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1 11:5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首先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人体各组织细胞,分解能量物质供机体活动,能量物质在分解的同时,又不断地合成,这种分解与合成,在活动结束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前提下,物质的合成大于消耗,并在一定时间内进退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这原理的根本所在关键是超量恢复的时间,据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五至六次体育活动,每次一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
因此,农村中小学很有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育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目前农村地区大多数中小学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忽视课外活动现象,其具体表现为活动计划无落实、活动时间无保证、活动开展无场地。再加上师资匮乏,器材缺少,以及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望子成龙心切;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教育评价机制偏重教学成绩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造成农村中小学课外活动开展的随意性、无序性和盲目性。
1.农村中小学学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1 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不完善,缺乏,无落实。
调查发现65%的班级根本没有制定课外活动计划,任课教师的备课本中偶尔插几次课外活动名称,仅此而已,课外活动随意性大。有20%的班级尽管有课外活动计划,但很不完整,只是提纲式地罗列出活动名称、大致时间、步骤等,缺乏活动的目标、具体时间安排、过程安排等,造成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有15%的班级教师能够根据教育的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订出较为详尽的活动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即使如此,还是缺乏教师对整个活动的的调控策略及活动意外的预防措施,计划不够完善。还有10%的班级制订的课外活动计划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落实。
1. 2 教师素质偏低,专体育教师匮乏。
目前,农村中小学中,专业体育教师缺乏,现有的体育课教学基本上是由班主任或其他课任教师担任。他们虽然工作态度踏实认真,但从事了二十多年农村中小学教学工作,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思维定势,教育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认为只要学生考试拿高分就算自己任务完成了,把课外活动当成可有可无的事,不主动去组织。虽然有时他们也会组织一些活动,但带有明显的学科局限性,像诗歌朗诵会、猜谜语、对对联、讲故事等,其目的大多还是为了应付考试中的“实践活动”之类的题目;(如果考试不出这种题目,他们就会觉得白搭工夫,白举行了活动!)基于“安全”因素,活动也不出教室门。这类活动,很少能展现出学生的个性特长、自主性和创造性。有一部分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明白课外活动的重要性,愿意在学校、班级内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也有能力把活动搞好,但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有些学校甚至出现过教师因开展课外活动而受到批评的事情。久而久之,连年轻教师也不再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了。如此一来,整个学校一学期下来也没有开展什么课外活动,学生的学习生活就只有读书、听讲、写字、做题、考试这些内容。教师素质的低下,意识的偏差,使农村中小学课外活动徒有虚名而无实质内容,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1.3 活动器材缺乏,制约着活动开展。
农村中小学的发展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委会失去了财源,很多村因此不再向所在地中小学投入一分钱。“一费制”的实施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使学校的教育经费更加捉襟见肘。上级经费划拨、地方财政支付的款项往往很难到位。学校仅靠少得可怜的杂费支出实在是杯水车薪。许多农村中小学活动场地小,活动器材没有或很少,可供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之用的器材、用具微乎其微,教师难为“无米之炊”,无法开展活动。
1.4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制约课外活动的开展。
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事实如何呢?调查表明,本地区20所中小学超过这个标准的学校占100%.学生到校时间过早,在校时间过长,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在校时间长达9小时。每天排10节课的学校有15所,占75%.还有几所中小学“中午从早上开始”,因为他们7:20就开始上上午的课了,一天下来,学生在校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每天上那么多的课,几乎全是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史地、品德、自然、社会这些规定要考试的科目,体育、音乐、美术、微机每周只有两节课,甚至一节课、或没有。在考试、评比的压力之下,课外活动早已被遗忘,超长的作息时间只是被用来讲课、读书、搞题海战术。阳光体育活动只是留在上级检查或作报告、写总结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上,根本谈不上落实了。
1.5 师资匮乏,无法有效开展课外活动。
按规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配备每班1.5人,一所有6个教学班的中小学分配9名教师。一、二年级要包班,中高年级科目多,每位教师除语文、数学、理化、史地、必须担任一科外,还要兼任思想品德、社会、自然(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工作,调查发现最多一位教师连语文带其他科共担了七门课程,而最少的也有三四门课,平均每天要上五节课,有时一天会有七八节课,批改作业、备课白天根本干不完,就夜晚加班。在如此重压之下,教师哪有精力和时间来研究和开展并不被重视的课外活动呢?
1.6 教育评价忽略课外活动。
“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会教不会教,学生分数高就是好老师。”这就是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惟分数论英雄让广大一线农村教师挖空心思提高学生分数。题海战术,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无数的题目做不完的卷子充斥在学生眼前,他们哪有时间去开展课外活动。有些学生想偷空搞个个人活动,都会被斥为“贪玩、不用功”。据媒体资料显示,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发展个人兴趣特长靠自己“挤”时间的现象不光是本地存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很普遍。个别想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教师在考试、评比的压力下也放弃了,因为搞课外活动吃力不讨好,又不考试,到结业考试要是成绩差可就等着挨批评、被罚款甚至是末位淘汰。有谁愿去冒这样的风险呢?
2.农村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缺陷,我认为,要真正搞好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学校高度重视,在学期之初便着手制订全校性的课外活动计划。
比如,为使计划切实可行,我校在计划制订前广泛征求全校教师和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少教师和家长提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典课外活动,如踢毽子、丢沙包、滚铁环、跳绳、跳马、打弹弓、转陀螺等游戏,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体育锻炼因素,而且几乎不用花钱,可以将这些传统游戏作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于是在学校制订的课外活动计划中,就包含了这些传统游戏。而具体到每个班级,也都能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联系本班学生的年龄、性别、特长、爱好等制订出内容丰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班级课外活动计划。比如,我校的2011年秋期课外活动计划中,既有与科技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又有紧密联系学科学习的数学竞赛、猜谜语、诗朗诵活动,还有针对学生兴趣爱好而举行的棋类、球类、歌咏、绘画、书法活动,也有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开展的主题班会、队会活动,甚至还有针对六、七年级男女生身体、心理发育特点的“三理”教育活动。每周一两次班级课外活动,每月两次校级课外活动,再加上学生双休日、节假日进行的小群体、个体课外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充实,而且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另外体育教师要爱岗敬业,努力拼搏,协助学校领导、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勤奋、踏实工作,干出成绩,争取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争取班主任和其他授课老师的支持。
学校体育工作内容繁多、复杂,尤其课外体育活动,仅靠分管领导和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许多工作要靠班主任去实施、配合、检查、督促,所以体育教师要经常同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和教育学生,才能得到班主任有力的协助、配合和支持。注意发挥其他老师,特别是体育运动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组织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既增进了师生友谊,增强了学生体质,又丰富了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2 积极宣传,争取支持与帮助。
在新课改形势下,学校不能再将角色定位为“象牙塔”这样一个封闭的形象,而应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必须积极对外宣传,主动与家庭、社会进行沟通交流,寻求合作、支持与帮助。学校还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向广大学生家长讲解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理念,让家长认识新课改,接受新课改,支持新课改,参与新课改。这样不仅改变了家长们过去只重视孩子智育,不支持孩子参与课外活动的观念和做法,而且使家长主动花钱为孩子买课外书、象棋、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画笔、乐器等活动器具,解决了学校课外活动器材缺乏的问题。
2.3 成立课外活动研究小组,提高课外活动的指导水平。
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立了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理化教研组……但课外活动的研究却一直没有进入“组”内。究其原因,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学校要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要办出特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成立课外活动研究小组,通过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通过互相交流和不断学习,认识到自己在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中观念、方法、能力上的不足,提高自己对课外活动的指导水平。惟其如此,课外活动才能走出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徘徊的误区,向高层次、高效率上发展。但在目前,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在这个方面都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落到实处尚需时日。
2.4 把课外活动的组织实施纳入学校教育评价体系。
虽然能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未必是为了得到肯定受到表扬和奖励,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没有恰当评价机制作保障是难以为继的。因此,制订与课外活动计划相对应的评价制度很有必要。在北岳中心中小学的教师量化考核办法中,就明确将教师组织课外活动的内容、次数、取得的成效作为一项重要评价内容,赋以相应的分值。对学生的评价亦重视了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虽然这样的“办法”并非尽善尽美,还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事实证明,这样确使课外活动的开展有了制度保障,保护了师生开展课外活动的热情。
2.5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切活动的内动力之一。体育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趣,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①课外和课内相结合;②体育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加强体育宣传工作;③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尤其要符合学生和生理和心理和特征。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④体育教师要注意加强保护和帮助,避免学生发生伤害事故。
2.6 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各方面的素质。
一、开展兴趣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会展现和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由于受到课堂限制,在课堂上无法培养自己的兴趣,教师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让兴趣相同的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经验和感悟。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积累兴趣的同时,激感共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得到提升,对终身学习和学习意识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机会,为学生提供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实践和探索,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兴趣,为语文课堂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组织语文竞赛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开设的所有课外活动均要与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相符。组织开展语文竞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好胜心,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是对现有语文知识学习的检验。例如,朗读竞赛、默写竞赛、成语接龙等等。在传统的默写中加人竞赛的元素,有效改善以往单纯默写的枯燥,激发学生不服输的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竞赛结束后,如果教师发现班上学生普遍存在基础不牢的现象,就必须组织进行单元复习,以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开展成语接龙活动时,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以上一组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新成语的第一字,依次进行,并以最后得分评出优胜组。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形式,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独立活动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践性与自主性,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弃组织指导的责任。教师是教育者,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活动也不例外。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独立自主发挥创造力,也正是教师对课外活动精心设计、组织和指导的结果。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不同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选择、独立组织和独立参与活动的自由,以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与特长;另一方面,教师又要通过精心计划、周密安排,檠生自主活动创造条件,并在活动中随时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提示活动方法,纠正活动偏差,帮助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真正发挥教师在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参谋、顾问和指导者的作用。
四、紧扣校园文化生活设计活动
小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精彩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化氛围,在这一环境中得到熏陶、得到成长?教师需要对课外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例如,编辑文学小报、学习小报是近年来在小学课外活动中运用较多的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或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从小报内容的选择、主题的确定、框架的安排及美术排版等都让学生自主进行,还要在班级进行评比活动,配合学校整体文化氛围在橱窗中进行优秀作品的展览。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有更充实的内容,为了出一张精品小报,他们广泛搜集资料,充分借鉴一些优秀的习作,融入自己的创新思维,结合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研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既充满童趣又美观大方,让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具有文化气息。
五、要不断总结开展课外活动的经验
1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能力的基本因素是听说读写,人们交流思想都离不开它们,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应着重从听说读写诸方面加强指导,指导它们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1.1以指导写作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1.1.1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要确定观察的观点,全面了解事物在不同领域中变化发展的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步养成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1.1.2课外练笔。实践证明,课外练笔是补充课内作文的有效途径。课外练笔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小学生思维幼稚,尚未成熟,认识生活欠全面。在鼓励学生大胆放笔同时,应积极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各种生活现象。练笔内容,应学会“写日记”、“写一般书信”、“做读书笔记”等。指导练笔方法可通过优秀练笔,进行正面诱导。每学期或每周规定篇数和字数,并作为作文教学的部分成绩计入成绩表。
1.1.3写作竞赛。写作竞赛包括书法竞赛和写作竞赛。开展这两项活动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使其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发现和培养语文尖子。参赛者往往面广人多,兴趣盎然,效果良好。各级语文教研机构,语文报刊等组织的竞赛活动,语文教师有责任积极组织学生认真参加。
指导写作竞赛,要在抓好平时训练基础上进行,并在竞赛活动的推动下促进平时的写作训练,要及时表彰优胜者,展览他们的作品,可以汇编成册,并将最佳作品推荐发表,以资鼓励。
1.2以听说为主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1.2.1朗诵会。朗诵是将作者静态的书面文字转变为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朗诵内容可以从书刊上选择,以可以由学生自己撰写。所以,举办朗诵会能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和表演才能。朗诵形式有独诵、对诵、集体诵,还有配乐朗诵、化装朗诵等。
1.2.2演说会。演说是就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或阐述某一事理的语言艺术边沿形式。演说活动能发展智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社会活动能力。演说会的形式有专题演说,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即兴演说,如当场出题或看图象再演说等。指导演说,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发表欲,用普通话讲,要学会停顿,随时与听众交流思想,做到边说、边交流、边调整。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水平,应降低要求,激发兴趣。
1.2.3故事会。故事会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尤其是小学生。它可以训练口头叙述、描写、抒情的多种方式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故事清洁、人物思想的熏陶,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故事内容要具有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可以选讲古今中外的故事,要重视选讲富于时代气息的现代故事。可以层层选拔,举行“故事大王”等竞赛,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2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开展这一活动,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这里提出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1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
2.1.1寓教于乐。语文开外活动要做到动中有乐,乐中受教,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活动内容要体现思想性和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语文课外活动要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既要是受教育的过程,又是充满乐趣的活动。
2.1.2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并及时总结评比。教师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和创作能力。但是,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自始至终给予关心、辅导,主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好参谋和顾问。
2.2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方法。语文课外写作、听说活动指导的方法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一般指导的方法如下:
2.2.1认真制定计划。应写明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时间和负责人等。有些活动可列入班队工作计划中。
2.2.2建立组织。先应调动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其次要选拔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成为骨干,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活动 创新研究
在传统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理念创新,为课外活动赋予更丰富和全新的内涵,笔者主要针对课外活动的作用及其创新路径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之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的一系列与语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关的活动,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职能。
一是可以拓展延伸语文课堂。教师在40分钟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内,有些知识点的讲解无法完全透彻。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有必要通过课外活动这一载体,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巩固拓展,特别是部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可以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深化理解、有效掌握的目标。
二是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知识能力与情感构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而能力培养环节更多时候应当在更宽泛的空间进行。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此时,借助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写字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是课外活动的重要职能之一。
三是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课外活动融入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充实、更生动。
二、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创新开展的路径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课外活动的开展应当注重创新,特别是要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整体发展等方面融合起来,重点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紧扣课堂教学难点进行突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重点强化对学生的重难点突破引导,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独立思维、相互探究,从而达到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有些难点在一节课的教学结束后,或是一部分的内容教学结束后,都没有令全体学生达到全面掌握的效果。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对掌握不够牢固的这一群体加强辅导。例如阅读分析能力,对于中后位置的学生而言难度非常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虽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位置脉络及分析写作的技巧手法,但是这些不能让学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中后位置的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专题训练,要求他们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尝试运用教师指导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并相互探讨,教师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法实现对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
2.紧扣学生的能力短板进行突破。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因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或多或地存在一些能力短板。例如有的学生朗读韵味不足,停顿节奏控制不好;有的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立意不够新颖,主题缺乏深度等。这些都属于语文学习的能力短板,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在课外开展专题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突破。针对学生朗读方面技巧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研究朗读技巧,从规范发音开始,正确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然后把握不同类型文章的语气语调。采取激昂兴奋的语调,还是低沉哀怨的语调,这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在朗读的停顿节奏等方面,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技巧方法,并且在课外经常组织学生朗诵,进入作品的世界感悟思想,带着情感进行朗读,其他学生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在朗读方面的技巧。在构思创意能力短板方面,笔者在课外进行多读多想活动,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优秀的课外读物,分析不同类型的文章怎样选题立意的,如何巧妙选择角度展示主题的,怎样从表面现象发掘出更具深意的主题等,这些专题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作文构思立意能力。
3.紧扣语文兴趣爱好进行突破。兴趣爱好对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将课外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需求,然后制订针对性的活动计划,并周密组织实施。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了问卷了解,有些学生对书法比较感兴趣,有些学生对文学比较感兴趣,有些学生对演讲比较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在课外指导学生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进行技巧训练。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同时还结合这些兴趣活动,在全班组织开展相关联的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口头小作文竞赛、书法竞赛、读后感展览等。这些竞赛活动让学生的兴趣爱好成为推动语文素质提高的重要动力,极大地丰富语文教学活动。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而言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良好机会,体现课外活动在这一方面的积极作用。
4.紧扣校园文化生活进行突破。小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精彩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化氛围,在这一环境中得到熏陶、得到成长?教师需要对课外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例如,编辑文学小报、学习小报是近年来在小学课外活动中运用较多的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或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从小报内容的选择、主题的确定、框架的安排及美术排版等都让学生自主进行,还要在班级进行评比活动,配合学校整体文化氛围在橱窗中进行优秀作品的展览。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有更充实的内容,为了出一张精品小报,他们广泛搜集资料,充分借鉴一些优秀的习作,融入自己的创新思维,结合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研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既充满童趣又美观大方,让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具有文化气息。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方面,广大教师既要立足教学实际,又要放眼更大范围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使课外活动真正成为推动教学工作开展、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一、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准确地掌握一些词汇、交际用语和基本语法结构,有步骤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首先,从教学实数来看,每周四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要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系统而又广泛的教学,而且要求学生能及时消化和巩固这些知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其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开展英语课外活的意义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之一。它具有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等特点,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增加学生练习语言技能,技巧的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三、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
1.各种英语竞赛活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英语比赛,如在学完1~100的数字教学后,可进行一次数数字比赛,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学完了Colours这一课后,可进行一个找颜色的比赛,以及英文歌曲比赛,英文朗诵比赛等。在比赛时可把学生分成固定的小组,由每组学生轮流充当参赛者,全班其他同学担任评判者,并设置奖项。
2.英语兴趣小组:各年级各星期开展&英语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朗诵、唱歌、讲故事、表演、会话、游戏等,小组人数由小组活动的特点及学生自愿的原则来确定,每一个兴趣小组要配上―位指导老师,以便对小组情况进行检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指出具体指导意见,兴趣小组的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机动、能照顾到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便他们更多地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3.英语主题班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开展英语主题班会,如我在学生学完了“Jobs”一课后,让他们“Talk about yourfamily”.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my father,mymother and I,my mother is…这次班队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在无意中复习了课堂教学中新单词的教学。
4.英语角:英语教师可利用上午或下午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角活动,每一次的Topic内容都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在学生开始学英语的第一个学期,他们的英语词汇量和学到的短语句子较少,交流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在英语角大声朗读课文中的绕口令、儿歌等,培养学生的语感,随着学生语言知识的增长,Topic的内容便可围绕课本知识,拓展其内容,增强语言交流的词汇量,例如在学习了交通工具car bus、bike、place等。Topic的内容便可定为“Talk about the vehicles”,并增加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名称:如motor jeep.boat等等,围绕主要句型Let’s go to…But how?进行交流,这些内容既拓展了课本知识,又来源于生活,是学生喜闻乐见,经常要说到的内容,因而学生都非常喜欢去说。又如,在学了apple banana pear等表示水果的词后,Topic的内容便定为“Talk about the fruits”,并增加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水果名称,如:plum、grape strawberry、watermelon等,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一些新单词。
四、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活动要明确目的性和计划性。教师应把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开展课外活动列入教学计划,事先做好活动内容、形式、时间、人员、地点和物质条件等方面的计划与安排,使课外活动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起来。
2.课外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在组织课外活动时,一方面应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另一方面应注意争取吸收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尤其要充分重视吸收差生参加课外活动,要注意在活动中充分发差生的特点,挖掘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吸收书写工整的差生参加墙报小组,吸收爱唱歌的差生培养他们带领大家唱英语歌等,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全体学生最终积极愉快地参加到英语课外活动中去。
3.组织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课外活动。英语课外活动要坚持寓教于乐,内容要新颖有趣,形式多种多样,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课外活动富有吸引力。
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纲要》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特别制定《在农村小学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实验,使学生有实际交际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唱、画、表演、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有所获、学以致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e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动中有知,乐中求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全面考虑,合理安排
英语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能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外活动便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在安排英语课外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在每学期制定个人教学计划的同时,应该有目的地订出英语课外活动计划。课外活动计划以调动全体同学的活动积极性为前提。因此活动内容不能过难,要易于不同程度的同学接受,而且活动项目要少而精。制定计划中要事先安排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和人员。
二、自愿参加,自觉进行
在组织课外活动时,一方面应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另一方面应注意争取吸收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尤其要充分重视吸收后进生参加课外活动,要注意发挥后进生的特点,挖掘出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课外活动要让学生自觉进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为辅。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精神,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很多,我们应该选用那些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生动活泼,简单明了,能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活动形式。下面列举几个在实施过程中可形成的活动形式:
A.英语歌谣说唱、歌曲演唱。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虽然只学了少数的英语单词和句子,但是他们乐于开口。因此我们结合书上的一些歌谣,再自编一些让他们吟唱。中国有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学时,就把许多歌谣印发给全体学生,通过平时在课堂上及早读的时间给学生带读,让学生学会读音,让学生养成自觉吟诵的习惯。如: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nine ten, learn English again. 当学生学会英语歌谣后,要举办活动时,我们就在各班级中先选出一部分优秀的节目,再指导学生配上适当的动作或表情。这样学生的参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译林版的英语书上的Sound time、Song time和Rhythm time都是节奏特别强的,在上课前我总是会播放它们,营造一种气氛,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习得英语。
B.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音语感。很多学生不敢大声读英语,也不能较为流利的朗读英语。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说流利地道的英语。因此,我们提倡让学生模仿磁带进行跟读,在课堂上敢于大声读英语,而不怕出错。李阳老师有一句经典名言:I enjoy loosing face. (我喜欢丢脸)。我们就以课本所学课文为内容,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语音规则去朗读,参加人数不限,可自愿报名。可以组织学生评委进行评分。这种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阅读能力大有益处。
C.英语书法比赛。良好的英语书法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同时也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保证。从三年级学生开始学英语起,我们就重视学生的英语书写。从每个字母的临摩、书空、抄写,到单词、句子和语篇的书写,我们都教得非常的认真,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和口诀。对于学完了26个英文字母后,可进行一次英文书写比赛。另外也可以每学期都举行一次英语书法过关活动,过关的同学能拿到一张“英语书法过关”证书,没过关的同学还将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的过关,直至每个同学都能拿到象征自己成功的那张证书。
关键词:中小学学校 游泳课外活动 普及与研究
游泳的历史已经发展了100余年。100年来,游泳技术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技术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的追求运动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简单的说,游泳技术训练的发展同人们对于游泳项目的本质的认识紧密联系。随着人们对于游泳运动本质的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游泳技术训练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我们游泳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游泳运动技术训练的认识应当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方式基础上,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游泳是在水殊环境中进行的一种运动,它在生产建设、军事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不仅是适合男女老少进行锻炼的项目,也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从这个角度讲,中小学学校游泳教学,应该使每一位中小学生学会游泳。到了高校应充分发挥游泳池(馆)和体育师资的优势条件,大力普及广大学生游泳技术的水平,从而使我国游泳水平迈进世界强国之林。[1]
一、游泳运动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1.游泳是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竞技项目,而且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最易于推行的健身项目。当前,我国游泳项目已进入快速发展中,北京奥运也喜讯频频。本次奥运依靠科学的训练和完善的技术形成了继巴塞罗那奥运后又一轮的夺金。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游泳运动水平在全面提高,并且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阶段。加大游泳项目的普及力度,突破传统的单一体工大队和专业队培养模式,使得游泳技术和成绩不断提升。(2)游泳时身体在水环境中由直立转为平卧,具有运动中身体无固定支撑及呼吸的不随意性特点。游泳也是唯一能够将日光、水、空气三者有机融为一体,集健身、娱乐、体疗康复多种功能为一身的时尚运动,尤其对许多的慢性病(肥胖、糖尿病、心肺功能衰退等)均具有不同成度的改善和治疗作用。游泳是适合于男女老少的健身运动。[2]
二、中小学学校游泳课外活动的发展趋势
中小学学校游泳课外活动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新时期面对新课程改革形势,中小学学校游泳课外活动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国际性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学校游泳课程应适应世界潮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确立“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的大体育观;与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相结合,与未来社会接轨,逐步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联系的新体制,这是全面展示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小学学校游泳课程发展应着重考虑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形成多种形式交叉组合的课程结构群体。课程设置应突破现有的平面结构,拓展为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中小学学校游泳课程内容应服从于体育课程目标,为此体育课程内容需综合化、多样化。[3]
三、中小学学校游泳课外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原因
1.开展现状
我国南方水源充足城市的中小学学校游泳课外活动游泳运动开展得较好,北方城市只有部分中小学学校游泳课外活动开展得不错。如,一些南方省份体校与普通学校相结合中小学就有自己的游泳队,北方城市只有部分中小学学校游泳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上做出了较大的成绩。但是都在教学计划上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课时少,训练不够科学,教学存在盲目性等问题。
2.原因
2.1场地设施受限,教学课时数较少,同时受季节、气候等影响,教学时数满足不了课堂教学的需要。
2.2随着训练理论的深入发展,人们也开始认识到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训练方法,但是由于教学计划上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忽视科学训练,教学存在盲目性。[4]
2.3教育发达程度决定对游泳运动的理解程度,目前不少教育越发达游泳运动开展得越好。有些学生对游泳的健身价值理解不足。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为了祖国的强盛,我们要努力培养出能承受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和迎接各方面挑战的新型人才。学校应注重加强健康教育,要求学生应掌握健康基本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健身基本技能。为此,学校教学应选择健身价值全面并适合不同健康体质和年龄性别的运动项目。
2.建议
2.1确立教学目标。从全民健身、终身受益的观点出发,游泳运动无疑是最佳选择。为此,确立学生必须学会游泳这一教学目标,加强教学工作的统一组织管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
2.2根据游泳总的大纲,制订合理教学计划,保证教学时数,采用课堂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具体安排课程,教学内容要具体化,根据游泳不同时期的目标,确立不同的教学任务、具体的教学要求,使得教学有针对性,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3学校要做好各个游泳场所的工作,不要耽误教学任务,也不要影响各个游泳场所向社会开放,影响到经济收益,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推动游泳运动的发展,使更多的人来参与游泳。
参考文献
[1] 游泳 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关键词:课外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它的作用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语文老师要达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才能称得上好老师,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引人入胜,需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语文课文中蕴含着很多知识,但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令学生有充分的体会,所以利用课外活动开展教育计划,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语文课外教学结合课堂教学有很多种方法,本文着重分析以下几类。
一、课文内容与课外实践结合
小学学生正处在一个认知世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一切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正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美好世界的最佳时期,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出现的事物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课文的含义。
二、加强学生自我阅读能力
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程度的高低,所以教师应当多推荐一些好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了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应当结合课本内容,加深学生沟通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印象。
三、课堂口语交流
语文学习过程也应该结合实际口语交流能力,在课堂开展口语交流对话,让学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例如开展团体短剧表演,让学生根据一些事件或新闻进行简短的模拟重现,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每周都有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故事,让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把书籍推荐给其他同学,大家一起提高。还可以开展校园辩论会,让学生体会到大学辩论会的感觉,加深学生兴趣的同时,极大的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开展学习小组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都有不同喜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爱好进行学习小组的分配,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无论什么知识只要学生感兴趣,就可以取得骄人成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兴趣建立不同项目的学习。
散文小组,学生有计划的进行散文的学习,小组内分为知识型散文、趣味型散文、知名作者文摘等方面。阅读之后在班级的黑板上设计黑板报,帮助班级里其他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增加替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闻小组,学生可以进行校内新闻的采访与收集,不仅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还在稿件撰写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读写能力,学生在报道一些学校内部发生的好人好事时,可以起到对全校同学思想教育的提升效果。
广播小组,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校内广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与学校进行沟通,让学生在固定时间力可以进行播音工作,广播内容采取新闻小组的采访资料或者学生投递稿件,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将自我风采展示给大家。
写作小组,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步,学生热爱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对写作方面的兴趣,老师对学生进行组织与培训,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学氛围。
五、开展语文趣味知识竞赛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语文的相关知识来开展语文的趣味知识竞赛,利用这种形式能够充分的激起学生的斗志,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从而就能够在一定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的团队精神与竞争的意识有所提升。因此,教师就一定要在语文的教学中开展趣味的知识竞赛。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开展成语收尾字相接的比赛,教师先说一个成语,学生再说出一个成语,学生说出的成语的首字一定要和教师说出的成语的尾子相同,教师还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最后进行评分。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来进行一些演讲、讲故事等相关的比赛,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所增强,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更加的热爱学习。
六、团体比赛
利用竞技的特点,增加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团队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紧张感与团队责任感,挑选出趣味性足的竞赛内容进行活动,增强学生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与竞争机制。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类竞赛,通过老师提供的课文进行团队扮演,例如绿野仙踪,学生分组扮演多罗茜、狮子、铁皮人、稻草人进行阅读,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由观众评价团队的表演效果、阅读语气、感情投入等方面,最后统一由教师进行打分,给予获胜者奖励与表扬。在这种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锻炼口才的同时维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为了帮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课外活动一定要进行提升。课外活动教学是中国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目标,它改变了以往的应试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全面素质教育的提升与发展。学生加强了业余时间的利用程度,而且也为丰富自我知识提供了优秀的平台,通过自身爱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有着非常大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大对课外活动空间的建设,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我国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同时教师还要对课外教学活动的作用进行充分的认识,并且还要充分的认识到课外教学活动对于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舒阳.中国小学语文课外教学应用与分析[J].中国先进教育发展,2013(18),198-201.
[2]美.艾伯特,格林.国际优秀教学理论发展与实践[M].英吉利第一出版社,2012(10).
[3]封齐聚.加强中国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J].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建设,2011(9),168-169.
[4]魏红杰,杨洋.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因素[J].西南教育文报,2010(14).14-16.
关键词:语文课外活动;课外阅读;口语训练;角色表演;课外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2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82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扩展。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与提升空间,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才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下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1.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将课外阅读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由浅入深,提供最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阅读,通过阅读可以有更多的收获。
2.开展必要的成果交流。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不仅要重视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同时还要开展阅读成果交流。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交流,更是一次提升的最佳时机。学生可以将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还可以将阅读的心得与体会写下来。在阅读成果交流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传阅摘抄的段落,也可以就阅读方法、心得与体会来展开交流。这既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检验,更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开展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表达水平
1.朗读大赛。朗读是学习文章的重要手段,是将文字转化成语言的过程。而且,它既是信息的输入,同时又是信息的输出,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字段落的理解,读出情感,读出感悟,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为此,我们要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朗读活动。文字材料可以是教材文章,也可以是其他的报刊书籍;可以由教师指定朗读材料,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2.演说活动。这样的活动更为自由宽松,可以由教师指定或是学生自己选择话题,然后让学生来进行自由发言,篇幅不限,这样更能激起全体学生说的激情。这样的演说训练不再是局限于教材,而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氛围更为活跃自由,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同时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我的家庭、我最敬佩的人、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等等,这些话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自然会有更多的感受与体会,有更多的话要说。
3.辩论大赛。小学生争强好胜,有着鲜明的个性,对待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往往会有着不同的观点。我们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不同,甚至是直接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针对这些不同来展开辩论,在辩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汇,以达成共识。这样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
三、举办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1.节选教材片段。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有人物对话情节,我们可以选取文章片段,让学生来扮演相关的角色来真实地再现人物与情景。这样的课外活动是基于课堂教学中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更能让学生在表演中来感受人物的特点,语言的特点,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自由创编剧本。文章有许多的留白之处,文中的省略处,文末的意犹未尽,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为此,我们可以开展剧本的自由创编与表演,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开展课外练笔,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1.写日记。日记是让学生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写下来,内容宽广,形式自由灵活,教学难度低。这正是训练学生写作的重要手段。
2.写读后感。不管是学习教材文章,还是课外阅读,学生总会产生一些见解与感受。对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的心得、体会与感受用文字写下来。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总之,课外有着更宽广的空间,可以满足课堂教学所不能完成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而宽广的学习平台,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27―01
学生是现代教育的主体,其发展关乎着自身素质的提高,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学校作为施教者,应通过多种形式和有效手段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还应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特长的培养和发挥。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活跃学生课外生活,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一、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课外活动是相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言的,它较之于课堂教学,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不受教学计划、教材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可以开展。由于课外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可依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和参与,使学生课外生活呈现出一种多维的、多层次的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正因为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求知、发展和实践需求,才使学生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因而,学校要积极拓展课外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增强学生学习效度,发展学生兴趣爱好
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新知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又能使学生将已有知识进行实践和运用。此外,课外活动还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发展学生对文学、艺术、体育等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才能。当然,如果仅仅以为课外活动就是玩玩跳跳,将课外活动降低到游戏的层面和水平,那就会犯认识和操作上的错误,甚至对学生的教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事实上,课外活动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作用是明显的。如果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对其进行分类,加以引导,定期组织开展活动,那么学生兴趣爱好就会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培养,成绩得到大幅提升。
三、充实学生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期,他们在集体、社会中有着对友谊、情感、娱乐、审美、理想情操、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科学文化、体育艺术等日趋强烈的精神追求。毫无疑问,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优良品德、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公益活动,当学生看到经自己劳动所创造的洁净环境得到公众的赞扬时,就会产生一种高尚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当自己的付出受到他人的尊重,认识到自己创造性劳动的价值,体验到了奉献和真善美的真实内涵时,也明白了雷锋精神之所以被人们长久传颂的原因所在。再如,组织学生举行硬笔书法比赛,学生在练字、展评的过程中,审美意识得到了增强;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学生了解历史,瞻仰革命先烈塑像和祭扫烈士陵园,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等等。通过一系列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美好,更加富有意义。
四、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课外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获得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但物理知识的扩展却来自课外亲身实践和课外阅读.
物理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物理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
们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著名的发明家瓦特,因为家境贫困,没有机会上学,先是在一家钟表店里当学徒,后来,几经周折他成为一名优秀机械修理工.他经过自学、探索、改革和创新,终于发明出了第一台蒸汽机,向世界宣告工业革命的到来.
又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实验,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
二、物理课外活动能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
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后,要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用,解决了实际问题,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新的求知欲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十分有效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讲“照相机原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摄影小组活动,学生会对照相机的原理更加深刻地理解.学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后,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自制望远镜;在讲“照明电路”后,组织学生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等等.在物理知识的应用中,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学生从书本上学习了一些物理规律、原理以后,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规律、原理,光凭做习题是不行的,可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做一些小制作.
例如,在讲“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外力成正比”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制一个测力器;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后,教师可让学生用废塑料瓶、橡皮管等,自制一个简易的潜艇模型;在讲“杠杆的平衡条件”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制杆秤;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物理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非智
力因素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与特长,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对前者起促进作用,对后者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以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例如,在小制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会经历失败的苦恼,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成功了,从中学生会得到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体会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会尝到成功后的喜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在小论文比赛中,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查阅有关资料,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从中学生会领略到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使他们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和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凡能满足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的体验,如快乐、满足、热爱等.情感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些需要、渴求或意向所决定的,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把学习物理知识作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渴求或意向,那么他们对学习物理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课外活动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功能
为了切实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很多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十分必要,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应当抓实抓好。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促进大学生心态的平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心理的调节,切实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发展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不但需要课程教育,而且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从各个方面来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促进他们心理的成熟。其中重视发挥课外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能,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课外活动的自身特点
1.课外活动具有自发性特点。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专门人才,对于学生来说,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学科本领,这是大学生期间的主要学习任务。但是在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学校应从大学生全面发展出发,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养。所以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自身需求、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有意识地全面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事实上,在大学校园生活中,有很多学生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就是由很多志趣相同、有共同爱好的大学生组成的。他们开展的日常活动是自发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的,这对于拓展大学生知识,开阔大学生视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心理的成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自发性,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性、积极性、能动性,是高校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课外活动具有群众性特点。课外活动是学生自主、自愿参加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决定参加各个种类的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所以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可以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也可以是不同性别,来自不同地域的,这就是课外活动的群众性。高校提倡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群众性,其意图就是扩展课外活动的学生辐射面,增加课外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特质的大学生在共同参与的课外活动中,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可以使他们在认识、思维、技能等方面得到改善,尤其是有利于调整他们的精神和情绪,促进他们心理的和谐发展。
3.课外活动具有创新性特点。在大学生课外活动中,虽有教师的必要的指导,但这种指导也是方向性、原则性的,具体活动的创意、设计、组织、开展,完全由大学生自主决定。因此,对处于思维活跃、敢想敢干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个平台,自主决策、自主创新,创新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创新活动意境等。通过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可以获得全新心理体验和认知,使得他们在课外活动中很容易闪现创新的灵感,爆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发展。
从课外活动的特点来看,课外活动可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疲劳、减缓甚至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困惑,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情绪,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高校,课外活动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很多学校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强化了对大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在对待学生开展的一些特色课外活动方面,学校还给予了必要的技术服务、资金辅助和场地支持等,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课外活动,来渗透、施加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生活观念的确立,使他们在课外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同时通过课外活动来达到消除大学生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促进他们身心和自我的放松,教育学生以平常之心面对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开展课外活动的工作原则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课外活动来推进其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在工作实践中,应当掌握必要的原则。
1.课外活动应坚持全面性原则。大学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不仅是要发挥优秀学生的特长,提高他们的素养和能力,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那些在生理、心理上存在问题,在沟通、社会交往或其他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要特别地关注。在课外活动中,学校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外活动,重视发挥每个学生个体的才能和潜质,激励他们奋进成才。
2.课外活动应坚持能动性的原则。外部环境固然对学生个体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学生内在驱动力是决定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当今教育环境下,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学习任务较多,学生课外活动的作用不大明显,而在高等教育中,学生有了较为宽松的时间、有了较多参与各种课外活动的机会。因此,大学应在各种课外活动的组织上,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发挥学生的特质和特长,激发学生在课外活动的主动性、能动性。在课外活动中,在学校老师的必要指导下,要尽量放开手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发挥、去创造。学生能动性激发与调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其在心理上才能自我有意识地自我调节,才能主动释放内心压力,促进心态的平和、稳定。
3.课外活动应坚持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原则。当前,在大学生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矛盾,都是现代社会各种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作为高校,在课外活动中,要从化解他们存在的问题、矛盾入手,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的机会,使大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真切感受,增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端正自己生活、学习态度,树立健康发展的标准,促进他们心理上的成熟。
4.课外活动中应坚持伦理发展的原则。道德伦理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它与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在课外活动中,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基本道德伦理的引导和教育,重视基本行为规范的要求,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世态度,促进其心理机能的完善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5.课外活动中应坚持指导性原则。尽管课外活动在很多情况下是学生的自发活动,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看,他们是一种在学校计划之外的活动,但作为高校,应紧紧抓住学生课外活动这个重要载体,重视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保持课外活动的方向性、健康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学校还要通过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拓展大学生的活动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指导和活动的掌控是第一位的,对大学生课外活动始终保持引导和教育不能放松。
三、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
尽管课外活动具有自发性、自主性的特点,但是作为高校,应当充分看到它的作用,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文体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展现大学生的才华,增强学生发展的自信心,又可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使他们的青春激情得到充分释放,使他们感到生活的快乐,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放松,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有益的。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大学生来说,可以通过鼓励他们参与课外活动,使他们也看到自己的价值和优势,从而改变对自己评价不足的认识,增强他们参与生活的信心。所以,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广大同学都能得到身体和心理的放松,能够使同学之间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团结、友爱的情感,这对于他们的人格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而对于文艺活动而言,文艺活动节目的精彩绽放,容易使同学们得到精神上的升华,有利于他们生活品位的提高以及个人素养的发展。
2.组织各种形式的竞技比赛活动,使学生获得美好心理体验。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合作、协调意识不强,竞争精神、进取动力不足,交往性、互动性不强的现状,必须充分借助举办各种形式的竞技赛事活动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其竞争意识、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坚定其拼搏奋斗的勇气。在高校中,学校既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也可以组织一些诸如演讲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竞技比赛活动的组织,使广大同学获得共同努力、奋进发展,互促进步的美好心理体验。
3.课外活动中要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努力实现他们与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学习有障碍、经济有困难、交友有困难、生活有烦恼、生理有缺陷、精神有问题等特殊群体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在某一方面存在欠缺或不足,在课外活动中表现为不活跃,不愿意参与,有的退缩、畏惧、自卑、害怕,有的逃避、抵触。面对这些群体,教育工作中绝不能放弃。在课外活动中,要积极动员他们参与,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让他们在活动中承担一定角色和任务,锻炼和提升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在活动中,通过与他们开展的互动、交流,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信心。通过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注、引导,来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健康发展。
4.开展专题性的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完成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教学计划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进行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开展团体和个体心理咨询,组织心理成文,播放心理影片,开展学生心理互动等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又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既给学生们带来了生活上的情趣,又使学生得到学校心理上关爱,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课外活动作为教育途径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实效显著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充分全面地发展,而且可以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黄策.初中生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9).
[2]胡涛,肖沙沙.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