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pdca循环法论文

pdca循环法论文

时间:2022-02-18 19:4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pdca循环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pdca循环法论文

第1篇

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有效方法,在企业生产经营全面质量管理中,它将质量管理控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Plan(计划)阶段,即根据要求分析现状,制定审计计划,提出审计目标;Do(实施)阶段,即把制定的计划认真执行的过程;Check(检查)阶段,即对计划实施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Action(处理)阶段,即实施的效果总结,把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整理成标准,同时把本工作循环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提交下一个工作循环去解决。这四个阶段始终不间断地进行,循环往复,故简称PDCA循环。PDCA循环法具有对质量全面管理、全部过程管理、由全员参加和全社会推动等特点。PDCA循环法同样也适用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全过程审计质量PDCA循环管理由审计计划制定、审计执行、审计检查和审计后评价处理四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共同组成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完整的PDCA循环系统。

二、我国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现状

虽然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三是审计过程的检查、监督不到位;四是审计项目的质量评价体系缺失。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

三、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企业产品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检查、销售、服务等主要环节。与此类似,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勘察、设计、监理、采购、招标、施工、财务管理等实施过程审计;审计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审计成果跟踪,审计后评价等环节。与企业质量管理的各环节具有对应性。比如: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市场调查主要是了解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审前调查主要是了解项目情况,制定审计质量控制计划,工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按照PDCA循环,审计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属于P阶段,审前准备、现场实施、审计报告属于D阶段,审计质量检查属于C阶段,审计成果跟踪处理属于A阶段。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PDCA管理的四个阶段如下:

(一)P阶段即审计计划阶段,包括审计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和影响审计质量因素分析,是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计划阶段是对全过程审计工作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总体设计,是全过程审计质量工作的行动指南。因此,在制定全过程审计计划时,应遵循统一性与灵活性、预见性与现实性、科学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拟定措施计划,使审计计划工作对全过程审计工作真正地起到指导作用。1、审计立项调查审计立项调查的内容包括被审项目所处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被审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建设规模、投资总额、资金来源及建设条件等。通过审计立项调查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实施审计打下基础。2、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目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根据审计调查结果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目标。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审计目标是指完成审计项目所应达到的预期效果。制定好年度审计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对年度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可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年度审计任务的完成和审计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年度审计计划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2)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3)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4)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3、影响审计质量因素分析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自愿审计需求不足。(2)审计需求者的错位。(3)审计监管体制的缺陷。(4)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5)审计人员的政治与职业道德意识。(6)审计方法和手段的应用。(7)审计收费。

(二)D阶段即审计实施阶段,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编写审计报告和审计资料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1、审前准备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对需要开展全过程审计的工程项目成立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召开审计进点会。2、审计实施审计组人员根据审计方案按分工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包括:项目前期及可行性研究审计、勘察与设计审计、招投标审计、项目合同签订与执行审计、项目实施过程造价审计、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项目财务决算审计等。其中项目实施过程造价审计包括: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拍照和记录,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或抽查,对主材价格进行询价定价,对合同及文件进行审签,对工程进度款进行审核,对工程变更、现场签证、施工索赔进行确认,并收集各类审计资料(包括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变更通知、隐蔽工程签证、材料签价、索赔资料等),编制审计工作日志、审计周报和阶段性总结,召开工程审计例会等,该阶段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3、编写审计报告和审计资料管理审计组人员在实施现场审计的同时,汇总审计资料、撰写审计工作底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核意见、竣工结算审计报告、财务决算审计报告和全过程审计报告等)、并签发审计文书、整理审计资料并档案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工程审计所涵盖的专业有工程、经济、管理、审计、法律、计算机等方面,在确定审计组人员时,要根据项目情况挑选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胜任工程审计工作的人员。2、要根据全过程审计的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竣工结、决算等不同阶段,针对各阶段进行审计任务分工和人员调配,并在每个阶段审计实施前确定具体的审计事项、责任人、审计方法、需要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等。3、在签发审计文书环节,审计组在出具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核结果报告、项目阶段性总结报告、竣工结算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报告等成果文件时,应向派出审计组的审计主管部门报送。为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审计部门可与建设单位或其相关单位建立协调机制,扩展审计成果利用渠道,将报告以抄送等形式分发至各单位。审计项目执行阶段是影响审计质量好坏的实质性阶段。主要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开展审计工作:一是遵循既定目标。必须全面按审计计划规定的数量、质量要求和时间节点完成审计任务。二是严格审计程序。要按照《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的各项程序性规定实施必须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并对所有已完成的工作都以审计日记、周报、现场经济签证、材料价格签证和工作底稿记录备案。三是谨慎原则。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依靠审计经验作出专业的判断并进行认真核实,因此,审计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能重程序轻实际,不能让存在的问题在眼皮底下“溜”走,防止“执行”走过场。

(三)C阶段即审计检查阶段,包括制定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定时检查、及时修正,是审计质量管理的保障环节。1、制定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在建设项目实施审计前,内部审计机构要熟悉并严格把握国家、行业协会等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形成完整、规范、操作性强的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程序、流程,明确审计质量检点,特别要加强对委托审计合同签订、审计过程监督、审计报告审核、审计质量检查评价等重点环节的制度建设,以明确职责、规范管理、确保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质量。如建立项目审计小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确定项目重点审计环节的工作流程、建立项目审计小组向委托部门(审计处)工作报告制度(周报、阶段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交叉复核制度、审计质量考评制度等。使质量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审计质量的有效追溯,提高全过程审计质量。2、定时检查。审计组长应随时检查审计小组成员的审计日志、审计周报、各种签证、会议纪要和工作底稿等;审计机构质量监督员要定时检查各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审计人员是否能胜任项目审计工作,能否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和执业道德规范,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运用的审计技术方法与手段能否揭示审计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计的处理定性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检查审计项目是否按规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完成。通过定时检查,及时发现审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3、及时修正。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是一种事前质量控制程序,但它也是一种动态的质量控制程序,它应随审计进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在审计过程中不断完善。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在不合格项控制和预防措施控制上,要改变过去沿袭的老思想、老方法、老传统,采用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要求的管理程序,使审计工作程序规范、合理、可操作,真正起到控制审计质量的作用。

(四)A阶段即审计处理,包括审计质量分析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是审计质量管理提高环节。1、审计质量分析总结。审计处理是通过实施P、D、C三个阶段后,对审计的主要过程和重点环节的质量管理方法、程序、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整理,找出计划目标与审计实际的差距,审核审计质量是否满足了要求,追踪审计建议是否可行并得到政府及被审计单位的采纳,检查是否建立后续审计、检查和评价机制。2、找出问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兴衰存亡,体现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服务大局的效果。在审计处理阶段找出影响全过程审计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加以整改,为新一轮的审计项目提供帮助。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中一般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审计程序不合规;(2)审计调查了解不深入;(3)审计实施方案缺乏指导性;(4)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不严;(5)审计成果反映不突出;(6)对审计整改的督促与检查不到位等。3、提出整改措施。针对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征求多方面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要使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目标尽可能量化、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改善、优化下一个PDCA循环。保证审计质量的措施有:扎实做好审前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各项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形成完整、规范的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和流程并严格执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做好各项审计记录;定时检查,发现审计中的质量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

四、审计质量PDCA循环管理中应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实行审计组长招投标制度

要打破原有审计组组长用人模式,规定审计组长(或主审)任职资格,以确保其专业胜任能力,同时还要明确审计组组长的职责和权限。探索实行组长招投标制,可选择一定数量的重大工程项目试行审计项目审计组长招投标,中标者聘为审计项目组长,审计组成员则采用审计组长与组员的双向选择确定。通过招投标,优选审计组长,使审计组长更具有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二)建立审计方案论证制度

首先要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审计方案评估论证制度,对重大工程项目审计组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评估论证,讨论审计方案的可行性,解决好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内容、审计手段和方法等问题。通过审计方案论证,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论证审计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的范围,要根据审计目标、重点,选择最小风险方案予以实施;二是论证选择的审计技术方法是否恰当。三是论证审计的内容是否完整,重点是否突出;四是论证审计组人员与工作内容是否匹配。

(三)建立审计项目质量审查制度

目前审计方案制定、执行、处理等环节集中于同一个审计业务部门,甚至同一个审计组。为降低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应建立审计项目审查制度,成立审计质量审查组,将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执行与检查分开。审计质量审查组主要负责对各审计业务部门的审计计划、执行及提交的资料和结论性文件进行检查,并督促审计结论的整改和落实。同时,审查组有权对认为有必要的有关事项交由业务部门进行补充审计或者直接进行补充审计。

(四)建立项目后评估制度

第2篇

论文关键词:PDCA循环法 破碎 生产效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第一铝矿破碎系统生产效率低、破碎产能不能满足逐年增长的氧化铝产能对原矿生产需要的具体实际,运用戴明博士的“PDCA循环”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破碎系统生产效率、满足氧化铝生产对原矿石需求的目的。

一、背景及现状: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第一铝矿位于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镇小山坝,是原贵州铝厂的自建矿山。中国铝业重组后,贵州分公司氧化铝生产规模将发展到120万吨,对铝土矿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矿石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越来越重要。第一铝矿的主体生产任务是:向分公司氧化铝厂提供合格的高、普铝矿石。第一采剥队是一矿的主体生产车间,负责具体的供、配矿工作。主要有KQD80型潜孔钻机、SPE920螺杆式压风机等穿孔设备,T-180A推土机、 WD400型、CX240B挖掘机以及ZL-50F型装载机等铲装设备, CQ3260、 CQ3253红岩工艺车等运输设备和PEF600×900颚式破碎机、TD75-80皮带输送机等破碎设备,并从矿石的清顶、穿孔、爆破、铲装、运输、配矿、破碎到发矿全过程的生产运作和管理,而完成破碎环节的一矿破碎系统配置是单链形式,全套系统设备、设施单一,因此是供矿生产最重要的瓶颈。

破碎系统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从中铝公司改制上市以来,随着氧化铝的不断提产,一矿供矿任务量也逐年攀升,2004年计划10万吨,2005年计划12万吨,2006年计划21万吨,2007年计划32万吨,2008年计划46.5万吨。为了更好地完成逐年增长的供矿任务量,提高破碎系统综合工作效率成了必然。

二、PDCA循环法的内涵

PDCA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如右图2所示: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解决生产问题,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需要解决的生产问题目前是什么状况?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或形成规定。

PDCA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从2005年开始,运用PDCA循环法的内涵来提高一矿破碎系统综合工作效率,解决破碎系统在生产工作中的一系列的故障、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所不同的是,在制订对策和实施过程中,是按年份、针对该阶段存在并影响破碎系统生产效率的主要问题来进行的。

三、PDCA循环法在提高破碎系统生产效率的具体应用

(一)2005年:

P-计划阶段:

1、找出所存在的问题。

2004年破碎系统生产相关数据:供矿量计划10万吨,实际完成11.75万吨,系统有效作业时间813.9小时, 系统生产效率144.44吨/小时。根据数据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后,得出影响破碎系统生产效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设备待料时间长、因故障停机和维护、检修停机时间多。

2、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1)产生系统设备待料时间长的原因分析。

结合系统生产工艺流程,经过现场分析、确认,产生系统设备待料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有:原矿仓矿石供给不足,导致给料机待料;破碎格筛堵料,导致破碎机待料;皮带机终端下料口堵料,导致放矿待料。

(2)产生故障停机和维护、检修停机时间多的原因分析。

1)、根据系统历年的故障检修和设备现状分析,产生故障停机的主要原因有:给料机联轴器易磨损;皮带运输机起始端密封胶皮磨损快、放矿闸门机构由于动作频繁而导致闸门板和吊臂变形。

2)、由于给料机、破碎机、皮带运输机、放矿机构设计结构为维护、保养需要停机,而设备的正常维护、保养是设备长期有效作业的前提保证,故产生停机维护时间多。

3、找出主要原因。

通过对以上原因的进一步分析,共找出4条末端因素并确定了主要因素。

1)、进入原矿仓格筛的机采矿块度大,人工破碎占用时间长,导致给料机待料,可能是穿孔参数不合理、爆破药量少或二次解炮不及时造成;

2)、进入原矿仓的混合矿湿度大,引起原矿仓敷仓导致格筛数目减少进而影响下料速度,最终导致给料机待料;

3)人力破碎工操作技能较低,影响原矿仓下矿速度,导致给料机待料;通过检查、考核后确认,人力破碎岗位已经实行了师带徒制度,人力破碎环节的操作技能已经达到理论上的熟练程度,并非影响给料机待料的要因;

4)、皮带终端下料口设计尺寸较小,易造成堵料,放矿待料。

4、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主要因素,制订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见对策措施表一。

对策措施表一

D-执行阶段:按制定的对策进行实施。

1、2005年,共进行二次解炮爆破25次,将340个大块破碎,减少了大块进入破碎流程和大块在格筛堵料而对破碎系统工作效率的影响。

2、从2005年2月份起,针对破碎原矿仓清仓频繁、难度大的情况,实施了“适当调整配矿方案、敷仓时集中高铁矿配合清仓”的措施,具体做法是:原矿仓出现敷仓时,集中配高铁矿砸仓,人力破碎工用长钎配合松动,将敷在原矿仓壁的矿粉砸跨从而达到清仓目的。这样不影响配矿质量,因敷在仓上的矿石基本上是高铝矿、机采粉状矿石,与高铁矿相配正好达到质量要求。该措施实施以来,仅从该年安排的清仓次数看已大大减少,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降低了清仓费用。

3、破碎皮带运输机终端下料口改造。破碎皮带终端自1978年9月投入生产以来,运行时就一直存在很大的噪声,皮带工上岗作业时必须佩戴耳塞加以保护,分公司安环部于2004年9月曾在该点进行过噪音检测,测试结果为107dB(A),噪声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隐患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长期以来,破碎系统皮带终端下料口尺寸由于比较窄小,块状矿石在经过该处时,极易发生堵塞,既影响供矿进度、降低作业效率,又增加皮带工的劳动强度。2005年2月15日至3月28日,队部对皮带运输机终端卸料小车左右下料口正面板进行改造,并安装废旧皮带,皮带终端噪音问题得到了解决:2005年5月30日至6月2日,队部组织人员完成破碎皮带运输机终端卸料小车下料口加宽改造,解决了矿石堵料问题。从皮带工上岗作业实地体验和安环部的监测结果看来,该点噪音已降低至95dB(A)左右,操作工不戴耳塞已能在皮带终端连续作业半小时以上。下料口改造后,基本解决了该点堵矿问题, 2005年下半年仅堵料4次,同比下降了90%。

C-检查阶段: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活动,破碎系统2005年比2004年多破碎21403.03吨矿石,其工作效率从144.44吨/小时提高到了158.97吨/小时。

A-处理阶段:

1、制定巩固措施。

(1)、对爆堆大块矿处理的及时性,一采规定每次采矿爆破后,对大块矿的二次解炮爆破时间不得超过二天,以减少大块矿进入配矿流程。

2、提出遗留问题。

(1)、破碎格筛堵料;

(2)、给料机联轴器易磨损;

(3)、皮带运输机起始端密封胶皮磨损;

(4)、放矿闸门机构易变形;

(5)、系统设备停机维护。

(二)2006年:

P-计划阶段:

1、找出所存在的问题。

2005年破碎系统生产相关数据:供矿计划12万吨,完成13.89万吨,系统有效作业时间875.2小时, 系统综合工作效率158.97吨/小时,检修累计时间132个小时。若要完成2006年21万吨的供矿计划,必须进一步提高破碎系统工作效率。

2、现状分析。

(1)结合系统生产工艺流程,经过现场分析、确认,进入破碎格筛矿石粘性大时,易造成破碎机格筛堵料,导致系统设备待料时间较长。

(2)系统停机检修时间仍然较长,影响系统工作效率。

3、找出主要原因。

通过对以上原因的进一步分析,共找出三条要因。

1)、进入破碎格筛矿石粘性大,易造成破碎机格筛堵料,导致破碎机待料;

2)、给料机联轴器易磨损,造成故障检修停机频繁;

3)、放矿闸门机构易变形,造成故障检修停机频繁;

2、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主要因素,制订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见对策措施表二。

对策措施表二

1

矿石粘度大导致破碎机格筛堵料

降低矿石粘度对堵料的影响

提高下料速度

改造破碎格筛

2006年4月5、6日

2

联轴器检修影响生产时间

减少检修频次

增加有效作业时间

改造联轴器

7月22-24日

3

放矿闸门机构易变形,检修频繁

减少检修频次

增加有效作业时间

改造放矿闸门

6月7日-14日

D-执行阶段:

1、破碎格筛改造。由于该矿所配供的铝土矿中机采矿和高铝粉矿粘性较大、高铁铝矿硬度也大,导致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因机采矿和高铝粉矿粘性大,当该类矿石进入破碎机格筛时,就会逐渐粘附到格筛上,粘附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停机,进行人工清理,否则格筛将会堵死,系统无法正常生产。基本上晴天每天清理1次,雨天每天清理2~3次,每次需要0.5小时左右,这必然使得有效作业时间缩短,且增加人工清理劳动强度和因清理空间小而带来的不安全隐患。二是因高铁铝矿硬度大,该类矿石对破碎机格筛的组成原件——轨道钢和元钢的冲击力大,长时间冲击后元钢易变形,这必导致检修频繁,一般情况每年检修更换1次,周期为2-3天。队部在2006年4月5日、6日利用两天供矿空闲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和操作工进行技术改进,取消原结构中的元钢,全部使用30kg/m(B为110mm)轨道钢,纵向安装成近乎密封式的平面榴槽替代网状结构的格筛,考虑到提高改造后的格筛下料速度和安装空间结构,安装轨道钢时将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从原来的420增大到490左右。经过后8个月的供矿实际检验,改造后的格筛能适用于破碎系统流程,给料速度未受影响,破碎机下料速度约有增加,最主要的是节约清理格筛和榴槽次数,增加了有效作业时间、降低人工清理的劳动强度和降低了职业安全风险。

2、破碎板式给料机联轴器改造。破碎系统板式给料机减速器与传动轴相连的联轴器原属刚性联轴器,运行时存在着较大冲击及振动,且产生非常大的噪声,由于板式给料机运行频繁,在十字滑块的冲击力下,联轴器与轴之间的配合键磨损加快,间隙增大,导致减速器传动轴径向串动加剧,减速器轮齿和轴易损坏,仅2005年就检修减速器2次、更换联轴器及配合键2次,检修费用累计12345.80元。在该年7月份破碎系统大修过程中,将刚性联轴器改为弹性联轴器并加工弹性联轴器钢件及缓冲胶皮,于7月22日至24日进行组装、试车。该联轴器安装后,缓和了冲击载荷,消除了剧烈振动,且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运行两年来,没有发生任何故障。

3、装矿站放矿闸门机构小改造。装矿站放矿闸门机构由于动作频繁,闸门与吊臂之间的夹角不断加大,至2006年11月初,在放矿完毕后,推压杆的行程需要730mm左右才能关闭闸门,而推压杆有效行程只有700mm,致使闸门关闭后,在矿石的压力作用,电液推杆产生回杆现象,导致闸门自动打开、矿石掉落地面,这样将增加人工回收工作量和存在安全隐患。在经过调整、检修,更换了电液推杆总成仍不能解决回杆开闸问题后,最终采取的措施如下:在选定好位置后将闸门吊臂气割断,将闸门前端向上顶起300mm至关闭状态,使吊臂角度改变,缩短内角对边长度,使之保持在闸门关闭状态,再气割断多余部分后,将断面进行焊接处理,解决了这一难题。

C-检查阶段: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活动,破碎系统2006年比2005年多破碎89574.46吨矿石,其工作效率从158.97吨/小时提高到了184.07吨/小时。

A-处理阶段:

1、制定巩固措施。

(1)、对于改造后的破碎格筛,要求在生产空闲时间做适当清理,即可满足相当长时间的生产要求。

2、提出遗留问题。

(1)、停机检修时间仍然可以进一步压缩;

(2)、给料机给料速度的控制问题。

(三)2007年:

P-计划阶段:

1、针对上一年度提出的问题,按照“P”计划步骤,我们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确定要因”三个环节后,共确定三条要因。

(1)、破碎下料口密封胶皮磨损快,更换耗时较长;

(2)、破碎机停机保养时间较长;

(3)、给料机给料的变速控制问题。

2、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主要因素,我们制订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见对策措施表三。

对策措施表三

1

2

3

D-执行阶段:

1、破碎下料口密封胶皮改造。原来的密封胶皮由6段长短不一的角铁和废旧皮带连接制作组成,在长期受到矿石的冲击磨损后,密封胶皮会磨损导致漏矿,此时必须将其更换,但在基建时期,每段密封胶皮的长度不一、安装开孔位置也各异,即其在底座的安装位置是固定的,此时只有将其卸下后现场制作,破碎系统必须停机,这样的方式必然会占用更多的正常生产作业时间。后来经过改造,将整段密封胶皮尺寸平均取值分段、统一改造安装底座螺丝孔位,并多制作2-3个同样的密封胶皮单元作为备用,无论哪一段需要更换时,停机后直接将备用的换上即可。如此可实现密封胶皮更换检修的“标准化”,可节约现场制作的时间。改造前,每更换一次密封胶皮,占用生产时间约为4小时,改造后减为1小时左右,效果明显。

2、改造破碎机加油嘴。破碎机机身上的4个注油嘴离地2米左右,原来对破碎机进行维护保养时必须停机,而且存在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改造措施为:用软管将注油嘴延伸到操作台下方,在生产正常进行的同时即可实现对破碎机的维护保养,增加了有效作业时间,消除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降低了职业安全风险。

3、给料机给料变速控制的问题。破碎给料系统原先采用的是11KW、960r/min的电动机与JZQ400型的减速机(速比20.49)匹配,给料速度较慢,在破碎硬度较小的高铝矿石和硬度较大的高铁矿石时,其速度均是相同的,给料速度无法动态调节;队部根据生产实际,更换了15KW、1500r/min的电动机与JZQ400的减速机(速比31.5)匹配,并安装可调节电动机转速的变频控制器。在破碎高铝矿石时,通过调节变频控制器可将给料速度调节至最高速,实现提产,而在破碎高铁铝矿石时,由于其硬度较大而适当降低给料速度以减少其对破碎机的硬性撞击磨损,实现了给料速度的动态调节。

C-检查阶段: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活动,破碎系统2007年比2006年多破碎96674.88吨矿石,其工作效率从184.07吨/小时提高到了215.39吨/小时。

A-处理阶段:

1、制定巩固措施。

由上的改造均是由员工立足生产实际提出的多项合理化建议,经实践检验均有助于生产工作,队部进一步向广大员工征集有关的合理化建议,为提高破碎系统工作效率做持续改进。

四、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破碎系统生产效率取得的成效

运用PDCA循环法,通过循环不断的查找当前影响破碎生产工作进度的各项主要因素并加逐一以解决,设备停机时间逐年减少,有效作业时间逐渐增加,破碎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完成了供配矿生产工作任务,三年来累计多破碎矿石共21403.03+89574.46+96674.88=207652.37吨,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见下表所示:

项目

在册人数(人)

平均工资

(元/人.年)

实际破碎量(吨)

人均破碎产量

(吨/年.人)

与上年度多

破碎矿石(吨)

完成多碎矿石量

需要增加人数(人)

完成多碎矿石量

需要增加费用(仅限人工工资,元)

总费用(元)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全员育人;科学管理;和谐育人

如何发挥德育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校党委长期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校近几年来在抓德育工作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是稳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抓牢青少年学生思想阵地的重要途径。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稳定、和谐、健康的发展,尤其新疆发生“7·5”事件后,越发引起反思和关注。而学校德育工作是否取得成效,其关键在于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是否建立,运行是否通畅,效果是否明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党委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在加强全员育人机制上花心血、下工夫、使长劲,通过建立全员育人管理机制、健全德育制度、开展德育科研工作,探索德育规律,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由弱到强,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引用现代“pdca”计划循环法和“mbo”目标管理法。建立全员育人工作机制

“pdca”计划循环法,即计划(plovn)—执行(do)一检查(cheek)--总结(aaion),管理工作要推动pdca循环的不断转动,不断循环和运行,实现学校德育目标任务的完成,促使德育工作由原有水平达到新水平以致更高的水平,见图1。

“mbo”目标管理法是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后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学校、政府、医院等各种组织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它是一个全面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通过目标的分解,制订落实环节将许多关键工作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建立全员育人工作机制,主要指建立学校德育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为此,学校采用“pdca”计翅f循环法和“mbo”目标管理法,建立了全员育人基本模式,如图2所示。

同时为落实上述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学校又专门成立了思政科和综合目标管理办公室,思政科负责落实德育领导小组的各项决议和决策,制订学校德育规划和计划,并层层分解到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办公室由校领导担任责任人、5位党支部书记任综合目标考核组组长,负责根据各科室参与制订的,由恩政科下发的德育工作任务分解书,制订各科室德育工作质量考评标准及个人岗位职责,并与全校各科室、教研组进行层层签订,每月对各科室及个人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在师生中发放各科室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考核结果与学校发放的绩效工资挂钩,将责任、奖惩落实到人,消除了推诿扯皮现象,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考核目标体系。实现了德育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落实了全员育人工作。

学校“mbo”德育目标管理,经过“pdca”的几年工作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一总结一改进,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步调一致。信息畅通,特别是从安排、实施、检查3个环节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和权责明确的工作机制。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全员育人管理体制取得了预期效果,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学校和自治区德育科研先进学校,并评为昌吉州德育示范学校,在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文明风采大赛中又作为新疆赛区六年惟一获奖单位在北京受到表彰,获得优秀组织奖称号,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因此被州教育工委和州委组织部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州推广。

2创新德育工作制度。为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提供保障

建立并健全一个科学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是学校全员育人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和《中职德育大纲》,学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又创新完善和出台德育工作制度与文件,如《改革德育实践课增强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实施方案》、《昌吉卫生学校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等,以进一步增强学校内部动力,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育人积极性,提高育人水平和实效性,实现学校德育管理的全员化、科学化、制度化。目前学校在全员育人管理方面的制度主要如图3所示。

3开展德育工作的探索和研究。使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充满活力

德育科研是教育的先导。一切教育行为都离不开德育科研,德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德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需要德育科研,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德育科研,德育决策和管理更需要德育科研。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进程中也深刻认识到,德育科研是全员育人机制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重要推动力。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德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教职工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理念,成立了校长、书记牵头、专兼职教师共同实施的课题组和校级师生德育研究会,拨付德育科研专项课题经费,制订科研奖励管理办法。每位校领导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和自治区社会科学等7项科研课题的研究负责人,形成从领导到教师,从员工到学生,人人都参与的科研化德育工作模式。“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援疆东部省市与新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和“科学引领网络生活”4项课题获得自治区专项科研经费。5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校科研氛围浓郁,科研成果丰硕,有60人次教职工荣获自治区、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实验教师,16位教师荣获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优秀教师指导奖,4名教师获自治区及全国德育说课设计比赛一、二、三等奖,1名教师获得自治区德育说课教学能手奖。受各级各类表彰的学生达1294人次,占学生总数的33.3%,其中8位学生荣获自治区德育科研先进学生称号。14个班级获得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班级。

学校2项国家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途径的深化研究”和“中职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结题并获课题结题一等奖,100余篇科研论文在国家级、自治区级获奖并被省内外多家刊物刊登,其中《践行“八荣八耻”学生德育活动辅导读本》、《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研究实用护士礼仪手册》、《守护成长的心灵》、《放飞职业理想播种职业希望》、《把阳光洒在每一个角落》、《新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施》6部校本教材荣获国家级“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成果一等奖,并在其他学校中推广使用。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仅推进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了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学校全员育人的机制,探索出了心理健康、班主任管理等德育工作机制,这为学校德育工作和管理提供了决策服务,促进了全员育人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4根据职业学校特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育人新途径,丰富全员育人内涵

作为一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来自全疆各地,定期召开家长会显然行不通,为此学校在注重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同时,又丰富全员育人内涵,拓宽育人途径,实行家校、社会联手育人才的新机制。根据职业学校特点,在每学期一次的告家长一封信的同时,开辟家校联系新途径,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每月一次的德育活动课对家长进行开放,利用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校参加德育活动课、参观校园、参观实验中心、参观宿舍、参观食堂等,让家长体验孩子的生活,了解学校的育人目标,使学校与家长在教育思想上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实行开放日3年以来,家校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家长开放日意见反馈表结果显示,家长对此项工作的满意度达100%,家长从不太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到理解、支持,而且能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全体学生在家长的密切配合教育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活泼、大方,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第4篇

1.1由科教科进行师资培训,学流程及考核原则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由科教科负责对科室主任、教学秘书、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学流程和考核原则,规范毕业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由于目前医疗环境比较复杂,日常临床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同时还要为职称晋升努力争取科研课题、撰写论文,所以有些临床带教人员在教学方面精力投入相对不足[7]。因此,有研究者建立了以医院—科室—带教教师管理为主的三级管理模式[8],制订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教学检查制度、教师考评制度以及教学查房评比制度,使教学有章可循。为了提高教学的水平,同时为了避免学习与考核过程的差异性,要求各个科室的带教及考核老师在一届实习生期间相对固定,一般固定科室较为负责的高年资、高职称老师来担任。具体人员由科主任与教学秘书根据实习人数决定,同时在科室业务工作上做适当调整,让其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此外,针对一些专业性强的科室或者某一类的疾病,我院引入“路径式带教法”。临床路径(CP)是指医院针对某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的全过程而制订的一个有准确时间要求的并且严格有序的诊疗计划,从而达到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使病患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9]。这一理念也适用临床带教,它可以将某一疾病系统化、标准化,从而规范教师的带教行为,同时也可以将学习过程简单化、有序化,从而使学生们能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2对即将进入实习岗位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必然经历的适应过程,由科教科首先组织全体待实习同学进行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概况及规章制度,医德医风和法制教育,医疗安全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习生纪律和职责,医疗文书书写和无菌技术操作等。在进入科室时在由科室教学秘书在结合本科室情况对实习人员进行进一步相关教育。并引导他们在实习期间多想、多问、多思考,培养他们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务必做到“三心五勤”:“三心”指虚心、细心、热心;“五勤”指脑勤、眼勤、口勤、手勤、腿勤[10]。通过这两次岗前教育及培训,让初次进入医院实习岗位的学生们能尽快熟悉了解医院基本情况、科室布局,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同时明确实习任务、职责以及考核细则。

1.3集体讨论,制订考核细则以及相关考核表科教科组织各专业科室主任、教学秘书和带教老师代表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医执业医师的考试,明确实习出科考核由科室考核(含日常考核、病历考核)和阶段考核(医院统一组织,含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组成,其中主要侧重于临床实践和技能考核。同时制订出考核的细则和相关考核表。

1.3.1日常考核带教老师和科室教学秘书要熟悉学生毕业实习手册中的各项考核要求,分别对实习生在本科室实习期间每天的日常表现,包括医德医风、考勤、学习态度,教学查房、病历讨论、陪检患者等各项日常工作进行综合评定,并于出科时逐项记录于该生的《实习手册》上。对于实习手册上要求的操作及病历书写,要根据本科室情况及时开展,要求学生认真参与,按时完成,出科时一并给予批改,并将批改意见及时反馈于该生,让其认真更正错误,反省不足。只有将日常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而对日常工作的考核则是督促工作的完成,从而也为最终的考核提供了参考依据。

1.3.2理论考核由科教科牵头建立全院出科考核题库,同时科室结合本科室专业优势建立自己科室的出科考核题库。考核时,由科教科随机抽取院内题库(70%),科室随机抽取科内题库(30%),共同组成试题对本科室共同实习人员进行考核,即若要保证考核的有效性,又要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对于题库,要保证试题的完整、正确性,又要不断更新优化,同时设有专人加密管理,以保证试题不被泄漏,考核正常顺利进行。

1.3.3技能考核加强技能培训,统一标准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和临床技能培训流程。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开展互动体验、模拟操作等实践技能培训[11]。技能操作考核主要是针对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考核,考核包括中医技能和西医技能,同时包括必考技能与抽考技能。必考技能分别为中医四诊技术和西医的体格检查,抽考技能则从各科常用操作技能中随机抽考1~2项基本技能,如进针、艾灸、推拿、心肺脑复苏术、气管插管、心电图机操作、各种穿刺术、清创缝合等等。以上操作充分借助于示教室及模拟人进行练习、考核,应用综合模拟人进行教学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和领域[12],而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教学和实践是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利于模拟人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医疗纠纷,能为医学生从理论至临床实践过渡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我院还要注意到,模拟人教学也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比如某些体征未能完全模拟真人,部分体征与真人间存在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模拟人不能完全代替真人[13]。为此,我院引入“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SP是从事非临床医疗工作的健康人或者临床轻症患者,经培训后,能够准确地表达临床症状、体征并且能够对检查者做出评价者[14]。SP是客观结构式临床技能考试(OSCE)的核心[15],OSCE是一种新型临床技能考核方式,它是为了缓解目前医学生实习实际操作机会少、临床技能培养要求较高以及临床技能考试难以规范化的矛盾而产生的。这一考试方法以SP代替真实患者,能较为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考核[16],可以应用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针灸等多个操作项目。SP由每个科室结合本科特点选派一人,一般由住院医师担当,选出后经过培训,能完成考试中的每一项操作要求,并熟记各项评分标准,客观地帮助学习完成考核。

1.3.4病历考核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由考核人结合本科室现有合适患者,从该科常见病种中随机抽考1个病种,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病史采集(包括问诊和相关体格检查),如果没有合适的患者,可以启用SP进行,并给出患者相关辅助检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书写一份中医住院病历,病历要完整,表达要条理清晰,中西医诊断要全面,同时还应有中医的治则和方剂。病历考核后要求把修改病历意见及时告知考核本人,让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取长补短。

1.4考核工作的质量控制将出科考核工作纳入临床科主任、科室绩效考核,出科考核表由考核老师填写,教学秘书整理后交由科主任签字后,归档进入该科档案留存。科教科每月检查该科出科考核完成情况,将其与科主任、科室绩效考核挂钩,调动科室带教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科室临床带教行为的规范化,提高科室的带教管理水平。

1.5出科考核结果的评价管理对于出科考核合格者,由教学秘书完成其实习手册的书写,顺利出科进入下一科室实习。而出科考核不合格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需进行补考,待补出科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科室实习;如果出科考核成绩,累计达到3次仍然不合格的(含补考)学生,经科教科讨论后取消其实习资格,交由学校处理。各实习科室的教学秘书要对每一批次的每一位实习生的各项考核成绩,进行登记、汇总、分析,总结优点,剖析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与成绩单一并报送科教科,并将出科考核试卷进行整理,装订后送科教科存档管理。

1.6引入PDCA循环,持续改进,不断提升PDCA循环主要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四个阶段,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被管理界公认为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之一[17]。PDCA本质是对工作的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将其用于教师的教学之中,可为教师提供一条提高教学效果的新途径[18],而引入到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同样适用。PDCA循环法改变了过去盲目带教管理的现象,既为老师提供了更加详细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有利于发挥带教老师的指导作用[19],又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及任务,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同时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对实习生的管理教学活动中,我院引入双PDCA循环,将实习生化整为零分配至各个科室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科室启用自身的PDCA循环,同时在实习生的整个实习教学活动中,适用以科教科为主体的PD-CA循环,这两个循环,各自运作进行,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在小循环中,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良性循环,小循环的良性运作保证了大循环的顺利进行,从而最终发挥PDCA循环的最大优势。

2体会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不可或缺的阶段,同时对于医学生的特殊性,实习是在医院中进行的,同时医院还是患者治疗、康复的地方。教学医院既要完成日常工作,又要完成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如何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临床实习教学活动进行统一规范,标准化指导,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科学、规范的考核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2.1提高了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强化了带教老师的职责,并适时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对于教学效果显著的带教老师,在职务提升、职称评定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向[20],充分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实习生的教学任务,有利于考核的顺利进行。通过细化出科考核方案,切实地贯彻执行,使得每一个科室的每一位带教老师都充分认识到出科考核的意义和作用,为学生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规范了医院带教教师临床带教的行为,进而提高了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

2.2促进了学生临床技能的掌握通过近几年我院对带教方式及出科考核方案的执行,充分调动了实习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行为,让学生从被动式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再认识,也促进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临床综合能力,为以后即将面对的神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为学校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提供了依据通过执行规范化的临床带教工作及出科考核方案,我院把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与考核结果密切地结合了起来,运用PDCA循环,良性管理,将学校要考核的指标进行了标准化、系统化的量化,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校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4为建立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出科考核标准化操作方案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临床带教工作及出科考核方案进行规范化的执行,我们总结出了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带教的新的特点,并对杂乱无章的临床实习能否进行有序的、标准化的出科考核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中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出科考核是可以进行标准化的量化的,为临床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出科考核标准化的操作奠定了基础,为临床医生的培养铺平了道路。临床实习教学不同于普通理论知识的教学,其所涉及知识面广,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尤其是实践性很强,主要任务是为医学生从学校走向临床,将理论知识化为临床实践建立起一座桥梁。临床实习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初步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应用路径式教学和PDCA循环,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由于目前医疗环境复杂,负面新闻较多,患者及其家属维权意识强,诸多患者对于实习生操作不能接受。对于有些必须掌握的操作,比如各种穿刺、心肺复苏、危险部位的针灸等[21],这些技能既要要求掌握,又不适合直接在患者身上操作。我院充分借助于示教室和模拟人进行练习、考核,同时,还有SP扮演患者,配合实习生考核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了临床技能学习的灵活性。这样既有效地避免了医患纠纷,又方便临床技能操作的训练和考核。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知识的学习实践贯彻到日常的查房工作中,因为每周一次教学查房并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任务。比如科室有一个冠心病的患者,在进行查房前告知学生进行重点复习相关知识,查房过程中可以将中医四诊、西医体格检查等相关操作临床实践。这样与临床的结合,使带教过程更加生动,记忆更加深刻。出科考核则是对于教与学的过程的检测,出科考核的顺利执行使得临床带教老师和管理人员的带教行为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同时也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他们对专业、实践知识的掌握,也实现了教与学的互惠双赢。

3小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