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5 06:59: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立体化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进行日期:2010 年 7月12 日起至 2010 年 11月28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任务书的内容:
目的: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提出有一定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的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独立检索中外文资料、提高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初步具有搜索、整理、筛选信息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与规范化要求。
任务:
1)提出选题的初步设想。
2)搜集、整理与论文有关的、充分的、准确的文献资料,扩充查阅范围。
3)构思论文框架,编写论文提纲,向指导老师提出开题报告。
4)分析、筛选已有的信息资料,提出研究设想与计划。
5)撰写论文初稿,反复修改,提交初、定稿及打印稿。
工作日程安排:
1)2010-7-12---2010-8-2:报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商定选题,签定任务书。
2)2010-8-3----2010-8-30:搜集,整理与论文有关的资料,拟定提交论文提纲。
3) 2010-9-1----2010-9-6: 与导师论文提纲商定后,开始撰写论文初稿。
4)2010-9-7----2010-10-7:撰写并提交论文初稿。
5)2010-10-8----2010-10-30:修改论文。
6)2010-11-1----2010-11-8:论文定稿,打印,评审,送审。
7)2010-11-9----2010-11-14:答辩准备,11月14日论文答辩。
8)2010-11-15----2010-11-28:论文终稿打印,毕业论文装订归档,上交。
成果要求:
论文正文不少于3000字,内容正确无误,有一定的创新性或个人见解,按学校规定的统一格式撰写,要求打印稿。
参考文献:
[1] 李萍. 兴趣、鼓励、创新——初中英语教学初探 [N]. 英语辅导报(教师版). 2005 (51)
[2] 秦玲.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J]. 北京教育. 2004 (11 )
[3] 沈秀兰. 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J]. 职业教育研究. 2005 (07)
[4] 黄大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J]. 当代教育论坛. 2005 (04)
[5] 万永桥.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及采取的措施 [J]. 贵州教育 2005 (07)
[6] Wedell, Martin、刘润清 外语教学与学习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7] 应云天 外语教学法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8] 全国获奖英语教学论文荟萃(第四集)[C]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8
[9]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 2003(46)
[10] 张正东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和模式 [M] 科学出版社 1999
(根据自己论文文献填以上书目,可以与自己最后定稿的正式论文后的参考文献不一致)
学生开始执行任务书日期: 20XX年XX 月X X 日 指导教师签名:
20XX年XX 月XX日
学生送交毕业设计(论文)日期:20XX年XX 月XX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20XX年XX 月XX日
学生签名:
教育需要均衡,我们也在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农村学校的校舍建设、教育设施等硬件条件已经在逐步与城市学校并肩。但是,义务教育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教育观念、教育科研、师资质量等方面。为了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为了农村教育的跨越发展,我们与其消极地等着“被均衡”,不如积极主动地追求“均衡”,师资质量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学校的薄弱环节,但是期待领导期待制度,不如自力更生,主动创造条件,借力教育发达地区或先进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
我们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依托城乡教育资源的互动互补性,借力教育发达地区或先进学校,推动并提升我校办学水平、教科研能力和教育质量的途径与策略性研究。
1.目标定位: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提升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学校管理与教学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教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交流互动研讨为手段,为联谊互动学校的教师搭建集中展示、交流互动的平台,为一线教师创设扩大视野、丰富资讯、绽放智慧的氛围,使双赢的过程中实现我校学校特色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大化。
第一,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与联谊学校之间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与信息互动,取长补短,全面提升管理实效。
第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联谊学校互派教师进行专业研修,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素养。
第三,提高教科研水平。打通校际壁垒,加强校际教研互动,分享教研工作规划、共享教研活动行为,开放课堂,共同研究,全面推荐素质教育。
第四,弘扬文化互动。与联谊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联谊活动,比如文艺表演联欢活动,篮球、乒乓球、书画、朗诵、征文等比赛活动。
第五,共享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络教研互动平台和教育资源共享库,建立健全网络教研、备课、互动一系列制度。
2.基本架构:本课题实施平台将由原先校际联动拓展为三大平台综合型城乡互动:依凭教育联盟的城乡互动、依凭区域人脉的城乡互动、依凭教育网络的城乡互动,全面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立体化城乡互动,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一大宗旨。
3.实施方法:校际联动。联谊学校之间,在学校工作计划尤其教研计划、教研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力争互通有无,在宏观上做到统筹安排,步调一致,以便于在相同客观条件下研究、考察经验的有效迁移以及影响工作效率的变量。
网络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省市(大市和小市)各级教育网的电子办公、电子备课、教育资源库等资源及平台,一方面借鉴利用,一方面有计划地进行资源的上传充实,力求在短时间内建成与学校网站整合的电子教育资源库。这既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项内容,更是本课题研究的网络资源基础。
成长随笔。启动师生同写成长随笔工程。在这个课题中,无论是否参与了课题的研究,都是这个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涵,师生的全员参与才是这个课题能以圆满完成的保证。学生写成长日记,教师写成长随笔,每学期必须完成不少于规定数量的教育教学随笔,并提交至少两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论文。这种硬性的规定有利于克服部分师生的惰性,从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在课题《借力城乡教育互动机制提升农村小学教育实力的途径与策略性研究》申报之先,我们已经跟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小学部建立了联谊帮扶关系。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小学部对我校的帮扶是全面的、实在的、富有成效的,使我校办学层次得到很大提升,办学品位得到质的飞跃。
本课程教学团队中承担主讲教学工作的有5人,承担辅助教学工作的有2人,所有教师均参与本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等工作。多年来,教学团队努力加强梯队建设,支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有2人博士在读),并且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经验,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目前,团队所有成员坚持在教学、实验、科研和教学改革四个层面全方位开展工作,始终把本科生教育放在首位,并同研究生培养、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教学效果好、积极致力于教学改革的课程教学团队。
2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长期的《表面改性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当今的本科教学强调素质教育,其教学结构是学教并重,即"主导-主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据此,我们对《表面改性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2.1采取“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从研究问题入手,将“原理-设备-工艺-工程”的知识构建过程展现出来,同时提出新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思考和研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煤矿设备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变单向传输式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变以强调理论内容为主的灌输式讲授为探究理论研究过程为主的引导式讲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主”教学。
2.2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讨活动
例如在学习有关热喷涂的内容时,以井下带式输送机底托架热喷涂铝加封孔剂处理可大幅提高使用寿命为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引导学生从材料的选择、涂层的结构以及喷涂工艺流程、实施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去了解煤矿机械的使用情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理论结合实际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表面改性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煤矿机械表面处理工艺的理解不深入。为此,我们通过学生参加实践,组织现场教学,把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及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常态化。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表面工程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钢结构长效防腐涂装、缆索涂装工程、电厂特种表面处理、机械零件表面修复等,是国内热喷涂领域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煤炭综采综掘设备制造商,是国内最大的液压支架制造商。企业被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同时被国家五部委共同认定为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
2.4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英文教材
开展双语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节省时间,而且生动、直观、动态地展示各种表面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等,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我们在教学媒体现代化建设中坚持走立体化建设之路,形成以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CAI课件及网络学习系统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内容丰富、高质量的教学媒体资源。除PPT外,还利用动画、视频等进行辅助教学。如我们依靠自身力量开发了等离子喷涂法原理、电弧喷涂原理、化学气相沉积、粉末火焰喷涂、离子束沉积、真空镀膜、金属蒸镀等25套动画模拟示意图,这些辅助教学手段生动、直观、动态地展示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011年,教学团队建立了《表面改性技术》课程网站,并已将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英文教材、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视频、动画等资料上传至网站供学生参考,网站还开辟有“答疑园地”栏目,团队的全体教师通过这一栏目答疑、批改作业、安排和指导实验。经运行使用,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另外,从2004年开始,我们致力于英文教材《IntroductionofSurfaceEngineering》的编写及双语课件的开发,并适时地开展了双语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5设置实验环节,提高能力培养
《表面改性技术》课程涉及的表面处理工艺种类多,主要有热渗镀技术、热喷涂技术、堆焊技术、化学转化膜技术、气相沉积技术、“三束改性”等。每一种表面技术都有其特点,而且相互独立。根据我院实验室的条件,我们开设了热喷涂、热喷涂涂层性能表征、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DLC膜、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DLC膜的表征、离子注入改性等实验,力求做到使学生对相关工艺与设备有深入了解,并能进行操作,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总之,经过长期不断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表面改性技术》课程教学安排更趋合理,内容不断深化,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科研与生产实际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3教材建设
本课程是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又是培养发展创新能力的一门举足轻重的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综合工程素质教育和现代技术教育的重要阵地。结合煤矿机械行业背景及材料专业特点,教学团队编著并出版了教材《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编印了英文教材《IntroductionofSurfaceEngineering》以及实验教材《材料改性实验》,同时自编课程讲义和教案。目前,《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作为高等教育(矿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已编写完成,并将于近期出版。此外,我们对教材内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调整。(1)着重介绍每章要点,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注意和后续课程教学内容的分工、衔接和配合。增加英文专业名词,为今后学习外文资料奠定基础。(2)部分章节设立课堂讨论环节,列举大量实例,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例如:对掘进机、采煤机中的矿用截齿,在使用过程中承受高的压应力、剪切应力、冲击载荷以及温度变化,因而极易磨损。通常采用热喷涂、等离子熔覆、激光熔覆、堆焊耐磨焊条、等离子束表面冶金、钎焊-热处理一体化等表面改性技术提高其耐磨性。对煤矿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支架而言,由于矿井特殊的环境,因而对支架立柱、千斤顶表面、油缸、活塞等产生强烈的腐蚀,最终导致支架失效。常采用的表面处理技术有:化学热处理,如渗铝、渗铬、渗硼、硼铝共渗等,电镀锌、铜、铬、镍,化学镀镍、磷化,堆焊以及热喷涂锌铝合金层等。对于煤矿罐道,一般采用普通碳钢制造,其传统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涂料防腐、热浸镀锌、热喷涂锌+涂料防腐等。(3)针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煤矿机械表面处理技术如达克罗表面处理、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阴极氧化法等进行简明扼要地讲解,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教学管理
从教情、校情的实际出发,我校确立了“精化管理”的思路其内容是:以特色发展和内涵提升为核心,抓进落实五大重点,即“定格在思想根基里、活化在适切制度里、落实在科学评价里、贯穿在人性化服务里、体现在校长示范里”使各项工作具体化、明确化,是决策环节和执行细节最大限度地精确化、科学化。
一、前提:定格在思想根基里
我校有层次地进行领导干部引领,辐射带动全员,进而把精细化管理定格在每个人的思想根基里。领导班子带头学习《管理学概论》《学校管理心理学》等书籍,通过五种形式生发全员对“精细化管理”的自觉认识。一是全校教师大会总动员,学习一些典范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材料及我校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并展开大讨论,卷起头脑里“精细化管理”风暴,明确“精细化管理”是我校持续发展的管理之钥。二是年级组会与学科教研会双轨并行,把对“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打造实施模式。三是由全校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牵头,部署每个学科对“精细化”实施方案的分解、细化和落实。四是以备课小组为单位,从知与行两个方面研讨“精细化管理”微观层面的开掘,每个人撰写践行心得,形成深层次认识。五是以班会形式,让每一名学生都了解“精细化管理”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的积极性。通过以上五种形式,全体师生达成共识,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自觉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习行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成长习惯。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细化工作领导实施小组。
二、举措:活化在适切制度里
1、制定全方位精细化管理目标
制定全方位、立体化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定了年度、学期管理目标;以学校的管理目标为纲,部门、年部、班级、班主任,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分别制订了各自的详细可行的管理目标。
学校细化职能部门和年级的职能,主要负责督查、协调、服务等工作,对教师的人品、教品、能品进行全方位考核,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进行全方位督查,等等。职能部门和年级各司其职,形成立体交叉式管理网络,实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目标。
2、落实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制定并落实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根据实际,我校修订和完善了校园精细化管理制度、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并将考核标准细化为具体详尽的考核细则,做到可行、可检、可操作,努力把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转化为是省教育、领会、操作的过程。做到人不管人,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我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为“六化”:
第一,管理工作严格化。学校出台了《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制定了个部门的职能、各岗位的职责,汇编成册,做到工作有章可循。给学校强化执行制度,一旦查出问题,给予相关责任人相应的处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德育工作系列化。德育工作实施量化、系列化、精细化管理,制定《班级考核细则》,以周为单位就班级管理、纪律情况、卫生状况、跑操情况、学习成绩等几个方面分项量化考核,评出优秀班级,在周升旗仪式上给予表彰,树立榜样。
校团支部、少先队大队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文学社、广播站、记者团、10大社团等各类组织、也按组织形式形成系列,各自有条不紊,红红火火的开展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治、自理、自学、自创。
第三,教学工作主题化,教学工作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中心领域。学校对备、讲、批、辅考、评等环节采取了精细化管理措施,要求做到细致、认真、讲究效率和质量。每次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每一节公开课,都要有明确的主体,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形成一个系列。
学校创新了考试精细化管理模式,考前有教师考务会,学生教育指导;考试时实施监督、监察、监考、监控四层管理机制,考后学生做试卷分析,进行估分年级统计出成绩;教师所做试卷分析细化到每一题的每一个步骤;试卷讲评后学生进行错题总结并答出满分卷;一周内开好年级分析会和班级表彰总结会,制作光荣榜,展示满分卷,表彰优秀树立典范。
第四,课堂教学高效化。课堂教学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新课程的主阵地。我们邀请厦门同安第一实验小学和我们一起做公开课,共同提高。
我校建设高效课堂,一是形成以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元素的创新课堂模式;二是以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课建模”机制为突破口,提高课堂绩效;三是做到新授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第五,教研科研实用化。我校注重发挥“可替代队伍,科研促教改,研究促质量”的整体效能,努力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科研的参与者教改的实验者。
在科研方面,我们特别讲究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人人都有小课题,卓有成效的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实施“小课题研究”,注重教学反思过程,进一步提高随笔质量,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网络阅读,网络写作,让个人博客成为教研和个人成长的平台;积极参加教学论文、教学设计、优秀课件、优秀课程等的推荐与评比活动;运用“学术沙龙”、“大阅读工程”、“课堂会诊”、“问题研究”、“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关注娇艳的过程研究。
第六,脚本工程品牌化。学校打造了“拓展鉴赏课”、“社团课”、“实践课”、“交流课”。
三、践行:体现在校长示范里
说:要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中,校长应是龙头,是倡导者、宣传者和先行者。铁打的规章制度面前,校长表率作用和模范行为时一种无声的号召。校长的所有布置要落实到人,所有工作要有始有终,并接受全体老师的监督。如我校有周一升旗制度,对升旗迟到的教工要给与处处罚,作为校长也不例外,因一次到北京学习而第二天生气迟到2分钟,教授教工监督,教授处罚并通报全校。身先足以率人,校长一身作责一定会起到“引”出其他领导、教师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和监督、引出他们都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热情和重视,“引”出学校管理的更好的点子,“引”出一个达到精致化管理境界的学校。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十分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更是狠下工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得到优化,专业化师资与学生的配比大幅提高。2006年到2009年,建邺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不到20人发展到近300人,师生比达到1:100;市级学校心理咨询员从两三人增加到近20人,师生比也达到了1:1000左右。2008年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试中,建邺区培训通过97名教师,占全市通过人数的三分之一强。
第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得到加强,心理咨询室与心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相辅相成。在南京市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的评估验收中,建邺区所有中小学均已通过“合格室”评估验收。在创建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的过程中,建邺区涌现出一批责任心强,具备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业教师。目前建邺区的“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已占南京市总数的15%。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随着建邺区心育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全方位、立体化的开展,心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大幅度提升,而这一工作成效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学生。长期以来,建邺区学生心态阳光健康,学风、校风良好。连续十多年,在校学生犯罪率为零,未曾出现一例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学生安全事故。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
第一,专兼结合,以兼职为主,专任师资少。全区中小学普遍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紧缺是突出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师范院校中小学心理专业毕业生少;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岗位设置。两方面原因使得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少是半路出家,多由德育工作者兼任。心育教师由德育工作者兼任并缺乏专业性的状态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在一段时期内被忽视。
第二,师资队伍专业素养欠缺,角色定位模糊。以前,建邺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怎样开展,与德育工作如何区别,心育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技能等问题没有明确的概念。加上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缺少认识,心育教师的工作难以得到关注和认可。心育教师同时兼任几项工作,既非文化课教师又被后勤工作类别排除在外,这样的尴尬处境直接导致了心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模糊。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少,缺乏专业引领。各级教科研部门没有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规范化的课程和教科研管理,心育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一直没有落到实处。部分心育教师的工作成了“盲人摸象”,学校心育工作重形式而轻内容的现象严重。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组织机构对心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行引领和资源整合。
为了克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优化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引领心育教师专业成长,自2005年起,建邺区对心育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多次调研和研讨,针对本区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建立健全心育教师培训制度
心育教师培训的制度化和常规化是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保障,相应机制的建立健全和高效运行是有效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
一是制度保障扎实有力。区教育局每年根据学校心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制定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每一所学校制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当中。学校要确定一名校长分管学校心育工作,开展心育课程开发和教研活动并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机制健全。2005年成立“建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中心设在教师进修学校,分管局长担任主任,遴选具有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资格并在“陶老师”工作站兼职咨询的教师作为组员。中心组的行政执行力和专业能力在心育师资队伍建设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培训及时到位。建邺区的心育教师培训由教育局全面管理,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业务培训。在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下,以培养“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为主体,形成了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结合,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结合,任职资格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结合,专家引领和自主成长结合的培训模式。
四是培训经费有保障。教育局提供全额经费保障,自2006年起,教育局每年为心育教师培训划出专项经费。除了培训讲课费、实践活动费之外,还负责参训教师的教材费、报名考试费、午餐费等。三年来,建邺区仅心理健康培训的投入就达到10多万元。有了经费保障,进修学校在选聘培训专家上有了更大余地,培训质量也有了充分保证。
2.以心育课程开发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化提升
心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升,两者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是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着力点。
一是学科中心组引领课程开发。鉴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心育教师素养和实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建邺区成立了“建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中心组”。以中心组为依托开展了区域性、常规化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其主要内容就是整合、开发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各学校都拥有了本校心育教材,区级心育课程也在建设之中。
二是致力于课程开发实施与教师专业成长互动。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和心育课程的开发过程本身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对其专业素养和能力快速提升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建邺区双闸中学的“中考学生心理调适课程”,沙洲中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心理调控课程”等,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个体、学校整体以及心育教师的发展。
3.强化市级心理咨询室创建对师资专业化发展的指引作用
南京市教育局一直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充分关注,陆续开展了“南京市中小学合格心理咨询室”、“南京市中小学示范心理咨询室”验收评估工作,“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也在推进当中。
以此为契机,建邺区制定了“建邺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规范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校对心育工作的质量要求,以此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逐步完善,不断提升教师在规范化的心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室工作中的专业技能。
同时,将硬件环境建设、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软环境建设和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咨询室创建既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心理咨询室从业人员专业水准、技术能力的要求也很明晰,这为我们开展心育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培训工作也更具规范性和针对性。
4.资格培训与全员通识培训相结合,整体提升心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建邺区坚持一手抓专业培训(资格培训),一手抓心育知识全员普及(通识培训)。教育局主要抓专业培训,学校培训更侧重通识培训,加上市教育局举办的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培训,形成了市、区、校三级培训模式。各级培训工作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促进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提高,实现全员关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夯实了基础。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教师培训的同时,全体教师也应该把心理健康意识、知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主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育教师进行,辅之以专家讲座和引领,学校可以有效掌控培训成本、培训效率和培训效果。
与高校密切协作,借助其学术平台,引进专业的理念,促进心育教师进一步优化素质、提升能力。由专业学术机构和学术团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研讨与交流会,交流经验,开阔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就是建邺区长期合作的单位之一,该所在建邺区虹苑中学等学校设立了研究和实训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心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5.优化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心育队伍自主发展
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促进心育教师自主发展的助推剂,是满足心育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是高水平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全区心育教师专业化、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源泉。
一是搭建全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阶梯。2008年建邺区出台了“星级班主任”评选机制,遵循班主任成长规律,将班主任分为一星级至五星级,各星级班主任享受不同待遇。并把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星级班主任评选认定体系,参评三、四、五星级班主任必须参加市级及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并取得《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
二是搭建心育教师展示的舞台。建邺区坚持进行“建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和“建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活动方案”评选,把心育实务和心育教学科研有效结合。鼓励学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的课题研究,申报或积极参与各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每年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时单独列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发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
三是搭建优秀心育教师参与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充分考虑本区域具体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由中小学心育教师参加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和项目研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的完善,也是提高学校心育教师受重视程度,加快其专业化发展步伐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