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09:4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马的东西又大又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林芝固有西藏“小江南”之称,我有幸跟爷爷、爸爸、哥哥到林芝一游。
清晨,我们准备好后,向林芝出发,我们一路东行,沿路上有许多人在河边钓鱼,我想这么多人在钓鱼,这里的鱼一定又肥又大,才会引来这么多钓鱼者。
车子一路飞奔,不一会就到了离拉萨80多公里的墨竹工卡。听说墨竹工卡县传统特色手工艺陶瓷产品远近闻名,它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因此做工十分精细。若不是时间紧,我一定会买一两个陶瓷制品作为这次旅行的纪念。
过了墨竹工卡,爸爸说,我们下一站将是海拔5千多米的米拉山。车子一路上坡,到达米拉山顶,已有几辆旅游大客车停在路上,游客们已在拍照留做纪念,我们也下车拍照。米拉山的感受果然不一样,温度在8度左右,感觉有点头晕。
翻过米拉山,下山后,沿路风景与刚出拉萨时大有不同。山清水秀,时常有牛、马、猪、羊出现在路边。还不时有一群黑不溜秋的猪仔仔蹦蹦跳跳的跟在一头猪妈妈后面,有时候还挡住我们的去路。我们顺河而下。到了一处风景点,湍急的河流中间有一块又高又大又粗的石头。石头上刻着中流砥柱四个大字。这里也有不少游客取景拍照,我们也下车拍照之后继续向林芝前行。
离林芝还有二十多公里时,我们在临河的鱼庄吃鱼。这条河叫尼洋河,河里有好几种鱼,我们吃的是最常见的一种棒子鱼。我们吃鱼的地点居然是一座建在河上面的亭子,一座小桥连接着鱼庄和亭子,真是别有一番风趣。
继续前行,没多久,我们就到了林芝,我们开车在这转了一圈,就选择了一个宾馆住下了。
傍晚,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徒步在林芝闲逛,我们打听到,林芝最繁华的路叫香港路,我们走到香港路,这里果真繁华,许多人出来散步、买东西,街道两边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我们走了一圈,看见尼洋河环绕着这座城市,河这边是旧城,河对岸是新城,一座又长又宽宏伟的大桥横跨尼洋河上,把两岸连为一片
。林芝不愧为西藏的“小江南”,群山环抱,处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让我一饱眼福,真是不虚此行。
白发公公种芝麻,不用锄头用脚爬。 (打一动物)
虽是鸟儿会游泳,一个猛子扎得深,逮住鱼儿它不吃,叼到岸上给主人。 (打一动物)
有一老太不简单,睁一眼来闭一眼,夜里什么都看见,小贼难逃五指山。 (打一动物)
是贼从来不偷盗,海洋里面任逍遥,打仗常把墨汁放,为的乘机好逃跑。 (打一动物)
嘴尖尾巴长,钻洞上房梁,白天不见面,晚上游四方。 (打一动物)
此物生在东海西,又无鳞甲又无衣,虽然不入红绿眼,常与诗人作嘴儿。 (打一动物)
小小姑娘穿黑衣,秋天去了春天回,房子造在屋檐下,带着剪刀天上飞。 (打一动物)
莺莺园内细操琴,张生墙外听分明,听得琴声恩中义,十指尖尖抱在身。 (打一动物)
森林医生是小鸟,尖嘴像把手术刀,专捉害虫吃个饱,保护树木有功劳。 (打一动物)
孩子不背又不抱,揣在兜里睡大觉,虎狼来了它不跑,带着孩子使劲跳。 (打一动物)
小小货郎,不挑货担,背着钢针,满地乱窜。 (打一动物)
脖子长长像吊塔,浑身上下开满花,专把树叶当饭菜,速度不比火车差。 (打一动物)
头戴铜熨斗,脚如云雾走,两边锣鼓手,刀枪在后头。 (打一动物)
白牛犁白地,白地撒芝麻,今年撒下去,明年才发芽。 (打一动物)
金扑刀,银扑刀,丢在河里寻不到。 (打一动物)
头插双股钢叉,身穿玻璃铁甲,喜的是清风细雨,怕的是太阳晒它。 (打一动物)
长脚长手长六郎,吹吹打打进绣房,要想吃杯红菱酒,两手打你见阎王。 (打一动物)
头赛狮子头,尾巴赛杆枪,撒开亮纱棚,一阵飞过江。 (打一动物)
长喙细身,昼匿夜行,嗜肉恶烟,掌所拍扪。 (猜一昆虫)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打一动物)
聪明木匠聪明手,造起房子没门口。 (打一动物)
有头没有颈,衣衫几千层。 (打一动物)
房上一蓬草,野猪在里跑,张三捉不到,还要李四找。 (打一动物)
头像狮子尾像枪,有翅无毛飞过江。 (打一动物)
白石起屋,青砖起楼,横身过水,有眼无头。 (打一动物)
有翼无毛,真是可笑,有头无颈,飞山过坳。 (打一动物)
砌墙土堆,里面卧个老灰,老灰穿皮袄,两眼赛胡椒。 (打一动物)
身穿绿衣裳,嘴巴大又大,舌头长又长。 (打一动物)
一身清清白白,肚里喝足墨水,从来不偷东西,被人冤枉叫贼。 (打一动物)
头上扫把,尾上阔凿,手足长长,杀头无血。 (打一动物)
两根胡须一块肉,背上背着窝。 (打一动物)
节多脚多,前后各有两根短须。 (打一动物)
小小一对客,沿途叫喳喳,住在泥土上,离地七八尺。 (打一动物)
八个小人抬面鼓,两个大人前面舞。 (打一动物)
小小身躯圆又胖,自古住在房檐上,虽然没有针和线,织出网来很像样。 (打一动物)
三角脑袋长脖子,披着一身绿袍子,两手举着大刀子,全心全意捉虫子。 (打一动物)
有翅无毛像飞禽,一翅飞来墨松林,墨松林里吹短笛,秋风吹来才歇停。 (打一动物)
锥子尾巴橄榄头,身穿袈裟慢慢走。人人都是皮包骨,只有我是骨包皮。 (打一动物)
头上戴的花冠,颈上有串珊瑚,尾巴像一把镰刀样。 (打一动物)
肚子大,脑袋小,天生一对大镰刀,别看样子长得笨,捕捉害虫本领高。 (打一动物)
头顶天地玄黄,尾戴珠称夜光,不怕云起成雨,就怕露结为霜。 (打一动物)
一条细绳软又软,埋在泥里不会烂。 (打一动物)
小时水里翻跟斗,大了爱在空中游,人们供它烟火食,调头转脑就逃走。 (打一动物)
身穿八卦衣,头打双爪髻,喜的是狂风暴雨,怕的是热日来炙。 (打一动物)
无头无耳朵,正二三月走江湖。 (打一动物)
白肚绿背凸眼睛,有眼有鼻没耳朵,长年赤膊过光阴。 (打一动物)
长须老公公,常年住水中,洗个滚水澡,皮肤红彤彤。 (打一动物)
上十八块明堂,下八卦形象,一个落水,四把划桨。 (打一动物)
两把铁耙耙烂泥,天晴落雨着蓑衣。 (打一动物)
黑缎子,白夹里,养儿养女泥窝里。 (打一动物)
楼上造楼台,楼门颠倒开,脚踏黄金地,飞去又飞来。 (打一动物)
一座石板桥,板面刻满花,桥下四桨慢慢划。 (打一动物)
头插两根雉鸡毛,身穿一件青绿袍,手里拿着两把刀,小虫见了拚命逃。 (打一动物)
身体柔软细又长,头尾几乎一个样,日夜松土勤耕耘,自营化肥小工厂。 (打一动物)
花花公子没出息,只知采花不酿蜜,吃饱喝足就跳舞,双双对对追得急。 (打一昆虫)
头小颈长腿短粗,硬壳里面来居住,伸出头来找食物,遇险头脚缩回屋。 (打一动物)
别人盖房用木头,姑娘纺线织绣楼,银色绣楼没门窗,闷死姑娘在里头。 (打一动物)
鼻孔朝天,尾巴长长,脸色铁青,毛色金黄。 (打一动物)
白衬衣,黑大褂,走起路来摇啊摇,冰天雪地也不怕。 (打一动物)
嘴巴大,耳朵大,叫它马,爱洗澡。 (打一动物)
耳朵像扇子,鼻子像勾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 (打一动物)
头戴扇子帽,身穿花锦袍,专爱钻树林,有病它治好。 (打一动物)
高个子,披绒毯,背着两座山,走路腰不弯。 (打一动物)
耳朵竖大刀,身穿白衣袍,眼睛象宝石,尾巴短又巧。 (打一动物)
四柱短又短,两耳像蒲扇,鼻子哼哼响,尾巴打个圈。 (打一动物)
有眼没眉毛,身穿“铁甲袍”,一夜行千里,龙宫任逍遥。 (打一动物)
穿绿衣,戴绿帽,手举两把大砍刀,庄稼地里忙巡逻,它为丰收立功劳。 (打一动物)
头戴两棵珊瑚树,身穿一件梅花衣,四腿虽细身矫健,跑上山去快如风。 (打一动物)
有翅不是鸟,只会夜里跑,能发超声波,蚊虫跑不了。 (打一动物)
小小飞机尾巴长,飞来飞去忙又忙,不装货物不运客,蚊子见了喊投降。 (打一动物)
日子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没有谁觉得一匹马不该住在摩天大楼的顶层,也没有谁觉得和一匹马做邻居有什么不光彩的,更没有谁对一匹马自己挣工资、自己去换取草料、自己养活自己有什么意见。说穿了,是因为人们太忙,压根儿就没有注意到,摩天大楼的顶层住着一匹马。
倒是马每天早上走出电梯时都会纳闷:“昨天晚上进了这栋摩天大楼的那些无精打采的人哪里去了呢?”每天傍晚回来时还是免不了要纳闷:“今天早上那些衣着光鲜的人为什么不回来呢?”
马眨巴着它那两只马眼,怎么也想不到它每天遇到的其实都是同一拨人。
马的工作是在儿童乐园拉彩色马车。马车上有一个彩条布做的车篷,车篷下面安着一排小椅子,每次可以坐两个小朋友。马车上有一块牌子,写着“让孩子们高兴的马”几个大字,牌子上还朝天吊着一顶圆筒礼帽,小朋友玩得开心了,就把自己省下来的硬币呀、零花钱什么的扔到大礼帽里,算是对马的报答。如果你不扔钱也没关系,马照样笑呵呵地拉着你跑。
大家都知道,小朋友们一进了儿童乐园,总是不太安分的,该坐的时候,会站起来东张西望,你让他们站好吧,他们早就撒开脚丫子,跑得没影了。马非常喜欢小朋友,小朋友们也很喜欢马。每个到儿童乐园来玩的小朋友,可以不坐碰碰车和旋转木马,却非要坐彩色马车不可。为了小朋友们的安全,马每次都要等小朋友全坐好了,才迈开小碎步,沿着林荫道跑起来。马非常温和,它从第一次喊“小朋友,请坐好”到第100次喊“小朋友,请坐好”,声音都是同样的大小,不高也不低,听起来,总是有点像儿童医院手拿注射器的阿姨在哄小朋友。城里的爸爸妈妈们的脾气可就没这么好了。你听,如果小朋友们在外面玩疯了,不记得回家吃饭,从门口窗口传出来的声音像炸雷一样,还听得见白生生的牙齿咬得咯嘣咯嘣响:“再不回来,干脆别吃了!”难怪城里的小朋友们在生爸爸妈妈的气时,会这样说:“哼,我才不喜欢你们呢!你们对我,赶不上儿童乐园里的马一半好!”
城里的小朋友当然很多很多,但在马看来却只有两个,这就是一个女孩子和一个男孩子。“他们想多坐几回车,就穿上了不同的衣服,好让我认不出!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马得意地对我说。那一天,马下班后扛着一袋燕麦,从我的门前经过,正好碰上下雨,我就让它到我的家里来躲雨。“你怎么认出来的?”我试探地问。“这很容易认!”马一边用它的长尾巴擦着身上的雨点,一边说,“他们的脸上总是有高兴,我一看到他们的高兴,就知道我没认错!”啊,原来是这样!一个人高兴起来和另一个人高兴起来,看上去确实差不多。我原来觉得马把全城的孩子们简单地看作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肯定搞错了,现在看来,马那样看问题,确实有马的道理。
过了几天,马又扛着一袋燕麦从我家门前经过时,天并没有下雨,我也没打算邀请马进来坐,但马还是进来了。那一天,马的那张马脸拉得特别长。正好那时,林立的高楼缝隙间漏进一缕橘红的夕阳光,落在马的脸上,我看到它的脸上有两道长长的泪痕。我搓着双手,为需不需要去拿我的毛巾给它擦脸而局促不安,因为我既不想让马太难过,又有点舍不得我的新毛巾。过了一会儿,马开口了:“我弄错了!我现在知道,这个城里有四个小孩子――一个高兴的男孩子和一个高兴的女孩子,一个穿破衣服吃垃圾的男孩子和一个被妈妈吓哭了的女孩子!”原来,今天有一个小女孩,由家里的保姆陪着到儿童乐园里玩,超过了妈妈规定的回家练书法的时间,妈妈跑到公园里,对着小女孩尖叫,还说如果小女孩不听话,就再也不爱小女孩了。小女孩吓得抱着妈妈的腿,大哭起来。小女孩刚走不久,又来了一个穿着破衣服的男孩子,他在马车旁的一个垃圾桶里找东西吃。马见了这情形吓坏了。“垃圾桶里的东西很脏,是不能吃的啊!”马跟我说这事的时候,声音还在发颤。“我一直以为城里只有两个孩子,原来有四个啊!马车上的座位不够用,我还得去准备两个座位!”马说。
马扛着那袋燕麦走了,它长长的脸都快挨到地面了。急急的晚风把它颈部的鬃毛吹得乱糟糟的。它的尾巴悲伤地耷拉着。
深夜,等大街上车声渐渐稀疏时,我透过高楼的峡谷,看到了一线冰冷的天幕和半瓣白色的月亮,同时,看到摩天大楼的顶层有一个窗口亮出黄黄的光。我看着那光,看了好久好久。
第二天早上,马背着两张椅子进了电梯。那两张椅子是用最好的桃花心木做的,上面铺了丝绒靠垫。一匹马加上两张椅子,差不多把电梯挤满了。每一层想乘电梯的人都不得不等候下一趟电梯。他们惊奇地发现:“怎么?一匹马?一匹马怎么会在电梯里?”他们相互打听,但谁也不知道一匹马怎么会在电梯里。恰好这时,另一台电梯的门开了,人们赶紧挤进去,赶紧去上班,不再有谁打听马的事了。
这一天到儿童乐园玩的小朋友,一个个都无精打采地回家了。因为他们都没能坐上马车去兜风。马车上新安了两个丝绒座位,小朋友们都想去坐一坐,但马不允许。马说,这两个座位是留给穿破衣服的小男孩和哭鼻子的小女孩的。可是,马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也没有等到那个小男孩和那个小女孩。
从那以后,马每天都站在马车旁等候着。它一定要等到城里的四个小朋友都坐上了马车以后,才肯拉着马车跑。马很固执,它是一匹“让孩子们高兴的马”啊!它挂念城里那些不幸的孩子。
一天、两天、三天……那个穿破衣服的男孩和那个哭鼻子的女孩一直没有出现。因为总不能乘坐马车,高兴的男孩子和高兴的女孩子也很少来了。儿童乐园里又新添了过山车、登月火箭和海盗船,孩子们爱玩的东西多极了。小朋友们是为了高兴才上儿童乐园的,他们可不愿意站在马车边傻等。
“踢踏、踢踏。”脚步这么沉重,会是谁呢?我把脑袋伸出门口张望:啊,是马!它正低着头,背上搭着一条破麻袋,慢慢从我门前走过。它以往走起路来可不是这样。以往,它的蹄声“”,像欢快的鼓点敲在街道上。
“马,你干什么呢?”我问。
“去换点燕麦和青草。”马连头也懒得抬。
马去了农贸市场。它来到以前常买燕麦的摊子前,对胖胖的摊主说:“请给我一点燕麦。”
“给你燕麦?做梦吧,你上个星期欠我的钱还没给呢!”摊主恶狠狠地说。
马饿极了,一筐筐燕麦散发出阵阵清香,像手指一样,牵着它的鼻子,吊着它的胃口,它真想伸出长长的舌头,从那筐上面舔一口。但它还是忍住了。不远处有一堆青草,青草比燕麦便宜多了,它想,如果它去向摊主赊一把青草,应该是没问题的吧?没想到,它刚向那堆青草迈了一步,卖青草的人就举起扁担,大喝道:“滚开,畜生!”
马只好背着那条破麻袋,“踢踏、踢踏”往回走。“嗨,老兄,你站一会儿!”旁边一头骡子叫住了它。
“你是谁?”
“我是你的亲戚。看你饿得皮包骨头了,怪可怜的。跟我走吧,管你吃饱。”骡子说。
“去哪里?”
“去乡下。”
乡下是哪里呢?马眨巴着眼睛使劲儿想。想来想去弄不明白,马便踢踏踢踏地走到我跟前,向我打听:“你知道乡下吗?”
乡下?我是一只住在城市立交桥下的老鼠,如果有谁向我打听城里的下水道的情况,那我可以替他绘一张详细的图纸,至于乡下,我就知之甚少了。但我有一次到一位太太家去取面包,听到太太在打电话,说“明天我们到乡下去度假。”我便按我的理解,把乡下解释给马听:“乡下是度假的地方。”
“我需要去度假。”马肯定地说。“对,度假对你有好处。”我点点头。
马跟着骡子出城了。那骡子是一位老农用来拉运土豆的骡车的。老农的土豆卖了一个好价钱,回家的路上,平白无故地又得了一匹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老人一高兴就喜欢喝酒,一喝上酒,人就变得更高兴。老人坐在骡车上,喝着酒,唱着歌,晒着太阳,睡着大觉。等他一醒来,哈,发现自己睡在一棵酸枣树下,骡子、大车和马全不见了,只有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从酸枣树顶上朝他笑。
这时候,骡子拖着大车,马坐在车上,正朝千尺草场走去。马并不是存心想占骡子的便宜,只是乡下的路,马实在走不惯。它每一秒钟都有摔倒的可能。
骡子只好把马扶到大车上。“让你拉着我跑,这怎么好意思呢?”马说。
骡子十分恼火:“不拉着你怎么办呢?总不能看着你摔死吧!”
路两旁长满鲜嫩的青草,草尖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如此新鲜的草料,马还是第一次见到呢。它咽了一口口水,问骡子:“这草什么价钱一把?”
“呵呵,无价!”骡子停下车,张嘴嚼了一把。
“快跑吧,你偷人家的东西,会被抓住的!”马紧张得耳朵直竖。
“你也吃一点吧,这是我自己家里的!”骡子说着,咬下一大把草,塞到马的鼻子下。
马实在饿极了,不客气地大吃了一顿,一直吃得肚皮胀得像石头一样朝地上坠才停止。它爬上车,朝天躺着,四个蹄子抱着肚子,美美地睡了一觉。
阳光把金粉涂抹在千尺草场上,草场上白云绘出一朵朵花,马群扬起四蹄,甩动鬃毛,在竞相奔跑。
马远远地看着马群,问站在身边的骡子:“它们为什么要跑?”
“它们总是这样跑的。”骡子说。
“它们要跑到哪儿去吗?”
“哪儿也不去。”
“哪儿也不去为什么还跑?”
“为了高兴呗!”
“为了谁高兴?”
“大概是为了它们自己吧。”
“我不是这样跑的。我跑的时候,总是拉着彩车,要不,就是扛着我的燕麦。”马说。
马群跑累了,就停下来,吃着草场上的青草。
“这些青草是谁的?”
“这里的青草不属于谁,马儿们爱吃多少就可以吃多少。”骡子说。
“啊,这里的马跟我不同。”这匹城里来的马说,“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高兴而奔跑过,也没有过想吃多少就有多少的草料。”
马群嘶鸣着,在邀请城里马加入到它们的行列中去。但它只是站在山坡上,远远地看着。
“去吧,去和它们一起。”骡子说。
“不,我不是一匹这样的马。”马说完这句话之后,泪水突然溢出眼眶,一颗一颗掉在草尖上,在阳光下像朝露一样灿烂。
草场的夜空,星光闪烁。远处,马群在溜达,溪流在淙淙歌唱。城里马却依然站立在山坡上,注视着夜色中的野马群。月光把它高大的身影剪贴在草地上。
它在想:也许,我并不是一匹马?或者说,我已经不是一匹马了?
黎明时分,山坡上空荡荡的,我的朋友,那匹城里来的马儿,不见了踪影。
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它。
(摘自《住在摩天大楼顶层的马》,青岛出版社)
虽然红枣拥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养生作用,但是很多年,对于山西人来说,枣不是一个稀罕的东西,更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它平凡,到处都是。有的人家院子里的大枣树,每年结的枣子自家吃不完,送人也没人要,就那样让它在树上结着,然后落到地上,成为泥土养分的一部分。
于是,当有一天,红枣以“汉波”的名字铺天盖地走入超市货架的时候,人们爆发出一阵阵惊呼。惊呼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价格,一个是包装。
“一颗枣”引发的革命
凡是经过“汉波”加工包装的山西红枣,进入到以颗论价的时代。
山西红枣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原本就有不错的口碑,经过“汉波”一番洗礼,原本不值钱上不了台面的山西红枣,迅速成为各地卖场的宠儿。
南方人惊呼:继煤炭之后,山西人又发现了一座红色金矿。对此,山西汉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强微笑回应:我“汉波”枣的质量放在那里,这个价钱,值!
马强说,全世界的红枣90%以上都产在中国,中国的红枣又有90%以上产在黄河一带的6个省份。山西所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使得这些地区出产的红枣质量最优、综合营养成分最高。因为拥有优势,马强信心十足地将红枣保健的理念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给目标消费者。
这是一场由小小红枣引发的革命,是山西土特产的一次华丽转身。对于多年习惯论斤甚至论麻袋购买红枣的中国人来说,身价倍增的“汉波”枣引发了他们的新鲜与好奇。十年过后的今天,新鲜与好奇早已褪尽,在任何地方见到“汉波”,对中国人来说,都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马强把汉波公司成立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申请注册商标。但凡进行过商标注册的人都知道,从申请到最终核准,除了其间的复杂程序,便是长达两年的等待。因为复杂与漫长,大多数山西公司选择了望而却步。相反,一心要树立山西这块食品品牌的马强,严谨履行了所有程序。
2007年2月,“汉波”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殊荣,并成为同行业中第一个全国驰名商标。“汉波”系列枣品被 《中国食品大典》收为典藏产品,获得“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全国最畅销优质品牌”“中国优质产品”的称号,以及联合国世界包装组织“世界之星”包装大奖,汉波食品也成为全国红枣行业专业化生产和营销规模一流的领军企业。
重磅推出红枣浓浆
汉波发展的坚实后盾是山西优质而丰富的枣源。除了在名枣产地柳林、临县、永和、石楼等地合作开发果蔬基地外,汉波更是投重金在太原阳曲建起“千亩无公害生态标准化基地”。汉波公司“品牌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一直备受推崇。
随着品牌的崛起,从2006年开始,汉波公司每年以营业额5%左右的投入比例用于精深加工的技术研发,获得了众多发明专利。其中,最让马强寄予厚望的,就是汉波自主研制的红枣浓浆。他说,“红枣浓浆是红枣深加工行业成熟壮大的关键”,“以红枣浓浆为代表的红枣深加工产品,在真空高压的情况下,实现低温煮沸,在最大程度上保存了红枣的营养,再经过浓缩提纯、实现口味标准化,能让消费者更为方便地消费,并能满足其保健养生的需求。”
雀巢公司一直是马强心目中的榜样和目标,他希望汉波能像这家国际综合性食品公司那样,由咖啡一个品类带火整个公司发展。而红枣浓浆就是马强认定能让汉波实现迅速成长直至向国际市场进军的“种子选手”。
其实,目前市场上以红枣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食品及饮品已经有很多种,但是获得成功的很少。马强认为,这是由于这些企业尚未触及到消费者的需求点,因为红枣是用来补气补血的,将其当成解渴作用更大的勾兑的饮品来卖,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汉波红枣浓浆的消费者定位为20-45岁的女性。对于这款产品,马强说,“方便是个很有竞争力的产品卖点,就像饱受营养价值低等诟病的方便面,却能保持每年的销量增长,我们对红枣浓浆如此富有营养价值又方便饮用的产品的前景非常看好,甚至把我们整个公司都建立在这款明星产品的基础上。”
为了打响这款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汉波启用了形象代言人。这是汉波十几年发展史上的头一次。而这位形象代言人就是酷似玛丽莲·梦露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明星。
2011年3月到4月,汉波公司联手新浪网举办“汉波红枣浓浆全球寻找代言人”活动,高调征集形象与气质酷似梦露的网友做汉波的形象代言人,轰动一时。随后,汉波红枣浓浆的电视广告开始在城市公共交通媒体、全国性电视频道轮番播出。
这一轮广告轰炸下来,汉波的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的提升极其明显,马强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销量增长。
在推出梦露版广告的同时,汉波红枣浓浆还投放杯装新品,迈出了紧随市场需求灵活应对的第一步。如今,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大超市,以及遍布太原的金虎、唐久便利店都可以看到汉波的杯装红枣浓浆。
汉波的雄心
玛丽莲·梦露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电影女演员之一。她动人的表演风格和正值盛年的殒落,成为影迷心中永远的性感符号和流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对于汉波来说,之所以选择酷似玛丽莲·梦露的形象代言人,马强说,除了她的“青春、时尚、有活力”,更重要的是,“如此一位性感女神其形象的影响力是广泛的、大众化的,我们的产品同样是老少咸宜,此轮推广一举将汉波跨到国际、时尚的高度。”他预感到这是让金发碧眼的老外更好接受红枣浓浆代表的品牌精神和保健理念的最好途径,能为汉波走向国际打造坚实的基础。
从一开始对注册商标的执着,就能看出汉波是“有野心”的,它显然不会满足于只做一个中国驰名商标。马强曾说过,“咖啡能够进入中国,红枣就能打进国外。”在他看来,雀巢咖啡、立顿红茶的消费群体与红枣浓浆的消费群体类似,它们能达到的销售规模,汉波在未来同样可以做到。
从汉波红枣面世之后,就一直有出口到国外。但对于汉波来讲,真正有代表意义的是红枣浓浆的出口。2010年11月中旬,各大报刊与网站纷纷转发这样的一条新闻:太原市汉波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顺利将其产品“红枣浓浆”出口到英国,实现了中国红枣精深加工产品出口“零”的突破。
这一个“零”的突破,在汉波的发展史上堪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如今,汉波的红枣浓浆已经进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消费市场。马强说,“我相信,通过我们企业的不懈传播和未来可能引起的同行业伙伴的跟进和竞争,逐渐也会让国外消费者普遍接受红枣养生的概念,让汉波像雀巢公司一样渗入到食品消费的各个领域。”
深加工产品出口到国外只是第一步,正如马强所说,需要“让国外消费者普遍接受红枣养生的概念”,才能像雀巢公司那样真正地打开消费市场。培育消费习惯、产品品牌塑造,汉波要做的还很多。
雀巢
19世纪中叶,瑞士的一个学者型食品技术人员享利·内斯特尔(Henri Nestle)发明了一种育儿用乳制品,即把果糖和营养剂加入奶粉中。婴儿喝了之后都健康地成长起来了,改变了婴儿不喝牛奶的习惯。1867年,内斯特尔创立了育儿奶粉公司,以他的名字Nestle为其产品的品牌名称——内斯特尔(Nestle)在英文中有“舒适安顿下来”和“依偎”的含义——并以鸟巢图案为商标图形。从最初问世到如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雀巢”育儿奶粉的销路一直很好。
20世纪初,雀巢公司开始实行多样化生产,并在世界各地收购并建立企业,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食品制造商。而在雀巢丰富的产品系列中,销量最大、在全球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雀巢速溶咖啡。
雀巢咖啡起源于1930年。当巴西政府开始与雀巢公司接触时,咖啡权威马克思·莫根特尔立刻同他的研究队伍着手研究一种只需用水冲调同时又能保持咖啡原汁原味的方法。经过在瑞士实验室长达七年的调查研究,最终他们找到了答案。从此,雀巢咖啡风靡全球,为雀巢打下全球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立顿
“立顿”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它的创始人名叫汤姆斯·立顿。
1850年汤姆斯·立顿出生在英格兰格拉斯哥的一个贫穷家庭,有一回,出门旅游的立顿来到了著名的红茶产区锡兰(斯里兰卡旧称)。锡兰红茶是英国人非常钟情的饮料,但由于售价高昂,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享用到。立顿敏感地意识到,如果能把红茶引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则必然能成为一门好生意。
1890年汤姆斯·立顿正式在英国推出立顿红茶。两年后,立顿开始了全球化运动,先是在美国设厂,接着又在印度开设分店,进入远东市场。1898年,汤姆斯·立顿被英国女王授予爵位,得到“世界红茶之王”的美名。
1972年,也就是老立顿开始向全球扩张立顿品牌的80年后,立顿的历史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全球最著名的个人消费品集团联合利华收购了立顿的全线品牌。从此,立顿搭上了联合利华这个全球性的巨轮,开始了更为强势的扩张之路。
结合立顿和联合利华的营销经验,立顿茶叶类产品如今行销于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销量,立顿均是全球第一大茶叶品牌,比第二大品牌的销售额高出至少一倍。同时,立顿现在也是全球消费者选用最多的第三大非酒精饮料,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红枣具有很高的养生和美容功效,从这一点而言,汉波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那么汉波距离国际品牌有多远呢?
口味需改善
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地球人的味觉。即使你具有很好的功效,味觉依然是第一位的。
不管是立顿、雀巢还是麦斯威尔,能够成为国际品牌,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就是口味。汉波浓浆的口味,目前显然还没有成为经典。
广告乏力
张溪溪,邢慧慧和叶甜甜三个人本来只是三个普通的学生,但一件意外的是使她们不再普通······
电脑上的神秘人
一天,溪溪正津津有味地上网时,见一个人向她发来信息,她以为只是好友找她,于是懒懒的看了一下,可是不曾想这一看可改变了她和两个人的命运,那个人缓缓打出几个字:我是魔法世界的人。
溪溪吓了一跳,那个人让溪溪盯住电脑,什么也不想,她半信半疑地照着了,她真地明白了一切,那个人是个梦幻谷中的美美古[意为美丽精灵],请我帮一个忙,事现在还不可讲,她会给三块宝石,给三个可靠人,再帮助她。
溪溪环顾四周,以为她会出现,可是,一阵风吹来,手中却多了三块美丽晶莹的宝石,她把宝石摸摸,以为在做梦,等妈妈叫她睡觉时她才匆匆收好,关了电脑,去睡觉。
寻找
她早上一起便想到宝石,马上洗脸刷牙飞奔到班上,马上找到自己的最好朋友--------邢慧慧,给了象征纯洁活泼的紫宝石,又找到了杨可可,给了象征热情开朗的红宝石,可是找了好久也找不到蓝绿宝石的持有者------冰清玉洁,美丽天真的象征,晚上便告诉美美古,美美古告诉她,就是你呀。
她恍然大悟,对呀,找了怎么多人,怎么没想到自己呢。
背叛
可是,杨可可第二天便告诉溪溪不相信,除非现在使她拥有魔法,否则立刻报警,溪溪急了,央求多给点时间,杨可可傲气地答应,只给一天,溪溪后悔死了,这么样的人,怎么可以给宝石,还交心。
于是,她无奈地对蓝绿宝石诉苦,宝石居讲了话,不过只有一句------------我不怪你,会帮你的,过了一会儿,溪溪对可可讲可不可以多加一天,可可问什么一天两天,这时,溪溪手中多了一块宝石,她明白了,蓝绿宝石使可可失去了一段记忆。
意外的发现
她正走在路上冥思苦想到底把宝石给谁时,肩膀一下被一个人拍了一下,咦,这不是好朋友的新同桌-------叶甜甜吗,她问了甜甜几个问题才告诉她宝石事件,给了她一块红宝石。
从此,张,叶,邢三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到了一起。
考察与魔法
溪溪把人员名单汇报给美美古,问怎么样,等了一会儿,美美古却讲--------我已经暗中考察你们三年了,你们百分百合格,你找杨可可时我还担心呢。
暑假来了,三人的成绩都很好,不知为什么,她们的父母同时出差两个月,她们便搬到溪溪家,三人和住在一起。
暑假的第一天,她们看见了一个美丽无比却打扮怪异的大姐姐,最奇怪的是她身后有一对又大又长的翅膀,她微笑地说:“溪溪,慧慧,甜甜,正式授为奇奇古,也就是我美美古的徒弟。’’
梦幻谷
美美古对她们三人指出一串奇怪的手势,她们周围便多出了三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
美美古笑了笑说:“我要带你们去梦幻谷学习魔法,怕左邻右舍怀疑,便变了三个你们。’’她们三个伸了伸舌头,想:“这个大姐姐,考虑得还蛮周到的嘛。”
这是,一阵风吹过,她们便昏昏沉沉得睡着了,等醒来时发现周围都是白云,美美古惊喜地讲:“才到白云仙就醒了,内力不凡,不凡。’’于是,她干脆不施魔法让她们睡,请她们欣赏风景。
终于到了梦幻谷,啊,好美,虽是悬崖峭壁,但上面的石头却晶莹无比,中间悠悠飘着几朵白云,飞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精灵,宛如仙境,不,它就是仙境。
任务
正当三个人陶醉在美丽的景色时,美美古严肃的声音打断了她们的幻想,美美古说:“溪溪,慧慧,甜甜,我带你们来可不是来欣赏风景,火星的魔法世界要从梦幻谷打到人类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为她而战。’’
美美古的一番话诗叶,张,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们三人现在心中只有一个念,就是保卫我们的地球。
这时,溪溪意识到一个问题,她问美美古:“只有两个月,时间够吗?’’美美古讲:“没关系,地球一天相当于这儿一年。”
学习魔法
溪溪问:“怎么学习呢?”美美古转身拿出一捧银串儿,嵌在蓝绿宝石上,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又美又大,慧慧与甜甜不服气了,为什么只有溪溪有,不公平,美美古用手点了一下她们的头说:“小精鬼,你们也有。’’
说着,美美古又拿出一捧细珠子和碧玉,分别嵌在紫,红宝石上,她们两个尴尬地笑了笑,收好了自己的东西。
美美古却讲:“怎么,还没完呢。’’她们只好再拿出来,美美古拿蓝钻碧玉杖镶蓝绿宝石,紫玛瑙杖镶紫宝石,红仙石杖镶红宝石,最后用淡绿丝带,火红丝带,深紫丝带扎好,才给她们。
这一个个杖都美丽无比,美美古教她们咒语,一开始她们见
好笑便念不出口,但日子一长对咒语熟了,便可以一下念好几篇长咒。
变身
学了两个月了[梦幻谷的两个月],她们很聪明,奇奇古所有的魔法都学会了,美美古讲:“最后一个课程----------变身。’’
她们边念咒语边挥动仙杖,做着各色动作,一转眼,三个美丽奇异的少女出现了,一个满头青发,身着淡绿装,手持蓝钻碧玉杖;一个满头乌发,身着淡紫装,手持紫杖;一个满头红发,身着大红装,手持红杖。她们手挥仙杖,发誓为地球而战。
拉古古拉
这一天,溪溪双眼紧闭,探查有无意外事件,过了一会,她大叫一声,对慧慧甜甜讲:“杨可可以变成火星魔法世界的人了,以练到19级,逼近20级,一我们一人之力无法抵抗。”[火星世界有一股邪总可以胜正]
她们没有办法,只有央求学奇奇古最高机密书---------拉古古拉,美美古向雪可仙灵[意为美丽女王]汇报,便取书给她们,严肃地说:“这本书可是十分难学的,雪可仙灵都不会,一定要适可而止,否则一旦走火入魔,后果不堪设想。’’
她们点了点头,开始练了起来,过了一个月才学光,而那可可也练到36级,她们一一人之力应可以赢了。
战斗
到了这一天火星世界来了,一个对一个,第一局不分胜负,第二局平分秋色,终于到了张,邢,叶上场了,她们挥杖如带,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正当三人打到忘乎所以时,一个疏忽是一个飞轮飞向溪溪,见轮子了溪溪只有一米时,美美古冲了上去,用身子挡住了飞轮,她自己却受了重伤,被救了下去。溪溪顿时眼泪模糊,但见前方形势严峻,便擦干泪水,,化悲痛为力量,尽力杀敌,对方终于让可可出战了,可可显然被控制了,从她眼中多出的邪恶就可以看出[可可从要求变魔法就已经被控制住了,是火星人妄想拿到梦幻谷的仙册]。
不讲情义的火星人
溪溪使出上乘仙术,抓住了可可,而甜甜却一个疏忽被火星人的斯诺克[火星人中的大将],梦幻谷要求交换人质。
火星人却讲:“可以抓住一个厉害的奇奇古,我愿意送你们一个36级的科尔斯拉。’’说完,他们伴随着他们刺耳的笑声走了。
美美古的伤,甜甜的逃,可可的走
‘‘ 美美古,美美古师父,是我害了你。溪溪伤心地叫美美古·····
原来美美古中了魔法世界的特殊毒,这种毒叫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火星人可解,火星人讲了,只有投降,他们就给解药,美美古讲:“溪溪·····慧·····慧,只要可·····可以打败火星人······,我····我死·····死不足惜。’’
溪溪走到可可一边,她正在挣扎,溪溪用催眠术使她晕,拔出芯片,把她送回人类区。
再将甜甜一边,她正在想:“我可不能就怎么样算了,大家还需要我呢。’’于是,她准备逃出去,可一听守着她的侍卫讲美美古的事便停下来了,他们讲:“美美古可惨了,中了苛性钠毒,只有魔仙禹的可可豆才可以解,可惜一个大美人了。’’
甜甜听了,对自己指了一串奇怪的动作,便又来了一个自己,一想到这还是美美古教她的,她鼻子一酸,差点落泪。
她偷偷来到魔仙禹,找了半天才找到可可豆,只可惜身子一歪,警报响了,科尔斯拉都赶了过来,她奋力而战,终于逃了出来,只是小腿受了伤。
回到梦幻谷,溪溪慧慧美美古都高兴极了,她取出可可豆,溪溪一把夺过,用轮子狠砸一下,轮子就消失了,因为魔法世界的武器只有砸到主人要砸的对象才可以解脱,而这时,谢谢已经吃下可可豆,只见她由红变橙,由橙变黄·······变了七色就好了。
于是,她给美美古吃了,美美古也好了。
冒险
溪溪见可可豆是从火星世界拿来的,便想去暗杀魔王,美美古见溪溪一动不动打了她一下,她立刻回过神来,说:“我想和慧慧一起暗杀魔王。’’美美古皱着眉头想一会儿,说:“想来魔王也不好杀,要么怎么当上魔王,不可以,太危险了。’’溪溪和慧慧便求雪可仙灵,雪可仙灵和大臣开了会,勉强同意了。
慧慧拿来仙翅和仙杖,拿好后飞向火星,甜甜和美美古望着她们远去的方向祈祷她们平安归来。
她们到了大殿前,化身为火星人,打死两个火星人,自己站在他们站的地方,溪溪对一通,又来了一个自己,她自己却隐身了,来到火星魔王的床边,正准备刺杖,床上却有一个小火星人站了起来,她正奇怪,一把现形网撒了过来,溪溪立刻原形毕露。
魔王走过来,哈哈大笑,你以为我不知道,想耍耍溪溪,溪溪却一杖刺来,捅死魔王,可受了重伤,她用梦幻语让慧慧走,慧慧为了大局,含泪恨恨而去。
大战
慧慧回来了,美美古忙问溪溪呢,她鼻子一酸,掉了几颗泪,讲了事情的经过,大家喜忧参半,喜是魔王死了,忧是溪溪身负重伤并被抓住了。
慧慧讲:“兵分两路,我与甜甜挖地道救溪溪,别的人直捣黄龙。’’
美美古与雪可仙灵答应了。
慧慧带着甜甜,直挖到十分之九才休息了一会儿,慧慧看着满头大汗的甜甜,说:“你先回去休息一会儿吧。”甜甜却讲:“不,我要与你一起救溪溪。”
终于到了地牢,慧慧挖了一个小洞,轻轻讲:“溪溪,用换身法[也就是对自己乱指一通那种法术]。”溪溪把手放在洞上,穿出话:“我种法术失灵了。”慧慧只好自己用换身法引开卫士,在救走溪溪,卫士一件慧慧,想到又可以立大功了,便乐滋滋地追,可是发现只是一团小白云时气坏了,有力撕小白云,小白云却一下着火,烧疼了卫士,卫士垂头丧气地回到牢前,见溪溪不见了,眼珠差点吓掉了。
梦幻谷一边,溪溪已经安全回的梦幻谷,美美古一边,她们已打到宝殿,大获全胜,回了家。
治伤
溪溪该治伤了,她的伤是由于魔王的内力爆炸引起的,只有两种方法治,一个是魔王的血,可他已成了碎片,还有一个就是让一个人去古可拉门,解决千年难题,拿解药。
数学最好的慧慧自告奋勇地要去。
溪溪怕慧慧一去不回头,便不同意,美美古也觉得太危险了,不同意,慧慧只有夜里偷偷去了。
到了古可拉门,只见门上写着:从大电钮开始,大电钮算0,顺时针方向数电钮,数到100000时,按动那个电钮,你将拿到药,否则会五马分尸而死。
慧慧想:”转一圈,数13个按钮,再转一圈就是两个13个电钮,对于我要找的电钮,这些正数都是白转,我看看这十万次中有多少次白转,嗯,100000÷13=7692······4,只要按4就可以了。
于是,她按了4,果然,门开了,一包药就落到她的手中。
她回到梦幻谷,溪溪激动都哭了,她以为慧慧在也回不来了,慧慧笑着讲,别把我看扁了呦,溪溪喝了药,不但立刻好了,还提升了百分之三十法力。
告别
一年过了,她们要走了,美美古双手捧着美美古的高级册--------可可古拉,授她们为美美古,递上仙翅与仙杖,说:“放假时可以用换身法来,这些东西收好了,要用魔法帮助人。”
她们默念咒语,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孔雀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孔雀的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三年级孔雀的作文600字1春天到了,小溪解冻了,春风抚摸着我的脸颊,花儿开满了山野,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
我有个同学,他叫陈睿霖,他的头发是西瓜头,眉毛弯弯的,很稀疏,鼻子高高的,脸是瓜子脸,他上身穿着蓝色的外套,像蓝天一般,下身穿着灰色的牛仔裤,脚上穿着黑色的休闲运动鞋,他是一个很爱笑的男生。
有一次,燕子老师告诉我们,下周一要去动物园。
那天,我们坐着大巴车,一路上一摇一晃的,啊!终于到动物园了,我和我同学立马兴奋的去参观动物了!
那里人山人海,粗粗的蟒蛇盘成了一座小山,向大家吐着红信子。黑白相同的大熊猫也在,它正捧着竹子大口大口的吃呢。一只调皮猴子正在假山上玩耍呢,一个游客给它扔了个香蕉,它正给大家表演吃香蕉呢,大家鼓起掌来。
我们又走着,看见了好多人正挤在一团,看着某只动物。我的同学就很好奇,他用手扒了扒人群,可那些人都纹丝不动,他就想了个办法说:“请让一下,前面的是我爹。”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问到:“前面真是你爹?”
他说:“是的”。
大家听说前面是他爹就立马让出来了一条路,他毫无阻碍的走到了前面。
忽然他大声叫到:“啊!母鸡开花了!”
我一听,就知道丢脸丢大了,说:“这不是母鸡开花,是孔雀开屏。”
他依然坚持道:“就是母鸡开花,不信你问燕子老师。”
正巧,燕子老师走了过来,她说:“平时让你多读课外书,这下丢脸丢大了吧。这是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吸引雌孔雀而开屏。”
他听了,惭愧的低下了头,心想:我以后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课外知识。
三年级孔雀的作文600字2作文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美丽的孔雀。她长着一身长长的彩色的羽毛,开屏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把光彩无比的大扇子,美轮美奂。所以她总是骄傲地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动物,谁都比不上她美丽。
作文有一天,孔雀看见一只小刺猬正在兴致勃勃地摘果子,累得满头大汗。她就慢慢悠悠地走到刺猬身边,蛮横地对小刺猬说:“你这只丑陋的东西,赶快挑几个又大又红的果子给本公主吃!本公主都要饿死了!”小刺猬回过头来看了看,然后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想吃你就自己过来摘。我摘的都是我自己的劳动果实,为什么要给你呢?”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作文孔雀站在原地气得浑身直打颤,心里盘算着以后怎么样才能出了这口恶气呢?突然,身后响起了嗷嗷的吼叫声。呀!一只大灰狼不知什么时候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过来了。孔雀吓得在树丛中左蹦右跳,却依然不能逃脱大灰狼的魔爪,眼看大灰狼就要扑上来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刺猬叽里咕噜连滚带爬地冲了过来,挡在了孔雀的前面。大灰狼又发起了几次进攻,但在小刺猬的保护之下,都没能得逞,最后只好无奈地灰溜溜地走了。
作文惊魂未定的孔雀,红着脸害羞地对刺猬说:“谢谢你,勇敢的小刺猬,谢谢你救了我。刚才我不应该那样对你,你能原谅我和我做好朋友吗?”“当然可以了。今天晚上我要举办一个大型的晚会,你也来参加吧!”“你说的都是真的吗?”“当然!”
作文从此以后,这只骄傲的孔雀和勇敢的小刺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她们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
三年级孔雀的作文600字3在西边的一片山林里,有一帮孔雀家族。大家都知道孔雀非常爱美。所以,在它们家族中,有一个历代传承下来的规定,每年都要由族长来评判当年全族最美丽的孔雀。
在一个孔雀小家庭中,有一个姐姐叫美美,有一个妹妹叫贝贝。她俩是亲姐妹,两人身材苗条,长得十分标致,也有点骄傲冷漠。而贝贝更有一颗善良的心,因此朋友甚多。
一天,美美对贝贝说:“妹妹,我们的族长要举行选美,我们一起去吧,姐姐这次一定要夺冠。”
就这样,她俩去参加了选美,并成功进入了决赛。
现在,孔雀族长正在为谁当“最美孔雀”而发愁。族长的助手红红说:“论美貌,应该是姐姐略胜一筹,但还要心灵美。不如让我去测试一下她们,看谁更有爱心吧。”族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便命红红去测试了。
某一天,美美和贝贝在一起散步,刚好在谈选美之事时,看到红红的脚扭伤了,正趴在地上,动弹不得。美美好像视而不见地走了,而贝贝却停留下来,扶起红红,对红红说:“你脚扭伤了,我送你去医院吧?”……此时此刻,族长正在旁观察一举一动,心中暗暗作出了肯定的决定。
在测试过去的第一天,族长就宣布了贝贝赢得了比赛。美美不服气,就问族长为什么?族长说:“一个人外表无论多么美,重要的是内心善良。多做一些帮助人的事,就像昨天,红红扭了脚,只有贝贝去帮助。美美你却视而不见,你觉得你有资格获胜吗?”美美听了,羞愧得低下了头。
经过这次选美。美美知道了善良友好的人格比外表的美丽更重要。她也要一点点的改变……
三年级孔雀的作文600字4我家养了一只小孔雀,我们把它放养在小花园里,让它自由活动。它还是很小,头上竖起了几根深绿色的小羽毛。嘴巴尖尖的,好似一个尖锐的锥子。脖子很长,总是向前伸,马上又缩回来。接着,它又重复着这个动作。它的翅膀强健有力,常常从花园里飞出来,让我们每天都要看着它。仔细看,翅膀上还有几只很小的闪闪发光的眼睛,可漂亮了。
小孔雀吃食的样子很搞笑。它是吃糠饭,就是糠和米饭混在一起的东西,一日二餐。吃饭时,总是先把脖子挺一挺,接着快速弯下脖来,把食物吃进嘴巴,最后挺起脖儿,把食物吞进肚里。很快,食物就被它吃光了,饭罐也被它啄得坑坑洼洼的。它这样的吃法,有时也会带给它不少麻烦。有次,它正在吃中饭,由于脖子弯得太下去了,结果扑通一声,一头栽在了食罐里,弄得头上都沾着饭粒,我们则在旁边哈哈大笑起来。吃饱后的小孔雀,会悠闲自在地在花园里走几圈,可能它想让食物好好消化吧。
小孔雀非常胆小,做事很谨慎。如果有人慢慢地在它后面走,它就会立刻逃走,努力地扇动起翅膀,飞到外面,使劲地往一棵大树上爬,树皮都被它那锐利的爪子刮掉了。直到人走远了,它才放心下来。有次,它吃完了饭,正在悠闲地散步时,忽然发现了一颗外表鲜美的果子,它并没有直接吃下去,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果子。似乎在想:这颗果子能吃吗?过了许久,它大概判断不出这颗果子能不能吃,于是转过头来,继续散步,丝毫没有留恋。
这只孔雀真是让人喜欢!我相信,这只孔雀以后会和我们做朋友的。
三年级孔雀的作文600字5傲娇的“家人”!我的天啊!这是说谁呢?对,说的是这只美丽的孔雀。这只孔雀在我家已经有两年多了。为什么说它是傲娇的“家人”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顶蓝色皇冠端正地戴在头上,显得威风凛凛。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总是神采奕奕。再看那铁色的嘴巴,一口气可吞下不少东西,让人目瞪口呆!棕蓝相间的翅膀展开时瞬间变得是仪态万千啊!橙色的爪子犹如利剑般,可以帮它牢牢地抓住树枝。
这孔雀是爸爸从自己的战友那里买来的。它一来便立马吃了起来。青菜、肉类和大青虫都爱吃,真是名副其实的吃货啊。我都觉得我得学它一样不挑食才行。它吃饱喝足后便指挥起我来,在睡觉时要我帮它铺干草,要不然就死活不肯睡。
可是我去上学的时候,没人和它一起玩。它十分无聊,无意间看见了对面的“小金”。“小金”是一只金毛犬,性格十分温顺,从不乱吃东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它们相处得十分开心。它们成了彼此的玩伴了。“小金”大叫的时候便是在示意孔雀开屏。而奇怪了,“小金”大叫,孔雀就开屏。很多时候,客人在那里逗孔雀开屏,傲娇的孔雀一概置之不理呢。
一
喜鹊在老楝树的树梢上头喳喳地叫得那个欢啊,杨四抬头看看天,天是那么蓝,杨四低头又看看地,地上的小草绿生生的。再看看堂屋间,杨四脸上的笑意就更深了,右眉高高地向上扬起:四方桌上红烧肉圆摞得尖尖的、杂烩里肉皮黄黄的、煮好的大草鱼,还有花生米、皮蛋、洋花萝卜、猪肝片四个小碟子。是的,杨四家有喜事了,这个喜事又是和杨四直接相关的。
杨四笑着喊着娘,我回来了!乐着将手中的一块蓝涤纶布一方红格子围巾捧到娘的眼前。娘笑着说好咧好咧,快去洗洗脸,人家姑娘就要到了!杨四感激地一笑,就去洗脸了。水哗哗地扑在脸上舒服死了,杨四这个脸洗得心潮激荡。
杨四真的感激娘的,他的新娘子就是娘将小藤箱子里小布包里的私房钱拿了出来买了礼,又烧了几大碗菜“换”回来的。大队里的人都这样说。杨四只是笑着,随便他们怎么说,反正这姑娘是穿着笔挺的蓝涤纶裤子,围着红格子方巾,坐在了杨家三间青砖红瓦的堂屋里了。杨四家在庄子上算是家底子厚实的,父亲杨木匠敲敲打打几十年,为家中弄了个硬正家底子,收音机大队长家还没有时,杨四家一天到晚就响着“穿林海跨雪原”。娘将三个姐姐风光着嫁了出去,就忙活着小儿子的亲事。娘这一忙就将这下放户家的小姑娘忙到家中来了。大队里的人都说这杨小四子就是讨喜,一天到晚笑眯眯的。一笑那眼睛就更小了,一条缝,右眉偏又高高地扬起;杨四长得像娘,个子不高,细眼睛细鼻子白白净净的,上学时成绩总是前几名。老子前几年死了,杨四初中毕业就不念了,也没扛杨木匠的家什,就笑眯眯地到了田里做生活。学校的老师说是可惜了,杨四笑眯眯地对老师说:上面三个姐姐还没我读的书多呢!我的命挺好的了。杨四就这么笑眯着小眼与娘一起在田里忙着,将田里家里都拾掇得光光鲜鲜。
杨四觉得自己命好。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城里的叫做霞的姑娘会飘到自己家中来,会围上他选的红格子方巾,就那么低眉顺眼一声不吭地坐在那儿。其实,霞也不能全说是城里的姑娘。霞一家五口下放到杨四家的小队里,土方子夯夯、茅草盖盖就是她家的房子。霞一家人都不会做什么活,也懒得做什么活。城里发的下放费,买的口粮霞一家一冬一春就吃得差不多了。霞的妈妈就东家借一些粮、西家讨一把草。杨四家宽裕,杨四的娘好说话,杨四总是笑眯眯的,三来两去的,霞姑娘就由她娘作主,做了杨四的新娘子。新娘子站起来比一米六的杨四还高一点呢,霞也是白白净净的,一双手伸出来细葱似的,杨四笑眯眯地摸了又摸,心就跳了起来。从此,杨四就将霞姑娘当宝一样供了起来。
春日里田里绿了,杨四忙完田里的总是记着折两根柳条掐一把河岸的迎春花,笑眯眯地送到霞的手心里。秋日里地里黄了金了,杨四也总是将自家园子里第一个红了的苹果洗得干干净净递到霞的手心里,再笑眯眯地看着霞喀嚓喀嚓。霞喀嚓到最后,会将小半个苹果塞到杨四的手中,杨四幸福得扬着右眉将苹果核儿都啃掉。
霞很争气,春日里来到杨四家的,冬日里给杨四添了个雪白大团脸的胖小子,是庄子上大家记得的最胖最俊的小子,七斤半呢!杨四进进出出小眼眯成一条缝了,右眉都挑到额角上去了,那个真叫喜啊!我的命好!有福呢!笑眯眯的杨四想起书本上有这么一句话:瑞雪兆丰年。他说儿子就叫“瑞丰”吧,没读过几天书的霞抱着儿子杨瑞丰,难得地笑了。杨四的小眼里,笑着的霞就是一朵花,抱着儿子的霞就是一幅画,杨四梦中醒着都看不够的一幅画。
二
那天天很蓝,喜鹊一大早就在门前的老楝树上叫,阳光穿过老楝树上的叶子,透亮透亮的。
霞细声细气地说:和你说件事儿。杨四眯缝着小眼喜不迭地坐到霞的身边,霞嫁过来三年多了,难得主动和他说话的。我能回城了。霞说。我送你。杨四笑眯眯地说。瑞丰我带了一起走。霞扭过头定定地看着杨四。瑞丰肯定要跟着娘的。杨四笑眯眯地看着霞,霞白白净净的,鼻梁两侧有几个碎密密的小雀斑,杨四老是忍不住要用手去摩挲摩挲的。霞站了起来:那你怎么办?杨四说我送你回去我就回来,这田里离不了人。过两日我再去接你。
其实杨四舍不得霞回娘家,自打丈母娘家年前回了城后,霞回去过一次,才住一晚呢,杨四就魂不守舍地骑着车去城里那个七拐八弯的小破巷子,笑眯眯地将霞和瑞丰接了回来。杨四心里说城里有什么好,丈母娘家的房子还没自家的房子好呢,挤着五六口子。
霞坐了下来望着在院子里跑的胖胖的小瑞丰:我这次去不回来了。我户口可以迁回城了。霞看着水杯中的水。那我和瑞丰呢?
我和瑞丰先回去。你的户口能不能迁进城里,我不知道。
杨四仰起头看看屋梁上的檩子,又看看院子里追赶着鸡群跑的儿子,半晌,站到霞的面前:回城吧。户口能不能迁再说,我和你们一起进城。我不去,谁养活你娘俩?霞抬起头看着杨四,看看天看看地,又看了看瑞丰,半天,点了点头。
秀气的霞知道自己的致命弱点,不会做农活又不愿做农活。杨四家富有,杨四勤劳,杨四还读过初中。娘说这样的人家你打着灯笼满庄子也找不到。
嫁给杨四,霞果然是过上了好日子。第一碗饭,杨四总是端到霞的面前,第一块红烧肉杨四也是先搛到霞的碗里,霞喜欢喝水,每天早上床头柜上总有一碗温开水,是杨四下地打早工前替她倒好的。一个女人还想要什么呢?嫁杨四前霞想天想地,就是没想到自己还能回城的。
三
进了城的杨四一家在丈人家那小破巷子边上租了一间房子,中间拉了一块暗花布帘子,里面一张床,外面一张小桌子还有炭炉子。日子是要人过的,人又是要过日子的。杨四心中是有谱儿的,在城里过日子,比不了在乡下,一根葱都是要花钱的。杨四身边是有些钱的。老娘一年前走了,三间瓦屋两间厨屋还有小藤箱里的一些钱都给了杨四。杨四去租了辆三轮车,花小钱买了个牌照,领了件黄马夹,自己才三十来岁,有的是力气。杨四每早笑眯眯地向霞打个招呼,就踏上他的征程。征程,初中生杨四心中一直是这样对自己说的。在城里过的这不叫日子。那绿绿的田野、满园的梨花桃花,清凌凌的小河,晚上坐在门口看着霞看着宝贝瑞丰满院子跑,还有星星月亮,那才叫过日子呢。
杨四笑眯眯地蹬着三轮车,两个月下来,竟然也苦了五六百的。晚上回到家骨头都散了,筋筋骨骨都软软的。可看着等他吃饭的霞和已上幼儿园的瑞丰,杨四扒拉着咸菜豆腐就着米饭也挺香的。杨四一人辛苦,霞说也要出去找事做,但小学没毕业的霞找事还真不容易。回了城的霞笑容比以前多,说话的声音也响了起来。霞说煤球要涨价了,去买些煤屑子自己做煤饼。趁太阳好,杨四和霞和了煤,用大勺子一个个舀在门口的水泥路上。放了学的瑞丰欢天喜地也去舀煤球,霞一巴掌扇了过去:你个小伙头子没出息啊!长大蹬三轮车啊!死房里做作业去!蹲在地上的杨四停下舀煤浆的手,歪过头看了看霞,又看了看哭丧着脸从书包里掏作业本的瑞丰:乖乖,听妈妈的话啊,先去做作业!杨四哄起儿子总是柔声细语的,杨四和霞说话也是柔声细语的。平心而论,霞和杨四成家这几年,感情还是不错的。杨四喜欢霞,疼惜霞也舍不得霞。进城了,霞对杨四也还是不错的。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霞总是拾掇得清清爽爽,前些日子,又将房中间那块用来隔断的碎花布帘子扯了,换了块蓝白细格子的,家中清新透亮的。每天杨四收工回来,热汤热水也都还是有的。瑞丰一日日长大,白白净净,就是一个城里孩子的样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回来还说一口普通话,洋不溜秋的,杨四心中真是喜欢,此时,腰腿骨就不疼不酸了。其实,每到下雨阴天,踏了五年三轮的杨四就直不起腰来,杨四老想,这个该死的太阳咋老不出来呢!
霞那天说,摆个小摊子吧。煮点五香蛋、煎点油端子卖卖。咱这房子靠路口。以后晚上你也不要出去拉客了。霞的话,杨四从来都是笑眯眯地应承的,何况这也真是一个好主意。门口支起了两炭炉子,一只上面咕噜咕嘟翻腾着香气,棕色的五香蛋还真引起路人的伫足;一只上面放一只油锅,调好的面浆在钢精勺子里一摊,雪白的萝卜丝绿绿的葱花金黄色的姜末,不一会,金黄酥脆的萝卜丝油端子就出来了。才一周呢,两口子算算,挣的钱是杨四一个星期踏三轮车的两倍还拐弯。三轮彻底不踏了。家里家外都是五香蛋的香,油端子的香,面色红润的霞忙里忙外哼起了歌,“咣当咣当”在案板上刨萝卜丝的杨四小眼眯成了一条缝,恨不得将左眉也扬起来。
笑眯眯的杨四忠厚又精明。顾客买五香蛋差个分把钱的,杨四总是笑笑,买蛋买油端子买得多的,杨四会多送个把。就这样,许多老顾客早晨晚上经过这,总是要停一停的。门口没名没堂的两小炭炉子,就这样将家中烘得红红火火。
那日晚,月亮圆团团的,马路上亮亮的,一大锅五香蛋就见底了,萝卜丝与和好的面浆也没有了,要收摊了。有人问:有五香蛋了吗?杨四说还有一个,霞说没有啦!霞笑着剥了那只蛋,连着那细葱般的手指头,一下子塞到了杨四的口中,杨四一愣,眼眶就红了,攥住霞的手半晌不说话。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月亮又大又圆。许多年后,杨四总想起那晚的月亮,心中总是甜蜜蜜的。
四
瑞丰真是杨四的宝贝儿子,更是杨四的骄傲。自打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学期都拿回来三好生奖状,家长会总是霞去开,每次从学校回来,也是霞话最多的时候。说实在话,这个家,不能给瑞丰买什么好衣服好鞋子,但杨四也尽可能让儿子出去不丢份。瑞丰越长越高了,可能是遗传霞吧,十三岁就长到了近一米七,比杨四都高半头了。杨四将旁边的一间小房子也租了下来,五十元的租金杨四紧一紧能付得起,关键是宝贝儿子得有个学习的地方,不能老是趴在小凳子上做作业。儿子争气,考上重点中学啦,别人家捧着上万的集资费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还没门呢。为儿子,杨四什么都舍得。
霞也上班了,不远处的优抚招待所招服务员,霞被招人的相中了。霞那天破天荒地炒了两个菜,切了盘猪头肉,说是庆贺一下,要上班了!杨四喝了点小酒,晕乎乎地,要上班的霞笑成了一朵花。细鼻子细眼睛的霞,白白净净、腰肢软软、高高挑挑的霞,三十多岁看上去还似二十多岁,霞就是一朵花,杨四一直这样认为的。
上了班的霞,每早收拾得俏俏正正地拎个小包去了,那套深蓝色的工作服,霞穿着哪哪都服帖都好看,霞会收拾,要么白衬衫领子翻出来,要么一红花的小丝围巾系在脖子上。剁着萝卜丝的杨四笑眯眯的,总是扬着右眉看着霞轻盈地飘过巷子口。霞和瑞丰中午都不回来,杨四总是胡乱对付一下,剩粥剩饭扒拉几口,晚上才是正餐,霞和儿子都回来了。这些个日子,多好啊!
霞越来越忙了。招待所是倒班的,不上班的时候,霞回到家中总是帮着煮蛋、洗萝卜、刨萝卜丝的。有霞在身边搭把手,杨四心中是快乐的。再说,霞就是一样事不做,哪怕就捧个茶杯,坐在身边看着,杨四也是忙得兴致勃勃的。可霞近来每天都很晚才回来。杨四老到巷子口,望了许多次,瑞丰作业都做完洗洗上床了,杨四坐在小桌那等得打盹了,还是没有霞的脚步声。霞的脚步声是踏在杨四心上的,巷子口那儿一响,杨四就知道是不是霞回来了。
霞说,招待所客人多,服务员又走掉两个,实在排不过来了。霞说有这份工作不容易,女人到这个年纪找工作实在是太难了。霞说你以后不要等,早点上床休息。杨四想说你不回来我睡不着。想想又没说出口。
越来越时髦的霞让杨四有点捉摸不定了。穿着粉红碎花连衣裙的霞真是好看,坐在椅子上,左腿往右腿上那么一搁,端着水杯。杨四忽地想起那日电视上的广告语:风情万种。风情万种的霞让杨四喜欢又有点不放心了。
霞身上有一股子以前没有的香气,杨四说不出来是好闻还是不好闻。霞的鞋跟越来越高了,本来就高挑的霞穿上高跟鞋,让杨四有点可望而不可即了。
那日,霞洗手,杨四以为她帮自己刨萝卜丝,却见她从小包里掏出个指甲油瓶子,往手上细心地涂起来了。霞又买了件豆绿色的皮大衣,围上一条奶油色的围巾,比挂历上的女人还漂亮。霞招待所的工资并不高,还不如自己卖五香蛋挣得钱多,这要多少钱啊?霞说是在招商场买的,百把块钱不值钱的,我穿什么都好看,是不?霞朝杨四妩媚一笑,杨四神魂荡漾。笑眯眯的杨四相信,衣服不问贵贱,穿在霞身上真的都是好看。身挑子好嘛。可那日傍晚,在摊子边张罗,霞那天回来拿东西又匆匆地去上班,那两个买五香蛋的女的看着霞的背影说:真好看!杨四喜滋滋的。那高个儿的女的又说:真皮的,人民商场卖五千多呢!
那晚的月亮又大又圆,月色将马路上照得亮亮的,大钢精锅里的五香蛋很快就见底了,杨四用塑料袋包起最后两个五香蛋,想想又剥了蛋壳,揣在袋里,走出巷子口。招待所离杨四家不远,杨四除了霞刚去的时候去过一次,还有那次大雨为霞送雨伞,就再也没来过,杨四揣着热呼呼的五香蛋,踏着月色伴着一闪一闪的星星,轻快地走进了优抚招待所。喜欢前思后想的杨四,以后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那日晚不鬼使神差地去招待所,恐怕,自己这个屋檐下,霞还在吧?
五
笑眯眯的杨四说到底是个非常要面子的人,在霞面前要面子,在儿子面前要面子,在认识与不认识的人面前更死要面子。
那日晚上的事他与谁都没讲,站在招待所二楼的那个窗户前,两个五香蛋在他的手中被捏碎了,捏成蛋泥了,他也不与谁讲。霞追着杨四的脚步回到家,杨四一声不吭地洗了洗上了床。霞坐在床沿上问他怎么办?他还是一声不吭。霞开始摔东西弄得满屋声响,杨四面无表情地朝儿子房间指了指,翻了个身面向墙。
霞仍是很晚才回家,杨四对所有人笑眯眯的,还是煮他的五香蛋做他的萝卜丝饼,油锅里滋啦滋啦的。只是不看霞了,要看,也是看霞的背影。看着看着,眼睛里就汪出些泪水。
霞那日回来,送上一张纸,离婚,儿子归霞抚养。杨四戴起眼镜看了看,一声不吭就撕了。霞青着脸去了招待所。过了十来天,又送回来一张纸,离婚,儿子归杨四,霞每个月付三百元抚养费,杨四又将离婚书给撕了。
那日瑞丰板着脸回到家里,从书包中抽出一张纸朝桌子上一拍。杨四一愣说儿子怎么啦?儿子一声不吭坐到那间小屋做起了作业,文具盒摔得山响。那张纸原来又是一份离婚协议书!杨四牙咬得喀吱吱的:你这个女人,竟然让儿子带这样的东西!怕儿子不知道啊?怕天下人不知道啊!杨四霍地一下将那张纸嚓嚓地撕得粉碎:你做梦去吧!这辈子你就别做离婚的梦了!霞再也不回来了。不回来就不回来,杨四不签字这婚就离不了,霞还是杨四的老婆瑞丰的娘。永远。
杨四对儿子更加尽心尽力,考上重点高中的儿子,是杨四的全部希望。杨四想着儿子读书需要钱,杨四想想自己也是可以开旅店的,开旅店也他娘的弄个经理当当。杨四在巷子口那儿转悠了几天,回乡下将三间大瓦房给卖了,又将进城这十来年存的钱都掏了出来,终将那楼上楼下六间房子盘租了下来。杨四将以前租的小房子退了,六间房留了一间给自己与瑞丰,一间做接待的还放了一台电视机。雇了两个服务员,自己做经理兼做些简单的饭菜。一个房间四张床,十六张床的小旅馆在鞭炮声中开张了。
笑眯眯的杨四不停地往巷子口瞟上一眼,杨四心中是有火的:你不是就嫌我是卖五香蛋的么?再说了,瑞丰上大学也还是要花钱的,总不能让上了大学的儿子对同学说:老子是卖五香蛋的吧!二十元一晚的小旅店,住客都是些打工的跑小买卖的。晚上旅店里总是吆五喝六、大喊小叫的,天天晚客满。杨四希望霞来看一看,打心底里希望。
其实,霞知道杨四这些日捣鼓出些动静来的。平心而论,霞一点不恨杨四的,杨四不肯签离婚书,霞也不恨。她只是一直认为杨四不配自己,在乡下的时候她只能闷在心里,她认命。进了城,霞心里似塞了一把草。怎的就嫁这样的一个男人!女人不就一辈子?
这个高高的男人对霞好,一直关照着霞。他老是说霞聪明漂亮可惜了可惜了,做服务员也可惜了,没一个月就将霞调到前台去收钱了。招待所几个小姑娘都前后讨好他,经理长经理短的,可他总是板着脸严厉得很。只有对霞不一样,说话总是征求霞的意见,招待所大事小事也找霞一起商量。那日晚上,他一把抱住她时,她略略挣扎了一下就瘫软在男人宽阔的怀抱里了。
霞心甘情愿,霞也心满意足,霞觉得这样自己活得才像一个女人。霞就将招待所当成家了,这招待所不就是如自己一样的么?偶尔,她会想起上学的瑞丰,但那小东西看到她却总躲着她。那次她喊着儿子,塞了两百元钱,儿子板着脸手用劲一挥,那两张钞票就在路上和树叶一起飞舞了。
六
瑞丰这孩子话不多,霞走了以后话就更少了。儿子一次也没提过他妈妈,甚至不准杨四提到霞一个字。哪个孩子不要妈呢?不想妈呢?霞这个女人,一年多了,就狠着心不来看一次儿子?杨四心中很想霞的。
这个夏天是杨四进城十五年来最热的,热得吃不消。旅店那几个电风扇,扇出来的全是热风。那两女服务员热得只穿吊带衫、短裤,进进出出里里外外一身白肉直晃眼。杨四皱起一脸的皱纹笑着说:不能再脱了,不能再脱了!那三十出头的高个儿服务员抛过来一眼风:老板,热呀,受不了呀!嗲声嗲气的。杨四扔她一个白眼说是你们这样,那些光膀子的住店客人才受不了呢。这两个东西和客人有时不清不楚的,特别是那个矮个胖胖的姑娘,才二十来岁呢,在房间里老是和客人尖声浪笑打成一团。杨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家大宾馆的小姐还出格呢,自己这小旅店算什么小爬爬?只要她们勤快,只要客人满意,杨四才不管呢。
瑞丰高考前的那晚说我想吃五香蛋,杨四忙不迭去煮了,第二天一早,杨四又去巷子口用筷子叉了根大油条。瑞丰明天要进考场了,一根油条两只鸡蛋,讨个100分的彩头吧。结果分数出来,儿子是六百六十一分!高出一本分数线三十二分!那晚杨四那个喜呀,抓住成绩单屋里屋外直转。看见一个人就告诉一个人,杨四喝醉了酒般地兴奋,这么多年的苦与累,这么多年的心思都了啦!
霞这么多年的情况杨四其实是知道的。那个招待所的经理其实最后也没要霞,玩玩的,就霞这个痴子,还跟那个胖子好三年多。霞后来又和那个商场的副老总好了几年,在街上杨四遇过。杨四只当没望见,霞也只当不认识杨四。也不知道霞现在又和哪个男的泡一起了。杨四真是不愿多想霞,但其实,杨四还是常想起霞的,杨四想起的霞,还是那个在自家三间瓦屋里的说话细声细气的霞,那个抱着瑞丰的白白净净的霞,还有那个有月亮的晚上,将五香蛋和手指都塞进杨四口中笑笑的霞。这些个霞,常想得杨四满身燥热,觉也睡不着。
买箱子,买衣服,衬衫、跑鞋还有梳洗用品,瑞丰去上海读书一样也不能少的。上海那座著名的大学!计算机系!命好啊!有福啊!杨家祖祖辈辈出了个大学生,还是名牌高校。手机响的时候,杨四高声大气:我是杨经理,是要住店吗?手机里那女的轻轻笑了一下,说是晚上回去看看瑞丰呀!杨四看着手中的手机,愣了愣,摇了摇头。真是霞,这个死女人,还知道回来看看儿子!大概,也听说儿子考上大学了吧。杨四想想,也是的,也该告诉霞的,霞到底是瑞丰的妈呀。杨四想想,忽地就右眉扬了起来,忽地也不那么恨霞了。一家三口,吃个团圆饭,替瑞丰送行,说说话……杨四前前后后欢欢喜喜地又忙了起来。
切了猪头肉,煮了五香蛋,炒了肉丝,烧了杂烩,煮了两条草鱼,杨四想想霞是喜欢吃虾仁的,杨四嫌超市里的虾仁不新鲜,特意去买了大青虾又去买了腰果。又去搬了一西瓜。想了想,又去买了瓶五粮春,这样的好酒杨四从来没买过。
端上菜倒上酒,看着霞对着瑞丰说着吃着,杨四高兴,杨四想这才像个人家。杨四喜滋滋地将腰果虾仁炒了上来,腰果金黄金黄的,虾仁是杨四一个一个挤出来的,雪白雪白的。霞尝了一口开心地说:与饭店炒的一个样子的!霞又吃了一个五香蛋,说是外面的五香蛋都没有这个好吃。杨四笑着又替霞斟了一杯酒,霞笑笑接过去又喝了一大口,两朵红花就从霞的脸上飞出来了。瑞丰话不多,放下筷子说是和同学们约了看电影,杨四说你去吧,霞也说你去吧,话音未落瑞丰人影子就不见了。儿子不见了,俩人就冷场了。霞站了起来收拾起桌子,杨四就坐在那看霞细细的腰,那烫得卷卷的黑发,绿色的裙子随着霞的走动也一摆一摆的,喝了点五粮春的杨四心中就一波一波的了。霞从小包里掏出一个红红的喜封子说是给瑞丰上学用的,杨四就一把拉住了霞的手。霞抽着手说我要回去了,杨四将霞往床上一推,腾地站起关了门熄了灯。月色从窗外探头探脑地进来了。
九
儿子走了,客栈又开了起来,只不过是生意不如从前了。先是什么文明城市创建,门前这条路要修花坛和绿地,路边重铺统一的地砖,灰尘漫天漫地多少天,就使客栈的生意基本没了。再又是那个房主看路修好了,要涨房租。瑞丰读大三的那学期,杨四的客栈彻底关了,杨四将东西收了收,在城边上租了间十几平方的小房子。笑眯眯的杨四转了个圈又转回二十来年前刚进城的那个样子了,十来平方的房子,一张床一张桌子。只不过,那时,家中有霞,有瑞丰,卖五香蛋煎油端子,热热闹闹的。现在,只有自己这么个半老头子,落了一身病,踏不动三轮车也做不了五香蛋了。但想到瑞丰,想到儿子就要毕业,杨四心中就亮堂起来了。儿子有两学期放假没回来了,说是利用假期去打工,为一个什么公司搞编程。儿子出息了,儿子有能耐了!杨四眼前阳光灿烂。
至于霞,杨四也认了,名分上霞就是杨四的老婆,瑞丰的妈。这些年,霞换了几个男人,杨四管不着也不想管。杨四也没再火熏火燎地想过女人霞,杨四知道自己老了。这年把杨四老是咳,咳起来翻江倒海,血丝子都咳出来,胃子还老是隐隐地疼。春节儿子回来,杨四撑着做了几个菜,吃着吃着又咳了起来,将吃下去的都吐了出来。儿子说再去医院看看吧。淡淡地。杨四其实很想儿子说一声我带你去医院看看的,就像儿子小时候不明就里的肚子疼,儿子抱着肚子在床上滚,自己抱着儿子不要命地往妇幼保健院冲的那样。
杨四其实去过医院的。医生说是让做CT,一问要好几百元钱,杨四就回来了。儿子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毕业了,总要成家的吧,要成家,杨四肯定是买不起房子给儿子的,可存折里开旅店存下的那几万元钱,杨四铁定了是给儿子娶媳妇的,定期的,一分也不能动,万万不能动。
大学毕业的儿子还没毕业就被上海那一家什么公司签了,是德国的一家公司,做电脑的。笑眯眯的杨四一直坚持到晚才问儿子:一个月多少钱?儿子说是年薪。一年多少?一年十万。十万?大学一毕业就一年十万?杨四小眼又眯成一条缝了:瑞丰,有出息啊!多少人一辈子也挣不到十万块呀!杨四眯着眼眯着满脸的皱纹看着瑞丰笑,这笑容就有点讨好了。
瑞丰本来说是要在家呆几天的,可到了第二天晚,说是公司打电话让瑞丰早点去报到,杨四笑着说不能再多呆两天?杨四真想由出息了的儿子陪着,去乡下那个庄子上转一圈。但杨四没说出口,这次儿子回来,杨四觉得是有些变化的。杨四说不出来有什么变化,但杨四就有这个感觉。
儿子早上走了,背个双肩包,一双运动鞋,一米八的个头,迎着太阳光向车站的方向走了。杨四笑眯眯地扶住门框一直看得儿子影子都不见了。坐在板凳上,长长叹了一口气,他心中是不承认或是不想承认的,儿子好像离他越来越远了,是不是,有点嫌弃他这个爹啦?可老子是他的爹呀!
十
杨四这辈子没想到,和儿子再次见面是在法庭上的。
自打儿子毕业那个夏天起,儿子就再也没回来过。春节没回来,杨四打儿子手机,儿子不耐烦地说要加班,回不来了。杨四看着手中的手机,愣了半天。
晚上,杨四犹疑一阵,掏出手机打给儿子,可一打就是“电话正在通话中”,再打还是“电话正在通话中”,杨四等了一会儿,再打,手机关机了。杨四看着窗外的月亮,发了好一阵呆。
医生说让你的儿子请假回来一阵,杨四是很骄傲地告诉医生自己的儿子是在哪哪哪的,那富态的女医生说是老人家好福气呀!笑眯眯的杨四心中凉溜溜的,福气吗?杨四一直认为自己是有福的,命好。娶了个城里的漂亮姑娘做老婆,生了个聪明儿子,考上名牌大学现在拿高工资,自己苦也苦过了,经理也当过了。现在,老婆儿子都望不见了,笑眯眯的杨四心中老是凄凄惶惶的。
开刀不开刀?杨四想了几天,开,说不定还有几年过。不开,杨四觉得也许过不了这个寒天了。杨四还是想开刀的,杨四还没看着儿子娶媳妇呢,杨四还想抱孙子呢!其实,想儿子想得心疼的杨四去过一次上海。他模糊记得儿子的学校是在长宁区的,好像那公司也是在这个区的。天都要黑了,他摸到了儿子的大学门前。他拨通了儿子的手机,儿子接了。他一激动就说瑞丰我想你。儿子说我正在忙呢。电话就嘟嘟的了。他又拨了电话说是瑞丰我来上海了!儿子一愣说你找个地方住下来吧,我有时间打给你。杨四到底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就找了个小旅馆住了下来。第二天醒来又打电话给儿子,可儿子的电话老是暂时无法接通,中午,杨四心中又惶惶的了,又拨打儿子电话,儿子说得倒是干脆:你回去吧,我已经在机场,和老总出差呢。杨四看着手机,真想摔掉。
上法院告儿子的主意是居委会主任出的。
当又一次打电话给瑞丰,而瑞丰只是说一声我没时间就挂了电话时,杨四胃疼得吸凉气,心也疼得揪起来了。居委会主任通知各家打扫卫生,发现躺在床上面色枯黄的杨四。胖胖的女主任人好心也好,当下回去煮了稀粥又带来了一箱子牛奶,杨四哭出声来了。主任眼睛瞪得滚圆:把你儿子电话给我,天不问地不问,老子、娘还有不问的!儿子对居委会主任说他忙,回不来。居委会主任说是你回不来也要回,你父亲不动手术不行了!那边就将电话给挂了。居委会主任再打,电话没人接了。杨四说兴许儿子正在有事,主任说你的病不能等了!热心肠的居委会主任发动了几个大妈,轮流给杨四送点吃的。杨四实在不想吃了,剜心剜肚地想着儿子,偏偏想起的都是小时候的瑞丰,上幼儿园的瑞丰,背着小书包的瑞丰,还有那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瑞丰。现在儿子到底是啥样子啊?
告这个不孝子。当主任几个坐在杨四家的时候,杨四笑出一脸苦纹:告他什么呢?哪有老子告儿子的呢!杨四不同意。主任火了:你的儿子就该尽儿子的责任。让他拿钱给你看病,让他回来侍候你动手术!主任缓了一口气:手术拆线了,他走,我还组织人照顾你。杨四感激地笑着说:难为你了主任,但我就是不想告自己亲儿子!主任站了起来:好,好,你不告!等你咽气了,说不定你也见不着你嫡亲的宝贝儿子了!主任走出门外。
杨四扯着嗓子大叫主任,我同意了,你帮我告吧!
杨四早早坐进了法庭的原告席上,瑞丰慢慢地走了进来。
下雪了。是热心肠的居委会主任叫了个三轮车陪着杨四来的,一路上,纷纷扬扬的雪花在天上在路上在三轮车外飘飘洒洒。
其实,瑞丰的身影从窗外一闪过,杨四就目不转睛了。几年不见,瑞丰似乎又长高了些,长壮实了些,白白净净的,架着副无框眼镜,儿子真帅啊!瑞丰四处张望了一下,就朝被告席上慢慢地走去。杨四胃子一点也不疼了,杨四笑眯眯又焦灼地迎着儿子的目光,杨四想喊又喊不出声:儿子,儿子!几年不见儿子啦。瑞丰坐下来后,杨四就想跑到儿子旁边去,可是,儿子脸上没有表情,也不朝杨四这边看一眼。法官们进来了。
法官说什么杨四根本就没听清,杨四全部的注意力都在瑞丰身上。瑞丰坐着,从自个儿包里掏出瓶矿泉水;瑞丰四处也看看,就是不朝杨四看。法官说让原告陈述理由,说了两遍杨四也没在意或是没听见。金色的阳光从阔大的窗户外照了进来,雪花也飘在阳光里,瑞丰正好笼罩在阳光和雪花里了。
杨四想起二十八年前的那个冬日,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小瑞丰,七斤半的胖儿子,哇哇哭的大儿子!眼前的儿子越发好看了,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道道地地的城里人。是计算机专家呢!
杨四慢慢地扶着桌边站了起来,看着亲亲的儿子:我是你的爹呀!我——不——告——了!扑通一声就顺着椅子滑倒在地上。口边泛着一丝白沫。居委会主任冲过来说叫120!杨四眼睛睁开,瑞丰慢慢地走了过来,越走越近了。看见儿子了,真的看见嫡嫡亲亲的儿子了!居委会主任的主意真好!
关键词:朝鲜朝使臣;清朝产业;清朝器物;朝鲜朝产业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2)01-0045-007
收稿日期:2011-09-15
基金项目: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重点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徐东日,男.吉林延吉市人,朝鲜族,文学博士,延边大学朝鲜一韩国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朝鲜朝北学派(朝鲜实学派的一支)人士来到中国时,正值乾隆朝的鼎盛时期,这时的中国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文化成熟、经济发达、社会安定、生活富庶。与此相应,这一时期,“随着清朝与朝鲜朝士大夫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距离愈拉愈大,朝鲜朝士大夫在政治、经济方面更加肯定清朝的优越性”。因此,朝鲜朝正祖等人所关心的不再是清朝有无危亡之兆的问题,也不像前代国王英祖那样慨叹中原无“河清之报”。这一时期,正祖所关心的则是清朝的城郭濠池之制、市肆之制、漕轮之制,以及《四库全书》等文化事业。“利用厚生”之制是正祖最为关心的事情,他力主加以即时的推广。
正因如此,朝鲜朝北学派人士参加燕行的目的,就在于寻找使朝鲜迅速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局面进而实现“富国裕民”的方法。具体而言,以朴齐家为代表的朝鲜北学人士通过对中国的车、船、城、甓、瓦、宫室、窗户、阶砌、道路、桥梁、畜牧、牛、马、驴、鞍、槽、市井、商贾、银、钱、田、粪、桑、果等事物的详细考察与研究,找出了中国之长与朝鲜之短,进而主张取长补短,导人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改善劳动工具,改良操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益。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建筑建材等方面,都反映出朝鲜朝北学派人士的独特思想。这些闪光的思想,主要收入在朴齐家的《楚亭全书》等“燕行录”著述中。下面,主要以朴齐家的《楚亭全书》为中心,分几个方面具体加以论述。
1.运输中国工商业的繁荣兴旺离不开其交通运输业的支撑,因为只有保持商品流通渠道的畅通,才能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朝鲜朝北学派人士经过对中国的多方考察,认为中国的货财之所以殷富,是由于中国商人利用各种车辆将当地的商品及时运输到了全国各地。这样,既避免了产品积压所造成
损失和浪费,使商品流通活跃起来;又缩小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使国民生活趋于稳定。所以,他们认为利用车辆之便可以使货物交流变得十分顺畅,这是中国变得富饶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认为朝鲜民生、产业的贫困,都是因为“车不行域中”所造成,即各地的封闭局面是因为道路不通、车马不行而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朝鲜“率皆山路”无法远行而造成的。而交通业的落后终于使朝鲜“岭南之儿不识虾盐,关东之民沉楂代酱,西北之人不辨柿柑,沿海之地以鲼鳅粪田”,这些“民生日用而不可阙”的商品“此贱而彼贵,闻名而不见”。对于朝鲜不用车的问题,人们总以为是由于朝鲜因地势险峻而不能通车。朴趾源针对这种借口回答道:
国不用车,故道不治耳。车行则道自治,何患乎街巷之狭隘、岭厄之险峻哉!中国固有剑阁九折之险、太行羊肠之危,而亦莫不叱驭而过之,是以关陕、川蜀、江浙、闽广之远,巨商大贾及絮眷赴官者,车毂相击,如履门庭,訇訇轰轰,
白日常闻雷霆之声。今此摩天青石之岭、獐项马转之坂,岂下于我东哉?其岩阻险峻,皆我人之所目击,亦有废车而不行者乎?由此可见,朴趾源认为朝鲜经济落后、百姓贫穷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流通不畅,而这一问题又主要是由“不用车”所造成的,如果车行城乡,商贾转输,百货流通,国不期富而富,民不期足而足。所以,朝鲜就应当积极引进中国的“车制”,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朴齐家详细地考察了中国的各种车辆:乘车(太平车)、载车(大车)、独轮车等。他描述中国的独轮车道:
小商多用之,轮不包铁,差小而薄,舆前广后狭,可腋而驱。轮之半,出舆之上,随其形而裹隔如坐鼓,所以防泥。右悬木如弓,既载之后,夹而约于中,以代榈椭。又有如兀,附于辕后,行则常举,止则舆轮俱停,所以不倾。一人从后推之,重则一人在前,曳之如牵绳,可敌两马背之力。尝见四妇人,列坐左右,又载水东西各六桶;又尝见因风挂帆而去者,想与船同功。
而这种既轻便又灵活适载的车子,在朝鲜却根本看不到。因此,他们就力主朝鲜要学习这种中国的先进车制。他们认为学习中国的具体方法有二:一是派能工巧匠到中国去认真学习中国的先进车制,并对中国的车子加以仿制;二是对每年来往于朝鲜的中国官车、贸车,“令我人熟见,当为学之”。只要持续做到这一点,就必然会取得十分可观的功效。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十分注意“车制”,他介绍了各种车辆并详细记述了其结构、用处与特点。他描述“大车”道:
栽物曰大车。轮高稍逊于太平车,辐为廿字形。栽准八百斤,驾两马。八百斤以外,量物加马。载上以箪为屋,如船蓬,坐臣其中。大率驾用六匹。车下悬大铎,马顶环数百小铃,郎当警夜。太平车轮转,大车轴转,双轮正圆,故能匀转而行疾。
正因如此,朴趾源由衷地赞叹中国先进的车制:
诚以利生民之日用,而有国之大器也,今吾日见而可惊可喜者,推此车制而万事可征也。
他觉得,车制不仅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富强与否。朴趾源通过对中国车制的描述,提出朝鲜应该改革商品流通的结构,为此最迫切需要引进中国的车制。
车虽说是当时相当便捷的运输工具,然而船这种运输工具却要比车更胜上百倍。朴齐家根据朝鲜三面环海的地理特点,强调发展海上运输业的重要性。他指出:
我国国小而民贫,今耕田疾作,用其贤才通商惠工,尽国中之利,犹患不足。又必通远方之物而后,货财殖焉,百用生焉。夫百车之栽,不及一船,陆行千里,不如舟行万里之为便利也。故通商者,又必以水路为贵。
在此,朴齐家十分清楚地看到了自发生倭乱以来朝鲜造船业停滞不前的局面。他认为,当时朝鲜的造船技术相当落后:既不能多装载货物,又不能远航他地;与此相比,当时中国的舟船不仅坚固,而且负荷量也大,还能随波逐流,畅游远航。朴齐家对此记述道:
东潞河去燕京四十里,抱通州城,合玉河.而南入渤海。海运之入皆自此望见河口,百里之间,柁墙密于竹林,船旗上各书浙江、山东、云贵等号,闻山东督抚何裕城运领小米三十万石方在船中,……其船大而丽,使臣及余与懋官登焉。船长十余丈,……桥板滑而弯动升降,
可惧。
那么,中国和朝鲜为什么会在货船装载量方面存在如此悬殊的差异呢?除了如上所描述的船体的大小差异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装船之法有所不同。即:
中国装船之法,纵用长板,横用短板,刨平如镜而复造焉。缝隙粘衬油灰、沥青,凡盛米谷皆直泻于中,覆以横板下为仓库,上即人所处者,皆板层或层楼,楼上又可贮物,虽津渡无屋,小船亦必有横板如轩。大约彼船如今象戏局面,我船如双陆局内。我国既失全车之利,又不尽舟船之用,无论运船、津船,隙水常满。舟中之胫如涉川,然舀而弃之,日费一人之力,载谷必用编木铺其底,而居下者犹患腐湿又无上轩下仓之法,人身器什限舷而止谷用,蒿包囊以蒿索一斛之载,恰容二斛或有篷而短甚。
由此,朴齐家明确主张应该虚心学习中国先进的造船技术,以建造出像中国的船只那样又大又结实的船舶;努力发展水上运输业,开辟以汉江为中心的遍布京畿、忠清、全罗、黄海道的泛江交易,进而开通中国的水路;以朝鲜的绵布、海产品换取中国的绸缎、药材等,并以贸易为舞台,开展更为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学术交流。朴齐家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实行锁国政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朝鲜来说,是一种极为宝贵的意见。
2.建筑、建材
朝鲜朝北学派人士在他们的“燕行”作品中,较多地记述了都市及乡村的建筑。这些建筑大体包括民居、寺庙、市铺、店舍、桥梁、皇宫、陵墓等。作为文化的一种空间表象,它们往往包蕴着中国建筑文化的不同内涵。通过这些建筑样式或建筑构件,也能看出朝鲜北学派人士是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建筑形象的。
首先是住房制度。他们对中国的住房制度评价较高。他们称道中国房屋相对于朝鲜房屋的“疏陋”,显得宽大坚密与敞亮。譬如,洪大容曾写道:
公私屋宇,比我国穹崇倍之。皇城内外,纯是瓦屋,如沈阳、山海关等,大都邑亦然。其余小小村店,瓦草参半,其草屋亦弘壮坚致,绝不类我国店幕之疏陋。京外诸铺,往往为簟屋架于檐前,亦轩敞可坐也。……屋制,盖取方直,四面为屋,空其四维,墙以承之架。甍横直,无回廊曲折,中屋而为门,环四壁而设炕,高足以踞坐,广可以卧短人。炕下铺砖,椅、桌、灯台、火盆之属在焉。
他们也称道中国房屋的高大、规准、平直、均衡与有层次感。譬如,朴趾源在《热河日记・渡江录》中详细描述与评价了汉族民居的特点。他在“二十八日”这一条中写道:
又入一宅,其壮丽,更胜于康家,而其制度大约皆同。凡屋室之制,必除地数百步,长广相适,铲划平正,可以测土圭安针名盘,然后筑台。台皆石址,或一级,或二级三级,皆砖筑而磨石为凳。台上建屋,皆一字,更无曲折附丽,第一屋为内室,第二屋为中堂,第三屋为前堂,第四屋为外室。外室前临大道,为店房,为市廛。每堂前,有左右翼室,是为廊庑寮厢,大约一屋长必六楹、八楹、十楹、十二楹。两楹之间,甚广,几我国平屋二间,未尝随材短长,亦不任意阔狭,必准尺度,为间架,屋皆五梁或七梁。从地至屋背,测其高下,檐为居中,故瓦沟如建瓴,屋左右及后面,无冗檐,以砖筑墙,直埋椽头,尽屋之高。东西两墙,各穿圆窗,面南皆户,正中一间,为出入之门,必前后直对,屋三重四重,则门为六重八重,洞开则自内室门至外室门一望贯通,其直如矢。所谓洞开重门,我心如此者,以喻其正直也。
由朴趾源的上述文字看,这栋住宅在建筑的格局、方法上都充分体现着汉民族建筑文化的传统。譬如,台阶的设置,不仅具有防潮、高畅等实用功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积土为台的建宅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老子・六十四章》中曾记述道:“九层之台,作于累土”。可见,在先秦时代就已经使用这种建筑方法。这种积土为台建宅之积土,具有象征积德的文化内涵,有台必有阶,有阶必登高,因此登阶又有象征上进的文化内涵。内室、中堂、前堂、外室、左右翼室、廊庑寮厢的格局设置,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也隐含了闳深、隐秘等文化内涵。至于“洞开重门”,也正如朴趾源所评价:“以喻正直也”。高大闳深、整齐规正的住宅,不仅具有一定的美感,而且也往往寄寓着一种人生观。可见,许多建筑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象。
他们还称道中国房屋建造技术的精密。在器物方面,洪大容首先注意到建筑和住房,中国的建筑令洪大容大加赞誉,他写道:
东南角有楼二檐,日文昌宫。登之见内外女墙,其广可驰十马,铺砖平阔如砥。倚女墙睨望西北,折方中矩,弦直中绳,如磋如削,无半点歪斜,华人作事每如此。小县如此,知京城之雄丽无可言矣。
城面砖筑已毁,而内筑有秩,然新完者有两层俱毁者,其中土筑极坚,凿之如凿石,其商功之精审可见也。
另外,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对中国的桥梁建筑也做出很高的评价:
今清家数幸盛京,故自永安桥编木为梁,以御潦淖,而至古家铺前始止。二百余里之间.一梁为路,非但物力之富壮,木头无一参差,二百里两沿,如引一绳,可见其制作之精一矣。故民间寻常制作能相视效,规模大同。德保所称大国心法最不可当者,正在此等也。今此梁路三岁一改。
从上文可以看出,洪大容和朴趾源这两位北学派人士都交口称赞了中国建筑技术的精密。
其次是砖。砖作为一种建筑材料,也是朝鲜北学派人士极为关注的对象。他们普遍认为,由于朝鲜人长期以来缺乏长远的观点,只知道应付眼前的事物,所以,许多人终身居住的房屋也只是“蜂房蚁穴”,“我国千户之乡无一方正可居之屋。立不削之木于不平之址,以索缚之,不问斜正”。而中国人则不同,他们从城郭、宫室、仓库到阶庭都用砖瓦加以垒就,就如同大厦耸立,既坚固而又省费用。砖瓦是用“不尽之土”和“不穷之薪”烧制而成,因此,也是取之不尽的物质。从《热河日记》看,清乾隆时期中国的制陶业的发展很可观,哪怕是位于关东边陲的辽东也是如此。朴趾源在《渡江录》中写道:“数家相聚,必有一座大窑以烧砖。”在“燕行”作品中,一般的朝鲜朝燕行使臣在描述中国房屋时,往往注重于中国建筑的式样、美观、清洁与否等问题,而几乎忽略掉对建筑材料的记述。而朝鲜北学派人士的做法却与之不同,他们在关注居室的同时,以其敏慧的目光表示其对中国建筑材料的关注。譬如,朴趾源就考察了乾隆年间盖房用砖的规制、用法。他记述道:
为室屋专靠于甓。甓者,砖也,长一尺。广五寸。比两砖则正,厚二寸。一匡拓成,忌角缺,忌愣剜,忌体翻,一砖犯忌则全屋之功左矣。是故,既一匡印拓而犹患参差,必以曲尺见矩,斤削励磨,务令匀齐,万砖一影。”
然后,他还讲述了利用砖头建筑房屋的方法:
其筑法,一纵一横自成坎离,隔以石灰,其薄如纸,仅取胶贴,缝痕如线。……大约立屋,砖功居多,非但竞高筑墙,室内室外罔不铺砖,尽庭之广,丽目井井如画横道。屋倚于壁,上轻下完;柱入于墙,不经风雨。于是不畏延烧,不畏穿窬,尤绝雀鼠、蛇猫之患。一闭正中一门则
自成壁垒城堡,室中之物都似柜藏。由是观之,不须许多土木,不烦铁冶墁工,甓一燔而屋已成矣。
在此,朴趾源对砖的大小、筑法及其实用功能都作了详切的记述与评价,总结出中国建筑制度的实用性和简便性就在于使用了“砖”,进而在对朝鲜的泥土建筑与中国的砖瓦建筑的优劣比较中得出了砖结构的房屋是理想的建筑范式的结论。
朴趾源在《渡江录》中,还比较分析了中国用砖筑城与朝鲜用石头筑城的优劣,充分肯定了作为新兴的建筑材料的砖的作用与长处。就中国的砖而言:
夫砖,一函出矩则万砖同样,更无费力磨琢之功;一窑烧成万砖坐得,更无募人连致之劳。齐匀方正,力省功倍,连之轻而筑之易,莫砖若也。
就朝鲜的石头而言:
石灰不能贴石,则用灰弥自皲坼,背石卷起,故石常各自一石而附土为因而已。砖得灰缝,如鱼膘之合木、硼砂之续金,万甓凝合,胶成一城。故一砖之坚诚不如石,而一石之坚又不及万砖之胶。
上面,朴趾源通过比较分析中朝两国建房的主要建筑材料――砖与石的利弊,认为无论是其制作与使用建筑材料的方法,还是建筑材料的实用功能,结果都是砖胜于石。为此,朴趾源继续详细考察了燕行途中的砖窑,记下了“数家相聚,必有一座大窑以烧砖,范印晒曝,新旧燔烧,处处山积,盖为日用先务也”。他认为当时中国的砖窑在结构、运营、工料等方面都远胜于朝鲜。其结果,在朝鲜燕行使臣眼里,砖结构的建筑也就成为了理想化的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表征。
再次是瓦。朝鲜北学派人士还对中朝两国不同的铺瓦方法作了对比分析。譬如,朴趾源指出:
其(中国的)盖瓦之法,尤为可效。瓦之体,如正圆之竹,而四破之,其一瓦之大,恰比两掌。民家不用鸳鸯瓦,椽上不构散木,直铺数重芦簟,然后覆瓦。簟上不藉泥土,一仰一覆,相为雌雄。缝瓦亦以石灰之泥,鳞级胶贴,自无雀鼠之穿屋。最忌上重下虚。我东盖瓦之法,与此全异,屋上厚铺泥土,故上重;墙壁不砖筑.四柱无倚,故下虚;瓦体过大,故过弯。过弯故,自多空处,不得不补以泥土,泥土厌重,已有栋挠之患,泥土一干,则瓦底自浮,鳞级流退,乃生罅隙,已不禁风透雨漏、雀穿鼠窜、蛇缪猫翻之患。
在此,朴趾源认为,房屋建筑“最忌上重下虚”,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盖瓦之法比起朝鲜更为科学。即中国房屋的房顶上“直铺数重芦簟”、“簟上不藉泥土”,所以“上轻”;而朝鲜房屋的房顶上则是“与此全异,屋上厚铺泥土”,所以“上重”。同时,朝鲜的房顶由于“瓦体过大,故过弯。过弯故,自多空处,不得不补以泥土”,而瓦与瓦之间的“泥土一千,则瓦底自浮,鳞级流退,乃生罅隙”,结果就导致房顶“不禁风透雨漏、雀穿鼠窜、蛇缪猫翻之患”。而相比之下,中国的盖瓦之法为“一仰一覆,相为雌雄。缝瓦亦以石灰之泥,鳞级胶贴”,结果,自然就没有“雀鼠之穿屋”的弊端。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建筑材料的变革必然会带来建筑方式的变更,并给予建筑文化以全新的景观。朝鲜北学派人士大力呼吁用10年时间将朝鲜的楼台、城郭、桥梁、坟墓、沟渠、堤堰等建筑物全部改成砖瓦结构,这真可谓是一个宏伟的设想。
3.农业与民众生活在当时追求社会客观真实的朝鲜朝北学派人士眼里,朝鲜“事事不及中国”,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朝鲜在“衣食之丰足”方面“最不可当”。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饮食方面。朴齐家指出:
中国之民虽荒村小户,率皆灰筑数间之库,不用斛包,直输谷于中。或全库、或半库、或环簟于屋中,如大钟高楼于梁梯,而下之多者可百斛,少者不下二三十斛,往往一室之内有数堆焉;我国小民之生,皆元朝夕之资,十室之邑日再食者不能数人,其所谓阴雨之备者不过蜀黍数柄、番椒数十,悬之于蓓屋烟煤之中而已。
在这些文字中,作者比较分析了中朝两国在粮仓数量、库存量方面相差悬殊的情况:在中国粮仓里,装满了“多者可百斛,少者不下二三十斛”的粮食,结果是粮丰仓满;而在朝鲜,有些人甚至“无朝夕之资”,所能吃到的不过是“蜀黍数柄、番椒数十”而已,这就必然造成粮尽腹饥的不幸局面。
其次,在穿戴和寝具等方面。朴齐家指出:
中国之民率皆服锦绣、寝氍毹,有床有榻。耕夫亦不脱衣,皮鞋束胫,叱牛于田。我国村野之民岁不得木棉一衣,男女生不见寝具,蒿席代养子孙于其中。十岁前后无冬无夏而行,更不知天地之间有鞋袜制焉者皆是也。中国边裔之女无不傅粉插花、长衣绣鞋,盛夏之月末尝见其有跣足焉;我国都市之少女往往赤脚而不耻,着一新衣人已睽睽然,疑其为也。
在这里,作者比较分析了中朝两国民众的生活状况,相对而言,中国民众生活富足、穿戴华丽,而朝鲜民众则衣不遮体、睡无床榻,生活十分拮据和贫穷。
最后,在文化氛围或商业气氛等方面。朴齐家指出:
中国无京外之别,其大都会如江南、吴、蜀、闽、粤之远,而其繁华文物反胜于皇城;我国都城数里之外风俗已有村意,盖其衣食不足,货财不通,学问惑于科举,风气限于疆域,见闻无由而博,才识无由而开也。若是而已,则人文晦而制度坏,民日众而国日空。
在此,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发达、文化进步,处处呈现着一派繁华的景象;而相对的,朝鲜则由于商业不够发达,固守陈旧的思想传统,所以就造成了“人文晦而制度坏,民日众而国日空”的惨淡结果。而要改变这种“彼之谷已米,而我方不及割焉;彼之织已成,而我方不及缫焉;彼之绵已弹,而我方一月之后与之齐焉。中国之人方驰骋戈猎以为乐,而我方园有果而不暇收山,有樵水有鱼而不暇渔采,百艺怠荒有废而无修日”的局面,使人们尽快致富,就必须迅速引导他们向中国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他认为具体做法有两个:一是要向中国学习先进的农耕之法,即“未耜沟洫粪壤之法”;二是要向中国学习先进的纺织之法,即“取蛾之法与饲之之法、缫之之法、织之之法”。
4.工业器物与文化器物不少朝鲜朝北学派人士(燕行使臣)在他们的游记中,曾无限羡慕地详细描述了他们在华期间所耳闻目睹的清朝在造纸、纺织、冶炼业等方面的器物之制。他们通过将此与朝鲜的工业器物制度相比较,找出了中国之长与朝鲜之短,敏锐地认识到造成朝鲜贫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技术的落后。所以,他们在自己的《燕行录》中,积极主张向中国学习并导入其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手法,改革朝鲜的劳动工具,改进朝鲜传统的操作方法,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这也可以说是当时大多数朝鲜人梦寐以求的强国富民的梦想。
朝鲜朝北学派人士最为关心的器物,首先自然是作为人类进入文明阶段标志的铁器。朴齐家曾在《楚亭全书》中详细记述了中国用于锻铁炼钢的燃料――煤,他写道:
中国锻铁皆用石炭,石炭力猛能炼钢铁,故其兵器、农器坚利倍我,或有贸来于我,而遏伤则不能改锻。闻端川、杨根等地出石炭,凡装车轮、造农器当就用之。在此,他将中国的“兵器、农器坚利倍我”的原
因归之于使用了钢铁这种坚韧的原料,而锻铁炼钢的燃料则是中国所独自使用的燃料――煤(石炭)。这样看来,在锻铁炼钢方面,石炭这种燃料的确比木炭或其他燃料的火力都要强许多,所以,中国“凡装车轮、造农器”的钢材都要使用石炭。而用石炭锻造的钢材则十分结实耐用。譬如,就当时中国人所经常乘用的太平车而言,“轮高及肘,三十幅共一毂,枣木团成,铁片铁钉围遍轮身”。因而,整个车轮就显得相当结实耐用。再譬如兵器:
鸟铳,铁筒甚长,比东制加三之一,杀其末几半于本径,木室甚短,前足以持筒而已,偃其柄颇长,临放夹于右腋。铁杖用真铁,室有系,贯臂而倒担于背。盖鸟铳之利,专在于长筒,而今为中国之利器。又能马上装放,捷于弓矢,则技击之威猛可畏也。
在此,洪大容着重介绍了中国鸟铳的结构、特性与长短等,同时,他还通过将中国的“鸟铳”与朝鲜的“鸟铳”相比较,高度评价了中国兵器增长铁筒的优点。
朝鲜朝北学派人士还十分关心中国的文化器物。在燕京期间,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结伙到琉璃厂购买古玩、书籍。在此过程中,他们也观察到其柜台上陈列着的各种贵重的书画作品以及装帧精良的书籍。朴齐家曾描写道:
琉璃厂左右十余里及龙凤寺开市等处,骤看之,璀璨辉映,不可名状者皆彝鼎、古玉、书画奇巧之属,其宝真品亦罕见矣。……吾于是知中国之为文明之薮也。
他们尤其对其中的文房四宝表示关注:
我国之笔毫内外齐,故一秃则秃而已;中国之笔内毫渐缩而外毫渐出,愈久而尖愈锐。我国之墨逾年已不光,再年则磨不得胶已固矣;中国之墨愈久而愈宝。东坡所谓“非人磨墨墨磨人”者,是也。我国之书编以彩绳,如琴小弦者而恒绝以急,张而不弛故也;中国以双丝缚之亦足,故余常藏中国书,非弊不敢改装,以其费而反害也。
在此,作者从笔毫、墨、书籍装帧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朝两国在文化器物方面工艺水平上的悬殊差别。
朝鲜朝北学派人士还详细描述了中国工厂的生产景象。譬如,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就记述了前屯卫一家毳帽厂的生产情况:
我国所着毳帽,皆出此中。共有三铺,一铺为三五十间,铺中所造,工人不下百人。湾商已充斥其中,为约帽回,还时输出也。……造铺者皆脱衣工作,手若风雨。我东银货半消此铺,则铺人各定主顾,湾商之来必大治酒食以接云。
由此可见,在朝鲜朝北学派人士眼里,中国的不少手工业工场已经像今天的工厂一样,在雇佣着上百个工人进行着生产和加工贸易。“这种大规模的雇工生产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它是当时的中国商人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加工优势,通过雇工劳动,并与外商接洽贸易的生产、推销而赚利的新兴的生产经营方式。这种生产与经销一条龙的商贸活动、生产活动,无疑是当时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种过渡形式的商贸活动。而铺主的这种生产管理方式,是在商业文化中值得人们称道的一种方式。像这种雇工经营的方式,在《燕行录》中也有很多记述。当时的商人在进行规模化生产时,十分讲究纪律,力求对工艺加以保密,以此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譬如,朴趾源在《黄图纪略・琉璃厂》中写道:
今为厂,造诸色琉璃瓦。砖厂禁人出入,燔造时尤多忌讳,虽匠手皆持四月粮,一入毋敢妄出。
当然这种厂纪的严明,也不乏存在着工艺保密的因素。
由上可见,朝鲜朝北学派人士把农工商等实事当作自己学问研究的首要对象,并用关心和研究实事的行动来表现出对空理空谈的朱子学的轻视。北学派思想家在将朝鲜与中国相互对照进行考察时发现,朝鲜的农工商诸事都落后于中国。为了改变朝鲜的落后面貌,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主张。首先,他们力主从中国引进先进的实用技术。每年选拔10名有经纶才技之士派往中国,“或买其器,或传其艺”,并将其“器”与“艺”引进国内,“设局以上教之,出力以试之”,并给予每个人三次人清的机会,按其功之虚实加以赏罚,对三人而无效者,黜之而改选,如此坚持10年,将中国的种田、养蚕、水利、用甓等技术全都学到手。这可以说是一个相当现实而行之有效的主张。其次,他们不仅主张要主动走出去,还主张要积极将别人请进来。他们认为:在中国钦天监工作的西洋人“皆明于几何,精通利用厚生之方”,应将他们招聘进来,让朝鲜的年青人学习天文历学、农桑、医药、建筑、采矿、造船、武器等科学技术,如此数年,必收大效;同时,厚待停靠海口的客船,“学其技艺,访其风俗”,增长见识,“知天下之为大,井蛙之可耻”。他们这种积极学习西方科技的态度,在18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日本都是十分少见的。尤其是国王正祖,于1786年1月下令禁止从清朝购入有关书籍;又于1788年8月,下令收回并烧掉已流入汉阳的西洋书籍。在这种极为险峻的历史环境下,朝鲜朝北学派人士如此积极地坚持招聘西士和千方百计学习西方科技,这实在难能可贵。
总之,由于长期以来“清朝对朝鲜采取了以恩为主、辅之以威的政策,从而对于促成朝鲜对清朝政治立场的转变、对于巩固和加强两国的宗藩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加上这一时期,朝鲜朝燕行使臣具有了到中国实地考察的机会。这些因素复合到一起,就促使朝鲜朝燕行使臣得以通过燕行,对中国的车、船、甓、瓦、道路、畜牧、商贾、粪、田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与研究,从而找出了中国之长与朝鲜之短,并通过自己所撰写的文字力求让朝鲜人承认本国文化的落后,进而取长补短,积极学习中国文化。这个时期,他们基本上认同满族文化,肯定中国重视实用的一面。所以,他们对满族社会的描述尽管“没有完全褪去其否定的色彩,但毕竟在朝鲜人的文本中,已经很少使用”比较负面的词汇,因而这一时期,朝鲜朝燕行使臣眼中以满族为主导的中国社会是一个趋于“乌托邦”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徐东日.朝鲜朝燕行使臣笔下清朝中国形象的嬗变及其内因[J].东疆学刊,2010(4).
[2]朴齐家.楚亭全书:下[M].首尔:首尔亚洲文化社,1991.
[3]朴趾源.热河日记:I[M].首尔:韩国民族文化促进会,1884.
[4]洪大容.湛轩书[M].平壤: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65.
[5]朴趾源.热河日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
一心一意要找出问题的结症为她讨回公道
周泽桂、王朝珍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家住重庆市忠县汝溪镇马河村。周泽桂老实忠厚,待人友善,虽仅有初中文化,在村里小学当代课老师,却颇受学生和家长敬重。妻子王朝珍是个能干女人把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两个儿子非常懂事,先后考上了大学。一家人勤耕苦读,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1997年8月17日清晨,王朝珍背着自己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40多斤梨子,准备到离家十几里路的乡场上卖。途中,她被石头绊了一下跌倒了,梨子沿着山坡到处滚。闻讯赶来的周泽桂火速将她背到当地卫生院检查。医生检查后说是左股骨下段闭合性骨折,建议他们转院做手术。
当天下午,周泽桂陪同王朝珍住进了县城一家医院。医生诊断为左腿骨骨折后,立即为她进行了ENDER针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梅花髓内针固定术等手术。手术后的王朝珍左腿疼痛不已,高烧不退。一个月后,王朝珍便出了院。回到家,走起路来的她觉得曾经那么熟悉的田地、道路与自己的左脚越来越陌生:左大腿隐隐着痛,用点力就疼得钻心,没有了往日脚踏实地的感觉。周泽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去医院询问,得到的是“没问题,术后正常现象”的答复。此后,周泽桂便天天协助妻子按医嘱积极配合疗养。可是情况一直不见好转。
1998年8月,王朝珍感觉左腿越来越不方便。周泽桂就带着她来到重庆市新桥医院实施第二次手术。手术后,王朝珍的生活不能自理,行走、上厕所都要人帮忙。主治医生对他们说:“要是再晚来,你的左腿就只好截肢了”。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周泽桂、王朝珍暗自庆幸及时赶来做了手术:拄拐杖总比寸步难行好。他们彼此自我安慰:运气孬了,事到如今,就此认命吧。
周泽桂背着妻子出院时,一个在新桥医院进修的年轻医生追上来说了一句话:“你妻子本来不必做这次手术的。她的残疾可能与第一次手术过程存在瑕疵有关,问题有可能出现在那个时候”。尽管那位年轻医生说话用的不是很肯定的语气,但却改变了周泽桂一家的命运。
周泽桂相信了那位医生的话。回到忠县第二天,周泽桂就向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结果很快下来――“手术方式选择正确,固定材料无错误,医疗事故不成立”。周泽桂不服,再次申请,结果依然是“不构成医疗事故”。
“不!”周泽桂的倔劲上来了,“我不相信,大医院的医生就是那样说的”。王朝珍和上大学的儿子都劝说他:“算了,那个医生那么年轻,还是个进修生。他说的只是可能,不必当真。”
周泽桂反而较起真来:“可能?可能也许就是一定。只要有1%的希望,我就要尽100%的努力。我要自学医学,亲自找出第一次手术中存在的问题”。
“你那点儿文化,教小学生识字还差不多;快60岁的人了还学医学?”
全家人都说他是“异想天开”。
周泽桂反而更认真了。他觉得妻子不明不白地就这么残废了,心里实在难受:“老天赐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妻子,说残就残了,我一定要为她讨个公道,我不能指望医疗事故鉴定,只能靠自己。”
2、为爱百折不回。他辞职跑遍附近所有的新华书店,
抄骨科医书70本、自学医学专著78本
全力找出导致妻子残废的症结是周泽桂的出发点。1998年底,周泽桂请假来到重庆。周泽桂的本意是到重庆市区内的大书店,买一些与妻子病理有关的骨科方面的医书,回家后抽空慢慢细读研究。当他拿着厚厚的几大本骨科医书到柜台付钱时才发现:那些书都很贵,价钱最少的一本也要45元。他傻眼了,口袋里的那几百块钱根本就不够。
买不起书,周泽桂就想到了抄书,忠县离重庆500多里路远,到重庆太费时费钱,周泽桂从重庆市回来后就选择忠县新华书店作据点。他去忠县新华书店数百次。为了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手电筒或借微弱的月光,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县城新华书店,将书本上相关的知识抄在买来的大作业本上。他抄得很细致:有关症状、病理、书名、页码、出版时间、出版社等一字不漏地抄了下来。
在书店抄书是难为情的。有一次,他正在看一本《中华骨科大全》,抄得忘记了一切。忽然,一个工作人员走过来,伸出手拿掉他膝盖上的书:“你看,有这本书的!”他茫然地抬起头,原来有个年轻人要买这本书,却遍寻不着,就咨询书店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就理直气壮地夺了他手中的书,他讪讪地笑了一下,那年轻人看了他那个穷酸的样子,毫不客气地说他翻阅过的,不买了。年轻人转身走了,书店的工作人员狠狠地剜了他一眼,也走了。他呆立着,那一刻他想掏出钱买下书离去,或者不去讨什么公道,回家照顾妻子,种些庄稼和蔬菜,也能衣食无忧,更不会受这些白眼、冷眼。但是,想到妻子不明不白残疾的腿,他又忍下了。
他知道书店的书是拿来卖的,书被他占着,想买书的人便看不见,或书被他翻卷了,书店也不好卖。于是,他选择“流动抄书”。在之后几年时间里,他又多次跑到重庆市的各大新华书店及周边地区的书店继续抄书。他说:“为了妻子的病,为给妻子公道,为了不让人家撵我,只好跑来跑去搞‘地下活动’,到处抄书!”。
2002年夏天,“为了不误人子弟”的周泽桂干脆辞掉了代课工作。那些日子里,他有一半时间都在外“学习”。他说:这段经历最深的印象就是饥饿,一是抄书抄上瘾,因为从忠县到一次重庆、涪陵、万州等不容易,时间紧,巴不得一次就抄一本;二是因为每次在书店里一呆就是一天,中午吃馒头,包子都是奢侈品,肚子里也实在饿。为了少花钱,他常常是晚上不吃饭,住最便宜的5块钱一晚的地下旅社将就。
8年来,周泽桂遭遇过无数次冷遇和白眼。特别是在书城里,那些工作人员看他一蹲就是一天,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却频繁地从他身边走过,有意无意地看他一眼,他眼睛的余光里感受了那眼神里太多的含义,他不敢和书城的工作人员对视,他心里是虚的,别人的书是拿来卖的。一天又一天,换了自己也可能会侧目的。可是一想到妻子,他的心里就痛。这些年来,每当他受到别人轻视、歧视的时候,妻子的身影就会站在眼前,似乎是她身上的痛他在分担着,而他所受的委屈她也在承受着。
妻子心里也明白他在外面受苦,要他不要节约。2004年夏天,他又一次又黑又瘦地回到家里时,这个在手术台上都没流泪的女人哭了:“老周啊,我已经这个样子了,你要是在外面有个三长两短,我指望谁呀,不要去讨公道了,即使有个公道,我的腿也好不回来”!周泽桂也落泪了:“朝珍,你受这样的憋屈,我心里也憋屈呀,我相信总会有人为我们主持公道的。等到讨回公道,我哪里也不去了,我要天天守着你,把这些年欠你的弥补起来……”在家的时间,周泽桂种庄稼、操持家务、照顾妻子,只是没有时间种果树,因为他一有空就要钻研骨科学。这也断了家里的经济来源,日常生活全靠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的孩子们支持。
8年中,周泽桂学习了《基层医生手册》、《外科学》等78部医学专著。他咬紧牙关亲手买下的医学书籍只有《骨科手术学》等4本,其它的则是他一字一字抄回来的。8年来,他写下了数十万字的笔记,大作业本抄了28本,记下了100多篇读书笔记。
3、不到长城非好汉。再次败诉后,他意识到:
原来光有专业知识不懂法律还不行。他又重新开始学法律。
2004年秋天,周泽桂凭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向忠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状告县某医院手术中存在过错导致造成妻子残疾。
他的理由完全站得住脚!“我看了这么多书,完全明白导致我妻子致残的责任在那家医院。第一,在病人腹壁脓肿和大腿严重炎症的情况下手术,这两者都是骨科手术的禁忌症,在不应该做手术的情况下医院却动了手术。第二,手术中使用ENDER针和梅花髓内针,这两种材料只用于股骨中断及中上段骨折,可王朝珍骨折是在下段,院方却使用了ENDER针和梅花髓内针,这明显是院方过错。”站在原告席的他,虽穿得破破烂烂,但口若悬河如数家珍。
法院依然判决他败诉。周泽桂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仍维持原判,理由很简单:周泽桂在法庭上的举证虽有一定的专业性但不具有权威性,自学医书和抄出来的东西没有法律效力、不能成为法律依据。
再次败诉让周泽桂明白了一个道理:光有医学知识还不行,还必须知法懂法。于是,周泽桂开始学法律。他买来《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等法律书籍,又到书店抄了二十多本相关法律书籍。
他开始坚持每天准时收看中央一套中午12点40分的《今日说法》和晚上7点38的《焦点访谈》,并时时关注重庆电视台的《拍案说法》,前前后后记下了200多篇法律笔记。
就在周泽桂努力学习继续为妻子讨公道而忙碌时,他家车水马龙、说客盈门。三天两头就有人到他家里给他做思想工作,要他放弃,不再折腾了。他坦诚地对好心劝告他的人说:我不是和某些人过不去,我是对事不对人!我妻子受了太多的苦,我不为她讨个公道我真的对不起她。
劝说的次数多了,反而增加了周泽桂的决心:“未必一个农民就不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伸张正义,向不公正挑战?”“谁是谁非?权当一场学术争议来对待总行吧?”
4、事实就是事实。周泽桂自己写出了专家水平的鉴定报告,
得到了司法部门专家的认可和赞同
学了法律知识的周泽桂明白:要讨回公道,首先必须得到权威部门做出的医疗事故鉴定报告。
2005年4月,他花一个月时间,写出了自己的鉴定报告。他在报告中准确指出了该医院在手术中、用药、术后固定时的种种过失,并在报告后面详细附上自己所列18个证据的出处――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第几页,一共18本医书,有根有据,有条有理。
2005年7月,周泽桂怀揣自己亲笔写出的那份“鉴定报告”携妻子来到上海。几经周折,他们终于找到了上海医疗事故鉴定中心――司法部授权的权威性部门,为妻子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鉴定中心的专家们看了他递交的“鉴定报告”,问道:“这个报告是谁帮你写的?”
“我自己写的!”
“哦!你是学医的?”
“不!我是一个普通农民,初中文化程度,当过小学代课教师。”
“你的材料从哪里来的?”
“新华书店的医学书上抄来的。”
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都不敢相信,一个普通农民写出能与专家媲美的报告。可那就是事实。
在上海的3天时间让周泽桂和王朝珍终生难忘。为了省钱,第二天晚上他给王朝珍买了五元钱的一小碗鸡汤,自己吃馒头。王朝珍望着他就着白开水吃馒头,眼角湿润了,端着鸡汤不肯喝不下去。周泽桂笑笑说:“你喝吧,我喝开水吃馒头都习惯了,你看这上海的馒头又大又绵实,好吃又不贵,划算哦!”妻子说:“这些年你为我吃了太多的苦,你喝吧!”“我壮实着呢!”周泽桂拍着瘦瘦的胸膛,王朝珍看着他排骨式的身材,眼角再度湿润,她举着鸡汤要他喝,周泽桂拗不过她,就呷了一小口,妻子见他喝了,也喝了一口,又让他喝,他们推去让来,一人一口才将汤喝完了。提起这些事,周泽桂有些脸红,他说自从出事后,他从来没有和妻子这么温情过,但是在异乡的廉价澡堂旅社里,他再次感到,这么多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05年9月,司法部鉴定中心的权威鉴定结论出来了:“该医院在对王朝珍实施的诊治过程中存在着医疗过失,该过失与王朝珍目前的左下肢短缩、左膝关节僵直、活动受限之间存在着直接因果关系(属主要原因)。”拿到这份鉴定报告,周泽桂想笑却哭了:“8年了,我8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一个公正的结论”。
5、坐轮椅上法庭。他没有多说什么,只希望:
“8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只希望类似的故事不再发生”
2006年5月,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他提起的民事诉讼案。根据司法部鉴定中心的权威性鉴定结论,作出了“撤销原一、二审判决,发回原一审法院重审”的决定。
第一次开庭听证,周泽桂没到庭。因为多年在书店“偷学”让他积劳成疾,患上严重的前列腺增生,住进了医院,连走路都成问题。他只好申请延期。
一个月后,法院的传票第二次送达。住在医院的周泽桂无奈之下才坐着轮椅抱病前来法庭,在轮椅上陈述自己的请求。
2006年9月7日。重庆市忠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依照司法部的最终鉴定报告,忠县人民法院下达了“忠县医院在对王朝珍的诊治过程中存在着医疗过失……由医院赔偿王朝珍69845.99元”的判决结果。
周泽桂和妻子王朝珍禁不住当庭抱头痛哭。这张迟到的判决书,周泽桂足足等了8年,这是难以想象的8年。虽然那6万多元的赔偿远远不够他这8年里为寻找公证判决而耗用的种种花费,他和妻子却感到从未有过的高兴:8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们终于讨回了公道!宣判结束后,很多人问周泽桂有何感言?他只淡淡地说了两句话:“农民打场官司不容易,我只希望医生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不希望象我们这样的故事再发生”!
“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照顾你!”这是赢了官司周泽桂对王朝珍说的话。“8年来,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叫我不要哭,要相信他,我一直相信他,我没看错人。”王朝珍僵直着左腿坐在家门口,虽是对笔者说话,却一直望着身边的丈夫,那目光是由衷的幸福和骄傲。
他把锄头靠在用劈开的树干扎成的围栅上,沿着那片玉米地走去,宜到他看不见小屋为止。他双手一撑,纵身跳过了围栅。猎狗老裘和亚已跟着他爸爸的运货大车上葛拉汉姆斯维尔去了。但是哈叭狗列泼和新来的杂种狗潘克,看到了他跳越栅栏的身影,一齐向他跑了过来。列泼的吠叫声很低沉,那小杂种狗的吠叫声却是又高又尖。当它们认出了他时,就乞怜似地摇起它们的短尾巴来。他把它们赶回了围场。一它们也就只好在后面漠然地望着他。他想,这真是一对糟糕的家伙。除了追赶、捕捉和咬死猎物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别的长处了。而它们呢,除了早晚间他把盛着食物渣滓的狗食盆端来时,对他也是不感兴趣的。老裘利亚很会亲近人,可是老掉了牙的它只对他爸爸贝尼·巴克斯特一个人表示忠诚。裘弟曾竭力想讨得裘利亚的欢心,可是老猎狗对他毫不理睬。
他爸爸告诉过他:“十年前,你们两个都是小家伙。你才两岁,它也还是只狗娃娃。有一次你无意间弄伤了这个小东西。以后它就不再信任你了。猎狗往往就是这种样子。”
裘弟绕着栅屋和饲槽转了一圈,接着就向南抄近路穿过了一片黑橡林。他希望有一只象赫妥婆婆养着的那样的狗。那是一只会玩小把戏的卷毛白狗。当赫妥婆婆笑得浑身颤动、乐不可支的时候,那狗就跳上她的裙兜,去舐她的脸,同时把着它那毛茸茸的尾巴,好象在和她一起笑。条弟喜欢有一样属于他自己的宠物,能够舐他的脸,而且能跟着他,就象老裘利亚追随他爸爸一样。他折人那条沙石路向东跑了起来。到银谷虽然有两哩路,但裘弟觉得他似乎可以永远跑下去。他觉得两腿并不象锄地对那么酸痛。他逐渐放慢了步子,以延长在路上逗留的时间。他已经跑过了那些高大的松树而且把它们抛到后面去了。丛林从两边迫近了他现在走着的地方,密密层层的沙松象墙一样紧夹着这条路。每一棵是那样的细,在孩子看来,简直可以宜接用来作引火柴。路,爬上了一个斜坡,他在坡顶停了下来。四月的天空,好象被嵌入了由黄褐色的沙地和苍松构成的画框。它蓝得象裘弟身上用赫妥婆婆的能有染的土布衬衣。一些象棉桃似的小云朵在那儿静静地浮着。当他注视着天空时,阳光隐没了一会儿,于是云朵转成了灰色。
“黄昏前要下毛毛雨了。”他想。
下坡路使他不由自主地跑了起来。他已来到了满铺着细沙的去银谷的路。沥青花、链木丛与火莓子到处盛开着。他放慢速度走了起来,这样,他可以经过那些千姿百态的植物,一棵树接着一棵树,一丛灌本接着一丛灌木,每一种都显得又新奇又熟悉。他来到了那棵他曾在树干上刻上了野猫脸的木兰树跟前。这木兰树生长就是近旁有水的标记。他很奇怪,为什么同样是泥土和雨水,在丛林地上长着的是瘦瘠的松材,而在小溪、河流和湖泊的近旁,却长着高大的本兰树。狗到处总是一样的,牛啦,骡子啦,马啦,也是一样的;唯独树就不同,不同的地方就有不一样的树。
“想必是因为它们不能移动。”他下了结论,“它们只能吃它们下面泥土里的东西。”
路的东坡突然倾斜了下去。它在他脚下陡然跌落了二十?展饩埃?蓖ㄈ?摺F掳渡厦苊艿爻ぢ?四纠际鳌⒄拥卦鹿稹⑾憬菏骱突移さ幕笔鳌K?诹箍於?陌档氖饕裣伦呦蛉?枰徽笸环⒌挠淇旄芯蹙鹱×怂?U庹媸歉鲆?味?挚砂?牡胤桨
一泓象井水一般清冽的泉水,也不知是从沙地的什么地方涌出来的,正在噗噗地往外冒泡。坡岸好似用它翠绿色的、枝叶茂盛的双手。捧着这泓泉水。水从沙土里升起的地方有一个漩涡。沙粒在里面上下翻滚着。越过泉岸,一道主源正在更高的地方潺潺作声,它在白色的石灰岩中打开一条通道,然后急速地冲下山岗,形成了一道溪流。这条溪连接着乔治湖,乔治湖又是圣约翰河的一部分,而浩浩荡荡的圣约翰河又朝北流入了大海。观察着大海的源头。使裘弟多么兴奋啊!不错,大海还有其它源头,一但是这一个却是他自己的。他高兴地想到,除了那些寻求解渴的鸟兽和他自己之外,再也没有人到过这里了。
这一阵子漫游使他热了起来。幽暗的山谷好似伸出它凉快的手掌在抚摸着他,他卷起了蓝斜纹布裤腿,抬起他的肮脏光脚丫子,一步步走进了那泓浅浅的泉水。他的脚趾已陷进沙里去了。细沙从他的脚趾缝中软绵绵地挤出来,盖上了他瘦削的脚踝。水是那样的冷,一瞬间,皮肤就象火灼一般。然后,泉水冲过他精瘦的小腿,发出了淙淙的响声,使他感到通体舒畅。他上上下下地涉着水,尝试着把他的大脚趾伸到他碰到的那些光滑的岩石下面去。一群柳条鱼在他前面一闪,向下面逐渐宽阔的溪流中游去。他穿行在浅水里追逐着它们。突然,它们一下子不见了,好象它们从来没有存在过一般。于是,他蹲到一棵树根大部而且悬空的老槲树下面去,那儿有一个深潭。他想,那群柳条鱼也许还会在潭水中出现;可是只有一只溪蛙从泥浆里挣扎了出来,它瞪视着他,突然惊恐地抖动着,一下子潜到那半浸在水中的树根底下去了。他不禁笑了起来。
“我不是浣熊,我不会来捉你的。”他在它后面叫道。一阵微风拉开了他头上枝叶的帷幕。阳光透过来,照到他的头和肩膀上。当他那生着硬茧的双脚感到寒冷时,头上暖和和的是很舒服的。微风消失了,阳光不再照到他身上。他涉水走上对岸,植物在那儿生得比较稀疏。一棵矮矮的扇棕榈的叶子刷了他一下。这提醒了他:他的衣袋里搁着柄小刀,而且远自去年圣诞节起,他就曾计划给自己制作一架玩具小水车。
他从来不曾单独制作过一架。赫妥婆婆的儿子奥利佛,每逢从海外回家时,总是做一架小水车给他玩。于是,他开始聚精会神地工作,皱着眉头,竭力回忆能使水车平滑旋转的确切角度。他割了两根桠技,把它们削成一对同样大小的形状象字母“Y”那样的支架。他记得,奥利佛对制作那根又圆又光滑的轮轴是非常讲究的。一株野樱桃树生长在溪岸的半坡上。他爬了上去,割下一段象上过漆的铅笔一样光滑溜直的小枝条。他挑选了一张启棕榈叶,从中割取一对一时宽四?汲さ南宋?崛偷囊镀?K?诿刻跻镀?屑淇?艘坏雷菹虻姆欤?顾?目矶雀蘸媚苋萦L抑Σ迦搿W亻 叶的小叶片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角度,就象磨坊风车的长臂一般。他小心地调整了它们的角度。他还得把那对“Y”形的桠枝分开来,使它们几乎和那根樱桃枝轮轴一般宽,深深地把它们插到泉水下方几码远的小溪流沙地里去。
水虽然只有几?忌睿???鞯煤芗倍?椅任鹊亓鞲霾煌!U饧茏亻狄吨瞥傻男∷?档穆忠叮?匦敫蘸么ゼ八?妗K?匝樽藕鲜实纳疃龋?钡阶约郝?馕?埂H缓螅??涯谴?幸镀?挠L沂髦β种岱诺侥橇礁鲅静嫔稀K?易挪欢?K?鼻械匕阉???艘幌拢?顾?茉谘静娴娜笨谥懈?臃??B种峥?甲??恕M牧髯阶×巳崛醯淖亻狄镀?谋咴怠5闭庖黄??鹄蠢肟??媸保?岬淖??鼓怯薪嵌鹊牡诙??质钡谋咴狄步哟チ讼?鳌D切⌒〉穆忠渡侠从窒氯ィ?蝗τ忠蝗Φ刈??P÷肿幼?霾煌!P∷?悼?脊ぷ髁恕K?罅炙颊蛏洗??ビ衩谆?哪羌艽笏?狄话悖?喑隽饲崴傻男?伞
裘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地趴在溪畔芦苇丛生的沙滩上,沉湎在还转动的魔法中了。升上来,翻个身,落下去;升上来,翻个身,落下去——小水车真迷人啊!噗噗冒泡的泉水永远不停地从沙地里往上涌,那涓涓细流也永远无穷无尽。这泓泉水是流入海洋的水流的源头。除非树叶飘落,或者被松鼠折断的香月桂树枝掉下来,阻塞了那脆弱的轮叶,这架小水车将永远转动下去。即使他成了大人,有他爸爸那么一把年纪的时候,这架小水车也没有理由不象他开始架设时那样不断地噗噗转动下去。
他挪开了一决顶着他的瘦梭梭的肋骨的尖石块,然后稍微挖了一下,掏出一个可以容纳他自己的肩膀和臀部的沙窝来。他体出一条手臂,将头枕在上面。一道温暖的、淡淡的阳光,象一幅光亮斑驳的被子覆盖在他身上。他沐浴在阳光和细沙里,懒洋洋地观察着那转动不停的小水车。水车的动作是催眠的。他的眼睑随着棕榈叶片的起落而微微颤动。银色的水珠,从轮叶上飞溅开来,乍一看,就象一道流星的尾巴。水发出了一阵阵家许多小猫正在舐食的声音。一只雨蛙咯咯地唱了一阵,又沉默了。一霎时,他觉得自己好象悬挂在柔软的扫帚草的绒毛堆成的高耸的溪岸边缘上,而且雨蛙和小水车溅出来的流星尾巴似的水珠,也和他悬挂在一起。可是他没有从高岸的边缘上跌落,而是深深地沉到那柔软的扫帚草的绒毛堆中去了。接着,那白云成簇的蓝天向他压了下来。他睡着了。
当他醒来时,他以为自己不在溪岸旁,而是在另外一个什么地方。他象是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因此恍惚之间,他以为自己还在做梦呢。太阳隐没了。周围的光与阴影也消失了。老槲树的黑色树干不见了;那光泽葱翠的木兰树叶也不见了;在那道从野樱桃枝叶间筛下来的、阳光所及的地方,那些镶着金色花边的图案也不见了。整个世界是一片柔和的灰色。他躺在一片象从飞瀑中迸溅出来的云烟那么细微的雨雾之中。雾使他的皮肤发痒,但并不湿,使他觉得又温暖又凉快。他翻过身仰卧着,望着那象野鸽子柔软的灰色胸脯般的天空。
他躺着,象一棵幼苗似地吸收着那蒙蒙的细雨。最后,当他脸上湿了,衬衫也湿透了,他才离开了他的沙窝。他站了一会儿。他睡着的时候一只鹿曾经来到溪边。一串新鲜的足迹,从东岸下来直到水边。那是尖尖的小巧的母鹿的足迹。它们深深地陷进了沙地。因此,他知道这是一只相当大的老母鹿。也许它肚子里还沉甸甸地怀着小鹿呢。它没有看见他睡在那儿,于是它下来痛饮过溪水了。但接着它嗅到了他的气味。在它受惊打转的沙地上,有它拖蹄行走的混乱痕迹。对岸向上走去的足迹,后面都抱着长长的遭到践踏的条纹。也许,在它嗅到他之前还未饮过水,就转过身来,把沙土踢得高高的飞快地逃跑了。他希望它现在不渴,而且也不是钻在矮树丛中干瞪着它那对大眼睛。
他又向周围寻找别的足迹。好几只松鼠曾经沿着溪岸上下蹦蹿,它们常常是大胆的。一只棕熊也到这儿来过,沙地上留下了它那象留着长指甲的人手一般的足迹。但他不能确定它最近什么时候来过。只有他爸爸才能确切地告诉他那些野东西经过的时间:而他只能断定那头母鹿确实来过,而且已经吓跑了。他又回到小水车旁边。它正在那儿稳稳地旋转,好象它一向就在那儿似的。棕榈叶制成的轮叶虽然脆弱,却无畏地显示着它的力量,噗噗地抵抗着那涓涓细流。它们由于雨雾的濡湿,正在发亮。
裘弟望了望天空。他在一片灰雾中,说不出这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也说不出他究竟睡了多久。他纵身上了西岸。在那儿,长着光滑冬青的开阔平地毫无阻碍地伸展着。正当他站在那里为去留而踌躇的时候,细雨就象它开始时那样悄悄地停了。一阵微风从西南方轻轻吹来。太阳出来了。云块卷集在一起,变成巨大的白色的正在翻滚着的羽毛长枕垫。一道拱形的彩虹横跨东方,它是这样的可爱,这样的绚丽多彩,以致裘弟想,只要看到它,就会使人心花怒放。大地苍翠,碧空如洗,它们被雨后的夕照染成一片金黄。所有的树木、青草和灌木丛都沾满了雨珠,闪闪发光。
一股喜悦的热流在他心里沸腾,就象那道潺潺不息的溪水那么不可抗拒。他伸开双臂,使它们与肩头齐平,就象一只展翅欲飞的蛇鹈。他开始在原地打转,越转越快,直到他那狂喜的热流转成漩涡。当他感到自己就要爆炸的时候,他感到一阵晕眩,闭上眼睛,倒在地上,直挺挺地躺在扫帚草丛中了。大地在他下面旋转,而且带着他一起旋转。他睁开了眼睛。在他上面,蔚蓝色的四月的天空和棉花似的白云在旋转。男孩、大地、树本和天空浑然交织成一体。旋转停止了,他的头脑清醒了,”他站了起来。他觉得头重脚轻,但是心里觉得非常轻松。而且这一个四月天,就象别的普通日子一般,还会再次降临的。
他转过身来朝家里飞奔。他深深地呼吸着松林中湿润芳香的空气。原来疏松陷脚的沙地,已被雨淋结实了。归途是舒畅的。当环绕着巴克斯特里地的那片红松在望时,太阳快要落下去了。只见一棵棵红松正在金红色的西方天空的衬托下,黑巍巍地耸立着。他听到了鸡群咯咯叫唤和争吵的声音,知道它们一定刚刚喂过。他拐进了垦地。久经风雨的灰色围栅在明媚的春光中发亮。浓浓的炊烟袅袅地从那用枝条与红泥砌成的烟囱里升起。在炉灶上,晚饭大概早已准备好了,烤炉里的面包也大概早已烤熟了。他希望他的爸爸还没有从葛拉汉姆斯维尔回来。这是他第一次想到,当他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他也许是不应该离开的。如果他妈妈需要木柴,她一定会发怒。即使他爸爸也会微微摇着头说:“这孩子……”但是,他听到了老凯撒打响鼻的声音,知道他爸爸已先他到家了。
垦地里充满了欢快的喧闹声。马在门前低嘶鸣,小牛犊在牛栏里哞哞叫唤,母牛在一旁应和着它。鸡群抓创着泥土咯咯地叫着。那几条狗也为着黄昏的那顿食物吠上几声。饥饿后的饱餐是多么惬意啊。家畜们都杯着确信和希望,在急切地等待着。冬季的末尾,它们都瘦了。谷物和草料不足,干扁豆也一样的匮乏。但是现在是四月,牧场绿了,牧草肥嫩,连小鸡都律津有味地去啄食小草的嫩尖。狗儿们在黄昏前找到了一窝小兔子。经过这样一顿美味的饱餐,巴克斯特家餐桌上的残肴碎骨,对它们来说,已经不怎么感兴趣了。裘弟看见老裘利亚躺在货车下,显然是由于跑了几哩路而精疲力竭了。他推开了尖顶板条钉成的前栅栏门,去找他爸爸。
贝尼·巴克斯特在木柴堆旁。他还是穿着那件结婚时穿的黑呢外套。现在,他在上教堂或者外出做交易时穿着它,以表示体面。外套的袖子显得太短了,但这并非是因为贝尼长高了,而是由于经过好几年的夏季潮湿和熨斗的反复熨烫。使衣料收缩了。裘弟看见他爸爸那双与身子不相称的大手,抱起了一大捆木柴。他正穿着他的礼服在做裘弟的事哩。裘弟跑了上去。
“让我来,爸。”
现在,他希望他的殷勤能掩盖他的失职。他爸爸直起了身子。
“我几乎以为你走丢了,孩子。”他说。
“我上银谷去了。”
“这正是上那儿去的好天,”贝尼说。“上哪儿去都不错。可是你怎么会想起去那么远的地方?”
要记起他为什么去那儿是困难的,似乎这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他不得不逐步追溯到他当时搁下锄头的一刹那。
“啊,”他现在想起来了。“我想跟着蜜蜂去找到一棵它们做窝的树。”
“你找到了吗?”裘弟茫然地膛视着。
“真倒霉,我忘了去找它,直到现在才想起来。”
忽然,他觉得己象一只被人家发现在追逐田鼠的猎禽狗那么愚蠢。他害臊地望着他的爸爸。他爸爸的那对淡蓝色的眼睛在闪烁着。
“说老实话,裘弟,”他说。“鬼才害臊呐。找蜜蜂做窝的树,怕是一个很好的游逛借口吧?”
裘弟不禁咧嘴笑了。
“游逛的念头,”他承认道。“在我想去找蜜蜂做窝的树之前就有了。。
“这就是我所估计到的。我怎么会想到的呢?那是当我赶车去葛拉汉姆斯维尔的时候,当时我就曾暗自念叨着:‘现在裘弟在那儿锄地。可是他不会锄得太久的。如果我是孩子,这么好的春天,我会怎么样呢?’接着我就想,‘我非得去逛逛不可。无论什么地方。直沉到天黑。’”
裘弟感到一阵温暖,但这并不是由于那金色的夕阳。裘弟点了点头。
“我确实是这样想的。”他说。
“但是现在你妈,”贝尼朝屋子摆了一下头。“她是不会赞成游逛的。大多数娘儿们,毕不能懂得,男人是多么的爱逛啊。我是永远不会泄露你离开过这儿的。如果她说:‘裘弟上哪儿去了?’我就说:‘噢,我想他在附近什么地方吧。’”
他朝裘弟眨了眨眼,裘弟也回眨了一下。
“为了求得太平,我们男人只有联合在一起。“现在你快给你妈送一大捆木柴去吧。”
裘弟两臂抱满了木柴,急急忙忙走进屋子。他妈妈正跪在炉灶前忙碌。扑鼻的香味,使他更觉得饥饿乏力了。
“这不是甜薯酥饼吗?是吗,妈?”
“当然是甜薯酥饼喽。你们这两个家伙在外面也游逛得够了。晚餐已经烧好,一切都准备好了。”
裘弟将木柴呼的一声抛进柴箱,就急匆匆地跑进了牲畜栏。他的爸爸正在给母牛屈列克赛挤奶。
“妈说,叫你快点做完事情用晚餐去,”他报告道。“要我喂喂老凯撒吗?”
“我已经喂过了,孩子,就象我得施舍给那些穷哥儿们一样。”他从那张挤奶时坐的三脚小凳上站了起来。“把牛奶带进去,不要绊跤,可别象昨天那样把牛奶泼翻啊。老实些,屈列克赛……”
他离开母牛,走进了棚屋里的牲畜栏,那儿拴着屈列克赛的小牛。
“上这儿来,屈列克赛,快一些,好娘儿……”
母牛哞哞地叫着向小牛跑来。
“老实些,上那儿,你真象裘弟一样贪嘴。”
他抚弄着这娘儿俩,然后跟着孩子上屋里去。他们轮流在木架上的水盆中洗了一番,然后用挂在厨房门外横轴上的环状毛巾,揩干了脸和手。巴克斯特妈妈坐在桌边等着他们,给他们安放盘碟、她那胖大的身躯占满了长条桌的一端,裘弟和他的爸爸分别在她的两旁坐了下来。父子俩都觉得,她高踞主位是理所当然的。
“今晚你们俩都饿坏了吧?”她问。
“我能够吃下一大桶肉和一蒲式耳烙饼。”裘弟说。
“这才象是你说的活。瞧你那对眼睛,瞪得比肚子还大呐。”
“要不是我多那么点儿学问,我也会象裘弟这么说的。”贝尼说。“每逢我从葛拉汉姆斯维尔回来,总是俄得发慌。”
“那是因为你在那儿灌够了酒。”她说。
“今天我只喝了一点儿,是吉姆·邓自克尔请的客。”
“那你就不会喝得太多伤了身体。”裘弟什么都没有听见;除了他的盘子以外,什么都没有看见。自从出了娘胎,他从来没有饿得这么厉害过;而且,经过一个缺乏营养的冬季和一个漫长的春季,巴克斯特一家人吃的食物,也并不比他们的家畜丰裕多少;而现在,他的妈妈竟烧了一顿足以款待牧师的丰盛晚餐。这里有:莱包咸肉丁,土豆洋葱烧沙鳖(他昨天发现它时,它还在爬呐),带酸味的桔子软饼,最后,在他妈妈肘弯旁的就是那盘甜薯酥饼。他在想吃更多的软饼、沙鳖肉和过去痛苦经验给他的教训之间苦恼着。那教训是:如果再把它们吃下去,他的肚子就无法容纳油酥讲了。选择是很明显的。
“妈,”他说。“我现在就能吃我的那份油酥饼吗?”
她在给自己胖大躯体加料的过程中暂停了一会儿。她熟练地给他切了颇为慷慨的一大块油酥饼。他立刻埋头享受起那香甜可口的美味食品来。
“为了做这个饼,花费了我多少功夫用,”她抱怨说。“可是,没等我缓过气来,你就把它给糟蹋了。”
“我现在的确吃得很快,”裘弟承认道。“可是,我将一直记着它。”
晚饭吃过了。裘弟吃得饱饱的。即使是平素吃得象麻雀一样少的爸爸,也多吃了一盘子食物。
“谢谢上帝,我快撑破了肚子。”贝尼说。
巴克斯特妈妈叹了一口气。
“谁能做做好事,给我点一支蜡烛,”她说。“使我能早些洗完盘碟,也让我有时间好好坐一会儿,享享清福。”
裘弟离开座位,点了一支十脂蜡烛。当黄色的烛光摇曳时,他向东窗外望去,只见一轮满月正在升起。
“这样浪费烛光很可惜,不是吗?”他的爸爸说。”满月照得多亮啊!”
贝尼也来到窗前,父子俩共赏朗月。
“孩子,月亮使你想起了什么?你还记得我们曾经约定的,到四月满月时分要做的事吗?”
“我已经记不起来了。”
无论怎么说,他对季节的变换是不太介意的。也许,必须到象他爸爸那么大的年纪,才能将从年初到年末月亮盈缺的时分都牢牢地记住。
“你没有忘了我告诉过你的事吗?我可以发誓,一定告诉过你,裘弟。怎么了,孩子。熊是在四月满月时分,从冬眠的巢穴里钻出来的。”
“老缺趾!你说过,当它出来的时候。我们就逮住它!”
“正是这件事。”。
“你说过,我们只要找到它的足迹纵横交错的地方,大概就能发现它的窝,也会找到四月里出来的这头熊。”
“它肥得很响,又肥又懒。睡过一冬后。它的肉就更为鲜美了。”
“趁它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我们大概更容易捉住它吧。”
“正是这样。”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去呢,爸?”
“一锄完地,发现了熊的足迹就去。”
“我们用什么方法去逮住它呢?”
“我们最好是先上银谷那几眼泉水边去,看它有没有出来到那儿饮水。”
“一只很大的老母鹿今天就在那儿饮水,”裘弟说。“当时我睡着了。爸,我还给自己做了一架小水车。它转得可好呐!”
巴克斯特妈妈洗锅碗盘碟的叮??声突然中止了。
“你这个狡猾的小无赖!”她说。“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你会偷偷溜出去。你简直滑得象一条雨中的烂泥路。”他大笑着叫起来:
“我骗了你,妈。听我说,妈,我只骗你这一次。”
“你骗了我。而我却站在炉火前替你做甜薯酥饼……”
但她并不是真的发怒。
“喂,妈,”他甜言蜜语地哄着她说。“就算我是一条除了草和根之外什么也不吃的小害虫吧。”
“你的话只会使我发怒。”她说。
但就在这时,他看见她的嘴角有点儿咧开了。她努力想闭紧它,却毫无效果。
“妈在笑了!妈在笑了!你在笑就不会生气。”他冲到她后面解开了她的围裙带子。围裙落到了地上。她迅速地转过她肥胖的身躯,举起手来打他的耳光,但这耳光是轻飘飘的,是闹着玩的。一种他在当天下午已经感受过的极度兴奋,又一次攫住了他。他开始旋转,转呀转呀,就象他在扫帚草丛中旋转那样。
“你要把桌上的盘子都打翻到地下去了,”她说。“你将看到有人要发火了。”
“妈,我遏制不住自己。我晕眩了。”
“你发昏了。”她说。“你明明是发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