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6 03:29: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以人为本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人本管理 高校图书馆 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45-02
随着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的到来,学生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促使高校图书馆需转变原有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即将“以人为本”放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途径之上,才能不断地改进高校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为此,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思想,不断地引入以人为本的方法,将读者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效地联合起来,完成图书馆的相关工作。
一、人本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不断从国外引进人本管理的方法。其主要是指组织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满足程度为准的条件下,通过多种手段(激励、培训以及领导)不断地改进组织内的管理模式,促进组织员工积极性的开发、协调以及员工潜能的发展,为组织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并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一个过程。人本管理的一个核心因素则是需要从尊重人、理解人以及关心人等的方面来满足组织员工的发展需求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而本论文所研究的图书馆人本管理则是指将人本管理的思想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的思想与管理方面,并将人本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部分与内容,从而促进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整体和谐与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人本管理在我国高校图书馆运用误区
(一)图书馆工作的观念与意识存在差距
随着我国高校评估工作的开始,各大高校图书馆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潜在问题不断地浮现出来,如现阶段多数高校图书馆是“以我为主”“任务导向”的观念与工作意识是非常强烈的,这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面仍然依据以图书馆工作为中心而非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先的方式,这样难以适应读者的需要,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又难以做到简单与简化的需要,从而忽视了对读者需求的满足。
(二)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是满足所有的需求
由于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为此需要对那些不合理的欲望进行制止,还需要做好对欲望的正确引导。对于图书馆来说,其人性化的工作并非是满足所有读者的所有欲望与需求。很多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引入人本管理的时候,往往态度不明确,总是模棱两可,难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更无法为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提供周全、高质量以及热情的服务。
(三)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不足
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校图书馆绩效考核方面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与考核方法,绩效考核结果缺乏一定的约束性,难以保障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更难以在制度与具体实施方面保证高校图书馆的人本性管理实现。
三、我国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型构建
通过以上分析,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本论文结合人本管理的相关概念,构建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模型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图书馆人本管理的高度(重视、利用以及尊重人);二是图书馆人本管理的长度(管理、领导工作人员以及员工);三是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宽度(组织的目标计划、规章制度以及日常事务)。另外,还需要明确的是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目标是满足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需求,满足图书馆读者的需要,将图书馆日常工作内容放在读者的需求之上。
四、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路径
关于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依据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型的三个维度来进行提高,在此笔者选择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来说明提高图书馆人本管理的途径。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我国高校图书馆首先需要做的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转变“以人为本”的观念,让组织的员工可以始终围绕着尊重、理解以及激励来开发读者,为读者提供更为主动的服务。具体来说,其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注重对图书馆服务的情感管理,实现读者的快乐体验;三是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与传播人才的培养;四是培育先进图书馆文化,孕育图书馆文化精神,创造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提高自身修养,让读者满意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读者自身层次较高,对高校图书馆的报纸、期刊以及杂志要求也比较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需要掌握图书馆管理相关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图书的信息,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可以及时回答。为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知识水平,有效地为读者服务。
(三)向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需要向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尽量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地做到让读者满意,其具体来说,需要向读者提供让他们感到愉悦的学习环境、终身学习的好地方。为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运用人性化管理方法,来实现读者的最大需求。
(四)加强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高校图书馆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其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走出图书馆,将具体的服务项目与读者联系在一起,如定期组织“专题文献资源使用讲座”“网络资源使用讲座”“多种数据库的使用讲座”等,还可以不断实行“现刊目次定制推送服务”“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活动。
(五)整合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图书管理水平
高校图书馆要想提高图书的管理能力,则需要综合地使用信息资源,并优质地实现读者服务需求。一是需要构建信息资源网络平台,注重网络图书馆的建设;二是加强对业务流程方面的重组,不断地开拓图书馆新的业务范围,促进图书馆的高效运行,有效地进行机构重构,调整高校图书馆的业务部门,促进部门之间合理的运转和协调。
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还有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实施人本化管理,需要以人为中心,将读者放在人性化管理建设方面;二是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是需要建立在激励员工的基础上的合理性管理;三是由于年龄、性别以及专业等不同将会导致读者的需求也会不同,为此应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制定合理的图书馆人本管理方式。
五、总结
构建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模式不只是信息化时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还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为此,构建高校图书馆也需要将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有效地联系起来,使其积极地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不断地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职能,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积极性,为广大图书馆读者服务,激发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积极性,开拓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李梅.图书馆人本管理内涵与特征[J].图书馆杂志,2002(2):89.
[2]胡潜.个性化服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分析[J].图书馆论,2005(l):122-124.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要求、“以教师为本”是做好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以服务为本”是高校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的理念。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
1“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人而进行和展开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服务为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完善和发展,现代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并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现实要求。以人为本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一种理念与思路,要将教育教学管理做细做好,就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尊重和对教育者主体地位的承认。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尊重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性,尊重人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从而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整体要求,促进个人全面提高素质。
2把握人本主体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人是社会进步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校要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进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重要的是要正确把握人本主体。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领域的人本主体有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即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坚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坚持以服务为本,以管理者为主体。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思想。
2.1“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真正当作学校的主体,当作学校的主人,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为他们排忧解难,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要牢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培养学生作为根本任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包括个性、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要着眼于学生走向社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经得起各种风吹雨打,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由于先天因素及家庭教育、培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教育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要从“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点滴成长进步,要注重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突破旧有的管理体系,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编写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2“以教师为本”是做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障。
以教师为本,就要把教师作为立校治校的基础和根本,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者,是优良学风的酿造者,是学校声誉的建树者。在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奉献精神,自律意识的同时,也要考虑教师自身的发展与需求。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也要遵循发展人、提高人、激励人、尊重人的原则,要善待每一位教师,精心呵护和维护教师的自尊心,在工作中允许他们有失误,并给他们申辩的机会,与他们一起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学习,在总结错误中成长,最终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管理者要注重人文管理。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是把管理作为一个文化过程,用人文的方式和机制进行管理,并追求管理的人文目的。管理者要放手让教师大胆探索教学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当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判断时,管理者不能以好坏来论处,而应以寻找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出发点,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想说、能说、有机会说的环境,轻易不否定教师的想法,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情感态度,为共同追求的理想及目标担起责任。每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举措,从酝酿到出台,都尽量让每一个教师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使他们从心理上认同组织,体验自己的存在价值。同时,要与教师共同思考、探讨教育目标与发展方向,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课程理念能更有效地得到贯彻和实施。
2.3“以服务为本”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
教育管理是育人的手段,通过加强管理可以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在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打造教育的亲和力,在加强规范教学管理过程,使教育教学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同时,要强调管理的人本化,营造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寓管理于教育、服务之中,建立起以促进人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以服务为本,就是要坚持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实现和谐、自由、全面发展的新教育思想观念,努力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3与时俱进,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E221.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65-01
摘要:当今时代是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几十年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一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适应了时代的潮流,作为发展观中重要的内容―科技创新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论文重点讨论其科技中的创新精神的意义和创新的基本要求。来浅析科技的创新对于以国家的重要影响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科技投入
引言:对于一个正要崛起的国家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第一生产力“,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可是要怎么样发展呢,面对诡谲变化的国际环境,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如今正是高科技竞争的时代,谁落后谁就要挨打。而科技的竞争需要的是创新,老吃老本和依赖他人的技术,是无法自强的。这也是我们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因此我们加大自身的科技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中的科技创新理论
一句话就是海纳百川,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融合中国文化,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改善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物质要求,达到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坚实动力的作用。
二、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内容主要体现在二个层面
1.思维方式上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突破了过去单一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系统的、综合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因此不能再“悟起耳朵闭门造车”。2.理论高度上的创新。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现代我们要抛去那些“老太太裹脚布般的思维和经验”吸收先进的理念,打破传统,通过方法在技术上进行创新,比如地沟油再利用加工成垃圾车用的柴油等,将不好的有害的通过先进的技术转变成无害的,造福人类的,就是坚持了以人为本,更是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三、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
1.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技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创新为民,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技需要创新,创新依靠人才,只有有了人才,才能谈创新,才能谈科技,才能谈进步。坚持以人为本要坚持人才是第一重要资源的思想,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人才奖励机制,构建适合发挥人才潜能的文化环境。
2.科技创新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科学发展观要求科技创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这种相互协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强调科技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科学技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生存发展环境,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
四、科技创新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科技创新是国家实施三大基本战略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对于科技的内容摆在了第一位,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阐述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其中科教兴国战略是其它两大战略的基础,而科教兴国最重要的内涵就是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人才培养也为人才强国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毕竟归根到底,一国之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2.科技创新不断增强社会的各项基础。
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基础,通过科技创新,认知自然规律,更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技创新不断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形成激励创新、竞争合作、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建造成创新型国家做好铺垫。
五、加大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和社会稳定的的动力
科技创新投入是一项关系科技长期发展的重要投入,有效的科技创新投入不仅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促进科技发展.而且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我国的科技投入仍然不足,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同时,我国的科学技术投入结构也不尽合理。为此,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先调整投资结构.在加大投资力度。增强国家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在创新活动中应起的引导、启动、扶持等基础性作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使之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与此同时调整科技创新融资结构.使企业成为投入的主体.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科技投入经费实施减免税政策等措施来稳定社会的发展。
六、总结
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不断进行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运用高新技术来壮大自己的综合国力,满足群众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早日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许肖生.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03).
[2]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Ⅱ桂海论丛,2006,(01).
[3]王芹.和谐社会的“五维”特征透视[D1]东疆学刊,2005,(04)。
[4]张九海.作为思维方式的科学发展观[D]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5]牟羽.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现的内涵[0]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6]赵平俊.科学发展观理论之源[U]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7]安实,王健.风险投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白文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2002,(2):89.
[9]王松奇.创业投资与自主创新体系建设[J].银行家2005,(9):64―65.
【关键词】煤矿安全;政府监管;监管体系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总体呈现平稳的态势,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总量仍然过大,尤其是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煤矿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般我们认为企业是煤矿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但是如何落实这份责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来组织生产就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本文就对我国煤矿安全监管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更好解决和完善。
2、我国煤矿安全监管系统的现状
2.1实行垂直型安全监管体系
从2005年开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革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单独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我国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均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直属机构。这样改革后,所有的不论在哪里工作的煤矿监察员,都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直接进行任命,所有的省局和地方办公室的财政支持也都来自总局。在这样安排下,监察人员的监察工作就能够不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涉,有效预防,的现象发生。但是这种垂直型的监管体系在执行起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垂直,实际上我国实行的是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主,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所在省政府的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这就造成了地方煤监局与当地政府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监管部门发现的问题触及当地利益时,政府很有可能会向监管部门施压,并干涉其监管工作,如本应关闭的煤矿却因政府的原因不肯关掉,进而可能引发事故发生。
2.2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逐渐突出以人为本
我国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这是所有煤矿安全监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但是我国现行的煤矿安全监管过度依赖行政机构,但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矛盾对于煤矿安全监管带来诸多不便。其实在当前的安全监管体系下我们没有重视到矿工和煤矿企业的工会这两个第三方监管力量。矿工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也是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的漏洞。目前我国并没有赋予矿工们足够的权力,最可怕的是,即便矿工对井下情况提出质疑,甚至知道事故即将发生也没有权利拒绝下井。工会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其仅仅是一个行政部门,企业管理层直接任命工会工作人员,这样一来他们就只会对企业领导负责,当企业和员工发生冲突时本应站在员工一方的工会却要维护企业的利益。
2.3有关煤矿安全监管的法律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一直的在不断的完善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同时出台了许多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也已建立了包括劳动法、行业专门法律和行政许可法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安全监管这个区域的法律有待完善。《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要向大中型煤矿企业派驻安全监察机构,这就使小型煤矿这成为一块盲区,失去了对其的监督,很容易造成小型煤矿事故频发。其实小型煤矿资金少,效益低,跟容易为了最大利益而无视安全生产,因此,对于小型煤矿更应该派驻安全生产监察员。还有,在对各级安全监督机构的组建上是靠各省自行解决安全执法机构的建设问题,国家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很容易造成责任分工不明确,而且有些省份将煤监局和煤炭局合并,一个是国家监察部门,一个是地方煤炭部门,两个单位本应相互监督,合署办公就不能起到监管作用。
我国的大部分关于煤矿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都只注重于煤矿的正常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管,而忽略了煤矿职业危害监管。采煤矿属于高危职业,不仅是其本身易发生事故,还有在煤矿生产中的产生噪声、粉尘和有害气体等都会严重危害煤矿工人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煤矿员工健康安全的“隐形杀手”。对于这方面的疏忽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4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煤矿需求量日益增长,煤矿企业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煤矿安全监管任务也日趋繁重。但是我国的煤矿安全监管系统长期的反复调整,又由于煤矿安全监管责任重大,使得部分地区的相关部门相互推脱,不愿承担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导致现有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人员少,规格低。监管力量的严重不足必然会导致监管力度的降低,进而引发安全事故,使得监管人员变成了安全事故的“消防员”,哪里有事故就去哪里,不能做到尽早发现、提前预防。
3、结语
作为一个煤矿大国,在发展中遇到这些问题在所难免,但我相信,通过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管投入和力量,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到煤矿安全监管中去,我国就一定能走上煤矿生产安全之路。
参考文献
[1]隋国民.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及分析[J].2011(09).
[2]石磊,李勇辉,孙中学.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煤炭科技,2011(04).
[3]赵芬.我国煤矿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
[4]宋耀.我国煤矿安全监管问题探析-论以人为本在煤矿安监中的运用[D].四川大学,2006.
论文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劳动价值论;科学纲领;硬核;保护带
论文摘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资本论诞生的100多年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许多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在西方国家,与新科技革命相伴随的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了许多新特点,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以及西方经济学的影响日益增大。面临着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坚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本文应用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分析研究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资本论》,探讨了这一问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经典著作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它是一本伟大的经济学著作,是马克思在研究了,英豳资本主义制度建立100多年来积累的大量详实的材料和史实的基础上写出的。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但是距《资本论》出版,现在资本主义又发展了‘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大生产,服务业在国民产值中的大比重的大大提高,无产阶级摆脱了极度贫困化,整个无产阶级生活水平的得到很大提高,同时资本主义家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宏观管理,以及历史上出现的社会主义风潮的平息。这种种马克思未曾也无法预见到的历史变化,致使马克思的《资本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的解释力下降,那么我们还能如何坚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我们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及进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地位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科学纲领,它坚持的硬核是什么?它能随社会条件变化而发生调整具有灵活性的保护带是什么?它规定着的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手段的正面启发是什么?它在调节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现状的变化中反面启示的作用又是怎样?
很多学者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这两种范式的根本区别的研究结果来回答《资本论》的硬核是什么的问题。有人说马克思研究的是经济制度(生产关系)而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知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探讨了经济制度,也探讨了分工理论,价值理论,再生产理论及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在再生产理论中也有关于资源(生产资料)的有效配嚣问题的研究。当然西方经济学巾的制度经济学也探讨经济制度的问题。所以这种区分不全面:也有人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探讨的是经济本质,经济制度的长期演化,而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日常现象。也不全然是这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也研究了货币,信用,工资,生产价格,及利润,这类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而且从研究方法来看本质的研究也脱离不了对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还有人说《资本论》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学说,而两方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提出建设性建议的学说。马克思通过《资本论》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病例,对其病例的深刻分析就为其处方的开出做了很大的贡献,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这一层面来说,两方经济学某些流派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出的政策建议就是以《资本论》对资奉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为基础。我认为以上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都没涉及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和精髓。恩格斯曾今说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是教条而是方法。我们分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撇开具体的如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分析与综合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中也用到过的方法,就是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唯物的观点,辨证的观点,发展放入观点是我们后来者学习继承《资本论》小可动摇的,它们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这一纲领的硬核。而两方经济学却建立在理性人,人的主观感受的偏好效用这些主观分析的基础上。当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资本论》作为一部经济学著作,它在经济学理论层次上的一系列理论中,又是以劳动价值论为根本。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其它理论的基石,是坚持马兜思政治经济学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础。劳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是人类生活永恒的状态。劳动价值论将社会财富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米了。劳动价值论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而这也是根本区别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萨伊的”三位一体”价值理论的。很多著名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学者都认为只有承认劳动价值论才能坚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以我认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资本沦》的硬核是: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这是我们学习继承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要始终捍卫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的其它的理论都是它的保护带。如分工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理论,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地租理论等等。它们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会受到一定的冲击,相应的可以做出调整。如对生产性劳动的划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性劳动范围应该扩大。再如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随着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会组织的壮大和国家调控的加强及社会文化的提到,它将表现的不那么明显了。再如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产业和行业,像信息产业,服务行业,它们会阻止整个社会的有机构成的提高,其至降低整个社会的有机构成,从而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也需要调整。所以说当这些理论碰到与当今现实看起来相矛盾或不容易解释时我们不该气馁,不该就放弃,而应该对其调整和发展。这也正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品质,唯物史观的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用当下的话说就叫与时俱进。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各个领域探讨的加深和拓宽,出现了认识这个世界的很多新的视角和学科。而一个学科一个研究纲领不可能做到无所不包,也正因为这样,它就有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而它是否能发展,怎么发展,就要弄清楚这个研究纲领的正面启发,弄清楚它的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形成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手段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正面启发是,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即矛盾,发展的观点。研究方向即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当然我国当今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该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拓宽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研究上。具体的问题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我们如何促进经济的增长,如何提高劳动人民的收入水平,如何进行资源更有效的配置,如何使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总量的,结构的供需达到平衡等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反面启发告诉我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后来者不应该做的是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当教条使用,硬搬硬套,以及不应该漠视人的劳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的深入,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以上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的范式分析,正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坚持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求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更好的用了二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经典著作告诉我们要坚持的是唯物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即实事求是的观点,与时俱进的观点,以及始终重视劳动的价值,即以人为本的观点,来发展与现代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理论研究。而西方经济学可以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这一科学纲领完善推进的一个借鉴,但也只是一个借鉴,而不能本末倒置主客不分。
【关键词】高校教学 管理模式 学分制 研究
一、学分制管理模式的特征及主要意义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是以学生的选课为核心,利用学分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的完成状况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具体来讲,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所规定范围之内,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程,取得所选课程的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总量,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都会有各自的学分,并且有各自的比例。以取得学分作为毕业及获得学位的主要标准。学分制可以非常形象地来形容就是:高校的学生们走进偶尔一个大超市(高校),在导购员(老师)的引导下,选购自己有兴趣的商品(课程),每种商品都具备能量(学分),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只要学生能够存储能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总的学分),就有资格获得证书,走向社会,学分制管理模式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1.学分制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分制度核心的内容是学生可以自由的选课。教学的质量、教师教学的水平以及人格魅力都是学生选课的前提,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以及受欢迎程度的高低,通过学生选课的情况便可一目了然。这种压力会不断的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学分制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过去许多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重复,相同的内容,在类似的课程中反复的讲,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在实行学分制度之后,不分专业和年级,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选择同一门课程,极大的节约了有限的教学资源。
3.学分制使得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具有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选择学时及课程,真正的实现学有所好、学有所成。因为学生在智力和能力等情况上都有所不同,其所接受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不相同,如果按照学年制度“统一”的管理方式,一些基础较好学生的积极性会严重受到影响,而一些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负担往往过重。采用学分制管理模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潜能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学分制度下管理模式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学观念方面。许多高校教师仍然固守传统观念,希望能够用考试来维系课堂纪律、出勤率,进而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也忽视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2.在教学体系方面。因为学生在毕业时要求所获得的学分是有定额的,如果增加一些选修课就会削减另一部分的必修课,学生在选课时盲目选择或者缺乏指导就进行选课,很可能会弱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及完整性。
3.在教师的管理方面。学分管理制度下,热门程度往往是以学生的数量来计算的,授课教师就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因为教师需要尽量争取更多的学生来选择自己的课程,这些教师就有可能会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和考核标准,通过一味的迎合学生获得更多的学生选课,恶性的竞争会使得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下降。
三、如何进行学分制度下教学管理模式的完善
1.完善教学观念。在当今时期,以人为本是在世界范围内人文价值的追求。学分管理制度下教学管理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提倡“以学生为本”。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既要重视“术”也要重视“道”。在传授最基本的技能进而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更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理想、人格、视野和信念等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重视过程论与方法论,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要多关注和强调学习的过程及方法,积极的引导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方法及能力。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变成为着眼于学生的“学”。只有学生愿意学,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2.完善教学体系。在学分制度下,学校课程体系大致包括三个主要的板块:必修课、指定的选修课以及任意的选修课。必修课主要是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学生们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学生所必须修读的环节。指定的选修课则是按照专业的要求和方向,主要是一些与本专业关系较为密切的新兴、边缘学科的课程。选修课就是一些便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跨学科的课程。三个板块之间相互结合,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高校的学分制课程体系。课程开设的合理,才能更好的体现教学的目的及要求,真正的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高等院校应当优化课程的整体结构,合理的安排必修课、选修课之间的比率,让学生选择。
1.1产品成本控制的概念
产品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控制标准和手段,使劳动耗费及各种费用开支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及时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最终目标得以实现。它是根据事先制定的成本预算,对企业日常发生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专门方法进行严格的计算、监督、指导和调节,把各项成本控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之内。狭义的产品成本控制又被称为“日常成本控制”或“事中成本控制”。
1.2产品成本控制对公司的意义
产品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通过分析便能了解一个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和具体成本项目等的分析,便能掌握成本变化的情况,找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有利于促进企业综合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产品成本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产品成本也是制订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因此对产品成本进行良好控制可以保证产品成本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促进、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同时产品成本降低可以削减售价以扩大销售,经营基础稳固才有力量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创新设计,寻求新的发展。产品成本控制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重要保障。
2我国中小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1企业的产品成本控制大都停留在事后阶段
企业一直把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成本的目光紧紧地盯住在生产制造与检验过程,结果精力花费了不少,成本付出了很多,但却是收效平平。其原因就是只注重了制造与检验的环节,而忽视了影响质量与成本的其他环节,其中设计开发便是一个重要环节。现代设计认为,产品质量的优劣首先是设计,其次才是制造和检验,并提出产品质量的“源流控制”理论,即设计阶段是“上游”,制造和检验分别是“中游”和“下游”。抓好了上游控制,中、下游控制就容易。
2.2企业生产成本缺乏市场观念
生产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的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我国许多中小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成本的构成并核算产品成本,通过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这样,产量越高,单位成本就越低。因此,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误认为简单的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增加效益。这种失真的信息导致生产成本控制觉察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2.3未能及时收集原始成本数据,统计表格也不够合理
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是由班组直接将原始数据输入系统,仍然采用填写报表,再由专业人员将报表数据统一汇总或输入微机。有的操作工和班组长不认真填报工时、材料消耗等表格,造成漏报数据和数据失真;有的未能及时随班填报,而是事后补填,由于时过境迁,单凭记忆凑数,很难保证准确;还有的字迹模糊,致使辨认困难。企业在印制统一表格时,要么名目繁多,要么容易产生歧义,不能适应企业不同产品的特点,填报费力,汇总困难,严重者能引起生产人员厌烦甚至反感,产生应付心理,自然影响填报质量。
2.4产品设计成本意识缺位
有的企业尽管采取措施强化成本统计,如分车间独立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材料和工时消耗等等,但效果有限,成本依然上升。其原因在于没有把好产品的设计关,忽视了产品设计阶段各零部件成本的估算统计工作,致使产品一投产就出师不利。
2.5决策过程成本观念不强
任何领导层决策的失误,都要由整个企业承担损失。由于产品开发、市场选择、资金运作不当,或者优柔寡断、议而不决而丧失的发展机会,都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开支,必然拉动产品成本上升。
中小企业虽然营销渠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道较短,但由于促销活动频繁,人员费用过大,单位产品营销费用一般偏高,产品档次不高,容易过时,有时会陷入要么退出市场,要么降价促销,压缩利润空间,甚至蒙受亏损的两难境地。另外虽然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仍免不了设置或增添若干职能单位,加之对外应酬面广,行政管理费用难以控制,甚至大幅超支,这势必会增加产品的成本。
3产品成本控制的解决对策
3.1注重产品前端的采购成本控制
企业要建立采购计划的制定与采购计划实施相分离的机制。仓库管理部门作为企业各种物资的储存、保管部门,能及时根据内部各单位对物资的需求和仓库的库存情况,较准确地提供企业对各种物资的实际需求情况。因此,每月末各内部单位应将对物资的需求情况列表报仓库管理部门,仓库管理部门根据各单位上报的物资需求情况,并结合仓库的实际库存情况进行分类、汇总、整理,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明细表报管理层批准,批准后交物资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根据计划进行采购。
3.2企业要规范行为,加强材料领用管理,做好材料领用的事中控制
对材料领取、使用加强管理,要采取查看领料单及现场查看相结合的办法,重点从材料是否超范围、材料收发存记录是否规范、对公私两用物品的领用管理是否严格、各部门领用的材料是否及时使用、是否存在小库存等方面进行管理。加强材料使用管理工作考核。主要从管理创新、节能降耗、定额消耗执行是否到位、查出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等方面进行考核,目的是促进各单位合理组织施工,减少材料损失浪费,发挥修旧利废作用。
3.3企业应彻底改变现存生产过程弱点:从追求产品数量、交货期转变成了在保证产品的质量、交货期前提下,追求数量
这样就使企业不是片面的追求数量上的提高,不顾产品的质量。我们知道中小企业的弱点之一就是片面的认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唯一手段就是最大程度的增加产品的数量,但如果企业一味追求数量上的提高,忽略的产品质量的保证,那生产出的产品只会让消费者对公司的声誉打折扣,提高利润纯属空谈,把保证产品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质量作为提高数量的前提,这样既可以使利润合理的提高,又维护了企业的声誉。
3.4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人的因素对生产率有十分深刻的影响,生产过程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各生产要素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人起作用,要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要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和技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结底决定于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的提高。因此,企业要不断地创造机会鼓励职工学习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改进和提高。
3.5企业应该实现现代化的成本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管理手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高效管理。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多的应靠技术的投入,从而产生更大的收益,也即现代成本管理中所谓的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3.6企业员工要积极配合公司推行各种体制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日趋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公司都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和经济状况,而做出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作为公司的员工来说,公司每推行一项体制改革,我们一定要深入的学习、积极的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紧跟公司的步伐,只有这样我们的体制改革才能推进的更快,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徐路宁,张和明.产品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相关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2,(139).
[2]叶渭川.产品设计开发中质量控制要点[J].质量工程卷,2006,(43).
[3]李彦军.控制新产品开发成本高企业竞争力[J].冶金财会,2006,(27).
[4]孙琦红.浅谈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时代经贸,2008,(118).
[5]袁广.设计开发环节是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的重点[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3).
[6]牛立群.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若干问题探讨[J].科学理财,2008,(9).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担,同时也起到了在大众中普及高等教育的作用,它能够使很多与大学失之交臂的学生得到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为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多青少年因为在高职院校学习,无论是思想道德修养还是专业知识修养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从而使国民素质从整体上得到提升。高职院校重视专业技术和技能,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普及,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使高职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新形势下如何使高职学校的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和达标的标准,使学校里的教职员与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工作学习,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学生拥有舒心的学习环境,是作为学校管理者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作为管理者一直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传统的课堂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近年来西方教育界的普遍观点也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这一理念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基本原则,重视发展教职工与学生在学校里的主动性,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价值目标,这一理念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与重视。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我们在校园里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须将学生作为各种活动开展的主体,一切活动为学生服务,以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调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支持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使教师的主动性得到发挥,为更好的展开课堂教学而服务。
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确,“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管理者的工作,而是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学校里为学生和教师服务,关心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的学习状况,保证公共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与学环境,使校园里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为此,本论文试从人性化管理与发挥学生管理者作用两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一、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学校开展各项工作是为教师与学生服务的。作为管理阶层,如果颁布的工作要求没有得到教师与学生的理解,反而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方便,以至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了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主动反思,是不是自己布置的任务有问题,究竟能否对师生的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然后再在具体的实施步骤进行调节,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避免给师生们带来困扰。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只有想他人所想,积极主动的为学校师生排忧解难,才算是贯彻遵循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够保证学生在祥和的校园环境中获得长足的发展,达到了师生与管理者之间互相理解的效果,促进双方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共同努力,从而间接为自己减轻了工作负担。
为此,笔者认为必须要拉近与教师、学生之间的距离,走到他们之中倾听他们对学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政策实施、学校形象塑造等方面的意见,或者定期发放调查问卷或利用网络调查的形式了解学校成员对本校日常教学的意见,使教师与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为校园建设出一份力,个人意见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每个人都不自觉的参与到校园建设之中。从另一方面看,作为管理者能够站到学生或教师这一被管理者的角度看待学校各方面的问题,会使自己的视野放大,观察到平日里容易被自己忽略的校园管理问题,更利于管理工作的展开。
作为学校的中层管理者,在学校整体运转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天要参与到学校不同的项目建设中,扮演着统筹全局的角色,既要与上级沟通好工作事宜以便顺利开展,还要跟下级确认好工作进展情况,以保证最终取得良好效果。但无论多么忙碌,还是应该抽时间亲自了解学校各方面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师生们近期的活动动向,以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参与其中,帮助解决问题,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切不可以工作太忙为理由,刻意忽略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致失去老师与学生的信任,这样对自己管理工作的开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发挥学生管理者的作用
作为学校的中层管理者,每天要处理学校里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务,做不到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因此,要重视学生管理者对自己管理学校事物所起的辅助作用。平日里对于学生能够独立处理的小事务,要放手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比起知识学问的学习,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及早接触处理事务的相关事宜,对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笔者经常会在处理一些事务的时候询问学生管理者的意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对于学校里一些和学生相关的小事情,就可以放心地交给学生管理者去处理,进一步来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
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者不能忽略学生在帮助自己管理、处理学校事务中的作用。学生管理者与校园里的教师、同学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与时间,对于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情,学生之间传播最为迅速,因此对于消息的收集与传播学生管理者比学校里的中层管理者有更大的优势,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更容易发现学校教育、建设各方面的不足之处,对于学校师生的各种意见能够及早的觉察到。因此,笔者在处理学校事务的时候,会从学生管理者那里倾听学校里不同身份者的意见,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加公正、公开的开展,真正做好为师生服务的工作,使学校事务能够合理、有效的开展。
总之,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并不比普通学校轻松多少,作为管理者不能有半点松懈,在处理具体事务的时候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关注学校里学生和教师的利益,平日里要多加注意,最大限度的减少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对师生的教学和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使自己尽可能的得到师生们的信任,更好的做好学校管理者角色。
关键词:铁路基础设施;监测;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随着铁路运输速度的迅速提升,再加上其相对方便舒适的环境和价格上的优势,势必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铁路作为他们旅行的交通工具,然而,伴随着铁路运输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交通上的快捷与方便,车体与铁轨的振动故障对公共财产及人身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伴随着我国铁路立体跨越式的迅猛发展,轮轨间激扰力与激扰频率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逐渐增大,变宽,结果会造成电机等吊挂设备和车内设备的高频高幅振动,引起车体设备振动能量的急速加剧。如果超过了铁路各设备所允许的振动强度范围,未来的工作性能指标及使用寿命将会受到过大的动态载荷和噪声的严重影响,情况越发严重会导致零部件的早期失效。当前大量事实表明,在长期作用的情况下,铁路振动故障可能会导致货物破损,轨道破坏,列车脱轨等危险情况。为确保铁路“安全、经济、快捷、舒适”的特点和优势,铁路建设要不断发展完善其各项功能,才能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各国都加强了对铁路振动的检测及分析,也增加了对其的投入力度。
今年我国对铁路振动检测领域的人力物力投入有明显增加,并且研究范围扩展到众多方面。以往铁路振动检测系统只配备在一些重要单位或者要害部门,而在2000年以后,各个铁路站段及各个振动检测站点基本都已经涉及发展应用到。铁路振动检测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近些年又不断完善各项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为了保证铁路的运输安全、高效舒适的科学发展及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确保铁路的优势和特点,如何准确检测高速铁路的振动并判断故障是摆在铁路工作者面前不容缓的实际问题。
1.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本论文用于铁路基础设施监测的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下位机系统和上位机节点两个大的部分组成。系统设计方案的结构框图下位机系统里包含了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和电源模块五个单元。
振动传感器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数字化,通过IIC数字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给微处理器STM32F103ZET6。微处理器作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振动传感器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算,通过RS-232串口通信,运用MAX3232电平转换芯片及CH340 RS-232串口转USB芯片,实现了XYZ三轴振动数值发送到上位机进行控制显示。因为目前个人电脑上已很少有串口,所以我们使用RS-232串口转USB口芯片CH340G,数据可以从USB口进入PC上位机。由于每一个节点的检测范围有限,使用多个这样的节点共同检测则可以扩大系统的监测范围,提高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整个铁路振动检测系统是由多个下位机节点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系统功能的。
2.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硬件设计思想
本论文的铁路振动检测系统是由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以及RS-232有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
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对铁路振动的振动数据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数字化,并通过IIC实时数据传输方式与单片机处理器通信,接着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通过有线通信模块上传到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及存储,为铁路振动故障的判断提供合理依据。
微处理器中有数据处理分析算法的设计,完成对采集到的实时振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判断当前得到的振动数据是否在铁路设备所能产生的振动范围之内并对数据进行干扰点剔除,去直流及多项式趋势项和平滑处理,计算出与自然坐标系夹角的角度,使整个铁路振动检测系统的性能与数据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错误上报率。
2.2 系统介绍
如图2所示,系y硬件部分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RS-232有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由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配置振动传感器的控制寄存器,内部控制寄存器来决定信号的采集速度、通信方式、数据输出格式与带宽,振动传感器根据内部控制寄存器的值按要求采集振动信号。
实时数据传输模块:振动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通过IIC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给处理器,为之后的数据处理分析奠定了基础。
微处理器模块:主要工作是通过系统软件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完成振动数据信号的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然后控制RS-232有线通信模块将处理完成的数据上传至PC上位机进行显示及存储。该模块是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和RS-232有线通信模块进行联系的核心部分。
RS-232有线通信模块:将微处理器模块处理完毕的数据,通过RS-232串口通信的方式传递给上位机,上位机会自动显示及存储数据,供振动故障的判断使用。
电源模块:通过该模块,将5V外部直流电源转换成系统所使用的3.3V电源。
结论
本论文设计了一套铁路振动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下位机整体检测模块PC上位机整体控制数据流向,并对上传的检测数据进行显示保存。从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比较来看,它能够更加高效、深入、细致的对铁路振动信号进行检测、处理分析及显示存储,并为铁路振动故障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冯晓芳.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J].科技资讯,2009(1):129-130.
[2]段合朋.铁道车辆振动特性及平稳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3]柴东明.铁路实用微型振动测试仪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4(11):18-21.
[4] Testing and Approval of Railway Vehicl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ir Dynamic Behavior-Safety-Track Fatigue-Ride Quality(2ed edn). (Pairs:UIC)UIC Code 518, 2003, 2.
关键词:以人为本 人文教育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关注人”,关注生命,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提升人文科学,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是本世纪人类教育理念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作为一直践行小学数学变革的教研工作者,就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数学素养和人文教育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他对你所教学科的情绪。喜欢你这个老师,就喜欢听你的课,对你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所以我们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1、生活上关心体贴每一位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上无人体贴和照顾,他们特别需要教师的“爱”。此时师生亲密无间的关系,就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习上帮助鼓励学困生
学困生往往很自卑,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从而激发上进心,努力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讲课时特别注意观察他们;课堂提问时尽量让他们回答能够回答的问题;学生作业时,重点辅导他们;学困生的作业尽量当堂面批,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补救。这样持之以恒,学困生就会逐步转变。
二、深挖课程中的人文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人文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中潜在的人文因素,把人文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学习中。
1、借助数学规则,培养自律意识
如“第几”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达成“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谁排第几”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外,还应明确“先到的先排,后到的排后面”的社会规则,以形成一种对社会公德、秩序等内在自我约束能力。
2、借助史事材料,培养民族自豪感
适时地介绍有关数学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过程,体会现代机械钟表的优越性。通过一些数学史实,钟表等史料、格言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三、构建生命化的数学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新课程强调课堂是一个生态环境,教与学的过程都要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奠基。
1、注重个性培养,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受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的干扰,发挥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全方位、多角度的解决问题,在求异中培养创新精神。“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都能享受成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不追求各阶段发展的划一,而追求个体最终发展的最大化”。
如教学《长方形的面e》时,“老师想做一块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小黑板,你们想帮老师怎样设计?”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新颖多样的解答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和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发展。
2、借助小组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已成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小组学习,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
3、利用练习测试,培养健全人格
因素。
关键词:感知销售价格;感知售后服务;感知硬件质量;感知环境质量
一、绪论
目前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卓著,在消费、投资和出口贸易这三大经济增长的动力中,投资和出口构成了中国增长的核心,房地产是主要力量。中国的房地产似乎是一直处于稀缺的买方市场,即使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是仍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社会需求。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城市就业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另外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形成对于房地产的大量需求,
另一方面,房地产也已经成为投资人员的首选产品,尤其是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投资和投机需求铺天盖地的进入市场。目前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和投机都已经过度,推动房价一路非理性的快速上涨,严重脱离了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并且被《福布斯》杂志列为全球六大资产泡沫的第二位,其中蕴涵的风险不容忽视。随着中国国内房地产投资速度的放缓,虽然消费需求依然旺盛,但是供求结构仍不合理、房价继续虚高、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目前虽然中国的房地产的投资额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房地产的销售额也继续以每年超出27%的速度增长。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7年中国房地产蓝皮书》显示,中国的房地产的增幅在20%以上,同时房地产的价格也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
二、研究文献概览
标题:感知销售价格、感知售后服务、感知硬件质量、感知环境质量、感知顾客预期”和“北京市房地产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王爱领(2008)在对于房地产的顾客满意度的研究中指出,顾客对于价格的感知对于顾客满意度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运用层次分析研究方法,他把价格感知又进一步细分为销售价格吸引的感知、销售价格升值空间大小的感知,这些构成了顾客对于房地产销售价格的感知。
王瑢(2010)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出对于房地产顾客满意度具有影响的一级因素有住宅价值的感知这个研究变量,它又分为价格吸引、质价比、升值空间等二级研究变量。这些研究变量都对于房地产顾客满意度产生影响作用。
张玮静(2011)房地产企业为追求最大利润,在制定价格时往往采取“随行就市”的方式,致使出现“海鲜价”现象。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决策过程理论,顾客采取复杂购买行为时,通常都愿意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资料和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购买决策。所以,为避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房地产开发商应如实提供有关信息,如建设楼盘的主要承担公司及其资质如何、楼盘的地理位置、楼盘的产品资料及价格信息等,以此增加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付月(2010)受访顾客在所有因素中给分最高, 显示顾客对业者有关顾客权益保障、诚实、保密原则及专业领域等相当肯定。虽然在验证职业道德与顾客满意度之直接效果未获支持, 并非表示职业道德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不重要, 这是业者长期建立的形象所致, 应该更加珍惜同业先进对职业素养及专业形象的维护, 继续坚持道德纪律要求。此外, 根据估计的路径系数是否显著, 可发现:顾客价值与职业道德、服务质量间的关系成立; 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度间的关系成立。
张玮静(2011)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物业管理交易达成后,企业围绕顾客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其目的是为购房者提供更多的保障,提高购房者的满意度,建立顾客忠诚。首先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包括对产品进行维修、保养、退换等。其次要分析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差异,提供相应的服务。由于物业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也面对不同性格和不同服务需求的客户群体,需要分析不同的服务要求,制订相关的服务解决途径,才可能保持和扩大自己的客户群体。最后要强调物业管理的规范化服务,将物业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标准化、规范化,质量标准化,让客户享受到的服务标准化,为住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张群(2013)在目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顾客对售后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顾客来讲,选择哪个商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企业售后服务的水平。优秀企业要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和不同特点,巧妙的采用不同的各种形式。客户提供最佳的售后服务,还需把诚信服务落实到位,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全力以赴的做好每一项工作。
张玮静(2011)指出提高精装房的施工质量,加强房屋交标工程的质量管控工作。房子的质量不仅要看楼体设计、楼座排列、采光、每层户数、供电供水系统等方面的设计是否合理,而且还要看所用建材是否符合要求,工程质量是否有保证,人住后的维修及服务质量等。所以开发建设过程中,各个细小环节都需要保证质量,从选料到施工再到验收,都要严格把关,禁止商品房成本中的“水份”,这是使顾客满意的保证。可以说良好的质量是房地产产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树立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基,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费用成本,从而降房地产价格,以提高顾客满意度。
惠大桥(2012)在中国房地产顾客满意研究中得出作为感知硬件质量的房屋质量具有影响作用,其中他又把房屋质量细分为棚面和墙面及地面质量、供暖设施及运行情况、给排水管道、防盗门、塑钢窗、用电线路、插座、开关、燃气管道系统、电话、网络、有线电视。
王瑢(2010)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出对于房地产顾客满意度具有影响的住宅形式的感知这个研究变量,它又分为房屋软件质量的建筑品质、建筑设计、住宅区位、周边环境、品牌感知等二级研究变量。这些研究变量都对于房地产顾客满意度产生影响作用。
张玮静(2011)房地产企业应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使设计出来的房子让顾客满意。因此在项目设定、总体规划、建筑设计三方面需按照顾客需求进行。项目设定时应深入分析土地的地理特征、交通条件、景观环境、周边社区环境和人文特点等,确定消费者在此购买何种物业,所能承受的价格档次,再结合土地资源条件,决定项目的定位、建筑功能。例如在设计时候应考虑所用材料既美观又实用,减少安全隐患;小区公共位置增加公共座椅;各户型间的通风采光效果;电源插座的合理性等人性化问题;以及小区建筑外观、户外空间、配套设施和服务、户型结构、人户平台、光影效果等。
郑国中(2007)在《略论顾客预期管理》一文中,借鉴了我国的经济学者汪纯孝 的研究成果,认为,消费者感觉当中的服务实际与顾客满意度之间存在着关联,并且顾客的需求和预期也会对满意度产生影响。一种影响方式是由于没有达到期望标准而对顾客满意度产生的消极影响另一种是因为消费者对实际的服务感到满意甚至因为实际效果超过预期而产生的积极影响。但总体来说,顾客的预期对顾客满意度的总体影响依然是积极地。企业要做好顾客预期管理才能保证自己的顾客有较高的满意度。
李军(2011)认为,因为住宅价值比较高,很多情况下,购房者凭借现有经济能力是不可能做一次性购买的,必须借助住宅金融政策或政府的住宅补助政策,将未来的购买力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以达到购房的目的,这些经济因素或者政策因素的同时进入,会对顾客满意度产生深远影响。从建模的角度来看,这是住宅和一般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
从上述文献概览得知:感知销售价格、感知售后服务、感知硬件质量、感知环境质量、感知顾客预期与中国房地产顾客满意度之间具有显著性的关联。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论文采用商业研究方法中普遍流行的定量研究与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本论文把第一手数据作为研究资料的来源,把第二手数据作为参考资料的来源。
研究工具是根据李克特测量量表形式制作的调查问卷。
本论文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分配比例为:房地产企业领导者60份,房地产企业普通员工180份,房地产企业顾客360份。回收共计588份,有效率为98.0%,符合设计要求。
四、数据分析
信度分析:“服感知销售价格、感知售后服务、感知硬件质量、感知环境质量、感知顾客预期、中国房地产顾客满意度”的Cronbach α系数值结果分别是: 0.706、0.858、0.692、0.817、0.645、0.769,都大于研究设计的最低值0.6,所以符合论文设计与研究的要求。
结构效度分析: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因子载荷值为0.589-0.832,超过0.5,这说明各个不同问题(属性)与相同成份内(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符合论文设计要求,表明变量中各个题目与其相应变量间均有较大的相关性,辅合效度符合设计要求。研究对象通过旋转成份矩阵被分为六个成份,基本验证了本论文的各个题目具有独立性的,问卷题目的判别效度是符合设计要求的。
描述性分析:总体均值中最高的是感知销售价格(4.3724),其次是感知硬件质量(4.0807),第三是感知环境质量(3.9599),第四是房地产顾客满意度(3.9217),第五是感知顾客预期(3.7405),第六是感知售后服务(3.4762)。由此可以得出应答者对于“感知销售价格”的回答得分最高,对于“感知售后服务”的回答得分是最低的。
标准差中最高的是感知售后服务(0.92680),其次是感知顾客预期(0.89545),第三是房地产顾客满意度(0.85758),第四是感知环境质量(0.83637),第五是感知硬件质量(0.82441),第六是感知销售价格(0.80576)。由此可以得出应答者对于“感知售后服务”的回答分歧最大,对于“感知销售价格”的回答最为集中。
皮尔逊(矩阵)分析:在显著性水平为0.01(双侧)时,自变量“感知销售价格、感知售后服务、感知硬件质量、感知环境质量、感知顾客预期”和“中国房地产顾客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分别为0.735、0.468、0.592、0.514、0.583,介于0.40-0.80之间,说明这五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中等强度以上的相关性。所有自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16~0.192之间,均小于0.4的相关性。
五、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于相关研究文献的概览和研究数据的结果分析,对北京市房地产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本论文提出的研究问题给予了回答,并且验证了研究假设。即对于“北京市房地产顾客满意度”具有影响的因素有“感知销售价格、感知售后服务、感知硬件质量、感知环境质量、感知顾客预期”,这些影响因素与“北京市房地产顾客满意度”之间存在中等强度及以上的正相关性。同时由于只是选取了五个自变量作为影响因素对于北京市房地产顾客满意度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这对于本论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意义都是一个限制。
参考文献:
[1]唐纳德.R.库珀\帕梅拉.S.辛德勒.商业研究方法[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玮静.房地产顾客满意度测量与策略分析[J].企业研究.2011.1.
[3]付月.房地产服务顾客满意度研究[N].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3.
[4]王爱领.对房地产企业顾客满意度的量化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08.4.
[5]惠大桥.房地产开发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D].2012.
[6]郑国中.略论顾客预期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28.
[7]李军.房地产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构建[J].经济.2011.11.
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 教学管理; 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33-001
一、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因此,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管理思想、体育培养目标,制定出的一种规则及规则体系,从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体育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管理思想、理念的体现,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则。它对稳定教学秩序、调动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从目前多数高校现行的组织结构来看,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组织形式一般为教务处与体研部共同管理模式。教务处代表学校对体研部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宏观管理,根据全校的总体要求安排课时,同时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监督。体研部根据学校的整体要求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教学计划,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同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务处或有关部门。
二、现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现行管理制度抑制了教学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比较明晰的体育教学规章制度。这是一种以科学管理思想为指导的易于管理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由于沿袭了传统管理思想和模式,在具体实践中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由与教师的教学自由。
2.现行管理制度以管理者为主体,未体现和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国家虽很重视体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作用,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了对体育重视不够,不论从资金投入,还是从场地、器材的建设方面。虽然认识到了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但并未从根本上做到完全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学生的作用。
3.现行体育教学激励制度不完善
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自身已经意识到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应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但由于受某些方面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完善的、有效的教学激励制度仍尚需时日。
4.评价方法不完善
目前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有多种方式。由于受某些传统因素的影响,在操作过程中,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不公允,未取得理想效果。
5.对体育教师在职发展制度不健全
教师在职发展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受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还未真正建立教师进修、学习业务的机制。
三、完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对策
1.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
相对于过去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新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坚持以师生为本。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思想、观念的反映。观念开放是建立合理教学管理制度的动力。应保证学生的学习自由,尊重学生,反映学生的利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学生的维权意识很强,应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教学有效管理的关键是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适应新时期、新思想的变化,要开拓视野,不断创新。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完善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能识大体、顾大局,善于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体研部应通过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制度具有激励作用。要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讲学、作报告,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使他们掌握最新的动态。再如对工作积极认真、按时按质完成各项教学活动的教师,应在某些方面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
3.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以此促进体育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全面的评价主体依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应考虑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过程与效果的结合、教学与教研的结合、质与量的结合,评价指标要具体、丰富、区分度较高,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信度。
4.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在职发展制度
教师成长是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发展历程。教师在职发展不仅包括有组织的在职训练,也包括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自我学习和更新视野下的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全过程。从教师在职发展的驱动力来看,一是教师自身内部驱动力下的自我主动性发展,另一是外界力量推动下的教师在职发展。
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应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在职发展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和保障来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同时应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进修、访学等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本论文为河北大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管理制度现状研究”的结题,项目号为XSK1001009
参考文献:
[1]杨首,吴健雄.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培养创新性人才[J].高教探索,2005(6):49
[2]周光礼.学习自由的法学透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