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

时间:2022-08-04 06:01:12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

第1篇

黄河之水天上来,襟雪域而带东海;秦时明月汉时关,拥大漠而牵阴山。高原北来,长城西去,黄河南下,青山东驰,三万里泱泱沃土,孕育高山大川恢宏气象;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武帝跃马,圣祖挥鞭,两千年浩浩青史,写就经天纬地华彩篇章。

锦绣包头,有河博托。源出千里阴山,流入九曲黄河。古时萋萋芳草茂之两岸,森森秀木盛于四围。鹿群出没,鸣以呦呦;龙泉流洒,汇其涓涓。先民依风水而居,小村渐镇县以成。溯兹渊源,又谓鹿城。

傲立边陲,守望北疆,巨雄风浩荡,正气张扬。地承雨露,天捧霞光;山叠翡翠,水涌琳琅。雨来树绿,风过花香;鸟语清婉,牧歌悠长。马嘶萧萧兮,声动千古;鹿鸣呦呦兮,韵悦八方。爱阳光之普照兮,人间阀苑;醉柳浪之婆娑兮,塞上天堂。岭舞红日兮,云卷云舒天苍苍;川回绿地兮,雁来雁去野茫茫。

《敕勒歌》声,悠远九州;《木兰诗》韵,激越千秋。阿善陶绘,绚丽乾坤;阴山岩画,辉煌古今。松涛半山,云瀑半山,九峰山天下斑斓;壁画满召,佛像满召,五当召人间妖娆。司马迁躬走直道,以撰《史记》;郦道元亲考石门,而注《水经》。赵王固边,筑就中国古老长城天骄挽弓,射出华夏辽阔版图。九地移民以西口,世上独有;五教和谐于北梁,天下无双。黑水新城,巍峨于十三世纪;驼商古道,跨越以四千春秋。

阴山云雨连太古,长河水浪接洪荒。舜山戎,夏淳维,商鬼方,周猃狁,鹿城先民唱大风;赵雄关,秦直道,汉古城,金堑壕,包头文脉走长龙。怀朔镇前,奋旌旗于千古,箭落秋雕;稠阳道边,回高歌而万里,云卷春雷。春秋之际,楼烦弯弓于大漠;战国之时,林胡飞马以高原。削割据而一统,始皇设九原;退匈奴以千里,蒙恬筑长城。骠骑直驱,数捷于塞上;长平飞度,屡胜以漠北。吕布雄于东汉,高欢控以北魏。隋炀帝巡边幸草原,唐大将出塞战铁山。郭子仪任九原太守,两袖清风;赵王城居四代驸马,千古传奇。沙陀部五代鏖兵,云内州四国逐鹿。耶律楚材三过云川,律句吐珠玉;阿勒坦汗一驻丰州,草原兴锄耨。水早码头,集散皮毛温暖八方;西北重镇,托起乔家辉煌百年。

千秋戈壁,令无数志士燃烧热血;万里边塞,教几多诗人跌宕激情。走长川,王之涣奇思放飞:“黄河远上白云间”;临大漠,王昌龄豪情奔涌:“不教胡马度阴山”。“塞上长城空白许”,发陆游报国之慨叹;“受降城外月如霜”,抒李益思乡之感触。李太白,心牵沉郁千秋《塞上曲》白乐天,情系苍茫万古《阴山道》。昭君渡边,常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千古绝唱;都护府前,总追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之一代女杰。

俱往矣。自南湖红船扫阴霾,教北疆青山见阳光。大革命赤潮汹涌长河,李裕智碧血惊醒古城。扩组织,闹罢工。阴山翠,党旗红。忆巴氏家庙,思泰安客栈。英雄若飞,唤春风而引布惊雷。猛士云泽,播火种以燎原边陲。黄河岸北,红遍抗日烽火;青山岭下,碧透驱倭浪潮。百灵庙千官兵正气惊天,官井梁六壮士浩歌动地。绥包战役,贺老总点兵沙场,两袭古城;绥远方式,运筹帷幄,一唱雄鸡。

霞光灿灿兮,日出东方;杨柳依依兮,春暖北疆。草原钢城,横空而出世。稀土之都,蜚声以环球。激情一剪,钢花缤纷;包钢人豪气万丈,铁水奔腾。双翼神马,驰骋以火红年代;《草原晨曲》,嘹亮于历史舞台。改革甘雨,荣青山万木以天际;开放春风,扬黄河千帆而云中。工业园区,揽三江秋色绚丽以边关;产业链条,回四海春光烂漫于草原。挟黄河以上梯田,牵青山而入芳园。旅游城,园林城,文明城,皆得之以数百万人风雨同鼎环境奖,范例奖,人居奖,俱来乎于廿一世纪放眼全球。 六十年云蒸霞蔚文章大,八千里水碧天蓝画卷长。听不厌昆河水滨大雁歌,两岸丹花掩画廊;看不够南海湖上天鹅舞,千顷碧波映雕梁。吕祖庙钟开晓雾,龙泉寺鼓艳斜阳。美岱召巍峨,总教宝丰山云为之飘飘;普会寺雄伟,常引召河流水为之悠悠。大仙山中,看“八戒醉酒”,辨“天外奇书”;朝阳洞外,聆一溪流歌,寻塞上石湖。花果山泉滴水帘,叮咚千秋;昭君岛燕穿柳浪,呢哺四周。艾不盖河,流淌鸟语花香以千古;色尔腾山,蜿蜒云影天光于万里。大雪纷飞而山泉奔流者,梅力更也;高峰突兀而湖光潋滟者,石门景也。人云危岭,托起茫茫草原于天外者,春坤山也;笼地浓荫,摇曳滚滚林涛于城中者,生态同也。长相思:小河套边,茫茫苇荡摇鸥歌,总梦回:大青山上,蔼蔼松涛漫花坡。

关山迢递,壮美之逶迤;云水苍茫,雄浑之飞扬。月之鼓,霞之钟,鸣厚重以高远;龙之泉,海之灯,流明媚而恒久。梅之雪,松之风,成妙韵以千古;雁之歌,驼之铃,传佳音而四方。献哈达而起舞兮,迎四海之佳朋;斟奶酒而放歌兮,友五洲之贵宾。若夫上天外天,登楼外楼,尝小肥羊火锅,品大草原奶茶,听长调,点山曲,咀嚼二人台,领略打坐腔。聆名曲清婉,感紫气盈盈;赏丝竹优雅,醉春光融融。至若走希拉穆仁,人歌舞之乡,其心悠然,其意悠哉。可射箭,可赛马,可摔跤;燃篝火,烤全羊,祭敖包。坐勒勒车,赶那达慕。听马头琴之悠悠,观安代舞之翩翩。立清风碧野,望白云蓝天,其豪迈犹诗仙望瀑以庐山之前,其飘逸如东坡泛舟于赤壁之边。

美哉包头!百里柳道挽四区,舒展鹏翼;九曲云川流万古,交响鹿鸣。云厦横空,抱千街柳绿;水廊扑地,连百道桃红。叹锦绣之包头兮,半城绿树半城楼;爱和谐之鹿城兮,遍地广场遍地歌。若逢夜幕初临,华灯齐放,走十里长街,醉一城夜色,更觉如诗如画,若梦若幻。望山舞睛月,观水流繁星,喜歌潮花海,叹车水马龙。上下远近,霓虹缤纷;东南西北,喷泉抒情:时而蛟龙出水,浪涌天边;时而仙女散花,雪落人间;时而霞灿舂波,满湖浮金;时而月落秋水,一川繁星。或如金菊绽野,桃花万枝,或如红梅映雪,莲叶一池。有若万马奔腾,有若孔雀开屏,有若风吹白云,有若雨洒竹林。

壮哉包头!太古之代,高原已崛起于天下;石器之时,先祖便耕耘以人间。赵秦雄风,历千番磨难而未歇;汉唐气韵,经万般浩劫而不绝。六朝长城起伏于一脉青岭,十八帝王留踪以万古阴山。豪情难被雨打风吹去,壮怀总随云飞浪涌来。出帝王将相,聚英雄豪杰,荟绝代巾帼,集旷世奇才。城居内陆,直挂云帆济沧海;地处高原,大风起兮云飞扬。温柔敦厚,同大青山之北坡,千秋舒缓;威武不屈,共乌拉山之南壁,万古峥嵘。大气磅礴,如滚滚黄河,激越奔腾;真爱坦荡,似茫茫草原,辽阔延伸。狂风吹不改正直,如遍地白杨;暴雪压难变挺立,似满山苍松。维我包头,波澜壮阔,气象万千,顶天立地,海纳百川;维我包头,一日千里,虎跃龙腾,自强不息,众志成城。

敕勒川之春风兮,千秋明媚;

丰州滩之秋雨兮,万古朗润。作者简介:1960年11月出生于包头,现为包头市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历经二十年写成《包头三字经》,为鹿城人民所喜爱。

采访后记:

第2篇

一、 评价思想情感类

《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可见,诗歌是诗人心志情感的产物,抒情言志是诗歌最显著的特征,因而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正是基于这一点,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成为中考古诗鉴赏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今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很多这种题型,如盐城卷《雁门太守行》: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承德卷《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河南卷《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情感有很多方法,如抓住主旨句、关键词进行分析,从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从诗人的情感倾向、生活志趣进行分析等等。其实,只要我们了解常见的诗歌题材,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一般主题,这类题目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古诗从题材角度看有这样一些类别:爱国诗、送别诗、思乡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等。唐宋爱国诗人的代表是唐代诗圣杜甫和南宋诗人陆游。爱国情怀在不同时代诗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杜甫是忧国忧民,陆游以及很多南宋诗人则是渴望驰骋沙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送别诗一般表现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种情感之中往往还夹杂了对友人前程的忧虑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伤,“惜友”的同时其实也是“惜己”。“思乡”是炎黄子孙民族情感的主旋律。古人常借助于对“归雁”的描绘抒发这种情感。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抒发诗人对壮丽河山、自然以及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边塞诗则是通过描绘边塞独特风光以及将士戍边生活表现渴望建功立业、孤苦寂寞、思乡伤怀等复杂情感。除上述题材外,古诗还能表现其他丰富细腻的思想情感,如怀才不遇的孤寂惆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物是人非的感伤失落、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等等。

二、 描绘艺术形象类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其实揭示了诗歌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用形象抒情。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主体形象和客体形象两类。主体形象即诗人自己,客体形象则是山川日月、花鸟鱼兽等自然景观。

今年这一类题目也多次出现,如黄冈卷《春望》: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南通卷《书湖阴先生壁》: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陕西卷《西归绝句》: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解答这一类题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尤其是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南通卷描绘《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的画面,句中“排闼”的意思即“推门”,如理解不当则会失分。第二,充分展开想像,将诗句中的形象补充还原成完整的自然生活场景。要避免的误区是将这类题简单理解为“翻译”。第三,融入诗人主观情感。诗歌中的形象因为渗透了诗人的情感而区别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物象,这种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不同意象彼此交融构成“意境”。描绘画面从本质上说就是描绘诗歌的“意境”。第四,语言形象生动。遣词造句时要注意选用形象生动、有感染力的词语,同时还可以适当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果赏析抒情主体即诗人的形象,还要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来进行。

三、 品味诗歌语言类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讲求“炼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因而留下了“一字师”“推敲”等文坛佳话,很多诗句更是传诵千古。品味语言因而理所当然成为了中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题型。

今年各地中考试卷中这类题目也屡见不鲜,如连云港卷《使至塞上》: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杭州卷《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成都卷《菊》: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这类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品味词语和赏析名句。品味词语要求体会出诗人炼字的妙处。答题时先解释该字的含义及表现的特点,再结合全诗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此外,还可运用“替换法”辅助理解。以连云港卷为例,题目要求赏析《使至塞上》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的好处。可先用“升”来替换“直”,用“红”来替换“圆”,这样就可以体会出“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之感。在独立分析了两字的含义特点之后,再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名句赏析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辨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古诗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拟人、夸张、对偶、双关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以小见大、虚实相生、衬托(以动写静、以乐衬悲)等。第二,概括诗句内容。名句大多为写景、抒情、言志类,写景类要对景物及其特征进行概括,抒情言志类要用直白的语言将其内容表述一番。第三,点面结合,对精妙的用字作单独赏析。第四,揭示诗句蕴含的情感或哲理。

第3篇

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给虞山的景点加载了很重的文化分量,绵延的历史脉络扩张了游人的思想空间。面对伸雍言子,面对翁同簖柳如是,你的内心霎那钟鼓齐鸣和声四起,仿佛是听交响乐,让你全神贯注心醉神驰。然而,走到宝岩就不同了,旋律变得柔和舒缓,色彩变得轻快明亮,方巾羽扇的儒生换作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邻家女儿,天真娇憨,巧笑倩兮――果然不错,宝岩生态观光园到了。

宝岩生态观光园位于虞山南麓宝岩湾苍山翠谷之中,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景观最丰富的自然生态园。坐游览车在森林中穿梭,绿色氧吧让人清心忘俗,一路上栈道亭台、石洞冷泉、平湖飞瀑将山麓点缀成独特的山地园林,尤其石洞冷泉,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引水瀑布。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的部分,这里还是学习科普的好地方,各种植物、经济作物在园内贴上标签分类展示,生态科普教育馆更是把生态和环保做成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

良好的生态资源造就了宝岩生态观光园休闲度假的号召力。这里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最出名的自然是年度的杨梅盛会,游客们相约而至来这里采杨梅,在竹海茶屋品茶。这里的文化特色也充满了休闲的趣味,你可以到宝岩禅寺住住禅房听听暮鼓晨钟,也可以去“连城石壁”欣赏番集中表现常熟文化的“虞山印象”

“看杨梅,烧莳香”

“看杨梅,烧莳香”是常熟民间的传统风俗,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阴历六月底七月初莳秧结束,村人有了空闲,相约到宝岩禅寺进香,称作“烧莳香”,顺便看看满山已经挂果的杨梅。元至正二十四年1365年常熟地方志已有宝岩栽杨梅的记载。元代、清朝也记载了常熟看杨梅的盛况,临近县市如江阴、沙洲、昆山、吴县等的民众也都慕名前来,每年“看杨梅,烧莳香”的人数近12万。

现在,宝岩生态观光园内栽有杨梅树近千亩,其中超过百年的古杨梅树就达170多株。经过长期改良,宝岩杨梅现有“东魁”、“桃红”、“早红”、“螳螂子”、“水晶”等16个品种。大年时每棵树出产杨梅80千克以上,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现在,当地每年都举办“宝岩杨梅节”,以顺应这个极富生命力的风俗,进一步擦亮“到宝岩,看杨梅”的金字招牌。

竹海品茶,问“青梅竹马”,尝农家菜

“空翠湿人衣。”宝岩竹海营造了一个小气候,平均比外面的温度低5cc左右,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竹林里面有大大小小的竹楼茶室,泡上一杯虞山绿茶,约三五知己,就可以享受轻松美好一天。

宝岩森林景观绚丽壮观,以大片天然针阔混交林(松、枫、竹)为主。森林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9科309种。竹海集中了紫竹、凤尾竹、湘妃竹、方竹、罗汉竹、哺鸡竹、慈孝竹、铺地竹、金镶玉竹等品类。竹林中有草亭,取名“又又”,意为“双”:再往前走,看见竹桥飞跨,桥名“个个”,意为“竹”。这一亭一桥相映成趣,建园者的诙谐幽默可见一斑。在这里,还可以看见杨梅树和竹子共生的“青梅竹马”,枫香和麻栎相拥的“恋人树”。由于竹林中负离子和芳香物成分含量为较高等级,空气纯净,能醒脑提神,保健功能非常明显。

宝岩还有一个游人必去之处就是农家乐菜馆了。生态园内的农家就在自家院子里招待客人,吃的是地里刚摘的新鲜蔬菜,喝的是自家酿的桂花酒,那滋味,没得说我们到达农家院落的时候,两只看家狗各自占据了一个车位,慵懒地睡在太阳下。司机对着它们按喇叭,狗儿被吵醒,很不耐烦地抬头瞪了我们眼,竟然一个翻身打算继续睡,直到被闻声而出的主人呵斥,才极不情愿地懒洋洋地起身挪窝,逗得我们笑出了声。

很快,热情的主人酒端上了满桌农家菜:本山笋、尚湖虾、草鸡煲、炒血糯、山树菇,吃得我们停不下筷子,也顾不上关照及时赶来摇着尾巴讨好的狗儿们。

饭后走福海,在常熟福地沾点福气

福海其实是个小小的湖泊,精致玲珑。

沿着湖边的木栈道慢慢踱过去,修竹丛丛,繁花点点,景致清雅怡人。福海可是有来历的。传说姜尚搬动六丁六甲,连续作法七七四十九天,把东海的水调到了虞山第一湾。造湖成功,土地公公感激不尽,一定要姜尚为这个小湖起个名。姜尚想了想,说道:“福地通海,就叫福海吧。”

和每个来到这里的游客一样,我愿意相信福海就是这么来的。

虞山是常熟历史文化的“根”。三千多年的常熟历史文化积淀大部分都能在虞山寻根溯源。

连城石壁:看得见的虞山文化

观光车穿过丛林,在一片怪石嶙峋的山坡前停了下来。这里就是连城石壁。

眼就看见山坡前的平台上有几组真人大小的雕塑,有的抚琴高歌,有的细心把脉,有的专心刻章,还有的奋笔疾书 这几组雕塑都是常熟名人代表着的常熟文化:以钱谦益为代表的诗派、以王石谷为代表的画派、林皋所创的印派、严天池创立的琴派、以“铁琴铜剑楼”、“绛云楼”为代表的藏书、以唐朝张旭为鼻祖的书法,还有闻名当代的常熟医药。

虞山是常熟历史文化的“根”,三千多年的常熟历史文化积淀大部分都能在虞山寻根溯源。这个连城石壁广场就是撷取虞山文化的精华,利用雕塑的形式,通过人物、故事、事件等表现手法,集中展示了虞山诗派、虞山画派、虞山琴派和虞山印派以及藏书、书法、医药等七大文化亮点。这些文化场景以天然的虞山山体为背景,展现了虞山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间的有机结合。尤其是虞山诗派、虞山画派、虞山琴派和虞山印派名垂青史,并且传承至今。

诗・虞山诗派

“虞山诗派”雕塑群表现饮酒吟诗的场面,中间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钱谦益,旁边这位斟酒的便是她的红颜知己柳如是。钱谦益被奉为东南文宗、虞山诗派领袖。作为诗人,他开创了有清一代诗风。作为史学家,钱谦益立志私人完成国史,人们认为“虞山(钱谦益)尚在,国史犹未死也”。作为文章家,钱谦益名扬四海,号称“当代文童伯”。其门生有冯舒、冯班、瞿式耜、钱曾、钱陆灿、柳如是、王誉昌等,虞山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席。瞿式耜一首《浩气吟》伴其永垂青史;钱陆灿的诗作出于时人之上,为钱谦益之后的虞山诗派盟主+柳如是以《戊寅草》、《湖上草》等大作及和钱谦益倾情演绎的白发红颜传奇,在文坛上留下千古佳话。

印・虞山印象

中国的雕刻文字,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印即包括在“金石”里。印章用朱色钤盖,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品之一。

虞山印派是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

的江南篆刻流派。常熟印人中数沈赫、林皋、王瑾三人最为著名,形成印坛“虞山派”。在近现代篆刻家中,成就与影响最大的首推赵古泥,赵古泥篆刻朴茂奔放,刀法凌厉,被称为吴昌硕之后的“江南第一人”,是新虞山印派的宗匠。师从赵古泥学印者很多,得其精髓并最有成就的是邓散木,与齐白石素有“北齐南邓”之称:他的女儿赵林,也得其真传,精于金石书画,为现代虞山印派之代表人物。

连城石壁上方的“虞山印象”景点,别出心裁地将林皋、赵古泥、庞裁和庞士龙等人的篆刻作品镌刻在山道两侧的石头上,白石红印,分外醒目。游人在登高赏景的同时,能细细体会虞山深厚的印学文化内涵。

琴・虞山琴派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常熟是古琴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琴派、专门琴址、代表琴谱、代表人物、理论纲领的地方。

虞山琴派成立于明代晚期,严天池、徐青山、吴景略为代表人物,在演奏风格上讲究“清激淡远,博大和平”,被琴界奉为“古音正宗”。虞山琴派还给后人留下了多达十几种的优秀琴谱,在中国古琴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11月,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画・虞山画派

虞山画派可追溯到元代的黄公望。黄公望精于山水画,取材多以虞山、富春江一带山水为主,被誉为“元四家”之首。他就地取材虞山的赭石所创的“浅绛设色法”对后世山水画影响深远。清初是虞山画派的鼎盛时期,代表人物首推王石谷(王翠),曾奉康熙帝之命主绘《南巡图》,有“画圣”之誉。王氏画风宗学者甚众,渐成“虞山画派”。

藏书

“海虞藏书甲天下”,常熟私家藏书远有历史,代有传承,蔚成风气,被誉为中国私家藏书之乡。明清以来,涌现出汲古訇的毛晋、脉望馆的赵琦美、绛云楼的钱谦益、铁琴铜剑楼的瞿绍基、爱日精庐的张金吾、稽瑞楼的陈揆等大批藏书家。

书法

常熟书法以唐朝张旭为先。张旭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开创了狂草艺术之先河,时人尊称“草圣”。自元代以后,常熟书法名家累世不绝,尤以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涌现的杨沂孙、翁同赫、萧蜕三位常熟籍书法家最负盛名。

宝岩生态观光园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杯虞山绿茶,它的清香宜人适合品味,不适合描述,因为人最舒适自在的状态是很难用文字准确表达的。

第4篇

关键词: 明末 钱邦芑 他山

余庆“他山”摩崖位于余庆县松烟镇松烟村西南。“他山摩崖”系明末永历年间四川巡按使、著名学者钱邦芭隐居在此时镌刻,1982年12月10日,“他山”石刻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于1985年11月2日,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一、钱邦芑

钱邦芑,字开少,江苏省丹徒人,明末永历年间巡按四川。据(清)康熙《余庆县志》记载:“钱邦芑,字开少,丹徒人。由中翰历都宪。拒孙可望伪命,隐居蒲村。辟柳湖,与子衿唱和,从学者众。著《他山赋》,载《艺文志》。后削发为僧,改其居为‘大错庵’,自号‘大错和尚’。后归衡山终老。”①民国《余庆县志》中又有:“钱公邦芑,字开少,丹徒人。为诸生,屡困场屋。而诗文与张溥、徐孚远、陈子龙、艾南英、吴易齐名。由中翰,历都宪,播迁于黔。为孙可望囚系,迫以伪职,洁身不屈,秃发为僧,隐余庆之蒲村,与郑逢元为方外交。门下士执经请业,户履常满。清室开辟黔疆,芑乃出湖南,卜隐衡山,著述不倦……其著有《他山・易诗》二十四卷,《读高士传》六卷,《古乐府》八卷,《十言堂诗、文集》各十六卷,《史切》二十卷,《诗话》二十卷,《焦书》二十四卷,《随笔》六十卷,《鸡足志》、《九嶷志》、《浯溪志》若干卷,各卷先后梓行于世。李守赙归其柩于衡山集闲书院中。”②当时,永历政权偏安西南边隅,孙可望专权用事,擅杀大臣,排斥异己,对钱氏多次矫诏,退其受命“合作”,均被拒绝。后来,钱氏目睹国事日非、仕途险恶,遂于甲子年(1654)春,削发为僧,号“大错和尚”,先隐居于媚潭县城东西来寺,次年移隐蒲村他山七年,至康熙三年(1664)归江东受阻而卜隐湖南衡山。康熙九年至十二年(1670―1673),先后应聘修永州、常庆两郡志,以病卒于馆。

二、“他山”摩崖石刻

“他山”二字刻于一陡峭崖壁上,楷书阴刻。其余题刻分别散见于怪石中,有“流云”、“翠屏”、“云归处”、“钱开少放歌处”、“永历丁酉春题”、“云房”、“九回峰”、“梅仓”、“洞天”、“霹雳崖”、“藏书崖”、“回岚穴”、“米丈”、“石浪”、“断烟”、“应接不暇”、“留云峡”、“石帆峰”、“石浪”、“断烟”等摩崖石刻。

1.“应接不暇”摩崖石刻所处的崖壁宽200cm,高330cm,“应接不暇”四个字为阴刻、楷书,文字离地面95cm。其中:应字长14cm,高14cm;接字长14cm,高12.5cm;不字长13cm,高10cm;暇字长14cm,高13cm。应字与接字的间距为5cm,接字与不字的间距为5cm,不字与暇字的间距为6cm。

2.“留云峡”摩崖石刻所处的石头高248cm,三个字为阴刻、楷书,文字离地面76cm。其中:留字高13cm,宽11cm;云字高13cm,宽11cm;峡字高13cm,宽14cm。留字与云字的间距为1.5cm,云字与峡字无间距。

3.“石帆峰”摩崖石刻三个字为阴刻、楷书,文字长40cm,高15cm,文字离地225cm。

4.“云房”摩崖石刻所处的石头宽233cm,高360cm,“云房”两个字为阴刻、楷书,文字长14cm,高35.5cm,文字离地112cm。其中:云字高12.4cm,宽14cm;房字高15.5cm,宽11.5cm,云字与房字的间距为2.3cm。

5.“九回峰”摩崖石刻位于“云峰”石刻的右上角,“九回峰”三个字为阴刻、楷书,文字宽16cm,高59cm,文字离地面97cm。其中:九字高12cm,宽16cm;回字高11cm,宽12cm;峰字高18.5cm,宽16cm。九字与回字的间距为3cm,回字与峰字间距为13.5cm。

6.“梅仓”摩崖石刻两个字为阴刻、楷书,文字离地面210cm。其中梅字宽15cm;高15cm,仓字宽14.5cm,高13.5cm。梅字与仓字间距为1cm。

7.“米丈”摩崖石刻所处的石头高320cm,宽165cm,“米丈”两个字为阴刻、楷书,文字离地面160cm。其中米字宽15.5cm,高16.5cm;丈字宽13cm,高14cm。米字与丈字间距为5.5cm。

8.“霹雳崖”摩崖石刻三个字为阴刻、楷书,文字宽18cm,高81cm,离地面130cm。其中:霹字高11.5cm,宽15cm;雳字高13.5cm,宽15cm;崖字高20cm,宽14cm。霹字与雳字的间距为9cm,雳字与崖字间距为6cm。

9.“藏书崖”摩崖石刻三个字为阴刻、楷书,离地面137cm。其中:藏字高13.5cm,宽13.5cm;书字高14cm,宽12cm;崖字高10.5cm,宽7.5cm。藏字与书字的间距为1cm,书字与崖字间距为0.5cm。

10.“他山”摩崖石刻所处的石头高75cm,宽45cm,背后为“云房”石刻,“他山”两个字为阴刻、楷书,文字离地面204cm。其中他字宽33cm,高45cm;山字宽22cm,高38cm。他字与山字间距为21cm。

11.“洞天”摩崖石刻所处石头高110cm,石头形成的洞口宽96cm,高120cm,“洞天”两个字为阴刻、楷书,整个石头高110cm。其中洞字宽10.5cm,高9cm;天字宽11.5cm,高10cm。洞字与天字间距为9cm,天字的底离洞口30cm。

12.“流云”摩崖石刻位于通向“他山”的道路上,距离“他山”摩崖石刻约650cm,背后是“洞天”摩崖石刻。所处的石头高100cm,宽90cm,“流云”摩崖石刻两个字为阴刻、楷书。其中流字宽12cm,高13cm;云字宽14cm,高13cm。流字与云字间距为6cm。

13.“翠屏”摩崖石刻两个字为阴刻、楷书,背后是“留云峡”石刻,“翠屏”摩崖石刻文字离地面157cm。其中翠字宽11cm,高14.5cm;屏字宽11cm,高14cm,翠字与屏字间距为6cm。

14.“云归处”摩崖石刻三个字长12cm,高46cm,阴刻、楷书,离地面173cm。其中:云字高13cm,宽8.5cm;归字高10.5cm,宽12cm;处字高16.5cm,宽16.5cm,云字与归字的间距为3cm,归字与处字间距为2cm。

15.“回岚穴”摩崖石刻背面的“云房”、“留云处”二处摩崖石刻,正面有“钱开少放歌处”、“他山”、“屏翠”、“石帆峰”、“云归处”等五处摩崖石刻,“回岚穴”三个字为阴刻、楷书,离地面248cm。其中:回字高8.5cm,宽11.5cm;岚字高12cm,宽7cm;穴字高10.5cm,宽11cm,回字与岚字的间距为4.5cm,岚字与穴字间距为1cm。

16.“钱开少放歌处,永历丁酉春题”摩崖石刻,钱开少放歌处与永历酉春题都为竖形文字并排二列,永历西春题位于钱开少放歌处的左侧处,这些石刻文字为阴刻、楷书,离地面距离为168cm,“钱开少放歌处,永历丁酉春题”摩崖石刻行距为7.5cm,所占石头面积高约91cm,宽47cm。其中:

(1)“钱开少放歌处”摩崖石刻的钱字高9cm,宽9cm;开字高8cm,宽7.5cm;少字高8.5cm,宽7.5cm;放字高8cm,宽11.5cm;歌字高8cm,宽10.2cm;处字高11cm,宽11cm,钱字与开字的间距为2cm,开字与少字间距为1.5cm,少字与放字的间距为1.8cm,放字与歌字间距为2cm,歌字与处字间距为0.5cm。

(2)“永历丁酉春题”摩崖石刻的永字高5.5cm,宽6cm;历字高6.5cm,宽7cm;丁字高3.5cm,宽6cm,酉字高5.5cm,宽5.5cm,春字高6.5cm,宽7cm;题字高6.5cm,宽7cm。永字与历字的间距为2cm,历字与丁字间距为2cm,丁字与酉字的间距为0.5cm,春字与题字间距为1cm。

17.“云峰”摩崖石刻为阴刻、楷书,“云峰”摩崖石刻文字宽9cm,高33cm。其中:去字高9cm,宽4.5cm;峰字高17cm,宽9m。去字与峰字的间距为1.5cm。

18.“石浪”摩崖石刻为阴刻、楷书。其中:石字高8cm,宽12cm;浪字高11cm,宽8.5m,站在摩崖石刻的最下面,回头遥望,山石就像奔腾的浪花一流高过一浪,故名“石浪”。

19.“断烟”摩崖石刻位于所上石刻的最下面一处,是先生时常怀念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体现,望穿云烟也看不到尽头的家乡,可谓“望断云烟”,断烟就成了“望断云烟”之情的缩写。

三、结语

钱邦芑创造的“他山”摩崖石刻文化至今仍然影响着许多文化与书法爱好者,“他山”背后的历史文化引起人们的重视,此次对余庆“他山”摩崖石刻的考察更多的是集中在文字数据上面,这些数据为我们了解、认识“他山”摩崖提供了新的窗口,为我们下一步研究其文化内涵提供了数据支撑。

注释:

①[清]康熙.余庆县志[Z].(康熙五十七年刻本翻印本).

②[民国]余庆县志・余庆县志[Z].(陈志)点校本(余庆县档案馆翻印,1985).208,210,184,207,233,242,217,184,243-244,8,254,8,205,213,206,205-206,242,216.

参考文献:

[1][清]康熙.余庆县志[Z].(康熙五十七年刻本翻印本).

第5篇

范曾先生国画别开生面,注重诗魂书骨,他文学修养尤其是诗才升华了他的国画创作。

在南开大学跟随范曾先生读博士的几年间,难以忘记的是茶余饭后,游历之间,先生每每出对联让命作。一天晚饭后,我与范先生散步,顺便到米景扬先生宅一坐。范先生见壁上悬挂着张大千书法横幅“镂烟剪云”,让我对下联。我即对曰“悬素操觚”,先生拿过纸来,续成七言对联,曰:“悬素操觚思大朴;镂烟剪云意不群。”记忆深刻的2001年7月22日,我陪范先生从景德镇回北京,在飞机上闲翻报纸,看到一则关于山东即墨的消息,先生便出上联曰“即墨”,让我对下联。过了二十秒钟,我对出下联曰“离朱”;是用古代地名对古代人名,平仄工整。先生听罢击节称妙,说“即墨离朱”以后可作为一个成语用,以讥刺那些“逐臭之夫”,并当即在我的笔记本上写道:“此辛巳年来,自默学联文思最迅捷而妙绝者。”

闲时,与范先生互相出题,比赛速度与诗情、境界,诚一大乐事。例如:先生出“肚痛”对“针灸”,先生作“枯肠绞尽非寻句;穴眼呈灵即是诗”,我作“张旭病来成草帖;华佗药尽换新方”;先生出“郭沫若”对“沈从文”,先生作“大笔恢恢留史乘;纤文楚楚散江湖”,我作“盛世诗人知甲骨;离时逸士辨衣冠”;先生出“老子”对 “”,先生作“晓色骑牛函谷外;清风把酒夕阳中”,我作“惟知塞外青牛去;所见篱边淡色开”;先生出“砚台”对“痒痒挠”,先生作“竟曾挠透翁犹觉; 待到磨穿字未佳”,我作“千磨郁郁存文翰;一握拳拳代孝心”。

我出“麻将”对“留莲”,先生作“雅舍不该闻雀噪;华堂何处播王馨”,我作“拈来窃喜无人赏;咀去颐香畏客尝”;我出“达摩”对“印章”,先生作“厌思斋外求书者;忍见门前断臂人”,我作“面壁经年开境界;挥刀寸地辨阴阳”;我出“圆”对 “水”,先生作“无穷大小圆周率;有限盈亏共素元”,我作“我意无私何远近;君心最善任高低”;我出“将进酒”对“茶”,先生作“换取佳醪追电白;烹来浅盏碧螺春”,我作“胜日豪歌须纵饮;春宵快意且闲烹”。

有一次小提琴家盛中国来访,我出上联曰“国中圣手盛中国”,为回文联,先生即对“江北无双吴北江”(吴北江为大诗人),十分巧妙。先生还曾用我的名字作联,曰“黄钟犹自默;瓦缶竟徒鸣”,曰“举世滔滔能自默;满朝济济洋木同和”,既是对我的奖掖,更是对我的鼓励。

曾经碰上一个朋友给我出难题,他出上联“说一句,错一句,不如不说”,让我对下联。只片刻,我即对下联曰:“看千山,忘千山,难道难看?”(“说”为入声,“看”和“忘”为平声)这点本事,当然是得益于范曾先生的。

第6篇

这是一段《中华儿女》海外版对金华双龙风景区富含深情的描述,这基本上概括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双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金华双龙风景区的基本概况,即双龙风景区素以林海莽原、奇异洞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

金华古城和双龙景区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金华古称婺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江南邹鲁”之雅号。城内婺江,雅号双溪,李清照留有“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的词句予以赞颂。溪水涟涟,萦绕西去,顿生无限风光。城外南、北两山对峙,气势雄伟。北山“蜿蜒起伏,势如游龙”,南山“回峦列峰,连屏排乾”,如此山水之间蕴含着极富特色的自然风光:以双龙洞为代表的溶洞景观竞相争奇,早已蜚声中外:以九峰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山景挺拔绝秀,名扬浙江;以全华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山林景观派郁郁葱葱,林木蔽天之间曲径通幽,宛若琅媚洞天。自古人杰地灵,涌现名人无数,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诗名画手皆奇绝”的五代诗僧和书画家贯休,南宋“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清初戏剧家、人称中国莎士比亚的李渔,近代国画大师黄宾虹、历史学家吴晗、著名诗人艾青等等,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所依托,双龙风景区便有了一股别样的人又气质。

西汉元帝年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刘仲卿大将遭诬被贬后,隐居于金华山中,唐代的柳宗元为之撰写了《刘仲卿隐金华洞》(双龙洞古代亦称金华洞),从那时算起,双龙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长达2000多年。而打通双龙洞与冰壶洞时,发现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它们为苏门羚、巨猿、真象、大熊猫、犀等24种,为距今约7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到10万年前左右的晚更新世初。同时在沙蹭中发掘出两只玉璧,是距今52D0年前至43D。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产物。玉璧系珍贵装饰品,为部落领袖佩戴之物。《易・系词》云:“上古穴居而野处”。《礼记・礼运》曰:“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据此可知,玉璧系上古部落居于洞中的遗物――则把双龙洞历史推向了更为遥远的上古时期,令人遐想。

双龙作为景区已经有1600年的历史,东晋以来双龙风景名胜区就为世人所钟情和簇拥,唐宋明清几度辉煌,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近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苏轼、李清照等历代名人佳作就有2000余篇。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叶圣陶、郭沫若、艾青都为双龙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作。、、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而双龙风景区真正得到开发、面向市场的是在改革开发的80年代初期。至此,你来我往、沧海沉浮,双龙已经走过了漫长的数千年光阴。

与徐霞客一起游览北山三洞: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

溶洞景观是双龙风景区自然景观的主要特色之一。现代科学探明,在金华北山南坡中部分布着一条长达20余公里,宽约1公里的带状石灰岩层。在地下水的侵蚀下,亿万年来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50多个地下溶洞。景区的岩溶景观十分奇特,以双龙、冰壶、朝真三洞为代表。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像东部沿海地区有这样规模的分布还是很罕见的,具有较高的科学和旅游观光价值。

双龙风景名胜区分为双龙洞、黄大仙、尖峰山、赤松山、大盘天和家园里六大景区,其中双龙洞和黄大仙为核心景区,主要景点为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桃源洞、金华观和黄大仙祖宫等。双龙景区属喀斯特地貌,有着为数不少的地下溶洞,而成名最早,最为著名的即是让徐霞客也震撼不已的金华北山三洞:双龙洞、冰壶洞和朝真洞。

公元1636年,已经年过五十的徐霞客通过精心准备,再次从家乡江阴出发,开始了这个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旅行家的一生中历时最长、成就最大的最后一次长途旅行。他从江阴故里出发,途径浙江、江西、湖南,穿越广西、贵州,最后抵达云南。也就是在这一次出游中,徐霞客来到金华,游历和考察了闻名遐迩的北山三洞。在《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中,金华北山之行的记载尤为详实,洋洋洒洒4000余字占了《浙游日记》一半左右的篇幅,从中也足见北山三洞在徐霞客地理考察中的重要份量。他总结三洞特征,“朝真似一隙天光为奇,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翻开《淅游日记》,可以发现在抵达金华前的行程中,多为观光游览描述性的文字,这次“万里遐征”真正的地理考察金华北山算得上是第一站,而且北山三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徐霞客耳闻已久,正好趁此出游途径得了心愿。这是徐霞客对金华北山考察不惜笔墨的重要原因。

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洞前村附近,海拔约520米。双龙洞是风景区的代表性景点,由内外两个大洞及一个耳洞组成。外洞洞厅高达7~10米,面积有1200平方米左右,高敞轩旷,可容千人,气温常年保持在15℃左右,是炎夏游人休息乘凉的最佳之处。外洞与内洞相距仅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宋代叶芳的诗句“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都是这进洞情景的真实写照。如此进洞方式为国内外所罕见。1957年4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双龙洞后,写下了《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三课),有这样的描述“……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仰卧在小船里,遵照人家的嘱咐,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一处不贴着船底, 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可能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了额角,擦伤了鼻子……”。这样的进洞方式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此文50年代至今被收入中小学课本后,双龙洞和“千尺横梁压水低,轻s仰卧入回溪”进洞情景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进入内洞后,比外洞更大,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洞内地下河由冰壶洞至双龙洞的通道而下,沿内洞北侧的洞底蜿蜒流出。在自北往南高出地下河水面5―10米的堆积平台上,钟乳纵横,千姿百态。有“双龙蟠顶”、“仙人帷帐”、“五百罗汉”、“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数十处景观。双龙洞外洞与内洞中的历代摩崖石刻无数。现保存完好的最早石刻为五代后晋非丘子的题诗《金华洞》,距今已一千多年。早在宋代之前,双龙、冰壶、朝真三洞合称“金华洞”。在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三十六洞天》中被称为“金华山金华洞 元洞天”。直至宋哲宗元祜六年(1091年)秋天,这三个洞才正式分别命名。明崇祯九年(1636年)年已五十开外的徐霞客经过精心准备开始了一生中历时最长,困难最多,成就最大的最后一次出游。也就是在这一次出游中,徐霞客游历和考察了闻名遐迩的北山三洞。这三个洞在《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洋洋洒洒4000余字占了《浙游日记》一半左右的篇幅,可见双龙、冰壶、朝真三洞令见多识广的徐霞客也分外震动。

双龙洞经“龙耳”洞,拾级而上200多米,便到冰壶洞。双龙、冰壶两洞已于1991年年底打通,由双龙洞内洞上行50多米,即可闻冰壶洞内瀑布的“若击鼙之声者”。再上行就能欣赏“银河倒泻入冰壶,长有惊雷阵阵呼”的洞中悬瀑奇观了。冰壶洞为一倾斜而下的竖井状的落水洞,洞底坡度约为40。,斜长约140米,垂深约70米。因其口小,肚大,身长,形似酒壶,再加上洞中有瀑布,凉气袭人,故名冰壶。洞内景色主要为悬挂瀑布,其从暗河飞泻而出,落差达20米,声若巨雷轰鸣,其势壮观无比,为国内外洞景所罕见。瀑布落下又似飞珠溅玉,冰花乱舞,而水流立即潜入洞底,不留水潭。宋代著名学者金履祥赞冰壶洞诗曰:“洞外烟云肤寸合,洞中冰雪百寻飞。壶中日月凭谁记,水自飞蒙云自归。”冰壶洞底裂隙中还发育有“仙牛角”、“观音弄”等支洞,不可深入。洞中不仅银瀑飞泻,而且钟乳石千姿百态。飞瀑旁有一巨大钟乳石状如佛手倒挂。洞底有石笋突兀而起,高达三四丈,色泽晶莹如玉。洞底还有多处钟乳石,形状奇特,令人惊叹。在冰壶洞洞口,立有郭沫若手书的“冰壶洞”洞名碑,碑阴镌刻郭沫若手书的七律诗首。

自冰壶洞北上,登石级640余步便达朝真洞。朝真洞海拔887米,洞口朝西,洞厅轩豁。前临深堑,背依青峰。在洞口远眺,可极目巍然南山伴云排列,蜿蜒婺江穿城西去。观近处,芙蓉峰植于半空,狮子山蹲伏于下,山塘水库则如颗颗明珠镶嵌与绿色丝绒中。仰望长空,白云朵朵,正如史志所云:“巍然在上,去天若尺五者,日朝真”。相传因有石真人曾在此洞居住修炼,故又名“真人洞”。入洞曲折深长,崎岖高旷。洞高约10米,全长250米。该洞由主洞和两个支洞组成。方凤《金华洞天行记》载:“入洞而右为观音洞,……其石像天成,垂衣伸一足,如土偶者。……旁有潭,深不可近,名观音井,又名龙潭。”另一支洞肚大口小,但尾长,形似螺蛳,故名“螺蛳洞”。主洞内有“石棋盘”、“天池”等景观。洞顶有一罕见大梁,长达数十米,上有无数钟乳石,纵横交错,倒垂悬挂,纵横交错,倒垂悬挂,极为壮观。左侧洞壁下端,石笋累累,参差错落。从“石棋盘”前行,便到达堪称洞天奇绝的“一线天”,天窗到洞底约50米。“一线天”下来,即为“巨峡”,两边峭壁如削,底下巨石突兀,直下干寻,深不见底。明代学者屠隆的诗句“涧落干寻通地脉,光生一线透天门”,即是对巨峡和线天景观的真实写照。过一线天尽处,原有宋学大师朱熹的题刻“止步”二字,因此南宋学者金履祥写有“天窗不照人间世,限尽游人自此回”的诗句。朝真洞为燥洞,可以居人,所以古代隐居于此修炼者甚众。

除了这早已名声在外的“北山三洞外”,桃源洞和二仙洞也各具特色。桃源洞位于双龙洞西北200米处,洞口石壁上镌刻的“桃源洞”三个隶书大字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姜东舒手笔。洞内迂回曲折,分“梦仙”、“丹光”、“赤松”三个洞厅及“牛鼻”、“龙狮”两个侧洞,面积3000平方米,游道400余米。整个洞体如一个硕大的倒悬葫芦。洞中有佛手长廊、丹光夜照等10多处景观。洞内主景“群龙戏水”得之于倒挂的钟乳石林,它们如同群龙吐水,棱角嶙峋而生动有趣。洞内钟乳悬积,石笋林立,石柱擎天,琳琅满目,似佛手、似鱼、似龙,如神仙点化,呼之欲出。明月古塔,飞云舞树,一派特有的地下自然风光,堪称“世外桃源”,桃源洞故而得名。

二仙洞则位于洞前村里坞北侧。洞口与双龙洞直线距离约200米。该洞是一个廊道与洞厅混合式的大型溶洞,全长600多米。洞内结构奇特,通道崎岖回旋,上下重叠,空间时窄时宽,变化莫测,时时给游客神秘之感。洞群姿态各异,绚丽多彩,既有南方的柔媚,又有北国的豪放。特别是“黄土丘陵”、“大寨梯田”、“泥螺啃金山”、“高原水库”等洞景,由于都是由金黄色钟乳石灰化淀积形成,纹理细腻清晰,色泽纯黄,造型逼真如雕琢而成。

法天敬祖黄大仙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所提及的朝真洞属于黄大仙景区,而即将所介绍的金华观则隶属双龙洞景区,如此行文安排一方面便于阅读流畅,更重要的是黄大仙特殊的影响力。同时,黄大仙景区还是金华双龙风景区重要的人文景观。双龙风景区的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96.6%,满目皆绿,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木本植物近80科350种,维管束植物千余种,野生动物近70科210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麂、豹、白鹳、穿山甲等均有分布。公园内有两个高山湖泊青山湖和鹿田湖。湖面开阔,有烟雨半岛、茶岭春色相伴,水体清澈,平波如境。而黄大仙祖宫便在这风景秀丽的森林当中依山而建,其规模之大在国内罕有。

黄大仙俗名黄初平,晋朝丹溪人,因其行侠仗义,广行善事,惠泽百姓,后来得道成仙,其事迹蜚声海内外,人称“黄大仙”。因他居于赤松山,所以人称赤松黄大仙。他的故事最早见之于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关于他“叱石成羊”的传说流传至今已有1600多年,传说当年年仅15岁的大仙,放牧群羊到南山(金华山之南)后突然音信全无。一晃四十年过去了,虽然经家人多方查找仍无一点音讯,特别是其兄黄初超虽已经满头白发,但还是就经常想念多年前离奇失踪的弟弟。后经一道人引见,兄弟意外重逢,而哥哥惊异地发现,虽然四十年的漫长光阴已过,可弟弟的面容竟然还是昨天的年轻模样,就好奇地问当年的羊群是否还在。弟弟遂领来到金华山的东面,对着磊磊白石大声叱喝道:“羊起!”。同时仙挥转了几下,白石眨目间幻化成数万羊群。哥哥这时才恍然弟弟已然得道成了高人,于是跟随弟弟开始一同学道修炼,后也随弟弟其后得道成仙。在金华双龙景区依然可以见到此传说当中的磊磊白石。

“黄大仙文化”源于金华,兴于粤港澳台,远播于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作为“金华分迹”的广州、香港、澳门、纽约、渥太华、悉尼等30多个海内外黄大仙道观一直香火鼎盛,信徒数以千万计,仅在香港就有400多万黄大仙信徒。因此,“黄大仙文化”已经不仅仅限于金华,同时,它也影响到广州、香港和世界各地华裔侨民,构成广泛的文化影响区域。因此黄大仙文化早已经不是简单的地域文化,通过把海内外的华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据悉,已有学者指出,与已跻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妈祖文化同等影响力的黄大仙文化,应该将“黄大仙文化”的代表性历史文化建筑物如金华黄大仙祖宫、香港黄大仙庙和广州黄大仙祠集中起来,捆绑申报文化遗产。

整个双龙洞景区有关黄大仙的遗迹和传说不胜枚举,而想要去向黄大仙祭拜还愿的地方,有两处是必去的:金华观和黄大仙祖宫。

金华观位于双龙洞南侧,供奉黄大仙神像。据古代方志载,相传为赤松子、安期生登真之地。原系赤松宫下观,掌“三洞”香火。宋政和七年(1117年)以“洞天福地”重建,当时有“天下名山”额。历代香火鼎盛。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再重建。1991年重修扩建,在其原址施工时,发现成群“石羊”,遂将宫址移位予以保留。不料如此改动,竟使金华观的中轴线直对前方的白马峰,正应验了当年黄大仙在此牧羊休憩时梦见白马的传说。是年11月23日举行开光大典时,已晴旱40天的金华山竟随着鞭炮声突然下起了大雨。如此“巧合”现象,在海内外黄大仙信徒中广为传播。

黄大仙祖宫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鹿田湖东侧(鹿湖也为双龙景区著名景点,湖面11公顷,水体清澈,平波如镜,周围青山倒影,风光旖旎。阳光下波光粼粼,荡漾不定。湖岸迂回曲折,层层茶岭如绿色的等高线,密密匝匝。连接湖坝的小山似岛屿,使鹿湖更显妩媚。还有鹿田书院、石浪、比武石等景点依湖而屹立),坐北朝南,倚山望湖,海拔562.8米,空气中的水汽多呈过饱和状态,湖畔常有云山雾海,蔚为壮观,呈现道教特有的神秘气氛。整个祖宫呈七进阶布局,从南向北依次为石照壁,石牌楼,灵宫殿,钟楼、祭坛、鼓楼,大殿,三清殿,祈仙殿等。石照壁长18米,厚1.5米,高4.8米,气势磅礴。照壁南面刻有黄大仙全华山牧羊及大仙兄弟两人骑鹿驾鹤得道升天传说的浮雕,照壁北面刻着金华著名书法家毕民望老先生手书篆体赤松仙师自序。照壁对面的石牌楼(三重檐的主牌楼,两重檐的两座边牌楼)全部用石板砌成,结构精巧,错落有致,体现了道观建筑庄重的宗教氛围。祭坛是祖宫内宗教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祭坛还有个非常神秘有趣的现象,每当游客站到坛中央鱼形太极图的中心喊声,就能听到四面传来较大的回音,人犹如站在谷底。祭坛东西两面的钟楼和鼓楼,为四重檐结构,层层叠叠,别开生面,富有道教特色。其内的铜钟重3吨,木鼓直径1.5米。

大殿为道教典型的歇山顶重檐结构,占地1068平方米,总高20.88米,气势宏伟,再现了当年江南道观之冠的雄姿。殿内的黄大仙神像座坛高1.668米,像高5米,整个神像由香樟精心雕刻彩绘而成,散发出阵阵清香。神像坐姿神态安详。自然、传神,体现了东阳木雕传统工艺之绝之妙。大殿左右两壁仿青铜的根木浮雕展现了1700年前流传至今并不断创新的有关黄大升仙的传说,从出生到得道成仙再到香港显灵,分别为“玉帝赐胎,初平牧羊、叱石成羊、赠桃度仙、大仙行道”等乃个故事。刻工精细并朴实,人物栩栩如生,整个浮雕古色古香,清幽素雅,别有番韵味。

第7篇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阅读理解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

当前高等院校中文系的本科生要想学好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必须打好必要的基础,a才能为这门为期两个学年的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从而初步具备学好这门课程的能力。在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的学习中,本科生必须培养以下两种基本能力:

一是在学习中努力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要能基本读懂先秦两汉以来的重要文本,即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本;对于某些重要的古代文献,更需要通读;对于若干重要的名篇佳作,不仅要从头到尾熟读,甚至要能够背诵。

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影响至深。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一直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课下背考试写考完忘”这样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遵循的就是老师讲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听什么,这样一条固步自封的路径。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演变为考试得高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变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在这样一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学习追求之下,哪里谈得上古代文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古典文学名篇,不仅做不到通读,更谈不上记忆和背诵了。

通读乃至背诵重要的古籍文本和诗文名篇,是中文系本科生提高古代文学文本阅读能力和解析能力,打好学习基础、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写作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学习先秦文学史中的《诗经》,若不背诵其中的佳作,学生就很难深刻理解诸如赋、比、兴等重要概念。朱熹解释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卷一)如何理解“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就是“赋”?通过背诵《诗经》中的作品会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如《诗经》中著名的弃妇诗《氓》,开头一、二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及第五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第一、二章用赋的手法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后者则用赋的手法叙述女主人公被弃前后的处境。由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赋”乃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即平铺直叙事物和抒写感情。那么如何理解“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比”?背诵《硕人》一诗,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用一连串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东西来比喻、形容庄姜的美丽,是“比”;《黍离》一诗中“中心如醉”,“中心如噎”,以生活中我们易于理解的动作或感受“醉”和“噎”来表达忧思之深,是“比”;再如《简兮》中“有力如虎”,《大东》中“其直如矢”,二者用具体形象的“虎”和“矢”来描摹抽象的“力”和“直”,使得抽象概念形象易懂。由此可知,比就是比喻,打比方。那么如何理解“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就是“兴”?如《桃夭》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烘托渲染女主人公出嫁时的喜庆气氛,《谷风》中以“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象征夫妻间笼罩着阴影,《蒹葭》一诗三章的首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通过渲染三幅晚秋河滨不同时间的景物烘托诗人由于时间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三者均运用了“兴”的手法。由此可知,兴就是触物起情。所以,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以作品为依托,熟读及背诵作品是理解抽象概念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文学史中其他内容的学习也是同样,如对《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通读乃至背诵,才是理解和学好这些内容的不二法门。

二是在学习中努力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若要学好中国古代文学,还需要在通读、背诵名篇佳作的基础上,学习细读文本、分析作品的方法,为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做准备。

我们的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之下,以考试为核心指挥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使得营养丰富、激情四射的古代文学课程不知不觉演变为枯燥乏味、佶屈聱牙的古人之“牙慧”。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既能吸取到丰富的营养,又能尽情领略古代文学之美呢?我认为,只有通过不断解析具体诗词文作品,学生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培养出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

如在宋代文学史的学习中,如何把握宋诗有别于唐诗的特质,是一个核心问题。而把握这个问题的关键,可借助于代表宋诗典型面貌的“江西诗派”来解读。因黄庭坚被尊为“江西诗派”之祖,所以对于黄庭坚诗风的解析,有助于学生开启了解“江西诗派”之窗,进而打开把握宋诗风貌之门。

以黄庭坚代表作《寄黄几复》为例,诗云:“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与黄几复为挚友,诗赞好友之清正廉洁、勤奋好学,对其沉沦之晚景深表惋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此诗在“资书以为诗”、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峭拔等方面,突出表现了“江西诗派”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代表宋诗特质的诗作。诗中,两位挚友一居北海,一住南海,相思却不得相见;熟典“寄雁传书”随之而来,黄庭坚却不走寻常路:“寄雁传书”之后紧接令人伤感的“谢不能”,熟典立刻生出新奇之意。想托雁儿寄信,雁儿却谢绝了。把雁儿拟人化,活泼有情趣。第二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一杯酒”、“ 十年灯”,均是常见之物;“桃李”、“春风”,也是熟词。“江湖”有流转飘泊之意,“夜雨”含孤独寂寥之思,“灯”是“十年”的“江湖夜雨”中最具温暖情思的意象:两位挚友各自沦落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之时,思念泛起以致深宵不寐。这是二人之间延续十年的画面!后两联从“持家”、“治病”、“读书”三方面赞美黄几复之为人与处境。颈联写他将全部心力用于“治病”和“读书”,“治病”句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中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即一个人若三次摔断胳膊,就可成为好医生,推其原因当是他必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实黄庭坚诗中之意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借此说他善“治国”,用的是《国语・晋语》里“上医医国,其次救人”之说。诗人于言外有无限感慨之思:好友有治国救民之才干,却不受重用,还要跌跌撞撞地在尘世碰壁下去!尾联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照应。诗人想象中,十年前与自己在京城的“桃里春风”里把酒言欢畅谈理想的好友,如今“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的映衬使得整个画面更显凄凉萧瑟。诗人的不平之鸣和怜才之意,尽在其中。

黄庭坚讲究“点铁成金”之法,极力推崇和学习杜甫的律诗之法。杜甫律诗讲究用典;黄庭坚则将这一点推到极致,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这首《寄黄几复》即为其“无一字无来处”艺术追求之印证。此诗因活用典故而内涵丰富,并不晦涩;又取《左传》、《史记》、《国语》中散文之语入诗,更予诗以苍劲古朴的风味。

宋人严羽《沧浪诗话》总结宋人写诗特点为“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是说宋人写诗常常把诗当作文章来写,好发议论讲道理,好用典故显学问。通过对黄庭坚代表作《寄黄几复》的解析,可引导学生了解“江西诗派”这一北宋后期形成的诗歌流派及其特点,期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的创作方法,强化“以学问为诗”的宋诗风格特色。在这种作品解析的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去理解宋诗重“理趣”轻“情韵”的特点,把握宋诗有别于唐诗的风神气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名篇佳作会潜移默化地涵养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的精神境界也会在这些佳作的滋养下,不断开阔、提升,其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综上所述,中文系本科生要想学好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傅璇琮等.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上下册)[M].中华书局.2005.

第8篇

唐朝是嗜茶之风普及大江南北的巅峰时期,这段历史在《封氏闻见记》中亦有记载: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饮茶用器从食具、酒具的系统中分离出来,有了专属的器具,陆羽在其《茶经》一书中便有相应的记载。这一时期,除了有专属的茶器外,能够制作饮茶用器的材料也有很多种,竹、木、锡、铁、铜、银、陶、瓷皆可,但是茶性苛刻,其贮存、煎煮、饮用均需特别对待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性,在这一点上,瓷质的茶具则是最佳的选择,而长沙窑则是生产茶器的集大成者。通过分析长沙窑主要烧造时期的时代茶文化背景、陶瓷造型特征,唐代存在的不同饮茶方式及相应的器具要求,辅以《茶经》、《十六汤品》等茶学专著中对用于茶事活动的器皿具体的要求、唐代茶诗对于饮茶用器的描述以及对带有题记产品的分析,初步判断长沙窑出土的器物中可能应用于饮茶活动中的产品有壶、瓶、碗、盏、盏托、碾具、等类别,而这些可归纳为碾茶器、贮茶器、汲水器、烹茶器以及饮茶器等,现予以简单介绍。

一、碾茶器

碾茶器是碾槽、碾轮、擂钵、杵头等碾茶用具的统称,其功能为将饼茶、团茶碾成碎末。在这其中,碾槽、碾轮是相互配套使用的。碾轮皆为璧形,边缘尖薄,中心厚实,中有圆孔,个别的为方孔,与《茶经》中描述的“轴中方而执圆”相对应。碾槽呈长条形(图1),正面有梭子状凹槽,四周模印图案或设镂空状器座,也有外表绘釉下彩花纹的,与《茶经》中描述的“为臼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遥相呼应(图2)。

除了碾轮、碾槽,长沙窑出土产品中还有一类富有特色的碾具就是擂钵(图3),这是一种富有地域特征的碾具,大多为碗形,钵心露胎,刻划放射形好似太阳光芒似的划纹,也有刻作团花状的,外壁施釉,玉璧底。碾磨工具作杵头形或蘑菇状,也许与“茶法”中需要放的姜等佐料有关,或许也可以用来碾碎饼茶,有学者认为“其用途主要是研磨某些调味品,如姜、蒜等。唐、宋时期,也用它研碎茶饼”。但更大的可能则应该是用来擂茶的,因为湖南本地一直有擂茶的风俗,至今仍然流传。

碾具中还有一类较为特殊的产品,其形状类似于鲤鱼形,或称鱼形茶碾(图4),应与擂钵是同种器具。鱼形碾具背面刻有方格状粗糙面,这是用以碾磨茶饼和烹茶佐料的。尾部有一明显圆孔,应为穿吊之用。这种碾具造型颇有个性,似乎静止了一条出水鲤鱼刚刚跃出水面的一瞬间,鱼的造型充满了动感,唐朝为李姓王朝,鲤鱼造型在当时似有寓吉祥之意。

二、贮茶器

贮茶器是用来贮存茶饼或散茶的用具。这一类型的茶器在《茶经》中亦有相关的记载,比如“罗合”、“则”、“水方”、“瓢”、“熟盂”以及“鹾簋”等。根据对书中所列的贮茶器及长沙窑出土的茶具对比来看,两者相互对应的只有一种,即鹾簋()。鹾簋的形制和功用在《茶经》中有相应的描述,其“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或瓶、或(古代像壶的盛酒器具,长颈瓶)。贮盐花也”。而在长沙窑出土的产品中就有一件带有题记的盒,所见只有一个盒盖(图5),装饰有四圈凸起的同心圆弦纹,上用软笔书写釉下绿彩“大茶合”三个字,其形制与鹾簋极为相似。据此,有学者在《长沙窑:大唐文化辉煌之焦点》一书中提及此题记时,称之为“填补了盒类和茶具铭文的空白”。

三、汲水器

汲水器,以瓶为主,这类瓶既可贮盐,也可汲水盛水。唐诗中往往谈及烹茶时,便会提及汲瓶取水,比如:“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一笈负山药,两瓶携涧泉。”等。根据形制的不同,可细分为盘口瓶、鱼形瓶以及壶形瓶等。

盘口瓶,盘口,长颈,椭圆形腹,平底,有些肩部附有系钮,无流。大部分施青釉,大小不一(图6)。

鱼形瓶,造型独特。小口,无流。整个器型由两条鲤鱼相对合抱而成,两鱼张嘴合成为瓶口。腹部隆起,鱼尾自然下垂,收成平底。眼、鳞、腮、鳍,雕刻细腻,形象逼真。瓶的两侧有直穿式的钮,可以系绳,携带方便(图7)。

壶形瓶,今人均称之为“壶”,但是在长沙窑题记中自称为“瓶”。这种瓶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喇叭大口形瓶、横柄瓶(图8)以及小扁瓶等。此类瓶在一些水井考古工地中有所发现,比如湖南衡阳的水井中就出土了很多系钮瓶,这足以说明此类瓶是用来汲水或盛茶水用的。

四、烹茶器

烹茶器,顾名思义,就是烹煮茶饼或团茶末的器皿。文献记载方面,《茶经》中提及烹茶器时,主要介绍了风炉(灰承)、竹、炭、火、交床以及等。而在长沙窑所生产的产品中,烹茶器则包括了鼎、铫以及铛等。文献与实物相对比,两者较为一致的器形为,也就是鼎。《茶经》中形容“”“广其耳以正令”“广其缘以务远”“长其脐以守中”,实物鼎则是器身状如圜底釜,尖唇外侈,口微敛,扁圆腹,圜底,三足作“S”状微卷。唇沿处有圭形双竖耳。一般内壁施青釉、褐釉或宝石蓝釉,外壁素胎无釉(图9)。

茶铫,唐诗中有相关记载,元稹在《茶》中写到:“茶香味嫩……爱僧家……铫煎黄蕊花。”以此可见,铫为一种烹茶器。长沙窑生产的铫,状如盆,宽斜沿而带流,浅腹圜底,器口一侧有方口横柄。内壁施宝石蓝釉,外表素面露胎(图10)。

五、饮茶器

饮茶器是长沙窑所生产的大宗产品,主要包括了碗、盏(含盏托)等。

茶碗,长沙窑生产的茶碗品种很多,除少数尺寸比较大外,其他的一般器高均在4~5厘米,口径15厘米左右。根据烧造时间的不同,碗的形制也稍有区别。早期以圆口厚胎玉璧底青瓷碗为主,也有敞口玉璧底青瓷碗。中晚期则出现了各种花口圈足碗。在已公布的长沙窑资料中,有两件碗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其一,青釉褐彩圆形敛口碗(图11),高5.4厘米,口径15.4厘米。口微敛,唇尖圆,唇沿较厚,断面呈圆弧形,腹圆收,玉璧底。碗心书“荼”二字。“荼”即今“茶”,《说文》:“荼,苦茶也”。“”即碗,从土旁。该碗容茶量约360毫升,唐代每升合今594.4毫升,荼容茶水约相当唐代半升有余,可能是迄今所能确定的中国最早的茶碗。其二,青釉褐彩圆形敞口碗,高4.8厘米,口径13.5厘米。侈口,唇尖圆,腹斜收,玉璧底,碗心折平。碗心书“岳麓寺茶”五字。通体施草黄色薄釉,底沿将釉抹去,墨书“张惜永充供养”六字。根据对两件碗中“茶”字的对比可知,“岳麓寺茶碗”应该比“荼”时间要晚。上述两种瓷碗加起来,其数量几乎占长沙窑瓷碗数量的98%,由此可见,长沙窑生产的瓷碗中,绝大多数属于茶碗。

茶盏,一般把器形较小的碗称为盏。《中国器物大词典·器皿》:“茶盏,敞口小足,斜直壁,为常见形式。”茶盏是点茶法出现后的产物。点茶法注汤入碗,然后有用茶筅击拂的动作,对饮用器又有了新的要求,盏便应运而生了。长沙窑出土的盏类有一件带题记的(图12),器心书釉下褐彩“荼盏子”三字。高6.4厘米,口径20厘米。从此盏的尺寸来看其型制与碗相比并不算太小,从实物图观察与碗也无大区别。盏作为茶器,一般是要与盏托配合使用的。盏托(图13),又名茶托子,《茶典》中对茶托子的解释是:“古代茶具名,又名茶舟。造型为圈足上安圆形托盘,中心部分高起托圈,内中可以安放茶盏。因其形似船,故又名‘茶舟’。”盏托的造型,一般托面圆而坦张,托圈微高出托面,托面的口径略大于盏的口径。托圈的径度要正好放进盏足。茶盏置于盏托上,稳当,不烫手,讲究卫生,水溢流入盏(托)内,既实用,又美观。

上述茶器囊括了长沙窑产品的大部分门类,其数量可观,形制多样,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有上海博物馆陆明华在其《长沙窑有关问题研究》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他认为长沙窑“似乎在一度是一个以生产茶具为主要品种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窑场”,并认为长沙窑的兴起“与唐代及以后较长时间内饮茶风气的盛行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这种风靡一时的饮茶风尚,长沙窑的产品不会有如此大规模的生产,以至名扬四海并远播国外”。至于长沙窑为何能够生产如此大量的茶具,则是与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以及湖南本土茶叶兴盛有关。

唐代人喜爱饮茶,饮茶已经成为唐代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唐代,饮茶之风能够兴盛,得益于佛教的传入和唐诗的盛行。首先,《封氏闻见记》中的记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原为“南方嘉木”的茶在我国北方的普及受到了佛教传播的影响。佛教讲究坐禅,坐时要专注一境,时间长了必定会非常疲惫,午后不食的戒规又会导致饥饿,而茶恰有提神益思、清心静欲、生津止渴、祛除疲劳、延年益寿的功效,“荼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因此为佛教所推崇。茶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而且茶性与佛教的思想也甚为契合,得道的僧人常以茶作喻,以茶悟理,正所谓“茶禅一味”。其次,唐代是诗的朝代,诗人爱茶,“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茶的“益思”、“悦志”激发诗人的灵感,茶所具有的“清”、“静”的品质对诗的题材、构思、品味、意境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有唐一代才产生了大量的茶诗。而长沙窑产品的一大特色恰恰就是诗文装饰,这些诗文证明了当时民众的兴趣取向,证明了广大人民丰富的精神生活追求,以诗明志,以诗写意。

除了佛教传播以及唐诗的盛行外,湖南本土茶叶兴盛也是长沙窑生产大量茶具的原因。茶为“南方嘉木”,湖南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地很广。唐代湖南茶叶产区已分布到湘、资、沅、醴的四水流域,其产茶县相当于现今的四十余个。自古以来,湖南就盛产茶,晚唐著名诗僧齐已(861-937年)在《谢湖茶》一诗中曾提到,“湖唯上贡,何以惠寻常?”记载了岳阳湖茶在唐代就是贡品的史实。有如此丰富的茶史,湖南本土制造的茶具也不会逊色,长沙窑即是一例。

长沙窑所生产的茶具一般出土于墓葬、水井、城址或者窑址中,而出自墓葬的多半为小型墓葬,这些迹象证明长沙窑生产的茶具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它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皇家金银茶具相对应,正好为后世完整研究唐代茶文化提供了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李建毛《长沙窑有关问题研究》中国古陶瓷学会编《中国古陶瓷研究》[M].紫禁城出版社,2003

[2]黄雪妍《长沙窑饮茶用器造型研究》[D]

[3]封演《封氏见闻记》[M]

[4]周世荣《从唐诗中的饮茶用器看长沙窑出土的茶具》[J].农业考古,1995(2)

[5]曹宇琴《略谈长沙窑出土的茶具》[J].茶叶通讯,1995(1)

[6]李春祥《饮食器具考》[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7]李效伟,《长沙窑:大唐文化辉煌之焦点》[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8]陆锡兴主编《中国古代器物大词典》[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9]陆羽《茶经》[M]

[10]陆明华《长沙窑有关问题研究》耿宝昌主编《邛窑古陶瓷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11]《神农本草经》[M]

第9篇

曾衍东生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字青瞻,一字七如,号七如居士、七道士,祖籍山东嘉祥,为曾子第67代孙。清乾隆壬子(1792年)举人。据嘉祥《曾氏祖谱》记载,其祖上在明代嘉靖十八年(1539年)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并从此世袭爵位。曾衍东的父亲名尚渭,是个恩贡生,游宦江南,曾官居广东博罗县令。曾衍东自幼随父游走南北,童年的经历奠定了其开阔的胸襟,同时也开启了他坎坷飘荡的一生。

他仕途坎坷,直至50岁迟暮之年由人举荐,才得任湖北江夏县令,后调任巴东县令。曾衍东个性清高、倔强。他曾在《日长随笔》里写道:“人所不能做的,我偏要做去,人所不能减的,我偏要减去。”依这种性格,他在中国官场的遭遇可想而知。63岁那年,因断案而触怒巡抚,而他坚持“此官可去案不移”,终被降罪罢官,流放温州。

曾衍东携家小流放温州后,先住在同姓旧宦曾儒璋后人曾立亭的家中。曾立亭居温州郡西,其宅名“依绿园”。他念同姓之谊,款接曾衍东居园之“入画楼”。第二年曾衍东在园边宝庵桥附近一大榕树下自建房屋。这里面向九山湖,湖光山色正好,于是他把自己的居所命名“小西湖”。并在门上写了一副对联:“挂冠自昔曾骑虎,闭户于今好画龙。”然因屡遭磨难,流放温州的曾衍东终究心境黯然:“……直住得意懒心灰,了无生趣。最是没饭吃,乃一桩要紧事。家中大口小口,哑哑待哺,温州又特死煞,道士困穷,拙于谋生,不得已,只好涂涂抹抹,溷人眼目,画几张没家数的画,写几个奇而怪的字,换些铜钱,苦渡(度)日子。”(《古榕杂缀・小引》)

曾衍东博学多才,“工诗及书画,笔墨狂放,大致以奇怪取胜。镌图章,幕古出奇。”有诗曰:“风扇扇风扇在空,扇风风出扇之中;有风不扇无风扇,不扇无风扇有风。”《药堂语录(周作人自编文集)》中有《曾衍东诗》一文。曾衍东曾画一幅“敬惜字纸”的条屏,上方题诗云:“惜字当从敬字生,敬心不笃惜难成;可知因敬方成惜,岂是寻常爱惜情。”他是一位颇有造诣的书画家,按说以字画糊口应该不成问题,但他又是个狂放奇才,“人索我画,我却不画;人不索画,我偏要画”。有一巨贾特来买画,甚倨傲,立峻拒。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晚年生活的凄苦:“苦的是老来穷,万里孤苦,愁的是亡命囚徒东海鳏。无生路,穿也无衫,食也无餐,断发文身,尽消磨瓯越荆蛮。”(《古榕杂缀・折桂令》)。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遇赦,年已七十,贫老而不能归,道光十年(1830年),终客死浙江永嘉。

曾衍东著有《武城古器图说》《哑然集》《小豆棚》,还有诗集《哑然诗句》《古榕杂缀》《七道士诗抄》,杂记《日长随笔》等存世。

《小豆棚》是曾衍东最重要的著作,为文言短篇小说,其内容涉及忠臣烈妇、文人侠士、仙狐鬼魅、奇珍异闻、善恶报应等。豆棚瓜架历来是人们避暑消闲、谈古论今之所,所以古人常以“豆棚”名其闲书。曾衍东的《小豆棚》原为8卷,近似于《聊斋志异》,后人评价此书“在清人笔记小说中尚属佳构”(《说苑珍闻》)。在艺术上,《小豆棚》叙事婉曲,往往腾挪跌宕,妙趣横生;语言简洁,却能穷形尽相,神态毕现,文学成就很高。清末民初伪书风行,表现在文言小说领域尤烈。民国间,《小豆棚》曾以《聊斋补遗》之名翻印。

曾衍东在《序》中说:“《小豆棚》,闲书也;我,忙人也。作此等书,必其人闲,其所遭之时闲,其所处之境闲,而后能以闲心情为闲笔墨。我为秀才忙举业,为穷汉、为幕、为客忙衣食,哪得工夫闲暇,作一部十余万言的闲书?即偶有闲时候、闲境地,又焉能忙里偷闲,向百忙中草草干这闲事!然则我何以有是书?我问之我,我亦不解。我平日好听人讲些闲话;或于行旅时见山川古迹、人事怪异,忙中记取;又或于一二野史家抄本蛤录,亦无不于忙中翻弄。且当车马倥偬,儿女嘈杂之下,信笔直书。无论忙之极忙,转觉闲而且闲。盖能用忙中之闲,而闲乃自忙中化出;无他,贵心闲耳。心一闲,则无往不得其闲。将所有诸般贪、嗔,爱、恶、欲,种种不可思议,而我心闲闲,不与之逐而与之适;把那些闲情、闲话、闲事、闲人,竟成一部闲书于我这忙人之手。”

在《小豆棚》卷16有杂剧《述意》一折,即曾衍东自演其家事。剧中写山东一儒生,性情落拓狂放,平生与琴、棋、书、画、诗、酒、花为伴,故自号“七如居士”。但居士久未发达,家徒四壁,穷困潦倒,囊中羞涩,便四处游历,后因天气炎热,居家消夏。此剧一开始写剧场布景:场上设豆棚一架,满开豆花。陈几案笔砚瓶尘。中悬“雨丝草堂桂馥书屋”匾额,两旁挂“白昼饶人听说鬼,青天扯淡坐浓阴”对联。儒生在豆棚下批阅自己的新作《小豆棚》数卷,其妻妾携儿女至跟前凑趣,儒生见“妻贤妾淑,儿大女娇,八口清贫,一家欢聚”,便甚感欣慰自足,遂将书中的古今典故,历述一番。

在曾衍东去世50年后的光绪六年(1880年),上海申报馆出版了《小豆棚》16卷(203篇,1函6册)本;民国24年(1935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出版了标点排印本,其编排体例同光绪本。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徐正伦、陈铭选注《小豆棚选》本;198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杜贵晨校注《小豆棚(校注)》本(16卷,209篇);同年荆楚书社出版了南山点校《小豆棚》本;2004年齐鲁书社出版了盛伟点校《小豆棚》本等。

责编 潇然

第10篇

占诗文默写,是中考必不可少的部分,一般针对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文作品中的主要语句进行考查,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总体上以课程标准规定的篇目和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为主。

从考查趋势上看,重点考查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诗文主旨句和富有文采的句子。

从考试题型上看,主要分为直接型填空、理解型填空、运用型填空和归纳型填空。直接型填空占较大比例,是古诗文默写的重点;其他三类有一定难度,是古诗文默写的难点。

【典型例题解析】

(一)直接型填空

这类试题要求直接写出所给语句的上句或下句,或补全诗歌,或默写整首诗歌,难度较小。

1.(2014年安徽卷)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肉食者鄙,____。(《左传・庄公十年》)

②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③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④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烽火连三月,____ 。(杜甫《春望》)

⑥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⑦人有悲欢离合,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⑧醉里挑灯看剑,____。(辛弃疾《破阵子》)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解析】解答直接型填空,要记清古诗文名句名篇,不要漏填、错填;重点突破生僻字、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同的书写。如本题“山气日夕佳”中的“夕”,“月有阴晴圆缺”巾的“圆”,“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烛”。

【答案】(1)①未能远谋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③山气日夕佳 ④潮平两岸阔 ⑤家书抵万金 ⑥黑云压城城欲摧 ⑦月有阴晴圆缺⑧梦回吹角连营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理解型填空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诗句的含义或其在文巾的作用来填写相关的语句。

2.(2014年内蒙古赤峰卷)根据提示默写。

(1)杜甫《望岳》中抒发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工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巾,简练而又生动地概说涮庭湖阴晴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4年浙江丽水卷)古诗义名句默写。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随白居易打马春行钱塘湖,寻找“乱花渐欲迷人眼,_(1)_”的春意;梨花落后清明,和晏殊一起邂逅“池上碧苔三四点,_(2)_”的惊喜;陪陈与义登上岳阳楼,发出“白头吊古风霜里._(3)_”的感怀;听陆游咏梅,不仅知她风雨黄昏中的寂寞盛开,更懂她“_(4)_,_(5)_”的芳魂永驻;看欧阳修酣饮醉翁亭,他那一句“_(6)_,_(7)_”,道出多少文人墨客寄情杯中之物的洒脱!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结合提示语进行判断。如第2题第(3)空,根据“对偶句”判断,应从诗歌的颔联、颈联中寻找答案;结合“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可以明确答案为“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再如第3题第(4)(5)空,从“芳魂永驻”猜想,可知答案应是写梅花凋谢之后的情景的句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案】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叶底黄鹂一两声 (3)老木沧波无限悲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只有香如故 (6)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 (7)在乎山水之间也

(三)运用型填空

这类试题设置某种特定的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填写恰当的语句。这类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4.(2014年湖南衡阳卷)李老师在离退休教师座谈会上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继续奉献教育事业的心愿。

5.(2014年福建福州卷)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要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往往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4年浙江台州卷)面对污浊发臭的河流,环保局领导感慨道:“‘五水共治’工作真是‘_______________’啊!”(填写《论语・泰伯》中的句子)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注意题目设计的情景,抓住隐藏的提示信息,并结合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进行回答。第4题,根据题目情景中重要信息“离退休”“继续奉献”,不难想到《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虽然辞官但仍然要为国家效力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第6题,治理污浊发臭的河流,非一日之功,可谓责任重大;体会环保局领导的心理,可以联想到《论语・泰伯》中的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答案】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6.任重而道远

(四)归纳型填空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题干中提出的归纳要求来默写诗句。

7.(2014年黑龙江绥化卷)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诗句是写离别的痛苦和伤感之情的,也有些送别诗却把离别之情写得乐观豁达。请写出学过的诗中能表达这种乐观豁达之情的上下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4年山东聊城卷)写出两句关于“担当”的诗句。(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重点关注题干的要求。第7题,抓住关键词“酒”,从两首诗歌中筛选含有“酒”的相关语句来回答。第8题,从自己的积累中,搜寻“关于担当”“连续的两句”诗句即可。

【答案】7.示例一: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示例二: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8.示例一: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示例二: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常见题型撷英】

1.(2014年北京卷)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毕业在即,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向你的同学表达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

2014年江苏南京卷)用诗文原句填空。

(1)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孟浩然《春晓》)

(2)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5)南京市巾学生“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校园里汉字学习的热潮,这种景象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空)

3.(2014年上海卷)默写。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4.(2014年辽宁沈阳卷)诗文填空。

(1)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尽日不能忘。

(3)马蹄声碎,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5)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7)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

(9)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10)子在齐闻《韶》,_______________,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1)《春望>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忧国念家者的具体形象。

5.(2014年山东菏泽卷)(1)补写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2)依据课文填空。

①有为者辟若掘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孟论学习》) ②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根据提示默写。

①国家主席在莫斯科演讲时说,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有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一定能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②柳宗元《渔翁》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旭日初升、青山绿水的优美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4年广东广州卷)(1)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渚葛亮《出师表》)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古人在诗中常流露一腔愁绪。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愁之深,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愁之多,李清照《武陵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愁之重。

7.(2014年陕西卷)经典诗文默写。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5)小惠未蹋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6)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8.(2014年湖北天门卷)古诗文默写。

(1)大漠孤炯直,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历代义人大都有着浓浓的济世情怀。“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真情流露;“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是范仲淹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担当。

9.(2014年湖北荆州卷)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撩开青青苇草,站在《诗经》的河畔低唱:“蒹葭苍苍,_ ①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②_,道阻且长……”推开一扇门,走进夫子的讲堂聆听:“见贤思齐焉,_③_。”“岁寒,_④。”烽火连天,听诗圣啸吟:“国破山河在,_⑤_,感时花溅泪,_⑥_。”月色人户,随东坡起舞:“人有悲欢离合,_⑦_,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_⑧_”……在文学的河里,流淌着数不尽的风骨与温情,每掬一口,便使生命获得甘露,心灵获得安宁。

10.(2014年四川乐山卷)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请写出一句带“柳”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4年天津卷)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夕阳西下,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3)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5)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12.(2014年江西卷)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3)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白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4年河南卷)古诗文默写。

(1)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锦帽貂裘,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猎》)

(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问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同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新题预测】

一、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溯洲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5.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7.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9.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脱刈麦》)

12.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十。(李商隐《无题》)

1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14. 酒酣胸胆尚开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5.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16. 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7. 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两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8.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9.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0.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1.___________________,征丁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燕、赵、魏、韩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2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2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陶渊明)

2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27.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28.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按要求提空。

34.(改编)曹操在《短歌行》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改编)《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的特点。

36.(改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历史典故,表现对已故老友的思念、对世事变迁的慨叹。

37.(改编)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动物的变化表现早春景象,突出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38.(改编)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看到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39.(改编)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40.(改编)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诗人报效君王、守卫边疆的坚定立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1.(改编)杜牧《赤壁》中借物兴感、以小见大,评论赤壁之战、抒发历史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2.(改编)《泊秦淮》中“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鄙视和悲愤。

43.(改编)《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将士既思念家乡亲人又向往成就功业的矛盾心理。

44.(改编)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45.(改编)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46.(改编)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47.(改编)《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表现沦落他乡的游子内心彷徨无助、漂泊无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8.(改编)《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寄寓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谴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改编)人们常用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无私奉献,即使牺牲自己,也要造福后代。

50.(改编)《鱼我所欲也》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1.(改编)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磨难对人成才的意义。

52.(改编)《曹刿论战》一文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改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王之蔽甚矣”。

54.(改编)《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55.(改编)李白面对明月,吟咏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则这样把酒问月:_________?__________。

56.(改编)王维《使至塞上》描写了塞外壮丽雄浑的风光,被后人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7.(改编)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在写法上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58.(改编)杜甫在《春望》一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诗人感时伤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9.(改编)李清照《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为伊消得人憔悴”含义。

60.(改编)《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1.(改编)《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动静结合,描写了洞庭湖月夜美景。

62.(改编)清朝赵翼在《论诗》一诗中,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63.(改编)陆游在《十一月十日风雨大作》中描写自己梦回沙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常见题型撷英】

1.(1)采菊东篱下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1)处处闻啼鸟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柳暗花明又一村 (4)芳草鲜美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1)浅草才能没马蹄 (2)竹喧归浣女 (3)往来无白丁 (4)沙鸥翔集 (5)此日中流自在行

4.(1)绝胜烟柳满皇都 (2)念此私自愧 (3)喇叭声咽 (4)一曲新词酒一杯 (5)山岛竦峙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属国过居延 (8)巴山楚水凄凉地 (9)望其旗靡 (10)三月不知肉味 (11)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5.(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2)①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犹为弃井也 ②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巾藻荇交横 (3)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烟销日出不见人 G乃一声山水绿

6.(1)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零落成泥碾作尘 ⑤浩荡离愁白日斜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1)归雁入胡天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身世浮沉雨打萍 (4)沿溯阻绝 (5)民弗从也 (6)何事长向别时圆

8.(1)长河落日圆 (2)似曾相识燕门来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后天下之乐而乐

9.①白露为霜 ②溯洄从之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城春草木深 ⑥恨别鸟惊心 ⑦月有阴晴网缺 ⑧千里共婵娟

10.(1)天街小雨润如酥 (2)燕然未勒归无计 (3)以咨诹善道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示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1.(1)断肠人在天涯 (2)载不动许多愁 (3)人生自古谁无死 (4)江人大荒流 (5)无丝竹之乱耳

12.(1)衡阳雁去无留意 (2)大漠孤烟血 (3)报君黄金台上意 (4)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第11篇

出城导语参照“总导语”;自市区至金沙一段路途往返导游词可参照大白岩景区〕  (金沙)

这个小镇叫大金沙,是金沙乡镇政府所在地。往赤桐公路方向前进5公里,就是大白岩景区的小金驿。继续前进,可到达红军四渡赤水的重要战场陛诏、元厚、土城。著名的青杠坡之战就发生在前面几十公里的土城。

金沙乡是赤水竹乡的核心部分,别看是个大山区,农民收入水平却是全市的“大哥大”,属于赤水市经济较发达区域。大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小乡镇沿街多是加工竹筷的小作坊,所以叫“筷子一条街”。

这条溪流叫金沙沟,赤水一级支流,全长11.9公里,据说沙子里含有金矿而得名。去大白岩那个小金驿,就是过去淘金客居住和起运金子的驿站。但是,沙里淘金资源毕竟有限,经过明清几百年的掠夺性开采,金矿早已绝迹,只留下一些淘金客与江洋大盗和美女们共同炮制的噩梦与传奇。这些充满着血腥味的阴谋与仇杀,是足可拍出中国版本式的“西部牛仔”电影的。

(侏罗纪公园门票站)

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信息:大家所向往的中国侏罗纪公园的主体就在这条黄金水道内面。不过,我们先要去参观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山上的乡亲为我们早准备好了“熊猫午餐”,我已经明显地感觉到它的香味了。

(上竹海公园的山坡上)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这是当年登庐山有感而发的诗句。在赤水乘车登山旅游,这是惟一一处。赤水是西南地区楠竹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是全国15个年产100万根楠竹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十大“楠竹之乡”之一。大家早已注意到了,凡所能进入眼球的山山岭岭,全都是楠竹。赤水有句俗话,叫“无水不绿,无山不竹”。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竹大国,也是最早利用竹子的国家,被誉为“竹子文明国度”。据统计,全世界现有竹林面积17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我国竹资源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量的30%。竹子属禾本科竹亚属(科和属是植物分类的专用术语),全世界竹子约150属,1225种,我国大约有38属,500余种,我们赤水占了12属,21种和2变种,变种竹如花孝顺竹、金竹、箐竹、西凤竹、玉山竹、寸八竹等,十分稀有。赤水的主要竹种如慈竹,是赤水分布较广的风景竹,大同镇、四洞沟、燕子岩等地为最多。慈竹又分尖慈、大叶慈数种;还有赤水玉山竹、寸八竹、红壳箭竹、刺箭竹、小箭竹、箬叶竹、紫竹、斑竹、水竹、人面竹、狭叶方竹、苦竹、甜竹等,其中赤水玉山竹、刺箭竹和红壳箭竹,是新近考察发现的珍稀竹种,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而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还是楠竹,又名茅竹、猫头竹、孟富竹,学名毛竹,的毛。因其竹节稀、竹壁厚、尖削度小、材质优良,用途很广,因而成为竹中之王。赤水楠竹总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占全市竹林总面积的81%,年生产楠竹400万竿,尤以葫市竹海公园最集中连片,是支撑赤水森林经济的龙头老大。

(进入竹海区)

现在,我们已进入竹海森林公园。这里距市区40公里。公园占地面积10666公顷,其中楠竹面积3200公顷。竹海公园位于葫市镇境内,1993年5月8日,国家林业部正式批准竹海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6年国家林业部又把赤水市评为“中国竹子之乡”。

竹海公园核心景区分野竹坪、观海楼、翠竹湖三大景点,周边还有圣女瀑布、天心桥窄脊险峰等自然景观。

{贵州导游词 ·贵州黄果树瀑布导游词 ·织金洞导游词·香炉山导游词

(野竹坪)

〔提示:停车后,可引导游人品尝路边山泉——“天鹅泉”(即今所谓“玉液琼浆”),建议对此山泉进行高品位包装,取名“天鹅泉 ”,以成一个小景点。无论春夏秋冬,应安排专门接待员,以竹筒捧水为客人“接风洗尘”,并讲述一个关于白天鹅的故事〕

(天鹅池·竹廊桥)

〔提示:建议对野竹坪入口处现存竹廊桥及水池进行整治包装,水池名天鹅池。塑一只白天鹅立于池中,岸边立白天鹅碑。另外,在竹亭长廊立黎理泰八千里引竹石刻图,并刻同知陈熙晋诗及《仁怀直隶厅志》关于对黎理泰引种楠竹的记载〕

竹海公园所处的那座大山叫青山,这个水池,叫天鹅泉。相传清代雍正年间,这里还是一片火烧过似的丹霞石头山,是四季不雨的烂岩壳,阳天白日鬼唱歌的“死亡之地”。或者说,那个时代赤水还没有楠竹。到了乾隆年间,有个叫黎理泰的福建人,到山那边的后槽村跟一位周姓老板打工种蓝靛草,以后就在这里结婚成家。乾隆三十四年即公元1769年,黎理泰回上杭县张芬乡老家接母亲来黔定居,母亲不愿远行,黎理泰只好带上三个弟弟,并挖了4株楠竹苗回后槽栽种,象征黎氏4兄弟在异地安家落户,不忘故土之根。他们把竹苗从福建陆运入江西,进湖南,再从洞庭转长江入赤水到葫芦垴,共费时3月,才把竹苗抬上后槽栽种,后来成活3株。

这段史实后来写进了清代道光《仁怀直隶厅志》:“楠竹,出后槽,大者围圆二尺余,厅境尚无楠竹,乾隆三十四年间,闽人黎理泰自福建上杭县携三竿竹种,今种者渐多。”

也许是赤水的气候与土质的条件优越,这楠竹见风就长,不过数十年,就在赤水漫山遍岭发展起来了。黎理泰早就想根治对面那座恐怖的“死亡山”,为百姓造福,于是率黎氏家族带上楠竹苗上山来了。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费了整整一个冬天,把这一片荒山栽上了楠竹苗。哪晓得老天久旱不雨,竹苗都了。黎理泰心理一急,病倒了。昏迷中,他好像听见早已亡故的老母亲对他说:“儿呀,赶快去旺隆乡天鹅嘴,向那只石天鹅三拜九叩,请它助你一臂之力!”

黎理泰醒来后,立即吩咐儿孙们带上香烛炮竹,用轿子抬上他,来到石鹅嘴。黎理泰双膝跪下,大声乞求石天鹅降雨救民。这时,只见那石鹅嘴渐渐化作一只白天鹅,展翅飞去。这白天鹅就在刚才大家看到的天鹅池那石壁上连啄了数十下,啄出了一个圆洞,只见一股清泉水哗啦啦喷涌而出,说也怪,这水一出,那血红的山头一下变青了,垂死的楠竹苗转眼变绿了,恐怖的死亡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大青山。白天鹅在这个池子里尽情跳舞、洗澡,耍了一时三刻后,又扑地一翅飞走了,飞回到旺隆乡的那座石鹅嘴上。

为了永远纪念黎理泰先生求鹅救竹的功德,当地人就在石鹅嘴峭壁上为黎先生刻了一尊石雕像,1982年2月,这处刻艺精湛的石鹅嘴摩崖造像被贵州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眼泉水呢,就叫天鹅泉。据当地山民说,每年夏旱季节,就见一群白天鹅飞到天鹅池洗澡,洗了一个时辰,又悄悄飞走了。只要白天鹅一来,这大青山就要足足下3天3夜雨。这就是大青山为啥子百年长青的秘密。

清代道光年间,仁怀厅同知陈熙晋得知黎理泰先生的大德善举,感动不已,特作了一首诗载入史册:

生前莫作竹王看,千尺梢云又一般。

记否无诸台上客,八千里外报平安。

(鸳鸯树)

这两棵树头挨头、脚挨脚,亲密无间,长相厮守,人们叫它“鸳鸯树”。到底是远古时代“在生愿作比翼鸟,死后化作连理枝”的传统爱情故事?还是现代男女躲在竹海的野鸳鸯?就由各自想象吧。

一位不知名的诗人,被这树感动了,吟了一首爱情诗:

哪棵是男?

哪棵是女?

他和她拥抱在一起

不怕世俗目光

不怕流言蜚语

为了爱情

哪怕得罪天庭

他说:不白活一回

她说:雁叫鸟相随

(竹子开花)

刚才一位朋友问我,竹子既然是一种无性繁殖植物,为什么也要开花呢?是不是一种不祥之兆?是的,竹子主要靠生长竹鞭、竹笋来延续新的一代,俗话叫“竹养鞭,鞭养笋,笋养人”。

我们常见的植物开花,往往是它们生长的鼎盛时期,而竹子却与众不同,它一旦开花,就预示着生命历程走到了尽头,民间都说这是“不祥之兆”,好像缺乏科学根据。造成竹子开花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人们对竹子的生长管理不善,导致土壤板结、贫瘠缺肥,就如千军万马一旦断粮断水,必然走上绝路。不过,竹子开花,也是一种繁衍后代的方式,这些命运悲惨的竹子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敢于违背自身规律,去开花结子,撒向大地,繁衍后代。

其实,竹子的一生所需并不苛刻,只要稍加照料,就能“粗茶淡饭”地活上几十年。

(竹篁幽径)

现在,我们已置身竹林之中,可零距离与竹子对话了。在植物家族中,各类树种成千上万,但进入精神文化范畴的并不很多。中国崇尚松、竹、梅,而竹子又被称为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之树。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中华先民已开始研究和利用竹子,那时,就出现了最早的汉字符号——“竹”字。到了殷商时代,人类学会了把文字写在竹片上,再用绳子串在一起成了可翻阅的“书”,这就是影响了世界文明史的伟大发现——竹简。几乎是同时代,人类发明了竹笔;9世纪初,发明了竹纸,比欧洲早1000年。从古以来,人们以竹比德,以竹象征人的“清高、气节、坚贞”,几乎影响了一支民族的精神修炼。竹子以其挺拔、俊秀、虚心有节的风韵,入诗、入画、入乐、入舞、入书法,形成了浩如烟海的竹子文化体系。

竹子还是公认的环保健康性植物之王,是表土的坚强卫士。同面积的竹林可比树林多释放35%的氧气。一棵竹子可固定6立方米土壤,每公顷竹林可吸收12吨二氧化碳,可蓄水1000吨,是其它任何树木都不能比的。竹子属于速生植物,是速生桉树的3倍,且成活率高,地球上任何一种植物都不可能像竹子那样快速进入状态。因此,对于带活一方经济、绿化生态环境,都是最佳选择植物。

另外,竹子还有“养生增寿”的功用,可入食,可入药,自古为山民度荒充饥的“救命粮”。英国一位科学家说:“如果说玉米的发现与利用创造了印第安人的文化与历史,则可无疑地说竹子的发现与利用创造了亚洲人的文明与历史。”

(观海楼)

竹海公园最精彩的一章——观海楼到了。所谓观“海”,就是站在楼上观看随风而舞的竹子林海。

楼阁是古代园林中的高层建筑,是登高望远的最佳观景台。从古以来,天下名楼何其多!南昌滕王阁(高57.5米),武昌黄鹤楼(高51米),北京钟楼(高47.9米),北京鼓楼(高46.7米),北京佛香阁(高41米),河北承德大乘之阁(一名三阳楼,高36.65米),西安钟楼(高36米),河北正定大悲阁(高33米),西安鼓楼(高33米),成都望江楼(一名崇丽阁,高30米),山西春秋楼(高30米),广州镇海楼(高28米),贵州从江高阡鼓楼(高23米),贵阳甲秀楼(高22米),湖南岳阳楼(高19.72米)等,而近几年新建的著名楼阁,最高的大约是张家界天子阁(高30米)。而赤水观海楼,高7层28米,如果放到古今著名楼阁的行列,单以其高度比较,观海楼是可以榜上有名的,堪称西南第一楼。

现在,我们一齐朗诵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朋友们,上观海楼!(观海楼远眺)

刚才,我们在竹林里穿来穿去,怎么也找不到 “海”的感觉,这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我们借助楼台的高度,终于可以足踏青山之巅,倾听这汹涌而来的竹海涛声,拥抱这苍苍莽莽的绿色世界了!

大家不妨把眼光看得更远一些,更远一些;把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一些,更高一些。在层层叠叠的山梁那边、那边、再那边,全都是竹,我们的概念应该是180平方公里的山山岭岭,全都是竹海,这是中国大西南地区最大的竹海!

算起来,从乾隆三十四年黎理泰先生引来4株楠竹苗在赤水落户,也才230多年,不曾料弹指一挥间,沧海变竹园。黎先生做梦都没想到,就那一次万里移竹的壮举,竟然改变了赤水山水的生态,改变了赤水人民的生活,改写了赤水经济的历史。

(远眺天心桥窄脊)

请大家把目光转向东方,那里有一座海拔1400余米的半弧形丹霞山绝壁,当地人叫天心桥窄脊。所谓窄脊,就是窄窄的山梁,是丹霞地貌特征的一种类型。对面那座山的脊梁两侧是数百米高的断崖绝壁,往下俯视,深邃莫测,环顾四周,满眼竹海浮云,乍看就像一座石桥架在云层之上。这窄窄的山梁,自古为山民过往通道,由于危险万分,就有人在窄脊旁建了座小庙,凡过“桥”的人必在小庙焚香祈求神灵保佑。传说良心不端的人,过桥时必心惊胆颤,不少人坠崖而死。有人就在石壁上刻了“天地良心”四个大字,故把这窄脊称为“天心桥”。

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愿带各位过一过这世上罕见的“天心桥”,也想趁此机会检验一下有没有“良心不端的人”。

可惜时间太紧,就留个悬念吧!

〔提示:下楼,回头观楼〕

古来天下名楼杰阁,并非完全以楼层高度论高低,它必须以名园名城或名胜作平台依托,以名流名作作精神支柱,以神话传奇作文脉根本,以诗词赋对作灵魂生命,缺了哪一项,就好比那些蛮汉粗人,再高再大也不过是吃饭的人一个。岳阳楼成名,有范仲淹《岳阳楼记》;黄鹤楼成名,有李白黄鹤楼诗;大观楼出名,有孙髯翁天下第一长联;滕王阁出名,有王勃《滕王阁序》。当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曾专写《求记书》,请范仲淹作《记》,他认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文,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结果,范仲淹欣然承诺,一气呵成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

那么今天,我以观海楼主人的身份,真诚地向各位朋友求记求赋求诗求对联,入选者,将刻匾张挂,与楼台共垂青史!有意者,可直接与本导游联系。我这里拜托大家了!

(下坡·竹廊石级)

刚才在观海楼看赤水竹海,一些朋友感到不可思议,黎理泰引竹种不过230多年,怎么会铺天盖地绿了几百平方公里。前面说过,竹子属于速生性植物,是速生桉树的3倍,平均每天最快能生长1米左右,且成活率高,俗话说一年栽竹,二年出笋,三年成林,四年成荫,五年卖竹度光阴。而且,种竹便宜,成本不高,一次种竹,代代受益。

竹子不仅长得快,而且长得高,上世纪八十年代,专家在葫市发现了中国最大的楠竹,高22.3米,胸径达18.8厘米,可称华夏楠竹之王。

(天锣·地鼓)

下这360级台阶时,请大家注意脚下有没有一种奇怪的声音。哪个第一个听到了,他就是今天旅游团中的幸运者。

——啊!这位女士(或先生)听到了,恭贺你!请问像啥子声音?

像雷声?像鼓声?再蹬几脚!对,这咚咚咚的声音就是从地底下传出来的,山民们叫它地鼓。

赤水这地方也怪,就在大白岩上世外桃源的一段路上,也有地鼓声。更奇怪的是,离这儿4公里处的甘溪尽头,有一座呈弧形丹霞崖壁,高数十米,只要你往内一站,开口说话,声音便在绝壁来回游荡,像锣声一样余音不绝,当地人叫那为“天锣”。1994年,中国人民总政治部原秘书长兼军事博物馆馆长贾若瑜将军回赤水老家探亲,对天锣地鼓景观慨叹不己,信口吟了一首诗:

虺江曲曲绕青螺,疑似瑶池落凤坡。

绿海阶梯鸣地鼓,丹岩绝壁听天锣。

迎风自有千山竹,伴月能无万岁桫。

大好自然偏赤水,蓬莱仙境此间多。

咱们赤水历史上好像没出什么巨人伟人,但“赤水三杰”却是人所皆知的人物,贾若瑜将军就是“三杰”之一,另外两个是三十年代北方左翼作家联盟创始人、党团书记段雪笙和前人民日报社社长秦川。

提起段雪笙,中国前一辈文学界人士大都有一定印象。段雪笙,1901年生于赤水县城,1925年在北京大学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到广州从事革命活动。三十年代初,到上海从事对文化界的宣传组织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同潘训、谢冰莹一起在北平建立北方左翼作家联盟,并任党团书记。同时,创办文艺刊物《前哨》、《北方文艺》,争取了台静农、范文澜等一批进步人士支持北方左联工作。段雪笙与鲁迅、阳翰笙等一批文化名流有长期交往。1931年回家乡赤水,倡办“流波社”(读书会),创办文艺刊物《流波》、《寒夜之华》、《少年大众》。由于长期奔走于人民解放革命活动中,积劳成疾,1946年病逝于四川南溪,年仅45岁。作为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界的一面旗帜,段雪笙列为赤水现代史上文化“三杰”,是当之无愧的。

(翠竹湖)

〔提示:可游湖,可沿湖岸徜徉流连。若是当晚在山上休闲居住者,还可岸边垂钓〕

在海拔1200多米高的大青山之顶,拦溪为湖,把传说中的天宫瑶池搬到这儿来了。真是半湖翠竹半湖水,云烟飘渺惹人醉。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人骚客、大家名流,多是竹子的崇拜者。宋代大文豪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些风雅之士把松竹梅比作“岁寒三友”,竹石梅叫“三益之友”,梅兰竹菊称作“四君子”。

唐代大诗人王维,依小湖造“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并以竹为主题营造了千古名园“辋川别业”。北宋文学家庾信依山溪植竹造园,闲时把钓:“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扬州八怪之一的大画家郑板桥,隐居竹林,画竹画得发疯,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历史上,还有以李白为首的唐代“竹溪六逸”,有以嵇康为首的晋代“竹林七贤”,有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清代“扬州八怪”,这些文化泰斗、国学宗师,以竹结庐,以竹为屋,以竹交友,以竹结社,以竹励志,以竹比德,以竹为文,以竹为画,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就连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著名革命烈士,也是竹子精神的楷模,他在黑暗的牢房墙壁上刻了一首诗: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升,依旧与天齐!

就是以这种顽强不息、高洁独立的竹子精神品格激励自己与敌人作斗争,听来怎不令人热血中肠、壮心不已!

此时此刻,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翠竹湖,谁不想在这里购它一席之地,造一栋竹楼呢?

(竹制品·竹产业)

[提示:从翠竹湖回野竹坪接待点,沿路要插入介绍赤水竹制品及竹产业情况,以适时推出竹制土特产品]

我国不仅是世界产竹大国,也是最早应用竹制品的国家。竹制产品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古代大诗人坡曾对竹的价值作了一个十分准确的总结,他说:“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君也。 ”

赤水竹制产业起步在清代中末期,最先是较为原始的竹子食品,如冬笋干笋系列之类。竹制品最早起于盐运业的发展,如船篷、竹筐、背篓、箩筐之类。以后,扩展到日用竹制品,如睡垫、晒垫、筛子、簸箕、竹扇等。到清、民之间,因文雅之士的需要,始有竹雕笔筒、竹编提箱、画屏、竹帘、竹琴之类工艺品的出现。解放后,特别是近些年来,赤水竹产业已形成较大气候,并逐步成为赤水主打产业经济,年生产楠竹达400—500万竿左右,所产竹制产品,如竹香扇、竹帘画、竹伞、兰花椅、竹笔筒、竹茶筒、竹地板、竹漆筷、竹根雕及上百种竹工艺品。其中竹地板、竹香扇、竹帘画、竹漆筷等是享誉国内外的品牌。赤水市正在朝中国西南竹城迈进。

各位朋友,到了赤水竹乡,不带几件竹制品作纪念,是十分遗憾的。

(野竹坪·接待餐馆)

〔提示:该是用中餐的时候了。用餐期间,可向客人推介本土餐饮文化。内容可参照四洞沟蔡家木屋、大白岩农家接待点等前章所述有关餐饮内容〕

(下山途中·圣女瀑布·硝岩瀑布)

第12篇

笔者在多年的古诗词赏析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现略述于此,以抛砖引玉:

一、赏析“诗情”

1、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经历、个性特征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和情感。如:李白傲视权贵,渴望施展才华而郁郁不得志;杜甫穷困潦倒,乱世流离,有感叹自己不幸、忧国忧国的情杯;刘禹锡、苏轼屡遭贬官;岑参、范仲淹经历过边塞军旅生活;辛弃疾、陆游遭排挤打击,报国无门;李煜遭遇帝王沦为阶下囚的巨大反差。

2、通过标题来确定诗歌写的是什么内容和情感。有些标题即指明了诗的主题,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友情的;出现“塞上塞下”,表明是边塞诗,往往表现的是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思乡之情;出现“秋”,则往往是悲秋之作,抒发的常常是思乡怀人之情。

3、通过意象(人、景、物)来确定。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柳”与送别有关,古人有折柳而别的习俗;“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令人感到凄凉哀伤;“”、“梅花”象征是坚强、高洁。

二、赏析“诗技”

“诗技”是指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这是诗词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言志抒怀的。教者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叙事、写景、议论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具体为:⑴直抒式,即直抒胸臆。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⑵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如此。⑶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方式。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观沧海》、《春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渔家傲》、《天净沙秋思》等均是情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⑷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笔者在分析时常提问“为什么要用修辞方法”、“用与不用有什么不同”等,启发学生理解修辞方法运用的作用。如:《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书湖阴先生壁》中送青入门的两山是多么的多情可爱;《望庐山瀑布》中的夸张则表现出李白诗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观刈麦》中农民辛勤劳苦与自己不劳而获的对比,表现白居易作为封建官吏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是双关词,要分析其深刻含义则要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比喻等修辞手法。

3、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在教学中要讲解透彻,以便学生能由此及彼,在诵读时注意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泊秦淮》首句以“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烘托出凄迷冷寂的气氛,暗示唐王朝国运衰微,隐含对国事的担忧,与下文沉湎声色享乐的达官贵人形成对比;《观沦海》中,曹操先写眼前大海生机勃勃的实景,后写想象之景――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气象,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宽阔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