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管理实训总结

网络管理实训总结

时间:2022-05-20 16:1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管理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管理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项目 实训 调查问卷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亲乃,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职业院校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培养既懂理论又懂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院校的核心任务。下面以网络专业为例,谈谈职业院校实训课的教学。

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应以理论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开开展实训课程,实训的项目可以来自生活中的工程项目,应紧扣岗位的需求来开展实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来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既懂理论又懂技术,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通过对市场的问卷调查,个别座谈,及毕业生的跟踪情况统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企事业单位对网络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一般的小企业都会要两个左右的网络维护人员,而大的企业需求量就更大的,有的公司成百上千。而公司的网络管理员的能力要求是能维护好公司网络的正常运行,能迅速解决公司的网络故障问题。而一些专门网络技术公司则要求就更高了,比如:要求员工能开发网站,系统运维,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工程技术等。当然也有些销售型的公司,要求学生既要熟悉网络产品,还要懂得营销知识。

在了解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具体如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网站建设能力、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安装调试能力、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故障的检测与排除、通信终端系统的设计、具备中小型网络的用网、管网、建网能力。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计算机的网络教学中应以行动教学的理念为依据,以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职业情景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成果展示等手段。从任务到项目实施,评估,检查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网络专业的职业需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的环境中巧妙的运用实际工程中的项目,可以把课堂融入到企业。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现在的学习环境就是以后的工作环境。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实训课程由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网站开发、网络工程、网络管理、路由与交换配置、故障测试与排除、系统集成等课程组成。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实训课程的分配及学时的安排,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采 取分组实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训过程组织如下:

一、实训前准备

实训前主要对学生进行网络设备的介绍与演示,以及注意事项的强调,安全事故与职业素养的教育,主要实训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综合布线设备、备线架等介绍。团队精神与企业内部沟通技巧、职业素质与规划分析。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二、项目实践

本阶段是重点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项项的实践职业技能,学生能对整个项目进行全局把握,从项目的招投标,项目的需求分析,项目的实施、项目收尾验收以及工作结报的书写等。学生在此阶段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各种相关的技能。主要进行基本功能模块的实际操作与训练, 主要实训内容包括: 综合布线、网络配置与管理、网站开发与建设、局域网的组建、无线局域网组建等,采用实践操作的方式, 考评方式采用操作测试和操作结果记录。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三、项目实训结项与考核

本阶段主要进行项目实训结项和考核,每个小组的组长对本小组的项目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交总结报告。老师进行评价对每对的实训的情况,根据每组的报告总结,进行点评,并给出指导意见。学生在此阶段可以进行经验交流等, 主要采用讲评与讨论的方式, 考评方式采用项目设计所有文档。

第2篇

    校园网是一种教育科研网络,它构建在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之上,为校园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服务,是一种与互联网连接的局域网络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只有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才能使网络技术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服务。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几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的经验,现汇报如下。

    1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

    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依托于校园网络的建立,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管理与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可循,才能使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做到有条不紊,才能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的一体性和连续性。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措施,因此规章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具体、全面并且切合实际,制定出了制度就要要求校园内的师生严格执行,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 维护好硬件设备是校园网络正常运转的基础

    高校校园网络中,服务器是正个网络的命脉,如果出现硬件方面的故障,就会导致整个校园网络无法运转,陷入瘫痪;而某一台计算机的硬件有问题,则会到这这台计算机无法使用,影响到学生上机实训。所以,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校园网硬件的日常保养及维护、维修工作。

第3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短短两周的实训生活已悄然过去几天了,然而实训的过程还历历在目。

实训期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网络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除此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第一次亲身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实训对于我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两周中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的基石。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经过差不多两年的在校学习,对网络有了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在校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机会也没有相应的经验来参与项目的开发。所以在实训之前,网络管理对我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一个完整的项目要怎么来分工以及完成该项目所要的基本步骤也不明确。而经过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必须由团队来分工合作,并在每个阶段中进行必要的总结与论证。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我负责的是群集服务器,原来我连群集服务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都不知道,现在虽然也不是很清楚,但至少我有了大概的了解, 群集服务(由事件处理器,故障转移管理器/资源管理器,全局更新管理器,以及其它部分组成)是mscs的核心部件,并作为高优先级的系统服务运行。群集服务控制群集活动并提供诸如协作事件通知,群集组件间通信处理,处理故障转移操作,以及配置管理之类的任务。每个群集节点运行自己的群集服务。

在操作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忘记设置硬盘,两台电脑实际上用的是同一个硬盘,最后是服务安装失败。但是收获不少,加强了自己的独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以前都是跟着老师依样画葫芦,但是这次没有老师的帮忙,都是通过网上查找资料,看视频,然后自己操作完成项目的。虽然我们组都是女生,在进度上总是比别人慢,但是我们靠自己完成了此次的项目。

这次实训也让我深刻了解到,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要和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化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IT人才(特别是实用型高级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缺口加大,企业不愿接收应届生,这说明传统教学模式没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今年我院在计算机专业尝试“行为导向,任务驱动”方法作为教改突破口,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将网络工程技术知识技能融汇到动手实训中!

2 关于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提前体验未来的工作岗位,从学生角色转化为职业角色,符合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实质是以项目任务形式来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技能来完成任务,是工作岗位上真实工作过程的再现。

基于此,我们借鉴国家网络管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参考企业招聘网络岗位职责,制定了网络工程项目教学目标:即经过一学期“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实际工程项目自主学习,对新旧知识技能进行系统整合,培养出具有网络设计、组建和维护技能的网络技术和管理人员。

3 项目教学的组织过程

3.1 项目计划阶段

项目教学第一步是确定并细化项目目标。项目化教学关注的不是完成的结果,而是实现的过程!这就要求筛选的网络工程项目典型实用,基本覆盖以前学的局域网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布线工程等专业课程,源于实际工作任务,让学生真正学到实用技术!

为此我们收集整理职业院校和著名IT培训机构(如北大青鸟)教学资料和美国思科公司、国内华三、锐捷网络公司网络培训方案,还到校企合作单位调研,以保证项目教学内容与实际网络工作岗位需求完全对接,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网络岗位(包括工程技术和管理维护)工作要求,循序渐进设计了如下4个项目任务:构建小型办公(寝室)网络工程项目构建无线会场网络工程项目构建中型公司(校园)网络工程项目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项目。

每个项目又分解为多个任务模块,与学生一起计划实施步骤,下达任务计划书。项目模块的确定和实施还注意就地取材,联系到了我院校园网络改建,分别对应宿舍网络、办公楼网络工程。为提高教学的实战性,模仿公司部门把学生分成多个水平相当项目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明确小组工作目标和个人工作角色,并列出日程计划,确定工作场所(网络实训室和计算机实验室)。具体来说,让组长(“部门经理”)提交项目方案和计划书,分解工作任务,教师(“技术总监”)指导组长概述项目目标和计划,让组员(“技术员”)设计自己的工作任务,独立解决和合作完成互为补充,激发学生主动性。实施不同项目时,还引导学生变换工作角色完成各种任务模块!

3.2 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分配到的任务,分清问题主次,自主学习新知识,上网(或借书)查找资料,边学边干,以问题解决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教师主要是创设不同工作情景,遵循理论够用的原则,精讲重难点,组织讨论,提供场地和技术资料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模拟搭建各种网络,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实际工作情景下来学会解决问题!指导时把握好因材施教,尽量采用非直接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以便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

比如,组织学生绘制学校建筑物布局图,调查学校电脑分布和设备布线情况,到电脑市场熟悉新产品,还寻找场合(如运动会)实施有关项目,获取现场工作经验!此外还组织学生自修课观看多媒体视频专业技术讲座!为提高学生实战能力,还吸收学生参与学校和社区计算机网络维护和扩建,参加校外网络技术会议,邀请企业网络工程师进行技术讲座,指导学生成立“电脑网络医院”,借此为全院师生提供技术服务,既开拓了眼界,又学习到许多工作经验。

3.3 项目评价阶段

项目教学采用的是过程评价,记录学生每次课(阶段)的实践过程(组长登记、教师审核),每个项目完成后再进行小结和评价。

项目小结一般由组长总结或教师点评,师生一起讨论和评价任务完成的情况和水准,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项目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体、伙伴、小组和全班学习,故项目评价分三级来考核:教师对小组总评,组员互评,学生自评,最后综合三级评定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过程评价实施对我们教师要求高,不像出份试卷那么简单,但更能让学生有实际工作的体会!

4 小结

以职业行为为活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虽然也遇到些困难,比如网络设备不够,缺乏真正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配套教材,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但我们积极面对,如使用虚拟软件模拟多台电脑和网络设备,教师身体力行整理和编制典型项目任务书,下企业实践,尽量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缩小了学生知识技能与就业要求的差距,相信能逐步满足企业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资料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

[3]王达.网管员必读系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Linux网络管理;情境认知;翻转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28-03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开源软件产业也在我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中国大企业都投入重金或宣布投入重金打造基于Linux的产品应用和解决方案。良好的市场发展态势激发大量Linux 人才需求。根据Redhat公司最新的《Linux从业人员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统计,当年7月,Linux从业人员招聘企业数量达9560个,招聘岗位数量多达28482个,招聘人数为101560位,其中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管理、运维类岗位,占总岗位数的18.1%。如何培养学生基于Linux的网络管理实践能力,切实把握如此丰富的市场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Linux网络管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高职Linux网络管理教学现状

1.教学系统性不足

Linux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作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对Linux操作系统有深入的认识,掌握Linux操作系统管理方法、网络配置方法、各种网络服务器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方法,能够熟练构架、运维各种服务器。目前该课程教学不够系统和科学,例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1],基本技能、综合技能、拓展技能等能力的梯度提升等均存在一些问题。

2.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有差距

现今网络管理技术发展迅速,企业业务具有较大拓展性,因此企业招聘时要求人才能力与时俱进。在学校教学中,往往因为教学内容跟着教材走,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不当、校企联系不足等原因,造成学生技能培养上的滞后性、局限性。

3.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

Linux操作系统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对基于Linux系统的课程,学生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够。在该课程开展中,传统教学方式也往往以“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作”为主,学生没有主动去思考如何完成一个网络管理项目,只是单纯地去模仿教师的操作,扩展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无法适应今后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二、 Linux网络管理教学改革思路

Linux网络管理课程改革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为出发点,以企业需求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典型工作场景合理划分为多个学习情境;分析学生学习规律及知识点内在关联,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安排层次化学习项目,梯度提升学生能力;应用翻转教学课堂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按课前自学-课堂内化-课后固化开展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优化课程考核方法,增加形成性评价比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Linux网络管理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1.基于情境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工作岗位为网络管理员[2],本课程通过深度校企合作,调研典型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课程应培养的技术能力,规划知识模块,生成教学情境。

网络管理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搭建并运行维护企业网络,对内实现对局域网的管理和安全的部署,对外能够提供多种企业应用级的服务,对应职业技能主要包括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力、基于网络操作系统平台的管理与维护能力、局域网安全部署能力、企业应用服务器管理与维护能力,其中后三项职业技能为本课程教学范畴。针对此,本课程设计6项教学情境,如图1所示。教学情境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以企业认可度为考核指标,教学内容涵盖课程培养的所有目标能力和知识模块,为培养胜任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过渡自然,符合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深入课程[3]。

企业网络构建遵循由内而外,安全先行的前提。第一步是确定内部网络配置,对内部网络用户和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槠笠笛窈鲜实Internet接入方式。学习情境1主要完成这一企业需求;第二步即为企业安全部署,企业连接外网之前,必须做好安全部署,否则,内网很快就会遭遇来自外网的网络攻击,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学习情境2为企业构建一个内外安全的网络环境,基于此,企业用户才能安全可靠地访问外部网络或对外提供各种企业服务;第三步,企业可利用内网构建现代办公环境,为员工提供文件共享、网络打印等服务,学习情境3通过实现NFS服务器和Samba服务器,方便员工跨系统共享文件及打印机;第四步,企业可为在外出或分支机构的员工,提供远程访问内网的服务,学习情境4提供多种方法满足企业内部局域网外延的需求;第五步,企业构建自身邮件系统,面向员工或合作伙伴提供邮件服务,学习情境5首先搭建DNS服务器,实现邮件地址的域名识别,以此为基础,搭建邮件服务器,实现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第六步,企业构建完全面向公众的门户网站,对外提供Web服务,并提供以此为中心、其他相关的一系列服务,学习情境6旨在建立一个功能齐备完全对外开放的Web服务器。

2.分层次项目化教学

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课程教学又细分为基础型项目、综合型项目、拓展提升型项目3个层次,梯度提升学生能力。

基础型项目以基础知识为对象,学生必须独立动手实践完成的内容,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都有一项或多项基础型项目,如图1所示。该类型重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基于Linux的网络基本管理能力,考核对象为每个学生。

综合型项目要求学生结合一个或多个学习情境的知识点完成相应任务,具有一定难度。在这种项目中,学生必须巩固前期学习成果,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完成对应任务,并能对项目结果进行判断、归纳与分析,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此类项目每个学习情境都有一项,以4-5人的学习小组为考核对象。

拓展提升型项目由学生独立或者与指导教师共同拟定,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程所有知识点,甚至综合多门相关课程来独立完成。此类项目具有挑战性,能够让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享受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成就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从事实践研究的能力[3]。这部分项目在课程学习完毕后的课程实训中开展,集中学生1-2周时间完成,前期课程的理论学习、基础操作型项目、综合型项目为学生顺利完成该部分项目提供支撑,学生自学能力、协作能力、钻研能力在该部分项目中得到综合应用和提升。

3.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实践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先学后教的一种形式。本课程针对每个学习项目,按“课前学习-课堂内化-课后固化”三个阶段来开展,以“学生学”为中心多环节开展,促使学生直接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更多知识,实践能力切实提高,明白自己学到了什么和怎样学习,改变传统实践课堂“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被动学习局面。

“课前学习”阶段首先进行知识准备,本课程前导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网络基础、Windows网络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为Linux网络课程提供了充分的知识基础,因此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为完成项目任务重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将本学习项目的理论知识PPT、指导书、微视频发放给学生,并提供自学方法的指导,这是学生完成课前学习的重要基础;再次,本阶段还需要明确实践任务,包括实践成果检查方法及评价标准,这是学生完成课前自学的驱动;通过的一系列准备,学生理论知识得到增长、自学所需资源已获得,自学任务已明确,最后W生充分发挥自学能力,努力完成实践任务,将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记录下来。

“课堂内化”阶段首先针对学生课前完成的作业,教师进行全部检查或抽检,对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归纳总结的对象不局限于技术难点,也包括自学方法,实践经验及学习感悟,多方面的总结归纳,不仅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固化”阶段学生提交项目报告,对本次实践做一个书面的总结,教师在本次项目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一些进阶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实践学习。

4.深入开展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评价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首先提出,由布卢姆首次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不仅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习效果、形成适合于教育对象的重要教学手段,而且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充分发掘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手段[5]。形成性评价是世界各国高职教育常用的考核方式。澳大利亚TAFE学院采用12种标准测试方法中的某几种组合进行考试。这12 种方法是: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试、自评、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制作、笔试、录像[6]。

在Linux网络管理实践教学中,三种类型的项目分别有其侧重的考察点,基础型项目考核以“知识应用能力”为重点,重点考察任务理解能力、知识理解能力、项目步骤设计能力、项目开展能力和项目总结能力,课程考核以观测、口试,递交项目报告为主要考核方式;综合型项目考核以“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考察项目目标的分解能力、预备知识搜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以现场操作,分析报告、录像为主要考核手段;扩展型项目以“职业能力提升”为重点,考察学生的职场环境的调研能力、企业网络设计和管理能力、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力、文档撰写能力、总结汇报能力以面试、现场操作、论文、录像为主要考核手段。

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应用于本校2011-2013级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共7个班级,260多位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的Linux网络管理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提高,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网络运维、网络管理工作。通过对苏州申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教学中所培养的能力对现有工作开展有比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聂庆芝.高职会计专业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8-20.

[2]王和平,胡菊芬.基于工作过程的“Linux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0(14):44-48.

[3]周莉,刘昭斌,高小惠等.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网络安全课程中的应用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9-11.

[4]陆庆,邢建川, 侯孟书等.分层次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J].项目技术与管理,2009(26):186-188.

第6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短短两周的实训生活已悄然过去几天了,然而实训的过程还历历在目。

实训期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网络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除此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第一次亲身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实训对于我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两周中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的基石。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经过差不多两年的在校学习,对网络有了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在校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机会也没有相应的经验来参与项目的开发。所以在实训之前,网络管理对我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一个完整的项目要怎么来分工以及完成该项目所要的基本步骤也不明确。而经过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必须由团队来分工合作,并在每个阶段中进行必要的总结与论证。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我负责的是群集服务器,原来我连群集服务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都不知道,现在虽然也不是很清楚,但至少我有了大概的了解, 群集服务(由事件处理器,故障转移管理器/资源管理器,全局更新管理器,以及其它部分组成)是MSCS的核心部件,并作为高优先级的系统服务运行。群集服务控制群集活动并提供诸如协作事件通知,群集组件间通信处理,处理故障转移操作,以及配置管理之类的任务。每个群集节点运行自己的群集服务。

在操作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忘记设置硬盘,两台电脑实际上用的是同一个硬盘,最后是服务安装失败。但是收获不少,加强了自己的独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以前都是跟着老师依样画葫芦,但是这次没有老师的帮忙,都是通过网上查找资料,看视频,然后自己操作完成项目的。虽然我们组都是女生,在进度上总是比别人慢,但是我们靠自己完成了此次的项目。

这次实训也让我深刻了解到,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要和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这里本来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生活的路呢?生活的路也是人走出来的,每个人一生总要去很多陌生的地方,然后熟悉,而接着又要启程去另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不久就要踏上人生另一旅程的时候,有时不免会感到有些茫然,感到无助,但生活的路谁都无法预设,只能一步一步摸索,但只要方向正确,不要走入歧途,走哪条路都走向光明。

第7篇

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网络名词、概念和结构图等学习的兴趣不大,但对组网实操有着很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这门学科,但是几节课下来,兴趣已被消磨殆尽。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的课堂教学新方法,不能再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机械地授课,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实训,真正把实用网络技术学到手。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分别阐述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统一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目标

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必需的技能(组建简单网络和管理网络),同时也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原理理论知识,以利于他们以后的知识更新。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通过可操作性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

如今,各个中职学校使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材大同小异,教材中先理论、后实训,教材的开始就是网络层次模型、拓扑结构、Tcp/IP协议等系列抽象的理论,学生没有结合具体的实践,随着这些理论知识的逐步深入,学习兴趣逐渐被消磨,后续的实训教学也受到影响。

因此,从教材内容上,教师在教学初可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进行简化和更新,以教材中的主要实训内容为主干,将为实训服务的理论知识有重点地、有目的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确实是有用的。因此教学重心应向网络实训、网络设备应用和调试等方向转移,所以,实训内容不能滞后于理论讲解,更应将理论内容穿插在实训部分中,以实训操作中遇到的现象映射出相关原理。比如,引导对网络组建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组网技术知识,推荐对Windows网络管理感兴趣的学生研究活动目录设计和Windows域管理。对服务器管理感兴趣的学生从配置使用FTP、WWW、文件服务器等方面进行指导。

三、教学方法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可把课堂模式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但部分理论课完全可以在机房中进行,这样学生对网络的组成、对网络设备和网络传输介质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比如让学生学会如何做水晶头,如何组建一个小型的对等网等技能,就必须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训(实训包括实地实训和模拟实训);而要顺利地进行实训学生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理论和原理相互结合、相互贯通,知识链一环套一环,那就需要教师对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和统一有深入的理解。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

第一,理论课模式。(1)通过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验证理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印象。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拓扑结构概念时,可以结合本校校园网的拓扑图和一些实物照片,来阐述为什么会有各种拓扑结构,不同的结构中的优缺点等。(2)对学生进行分组,授课时将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索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厌学的情绪,改善理论教学的效果。(3)充分发挥课件和模拟软件的作用,特别是带有演示效果的课件或模拟软件,更好地吸引学生眼球。制作课件的目的是能够将一些理论的东西更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上而采用的一种演示方式,但是,课件的展示更多的应该采用动画。比如,在讲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时,可以采用某种交换机模拟软件,模拟出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直观地演示出交换机中MAC地址表的形成过程以及与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4)理论内容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信息素养来看,对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比如数据通信原理、广域网技术等,这些知识点对中职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能没有什么影响或者影响不大,可以留到后期给学生简单地讲授,或结合一些考证的需要、考证的试题给学生讲授这类型的知识,效果会更好。

第二,实训课模式。(1)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实用部分。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网络应用案例和任务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根据中职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培养目标,把组件网络和管理企业局域网,基本的双绞线制作、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器材的安装、设置和使用,Windows NT服务器、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的安装和使用等作为实训课的重点,让学生在一年的课程学习后,能感觉到自己独立动手做出点东西来。(2)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一些客户需求,以一个网络工程项目为课题让学生分组实验完成,从拓扑图的制作到设备和传输介质的选择上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在完成一个项目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将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结合在一起,比老师讲多少遍都有效。(3)注重实验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在实训课程中,学生会碰到理论上想不到的问题和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因此,不管实训是否成功,每次的实训报告都是一种及时总结的必要手段,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以便于完善整个过程。

四、教学评价

第8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专业设置改革的背景及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一)专业设置改革背景分析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设立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只有几年的时间,毕业生还比较少,因此,对该专业的办学层次、人才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结构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等办学的根本问题都处于探索研究、试验改革、摸索规律、总结提高的过程。而对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改革与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将直接关联到上述办学的重大问题。

(二)网络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当前市场对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人才正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企业不得不聘用一些相近专业的毕业生。根据国家人力资源部门对2002年的广东人才市场分析,需求量最大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约占总需求的30%,其中网络方面的技术人才又占到40%,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今后几年该比例还将增加。据外事学院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与需求之比为1:1.5。

当前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人才市场急需计算机应用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如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软件开发,程序员,软件测试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安装与配置,网络工程施工与管理,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站建设,项目管理,产品销售,信息集成、组织、处理、制作、与运营,电子商务平台管理,电子政务平台管理等。

二、指导思想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坚持面向社会,与IT行业发展实际接轨的原则,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此,根据国家关于高等院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向和学校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合理安排理论、实践和技能训练,确保培养质量,使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成为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具备从事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的从业资格。另外,通过对社会需求深入地调查研究,把握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

三、专业设置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专业设置改革目标

1、深入进行社会和行业调查研究,分析社会和计算机网络行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2、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形成“必需、够用、适当考虑发展潜力”的理论体系,构建以实验室/实训室环境与实际工程环境相结合为特色的实践研究体系。

3、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学习、职业资格培训、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一批设施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培训能力强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4、建设一支高素质,具有较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5、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管理规范,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训模式。

6、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7、建立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的职业资格认证教育,例如包括国家、行业和著名厂商的职业资格证书:国家人事部与信息产业部的“网络管理员”、FLUKE公司的“布线测试工程师”、锐捷网络公司的“网络认证工程师”、唯康通信公司的“布线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二)专业设置改革的基本思路

1、以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等院校的特色;

2、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调整专业方向;

3、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4、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学习重点;专业研究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5、实践环节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

6、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研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的部分岗位适应期缩短为零。

四、专业试改重点与特色

1、贯彻教改思想,形成“以IT行业对毕业生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主线,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两个环境相结合,理论研究体系、实践操作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三个体系相统一,培养方向为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2、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必需、够用、适当考虑发展潜力”的理论研究体系,构建以实验室/实训室环境与实际工程环境相结合为特色的实践研究体系。

3、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研究等方面形成与企业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

五、专业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资源建设

人力资源建设的目标是应通过引进、培养、聘任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建设一支热爱高等技术教育、热爱本专业教学工作,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人人都是双师型教师。还要建设一支来自计算机网络行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队伍满足学生全人培养和校企合作的需要。

(二)校企联合育人机制的建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成立由IT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年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专业课学习、实训安排、实习指导、课题研究等项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还将不断增加新成员,以保持它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秀芹.高等职业教育出路之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1.

[2]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教学与教材研究,2003.

[3]官金安,傅德荣.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学校CBE系统的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0(2).

第9篇

关键词:Linux; 高职院校; 教学体系; 工作岗位;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8-1938-02

Position-based Linux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System

ZOU Xian-fang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Nanchang 330043, China)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for Linux is important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computer net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strong theory and practicality. How to mak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both the basic Linux concepts and basic skills, but also skilled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work, teaching system to build essential. Vocational College, which is to develop a bas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must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system to build job-based teaching system, cultivate a high level of Linux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 words: Linux;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system; position; teaching reform

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今天,各级各类毕业生大量涌入人才市场。对于需求人才的企业来说,可选择的人才越来越多,但同时企业条件也越来越苛刻,除学历和经验外,最重要的是要求能直接工作。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更应该按照市场的需求来指导教学,改掉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际的做法。本文从对Linux 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来探讨如何更加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教学体系。

1 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Linux课程自开设以来,经过不断改革,以企业案例为核心,针对中小企业网络管理员这一工作岗位,与企业专家共同重构课程教学体系,使教学活动紧密围绕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任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将具备Linux服务器系统管理能力、故障排错能力、应用服务器规划配置能力,使之胜任基于Linux平台的企业网络管理员岗位工作。

Linux课程体系调整的实施路径为:以市场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对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分析和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校企合作开发为途径,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构设计,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该课程体系更加贴近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也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并且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了一个综合项目并将其分解为8到10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再对这些任务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形成教学任务单元,在教学活动中以综合项目为导向,以分解出的教学任务为驱动,按照岗位的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使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岗位的真实工作,使学习与真实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在完成所有任务单元后,稍加整合即可完成一个大的综合项目。

针对高职生的特点,这样可避免学生面对一个大的项目时容易产生的畏难心理。有大的项目作引导,而需要完成的是相对独立的小任务,学生跟得上、完得成,容易产生成就感,有效激励其学习的动力。

2 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为中小企业网络管理员,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总结出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推出其完成典型工作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以之为依据组织教学内容。

首先,从本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工作岗位――Linux网络管理员出发,总结出该岗位的典型专业技术能力与有关知识模块和任务:Samba服务器配置与应用等9项典型工作任务,如图2所示。

然后,本着知识够用适用的原则,从企业实际项目出发,将RedHat Linux在中小企业转平台项目中的实际案例进行重新整合,针对中小企业网络管理员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提炼设计了一个综合项目的学习情境:作为网络管理员的你,完成公司网络的Linux网络服务器架设并进行管理。通过这综合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转变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新手。

同时,由于该课程的内容与完成岗位的工作任务密切相关,因而,课程的教学除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外,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工作环境中,采用协作式、探究式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机地融入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协作精神的培养。实践证明,该课程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3 课程教学方法的实施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考虑高职教育本身的教育规律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都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Linux课程基于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认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过程,综合运用基于工作岗位的项目引导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整个课程通过公司的真实项目,进行引导,在每个单元的教学安排上采用项目分解的任务来驱动。教师在整个任务教学过程中,承担了任务指导作用,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这种企业真实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1 任务驱动法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Linux网络管理员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3.2 案例分析法

将公司典型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境,精心设计,按照教学要求重新整合,按照工作岗位和特点将情境分解为多个任务,如最具有代表性的“Samba服务器配置与应用”、“网络文件服务器配置与应用”、“Web服务器配置与应用”、“防火墙的配置与应用”等。每个任务都将对情境进行功能上的拓展,通过每个任务中对于情境的不断拓展来推动整个情境的完成。教师讲授和学生操作融入任务中,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教学,教师在任务阶段集中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集中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完成任务。

3.3 分组讨论法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系统搭建过程中的焦虑感,对于难度较大的任务,采用分组讨论法开展协作学习,学生强弱搭配,两人一组。由教师提出任务,由学生分组讨论,一人操作,一人在旁边看,并定期进行角色互换,由学生分组汇报,最后教师总结和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4 角色扮演法

教学采用到虚拟顶岗操作的方式进行,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指导方法。本课程所采用的项目来自于公司的成熟项目,上学即上班,实训基地的教学采用完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六大转换”让学员逐渐适应企业员工的角色:教师转换为项目经理,教材转换为实际项目,上课转换为做项目,考试转换为项目评测,教务转换为企业管理,教学监督转换为质量控制。这种角色的转换与扮演为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毕业后求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而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而技术更新又特别迅速的Linux课程, 恰当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尤其显得至关紧要。相信通过从理论、实验、实训各个环节的各种技能的培训和实践, 不仅能使学生的理论尤其实践技能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 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也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理论中心教学模式, 体现高职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工程教育和学术教育的根本特色, 从而为社会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技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玉波.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示例教学之我见[J].计算机教育,2005(5).

[2] 冯光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7).

第10篇

该成果坚持“理论与实践、创意与技术、传承与超越”并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着力提升服装纺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以自主研发的实践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以本科生科研训练、实验室开放及学科竞赛等实践项目为拓展,按照服装产业链和产品开发流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和学生展示创意成果的“大实践”平台,构建服装纺织人才培养新模式。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 5 部分。

(1)创建艺工结合开放式实践教学网络管理模式。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自主研发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包含三大模块:包含实验项目、实验队伍、实验室数据上报和报表汇总、成果管理等 8 项内容的实验室综合管理模块;贯穿于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流程的管理子系统;包含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实验室开放项目管理、学科竞赛项目管理 3 个子系统的大学生创新计划管理模块。

(2)构建“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基于网络管理的“基础实验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和“设计创新能力训练”三层次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跨课程综合性实验艺术创作(工程设计)能力实训集成创新实践(创作、研究开发)”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3)夯实基础,强化创新,多方位拓展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重塑学生知识结构。创建本科生科研训练、实验室开放和学科竞赛项目,并将其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推进产学研合作。将三类项目与相关课程相结合,突破传统内容局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

(4)搭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多方协同、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的“大实践”平台。将相关实验室和工作室、大学生创意工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科研和学科竞赛基地等校内资源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5)建立实践教学项目的评审、管理和奖励等长效机制。制定各类项目管理办法,建立教务处、各教学部门、项目负责人的三级项目管理制度。每年以网络为平台,开展项目的立项工作,并强化网上过程管理,定期进行项目验收与总结。

该项目实现了学习环境、管理手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等 4 个方面的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展和探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结合学校实验教学特色和项目管理要求自主研发“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提高实践教学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建立了“三层次”训练和“五模块”逐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课堂教学与创作实践相结合,以创作提升教学、以实践再现创新”模式,以课内实验内容为基础,以本科生创新实践项目为延伸,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升华,全方位拓展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据项目负责人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周永凯介绍,该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在推广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系统将虚拟实验平台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EOL)相结合,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将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教学视频等作为网络服务内容,并实时网上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通过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和大学生创新计划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了实验室和实践教学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以网络管理平台为支撑,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屡创佳绩,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纺织服装行业需求,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围绕服装纺织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本项目的成功经验多次应邀在全国纺织服装类院校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分享。

第11篇

【论文摘 要】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课程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已属于基础实践课程之一,但由于教材的编写、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的教学模式等因素导致该课程成了一门较为空洞的理论课。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基本方面探讨了在该门课程教学上的一些做法,使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能够真正地感觉到这门课程的价值。

一 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目前在各个高校计算机专业中已成为核心课程之一,甚至有部分高校已将“计算机网络”设置为独立的专业,该课程的研究和建设在高校中已日趋成熟。但该课程建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仍出现起步较晚、层次不一的局面。不同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重视程度都有不同的理解,教学中遇到了教学目标单一、理论知识枯燥、实验项目难以操作等问题。

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普遍反映是只学了一大堆网络名词、概念和结构图,有些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这门学科,但是几节课下来,兴趣已所剩无几了。一学年总结下来,理论和实践方面好像都没学到什么东西。水平仍然停留在只会使用IE浏览器、“上网”和“聊天”阶段。

以上这些问题均暴露了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问题。因此,只有凭借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对学科教学改革的不断修正来弥补教学中理念、手段和实施条件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分别阐述对该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二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1.教学目标方面

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必须的技能(组建简单网络和管理网络),同时也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原理理论知识,以利于他们以后的知识更新。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通过可操作性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方面

如今,各个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材都大同小异,教材中先理论、后实训,教材的开始就是众多的网络名词、概念、定义、原理等一些抽象的东西,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到这些名词时就有点懵懵懂懂的,兴趣自然提不上来。

因此,从教材内容上,教师在教学初可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从行业需要或学生需求的实际出发,增加和删减一部分内容,并且选取一部分主线内容作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和学习重点,选取一部分非主线内容用于增加学生的探究性和自主学习性。专业重心上,理论教学随时穿插于实训内容中。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单纯的理论讲解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带来了较大难度,因此,实训内容不能滞后于理论讲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应将理论内容穿插在实训部分中,以实训操作中遇到的现象映射出相关原理。分层教学上,充分引导和辅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帮助不同的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方向。比如,引导对网络组建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组网技术方面的知识,推荐对Windows网络管理感兴趣的学生研究活动目录设计和Windows域管理。对服务器管理感兴趣的学生从配置使用FTP、Serv-U服务器等方面进行指导。

3.教学方法方面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可把课堂模式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穿插的,但是一堂课的重心在理论还是在实践,这需要教师去权衡比较。想让学生学会如何做水晶头,如何组建一个小型的对等网等相关技能,就必须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训(实训包括实地实训和模拟实训);要想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理论和原理相互结合、相互贯通,知识链一环套一环,那就需要教师进行理论讲授。

第一,理论课模式。(1)通过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验证理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印象。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拓扑结构概念时,可以结合本学校校园网的拓扑图和一些实物照片,来阐述为什么会有各种拓扑结构,不同的机构中的优缺点等。(2)巧妙设计疑问和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听讲。带着问题去了解一个知识点,更加激发起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比如,在讲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作用时,就带着这样一种疑问开始整节课:“机器A向机器B发送数据,一般程序就是A把数据发到线路上,然后B收到后就把数据取下来,但是,中间环节可能会出错,通信线路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等问题,因此,数据链路层就必须提供一些解决办法,哪些解决办法?”。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整节课程,而检验这节课的最终效果也就是学生是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3)善于使用课件和模拟软件,特别是带有演示效果的课件或模拟软件。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一些理论的东西更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下而采用的一种演示方式,但是,课件的展示并不是单纯地将文字内容演示出来,而更多的应该是产生出一种动画性质。比如,在讲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的时,可以采用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模拟出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直观地演示出交换机中MAC地址表的形成过程以及与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4)理论内容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理论知识的教授需要循序渐进,前面知识点的内容不掌握,后期知识点就难以与之形成一个串联,但是从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信息素养来看,对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比如数据通信原理、广域网技术等,这些知识点对中职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能没有什么影响或者影响不大,可以留到后期给学生简单地讲授,或结合一些考证的需要、考证的试题给学生讲授这类型的知识,效果会更好。这样保证了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首要任务的同时,也达到了提高的目的。

第二,实训课模式。(1)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实用部分。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网络应用案例和任务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根据中职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培养目标,把组件网络和管理企业局域网,基本的双绞线制作、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器材的安装、设置和使用,Windows NT服务器、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的安装和使用等作为实训课的重点,让学生在一年的课程学习后,能感觉到自己能够独立动手做出点东西来。(2)巧妙安排实训课的实施过程,重视培养小组团队协作精神。实训课对学生来说的主要任务就是自己动手去解决或者完成一个项目,就此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成员根据能力混合编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实训,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完成实训任务。(3)注重实验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在实训课程中,学生会碰到理论上想不到的问题和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因此,不管实训是否成功,每次的实训报告是一种及时总结的必要手段,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以便于完善整个过程。实训报告的写作加深了学生对操作方法的印象,同时也联系了一部分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4.教学评价方面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过于单一,但也不需要过于复杂。评价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种:(1)理论考试部分,用于验证学生对定义、概念的记忆和理解程度。(2)实训考试部分,在规定时间内独立的完成指定的任务,用于验证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3)实训报告部分,从实训报告中能够看出学生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三 总结

根据教学实际来看,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对于一些原理性课程来说还是较受学生欢迎的,如何将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传授好,对于中职教育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由于课时限制,不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因此使用“基本理论内容+偏重贴近实际需求的实训”是目前最为直接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成中.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1~3

[2]曾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报,2006(S1):92~93

[3]卢加元.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设想[J].福建电脑,2007(08):214~215

第12篇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家居 设计与实现法

智能家居就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系统可以为您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使您的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利用当前智能家居技术的新理念与技术,开发技术先进、性能卓越、实用性强的物联网智能家居实现系统,并指导学生掌握其管理与维护技术。

1 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系统组成和内涵

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系统由智能照明、智能安防、人脸识别门禁、智能音响、智能冰箱、能耗监测、环境监测、智能窗帘等子系统,及物联网应用上位机管理软件组成,各子系统通过连接电缆进线连接,采用 ZigBee、wifi、3G 多种网络技术传输传感及控制信息。系统支持智能家居设计、安装、调试以及应用编程等多种方式来锻炼师生的技术水平,是一套既能展示物联网智能家居应用,又能掌握相应技能和知识的实训系统。

本开发平台实现对物联网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全方位技术运用,比较全面的兼顾了物联网所涉及的各类技术,包括无线传感器硬件、嵌入式软件系统、Wifi、Internet 端应用软件开发教学,设计提供了智能家居多个子系统的应用实训,该系统所涉及到的技术主要包括:电子电路、2.4GHz 高频通讯、ZigBee 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无线 SoC、嵌入式 ARM、UHF RFID 射频识别、3G、Ethernet、服务端软件开发。

开发平台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以 ARM 处理器为内核的网关硬件和自主研发的网关核心软件,不仅能完成多种无线网络管理,传感器和射频识别信息处理,而且可以通过不同无线和有线网络路径,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管理平台,并存入数据库,支持远程访问,并运用虚拟技术仿真智能家居场景及设备解决场地及设备制约因素。

2 系统功能

针对职院学生,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想法改变模拟房间内环境,也可以通过一体式计算机通过因特网访问房间内自动化服务器,对智能设备、视频监控等远程控制、访问。该装置能进行智能家居系统设计、线路的设计与连接、调试、故障排除、系统配置等实验和实训。

在打分环节考虑到人为因素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在系统中,特别设计了自动评分功能,对各个系统网络连通性、电源接线、软件配置进行自动化检测,为实训成绩提供客观的依据。

2.1 智能照明

包括智能照明管理软件模块、灯控模块/调光模块、通信模块、灯具,通过和网关通信,支持本地控制和管理软件远程控制,本地可以设置感应开/关闭,并和光敏检测模块联动,实现自动化。

2.2 智能安防

包括智能安防管理软件模块、窗磁、烟雾感应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摄像机、双鉴探测器对非法入侵、火情、烟尘等监测,针对突发事件做出紧急处理,与 GSM/GPRS 短息猫联动,当发现有异常时摄像机自动截取画面并发送消息至指定手机或报警。

2.3 人脸识别门禁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由主人脸识别门禁机、门禁控制器和电锁组成(联网时外加电脑和网络通讯设备),使用方式属非接触方式,出入人只要在人脸识别门禁机附近(30-80 厘米)晃动一次,人脸识别门禁机就能将识别结果发送到门禁控制器上,然后由门禁控制器进行检查核对合法性,决定是否进行开门动作。整个过程只要在有效的使用范围内均可实现门禁管理功能。人脸识别门禁机安装门边墙内外,而不影响其工作。

人脸作为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不能复制、安全可靠。并通过网络与电脑进行实时监控(可由电脑发指令开/关所有门,并可实时查看所有门的状态)、数据处理、查询、报表输出等。

2.4 智能音响

包括智能音响管理软件模块、情景音乐系统主机、高保真音箱,通过软件平台来控制音乐的播放。

2.5 智能冰箱

包括智能冰箱管理软件模块、RFID 读写器、食物冷藏柜。通过 RFID 技术实现食物管理功能,通过 PC管理平台访问,配合食品图示,能看到冰箱内的食物信息,食品提醒设置,一旦冰箱内食物短缺或过期,就会发送短息到指定手机。

2.6 能耗监测

包括能耗管理软件模块、智能插座、能耗统计模块。通过智能插座实现所有电器通过数据采集终端,无线网络,实现无线抄表、管理功能。可以定制统计分析功能,并通过监控系统控制台、智能手机实现可视化查看和管理,体现绿色节能理念。

2.7 环境监测

本系统包括环境监测管理软件模块、温湿度、光敏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温度、湿度、光敏等监测,针对环境参数设备智能开启相关设备自动调节环境温湿度或与其他系统进行联动,对突发事件做出紧急处理。

2.8 智能窗帘

本系统包括智能窗帘管理软件模块、窗帘控制器、电动窗帘,通过和网关通信,支持本地和管理软件远程控制, 本地可以设置感应开/关闭,并和光敏检测模块联动,实现自动化。

2.9 上位机管理软件

系统包括照明、窗帘、能耗、电器、安防、环境监测、实训评估模块,本实训管理平台是以上各个系统的一个综合性、集中管理平台。内容包括:系统的实时状态查看、远程控制、数据存储、统计分析、参数设置、预警。如图1所示。

3 系统特色

真实的家居环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实训的角度来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建造样板房,投入巨大。因此,设计采用模拟家居环境的智能家居系统,将涉及到的应用及控制模块和设备安装部署在可收缩的网孔板机柜上,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并可应用于以后的实训教学中。

智能家居实训系统安装在一个网孔板机柜上,可以收拢展开,展开后尺寸为 2.4m*0.8m*1.9m(长*宽*高),收拢后尺寸为 0.8m*0.8m*1.9m(长*宽*高),实训设备可以自由安装,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各系统的控制模块均安装在 86 盒内,可灵活部署在网孔板的任意位置,方便师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完成施工。

4 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个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中模拟了智能家居中的部分场景,并在实验室环境中做了大量的模拟测试,程序运行良好。总之,进行基于 ZigBee 技术的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分析,有利于提升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水平,促进在实际中的推广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昊,胡静,宋铁成.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演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3(01).

[2]向忠宏.智能家居[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陈龙涛,罗桂娥,周卫等.基于ZigBee 技术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0.29(20):100-102.

作者简介

江进(1981-),男,江苏省句容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