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染科护士论文

传染科护士论文

时间:2022-04-20 19:03:29

传染科护士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传染病;护士;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875【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05-01

传染病科护士长期护理传染病病人,工作压力大,再加上一些其他的主、客观因素,他们的职业暴露潜在危险非常大,如何提高传染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是我们迫切需要讨论的问题。

传染科护士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各种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防护,对职业暴露有应对措施。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淋病、梅毒、艾滋病等疾病的发病趋势呈上升状态。因此,传染科病房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危险性相应增加。为了保证传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避免、减少职业危险,应制订出更有效的防护措施[1]。

1 护理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1.1 物理性的危险因素:针刺伤或锐器伤最常见。在传染科临床工作的护士,很大程度地发生过针刺伤或划伤,如果不慎被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被感染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2]。

1.2生物性的危险因素:护士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组织器官以及其他感染性材料,而这些都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1.3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护士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治疗、护理,还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且社会对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法律又对医疗事故制定了更严历的惩罚条例。 护士工作繁琐,频繁倒班,且不少医院护患比例严重不足,所以护士极易身心疲惫,再者传染科病患者存在脾气暴躁情况,这些来自多方面的不良因素对传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的影响较大。

2 应注重职业防护的环节

2.1 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按规定洗手,否则手上带有许多细菌、病毒,如意外损伤则易受感染。

2.2 护理操作中,采集标本、注射及输液治疗是护士日常的基本操作,如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易造成职业暴露。

2.3 护理操作后,在整理用物、丢弃废物时,弃物处置,分类不规范。

3 护士职业防护措施

3.1建立健全护士防护措施,规范传染科护理操作环节,提供专门理论学习和相关技术操作培训,使执业人员对相关疾病了如指掌,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3.2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科室安排安全质量分析会,进行职业安全教育,传授考核每位护士“职业防护”工作流程,指导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正确处理。

3.3 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 ,每日对各病房进行60 min紫外线空气消毒。进病房操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及戴手套,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3.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护士的职业决定了要遵守、服从医生,无形中降低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度。护士的职业工作压力大,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生活不规律,时常面对和感受患者的痛苦,如病痛的折磨、高额的医疗费用、生活质量下降等。大家要对护士给予全方位的关怀,使其在护理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的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护士还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涵养,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薛芬,李新,马梅.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4~65

第2篇

[关键词] 传染病;护理;职业暴露;对策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淋病、梅毒、艾滋病及发病趋势也在增加。因此,传染科病房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危险性相应增加。为了保证传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险,应制订出更有效的防护措施[1]。

1 常见危险因素

1.1 物理性的危险因素 针刺伤或锐器伤最常见,其中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占84.2%[2]。美国CDC报道,有1758名医务人员做过HIV抗体检查,有26名HIV抗体阳性(1.5%),其中3名曾不慎被HIV污染针头刺伤过皮肤。英国有1名护士不慎将带HIV患者血针头刺伤过自己的手指后HIV抗体阳性[3]。

1.2 生物性的危险因素 护士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而这些是最常见,又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1.3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护士工作较琐碎,频繁倒班,易造成身心疲惫;另外,人们对传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势必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

2 常见发生环节

2.1 操作前 护理人员没有勤洗手,皮肤上带有许多细菌、病毒,若遇意外损伤易感染。传染病房内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细菌和病毒,使医护人员易通过呼吸道黏膜感染传染性疾病。

2.2 操作中 在临床护理中,各种标本的采集、注射及输液治疗是护士每天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如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易造成职业暴露。

2.3 操作后 在整理用物、废物丢弃过程中,不正确的弃物处置,分类、标识、处置不规范。

3 发生职业暴露原因

3.1 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规程时不规范 对执行规章制度松懈、怠慢,对潜在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

3.2 护理技术水平偏低,业务知识较缺乏 对传染病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良操作习惯,不采纳及遵循预防针刺伤的有关规定和建议。

3.3 生理、心理、社会原因 护理人员的工作繁忙,频繁的倒班,造成生物钟紊乱。同时护士又承担社会职能(婚育等)易造成身心疲惫,使护士机体抵抗力下降。为了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有时接触传染病患者时,不穿隔离衣、不戴口罩、不戴手套,增加了职业暴露的机会。

4 防范措施

4.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规范传染科护理操作各个环节,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合理安排每位护士班次。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传染科各种疾病理论学习,使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了如指掌,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使工作有条不紊,以最优化的方式参与工作,并实现工作目标,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

4.2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护士长利用安全质量分析会,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学习并考核每位护士“职业暴露”工作流程,指导每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对个别护士经常发生针刺伤的,要找出原因,给予人文关怀的同时纠正其不良习惯性操作行为。建立各种废用医疗物品分类标识放置,专人清点回收,设立锐器收集箱。

4.3 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 认真进行环境因素和作业风险评价,每日对各病房进行60 min紫外线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操作前洗手,操作中每人一巾一消毒。进病房操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及戴手套,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4.4 医院、科室加强发生职业暴露后支持系统 增强护士之间支持系统,对受伤护士给予人文关怀,以减轻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不良情绪反应。同时大力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呼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医务人员,对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4]。

4.5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在护理工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的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沉着冷静。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自身的涵养,以朝气蓬勃的面貌迎接每一天的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把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薛芬,李新,马梅.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4-65.

2 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59-284.

3 魏承毓,张汉民,李遂初,等.实用流行病学.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41-560.

第3篇

[关键词] 传染病防治 急诊医护人员 测验

[中图分类号] R1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51-03

卫生安全防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当前卫生事业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传染病防治在卫生安全防御体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我们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许多新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003年我国多个省市发生SARS的流行,就是对卫生安全防御体系的一个考验。面对突发的急、慢性传染病,医院急诊科室成为了防御的最前沿阵地,如何加强急诊医护人员各种传染病防治的知识、增强防范意识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成为各种类型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基线调查的目的就在于了解目前北京市急诊医护人员掌握传染病知识的现状,根据测验结果制定对急诊医护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培训计划;以增强急诊医护人员对各种类型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具体摸底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北京市先去五家三级甲等医院和三家社区医院,对其急诊意识和急诊护士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摸底测验。本次测验共有来自朝阳、天坛、陶然亭、友谊、同仁、宣武、大栅栏和椿树等8个医院的120名意识和142名护士参加,各单位参加人员情况(见表1)。

表1 各医院参加测验的人员情况

1.2 研究方法 邀请6名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家拟出两套针对急诊医生和护士的测验试题,经过多次修改论证后形成最终的测验试卷,满分均为100分。由调查员到各医院进行集中摸底考试,急诊医生和护士均为匿名参加本次测验,医生考试时间为45分钟,护士为30分钟。同时对部分急诊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日常接诊情况调查,了解日常接诊中38种传染病出现的频率,接诊频率按五级评分,分别为0=从未遇见,25=偶尔遇见,50=一般,75=比较常见,100=非常常见,共回收问卷49份。

1.3 分析方法 应用Epi6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核对,SPSS10.0统计软件对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并比较分析不同级别医院的得分情况。计算日常接诊中传染病出现的频率得分,小于25分为少遇见,大于50分为比较常见。

2 结果

2.1 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2.1.1 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本次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共有50道题,每题2分,各题的难度、区分度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区分度大于0.4的有40题,占80%,在0.19以下的有4题,占8.0%(见表3)。难题和容易的试题题数目各为14、9题,分别占28.0%、18.0%(见表4)。

表2 急诊医生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表2 急诊医生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表3 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区分度统计

表4 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难度统计

通过计算库德-理查逊(Kuder-Richardson)系数来检验急诊医生试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R=0.9341,显示急诊医生摸底测验试题具体有很高的信度。为了检验本次用于测验的试卷的效度,我们特邀请几位传染病专家,请其主观判断试卷的内容效度,结果证明该试卷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可以用该试卷测验急诊医生的传染病防治知识。

2.1.2 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本次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共有30题,其中前10道每题4分,其余20道题3分,各题的难度、区分度统计结果(见表5)。其中,区分度大于0.4的有20题,占66.7%,在0.19以下的有6题,占20%,(见表6)。难题和较难题数目各为9、8题,共占56.7%,说明急诊护士的题目较难(见表7)。

表5 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区分度统计

表6急诊护士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表7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难度统计

计算库德-理查逊(Kuder-Richeardson)系数R=0.9735,显示急诊护士摸底测验试题具有很高的信度。专家判断试卷的内容效度也很好。因此可以用该试卷检验急诊护士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2.1.3 急诊医护人员日常传染病接诊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涉及传染性疾病38种,按从未见过、偶尔见过、一般、比较常见、非常常见五种情况分别赋予0、25、50、75、100分,分别计算每种疾病接诊频率得分(见表8)。其中接诊频率得分为0分,即从未接诊过的传染病有五种,分别是鼠疫、黑热病、布鲁氏病、莱姆病、炭疽。大于50分的五种分别为流行感冒、痢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感染性腹泻。

表8 急诊医护人员接诊传染病频率得分的均值

2.2 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的总体情况 本次测验共回收合格的试卷262份,包括120名医生和142名护士的试卷,无空白卷。其中急诊医生的平均成绩为57.35分,护士的平均成绩为57.62分(见表9)。

表9传染病知识测验总体情况

2.3 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比较 五家三级医院急诊医生的平均分为60.14,三家社区医院急诊医生平均分为52.87,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得分差异有显著性(F=15.475,P

表10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测验结果的比较

2.4 不同医院急诊医生测验情况 各个医院急诊医生参加摸底考试测验的结果(见表11),友谊、同仁、宣武三家医院医生的评分均超过及格分60分,友谊医院急诊医生得分最高(64.9),陶然亭医院得分最低(49.8)。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医院得分有显著差异(F=5.595,P

表11 不同医院急诊医生摸底测验结果

表12 各医院急诊医生得分两两比较的显著性结果(P值)

2.5 不同医院急诊护士测验情况 各个医院急诊护士参加摸底考试测验的结果(见表13),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医院得分有显著性差异(F=3.354,P=0.003),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显著检验结果(见表14),椿树医院急诊护士得分显著高于除陶然亭以外的其他6所医院。

表13 不同医院急诊护士摸底测验结果

表14 各医院急诊护士得分两两比较的显著性结果(P值)

3 讨论 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是急、危重症多,流动性大,有传染患者就症。绝大多数成人传染病患者发病后并不是直接到传染院和综合医院的传染科就诊,而是可能直接到急诊科就诊,许多急诊医护人员常是病人一到就要立即进行救治,不可能把病人放到一边,先窒息询问病史和做好各种防护再去抢救病人,这种工作方式无疑是将急诊科工作人员暴露在危险的境地之中,如有烈性传染病,这些科室的医护人员如不是具备较强的传染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将势必造成传染的漏诊和误诊。例如本次调查中对于有典型临床体征的霍乱和鼠疫病例的鉴别诊断,误诊率分别为55.8%,63.3%。这不仅使得急诊科医护人员成为最容易感染的高危人群,更为严重的如漏、误诊一些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病人,这些病人流入社会就有可能在一般人群中引起广泛的爆发和流行。

此次急诊医生和护士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测验试题均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经几位传染病专家判断证明该试卷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因此可用于检测急诊医生的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

从此次检测结果分析急诊医护人员传染病知识掌握总体一般偏差,均未达到及格分。这表明许多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消毒隔离防护意识,究其原因是因为近年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载趋势,许多高年资的急诊医生常年也未必接诊一例传染病人,而随着医学科学迅猛发展和医疗机构的规模扩大,医院的分科越来越细,普通临床医生与传染科医师也是隔行如隔山,由于目前传染病发病率低、病例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对传染病所获得的知识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要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就必须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培训而仅仅依靠在实践中学习摸索的方式已不适于目前的防治状况了。

此次测验试卷中区分度差的10道试题中,绝大多数难度指数均>0.9,即试题非常容易,这10道题所涉及的疾病及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知识均是目前卫生部或卫生局反复要求进行培训、重点要求掌握的传染病相关知识。例如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性非线性肺炎等,多数医务人员均接受过相关培训,故知识掌握较熟练,试题回答正确率较高。对于难度大的试题,多数为发病率较低或基本不常见的传染病,这些病种的救治一般均在传染病院,因此综合医院的急诊医护人员较少见到此类病例,缺乏相关的就诊知识,例如乙脑、流脑、阿米巴痢疾等。像腺鼠疫、黑热病等传染病所测试人员中根本无人见过,回答正确率就更低了。而病毒性肝炎、猩红热等基本虽然临床相对比较常见,但由于考核内容过于专业,掌握情况也不好。

由于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和在医院医疗工作中的最前线地位,更由于他是医院应急的最易调动力量,因此使得急诊科在自然灾害和大疫到来之时,成为第一时间到位的救护队伍,和疫魔打遭遇战的前头部队,而通过此次对262名急救医护人员的传染病之时摸底测试结果表明,依靠目前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尚不具备抵御传染病流行的条件。

因此尽快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不仅要求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平时要搞好急诊技能的训练,基本知识储备,基础知识的强化,更要熟练掌握各种传染病识别与防护,包括一些少发病和新发传染病,当遇到大疫时不但能给病人及时诊断和恰当的治疗,还能及时发现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为防止疫情爆发流行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同时也能对医护人员做到适当防护,避免工作人员受感染和作为第二传染源。所以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培训不见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当患者是否有传染性或传染性不明确时,以传染病患者对待,严格执行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行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

参考文献

[1] 苏雷,秦唯一,等.反思sars,综合医院急诊工作需要改进的重要环节[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0):716.

[2] 张敏强著.教育测量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8-118.

[3] 王力发,杨丽编.教育统计与测量[M].第一版.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4:294-299.

第4篇

[关键词] 传染性疾病科室;护理人员;焦虑;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4-0010-04

护理学是医学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医学、伦理学、人文学、社会学等多元化的一门独立学科[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以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责任重,尤其传染性疾病科的护理人员经常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均增加护理人员的不良感官刺激。焦虑是应激反应中最常见的情绪反应,长期的焦虑状态可诱发多种疾病,影响健康[2]。本研究主要调查传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的焦虑状态以及影响因素,为缓解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8~12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我市三甲医院的传染性疾病科护士200名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①毕业院校及专业为全日制中等医学院以上的护理专业,包括中专,并已经取得护士执照;②在感染科从事护士工作超过1年;③年龄≥18岁;④既往身体健康,无精神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⑤知情同意,配合调查。排除标准:①未通过职业资格的护士;②临时护理人员;③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完成此次调查。最终纳入调查的护士共200名。另外选择普通病房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对照,入选条件除第2条在普通病房工作外,其余与传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相同。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婚姻情况、月收入情况、生育情况、进入传染性疾病科最担心的问题等。

1.2.2 Zung焦虑自评量表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3]进行调查,包括20个条目,4级评分法,没有或很少时间有为1分,小部分时间有为2分,相当多时间有为3分,大部分时间有为4分。20个条目的总分为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50分为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高。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4]调查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共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越好。

1.2.4 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5]进行调查。包括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分量表和消极应对分量表。1~12条目为积极应对分量表,13~20条目为消极应对分量表。每个条目后分为不采取记0分,偶尔采取为1分,有时采取为2分,经常采取为3分。

1.3 调查方法

所有参与调查的调查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调查前给予专业培训,明确调查的目的、方法、社会意义,引起调查员的重视。向调查员讲解调查量表的内涵,具体条目代表的具体意义,填写表格时的注意事项,指导用语规范统一。本次调查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回收400份,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传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和普通科室护理人员焦虑水平比较

传染性疾病科室的护理人员得分主要集中在50~69分,其中9例护理人员得分>69分,而普通科室护理人员得分主要集中在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2.3 一般情况与焦虑的关系

传染性疾病科室护理人员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社会支持与患者的焦虑程度呈负相关,婚姻状况、生育情况与护理人员的焦虑程度呈正相关(P < 0.05或P < 0.01)。见表3。

2.4 传染性疾病科室护理人员焦虑因素调查

传染性疾病科室护理人员导致焦虑的因素中担心被传染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担心传染家人、物理化学刺激、缺乏理解和支持等,职业防护知识缺乏的比例最低。见表4和图1。

2.5 传染性疾病科室护理人员与普通科室护理人员社会支持情况

普通科室护理人员受到社会支持程度高的比例显著高于传染性疾病科室的护理人员,而程度低的比例显著低于传染性疾病科室的护理人员(P < 0.05)。见表5。

2.6 传染性疾病科室护理人员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等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护理人员的焦虑呈负相关(P < 0.01)。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患者的焦虑关系不明显(P > 0.05)。见表6。

3 讨论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通常情况下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表现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6]。它可以在人遭受挫折时出现,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而发生,即在缺乏充分客观根据的情况下出现某些情绪紊乱。焦虑状态通常伴有生理变化,主要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亢进。由于焦虑程度的严重性不同以及个体间的差异,致使这种变化因人而异,但仍有其一致性。居住空间拥挤、环境污染、紧张、工作压力过大均是引起焦虑的常见社会因素[7]。

护理工作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包括应用护理程序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估;执行基础专科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规章制度;遵医嘱执行口服、注射、其他途径给药治疗及采集检验标本;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参与重病抢救并记录;对患者、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责任大、工作量大、压力大、常常不受到重视等,因此护理人员容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目前人的价值的实现以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护理人员所承担的工作以及责任也逐渐得到重视。有研究显示,在卫生保健行业中,护理是职业压力最大的工作之一[8]。护理人员每天接触不同的患者群体,涉及到护士和医生、护士和护士、护士和患者等复杂的人际关系,长期执行轮流夜班的工作方式等,均会给护理人员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护理工作是一个风险大、压力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强健的体魄、过硬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应变能力。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下,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要求,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为了规范护理人员的执业行为,改变护理人员的现状,我国《护士条例》中规定了不同级别医院床护比的比例,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床护比普遍较低。因我国的医疗情况,各大医院存在加床、扩床的情况,医院的床位和护理人员的比例失衡严重,甚至有护工或者临时护士替代护理人员的情况。为了保证工作正常进行,临床护理人员多需要无偿加班加点工作,部分人员存在超负荷工作的情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还要抽空学习心得知识和技能。护理人员的身心均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容易导致焦虑等负性情绪。

在组织行为学中,由于工作压力而导致心理焦虑,从而影响工作绩效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压力效应。长期在高风险科室工作的护士,传染性疾病科室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易传染性,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又不可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等,增加了被传染的几率,因此,传染性疾病科室的护理人员相对心理稳定性较低、敏感性及紧张性高,易造成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在本次调查中,传染性疾病科室的护理人员得分主要集中在50~69分组,其中9例护理人员得分>69分,而普通科室护理人员得分主要集中在69分组。说明传染性疾病科室的护理人员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普通科室的护理人员。另外在传染性疾病科室护理人员焦虑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害怕被传染以及害怕传染给家人是导致其焦虑的前两位因素,这也说明传染性疾病科室患者疾病的特殊性是导致护理人员焦虑的主要原因。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客观支持是指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支援,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9,10]。主观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11-13]。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着差异,有些人虽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并且,人与人的支持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人在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获得别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础[14,15]。在本次调查中,普通科室的护士获得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传染性疾病科室的护士,这也说明人们对普通科室的护士的认知度更高。社会上对传染病的误解以及对传染病患者的歧视现象也间接造成对传染性疾病科室的护理人员存在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在焦虑因素的调查中也显示,其中缺乏理解和支持在所有因素中居第四位。亲人的担忧、家人的阻止,护理人员得到的社会支持少,导致护士缺乏职业安全感,造成心理负担。另外,患者因病情也会产生急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这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是在收入上却没有体现出其劳动的价值,这会增加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感。

在本次调查中,年龄大和工作年限长与传染性疾病科室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大的护理人员焦虑程度越低,而年龄越小的护理人员焦虑程度越高。在临床工作中,年轻的护士具有工作学习热情高等优点,但是与高年资的护士相比,其临床经验少,技术水平相对不足,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在工作中遇到人际冲突或者突发事件时应急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逐渐增强,社交网络逐渐增大、个人影响力也逐渐增加,事业家庭相对稳定,这些均有利于降低焦虑情绪。

婚姻状态与焦虑程度呈负相关,在婚的护理人员焦虑情绪低于未婚的护理人员。在婚的人员家庭生活以及家庭收入都更为稳定,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环境,且稳定的家庭成员和相对固定的社交网络,得到亲人、朋友的社会支持更多,这样有利于缓解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生育情况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有孩子的护理人员焦虑程度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护理人员多为女性,生育孩子后,要兼顾工作和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等责任,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角色行为的冲突也会造成焦虑情绪。文化程度越高的护理人员焦虑程度越低。这是因为一个人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决定了其面对危机时的心态和表现。高学历的人更容易在面对问题时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相关信息,科学地面对问题。低学历的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与高学历的护理人员相比相对较差,多习惯接受别人的观点,面对问题时容易出现盲目焦虑。

综上所述,传染性疾病科室的护理人员焦虑程度高于普通科室的护理人员,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社会支持与焦虑程度呈负相关,而生育情况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吴郁燕,陈美娟.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本科、大专实习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264-265.

[2] 杜惠兰,肖迎光.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护士工作压力及焦虑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3,27(3):597-598.

[3] 杨彦林. 认知行为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75-76.

[4] Blauwet LA,Hayes SN,McManus D,et al. Low rate of sex-specific result reporting in cardiovascular trials[J]. Mayo Clin Proc,2007,82(2):166-170.

[5] Folkman S,Lazarus RS,Dunkel-Schetter C,et al. The dynamics of a stressful encounter: Cognitive appraisal, coping and encounter outcom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0:992-1003.

[6] 窦娟花,张要珍,张少茹. 不同层次护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焦虑状况分析[J]. 护理研究,2013,27(3):600-602.

[7] 马佩芬,史慧敏,金蕾,等. 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176-178.

[8] 李海春. 护士工作中的焦虑心理及相应对策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1):80-82,120.

[9] 轧春姝,邓红. 艾滋病病房护士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J]. 天津护理,2007,15(2):70-72.

[10] 余婷,胡爱玲,张艳君,等. 急诊护士社会支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2):7-9.

[11] 李华英,罗桂英. 老年介入手术病人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相关性调查[J]. 护理研究,2006,20(2):483-484.

[12] 周涵辉,钟湧江.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研究[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4):342-343.

[13] 翁丽芳,胡丽娟,杨洁芝.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9,24(7):32-34.

[14] 杜广才,邢爱红,杜清. 论社会支持在非家族性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J]. 求医问药,2011,9(1):377-378.

第5篇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门诊分诊;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92-011 提供合理的就诊环境,有效地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1.1 位置布局要合理:感染病科门诊与其他门诊必须分开,相对独立建造,应设置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和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处置室、抢救室等。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1.2 环境要符合消毒隔离要求:利用电子传输和数字化技术传递图像,减少纸质文件及胶片传递,减少交叉感染,地面、墙面、桌椅、物件等应每天用消毒水拭擦或喷洒,保持空气流通,并予紫外线空气消毒。各种先进感染控制技术设备、用品的应用,如空气过滤除菌器等的应用,此类产品可以更好地协助我们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3 指引要清晰:进医院大门后有通向各机构部门的指引牌和安排导医,进入诊区后设就诊指南,各功能部门设置明显标示,以便患者更快地了解就诊程序。

2 针对感染科门诊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分诊方法

2.1 门诊患者特点:一方面是对自身疾病担心,由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造成对预后的担忧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是周围人群对某些传染知识的缺乏而造成的对患者的歧视,使其产生自卑的心理;还有一方面是害怕在候诊就诊其间的交叉感染。

2.2 分诊方法

2.2.1 遵循“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分诊护士是患者第1个直接接触的医护人员,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因此,分诊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感,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患者为中心, 以人文护理为宗旨,在工作中主动关心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对患者充满爱心、同情心、要热爱每一位患者。语言要文明、温和,通俗易懂,态度要和蔼,要耐心解释、疏导患者, 减轻其精神上的压力,大多患者都希望能尽快就诊,有些还会抱怨等候时间太长,在接到患者时要面带微笑,双手接过挂号单,请患者座下等候就诊,告诉他们轮到看病时会叫名字。护士要经常巡视,及时发现危急重症患者及不懂得就诊程序、徘徊不定的患者,主动讲解,帮助其顺利完成就诊。

2.2.2 合理安排,尽可能地缩短候诊时间:介绍当日专家特色、专家特长及出诊时间 ,以方便患者择时就医。定时向候诊患者告知候诊顺序变化情况 ,使患者心中有数 ,稳定情绪。分诊护士询问其症状,并简单询问其流行病学史、职业暴露史、密切接触史,必要时应立即提供一次性口罩,避免交叉感染。护送患者到的目标诊室就诊,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提醒下一个就诊患者备好各种检查结果准备就诊,对排队到的患者要领到诊室,并可协助医师进行简单的检查如生命体征的测量等,以减少就诊时间。要杜绝插队看病的现象,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这样才能维持最基本的秩序,但对行动不便、病情重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患者则应安排提前就诊,并向其他候诊患者解释情况,以免引起误会。 护士要与本科住院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床位使用情况,尽快安排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入院。为解决挂号排长龙的烦恼,方便外地患者挂号,我院开通了网上挂号和电话预约挂号,简化了就诊流程,缩短了候诊时间。

2.2.3 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供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利用就诊等候时间,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讲解、音像、宣传画、手册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各种传染病的一般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危害、必要的自我预防措施及就诊情况。控制传染源的知识,如动物源性、血源性及虫媒等传染病传染源的控制知识和方法,传染病患者和带菌者作为传染源,要进行隔离和管理知识的教育,特别对家庭隔离患者更应注意此方面的教育,防止对常见、多发传染病患者隔离的轻视和麻痹,而对病死率高、少见传染病和感染者的恐惧倾向,如对待痢疾患者隔离意识差;对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恐惧害怕,这方面应该加以引导和教育,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有效地切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针对不同类型传染病传播途径;教给大家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消化道传染病,采取“三管一灭” (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 措施,防止病从口入;又如性传播疾病,主要教育大家洁身自爱,注意不良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血源性传染病,除了传统认可的输血传染外,近几年来,因吸毒时使用不洁注射器传染的疾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尤以艾滋病常见,要做好这方面的宣传。提高人群免疫力的知识,主要是普及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的知识。针对性地介绍传染病的家庭防护知识、饮食起居注意事项等。

2.2.4 做好疫情报告工作:对首诊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护士应提醒首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限为甲类2 h、乙类6 h、丙类24 h,甲类传染病或重大疫情时,要通过电话直接报告主管院长、院感办、防疫科、医务处,再由院感办报告区疾控中心;分诊护士要及时做好消毒隔离、登记、上报工作。

总之,作为感染科的工作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时刻面临着各种意想不到的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及各种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是没有规律可言的。[2]将门诊窗口的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提高服务质量,注重细节的服务,分诊护士应具备德、才、技、素等全面技能。因为,护士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就诊患者对医院的整体印象及满意度。要做好分诊工作,护士除了要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基础理论知识、护理方法和必须检验项目外,同时要以端庄的仪表仪态、文雅的言行举止、面带微笑、双目注视着对方、与患者保持距离适中、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对患者的关心与帮助,带给患者舒心悦目的感受。通过不断提高分诊护士的整体素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满意度和医院声誉得到大幅度提高。[3]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第6篇

【关键词】HIV;职业暴露;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01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313-02

Protection of Nurses of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against Profession Exposure to HIVWANG Zhi-huiPanzhihua Iron &steel Co.,Ltd.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of General Hospital,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tect against Profession Exposure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and avoid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of HIV on nurses of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Methods:Study knowledge of HIV,deepen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 exposure to HIV,set up right concept of profession protection,discriminate the danger of profession exposure to the AIDS patients,and implement protection measures.Results:There was no one nurse who was afflicted with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of HIV.Conclusion:Strengthen training of nurses,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 exposure to HIV,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of HIV,and avoid effectively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of HIV on nurses.

【Key words】HIV;Profession exposure;Nutrition status;Protection measure

近年来入住我科病人中被诊断为HIV感染者逐年上升,由此导致我科护士在日常诊疗护理活动中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也逐年增加。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以在医院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传播。在传播的方式中,HIV阳性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比例最高,这就给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1]。据调查统计,在HIV感染者中,6%为卫生工作者,其中63%为护士,可见护士受感染的危险最大。我科护士接触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人的机会较多,如何做好HIV职业暴露的防范,是人人要冷静应对的实际问题。

我科从2006年收治第1例HIV感染者至今,在对多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士既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同情、尊重病人,细心周到地护理病人,同时又做好了自我防护,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6年3月收治第1例HIV(+)感染者至2009年12月,共30例,其中HIV(+)感染者6例,AIDS病人24例,男性25例,平均年龄50岁,女性5例,平均年龄51岁。无手术、外伤、输血史16例,手术史1例,冶游史12例,吸毒史1例,并发肺结核5例,乙肝3例,乙肝+肺结核3例,NKT淋巴瘤1例,平均住院2月。自动出院8例,死亡7例,好转出院15例,6例患者5月后重复住院。

2.防范措施

2.1组织护士学习,加强对HIV职业暴露的认识。

2.1.1认识AIDS和HIV。我科收治第1例HIV感染者时,由于未普及与培训AIDS知识和标准性预防知识,以及在管理和监督中存在一些问题,个别护士在治疗护理AIDS患者时,由于害怕感染而对AIDS患者表现出恐惧、冷漠,或是过度防护,使AIDS患者感到被歧视,加重AIDS患者的心理压力。为提高对AIDS和HIV的认识,及时对我科护士讲授有关HIV的常识专题讲座与“HIV职业暴露的防范”,了解有关的主要传染源,认识到正常的接触使不会传染HIV,使大家树立正确的防范感染意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减少护士们的恐惧心理。

2.1.2职业暴露的概念。HIV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从事AIDS防治工作或者其他工作过程中被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2]。标准性预防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为保证职业安全,凡与上述物质接触者,必须采取隔离及防护措施。

2.1.3树立正确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培训,提高认识,深入、全面地了解AIDS的传播,掌握HIV传播和职业防护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标准性预防原则来保护自己。放下包袱,减轻对AIDS及其患者的恐惧,特别是在医疗护理操作中加强对护士正确的职业防护培训是必须的。强调对标准性预防原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在医疗护理中恰当地使用职业防护,尊重AIDS患者,为AIDS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2.1.4辨别临床病例对护士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HIV感染者大部分首发症状为发热,避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自己眼、耳、口鼻部,侵入性操作时加强自我防护。AIDS疾病晚期,病人处于恶病质,肺部感染、口腔多处溃疡、卡波氏肉瘤感染,传染性较强,要认识其危险程度,正确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各项操作做好自我防护,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被血污染的物品时特别加强防护,包括与病人静脉穿刺、溃疡伤口换药等。

2.2常规措施:在执行血液/体液隔离的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患者入住单人病室,在病房提供一次性清洁用具,备专用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病室整洁、舒适,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物体表面、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稀释液擦拭、拖洗2次,使用专用拖把,明显标记,单独悬挂,门口地毯洒消毒液,并保持湿润。

2.3艾滋病护理防护:

2.3.1加强护理人员有关知识学习,掌握防护措施,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将患者的体液、血液视为传染源,患者的所有治疗、检查护理工作均安排在最后完成,以防交叉感染。相对固定护理人员,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对血管侵入性操作而防止HIV对护理职业暴露的危害,减少感染环节。

2.3.2在护理每位患者前后及脱手套后,仔细、认真洗手,预防医源性感染,入室应戴好口罩、帽、手套,穿不露脚趾的鞋,穿好隔离衣。在进行治疗操作前仔细检查自己的皮肤黏膜有无破损,尤其是手部皮肤,若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双层手套。操作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原则,熟练掌握操作规程,防止操作时被利器割伤或污物、血液溅在皮肤上;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粘膜或破损皮肤、进行静脉穿刺等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认真洗手。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和工作服、口罩、帽子被血液、分泌物污染时要立即更换,接触每一个患者后也要更换手套。如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不慎被血液、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时,要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反复彻底冲洗。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用稀释的含有有效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后再洗手。在进行任何可能出现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戴面罩、眼罩和口罩,保护眼睛、口腔及鼻粘膜,并穿戴具有防渗透功能的隔离衣;进行侵袭性操作时,注意力集中,光线充足,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

2.3.3加强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教育,加深护士对医疗锐器伤害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防护措施。

2.4防止院内感染:病人使用过的听诊器、血压计用含氯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半小时以上后再清洗晾干备用,体温计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再用乙醇浸泡消毒,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被血渍污染的物品表面或地面,先用含氯消毒剂作用半小时后戴手套再擦拭,抹布、地拖丢入黄色垃圾袋内不再使用,病人的尿、粪便先用含氯消毒剂作用半小时后倾倒;伤口敷料、纱布、患者使用过的有血液污染的衣物、床单、被套等物体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指定地方放置,通过专用通道送垃圾中转站焚烧;病人更换的衣物,用黄色胶袋密封后专人送洗衣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再清洗,洗衣操作时必须戴手套,衣物洗净后送回病人专用。

2.5医疗废物处理: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时,应规范操作行为,严格谨慎处理使用过的医疗锐器物,以增强职业安全性,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如及时将用过的针头就近放置到耐刺锐器收集器中[3]。护士在操作时必须遵照护理部及医院感染委员会有关条例,所有废弃的医疗废物,应放在有生物危害标志的黄色垃圾袋或专门容器内送往固定地点焚烧。

2.6用后物品处理:物品表面、治疗车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止血带、输液网套单独浸泡于0.5%有效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清洗,明显标记,单独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及时分离,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切勿套上针帽,将针头妥善放置于硬质不易刺穿的容器中,再与患者使用过的棉签、敷料等全部装进双层黄色医疗垃圾废物胶袋,并贴上标签,焚烧处理。

2.7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化验标本放在带盖的试管内,然后再放在密闭的容器内送化验室,容器必须坚固,以防渗漏与破损,同时在容器外做好特殊标记,化验单要始终保持清洁,专人送检,不与其他标本同送,同时与检验科人员做好相关交接。

2.8终末消毒:指导护工做好防护,紫外线消毒房间1小时,再将污染的床上用品、地垫等全部弃之,用黄色胶袋密封并打上标志送垃圾中转站焚烧处理。并用含氯消毒液擦洗床单位、厕所、墙壁、窗台进行消毒,冲洗地面。待病室干燥后再作物体表面的擦拭和空气喷消毒,关闭30分钟后再通风。

2.9其它防护措施,包括护目镜、帽子、隔离衣、鞋套、面罩等,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放置在指定位置。

3.讨论

HIV感染患者护理对于我科护理人员来说是严峻的问题,由于静脉穿刺、吸痰等各项有创操作,接触医疗废弃物、污染物及患者血液、体液等的机会多,所以职业危险性较高[4]。这要求我们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医德医风,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在做好患者护理的同时,加强职业防护,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HIV感染者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AIDS免疫预防,无根除患者体内病毒的有效药物,由于医务人员缺乏对AIDS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正确理解,导致过高估计AIDS职业暴露风险,造成对AIDS及其患者的恐惧心理[5]。对防护知识认识不足,导致部分护士不愿接近或护理HIV感染者及其AIDS患者,对AIDS恐惧、害怕传染,影响护患关系,甚至歧视。在收治第1例HIV感染者后,我科护士加强有关知识学习,正确认识了AIDS和HIV感染,消除了不必要的恐惧和歧视,为感染者和患者充分提供关怀、情感支持和治疗,帮助患者消除疾病带来的恐惧和绝望,营造相互理解、信任的气氛,减轻由AIDS流行所带来影响的最大障碍,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并采取了有效的职业暴露防范措施,通过对多例病人的护理,未出现1例HIV医院感染。作为感染性疾病科,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已为我科制定详细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在日常护理操作工作中强调标准预防,在接触HIV患者时均能按标准性预防原则做好相关防护措施,护理工作中具有高度警惕性,我科收治多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未造成护理人员的恐慌和心理压力,未发生1例职业暴露。如果我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HIV职业暴露的防护稍有放松,不仅能造成交叉感染,带来很大安全隐患,导致严重后果,故应长期坚持培训和学习,按时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学习,认识AIDS和HIV感染,掌握防护措施,正确执行各项防范措施,保证医疗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郭莉.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19-820.

[2]杨凭.艾滋病预防知识问答[EB/OL].[2007-08-15].省略/jjzx-detail/interlocution/jjzx-hivwd-02.htm.

[3]韩晶,陈征,田建华,等.7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67-369.

第7篇

【摘要】感染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是具有感染性的病人。特殊的环境、特殊的职业造成感染科护士被感染和损害的高度风险,使护士存在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而护理工作的性质又决定了护士必需面对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重重压力。因此,通过制订相关的对策可使感染科护士在工作中更好地加强自身防护,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缓解压力,最大限度地保障身体健康。在生活中创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职业工作环境,在学习上营造一个松弛有序的氛围,尽可能地接受更多的专业知识,使感染科护士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感染科护士;压力源;对策

护士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感染科护士更是特殊中的特殊。由于感染性疾病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护士所从事职业的相对高风险性,而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又对从事护理专业的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染科护士的生理和心理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本文总结了4种压力源的常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现报告如下:

1 造成感染科护士压力源的常见因素

1.1 职业暴露 :由于感染科传染病种类繁多,传播途径多样,感染科护士长期处于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每天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如在护理血液传播疾病的患者中,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可能会导致护士感染疾病,其中以乙肝、丙肝以及HIV的感染几率较高,有的一次就可感染;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结核病的感染率较高,近几年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蔓延,更是增加了感染科护士的风险与压力。

1.2 职业损害 :由于感染科疾病的特殊性,要求对所有物品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很多的化学消毒剂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以前常用的甲醛,它与一定量的高锰酸钾配制用于熏蒸消毒,不但对呼吸道、眼睛有很大的刺激性,还会引起女性的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等;过氧乙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一旦接触未经稀释的过氧乙酸,会引起灼伤、腐烂,此外还可引发头痛、哮喘等;紫外线有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但过量的照射会使皮肤色素沉着,甚至引起皮肤癌,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引起畏光流泪,照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会使人产生恶心呕吐。

1.3 感染科的特殊性

1.3.1 特殊的环境 :感染科大多位于医院的偏僻角落,为封闭或半封闭式结构,工作环境压抑,令人不愉快的消毒水味,带有传染病人的血液、分泌物的针头,呼吸道传染病人呼出的带有细菌病毒的气体,这些都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但又都是感染科护士不得不每天面对的。还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部分护士担心被传染,从而造成人际关系不够融洽,经常受到他人的嫌弃、家人朋友的误解和患者的不理解抵触情绪,这使得感染科护士的心理压力重重增加。

1.3.2 疾病的季节性和爆发性

很多感染性疾病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如甲肝、麻疹、水痘、流腮多发生于冬春季,伤寒、霍乱、菌痢多发生于夏秋季。霍乱、手足口病大爆发,人力资源明显短缺。所以当感染性疾病的季节来临和疾病爆发时,护士的体力压力就暴露出来了。

1.4 社会要求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制度的改革,人们对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继续教育,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这种社会的需要,这就产生了学习压力。

2 对策

2.1 加强职业防护 :加强传染病的隔离及防护措施,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保证护士的人身安全;加强个人防护意识,遵守标准预防原则,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防止病菌侵入;护士应按规范操作,对各类锐器应用专用容器盛放并集中处理;做好手的清洁与消毒,认真执行标准六步洗手法;医院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制订《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及《职业暴露报告登记制度》。如在护理HBV、HCV、HIV患者的过程中不慎被带血的针刺伤,应立即就地进行局部处理,同时通知主任、护士长,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专家讨论;并在24小时内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定期对暴露者进行检测随访,做好登记及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

2.2 职业损害的处理 :对消毒剂要严格管理,特别是过氧乙酸等易暴易燃腐蚀性强的消毒剂要专柜存放。要加强和提高自身防护的自觉性,减少和避免有害气体及液体的接触。消毒柜要严格密封,消毒室要保持通风,接触消毒剂时要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紫外线灯开关应有明显标志,在空气消毒时避免暴露在紫外线下,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及手套。

2.3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医院应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完善的硬件设施,改善不和理布局,以方便护士的工作和生活;医务人员之间加强情感交流,在安排好工作的情况下,多组织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增进了解,缓解压力,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因素对护士的压力;另外,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关系到护理质量的改善,关系到病人安全,也关系到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护士的缺编导致过度疲劳综合征,引起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管理者应合理配置人员数量,合理、灵活地实行弹性排班,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工作紧张状态,使护士在繁琐的工作中既确保适当的劳动强度,又能发挥出最大的工作效率。

2.4 全方位多层次地组织学习:应定期进行在职培训和教育,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和心理素质的培训,提高应激状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应付行为的训练,提高应付水平。由于护士的学历和职称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职业继续教育也应跟据这些差异而有所调整。在内容的选择上尽量照顾多数护士的接受能力和实用性,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全面推广标准预防,制定各种预防职业损伤的工作指南、防范制度,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提高自身防护意识,营造一种护理安全文化氛围,保护其免受损伤、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从容地应对学习压力。

3 小结

第8篇

关键词:六手操作;口腔种植手术;交叉感染

在口腔外科临床诊疗中,由于诊疗操作需要医护人员需要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并在诊疗中使用各种医疗器械(如:三用枪、高速牙钻等),可能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再加之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操作不当、感染防护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近年来我国口腔外科门诊诊疗中医院感染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六手操作是目前最新型的口腔外科门诊临床护理理念,其主要是指四手操作基础上增加1名巡回护士,可按照医嘱组织、准备相关治疗事宜,可有效避免出现医院交叉感染率。本文将随机选取口腔外科门诊收治的168例种植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外科门诊部收治的168例接受口腔种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中男性89例,女性79例,平均年龄为(38.4±2.7)岁;治疗前均经过临床诊断无手术禁忌症,所有患者均接受门诊口腔种植手术。在临床研究中,笔者采取数字分组法将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84例),分别采取六手操作与四手操作,组间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符合临床对照试验条件。

1.2方法 本文两种患者临床口腔种植手术均有同一组口腔医护人员给予治疗、护理,在治疗期间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六手操作、四手操作护理配合。

1.2.1术前准备 对照组。椅旁护士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协助医生更换手术衣帽、穿戴无菌手套;手术器械等物品准备与实验组相同,铺上无菌巾,叮嘱患者术前漱口,术前对口腔进行常规消毒;按照医嘱准确手术所需的种植体,调整操作灯光、牙椅位置;指导患者坐上牙椅并辅助患者调整舒适。

实验组。巡回护士在手术前向患者详细接受手术步骤、手术时间、配合方法、手术费用等相关事项;巡回护士指导患者接受术前常规检查,若患者出现紧张情绪,应及时给予安慰;术前巡回护士给予患者常规洗牙,辅助手术者进行手部卫生消毒处理;巡回护士配合椅旁护士根据手术要求,提前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吸引器(术前消毒处理)、冰生理盐水以及口腔种植的工具、种植体等手术物品;提前入室,采用紫外线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椅旁护士术前准备与对照组相同。

1.2.2术中配合 对照组:椅旁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期间均与医生一起采取坐位操作,掌握手术治疗的基本流程及医生的操作习惯;指导患者采取舒适,并帮助医生调整患者头部,以保持良好的手术操作视野;术中,椅旁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传递手术器械,术中使用吸引器洗净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以及碎屑等;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进行缝合、腱线,并检查患者口腔中是否有出血现象,核对手术器械、物品,无菌处理手术操作创口。

实验组:本组椅旁护理人员术中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巡回护士在术中密切观察医生的操作过程,并根据医生操作需要及时调整治疗区域的灯光;若治疗期间,医生需要补充手术材料、器械,巡回护士及时给予补充、递送,可缩短手术等待、操作时间,避免医生多次接触不同手术器械、材料而出现细菌传播,从而预防发生交叉感染;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性,避免外部细菌进入诊室而引起交叉感染;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

1.2.3术后处理 对照组:手术结束后,椅旁护理人员迅速将牙椅复位,收集、清理手术台上的操作器械、废弃物品;整理手术设备(如:三用喷枪嘴、牙科手机);使用消毒剂对牙椅、痰盂及治疗台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并对种植手术专用器械进行清洗、浸泡,预防血液凝固而影响器械的清洁度;当上述术后处理工作完成之后,开始准备接受下一位手术患者。

实验组:本组椅旁护理人员术中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巡回护士在术后引导患者进入休息室进行休息,并给予患者讲解手术后的卫生注意事项并宣教预防交叉感染相关知识;术后配合椅旁护理人员对手术器械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灭菌处理,之后进行分类放置。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口腔外科门诊种植手术中分别接受六手操作配合与四手操作配合,从术后患者感染率结果来看,实验组术后交叉感染率仅为1.19%(1/84),而对照组患者中术后交叉感染率则为5.95%(5/84),组间临床交叉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性。

3讨论

目前,各类流行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扩散,控制医院感染是当前传染病防控中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外科门诊手术属于是一个特殊的有菌环境,在有菌环境中实施手术治疗交叉感染的几率相对比较高,尤其是在口腔外科手术诊疗操作时需要直接接触血液、唾液或者污染器械,感染疾病则可通过上述途径进行传播,从而增加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性[1]。

六手操作模式是近年来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推广应用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在传统四手操作模式基础上增加一名巡回护士,可提前准备手术物品、器械、药品等并按照一定规律放在四手操作台上,并治疗前指导患者进行清洁口腔,减少细菌存在[2];在术中及时增加、递送手术器械并及时清理手术污染物品,预防多人传递手术器械或者长时间堆放污染物品而引起交叉感染;同时,术中相关工作均可有巡回护士完成,这样可是四手护理人员、牙医一直处于无菌状态,从而有效避免牙医、四手护理人员的手被手术器械污染而引起交叉感染[3]。在本文临床研究中,笔者随机选取168例口腔外科门诊种植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并将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六手操作与四手操作,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交叉感染率仅为1.19%(1/84),而对照组患者中术后交叉感染率则为5.95%(5/84)。由此可知,六手操作在口腔治疗中可有效隔断感染源,最大限度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率。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对照实践研究证实,在口腔外科门诊手术中运用六手操作在控制交叉感染方面明显优于四手操作护理,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效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还能够有效预防或者控制医院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陈凯,龚攀,周小燕,等.口腔科六手操作护理配合与交叉感染控制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199-200.

第9篇

[关键词] 预防医院感染;外科护理管理

医院防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医院管理的水平、医疗质量以及医院的医疗经济活动等。尤其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医疗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随之而来的是各医院之间围绕医疗质量、收费价格、服务态度、社会声誉展开了激烈竞争,而患者的医疗费用意识及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所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轻患者负担,保证医疗安全已迫在眉睫[1]。

1 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1.1健全感染管理的护理指挥系统,加强管理职能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护理管理是该系统重要子系统,涵盖了整个病区、门诊,食堂配餐、卫生保洁等,护理系统的运行状况会直接影响整个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水平。为实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大目标,必须建立安全组织,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护理部要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有关人员成立预防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病房护士长、内外妇儿、门诊各科护士长、监控护士等组成感染管理的护理指挥系统,负责制定防止医院感染的近期和远期计划,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出职责与任务,以利实施和执行。

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感染发挥三级组织的管理作用,做到各负其责,护理指挥系统面向全院各个环节,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布置任务,对每个科室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随时发现,及时处理,强化各自的管理职能,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实,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疗护理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2]。

1.2以护理质量管理为核心,采取多样的管理措施

护理及护理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而完善的护理管理是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护理质量的核心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在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正确应用隔离技术和护理管理是预防外源性感染的前提,而科学合理运用现代护理和管理手段则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途径。

要保证高质量的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必须采取多样的管理措施。国外较多医院管理机构都认为,没有预防感染的护士,就没有推动和防止医院感染的各种措施,预防感染的措施首先涉及到护理人员。要开展任何实质性护理,都离不开消毒、灭菌和隔离技术,所以在控制医院感染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要加大人员教育和培训,使大家对医院感染问题深入了解和认识,强化预防意识。

举办消毒效果临床监测技术培训班,保证各科室,各病区监控护士都能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在每年对科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培训及新上岗人员的培训时,都要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重点内容;要利用各种形式如录像片、宣传板报、研讨会及每月下发医院感染监测简报,宣传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教育广大医疗护理人员不断吸取其他医院发生的院内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教训。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临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及严格的奖惩措施,在护理质量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中明确规定发生感染问题应扣除的分值,并与晋升、晋职、劳务补贴相挂钩。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

2 加强外科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2.1建立完善外科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外科护理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应制定重点科室和病房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护理质量与消毒隔离经济奖罚有关规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同时应制定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每月定期进行考核、量化评分,对违反消毒隔离制度的个人和无菌物品过期的科室进行经济处罚,及时反馈信息,持续质量改进,使医院感染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2.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行为的好坏与其职业道德、责任心有密切的联系。要重视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在独立完成各项工作和紧急抢救时,能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护理部应与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密切配合,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责,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使人人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而自觉遵守医院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全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完善医院感染硬件设施,制定医院感染质控标准,规范护理活动准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实行三级监控网络是抓好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保证,加强外科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2.3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作用

科室的感染管理护士长是关键。护士长应把预防医院感染、监督、指导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来抓,并随时监督执行,及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要求、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有关文件精神等进行传达和落实。此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长应以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来领导护理队伍,从日常操作入手,全面运用医疗质量管理理论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升技术理论平台,使所有人员自觉执行操作规范。

3 结论

总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的教育,增强全院参与意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应尽力使患者不发生医院感染,发生医院感染后应及时控制,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体现护理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职业暴露;防护;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53-0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1]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护士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大量调查结果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及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由此而引起的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损害已经受到社会和医院等各方面的重视。我院自 2010年年底开设全科病房,全科病房的医疗护理服务具有特殊性,这些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病程长,可能具有传染性等特点。现就全科护士的职业暴露来源及防护措施进行综述。

1 职业暴露来源

1.1 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标准预防和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 即使有一些防护意识, 也只是针对感染性疾病,认为内科接触血液、伤口、传染源相对较少,被感染的机会比较少,存在侥幸心理,工作中不重视标准预防。加上受护理先辈长期以来强调不怕脏、不怕累的敬业精神的影响, 造成职业防护意识的落后。

1.2 机械性损伤 朱袁青等报道,医务人员经表皮黏膜暴露率为每年每人次2.16%[3] 。我国也报道锐器伤率高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匆忙、粗心、操作不规范、操作时未遵循标准预防有关[3] 。特别是年轻护士经验少、在接触锐器过程中不注意防护, 操作时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如用手直接掰安瓿、用手直接处理医疗用物、针筒使用后随意摆放、注射或拔针过程中自伤等。朱袁青等报道有人做过统计,锐器伤种类依次为针头( 84. 45%) 、安瓿( 10. 37%) 、刀片( 3. 35%) 、剪刀( 1. 83%) ; 锐器伤发生的环节依次在注射和拔针过程中( 39. 96%) 、掰安瓿( 13.72%) 、整理用物时( 13. 72%) 、手术配合时( 3. 36%) [3] 。所以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通过针刺伤传播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其他途径, 已证实20 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其中最危险、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4] ,而患有这类疾病的病人在门诊就医时常被收到全科进行治疗。

1.3 生物性损伤 ①护士与病人接触频繁, 给病人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各种导管护理、口鼻腔吸痰、压疮护理、更换衣裤、床单甚至是护理垫以及在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都有可能接触到病人的各种体液,如酗酒者呕吐、毒物飘散在空气中; 肠道感染性腹泻的病人排出的传染性污物; 呼吸道传播性疾病病人的飞沫; 疱疹病人的疱疹液等。②很多反复发热,极度消瘦、抵抗力低下的病人在查找病因过程中血液生化检查都是艾滋病获得者、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梅毒感染者。③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处理各种意外等事件时容不得护士先行自我保护, 再去处置病人,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接触患病的几率, 放大了危害的后果。④一些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无自我防护意识,存在侥幸心理,年轻护士尤为突出。⑤避免引起病人紧张多疑的心理和遭嫌弃的误会,认为无菌手套和口罩只在无菌操作中才使用。因此, 医护人员很容易受到感染。

1.4 化学性危害 ①医院消毒常用含氯试剂、乙醇、碘等消毒液, 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均产生一定的刺激性,除了气味刺鼻、皮肤损害外, 一定程度上还可产生基因突变, 导致癌变发生[5] , 对护士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危险。②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细胞毒性等药物, 其配制过程中溢出的药液和粉末对护士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

1.5 意外伤害 包括身体伤害和语言伤害。随着社会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病人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越高。一些人对护士仍带有职业偏见, 某些病人及家属对求医过程及治疗结果不满意时, 将怨气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护士在工作中稍有不周( 如更换液体稍不及时、打针穿刺时不能一次成功) , 个别病人及家属轻则脸色难看、责怪, 重则污言秽语, 甚至拳打脚踢; 遇上有些烦躁、不配合的病人, 自己拔针或针头脱落造成自伤或伤人, 护士在护理这些病人时就易受到伤害。

1.6 社会心理因素 国外有研究显示[6] : 长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和照顾临终病人的护士心理健康程度普遍下降, 甚至出现抑郁。全科护士大多面对的是老年病人,病情重易反复、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理高风险因素多,工作量大。一些慢性疾病,病人完全治愈的少、并发症多, 病重、病危、抢救、死亡经常发生,护士的精神状况、心理健康和生活态度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维权意识的普遍提高, 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护士所承担的风险增加、压力增大,工作紧张感增加;护士长期上夜班扰乱了正常生物钟,生活无规律,加之护士身兼多从角色,担心家庭照顾不周,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这些都易让护士产生压抑、焦虑的情绪, 身心受到伤害。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暴露与防护的培训教育,提高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首先,让护士明白要保证自身的健康,才能去维护患者的健康,纠正侥幸心理和以往“不怕脏、不怕累”的观念。其次加强培训 新护士上岗前必须进行医院感染、标准预防、职业暴露、职业防护、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等知识培训, 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 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遵守操作规程、掌握洗手指针以及六步洗手法, 自觉将职业防护纳入各项护理操作中;再次是医院领导重视和支持, 建立职业暴露处理绿色通道及追踪系统,使职业危害的发生率降至最低程度。

2.2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降低职业暴露及其危害率 有报道, 采用标准化防护后, 医务人员的血液暴露率可从3 5. 8% 下降到18. 1%[7] 。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标准预防强调双向防护。根据其操作原则,护士为患者实施操作的全程,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以感染传染病均采取保护措施,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正确洗手及把握洗手的时机,减少职业暴露,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及患者,降低暴露的危害性。

2.3 避免机械性损伤和意外伤 掰安瓿前应先用砂轮充分锯割其颈部, 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安瓿并对准易折点掰开,防止玻璃尖端或碎屑损伤护士皮肤;撬铝盖时应使用专用的开瓶器( 避免使用剪刀或其它工具) ;给烦躁、不合作的患者治疗时要有他人协助,以免造成意外伤害;损伤性污物, 如针头、锐器使用后应及时放入锐器盒内, 密闭存放加盖运送;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及将针尖、刀片等锐器面向他人。

2.4 生物因素损伤的防护 护士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好口罩、乳胶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尤其在接触有或疑有传染性的病人的血液、体液时,要戴双层乳胶手套,接触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护士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手部皮肤的完整性,遇皮肤有伤口时,注意伤口的保护和清创处理工作,佩戴乳胶手套进行工作,防止细菌侵入。

2.5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接触刺激性较强的含氯消毒剂,尤其是在更换或测试消毒液时,应带好口罩、手套, 避免直接用手取放。消毒液应加盖,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减少刺激性气体的密度, 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器械取出后应用生理盐水浸泡或冲洗, 减少对皮肤、黏膜的刺激。若消毒液溅入眼睛内,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滴入林可霉素眼药水, 做好眼保护。采用人机共存空气消毒机进行室内消毒时,护士勿直视光源, 以免眼受伤。建立输液配置中心, 减少护士接触细胞毒性药物的几率。

2.6 提升心理应急能力,避免心理因素危害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压力, 如果未及时的给予有效地排解和疏导, 易产生心理障碍[8] , 要加强心理辅导教育, 提供减轻压力和放松精神的技巧培训, 帮助她们建立有效的应对方式,提升心理应急的能力。护理管理者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弹性排班。另一方面, 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尤其是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增强自信心, 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使工作做到得心应手、忙而不乱, 特别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掌握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 正确处理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重视护士家庭的因素, 关心护士个人生活, 及时解决护士实际困难, 使她们没有后顾之忧, 身心愉快的为病人服务。

2.7 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和设施: 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 安装脚踏式水龙头或感应龙头,使用洗手液洗手。提供干手的设施以及便利、有效的消毒设施,如治疗车、护理车、每个病室门口放置免洗手消毒凝胶或喷雾式皮肤消毒剂,医务人员可随身携带的喷雾消毒剂,口罩和手套应放置于方便显眼的位置。

2.8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处理: 医院应制定职业危害暴露处理流程, 设立意外伤害或损伤登记报告制度, 建立锐器伤个人档案以便查询或随访。发生锐器伤后立即挤出受伤处的血液, 用流动水冲洗, 然后用0. 5%的碘伏溶液消毒后包扎。伤后及时向医院院内感染办公室汇报并填写报表, 对污染的情况进行评估, 受伤害者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和医学观察, 或根据情况安排适当休息。如对病人及伤者进行有关化验项目的检查, 并对化验结果进行跟踪, 定期随访。若化验结果显示阳性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如接种疫苗、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3 小结

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对以上例举的职业危害的来源进行分析讨论,培训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 引起护士们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 就会明显减少了护士的职业危害。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临床一线的护士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时, 也时刻伴随着严重的职业危害。因此, 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标准防护原则, 及时正确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减少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1] 陈珍凤.护理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0):60.

[2] 高国贞,刘桂卿.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情况调查[J].现代护理,2006,12(12):18.

[3] 朱袁青,瞿伟莉.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0,8(1A):64.

[4] 宋宾莲.神经内科护士的职业防护[N].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第5期.822.

[5] 姜红, 胡兰, 王晓波.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J] . 中国医院管理, 2006, 26( 7) : 53-56.

[6] 牟进英, 滕秀珍. 患者临终前的护理[J] . 实用护理杂志,1997, 13( 4) : 215.

第1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长;职业防护;管理

目前,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会导致患者的主要时间延长,增加患者和社会的经济压力[1]。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说,职业危害也同时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职业危害近年来也颇受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健康和保证护理质量非常重要。手术室护士长对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监管起到重要的作用。

1 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及医辅人员进行学习和加强培训

在医院里,手术室护士长作为医院的重点部门,初级单元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责任人,要做好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全局工作,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执行,做到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2]。

1.1提高手术室护士及医辅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 医院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国外文献报道,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2.0%~89.4%,国内文献报道更高。为80.6%~93.3%[3]。根据日常的跟踪调查记录,手术室护士手术过程中所遇到过的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例数以及护士眼睛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溅到得频率可见手术室护士具有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职业防护不容忽视。固科室应加强防护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加职业暴露和自我防护知识教育的频率,时刻提醒医护人员的加强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1.2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调查发现,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反而降低。目前国内外预防医学界普遍认为,所有患者的体内物质,如血液、体液、分泌物及粪便等,都应视为有传染的物质[4],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可由手术室护士长、感染监控护士组成感染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讲解有关医院感染及自我防护知识、职业方法及其重要性[5]。

2 加强组织管理

感染管理质控小组,做好分工,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由手术室护士长对感染管理负全面的责任,由质控人员定期与不定期监测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落实,监测医辅人员包括工人的职业防护的落实。监测的项目包括:护目镜的使用、防护鞋的穿戴、铅衣、铅围脖的使用、手套的使用及手卫生的依从性、工作场所的卫生清洁度等。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使感染控制工作顺利进行,实行奖罚管理制度。

3 加大制度落实

3.1根据医院职业防护的相关感染制度,制定科室职业防护相关制度,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不断改进提高。

3.2根据职业暴露的因素,提供相应的预防工具。将手术室所有的普通拖鞋换成包头式的防护鞋;每间手术间固定放置护目镜,便于洗手护士取用;骨科手术间固定放置铅衣及铅围脖、铅制屏障,合理安排护士轮流参与此类手术,避免长期蓄积影响。孕期和哺乳期护士暂不参加此类手术。

3.3加强保洁员卫生的监管,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完善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术室清洁消毒,各种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处理。

3.4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 保证手术室良好的通风设备,定时监测空气质量。术中提醒麻醉医师检查麻醉机的密闭性,减少药物挥发。消毒剂做到浓度准确,容器加盖,不滥用。电刀使用时及时用吸引器抽吸散发的烟雾,减少空气中的焦烟,保持一个空气清新的手术环境。

3.5规范操作 护士应重视术前洗手和戴手套。术中规范装卸刀片,传递针、刀和剪刀等利器时,避免用手直接传递,使用托盘传递。特殊感染的患者传递锐利器械时需用弯盘,减少损伤的发生。手术中护士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密切关注手术,做到眼疾手快,传递器械准确率高。术后及时将利器放入特制的利器盒内,清洗器械时需小心谨慎,做好防护。

4 讨论

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重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一切以人为本,保护患者不被感染或辐射,如行骨科手术,除颈椎手术外,可以为患者佩戴铅围脖,保护患者甲状腺免受辐射。同时,尽量提供全面的职业防护工具,保护手术室长期工作的护理人员,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培训,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器械护士争取每台手术中都能佩戴护目镜,尤其是为出血多、传染患者手术时。因为骨科手术、肝脏手术术中出血突然,血液易溅入眼内,有报道10%的人可以通过粘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而感染疾病,因此在配合此类手术时护目镜的配戴就具有非常重要意义[6-7]。护士长要以身作则,要将管理做到位,用制度管人,全面督促职业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张美红,施红花.护士长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01(08).

[2]陈振兰,曹磊.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21(22).

[3]赵体玉.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的现状调查[J].现代护理,2003,9(04):323-324.

[4]毛秀英,吴欣娟,徐辉,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06):422-425.

[5]Tarantola A.,F.Golliot,P.Astagneau,et al.Occupational Blood and Body Fluids Exposures inHealth Care Workers:Four-Year Surveillance from the Northern France Network[J].Am JInfect Control,2003,31(6):357-633.

第12篇

【关键词】感染科;护士;带教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84-01

感染性疾病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疾病的传染性特征,使得感染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危险性相应增加[1]。为了使感染科新入职护士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心理素质、风险意识、业务执业能力以及护理服务理念,我们科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际及带教体会,总结出一种新模式。即在时间经度线上将整个入科带教期(约8个月)分为三个特征阶段,不同阶段设置不同带教目的和要求;在每一阶段纬度线上,在心理、业务技能、护理观念三个层面上提出要求;整个阶段,医院和科室的定期培训穿插其中;在各个阶段的节点上加强考核和评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多维立体的带教模式。

在2010年至2012年间分配到感染科的20名新入职护士(全部女性,年龄21~23周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中采用该模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1 内容及方法 分阶段系统进行

1.1 第一阶段 初期(第1~3月)

1.1.1 心理 感染科护士的服务场所及对象特殊,研究及现实表明,感染科护士普遍工作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较差[2]。因此从新护士入科就高度重视心理压力问题有助于新护士更好的适应护理工作。首先科室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其次对新护士加强操作规章制度以及职业防护的培训,加强消毒隔离观念和自我防护意识,正面认识传染病。加强新护士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她们对患者的爱心、同情心,并且培养她们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此来消除心理压力,热爱护理专业。

1.1.2 业务技能 新护士入科后,先对其进行一次摸底考核,以评估其掌握基础知识程度,然后在强化基础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专科技术培训,带教老师要向她们讲解传染病的特征、治疗、护理、消毒隔离、标准预防及自我防护知识。熟悉感染科护理的基本内容、操作流程、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感染科常用药品及注意事项等。

具体操作方面,由带教老师进行实际操作,新护士进行配合和观摩,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向新护士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在新护士了解了基本操作流程后,再让其进行实际操作,比如从事药品分发、输液等护理常规工作。带教老师随时在旁指导,严格要求,多给其动手机会,直至能熟练掌握。

1.1.3 护理观念

新护士初入临床且对感染性疾病认知的缺乏以及护理技能方面的欠缺,使得在与不同类型的病人进行沟通时紧张、不自信、拘谨、语言生硬或少言寡语、亦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主动的服务意识欠缺。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除加强对新护士加强护理观念培训外,鼓励她们多与患者进行交谈,与医生沟通。通过交谈可以了解患者的需要以及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鼓励主动向患者征求意见,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以此增强护士对患者的关心、爱护及指导,使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工作责任心得以加强。

1.2 第二阶段 中期(第4~6月)

1.2.1 心理 此阶段新护士已熟悉医院环境,基本掌握了感染科临床护理涉及的内容、流程和一般技能,能比较从容自如地独立完成一些护理工作和部分护理技术操作。这一阶段,新护士除了自信心逐渐加强以外,部分护生还可随之产生自满心理。这时候带教老师要针对不同护士的不同心理变化,及时沟通教导,谨防因自满而导致掉以轻心,疏忽大意。

由于近些年复杂的医患关系以及社会上对护士工作的偏见,加上新护士阅历不足,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委屈与困惑,此时带教老师要及时给予关怀和沟通,带教老师要用自己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业务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成为新护士职业理想的现实楷模[3],从而激发新护士的职业情感,促使她们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行为。此过程贯穿于整个带教过程。

1.2.2 业务技能 已能比较从容自如地独立完成一些护理工作和部分护理技术操作。但此阶段若带教老师未坚持“放手而不放眼”的带教原则过于放手的话,新护士可能会存在不认真落实“三查七对”制度、不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等带来的一系列临床不安全隐患[4]。要鼓励她们继续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寻找专业成长点,不断丰富自己业务水平,提高实力来应对各种应激情况。带教老师抓住“疑点”,结合临床实际,诱导护生创造性想象,发挥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引导护生在实践工作中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及时找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容易忽略的问题,努力做到想别人所末想、做别人所未做。同时,仍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职业安全防护。

1.2.3 护理观念 除了继续注重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外,本阶段要向新护士逐步导入整体护理的观念,强调树立患者至上,一切围绕患者需求的服务理念,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实施换位思考的服务意识。同时带教老师要提醒新护士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1.3 第三阶段 后期(第7~8月)

1.3.1 心理 此阶段,要谨防两种倾向,一是业务技能逐渐熟练导致的骄傲自满的情绪,继而思想麻痹,不思进取。二是因每天大量的基础护理任务,节奏紧张而产生的厌倦心理和烦躁情绪。因此,此阶段是发生差错事故的高峰期。带教老师要及时掌握新护士的思想特点,用典型案例来说明不良情绪导致的不良后果,提高警惕性。要让她们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摆正位置,端正心态,切忌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要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1.3.2 业务技能 如果前两个阶段通过考核,本阶段操作追求精益求精,小细节的完善。每两周针对两三项护理常规操作,进行逐一练习,使其更加熟练,完善,合格率百分之百。同时加强操作细节的自我剖析,使其能指出、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工作中虚心请教,克服缺点,以百分之百的操作为患者服务。进一步加强专科技能培训,如:各种传染病的护理常规要求;胸(腹)腔穿刺术后的护理等。放手专科操作,并给于适当的指导。

1.3.3 护理观念 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强调用心服务,用情呵护! 带教老师要提醒新护士加强各方面知识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因为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深化护理工作的基础。不仅要多阅读护理专业杂志,了解护理领域新动态、新信息,掌握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和提高护理研究与实践能力,而且要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对一些常见性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都心中有数。要加强心理学、人文和社会学等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以便更好、更全面地为患者健康服务。要熟悉护理干预对于感染科患者治疗和恢复的影响。

除了带教老师按以上三阶段不同层面耐心教导外,医院和科室每年也会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及各种活动,如专科知识竞赛、护理授课竞赛、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培训,护士节系列活动,医德医风演讲比赛。这些活动会定期地贯穿在整个带教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培养新护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荣誉感。

2 考核方式

20名新护士除了入科考核外,每一阶段末期都会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包括入职护士个人的阶段性自我评价,以及由医生、患者、护士长三方面问卷调查打分考评。

3 结果

通过采用“多维立体带教模式”,我科新上岗的护士未出现一例差错事故和护理纠纷,新护士的自我评价都表现出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自信。由医生、患者、护士长三方面问卷调查表明,最终对新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意率达97%以上,服务意识满意率达95%以上,使其较短时间内达到了成为一名合格感染科护士的要求。

总之,根据感染性疾病护理学的特点以及结合感染科的实际情况, 采用“多维立体带教模式”事先制订好实习带教计划,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循序渐进、针对性地对新护士进行指导,能够使其更好地掌握临床专科护理知识和常规操作技能,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自我修养,从而更快的进入护理岗位。

参考文献:

[1] 滕蜀镒.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J]. 内蒙古中医药, 2012,31(2):67-68.

[2] 赵贤洁,赵巧娣.感染科护士心理压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09,7(34):3164-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