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材科工作思路

建材科工作思路

时间:2022-01-30 02:37:17

建材科工作思路

第1篇

基层建设是军队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军官是军队基层建设的中坚力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要落实到基层。因此,抓好基层军官的学习教育十分重要。总政宣传部组织编写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基层军官学习宣讲材料》,紧贴部队实际,内容全面系统,表述准确深刻,文字简明流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学好用好《材料》,对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基层军官,对于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材料》的科学性强,是符合基层军官理论需求的好教材。《材料》四讲的设置,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构科学。各讲内容丰富,分析透彻,既有历史的对照,又有中外的比较;既有理论的阐发,又有实践的验证。《材料》着眼于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完整准确地反映了胡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与此同时,还涵盖了胡总书记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学好这本科学性很强的《材料》,有利于基层军官从理论高度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真理性和普遍指导意义,有利于全面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治党、治国、治军方略,有利于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更好地贯彻落实。《材料》的实用性强,是满足基层军官实际需求的好教材。《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对科学发展观及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贯彻落实进行了概括和论述,思想深刻,实在管用,既是帮助基层军官提高理论水平、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教材,又是基层军官开展教育的依据、研究问题的基础和干好工作的指南。《材料》在总体篇幅设计上体现了精炼、实在、管用的要求,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使基层军官学习起来省时省力,查阅起来方便快捷,体现了编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很强的研究能力,以及为基层军官学习服务的匠心独运。特别是《材料》第四讲,根据基层军官的特点,围绕“怎么学”、“怎么用”的问题,提出了基层军官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和方法途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材料》的可读性强,是适应基层军官学习特点的好教材。《材料》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用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使理论不枯燥。《材料》较少涉及纯理论性的、学术性的问题,在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阐述上,深入浅出,语言朴实,文风清新,可读性强。《材料》设置了许多知识链接,介绍了相关的先进典型、背景知识、名词概念等,有助于帮助基层军官加深理解。《材料》的标题设置也很有新意,如“新认识,新境界,新飞跃”、“十个指头弹钢琴”等,读来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好懂易记。

发挥好这本《材料》的作用,既要把学习组织好,又要把活动安排好。基层部队可结合实际开展轮训学习、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体会交流等活动,让科学发展观真正进入基层军官思想,落实到指导工作的实际之中。基层军官要从讲政治、谋发展、强能力的高度,深刻认识学习和用好《材料》的重要性,联系实际,认真研读,在学深悟透、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还应看到,这本《材料》不仅适应基层军官学习,而且也适宜于中高级领导干部学习。各级要切实把学习《材料》的过程,变为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改造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变为理清思路、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推进部队建设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过程。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材管理;科学;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117-02

1当前高校教材经验管理思路造成的若干问题

传统的教材管理工作基本上包括“购、存、销”几个环节,属于收发型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的依据和蓝本主要是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和他人、前人的经验,属于“经验管理”的范畴。在这种以经验为主的管理思路的指导下,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很容易演变成以应付日常事务为主,这与现代高校管理的要求格格不入,在教材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问题。就大者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教材研究存在不足

“教材研究是不断提高教材编写及选用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多数高校还普遍存在着‘重视教材编写、轻视教材研究’的现象,致使教材建设工作进展缓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1]。不少高校对教材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认为教材的选用、征订以及发放很简单,只要能够确保正常运作就可以了,致使教材研究工作非常薄弱;教材的优选率不高,在选用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学校部分教材存在缺乏特色、重复编写、质量不高的现象;高校教材的选用长期主要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由此难免会出现多年以来使用同一版教材或者教材内容陈旧等问题;缺乏教材评价。

1.2教材管理手段落后

据了解,目前部分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这种管理方式随意性强,效率不高,且容易出错。“一般程序是:教材入库后通常用一张卡片登录记账,然后根据售书情况记录,反映出教材的变化”[2],这种传统的“手工账本处理”手段已经很难满足目前教务教学工作的需要,很容易使得教材管理人员被束缚在繁杂、机械的教材管理工作中不得脱身,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优秀教材的收集、教材质量的调查等更为关键的问题。

1.3教材管理队伍薄弱

首先,高校教材管理机构不健全,大部分高校只是在教务处下设置教材科,而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教材科。其次,存在人员编制较少的问题,并且日益突出。“多数高校教材科人员编制少,近万人的大学往往仅有3~4个人负责教材管理工作……仅是保证教材供应一项工作就足以使教材科的管理人员忙得不亦乐乎”[3]。最后,从总体上看,教材工作面临着管理队伍业务水平不理想、文化水平不高、管理能力有限等问题,而且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感,“感到干这一行出力大、待遇低、‘没出息’,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产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不愿意继续干下去了……”[4],教材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上述这些问题都给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教材管理工作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势在必行人们越来越普遍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在当代社会的任何领域,离开了科学管理任何事情将一事无成。如果仍然沿用过去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或手工操作方式,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必然不能很好地开展,不仅管理人员很辛苦,而且难保不会出问题。根据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原则,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教材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教材的科学管理势在必行,必须要用现代的科学思路管理好高校教材,做好高校教材管理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对教材的研究工作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各教研室、各学院、各教材科以及教师们的重要任务,“大力开展教材研究,是不断提高教材编写及选用质量的保证,是高校教材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5],而目前我国教材研究成了教材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管理已经不再仅仅是教材的征订发放这么容易,也不再是只要确保“课前到教材,人手一册”这么简单,它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必须要引起教材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教改革与发展需要,必须改变教材研究不足的局面,加强高校教材的科学研究。进而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高教材质量,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增强以及教材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近年来,由于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多样化、学科专业面不断拓宽、课程种类和教材品种增多,这给教材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也对传统的教材管理手段提出了挑战,若继续沿用过去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和落后的管理手段,难免会出现效率不高,差错增多的局面,很明显已经无法适应现行的教务教学工作需要了。因此,为了完善管理工作和减轻劳动强度,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信息化科学管理系统迫在眉睫,而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则为高校教材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适时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对教材的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已势在必行”[6]。

从目前教材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来看,这是一支很不理想的队伍,面对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选修课程开设数量的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繁重的教材管理任务对目前的教材管理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管理队伍已无法继续适应高教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的需要了。当下教材管理人员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才能,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等,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材管理者所必需的。要从根本上扭转教材管理工作薄弱的局面,必须将高校教材管理队伍建设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用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建立一支由具有科学管理理念、创新精神和高素质的人才构成的教材管理队伍,以便更好地为教材管理服务。

3科学的高校教材管理新思路

3.1加强和改进教材研究工作

针对教材研究非常薄弱这一问题,有必要而且必须加强教材的研究工作,只有教材研究工作做好了,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了解现行教材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结合教材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确保教材内容现代化、科学化。首先,要高度重视教材研究,把教材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形成制度,提高认识。其次,“教材的研究包括教材体系以及教材本身的研究,教材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研究等”[7],具体来讲学校应重点开展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以及教材优选标准、实施办法与教材评价的研究。最后,作为教材管理部门,应鼓励专家学者根据各自专业的办学特色、自身的教学实际与经验,广泛开展教材研究活动,并鼓励教师撰写教材研究论文,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材研究的工作中来。

3.2加强教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教材管理信息化是对传统教材经验管理模式的突破和转型,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教材管理平台,在网上实现教材的征订、报定、采购、发放、财务报表等工作;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师生对教材使用情况的反馈意见,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供其所需,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归类存档,为教材的修订出版和教材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学生在网上选课的同时,还可以对自己是否需要这门课程的教材进行选定,以方便教务部门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后台处理,这样教材中心可以更全面、更快捷地获得全校所有开设课程的教材信息,方便接下来工作的开展;在网络平台上还能收集到教材的各种评价信息、研究信息,提高优质教材的选用率;教材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教材进行统计、查询、规划,以便做好教材供应工作。

3.3加强教材管理队伍建设

教材管理队伍建设大体可以包括两部分:首先,健全组织机构,扩大编制,增加教材管理人员数量,确保教材科职能的充分发挥,这是做好教材管理工作的前提,应是每位高校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校级指导机构和处、系级办事机构两块,一方面对教材管理进行研究、咨询和业务指导;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办事机构的工作职能,确保组织机构能够平稳运作。其次,“现代管理是人的管理,而人的基本素质是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教材管理要实现规范化也必须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8],因此还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训,培训形式主要分为在职和脱产两种。就培训内容而言应该涉及计算机管理、教材管理、教材研究等多个方面,就培训途径而言,既可以通过参加教材工作学术会议的方式,也可以到其他高校去参观学习,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作报告。通过培训,提高认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材管理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慧杰.高校教材创新管理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52):156.

[2]程敏.高校教材管理之我见[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12):199.

[3]续秀英,史二栓,王泽俊.高校教材管理的现状与创新[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97,96.

[4]张兆伦.浅谈高校教材管理队伍建设[J].临沂大学学报,2001(5):118.

[5]周范林.高校教材科学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59.

第3篇

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建设EDA技术一、引言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标志,当然更是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电工学、电子技术是我院非电类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实践性非常强。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材建设背景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材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程建设的主要物化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现有的教材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

国内本科电工电子类现有教材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适用于国内一流本科教学的教材。这类教材大多由名校名师编写,体现了学术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其共同特点是强调理论知识,重视理论研究。对理论要求较强,编写质量普遍较好。第二类,是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这类教材大多由高职院校教师编写。主要是强调实践技能技巧,教学目标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第三类,是最近几年编写的应用型本科教材。目前出版的该类教材大多是将前两类教材的内容模块进行简单的重组或增减,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没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编写质量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应用型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工电子类教材体系至关重要。

三、适应新形势的系列教材

电工电子类系列教材以培养自主学习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编写的,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教材理论性强的特点,突出体现应用性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以“加强基础,突出应用”为教材的建设思想,进行了教材改革与建设工作,开发、编写合适的教材。在教材内容安排上,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方法,在满足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对教材降低了理论难度,而增加了应用性、实用性的内容,重点介绍成熟经典知识的基础上,适当介绍相关学科的新发展、新方法、新技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起来更轻松,动手实践更主动,积极性和热情更高涨。

2.同步建设实验与实训教材,使之与理论教材相匹配

开发编写出与理论教材相匹配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程》和《电子技术实践教程》,这些实践教程与传统的实验指导书相比,不仅包括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外,还增加了实用电路设计单元和软件仿真单元,学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提示自主的完成电路的设计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设计提供了内容和途径。

3.开发制作配套教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问题形象化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清楚,课堂教材枯燥无味,因此,在开发理论教材的同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章节顺序制作了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或参考,可以大大减少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的工作量。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是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把课程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原理、知识以生动逼真的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把抽象问题形象化、通俗化,有效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EDA仿真内容,使电子电路变得更加生动

电子技术发展飞速,配套的相关软件和技术也应用而生。引入了两款仿真准确,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应用广泛的开发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电子技术实践应用》引入了Multisim这款EDA软件,该软件主要解决的是纯硬件电路的仿真问题,书中提供了很多电路详细的仿真操作步骤及虚拟仪器的使用。《数字电子技术》教材中加入了FPGA的实践设计部分,它是利用嵌入式编程的方式,来实现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EDA技术》为电子电路的设计提供一个新方向、新思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教材建设的创新之处

1.建立了课程完整性、系统化的教材体系

此次教材建设包括6本理论教材和4本实践教材,将纸质教材、教学资源、软件仿真融为一体。这些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有机的整体,使教材从原来的“单兵作战”转化为“系统布控”,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服务水平。

2.教材突出了应用性特点

理论教材中穿插了很多小型的、实用的、效果明显的应用电路。教师可以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配合EDA软件仿真,让学生形象的看到实验现象,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乐趣。实验教材中不仅包括基础和综合实验单元,还增加了课程设计单元。这部分内容根据实际课程设计过程为蓝本,将设计步骤,器件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还提供一些典型的课程设计题目以及技术指标,供学生设计实现。这样的设计很好的将实验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3.增加EDA技术,多手段多途径设计电路

利用现代EDA技术,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计算机设计能力,使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基础上使用先进设计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证明,采用EDA仿真方式,具有不受器件及设备约束的特点,随时随地利用计算机进行电路的模拟仿真。增加了EDA内容,学生可以在上课前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也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应电路设计与验证,通过仿真结果加深对电路的理解,从而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也可以进行自主的电路设计,EDA仿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渠道。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材的建设应更适合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建设的教材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帮助。

五、结语

电工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明显加强了,学生的就业领域也拓宽了,就业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本课题研究结束后,我们将进一步针对本教材建设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使建设的教材更适合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平.电子设计自动化快速入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4篇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公司全面发展

根据商丘市公路局要求,我公司积极组织了全体干部员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席讲话以及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我公司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做好工程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我们公司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把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推进我公司改革发展,完成各项任务联系起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公路局及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和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以长远的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的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的态度推动发展,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转化为促进公司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按客观规律办事,不盲目攀比,不搞花架子,不急功近利,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着力解决我公司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促进公司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加大监理管理力度,严格工程质量监管

一是大力开展监理培训工作。

为了适应2014年公路工程监理工作的需要,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知识能力和工程监管水平在工程建设中发挥质量保障作用,今年1月4日早8点,我公司举办了2014年第一期公路工程监理人员培训班,对公司2003年以后分配的年青职工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培训,并进行了闭卷考核。

二是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在监理工作中,我公司坚决按照“十六字方针”要求施工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做到开工有报告,施工有措施,技术有交底,定位有复查,材料、设备有试验,隐蔽工程有记录,质量有质检、专检,交工有资料。

三是严格进行工程质量审查。

1.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采取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监理工作主动进行,以预防为主,对承包单位资质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单位注册证明和技术等级,有关证件(复印件),了解技术力量简况,主要施工安装经历等,检查钢筋等材料的供应情况及砼、砂浆的配合比。根据工程特点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核查材料的原始凭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2.进行事前控制,确保工程质量事故不发生或少发生。工现场必备和必用的建筑材料,采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职工人员的施工安全。为此建设工程项目所采购使用的各种材料,是否符合国家出厂使用的材质技术标准要求;是否有出厂合格证、材质测试报告、使用说明书;设备装置是否符合要求;材料是否采取了防腐措施;检测检验数据是否完整满足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要求,既保证施工质量,又要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施工现场对材料堆放必须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放置。

3.对重要工程部位及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分部工程制定质量预检措施,例如:对每个关键环节,及关键工序都设置了旁站:而且定期及不定期的对施工单位进行巡视及抽查,一旦疏忽就可能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后果严重,因此在该部位施工中,加强监控,采取旁站监理措施,严格监理各部位的施工,并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事前提出,要求施工单位编制预防措施及施工方案,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

4.加强事中控制,在监理施工队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质量,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措施时,都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并达到设计、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在监理工作中,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按照设计内容、设计要求、施工验收规范,按质、按量施工,确保了施工质量。在各工序施工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施工安装的质量报验制度,对施工单位交验的有关施工质量报表及时检查认定。

今年8月31日下午,我公司主管监理的国道105线跨陇海铁路立交桥的施工现场又迎来了一个关键性的时刻,国道105线跨陇海铁路立交桥最后一块箱梁吊装完毕,标志着跨陇海铁路立交桥主跨合拢。

(三)加强试验中心检测,提高工程质量管理

一是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试验检测是进行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评定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试验检测,能充分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便于就地取材。譬如建设地点的砂石、填料等等,可借助试验检测这种有效手段,以确定上述材料是否满足施工技术规定的要求。便于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

2.通过试验检测,有利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材料的应用。及时有效地对某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试验检测,以鉴别起可行性、适用性、有效性、先进性,从而为工程施工积累经验教训。这对于推动施工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进度,质量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通过必要的试验检测,可科学地评定路用各种原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好坏。有了这套有效科学的测试手段,对于任何一种材料均可通过对其规定性能的相关检验,从而评定其产品是否合格。这对于合理地应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4.通过试验检测能合理的控制并科学的评价施工质量。一项工程质量的好坏,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竣工后的评定验收。试验检测无疑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综上所述,可见试验检测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造价,推动施工技术进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势在必行,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保证试验检测措施

1.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素质。为进一步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今年我公司选派了名试验检测人员到进行了系统专业的培训。

2.健全试验检测管理制度。随着形势的发展,现有的法规制度已不能适应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需要。我公司对于这一形势,进一步完善制定了试验检测中心管理制度。加强试验检测人员的管理,并且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对于不合理质检的人员进行了处罚。

3.分部分项质量验收。加强公路试验检测力度,另一个重要方面还体现在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环节上。我公司除了对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把关以外,还及时对每一分部(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并进行阶段性施工总结。经验收不合格项目,坚决给予返工处理。坚持以试验检测数据说话,严把试验检测关,努力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截止2014年月,公司到帐收入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万元,增加%,利润总额增加%。其中招标业务收入万元,咨询资料收入万元,造价业务收入万元,工程监理业务收入万元,其它收入万元。累计开标项目个,中标金额万元,其中工程中标个,分别为1.、2(详细请自己添加)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公司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中间还是有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公司人员众多,对国家、党组织及上级领导传递的各项重要精神的理解度、认识度高低水平不同,这将成为公司发展的绊脚石。在工作中,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够,缺乏主动深入发掘问题的精神,对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时,缺乏深度和全面。

三、2015工作计划

(一)加强员工素质。

我公司要继续加强对国家、党组织及上级领导传递的各项重要精神的学习、理解。使全体员工提高自身工作本领,努力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的复合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现场管理

全年中虽然我们受到了多次表扬,这只能说明我们在某个方面或局部的成绩,不能代表我们全面的实际水平,按相关法律法规对监理工作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要全面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依据监理规范、公司文件及甲方相关的一些建议,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在抓好落实工作,加强组织管理,全面完成各项工作,重点抓好安全工作,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工作,依据工程规模,安排好人员工作,落实监理规范和职责,使每个成员做到各尽其责,各尽其职,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使监理工作在新的一年当中、不管是在业绩上还是管理上达到一个新水平。

(三)加强沟通汇报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到和、等工程的相关方做到沟通及时,大事小事必须要和工程负责人做到沟通,及时汇报工程的进展情况和工程变更情况,准确无误的向做详细汇报,让工程主管做到心中有数,能快捷、有效的解决工程中的相关问题。做为总监同时和省监理公司的工程主任、主管做到及时沟通,把各项工程进展及人员安排等情况准确的进行汇报。

(四)加强管理制度

第5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校教育包括成人继续教育的物质载体和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材建设是继续教育工作的基本建设,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工程,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教材建设、教材质量的意义特别突出、重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提高教材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教材,就没有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根据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情况,继续教育的教材编写,应创造出适合人们在职学习需要、具有时代特征、实用性强、内容规范的教材体系。

一、明确教材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教材队伍建设

继续教育是以在职人员为主体,培训对象是成年人,培养目标、教育对象是与一般国民教育学校学生不同的。所以,继续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而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在职人员提高思想理论素质需要的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事业。这就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教材建设也不是一般的事务性工作,而是一项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搞好教材建设,首先要搞好教材队伍建设。教材队伍一般指教材编者、编审者、校对者、封面设计者、教材管理发行者等,这里主要是指教材编者和教材管理者。加强教材队伍建设是搞好继续教育教材建设的保证。

1.要把教材编者队伍建设放到主要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编者素质是提高继续教育教材建设的关键,因此要把教材编者放在主导地位。加强教材建设,要选聘有关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者精心编写,努力提高教材质量,要形成学科比较齐全、相对稳定的编者队伍。但随着目前形势的发展,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现在各地区、各部门的教材编写队伍都还不能完全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材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今后要把加强编者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编者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抓好编者的选聘。要坚持择优选聘,改善编者结构,拓宽编者来源,稳定编者队伍。要加强编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在提高编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上下工夫。

2.要进一步抓好教材管理队伍建设。必须有一支思想好、作风正、工作过得硬的教材管理工作队伍,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各项教材工作任务。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教材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在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教材的收、发、管工作上,不少人认为,教材工作就是简单地“收收发发”。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在管理人员的配备上,教材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专业知识不

够,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形势对教材建设工作的要求。个别地方力量不足,管理工作人员不能相对稳定,缺少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的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简陋。在教材管理工作中,有的地方教材收、发、管的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影响教学的使用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教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及管理人员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对教材管理工作的认识,纠正轻视教材管理工作的倾向。要充分认识到,这是教材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管理工作涉及继续教育的各个专业、各门课程和各位教师、学员,是继续教学的先行兵,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材管理工作人员要树立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增强做好教材工作的责任感。各级领导

要以人为本,重视教材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配足配强管理人员,发挥教材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其次,要调动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耐心细致、积极负责、任劳任怨的教材管理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再次,要提高管理者素质。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材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其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树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具体来说,提高管理者素质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员、学员服务的意识;

(2)要有较完善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

(3)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及科技知识,有运用现代信息网络等工具工作的能力。

(4)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勤奋敬业的精神。

(5)要有较强地组织协调、调查研究、文字表达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二)教材建设要注意政治原则

教材编写要注意坚持政治原则。要严格遵循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标准和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提高继续教育学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要把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必修课。还要注意在教材中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事政治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尽快地把当今社会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观点及我们党的相应的政策措施编入教材,尽早地传达到广大学员中去。

(三)教材建设要体现针对性

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主要对象是在职人员,而不是高中生、大学生。在职人员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贯彻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遵循成人教育的教学规律,制订教学基本要求。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充分汲取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既要系统阐述基本理论,又要紧密联系实际,符合在职自学的特点,满足学员学习的要求,使教材具有继续教育的特色和较高的水准。要紧密结合在职人员的实际需要精选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和工作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要以应用为目的。根据上述特点,教材建设必须要有针对性。

(四)教材建设要体现创造性

在当今“知识爆炸”、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速度显著加快的情况下,教材不仅起着传授知识的作用,而且还应起到启发学员创造性的作用。学员有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才能在今后变化与竞争的社会中立足与发展。教材编写要体现现代学科发展特点,启发学员多向思维,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逆向思维,使学员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激发学员的求知欲,使学员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就是说教材建设不仅要起到授人以“鱼”的作用,而且还要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启发学员开拓创新。

(五)教材建设要做好研究和评价工作

教材研究和教材评价是推进教材建设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教材研究是指对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内容、封面设计等研究,也包括与其他同类教材所做的比较研究;教材评价是指对教材总体情况所做的质量评价和是非评价。教材研究和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是否体现时代特色;是否符合预定的培养目标;教材的内容是否科学系统,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员学习;是否反映了最新的科研或应用成果;体系结构合理程度;重点突出程度;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密切程度;文字简明通畅程度;校对质量;封面设计质量等等。要结合具体教学效果对教材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孤立地评价一本教材,而是侧重课程所用的所有教材的综合评价,以提高教材的整体质量。如果缺少合理有效、便于操作的教材评估体系,实际操作时教材质量对教材选用就不能够起到完全的决定或控制作用。如果通过书店外购教材,书店只对教材订单负责,而没有相应的教材质量及教材评价的说明。实行教材研究和评价指标体系,教材研究和评价结果就能为外购教材提供客观标准,为修改教材提供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开展教材研究和教材评价活动,能够使教材建设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中央的新精神,以及法律、法规的新变化,及时汲取和反映当前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增强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和新颖性。开展对教材的评审、评议、评优、评奖活动,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剖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淘汰陈旧的内容,修改不适当的章节。总之,通过教材研究、教材评价,提高教材建设的质量。

二、把握教材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坚持科学性突出思想性

教材是传播知识的工具,这就要求传输给学员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这是它与一些探索性的科学著作不同的特征之一。尽管有时教师上课时也介绍一些有争议的、不很确定的理论前沿知识,但都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材的基本内容首先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每本教材的编写,从理论体系构筑、整体框架的设置到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阐述和有关资料的运用,都要精雕细琢,做到准确科学,教材建设首先要遵循的是科学性第一的原则。思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每一种教材都有其内在的思想内涵。突出思想性是继续教育教材的显著特点,但不能忽视科学性,科学性是基础,思想性是先导,两者是统一的。既要注意防止那种单纯性传授科学知识而忽视思想政治方向的倾向,又要防止只注重政治性而忽视科学性的倾向。

(二)坚持理论性重视实践性

继续教育教材建设必须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理论性,包括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继续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教材建设必须体现这一要求。

同时继续教育教材的理论性又是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理论解决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单纯为了了解和背诵理论本身的某些词句和结论。同志曾经指出,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工夫。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努力,尤其要切实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同志的讲话对我们搞好教材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求我们不仅要坚持教材本身的理论性,更要重视教材本身的实践性特征。任何一种类型的知识载体,都是一种脑力劳动成果,都必须以一定的实践为基础。教材这种特殊的知识载体与其他知识载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只是科学实践的总结,而且是人们教学实践、教学实验以及生产、生活实践的产物,是上述诸方面客观规律的综合反映。比如一本高水平的理论专著,不一定就是一本好教材。教材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综合性,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所以要注意教材建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原则。

(三)坚持知识性突出应用性

教材要为教学对象提供系统的学科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继续教育的学员来自各种工作岗位,他们学习的基本要求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因此,教材编写,不仅内容要适用,还要求适合学员自学,易于为学员掌握。在以往教学中,学员反映“你讲的都有道理,就是在实际中行不通”,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这一意见实际上为我们指出了教材的应用性特点,学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继续教育教材建设要在知识性与应用性结合上下工夫,努力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可行性。各学科教材的编写,必须根据学员的学习目的和需求,选择切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教学内容

(四)适应专业要求突出时代特征

“科教兴国”的“教”包括继续教育。因此它必须适应专业要求,在教学中加大专业课教学。与此相适应的教材建设,必须根据专业设置,加大专业课教材比例。继续教育学员多来自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他们尤其需要学习的是有关领导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继续教育在专业课教材建设中,必须突出时代性特征。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布局,应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中心,既坚持马列主义又充分适应世界形势和中国新的发展要求。在课程教材编写中,要突出时代特征,把最新的科技成果、最前沿理论成果及时吸收进来,以体现继续教育教材的这一突出特点。

三、抓好教材建设的组织与保障

(一)要加强教材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

教材是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而教材建设的组织领导又是教材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对继续教育教材建设特别是教材编写的组织领导工作,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提高编写质量,建设精品教材。

1.设立教材编写委员会

做好教材编写的组织领导工作是主要任务。要设立专门的继续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其工作是制定教材建设的长远规划,保证教材质量,加强教材编审的科学化、规范化。其任务是在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审订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审定各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科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从宏观上协调各班次和各专业教材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提高继续教育教材体系的科学性。

教材编审委员会由各学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教授组成。委员会实行聘任制,其工作主要是:在任期内出席教材建设方面的有关会议,对教材编写与审改提出建议;平时尽可能深入教学第一线,广泛听取教员、学员对教材的意见,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也可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定期参加有关教材审改与教材评优活动。

2.实行教材主编负责制

实行教材主编负责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具体来说,主编应由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的教授、副教授或有关专家、学者担任,要突出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代性,要坚持教材使用意见反馈制度,广泛听取教师、学员及各界专家学者的意见,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

3.培养教材编审和管理专职队伍

各地区、各继续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教材管理机构,并注重培养教材编审人员和日常管理的专职队伍。继续教育教材要走精品建设的道路,提高编写教材的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必须加大审改力度,大力培养或选聘教材编审人才,提高教材编者的素质。教材的日常管理也是一门科学。要选聘优秀人才充实教材管理队伍,要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使他们真正担负起继续教育教材科学化管理的重担。

(二)要加强教材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在教材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定和不断完善教材编写、审改、印刷、发行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对于实现教材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实现精品教材建设战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制定和完善关于教材编写的各项规定

要写出高质量的教材,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教材编写制度。要在教材编写制度规定中体现以下原则:第一,坚持政治性原则,体现党性教育的要求。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时代精神的要求。第三,坚持系统性原则,体现实用性的要求。第四,坚持择优选聘主编、实行主编负责制的原则,体现精品教材的要求。

要达到精品教材建设的要求,就要制定和完善教材审稿和定期审改制度。每一本教材编写完毕后,必须聘请专家审稿。根据专家审核意见,再决定该教材修改还是印刷或者重写。对公开出版和未公开出版的教材,必须经省内外同行专家评审通过,方可发行使用,对未通过评审的要限期修改,修改后仍未通过评审的,要取消使用。教材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再找专家提意见提建议,并在征求学员、教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要坚持搞好教材评优、评奖活动,对得到学员、教员、专家一致好评的优秀教材,要予以奖励。奖优也应罚劣,对一些内容陈旧,学员、教员有意见的,经专家认定后应坚决予以淘汰。

2.制定和完善关于教材印刷、装帧的各项规定

精品教材主要是指其内在编写质量,但其印刷、装帧水平也直接影响教材的整体质量。在教材印刷和装帧方面要制定必要的制度,明确质与量的要求,使教材质量在整体上体现出精品教材的要求。

在教材印刷方面,首先要尽量减少差错率,提高校对水平。其次要符合国际国内通行的版本要求。再次要对印刷厂进行质量考评,并订出具体考评措施和具体质量要求。

在教材装帧方面,要认真听取专家和读者的意见,精选美编人员,对教材进行精心装帧设计,并在标准规格上与国际接轨。教材装帧要精益求精,尽量设计出体现教材内涵、展现时代风采的教材封面。要采用科学的版式设计,既避免浪费又能使教材美观大方。

在教材校对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校对工作,降低出错率,提高校对质量。

3.制定和完善关于教材征订发行的各项规定

认真制定并不断完善教材征订发行的有关规定,是教材征订发行中的中枢环节。为了实现教材征订发行的准确、及时、安全、有序,教材发行管理规定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明确规范:

第一,明确教材管理人员职责要求,并制定教材管理人员各岗位职责细则。第二,合理规定教材征订数的上报时间,并要求各基层单位准确地上报数量。第三,规定发放的基本原则,发行过程要认真细心,力争达到准确无误,及时到位,安全有序。要明确发放的具体时期,具体发放办法等。第四,要制定严格的仓库管理规定,出入库要有严格的手续,仓库管理要科学,要配置必要的仓库运输、消防等器材,注意防水、防火、防盗、防潮、防鼠害等,做好仓库安全管理。第五,要及时做好教材发行的信息反馈工作。要规定教材发放后差错处理办法,明确责任,严格赏罚;要发动广大教材管理工作者注意搜集有关教员、学员对教材的编写、印刷质量的意见,并及时往上反馈。

4.制定和完善关于教材信息网络管理的各项规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材征订发行的质量和效率,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材发行网络的管理方式,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对发行管理软件硬件的投入。运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教材征订发行工作,推广使用教材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配齐人员,并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士富.办学经验总结办学规律探讨[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32-48.

第6篇

关键字: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为了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方便人们出行,各城市开始加大对道路的建设,为了保证市政工程道路中的施工质量,防止问题的出现,我们必须加强对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一、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市政工程道路施工项目的日益增加,在施工中对于质量问题没有做出及时的有效控制,致使市面上出现了一些豆腐渣工程,不仅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更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在每一步的施工建设中都环环相扣,而当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有:

(一)技术标准、施工图的审查以及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在市政工程道路建设中的施工标准、市政设计等与实际施工发展相比较,有的标准显得比较空白和落后,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工程质量水平,致使其实际性先天不足。虽然我国能审查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文件,但却没有审查设计文件的管理办法,且许多县市级城市因为审查资质较低,且无有资格的相应工作人员,这就不利于对审查批准施工图制度的贯彻实施,很难发挥施工图审查的有利作用。目前我国的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相关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在国家新上了一些设计项目中对于处理污水等项目的设计上欠缺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施工单位在施工时,相同的图纸会出现不一样的矛盾,没法安装相关设备,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管理企业质量体系上相对比较薄弱,致使有些企业私自搞内部承包,这种现象的发生严重削弱了企业对工程道路施工质量的管理,直接降低了工程质量,且有的施工单位不按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施工,私自更改的设计也会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安全隐患。基本上当地权威部分进行授权的多数工程建设单位或部门由于自身权利有限,都不按程序操作,对工程监管招投标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制置之不理,这直接导致了项目工程在设计上存在缺陷也对施工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加上一些工程监理单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且缺乏专业的人员,在对工程监管过程中,对于一些问题的发生缺乏对应的管理措施。一些市政工程打着公正科学原则旗号,在实验报告上弄虚作假。

二、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与管理现状

(一)以人为控制方法为宗旨,提高全体工作人员质量控制意识

在宣传工程质量的前期工作应准备完善,这是最先能控制市政工程道路中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市政工程道路中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看似深奥,其实也并不难,本身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可能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基本上大部分在施工现场的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内在的质量思想意识不够强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可能也会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我们逐层分级,把复杂的理论知识一层一层分开而来,将复杂慢慢简单化,这样也会在农民工的思想意识上慢慢渗透,长此坚持下去,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思想意识才能逐渐提高。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谨记质量控制思想,尽量避免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失误,增强个人主观能力,使质量控制工作达到显著目的。

(二)在构置配件和原材料时的质量控制

施工建设中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原材料,没有建筑材料施工就无法进行,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整个工程道路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如果选取的材料质量不达标,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严格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也是整个工程中正常施工的最基本条件,更是控制工程进度、实现投资的首要前提。在整个工程道路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的信息应充分理解到位,对供货厂家严格筛选,在原材料供应方面也应合理的控制,在正常施工阶段,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同时对原材料的质量也应该层层把关,将原材料的做到最好。

(三)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预防

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应本着质量第一为观点实行预防为主。首先,应对在市政工程道路中施工质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规划,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预防问题的发生,在每一步骤中层层把关,将质量控制做到最好。所以,在工程道路中施工质量控制上应时时预防,刻刻控制,为保证实现终极目标就应当将工作从预见做起。在对原材料层层筛选后,才能将保质保量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最基础的层面上保证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前也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时,技术主管部门应将监督做到位,保证在技术上不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质监部门应及时的控制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作为工作重点,经过彻查,做好施工之前的检查工作,将工程质量创优。在工序的控制当面,应当作为质监部门的首要工作,而工序控制也是整个工程质量的核心表现,在工序上,对相对薄弱的环节尽量克服,以提高工程质量。如果市政工程道路中施工质量出现事故,相关部门要对事故的原因及时认真的分析,酌情酌量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以及经济制裁,这样才能唤起全体工作人员对待市政工程道路中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责任心,将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环节到最好,以免事故的重复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所涉内容较多,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贯穿于全部内容,只有积极的抓好道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进行规范管理,才能将工程质量问题控制到最好,在工作中科学有序的进行,既提高了工程质量也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志强.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施工[J].山西建筑,2010,2(8):18-20

[2]李跃军.吴亚中.李亮.路基施工质量均匀性综合评价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0,3(2):18-20

[3]孙宝军.浅谈强夯法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2010,2(3):13-15

[4]朱刚龙.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1):21-23

第7篇

[摘要]本文围绕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材建设对做好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材工作的重要性和教材体系建设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原则以及具体措施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任职教育 教材体系建设

任职教育院校是军队院校为部队各级各类军官胜任岗位职能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教材体系建设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教学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求构建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满足教学需要的教材体系。本文就如何构建和完善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材体系,教材建设工作中应把握的原则以及具体措施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任职教育院校教材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全军十五次院校会议建立完善了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任职教育与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相对分离的新型院校体系,经过众多军事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对任职教育院校教材作用及地位达成一定共识:军队任职教育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的集中反映,是院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条件,是提高培养对象所需能力和技能的重要依据。

教材体系建设是院校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院校教学、科研水平及成果的重要反映,也是衡量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教材体系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军事教育事业的重要保证。

二、教材体系建设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1.明确教材体系建设思路,搞好顶层设计

教材体系建设工作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保证质量、突出特色、注重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搞好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建设。建议按“学科专业教材体系”建设思路,分为理论研究类、现实指导类、基本操作类,做好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

2.建立完善的教材管理机构,严把教材质量关

为规范教材管理,院校要建立教材工作委员会其具体职责:审定学院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编写计划;确定自编教材选题、评审编写纲目;指导检查教材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指导各学科教材(讲义、案例、想定)研究及适用性评估;指导教材的选用;组织开展教材建设经验交流;组织推荐优秀教材;确定教材的使用。实现专家把关、集体讨论决策的管理模式,加强教材研究,促进院校提高教材质量。

3.加强编写与选用相结合,做好教材保障

成立院校教材编审专家组,指导院校自编教材建设。由学术水平较高、具有丰富教材编写经验的专家组成教材编审专家库,专家组成员根据教材编审需要从教材编审专家库中遴选。在教材编写、教材体系建设上,严格落实教材管理制度,实现基本教材、辅助教材、案例、想定教材齐全配套,其内容要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逐步形成适应本学院发展具有学院特色的教材保障体系。

三、具体措施

院校教材建设始终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结合院校实际,本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总体规划、系统设计的建设思路,使教材建设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

1.科学论证,统筹规划

制定好教材建设规划,是做好教材建设的基础和依据。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是教材体系建设的关键。首先,要明确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教材建设要紧跟我军人才建设和未来作战需要,适应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为目的。其次,要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是教材体系建设的前提,而教材建设则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要深人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教材体系建设。第三,要按阶段规划教材建设任务。教材建设应分阶段进行,在做好体系设计、明确建设目标、理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清主次,逐步建立联系紧密、结构合理的教材体系。

2.制定目标,明确任务

教材作为知识载体,具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教材建设要依据院校教学培训计划,坚持与院校办学特色、课程特色相统一。在教材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根据院校承训任务特点,制定符合本院校承训任务需要的教材建设目标,建立符合本院校教学特点的教材体系。其次,加强院校特色教材建设,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逐步建立全面反映各学科专业高新技术成果的、适合院校教学需要的、科学的教材体系。第三,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内容的教材建设标准,充分体现教材的层次性。

3.加强和完善教材制度建设

要实现教材建设目标、提高教材质量,就要制定完善的制度。首先,要抓好教材的编写和审定环节。在编写环节,要严格选择编写人员,明确编写要求,按照教材编写的基本规律,扎扎实实地做好编写工作。在审定环节,要严格执行审定程序,进行逐级审查和把关,发挥好教材委员会的作用。其次,要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教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写人员的素质水平,因此,组成高水平编写队伍至关重要。教材编写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以及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消化吸收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同时要特别重视人才梯队的配备,既要选拔一批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员、老专家领衔带队,又要吸收一些年轻人参加,必要时还可吸收部队相关人员参加,建立多层次人才编写队伍,确保教材编写工作的实用性和连续性以及编写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屠恒章.军事任职教育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第8篇

[关键词]电工技术 教学资源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69-01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GZYLX2011146

一、教学资源素材建设的意义

集聚优质资源,促进电工技术课程建设,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课程特色。为学校提供具有应用意义的课程建设资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平台,为社会搭建开放式的教学培训公共平台。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以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为出发点,贯彻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思想,力求架构合理,安全可靠,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特点。切实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作用。

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素材的建设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研究与建设,针对相关技术应用及职业岗位要求,建设普适性的课程教学资源,总结并形成以项目式案例为重点的《电工技术》教学资源,开发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求的本课程教学资源库。

三、《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素材建设的主要内容

电工技术课程是工科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具体的应用和初步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主要有: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的分析、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继电控制电路。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素材建设包括:

1、教学资源素材的内容管理平台模块;

2、教学资源素材的资料模块。包括课程网页建设,素材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职业资格证书资源建设。内容主要有行业调研、课程标准、电子教案、项目案例库、课程考核办法、教学教课录像、课程测评办法等;

3、教学支持环境建设

教学支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进行教学辅助和辅导工具。包括教学指导书、习题库、学生作业作品、专业知识学习资源目录等内容;

4、职业资格证书资源建设。

职业资格证书资源的主要内容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建设,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练习题库项目建设,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自测题库项目建设等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四、《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素材的建设方法

研究思路:广泛收集资料,采取座谈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提出教学资源库实施方案;教学资源库在不同专业的应用实践,累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并与其它高职院校进行交流、改进。

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企业调研法,经验总结法,集思广益法。

五、结束语

电工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维修电工岗位是学生从业领域的主要从业方向。本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是为了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工作。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应需要注意和解决一些问题如:教学基本资源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拓展资源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以此达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9篇

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影响到公路工程建设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做出良好的防范工作,才能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提高企业自身利益带来帮助。首先,本文阐述了防范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意义。其次,举出了几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最后,就就这些风险提出了合理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严格的对公路工程做出各项管理工作,才能让企业拥有良好的竞争力。其中,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是至关重要。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不仅是要合理的控制资金预算,还要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做出良好的预防措施。只有一个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一个完善的预防风险措施,才是履行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赋予我们的责任。

1防范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意义

防范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是如今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必须要做的工作。是为了降低因为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同样是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必要途径。要预防公路工程可能会出现的经济风险,只有严格的对公路工程进行经济管理,避免资金方面出现的风险,才能建设一个完善的质量好的公路工程。这不仅是市场竞争激励下做出的要求,同样也是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赋予的责任。

2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风险

2.1施工成本风险

施工成本风险是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之一。所谓的施工成本风险是指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的成本不受控制的超出预算范围,造成资金不足以及工程停工等现象。导致施工成本超出预算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在工程初期对工程成本预算时,没有科学的对工程成本进行预算,在预算上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实际情况等。(2)市场材料价格变动也会导致施工成本提高。由于施工前的预算没有进行充足的市场调查,没有把市场材料价格的波动考虑到施工中,从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市场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到施工成本超出预算。(3)工程反工也是导致施工成本超出预算的一点。由于不正当的建造方式,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总要反反复复的进行修建。(4)材料损坏等情况也是导致施工成本超出预算的重要原因。总之,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施工成本超出预算也是其会发生的风险之一。

2.2施工质量风险

施工质量风险是指,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低质伪劣的材料,导致公路工程变成常说的豆腐渣工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之一。这一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建造材料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导致公路在建造完后很容易损坏。有些工程单位为了省事和省钱,使用没有达到公路施工标准的廉价材料,在公路投入使用后,时常会发生坍塌等情况,严重危害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2)建造技术不达标也是导致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由于施工单位技术原因,导致公路建造存在问题等。施工质量的风险不仅会造成公路工程的容易损坏,而且还会导致公民在使用公路时发生事故。严重的损害了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等。

2.3合同签订风险

合同签订风险是指在签订合同中,没有一个很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导致合同中出现内容不清晰、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这种很容易在施工后出现问题,导致双方争执的情况发生。比如在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施工事故承担方是谁,在出现事故后,没有一个明确承担责任者。而且工程尾款不签订明确的时间日期会导致在结算工程尾款时发生纠纷。没有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还会出现谁都可以签订合同的情况,以及在发生问题时找不到合同的负责人等。

3如何防范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措施

3.1科学预算控制施工成本

科学预算控制施工成本可以很好的改善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施工成本风险。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1)科学预算。要在施工前掌握实际施工中可能会面对的成本问题。还要积极去市场考察,掌握施工材料在市场中变动的规律。在施工成本预算中,要考虑到因为天气和环境造成的施工材料损坏的发生。(2)施工材料科学保存,避免施工材料的过多耗损。比如,一些材料要避免雨水的侵蚀,在存放材料时要放置室内或不接触到水的地方。还有些材料不能在阳光下暴晒,要及时做好降温措施等。只有合理存放施工材料,才能减少施工材料因为存放出现的损耗问题。(3)要采用科学的建造方法,避免反复。要对不同地段不同土质和环境做出最科学最优秀的建造方式,避免因为建造方法问题导致的施工成本加大。以上就是如何降低施工成本超出预算而造成的经济管理风险的策略。

3.2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管

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管也是防范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措施之一。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可以严格的控制施工质量,杜绝因为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经济管理风险。具体如下:(1)对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的检测。要严格做好监管计划,要适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改正。对以及完成的内容做好检测工作。(2)建造材料质量的把关。要对建造材料质量做好严格的把关,要检测施工材料是否符合标准。(3)控制施工进程,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避免为了追求速度而不管质量的情况发生。

3.3加强合同管理机制

加强合同管理机制也是防范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重要策略。加强合同管理机制能有效控制因为合同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建设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合同签订前仔细查看合同内容,避免合同中存在的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面对合同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与改正,还要在合同中提出关于日后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承担问题,避免因为经济风险导致的双方争执。

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做出合理的防范措施是比不可少的。经济管理风险具体有施工成本风险、施工质量风险、施工安全风险、合同问题等情况。这些风险必须要正视起来,找出造成这些风险的原因,并且及时改善和做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要灵活运用新形势下优良的经济管理方式,科学合理的对公路工程做出经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优秀的公路工程,才能让企业得到稳固的发展,才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作者:王云玲 单位:漯河市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

参考文献:

[1]向敏.剖析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08).

[2]李多修,汪孝奎.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和防范措施的思考[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8(01).

[3]秦海平,蒋仙丽.试述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16).

[4]张群伟.浅谈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四川建材,2011(4).

第10篇

一、总体要求

分析检查阶段既是学习调研阶段的深化,又是整改落实阶段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基础,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村党员领导干部要围绕本村实际,把握好方法步骤,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摆、分析检查,切实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明确今后工作方向,为整改落实阶段打好基础。

二、时间安排

三、主要环节

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材料和组织群众评议3个环节。

(一)认真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

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村发展实际,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落实的措施。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征求意见。根据组织生活会的原则,召开组织生活会前,要广泛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也要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支部会等多种形式,征求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影响制约***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收集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建议。要把征求意见贯穿分析检查整个阶段,在分析检查材料形成和评议过程中,要进一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查找梳理问题。要对征求到的各类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归纳,把汇总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的反馈给个人或组织。并在召开领导班子、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材料中认真吸纳。

3.开展交心谈心。要在领导班子之间谈心交心,就班子和个人在科学发展上的思路、措施及党性党风党纪等情况,沟通思想、交换意见。

4.撰写发言材料。要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分析检查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撰写发言材料,着重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5、要组织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二)完成分析检查材料

从分析检查阶段一开始,领导班子和支部成员就要认真抓好分析检查材料撰写工作。撰写材料要紧密联系我村工作实际,充分运用学习调研阶段、征求意见、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成果,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分析检查材料的撰写党支部主要负责人全程主持,其他成员要积极参与,要对整个材料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分析检查材料以分析和检查为重点,避免写成一般的工作性总结和报告。

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分析检查材料的意见和建议。召开党支部会议,分析检查材料进行讨论和修改完善。对参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将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到分析检查材料中,以检查分析问题和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为重点,努力使分析检查材料成为***村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三)组织群众评议

分析检查材料形成后,要采取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形式,认真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广泛征求意见,使分析检查材料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更好地体现群众意愿、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更加广泛地形成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科学发展上的共识。最后,根据评议意见,分析检查材料进行修改完善,采取适当方式公布评议结果。

四、工作要求

分析检查阶段是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阶段,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要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继续深化学习,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确保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是要认真抓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的落实,坚持边查边改,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时间紧、任务重。一定要按照领导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正确处理完成日常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关系,统筹兼顾,认真组织,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第11篇

论文摘要:从办学思路、教材设置、师资结构等方面讨论了目前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应改革的内容;结合中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提出了明确办学思路、强调专业特色、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的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人是从事科学技术的主体,因此当今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大学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部在上世纪末对大学很多专业都进行了调整,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论文百事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燃气工程”两专业合并,调整、拓宽组建而成的新专业[1]。该专业以培养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及建筑设备、公共设施、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和建筑自动化与能源管理工作的人才为目标。这次调整,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产生了一个面向21世纪新的专业学科。近年来,该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91所各类众多高校中涌现出来,问题也随之凸现。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

一、主要凸现的问题

(一)办学思路不清晰

虽然很多学校秉承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思想,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建筑环境、建筑热能供应以及建筑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并把建筑环境学列为了专业的平台,搭建了新的本科专业的框架体系。但是“厚而宽”不是“大而全”。知识口径的拓宽不是各种知识的堆积和罗列。专业的办学首先要服从于所在大学的办学思路,即学校的定位。一般院校和重点院校不同,创新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和综合型大学也不同。如果全国九十一所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体系都参照某一两个名牌大学的教学体系,那么这样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专业建设没有或者散失了原有专业的特色;二,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没有特色。

(二)教材建设的质量不容乐观

目前围绕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教学体系中的教材应该具有知识的系统性、延续性和完整性。而不是各个知识块之间简单的粘贴或移动的关系。以《暖通空调》为例,集结了原来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空气调节》、《工业通风》以及《供热工程》的主要内容。剔出了三门课管网输配的交叉部分,而另设了一门课:《流体输配管网》。但就这两门课程的教材来看,共同的缺点是把原来空调、通风和供热三门课的三个系统简单地归类总结,系统总结有余,阐述不足。使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老师觉得不好讲,学生不易接受的情况。

(三)配套的师资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由于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由原来的暖通空调专业或燃气专业演变而来,因此师资基本上是暖通空调或燃气专业的。但是专业的领域已经扩充到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设备、公用设备和智能建筑等方面。专业的内涵已经由原来的设备或系统扩充到既包括设备、系统,也包括智能建筑。其中的弱势部分是智能建筑。因为智能建筑技术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而大部分搞自动控制的人才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对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及设备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供热空调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搞设备的人才又缺少对建筑自动化、BAS功能科学要求的理解,缺少有效的上层控制管理逻辑与算法。两方面人才又缺少“接口”,从而制约了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2]。因此合理搭配师资,在教学安排方面与其它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复合型人才。

二、改革的内容

(一)明确办学思路,办出专业特色[3]

明确办学思路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以科研人才为主,还是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不仅与专业本身的内涵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专业所在大学的性质有关。这样才能形成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良性竞争。办学思路还与专业特色有着密切联系。专业特色与专业在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教学和科研历史有关,如有的学校在暖通空调的系统工程方面是强项,而有的学校在制冷空调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是强项。那么在培养人才方面,这些特色就应该很好的继承和发挥,在课程设置和训练中要体现出来。

(二)稳固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科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应包括数理方面、工程热物理方面、流体机械方面、建筑热物理方面和自动化控制的知识。只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专业课程,拓宽本专业的服务领域。当然,正如前面强调的,专业办学的前提是要继承和发扬本专业的特色。这些基础知识本身就是属于很多领域,要与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特色结合起来,构造和稳固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的拓宽,是构架新时代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专业教学体系不仅仅局限于暖通空调,或是供热供燃气,或是把这两方面的课程全部笼统地包括进去,或是把建筑环境、公用设备和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识硬塞进去。在专业学时有限的条件下,很有可能会造成各种知识的七拼八凑。因此,要有侧重点地把某些方面作为原本专业特色的延伸和发展,切忌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思想,盲目地贪大。

(三)编制优秀的教材,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原有专业教学体系架构的割断和组合,使得最近几年采用的教材在编制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教材的建设方面还必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而选用合适的优秀教材的基础正是现在的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需从根本上理解和制定本专业的教学体系和知识模块。

师资的知识结构要分布合理,除了保留原来专业特色的知识结构以外,还要补充新的知识,如智能建筑和建筑环境方面的知识结构。师资的梯队建设也很重要。教学梯队的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的传承和不断更新。每个专业知识模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群下面,形成以教授为龙头,教授副教授主讲,青年教师为重要组成的教学梯队。

三、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路

中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主要源于长沙铁道学院的制冷空调学科。长沙铁道学院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展了制冷空调及冷藏运输方面的研究工作,1985年在机车车辆系成立制冷空调教研室,并开始招收制冷空调专业专科学生;1989年开始招收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本科学生;1998年根据教育部文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因此,在二十多年的建设中,形成了制冷与暖调、系统与设备并重的特色。我专业在调整后修订了教学计划,增加了供燃气、建筑环境和建筑自动化方面的知识模块,保留了原来的制冷方面的知识模块,包括有制冷原理、制冷压缩机和铁路车辆制冷、制冷装置自动化等课程。

目前已拟定完2008级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主要的思路有如下几点。

(一)明确办学思路,与学校的定位一致。

我专业隶属于以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层次综合性大学——中南大学,学校的定位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4]。因此,我专业的办学思路是以创新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继承和发扬专业特色,整合知识架构。

充分利用能源知识的平台。从2008年开始本专业与同属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热能专业进行能源与动力大类招生,使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的基础知识面广,起到“厚基础、宽口径”的作用。

继续保留专业的特色之一:制冷模块。从毕业生就业的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对既懂制冷,又懂暖通,既了解系统,又了解设备的人才非常欢迎。

加强暖通和建筑环境的优势。把空调、供热、通风和建筑环境的节能、环保、热舒适与空气品质结合起来,也是当前时展的需求。

减弱供燃气和燃烧模块。从本系教师多年从事的科研工作来看,燃气和燃烧模块并没有形成特色,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其份额,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加强智能建筑模块。智能建筑是楼宇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系在制冷和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相关领域的知识内容。新晨

(四)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创新人才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既保证实践环节的“量”,又要保证实践环节的“质”。即:实践环节的课时量必需严格保证,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动手、动脑,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抓起,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工程实际,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严格把握好实践环节的考核。本系在近两年所有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中都涵盖有答辩部分的考核,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自信和表达能力,又能很客观地反映实际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肖勇全,李岱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J].高等建筑教育,2002,(2).

[2]刘春蕾,赵三元,海.智能建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级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我县农业三年强优计划确定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任务,以全市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为契机,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的思路,坚持以基地建设为主线,以订单生产为抓手,着力推进中药材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县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原则。今年县上已按适地适种原则将连翘、丹参、金银花、苦参等骨干主栽品种生产规划到镇,各镇及药材专业合作社要结合实际,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科学规划和集中布局种植地块,因地制宜建设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二是市场导向、订单生产原则。加强市场预测,及时调整种植品种,依托天士力公司等制药企业发展订单种植,规避市场风险。三是立体开发、科学利用原则。根据国家林业政策和全县农业生产实际,着力开发利用退耕还林、良种核桃建园、蚕桑建园等地块林下土地资源,大力推行林、粮、药间作套种模式,扩展药业发展空间。四是人工栽植和野生资源保护并重原则。对集中连片、开发利用价值大的连翘等野生药材资源,采取清杂、补植、抚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保护,科学采收,变野生为家种,变散生为基地。五是抓点示范、打造品牌原则。扎实开展抓点示范推动年活动,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栽植规模大、规范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示范点。大力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扩大认证成果,打造“洛药”品牌。

二、目标任务、产业布局、主打品种和发展模式

(一)目标任务:今年全县计划新发展中药材人工栽植4.8万亩,其中春季3.36万亩,完成野生资源保护3万亩。重点投资1850万元,实施连翘规范化种植及产地初加工和GAP药源基地建设项目,完成连翘人工栽培8000亩、野生资源保护3万亩,发展丹参5000亩、桔梗3200亩、黄苓1000亩、金银花2000亩、苦参5000亩。以麻坪镇东方红、景村镇宏泰等中药材合作社为依托,进一步扩大苦参、二花等药材种植。全县中药材面积稳定在12万亩,实现产量1.8万吨,产值1.8亿元。

(二)产业布局。继续集中力量建设4个百里中药材产业带,其中木本产业带、草本产业带各两个。一是建设以连翘为主的洛源至高耀秦蟒岭山坡百里木本中药材产业带;二是建设以连翘为主的洛源至寺耳秦岭山坡百里木本中药材产业带;三是建设以丹参、桔梗、金银花为主的城关至高耀洪箭路沿线川道百里草本中药材产业带;四是建设以丹参、桔梗、金银花为主的永丰至灵口洛河沿线川道百里草本中药材产业带。按照这一总体布局,一条沟、一面坡、一道梁、一道川集中发展,逐步提升上述4个产业带的整体规模和效益。

(三)主打品种。重点发展我县有种植历史、农民有种植经验和习惯、优质地道、医疗临床常用、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中药材品种。木本药材重点发展连翘、山茱萸、山楂、杜仲、红豆杉等,草本药材重点发展丹参、桔梗、黄芩、板蓝根、柴胡、金银花、西洋参等;菌类药材重点发展天麻、猪苓、茯苓。

(四)发展模式。积极实施木本上山、草本入川和野生抚育工程,大力推广粮药间套、林药间套等种植模式,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科研机构+基地”等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传统主栽品种栽植质量,有序引进新、特、优品种,推进中药材生产由重规模、轻质量向规模、质量兼顾,向规范化栽植、订单式生产转变,推动中药材生产效益上台阶。

三、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坚定发展信心。中药材作为现代医药卫生事业的基础产业,作为劳动用工和生产成本较少的产业,在人类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健康观念不断转变,生物医学、生命科学和大健康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全国野生药材资源和药材种植面积总量趋于减少,劳动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是一个发展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中药材作为我县的传统产业,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群众基础较好,是一个比较效益突出的特色产业。各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理清思路,明确目标,通过广泛宣传、典型引路,积极引导和组织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努力促进中药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上将中药材产业发展列入各镇年度目标责任,坚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特色药业、增加农民收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研究,扎实部署,完善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解,夯实目标责任,严格督促检查,加强协调服务,建立专人负责、协作推动、常抓不懈、狠抓落实长效机制,确保中药材产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三)推进规模开发。按照农业三年强优计划及“十二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重点镇和强村大社建设。一要加强重点药业镇建设。景村、古城、灵口、石门、石坡、寺坡、三要等群众基础好、中药材产业化程度高的镇,要因地制宜,确定骨干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力争建成5000亩以上的中药材产业大镇,成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对外的“名片”。二要加强药材专业村建设。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采取药材一条沟、一面坡、一道梁的模式,建设一批相对集中,规模500亩以上的药材专业村、专业组。三要发展中药材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药农自我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民土地入股方式发展药源基地,努力实现中药材药源示范基地快速扩张。

(四)坚持改建并举。坚持改造与新建并举的方针,在加强人工栽植连翘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快野生抚育改造进程。巡检、石坡、石门、寺耳、灵口、高耀等秦岭一线,野生连翘资源丰富的镇,要采取砍灌、清杂、补造、抚育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每镇至少完成2000亩以上野生连翘基地抚育改造任务,努力把建成全省连翘生产基地县。

(五)提高生产质量。按照中药现代化要求,依据GAP技术规范,扩大标准化种植面积,提高中药材生产质量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县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要统筹县镇两级农林技术干部,深入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提高广大药农科技意识、科技素质。依托GAP工程中心、天士力公司等单位,定向举办中药材培训班,为农村培育一批中药材实用技术人才。以中药材GAP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强中药材有关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突出抓好规范化育苗、垄沟种植、种子精选、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按季节采收、按标准分级等8项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增加中药材生产技术含量,提高药材产品质量和档次,为实施品牌战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