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01:23: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众所周知,整个中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必须首先结合专业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目标,并加强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确定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致力于评价方式的创新,以促进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就此作出以下几点思索。[1]
一、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确定过程中结合专业和学生实际的思索
中职教育属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是一般的基础性教育,因而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针对性的确定整体性教学目标,在确定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满足中职生在未来的就业和创业的需要,结合当代中职生的认知、情感和生理等特点,确保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专业和课文内容相贴切,因此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在结合专业和学生实际的前提下进行,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二、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内容确定过程中结合实践性的思索
中职生的最大出路就在于利用所学的技术知识服务于社会,因此在确定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时,同样应突出实践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职语文实际就是服务于专业技术理论的基础性课程,所以所选的教学内容应加强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及社会实践之间进行结合,因此在摒除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竞争压力,因而在做好一般教学的同时,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专业教育。尤其是在确定教学内容过程中应加强中职生各项竞争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口语交际能力是考验中职生毕业后有能否更好地与社会相融洽的关键,因而必须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由于当代中职生正从传统的农村型转向城市型,虽然这些来自城市的学生活泼开朗,具有90后青年的朝气蓬勃的特征,但是这些学生往往由于缺乏与家长和教师的沟通,缺乏一定的口语和交际能力,加上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因而必须在教学内容中涉及一些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和注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确定教学内容的难度时,应始终坚持从简到繁的原则。首先从朗读再到学生开口说话,并采取诸如“自我介绍”、“诗歌朗诵”、“人生规划”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完整地进行表述和朗读,久而久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再如,在做好口语交际内容设计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更应加强,在写作教学中,同样应坚持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基础原则,引导中职生掌握基础的应用文写作技巧。例如《请假条》、《工作计划书》、《工作总结》、《启事》、《通知》、《广告》、《合同》、《自荐信》等等,从而为中职生毕业后的就业、生活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教学内容确定时应加强写作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只有确保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合理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方式确定过程中结合实践性的思索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在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实际,在加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就业的需要,开展分层次、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致力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教学方式上面下功夫,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中职教育特点,例如在进行有关环保方面的教学时,作为教师,就应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如机械化或者与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就把该专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课外资料,或者选择相关专业的文章作为语文阅读理解的材料,以及写作课的主题,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增加对专业内容的认识深度和广度这样即可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又可以从各个方面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做铺垫,丰富其专业知识。[2]
四、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确定过程中结合实践性的思索
就目前来看,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仍是一个难点所在,虽然对参加高职深造的学生可以通过选拔考试来进行,而对于即将就业的学生则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难以从客观上对学生是否达到大纲要求,加上各专业的课时安排不一,因而必须对目前的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例如,可以对终结性测试说不,而是采取综合性的测试,通过综合性测试,能有效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所处的学习状态,并找出自身在教学中的问题,并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从而为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改革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在进行综合评价的同时,还可以采取互动的方式进行评价。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平等融洽;其次,是否形成交流协作的合作学习组合;最后,是否形成动态教学,以随着不断变化的教学质量调整教学内容,从而确保评价的互动性。[3]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学生的实际,针对性的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闫勤义.浅谈中职语文教育中兴趣的培养.时代教育,2013.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班主任工作 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决定了中职班主任工作应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2010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作为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重要力量的班主任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学习职业指导理论,熟练掌握职业指导一般知识、方法和技巧。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发展方向,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或升学。
1 班主任的内涵与工作职责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将班主任界定为:“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班主任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是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榜样和导师。“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肩负着更为繁重的任务,除了完成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他们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班主任是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一个好的班主任才能带出一个好班级,培养出一批好学生。班主任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岗位。了解学生、管理学生,学校各类制度的执行,各项学生工作的实施,与家庭、社会、用人单位沟通,这些都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职班主任要履行的工作职责包括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职业指导工作、沟通协调工作等五个方面。
2 新时期中职学生的特点
(1)中职学校的生源多为中考成绩较差或未毕业的初中生,他们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依赖性明显,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
(2)中职学生大都处于15~19岁的年龄阶段,一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想、敢说、敢干,勇于标新立异;另一方面,他们仍处在思想不稳定、易冲动的青春期,开始逐步确立成人意识,独立性、自主性增强,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思想容易产生波动。
(3)现在中职校学生多为“90后”,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受管束,纪律较散漫。在不利环境中易冲动,缺乏自制,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易受他人影响,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
3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班主任工作策略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中职学校以崇德尚技为宗旨,以职业化素质教育为手段,以保障就业为目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特殊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特点及现状决定了中职班主任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还应探索对班级进行“职业化管理”。班级职业化管理,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职业化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中吸收具有适用性、有特色的职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仅学好文化知识,锻炼职业技能,而且也能够感受职业氛围,感知职业文化,感悟职业精神,提升职业化素养,规范职业化行为,从而提高就业能力。
3.1 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教育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人们认识、选择、设计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职业理想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努力拼搏。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能使学生明确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开创事业,有所作为。在学生确立职业理想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各部门及教师对其进行适时而科学的指导,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准确地评估自己,使学生顺利地实现职业目标。
在实施职业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
3.1.1 职业理想的设计
职业理想的确定为人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但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理想将变为空想。设计职业理想的步骤及措施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弄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同时,对该职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达到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统一。
(2)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一位合格的劳动者不仅应具有较广博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发挥其创造功能。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方面是专业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从我们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还应根据社会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或补充。另一方面是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抗挫折能力等。
(3)时间期限的设定。职业理想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应将职业生涯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分不同的时间段完成。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目标的要求拟定具体的措施。
(4)搭建职业理想教育的协作网络。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不只是某一部门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德育课、专业课及学生管理部等,需要各部门、有关人员互相协作。其中,德育课是主角。德育课教师主要从宏观上加以引导,通过系统的德育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树立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怎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及从事某一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等。专业课教师及学生管理部门则可以从微观上进行具体的指导。如通过入学初期的专业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专业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群,了解将来要从事的职业领域,专业知识的构成等。同时,专业课教师还可通过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素质。学生科、校团委等部门则可以通过举办职业理想演讲、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活动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如果可能,还可以会同德育课、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类指导。就业办公室则可以通过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让学生了解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使学生的职业理想更适合社会需要。
3.1.2 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将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发展趋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职业理想的社会适应要考虑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1)从客观上看,学生的职业理想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革新等,这些方面都影响着对劳动者质和量的需求。如近年来由于产业转移、升级,各地建设了许多工业园区,这为机械、机电、模具、加工等人才。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我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策促使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该行业劳动者的需求量必然随之增加。从生产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的消费日益呈现多样化,为人们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更宽广的范围。只要学生的职业理想符合社会的客观需要,就有可能寻觅到施展才能的机会。(2)从主观来说,学生在设计职业理想时,应考虑自己的性格、能力与职业的匹配。现代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职业,而各种职业的工作性质、岗位责任、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都有所不同。每一种职业均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职业性格,如重复型性格较适合工厂流水线工作,严谨细微型性格较适合医护职业。
除职业性格外,各种职业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还有相应要求。如营销人员应具有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有人际交往、合作能力;教师、营业员需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时,要根据其能力的差异区别对待。同样的职业目标,有的人只要几年,有的人需要十几年,有的人则终身难以企及。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时,应从其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本人的能力确定合适的职业及达到职业目标的高度。例如,同样是工程技术人员,能力强者可以将目标定得远大一些,如确定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能力一般者,可以将目标确定为高级技工。如果仅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那么职业理想将很难实现。
3.2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发展阶段、发展措施,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3.2.1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对自身价值进行准确的定位;(2)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和发展目标,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3)能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在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能使学生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时,更好地适应变化,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2.2 班主任在指导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班主任负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平时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较多,对于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较了解,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明确自身价值取向。(2)因工作需要,班主任对学生所学专业的性质、与之相相对口的职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多较深入的了解,能指导学生更准确的进行职业需求评估,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3)班主任一般会伴随学生度过整个中职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做到全程指导和个性指导相结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在不同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
3.2.3 班主任指导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及措施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通常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产生规划意识;第二步,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和职业需求评估;第三步,确立理想职业和发展目标;第四步,制定相应方案;第五步,实施方案并及时调整。班主任可以从这五个步骤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有利的指导。
(1)明确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促使学生产生规划意识。引导刚刚进入中职学校的新生产生规划意识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端,因为新生对中职学习生活缺乏了解,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该如何利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而此时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则会使学生经历许多本挫折。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就要明确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讲解其必要性,并让学生利用开学一两周的时间熟悉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让他们体会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进而产生职业规划意识。
(2)指导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是确立理想职业和发展目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确定个人的职业奋斗目标和生活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合理地安排步骤、措施。这时班主任应根据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在学生做选择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3)指导学生根据职业生涯目标制订实施方案。班主任应该要求学生制订具体方案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妄想一步登天。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来制订方案。学生在制定方案时,班主任要指а生抓住最重要的内容。任何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制订的方案追求“高、大、全”,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成效,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在制订方案时要抓住关键的核心目标,分步骤实施。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目标,而其他一些目标的制订都是为了这个核心目标的实现。先实现阶段目标,一步步朝前走,最终实现核心目标。
(4)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学生在具体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班主任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第一,方案的实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要求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坚强的毅力。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容易无法坚持而放弃。班主任则要时刻关注学生实施方案的进展情况,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阻碍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第二,方案实施时,有时会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不足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一些学生认为这是不可变因素,不去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不去寻求解决办法,而是仍然依照已经不合实际的方案来实施。此时,班主任就要指导学生对于其自身的能力和周围的环境进行重新评估,并根据新的评估结果来调整方案。让学生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
总之,班主任指导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以高度的责任心时刻关注规划过程,指导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3.3 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3.1 职业素养的社会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一直以来担负着向企业输送技术过硬的合格劳动者的重任,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职学校要根据企业用工要求的改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
3.3.2 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是个宽泛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人们从事某项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具体说,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形象五个要素。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与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一致,因此,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品行”;即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行为规范;二是“能力”。即语言表达、专业知识、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其中,道德品质的优劣被企业作为判断员工是否合格的前提条件,而才能则是中职生最终能否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关键。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内容。
3.3.3 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当前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自律意识不强,自理能力较差,大都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现象,中职班主任应该从课堂学习、实习实训 文体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专心听课、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学会自控自理、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发展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显性表示。由于中职生已是处于职业准备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渗透到学生心灵,就有明确的职业动机和职业思想,有利于这是职业素养的养成。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企业对员工职业心态的要求是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时刻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宽容乐观、团结协作的心态。因为只有积极进取,才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只有宽容乐观,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和支持;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和同事们一起克服困难,促进企业的发展。中职生只有在学习期间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达到企业对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可以通过三课结合的方法(三课指理论课、实践课、活动课),在教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宽容他人、学会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形成以下五种能力:竞争意识与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控自制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
(3)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与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情操、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有鲜明的纪律性,遵规守纪是企业要求员工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品质。中职生的职业道德,首先体现在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还体现在对待学业的态度、人生价值观念、言行举止、待人处世等方面。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都应该渗透这些道德素质的培养。当学生看到老师对一件小事公正的处理,听到老师对学生一句充满关爱的话,也许都会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大部分学生比较活泼好动,针对这一特点,应将各类活动的开展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开展见习、参观、交流活动,锻炼学生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开展诚信、勤俭、奉献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诚信、奉献、勤俭是一个企业员工应有的品德并自觉努力地培养这种品德。
(5)抓住顶岗实习的有利时机,校企联动,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中职学生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期,这是学生由学校踏入社会,进入企业的重要过渡期。因为他们自此以后就要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面对工作的竞争压力,所以,在实习阶段,他们都会十分留意观察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努力学习以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岗位工作要求,因此,这个阶段他们思想变化最大,成长最快。中职学校应抓住这一教育时机,向企业多了解学生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及时进行教育和指导。这样,校企联动,共同教育,确保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3.4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
(1)组织学生开展职业考察活动,强化求职意识,提高就业能力。中职学生在校的第二学年可看作是就业准备期,这一时期班主任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考察。班主任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深入用人单位地进行实地考察,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加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了解职业发展的动态;有利于培养职业意识、了解企业文化、提高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识。职业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职业及未来职业选择、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职业考察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调查职业基本信息,包括工作的性质、内容、环境、收入、所需学历、从业资格等。职业考察活动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资料分析法。职业考察活动的形式有组织企业参观、网络搜索、向有关专业人士咨询等。通过职业考察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准备。学生在职业考察活动中既发展了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也锻炼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2)系统的求职择业指导,培养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一般来说,中职生在就业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心理准备、信息准备、求职能力准备。这个阶段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就业信息,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指导学生了解求职程序、求职渠道,学习如何通过简历、求职信来展示自己,学习与面试官沟通的技巧等,逐步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摩毕业生招聘面试、模拟校园招聘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
(3)加强“职业适应”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中职毕业生从学校进入社会面临着由学生角色向劳动者角色的转变。绝大多数毕业生在角色转变中有一段适应过程,叫做“职业适应期”。中职生在职业适应期普遍存在工作稳定性较差、频繁离职的现象。学生的频繁离职、不讲诚信等严重影响到就业质量,也将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班主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因此,这个阶段的班主任工作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过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等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以适应职业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是新形势下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必然趋势,它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融入职业化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中学校班主任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新方法,科学地、富有成效地进行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也正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作者简介:梁安坤,1974年生,男,大学本科,广西钦州农业学校教师,讲师,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164-168.
[2] 李洁.礼仪是一种资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3] 吴芝仪.我的生涯手册[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