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04:2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道桥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缺乏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职道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包括工程制图CAD实训、工程测量实训、工种实训)、专业岗位技能实训(包括桥梁施工实训、基础工程实训)、综合实训即顶岗实习三部分组成,对应的岗位技能实训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人文素质的实践被忽视。高职道桥实践教学除了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增设地质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包括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训、桥梁工程课程实训、桥隧施工实训、公路工程实训、路基路面施工实训、工程检测实训)、岗位能力实训(综合性的施工实训)以及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四部分组成外,增设了社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两者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重复和脱节现象,没有形成针对对口单招、注册入学的中高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2.缺乏统一的实践教学平台。我院依托铁道工程、建筑工程等重点专业群,初步构建由衡阳市交通运输、建筑、信息、旅游职教集团组成的衡阳职教集团,以便统一管理、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增强办学效率。职教集团在中高职衔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合作单位独立性较强,合作还不能广泛深入,譬如实训室的重复建造,而使用率不高;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各自为战;实训教师包括兼职指导教师没有流通性,教学经验方法不能及时相互交流切磋。总而言之,没有形成实质的集约建设与融合共享。
3.缺乏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教材。中职道桥专业各项实训的教材按照实训指导书任务书的形式编写,实训技能考核点与课程脱节,没有系统开发题库,教学做合一不能有效实行。高职实践教学则更为合理灵活,及时了解交通运输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专业技能面。除了实训指导教材,开发的《标准》及题库内容基本涵盖所涉专业的基本技能,对专业技能进行动态调整。由于缺乏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教材,进而影响实训考核评价的客观性。
二、影响中高职实践教学体系衔接的原因分析
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中职和高职属于同一类型教育的两个不同层次,在办学模式上和教学模式上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中职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可见二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具有相似性,都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甚至出现中职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同,用人单位无法区分中高毕业生差异的情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高职道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无差异、出现重复现象,造成实训的有效值降低。
2.区域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没有形成。我院高职道桥专业建有测量实训室、桥梁模型室、地质实训室等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的校内实训室(基地)10个,其中工程质量检测实训基地、测量实训基地分别是与上海先科公司、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而目前的资源共享仅局限于“3+2”模式的中高职院校之间,难以大规模的集中建设。即使对于衡阳职教集团内部,缺乏政府介入无法规划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工作,区域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没有形成,出现了实践教学设施基地无法共享、中高职职教师资无法融通、实践教学教材严重脱节的现状,导致开设该专业的中职校没有能力建设与专业相配套的实训基地,无法保证中职道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达标,对对口升入高职后的学生的教学组织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中高职道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衔接改革的方向
1.构建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利用学校和企业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弥补中职学生人文素质和企业文化理念不足,认真分析中高职学生的差异所在是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的出发点,也是中高职培养标能否衔接的关键所在,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例如,高职培养的道桥专业学生除了应具有中职道桥专业学生具有的专业技能务能力外,还应有一定的工程结构图分析与施工方案制定、工程项目监理及管理等实践能力,因而高职道桥专业学生实践体系内容应更宽泛。二是要体现层次性,中职道桥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产业链低端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如模板工、钢筋工等,高职专业学生通过在校期间能取得的监理员、检测员证,将来一部分人能成为助专业工程师,甚至是工程项目经理。
2.构建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践教学实行分层、分模块教学,以工程测量模块的实践教学为例,我们把测量实训细分为定位及抄平放线、垂直度控制、道桥建筑变形观测三个专项技能模块,分别对应相应的专业技能要求,配套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明确达到相应要求的知识点。对于中高职学生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确定哪些内容是中职掌握的,哪些归属于高职,对于对口单招的中职生,可以免修在中职阶段已学习过的技能模块,只考核新增模块。以点到面,针对中高职道桥专业对口单招的学生制定教学计划,教务部门配套一系列免考、增考等政策,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可免修中职阶段合格的课程,避免课程的重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将中高职融入的统一的选课教务管理系统,形成中高职师生信息贯通的集成,实行学分制改革。完善招考制度,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要符合中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同时满足高职教育的入学基础要求,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考试、证书、社会实践、技能竞赛获奖等结合,促进中职生的学习,完善注册入学制度。密切关注中职道桥专业的教学改革,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寻找教学的平衡点和交互点,主动与中职教育对接。
3.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依托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互动平台,搭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数字图书、视频教学、学习材料等)实现资源共享。道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针对中高职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技能标准,以便学生升入高职后实践技能的重复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分七个模块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考核,囊括中高职学生的全部考核要求,即:工程识图及绘图技能考试模块、施工组织技能考试模块、工程测量技能考试模块、基础工程技 能考试模块、桥梁施工技能考试模块、隧道工程技能考试模块、涵洞工程技能考试模块。各模块明确专项能力、对应的专项技能、应制定的考核技能标准、主要知识点。通过大学城等资源共享平台互通互认,构建区域化的认证体系。
参考文献:
[1]舒岳.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衔接的构建[J].内蒙古教育,2012,(3).
[2]李穗芳,高岩.我国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之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
论文关键词:道桥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道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如何有效地保证道桥的质量是技术人员应该探讨的问题。具体的来说,施工单位可以通过科学地设计和有效地论证来保证施工的质量。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成熟的施工技术不仅能节约企业的施工成本,还可以充分地保障道桥的质量。除此之外,严格的施工管理和科学的设计会使道桥的施工周期延长,但是这会节约管理部门后期的维护费用,使道桥的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并且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行车安全,为经济的发展和人员的流动提供有效的保障。
2 道桥施工技术控制
2.1 路基路面
路基路面作为道路施工和道桥施工的基础部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施工企业在施工时一定要保证路基和路面的建设质量。具体的来说,在道路施工前要做好勘测工作,然后根据实测的地质情况设计合理的路基基土的换填方案和路面铺设方案。在路基换填工作和打夯过程中,技术监理人员要严格地遵守施工手册,有效地保证道路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在路面的施工过程之中,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水泥路面还要严格地控制砂石与水泥的配比。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两个具体的环节,就可以使道路的施工质量稳步提高。
2.2 桥梁基础
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桥墩的设计和具体的施工,这是保证桥梁稳固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的施工步骤可以分为以下的4个步骤:(1)勘测桩基选址地点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邻近建筑物的具体情况,确保施工环境的良好;(2)做好桩基施工点的标记,并按照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施工要求做好施工安排;(3)制定好相应的施工措施和施工预案,保障桥梁的施工质量不会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4)施工结束之后,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测,保证桥梁运行前的安全和可靠。
2.3 钢筋混凝土
道桥的施工中运用到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这正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难点和重点。由于混凝土的化学特性,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裂缝、渗漏等等问题。如果无法解决有效地控制这类问题,轻则影响到项目的美观,重则会导致桥梁坍塌,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影响。而导致混凝土施工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可能是原材料问题、混凝土的配比问题以及施工技术的问题。所以,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每个环节的监管,如钢筋绑扎、焊接,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等。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技术人员还要严格地检验原材料的特点、搭配比例等等。
2.4 路桥过渡段
桥梁的设计过程之中都会设计一段较长的引桥来保证桥面和路面的有效衔接,而由于施工问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段路面成为了各种事故的多发地段。目前处理这种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案就是在过渡段安放搭板,boltzmann方程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旦搭板损坏却没来得及更换就会造成事故,无法保证行车安全。并且搭板的维修和设计都需要耗费较大的财力和物力。因此,在衔接段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绝不为了赶时间和节约成本就放松要求。特别对于衔接段地质结构较软的位置,还要用换置法、预压法等方法进行处理。
3 路桥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制定科学的质量计划和施工方案
在道路施工之前,相关的部门都会根据测绘数据给出一份经过论证的施工方案,而这个方案正是保护道桥施工质量的第一道防线。而预先制定一份方案除了能考虑到整个施工大局之外,还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预先地处理。这样预先的设计不仅会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和有序进行,还会节约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成本。
3.2 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的事件中,江西九江的豆腐渣大坝就给我们带来了血的教训,这个事故就是由典型的偷工减料而引起的。所以,施工单位首先要在选择原材料的时候,选择那些口碑良好的大企业生产的产品,然后要对购买的材料进行检验,把好材料质量关,满足施工的要求。其次,在道桥的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混凝土,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就要从砂、石等施工材料方面入手。施工过程中对砂石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作为骨料的碎石,其含泥量不得超过总量的2%;(2)作为板料的砂土,其含土量不得超过总量的3%。
以上两点是施工过程中所必需要把握的一个标准,若超过这个比例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容易导致混凝土的凝结效果不佳。
再者,混凝土中使用的骨料含水量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条件的施工单位要对骨料进行一定时间地晾晒,保证含水量不会影响到整个混凝土的具体配比。如果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控制骨料含水量,就会影响到混凝土凝结之后的强度,无法保证工程质量。所以在骨料的选择中一定要按照施工要求选择遇水膨胀较小的骨料,并且在施放的过程要注意连续添加。这样混凝土在凝结之后就不会产生较大的裂纹,使工程质量和工程的美观效果得到保证。最后,要格外的注意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在施工之前要确定配比和原材料的质量,在施工之后要进行科学地检测,对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地补救。
3.3 建立质量监测系统
在传统的道路质量检测之中,只会在施工之后进行一次全面地检验,没有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测系统,这会使得道路的情况无法及时地反馈给维护部门,会对行车安全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埋下安全隐患。所以,道路维护部门要建立道路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对一些特定的路段设置观察点,实时地对道路安全进行监控,为具体的维护工作提供方便。从而使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4 结语
道路桥梁是公共交通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平稳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相关的部门一定要重视道桥的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在道桥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施工时间成本进行控制,从而使道桥的质量得到保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有序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倪日洪.关于防水路基面施工问题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0):356.
[2] 张兴国.对道桥施工中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219.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教学计划中最后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本文首先指出在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接着,针对这些问题分析讨论如何在毕业设计环节更好地贯彻实施“高素质”具备工程能力本科毕业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中提到2020年,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千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千米,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千米,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建设其他城市群城际铁路网主骨架。从此规划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和铁路、公路网、轨道交通新建及改造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道桥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高校的培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200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创立CDIO教育模式。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它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使学生养成现代工程技术的职业素养[1]。2007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出版的专题报告《2025年的土木工程》,在有关工程师培养改革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大学教育将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指出了持续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21世纪土木工程师的立业之本。这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基本相同。综上所述,对土木工程这一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我国及世界多个国家都认识到:当今社会,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素质,造就适应现代土木工程需求的“高素质”人才[2-3]。本文将结合我校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这一教学计划中最后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首先指出我校在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接着,针对这些问题分析讨论如何在毕业设计环节更好地贯彻实施“高素质”具备工程能力本科毕业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待毕业设计态度不够端正,不认真,不积极主动,缺少钻研精神。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是敷衍了事,但求及格能毕业就行。在这样的态度下,进行桥梁方案比选时尽可能地选择较为容易完成的等截面的简支转连续桥型方案。只有少部分同学进行变截面连续梁或者连续刚构的设计。对于钢管混凝土等桥型则基本没有同学愿意做。在进行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冲击系数等手算内容时也是根据范例照葫芦画瓢,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对于计算结果的对错也不加判断,直接将其带入进行后续的内力计算,从而导致最后的结果也是错误的。例如:有的同学连续梁的基频算出来小于1.5HZ,有的是大于14HZ,明显不符合连续梁的基频合理范围,从而导致求得的冲击系数过小或是过大,影响活载内力结果。
2.CAD工程图绘制能力弱,缺少基本的绘图常识。毕业设计要求提交的图纸成果较多。主要有方案比选图、桥型布置图、主梁构造图、钢束布置图等。很多同学在图纸绘制时犯一些低级错误:例如不按实际尺寸绘图,各部分构造比例不协调;立面图与平面图不对应,尺寸标注字体太小,图纸布局不合理等。由此反映出很多同学对于基本的绘图常识不了解,平时对实际工程图纸关注少,对一些基本的绘图命令掌握不好,没有养成良好的图纸绘制习惯。
3.利用专业软件完成毕业设计主要的计算内容,缺乏对结果正确与否的判断。由于毕业设计桥型为多跨连续梁,为多次超静定结果,学生主要依靠桥梁博士软件或者MIDAS完成主体计算内容。在毕业设计中需要花时间学习如何利用软件进行建模,特别是施工过程如何准确地在软件中加以模拟费时较多。所以很多同学只管利用软件能算出个结果,而对于结果的对错却缺少初步的判断。例如有同学在支座不均匀沉降值输入时小数点搞错,多输入10倍,造成活载内力结果很大却还继续往下配筋,做了无用功。有的同学在施工过程中边界条件设置错误造成计算结果有误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进行配筋后的验算时,很多同学对于截面应力验算不能通过的情况不知道如何进行调整,乱调一气,造成越调整问题越多。出现以上问题,总的来说还是学生基本力学概念不清晰,出现问题时不懂得如何从受力原理出发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来解决问题。
4.部分同学对毕业设计投入时间、精力不够。部分同学在毕业设计初期尚未找到工作,因此无心做毕业设计,耗费较多时间外出找工作。另外,考研同学因为要准备研究生复试,在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也基本没有进行毕业设计。这样就导致这部分同学需要在毕业设计剩下的时间内赶进度,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不佳。
5.“双师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近几年学院教师学历学位的不断提升,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教师走上了大学的讲坛,尽管这些年轻教师理论基础雄厚,自学能力强,思维敏捷,但大多从高校到高校,从书本到书本,理论知识具备但缺乏实践锻炼,动手能力欠缺,普遍存在“重科学研究,轻工程实践”,再加上高校“重论文、轻应用”等评价体系的错位,使专业教师自身不重视工程实践。
二、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途径和方法
1.将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及今后工作相结合。我校道桥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总共八周。同时将暑假的时间也利用起来实习,所以学生在实习单位能够有16周的实习时间。在安排实习时,详细了解实习单位将来的用人需求,然后将符合条件的学生安排过去。由于有足够长的实习考察期,用人单位一般都会优先录用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学生。这些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跟生产实习期间的工程项目结合起来做,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兴趣较高,愿意主动思考解决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还有的同学毕业设计选题为今后工作的内容,为了提高在今后就业单位的竞争力,这部分同学愿意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并且很积极主动地完成。例如:有个同学的就业单位主要是进行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他的毕业设计桥型就选择了钢管混凝土拱桥,且利用MIDAS软件进行建模计算,虽然该同学之前从未用过该软件。但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钻研下顺利地利用MI-DAS软件完成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3维建模以及施工过程的模拟,最终很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该毕业设计还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
2.对学生进行工程图纸绘制基本常识的培训。在进行毕业设计前,在计算机房,花两天时间对毕业生专门讲解工程绘图的一些常识,包括图框怎么确定;说明字体、标题、标注字体大小如何确定;如何利用分层进行绘图;图纸如何合理布局;常用的一些绘图命令的讲解。并且针对以往同学容易犯的错误专门进行强调。然后结合交通部T梁和斜腹板小箱梁标准图进一步让同学们认识到正规的施工图纸应该绘制成什么样。实践表明通过这样集中培训后,基本可以杜绝以往同学易犯的绘图中的一些低级错误,且绘图效率和图纸质量明显提高。
3.加强过程控制,定期组织集中讨论。指导老师除了平时在网上通过QQ、微信等方式及时解答同学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外,每周至少组织所带同学集中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毕业设计进展以及讨论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更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许多问题也在讨论中迎刃而解,且大家印象深刻。同时也锻炼了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
4.提高专业课程教师工程素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向专业教师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培养培训工作,健全专业教师到生产单位进行工程实践、学习交流的机制。鼓励支持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工程项目设计、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和技术服务。二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选派教师到国外高等院校学习和开展合作项目研究,选派教师到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培训。三是建立一支数量质量稳定、来自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健全专兼结合、校外专家兼职授课机制。四是提倡、鼓励、促进教师积极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认证、申报工程系列职称,努力承担工程设计、检测、鉴定、咨询等技术服务项目,参与各种工程技术评审会议,全方位地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素养。
三、结语
通过对近几年来在道桥方向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探讨。文章给出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手段。通过将其运用于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改善,毕业设计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得以提高。
作者:卢春玲 刘均利 王志兵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包秋燕.基于CDIO理念探讨大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培养[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5):451-454.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运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提前实践专业知识。2014年的第一周学校给了我们一次实习的机会。1号元旦放假,2号就正式开始了。当天李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片,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让我们深切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危害性,更让我们这些未来交通工程方面的工作者有一种任重道远的感觉,我们需要做的太多了。
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福建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闽教高[XX]48号)精神,本着对毕业生实习工作的高度重视,注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森林工程系认真组织集中安排,并监督实施毕业实习,将XX级森林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提前至今年暑假开展。在森林工程系主任周新年教授的精心组织安排和热情指导下,森林工程XX级全体同学于XX年7月1日至8月9日,分别在福安市交通工程勘测设计室、江西赣南交通设计院福建分院、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三明永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沙县交通局等多家设计或施工单位圆满完成了毕业实习任务。这种做法对于学生落实毕业实习计划,完成毕业实习教学大纲及其教学内容,及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毕业生的及早就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森林工程毕业实习,同学们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路基与路面工程、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和工程索道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为毕业论文选题和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毕业实习中,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学会了认识、思考和解决森林工程领域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森林工程问题的能力。
此次实习共分为5个小组,分别到不同的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进行实习,在老师有条不紊的指导下,同学们工作认真,服从安排,我森工“坚韧不拔、创新求变、奋勇争先”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扬。针对各队的实习内容做了以下总结:
1.内业材料整理。主要包括学会看图纸、内业的计算处理、实验室关于土的含水量以及压实度的检验等。
2.熟悉掌握各种工程试验专用仪器的检验方法。包括混凝土坍落度筒检验方法、沥青针入度仪检验方法、钢筋冷弯弯心检验方法、环刀检验方法以及路基承载力检验方法等。
3.采集外业数据,运用学习软件,根据已有数据进行设计。包括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提高外业数据采集效率;巩固cad基本操作,学习运用南方cass7.0数字测图软件、五星计价软件,学习工程概预算的一些基本程序和算法;掌握路线大师设计软件,对已有的测量数据进行设计。
4.参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通过亲身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拓展专业知识面、提高设计能力和施工组织水平,学习设计从业人员与时俱进和实干敬业的精神,同时了解单位运作、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5.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不断学习前沿的学科知识,敢于提出建议,大胆创新,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努力做到“创先争优”。
现代交通工程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必须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基本理论的同时,从我国的交通工程实际和特点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工程理论与方法。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做的很多,需要学习的更多。
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按照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的要求,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有:(1)制定新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2)了解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编写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3)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实践;(4)建立实习基地,对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学时少的情况下,优化课程设置,整合和重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1.构建课程平台,明确专业方向。土木工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等。土木工程专业各个不同的方向,在基础力学、工程材料和结构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单位对人才的合理配置要求,为了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素质教育,在大学的前三学年,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搭建公共教育平台(即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到第四学年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即专业方向课程),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企业﹑服务社会。2.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点。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上,应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置。如将力学类、结构类、施工管理类及工程材料、工程测量课程等分别采用精简归并重复性内容,剥离共性理论性内容,重新构建课程等办法,避免课程的重复。同时,在课程间反复协调的基础上,修改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科基础课实现“宽厚”,专业课实现门类多、内容新、学时精和信息量大。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真正方向,较容易地解决“专业口径宽、学时少”出现的各种矛盾,以满足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要求,满足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专业改向、新项目研究或继续专业学习的要求,为将来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提高教师素质,建设特色教材。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积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在自我学习提高的同时,有义务将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特色教材的建设中。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配套的系列教材是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载体和改革得以实现的手段,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内容应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要与教学计划要求吻合,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在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们编写出版了《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高速公路》、《道路勘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毕业设计指导》等十几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紧跟学科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是关键。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适当增加了法律、管理、工程经济和反映本专业新技术的选修课等,例如:《交通工程学》、《公路经济学》、《公路网规划》、《道路景观设计》、《公路测设新技术》、《地铁与轻轨》、《路面管理系统》、《路基处理技术》、《工程加固技术最新进展》、《道路桥梁检测新技术》、《midasCivil软件工程应用》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例如:道路工程专题讲座和桥梁工程专题讲座。为了把握最新道路与桥梁工程知识,定期邀请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目前道桥工程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方法、新颖的设计方案、成熟的施工经验、成功的工程案例和最新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应用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我们有实验课、工地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确立工程结构意识。根据课程的特点,对体现专业内容的实验,在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同时,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内容对实验小组的每位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考核,重点考核实验的步骤、环节,确保人人会做。实验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内容详细的实验报告。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选择央企、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工地实习。时间视工程情况而定,一般在6周时间。首先,邀请工地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介绍工程概况,然后,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现场参观,技术人员讲解技术要求,最后,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向技术人员提问。实习期间,学生在工地现场由技术人员安排工作,专业教师协调管理。
实习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课程设计,例如:《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等均设置1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教师列出主要参考资料,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基础资料、认真讨论不同的方案。在结构计算中,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明确工程结构概念,再结合具体设计内容,引导学生重视结构构造问题,并按规范要求认真。设计后,学生要上交一本计算书和施工图。为了加深学生对桥梁结构的了解,熟悉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件构造特点及传力特点,给出要求,让学生采用最简单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做模型参加竞赛,使学生加深对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造的了解,让复杂的理论知识感性化,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同学间的感情。6.改革考核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学生成绩考核的本身,对教学改革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课程设计考核、实验考核、实习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及参加相关科技活动情况等部分。根据培养内容学分绩点的不同,在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综合测试、大作业、命题论文、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在考核内容上力求体现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解重点知识、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前学生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尴尬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通过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改革要服务于社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以实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赵青 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关键词:大修、质量、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纵观科技期刊学术论文,对公路大修研究的不少,但深入地与理论相结合不多,本文作者结合17年道桥施工经验分析了公路大修质量控制要点、重点对公路损坏原因进行分析,有望有利于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一、有些路段水泥混凝土面板破损严重,需要对混凝土面板甚至基层进行拆除,重新摊铺、浇筑,重点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在破除旧面板时要防止损伤基层,对板体进行更换时要把破裂的面板取除后对基层清扫检查,当发现基层上有少数裂缝,要加铺钢筋网,修复松散基层,用C15混凝土填充、捣实,浇筑面层。对老路面要进行清扫,采用森林灭火鼓风机沿纵向排成斜线将灰土吹净,必要时用高压水枪彻底将路表面所有的杂物、泥土、灰尘等冲洗干净。
二、 新旧基层、水泥混凝土面板衔接的处理措施
基层补强完成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加设传力杆并在旧路面板接缝面涂刷沥青
,然后浇筑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面板摊铺和浇筑时,要重点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水灰比,运输采用砼搅拌运输车,采有插入式振捣棒、平板振捣器和三轴整平仪,控制好平整度、横坡度等。
兰派打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控制要点
1)、利用重型冲击式压路机对原有旧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碾压,使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完全破碎并与下部结构层充分接触,同时保证水泥混凝土面板体保留大部分强度。
2)控制措施:采用五边形兰派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压。每次连续施工段落一般不大于500m,冲击宽度为11m,路肩两侧各50cm不冲击。按照从路边线到路中线的顺序进行冲击。
控制冲击速度:先高速(12-15km/h)冲压以破碎板块,再中速(9-12km/h)冲压以稳固碎块。防震要求高的地段采用低速(7-9km/h)冲压以减小震动。
控制冲击遍数:高速行驶冲压遍数为一般不低于15遍(根据板块的破碎效果确定);中速冲压不低于5遍(根据验收实际情况确定)。
3)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破碎程度、沉降收敛和弯沉值检测。要求板块破裂已形成明显连续纵缝、较细的连续横缝来衡量,板块边长一般为40-60cm,超过60cm边长的不得超过30%,不得形成大面积板块破裂。一般3-5遍开始裂纹,5-15遍是沉降,20遍可以达到技术要求。控制构造物的安全距离。
三、路面施工中,铺设土工布的应用原理及铺设时的控制要点
1)原理:加铺土工布可对夹铺层起到加筋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和减少路面纵向裂缝的产生,在铺设土工布前要喷洒粘层油,油量要适中,喷洒要均匀。铺设土工布时要平整无折、无气泡,然后把其碾压至黑色才能铺设沥青混凝土。
2)其他材料:玻璃纤维格栅是一种由玻璃纤维制成的平面网格状材料,具有抗拉强度大、弹性模量高、耐高温、耐腐蚀、低延伸率、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嵌锁和限制作用强等特点。采用铺设玻纤格栅作为加筋夹层能达到提高沥青加铺层抗反射裂缝,玻璃纤维格栅能改变沥青混凝土层在车辆荷载和温度作用下的受力状态,大幅减小接缝处的应力集中,从而阻止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玻璃纤维网不是依靠本身的较大变形来扩散应力,其防裂作用实质是一种隔离功能。它分隔了有裂缝或接缝的混凝土板和沥青混凝土加铺层.避免了沥青混凝土层直接处于裂缝或接缝尖端的应力集中区域,而由强度较高的材料承受较大的拉应力,阻碍了裂缝的迅速扩展。采用抗拉强度高的格栅更有利于抑制裂缝的发展,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可以采用纵横向拉力较大的玻纤格栅代替土布铺设在下面层与上面层之间,施工方法和铺设土工布的施工方法相同。
四、在收费站、服务区进行加宽车道施工时,加宽车道与旧路水泥混凝土面板连接时,质量控制措施
1)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加设传力杆并在旧路面板接缝面涂刷沥青,然后浇筑水泥混凝土。
2)在新旧面板交接处,铺设两层玻纤格栅,可有效防止和减少裂缝的产生。
五、沥青混合料级配是沥青路面施工关键环节,在碎石矿粉加工、存放沥青、储存、运输、混合料拌合质量控制
1)碎石加工:首先按设计要求向石场提供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筛网尺寸,并且在石场派驻试验人员,对每天生产的石料进行取样试验,对不合格材料坚决不装车;进场后再由专职试验员人员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放可将石料卸入指定的各规格石料的场区内,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允许卸车。
2)矿粉存放:矿粉存放主要做好防潮、防雨,矿粉存放场地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场地内,底部采用石灰、塑料布垫底,并且搭设防雨大棚。
3)沥青储存、运输:改性沥青的存储要求必须带有搅拌装置的沥青罐内,并且存放时间不易过长,在运输过程中,在改性沥青加工厂由试验人员检测合格后,装车、贴封条,到拌和站后,由施工单位确认封条是否完好,试验人员检测沥青的三大指标,合格后,方可卸车。
4)混合料拌和的质量控制:a.主要是温度控制,沥青的加工温度达到规范要求以后,方可开机;b.每盘的沥青用量、矿粉用量、各种碎石用量要准确;c.拌和时间要保证,确保不出现花白料;d.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要达到规范要求。
六、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沥青用量控制
1)沥青用量采用双控指标,每天拌和站统计当日的产量和沥青用量,试验室每天根据现场的施工段落,计算出理论用油量,并且时行比较,如发生拌和站用油量少的情况,及时检查拌和站。
2)在每天拌制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试验人员上、下午用燃烧法各做一次沥青用量试验,和理论配合比进行比对;
3)对故意减少沥青用量的行为,应采取严格处罚措施;
七、机制砂质控方面,明确不同设备的生产标准
1)机械砂要求必须是专业的制砂机生产,是由碎石加工整形面成的,和石屑相比具有棱角性。
2)、机制砂的检验标准,即是细集料的检验标准,不低于路面细集料要求的指标,具体说有:表观相对密度、坚固性、含泥量、砂当量、亚甲蓝值、棱角性等。
八、热沥青灌缝、铣刨标线的施工控制有哪些标准?
1)、对路面原有接缝填缝料缺失的,要清理接缝并重新灌满改性沥青,以有效防止路面水从路面渗入基层,保证基层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处理缝隙时,要把缝隙清理干净,使用改性沥青时,要由砼路面嵌缝机加热至300℃,然后再使用砼路面嵌缝机注胶嘴把改法性沥青注入接缝内。施工时缝隙要灌满,不能留有空隙。对接缝进行封闭,一定程度上抑制反射裂缝出现。
2)铣刨标线的施工控制:主要是把标线全部铣刨干净,否则热熔涂料在应力吸收层和水泥砼面层之间形成滑动面,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公路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于是我们在路桥施工中要保证质量安全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新工艺,使公路大修施工技术有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升、高速公路装配式板桥上部结构早期病害分析【期刊论文】《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ISTIC 2004年z1期
关键词:专业外语;工科;教学;专业知识
作者简介:李嘉(1981-),女,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2)张景伟(1979-),男,河南郏县人,郑州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工程师。(河南 郑州 45000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35-02
工科专业外语是在完成公共英语的学习后,结合工科专业而开设的一门交叉课程。对于工科生而言,这门课程能够学习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大量的词汇、习惯表达和语法特点等,为将来读写外文文章、参加国际交流等做了充足的准备。[1]可以说,专业外语课程是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受客、主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这门课程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地步,许多学生甚至教师认为专业外语是一门边缘课程,教之无味,弃之可惜。笔者结合自身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实践,对工科专业外语教学作了初步探析。
一、目前工科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专业外语重要性的重视度不够
当前,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和四、六级培训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范畴,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顺利毕业或为将来找工作增加筹码。而且开设在大三或大四的专业外语多属于专业选修课或限选课的范畴,这个时间段的学生的学习重点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或随之到来的考研复习上,在他们眼中,专业外语课程可选可不选,即使选了也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已,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差。[2]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缺乏专业外语教学的热情。
新时期的工科大学生是未来技术发展、科技研究的主力军,随着其工作和学习的不断深入,掌握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更新的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外语(不管是英语、法语还是日语等)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既是后续工作、学习的有力工具,又是其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外语水平差别大,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匮乏,考核标准不清晰
目前专业外语教师一般由本专业的教师来担任,虽然也优选有留学背景或者外语底子较好的教师,但是教师对专业外语的规律和教学方法所知有限却是普遍情况,因此教学水平参差不齐。[3]现在的专业外语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导学生背专业词汇,然后逐句的解释课文,这种单一的教学仅停留在对文献的阅读和翻译上,而对专业外语相较于普通外语的不同语法特点、翻译技巧及实用特点则较少涉及。
目前专业外语教材的建设落后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公开出版的教材较少且专业覆盖率广,不具有通用性。另外,专业外语教材的内容相对落后、信息陈旧,没有随着教学大纲适时修订,比如土木工程道桥方向的专业外语教材,文章大多写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陈旧,如果单纯的教授课本内容,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由于对专业外语重视度不够、教学方法落后、学习目标不清晰,造成了考核标准模糊,难以形成有效的课程教学系统。
二、提高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水平的建议
1.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
如前文所述,专业外语的开课时间是大三或者大四,这个时间段是学生学习专业课或考研复习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机的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或考研的努力与专业外语的学习结合起来。[4]课堂上不单单是讲授外语,而是把重点放在通过外语来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上,这样学生就能结合本专业知识增强自己对专业外语的理解,亦可通过专业外语掌握、了解本专业前沿的学术动态,还可通过外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在考研的第二个环节——复试中,专业外语成绩的比重一般占到复试总成绩的30%。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穿插考研专业外语复试的教学内容:列举复试中常犯的错误、注意要点、复试技巧等,给考研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2012年笔者所教授的专业外语班级,没有因专业外语复试不过关而未被研究生招生单位录取的学生。
2.选取合适的教材,并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专业外语的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和应用水平;二是通过外语获取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因此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教材与参考资料不仅要求内容经典、翔实,而且还要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笔者所选的教材,除了土木工程道桥方向专业外语教材外,还摘取了《Pavement Analysis》、《Writing Scientific Paper in English》等经典书的篇章进行讲授,这些书有些是专家从国外带回的珍贵资料,有些是华裔美国教授推荐的写作用书,极具学习价值。此外,还可从网络下载最新的SCI、EI文章让学生传阅,既学习了写作技巧,又丰富了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新颖、实用且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考核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从教学形式上,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应用能力。[5]在课堂上,紧密结合专业外语的实用性,除了教师传统授课外,还可安排模拟国际学术大会报告、实用写作、学生点评文章及略读和精读等实践内容。其中,模拟国际学术大会报告是根据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场景设置,请学生准备关于某个原理和技术的英文PPT,课堂上进行5~10分钟的脱稿英文陈述;实用写作是节选科技论文,请学生部分或全文翻译,让学生掌握或了解论文题目、摘要和全文的翻译过程;学生点评文章可选取已发表的英文文章的原始初稿,请学生进行修改和点评,通过自己当评阅人进行改错这种形式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科技英语的写作特点和手法;略读和精读是教师下载本专业最前沿的SCI和EI文章后,首先让学生进行快速略读,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然后再进行精读,查漏补缺,了解文章的细节。经过这种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看外文文献的能力。以上教学手段实用、新颖,且与本专业密切结合,经笔者的课堂证实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专业外语是学生获取本专业动态信息的工具,因此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教授词汇和文章,更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应用水平。为此,考核方式应该紧紧围绕课堂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制定,灵活多变。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应该在考核成绩中占到相当的比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课下复习,课堂积极讨论。笔者授课中,将平时表现成绩和作业成绩提高到总成绩的40%~50%,从而改善了单调沉闷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期末的考试形式亦可灵活,既可以采取出卷考试的形式,又可以让学生写或者翻译外文文章,巩固教学内容。这种综合的考核形式可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的课堂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三、结语
本文提出的专业外语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实践教学、多种考核机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摸索出来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专业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强,教与学的互助对专业外语教学来说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不断沟通,教师要不遗余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配合教师主动参与课堂及课后的各项活动。另外,可根据教师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只有不断地探讨、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伏.工科《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8,(16):349-350.
[2]李志芳,谢红梅,何贵青.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1):86-88.
[3]曲春英.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1).
[4]李宏燕,续京.浅谈工科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J].石油化工应用,
Abstract: Now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will affect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future for the graduates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se mainly include weakening of the technology curriculum courses, lacking practical courses and so on. These problems weake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background to the graduates. These also resulted in the weakness of the graduates’ practical abilit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some reforms must be taken like providing more technical, practical computer courses for the students. We also need to make some adjustments on practice study and curriculum sett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requirements. So we should build a flexible and dynamic curriculum setting system.
关键词: 就业;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Key words: employment;engineering management;curriculum sett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13-02
0 引言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各行业的大学生招聘就业情况与往年相比有很大不同,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招聘人员减少的情况尤其明显,而对地方高校的就业影响就更大。从工程管理专业来看,企业的招聘数量和招聘场次都有所减少,与此同时,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专业对口,同时企业更注重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和思维复合是目前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地方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时候,以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采取更加灵活、动态的课程管理。
1 目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1999年我国建立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评估制度,截止到2008年底,已经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评估工作。这无疑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企业对教育的参与以及我国工程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得到国际认可具有促进作用。
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从事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工程管理虽然有管理两个字,但是,并不是毕业后就一定从事纯管理的工作。国外工程管理的范畴主要是对系统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化学工程等广泛的管理运作;而国内的工程管理,大都集中于对土木工程的管理安排,也就是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具体工作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进行管理)。从学科设置上看,国外很多大学都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但这门专业往往是硕士学位的一门专业,它要求学生有工程类的学士学位或相关的学术背景。而在中国,这门专业往往被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土木工程学院,并且作为本科的一门专业。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为了达到所谓的“工程管理”,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学习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有关技术类课程,又要学习有关技术经济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造成了“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尴尬现状,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巨大差异和距离,导致在就业时,对将要从事的工程管理方面的技术知识有所欠缺,严重影响了就业层次和就业率。
1.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针对建筑类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即要求他们掌握有关工程施工的有关技术,又要求他们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很多学生到了工作单位,不能马上适应企业的要求。鉴于建筑类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求学的要求,不能跟上现有人才的需要。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有较强的实践性的专业,尤其是更应侧重于培养实际操作技能。目前,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中也有一些实践课程,如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但由于客观上的各种因素,难以形成较固定实习基地,多数实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实践量不足,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种软件的应用不仅仅是局限在OFFICE,还要求会应用较为专业的CAD、项目管理以及造价管理的软件,这就局限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能力。
1.3 从国内大多数高等学校目前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来看,一般都是在第7学期末由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设计选题,然后公布给学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在第7学期末或第8学期毕业设计开始前下达设计任务书,也有少数的学校在第8学期毕业设计进行时才给学生分配相应的设计题目。以上两种方式,学生基本上均处于被动的角色。这就造成了多数情况下,学生想做的题目,教师没有给出,而教师拿出的设计题目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基本上没有关系,因此,毕业设计本来这一最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却成了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而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大多数学生把毕业设计看成是“要我做”,从而在设计过程中一般也是应付了事[1]。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为了应付本科教学评估,在毕业设计中往往过分注重形式和规范的要求,例如,什么时间应该完成开题报告、什么时间应该完成文献综述、什么时间应该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应不少于多少字等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内在质量的提高,也忽略的学生的就业兴趣和方向。
2 对策
2.1 优化教学内容,加大技术内容课程的比例 从国内外的情况看,中外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论在平台课,还是在专业方向课上,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性,是纯管理专业无法相比的;同时,技术课程贯穿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它所实施的管理必须是基于技术之上的管理,没有技术作保障,管理就无从落地。实际上,现在的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进行重大调整后形成的。这次调整将原来的工程管理、房地产管理和投资造价管理等专业合并成工程管理专业,而将它们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下的三个不同专业方向。可见,工程管理专业与传统的管理专业是有很大的不同,它所涉及的技术内容较多。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量因素中,“专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之一,这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若是岗位和专业对口,更反映了学生将来适应岗位要求的潜力。虽然不能像土木类学生所学的课程完全相同,但是主要的技术课程应在课时和教学资源配置上应一致,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技术专业水平,以适应目前就业的形势。
2.2 建立实训基地,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实践、实习经历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相当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不少经历过求职的大学生也会反映“实践能力”在求职中起到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建筑类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实践、实习过程中,他们得以提前体验职业角色,不仅积累工作经验,还可以积累社会阅历、锻炼人际沟通能力,为职业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此外,不少学生通过实践、实习,展示了自身的良好形象,直接获得了就业的岗位。
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广泛开展毕业生的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可改变过去单纯走马观花是的实习方式。通过现场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验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在课程教学实习的基础之上,还应注意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实现个人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2.3 运用现代技术,强化计算机应用课程 在建筑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日趋完善,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管理等方面,已开发出了不少应用软件,许多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已在使用各种辅助管理系统。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筑类工程管理毕业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培养的正是懂设计、会施工的管理人才,因而,对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强化计算机教学势在必行。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加强提高教师队伍的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技术水平,安排有关老师参加建筑应用软件的学习与培训,以便更好的为教学和实践服务。
2.4 根据就业趋向,改革毕业设计 建筑类地方院校的工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大都是由指导教师选题,选题范围也局限于以往的题目和有关的应用图纸,技术方面也大都是工民建的内容。另外,我国为了扩大内需,计划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重点放在了铁路和基础设施方面,这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会有正面影响。鉴于此,加大毕业设计的选题和指导力度,实时调整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形式,加大交通和道桥等专业的指导内容,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设计内容和要求与学生就业趋向密切结合,把毕业设计(论文)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就业趋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工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实现就业前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并为就业做好第一份答卷。
对于高校而言,只有摒弃传统的专业化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和思维复合,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才能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高工程管理准也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安全工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建设
1.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建筑安全为专业教学方向,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衔接为重点,以实习实践课程由校、企共同指导考核为特色。”培养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具备扎实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2.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通识培养+联合培养”课程设置方案;通识培养阶段为第1~6学期,包括德育、外语、身心素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系列;联合培养阶段(与企业联合培养)为第7~8学期,包括应用专业类、技术研究类、创新创业类和国际拓展类四个方向。其中,通识培养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系列分为应用专业、技术研究、创新创业和国际拓展四类(第5~6学期),学生可以对这四类进行选择,但必须与联合培养阶段的方向一致。通识培养阶段主要为理论课,联合培养阶段主要是实践课程。(1)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首先,收集国家安全行业的最新法律、法规及相关研究单位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然后到化工、建筑类企业进行调研,与往届在相关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访谈,分析企业现场工作急需的安全知识及技能;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及应重点讲解的内容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例如,了解当前化工企业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关于企业选址、布局及生产中的隐患问题等,有针对性地调整化工安全等相关课程内容,删除与当前规定不符的内容,由董文庚老师等与企业合作开发编写《化工安全原理与应用》《安全检测》等教材。(2)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专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与形式,优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功能。首先,积极向学校争取实验室建设资金,完善本科实验条件。其次,实习的教学要求在合作企业中进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个性化教育和毕业设计都要求与企业导师结合。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选取“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技术主要由企业导师负责,进度及格式等由专职导师负责,实现学生技能方面的零距离就业。3.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思路以及校企资源优化整合的建设目标,与石药集团、河北诚信化工、河北电力建设集团、河北道桥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争取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食宿的经费。与安监局、企业合作,共建“河北科技大学安全培训中心”,获得住建部“一级机电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资质,成为集教学、实习、培训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综合实践基地。
二、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方式改革
1.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知识、技术共享的“双师双能型”专兼职教师队伍。首先,以共建的实习基地为基础,安排专职教师进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大学为企业人才进行理论提升,企业为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培养”的目标。另外,建立强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聘请行业内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或高级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二是在实习阶段聘请企业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为校外实习导师。学校还出台“双师双能型”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鼓励政策,如青年教师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评职称时优秀考虑。学校还每年定期组织部分教师去国内其他高校进行短期访学,提高专职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调动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2.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声情并茂与视听相结合,使传统教学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校企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理论教学内容以学校教师为主,案例及实践教学内容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
三、教学效果考核体系的构建
1.加大理论课课上讨论、回答问题、作业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30%~50%,每次课程结束后评出成绩交给授课教师;实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规范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实践课程采取答辩与作业相结合的形式考核,加强对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解决能力的考核。答辩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企业工程实践有机融合的特长。通过共建校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提升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能力,不但推动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产”的步伐,还锻炼了青年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工程教育、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香云.关于高职文科专业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2+1框架”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企业急需大批的懂现代专业技术、懂现代企业管理、知识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及社会能力及创新能力强的市政专业技术人才。而这正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行业一线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性人才,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市政行业各单位技术人员需求和岗位设置可以归纳为:施工员、测量员、试验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员。
在对市政建设行业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市政施工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市政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市政管道工程、市政道桥工程施工与技术管理等方面专业技能、能在市政行业企业从事施工、管理等职业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2.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从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人手,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制定出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工学结合课程的标准;建成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在校内建设了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平台;在企业建设了满足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基地。形成了校企合作教育2+1框架下“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校企合作教育2+1框架就是把高中起点入学的3年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校内学习,时间为2年,学生在校内学习实施工学结合,使学生通过职业训练,掌握专业技术并形成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第二个阶段到企业生产一线,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职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时间为一年,以全面提高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教育2+1的指导思想是,“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本领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合格人才”。
校企合作教育2+1框架下“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遵循职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工学结合。按1条主线、2个育人环境、3个系统、4个结合的1234建设思路,见图2。
1――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一条主线;
2――是学校与企业的育人环境;
3――实践教学系统、基础教学系统、素质教育系统三个系统;
4――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学习与工作4个结合。
二、“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我们对采用“2+l”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3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优良率82%。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爱岗敬业,工作能力强,掌握的专业知识系统、全面和实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有效地利用企业教育资源
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除了在业务岗位进行跟班工作之外,还要定期、分专题接受企业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由于企业的技术人员多年在生产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掌握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信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3.促进了学生就业
校企合作教育2+1框架下“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实习所在单位就业的比例约在85%以上,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工作。毕生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8%左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业火带来招生旺,市政专业在校生人数从2006年的40人增加到320人,发展势头非常好。
4.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采用直接外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带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到实训基地参加新技术培训、承担应用性开发研究课题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培养,这些教师不但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受到社会欢迎,而且指导学生实验实训能力强,讲课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受到学生欢迎。
5.促进了专业建设
教师发表教改及科研论文30余篇;完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等20余项教学改革课题;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校应用技术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完成技术科研课题12项;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编写教材11门;有2名教师评为省级名师;1名教师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本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三、结论
关键词: 居住小区;指示系统;分析与研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art of residential area road Urumqi shayibake indicating system,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community greening rate, the volume of residential facilities, guide elements,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sidential roads refers to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system, puts forward som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 indicator system; analysis an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92]
住宅小区指示系统作为一种指示标志,不仅具有指示和引导道路方向的作用,还对美化小区的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住宅小区的标识系统并没有跟上发展速度,标识系统不够完善,较为滞后,没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体系,对住宅小区标识系统不够重视,基于这些问题本论文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以达到对沙依巴克区居住小区标示系统完善的目的。
1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居住小区指示系统现状
国外在除了重视居住小区建筑的特色之外还特别重视到小区道路指示标识的设计,使小区建筑与道路标识系统融为一体 [1]。在我国,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住宅制度改革,人们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商越来越重视社区标识带来的文化、商业效应,对小区道路指示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不断改善与重视,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小区标识系统维护的少,没有设立一定的标识系统的体系,政府没有成立相关的专业维护组织,设置不合理,国际化欠缺等。通过本次调研的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14个不同层次的小区中发现乌鲁木齐居住小区对指示系统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对小区指示系统开发与运用的理念。指示系统的发展滞后,指示系统标识牌大多以不锈钢、木质材料为主,指示牌形式过于单一缺乏艺术感,新疆处于多民族的地区,但是双语标示比较缺失。在下文中将对我们调查发现的问题做一分析。
2居住小区指示系统存在的问题
2.1公共标识缺失
公共标识具有指示作用,在居住小区中运用比较普遍。普遍性规范缺失,比如在东方花园小区设置的假山、小桥旁边经常有很多儿童在玩耍,但很多这样的场所却没有发现“儿童游玩需家长陪同”的警示。对于儿童玩耍的地方,标识系统更应该醒目与完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常识性规范缺失,例如小区中的单元门牌号的缺失经常导致快递误投的事件发生;小区中安全通道、消防通道、避难场所指示标志的缺失非常严重[4],这类标识的缺失给居住小区的用户带来不便,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2.2标识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有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志的标准。可在许多居住小区中一些公共标示的颜色经常混用和乱用中。在国家道路标志等相关规范中规定街道、路牌标识颜色南北为绿色,东西为蓝色。符号用错颜色表示相反意思。然而沙依巴克区大部分居住小区没有遵守这一原则,甚至南北、东西颜色混乱。此外,标识位置设置不合理现象也多有存在,正确的标示位置在小区中起到指示作用。如在道路转弯处应当设立标识给行人特别是车辆提醒,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在沙依巴克区怡和山庄小区中,道路转弯处却没有设立相应的标识指示系统;安全通道、避难场所是一个关乎小区安全的重要区域,对于这些区域的标示系统要更加重视,但是部分小区中却忽视了这一点,有些小区尽管有相应的指示牌,可是却因没被重视,被建筑物或低矮灌木所遮挡,忽略了其作用。
2.3双语标示缺失
随着乌鲁木齐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进入乌市工作、学习、生活,因此居住小区道路指示系统国际化也是一种趋势[7]。例如沙依巴克区部分居住小区道路指示系统中英文书写不规范,其中金域蓝湾等多个小区没有英文标注。此外,新疆属于多民族聚集的城市,每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信仰,而沙依巴克区大部分小区中的指示标识牌并没有将双语标注融入其中,仍是以单一的汉语言为主,致使居住其中或来访至此的少数民族多感不便。
2.4标识的维护管理力度不够
居住小区中的标识系统是整个小区的形象所在,然而实际当中标识系统维护较少、破损严重。因权责不分,致使大量的指示系统中的标示标牌被盗、被损,对物业进行管理的公司对此置若罔闻,而业主委员会也将此问题推究给物业管理方。例如怡和山庄小区儿童区域的标识,经常被涂鸦或者损坏,原有的文字标识严重缺损,不但起不到标识作用,还影响了居住环境的美观[8];例如甚至雅山新天地小区有些地方的标识牌被盗走,但也没有机构去及时维护修补。
3居住小区指示系统的改善措施
3.1完善标识系统
居住小区道路标识系统是一个居住小区形象的展示,也是一个小区层次的提升,是小区景观系统的亮点。因此,完善居住小区指示系统至关重要。首先要选择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去制作,将标牌进行合理的划分,然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就可以使指示系统不再孤立或混沌;其次,要注重安全居住理念,增设安全避难场所标识;再整对门牌单元号进行合理标识,整体的功能分区进行布局的展示,由此形成一个标识清晰、指示明确、设计合理、布局统一、体现一个以人为本为理念的完善的居住小区标识系统。
3.2合理的设计与造型
居住小区人群的密集度较高,流动性较大,环境嘈杂程度较高,对居住小区标牌的造型也就要求相对醒目。醒目的标牌才能引起人群的重视,才能起到标牌的功能指示作用。对标牌合理的设计与开发要使其尽可能大的发挥指示、引导的作用。设计要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要符合居住小区的设计理念;设计要针对不同的分区、道路、景观节点、小区特色再进行特色造型与设计;要结合建筑的外观造型进行标志牌的装饰与选择。
此外,值得深思的是新疆乌鲁木齐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因此,在居住小区指示系统的设计与造型方面可以融入民族风味,使居住小区道路指示标识更具有民族特色与本地区民族风情相得益彰。
3.3标识设置人性化
建立居住小区统一的标识标志规范,要求质量已经数量上达到一定的层次,对于安全性标识标语要强制性规范;对于一般性的标识标语要形成条例督促小区标识系统合理化的建设;对于常规的生活性的标识标语如“青青绿草,何以踏之”“喜欢我就不要伤害我”,这种标语建议可以适度的进行创意设置。
在设置方面,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人体工程力学的原理,控制标牌的高度、视距、间距以及字体大小等,其中远视距为25到30米,中视距为4到5米,近视距为1到2米;悬挂高度为2到2.5米;中英文字体的大小比例为3∶1;字体以标准中文黑体字为主,连续设置的间距为50米。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定能够使得居住小区标识系统真正的服务于人、便利于民,真正的为民所用。
3.4地方化、国际化
乌鲁木齐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更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与一体的自治区中心城市,在居住小区标识标牌的设计中要考虑新疆特有的多民族特点,要考虑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与风情习俗,要考虑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特点,除了上篇所提及的双语标识外,应多运用民族图腾符号,例如居住小区当中的标识系统可以参考二道桥,山西巷子等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区域道路、绿地、共建周边的指示系统融入更多的民族色彩。随着新疆与周边国家经济的互动,国际交流也越来越多,指示系统的规范使用,更能使世界人民了解新疆。所以,应该将道路指示系统国际化,规范化,特别是像金域蓝湾这样没有中英文标注对照的小区进行完善与加强英文标示的注解。
3.5加强日常维护,纳入物业管理体系
标识属于公共环境中的一部分,一个园区要进行整体的标识系统改造,除了一系列专业的规划、设计、制作流程以外,更需要专业的维护。标示标牌等指示系统属于在物业管理条例当中明确规定属于物业的一部分,应当有相应的物业管理公司或单位对其进行正常管理和日常维护。物业管理委员会应参与到标示标牌的设计、施工与后期管理。政府在社区当中应设立一定的监管机构,对居住小区内的标识系统维护情况、建设情况进行统一规范监察,并将监察结果定期公布。
4 结语
小区环境是整个居住小区最直接的形象表现,使人们能直观的感受到居住文化。而指示系统作为居住小区文化理念的传播载体,不但易于居住小区的环境形象的提升,而且便于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小区指示标识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标识的易识别性,还要从表现要素、造型等方面考虑其作为景观设施的美感,以及与居住小区环境的协调、居住小区文化和意境理念的宣扬。居住小区标示的规划设计还要以服务者的姿态从游客的需求出发构建一个人性化、功能齐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安画宇.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无损检测;桥梁;桩基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快速的发展,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不能对公路桥梁的情况作出准确的检测和判断,无损检测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传统检测的公路桥梁检测的现状,使得公路桥梁的检测更精准安全,实现了检测技术由有损检测到无损检测的转变,为公路起来建设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检测时要加强运用。
一、无损检测技术简介
无损检测技术就是指在对结构与主体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通过某种物理方法对指标进行确定,从而判断结构是否发生性能改变,能够达到使用要求。无损检测技术基本与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相关,借助科技的发展,实现了在现实工程领域的应用。道桥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为了在不影响正常运营使用的前提下完成对质量的检测,应用了机械力学、材料力学与物理学等技术,同时是对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二、桥梁桩基的无损检测技术
(一)声波无损检测
声波无损检测主要是利用在混凝土结构声学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检测桩基的完整性。其主要对在撞击中传播的应力波进行分析,如果应力波的波形、波速、波峰值保持不变,如果应力波在桩基中均匀传播,则表明桩基的完整性比较好。如果应力波的波形、波速、波峰值发生变化,则表明沿桩基在长度方向上存在缺陷。同时,在桩基存在缺陷部位应力波将发生突变,从而使得应力波发生透射波、反射波或者散射波等现象。由于,无损检测对桩基不产生破坏,所以特别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桩基完整性的检测工程中。
(二)高应变检测
这种检测手法应用的时间已经相当长,它主要是对桩的竖向抗压承载能力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进行判定。使用这种方法对桩身的预制桩接头以及水平整合型的具体缝隙等各种缺陷进行判定时,能查明其是否能够对竖向抗压的具体承载能力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缺陷的程度进行合理判定。这种方法已经普遍应用于一些地区。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外运用的高应变法的测试与结果分析的主要基础还是一维杆拨动的相关理论,没有将桩和土之间互相作用的相关机理考虑在内,因此,在对承载力进行测试时,运用这种方法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三)低应变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很多缺陷或者是质量事故都在流水处或者是底层的变化处发生,底层的变化会导致反射波的产生从而影响波形,所以要对地质资料进行查看,了解施工的具体记录,从而确定缺陷的具置。定量分析软件能帮助我们判定基桩缺陷的具体程度,虽然这一软件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它对应力波在桩身进行传播的具体过程进行了分析,只要保证桩周选择合理的土参数,就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在运用低应变法进行检测时,不断缺陷属于什么样的类型,其共同的表现就是桩的阻抗减小,不能区分缺陷性质。
1.低应变动测法的适用范围介绍
公路桥梁工程桩基低应变动测法的适用范围对测量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其中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测土阻力是主要因素,测土阻力包括两个部分:动土阻力和静土阻力,后者是主要影响因素,其特点可以概括如下:(1)消减反射波峰值;(2)加快应变力衰减;(3)动土阻力波的产生限制了可测桩基的长度。
通过总结实际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公路桥梁工程桩基中采用低应变动测法对公公路桥梁工程桩基进行检测时,公路桥梁工程桩基的长度通常在5~50m的范围之间,公路桥梁工程桩基的半径一般需小于0.9m,尽管一些长度大于50m的公路桥梁工程桩基仍能够获得桩底的应力波信号,然而因公路桥梁工程桩基的承载力较大,公路桥梁工程桩基的一些局部缺陷、深度缺陷的反映不够准确,同时也会受到公路桥梁工程当地地质条件的影响。
2.低应变动测试过程分析
低应变动测试过程中,测量人员为了提高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选取测量点和锤击点、安装传感器等。
(1)选取测试点。测试点的选取应该以公路桥梁工程桩基直径为选取依据,选取原则要保证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测试点满足实际测量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公路桥梁工程桩基直径不小于0.15m,基桩测量点的选取应该大于5个,而且要保证和钢筋笼的间距在15cm以上,选取的方式要保证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测量点均匀,打磨处理应该仔细认真,保证后续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施工正常进行。
(2)选取锤击点。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检测过程中的锤击点适宜点为相距传感器20~30cm的位置,如果锤击点与传感器间距离太近,锤击的冲击力可能对传感器造成干扰,而若锤击点与传感器间距离太远,就可能有横波的影响产生波形震动现象,这将无法准确反映公路桥梁工程桩基的状况。所以锤击点和传感器位置选取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检测效果,可以聘请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检测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测量检测,保证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3)传感器的安置。按照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测试点的选取情况来确定传感器的安装,粘贴方式是最为常用的安装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检测传感器的方法,因此这就要求在公路桥梁工程桩基的顶部干燥的时候,比较常用的粘贴剂包括:橡皮泥、黄油、石蜡、等,粘贴层的厚度应该适中,避免过厚造成公路桥梁工程桩基检测传感器应力波接收不准确的情况。
三、加强无损检测技术在桥梁中应用的措施
(一)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将无损检测技术充分运用到公路桥梁检测中的首要前提。因为公路桥梁建设技术的发展会带动公路桥梁结构、用材等的变化,使得检测的难度加大,现有的检测方法不一定都能完成相应的检测工作,所以需要新的测量方法才能有效的完成,所以将加强技术的创新尤为重要。例如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建立实验室进行相关研究、对现有检测技术进行改进、结合公路桥梁检测的实际进行相关研究等都是加强技术创新的有效方式。
(二)提高相关检测人员的素质
在公路桥梁的检测中,经常要用到各种仪器设备和各种检测技术,而且使用这些仪器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顺利的完成检测的任务。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可以进行岗前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无损检测技术的各种知识、开展无损检测技术知识的讲座、录用专业的高水平的相关人才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公路桥梁检测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多的人员基础,最终取良好的测量效果。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交通业的不断发展,已建成的道路桥梁的检测成为维修、维护的重要依据,通过正确有效的检测技术应用,管理者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道路与桥梁目前的运营状况,从而形成科学决策,另外检测技术还对道路与桥梁的设计产生正反馈的影响,不断提高。无损检测技术是对道路桥梁进行无损伤性的检测,能够保证交通正常进行,经济活动不受干扰。我国目前要不断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的研发与人员培养,不断进行技术推广试验,提高适用性,通过技术与管理双重作用,实现道路与桥梁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谭敏,揭选红.无损检测技术在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0,10:92+94.
[2]徐晓东.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桥梁健康状况评定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
[3]李波.桥梁桩基缺陷的声波透射法检测及其对承载力的影响[D].长安大学,2013.
[4]李学军.在役桥桩病害导波无损检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