就是典型的分类思想的具体体现。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分类思想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而学生获得分类标准时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才能较为科学地提出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性地安排学生深度参与到画角、折角、量角等活动中,使得学生十分熟悉量角器,在学习完直角的前提下自主了解平角,并借助活动角摆出平角与直角,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学具画角或摆出任意度数的角,并将客观的角度与抽象的角度符号一一对应起来。只有这样,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抽象感知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抽象思想。

三、引导学生在领悟与体验中内化抽象思想

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高效地渗透抽象思想,就需要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之后,积极用其来指导生活实践,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将这些抽象思想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思维能力,从而在后期的数学学习中实现抽象思想的正迁移。在引导学生用数学抽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单纯性讲解定义。数学概念都源于抽象的数学结果,也是数学抽象的前提。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合数、质数等概念时,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学习合数、质数的原因是什么,学习这些内容的价值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合数与质数,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些知识是以后深层次学习相关知识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2)数学公式、定理等不提前给出结论。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与“三角形内角和”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的形式自主归纳总结出三角形所有内角的总和为180度。只有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抽象化的过程,才能使他们获得c之对应的抽象思想,才能较好地利用这些抽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渐提高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规律的探索、法则的概括、概念的总结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抽象,而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其实也是感悟数学抽象思想的过程。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与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之间存在矛盾,这就决定了要想让小学生较好地学习与感知抽象的数学知识,就需要在教学中对其渗透抽象思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抽象思想的渗透,最终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德忠.小学数学抽象思想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29):44-46.

第11篇

素质教育的实施决定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其中教师的素质为首要条件。当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乃至当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怎样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已成为广大小学数学老师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我认为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首先要做到:

一、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仅把教学看成单纯的知识传授,并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素质教育是从国家对未来的公民基本要求出发培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求教师对素质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使自己对素质教育进小学数学课堂有正确的认识,并付诸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二、提高自身的文化业余素质。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数学知识更具有泛的应用性,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更是渗透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在教学要求上也更趋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技能。小学数学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具体是:1、要努力提高教育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要用科学的态度和工作方法搞好教学工作。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方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教好数学的教育规律,研究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状况。这些都要求小学数学老师认真学习和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教育理论,这是用科学方法指导教学,也是教育改革的基础。2、要努力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学工作离不开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语言,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精炼的语言和高尚的行为,对学生的人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严师出高徒”的道理也就在这里,所以对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做到:(1)语言准确,生动。数学老师还要做到语言简练富有逻辑性。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素达六忌 ①忌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的过程。如有的老师在教完“数的整除”一章后总结:“自然数可分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这种表述把自然数不同属性的分类揉合在一起,混淆了自然数分类的不同概念,给学生传递的是一种模湖的信息的概念信息学生很难从中很好地捕捉住自然数分类的有关本质属性。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力求语言准确,措词恰当。②忌滥下结论。教师在教学结束时对教学内容做一小结,对于强化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是很有必要而且也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如果为了强调某一特征或步骤而把话说的过死,那么,这类总结不仅不会有益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会误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造成理解上的混乱。③忌语法混乱。教学语言结构不清容易造成歧义,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运算时叫人无所适从。如“12减去10除以2得多少”这句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句子的宾语既可以理解为“10除以2”也可以理解为是“2”。讲究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十分重要。④忌顾此失彼。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是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确定的,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扎扎实实搞好本学段的教学,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无疑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目标和责任。但是,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只把目光盯在本学段的教学内容上,忽视其与高学段有关知识的联系和衔接。以致把有些概念讲得过死,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⑤忌枯燥呆板。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语言不能生硬空泛,语调不能刻板单词。⑥忌重复啰嗦。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达贵在言简意明,而不是讲得越多越细越好。有些教师总怕学生没听懂,讲课时语言重复啰嗦,特别是对一些难点,更是反反复复地讲解,但又讲得不透。这样,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不仅无补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反而会使学生愈感糊涂。要当好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养成重复罗素的语言表达习惯,讲课要深入浅出,干脆利落,抓住要领,用精练的语言启发,发拨学生的思维。

⑵要熟练的掌握和正确的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教具、学具。能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制作教具,教指导学生制作和运用教具,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提高自身的书法能力(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

⑶过程展示观:过程是新授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的提过程、定律的归纳过程、性质的推到过程,以及解题思路的分析探素过程,解决方法与解题规律的总结过程,计量单位教学中的观念建立过程。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原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概括、要彻底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完全让学生知根知底、探水问源、真正让学生做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⑷ 面向全体观:教师应提高下面几个问题。①面向每个学生的重大意义。②捉使每个学生的发展与成功。③加强个别教育是现代教具的趋势。④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关注儿童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对于学有潜力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⑸现代数学观:我们不能让学生学习与一代人完全同的数学,要让他们学习属于他们年代的数学,要增加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删除一些过时的或用处不大的内容,特别要增加一些现代社会生活中经常要用的集合,映射,概率,统计等现代数学知识,将它们与传统的基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基础知识,扩大知识视野,同时也不要增加学生负担。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或者说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有其它方面的知识。要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掌握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学习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

第12篇

【摘 要】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小学数学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深入探析了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旨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以及素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数学能力

一、前言

由教育教学理论可知,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实质,并且人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独创性、敏捷性以及灵活性等方面,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们适时的创设出良好的思维环境,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将发现问题的机会与权力真正的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去创造、去探索、去发现。可以说思维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而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任务,由此可见,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二、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学生的数学能力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家庭教育以及先天因素等的影响。有些学生具备着相对较强的学习能力,根据教师的讲解以及自身的理解,能够很快地接受及掌握新知识,不但可以迅速的将问题解决,并且有着自身尤为独特的见解,可以凭靠已有的知识来掌握新知识。而有些学生则仅仅能够借助于死记硬背来将新知识记住,毫无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因而学习起来会感到非常吃力,他们的思维混乱无条理可言,面对从未见过的新题目和新知识点,往往是无从下手。对于此类状况,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才能够真正的将根本问题解决。所以,认识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及重要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体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数学思维能力与技能、知识密切结合。教学过程并非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且还是对学生各种素质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说就是采用各类思维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果在学习中忽视了数学思维,就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很好的理解,甚至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其次,判断力体现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判断周边事物的真假是学习的根本任务,要学会对教师讲解和教材内容的质疑。学生应当运用自身的数学思维将观点提出,对个性的讲解予以发表;再次,数学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总结能力也就是灵活的采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对自己的观念加以概括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推理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总结能力还是综合能力的一大体现,因此,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措施

我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均贯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的利用起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其中,好奇心也就是人们希望探索新鲜事物的一种行为倾向和心理倾向,是将创造性思维实现的内驱力,当好奇心切实的转变为求知欲后,便会有丰富的想象思维产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在对三角形的内角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提前将一个三角形准备好,要求学生动手测量各个内角的度数,并且予以记录,然后随意让学生报出自己所量取的两个内角度数,而教师则将另外一个度数准确无误的说出,这样学生必然会感到好奇:为什么教师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准确的说出另外一个角是多少度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注意力便会得到有效的吸引,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2.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可知,教学疑问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思维活动。借助于提问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构建思维中明确方向,在思维活动的分析中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学会怎样解决问题,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有创意性的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以问题的形式抛出知识点,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紧张的思维状态。举例而言,在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必须包含各自特有的质因数,并且还要包含共有的质因数呢?在以往的教学经验只能怪能够得出,该知识点的讲解始终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并且还是让学生深刻理解算法的关键,因而在面对该问题时,学生便会不由自主的思考,为了将答案迅速的找出,其思维就会变得活跃积极起来,数学思维能力也会由此得以提高。

3.注意联系沟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全方位地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于脑海中,进而促使学生逐步养成数学思维能力。在将部分知识点的内容学习完以后,应当及时的将综合练习题和复习课的准备工作做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学生具体的比较分析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变得更加深入化和系统化,以此从多个角度来将各项数学概念的理解加深,这样在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之间就能够将严密的锁链关系形成,将清晰的脉络形成。比如,除法与分数的意义相比,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比值的基本性质之间也有着很多相同点,在讲解这些知识后,教师还应当总结各项基本性质,以便于帮助学生将思路理清,将知识点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系统化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