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烟草交流发言材料

烟草交流发言材料

时间:2022-02-06 23:36:51

烟草交流发言材料

第1篇

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上水平”基本任务的深入推进,烟草行业已进入成本竞争的时代。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讲究的是效益和效率,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增长速度,当前,烟草产业在数量、规模、市场空间都有所受限,在这样的情况下,衡量企业发展质量不再是以粗放的规模为指标,而是追求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不仅不能使企业得到发展,还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所以,企业有效控制了成本,在竞争中就能占据优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就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二、烟草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产品设计成本与市场销售价格严重偏离,导致产品先天无市场竞争力。一个卷烟产品在设计时的原料(烟叶)配方和主要材料选择定位就基本定格了产品的成本主体,如果产品成本与销售价格不匹配,那么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不仅没有优势,而且还会造成企业的亏损。如高配方产品对应低市场定位,形成设计配方亏损,或低配方产品对应高价格产品定位,都将注定无市场竞争力。

2、原材料采购过程控制乏力,导致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增大产品制造成本。原材料采购过程中价格、质量等控制是决定采购成本的关键,很多烟草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忽视了原材料的采购,导致采购的原材料质次价高,同质高价的材料都会给成本控制带来困难。

3、制造水平低下,加工过程物料消耗过大,导致制造成本增大。当前我国烟草行业处于专卖管理体制下,从表面上看发展迅速,规模也比较大。但在加工水平和精细化管理上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企业仅仅看到表面繁荣,而忽略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4、企业内部管理粗放,人员机构庸肿,效率低下,导致管理成本较高,在现行体制下,虽然我国烟草工业企业发展较快,但是我国一些品牌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无论是在企业管理经验还是能力和效率都有不小差距,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的关键性指标要远远落后于国际知名企业,特别是在同等条件下,管理成本要高出好几倍,一旦没有了市场壁垒的庇护,我们的一些大企业就很有可能变得不堪一击。所以,加强科学有效地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已经成为烟草行业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5、重复运输、无效物流,造成物流成本增大。卷烟企业开展物流成本控制不仅是烟草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一项成本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烟草物流处于建设的发展阶段,大多烟草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发达的物流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各地开始纷纷建设配套完善的物流中心,并且培养物流人才,一些配套的制度也都陆续开始实施;但是,物流的管理还处于初期阶段,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软件基础建设也还需要加强发展。

三、对烟草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建议与对策

1、加强产品设计成本控制。企业要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发展战略,拟定开发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定位,研发部门应按照相应产品价格定位,结合行业同类产品生产成本水平,设计相应原料配方和材料配方及相关包装设计要求,确保产品设计成本与市场价格相匹配,以降低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2、加强原材料采购过程控制,通过完善原材料采购内控制度,可以采取实施公开招标的方式来采购原材料,比质比价,实现采购价格最优化;通过加化质量管理,严格原材料入库检查验收制度,确保采购材料质量,杜绝采购环节损耗、损失,实现采购成本最优化。

3、加强生产环节控制,降低制造成本。企业要通过建立、健全原材料的领、发制度,落实车间(机台)责任,细化考核,及时兑现奖惩,增强全员节约意识,降低生产过程中各类物料消耗,降低产品直接成本;通过优设备配置,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提升设备利用率,进而降低产品制造费用,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规范运作管理平台,降低管理成本。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上水平”基本任务的深入推进,烟草行业的深化改革、联合重组以及结构调整也都将迈进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烟草专卖局也一再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推动企业的联合重组,使卷烟生产、管理、销售的布局合理化,推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加大整顿力度,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先进的管理技术才能产生高效益。烟草企业生产工序和销售渠道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管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如果不能有效地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各个环节都无法顺利的进行,整个烟草行业的建设都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5、优化人力资源,降低相对成本。人才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相同的物力人力财力,产生的效益不一样,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弹性,能产出附加值,附加值的产生,是在行业工作实践中,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无限潜能,并用激励的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产生的结果。善于用人,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投入精力更集中,使人的潜在的能量得到发挥,就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益,相对地减少成本资源。从行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来看,由于体制等诸多因素,造成了人力资源流动老化、僵化,企业缺少新鲜血液,工作缺乏激情。虽然近些年通过引进人才、向社会公开招考等措施,这些问题有所缓解,但人力资源环境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还需要各级在行业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完善,改革制度,切实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不断地优化人力资源。

6、优化物流模式,降低相对成本。企业的物流、采购、生产和销售中心要密切合作,合理有效安排各环节的流程,在配送环节上设计合理配送路线、配送频率,在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企业的配送成本和库存成本。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首先,制定出科学精细的管理标准,建立服务体系,通过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将包装、仓储、配送、服务等每个流程都严格的按照标准来实施,做到优化流程,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并且明确业务分工,提高工作效率,以此控制物流的管理成本;其次,实施扁平化的管理体系,扁平化的管理能够提高效率,更加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并且可以减少管理成本,精简经营管理部门、管理岗位以及管理人员的配置,积极引进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减少各环节之间不必要的重复与交叉,还有助于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内做到统一配置资源,从而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另外就是要提高管理者的物流成本意识,建设一支优秀高效的管理团队。

第2篇

关键词:文化素质;应用创新;烟文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01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03

为加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做好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工作又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本研究围绕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和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名校课程建设目标,并基于新形势下文化素质课“烟文化”建设与改革情况谈一谈体会。

一、高校开设文化素质课“烟文化”很有必要

烟草(Nicotiana)隶属于茄科,原产于中、南美洲,当地印第安人最早吸食,后逐渐传开,并赋予了宗教迷信色彩,使吸烟从一种习惯转变为举办集会、宗教仪式时的重要礼节。随着欧美大陆间往来日益频繁,烟草被带入欧洲,并不断向世界各地传播。迄今烟草生产地域分布广泛,覆盖120多个国家。如此久远的烟草使用历史和广阔的地域分布,并伴随着后人对烟草认识的不断深入,如毒性、麻醉作用、药用功能等,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以烟草为基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复合体,即烟文化。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社会心理、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科学见解等方面的差异和变化。然而,与茶文化、酒文化相比,人们对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为了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烟文化知识,正确认识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与素养,开拓科学创新的思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开设“烟文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青岛农业大学“烟文化”课程建设改革特色与成果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能力素质培养

1.采用“板书+言传+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将烟文化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以板书的形式表达,以利于知识传授和学生知识记忆。另一方面以多媒体形式展现烟文化视频图像资料,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烟文化。如:学生通过观看鼻烟壶视频介绍,有助于认识鼻烟壶的作用、艺术风格及习俗,并能够以其为载体,更好地了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最后在板书和多媒体传授的同时,通过言传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结合,培养他们知识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创新意识。

2.积极开展“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烟文化知识交流活动,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烟文化知识话题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并给学生安排一些思考题,要求他们课后独立或合作查阅文献资料。教师也可制作PPT,并安排演讲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既强调合作性学习,又鼓励个性化表达,最大限度地培养大学生应用创新思维能力。

3.加强案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在“烟文化”教学中我们同样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来提高学生的素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如:“吸烟有害于健康”,我们以一些关于吸烟致癌的真实报道为题材,基于事实编写故事,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性,从而远离吸烟。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求真、反思、批判、创新和渗透意识,能够用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去认识烟文化。此外,实践教学也是该门课程所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

(二)构建富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

1.由浅入深、由历史到现实。我们把“烟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分成烟草的起源与发展、烟牌号与烟具的流行、烟与礼俗、烟的消费及其社会文化依托、烟与健康、烟草育种与栽培、烟草科学最新进展7大部分。每部分内容都具备“三性”,即趣味性、启发性和交叉性,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自身文化素质。

2.广鉴古今书籍资料,丰富发展烟文化教学内容。我们在借鉴、整理前人对烟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合了近年来烟草行业国际前沿、发展动态及最新进展(如:我国近期颁发了中央禁烟令,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烟草所牵头绘制了全球第一套烟草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等),进而丰富、优化和发展了教学内容,并形成了完整的教材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了教学大纲、教案、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库、思考题库等。课程内容突出“广、全、新、活”,同时我们借助校内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课程相关资料供学生下载学习,这大大提高了“烟文化”课程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邀请位于青岛及周边的烟草研究单位(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来我校给学生作报告传授烟文化知识,分享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研经历。

三、结语

自我校“烟文化”开课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近期该门课程也被纳入我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院级重点课程。通过前期建设和改革,该课程在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烟文化知识,而且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应用创新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一门优秀文化素质课程的建设是一个不断优化实践的过程,在现有基础上,“烟文化”课程今后还将继续改进和完善,为高素质应用型特色农业人才培养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群英.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高等论坛,2008,2(1):17-25.

第3篇

得天独厚的优势

深圳,又称“鹏城”,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东岸。得益于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深圳已由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当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与此同时,深圳印刷行业也在短短30年时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珠三角印刷产业名副其实的龙头,同时,深圳还与上海、北京并列成为国内三大印刷基地(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的中心。如此超常规的发展在外界眼中则平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作为深圳印刷行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深圳烟包印刷行业的发展用“得天独厚”来形容毫不为过。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以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嘉集团”)、贵联控股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联控股”)为首的几家市场表现可圈可点的“名片式”烟包印刷企业,这些企业同时也是行业中的佼佼者。相比烟草行业系统内的内地烟包印刷企业,深圳烟包印刷企业的发展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了深圳这座沿海城市“先天”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但这些外资或民营企业也凭借其“后天”的不懈努力,使得整个深圳烟包印刷行业沉淀出了自己的一些优势与特点。

1.设计理念超前

深圳不仅毗邻港澳,也是通向世界的南大门,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促使深圳能够不断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前沿设计理念,由此也铸就了深圳“设计之都”的美誉。而深圳烟包印刷行业在烟包设计方面也很好地秉承了这个优势,其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烟包设计,更多的是结合卷烟品牌历史、烟草企业文化、市场营销渠道等多方面进行烟包创作。如此一来,深圳烟包印刷行业不仅以创新的设计理念走在同行前端,也依靠设计打开了客户大门。在此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烟草企业一般也会将新产品开发的任务交由深圳烟包印刷企业来做,这正是出于对深圳烟包印刷企业设计能力的信任。

2.技术设备先进

烟包的印刷面积比其他纸制品包装要小得多,但恰恰就是这片“方寸之地”集结了纸制品包装印刷最先进的技术,如镭射压印转移工艺、雪花/冰点效果、激光全息图案等,而这些新技术的发源地便是深圳。自深圳成为经济特区以来,外资大举进入,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使深圳印刷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此深圳烟包印刷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为了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变化的需求,以及新技术带来的设备要求,深圳烟包印刷行业的设备更新也比较及时,且大多为进口高端设备。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深圳烟包印刷行业都在我国烟包印刷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3.人才优势明显

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深圳的占地面积名列倒数第二,却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人口最多的城市,而且城市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外来移民。这样一个移民城市有着其独有的特色:其一,高精尖人才辈出,这是因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设计理念必须依赖于相关人才的支持,因此深圳烟包印刷行业人才优势显而易见;其二,人才流动性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优势体现,劲嘉集团生产营销事业部一位高管表示:“虽然人才流动性大,但还是会有很多人在这场‘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这些人才的集聚将会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避免企业陷入长期、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样企业才能在不断的人才流动中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

4.产业配套齐全

目前,深圳烟包印刷行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从上游的印刷设备、纸张、版材、零部件的供应以及材料深加工、设备维护,到中游的研发、设计、制版、印刷、印后加工,再到下游的包装、仓储、物流、交易、服务。产业配套齐全成就了深圳烟包印刷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高效率生产模式,从而提升了深圳烟包印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挑战重重

如同一切服务行业共同面临的窘境:上游行业的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在下游行业扩大成人心惶惶。烟草行业和烟包印刷行业也是如此。作为我国烟包印刷行业的一个缩影,深圳烟包印刷行业也将直面来自上游烟草行业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以及来自其他方面的重重挑战。

1.卷烟品牌整合,订单集中化

2003年,面对我国烟草条块分割、地方保护盛行、缺乏明显强势企业和强势品牌,以及即将与外烟同台竞争的紧迫局面,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建设“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口号,期望通过卷烟品牌整合打破现有行业格局,提高我国烟草总体竞争力。200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提出加快培育“两个十多个”步伐;2010年,姜成康局长又提出“532”、“461”品牌发展战略目标,从而加剧了我国烟草行业重组和品牌整合的力度。

烟草行业卷烟品牌的高度集中整合,意味着卷烟品牌数量减少的同时,单一品牌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订单将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具有足够生产实力的龙头企业,而其余一些零散的订单将被一些在技术设备上稍占优势且具有一定人脉基础的企业瓜分,而那些既不具备一定实力,又与烟草企业无任何关系的企业将面临“吃不饱饭”的局面,因此就不得不直面优胜劣汰、重新洗牌的残酷结局。深圳烟包印刷行业也不例外。“随着烟草行业品牌整合不断向纵深推进,深圳烟包印刷行业将呈现‘寡头局面’,即几家大规模烟包印刷企业瓜分市场,这也就意味着一些中小型烟包印刷企业将逐渐被淘汰。”

2.烟包公开招标

2009年3月,卷烟品牌整合的硝烟还未散去,对标工作就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了。2010年11月,烟包公开招标以河北中烟作为试点展开,18家投标方进行5个条、盒包装纸(烟包)的角逐。此次招标竞争之激堪称历史之最,并由此引发了烟包降价风潮。烟包公开招标的积极开展不仅使得本就如履薄冰的烟包印刷企业更是如芒在背,这也进一步加速了烟包印刷行业优胜劣汰的进程,更为关键的是烟包印刷企业不得不无奈地接受公开招标带来的“多米诺效应”—利润骤降。不仅如此,烟草企业在公开招标时还要对烟包印刷企业进行全面考察,包括成本控制、品质管理、技术研发、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对烟包印刷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比降价更为严峻的考验。

实际上,烟包公开招标的“多米诺骨牌”砸向的并不仅仅是中小型烟包印刷企业,与烟草企业没有合营和联营关系的非嫡系烟包印刷企业,即使在规模、技术上占有一定优势,也难免会面临被“换血”的局面,这在深圳烟包印刷行业中表现尤为明显。“烟包印刷业务目前占据了我公司1/3的业务量,而且基本上都是有多年关系的老客户提供的,靠的都是老交情。为了避免烟包印刷业务流失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正在积极拓展瓦楞纸箱、纸盒印刷业务,目前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圳市嘉年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年印务”)的一位受访者表示。残酷的现实,逼迫这些企业不得不找寻新的出路。

3.环保压力

在全球各行各业都在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大背景下,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行业的环保化也更加重视,绿色烟包及烟包印刷企业的环保化已被提上日程,且近两年加快了前进步伐,尤其是深圳烟包印刷行业,因其地处我国沿海地区且毗邻香港,因此其在环保方面的要求甚是严格。2008年,《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行业标准的正式实施,在烟包印刷行业掀起了一股烟包VOCs控制高潮。近两年,随着各烟包印刷企业相继斥资完善了检测设备、配备了相关人员,并对原辅材料采购进行了严格控制,烟包VOCs控制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平稳期。

然而,在此次对深圳烟包印刷企业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又开始对烟包印刷行业发起了新一轮关于烟包印刷所用材料中有害化学物质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的征求意见,有些物质的限量要求甚至达到了食品安全的标准,虽然还只是在征求意见,尚未形成标准,但这已在无形中增加了烟包印刷企业的环保压力。“这些化学物质大多来自于油墨,但由于油墨中的一些添加剂并不是由油墨供应商直接制造,而是从化学品供应商处购买得来的,因此,要想做好烟包印刷所用材料中有害化学物质残留量的控制并非易事。”一位受访者无奈地表示。

逆流而上

变幻莫测的市场格局,使得深圳烟包印刷企业也在不断调整战略布局,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如果不在主动中寻找机会,就只会在悲观中失去订单,甚至面临被淘汰的残酷局面。

1.苦练内功

面对一浪接一浪的挑战,深圳烟包印刷企业一直在苦练内功,即在做好成本控制、品质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实力。

深圳科彩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彩印务”)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贵联控股,其在品质管理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完善烟包的品质管理工作,2009年,贵联控股执委会总裁唐建新(原科彩印务总经理)提出(3×7)21全过程控制品质管理模式,即将烟包加工制造不同工序、不同流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品质问题列举出来,“3”为3条最重点问题,“7”为7条次重点问题,“21”为所列品质问题的总数,重点的划分主要是为了让机台操作人员在生产时有所侧重。按照(3×7)21模式运作,不仅能使管理者全面承担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责,也能使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其操作是否正确,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最好,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操作习惯。(3×7)21模式推出之后,科彩印务的烟包品质及投产率有了显著提升。当然,(3×7)21模式只是一种理念的灌输,其控制点并没有完全限定在“3”、“7”或 “21”上,而是会随着客户要求的变化及产品生产工艺的改进而随时调整,如在制定“红金龙”系列烟包的控制点时,其所关注的最重点问题就有“5”条,甚至更多。

此外,烟包VOCs控制目前已在深圳烟包印刷行业取得一定成效,大多数烟包印刷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检测中心,能够独立完成VOCs的检测及控制,尤其是科彩印务的检测中心还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首家“VOC实验室认可证书”,成为深圳烟包行业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检测中心。此外,记者也了解到,大多数深圳烟包印刷企业也开始了水性凹印油墨烟包印刷的尝试,虽然还没有实现批量化生产,但其正在不断加强与油墨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以期早日攻破水性凹印油墨易对凹版产生磨损的技术壁垒。

2.技术研发

技术研发是体现烟包印刷企业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烟草行业大力实行烟包公开招标制度的当下,其更是烟包印刷企业生存的命脉,因为烟包印刷企业需要依靠出色的技术研发能力在众多烟包印刷企业的竞标中脱颖而出,从而争取到更多订单。因此,深圳烟包印刷企业纷纷组建专业研发中心或扩大研发队伍,以求实现用技术主导生产。

科彩印务于2010年12月成立了专门的科研中心,该中心拥有17名设计师、12名工艺师,如此强大的科研队伍每年研发的烟包数量多达700多种。“虽然中标的烟包屈指可数,但我们在研发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在烟包公开招标时的竞争力。”科彩印务技术总监曹俊志表示。无独有偶,劲嘉集团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也是相当的重视,其在技术研发方面创造了诸多神话,如2007年推出“中式软包”,以175g/m2的纸张代替普通软包材料,在不改变其他生产工艺的情况下,解决了普通软包容易塌、瘪的困扰,得到了烟草企业的青睐,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市场中。

3.扩大规模

相比那些与烟草企业有千丝万缕关系、业务尚可稳定的烟包印刷企业,对于深圳烟包印刷企业这样的外资或民营企业,尤其是已经上市、拥有雄厚资本的烟包印刷企业来说,选择兼并重组、异地建厂扩张成为应变的新战略。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强势的烟包印刷企业的新一轮扩张举措:劲嘉集团于2011年12月先后宣布拟收购江西丰彩丽印刷包装有限公司52%的股权,以及重庆宏声57%的股份。

通过兼并重组,烟包印刷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通过增加产能来抵消一定的利润下滑。我们也看到,目前深圳烟包印刷行业已经开始显现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发展势头,深圳烟包印刷行业的新格局即将到来。此外,深圳烟包印刷企业在扩大规模后,也具有了一定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对他们而言,在拓展其他业务时也相对比较容易。

4.业务拓展或转型

或许,业务拓展或转型成了很多不想坐以待毙的中小型烟包印刷企业没有选择的选择。然而,对于烟包印刷企业而言,要想果断迈出业务拓展或转型的一步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主要是因为烟包印刷企业的生产管理比较单一和简单,产品种类少、量大、管理层次少,虽然拥有纸制品包装领域最领先的技术和设备,但往往在接触社会活件时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而且社会活件回款慢、周期长、业务稳定性差、维护成本高、竞争激烈,这些都是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独立空间的烟包印刷企业所难以轻松应对的问题。因此,烟包印刷企业在着手业务拓展或转型前必须结合自身资金、技术设备等因素进行慎重考虑。

第4篇

一个组织,最幸运的事情就是有一个好的领导,就像周毅一样。

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已经成为周毅局长整个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他始终认为,不学习,必然要落后。因此,他特别注重政治和业务学习。从中央、国家局、省市局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关反腐倡廉的文件精神到行业的各项文件精神、动态、各种管理文化方面的书籍等,都是他学习的重要内容,为他创新工作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他强化党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党性修为,为清徐县局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学习机制

清徐县局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周毅局长的指导下,建立了每周学习制度。结合实际成立了图书阅览室,定期为员工购买各种书籍。深入开展“读书月”活动,并定期组织交流、座谈,将优秀的感悟在太原烟草内网进行宣传。充分利用电子大屏每日播放一句名言警语,有效创造了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极大的增强了员工“想读书、爱读书”的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了鼓足干劲、争创一流,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同时清徐县局加强文明办公、规范服务的培训和管理。办公环境舒适美观,门面、标语、横幅、各项宣传资料整齐划一,提升了清徐县局的服务水平,树立了基层烟草专卖局崭新的形象。 本文来自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强将手下无弱兵。自2005年周毅局长到任以来,清徐县局在工作上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他说:队伍是各项工作的源头活水。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和不竭动力。多年来,清徐县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积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服务优质”的干部员工队伍为目标,一是坚持“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的工作标准,以“四要”要求强化工作能力,正确执行上级部门及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善于钻研,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对各项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汇报、有总结,对向上级报送的各种材料、报表,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准确、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二是强化技能培训,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抓手,采取“全员、全过程;多形式、多载体”的“二全、二多”教育培训方式,通过组织集中培训、业务知识竞赛、计算机技能测试、系统流程演练、真假卷烟识别等一系列活动,结合胜任素质模型测评实现了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常态化,使员工具备了扎实的业务知识、娴熟的业务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大大提高了员工队伍的综合能力,实现了由数量型向素质型的转变。 事迹材料网

——强化专卖职能,筑牢规范基础

县级烟草专卖局肩负着稳定烟草市场根基的重要使命,是坚持专卖制度最基本的单元,是市场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服务客户的第一级平台。

超前的理念造就良好的管理,良好的管理催生工作的质变。作为基层烟草专卖执法部门,清徐县局紧紧围绕打假破网、规范经营秩序两条主线,开展各项工作。一是联合打假保一方净土。按照“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整顿和规范并重”的方针,建立健全了情报线索管理、上级协调、联动协查、案件移送等多项制度,做到走访到位、排查到位、布控到位、抓捕到位。近年来,清徐县局积极发挥公安、检察院、法院、交通、交警、工商、质检、烟草八部门联合打假机制作用,连续破获“11。8”“7。19”和“8。17”三个特大涉烟网络案,累计涉案金额达1400余万元,查扣卷烟1360余件,刑拘4人,正式逮捕19人,判刑10人,确保了卷烟市场的规范有序。

二是严格自律抓规范建设。清徐县局一贯坚持“以牺牲规范为代价的利润我们不能要”的信念,传承全国内管现场会精神,以“流程化、痕迹化、精细化、规范化”为目标,积极保持并继续完善内部监管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月度考评、注重年度考核,在抓好《专卖监督管理服务册》、《动销台帐》、《客户资料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卖信息系统平台功能,保障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信息共享功能加强了与纵向、横向部门的沟通交流,使工作更富有效率,监管全过程的公开功能,使工作更加透明,有效确保了卷烟经营的规范有序。 事迹材料网

三是动态规范证件管理。本着公开透明、严格程序、动态管理的原则,清徐县局规范行使行政许可审批权力,建立健全了证件管理制度,优化行政许可、审批流程,搭建高效畅通的“一站式”行政审批体系。同时规范行政许可档案管理,实行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双轨制。对无证户采取双管其下的方式,一方面由市场监管员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加大巡查力度,掌握无证户信息;另一方面联合工商部门对无证户进行集中清理整治。为“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建立了健康、有序、和谐的市场流通秩序。

——强化文化建设,提升社会形象

作为带头人,周毅局长始终坚持以文化为引领,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在“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和太原烟草“上班是幸福、工作是愉快、相聚是缘分、奉献是责任”的“二十字”企业精神的影响和感召下,饮水思源,以获得“奉献社会楷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的李拖梅同志为榜样,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操守,多措并举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社会形象。

第5篇

【关键词】 烟草工业;许可生产;税利计算;会计处理;税务处理

全国烟草工业企业经过联合重组后,现已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格局。品牌在烟草工业中是第一生产力,卷烟生产计划在我国实行严格的专卖控制,在现行的财税体制下,为了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也是为了在满足市场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结构和税利,卷烟许可生产在烟草行业方兴未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卷烟许可生产的会计和税务处理目前尚无统一的做法,在此提出一些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许可生产在烟草行业运用的原因分析

(一)许可生产的含义

许可生产即授权生产,允许其他企业使用自己的品牌和技术,一般多用于境外贸易。卷烟许可生产,指许可方将其品牌的某一规格或多个规格的卷烟产品授权其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卷烟工业企业(即被许可方)生产。

(二)许可生产在烟草的运用和成因

近年在烟草行业,许可生产成为了一个与烟草工业企业密切相关的术语,也为卷烟牌号集中度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卷烟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123家调整减少到2008年的30家,卷烟牌号由原来近2 000个减少到2008年的155个,前10个牌号集中度达到39.5%。2008年有20个品牌的375.4万箱产量,实施定向整合(即许可生产),同比增加89.8万箱。目前已形成被许可生产产量大于自有品牌产量的几大加工企业。大部分卷烟工业企业均涉及许可生产。

《关于省际间卷烟生产计划有偿调整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2001]146号),卷烟计划有偿调整中,调入卷烟生产计划指标的企业所支付的款项允许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做税前扣除;调出卷烟生产计划指标的企业所收取的款项并入企业收入,照章缴纳企业所得税。《关于卷烟生产企业购进卷烟直接销售不再征收消费税的批复》(国税函[2001]955号)、《关于省际间卷烟生产计划有偿调整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2001]146号)两个文件在同一年的同时出台,说明2001年许可生产和调剂指标同时存在并且许可生产已开始多于指标调剂。从购买其他企业的计划指标自行生产,发展到现在的许可生产、税利结算,不能不说是一种博弈的结果。许可生产主要是由于烟草行业现在的利益格局形成的。按现行财税体制的安排,消费税在卷烟工业环节征收,决定了烟草工业是高税负行业,是地方经济发展中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烟草工业更是地方经济的支柱。这导致烟草行业的改革很难突破地域的限制。卷烟工业企业要上规模、品牌要拓市场,就必须拥有计划资源,计划资源的指令性决定了计划资源的稀缺性,计划资源蕴涵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经过市场竞争的洗礼,部分卷烟工业企业的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与有限的计划资源之间的矛盾凸显;而部分卷烟工业企业由于自身品牌税利较低或销售不畅,有税利增长的迫切需要,二者的矛盾就找到了许可生产这个解决办法。许可生产的输出方和输入方均将其视作一种双赢,比起之前的指标交易,许可生产方式能为被许可方带来更大的效益。品牌占据优势的企业通过许可生产赢得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品牌优势不明显的企业通过许可生产赢得了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自身的发展。有些时候,许可生产也是烟草工商博弈的结果,当地的烟草工商企业往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形成战略同盟,一些品牌不在当地许可生产很可能会影响到该品牌的销售。

二、许可生产品牌的税利计算

近年的许可生产均对许可品牌单箱税利(单箱:5万支)有要求,一般为6 000元、7 000元、10 000元(双方许可生产协议或会议约定)不等。而几年前往往只有2 000元、3 000元不等。如果单箱税利达不到约定水平,则许可方需要支付资金来进行弥补。

(一)烟草行业的税利计算口径

烟草行业中税利是最重要的衡量经济指标。税利中税金的口径是应交税金。税利指应交税金加净利润,或者利润总额加上除所得税外的应交税金。

(二)许可生产的税利计算口径和争议

许可生产操作中涉及的被许可方税金、利润的构成要素:单箱利润=单箱销售收入-单箱销售税金及附加-单箱销售成本-单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单箱税金=单箱应负担的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许可生产单箱税利计算中弹性是较大的,目前没有一个全行业统一的计算口径,往往是讨价还价的结果。特别是在费用和消费税计算上存在较大争议。

1.费用计算的口径与标准问题的争议

(1)许可生产的卷烟均由许可方进行销售,被许可方为自己品牌发生的销售费用是否应该计算存在争议。

(2)许可生产的卷烟都是生产完毕开票结算,财务风险几乎为零,基本不存在资金占用的问题,财务费用是否应该分摊也是争论的问题。

(3)费用水平双方的差距较大,受规模、装备水平、薪酬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各项费用的单箱水平双方是不可能基本相同的,被许可方的费用水平也是争议的焦点。

(4)期间费用是按销售收入比重分摊还是按单箱分摊也存在争议。因为税利要求的原因,许可生产品牌一般在被许可生产企业属于结构较高的品牌,如果按销售收入分摊很有可能比按平均单箱分摊要计算更高的费用,带来更低的利润,对被许可生产企业更有利。期间费用水平参照上年还是本年水平也是争论的问题。由于上一年度的会计报表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许可方希望采用上年数作为确定标准,而被许可方往往希望采用加工当年的费用水平进行计算。

(5)管理费用中包含了四小税,而税金计算中却并没包含,当然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烟丝抵减消费税的税利计算争议

出于产品质量和核心技术的考虑,一定档次的卷烟产品许可方都希望由自己制成烟丝再销售给加工方,但在经济上对许可方却是不合算的。这与许可生产税利指标计算的口径直接相关。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将外购应税消费品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销售的,可以将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缴纳的消费税给予扣除。被许可方购入的烟丝成本中包含了已缴纳的消费税,按照会计处理的原则,这部分消费税在购入烟丝时,应留待使用时进行扣除,分录为: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贷记“银行存款”。这样产生的利润与购入烟叶自行加工基本是相同的。争议发生在税金的统计是应交税金还是已交税金,被许可方都认为应以已交税金的口径,即应交卷烟带来的消费税扣除烟丝抵减的消费税计算。笔者认为,在进行应交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时的处理应该和税利口径中的税金口径是一样的,均应是卷烟带来的应交消费税。如果一定要在税金统计时扣除,在应交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时也应扣除,结果是利润增加,税金减少,税利合计不变。另外,从资金流来看,被许可方也没有任何损失。但在实际操作中,抵减的烟丝消费税均由许可方弥补,在分摊制造费用时,被许可方其他品牌发生的制丝环节制造费用也分摊到了许可生产品牌中。

(三)许可生产的税利计算建议

建议在计算许可生产单箱税利时,费用以被许可方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单箱水平计算。成本以当年被许可方的成本为准,各项辅料的单价、消耗在许可方认可的范围内。

三、许可生产的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建议

(一)许可生产的税务、会计处理难点

许可生产的税务和会计处理难点都集中在税利差额的补偿上,即许可生产企业将单箱税利的差额作为补偿费支付给被许可企业。许可生产涉及的其他业务都是购销业务,许可方销售原辅材料给被许可方,许可方向被许可方购回卷烟成品(购回与否,视双方协议定)。

究其实质,卷烟许可生产就是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原始设备制造商),即贴牌生产(也叫定牌生产)。贴牌生产中由双方谈判确定产品的交易价格,生产方需要的成本费用之外的利润均要求包含在价格中。卷烟许可生产与其它许可生产行业的不同点就在于价格的确定。由于卷烟实行专卖,卷烟许可方从被许可方回购卷烟的价格(工业企业间的交易价格)与再销售给经销商(卷烟商业企业)的价格都是同一个,即卷烟调拨价格(与卷烟计税价格基本一致)。被许可方提出的税利差补偿无法操作为回购卷烟时的价格。实际操作中也并非所有许可生产都需要许可方将卷烟购回后再售出,如被许可方可落地销售就不用购回。其他商品,贴牌生产产品再售出一般都由委托方负责,贴牌生产产品的交易价格与最终市场零售价格的差额由委托方赚取,当然相应的销售费用由委托方承担。卷烟许可生产的销售不论回购与否,实质上也相同,只是对许可方而言,没有直接获得经济利益,反而在承担了销售费用之外还需要支付被许可方利润的要求(税利差的弥补),不考虑品牌培育、提高市场份额及自身产品结构的好处,单看许可生产税利差的弥补,许可方是亏损的,这就带来许可方所在地的税务部门,对税利差弥补业务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能否抵扣增值税等一系列税务处理的难题。

因为销售原辅材料不能低于许可方自身的成本价,否则税务机关会认为是转移利润,所以需要补偿的金额往往难以在原辅材料的销售中进行弥补。

许可生产不是一种委托加工,补偿费也不能作为加工费处理。按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是指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卷烟许可生产中,许可方是将原料(烟叶、薄片、膨胀烟丝、香精香料)销售给被许可方,辅料(商标、水松纸等包装材料)一般由被许可方按许可方的工艺要求自行购买或向许可方购买,生产出的卷烟属于被许可方的产品,由被许可方自行销售给经销卷烟的商业企业或许可方。由此可见,许可生产产品完全是被许可方的产品,不属于委托加工业务。

税务处理上的困难直接带来了会计处理上的困难,在审计中对会计处理也没有一致的看法。

(二)许可生产补偿目前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目前,实务中许可生产补偿多是作为支付加工费处理,由被许可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许可方,许可方抵扣增值税,被许可方计缴增值税。被许可方计缴企业所得税,许可方补偿可在所得税前列支。极少数省份的被许可方还计缴消费税。会计处理中被许可方作为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许可方作为其他业务支出处理。近期不少许可方所在地的税务部门对于许可方增值税的抵扣及企业所得税前列支提出了异议,带来了许可生产税务及会计处理的变化。现在操作中有的已改为由被许可方开具服务业发票给许可方,许可方作为其他业务支出核算,增值税不再抵扣,该项支出许可方是否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尚未明确;被许可方作为其他业务收入核算,交企业所得税,被许可方究竟是否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各地税务机关还没明确。2009年出台了与卷烟消费税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国税函[2009]271号、财税[2009]84号、国税函[2009]41号等),从2009年5月1日起调整了卷烟的消费税计税依据、消费税从价计税税率,随计税价格的变动(调拨价也同时调整),需分段计算许可品牌的单箱税利。由于此次调整是基于批发价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后企业利润降低、税金增加,具体税利合计因政策因素是增加还是减少,要看许可生产品牌自身计税价格的变动情况,对许可生产税利的要求仍按原来的协议执行,只有很少的企业提出要提高税利要求。

(三)许可生产补偿的税务处理建议

1.补偿对被许可方来说,是一种增值税应税项目还是营业税应税项目,或者根本不涉及流转税

关于补偿是否涉及流转税,两种理解各有道理。因为卷烟许可生产的双方不是必然的购销关系,只有在被许可方不愿意自行销售时才会发生回购,即许可方购买被许可方生产出的产品,所以可以理解为不是伴随商品流通发生的,而应是一种拓展品牌的费用。而且在现实中,也很少发生畅销的产品亏损出售情况。

从业务实质看,许可生产是一种贴牌生产,加工出的产品实质仍是由许可方销售。补偿作为流转税应税项目也有道理。如作为流转税应税项目,笔者认为,应作为增值税应税项目,作为一种价外费用处理。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价外费用(实指价外收入)是指销售方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凡随同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价外费用,无论其会计制度如何核算,均应并入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当然也存在许可生产方不需要购回卷烟,被许可方可直接销售的情况,这时也应视作一种价外费用,只是该价外费用不是由直接购买方支付。因为实质上税利差的补偿就是价格的构成,只是体现不到价格中。营业税的应税项目中转让无形资产与许可生产中的补偿有一定关系,但没有增值税的价外费用贴切。由于生产计划仍属于被许可方,许可品牌的产量也属于被许可方,计划指标这项无形资产并未实质转移。与转让无形资产相关的解释应该是提供了自己的指标,生产他人的品牌的权利。由于在实务中被许可方所在的各地税务机关均将许可生产的补偿业务视为增值税应税项目,作为增值税应税项目也更容易被接受,由被许可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许可企业。

2.补偿费对许可方是否可进行增值税进项税抵扣

笔者认为,许可方的补偿费用作为价外费用,是可以进行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因为对方已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且在对方税务机关计缴了增值税,购买方即被许可方应该可以进行进项税抵扣。但这带来一个问题,对许可方来说,在进行销售时,只能按照专卖规定的调拨价进行销售;对许可方当地税务机关来说,会带来进项大于销项的情况。

3.许可企业合理的补偿费能否在所得税前列支

被许可方已就补偿收入计缴了企业所得税。许可方合理的补偿费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有关的、合理的支出进行了解释,有关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合理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这笔补偿究竟是不是和许可企业取得收入直接相关,并且符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常规?许可生产的品牌结构一般都低于许可方自身的品牌结构,否则许可方会在经济上视为不合算而停止许可生产。许可生产的一大目的就是提升许可方自身的税利,所发生的补偿与自身取得高的收入是直接相关的,也是符合专卖体制下的烟草生产经营常规的。笔者认为,应该在许可方的所得税前列支。参照2001年关于调剂指标相关税务处理的文件精神(财[2001]146号),无论流转税作为哪种税务处理,为避免重复征税,许可方支付的补偿应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关于《部分行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72号)明确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许可生产中的补偿如果被税务部门认定为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将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笔者认为,许可生产补偿不在这个范畴内。

4.被许可方是否应就取得的补偿计缴消费税

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卷烟从价定率的计税价格由国家税务总局核定。国税函[2001]955号文规定,联营企业必须按照税务机关已公示的消费税计税调拨价格计缴消费税。同时消费税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计算应纳税额的“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如将补偿费作为增值税应税项目,税务部门要求被许可方就收到的补偿部分交纳消费税是成立的。因为回购卷烟是免交消费税的,这部分消费税在许可方即便是回购产品的情况下也无法抵扣。同时对被许可方经济上很不合算,只是对于卷烟产品是以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卷烟计税价征收消费税的,就这部分补偿也可以不征收消费税。

5.烟丝是否作为应税项目,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建议今后能修改消费税暂行条例,只将进出口烟丝作为消费税应税项目,在国内买卖的烟丝不计缴消费税或将许可生产中使用的烟丝视为连续加工,不需计缴消费税。烟丝由于独特的配方,指向明确的品牌,烟丝是无法单独作为产品供消费者使用的,这点与酒类不同,从税理上看,可以不列为消费税应税项目。在目前的工业企业中,只有许可生产和出口才出现烟丝销售。烟草行业的专卖管理完全可以对烟丝的销售使用进行严格的监控,为做到计税简便,也可以将许可生产中使用的烟丝视为连续加工不需计缴消费税。

(四)许可生产补偿的会计处理建议

只要税务问题解决,会计处理就相应简单,只需对应税务处理进行会计处理,如补偿业务视为增值税应税项目,被许可企业将补偿作为主营业务收入核算,许可企业作为其他业务支出核算;如补偿业务视为营业税应税项目,被许可企业作为其他业务收入核算,许可企业作为其他业务支出核算。如补偿业务不视为流转税应税项目,被许可企业将补偿作为其他业务收入核算,许可企业作为销售费用或其他业务支出核算,由于不一定有对应的回购业务发生,许可方不一定会发生其他业务支出,而且补偿的实质是为了推广自身的品牌,所以许可企业将其作为销售费用核算更为恰当。

品牌价值能给企业带来远大于制造价值的高附加值。许可生产作为做强、做大品牌和企业的重要手段,起到了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提升效益的作用。当许可品牌的单箱税利低于许可方的平均单箱税利时,许可生产对提升许可方自身效益有很大帮助。许可生产同时有利于许可方更多地关注于产品研发、市场服务等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方面。许可生产存在质量、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风险,但更大的风险是许可生产资源的丧失。卷烟是一个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商品,被许可生产企业通过许可生产积累资金,规范管理,提高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培育自身品牌,实现从OEM到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原始品牌制造商)的转变。许可生产有利于整合烟草系统的资源,合理利用现有产能,最终促进品牌和企业的整合,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为更集中的几个大烟草集团出现奠定基础。

只要卷烟计划指标的管理办法不变,财税体制不变,卷烟许可生产还将长期存在,并在烟草行业的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卷烟许可生产的税务及会计处理进行规范,有利于卷烟工业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也有利于卷烟工业企业各项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建议尽快明确卷烟许可生产的税务处理办法,以利于卷烟许可生产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大卫.A.艾克,爱里克・乔瑟米赛勒.品牌领导[M].新华出版社,2001.

[2] 汪世贵,李保江.“烟草行业”强者趋弱“的制度性梗阻――从烟草税收及相关财政政策角度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4).

第6篇

通过近半年的实习,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感觉收获颇多,成长很快,业务不断熟练,综合素质日趋提高,对做好今后的工作信心十足。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二是努力做好实习岗位的工作。在专卖局实习期间,我每天坚持跟随领导和同事们进行市场巡查,在刘科长及几名中队长的指挥和带领下,积极参与并做好信息维护、日常检查、线索收集、打点破网以及查处无证经营行为等工作,深刻体会到专卖人员不畏困苦、不顾安危的战斗精神。在送货岗位实习期间,我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坚持做好配货、搬烟、存款等工作。并善始善终,放弃休探亲假的机会,顺利协助本车同事圆满完成节前的卷烟配送工作。在此期间,我还被市局(有限公司)政工科抽调一个星期,协助进行档案整理工作,圆满完成了领导交付的任务。

三是起草了一批文字材料。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克服情况不熟等困难,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撰写了一批文字材料。其中包括初局长在2008年度**烟草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同心同德再接再厉打牢基础继续推进**烟草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专卖工作情况和2008年工作打算报告》、《**区烟草专卖局2007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自查报告》、《6·23网络案件情况汇报》等。撰写的演讲稿《责任之肩铸辉煌奉献之手写华章》受到市局(有限公司)领导以及评委们的赞扬。在时间紧、任务重、白天环境嘈杂的情况下,利用晚上时间,连续一周加班至晚10点以后,制定了140页的《**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总体应急预案》。同时,还编制完成了《**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体育事业五年规划》,协助专卖科领导和同事修订完善了各项依法行政规章制度,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很多缺点和不足。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和领导及同事们的交流少。不能很快克服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有了工作任务只顾埋头苦干,缺乏团队意识,限制了自身的更大进步。二是工作主动性不够高。虽然能圆满完成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但还不能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找工作,研究工作,缺乏主人翁精神。三是角色转换不够快。学校生活遗留在身上的书生意气还比较浓,自由散漫的作风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耻而后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尽最大努力,坚决克服以上的缺点和不足。

这段时间以来,我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很多关怀和帮助。初局长、王经理、邢局长、张主席等领导都嘱咐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困难尽管反映,帮助解决。邢局长多次叮嘱下乡巡查时多穿衣服预防感冒。春节放假期间还安排专卖科同事送我去车站。汪主任在得知宿舍电视老化出故障后,亲自帮助修理好。还有很多领导和同事们都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了我很多帮助。这使我觉得,**烟草是一个团结、和谐、温暖的大家庭,我心中充满感激之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踏实地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烟草贡献自己微薄的光和热。

第7篇

〔关键词〕 中美关系;中日战争;大来公司;英美烟公司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2-0173-12

①本文曾报告于“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学术研讨会”(2009/9:重庆),感谢评论人Indiana University Southwest 沈予教授的评论。然而本文如有不妥之处,当由作者自负文责。

②1939年7月26日,美国国务院照会日本驻美大使堀内谦介(Horinouchi),表示美国拟废除1911年2月21日所签订之《日美商约》,依该条约第17款所规定条约之终止将自照会起始之六个月后生效。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Japanese Ambassador Horinouchi, July 26, 1939. FRUS,1939, Vol. III, pp. 558-559. 1911年《日美商约》为近代美、日关系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让日本取得关税自。1940年1月《日美商约》的废止生效,为美国单方面废除《日美商约》,使日本进入美国的货品不再享有关税上的互惠平等,可谓中日战时美国从商业政策上对日本的惩罚手段。

〔基金项目〕国科会计划“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外交活动,1937-1941”(NSC98-2410-H0259)

〔作者简介〕吴翎君,东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台湾花莲 97401。

一、前言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日本除占领东北之外,对华北、华中占领区进行了经济扩张与垄断。日本在中国及东亚的扩张引起美国的关注,美国政府开始策划从经济上进行抵制的策略。1939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政府着手废除1911年《日美通商航海条约》(以下简称《日美商约》)以抵制日本在中国的经济垄断。②1940年1月,《日美商约》废止生效,3月,美国政府贷款给中国政府二千万美元。1940年9月,当日本与德、意正式签订“轴心国”协定后,美国宣布对日本的进一步禁运措施,包括飞机制造等一切军用技术及备件、生产用机械和战略物质等。关于中日战争时期美国的远东政策,详见Michael Schaller, The U. S. Crusade in China,1938-1945(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1).而另一方面,从1940年起,日本在华北实施《产业开发第一次五年计划修正案》,对华北的煤、铁、棉等重要产业的生产及营运,以及华北的交通、能源、通讯等设施进行统制及垄断措施。〔1〕

伴随着华北的紧张情势及美国政府的远东政策,引起了在华美商的不安。但究竟美国在华企业面对日本日益强大的商业扩张和垄断有何具体回应和采取了怎样的手段,其与美国政府之对华政策有何关系?中日战争时期美国在华企业的经营策略和以往有何不同?过去对于此一题旨并未有较完整的分析。理由或许在于外交史学者着重远东政策的政治层面,而企业史学者着重美国在华投资等经济层面的分析;而即便以探讨中美经贸与外交关系而论,研究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至珍珠港事件前夕美国在华投资的相关研究显然相对不足。探讨民国时期外人在华投资和中美经贸的相关著作中,多数专著系以1937年作为时间下限。例如侯继明探讨外人在中国投资的大著,即以1937年为下限。Hou, Chi-ming. Foreig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1840-1937(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5).其他中文著作亦多以1937年作为研究下限。如仇华飞《中美经济关系研究,1927-1937》(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罗志平《清末民初美国在华的企业投资,1818-1937》(台北:国史馆,1996);林美莉《外资电业的研究,1882-1937》(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等等。其他中美经济关系史的专书亦未以1937-1941年为讨论断限,诸如:Julia Fukuda Cosgrove, Unite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Toward China,1943-1946: From the End of Extraterritoriality to the Sino-American Commercial Treaty of 1946(New York &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87),探讨1943年废除领事裁判权到1946年中美商约签订期间美国对华经济政策之演变。C. X. Geroge Wei(魏楚雄), Sino-American Economic Relations,1944-49(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1997)则探讨战后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着眼UNRRA, CNRRA、中美商约以及美国自由派经济学家对战后经济政策的看法。国民政府前财经顾问杨格(Arthur Young)所著《中国与战时援助,1937-45》(China and the Helping Hand,1937-45,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与本论题时间较近,但杨格专书主要讨论抗战时期中国向美国及国际社会寻求财政(税制、货币、金本位制问题)、军事和技术的援助,与本文着重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活动,重点大为不同。

高家龙(Sherman Cochran)在《企业、政府与中日战争》一文中,处理了以下三个个案:(一)中国大企业――申新纺织厂(荣宗敬)与政府的冲突,1931-1945。(二)日本大企业――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与日本军方的竞争。(三)美国大企业――美孚石油公司(Standard Vacuum Oil Company)与美国国务院在中国的合作。〔2〕高家龙的论著讨论了战时中、日、美三国的大企业及其政府政策的关系,扩大了企业史和政治史的研究视野;但后来高家龙的研究兴趣转向消费文化,并未针对此一主题再做进一步的研究。以研究跨国企业为主的高家龙最早成名著作为1980年研究英美烟公司在华的商业竞争,奠定其研究外资在华企业的学术地位,见Sherman Cochran,Big Business in China, Sino-Foreign Rivalry in the Cigarette Industry,1890-1930(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0).20年后作者更有精辟之作,选择英美、日本与中国共六家著名的代表企业,分析西方、日本和中国大公司在中国市场遭遇“关系网”的经历,时间下限为1937年中日战争以前。Sherman Cochran, Encountering Chinese Networks: Western , Japanese and Chinese Corporations in China,1880-193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近年高家龙的兴趣转向医药消费文化的研究。Sherman Cochran, Chinese Medicine Men: Consumer Culture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本文讨论的个案系针对战时日本对占领区经济垄断政策之下美国在华企业遭逢、回应及其与美国政府政策之关联为问题导向,和高家龙《企业、政府与中日战争》选取中、日、美三家企业的比较观察有所不同。

以研究美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及跨国企业史享誉学界的Mira Wilkins认为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在1930年达到高峰,即使中日战争期间在日军占领区仍持续运作,直到美国参加第二次大战才急遽往下滑落。他认为许多企业视中日战争相当于中国军阀时期的冲突一样,最终总会平息。虽然美国政府坚守条约利益、门户开放和不垄断政策原则,但美国企业的做法更加具有弹性,他们看重的是环境,而不

是一套原则。Mira Wilkins, “The Impact of America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on American-Chinese Economic Relations,1786-1949”.in Ernest R. May & John K. Fairbank eds., Americas China Trade in Historical Respective,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rformance(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 285-287. Mira Wilkins在哈佛大学出版社有四本学术专著,但中国市场非其研究重点。这四本学术专书如下:The Emergenc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merican Business Abroad from the Colonial Era to1914 (1970), The Maturing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merican Business Abroad from 1914 to1970(1974), The History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o1914(1989),The History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1914-1945(2004). 最近著作为与William J. Hausman, Peter Hertner合著的Global Electrification: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 the History of Light and Power,1878-2007.(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此一总括战时美国在华投资活动的看法,事实上有必要从企业史与外交史的相关档案,做更细致的整合研究。

19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整理的外资企业资料汇编,其编目或论述普遍将外资企业视为“攀附政权”、“勾结日伪政权”。 例如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撰的《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为英美烟公司撤离中国之前的业务记录,这批资料对学界贡献甚大,然其史观则强烈反映帝国主义国家勾结日伪政权,压垮华资企业的民族主义立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究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全四册)。笔者认为通过中英文资料的具体个案分析,应更能反映战时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商业活动与外交联系。大企业在战争时期和“日伪”临时政府的关系,究竟该如何看待?其如何反映跨国公司的处境及其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应可以再做进一步的讨论。

1940年初,美国驻北京公使詹森(Nelson T. Johnson)针对日本进一步执行其在华北的政治与军事控制计划,向美国国务院做了具体的情势报告和分析:

日本当局正以其强大的国家政策组织,对于各项重要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垄断,包括运输、交通、工业、农业和银行。这些大部分的组织是所谓“临时政府”(Provisional Government)下成立的“合股公司”(joint-stock companies),可视为中日合资,但是中国的持份远少于日本,在多数的个案中,中国的资产被日本所接管。虽然有些大型组织仍挂有中国头衔, 实权均掌控在日本人手中。这些组织的立即目标是:

一、为日本军队的占领提供运输和补给。

二、生产、强行征收或以低价格购买原料,以提供日本母国工业之所需。

三、使华北成为日本企业的独占区,并成为日本剩余产品的倾销地。〔3〕

詹森的电报透露出对美国在华北利益的不安。他的结论是日本正在华北复制其满洲经验,严重违反“门户开放”政策,除非美国政府有力挑战,否则无疑将导致美国在华北地区的合法贸易被排挤出来。〔4〕

就在詹森向国务院报告的同时,美国在华最大的货运公司──大来公司(Robert Dollar Company),在华北的主要营业为木材运输与经销,正饱受日本公司在华北的竞争和市场侵吞而面临关闭。同时美国在华最大烟草公司──英美烟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简称BAT)在华北市场亦面临是否与日本企业合作的抉择。这两家大企业在华市场的活动有其指标意义。

继满洲国成立后,华北危机成为日本与各国在华利益的新冲突点,同时再一次考验美国所宣称的中国门户开放政策和维系远东和平秩序的诚意。本文讨论时间主要以1939年下半年起日本在华北势力扩大,而美国政府谋思废除《日美商约》等经济制裁日本的措施为始,下迄于1941年12月9日珍珠港事变发生。拟以美国两大跨国公司:大来公司和英美烟公司作为代表个案,从“企业、政府与中日战争”的联系点,探讨中日战争时期美国在华企业之遭逢。

二、关闭个案──美国大来青岛分行

大来轮船公司(Dollar Steamship Company,或称Dollar Line),由劳勃•大来(Robert Dollar, 1844-1932)所创始。劳勃•大来原为苏格兰人,其事业起于1893年购得美国太平洋岸一间锯木工厂,后来他和儿子史丹利(Stanley Dollar)建立大来轮船公司,经营货运生意。1902年,该公司开始插足国际运输业,经营租船航次( chartered voyage) 到横滨和菲律宾。1916 年,该公司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Roche Point购得一百亩地建造木材工厂即大来顿厂(Dollarton)。1920年代该公司购得美国政府七艘总统型号的轮船,以及接收太平洋邮船公司(Pacific Mail Steamship Company),成为全球获利最大的船运公司之一。1929年经济大恐慌发生,该公司的营运虽受影响,但仍继续扩张,除购得新轮船,并开辟横跨太平洋的客轮。同年公司更名为大来轮船有限公司(Dollar Steamship Line Inc. Ltd)。1930年代初,大来公司向美国政府大笔借款打造“胡佛总统号”(SS President Hoover )、“柯立芝总统号”(SS President Coolidge)为横跨太平洋的客轮,同时大来公司也成为挂着美国国旗的最大一家货运与客轮公司。〔5〕

劳勃•大来对中国的首航在1901年。他率领“阿拉伯号”(Arab)满载木材来到中国,然因所载木料不受欢迎赔本而归,但他并未灰心,反而更有意探寻中国木材市场和其他商品的生意。大来公司以其雄厚资本、研发特制的木材质量,并以销价竞争等营销策略,很快打进中国木材市场,在1920年代几乎垄断中国木材进口业。〔6〕在航运方面,他亦投资中国的内河航行运输, 1920年起悬挂美国国旗的大来号商船开始定期航行于上海、重庆口岸,但长江航运的经营在中国内战动乱时期充满风险,利润不大。

①David H. Grover, American Merchant Ships on the Yangtze,1920-1941(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Publisher, 1992), pp. 75-84. 除航运和木材两大主要业务之外,大来公司也经营进出口业务,另外,亦设有一家环球无线电公司,以收发无电报为主要业务。大来公司在上海设有总部,于天津、汉口、北京、南京、芜湖、青岛、汉口、重庆、广州、香港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中国人一般称之为大来洋行。阮渭经:《淘金旧梦:美商大来洋行在中国的掠夺》,《淘金旧梦:在华洋商纪实》,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91页。

1930年代以后,大来在中国内河航运的经营事业没落,仍以经营大洋航线为主,而大来公司在华北的木材市场始终居于领先地位。①

1941年6月,美国驻青岛领事迈尔(Paul W. Meyer)致国务院的密电,透露出大来公司青岛分行将于该月底关闭。理由是从北美西岸到青岛的木材营运,无法和日本公司所享有的优惠货运费、税率以及半官方所掌控的组织在青岛和整个山东省的木材营运互相竞争。〔7〕大来青岛分行于1924年5月开张,有经理1名及6名聘雇当地职员,办公室为租赁,由于公司关闭,美国经理将被资遣回国,6名职员也将被解雇。〔8〕

大来公司从加拿大或美国进口的木材贸易长期以来在华北市场占有一枝独秀的地位,包括原木、地板材料和木板制品等。青岛分公司在当地并未经营锯木工厂,它的地板材料和木材制品主要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的大来顿厂供应。从1932年至1940年间,大来青岛分行的木材交货量和当地市场占有率如表一:

由表一可知华北地区当时木材市场需求量颇大,多用于重建各项设施之建材,此外作为铁路、矿业、房屋和公共工程的材料,其市场需求量亦不少。由附录一:大来青岛分公司与英、日公司的木材营运比较可知,1937年以前大来公司在华北可谓独占鳌头,直到1938年才首度被英国的China Import Co.超越。1938年以后日本迅速进入华北的木材营运市场,各家运输公司竞相出头,使得大来公司青岛分行的业务由1939年的374% 市场占有率骤减为1940年的58%,不仅落后于英国China Import Co的102%,且整个市场几为日本所吞噬。日本最大的一家河田木材公司(Wada Lumber Co)市场占有率由 1939年的71%跃升到1940年的411%。其他日本公司的营运量亦超过英国和美国,而中国在青岛的木材航运公司的营运早于1932年即远不如英、美国家的优势。

日本公司之所以能快速控制青岛木材市场主要来自日本政府的经济垄断,并以具体手段对进出口、木材经销和运费进行控制,其运作的策略如下:日本对进出口和外汇率,进行严格管制,木材进口业实际由日本政府建立一套垄断机制,由指派的四家日本木材公司取得订单和交货。他们是三井物产会社(Mitsui Bussan Kaisha)、三菱贸易公司(Mitsubishi Trading Company)、山长建材公司(Yamacho Lumber Company) 和田村商店(Tamura Shoten)等四家公司组成的“日美进口公司”(Japan-American Importing Company)。这套制度不仅存在青岛,实则全面实施于华北地区。从1940年6月29日开始,日本在华北全面实施木材进口法令,主管部门设于北京,控制从日本本土、东北、韩国和中国所有占领区的木材到中国不同港口,同时控制从中国占领区木材的再出口;除非获得日本

①日本占领华北后,企图掌控华北金融,于1938年2月11日成立联合准备银行。总行设于北京,另在天津、青岛、济南、开封等地设立办事处。该行强迫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大陆银行等数家银行共同出资,并企图以该行发行的纸币为惟一合法的货币,藉此掌控物资流通及外汇。Li Lincoln的研究提到联合准备银行由于在国际货币市场没有价值,且因只能通行于华北,不能直接在日本购买产品进口,其所起的作用有限。再者,由于战争局势的恶化和交通中断问题,造成通货膨胀。虽然据官方资料的出口统计,日本占领后的出口金额没有下滑,然而,事实上由于货币的贬值,出口价值反为下降。Li Lincoln, The Japanese Army on North China,1937-1941, Problem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trol(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1975), p. 55,p.144. 本文主要呈现大来公司等美国企业在青岛的进口业务和汇率转换受制于联合准备银行的实情,至于联合准备银行对国际金融体系和日本进出口价值所起的实际作用,非本文题旨。

②《海关中外贸易统计资料年刊》,转引自居之芬、张利民主编《日本在华北经济统制掠夺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185-186页。

③1938年8月,日本华北株式会社开始进行“特三区码头建设计划”。它是在天津英、法租界各码头的下游,原德租界内,计划两年内使其年吞吐能力达到100万至120万吨,码头岸线长约1,200米,可同时停靠2,000吨级船10艘,并另建造仓库16座,5万平方米,堆场12万平方米,及铁道岔道4条。李华彬:《天津港史》古近代部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214-217页。

控制的联合准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①的进口批可,是不可能从日本和中国以外的地区进口木材的。在青岛还设有“木材运输协会”(Lumber Importers Association),除非获得该协会的同意,中国业者不能进口木材或再出口木材,而此一协会完全掌控在当地最大的数家日本木材公司手中。 〔9〕

此外,青岛木材销售中还有两个障碍。其一,外汇的支付问题:虽然所有外国轮船公司依照“太平洋西航会议”(Pacific Westbound Conference)均同意遵照航行太平洋海域到东方的木材货运费率,然而欧美货运公司长久怀疑日本业者根本逃避这些费率,他们藉由日本轮船公司的名义以当地汇率支付货运费。如此一来,木材进口到中国的运输成本不同,在市场上的开价就不同,特别是目前木材进口的货运费大约是木材成本价格的一成到一成半。这种怀疑基于木材价格在美国的行情及在中国销售市价的评估,鉴于日本木材商的低售价,应是以当地轮船公司的名义钻营货运费的结果。二为大型建物所需的木材采购,完全操控于日本政府及日本商手中,例如铁路建造等工程。从1940年6月开始,华北地区的铁路和军事合同中的木材原料直接经由日本木材商而非透过当地业者,因此当地业者的获利比起以前约损失80%。〔10〕

在航运政策方面,从1937年以后,日本海军就发表所谓“遮断航行”宣言,封锁渤海湾与南方的航路,1937年底又宣布封锁中国全部领海。1939年9月,日本继续禁止第三国船只在中国沿海航行,这样日本几乎控制中国的领海权,大大影响各国轮船进出华北各港口。与此同时,日本在华轮船数量迅速增加,不仅原有的日本邮船、日清汽船、大阪商船、大连汽船等会社继续扩大航运范围,为进一步强化航运业,还以日本邮船、大阪商船为基础成立东亚海运株式会社,该会社兼并了往来于中日之间的各家航运公司,专门经营中日、中国沿海及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航运业,使华北各港口的航运业几乎全被日本掌控。据海关数据显示,1938年进出天津的船只共5,808只(5,570,559吨),其中日本船舶有3,203只(2,292,607吨),占555%。1940年日本进出港船舶分别占所有船只和吨位总数的7070%和6548%。在青岛的情况亦一样,1938年进出青岛港的日本船舶占总数的62%,到1940年上升至80%以上,吨位数由1938年的765%,到1940年上升至90%左右。②

如据青岛商会的报告,日本船只装载货运量的市场占有率,比中国海关所录还高。英、美、日各国所占之市

Source:Tsigtao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Biweekly Bulletin, No. 31上海市档案馆Q-459-1-257, p. 183.

不惟如此,日本军方建造新码头,且垄断华北各港口码头仓库,除在天津兴建“特三区码头”外,1940年8月华北交通公司码头完工,共760米长,两座仓库总面积达7,500平方米,为军用、客货用及散装码头。③日军在占领青岛后,海、陆军盘据港口码头和仓库,到了1940年后更加明显。据统计,1940年后,在31个泊位中,除

①中村隆英:《日本の北支配》(京都:山川出版社,1983),244-245页。居之芬、张利民主编:《日本在华北经济统制掠夺史》,185页。据1940年统计,青岛港前方仓库有8座,其中军用仓库占2座;后方仓库16座,其中军用仓库11座。

军用、定期航班和煤盐专用泊位外,很少有供货船使用的泊位,而军事用途的泊位则达30%,至于仓库也多为军队所占领。①日本当局对外宣称新增二个泊位货栈供第三国家使用,但事实却不然,他们甚至在货栈和码头的贮放及搬运上进行刁难。据青岛美国商会的报告如下:

1940年1月13日以来,没有一位外国轮船公司得以使用二个新增的泊位货栈和夜间作业的权利,事实上日本货运公司的员工之前就对外宣称外国轮船不得停泊此二个新增泊位或夜间作业的权利。任何一家货运公司也不必期待将来有此一可能。这二个新的泊位早已保留给日本轮船公司,并继续为日本利益所垄断……许多申请新泊位的卷宗被归档,日本政府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外人使用这二个新泊位。〔11〕

上述航运政策对大来公司及其他公司的影响,可举例说明如下。一艘从太平洋岸装载木材的轮船(Kozui Maru,应是日本货运公司)于1940年初抵青岛口岸,由日本商安排停靠第二号码头卸货。这批货系大来青岛公司所托运的木材,就在卸货之际,日本当局就以处理的速度过慢,强迫该船转到后湾(Back Bay)停泊,并以筏船将货品运上岸。结果大来公司就得多负担三倍的卸货和搬运费用。这种情况在英商亚细亚石油公司(Asiatic Petroleum Co.)和美商德士谷石油公司(Texco Petroleum Co.)的油轮中也曾发生过,该油轮被迫中断油管线运输,转到后湾,等待日本军方的运输船卸货完毕,导致这批油货担搁了四天之久。〔12〕

更有甚者是密西根号(The SS Michigan)的案例,该船为一艘将青岛设为停靠港的美国籍货轮,固定航行已有二年之久。1940年2月14日从太平洋岸载运一批木材抵达青岛口岸。该公司的经销商和美国驻青岛领事馆联系,希望安排二号或三号码头,但是竟遭到日方拒绝,尽管码头根本处于闲置状态。日方指派一号码头供第三国家货轮使用,该泊位事实上太小,不利于搬运木材;惟一的取代方式,是转到后湾卸货,但不仅不便利且耗损搬运费用。〔13〕

相较之下,另一值得注意的事,是只有二艘德籍轮船和二艘日籍轮船曾使用后湾卸货。据非官方的统计数字,1939年度共有1,253艘日籍轮船盘踞所有码头,另有118艘中国籍轮船和14艘满洲轮船使用过青岛码头。此数字尚不包含频繁运送日本军人的小艇。〔14〕

如上述分析,从中日战争以来,大来青岛木材行的营运在1938年大受打击,尽管1939年青岛分行仍有约2,000,000板材量尺(board feet)的载运量,但随着日本军方对华北贸易的控制愈为严格,加以日本木材公司得享有优惠的货运费率,官方及半官方税组织直接向生产者下订单的运作方式进入木材市场,以致大来公司的青岛市场削减大半。因此,大来公司不得不于1941年6月关闭青岛分公司。美国驻青岛领事迈尔只能无奈地表示,这是另一具体事例证明日本挑战美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5〕由本文所示,1939年以后大来公司在华北的业务日形恶化,木材市场价格悉为日方所操控,且运输码头亦为日本军方所强占,美国国务院经由领事报告完全掌握和理解此一情况,但是美国政府对于大来公司的华北利益从未能积极处理,导致该公司不得不关闭分公司。

三 、从“观望”到“合作”的个案──英美烟公司在华北

1890年代,英、美烟草即进入中国市场,其中美国烟草大王杜克(James B. Duke, 1856-1925)和英国的帝国烟草公司(Imperial Tobacco Company)激烈竞争,最后于1902年合并创建英美烟公司,形成对中国烟草市场的垄断。〔16〕据统计,1919年英美烟公司的销售量为399,028箱,是1902年的24倍。英美烟公司独步中国烟卷市场,在1920年代虽有华资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与其激烈竞争,但在中国烟卷市场始终占有最大销售量。1934年,英美烟公司在中国成立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Yee Tsoong Tobacco Co.)和颐中运销烟草有限公司(Yee Tsoong Tobacco Distributors Co.),负责承担中国市场的烟草制造和销售业务。〔17〕在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时,英美烟公司在中国和香港已拥有33家不同的企业,资本总额达28,840万元(8,480万美元),其在中国各种资产的账面价值达46,180万元。〔18〕

1937年7月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前后,在东北地区,英美烟已与日本东亚烟叶公司(Toa Tobacco Company)协议分占市场的限额,〔19〕次年12月英美烟公司为保有东北市场的营运,又同意参与组织满州烟草公司(Manchou Leaf Tabcco Co.)。〔20〕随着中日战局的演变,日本在中国各地占领区,一再复制东北的军事和经济统制经验,而邻近的华北地区更是首当其冲。日本在华北又一次的军事和经济垄断政策,正适以考验美国处理远东危机的决心。

据资料所示,1938年春日本军方已展开排挤外国卷烟公司的计划,许多日本人的卷烟不交付任何税,私运到上海。相对的是“外国卷烟制造商,每箱五万支卷烟要交付统税约一百元,日本人逃税后将他们的纸卷烟售与小企业”。〔21〕约与此同时,日本迅速扩大其在华北的烟草市场。他们打算建立河北烟草公司,预计每年以15亿支的产量生产。此外,日资河北东亚烟草公司则将一家中国的烟草公司──晋华公司纳入附属公司,年产5亿支。在青岛亦规划出一个年产15亿支卷烟的新厂。另在天津和秦皇岛的两家日资企业共年产24亿支卷烟,且即将达到30亿支。因此华北的日本工厂不久后即可能有年65亿支的生产量,而华北的每年卷烟消费量约350亿支,虽然英美烟公司在华北尚占有绝大份额市场,但在长期竞争中,显然对英美烟公司造成压力。〔22〕

①拟议中的合同草文见“Tentative Draft of the Articles of the Joint Trading Corporation”. In the enclosure of The Ambassador in Japan (Joseph C. Grew )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Dec. 1, 1939, No. 893.5034/381.

1939年11月,华北《日本星期周报》(The Japan News Week)的编辑(W. R. Wills)从日人筑井健仁(Kenjin Chikui,或译筑井贤人)处得知一份极机密讯息,日本军方正拉拢英国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和日本数家公司签署一项“联合贸易公司”(Joint Trading Corporation)的合同。数家日本公司中最有名的当属王子制纸公司(Oji Paper Company)。〔23〕这份合同首先是由日本军方南京当局所拟定,据悉出自冈田(Okada)少佐和宇都宫(Utsunomiya)两人的规划。该计划始于《日本星期周报》前任职员Redmond居间联系,由他引介筑井和怡和洋行经理Keswick认识。而怡和洋行对此事颇为犹豫,他们非常企盼美国大企业能加入此一联合贸易公司,特别是英美烟公司,或者再加入美孚石油。〔24〕

这数家公司中,英国怡和洋行为老字号跨国集团。英美烟及美孚为美国在华最大的两家跨国公司。日本王子制纸公司成立于1873年,初名为“抄会社”。1893年,以创业地(东京府下王子村)冠名,改称为“王子制纸”。1933年,与富士制纸及桦太工业合并,成为占日本机制纸总产量80%的公司。此一合作契约涵盖范围广泛,从丝绵日货、机器、烟草,到石油、纸业等商品交易,不一而足,一旦成立,无疑将对华北经贸物流市场造成绝大的影响力。

怡和洋行希望这项合同有美方加入的理由有二:一、万一未来英国陷入欧战泥沼,这项联合公司的外人利益能有美国的支持。二、万一上述情况发生,则怡和洋行的财产,例如轮船、船坞等财产,可租给美国人。为求谨慎,这项合约系通过怡和洋行转达,日方尚未和任何一家美国公司直接联系,直到这项合约得以公开或为美国国务院所同意。这项由日本军方授意起草的合约,涵盖华北五个省份。由于传闻政权即将于次年1月成立,宇都宫表示汪政权成立后,联合贸易公司的合同立即可生效,合同一旦签订,南京方面会马上停止在中国占领区的反英风潮。日本显然也有意以此为诱饵,争取怡和洋行加入。〔25〕

这项合作提议,名义上系为促进华北经济发展所展开的一项中(日)、美、英的合作计划。总裁由日人出任,副总裁由外人(英美)出任,在管理上给予英美商人相对副手的地位,而在资本和获利方面亦提出相对的保障。主要重点如下:

一、 合资公司的总部设于天津,支部可能在青岛、北平、东京和上海。

二、 合资公司为一千万联合准备银行货币资本额的有限公司,由中日占一半,外国占一半。

三、 中日一方所占资本为当地货币,英美一方所占资本为英镑或美元或财产;中日资本额系存放在中日银行,而外国资本则存放在外国银行。

四、 公司董事会(Board of Directors)组成分子为:总裁一位由日人出任,副总裁一位由外人出任。执行董事二位,日人和外人各半。六位常任董事和二位公证人,日人和外人各半。

五、 在获利方面,红利不应超过本金的10%,其余额应作为储备金之用。红利在外国一方以外汇计算,日本当局并全力支持外汇市场的运作。

六、 两方同意尽力合作。英(美)一方同意在组织和资产上尽力投注此一新公司,而在日本一方则允诺将争取日本当局的协助,以促进此一新公司带动华北的经济。①

为确信这项消息来源的可靠性,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向英方求证,并探寻英国的态度。英国驻东京大使克雷格(Robert Craigie)给美国国务院的回函相当谨慎,表示无法得知最近的讯息,但这件事早在去年(1939年)10月开始,上海怡和洋行即抵抗日本军方强迫其合作的要求。当时英国驻东京大使和英国驻上海使领馆都认为合作的时机“不成熟,且是个轻率的提议”(premature and ill-advice),使领馆已尽其所知和怡和洋行沟通过,而这些公司当然仍可自行采取这种他们认为合宜的措施。他个人同时表示对筑井印象不佳,这项消息来源应谨慎对待。〔26〕美国远东司司长洪恩培克(Stanley K.Hornbeck)则表示需掌握该筑井和该合作计划更详尽的情报,在局势未明朗化之前,美国政府不宜有任何表示。〔27〕

这项拟议中的“联合贸易公司”,由于美国政府没有表示肯定意见,而英美烟公司对于这样的组合也心存疑虑,因此采取观望态度,最后未能成局,然而其结果则是坐视该公司在华北业务的恶化。据青岛美国商会的报告,1940年2月在所有65,000,000磅烟叶的收成中,预估有15,000,000到20,000,000磅烟草未销售出,仍在制造商手中。意即所有收成的70%已被购买,实际上它是由日本所获利,所有的中国买主全由日本军方所支配。烟草的价格为每磅72分,预计农历年后将涨到每磅80分以上,而在中日战争之前,华北地域烟叶的平均价格仅有每磅17分。华北地区购买烟草还遭逢另一大困难是缺少铁路货运可将烟草送到青岛或其他地区再次烘干,中国买主和外国买主都面临无车可用的困境,而如上所言铁路运输亦由日本军方所掌控,春天以后天气转暖,烟草如无货运送出再次烘干,很快就会败坏,将造成英美烟公司不小的损失。〔28〕

①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究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478-479页。参看其对于许可证制度的态度。

②《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481页。不惟是华北的烟草市场受到日本的全面控制,从上海运销到内地的通路亦然。1940年9月,颐中公司约有价值法币658,000元的卷烟7,000万支,由于无法运销内地,已存放库房数月,再不运出就得全数销毁,因而被迫向日本军方经济局许可证处交涉,经交涉约半年仍未有结果。这份备忘录见于1941年1月9日上海花旗烟公司备忘录。提到上海许可证制度实施的时间是1940年6月10日,而在6月10日至9月21日之间尚可由日本商昭和公司运销少量的货。但此后不论是直接运,或通过运销公司,或即使是日本商都不能运任何货到内地。

鉴于烟叶价格的持续飙涨,1940年3月日本当局宣称之前和日本原订的内地烟叶交易的协议将于该月25日起取消,所有的买主被授意关闭销售点。消息一公布,华北农民即抛售更多的烟叶,买主便抓紧机会降低内地的烟草价格。此一情况显示日本当局已完全操控华北地区的烟草买主、农民和烟叶市场的优势。〔29〕不惟如此,6月,一名颐中烟草公司的管理人(supervisor) S. J. Kuh, 被日本军方扣留二星期之久,理由是个人资金和公司资金来源交待不清,然实情不免令人生疑窦。这个消息在青岛美国商会的报告中披露出来,受到华北美商的重视。〔30〕

1940年7月26日,日本在华北恢复实施许可证制度,凡从国外(包括日本、第三国以及洲等)进口商品,进口商不得以法币或其他货币直接支付,必须从联合准备银行买进外汇支付,且该项买进的外汇又必须以出口比该项外汇价高出10%的商品来抵偿,方能获得联合准备银行准予输入物资的“许可证”,才准输入物资。〔31〕为了控制货物不致运入内地和防止货品到达敌区,日本方面组织一个协会,所有的卷烟必须通过该协会进行交易。协会一旦组成,除了该协会外,其他一律不发给许可证,显然此一许可证制度是要垄断卷烟销售以谋取利益。日本军方实施制度之初,最早即邀请颐中公司加入这一协会组织。然而,颐中公司认为该公司有权在交付统税后自由进行贸易,因此不同意加入协会:“这样做意味着我们将服从该公司的规章制度,其结果,我们对自己的组织将全部失去控制,因此我们不能同意参加该组合”。①然而,不加入协会的结果,不到半年之间,英美烟公司及其运销公司颐中公司的货品均无法运送到内地,对其业务造成严重打击。②其业务恶化情况如下:

表三 英美烟公司及商颐中公司之卷烟装运数(支)

年月英美烟公司品牌颐中公司品牌

193911―1940525,620万164,205万

194006―194012225万31,370万

数据源:《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 481页。

由于货品无法运销到中国内地,英美烟公司不得不填具要求销售货物的“申请书”。到了1941年10月1日,北平中国事务局经济部主管高濑(Takase)致函北平颐中烟草公司,针对该公司要求销售货物的申请书,日方所开列的“批准单”条件如下:

一、该公司必须接受中国事务局推荐之四名顾问。

二、该公司必须同中国事务局协商实行一项销售计划:

(一)总额12,000箱。

(二)分配至下列税务管理区的销售额(含天津、青岛、济南、北京、石家庄、烟台、开封、唐山等区),进行配额销售。

(三)产品购买者的姓名、购买数量和品牌都得事先向中国事务局报告,将根据冻结令发给许可证,上述交易和运输均由中国事务局妥为照料。

(四)销售产品的货价收入则需立即存合准备银行,提款时批准整数,事后要向中国事务局报告款项用途。〔32〕

上述日方的“批准单”条件,从人事管理、经销、运输等项目,可谓全面掌控英美烟公司在华北的业务,连货价收入亦被日本控制下的北平中国事务局经济部全面监督。如与1939年11月日方所提议的“联合贸易公司”条件相较之下,1941年10月的“批准单”足以显见日本在华北全面垄断之优势。

就在1941年10月日方提议这项条件不久,颐中公司也已配合实施上述措施,但是华北各分处的业务仍受到阻难,其中最紧急的是一批已在天津完税的2,000多箱烟卷,仍无法获得许可令。颐中公司又和高濑交涉,提到在日方的冻结令之下,该公司填报联合准备银行的各项表格,包括运销品牌、经销商、价格等冗长程序,致使该公司业务严重延误,造成巨额损失。他们请求北平中国事务局应立即让这批已完税的烟品获得通行,否则这项提议将

①Memorandum of YITD Ltd.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企业史资料室,英美烟公司抄档,(55)13B1-4, p. 0130. Resumption of Sales, Shanghai, 26th Jan, 1942, (55)13B1-4, p. 0114. 在华中地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和海军在上海占领区以强制命令方式,令颐中烟草公司将香烟运交华中烟草公司进行销售,关于运销的细节则根据兴亚院华中办公处的指示进行具体安排。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487页。

②详见Akira iriye, Across the Pacific, An Innes History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Harcourt, Brace& World, Inc. New York, 1967), pp.200-211.第8章“走向珍珠港”。

③Waldo Heinrichs, “Franklin D. Roosevelt and the Risk of War, 1939-1941”, pp. 150-151. 诚如Edward M. Bennett 概括格鲁于驻日大使任内(1932年2月19日至1941年12月7日)的对日政策为“和平外交”(Diplomacy of Pacification)。在他任内极力想调和美、日间的紧张关系,但他的心态是比较同情日本,在政治手段上也比美国政府的立场更加对日让步。当1937年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隔离演说(Quarantine Speech),谴责德、日的侵略行为时,格鲁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持保留态度;后来他反对美国政府以废除《日美商约》及禁运政策,作为经济制裁日本的手段,因此与国务院立场时相冲突。而格鲁则始终为自己的妥协政策辩护,认为如果美日战争可以避免,主要的原因应是在于美国政府采纳他的主要建议。但后来珍珠港事变发生,美日正式断交,他的任期以美日正式宣战而告终,不免有负其以和平使者(Peacemaker)为信念的历史抱负。详见Richard Dean Burns and Edward M. Bennett, eds., Diplomats in Crisis: United State-Chinese-Japanese Relations,1911-1941(Santa Barbara, Calif.: ABC-Clio, 1974),pp.65-89.

失效,因为错不在该公司。〔33〕然而日方并不予理会。次年1月起,日军在华北建立“分销协会”(Distributing Union),入会者才可分配烟草销售,颐中公司的华北经销商不得不正式加入该协会,由日本军方配给限额经销烟草。至此,颐中公司等于在日军管理下恢复销售业务。①

四、结论

一般学者认为美国政府开始对远东问题的态度由消极转向积极,关键点在于1939年日本南进政策,而不是日本的侵略中国。此一观点最早由入江昭在《越过太平洋》一书中提出,入江昭不认为日本侵略中国是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而是日本的南进政策导致美日关系的尖锐;而南进政策的高峰点──珍珠港事变,终于迫使美国对日宣战,使得美国将亚洲战争与欧洲战场联系起来,为本身的安全体系而战。②本文的研究亦显示出,美国政府无视于日本在华北地区的经济垄断,对于美商在华北的个别遭遇予以漠视。特别是针对日本继满洲国成立后,再一次复制其在东北的军政垄断经验,肆意挑战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政府并未做出积极的响应。美国政府在1939年以后面对日本在华北一波波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控制措施,所采取的便是废除《日美商约》等经济制裁措施。

然而,美国以经济制裁作为抵制日本在远东扩张的手段,成效究竟有多大?Waldo Heinrichs研究1939-1941年美国对远东危机的响应,认为1939-1941年间美国所采取的对日经济压迫政策,其结果是不明的,包括废除1911年《日美商约》及其后的对日经济制裁政策,美国采取的一系列对日出口的削减计划,直到最后实行禁运石油措施为止。美国政府处心积虑采取对日经济制裁,但是也担心禁运措施将使日本更迫切想控制荷属东印度公司的石油,因此美国政府决定勿跨过一些门坎。无论如何,禁运措施最后卡在石油问题中,也显现了美国政府的软弱,使得经济制裁的路径看似变成一种伎俩。然而日本仍可以获得废料和较劣质的石油,禁运措施的象征意义较大。〔34〕

在日本方面,面临美国所采取的经济制裁可能造成的冲击,日本政府积极挽救,并通过向来对日本友好的美国驻东京大使格鲁(Joseph C. Grew)居中协调。从1939年秋起,阿部信行(Abe Nobuyuki)内阁试图改善和美国的关系。格鲁和新任外长野村吉三郎(Nomura Kichisaburo)频频接触,提议日本重新开放长江下游的航行,以换取签订新的《日美商约》的谈判。格鲁亦曾敦促美国政府接受这样的条件以使日美关系转向“积极健全的渠道”( a progressively healthy channel)。但华盛顿方面拒绝此一提议。美国国务院给格鲁的指示很清楚,一是美国长期以来国家利益的具体维护,包括过去长期以来美国在华权益应获得保障。二是美日关系可在一更广泛的基础上来进行,但不宜就经济和财政的具体项目和日本谈判,以免产生误解。〔35〕国务院的基本立场是不就具体项目和日本谈判条件,因为如此一来,可能导致美国在华条约利益受到更大的伤害。同时美方也怀疑阿部内阁究竟任期能有多长以实践此一承诺。果不其然,阿部内阁于1940年1月下台,两星期后《日美商约》正式终止。③直到珍珠港事变发生以前,美日间并未再重新订立商约。

《日美商约》的废除,意即美国政府拟采取进口关税的歧视政策,软性制裁日本,一家美国进口商乃要求对日本货运采取“货到付款”的自保政策,为因应美日无商约的状态,美国政府将采取怎样的关税策略犹未可知,因此他们同时要求收货方可以拒收日本货运;而在华美商则进一步要求这项指示应在日本货运公司先同意所有货物先不付款的前提下,以保商场上的万无一失。据青岛美国商会的报告如下:

鉴于《日美商约》的失效,一家美国大型进口公司指示对所有由日本商船承运的货物务必做到货到付款。装运清单上必须写明“倘若美国政府以日本无商约地位为由,对日本货运的商品采取歧视税率,收货方可以暂时拒收受到歧视税率的货物”。此一指示显示美国商人已经预测到此类歧视对待的税率可能发生。因此除非日本货运公司同意所有货物先不付款的做法,美国商人可能无法同日方做货运交易,因其将对此地的托运人带来生意上的风险。〔36〕

1939-1941年间,美国在华企业面临日本强大的经济垄断,美国国务院虽再三申令“门户开放政策”的精神,或采取废除《日美商约》和禁运政策等经济制裁的手段,但对在华企业而言,都是缓不济急,且亦无直接受惠,如何维系中国市场的利益才是最实际的。本文两个个案一为关闭模式,一为从“观望”到“合作”模式。两个个案的形成和处理方式均颇有转折,可看出战时美国企业在华的困境及其伴随着局势演变所实行的变通策略。

美国在华企业一方面要求政府坚持门户开放政策,寻求美国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和日方周旋,试图仍以自己的销售网络保有营运市场。在本文的个案中,1939年以后英美烟公司在华北的业务受创剧烈,对于日本所采取的经济控制的形式和协会垄断组织,最早英美烟总公司选择不予形式上的承认,要求美国政府维护其具体利益,甚至不愿加入日方提议的协会组织;及至日本进一步颁布“许可证”特许制度,该公司货品无法运销到中国内地,造成严重滞销,迫使英美烟公司不得不让步,甚至主动向日本军方交涉,填具“申请书”,要求日方合理解决屯货之损失。据统计,从1931年至1941年,英美烟公司仍占有中国2/3的卷烟市场(包括东北)。1931-1940年,该公司的利润达到17,860万美元,这7年间的资金回报比1935年所估价的该公司在中国的账面资产总额还多1,880万美元,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英美烟公司才终于撤出了它在中国的西方代表,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中止了在中国的业务。〔37〕而大来公司在青岛木材营运业务从1939年市场占有量的374%,下降到1940年的58%,最后不得不于1941年关闭青岛经销处。另据大来公司的员工回忆,天津大来木行的情况则是一面撤退,一面物色人,珍珠港事变爆发后,不得不让华人员工担任分销处经理和日方进行交涉,而总公司则在旧金山遥控,改变市销为远洋出口。〔38〕这些案例,显现中日战争时期美国在华企业的生存之道相当灵活。

1939年下半年,由日本军方提出由日本王子制纸公司和怡和洋行、英美烟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合作的“联合贸易公司”计划,虽未获得回应,但亦看出日本军方对于英美大型企业的战时策略,一方面实施经济控制,一方面则以笼络手段,企图达到双赢目标。及至1940年下半年,日本已全面掌控华北政经与运输动脉,美日两国交手之形势和日本军方开列之条件已全然易位。

Li Lincoln对于1937-1941日本军方在华北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控制的研究,认为日本私人企业对于华北的煤、铁开发是比较存疑的,因为投资金额庞大,风险过巨。日本在华北虽有意仿照东北模式,将煤、铁的工业开发作为日本母国工业的原料地,但并不成功。〔39〕本文个案则显示木材运输和烟叶物流的控制可由日本军方直接控管,短期操作即可见成效,不同个案显示了战争时期经济占领与政府政策间的复杂面向。例如在石油问题上,由于日本缺乏油源,主要购自美国公司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在美国采取对日禁运石油政策之前,日本石油运销公司和美国的美孚、德士谷公司在中国东北和华北激烈抢夺市场,其形成的诡谲画面则是日本油商向美国买油,然后到中国市场将美国石油排挤出去。石油为战时飞机、装甲车等军需重要燃料,不同于英美烟公司和大来的个案,随着战争情势的紧绷,美国这两家石油公司对美国远东政策的影响力就愈大。Irvine H. Anderson, Jr., The Standard-Vacuum Oil Company and United States East Asian Policy, 1933-1941.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5. pp.71-104;Wu Lin-chun(吴翎君),“Oil and War: Petroleum Problem in China and the America’s Response, 1937-1945”,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il History, Feb. 11-12, 2010, Paris.collected in conference book, forthcoming.

附录一 美国大来公司、英国、日本与中国在青岛的木材载运量(ex-yard )及市场销售百分比(1932-1940)

年度

美国英国日本中国

Dollar CoChina Import Co.Wada Lbr CoHamatsuneDainiToyo Lbr CoFujitaHeng KeeKow Shen

1932

2,056,611 1,325,330 468,090 1,015,395 00096,500 0

414%267%94%204%00019%0

1933

3,715,580 1,613,600 255,970 462,893 00040,880 713,410

505%219%35%63%00005%97%

1934

4,993,330 3,293,520 00000617,810 2,192,760

445%294%0000055%195%

1935

3,027,180 1,975,453 00000410,000 1,077,160

470%310%0000060%160%

1936

3,119,494 2,628,920 0000062,000 1,179,500

450%380%000000170%

1937

3,743,922 2,222,900 0000015,000 1,199,300

520%310%000000170%

1938

1,107,168 3,392,300 500,000 300,000 000050,000

210%630%90%60%000010%

1939

2,123,005 830,800 400,000 200,000 500,000 500,000 0500,000 0

374%147%71%35%89%89%089%0

1940

553,035 740,900 3,000,000 01,000,000 500,000 1,000,000 00

58%102%411%0137%78%137%00

Source:Enclosure, American Consul in Tsingtao (Paul W. Meyer)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s, June 21, 1941. Internal Affairs, No. 893.5034/404.

〔参考文献〕

〔1〕Li Lincoln, The Japanese Army on North China,1937-1941, Problems of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trol.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1975.pp. 122-153;居之芬,张利民主编.日本在华北经济统制掠夺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53-170.

〔2〕Sherman Cochran, “Business, Governments, and War in China”,Akira Iriye & Warren I. Cohen eds. American, Chinese, and Japanese Perspective on Wartime Asia, 1931-1949.Scholarly Resources Inc.,1990. pp. 117-146.

〔3〕〔4〕The Ambassador in China(Nelson T. Johnson )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Jan 15, 1940, FRUS,1940, vol. IV, p. 262, p. 262.

〔5〕Robert Dollar, Memoirs of Robert Dollar.San Francisco : Privately Published for the Author by Schwabacher-Frey, c1918.省略/ships/lines/dollar.htm, en.省略/wiki/Robert_Dollar.2010-04-12.

〔6〕〔38〕阮渭经.美商大来洋行在中国的掠夺〔A〕.淘金旧梦:在华洋商纪实〔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78-96,78-96.

〔7〕〔8〕〔9〕〔10〕〔15〕American Consul in Tsingtao (Paul W. Meyer)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s, June 21, 1941. U.S. Department of State, 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Central Files. China,1940-1944:Internal Affairs. United States National Archives, Washington D. C. (microform). No. 893.5034/404, pp.1-2, pp.1-8, p.4, pp.5-6, pp.7-8.

〔11〕Tsigtao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Biweekly Bulletin, No.32.上海市档案馆.Q-459-1-257, p.159.

〔12〕〔13〕〔14〕Tsigtao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Biweekly Bulletin, Feb. 15, 1940.上海市档案馆.Q-459-1-257,p.164,p.164,p.164.

〔16〕〔18〕Sherman Cochran, Big Business in China: Sino-Foreign Rivalry in the Cigarette Industry,1890-1930.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p.13,p.199.

〔17〕〔21〕〔22〕〔32〕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第1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3.前言3,475, 476,481-482.

〔19〕Memorandum of Agreement by Toa Tobacco Co. and Chi Tung Tob. Co.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企业史资料室.英美烟公司抄档,(55)13-B1-4.p.0051.

〔20〕Approval of Companys Participation as Shareholder in Manchou Leaf Tabacco Company Litmited.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企业史资料室.英美烟公司抄档,(58)13-C-4.

〔23〕The Ambassador in Japan (Joseph C. Grew )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Dec. 2, 1939, U.S. Department of State, 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Central Files. China,1940-1944: Internal Affairs.No.893.5034/381.

〔24〕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Nov. 28, 1939, between Mr. Wills and the American Ambassdor. U.S. Department of State, 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Central Files. China, 1940-1944: Internal Affairs . Enclosure in No. 893.5034/381.

〔25〕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Nov. 28, 1939, between Mr. Wills of Japan News Weeks, Tokyo, and the American Ambassador, Mr. Grew. Nov. 28, 1939.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Central Files. China, 1940-1944: Internal Affairs,No. 893.5034/381.

〔26〕The British Ambassador in Tokyo, Sir Robert Craigie to the American Ambassador, Mr. Grew. very Confidential, Dec. 1, 1939. U.S. Department of State, 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central files. China, 1940-1944: Internal affairs . No.893.5034/381.

〔27〕The Division of Far Eastern Affair,Comment,Jan. 30,1940. U.S.Department of State, 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Central Files.China,1940-1944:Internal Affairs.No.893.5034/381.

〔28〕Tsigtao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Biweekly Bulletin, No.32. Feb. 22, 1940. pp. 7-8.上海市档案馆.Q-459-1-257, p.162.

〔29〕Tsigtao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Biweekly Bulletin, No.36. Mar 31, 1940.上海市档案馆.Q-459-1-257, p.113.

〔30〕Tsigtao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Biweekly Bulletin, No. 41. July 1, 1940. 上海市档案馆.Q-459-1-257, p.21.

〔31〕居之芬,张利民主编.日本在华北经济统制掠夺史〔M〕.243.

〔33〕YITD Ltd. (颐中公司)To Takase, 1941. Oct.(日期不清).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企业史资料室.英美烟公司抄档,(55)13B1-4.p. 0110.

〔34〕Waldo Heinrichs, “Franklin D. Roosevelt and the Risk of War, 1939-1941”.Akira Iriye & Warren I. Cohen eds. American, Chinese, and Japanese Perspective on Wartime Asia,1931-1949. pp.154-156.

〔35〕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Ambassador in Japan (Grew), FRUS,1940, vol. IV, June 4, 1940.pp. 344-345.

〔36〕Tsigtao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Biweekly Bulletin, No. 38. Apr. 30, 1940.上海市档案馆.Q-459-1-257, pp. 121-122.

第8篇

摘要:烟草企业不仅是国家利税大户,也被认为是公众健康的杀手。随着控烟、禁烟呼声的高涨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渴求,烟草企业注定要在尴尬中求生存。本文从履行社会责任角度思考烟草行业如何赢得尊重和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控烟;烟草行业;影响;应对策略

一、控烟形势对烟草行业的影响

香烟在今日被认定是一种会引起有关肺癌、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子,加上由于吸烟容易上瘾,吸烟者罹病的风险自不能免除,而研究报告又指出二手烟导致非吸烟者患病的风险增加。烟草的使用被世人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可预防的最主要致死原因,同时为社会带来庞大的人命及经济损失,因此成为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议题。控烟工作关乎整体社会和市民大众的福祉,为了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生命,以及为下一代建立无烟的成长环境,我国政府一直采取循序渐进的控烟政策,以建立“无烟中国”为目标。在现今控烟的潮流下,政府制定了许多香烟法规来加以管制,也使得香烟产业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经营阻碍。然而从另一方而言,由于香烟属于个人需求偏好品,且香烟本身可以替人们舒缓情绪及释放压力,为人们带来实时享受的乐趣,因此全球仍有高达十几亿的人口不能没有它,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香烟产业也承担着国家财政收入的重任。从这种矛盾需求来看,香烟是一种非常具有争议却又有趣的产品,即使再不好,事实上仍有存在的必要价值。烟草行业企业有必要对于控烟新形势进行充分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的经营战略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在新形势下获得发展空间。

二、控烟形势下烟草行业的经营理念转变

1.经营革新的体会

一是认识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致力消除社会大众与香烟消费者对使用香烟的疑虑,于烟品提供个人生理、心理与社会(社交)等方面的需求外,更应积极关心其他社会活动,在经营烟品时承担应尽的道德义务与社会责任。二是追求香烟事业的创新。烟草行业企业必须跳开既有依赖专卖制度保护伞之下的思维模式,应回归制造、销售自由市场竞争的基本需求,并引进新的经营概念加以管理,以创造业绩。三是体会外在环境的变化。伴随着国际化的脚步,我国经济不断成熟,烟草行业企业应持续以提供并丰富人们内心生活为经营前提,并因应激烈竞争环境,以全力发展为大型跨国香烟企业为最终目标。四是照顾利益相关者。香烟事业的利益相关者包含政府、员工、投资人、烟农、各类原材料的供货商、商品流通的顾客及商家、小区等,烟草行业企业必须顾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合作关系的维持,以利未来的经营发展。

2.经营革新的目标

一是善尽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烟草行业企业最高的经营目标。复杂的社会生活会使人产生种种压力与焦虑,香烟却可以适时提供人们心理层次及生理层次微妙的需求,可适当减少社会问题的滋生,这是香烟事业与其它事业所负社会责任最为独特差异之处。鉴于社会对香烟有其基本需求,因此应设法提供既可以缓解压力又尽可能降低健康风险的烟品,满足消费大众的需求,同时让员工、供应商、投资人、烟农、顾客等利益相关者认同并认为参与香烟事业是一件具有社会责任意义的活动。二是为追求上述目标,公司内部必须以责任制重新整合各部门功能,以激发其自发性创新意愿来提升组织功效,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组织文化,并通过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与劳动条件的改善,照顾员工生活,让劳资双方获致和谐关系。进一步经营并维护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让烟草行业企业的整体形象符合社会大众的期待。

3.经营革新的做法

一是商品发展计划。借助对消费结构的掌握,突破既有香烟设计生产的被动模式,主动开发高质量且能降低吸烟对健康影响的“低烟害”商品,实现引领市场销售趋势的目标。二是原材料的采购创新。主要将朝国内生产烟业方向发展,引进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模式及新的耕作技术,协助烟农提升种植技术及生产力,扩大耕作面积增加农民收益。至于国外烟叶的采购,将成立烟叶鉴定监督机构,以有效鉴定所购烟叶的优劣。另为确保外国烟叶的稳定供货及货源的质量维护,将进行海外烟叶产地的收购,给予当地烟农技术援助,积极改善采购方式,简化采购流程,构建采购单位并加强采购人员的议价能力。三是流通体系的更新及消费者的维护。随着消费型态的改变,加强卖场的增设及多样化,合理引进中间销售商,强化烟品流通网,稳定市场价格,让烟草行业企业可更进一步直接接触消费者,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积极促进吸烟者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三、控烟形势下烟草行业的社会责任策略

1.规范制定

烟草行业应根据控烟相关政策的要求,来制定企业共同遵循的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应包含商品规范、信息规范、环境规范、企业公民规范等四大范畴,除以达成提供满足消费者安心安全商品的核心经营目的外,更应积极主动提供贡献社会的企业活动,并以照顾员工福利、协助地区发展(包含人才培育)、维护环境安全、保障顾客权益作为公司治理的目标。一是商品规范。包括:商品自原料采购、包装、制造、配送、贩售整个商品流程制定SOP 及质量管控点,确保产品的安全;以社会道德为基本出发点,正确传递商品信息及进行宣传活动。二是信息规范。包括:制定公司信息揭露标准;透明揭露公司营运状况;如实公开公司财务状况;建立良好外部沟通机制,保证提供商品与服务的安全性;制定不实报导及违法行为的惩罚规定。三是环境规范。包括:产品生产的环境维护,包含对研究设计、原材料调度、生产、流通、消费的企业活动制定符合环保标准的规章;政府相关环境法规的遵行;追求改善社会绩效,与地方社群紧密连结,提供人们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间;改善吸烟环境,创造一个可供企业持续发展的环境。四是企业公民规范。包括:制定企业为社会的一部分,以服务社会、丰富社会的经营理念促使企业成为社会的领导标杆与激励社会人心的愿景;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提高对世界各地经济、社会及文化的贡献;制定员工日常业务的奉行,强化员工对社会贡献活动的支持。

2.制定六大香烟自律准则

由于香烟产品所产生的社会争议不断,身为香烟制造商,应主动回应社会的期待与要求。同时为呼应控烟的规章及政府的法律,企业应持续制定香烟销售的自律原则,并积极致力研发能降低吸烟所带来风险的产品,宣传未成年者不要吸烟,同时不断倡导尊重世界各地的规范、法规和文化,促进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的了解与双方应有的尊重与礼貌。六大核心准则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公开吸烟造成的危害的信息。支持政府的“吸烟有害健康”的认定政策,如实忠告吸烟者“香烟有害健康”,并宣传消费大众在未能充分了解吸烟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应吸烟。二是产品的透明化。对于产品的成分必须透明,吸烟者有权利知道他们所使用的产品,公司有责任义务告知消费者相关产品的所有信息。三是努力降低吸烟的危害。致力于开发降低风险的产品,如研发双层滤嘴、低烟流的超低淡烟及凉烟产品,除减少对吸烟者的伤害,也会降低对周围人身体的伤害。四是预防青少年吸烟。青少年因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在他们对香烟所造成的危害无法完全体认时,应尽全力劝阻未成年者的吸烟行为。五是致力于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的尊重。吸烟是法律许可的行为,但对许多不吸烟的人而言,吸烟反成为一种干扰他人的行为,因此应设立吸烟区以及采取禁止走路吸烟的具体作法,让吸烟者与不吸烟者彼此之间互为尊重与了解。六是尊重各地的规范和文化。不同的国家对吸烟的行为有不同的看法及态度,应充分尊重并遵守每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以及对吸烟行为所作的判定标准。

在控烟形势下,烟草企业对于香烟的销售,应该本着企业的伦理道德,由被动遵行法律转为主动自律行动,研发相对安全的产品,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信息,致力于劝阻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参与社会活动、关注环境议题等,这都是烟草行业企业未来应努力的经营方向。通过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可有效提升自身形象。

参考文献

[1]李金春.创新中国烟草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经营管理者, 2009(10).

[2]刘海鹏.关于创建和谐烟草企业的实践与思考[J].金融经济,2009(16) .

[3]宋涛.浅论如何加强烟草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J].现代职业安全,2009(11) .

[4]李海龙.创新提供动力管理促进规范——论烟草企业发展过程中开展管理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 .

第9篇

我国是世界烟草第一大国,现阶段常年吸烟人口约占世界总吸烟人口的25%,总数达3.1亿人之多。1995-l999年,我国平均每年收购烟叶220万吨,生产卷烟3380万箱。平均每年的烟叶生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5%,卷烟产销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2%。近年来,我国吸烟人数、烟叶收购量及卷烟产销量等都稳居世界第一位。对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吸烟人口和庞大生产规模的烟草大国而言,烟草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1999年,我国烟草业共实现工商利税989亿元,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0%。

我国自1982年对烟草制品实行国家专卖和对烟草业实行集中管理以来,国内烟草业取得了巨大发展,现阶段已形成相对庞大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培育了像玉溪、昆明、长沙等一批技术装备达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亦有一定竞争力的大企业。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以及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内烟草行业普遍存在着市场集中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弊端,致使我国烟草企业在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国外烟草大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我国对烟草进出口长期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政策,使得我国烟草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偏低,其发展基本上靠国内市场实现。加入wto以后,我国烟草业承担着降低关税,放松甚至取消关税壁垒,渐进开放国内市场,修订或重订规则等义务。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吸烟群体的中国必然成为各大跨国烟草企业激烈争夺的市场,而我国国内烟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如此之脆弱,这势必给国内烟草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与此同时,传统的行政体制、财税体制、法律体制乃至企业体制等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试就入世对我国烟草业税收政策的影响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税收对策。

二、入世对我国烟草业税收政策的影响

(一)关税政策

对于烟草制品的进口,我国一直采取高关税政策,如1999年卷烟关税为36%,进口烤烟关税为40%,远高于同期23%的全国商品平均关税水平。可以肯定地税,中国加入wto后,各种烟草制品的进口关税将不得不大幅减让。

我国对烟草制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许可证制度,特别是对外国烟草商,各种管制更加严格。中国加入wto以后,虽然总量计划、许可证制度还可以存在,但却不可能仅仅凭借行政手段和计划指标将外国烟草商拒之门外。国外烟草商如果想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将根据“市场开放”和“国民待遇”原则取得许可证,并同国内烟草企业展开平等的竞争。因此,中国将不得不对计划和许可证制度进行相应调整和改革,配额保护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

(二)消费税政策

烟草作为传统消费品,国家历来对其实行高价高税的“寓禁于征”政策。1994年新税制实施后,我国开始对烟草征收消费税。1998年7月1日,国务院对卷烟消费税进行了调整。2001年6月,国务院再次对卷烟消费税的计税方法和税率进行了调整。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消费税调整给广大烟草厂增加了税负,不少中小型烟厂将因此而倒闭;而高档烟由于税率下降,成为烟草生产最大的盈利点,生产厂商们开始在这块市场上拼力角逐。一般认为,对烟酒合理征税,不仅可以引导消费方向,调整社会消费结构,而且还会增加财政收入。然而,西方税收理论研究表明,香烟是缺乏需求弹性的,而消费税又是最具累退性的税种,它有悖于税收的公平原则和中性原则。消费税主要转嫁在消费者身上,对收入不同和消费偏好不同的人们来说税负又是不公平的;它会使价格比例发生变动,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失调。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对烟草征收消费税亦不能对消费产生多少导向作用,国家倒是增加了不少财政收入。从当前来说,我国目前的消费税政策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第一,我国消费税是价内税,税负分担不清晰,而国外都是价外税,根据wto的“透明度原则”,是否有必要将其改为价外税;第二,我国烟草消费是以中低档烟为主体,当前调整是否会给广大消费者增加税负;高档烟成为烟草生产的最大盈利点和广大烟草厂商的利润追逐点,对我国消费结构来说,是否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第三,入世后大量中小烟厂倒闭,留出来的市场空隙最终会由谁填补;当前调整又是否更有利于国内烟草企业与外国企业竞争(特别是中小型烟厂);第四,增加税收是否会导致走私和偷逃税的增加。

(三)所得税政策

合资企业在过去15年中一直享有特殊的优惠政策,中国加入wto,贸易的自由化将使新建合资企业的机会增加。中国烟草业要进入国际市场还需要外国的帮助,同时要面对国际市场中国又需要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技巧。因而,合资企业将在今后几年里担当重要角色。

然而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上可以说是“超国民待遇”,两套所得税税法并存。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同,使外资企业的所得税负担率大大低于内资企业,不利于国内烟草企业与国外烟草企业公平竞争,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已势在必行。

三。对应税收策略

(一)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和烟草业是特殊行业为基点,研究和利用wto规则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为中国烟草业的生存和发展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应积极行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权利并强调“吸烟有害健康”的产业特性,一方面努力延长过渡期,以保证烟草行业有相对充分的时间进行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准入门槛,以减轻外烟流入对国产烟市场的威胁和冲击。而对于已经进入国内市场的外国卷烟,要积极利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进行有理、有力的打击。

(二)调整烟草消费税政策,适当降低烟草消费税税率。大的更大,小的更小;强的更强,弱的死去,这是中国卷烟企业参与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的必由之路。但是,要达此目标,不可能仅通过“扶优关小”的政策安排来促成。从过去的经验看,通过行政手段来“扶优关小”,除了付出巨大的努力和高昂的成本外,效果还是难以尽如人意。适当降低烟草消费税率,特别是中低档烟税率,给企业多一个生存空间,让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组合,也避免人为干涉造成的市场效率损失。将消费税从价内税改为价外税,统一各地税率,然后逐步过渡到卷烟销售地区交纳消费税,加快财税体制创新,以最大限度消除地万保护主义。

(三)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制,并采取一定过渡措施。按公平税负的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的税制,是入世后我国烟草企业能与外国烟草企业公平竞争的迫切要求。为保证国内外烟草企业在过渡时期的公平竞争,对外资企业可采用新企业新政策,老企业老政策的办法,并适当保留引导外资的优惠政策;同时,对原有内资企业在相同条件下应给予适当优惠。

(四)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入世后,国家鼓励出口的许多优惠政策将被取消,出口补贴将不再适用,而出口退税政策按国际惯例不属于出口补贴范围。因此,入世后出口退税政策将作为国家鼓励出口的主要外贸支持手段。特别对于烟草业而言,由于外贸依存度一直偏低,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尤为重要。要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尽可能贯彻“征多少退多少”的税收中性原则,使我国烟草制品能以零税率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加强税收宏观调控职能,引导烟草业适应国际潮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低焦油混合型是卷烟产品发展的世界性潮流,而焦油含量过高和烤烟型卷烟比重过大又恰恰是中国烟草参与国际竞争过程的一个巨大障碍。对生产低焦油混合型卷烟企业可适当采取优惠政策,促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使我国烟草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税务行政处罚告知程序应由谁履行福建省国税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国税系统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闽国税发[2001]153号)中的第十五条第五项规定:“予以税务行政处罚的重大税务案件,应按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以及该条第六项规定:“根据《重大税务案件审理纪要》以及处罚告知等有关材料,作出处理意见,报经本级国税局局长批准后,以审理委员会所在机关名义作出《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但规定中没有明确税务行政处罚告知程序应由谁来履行。处罚告知程序到底是由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履行还是由案件调查机构(稽查局)履行呢?笔者认为应分别由案件调查机构(稽查局)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审理委员会)履行或交叉履行。理由如下:

一、如果调查机构(稽查局)对案件已调查终结,经内部审理能初步定性为偷税并提出处罚建议的,审理委员会也没有改变该处理意见,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案件调查取证与处罚决定分开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1996]190号)第四条、第六条的规定,由调查机构(稽查局)履行告知程序后再将调查报告连同所有的案件材料(包括陈述、申辩和告知情况)移交审查机构(案件审理委员会)。审查机构对案件下列事项进行审查:当事人陈述、申辩的事实、证据是否成立;经听证的,当事人听证申辩的事实、证据是否成立。这说明了告知在先,审理在后。

第10篇

【关键词】超声波传感器;探测;烟草;包装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7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16-01

相较于可闻声波,超声波具有传播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能在不同媒质中做远距离传播,易于携带有关传声媒质状态的信息等特点,利用其特点制成的超声波传感器广泛应用于透明液体、固体、表明光滑/粗糙的密致材料和不规则物体的检测中,在烟草加工厂用于实现包装检测的闭环控制系统,因此本文笔者将深入探讨超声波传感器在烟草包装机上的应用。

1. 超声波传感器的概述

1.1 超声波传感器的构成

在二十世纪中期,人们发现在高电压窄脉冲作用下,某些介质的晶体(如石英晶体、酒石酸钾钠晶体)会产生较大功率的超声波,其振动频率在20kHz以上,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具有波长短、频率高、绕射现象小和方向性好等特点。

超声波传感器就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而研制成的传感器,其由电源部分、控制部分、发送传感器和接收传感器等部分构成,其中发送传感器由发送器和直径约为15mm的陶瓷振子换能器构成,陶瓷振子换能器能够将陶瓷振子的电振动能量转化为超能量,然后辐射到空气中;接收传感器由放大电路和陶瓷振子换能器组成,陶瓷振子换能器接受波将产生机械振动,然后转化为电能量后进行输出,从而对发送的波进行检测;电源部分可以采用DC12V±10%或者是24V±10%;控制部分主要是控制发送传感器发出的脉冲链频率、占空比及稀疏调制和计数、探测距离等。

1.2 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和应用

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灵敏度、工作频率和工作温度,其中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制造晶片的性质,制造晶片的机电耦合系数越大,那么超声波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工作频率就是压电晶片的共振频率,当加在其两端的交流电压频率和压电晶片共振频率一致时,超声波传感器输出的能量为最大;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较低,可以确保其长时间正常工作。

目前超声波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医学、金属的无损探伤、测厚和测量液位等,具体说来:(1)在医学上的应用。将超声波传感器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时,当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传播遇到两层声阻抗不同的介质界面时,在该界面就会产生反射回声。每遇见一个反射面,所产生的反射回声就会显示在示波器的显示屏上,而两个界面的阻抗差值就决定了回声振幅的高低。在疾病诊断中使用超声波传感器,能够极大地简化操作程序,提高诊断准确性,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和痛苦,因此深受广大医患人员的欢迎。(2)工业上的应用。在工业上,超声波传感器的典型应用是对金属的无损探伤和厚度的测量。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既可以对材料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测,又可以对材料内部的缺陷进行检测。(3)液位的测量。超声探头发出的超声脉冲信号在气体中传播,遇到空气和液体的界面后被反射,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后计算出超声波往返的传播时间就可以换算出液位的高度。(4)距离的测量。超声波测距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取输出脉冲的平均值电压,该电压与距离成正比,测量电压即可测得距离;另一种是测量输出脉冲的宽度,即发射超声波与接收超声波的时间间隔t,被测距离为1/ 2vt。

2. 超声波传感器在烟草包装机上的应用

以前烟草包装机大多采用电容式传感器来对胶位进行检测,但此种方式的缺点是胶缸内搅拌辊作用容易让很多胶液粘到电容式传感器上,从而引发较大的质量事故而影响检测准确性。近年来,随着超声波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烟草包装机上已经开始广泛采用超声波传感器,并且应用效果非常良好。本文将以广泛应用于烟草包装机上的瑞士B aum er公司生产的UNDK 30U6113/S14为例,来对其在胶位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图1为该超声波传感器的外形图。

(1)UNDK 30U6113/S14超声波传感器的模拟量如下:

①基本参数:感应范围为30~250mm,声波频率为300kHz,重

复性

②电气参数:工作电压为15~30VDC,电流消耗(最大)为35mA,

输出电路为电压输出,输出电流

采用短路保护和反向极性保护;③机械参数:外壳材料采用多元

酯/压铸锌,直径为30mm,长度为65mm,深度为31mm,

连接器采用连接头M12。

(2)工作原理:通过压频转换器,UNDK 30U6113/S14超声波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输出值传输给CPU,然后CPU会将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的值与软件内部设定值进行逻辑运算,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胶泵是否像烟草包装机的小盒胶缸内注胶,以及注入胶量的多少。当胶位超出规定的限制时,会出发报警信号并停止包装机的运作,同时CPU会持续地比较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的输出值是否在胶泵注胶的上限限值间,如果输出值超过限值,那么就会提示“胶位读取不协调”,并且发出警报。

(3)UNDK 30U6113/S14超声波传感器的设定。对于UNDK 30U6113/S14超声波传感器而言,其输出信号有两种方式,即0~10V/ 10~0V,这里将以0~10V为例来说明怎么对其进行设定。首先为了恢复出厂设置,需要拔下UNDK 30U6113/S14超声波传感器的电源插头后再插上,接着一直按着Teach-in按钮约两秒,待双色的LED灯显示为红色或黄色,再松开Teach-in按钮;然后开始0V的设定,此时压住弹簧,让一张背面向上的盒皮尽可能接近传感器,然后按下Teach-in按钮;最后开始10V的设定,将盒皮背面放置在胶体导轨上,然后按下Teach-in按钮。当两个双色LED亮的时间超过2s时,说明按下Teach-in按钮过程完成。

(4)UNDK 30U6113/S14超声波传感器的参数调整。在具体操作中,粘胶的水平理想值一般控制在5000mA左右,粘胶的水平最高临界值一般控制在4500mA左右,粘胶的水平最低临界值一般控制在5500mA左右;胶位偏差-涂胶器接近值一般控制在500~1000mV的范围内;最佳位的变化一般控制在在50~100mV的范围内。在调整胶位偏差-涂胶器接近值参数时,要尤其注意其应该大于胶缸处于最低位时胶位的实际值与粘胶水平理想值的差值,否则机器会显示“胶位读取错误”,并发出报警信号且不能复位。

3. 小结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超声波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的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将Baumer公司生产的UNDK 30U6113/S14超声波传感器应用于烟草包装机上,能够很好地进行胶位的检测,便于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产品处于最好的质量。当然,超声波传感器在烟草包装机上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噪声问题),这需要日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曹瑞,包空军.基于超声波传感器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3)

第11篇

一、迷茫站,带着憧憬而来

8月3日,我们大家都奔波劳累地从四川省的各个市州区县赶到峨眉山下,脸上都带着辛苦的微笑。刚开始的我,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什么都不确定,什么都很含糊,但是今天我来了,带着未知、迷茫、懵懂与幼稚,也有向往、憧憬、期待与兴奋,更为重要的是我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大的学习干劲和执着的对成长坚定的态度。

这天,我来了。因为,我不想对烟草行业的体制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毫无了解,同事朋友问起来老是说“我对烟草行业也不太了解”,闹出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笑话;我不想对卷烟营销网建概念模糊、模棱两可,作为烟草人而不知道市场上每一支烟卖出去的过程,导致以后不能正常工作的后果;我不想对国家烟草专卖管理制度只停留在略有耳闻阶段,作为法学科班生而疏漏了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成为法学知识结构中的一大缺陷;我也不想对烟草行业相关的烟叶生产,以及四川烟草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制度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而导致不能全部融入四川烟草行业的无奈与尴尬。所以,此站始前行,迷茫颇多,但不乏美好的憧憬,谓之“迷茫站”。

二、求知站,带着满足前行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将此句理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8月4号至6号,我们每天准时的上下课,有步骤地系统地学习了四川烟草组织体制和人事劳资管理制度,卷烟营销网络建设、物流管理情况和相关规定,专卖法和专卖管理制度,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与业务流程,四川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这六个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三天时间的培训,使我对烟草行业基本工作业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工作的各项流程有了进一步的熟悉,也牢记了工作注意事项,明确了工作重点,对烟草行业的总体运作业务和实体制度规范,对烟草行业运作程序流程和程序规范都得到综合的学习。经过三天的集中学习,不断扫除了前些天所带有的无知的感觉,不断解除了刚进入工作角色的种种担心,不断释放了作为求知者和追梦人内心所潜伏的能量。

做学问者当对知识有孜孜以求的态度,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而执着追求、登高望远,工作培训概莫能外。我在准备本篇总结的时候,就想尽可能的表达我五次认知的变化与进步,一次偶然的灵感使我想到了王国维读书的三重境界,两者是否相通,可以引用呢?显然是的,因为都是一个层层递进升华的过程。因此站所学甚多,题题为真,并学有所获,满足而行,故曰“求知站”。

三、顿悟站,带着疑问思考

王国维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可谓精妙绝伦。

顶着阳光,穿过迷茫,透过彷徨,经历三天知识的洗礼,业务的培训,文化的熏陶,在很多时候我有着莫名的顿悟。在这个心路站点,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培训目的与效果的有效衔接。我有这样的感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当我们做某些工作的时候,或者生活中遇到某些现象的时候,仔细一想,我们会恍然大悟,发觉原来书本上、网络上或者其他媒介上看到的那种理论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原来可以用所学的某学理论知识来解释;或者在具体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碰到了很多难题需要去解决,遇到了很多新奇的想象需要去解释,我们会使劲地在自己的脑海中搜索,当想到某些理论知识的时候会觉得很欣慰,偷偷乐上一回。教说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许就在于此吧。我之所以细致的谈论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此次烟草培训三天的课堂中我就不断出现这样的感觉,并进行着诸多的思考(因为我已在乐山烟草市局从三月份实习至今,具有一定的实践经历,也疑惑颇多)。我想表达的也是经历这样的一种学习与思考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我的思想不断成熟,日后当运用平生所学,为工作服务。

要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要让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不是一时一刻,非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实践更加有效;用实践检验理论,使理论不断完善更是如王国维求学之第二境界所云当“衣带渐宽终不悔”而孜孜以求。因常有这样的思考去总结三天的学习,并有顿悟持续始终,所以且将次站称之为“顿悟站”。

四、文化站,带着知识洗礼

王国维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这四句为“境界”之最终最高境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悄然发现真理就在那里。

在整个培训的过程,唯有企业文化的课程才让我有那种反复追寻后悄然发现真理就在那里的感觉,也许经过了三天工作业务知识的洗礼,也懂得了文化对于人,对于工作的重要性所在,所以,我的思考到了这里,感悟到了这里便借用王国维读书的第三境界来形容此时此刻所思所想,自认为甚宜。四川烟草商业企业是具有丰富企业文化的团体,我们有本行业共同价值观、行业愿景、行业使命、行业精神、行业行为信条和行业行为准则,有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构想和理念体系。四川烟草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正不断丰富与创新,用最为优秀的烟草企业文化促进四川烟草的健康发展,故有“让先进文化托起四川烟草的未来”之伟大号召。我一直认为,文化的力量是无限而不可度量的。四川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对烟草行业中同事关系的融洽、工作气氛的轻松、领导干部的亲近、员工队伍的激情和烟草行业的团结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知识,因文化,又以文化为重,“以文化人”,故叫“文化站”。

五、升华站,带着激情工作

一周的培训时间恍然已过,显然时间飞快如梭,我觉得还不够充分和满足。但是我欣慰的发现自己已经学会了不少,成熟了很多,想到了不少,顿悟了很多,内心便暗然沾沾自喜。也许我真的因为前几站的思考而被彻底的“文化”了,充满了精神力量与无限激情、感觉到了责任感与自豪感、有一种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最大化的人生价值的冲动。我将用一生的烟草生涯去诠释、解读和感悟“诚信烟草”、“责任烟草”和“和谐烟草”,使自己以最后的状态,饱满激情的投入到日后的烟草实际工作中去,干好每一件小事,处好每一个细节。也许这就是领导最希望达到的培训效果吧。

文化不论怎样的升华与熏陶,理论知识不论怎样地学习与思考,最理想和期待的状态就是我们烟草系统形成一种和谐的烟草文化氛围,又在这样的一种和谐的烟草文化氛围的耳濡目染下形成一种潜在的,有形或者无形的精神力量,而又因此使全体上下员工都热情的投入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实现烟草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前行,全体行业员工“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生活”。也许这就是领导最希望看到的工作局面吧。

屈原《离骚》中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论有多少未知需要去探寻,有多少困难需要去解决,有多少艰辛需要去品尝,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如果把任何工作都比作是一本书的话,那么我经过此次入职培训终于翻到了皮毛处——只是,单单是这皮毛,已使我内心充满了工作的激情。我想,我会回到这美丽的根源不断求知,蓄积力量,不断前行,再前行!也许这就是在培训之后我的誓言。

因迷茫而要求知,所以孜孜以求,然后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相互促进,并提升为文化的熏陶,最后升华为工作的激情而不断奋进,培训的五天时间就是经历了这样的五个变化,五步升华,又因为这样的变化过程是随着培训时间的深入而不断变化的,心灵感悟有了明显的时间线索,每到一个阶段都有一次飞跃,所以我任性的将之比喻为“心路五站”,望君悦!

【范文二:新员工入职培训总结】经过这为期一周的新员工岗前培训,看到公司对新员工的重视,公司希望我们能更快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减少以后工作中的困难。这一周的培训让我学的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从不懂到懵懂再到基本掌握,我觉得还是需要一个时间段,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慢慢的消化和吸收。我们学都这些专业知识都是张总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他的心血。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了他对我们的期望。

第一天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又去了公司的在建项目及仓库:大学城、万科工程、茶园仓库,让我感觉公司的壮大,从公司工程的总承包到材料设备的整体租赁再到脚手架的设计和安装,再到劳务工程的施工,这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的产业链,即是一条龙的经营模式,让我看到了公司的美好前景。

第二天学习了公司的也文化和礼仪,看到公司对员工的文化素质重视,体现了一个好的公司需要高文化和高素质的团队。下午学习了材料分布要心中有数;材料的看管要认真负责;材料的清理及维修等。这些都要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否则就会对公司照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天学习的是报价应该提供的信息资料,装饰脚手架和土建脚手架的用途、工程量的大小、搭设方式、高度及承受度、运输通行的情况、铺设要求、搭设使用的时间、现场管理的难度,住宿环境等其他都是必须要清楚的。报价分析组成的因素:工期、周转、维修、要求、平台及难度都要考虑到,报价单的要求要详细清楚,确定好报价单位。材料租赁应了解的事项。

第四天主要学习的是脚手架的专业知识,脚手架的组成:钢管、扣件、悬挑脚手架用的型钢,脚手板、可调顶托和底托及这些材料的规格型号,重量材质及种类:脚手架的分类。脚手架的链接方式等。后面几天学的员工手册和市场营销。

总的来说,这一周所学的东西受益匪浅,以后在工作岗位中认真学习,认真工作。

【范文三:新员工入职培训总结】刚走出大学校门,我就很荣幸地成为南京岩土工程公司中的一员,怀着自己美好的希望和从零开始的心态,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

为了让我们更快地了解公司、适应工作,公司特地从7月14日开始对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新员工入职岗前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公司历史沿革、公司组织机构与企业文化介绍、公司领导讲座、各部门负责人讲授相关专业知识和自身经验的传授、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档案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经过七天的培训,使我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本公司的基本运作流程,以及公司的发展历程与企业文化、企业现状和一些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专业知识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受益非浅、深有体会。

首先,了解公司历史沿革与公司机构、企业文化。

开始培训的第一天就是介绍单位的历史沿革,芮书记介绍得很详细,仿佛带领我们重走过这50多年的风雨,见证企业的进化,也了解到了其中的艰辛。这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今天,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去建设辉煌的明天。

在同一天,张书记为我们介绍了公司现在的组织机构,使我们从宏观上了解公司的各大部门及其主要职能,为以后联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做好铺垫。张书记还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在我工作的3个月来,我感觉公司的工作氛围、人际交往甚至是走在公司的路上都是有激情而又放松的。有激情是因为在工作中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与技巧,放松则是心理上的,这正是“工作着并快乐着”的感觉,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

第二,培训使我对公司主要业务有了基本的感知与认识。

我在公司的档案室工作,在学校学习的也是专业的档案知识,可以说,对于勘察测量这方面来说,我完全是个门外汉。这一次培训,是我第一次系统接触这方面的知识,真是受益不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经过几次专业知识的培训,我大致了解了公司的主要工作任务,大概分为勘察、测量、岩土试验、测试这几大方面,并分别有对应的部门负责。比如说工程师办公室主要负责岩土工程工作,主要有勘察、设计、治理、检验、监测;测试中心主要负责原位测试、桩基检测等等。并且我对其主要工作流程以及一些术语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总算不会像刚来的时候一样,连公司的主要业务都不清不楚了。

第三,学习了公司的安全管理与管理体系方面的知识

用了一天的时间,我们系统学习了安全方面的知识与公司管理体系方面的知识。我想这对于我们应届毕业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知识。我认为其目的就是为了一、保证安全生产;二、提高工作效率、三、提升企业形象。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利益最大化。在这基础上有很多理论的知识与制度,这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就注意,比如安全,在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中我们都要注意安全的问题,比如人走断电、防火、防盗,还有特别是在施工现场的一些用电安全、人员安全等。这些在实际工作之后可能才能注意到更多问题,并写入制度,是安全管理更加规范。

公司是本行业第一批获得管理体系三标合一的公司,并有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管理方针。在学习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管理模式,也就是pdca循环:从play(计划)到do(实施)到check(分析检查)到action(持续改进)。不管是qhsems、ems、ohsms,这一循环始终贯穿其中。仔细看,这一循环也适用于我们生活各方面,这其实也就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从好到更好的一个过程。我相信,这个简单而明确的循环会伴随我一生,成为我不断进步的标尺。

第四,学习了公司档案与人事方面的知识

最后一天我们首先学习了公司的档案管理制度及公司档案室的主要职能。由于我是在档案室工作,并且已经进行过2个月的实习,对这一方面比较熟悉。我认为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在别人需要资料的时候,能快速及时地找到所需资料是档案是档案人员最主要的职责。公司的档案室已有了50几年的历史,制度健全,库房分类明确。在实习中,我就深深的体会到,我没有选错单位。有好的基本建设,有好的师傅,真正的让我能学以致用,并能通过实践体验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公司档案室还兼管着规范与杂志的管理,并有专门的阅览室,是专业技术人员能及时了解新规范掌握行业新动态。

人事方面,李主任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新进员工的待遇、假期、职称等问题。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话题。李主任介绍得很详细,分别介绍了各部门的工资情况,我也觉得越透明越公平,越公开越不敏感。我比较关心职称的问题,档案系列的职称是要上社会去考的,我想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抓住专业知识不放松,争取能早日更上一层楼。

最后,培训中领导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感触最深的是每一位领导基本上都提到一个要求,那就是学习、学习、在学习。一刻也不能放松,不仅要转研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比如说我自己,就应该多了解了解勘察、测量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我了解档案内容,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此外,就是希望能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做好思想意识的转变,从受者转变成施者。我认为我在这方面做得也比较到位,毕竟已经经过了2个月的实习,感觉现在也慢慢走上正轨了。最后就是希望我们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为自己积累资本、为公司创造利益。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在公司工作了3个月了,这次的职前培训让我对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增进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与新的奋斗目标,“水不流则腐,人不进则退”,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将加倍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公司走“新、特、精”强企之路之际,我作为公司的一员,也要有这样的理念,发展自身的“新、特、精”,为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完善自己,争取做到自己对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相信自己能行,证明自己真行!

【范文四:汽车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总结】在20XX年七月二十日拉开帷幕,本期培训学员两千余人,以我公司所倡导的“家文化”理念为核心,以“从校园人到企业人”为主线,结合培训学院多年来的经验,对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培训,教学内容超过八十学时。在培训中,公司对我们进行了企业文化、商务礼仪、公司制度、认真度、5s等通识课程以及信息安全、商业秘密等课程,并且结合大家应届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许多了与公司前辈和高层领导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入职培训的10天,从集体上课到分班培训,到最后的参观展厅和阳光交流等等,每一天都收获了很多,都有感动,有成长。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一、纪律与守时。

短短10天的培训,不仅仅让我最真切地感受了深圳的太阳,更让我认识到了校园与企业的不同。学校属于一种相对没有制约的自由空间,虽然也有那么一些条条框框,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的约束力,大家都是我行我素,而企业却不同了,一天三遍上下班卡,更新两条工作日志,oa考勤系统等等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实质上的成体系化的制度的约束,迅速树立起了我们的纪律观念。

二、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第三事业部的孙总给我们的演讲“规避轰轰烈烈,回归平平淡淡”,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在比亚迪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中,每个人都是很平凡的一个零件,没有人比别人更高等,因此就要收起从校园里带来的傲气,踏踏实实的工作,用平凡的每一天中积累下来的业绩来证明自己。

三、要有梦想。

梦想,是byd之所以能够有现在这般实力的决定性因素,王总给我们的演讲也在反复提到这个词。byd是一个有梦想的企业,所以才能够不断地超越,不断地前进。从最初的电池大王,再到汽车界的黑马,到如今新能源的绿色梦想,正是这一个个梦想带领着byd不断开拓,避免了传统企业发展中的瓶颈与掣肘。王总评价byd的特色:高成长、高机会、技术性、创新性、多元化。因此,对我们这些新人而言,也正是因为公司的不断拓展,才为我们创造了无限的个人发展空间与机遇,因此我们也要有梦想。

四、全力的投入。

这样的感触来自于5s的课程,公司之所以引进5s的理念,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打扫好卫生这么简单,5s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个人的素养。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有机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与感情,而往往一件事情的成功率与我们投入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全力的投入”,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人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

五、结果和过程。

有一段时间,我疑惑过这样的问题,如果人生的结果就是一个零,那所有的过程,所有对痛苦的忍受,所有的奋斗,又有什么意义。而在刘学光前辈与我们的交流中,我渐渐找到了头绪。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我们的梦想,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东西,或许在几年后,几十年后看来都不过是一个符号,一道生命的风景。但我们依然竭尽全力去做,依然为之奋力拼搏,只是因为这个结果背后所体现的价值。或者是这样的过程让我们证明了自己的勇气,或者是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又或者是这一路的投入不计代价的付出让我们体验到希望的魅力……结果让人无比向往的原因绝不仅仅只是可以看到的几张纸或者几句认可,这些也根本不足以让我们为之付出什么。我们需要在生命过程中不断的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断发现新的自我,获得新的体验,这才是我们不断的寻找目标,不断追逐的原因。培训十天带给我的感受太多,太多的感受留在了我不可言及的心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任何的思考和言语都能打动的只是最表层的内心,而只有真正体会过,经历过,认识才会变得真实深刻。公司在培训过程中一直教给我们要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和身边的人。的确,短短的培训中,有太多人在为我们付出着爱和关心。培训学院的老师,还有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上课的领导,比亚迪所有的同事,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努力着,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比亚迪,为了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着。

【范文五:新员工入职培训总结】我是今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公司工作的,能够成为一名中水电人让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在公司工作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却时刻感受着关怀与温暖:这里有关注我们成长的领导,他们的谆谆教诲让我获益匪浅,使我得以迅速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目标;这里有手把手帮助我熟悉业务的同事,他们的帮助使我得以更快地步入工作的正轨、实现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这里更有一个广阔的事业舞台,供我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人生的精彩!能够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我相信我的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我的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我为自己当初的决定而庆幸,我会永远做一个忠诚的中水电人,用优秀的工作业绩来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次培训虽然也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是课程安排紧、内容充实,使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担任这次培训主讲人的或是公司领导,或是部门领导,他们能够亲临授课就足以见出公司各级领导对这次培训的重视、对我们新员工的重视。而且无论是公司领导还是部门领导,为了这次培训他们无不作了精心的准备,那一本本厚厚的讲稿、那一次次深入浅出的讲解无不凝聚着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无不体现着一种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这种经验值得我们好好汲取,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会是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有这种经验作为指导、有这种精神作为支撑,我们还愁做不好自己的工作吗?

其次,我得到了知识上的收获。这次培训涉及面广、信息涵盖量大:第一天陆总的报告高屋建瓴,全面阐述了公司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使我对公司的发展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坚定了我作为一名中水电人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昨天王书记的报告紧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做了言简意赅的讲解,使我对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坚定了我发挥专业特长为企业文化建设出一点力的决心;而其他各位领导的讲课则紧扣公司的各项主营业务,作了细致详尽的讲解,使我对公司的各项业务有了大致的了解,更明确了自己的业务方向。我相信这种知识的收获会成为我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的基础!

第三,我感到了一种情谊上的满足。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了更多的新同事,因更感到亲切,家的感觉更加强烈。我想我们虽然毕业于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但是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水电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保持这种同事情谊,同心协力、各尽所能,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创造新的业绩、为“中水电人”增添新的荣誉!

能够通过短短五天的培训让我有如此多的收获,这离不开公司各级领导的关怀,也离不开人力资源部的精心安排,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所有新员工对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应该是我们当下思考的核心问题。下面我仅提出以下几点与各位新同事共勉:

1、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找准个人定位、融入新的环境

从学校到社会是一个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会有不适,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

逃避的借口。今天我们坐这里,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的身份不再是学生,而是一名公司职员,我们就应该改变作为一名学生自由散漫,熟悉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纪律性,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来找准自己在公司中的定位、尽快融入公司这个大家庭。

2、着力培养忠诚意识、责任意识、吃苦耐劳意识

在培训的第一天,陆总就向我们强调了忠诚问题。我们选择了公司是因为我们爱这个公司,公司给予我们也不仅仅是那份薪酬,更有一个供我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成长的大舞台。因此,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工作,把对公司的忠诚放在第一位;要敢担责任、敢于吃苦耐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创造优秀的业绩,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忠诚。

3、时刻谦虚谨慎、虚心学习,尽快熟悉本职工作

作为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我们多的是理论知识、少的是实践经验。因此,在新的工作岗

位上,我们要有一切从零开始的勇气和决心,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虚心向公司的前辈学习;要善于从小事做起,通过小事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实现成长。

未来的工作也许会千头万绪,甚至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我相信有公司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正确领导,有公司各位前辈的悉心帮助,有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任何困难都会被克服,我们就一定能创造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公司、无愧于“中水电人”的工作业绩!

亲爱的各位同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公司也为了自己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范文六:新员工入职培训总结】一转眼七天的培训就过去了,回首这七天的工作,通过学习和其他员工的相互沟通,我已逐渐的融入到这个集体中,一下是我的培训总结。

虽然我到公司的时间很短,培训所讲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吸收、理解,但通过这些,我知道公司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这次的总结,这也反应了公司的企业风貌,让我看到了公司的良好面貌。下面是具体的培训总结:

一、培训的自我收获

从踏入公司的第一天起,我知道我已经要有进步了,公司这次培训,给我们分发了培训详细计划书,涵盖的内容从公司的概况到公司礼仪,从业务到营销,从脚手架构件等材料到的特点,实际用途等,最后计划书还安排了劳动实践和现场学习。随后7天的培训安排计划开始了实事求是,这是公司创业者的优秀品德,这一点,在培训我们张总的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并受到影响,由于我是第一次踏入这个行业,对行业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在在学习中不能很快的理解这些培训内容。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慢慢的了解了公司行业操作模式,学到了待客礼节:1、电话沟通技巧2、现场管理中关于值班3、关于材料的看管4、材料的清理及维修5、文明施工6、鼎为的整体租赁模式7看现场的技巧8、报价分析的组成因素9、怎样去做广告宣传10钢管、扣件的型号及租赁应注意的事项11、脚手架业务部可忽略的细节12、影响脚手架整体租赁价格的因素13、报价单的要求14、文明施工相关的内容等,除了这些以外,我还通过与公司其他员工的交流,了解一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收获了一些其他公司不能学到的知识。

二、培训的自我评价

通过这次培训,我初步适应了公司的氛围,对自身工作的职责及相适应的部门工作沟通和业务的往来单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对公司负责的角度出发,我明确了自己工作岗位的职责,规划了自身的长期职业计划,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岗位的工作,还要多花精力在公司也无发展和工地的现场管理上,为自己负责,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的为公司出谋划策,为公司出力。总的来说,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提升了自己对实际工作的掌控能力,增强了工作经验,感想公司的栽培。

三、百尺竿头,更进一头,对未来的计划

第12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自动化系统在工程设备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烟草设备自动化系统常见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对确保烟草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烟草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概述

烟草设备自动化系统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系统一般由中央监控计算机、主控制器、现场控制器和通信网络组成,针对每个被控参数都设有传感器、执行器和现场控制器。烟草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组成也叫两级网、四级控制装置的集散控制结构,两级网由一级网络与二级网络组成。一级网就是一般的局域网,二级网一般采用的是标准总线方式。第一级控制装置为中央监控计算机,在一级网与二级网之间接有若干个主控制器,现场控制器连接在二级网上,第四级控制装置为安装在烟草设备基础上的传感器与执行器,现场控制器之间通信可以实

现点到点。烟草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完成,自动控制、监视、显示各种机电设备的启动与停止,自动检测、显示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其变化趋势和历史数据,检测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事件,根据外界条件变化自动调节各种设备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实现对大楼内各种机电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能源与设备管理。

三、烟草设备自动化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1、在烟草的生产管理上

要确保材料采购的及时性、生产加工和产品组装的专业性。材料采购的及时性是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得以高效实施的前提条件。这里的材料采购不仅包括质量优良的烟草,还包括辅料、系统配件、易耗品、标准件等。生产加工中,从厂房、设备、人员配置到产品组装,要最大程度地运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优化控制和管理,确保数据下达和执行的一致性,提高执行率。

2、优化网络系统确保信息集成自动化

及时做好网络升级,优化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通过计算机完成信息集成,形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的基础技术。在烟草企业管理中,企业要对烟草生产、加工和包装采集数据信息,也要对人员分工、技术人员操作情况等进行全面的数据收集,并及时备案,通过连续信息流实现企业信息全集成。

3、统一质量控制标准并形成自动监控网络,实行自动化监测

烟草行业竞争对手多,竞争压力大,要在严峻的环境下求发展,必须严格控制质量,确保品质,将管理自动化深入到质量监控的每一个环节。因此管理者应当提前制定烟草质量评价标准,从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细致要求,并条例化、制度化,网络化,严格依照执行。另外,在厂房、仓库等安装烟草质量执行自动监控网络,形成强大的自动监控网络,提升透明度,在烟草的前期准备、生产以及物流环节实时地把握质量信息。例如对于原材料的损耗、人工作业过程中的物品损坏以及包装残缺等特殊情况可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该信息,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和处理。

4、贯彻营销管理理念,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并实现业绩管理自动化

加强烟草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烟草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企业内部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营销管理机制,对企业内营销人员的业绩进行自动化管理和评分,建立个人营销档案,每月或第季度公布电脑统计情况评分结果。其结果可由计算机系统用双曲线方式对比表达。并把握烟草行业的市场销售动态,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做法,调整人员结构,充实营销队伍,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将烟草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深入贯彻落实在每一环节中。在以高新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主导时代,在求效率、求发展的竞争背景之下,烟草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变原有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对业务进行改造与整合。在烟草自动化的理念指导下与方法执行下,烟草企业应该加强管理力度,把握市场信息,做到业务标准化、规模化,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推动烟草行业的全面进步。

5、应用还不够深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有一些烟草设备引入了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但只是实现了自控系统技术的应用的第一个层次,即只是简单地满足了基本的要求。我国烟草设备发展水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是最低的层次是在烟草设备中接通自控系统,使烟草设备内的设备管理系统正常的运行,从而满足人们对烟草设备的功能性需求。第二阶段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性能,使得系统原设计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降低能耗和设备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阶段加大对自动化系统技术的科研投入,通过各领域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使烟草设备系统产品国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占领国内市场的最终目的。

6、控制性能没有得到完全优化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精度只能达到 ±2%,且阀门极易反复振荡。阀门反复振荡不仅会增加流体的阻力,增加能耗,而且会造成执行机构与阀门的磨损,增加了设备维护的成本。

7、传感器不能准确地反映烟草设备物的运行参数与状态

传感器是自控系统的首要设备,直接作用与被测对象,所以,传感器必须具有高准确性、高稳定性和高灵敏度。但事实上,我国自控系统中至少有10%或更多的传感器准确性不高。另外,部分传感器安装位置有偏差,使得测量精度降低。

8、缺乏能源管理,节能效果欠佳

尽管每个烟草设备系统的投标书上都有节能管理的措施,但在实际运行中,没有将节能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四、应对措施

1、管理范围的确定

对各类设备的监视、控制、测量,应做到运行安全、可靠,节省能源和人力。管理范围要结合开发商或 业主的投资来确定,还要考虑当地管理机构的具体要求。如:有的地方供电局要求,变配电系统可以纳 入BAS系统,BAS系统可以集中显示、记录、测量、报警,不可以控制系统中断路器的合闸、跳闸;同时 要求消防报警系统、连动系统必须独立,在BAS系统中可以显示、记录,不可以控制等。这些意见,各地 方会不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逐步改变。

2、控制器I/O点数的确定及其接口技术处理

通常设备监控系统的规模大小是用“点数”来衡量的, 400点以下为小型系统,400~700点为中型系 统,大于700点为大型系统。点数的多少不仅体现了系统的规模大小,而且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投资与造价 。在设计阶段,首先的工作应该是系统点数的确定。系统的点数又是基于整个系统设备数量和每台设备 的监控、控制及测量功能的多少来确定,设计人员在确定时,必须与相关专业如空调、水道、强电等设 计人员密切配合,根据功能,以便准确地确定整个设备监控系统的总点数。

在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中,由于专业分工和专业交叉等问题,确定点数及如何处理点的外部连接接口 经常协调不好,造成系统设计不合理,工程实施起来困难。作为系统的设计人员应与其它专业设计人员 协调,并且了解其它专业设备如空调、给排水、电气等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工艺要求。近几年来,随着设 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实践与总结,不少产品供应商和商都相继提供了一些设计选型手册,对工程中 点的选型、点数确定以及点的连接接口技术等设计无疑是很大的帮助。这几年建设部陆续组织编制了适 应设备监控系统工程用“国家标准设计图集”,为解决和部分解决工程设计及施工安装中的问题,提供 了有效的方法。

3、中央操作站和通讯网络的正确配置

只有中央操作站和通讯网络配置正确,才能实现对内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与管理的基本服务功能。中央操 作站的设备配置时要考虑到系统的规模和投资的条件,不必贪大求全,应实用满足系统需要。

五、结束语

烟草设备自动化系统在自动化控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进行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研究,严格施工体系,促进自动化控制设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