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15:13: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日语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商务日语;要求;侧重点;问题;策略
根据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以我校近3年来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统计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三大指向,分别为秘书、产品销售和导游。
结合企业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方向分析,企业亟需的商务日语人才应具有以下素质:
1 基础商务日语会话能力
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多数是直接与日方客户打交道的,必然要求掌握扎实的听、说、读、写、译日语会话能力,包括接待客户用语、翻译商务函件、会议记录与传达、客户意见反馈、邮件写作等。商务日语会话比日常生活会话难度大。因为日常会话与人们日常思维基本相似,使用频率高,易于掌握,另外可以通过当时的语境或者说话人的表情动作推测意思,即使出现稍许误差也不致于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然而,商务日语会话涉及到大量的尊敬语、专业术语、成语俗语、古语谚语,关系到一笔生意的成交与否及日后企业的合作发展,丝毫疏忽不得。例如接待某公司高级负责人,如果译者自始至终使用叮咛语,必然会引起对方不满。恰当使用敬谦语,表现出对贵方的尊重,能对谈判合作起到不小的作用。熟练的商务日语会话能力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目前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之一。
2 相关商务办公能力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政府邦交、贸易合作、民间交往越来越频繁,许多高校都注意到了市场需求,纷纷开设日语专业。据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最近的统计数据,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已多达680所,除了国立、公立高校外,增加最多的是公立的职业技术院校、民办院校和各高校建立的独立学院,几乎所有学院都设有日语专业。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日语专业在校学生达57万人,2009年12月参加日语能力测试的考生为37.4万人。相比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日语毕业生,高职学生普遍在语言方面不占优势,毕竟学业时间较短。然而,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的原因,希望降低用人成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翻译,也希望同时能够兼顾商贸业务。因此,高职商务日语人才培养定位是以日语为沟通工具,掌握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实际运用商务知识为手段,熟悉企业管理理念、工作的方式方法,掌握一定的商业贸易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成本计算以及一定的组织协调、交际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3 优秀的人文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企业是一个动态的主体,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完成上级交代任务的“机器人”。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展露头角,除了专业功底扎实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具有优秀的人文素质。优秀的人文素质包括许多方面,例如很好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具备高尚的职业人操守,健康的体魄和向上的精神等。
针对目前高职商务日语教育发展现状,对本校往届商务日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者职业包括培训机构教师、企业秘书、销售人员、进出口报关员等,调查主题是”高职商务日语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的突出问题”,共发出300份问卷,回收问卷261份,有效问卷248份。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相应提出了对策:
3.1 语言基本功薄弱
根据我校2009至2013年近三年国际日语等级考试过级率统计,过1级人数不足1%,过2级人数大约15%,可以明显看出高职学生语言基本功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总结原因:
(1)学业时间过短,大部分学校开设高职商务日语课程采用的是“2.5+0.5”模式,甚至有少部分学校采用的是“2+1”模式,学生真正在校系统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或者两年半。对于日语零基础的学生,达到国际1级2级水平确实是困难。
(2)学习主动性不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高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厌学的孩子。选择日语专业除了极少数是真正对日本文化感兴趣,大多数人是因为高中阶段没有学好英语。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发觉日语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加上新鲜感越来越少,又回到高中时期散漫的状态。
这种种主观客观因素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学会激励学生自主能动性。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多了解日本文化,找准契合学生兴趣的切入点穿教学之中。比如开展动漫cosplay、日式料理厨艺大比拼、单词达人大赛、日本豆知识展览等,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其次,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高职商务日语课程以口语训练为主,商务邮件写作为辅。学习语言最尴尬的莫过于想说说不出,尤其在商务场合是大忌。高职院校应该多利用外教的优势,注重会话,让学生多说多练多模拟,讲一口地道的日语。文书工作要求则是看懂文件和回复邮件。中日语系由许多共同之处,看懂一般性的商务文件对通过一级国际日语考试的学生不成问题,而用日语思维回复却是个难啃的石头。商务邮件写作要求授课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日语水平,还要熟悉商务信函的写作方法。开设商务日语写作课程最好能聘请有行业企业经验的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实练。另外,高职院校组织小规模的国际日语1级2级过级培训班也是有必要的。1级2级证书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这项考试涉及的语法和单词应用频率非常高,可以促使学生在考试压力下迅速提高日语水平。
3.2 商务有关知识欠缺
不熟悉企业管理运作、商贸知识欠缺、商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是初入职场毕业生遇到的困扰。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经济贸易与管理、商法、管理学等副课,但整体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生都没有重视。首先我们应该从意识上重视副课,可以采用日语讲授副课的方式,既能学到商务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日语水平;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有一技之长;高职院校教师构成可以分为在编的专业代课教师与外聘企业导师制。一个学生实行双导师制,除了一位专业代课教师进行指导外,还要聘请企业一线的高级管理人作为导师;专业教师要定期定岗实习,挂职锻炼,学习企业文化,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另外,模拟商务办公和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都是最好的锻炼机会。
3.3 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由于使用的教材编著时间较早、内容零散细碎,造成学生实际操作发现学习的知识派不上用场。高职商务日语教学内容要紧贴沿海日资产业发展,根据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使课堂与市场相统一。可结合学校实际,紧跟时代节奏,研发动态的校本教材;建立健全毕业生回访机制,及时了解毕业生工作遇到的困难,并总结解决方法,辅助日后的教学工作。
3.4 缺乏行业专门日语知识
汽车、旅游、工厂、电子、进出口等,细分开来每行每业都有海量的专门术语。如果每种行业的术语都学习,显然时间不够,精力不足。所以,学校要积极和企业建立联系,对口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形成“企业支持学校,学校反哺企业”的良好互动。学生在入学初可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或行业,反馈信息给校方,教师根据学生意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专门术语,或是在定岗实习前进行强化培训。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追求就业比例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就业质量。必须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青年员工看重的因素中,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要求最高。高职商务日语人才培养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建议开设职业道德教育、书法、绘画、舞蹈、钢琴选修课,计入学分;课外让学生自主组织文娱节目,丰富课余生活。
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富有修养,必能突出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的优势,促进就,为我国发展建设添砖添瓦。
【参考文献】
[1]邬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社会需求与现状探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关键词: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是以科技为基础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时代。面临这场国际竞争,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作为交际的工具,外语就显得更加重要。随着WTO的大门向我们敞开,对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学科综合化、人才复合化和培养融合化已是大势所趋。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作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种――日语,我省的日语专业发展方向如何应对日趋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日语人才的培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课程如何设置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河北省日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也和全国一样,对外交往和贸易往来日趋频繁。河北对日本的经济贸易以及在文教卫生、工农业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也在逐年增加。其表现形式除了贸易往来、独资、合资企业外,还有官方及民间互访、互派留学生、研修生以及学术方面的合作研究等。这样,河北就需要大批的日语人才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截止到上世纪末,河北省只有河北大学一所高校设有日语专业,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它一直承担着河北省日语人才的培养任务。70年代初组建专业初期,单纯把为国际政治关系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国际交流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口语过硬,适应各种经济谈判、对外交流的翻译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数量从开始的每年招收15人到后来的40人,直至现在80人左右。毕业生大多分配在河北的政府机关、高校、旅游局、企事业的外事部门,从事翻译、教育、旅游、等工作。为河北与日本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桥梁作用。
90年代中期,伴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外语人才更是炙手可热。日语专业也连年升温。面对着巨大的人才市场,这一时期,全国各地高校不分文科、理科,纷纷成立了外国语学院,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同时,除了英语专业外,许多学校还新开设了日语专业。河北省也是如此,于90年代末起,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相继成立了日语专业。如果以每年平均每校30名毕业生来计算,那么加上已有的河北大学,河北每年的日语毕业生将达到230人左右,是以往的10倍还多。这样,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不得不令人担忧。河北的状况如此,全国其他地方的高校也一样,日语专业突然增多,毕业生也随之成倍增长。我们的市场虽然大了,但是同时竞争也在加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日语专业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据调查,河北各高校的日语专业,主要还是以语言文学方向为主。课程设置也是围绕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设置,兼顾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因为五所大学几乎同时新上了日语专业,所以其课程设置等基本上模仿的是河北大学等日语专业的教学模式。现行河北这几所高校日语专业课设置包括三类课程:(1)语言技能课;(2)专业知识课;(3)公共课。这种课程设置基本类似,谈不上有自己的特色。语言技能课基本上采用综合性大学或外语类大学的教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因而也是共同的,即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外语能力,使其适应各种交际目的的需要。课程内容也缺乏更新。现在的问题是新上的日语专业所模仿的院校正在试图通过加进经贸、法律、科技等专业,以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外语复合型人才,而模仿这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之时就更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的课程。从90年代中期开始,河北大学就增加了日本经济专业,河北经贸大学也新加了经济方向课程,正在探索新的模式,但从全省总体来看,基本上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全新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缺乏一套既能跟上国际潮流,又符合我省现状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显然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未来日语人才所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需要。这种办学观念急需转变。
二、21世纪对日语人才的需求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点。这就对21世纪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有关人士指出,21世纪合格的外语人才应具有5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扎实的基本功主要指外语的基本功,即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词汇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等实际运用能力熟练。宽广的知识面是指应多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除应具备人文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如外交、外事、金融、经贸、法律、新闻、计算机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指除外语专业知识外的某一复合专业知识,这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面。能力主要指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见解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外语专业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外语专业在工作中的运用能力主要指能够从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等等。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应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修养,提高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20世纪90年代末,一次有关外语专业毕业生需求的问卷调查显示,国家部委、国有企业、外经贸公司、部队和教育部门对单一外语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已降至零,而希望外语专业本科生具有宽泛知识的则占了66%。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对多年来的外语专业教育敲响了一次警钟。据“2005年上海、长江三角洲名企优才洽谈会”传来的信息,精通日语、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各家企业的抢手货,因为通晓日语的中国专业技术人员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适应中国国情。目前,我国已成为日本在海外最大的软件外包制造基地,仅北京2003年即实现对日出口1.5亿美元,并且贸易额预计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2004年我国大约需要新增3750名日语软件工程师,而每年对日语软件工程师的需求量将会以大约1.5倍的速度增长。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许多学校对21世纪的人才在外语方面的需求做出预测,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对各自学校的外语教学逐步地进行调整和改革。日语的需求量虽然远远比不上英语,但面对的形势是一样的。事实上据市场调查,小语种的需求量相对来说比较走俏。因此,探讨我省日语专业面向21世纪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对于
构建新世纪我省日语专业教育体系,培养高质量的日语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日语又不同于英语,因为我国学生普及的是英语,将来各类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可能会大幅度提高,这对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但日语人才却不会有类似问题存在。所以培养出懂专业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将具有更高的竞争力。这也是日语的一个优势所在。
三、河北省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高校学科建设,要以更高的角度,更宽的视野来考虑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优势、特色、创新、重点”。通过分析河北省日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明确日语学科定位,注意“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新时期,各外语院校、系都在规划未来,寻找各自的位置。因此,定位非常重要。它包含几层意思,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培养目标定位、规模效益大小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以及面向市场的定位问题等等。研究和确定定位要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从本校的师资队伍、生源、专业状况、就业市场、地区需要等具体条件出发。根据河北的情况,目前可以进行的模式有:日语加语言学、文学,这是传统的、目前使用的模式,各校都可以保留;日语加专业方向,河北大学和河北经贸大学实验的是日语加经济的模式。其他院校除此以外也可以考虑日语加新闻、法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国际政治、计算机应用等等,总之,要利用本校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优势;日语加英语,也就是双语模式等等。但无论实验和推行何种模式,日语专业的优势是日语,要在基本不降低专业日语水平的前提下探索适合本校和本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切记不顾实际条件,盲目追求市场效应,效仿他人,否则将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
(二)进一步更新拓宽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的更新与拓宽要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指导,以学校现实基础为起点,遵循逐步建设、注重质量、巩固升级的方针,在原有的基础上,注重创新知识、边缘学科知识、交叉学科知识的加入,并充分考虑加入WTO后的产业结构和行业人口的变化,适度拓宽专业领域,逐步实现文理渗透、方向交叉、突出素质的目的。在优化课程体系上要把加强日语语言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在减少部分语言理论性课程基础上,增加应用型知识课程,达到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目的。由于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在教学计划中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设计好每门课程,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落实课程内容、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因此,课程建设应该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未来日语专业发展的方向,一般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中除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外,设有各种语言基础知识、语言技能、翻译基础知识等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是体现日语专业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高年级学生除继续学习相关日语课程、日本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日语水平外,还应跨系学习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选修课一部分可以是学校根据定位指定,一部分可根据个人志趣选修。不过,无论是日语基础语课程还是公共课、选修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均要从学校的师资和办学条件出发。未经论证盲目开设课程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上,还可以采取压缩课时的做法,实行“弹性学时”,做到减时增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拓宽知识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应用和交际能力。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也要把握好内容的质与量,注意教学内容在教学整体中的作用,力求内容新,切合需要。我们的日语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陈旧和更新缓慢的问题,学校应给与人力财力支持并依靠基层教学单位抓紧逐步更新,以满足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在日语专业课程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文化、国情、科技、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内容,尽量体现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最新信息成果。所以优化课程体系,也要注重教材的编写。由于教材是反映教学内容的主要渠道,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使教材能较好地反映语言规律和其它必要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有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外,还应注重计算机应用的培养,使学生在加进专业倾向或双语的同时,再增添一个翅膀。这也可称之为“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日语,两翼分别是专业倾向(或英语)及计算机应用。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才能飞的更高更远。
(三)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在基础知识上,要求具有宽厚性、系统性。宽厚的知识基础,不仅使我们培养的日语人才具有更宽泛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也更有利于培养其创造性。在学习能力上,要求具有能动性、持续性。鉴于传统的日语教学中主要运用大量的机械思维,较少运用辩证思维,学习方式单一刻板,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之后,才能形成创新精神,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道德品质上,要求具有全面性、发展性。对日语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国际意识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这是他们未来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交往中做出创新贡献的保证。
单一语种的教学模式,早已经落后于时代。21世纪对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要迫使我们改变教学理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时代的潮流把我们对日语人才的培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河北省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内环北京、天津,构成京津冀经济区。对外贸易、国际交流频繁,日本是我省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培养高质量的日语人才是我们教育部门的重要责任。所以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