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设项目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时间:2022-11-22 14:12: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设项目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设项目论文

第1篇

1主要危害因素

(1)生产工艺与所用原辅料。生产工艺说明:按船体分段各模块的设计结构要求,带涂层的钢板在加工车间的加工平台上进行定位和切割,然后进行卷板、板块拼装焊接,同时进行型材钢条的切割与拼接。完成钢材板块切割拼装后,接着进行分层制作、小组装、板块大组装和船体分段组装。在分段堆场与预舾装场完成船体各个分段建造和预舾装。预舾装后的船体分段,吊上船台,拼接合拢成为船舶前段,完成水线以下部分面漆工序。船体前段下水后拖入船坞,在船坞内与船尾段、驾驶台合拢安装后,部分机舱舾装、甲板舾装后出坞,继续靠泊在舾装码头上完成水线以上部位面漆工序和船体内部的舾装工序,最后通过试航、调整,新船即可出港。使用的原料:钢材、焊条、焊丝、铁矿砂、氧气、二氧化碳、丙烷、油漆、有机溶剂等。(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及危害。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铁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丁酮、异丙醇、丁醇、酚、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X射线、工频电场、电焊弧光、噪声和手传振动等。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锰:长期接触会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心动过速、记忆减退、嗜睡、多汗、两腿沉重等症状。重者会出现“锰性帕金森氏综合征”。电焊烟尘:吸入这类烟尘会引起头晕、头痛、咳嗽、胸闷气短等,长期吸入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常伴随锰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氧化铁粉尘、砂轮磨尘:长期吸入某些生产性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尘肺。二甲苯: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二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四肢无力。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长时间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皮炎。高温:作业人员因体内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可导致职业性中暑,严重时可发生重症中暑。噪声: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可引起操作工人耳鸣、耳痛、烦躁、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也可引起暂时性听阈位移、语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伤、永久性位移,更严重者出现噪声聋。

2现场检测浓度及结果分析

(1)现场检测浓度判定: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砂轮磨尘、二甲苯和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2)检测结果分析。毒物超标原因:1)舱室有限空间作业,全面通风装置及换气装置未能及时将焊接过程产生的危害排出;2)大组立工场(车间)对大型部件内部进行焊接时,通风效果差;3)电焊作业密度大,未设置局部的抽排风装置。噪声超标原因:1)作业密度大,金属碰撞;2)调漆作业气动装置进行排气时,未设置消音器;3)生产工艺受限。

3采取措施

(1)工艺先进性:1)采用低尘、低毒、低氢型焊条,降低焊材的发尘量;引进自动焊接操作机,减少焊接烟尘产生量及工人接触时间;2)选择不含苯的油漆,以低毒替换高毒;采用环保型无气喷涂机,以控制喷涂过程中漆雾的飞散。(2)工程防护措施:1)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均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组立工场(车间)、加工工场等生产厂房四面敞开,屋顶采用气楼建筑结构,自然通风良好,毒物、粉尘不易积聚;2)车间设独立的全室通风系统,采用二次喷涂房,全喷全涂工艺。3)在船体工程配备大量的鼓风机及全新风送风空调机,舱室放置送风机,通过软质塑料管把新鲜空气送到狭窄工作位附近,同时在工位另一出口处放置轴流排风机,把狭窄空间内受污染的空气排出有限空间外。(3)个人防护用品:为工人配备防护眼镜、电焊皮手套、电焊面罩、帆布手套、防尘口罩、防毒面罩、防护耳塞、工作服、安全帽、三防劳保鞋、安全带等。(4)职业卫生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5)职业健康检查: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4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在船体工程各大、小组立工场以及加工工场加设全面机械通风设施,针对部件的大、小组装场所的焊接、打磨等操作位设置可移动式的焊烟除尘器;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听力和呼吸保护计划;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设施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台帐,并着手实际开展相关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作业工人在进入舱室或管道内作业前,应进行足够通风以排除蓄积的化学毒物,符合要求才能进入,还应佩戴齐全个人防护用品,并安排专人在外看护,避免作业工人发生急性中毒;监督工人正确使用、存放及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作者:陈荣吴量吴汪青单位:浙江多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第2篇

一、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

1.市政道路建设施工前质量控制问题

首先,项目质量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并未清晰意识到各自的职责,责任制度不够完善;其次,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失误频发;还有就是道路载荷计算不对、内力分析错误等设计问题,可能影响道路结构安全。

2.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质量控制问题

众所周知,材料是工程的基础,如果因为对项目施工材料选购和处理不当,由此带来对施工进度和安全的影响。其次,在许多项目建设中工程师为赶工期和满足经济利益,并没有严格道路工程施工程序进行施工作业,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可估量。此外,施工队伍假如不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中对护栏的顶点、道路的宽度等规范来设置,在使道路应力改变的同时,不利于道路建设的质量。

3.市政道路建设施工后质量控制问题

市政道路竣工后,施工部门将道路过早投入使用而省去了本该用来干燥的时间。还有像工程验收和审计工作不太到位等疏忽便会产生很多给国民带来不利影响的不合格工程。

二、市政道路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要素

1.人的控制

在进行监理的过程中,市政道路建设项目质量的好坏主要是受施工相关人员影响的,这是因为项目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都主要是以人的质量意识为中心的,工程辅助人员、施工作业和管理人员都算是影响市政道路建设的不容忽视的要点,因此,市政道路建设部门对相关人员的重视是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2.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对工程材料的把关必须得严格,保证施工部门采购到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工程材料,还得要有一个能够达到国家规范的工程验收标准,因此在建设施工前,需要根据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对应质量要求,制定出这么一个符合规范的工程验收标准。

3.工程机械设备质量控制

作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现代化的工程机械设备能直接影响市政道路的建设进度和质量,保证工程机械设备能够良好运行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维护和使用。

三、加强市政道路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

1.完善项目监督机构

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全程监控整个道路建设项目质量,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全面管理和监督市政道路建设的施工质量,完善工程监督机构可以帮助确定施工单位参与工程投标的资质。为了检验出工程原材料的质量等级,以期剔除一些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对工程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健全工程检验机构,其实在我国,对建筑企业来说工程监督机构的确有待完善。

2.加强对工程原材料的监督

工程材料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这是因为整个项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质量,加强对工程原材料的监督至关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有些市政建筑行业里的不法分子便趁机贩卖不符合要求的劣质工程材料,为了及时发现这些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并将其淘汰,相关施工单位就一定要对工程材料进行实时的监督。通过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来促使施工单位将破坏项目质量的行为积极举报给工程监督机构。

3.加强对施工工程的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需要首先明确工程监管的相关负责人,工程施工工艺、工程材料、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都需要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另外,工程考核机构还需要完善的过程质量标准来严格要求。

4.推广有效的新型工程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效率,需要对新型有效的工程技术进行全面推广,保证对工程建筑材料的不断使用与开发,提高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能做到用高效的技术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质量问题。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项目投资;可行性;方案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通过对该项目的可行性案例研究,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目的:第一,为相关可行性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框架;第二,希望有可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有关方面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视。

二、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界定

可行性分析① (FeasibilityAnalysis)是指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并试图对其可行或不可行评价的一种科学方法。在投资项目管理之中,可行性研究分析是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调查、研究与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投资建设方案。

概括来说,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意义:

1.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立项的依据;

2.项目评估和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

3.项目设计和工程建设的依据;

4.向当地政府和规划、环保部门申请建设的依据;

5.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

6.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

7.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

8.企业安排项目计划和实施的依据。

三、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1)项目建设的理由与目标。项目建设的理由与目标研究,是根据已确定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从总体上进一步论证项目提出的依据、理由、背景及预期目标,即进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预测是对项目产出品和所需主要投入品的市场竞争力、容量、价格,及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有以下主要内容:

①市场现状调查。市场现状调查主要包括调查拟建项目同类产品市场容量、价格,及竞争力现状。

②产品供需预测。产品供需预测是指利用市场调查所获得的相关信息资料,对项目产品未来市场供需的数量、品种、质量和服务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③价格的预测。项目产品价格是测算项目投产后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也是考核项目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之一。

④竞争力分析。竞争力分析是研究拟建项目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可能性和相关能力。既要研究项目自身竞争力,也要研究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并进行对比分析。

⑤市场风险分析。市场风险分析是在产品供需、价格变动趋势和竞争能力等常规分析达到一定深度的前提下,对未来国内外市场某些重大不确定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对项目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的分析。

(3)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研究是在市场预测和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论证遴选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作为确定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项目方案、原材料燃料供应方案及投资估算等的依据。

(4)场址选择。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场址选择,是在初步可行性研究规划选址已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具体坐落位置的选择,习惯上称之为项目选址。

(5)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项目方案。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确定后,应进行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项目方案的具体研究论证。

(6)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合理、科学地确定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是保证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顺利进行,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条件。

(7)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方案确定后,应提出项目的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计划,科学地组织建设各阶段工作,按项目进度安排资金,保证按期建成投产,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8)投资估算与总成本费用估算。投资估算是在对项目建设规模、设备方案、技术方案、工程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等进行分析研究基本确定的前提下,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并测算建设期内分年度的资金需要量。投资估算作为制定融资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及初步设计概算的财务依据。融资方案是在投资估算的基础上,研究拟建项目资金来源、融资方式、融资结构、融资成本及融资风险,比选融资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研究资金筹措方案和财务评价。总成本费用估算是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运营而支出的所用费用之和。

(9)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市场挤挤价格体系下,分析预测项目的财务效益与用各项费用计算财务评价指标,分析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是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下,采用影子价格等经济评价参数,从国民经济角度考核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科学合理性。社会评价是分析拟建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和当地社会条件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评价拟建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10)风险分析。项目风险分析是在市场预测、技术方案、工程方案、融资方案及社会评价论证中已通过初步风险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分析识别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潜在的主要风险因素。

2.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运用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应用中采用内部收益率发、净现值法、投资回收期法和不确定性分析等方法对项目是否可行进行财务评价。

本论文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对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在实际工作的应用提供一点可能的启示和思路,以求在未来有关的研究,克服缺憾,并以科学理论指导来指导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实践。

注释:

①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参考文献:

[1]戚安邦.项目论证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第4篇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措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根据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特点,明确了本科生导师制分阶段实施的要求。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本科生学习特点的分析,学院把本科生导师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实施。新生入学时由学院为学生指配导师,此阶段导师的工作重点是导学。第二阶段是在大学三、四年级实施,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学力情况自主选择导师,这一阶段导师的工作重点是导研。其次,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指导思想方面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突出与本科生导师制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明确了以培养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强调不仅要培养学术型的拔尖人才,还要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更多的自我选择、自我提高的广阔空间。第三,把本科生导师制切实落实到相关的培养环节中。例如,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学院要求学生在第三学年后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结合科研实践工作设定适合自己的毕业论文主题。同时,在总结和分析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了专业综合创新实践课程,贯穿本科4年的学习,学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发展规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研究探索、论文撰写及参与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工作。

(二)构建完善的支撑平台1.提高导师的创新能力,建设具备创新思维的导师队伍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和管理队伍,是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的重要保障。首先,学院优化教师配置,为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提供重要的人员保障。学院目前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且均具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博士学位。学院还聘请了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国际水文学会主席、英国自然保护联合委员会主席等国外专家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在学院举办的自然大讲堂上做讲座,将最新的科技前沿知识、关键技术带进课堂,共同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其次,学院建立了导师培训和交流机制。鼓励导师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培训,加强导师之间的交流,让各位导师吸取经验,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院为推进教学与科研,积极鼓励导师深入企业、科研单位和重大工程实践一线,了解和掌握最新科研动态、科研成果和学术前沿知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第三,学院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了“野生动物管理学”“保护经济学”“自然保护区规划”“湿地学”等7门课程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学院鼓励教师在这些专业核心课程上推进研究性教学,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教学模式,结合科研训练系列项目,使学生真正达到参与、合作、探究、实践的目的。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平台首先,学院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训练项目,主要包括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暑期社会实践等,由导师对项目申请、资金的配套、检查与验收直接负责,让学生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从方法、能力到个性特长等方面强调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次,学院建立“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学院自筹资金达10余万元,鼓励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几年来,该基金先后资助本科生科研项目10多项。这些项目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热情,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留院读研。第三,学院还建立了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学生通过科研训练发表科研论文、申报专利,并将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奖励的参考依据之一,导师也将因此在年终考核和职务晋升中获得加分。3.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重要渠道,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习与认知能力,特别是提高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认知类实习—专业基础类实习—专业综合类实习—创新研究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系列实践环节,这一系列实践环节贯穿学生的4年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学院已经初步建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湿地生态过程等3个实验室,学院还利用导师人脉资源、野外工作基地资源等优势,在内蒙古达赉湖、福建武夷山、山东黄河三角洲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用于学生实验实习,加强实践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项目和实验室的工作,提高学生的科研和独立工作的能力。4.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提供国际平台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成立了包括国家有关部委、部分地方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或机构及有关专家在内的学院董事会。利用这一平台,学院同国外大学、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非政府环保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联合培养、培训以及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例如,有学生曾在导师的指导下到美国、德国、荷兰参加国际会议、夏令营等活动,另有学生受邀参加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这些经验不仅拓宽了这些学生本人及其同学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增强了学院同国外各大高校、机构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三)加强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国内部分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完善的制度保障[2-5]。因此,要保障本科生导师制高效运行,发挥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构建完善的配套制度。1.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学院成立了由院长、党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以及各教研室主任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导师制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学院本科生导师的日常管理、协调、调整和考核工作,委派辅导员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并协助导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2.规范本科生导师的选派方法学院明确规定,本科生导师一般由各教研室提名,并报主管教学副院长审批,由本科生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选派。在新生入学前两周,领导小组及学院团总支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给学生指派导师,每位导师按着3~6名学生的标准配备。原则上本科生导师一聘4年,每年可以依据工作需要和学生专业兴趣进行微调。3.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学院明确本科生导师具有“五导”职责,即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全方位对本科生进行指导,端正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及时疏通学生心理和生活困扰,引导学生顺利走向社会。4.规范本科生导师考核办法学院明确了本科生导师的考核办法,主要包括:①考核频率。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学院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负责。②考核内容及考核结构。考核内容主要根据导师上交的《自然保护区学院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情况反馈表》《导师工作总结》,学生上交的《自然保护区学院“导师制”学生培养学期情况表》从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态度、是否按时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指导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被指导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等方面综合评价导师履行职责的情况。考核结构则包括导师自评(30%)、学生评议(50%)和学院评价(20%)。③奖励与惩罚措施。考核结果分为优秀(≥85分)、合格(60(含)~85分)及不合格(<60分)3个等次,并计入教师年度考核档案。考核不合格者,将取消其导师资格,建议取消当年职务职称晋升资格。考核优秀者将由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评定为“自然保护区学院优秀本科生导师”,颁发证书和500元奖金,并将在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进修提高、先进评选等方面优先考虑。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

(一)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明显提升从2006年以来,全院本科生均有机会参与科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学院共获批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1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北京市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13项,并已完成5篇本科毕业论文、12篇调查论文,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期刊论文5篇,4篇被《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论文集》收录。学生科研兴趣项目组1成员曾获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国际学生保护科学大会“4分钟快速演讲”奖,是大会唯一获奖的本科生,也是唯一获奖的中国学生。学生科研兴趣项目组成员还荣获“2010年北京中国青年鸟类学家研讨会”优秀报告奖1项。此外,学院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还申请并获批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共14个,其中市级项目5个、校级重点项目5个、校级项目4个,获得优秀暑期实践论文共10篇,受益人数达69人。

(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认可导师制实施以来,已顺利毕业2届本科生,共52人。首届本科毕业生于2010年7月顺利毕业,读研率达44.28%,签约率为85.71%,就业率达93.1%,多名毕业生立志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分别在北京松山、百花山、陕西长青、四川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就业。2011年本科生签约率为73.91%,就业率达100%。学院有2名毕业生荣获“北美枫情杯”2012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评选入围奖。毕业生专业读研率显著提高。首届本科生保研率达15%,保研考研率共计48%,其中保送北京大学和中科院动物所各1人;第二届本科生保研率为15%,考研保研率共达到60.87%,其中1人保送到中科院动物所。同时学院也有一定数量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被美国、香港等地的知名大学录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认可。

(三)教师及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激发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学生评教平均成绩从2006年的90.07分上升到2011年的93.21分。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和教改项目,成为执行本科生导师制的中坚力量。学院还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专业、课程、教材、网络教学等建设。2006年以来,学院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点项目1项,校级专业建设项目4项,教学团队3支,精品课程5项及其他教学改革项目5项,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4部,发表相关教改研究论文17篇。这些工作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实践表明,在本科生培养中实施导师制,有助于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了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地适应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对其他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雷光春 王艳青 徐基良 张明祥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第5篇

1 围绕教育发展大局,创设技术环境

实验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十二五”期间,浙江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对此,我们在推进实验教学工作中,紧扣下一步浙江教育发展面临的质量、公平两大中心任务,注重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和多样化,注重对教育技术环境的构建。

强化政策引领 2010年,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紧紧围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核心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提出要“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2011年,浙江省率先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加强和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传统教室、功能室和实验室的改造,并积极探索与推进基于移动终端、3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电子书包和移动学习等现代信息化教学学习方式。

突出实验室多样化发展 为满足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求,我们以促进多样发展为基本理念,自2009年开始启动实施了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工程,按照“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创新实验室多样化建设和基础教育装备达标建设”的基本思路,开展了标准化实验室、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高中新课程配套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建设项目,服务教育均衡和多样化发展。2012年,专门组织力量修订了《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遵循“必配标准化、选配多样化”的基本理念,对各类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提供了有效指导。2013年,浙江省在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建设和更新科学实验室和专用功能教室的同时,为全省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配备科学实验室,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并为学校特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支撑。

2 紧抓课堂应用,深化实验教学

深化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于促进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近年来,浙江省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为基本要求,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着力在“改变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创设实验情境、转变实验方式”等方面下功夫,深化实验教学。

优化实验设计,突破教学难点 实验教学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实验设计。传统的实验设计往往受实验设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形象、生动地呈现知识点、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环境。技术环境的更新和配备,为实现优化验设计创设了条件。如应用新材料可以改进实验器材,将光传输、热传导等原来实验难以直观展现的概念和规律通过简便的实验操作明显呈现,顺利打破了教学的瓶颈。应用新设备重构实验设计,针对瞬时速度、静摩擦力、电场强度、库仑定律、光弹性形变、涡流的成因、牛顿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难以理解的抽象物理概念和规律,利用传感器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优化方案设计,化无形为有形,为学生创设思维的台阶,有效降低学习难度,突破知识难点。应用新技术优化实验过程,借助传感等技术从定量的角度精细反映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充分延伸学生感观,变传统实验的不可能为可能,让学生在数字化条件下对实验现象进行多角度的感知和多视角的探究。杭州市萧山区义蓬小学利用“温变油墨”这一新材料,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热传导现象;富阳中学利用传感器等现代技术装备优化实验方案设计,研发了100多个与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配套的创新实验,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创设实验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实验教学中实验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效方法。如应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直观展现抽象的知识,不仅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色彩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用二维和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从而把文字材料获得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应用虚拟仿真实验,为学生展现理想状态下的实验环境,突破传统实验在时间、空间和器材等方面的限制,让原来不让做、不便做和不能做的实验得以生动展现。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实验教学创设特定教学情景,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产生“超越现实、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实现情景互动教学。温州市龙湾中学借助谷歌地球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将地球玩转于手掌间,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湖州市安吉县孝丰镇中学利用三维虚拟显示技术开展“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等实验教学,化静为动,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进行直观感受,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实验模式,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的目标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创新实验方式,倡导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如应用数码显微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清晰度、多画面、无延迟的交互式实验教学手段,变传统的、孤立的实验观察为生生、师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探究;应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自动采集校园内各种动态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为学生构建开放、有序的自主探究实验教学环境;应用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实验探究走出校园,通过家校联动等方式,让学生针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科学问题自发开展各种小课题研究;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并开展实验探究,探索建立自助式实验运作方式和评价体系。德清县德清一中开展自助式实验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并开展实验探究;嘉兴市实验小学借助二维码和无线网络环境,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为学生自主探究校园树木提供便捷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加强组织管理,保障教学成效

严把教学仪器质量关 教学仪器设备是实施实验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其本质是一种教学设计,宗旨是满足教学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教学仪器设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效果。自2009年开始,我们建立了教学仪器产品教育适应性评审制度,对教学仪器设计方案、安全性能、材料工艺和实验效果进行第三方评审,确保优质产品进校园、进课堂。同时,针对教学仪器采购的实际困难,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教学仪器设备政府采购整体解决方案,提出了“公开招标、资质入围——网上竞价、择优选用——合同签订、集中配送——验收结算、综合评价”的政府采购整体思路,开通了普教仪器政府采购协议平台,有效避免了教学仪器设备政府采购中存在的程序合法但结果不公等问题,最大限度保证了政府采购效益。

依托信息化实现过程评价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实验教学有效开展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进建设覆盖全省中小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相融合。平台一方面实现了教育技术装备配备、设备管理应用、实验教学开展等信息实时在线管理和分析,对实验教学进行宏观监控;另一方面,可针对某一具体实验就实验设计、实验要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微观评价和反馈,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通过构建全省互联共享的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体系,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在线资源,使实验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并为教师、学生自主设计创新实验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