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算化教学

电算化教学

时间:2022-08-30 17:2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算化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算化教学

第1篇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务操作性课程,它与传统教学方式讲授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被动的学习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然后对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实践验证。而采用项目化教学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没有长篇理论知识的灌输。通过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真实会计软件为平台,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任务,再现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流程,强调对学生财务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高职学生能够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独立完成建账、记账、报账的任务,成为企业所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应用型人才。也为企业快速完成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会计职能的转变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本课程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体现,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明确提出任务,其次是合理的分解任务,再次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实践完成任务,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能将教师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学生时间环节融为一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边学边做,能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主动消化所学知识,发现问题通过相互讨论及教学效果评价,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实践能力。

(二)设计思路

课程项目化教学顺序的安排。在模拟企业财务软件的实际会计电算化操作过程中,本项目化课程的内容安排及组织教学顺序安排,要在严格遵循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工作习惯前提下来进行,一般是按照财务软件安装、账套设置及初始化、日常处理、期末处理、报表编制这样的流程来进行设计安排的。关于教学项目的安排。本项目化课程,要做到在课堂上真实模拟企业工作任务最终达到工学结合,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同时也要兼顾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主动掌握汲取,使学生做到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举一反三,至关重要的是熟悉企业财务部门电算化会计核算岗位的分类,了解各岗位职责。因此,综合上述两方面的需求,以及实际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序及内容流程,我设计了如下顺序的10个教学项目内容。项目的前后顺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实际工作顺序,每一个学习项目都模拟了企业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真是需求。

三、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在高职会计学科中的定位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领域里一门承上启下的枢纽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即检验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提升自身在会计软件操作与计算机运用方面的技能,也为将来学习企业资源供应链系统(ERP)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达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要求。能力目标: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独立完成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财务软件及模块运用的选择、账套管理、会计操作员的定义及权限分配、科目设置、初始化信息筛选并进行初始化设置等企业会计电算化项目正式实施前的工作准备。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完成企业日常会计业务凭证、期末会计业务凭证的生成及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以及结账工作。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完成工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能够运用已形成的会计数据,编制资产负载表、利润表等各种会计报表。知识目标: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熟练技能操作,更好更快的处理企业的会计信息。具体表现为:掌握会计电算化项目实施的准备条件及考虑因素。能够明确认识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会计信息处理的工作过程。掌握运用财务软件初始化操作方法、各种常用模块初始化设计方法与技巧;掌握财务软件常用模块日常业务类型处理办法;掌握财务软件期末处理的原则与流程;掌握各种报表及会计报告的生成方法与技巧。

(三)素质目标

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能树立对会计软件操作规范意识和职业敏感意识养成严谨细致、脚踏实地的良好工作作风。具体表现为:具备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所必须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具备对会计领域知识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合作意识、良好的团队精神。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accounting requirement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is paper secondary school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system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nd strive to change innovation to promote secondary school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for reference.

Keywords: secondary school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Teaching;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E2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适应形势的变化。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

一、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分析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必须及时充实、更新专业课内容,使学生既掌握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又能掌握随时展而更新的专业知识及边缘知识,使培养出的人才在网络时代有立足之本。因此在设置课程时,一方面应有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另一方面还应有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选修课程,以便学生扩展专业视野,通过对相关现代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知识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使其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以其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无可比拟的信息优势备受企业青睐。基于电子商务的新的财务软件亦得到大量的开发,即把企业的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往来核算等业务处理逐步与电子商务密切融合,实现“网上理财”,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基于电子商务的财务软件把实现“网上理财”业务作为最主要的技术目标,这样核算、管理也将在一个虚拟的办公环境下进行,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网络的驾驭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的电子商务挑战。为此,未来的财会人才必须是能够应用电子商务理论与技术以及精通财会理论与实际的复合型、全方位人才,这也是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必须增加电子商务的教学内容,否则将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随着财务软件向着电子商务方向发展,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会计、安全会计以及研究与开发会计也会随之产生,由于实时系统和数据传输通道的快捷与畅通也给远程审计带来了深远影响,同时,会计电算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也出现了“网络财务”、“全能ERP 软件”、“数字化管理”等多种定位。这要求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必须适时调整、充实或增加上述内容。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的分析

学生在校学习只能学到今后工作所需知识的小部分,其余知识要在以后工作中通过再学习来获得。因此,教师不但应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治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直观教学法。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设备,笔者用实物让学生认识;有关会计凭证的填制,笔者在电教平台上作示范填制,引导学生区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工作的不同。

二是问题探索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带领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如总账系统中的系统初始化设置与各系统间的关联、购销存系统各种票据间的数据关联等问题较为复杂,笔者就让学生这样做:上机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总结归纳法。笔者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并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应用。例如,对于在报表编制中的各种公式设置、数据来源等,帮助学生找到一些规律性的方法,便于应用。

四是同伴教育法。在电教平台上学习时,学生听得认真,也易于发现和指出同学的错误,因此笔者就利用这个契机,在教学中让基础扎实的同学指导底子薄弱的同学进行操作。在上机操作时让相邻机位的同学互相操作示范,互相学习或发现问题。这样,学生学得开心,学得专心,学得深入。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是案例教学法。在上机实践过程中,当有学生操作出现错误时,笔者便选出其中最典型的错误实例,作为教学的例子,学生易于接受,认识也深刻。如在总账系统录入期初余额,试算不平衡时选用某学生的错误操作作为现实案例教学,让班中同学从例子中感悟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理论课上,也适当选用相应的案例评析。

六是任务驱动法。在上机操作时,先给学生“定量”,尽量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为完成“任务”,学生必定会在学习过程中使出浑身解数,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实际操作,并会出现一种互相竞赛式的学习气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手段优越性分析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电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显示其与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电教媒体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些具体操作过程全面展示给学生,这样直观的教程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课前,教师事先制作好课件保存在计算机中,随着课程内容的进行,随时取出相应内容,并可多次演示,省却了传统的手写板书环节,节约了很多时间,有效地增大了课堂容量,一节课中传给学生的信息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多得多,这就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三是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互动性,容易产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要。例如上机操作某部分细节,有些技能熟练的学生可以直接操作,通过多媒体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需求,有些学生则会通过复习相关的知识,以此去获取新的知识,发现新的方法,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四、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分析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试结果容易造就“高分低能”者。这对将走向社会的中职学生来说是致命的弱点。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应当鼓励学生去钻研课程的重点,灵活掌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应当重视对日常学习的评定,其目的在于改进学习。

科学的评价体系应体现在两方面:全面的考查和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全面的考查应包含以下这些方面:理论知识的考查;实际上机操作能力的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会计电算化涉及的知识面多而广,很难采用平时的考核或考查方式,宜采用无纸化的题库随机考核方式,题库的考查内容也应包含理论知识和上机实际操作两方面,且随机产生试题,这样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考核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可采取提问、书面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证考试等。只有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才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努力,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成绩。同时,教师也有机会从教学反馈的信息中吸取教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总之,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各项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改革创新,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余君,邓刘羿.会计电算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J].公用事业财会,2007(03).

[2]闵玲燕.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6).

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5日

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尝试和推广,是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全面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环节

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笔者结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总账系统项目”的任务“记账凭证处理”,介绍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环节:

1、教师确定项目任务。对于会计电算化“总账系统项目”的任务“记账凭证处理”,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具体项目任务:每一组学生阅读 “总账系统项目”任务“记账凭证处理”的内容,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修改和审核方法后,共同编写某企业适当的、合理的经济业务,根据本组编写的经济业务填制、修改和审核记账凭证,相关会计人员进行签字,然后在电脑上对本组的成果进行保存。

2、教师引导学生制定项目计划、实施计划和完成项目成果。教师要给每个组分配任务,然后引导每小组的学生制定本小组的会计电算化的项目行动计划,确定工作的目的、步骤和方法。制定会计电算化项目计划后,教师要组织每小组的学生共同实施计划和完成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恰当的组织、指导和启发。

3、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会计电算化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要组织每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经济业务和记账凭证,小组组长要对项目成果进行介绍交流,写出小组工作总结。

4、教师和学生要共同评价成果。每小组展示成果和完成汇报以后,教师最好要和学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由学生个人、项目小组和教师分别进行评价。

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能力。但是,当前中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仍然存在如下5个问题:

1、教师的素质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需要。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需要大量跨学科的知识,这与传统对老师的工作要求差距较大。实践中,很多教师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岗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且缺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缺乏与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教材。由于现阶段还缺乏成熟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教材,教师只好自己按照教学目标设计项目。这就要求老师要从章节式的教材中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工作量和难度都极大,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效果。

3、学校硬件建设不到位,难以满足电算化项目教学需求。开展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对学校的软硬件环境要求较高,学校应有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但在现实中很多中职学校由于准备不足,不能保证每个教室都能成为电教室,这给教师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带来许多不便。许多学校虽建有电子阅览室,但没有配备数量足够的、功能先进的电脑,难以满足学生上网查询资料的需求。

4、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技能。多数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考试实行一张理论试卷定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能考查学生对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无法检验其电算化实际操作水平。导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接,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学生个人需求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进行中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考核改革是当务之急。

5、学生不适应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由于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一贯被动的学习经历,学生们习惯了被动的“填鸭式”学习方式。教师如果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运用了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而且,个别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在进行小组配合时,这部分学生会有依赖、懒惰的思想,甚至滥竽充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改革建议

中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顺利实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5点建议:

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取得实效。中职学校应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积极拓宽知识面,积极参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实践和学生学习实践。教师本人跟班到企业,深入企业,在原有会计电算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需要,大胆创新,大胆跨出学科界线,刻苦认真再学习。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会计电算化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寻找到适合的、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项目,能涵盖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过程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之下。

2、按照项目教学要求,改革会计电算化教材。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中职学校最好要对现有会计电算化教材进行改革。中职学校应根据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电算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编写一些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材。具体讲,新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教材最好是把全书分成若干项目,每一个项目再分成若干个任务。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项目可分为会计电算化入门、建账、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应收系统、应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UFO会计报表等8个项目。其中,对于会计电算化“总账系统项目”又分为了解总账系统、总账系统初始化、记账凭证处理、出纳业务处理、账表处理、期末账务处理等6个任务,从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交流项目成果和评价项目成果。

3、完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环境。学校要加强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投入,为学校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能够取得实效。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管理员和维护员岗位,由其负责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保管、日常维护维修工作,从而能够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4、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考核方式要不断完善。为了确保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施,会计电算化考核成绩最好要包括阶段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每一个项目要进行一次阶段考核,共进行8个阶段性考核(项目中的每一个任务也要进行小考核)。期末进行期末考试。笔者建议,阶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核计算公式如下:

会计电算化考核总成绩=阶段考核成绩合计×80%+期末考试成绩×20%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同时,教师最好重视建立平时考核标准,平时考核分为分阶段目标、分任务过关的方式,注意任务的平时考核,考核中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掌握专业技能。结合会计电算化技能鉴定的相关标准,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使学生在实训时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技能标准,让学生有目标,找差距,比学赶超。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篇

Abstract: It is a important object to improv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in Accounting reform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personnel for society.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ommon problems of Accounting teaching to their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roposed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对策

Key words: computerized accounting;teaching;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312-01

1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缺乏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学,而是一门融合了会计学、管理学、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然而高校中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老师,缺乏既懂理论知识又懂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师来担任教学。来自财会专业的教师有的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又财会方面的知识,适应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的是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业务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教师很少或没有机会与同行沟通,也没有渠道与已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沟通,也是造成教师知识面窄的重要因素。

1.2 教学内容偏窄在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上,不少院校集中在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如拓展,也只是涉及工资管理子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还有相当多的模块没有体现出来,即便有也讲的很浅。这在企业信息管理高度发展的今天,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利于对企业宏观布局的认识,不利于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1.3 实践环节薄弱

1.3.1 上机实验操作简单。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部分高校由于经费、财会类学生少等问题,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没有把重点放在实践训练上,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实训。再者由于课程教学时间有限等原因,忽视对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电算化实验方案简单,综合性实验少,实验内容的单一,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深入掌握。

1.3.2 使用的教学软件单一落后财务软件跟不上升级的进度,硬件设备水平落后于不断更新的财务软件需求配置的情况,无法满足教学实践需求。电算化实训教学往往是针对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学生只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掌握了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因为学生对全面理解会计电算化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财务软件不能灵活运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面对市场上种类众多的会计软件,可能会无所适从。有的学校教学方式固定,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即一位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成员进行教学,不能因材施教。

2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对策

2.1 改革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要通过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上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实行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此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创造条件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利用校园网平台,师生共享校园教学网上的信息资源。

2.2 应重新审视教学培养目标问题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就要取消以考证为纲及任务观念的短期行为。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会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特别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为达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一最终目标服务。

2.3 课程内容设置应分配好由于会计软件的不断开发与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因此,首先改进教材内容,同时推出与教材相匹配的实验教材。有能力的学校可以自编校本教材。其次,加快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速度,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新知识。同时,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相应课程,如:会计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电算化运用等课程。应当不断完善电算化课程设置,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既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

3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

3.1 会计电算化教材和实验室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材的建设是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保障。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此思路可运用于实验室的建设上。通过建立一个手工模拟与电算化相结合的联合实验室,模拟若干套会计业务数据,让学生一方面用手工方式进行核算,另一方面采用电算化手段进行处理,使学生不仅熟悉两种会计处理流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对未来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有一个亲身感受,为将来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构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聘请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多年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经验的专家,聘请企业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作为实践课指导教师;通过国家职教培训基地学习、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实习等,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同时在全体教师中启动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这一活动,把现代职业教育先进观念落实到自己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去,学中做,做中学,教师通过听讲座、讨论、演习、反复修改,在完成课程教学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4结束语

专业是学校的核心,专业建设应是学校建设的龙头,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行业企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为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为教学方法;以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高职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松青.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成功・教育,2007,(08).

[2]林怀敏.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思考.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7.

第5篇

【关键词】会计计电算化 操作技能 仿真实训

一、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范畴

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部分主要包括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采购销售管理、会计报表管理和财务指标与决策分析等,其中账务系统是会计软件的核心,它以记账凭证为接口与其他功能系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

二、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存在困难

1.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随着人口总体增长放缓,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的背景下,生源的整体数量和质量都在逐年下降,为应对生源下滑,绝大多数职校在招生上使出浑身解,为完成招生计划,重数量,轻质量。知识基础薄弱、认知障碍、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意志力差和自我评价较低的生源规模化聚集,这给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带来困难。

2.缺少企业实际经验的会计师资。会计是一门实用性的技术,特别是实际的应用中,会计维系有企业的内部和外面的资金往来,具有很强的经验效应,因此会计教师除了具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才可以能胜任职业教育科研和实践教学的职能,由于会计专业知识滞后于实践,理论知识脱节于实际操作,使得中职学校需要大量“双师型”的会计教师,而学校的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因素,导致这种“双师型”的会计教师稀缺。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的质量建议

1.加强师资的技能水平。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在知识结构上,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理解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数据流,构建扎实的知识架构,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各个模块的操作、维护、纠错,懂得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数据库的维护管理。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有目的的安排上机实习内容、并进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随时记录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解决的方法,同时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还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

2.重视手工账的辅助作用。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环节的背景一般是基于一个企业一月或连续几月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和相关的原始凭证,从账套初始化开始,实现记账凭证录入、复核、记账、结账,再到凭证、账簿、报表输出来完成会计循环,同时实现往来、部门、项目等辅助账核算目标,为了增加电算化账的印象,提高学习的质量,笔者在6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在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环节上,先对一个企业一月或连续几月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和相关的原始凭证进行手工账模拟实训,以三人定一组,分别赋予会计、出纳、会计主管三个角色和相关权限,在实训中,各司其责,协调完成,最后以组为单位,汇报实训结果并留底待电算账实训完后作为比对的材料。这样,学生经历过手工账模拟实训的背景,增加了印象,提高了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的效率,特别是手工账下的角色分工,更是为理解系统管理的权限分配做了铺垫,也为软件操作中重注册切换操作员做了准备。

3.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保证实践基础。中职学校的会计学生班级一般都会编制40人左右,这样规模化集中到企业实践,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突出仿真性,建成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能够做到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方位地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这样实践基础,对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4.保证上机的时间,利用Q群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效果,所以要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让他们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知识、Word的处理功能、Excel操作和使用。在教学中,要注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的现实,积极用来这个优势,更新观念,充分挖掘和利用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自由快捷的功能特点,利用 QQ群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搜索资料共享、网上授课、网上答疑、网上讨论交流,还可共享教学视频,让教学更方便,让教学效果更突出。

参考文献:

[1]徐锡光. 中职“电算化记账凭证录入”项目教学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2]孙玲.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应具备的条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04).

第6篇

提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实行模块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深化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是当前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财政部早在1994年5月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意见》中就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得到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在各个单位普及,社会需要大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操作方法,增加职业判断能力,提升自己专业竞争能力,以满足本专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构成的多元性。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通多学科相关理论的课程,包括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知识。会计学知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内容。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学生既要掌握会计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都应该是在相关课程开设完毕后才开设,或且至少是在学完基础会计和计算机基础后才开设。

(二)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实际的上机操作即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上机练习才能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两者并重,即理论知识占一半的课时,上机操作占一半的课时,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能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整套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而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是一系列连贯的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财务软件各个功能模块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连贯意识、做好各个功能模块训练的备份工作,将一系列工作流程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

三、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场所限制,教学设备不足。大部分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一样安排在通用的机房。不能保证一人一机固定使用,尽管每次上课学生都自带软盘备份,但部分学生的文件经常丢失,无法完成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训练。因为会计电算化教学不像其他专业可以每节课完成一个训练,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步数据丢失,下一步就无法继续进行。影响了教学进度。

(二)教学版财务软件有待升级。2007年1月1日财务部颁布了38个新的会计准则,会计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可目前所用的教学版软件大部分是2006年以前制作的,所用的会计科目和会计编码是旧版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软件版本严重滞后,使得实训能力、实训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使用这类软件作为教学软件,造成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已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严重阻碍。

(三)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会计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积极性较差,依赖性较强,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一旦发现问题。大多会停止训练,抄袭现象严重,个别会向老师求助,一个班通常只有1/2能独立完成练习,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

(四)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够,教学效果欠佳。会计电算化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教师既掌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又要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有的原来是学会计专业的,他们会计业务处理较为熟练,但计算机知识水平有限,对数据库的管理、网络管理、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等方面经常力不从心,有的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整个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维护、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较为得心应手,但会计知识不够全面、系统;刚从学校毕业的老师可能会计理论功底较扎实,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也熟练,但无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经验及组织教学的能力,以上原因均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四、改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途径

(一)建立专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数,设计成标准的网络教室,保证每人一台电脑,把教室内的电脑联网,建立一个模拟企业真实经营环境下的网络财务机房,适应高层次的网络化信息处理要求。在配备硬件和应用软件系统时,要考虑今后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此过程中,可以与大型的管理软件公司合作,让对方给出专业的设计意见。购买正版财务软件,由其提供先进的实训教学所用的财务软件和技术服务与指导,并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升级及时更新;同时,可与其合作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业务。

(二)采用模块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整体的把握。教师以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传递程序作为讲解对象,把理论内容分类成模块形式。如:初始设置、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报表系统等模块,分类讲解,把每一模块所对应的实际操作讲解清楚,使学生弄通弄懂。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会计电算化要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操作水平。如,对工资模块系统的学习,先讲解该模块的操作流程:1、建立工资管理账套,对工资管理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包括工资项目设置、人员类别设置等;2、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包括计算公式设置、工资数据的录入等;3、工资管理系统月末处理:包括工资分配等。其次,按这一步骤实际操作给学生看,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遍,老师在旁边辅导,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规律,让学生熟练完成每一个模块的实际操作。最后进行综合实训,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职能岗位等。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可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所完成的会计资料,在指定的财务软件(如用友软件或金蝶软件)环境下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操作,完成记账凭证的输入、账簿数据的生成、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的查询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打印账簿、报表等全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让学生从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模拟实训中体会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不同,感受会计电算化的快捷优势,同时掌握运用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方法。

(四)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成绩考核方案。目前,学校的绝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成绩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这对有上机实践操作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不合适。会计电算化考核的是学生掌握财务软件处理实际经济业务的能力,应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结果为主,考核成绩应包括实训操作和理论考试两个方面。具体做法是: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实训操作成绩占60%,实训操作成绩又分为平时实训占30%,期末上机考试占30%。平时实训包括考勤、纪律、上机作业是否按实训要求和进度进行、实训过程操作的正确性等。采取现场打分。期末的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要结合社会职业资格认定,即以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代替本课程的期末考试,实现考试和认证的双重结合。考试时,由财政局负责考务工作,成绩由财政局认可,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得到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他们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和调查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目前,财务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中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学院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和社会调查。实习是通过校企合作或由学生自己联系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困难可以向带自己的企业师傅或指导老师请教。巩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在实习同时,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社会需求安排,学生从具体操作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法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财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了解各个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照军.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赵晓煜.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3]李玲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4]张利芬.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6上.

第7篇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一词,早在1981年,于我国北方的一座省会城市――吉林长春的一次讨论会上就提出来了。目前已处于普及阶段,因此,这门课程的知识系统已趋于完善。笔者与重庆地区约三十多所中职学校的财经类专业教师的交流,大家对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必须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已经形成共识。

另外,无论是从社会上的任何一个方面来讲,学会会计电算化,都是必要的。从学生就业需求来看,机会还是较多,特别是最近在本地政府鼓励下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他们需要一大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这为当前的中职就业提供了很多机遇。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根据对重庆市30多所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学校使用“考(会计电算化)证”指定教材,这足以说明,有一半的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考职业资格证书是非常必要的”。调查中还发现,有不少教师还期望等到毕业证拿到后,免考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基础,认为到时只要考过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就可以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似乎这可以节约学生的开支,其实这是严重的考试与教学脱节,因为学生一旦学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及时参加财政部门的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考试,既有利于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也为学生在校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打下基础。根据调查,目前即使是使用指定教材的学校,其教学方式,也不都是实现了多媒体化;就其教学内容来看,也只有个别学校做到了理论和实务并重;就算是财政部门自己组织的大约一个月的短期培训,在理论方面的教学也是非常薄弱的,很多地方就是在完成短期培训后,考前一两天,做一次或者两次模拟练习,然后马上参加上机考试,即使考试合格,学生在实务中的适应能力也将大打折扣。因此考试虽然合格了,工作能力却让人担忧。

三、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单独做好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是不够的。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历,我认为有以下做法值得提出来,以供同行商榷。

(一)做到分层教学

目前的中职学生,基础知识差异很大,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应该进行分层教学。比如重庆市立信职教中心,重庆市经济贸易学校,在会计教学中就做到了分层教学,他们将基础好一点的学生专门分成一个或两个班,进行会计资格证、或者会计初级资格的考前培训,为基础好的同学创造上升和发展的机会。同时,基础不好的学生加强一些实务操作,理论方面,适当给予宽松,对这些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不能完全讲教材。比如可以介绍当前在小企业或个体单位使用比较普遍的EXCEL在记账中的应用,还可以建议学生自己去侧重选择一个书上没有的会计软件的使用,比如“管家婆”等。

(二)做到分阶段考试与不限时考试和限时测试相结合

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学校考试,基本上没有实现考试系统的自动化,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分阶段进行自动测试,还是可行的。不少学校都可以在网上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考试系统,进行部分理论的考试。当学生学完第一章节的内容时即可将与第一章节有关的理论题,设计成单选、多选和判断三种题型,让学生自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他章节的教学同样可以这样进行。

在2010年11月中旬,重庆市经贸校有19名学生参加了本地区财政部门的短期培训班,在即将参加考试前两天的模拟练习中,只有几个学生合格,学生们非常悲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作为他们的任课教师,很快按照新的考试系统设计了一套实务考题,并要求他们力争在70分钟完成。事后证明。这种测试是起作用的,19名同学全部通过了会计电算化合格考试。

(三)做到演示性教学与学生自己动手相结合

当前的重庆市指定会计电算化考试教材,提供了五个会计软件的操作,这加重了教学双方的难度,但为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现在许多学校在“五个校园”建设推动下,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比如重庆市经济贸易学校的所有教室,已经完全能满足电子化教学的需要。教师在讲会计软件操作时,可以先由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而后,由学生在教师提示下完成相关操作。比如当讲通用转账凭证时,有时甚至要请全部同学参与操作,之后还要在上机实作时及时跟进。任何软件的操作,都离不开学生自己动手。

(四)做到学校教学与财政考试相结合。

会计电算化学校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认可。为此教师必须摸清考试系统的要求,让学生不怕财政部门的考试,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顺利过关,甚至还要求助于其他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不光对实务操作感兴趣,对理论题的考试也不害怕。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去参加财政部门的考试。

(五)做到大众化教学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相结合。

我们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面临多种挑战,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让一些学生适应财政考试,让多数学生会使用软件做账,还要培训出两三个能参加重庆市中职会计电算化技能大赛的种子选手,并力争获奖。

(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8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实验教学

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学生的电算化方面的学习,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十分频繁,许多专业知识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来的会计市场也将以计算机为基础,因此应该提高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视程度。

一、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

1.理论知识部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和概念,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操作理念以及意义。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围绕课本知识,对课本理论进行实验讲解,并且对于自己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3.案例教学。通过某企业的具体事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谈论,并利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讨论如何进行处理。之前大多数职高教师对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不强,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探讨

教师对会计电算化的讲解是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基础部分;二是实验操作部分。理论知识部分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在此就不详细描述。主要探讨实验教学的几种方法。在职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不断探索之下,总结出了多种实验教学方法:

1.探索性实验教学。根据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教师只提供方向上的指导,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资源;会计电算化课程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学专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具有多学科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为此,必须强化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合理调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时间比例,合理划分单项实验与综合实训的内容与要求,合理组织学生的小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一、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与电算化模拟实验相结合。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实务操作和电算化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全面掌握,可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与电算化模拟实验结合起来。利用手工实验的方法,模拟某企业一个完整会计期间的实际经济业务,完成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账表的装订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从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然后,在电算化实验室将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利用财务软件进行重演,从而使学生充分识识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进一步熟悉计算机会计的操作流程。通过两种实验方法的配套应用,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会计手工核算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1][4]。

2.将单项模块实验与课内综合实训相结合。会计电算化可以划分为系统管理、总账、报表、薪资、固定资产、进货、销货、库存等单项模块实验。这些单项实验的内容一般来说是连贯的,可以选取某企业一个月的相关会计经济业务数据,设计贯穿整学期的教学案例。每一个单项模块实验的熟练掌握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实践教学环节应予以充分的重视。通过单项业务的处理,能够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实践技能。但对学生来说,这些知识和技能是零散的,学生很难系统地认识和理解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体系,因而也就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需要有一个加强综合运用的过程。为此,在学期结束前有必要进行课内综合实训,模拟某企业一个完整会计期间相关经济业务的处理,把原来掌握的单项实践技能贯穿起来,这样会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电算化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独立实验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与其他课程的实验不同,会计电算化实验中涉及不同会计岗位。以往的教学实验一般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在通过实验使学生全面体验所有会计岗位工作的同时,也容易使学生混淆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典型的实验模块,分小组进行协作实验。实施实验教学时,科学规划实验内容,营造仿真的财务环境,可以把班级学生每四到五个分为一组,每组视为一个财务部门,有主管、制单员、出纳员、审核与记账员等角色,由不同学生轮换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分工完成实验中相应任务[3]。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岗位的工作与职责,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创建全方位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1.精心整合教学资源,提供丰富、有效的自主学习套餐。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当然这不是忽略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应该考虑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消息,如学生的需要、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然后教师必须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如高质量的多媒体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等。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积极投身于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中。针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特点,可以精心制作导学课件,对实验过程中重难点操作录制操作演示视频,将这些资源放在班级QQ群中,学生在它们的指引下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另外,还可以精心收集教材相关内容的课外拓展资料供学生课外学习使用,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工具查找相关课外学习资源。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的把握,又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2.拓宽师生联系渠道,提供全面、及时的学习支持服务。考虑到大学与中小学不一样,大部分教师上完课就走人,师生之间答疑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必须拓宽师生沟通渠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提供了丰富的方式与方法,可利用多种异步交互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如在线论坛、QQ群、BBS、邮件等,保持紧密联系,这样即使双方不能同时在线,也可实现信息的交流。

三、构建开放的课程考核办法

传统的课程考核办法大多是知识导向性,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必须改变课堂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现考核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力。

1.重视过程考核。按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子目标,结合平时考勤、作业情况等进行过程性考核,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创新考试形式。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可采取笔试、单元实验、课程综合实训等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3.实施以证代考。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不同等级的内容与要求,综合评定学生的职业能力[2]。课程学习结束后,鼓励学生到相关职能部门参加考试取得合格证,以此代替课程考试,实行“以证代考”、“双证书”制。这样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可程度。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需要始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力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研究。然而,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结合高职教育特定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便更有力地指导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丽滢.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思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6):77-78.

[2] 王伟.《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法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130-131.

第10篇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即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普遍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并且把它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它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教授这门课的教师,怎样更好的组织教学,培养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和运用财务会计软件的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呢?本人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不全面。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只介绍了财务软件中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如拓展,也只是涉及工资管理子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对于采购、销售、成本、应收、应付和财务分析等其他模块不讲,即便有也讲的很浅。而且在教学上也忽略了学生对软、硬件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的传授,以至在实际操作时出现一些简单的软、硬件故障都不能自行解决。

2.实践环节薄弱。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目前大多数院校没有把重点放在实践训练上,对实训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导致学生上机锻炼的机会少,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再者,电算化实训内容单一,综合性实验少,电算化实训教学往往是针对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学生只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掌握了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这样的实训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财务软件不能灵活运用,以后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面对市场上种类众多的会计软件,可能会无所适从。

3.教学方法单一。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的教学模式是“上课+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任务中包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上课时教师边讲边演示,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本文由收集整理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虽然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较快掌握课程知识点,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仍居于主体地位,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4.师资力量缺乏、知识老化。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目前高校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来自财会专业的教师有的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又缺乏财会方面的知识,真正“科班”出身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另外,教师很少或没有机会、也没有渠道与已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沟通,与软件公司的合作也较少,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缺少相应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这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极其不利。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的想法

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应以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业务流程重组能力为拓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会计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以会计软件教学为中心,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比如财务软件除基本的总账、报表等模块,可适当增加存货核算、库存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的学习;在教学中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根据情况需要,扩展一些计算机语言、应用软件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管理及维护知识。

2.重视实践教学、完善实践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实践教学内容,以开展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不仅要有针对每一模块进行的单项实训,来培养学生单一岗位需要的技能,而且在掌握每一模块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综合实训,培养学生软件操作的综合技能。在设计实践内容时,还应考虑到实践内容的全面性,所涉及的内容要尽量多、类型尽量齐全,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工作需要。

第11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当前,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的使用逐渐普及,企业信息化日益受到重视,将计算机与财务会计有机融合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研究,尤其是实践教学的研究日益深入。但目前,很多大专院校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人才培养效果。如何推进教学内容合理化,教学模式科学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化、系统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山东女子学院会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结合笔者十余年来从事本门课程教学的经验,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调查的组织实施及调查问卷的题目设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我院刚刚开设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2007级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认真组织学生填写,进行数据采集,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95份,其中有效问卷593份,有效回收率为98.8%。整个调查问卷共设计有19道题目,15道为选择题,4道为开放式问题。问题设计大致围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具体情况如表1。

三、调查结果分析

参加本次调查的所有学生均认真完成答卷,并通过对调查实施、数据录入、汇总、分析等多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从技术层面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同学们整体上对我院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教学持肯定态度。下面从表1涉及的8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学生对课程性质地位的了解情况

问卷显示,99%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98%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实用性很强或较强;76%的学生认为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是相互促进关系。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理解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即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对课程性质地位的了解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

从问卷结果看,对目前教学方式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到了90%,说明目前教学中采用的讲授法、演示法、模拟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运用合理,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在回答“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将手工账与电算化账同时进行”这一问题时,有72%的学生选择有必要。而我院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并没有将手工账与电算化账双轨并行,而是将两部分实践操作分到了不同的课程体系中。此外,在开放式问题“你对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有何建议”的回答中,很多同学提出了如丰富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授课地点由教室转到机房等切合实际的有建设性的建议。

(三)教学内容

问卷显示,61%的学生认为目前实践操作中使用的用友ERP软件的操作难度一般,34%的学生认为难度较大;76%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实验课的负担合适;6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适当介绍其他常见财务软件。我院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主要讲授用友ERP-V861的总账和报表模块,从调查结果看,多数同学希望有机会接触更多品牌的财务软件,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未来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

(四)教学设施情况

对于本课程现有教学设施,有74%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在开放式问题“你对本课程的教学设备配备有何建议”的回答中,有同学提出希望增加设备数量,现有设备增加稳定性等建议。从调查结果看,本课程现有的教学设备,如ERP实训室、多媒体设备等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但要加强日常维护。

(五)课时安排

对目前的上机实践时间,有20%的学生认为太少,33%的学生认为较少,44%的学生认为一般,3%的学生认为较长。目前本课程总学时72课时,其中实践36课时,实践课比例占总学时的50%。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希望延长实践课课时。

(六)教师实践课指导情况

问卷显示,97%的学生认为实践课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能耐心地讲解,上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答。

(七)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对实践环节的参与情况

问卷显示,89%的学生表示对本实践课很感兴趣或感兴趣;90%的学生能认真独立地完成本实践课的操作练习;98%的学生完成了本实践课的全部或大部分练习。由此可看出,同学们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能按要求完成实践操作并提交实习报告。

(八)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问卷显示,95%的学生认为本实践课的收获很大或较大;并且在回答开放式问题“学习本课程的收获”时,列举了多方面收获,如掌握了财务软件的应用、理解了会计电算化的处理流程、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增强了实务操作能力等。说明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今后改革的建议

(一)改进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

就目前各高校情况看,有的院校侧重于财务软件操作技能,有的院校则侧重于会计软件维护与开发。从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看,笔者认为高职高专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以会计电算化通用财务软件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具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基础理论,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软件二次开发提出合理建议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结合上述培养目标,会计电算化课程应具有突出实践性、技能操作性、岗位适应性的特征。明确了这一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就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等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根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对其教学内容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普遍认可的共识。一般高职高专院校以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为主,有些院校增加了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系统日常维护等内容。结合高职高专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如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特点,结构与基本模型等。(2)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这是本课程授课的主体内容,应以总账、报表模块为重点,适当介绍往来、工资、固定资产等模块的功能。(3)系统日常维护主要学习财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方法,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4)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会计专业尤其是高职高专层次的毕业生很少会从事专业软件设计工作,因此,教学中没有必要偏重编程和实际系统开发,只需对原理有所了解即可。

2.丰富教学中通用财务软件的品牌

很多高校实践教学中,只讲授一种财务软件,这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比较,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限制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面对市场上种类众多的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以我院为例,可以将现在使用的用友ERP作为蓝本进行分模块精讲,再选择一至两种其他品牌优秀财务软件(如金蝶、浪潮国强等)安装于机房,并向学生提供实验资料,以作业形式让学生使用该财务软件完成实训,之后再对不同蓝本会计软件的操作进行比较,了解各种财务软件的异同。通过操作不同品牌的软件,让学生发现并掌握其中的规律,看到不同财务软件背后相同的操作流程和设计原理,这将明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参加工作后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

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既有较为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又出现了一些新颖的、认可度高的、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演示教学法(MAI)、计算机辅助教学法(CAI)、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过程教学法等。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本门课程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设错教学法、基于网络的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设计教学法等。

1.设错教学法

设错教学法是针对传统的无错化教学法而来。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反复强调、极力避免。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都培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对老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将缺乏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与我们强调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具体来说,设错教学法是指:在向学生提供的账套资料中科学设错,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发现错误,并在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加以解决。例如:教师可在原有案例中将成本核算中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业务去掉,从而造成资产负债表不平,而后引导学生按正常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初始化账簿处理凭证处理系统初始化”的顺序逆向查找出错误,并指导学生独立解决;还可故意去掉主营业务成本的数量核算,造成已售产品成本结转无法在期末自动转账生成,通过分析错误原因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期末自动结转”这一教学难点。

通过采用设错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快乐感,提高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出错来防错,借助改错而止错,最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使本课程实践教学效果最大化。

2.基于网络的角色扮演教学法

基于网络的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拟企业实际财务工作,让学生扮演实际工作中某一会计岗位角色,借助局域网络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某一账套某月所有会计业务。

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组,每4―5人一组,分别扮演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总账会计、出纳等岗位角色。在局域网通畅的基础上将一台电脑设为服务器,由系统管理员在服务器上建立账套并设账套主管等操作员,而后每人分别在自己的机器上用各个角色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服务器,并进入指定账套,各司其职,执行每个角色的职能,以小组形式完成整个模拟企业会计实务案例的操作。

通过体验式的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一种直观的、与实际工作无缝连接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岗位在电算化业务中的区别,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整体流程的理解。

3.案例设计教学法

案例设计教学法是在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的前提下,将学生分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每组提交一份账套案例资料(包括:企业档案资料、系统初始化材料、日常业务等),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案例设计的纸质打印稿、电子文档、运行案例所产生的会计电算化账套备份数据等。

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可将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电算化操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需要。

(四)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一般只是体现在随堂实验中,未形成体系。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以“课程分项实训――基于网络的角色扮演――案例设计――课程论文――综合模拟实训――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线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五)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师资力量是影响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数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是会计学专业出身,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教学中遇到的一些软、硬件问题往往无法独立解决,无法适应ERP系统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选送现有教师去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进修,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系统开发的知识;加强与会计软件公司的合作,积极参加软件培训,主动参加软件开发商组织的各种认证考试,及时更新知识;到企业挂职,参与ERP产品的研发或帮助企业解决在日常维护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会计电算化这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重点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教学模式、方法、体系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将会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闻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4):74-75.

[2] 郑震,罗述权.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之思考[J].事业财会,2006(6):24-26.

[3] 张雪梅.关于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5(8):127-129.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会计电算化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一种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来代替人力来记录公司企业账目的一种新技术。会计电算化化的记录系统的精准性、系统性极大改善了传统人工记账的不精准、不系统等问题,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的广泛应用让公司企业的人员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因此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行业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他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课堂采用传统的“上课”加“上机”模式

所谓的“上课”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理论,必要时会在用幻灯片来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学生就是机械的在教室听课。所谓的“上机”模式就是学生在机房机械的把老师上课演示的内容重新做一遍。然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我们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老师所教的会计电算化内涵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操作要点。

(二)教学演示版软件没有网络版

我们的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本上所看到的操作只是一些简单的,浅析的财务软件操作。在软件操作中,我们目前使用的软件也不是专门为会计电算化学习而设计的软件。我们平时采用的软件大部分是各财务软件公司根据自己公司的财务情况设计的商品软件的演示稿。在实际工作中,用户都是网络用户,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三)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会计电算化在我们的课程中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我们有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我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充足的会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各大高校的老师多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并且他们经历很少,专业的知识也只是课上老师讲的课本上的东西。会计电算化在我们学习的课程里是一门与时代紧紧联系的学科,这门学科需要去不断的研究。我们的在职教师很多人都不去接受新的知识,还是单一的按照课本来进行教学。

(四)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很大的学科,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学会课本上的东西就行了,还要能把学到的东西放到生活中去。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目前很多高校评判学生学得好不好的条件就是看其试卷成绩的高低。这样的做法不是什么好的做法,它忽略了我们学生要以动手能力作为主要能力的根本。这样就会使那些学生为了高分就去背卷子上的原题,导致学生只是一个书呆子。很多学生虽然试卷分数很高,但是他生活上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实践解决。

二、在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我们应该打破一些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角

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的学习、理解,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利用。在平时教课时老师要把学生不愿意学习变得愿意学习,爱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形式,结合会计学习的其他科目,让学生自己写案例。在课堂中向其他学生展示,并全班讨论具体的解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二)我们应该把单用户版软件改为网络软件

以往的单用户软件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更加地体现实践。网络软件的存在可以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在教学时老师应该按照实际岗位的要求来进行模拟的,真实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觉再跟真的工作一样。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兴趣,他们也会很喜欢去学习,所以说更改单用户软件很重要。

(三)我们需要培养既要有充足知识,又有经验的教师

日常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考察老师的专业知识,还要把老师的真正实践能力看成重点。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一方面采用“走出去”的形式,为教师提供机会,例如:让教师进入会计电算化应用好的公司去实习一段时间等。在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采用“走进来”的形式。例如:学校应该邀请一些专业的人来学校进行高级知识教育,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融入这些新的方法和理念。

(四)将笔试成绩和上机成绩不能分开

在考核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上机考试不能忽略,这可以看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一向把成绩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只有抓住这一心理,让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并乐于接受。上机考试不仅能让学生去真正实践,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总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我们也意识到在教学中有很多的不足,学校和教师只有先认识到这些不足,冷静的分析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会计电算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度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张静.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学术期刊,2014.4

[3]张晓萍.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