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6 17:3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引探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德育教学工作是中职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问题。然而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因此,德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德育教学改革的对策,希望能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帮助。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职学校开设的德育课作为一门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基础课,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德育课在教学实际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客观事实。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德育课育人的功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积极参加教改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出能适应当前教学需要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以下将通过对中职德育教学现状的反思,谈谈本人对新形势下德育教学改革的一孔之见。
1.中职德育教学处于“贫血”状态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然而,据调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纵观目前中职德育教学现状,大体存在以下几类现象:一是许多学校中职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现象;二是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三是学生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四是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学校德育教育与现实不合拍,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待作业考试重视程度不够,考试成绩较不理想。
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2.治疗“贫血”的对策
《大纲》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规定为深化德育课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
2.1 洗脑: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我们有许多老师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我是教学的主体,我必须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这些老师为讲授好该课程而废寝忘食地备教材,备学生,不可否认这对于上好德育课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是,这些老师对中职德育教学功能的理解狭隘,只知道教育是教人读书,不懂得教育是在开启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他们对德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性认识不足,囿于旧一套的教学观念,似乎离开了它就难以授业。即使他们付出了辛勤劳动,却不被学生们所认可或接受,导致了背道而驰的结果:如部分学生对德育课堂学习内容感觉乏味,提不起兴趣;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对老师所授内容似懂非懂,或者作认真听课的假状态或者干脆不听课而做自己的事;课程讲授完了,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深刻,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与要求。
由此可见,德育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职责就是贵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引导学生在调研与体验之中,学会分析问题并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2补钙:树立正确教材观,调整教材,强化育人功能
虽然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支撑点,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切入点;但是,我们只有在立足教材的同时走出教材,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据调查,我们发现中职现行教材陈旧,普遍存在着内容滞后、重叠的弊病,还存在过度重视法制理论知识,轻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职业道德素养引导的现象。
为了使教材更科学,更有效,更适合学生,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应该把教材中重叠的部分进行调整,使之更有利于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接触的都是新知识,有新鲜感,避免产生厌学情绪。其次,在调整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增加原教材没有却切合实际的内容,如感恩教育、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感恩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做到成才必先成人。
2.3壮骨: 引进良好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3.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能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提高实践能力,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种很适用于中职学校教育并落实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形式。例如,在讲“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人身自由”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案例:某校一女大学生到某超市购物,保安怀疑她偷盗,就将她带到人多的地方当众强行搜身并侮辱其人格,使该生身心受到很大伤害,她为此起诉到法院。然后选定学生分别扮演女大学生、超市保安、法官等角色来演此“剧本”,由于学生身临其境,获得了真实、具体的情景感受,从而加深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认识,高效完成了教学目标,增强了学生的法律观念,培养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
2.3.2引探式教学法
引探式教学法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我在讲述“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这一观点时,给学生讲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死掉,只让他一个人活着,但他又想吃烧饼,于是就留下一个卖烧饼的,他又觉得太寂寞,就留下他的老婆,而他们都要穿衣服,就留下卖布的和裁缝……最后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通过这个故事然后启发学生:一个人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社会能不能缺乏形形的人?学生自己思考后,从中得出结论——人是社会的人,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这样把抽象的哲学问题简单化,通俗易懂。学生也没那么讨厌德育课了。
2.3.3茶话式教学法
茶话式教学法,它是一种民主教学形式,正如茶会中对谈的朋友一样,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教学。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启发式谈话提到首位,在平等的状态下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它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这种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的自主性,(下转第108页)(上接第97页)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学习德育课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3.4幽默教学法
幽默教学法 ,它是增强德育课教学吸引力的相当可取的方法。大部分中职生学习兴趣低、集中能力差、意志力薄弱,枯燥的理论课堂根本无法吸引他们。然而,德育课堂上的幽默能够活跃教学气氛,更生动、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法人”概念时,先提出“法人是法国人”、“法人是说法语的人”、“法人是守法的人”等一连串荒谬的定义,让学生一一加以否定,再弄懂科学的定义,寓教于乐,真正使德育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德育课 “老师难讲,学生难学”的现状。
总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是一项漫长而又系统的工程,要求我们每一位德育教育者在改革的春风中积极去探索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洗脑、补钙、壮骨”,使中职德育教学从“贫血”的背景下突围出来,让德育教学顺应时展,为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第一线”技能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S].2004.
[2]丁安廉.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3]马学平,耿学超,刘志.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为教育技术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实施现代技术是必菩的,因为它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扩大课堂信息输入量’,促进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但是,也要关注和解决应用现代技术应避免的问题
0引言
现代化教学模式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逐渐流行发展起来的,其理论基础是2O世纪9O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四条核心理念:一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知识是由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等而获得的,学生是主动建构者是强调情景、协作和意义等环境因素对主动建构者的影响;三是认为学习是外部环境与学习者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四是认为学习者学习知识意义,总是通过反思和对低水平的理解的否定而达到的,教师在过程中只起调节作用…以此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l在外语教学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1.1现代教学法的引进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语言运用是一种多感官的体验,而不同的媒体町以通过不同的感官渠道传输语言信息,因此有必要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契合和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旧模式为“群言堂”的新型模式,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1.2现代教学法的引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
美国电脑教育家柏克(Bork)曾预言:到21世纪初,各级学校及几乎各类学科的学习方式,将主要是通过电脑的互动学习来完成的II。这一方面是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印证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视觉足人类最主要的获知器官,在以往的词、句、文等教学中,静止的形和文字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影响教学效果。
1.3现代教学法的引进。是优化教师资源和强化教师作用的需要
近年来的扩招使得教师资源明显不足,扩招后的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师生比为1:l9【3}。如按1:14的标准计算,高校尚缺几万名教师,特别是外语等基础学科的问题更为突出,这大大高出美国1:14.2和经合组织国家1:14.4的比例。因此.为了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优化现有教师资源,引进现代化技术也是势在必行的。
2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优势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优势也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促进教学模式和课堂组织形式的多元化
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获得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14而基于讨‘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持的外语教学,变过去的“教师学生”单向传导模式为“教师一媒体一学生”的相互作用结构模式,具有相性和动态开放性,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发动他们积极思考。同时给学生们提供了综合性、创造较强的课下实践环境,使课堂丰富的信息量内化为学生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2.2能够扩大信息输入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因此,课堂教学蕈点就应转移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即“授之以渔”)上来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在激活学生主动思维的同时,可以把所授知识引巾、扩散,进一-步扩大课堂信息输入量。
2.3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持的外语教学,也是教师素质的充分体现
叶澜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腱新探》中指…:“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投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没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没有学生精神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没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好的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圣人”,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专业素质和课堂活动组织能力,在教学中善于把英语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和能够掌握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4教育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与完善
“那些努力把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的教师经历着四个阶段的成长过程。在教师使用技术的第一年里,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学习如何使用技术,并弄清如何使用技术来支持传统的课程和教学方法。第二年,教师发现可以用技术加快课程的进程,从而用节省的时间来做教学实验,例如,基于问题式的学习。第三年,参与研究的教师开始经历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教师将技术整合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最后一年,教师就能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能够用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把学习看作是创造性和互动性的过程,明白‘知识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从教师处接受的”,【。由此看来,现代技术应用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革新,对于解决课堂教学“低效”这个瓶颈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早在2O世纪7O年代,B.Joyce和M.Weil在其著作《教学模式》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应该称这本书为学习模式更合适,因为真正的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积极地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下,知识信息接受者(学生)需要主动构建激励机制,加快内化过程,即批判地发现潜在的系统或学习规则,并对可能性做出提前预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加凸现。
3运用现代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要经历理论一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的循环检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教育技术能够得到延伸和发展,已经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证实。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这一技术时,还要把握度的问题,关注和解决以下具体问题。
3.1自控力差的学生的管理问题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学习,为学习者提供的是个别化的学习平台,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的帮助进行学习。因此,如何控制自觉性差的学生成为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先进的科技手段变静为动,变虚为实,以多维度、多角度的方式准确地陈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置身于模拟、仿真的实际语言环境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其语言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使其学得生动、学得灵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是指那些自控力强的学生。而对那些自控力差、依赖性强的学生则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如何使这些学生找到自信,增强独立意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成为学习主体,是每—个英语教师应致力研究的问题。
3.2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问题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理念,学生学习自由度过大,易忽视教师的作用,偏离学习目标。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但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教师的职责变得更为艰巨和复杂。在技术上,教师要精通计算机和网络,以应对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技术和设备问题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目标能否达到,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和课后补充的教学活动,而非技术设备本身。因此教师应充分作好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进展,适时给以鼓励和引导,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决不要因为技术和设备之故而牺牲教学目标。
3.3多媒体外语课堂的得当使用问题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市场营销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41-02
市场营销是一门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应用型学科,是建立在经济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综合型学科,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市场营销于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20年代以后才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市场营销学,我国于1978年以后才真正引入了该门课程,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应用领域也从营利组织扩展到了非营利组织,从国内市场扩展到了国外市场。当今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市场营销学课程,其受益面和影响非常广泛。营销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暗战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具有扎实的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既有市场扩展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和营销管理能力,又具有市场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广告文案策划、企业公关策划、企业销售策划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在营销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并不在于理论本身,而是学生能否把课程讲授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因此构建完善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关键。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1.问题情境。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同时也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教学通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思维开放。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是教学的关键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教师会提供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相关信息,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所承担的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引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单独来完成,也可以有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并且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并得出相应结论。
3.学生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再此基础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之间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首先,交流学习成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其次,合作学习。让学生对于交流成果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模糊认知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地质疑解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比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反思提高。反思的过程是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以及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评价的活动,是人们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在工作达到某一个阶段时,检查思路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的反思。因为反思环节并不影响结论的得出和探究报告的完成,所以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只有适时的反思,去伪存真,才能保证科学探究的过程的正确性以及结论向真理靠近。同时,学生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比较,在矛盾的冲突中去拓展思维能力,在矛盾的解决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反思是科学探究的一个环节,而评估的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品质。因此,在探究活动之外的其他教学活动中也应该体现反思的意识。
5.教、学、研的统一。在实施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科研方面的优势,把自己的科研项目、关注点运用到探究式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尝试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论文的写作,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研究工作相结合,实现教学研相生相长。在科学研究中,引入当今热门讨论的营销课题,在对问题不断的讨论、查阅、分析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思想,使得学生不断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开创性的思维模式和意识。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必然性分析
(一)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决定
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特性需要不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因此,不断调整及创新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沟通与合作,同时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为之后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开启了兴趣之门,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
(二)改变传统教学弊端的需要
长期以来以凯洛夫提出的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来是各级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典型特点,这种方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工作岗位的需要脱节,从而导致学生不喜欢听课,教师授课积极性不高。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学会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深对所学习到的知识的理解。
(三)实施教育改革的需要
市场营销专业有其特有的学科特点,该学科的应用型较强,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法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适当点拨,诱导探究的方法。
三、市场营销专业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设计
(一)创设情境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展开的,这个知识点常常是有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来确定的。营销专业的主要知识框架是围绕4PS理论来开展,学生是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者,是营销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一旦确定了教学出发点和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境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任务引导的形式,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二)启发思考
在富有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步骤。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广泛地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情境的突破点,并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初步学会研究方法,从而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教师注重在整个环节中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发,当研究思路发生偏离时,适时地纠正,以确保教学程序的顺利开展。
(三)逐步深入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但是教师需注意活动的安排需要有一定的梯度。很多研究结论和营销对策的提出是经过长期的营销实践探究活动得到的,这些探究活动需要营销学家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因此,探究活动不是学生脱离教师,像营销学家一样去重新发现和创造。这并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会极大程度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探究式教学活动,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从探究的环节上来看,可以逐个环节的训练,对于营销问题的提出可以由浅到深,对问题的表达可以由粗糙到精确。对于不同的学生,探究活动的需求不同,教师的参与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让学生针对某个营销方面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出相应的调研结论,由学生按照小组形式对于调研结果进行分享,其他同学可就该组的研究报告现场发问,在相互的激发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凯,汪晓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林业教育,2010,(3).
[2]钱存阳,刘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