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军校毕业学员总结

军校毕业学员总结

时间:2022-09-07 01:2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军校毕业学员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军校毕业学员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军校毕业 第一任职 森林部队

一、军校毕业生胜任第一任职应具备的素质

如何满足第一任职的需要,一直是学员在部队胜任工作、顺利发展的中心话题。任职能力是指承担某职位的资格和能力,即担当某职位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包括:行为、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关键技能等内容。对学员而言,第一任职是指毕业后分配到部队所承担的第一职务。作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森林部队一名第五年任职培训学员我认为军校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军校学生的内核。部队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价值观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份子,森林部队也同样如此。同时,森林部队的学员还需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形成属于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森林部队以森林草原防火护林为首要任务。森林官兵以林为业,爱林护生,在保护森林草原生态环境任务过程中,森林部队官兵具备了“铁脚板、山里通、活地图”的特殊本领,具有“不怕艰苦、不畏艰险、不负重托”的火场精神。为了森林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森林官兵吃苦耐劳,无私坚守,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们秉承着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和建设生态文明、守卫生态安全的任务,为森林草原的生态建设奋勇拼搏。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学员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等外在行为的体现。它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训练、学习及各项活动中。森林部队学员特有的价值观念决定了特有的行为习惯,其行为主要表现为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加所从事的灭火作战专业训练、防火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特色军事活动,以及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等良好的习惯做法。某部森林官兵在外执行任务返途中,顺路挖些小树苗,并将其带回,在营院内种植,再将栽好的树苗分配给每个战士养护,久而久之,营院内的小树苗竟长成了各式各样的树木。这在塑造良好营区环境同时,培养了官兵爱护环境、绿化环境的习惯和意识。

(三)组织训练能力

组织训练能力是指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基本训练方法,即为军事体能、军事技能和装备保障等,学员应明确训练内容和要求,训练口令下达要准确,能够开展总结讲评,具备组织班、排、连的业务工作训练能力。基层部队干部只有具备“像打仗一样训练”,拥有过硬的组织训练能力,才能真正拥有以训练为中心的日常工作的组织权、指挥权和讲评权。

(四)落实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的落实是指按照上级指示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学员正确理解上级意图,带领所属人员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基层部队中贯彻执行营、连长工作意图和指示的主要执行人是排长,因此,执行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排长在营、连长心目中的地位,排长应坚决果断地落实执行首长意图,使自己能够赢得上级信任,迅速脱颖而出。

二、军校毕业生第一任职遇到的常见问题

(一)业务能力较低

学员在校期间学习掌握了大量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训练能力缺乏,所学知识在第一任职岗位上很难应用,他们缺乏经验。在灭火指挥、组织救援和火灾调查等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业务上,他们的能力明显不足。

(二)管理能力欠缺

学员在第一任职岗位上,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缺乏预见性,对战士做思想工作的能力不强,“说”功不够,语言多“官”味,缺乏耐心和感染力,效果不明显,战士难以接受。学员组勤组训能力不足,把握不好度,造成了战士的抵触和备战松懈,这表明了其管理能力欠缺。

(三)协调能力不足

正确处理官兵关系也是一大难题,学员在处理官兵关系的方法和方式上欠妥,他们考虑一方利益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另一方利益,权衡的不恰当,使他们在和其他职能部门协调时,找不准“切合点”,不能迅速有效解决官兵问题,这造成了官兵情绪问题,影响了训练。

(四)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学员缺乏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在工作中,他们依赖性强,凡事依靠上级出主意,只执行领导交待工作,工作主动性不强;他们走老路子,办重复事;在面对复杂局面时,他们不能果断决策、积极应对,不能独立地处理突发事件,解决问题。

(五)缺乏必要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军校生自恃文化水平高,认为到了基层仍能占得一席之地,丢掉了学习新本领的积极性。殊不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超乎想象,他们在校期间所学技能有些已被改良或是淘汰。再者进入基层遇到突发事件,他们缺少前辈的指导,将会使工作举步维艰。

三、军校毕业生胜任第一任职的策略

(一)摸清底数,缺什么补什么

第2篇

论文摘要:体育管理是军校体育系统中的枢纽,应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军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对体育工作进行规划、实施、检查与评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运用,传统的体育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必将进行相应地改进和完善。军校体育科学化管理,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军校体育工作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能保证各方面融洽的配合,把工作能耗降低到最低水平。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军校体育管理者应当注重的方面。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军校体育管理工作中,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标志着军校体育管理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管理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一)辅助计划过程的管理

对于军事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检查落实,目前仍有不少院校采取上交、定期检查、临时抽查等方法来完成。调查发现,这种管理方法既增加了管理者的负担,又造成了管理效率的低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每位体育教员只需把各种教学计划输入计算机,通过校园网把计划文件上传共享,管理者就可以详细而及时地检查和审阅每位教员的体育教学计划,从而避免了繁琐的翻阅工作,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使管理工作高速、高效。

(二)辅助教学过程的管理

1、周密准备军事体育教学,如教员的合理配置,教员的认真备课等;2、严格按照军事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3、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客观评估教学效果;4、科学制定考核方案,系统分析考核成绩。

(三)辅助检查评定和总结反馈过程的管理

对军事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的检查与评定,包括对教员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评定以及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等。利用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统计软件,可以减少人为情感评定的情况,使得检查评定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把每一次的检查数据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中,整理保存,在学期或学年结束要进行评定时,就可以全部调出数据和资料,结合相关的标准给出准确的评定。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的应用

(一)辅助学员体质健康状况管理

建立学员体质、体能和机体生化指标、心理测试指标数据库,对学员身体、生理、心理指标进行全程监控,为军事体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1)建立学员体质、体能数据库。从学员入学开始至学员毕业止,通过对学员身体素质:100m跑、10m×5往返跑、单杠引体向上、2min俯卧撑、2min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5000m跑和体型等基础体能指标,进行定期有规律的测试。了解和掌握每个学员的身体素质变化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学员始终保持强健的体魄;(2)建立学员生理生化指标数据库。从学员入学开始至学员毕业止,通过对学员的脉搏、血红蛋白(HB)含量、肺活量、血乳酸浓度等指标进行定期有规律的测试,监控学员的机体生化指标水平,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3)建立学员心理测试指标数据库。通过对学员特设情景、特设问题的测试,了解、掌握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价学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一个人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健康状态,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二)辅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管理

院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部门可以通过校园网里的网页或自动化办公系统,把制定好的院校年度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的内容等情况及时,实行网上报名,信息即时更新。在组织运动竞赛活动中,利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可以很好的制定编排比赛的秩序册,归纳统计管理各项数据,及时每项赛事成绩。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而且还提高了管理效能,使管理更加科学化、自动化。

(三)辅助运动队训练管理

在训练过程中,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进行求和、排序、筛选和统计工作。利用数据或编程软件可以对获取的样本特征统计指标进行分析,可以为运动员的技术改进和专项素质提高找出科学训练的依据;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可以把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录像或图片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录像或图片放在一起对照分析,找出其技术动作的差异与不足,有助于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分析和掌握;而对于一些运动员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技术动作,可以利用三维软件对动作进行形象和直观的演示。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辅助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管理

结合院校体育工作实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相应的管理应用软件,可以使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的管理更加规范高效。运用校园网,把用于购置体育器材设备和维修、扩建体育场地,以及各种体育活动所需的经费,及时、详细地公开、公布,接受监督,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加透明、严谨。使用计算机将体育器材用品按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三类分别进行管理,同时健全器材的购置、保管、借用、维护等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此外,利用校园网可以将出借的器材定期公布,这样就方便选择借用,使得器材的利用率提高,让院校体育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

(二)辅助体育工作档案管理

在院校体育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并认真搞好档案、资料的积累、整理、统计、分析,发挥其信息储存和反馈作用。可以采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对于上级部门的各种法令、条例、决定、指示等文件,本校有关体育工作的规则、制度、决定,军事体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日志,学员课余训练计划、日记,各项工作总结,以及教员的阶段和课时计划,学员体质健康数据等,制作成电子档案,分类存储。这样档案管理就更加有序,查阅就更加方便快捷。特别是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及时地对数据自动进行分类处理、快速准确地评判、提供常用的数理统计分析指标、成绩排序汇总、各种统计报表的打印等。

第3篇

关键词 军校学员 责任教育

一、现状

军校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富于创新、善于学习、崇尚荣誉的高智力群体,被国家、社会、人民寄予着厚望。当代军校大学生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光辉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进步的同时,一些有违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潮也确实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巩固,主要可归纳为三点:

1.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目前军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我国经济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改革开放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每个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在发生变化。部分军校学员对个人利益的过度敏感和个人喜好的偏执,使得他们的自我责任感呈现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功利化倾向。

2.家庭责任意识有待提升

所谓家庭责任意识,就是要爱家人,爱家庭。当代军校大学生由于经历了激烈的升学竞争,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家里的爱,能把这些呵护和关爱变为努力的动力。然而,作为部队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仍有一部分军校大学生对于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不知道感激,任性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责任意识的欠缺。

3.社会责任意识亟待加强

社会责任要求个体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自觉维护他人利益,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祖国的责任意识。但是,近年来不少年轻干部刚刚毕业就要求转业,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价值取向的扭曲,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缺失。

二、 责任教育目标与意义

责任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为使主体在自主选择基础上养成基本的责任品格而对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教育引导,包含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能力等一系列内容的教育活动。军校大学生是推动部队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这一特殊社会角色要求他们不但要对自己负好责,同时也要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负好责。由于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复杂性、军校教育的偏颇以及家庭教育的缺陷等种种原因,部分军校学员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履行责任能力差,因而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自觉的责任感和责任能力,领悟人类传统道德精神,影响和辐射社会公众,是军校责无旁贷的使命。

三、责任教育的实践方略

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学生主体原则、环境熏陶原则、实践锻炼原则、层次渐进原则,有条有理地循环进行。可以说,这是一个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过程。期间教育者应做到,建立和完善适合责任教育的运行机制,将责任教育面向全体,使学生普遍得到发展。具体实践方法总结如下三点:

1.灌输责任知识,培养正确的责任知识

在课堂上进行责任理论知识的教育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虽然比较机械生硬,但至少给予了学员一个接触责任的氛围,为更好更深入的责任教育提供了可能。其次,还可以通过媒介进行责任意识培养,有时更有利于他们接受和理解。

2.优化责任教育环境,陶冶高尚的责任教育感

责任教育环境又分为学校人文责任环境、家庭责任环境、社会责任环境。只有这三方共同完善,才能有效促进责任的教育。

首先构建学校人文责任教育环境。教育的最基本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怎样做一个有益于自己、他人、社会的人,在这个基础上才是强化他们献身国防的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建构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创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建立监督机制,强化军校学员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讲究诚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其次改善家庭责任教育环境。许多孩子从小就是家庭的希望,家里对他们几乎是有求必应,呵护备至。中国传统的父母都是只讲奉献,不求回报,这使军校学员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别人帮助他、关心他,他就应该表示感谢,并且在别人需要时也要给予别人帮助关怀。父母是孩子责任意识教育的启蒙老师,只有在家中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爱关系,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又学习到怎么样去爱别人。

再次净化社会责任教育环境。当前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干劲,因而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有的人却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的“极端功利化”倾向。因此,当代军校学员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缺失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净化社会风气,消除不正之风,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气氛才是加强军校学员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3.锻炼坚定意志,促进责任行为的养成

军校首先还是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责任管理机制,对学员的行为有一个基本的约束;其次,引导学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切身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这不仅十分有利于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体验关心、感悟责任,也使得他们感受到对社会、对他人负责本身就是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获得实现的过程,从而指导自我责任的行为修养,产生责任认识和责任行为相结合的需要,进而内化为责任意识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第4篇

语言测试是语言及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测试。科学的语言测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言测试,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第一位的,语言测试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服务。什么是语言能力?这是任何语言测试工作者首先要面对并且必须回答的问题。

2.语言理论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测试重点

2.1二十世纪初重点考查语言知识的掌握。

对于什么是语言能力,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的观点和看法不尽一致。在二十世纪初,语言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尚未形成指导语言教学的系统理论。语言教师把语言当做一门知识在教,包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语言测试也就考查被试对这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2.2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听说技能。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明确限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反,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视共时语言(也就是口语)的研究,特别着重于分析、描写语言的结构提携;从不孤立地看待语言要素,认为语言的一切都奠定在关系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大行其道。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学习语言就是要获得操作这套符号系统的技能,即训练对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的一套语言习惯。在这个时期,心理测量学理论对语言测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心理测量学坚持语言能力可分说,认为语言可以分解为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运用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的能力就是语言能力。这个时期的语言测试称为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测试。与科学前语言测试相比,它更加注重听说技能,尤其是听的技能。这种测试在五六十年代占统治地位,到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仍是主流。

2.3Chomsky语言理论重点测试交际能力。

六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逐渐兴起。乔姆斯基继承并发扬了唯理主义的传统,就人类语言提出了这样的假设:语言是人的生物属性,人的语法知识是天赋的;人类语言存在着普遍语法;人脑中有专司语言的机制——语言官能。语言不再仅仅被当做交际的手段,更被看做思维的工具,看做人之为人的特有属性。由此可见,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超出语言能力的能力(如: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因素),它决定了教学和测试内容。

2.4交际语言能力说推出考查语言场景中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1979年举行的第一次语言测试研究研讨会上(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Colloquium。简称(LTRC)),Canale和Swain(1980)向大会提交了“交际语言能力的理论模式”。此模式充分吸收了许多研究者的成果。在八十年代的外语教学界和测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九十年代,Bachman(1990,1996)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capacity)。它是语言能力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是将语言知识运用于交际目的的手段;心理生理机制则指把语言交际看做一种物理现象,运用语言交际时所牵涉的神经和心理过程(韩宝成1995)[1]。

3.我国外语测试的特点与对策

3.1我国语言测试的现状。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语言测试要“着眼于考核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准确性和流利程度”。为了检验大纲的落实情况和推动英语教学改革,1987年9月国家教委高校司推出大学英语测试,即人们常说的四、六级考试。它是全国性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是西方现代语言测试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张新元2004)[2],基本上属于乔姆斯基语言学派的测试模式。

自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全国范围实施以来,它成为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杨慧中(1998)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回顾与展望》中指出:“大学英语测试对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对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社会上普遍将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检验高校英语教学的标准,因此它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从语言存在的价值看,应是生活工作中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然后根据学习的内容再决定测什么;从逻辑上看,应是先教而后测,教什么就测什么。但在我国高校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则完全可能本末倒置,即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学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学习的目的也是应付考试。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46%的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停课复习备考有一定用处,20.7%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只有19.9%指出复习备考没有必要(戴曼纯,2003:133)[3]。调查充分说明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四、六级考试的强烈冲击。通过分析军校英语教学与四、六级考试的关系,我们看到英语教学完全不能顾及学员对专业英语的需求,被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所左右。由于军校的特殊性质,学员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指向基本明确,许多时候军校英语教师想要带领学生学习更多专业英语内容,提高他们专业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只要看到学生丝毫不关心这些新知识,而是全力以赴准备四、六级考试,他们也会退而求其次,不可避免地为学生着想将教学重点放在与考试紧密相关的内容上。这种脱离军校学员未来职业需要、完全背离外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试题汇编,是对师生宝贵时间的巨大浪费(衣进韬,2008:92)[4]。

3.2建立以学生为主导英语语言测试体系。

外语教学的发展经历了“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师生互动主体”的演变,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公认。同外语教学界由研究教学方法转移到研究学习者本身上来一样,被试特征对测试行为的影响也是当前测试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被试特征包括文化背景、背景知识、认知能力、性别和年龄等(Bachman 1990)。英国的UCLES(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 Syndicate)和美国的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合作,就FCE(First Certificate in English)和TOEFL,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研究被试特征对测试行为的影响[5]。研究在Milanovic和Bachman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态度、动机、焦虑感和努力程度四个因素;第二,策略因素,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作为该研究的一个部分,Kunnan(1995)采用一种结构模式方式(structural modeling approach)着重研究了文化背景、接触英语的机会、学习英语的态度和动机及监察模式对测试行为的影响[6]。Bachman(1990:156)指出,随着个人特征及测试方法对测试行为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测试开发人员对哪些特征因素与方法因素产生交互作用会了解得更透彻,并且在实践中能够设法减少这些因素对测试行为带来的影响,为被试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试水平提供机会,这样我们就会更好地、更公正地测量其语言能力[7]。在大学阶段,根据不同高校的性质、专业特点及职业导向等因素研究被试特征,采用多重评价标准是正确调整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关系的关键。同时,避免一刀切的评定标准,根据需要设计测试内容与方法体现了测试对语言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3.3以学生为主导英语语言测试的尝试——采用多元化测试方法。

跟踪军校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我们发现,目前部队年轻军官普遍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部分具有研究生学历,这些人员均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大多数是“哑巴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差,能够自主运用外语组织指挥、联系协调、合作交流的人才非常匮乏。在频繁的军事交往中,官兵的对外交流能力已经成为部队有效履行使命的基本要素。鉴于军校特殊性质,军校英语测试改革刻不容缓,全国性统考已显现出严重的弊端。军事英语课程测试更应具备专业针对性,应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重点在于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军事英语的考核以两学期的笔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的作业情况和课堂上presentation的表现。通过Presentation的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学员的综合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甚至通过专题演示也体现他们高层次的语言技能,包括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机制(psycho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此外,为鼓励学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为了充分体现他们的翻译水平,我们决定,在成绩考核中对学员在学习期间发表的军事英语译文实施奖励分数措施。在开学之初,我们就把诸如Sea power,Proceedings,Jane’s Defense等军事网站推荐给学员,让学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自主式的军事英语学习,并鼓励他们把有价值的文章翻译成中文,投到相关专业期刊上。运用这种方式,不仅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员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员的成就感,真正实现英语教学为专业学习服务的目的。

4.结语

通过回顾语言测试的发展演变,总结我国高校英语测试特点,发现大学英语测试在高校师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确实起了一定的负面反拨作用,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应该引起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军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的缺陷,笔者首次提出尝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测试体系,从学员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多元化测试方法,提高学员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员的成就感。只要对测试及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使语言测试能够很好地促进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能在各个行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外语为专业服务的作用。

注释:

①韩宝成.L.F.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

②张新元.大学英语测试质疑述评.外语界,2004(4).

③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④衣进韬.大学英语测试对外语教学的反拨作用.考试周刊,2008(3).

⑤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⑥Kunnan,A.J.Test Taker Characteristics and Test Performance:A Structural Modeling Approach.Cambridge:CUP,1995.

参考文献:

[1]韩宝成.L.F.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

[2]张新元.大学英语测试质疑述评.外语界,2004(4).

[3]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衣进韬.大学英语测试对外语教学的反拨作用.考试周刊,2008(3).

[5]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第5篇

关键词:后勤院校 办学 科学发展

一、要有一流的办校理念

目标指引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后勤院校办学方向从内涵支撑上讲,就是要建成“理论厚实、学科领先、专业优化、科研突出、技能拔尖、特色鲜明”的综合大学;从学校标志上讲,就是要建成“传统优良、理念先进、制度严明、活力充足、人才一流、领导坚强”的综合大学;从目标上讲,就是要建成“创新型、特色型、效能型、和谐型”的综合大学。这就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注重形成优秀的办学传统,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培育和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突破的科学精神,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超前教育等五种现代军事教育理念,努力遵循并探索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办学;理念跟不上时展,改革创新就难以进行;重视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超前教育等五种教育理念;明确军事后勤院校办学的目的,树立精品意识,为部队后勤建设培养人才。

二、要有一流的“大师”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院校教育改革的保证,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创名校的基础。积极从地方招聘、引进高水平的专家教授,尤其是后方各勤务与地方相通的专业。确立合作办学的开放理念,大跨步、全方位、宽领域地走出去、请进来,有计划地到地方高等院校、兄弟军事院校和教育科研部门邀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到学院授课;或到有关部门参观学习,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名家的经验,以加强和外界的交流和联系,开阔教员的眼界,让教员了解更多的教育科学和新兴学科知识。组织专家教授(适量增大专家的比例,减少行政领导的比例)定期到国外学习交流,增加学术活动的分量,摒弃出国游玩的心态。青年教员能否肩负起自己重大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和行动。作为学院的管理者,必须研究他们的状况,做好他们的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尽快成熟创造条件,并发挥他们生力军和主力军的作用,这是一项战略任务。对青年教员的培养,除要着力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之外,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为此,可订立以下多项制度,用以保证青年教员业务方面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三、要有一流的学科体系

坚持把学科建设放在院校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突出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扶植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积极推进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学科体系。随着军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军校本科学员数量压缩,学院应适量向总部申报增加研究生的数量,以适应学科专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善于总结交流。总结交流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员在各自的工作中,通过积极的思考、大胆的探索,有不少教学的先进经验创造出来,所以每个阶段都要在各个不同的范围内进行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借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及时介绍和推广,让其他教员进行学习模仿。

四、要有一流的制度及管理

始终保证制度执行的公正性、公平性和严肃性。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依法治校”的理念深入人心,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的顺利进行。为本科、研究生招生创造公平的环境,择优录取,杜绝关系户。教考分离,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严格落实末位淘汰制。教员职称的评定要看其学术水平,学术成果(杜绝学术造假)。不应着重其平时工作成绩。加强学校软、硬件资源建设,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网上选课、网上评教等)。

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改革;选题重点;选题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02-02

一、前言

军队院校工学类的本科学生毕业设计除了满足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外,还要突出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更加贴近部队的训法、战法及新装备运用;二是毕业设计的组织应该与毕业综合演练设置的科目结合起来;三是毕业设计的成果要突出战术演练、红蓝军对抗、新装备应用、新战法探索;四是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要提高军事工程素养、装备技术使用、遂行保障任务等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毕业设计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了毕业设计选题的5个重点,最后对毕业设计选题的程序进行了剖析,以便使指导教师更好地把握毕业设计的选题重点、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当前毕业设计选题存在问题

合训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是关系到毕业设计全过程的关键之一。题目是指导教师拟定,论文是毕业学生完成。目前大部分的毕业设计选题已经体现了“一人一题、真题实做”,但由于指导教员的知识结构有限、与部队训练接触联系有限、新装备技术性能掌握有限等原因,选题存在“翻炒陈饭、背景假旧、意识落后”等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太大。军校本科的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还要毕业考核、毕业实践、综合演练等。运用10~12周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如果题目太大,使得学生不知如何入手,尤其是哪些总体综述性的、总体设计性的、技术发展性的题目,难以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相应成果,也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

2.题目太小。相反,有的毕业设计题目太小,仅仅是每个工程中的细枝末节,或者也不是典型的问题,这样的题目给学生,起不到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专业的总体也把握不足,难以对四年本科所学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及综合运用。

3.题目重复。有的指导教师,将前几年已经指导过的题目反复拿出来,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较少,其毕业设计大体思路、成果形式以及参考资料等都是现有的,但是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以往同类课题的毕业设计论文,另一方面多年使用同一题目,教师培养了惰性,设计内容也容易老化陈旧。

4.题目太假。这种题目脱离实际,没有理论基础,没有运用领域,或者完全是天方夜谭,一般是没有经验的青年教师拟定的题目。因为工学的本科学生所进行的毕业设计,必须是理论联系实际,应该针对工程保障中的某个任务,通过毕业设计的设计研究来解决某个工程实际问题,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5.多人一题。有的指导教师为了省事,将某个工程实际问题划分成多个方案,题目类似,用方案一、方案二等进行区分,此类题目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选择时不知道采用什么技术,形成什么方案,而在随后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内容和技术容易混淆,因此在拟定题目时,可以加以进一步的描述,例如“某桥简支混凝土梁加固方案”、“某桥连续梁加固方案”、“某桥钢梁加固方案”等,使得选题学生在从题目上就可以加以区分。

三、毕业设计选题重点

毕业设计题材来源广泛,涉及学科方方面面,各指导教师应要树立“姓军为战”的意识,可依据毕业设计选题范围指南,结合部队需求、科研课题设置选题,真题真做,题目力争源于军事理论研究创新、部队战备训练实践、武器装备研发运用。选题要着重体现以下要求:一是突出专业性,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能够锻炼学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体现理论和现实意义;二是突出实践性,鼓励与部队、科研院所等外单位联合拟定毕业设计课题,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是突出创新性,毕业设计成果要体现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体现思想性和价值成果,避免空洞泛泛;四是突出可行性,课题的口径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合军队院桥本科学生的特点,适度从难从严,切实使学员经受科学技术综合训练的淬火提升。具体说来,选题应围绕以下5个重点:

1.选题应结合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毕业设计的选题,要结合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进行,要做好这个工作,建议采用“双导师”制,来自部队的导师提出有关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需求,协助进行指标论证、战术推演、综合应用、关键技术等步骤指导;校内导师按照选题具体指导毕业设计,掌控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成果。

2.选题应结合新装备技术运用。我军工程保障装备及技术不断发展,军校所毕业的学生是部队基层干部,也是这些新装备新技术运用的主力和骨干,因此道路桥梁与渡河濒海工程专业的学生围绕支援桥、重型舟桥、自行舟桥、冲击桥、机械化路面、伴随桥等新装备,开展技术运用、作战使用、组织指挥、综合运用、技术保障、创新革新等,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新装备新技术结合起来,便于更好地掌握新装备新技术。

3.选题应结合毕业后工作岗位的需求。指导教师与学生通过课程实习、毕业实习、部队锻炼、用人单位调研等,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并围绕岗位任职的相关工作,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课题,这样的题目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工作,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工作要求,提前做到与工作岗位进行接轨,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开展工作。

4.选题应结合毕业综合演练科目。军校最后一年进行的综合演练是带有战术背景下的装备技术运用,例如工程保障系列主要围绕机动工程、反机动工程、生存工程等保障任务,在机动工程保障中开设门桥渡口、架设浮桥、军用桥梁架设应用、急造军路构筑、软滩地克服、渡口桥梁伪装、战场工程侦察等科目,而毕业设计完全可以依托综合演练的科目设置选题,将毕业设计与综合演练结合起来,毕业设计解决综合演练的问题,而综合演练来检验毕业设计的成果。

5.选题应结合非战争军事行动技术难点。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艰巨。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包括反恐维稳、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例如2008年冰雪灾害、5・12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往往事发突然、发展迅速、影响巨大,而且伴有大量连锁反应或次生灾害,出现十分复杂多变的局面。通常负有“迅速控制事态、抢救生命财产、维护政局稳定”的使命。而开展桥梁加固、道路抢建、渡口开设、浮桥架设等是部队抢险救灾的首要任务,毕业设计结合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技术问题开展,有助于提高毕业学生执行应急工程保障的能力。

四、毕业设计选题程序

毕业设计选题还要加强过程管理,摒弃以往“指导教师出题,学生埋头设计”的现象,而要按范围指南出题、教务机关组织审查、修改完善后,学生双向选题、学生开题这样一个过程,以使选题质量更高。

1.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及设计范围指南。毕业设计开始前约一个月,根据学生人数、专业分布以及指导教师的情况,机关对各教研室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同时附毕业设计范围指南。该指南是机关组织专家针对当前毕业设计的要求,以及上述毕业设计选题的5个重点拟制的,包括装备运用类、技术创新类、技术或装备拓展类等大类。各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确定课题,可以根据装备型号选取,可以在题目中加入战场环境,可以在题目中加入训法、战法的内容,可以根据论文具体内容加入技术创新的内容方法确定选题。

2.指导教师拟定题目,机关组织审查。分配给指导教师的学生数量,向高职教师倾斜、向科研项目多的导师倾斜、向往年指导优秀毕业设计的导师倾斜,一般按照学生数与题目数1:1.2的比例拟定题目,并同时撰写课题的意义、主要内容、成果形式等,学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返回指导教师进一步修改完善。

3.题目,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毕业设计开始前两周左右,根据教务机关的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选择课题,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可以与指导教师联系,询问课题基本情况,也可以在校园网上查询教师指导以往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一般助教不独立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可协助指导;讲师、副教授、教授指导的学生数量分别为2~3人、3~4人、4~5人为宜。

4.毕业设计开题。毕业设计开始时,组织毕业设计开题,学生从对毕业设计课题的理解和认识、毕业设计课题的资料收集及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总体方案、主要步骤、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课题进度安排、毕业设计成果要达到的指标参数等方面进行汇报,指导教员给出具体意见,开题考核小组考查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的理解程度,如果达不到要求则重新开题或者更换题目。题目一旦确定就不再随意更换,一定要更换,则需进行开题汇报,通过审查才行。

五、总结

军队院校的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四年来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是培养学员知识综合运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员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与检验。而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是整个毕业设计开始和关键,将影响毕业设计的顺利进展和质量,当然选题结束后,指导教师还要加强指导,制定毕业设计总体计划和周计划,开展毕业实践和试验,加强中期检查,督促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做好毕业答辩准备等工作,以便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军事院校;文职教员团队;高素质;培养措施

一、引言

文职教员是军校教书育人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员的思想素质、人格品质、理想信念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学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文职教员团队,既是办好军事院校的基础,也是直接关系到中国军事院校的改革成败。本文立足岗位,从军政素质,培训方式以及科研培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部队院校文职教员岗位需求,形成了适合军校发展的高素质文职教员团队的培养方案。

二、加强军政素质建设

1、强化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文职人员的军政素质

军队院校的从严治校方针,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人才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目前军校对待非现役文职人员有两种观点和倾向:一种是把文职人员当作社会人员,只要求他们完成工作任务,不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种是把文职人员当作聘用人员,不去做详细的职业规划和引导,使得文职人员缺乏“归属感”。

绝大多数文职人员,在应聘到军队院校工作前都接受过一定的政治教育,但是与军队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而且非现役文职人员的不稳定性与军事教育的特殊性,对安全保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职人员正式上岗前,针对其身份的特殊性,应从各个军队院校的实际出发,还需要进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学习范围不仅包括军队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党的最新理论等,还应包括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保密知识军队特色的学习内容。通过政治理论学习,规范非现役文职人员的思想认识,加强他们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和工作纪律,提高文职人员的军政素质,使文职人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政治觉悟,更好地适应军队工作需要。

2、定期组织文职人员参加军事训练

根据文职人员管理规定,除平时在单位履行技术服务,事物管理岗位职责外,还应当根据需要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职责。定期组织文职人员进行军事训练,能够培养文职人员顽强刚毅的思想作风和身体素质,增强文职人员在军队工作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创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得军队的应急保障机制全面到位。

三、拓宽在职培训渠道

1、新教员培训

为了让文职人员尽快适应军队工作,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应接受必要的岗前培训。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新教员培训班,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行为规范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与考核。除此之外,各学科还根据聘用岗位的不同按需施教,自行组织师资培训。通过业务培训,文职人员能够了解到具体的工作内容、掌握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更快融入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

2、“导师制”培训

为了让文职人员尽快适应军地差异,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业务培训仍不能放松。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文职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还要有突出的工作能力。各学科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派资深教员对文职人员通过一对一结对培养的形式进行辅导、帮带,快速促进文职教员专业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以老带新,安排不同层次文职人员讲公开课,加强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能力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五个方面的交流与培养,提升各层次文职人员的教学能力。

3、校外课程进修

专业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仅促进了文职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性,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既满足了个体的需要,又有利于提高文职人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增强军队院校文职人员岗位的吸引力。组织教员在相关院校、部队和地方进行培训,使教员知识更新,紧跟时代。鼓励文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专业培训、学术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军队院校也应该为文职人员创造机会开辟绿色通道去提升学历、继续深造,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教员的需要。

4、专业融合

加强非现役文职教员的专业融合,使之与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培养了解专业,服务专业的文职教员。通过赴部队调研、参观见学、代职锻炼,拓宽眼界,提高教员的实践教学能力,深入了解部队与专业需求,安排文职人员到装备生产厂家、科研院所进行技能培训、跟班学习、装备维修理论培训等。

四、创新的科研能力

1、注重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高科研能力

文职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但大都毕业于地方非军事专业,要提升军队院校任职水平,处理掌握本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备相应的军事学科的专业知识。实践是文职人员提高科研能力的主渠道。要注重在教学工作中观察、分析、思考,学会科研选题。在大量的教学工作实践中,要善于在不断的探索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寻找规律,发现新知。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课题,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将其上升到理性认识水平,逐步形成科研论文与成果。

2、建立激励机制,增强科研积极性

要注重营造科研氛围,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增强文职人员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的积极性。配合学校的科研活动,建立内部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文职人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多写学术论文,多出科研成果。可以采取教学岗位轮换培训,定期业务学习,以及组织学术交流等方法,督促文职人员思考钻研,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学改革,教材编写以及论文撰写,以科研带教学,促进教员科研水平同步提高。

五、总结

非现役文职人员在军校工作为军队服务,这是我军用人制度的重大改革。如何使得非现役文职人员能够尽快的适应军校的工作,更好的服务部队、融入部队,还有很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结合我国的现有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更加有利于军队院校的发展。大力培养一支强军政,精教学,协作好,有创新的高素质非现役文职人员团队,是加强军队院校的现代化建设,体现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辉.浅议创新教育对高校教员素质的基本要求[J].教育探索,2009.4.

[2] 张千.加强军校学员军事素质培养研究[J].华人时刊,2013.9.

[3] 路璐.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人员的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6.

第8篇

本课题研究的宏观目标就是要制定出一个比较全面和科学的人文培养体系,通过树立培养目标,搭建培养平台,通过建立评价体系,为学员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一、现有人文环境

1.学校人文资源现状

目前,生长干部学员营人文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文课程严重不足。大学四年除了一学期的大学语文课和部分选修课,没有更多正式的人文课程。二是基层单位基础设施短缺。生长干部学员营没有全面普及建设阅览室或定期定量配发书籍,导致阅读书籍的不便,不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人文环境的构建也是不利的。三是现有资源利用不足。根据调查了解,对人文类书籍的借阅很少。以本科学员为例,所借阅的书籍大部分是学科辅导资料、个人兴趣爱好的内容,人文类书籍寥寥无几。校园网上相关内容的点击率也不是很高。

2.对于生长干部学员营现有人文环境的看法

教员认为,必要的人文知识是最基础的内容,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而现阶段学员学习人文知识主要是为了通过必要的课程考试,主动进行课外拓展的很少,开设人文课程没有达到激发学员兴趣潜能,主动培育提升人文素养的初衷。

营队干部对本单位人文环境现状非常清楚,但总体上,人文环境构建营造的工作是非常滞后的。一方面,营队干部接触的人文知识有限,工作后如果疏于学习提高,在这项工作上就基本无经验可谈、无路子可循。另一方面,营队干部在这方面力量较为薄弱,往往会力不从心。

生长干部学员作为营造人文环境最直接的参与者、受益者,这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一是学习人文知识的时间难以保证。二是对人文资源的遴选利用盲目、不实际。三是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

3.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是对人文环境的传统定位尚未破除。学校设置的人文课程分量太轻,四年本科学期期间不能延续,导致大部分人产生惯性思维,认为这类课程不重要,大概学一下,通过考试就可以了;学员旅、营在培养学员的过程中很难下大力气营造人文环境;学员在四年军校期间任务日趋饱满,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更为轻视。

二是旅、营着力构建营造的力度不够。一方面,对学员的教育引导不够。对于学校人文资源的指导规划需要加强,发挥学校特色文化优势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基层开展文化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在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学员一堂课等活动时,注重更多的是突出时事政治或比赛本身的操作技法,总体上看,文化气息不浓厚。

三是学员自学自修普遍缺乏科学规划。人文知识的学习是长期的,人文素养的积累也是缓慢的,需要一个符合个人实际设计规划并付诸实施,才有可能收到实效。在现有框架下,学员培养人文素养,在实施的过程由于缺乏规划,就会出现“吃快餐”的不良现象,想到什么“吃”什么,往往营养价值不高,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二、人文环境在军内的成功先例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西点军校采用双轨制,加强对学员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美国三军军官校都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量改革,大量增设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2009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美国大学年度排行榜,根据教育品质、学生经验和学生成就三方面的评定,首度将美国西点军校列在榜首,而哈佛大学则仅仅排名第五。西点的毕业生之所以能够在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如此广泛而重大的影响,和它教育体制中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是密不可分的。

而我军院校特别是几所综合大学,都是从原来的理工科院校发展起来的,人文学科基础较弱,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相对不够。因此,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努力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在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应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

三、学员营人文环境的具体内涵

1.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

一要着眼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素养的提高。首先,优化学习方法,掌握基础知识。将学习更加合理化,克服死记硬背。其次,进一步提高对学员人文知识的要求。更多地深入思考体会、对比总结。最后,文化素养的提高是最高目标。通过基础知识学习,更多的是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积累知识、提供素材。

二要满足学员学习人文知识方面的基本诉求。一方面,帮助学员解决现实困难。营队要确保学员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和充分的资源可以利用,保护好学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利用。根据学员营现有实际,对图书角、阅览室、文化墙等基础设施加大投入。

三要抓住点滴时机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使学员置身于浓厚的人文文化中。与此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全员参与的健康的人文氛围,使学员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感上得到陶冶,精神上得到升华,素质上得到提高。

2.养成良好的人文思维

一是以点带面,促进全面发展进步。人文素质教育应当教育学员如何去做人,如何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培养学员基本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 、沟通能力、审美能力、学习能力、讨论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等。

二是启发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的自觉。引导学员通过想象和联想,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即对学习的主人公进行“角色置换”和“情感迁移”,这样不仅能拉近不同生命个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体验情感的丰富、生命的博大和崇高,体味人的尊严和神圣,还能受更高的精神境界的吸引和净化,从而实现学习者自身品格的提升。

3.培育崇高的人文品格

增强学员的人文素养,使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创设各种方式营造符合学员思想和生活实际的认知共鸣或心理认同的情境,使学员产生真正契合实际的“心灵”感悟和深刻的体验,并最终获得精神的开启,生命的升华。

四、建设学员营人文环境的具体方法

1.学员营与教员双向结合,丰富人文活动

学员队定期组织人文活动,教员参加并指导这些活动。如定期出黑板报、简报,有计划地开展专题读书、知识竞赛、音乐鉴赏、影视配音、书画欣赏、板报展览以及辩论赛等活动。将先进的军事文化理念融入到军人精神生活之中,形成具有军事创新的、与时俱进的先进军人精神文化生活,使之成为军校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源泉。

2.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

一是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多采用研讨式、问答式、辩论式等双向交流式教学方法,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二是积极为学员搭建平台。为学员提供发挥聪明才智、提升个人素质的机会,让学员在文化实践中修心养性,培养加深对军队的感情,全面提升素质。

3.参加社会实践,提升人文素质

第9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管理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

“以教管工作为突破口,提高中队全面建设水平”。这是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得出的统一认识。为理清思路,统一思想,队党支部提出了“永远领先一步,视今天为落后”的行动口号,明确了“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把管理教育工作摆在重心位置,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经常,狠抓落实,使这项根本性、全局性的基础工作得以全面展开。

1、管理中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常抓不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道理讲不透,教育不得力,再好的管理模式,再好的管理方法也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经常性思想工作在增强学员献身国防事业心,调动学员爱军习武的积极性,完成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中起着直接的服务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才合格不合格,管用不管用以及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在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教育计划的同时,针对学员各种现实思想问题随机进行最及时、最普遍、最具体、最经常的群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众性教育疏导工作。如个别学员认为“军校不是部队”、“老同志老作风”、“不必管得太严”,在工作学习上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对此,我队及时进行了“当兵干什么”、“考学为什么”、“打赢靠什么”的大讨论,充分利用课前演讲、班务会、黑板报等形式自助互教,在全队形成了“毕业不是转业”、“长年龄更要长知识”、“不过硬”就是“不过关”的观念,澄清了学员的模糊认识。通过经常性思想工作,解决了不同时期的各种思想问题,帮助学员把倾斜了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端正了过来,把颠倒了的是非、荣辱、美丑的界限纠正了过来,把动摇了的理想、信念、追求等立身做人的精神支柱树立了起来。近两年来,我队从未出现过同志间不团结,工作不支持,管理中发牢骚讲怪话、顶撞骨干等现象;没有被歪理所迷惑、被“酒绿灯红”所诱惑等明显后进学员,保证了学员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为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坚持管理育人的根本方针。

军校的根本职能是培养适应军队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认为,要使队全面工作上台阶,最主要的是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一年来,我们因势利导,广开育人渠道,营造育人环境。通过狠抓教学工作、岗位实践,开展第二课堂等活动,采用以会代训、重点传授、专题演讲、撰写体会、学法交流等形式,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全体学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增强了凝聚力,为战斗力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学员素质的提高是我队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

、充分发挥学员队干部在管理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兵无强弱,强弱在将”。部队建设的水平与队干部的领导作用紧密相关。很大程度上讲,学员队管理教育的过程就是学员队干部用自己的决心、意志、形象去影响带动和指挥全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队干部就是“火车头”、“发动机”。两年来,队干部充分发挥在管理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严于律已,率先垂范,一心扑在学员队建设上,尽职尽责,敢于叫响“向队干部看齐”。使学员学有榜样,干有标准。

二、以严为本、量化规则,使“四个秩序”正规化

“严格管理才能出战斗力”。我们依据条令条例的有关规定和院<正规化管理制度>对学员队建设的要求,结合我队的实际情况,把条令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具体化,制定了“一个细则、一个规定”和一个“日常行为规范”,使管理有了“量化”的标准。

1、制定了<学员日常考评细则>。该细则包括思想政治、军事训练、作风纪律、日常工作四个方面,共二十项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全体学员的主要工作。《细则》对学员进行管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考查结果能客观地反映出学员个人的实际表现,为学员评功评奖,评选先进提供了客观依据。

2、制定<行政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对学员的工作、学习、一日生活、正规秩序、日常养成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包括早操、清扫、军容风纪、上下课队列、个人物品摆放、课堂纪律、集会、休息、就餐秩序、请销假等十个方面的内容,统一了具体的管理标准,规范了具体活动,注重了日常养成,促进了规章制度的落实。

3、制定各种行为规范。a为培养良好的军人作风,我队依据条令条例和日常生活制度制定了“三十个不准”、“二十条文明公约”,开展了“四个三”活动,即:“灭三手”、“绝三迹”、“正三相”、“振三声”,从点滴入手,狠抓日常养成。通过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使每名学员在管理工作中时时、处处、事事都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培养出了过硬作风,提高了战斗力。去年6月份,郭伯雄常务副总长来我院视察工作时,上级赋予我队夜间值勤任务,在考试任务紧张的情况下,没有一名同志在执行任务中出现半点差错,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各级首长的好评和肯定。

三、求真务实,严抓细抠,使教管工作具体落到实处

1、坚持“四级管理”,狠抓“三个正规”,使用“三种方法”

坚持四级管理。f四级管理是指:学员队、模拟连、区队和班四个管理层次按级进行管理。哪一级有成绩,记到哪一级帐上,哪一级出了问题,板子打到哪一级身上。做到了有矛盾不上交,出了问题不推诿,有效地避免了管理工作中的盲区和空白点。

狠抓三个正规。三个正规是指教学秩序正规、一日生活制度正规、军容风纪正规。三个正规是评价管理工作的尺度,也是一个单位军人素养的体现,代表一个单位的精神风貌,所以在管理中,我们始终紧紧抓住三个正规不放松。坚持假期后抓上路,期中管理抓养成,放假前夕抓讲评,有力地促进了我队正规化建设.

三个办法抓落实。三个办法是指在管理中坚持普遍检查、个别抽查、定期讲评的方法。普遍检查是学员队、模拟连对各班的早操、军容风纪、清扫、室内物品摆放、上下课队列、课堂纪律、就餐秩序、集会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依据《考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评细则》打分,并记录在案,每周公布一次,学期总评一次;个别抽查是对学员执行<行政管理若干规定>的执行情况,不定期检查,通过抽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定期讲评是每周的行政例会上,对管理中落实制度好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通过讲评,营造弘扬正气、鞭鞑歪风的良好氛围,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2、严格制度,坚持从严治队。

我队在管理工作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坚持一切工作制度化,严格按制度办事。队里特殊学员比较多,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始终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工作中不迁就,不照顾,坚持一视同仁。对于违反队规定,给队全面建设带来影响的,我们坚持原则,从严处理,绝不手软。我队一名学员,由于家庭背景特殊,平时不注重养成,作风比较散漫,一次上街超假,队针对此事,及时召开了军人大会,对这名学员进行了处理,对全体学员的触动很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坚持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

我队的显著特点就是求真务实,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无论事大事小,决不降低标准,随便应付。今年四月份,由我队担任学院南门岗执勤任务,虽是夜间岗,但我们从不放松要求,严格落实岗哨制度。坚持“四人岗”制,队领导和模拟连骨干分别进行查岗查哨,随时检查哨兵履行职责情况。其文明执勤和严格执勤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注重实践、拓宽途径,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1、坚持骨干轮换。

我队在配备骨干时,坚持学员轮流当骨干,让每名学员都有当骨干的机会,切实在骨干位置上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在配备骨干上,我们本着育人为宗旨,统筹考虑,强弱搭配,让能力弱的同志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遇到工作难题,我们不包办代替,积极当好参谋,召集骨干“集体会诊”,引导学员明确管理思路,主动进入角色,学会管理方法。同时,我们主动从“保姆式”管理中摆脱出来,强调学员在自我管理中学会思考,学会工作,学会管理,全面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虽然在许多方面不利于队全面管理,但就培养学员的目的来看,利大于弊。

2、以训促管,训管结合。

为适应战士学员队的管理特点,我队坚持队列训练和强化体能来促进管理工作,又以严格的管理来促进学员体能素质的提高。为了实现队提出的“提前一学期体能全部达标”的目标,队先对学员进行体能摸底,针对学员体能的强弱,进行分组训练,专人负责,并定期考核。在确保训练效果的同时,培养学员服从命令、令行禁止、不怕困难、雷历风行的作风,促进了队的管理工作。正是有了这种顽强拼搏、敢打必胜的过硬作风,我队在院第2届院运动会上,夺得了战士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去年七月份,在2年毕业典礼中,我队担任护旗方队的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我队严训细扣,坚持高标准,以严整的军容,过硬的素质,受到各级首长的一致好评,并被评为“优胜阅兵方队”。今年我队再次担任“护旗方队”的重任,完成任务出色、圆满。

第10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275-02

在院校教学体系中,学员队(高校辅导员)处于教学管理的第一线,既是校、部及科(室)等多方面教学管理工作的汇合点,又是各级领导、教员与学生联系的中间环节。笔者认为,作为学员队干部(高校辅导员),在现代化教学的总体要求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环境中,在积极推行自主学习的总体趋势面前,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将对上下协力搞好教学管理,实施依法办学,科学施教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学员队(高校辅导员)在教学管理中的主要任务

1.教育端正学习动机。学员队(高校辅导员)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在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增强学习自觉性,产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同时,学生的智力因素因“外因”的改变也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开发,能够把智力因素集中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

2.引导掌握学习方法。学员队(高校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中学生到大学生、地方青年到军校学生的转变,在学习上要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适应每个教学阶段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掌握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队干部(辅导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爱学”、“学会”到“会学”,如果仅满足于“学会”知识,将来充其量只能对付“一阵子”,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得益于“一辈子”。为此,帮助学生建立适应现代教育趋势的学习观至关重要,它对学习起着定向、强化和激励的作用。就本(专)科院校而言,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共性加个体、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现实与终身相融合的意义深远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加强自主性学习的同时,紧随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步伐,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观,以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作用。一是要引导树立科学学习的观念。学生进高校之前,已经在中小学及实践中积累了一套学习经验,这些经验对高校的学习是有用的,但是还必须将个人的学习经验同人类千百年来总结出的学习规律、将个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学习方法同学习的科学原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产生质的飞跃。在这方面,队干部(辅导员)应和教员一道积极地指导和帮助学生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事学习,使学习建立在科学化的基础之上。二是要引导树立创造性学习观念。即把学习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学习带有研究性质的问题,学习过程是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显然,这种学习过程体现了探索性和创造性,可以使学生获得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并由此形成必要的心理积淀和动力定型,塑造其开拓素养。三是要引导树立全方位学习观念。即不仅在院校里学,也要向部队、社会学,不仅向教员学,也要从生活中学,不仅要现在学,更要终身学,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角度和时空学,“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倡导树立良好学风。学员队(高校辅导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树立刻苦钻研、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奋发进取的学习风气。一个学生队(班)具有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学习空气,求实的学习作风,正规的学习秩序和严谨的生活制度,就会使学生精神振奋、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4.积极培养各种能力。作为学生教学、生活管理者的学员队(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更多、时间更长,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使他们适应部队、适应高校生活,尽快成为合格军人;要注意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考验;要注意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增强他们克服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勇气;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力,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要让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以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学员队(高校辅导员)在教学管理上的阶段要求

学生在院校成长的过程中,一般会呈现阶段性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分为入学、修业、毕业三个阶段。学员队(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应努力研究这一特点,掌握规律,争取主动。

1.入学阶段。这是抓好教学管理,打牢基础的有利时机。在这个阶段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要对学生进行热爱武警院校、热爱专业、献身国防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献身警营的远大志向;二是通过学习各项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及校纪校规,强化行为训炼。抓好第一堂课、第一次自习、第一次作业、第一次实验、第一次课外活动、第一次教学讲评等,从点滴做起,抓好养成;三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队干部(辅导员)要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2.修业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控制好学习节奏,组织学生搞好预习、听课、讨论、复习、小结等环节,使学生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果。二是引导好学习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学习典型,发挥导向和带头作用;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要给予关心和理解,帮助他们消除思想上的压力,增强自信心。三是营造好学习环境。要努力建设好学生集体,培养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得到全面锻炼。

3.毕业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在校的最后加钢淬火过程,此时队干部(辅导员)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及对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使他们进一步树立有理想、守纪律,为军队事业献身的思想,愉快地服从分配。二是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和毕业考核为主线,坚持各项教学规章制度,严格学籍管理,不降低标准,不放松要求。三是学员队(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应围绕如何使学生顺利圆满地完成学业,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使学生能正确地估价自己,客观地评价他人,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三、学员队(高校辅导员)要围绕教学活动科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身为一线和基层的管理者,学员队(高校辅导员)要围绕教学活动,搞好科学管理,首先自身也应不断更新教学管理观念,确保教学管理能够适应院校教学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合理统筹教学训练工作,科学安排日常计划,不搞计划外活动,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要围绕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积极探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要从激发教员和学生的积极性入手,理顺“教”与“学”两个实体的关系,在讨论协商中维护教学的严肃性。注重学习过程目标的检查验收,促进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化。加强教学管理的民主化,强调班级全体成员既是教学管理的对象,又是教学管理的主人,倡导人人参与管理,个个献计献策,只有如此,教学管理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才能成为现实。要大力宣扬典型,营造竞争成才意识。发挥政策制度的导向和鞭策作用,交流成才典型的先进事迹和学习方法,逐步形成争先创优,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四、学员队(高校辅导员)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基层建设人才,必须重视环境育人的功效。狠抓教风、学风、考风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校风,可以对广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要按照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大力倡导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风气;不懈奋斗、开拓进取的风气;公道处事、正派做人的风气;尊师重教、虚心学习的风气;“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风气;遵纪守法、令行禁止的风气。要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经常性、群众性、多样性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健学生的体魄。配合广大教职员工开展“处处是课堂,人人做表率”的行为规范,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观念,建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业务素质与综合素质达到和谐统一、全面发展。

Explore the Rule of Students ManagementBoost the Benefit of Talent Cultivation

ZHOU Guo-quan,TAO Hong-gang

(Jinan Command College of CAPF,Jinan 250002,China)

第11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of the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 and the course Aircraft Structure Strength,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is course from the aspects to put the questions skillfully, to use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to adopt the conclusion and summarize, to contact the army equipments, to link the life general knowledge, to refer to the historical literary quotation and to supplement the advanced knowledge. This attains the goal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飞机结构强度

Key words: fundamental specialized course;teaching method;Aircraft Structure Strength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52-02

0引言

在初级任职院校中,如何解决士官学员文化基础薄弱和专业基础课内容抽象这一矛盾是搞好士官任职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以《飞机结构强度》专业基础课为例,认真分析了士官学员的现状和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认为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供大家参考。

1士官学员的特点

1.1 文化基础差士官学员的文化基础绝大多数是高中水平,少数是中专和大专。他们有的高中毕业后直接参军,有的工作几年后参军。尽管他们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但他们在上学时大多学习成绩差,底子薄。

1.2 部队经历杂士官学员入学前在部队从事的工作五花八门。有的从事机械维修,有的从事机体维修,有的从事航电维修,有的从事通信工作,有的在机关或后勤打杂。

2本课程的特点

2.1 理论性强

《飞机结构强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飞机机体结构受力分析、飞机结构刚度、疲劳强度和断裂力学等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抽象复杂,需通过逻辑推理才能得出结论,而且这门课程对工程力学、飞机构造和飞行原理等课程的基础要求高,所以,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2.2 离散性强

《飞机结构强度》课程主要涉及的强度理论包括静强度、刚度、疲劳强度和断裂力学四大方面。这四大理论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从而使得教材各章节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使人感到内容很散,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之间联系不太紧密,整体系统性不强。

3教学方法的运用

3.1 巧妙设置问题,唤起学员的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若教员语言平淡,平铺直叙,学员必然会感到乏味。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设置问题、引导学员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问题的分析、最终导出结论[1]。这种教学方法关键是如何设置问题,问题若设置的巧妙,难度适中,就能激发学员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加强隔框受力分析时,首先让学员观察典型加强隔框的结构形状,然后向学员提问:加强隔框为什么沿一周内外凸缘的距离不一样呢?为什么会在腹板上分布一些支柱?问题设置好后,给学员几分钟时间的思考,然后先让学员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试着说出自己的观点及原因。有了这些铺垫之后,然后再围绕着这些问题分析加强隔框的受力。这样可以让学员带着疑惑去学习加强隔框的受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2 运用对比分析,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

对比法能够充分展示各种知识之间的异同,突出各自的本质特征,从而有效地加深学员对新旧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达到融会贯通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2]。

例如:介绍机身的外载荷时,可以与机翼的外载荷进行对比学习。它们的共同点是机身和机翼所承受的外载荷均分为集中载荷和分布载荷,但因为机身结构对称且分布载荷值小,所以实际分析机身结构受力时主要考虑机身所承受的集中载荷,而由于垂直于机翼翼面的方向刚度小且这个方向的分布载荷值大,所以在机翼结构受力分析时主要考虑分布载荷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不仅加深了学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启发学员发散思维,发挥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提高结构强度的学习效率。

3.3 采用归纳总结,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

归纳就是进行分析、判断、由表及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它可以使学员对所学知识获得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归纳启迪,有助于学员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飞机结构强度课程内容复杂,理论性强,但这些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教学中教员若能引导学员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将使学员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例如:讲平直机翼、后掠机翼和三角机翼的受力分析时,尽管它们的结构型式有很大差别,表面看是来很复杂,一会儿力传到这个构件上,一会儿力又传到那个构件上,这样力传来传去,很容易让学员听糊涂。但若教员引导学员归纳总结这些机翼的结构受力规律,会发现无论机翼的结构型式如何变化,但各个构件扮演的角色却遵循一定的规律。这样,不仅使学员积极开动脑筋,找出其中规律,还让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强化,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4 联系部队装备,满足岗位任职需求

为了解部队岗位任职的需求,笔者曾对一批士官学员展开问卷调查,参加调查的学员有一半以上希望专业基础课能与部队现有装备加强联系,注重专业基础课的实际应用。所以,教员在备课时要以士官任职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合理组织课程内容,有意识地加大与部队装备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机体开口部位受力分析时,不仅仅把教材上的开口型式介绍给学员,笔者还要根据这些不同开口部位的受力特点引出它们各自维修中的注意事项,同时选某型号飞机机翼的开口按照教材上介绍的开口类型进行分类,并分析这些开口是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以尽量减小强度损失为原则而设计的,从而引出实际修理飞机结构时若要开口,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3.5 结合生活常识,找到学习的切入点

飞机结构强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且难以理解,对这部分内容应尽量联系日常生活实例。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学员认为“强度难学”的思想包袱。

例如在推导出水平突风载荷的飞机升力表达式时,得出“水平突风载荷的方向与飞机航向相反时,飞机的升力增加,飞机上升;反之则飞机下降”的结论。当时,一些学员对这个结论十分惊讶,怎么可能飞机顺风飞行时,反而飞机的升力减少,飞机下降呢?为了便于对该抽象结论的理解,笔者把学员引导到生活中放风筝的情形。通过结合学员已熟悉的生活常识,找到学员学习的切入点,不仅加快了他们对公式的理解,还激发了学员的学习主动性。

3.6 引用历史典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一般学员对枯燥的理论不感兴趣,但是对许多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感兴趣,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讲理论时穿插介绍相关的人物事件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飞机结构疲劳强度理论时,可以把“彗星”号飞机的疲劳破坏事故介绍给学员。这一事故不仅付出“彗星”号全部停飞的代价,还让英国在喷气式民航机的领先地位被别的国家超越。通过该历史事件的介绍,学员不仅明白了“彗星”号飞机的教训推进了“疲劳强度”在飞机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还清楚了高强度钢对应力集中较敏感,应力集中是“彗星”号飞机发生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结合这一事件让学员意识到学习疲劳强度的重要性。所以,通过引用典型事故,不仅增加了学员的知识面,还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3.7 补充前沿知识,增强学员的发展动力

在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注重及时添加新知识和新技术等前沿知识。因为有些学员对教材上的内容司空见惯,不感兴趣,但若补充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前沿知识,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机翼的结构型式时,笔者不仅给学员介绍了教材上的内容,还介绍了典型的第三、四代飞机机翼的结构型式,并结合学员已有的知识分析了第三、四代飞机机翼的结构特点。

通过对第三、四代飞机机翼结构特点的分析,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增加了学员理解前沿知识的内涵,使这些新知识变成了学员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

总之,对机结构强度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来说,教员除了深钻教学内容外,还需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不动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员所接受的内在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173-174.

[2]陈春梅.对比法在高职建筑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4)12:55-56.

[3]周长春.案例式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1).

第12篇

关键词:

继续教育;法制化;规范化'任职化

1 健全法规,继续教育走向法制化轨道

纵观欧美国军队的继续教育,不难看出法律、法规的建立已经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于1976年在《高等教育法案》中加入了《终身教育法案》,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来给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出了宽泛的定义,确立了继续教育的地位;其次,1994年《美国200年教育目标法》在国会通过;再次,在1997年克林顿提出了美国教育的四大目标和十大原则。从20世纪至今,与继续教育相关的法案也在不断地颁布,可以看出美国的继续教育法案在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法律保障对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晋升中高级指挥职务,应当经过相应的院校或者其他训练机构培训,以及正在摸索的士官初级晋升中级士官的培训等,充分体现了我军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广大官兵离开院校,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少有途径参加学习,我军要以院校为依托,以重点学科专业为基础,建设一批全军官兵在职继续教育机构。指挥类军官的继续教育,要逐步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专业技术类干部的继续教育,要坚持送出去学习和请进来讲学相结合的制度,送出去主要以提升学历、丰富知识、部队代职为主,请进来主要是要加强部队之间及部队与地方之间的交流沟通。

2 落实制度,继续教育走向规范化道路

美国军人的教育分为任职前的基础教育和现役军人的继续教育两个阶段。通常采取先训后用、再训再用、训用一致的方法,对军人进行反复的培训,军官要经过初、中、高三级院校的培训并完成规定课程才有晋升为高级军官的机会。一个尉官要晋升到将军军衔,至少要经过5-6次的军事院校培训,占整个服役期1/4左右的时间,每晋升一次都要经过相应院校的培训,时间长则一年,短则只有几周,在校学习时间累计长达7-8年。从院校教育体制来看,美军113所军校,只有7所进行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其余106所院校均只承担军人的岗前培训和现职军人的继续教育任务,其中,初、中、高三级指挥和参谋军官的继续教育体系最为完善。

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军队继续教育管理的重要保证。从我军继续教育的过程看,应主要把握好入学关、教学关、考核关、使用关等四个重要环节:一是把握好入学关,部队应切实从大局出发,各级机关要严格把关,严格按照学员选送标准和培训目标选送学员,根据岗位任职需要,真正把岗位履职能力强的推荐出来,保证生源质量。二是把握好教学关,各院校及培训机构要把继续教育等同于全日制教育,建立一支素质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层次。三是把握好考核关,在培训结业时,由兵种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对学员进行综合测评考核,做到不走形式,确保考核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四是把握好使用关,使用关是决定我军继续教育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优秀学员,要切实做到优先使用,优先晋级,真正已落实政策为向导,激励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3 创造条件,继续教育走向任职化道路

继续教育与晋职晋级挂钩。美国军队将入校学习、实践锻炼与自学视为军事教育的三大支柱,自学与函授同样是军事人才培养与成长的重要方法与途径,美国军队的军官、准尉、士官、士兵和文职人员都能够通过自学与函授教育成功地完成与在校学习相同的学历、毕业文凭和高等教育学分,最重要的是获得与入校学习相同的晋升资格。

根据目前我军继续教育的现状,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统一的学与用有机结合的人才成长模式,对干部的学历要求,应该制定统一的晋职晋级学历要求标准。如对于初级干部,应要求在获得军事院校本科毕业证后才能晋级中级岗位或申报中级职称;对于技术职称的评审,应有更严格的学历要求,如具有硕士学位的干部,可申报的最高职称为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者,且在已经获得副教授职称后方可申报教授职称。也就是说,要加强晋升资格的管理,使得各级干部愿意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各类继续教育活动中去,整体性地提升军事人才的教育水平,从而有效提升我军战斗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外军继续教育得失利弊的分析,能够深受启发,从而开拓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我军继续教育虽然起步相对较晚、起点较低,但通过全军各继续教育机构的努力,不断探索和总结军队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不断调整和完善军队继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能使军队继续教育在新形势下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