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2 22:44: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市场营销认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1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1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1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2.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1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1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1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1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1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1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1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1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1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1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1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1个学科到另1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1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1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1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1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1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3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1。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1.思维的奥秘
1.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理性思维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2.设计有序
1.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设计计划方法论
4.Stepto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1起来吧(具体案例)
6.计划书
a。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计划书的构成
d。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108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3.计划从身边做起
a。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2。参考书目(仅列210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关键词: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054-02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整个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贯穿整个旅游管理知识体系的作用。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形势下,该课程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这一认识,课程组自2005年以来,开始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建立起反映现代旅游业发展要求,体现旅游管理学科和规划学科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科学认识课程教学改革要点
课程教学目的与特征是准确定位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与方案的基本依据。旅游规划是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旅游规划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集旅游吸引力、旅游客源、旅游支撑和保障、旅游企业等子系统集一体的旅游目的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强调在旅游地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综合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推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规划的实践证明,好的规划来自好的策划,好的策划来自好的理念。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会有好的理念、好的策划和好的规划。因此,将科学发展观引进课堂,统领《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开展本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从课程的学科特点来看,旅游规划学科是涉及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识旅游的系统性和差异性,还要求学生能在相关分析中,掌握旅游规划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在整个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贯穿整个旅游管理知识体系的作用,因此如何利用本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旅游学研究方法和综合素质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由于旅游规划学科体系尚未发展成熟,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派之间争论较多,导致学生在理解知识点时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如何因势利导,博众家之长,使学生能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成为本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
此外,本课程的授课时间在大二下期或是大三上期,这一时期正是学生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转化的时期。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基本适应大学教学之后,其学习能力结构应在这一时期实现一个提高,即由单纯的学习能力向“学习+研究”能力转化,由单向的知识输入型向输入、加工、输出型转化。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和督促学生适应这一变化,实现从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向系统化、深入化的专业知识学习的转化,是开展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另一重要内容。
二、全面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施教学的关键,因而开展课程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实施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旅游规划学科发展的方向,课程组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优化。
(一)重视课程教学的教育功能,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专业课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突出教育功能。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本着寓德教育于教学之中的原则,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之中。例如在讲授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时,结合《旅游资源学》的教学内容,再次向学生强调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强化民族自豪感和持续发展的理念;又如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在中国旅游业现有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现状,从而强化学生对专业的忠诚度和参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二)重视引进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学术成就和学术动态,只有不断地引进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去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才有可能使学生接触到本学科的前沿,保证教学水平的先进性。旅游规划作为对旅游地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其目的在于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更应该在理论方法上以一定的先进性作为总体要求,而从当前旅游规划的发展来看,各种先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实践运用也是越来越广泛。针对这一课程特点,近年来课程组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旅游规划学科一些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如增加了旅游体验、目的地公众参与等内容;另一方面也相应压缩或删除了教材中一些相对比较陈旧或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如弱化了旅游市场营销的内容,使课程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此外,在教学中还对于一些有争论的理论或观点,力求进行全面的介绍,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加以认识和理解,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学术分析能力。
(三)强化服务旅游规划建设管理,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旅游规划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用性强。课程组在教学中相应增加了旅游规划制图、旅游用地分类、旅游地产发展等应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旅游规划教学中,结合我市某县旅游规划编制实践,阐明了旅游地产发展是指以服务旅游度假休闲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分析该地发展旅游地产的有利条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旅游地产发展理念,科学编制旅游用地发展规划,坚持土地制度创新发展旅游地产等对策建议。这一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使同学们对旅游地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习积极性也得到调动。
三、构建参与式教学模式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更强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旅游规划设计动手能力。为此,课程组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组织旅游规划专题讨论
旅游规划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在创新的学科。在规划的实践中,理论上讲每一个规划都应该有所创新,而这也是当前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教学,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为此,在教学中,课程组老师每学期会安排3~4个课时,组织学生结合重庆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如在关于都市旅游规划知识点的教学中,围绕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的旅游开发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在讨论前,老师会发放相关参考资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新观点、新见解。通过讨论,提升了同学们的规划理念,开拓了规划视野,启发了规划思维。
(二)建立旅游规划实习基地
旅游规划实习基地是旅游规划教学的特殊课堂,建立旅游规划实习基地是加强旅游规划教学实践环节的客观要求。如在我市南温泉景区,建立了南温泉景区旅游规划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在景区参加一系列野外实习,包括景区旅游资源分类调查,旅游客源市场调查,景区旅游发展现状调查,要求学生在调查后完成南温泉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绘制相关规划图件,并将其中较优秀的作品递交南温泉景区管委会。通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参与旅游规划科研课题
如前所述,旅游规划更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让学生参与老师的旅游规划课题,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规划设计过程,加快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近年来,课题组结合授课老师的科研课题,先后组织部分学生参与了重庆市旅游农业发展规划、重庆市“两江四岸”旅游发展规划、渝东南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武隆县仙女山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等课题,让学生参与从课题招标、目的地调研到规划文本编制、图件制作的全过程,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双向交流。此外,课程组还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前店后校”模式,与重庆丙正旅游规划咨询公司等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在规划公司参与旅游规划项目,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四、结束语
我院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现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但至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未来随着旅游规划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本课程教学改革将任重而道远,仍需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力,邱道持,杨庆媛.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
[2]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王艳平,郭舒.旅游规划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4]高素芳,王绪根.《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4).
[5]孟庆玲.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渗入思想品德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0,(13).
[6]楮亚平.地理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7]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关键词: 高职英语听力教学 图式理论 教学模式
一、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人们对英语听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听力教学备受关注。在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声中,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听力策略的培养。
教师在听力课上常用的英语听力教学程序:教师通常在听力课开始时讲解书本中提出的生词与表达;接着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认真听第一遍;教师再播放第二遍或第三遍,学生完成练习;然后全班核对练习答案。一些教师担心听力速度快,学生听不懂,特意将语速放慢,连听几遍,再核对答案,一节课只能听完一个对话,如此一学期下来,一个学期的学习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学生的听力输入量严重不足,降低了学生对纯正英语听力的敏感度。教师一遍又一遍地播放录音,忽视了对学生听力策略的培养,学生课后自己听力练习时除了多听几遍,还是不知道怎样有效地进行听力练习。
(二)背景知识成了理解的主要障碍。
很多学生有这样的尴尬:即使知道了英语单词对应的意思,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句子或整段文字的意思。原因很简单,背景知识成了学生理解的主要障碍。如果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说他们已经有了与该话题或文本相关的知识储备,那么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把握重点及细节问题。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二年级学生,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很难把握商务英语听力中“Inquiry”和“Offer”等的意思,教师在听力理解前如果能讲解相关的商务背景知识,学生在听力理解时就能轻松自如。可见,背景知识制约了学生对对话或文本的理解。图式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图式理论及其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图式及其分类。
图式(Schemata)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术语。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于1781年提出。“图式说”(Schematisamus,又译作“图形”说等),是先验认识论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联系其感性直观(对象)和知性(纯粹化概念或范畴)的中介和桥梁。他认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在他看来,“已有的知识”即是先验的图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勒特(Bartlett)在其经典著作《记忆》中说道,“图式”是指“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一种主动组织作用,它不仅使个别成分一个连一个地发生作用,而且使之组织并成为一个整体。他认为,图式是一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已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因此图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从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认知结构。他认为:人的认识都以遗传性的图式(schema)为基础,对所遇新事物加以同化(assimilation),使原有图式发生量变,如果同化顺利进行,就能保持平衡,如遇困难,就需顺应(accommodation),即调整、改变原有图式以建立新的图式,使之发生质的变化以求与新环境保持平衡。在皮亚杰看来,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图式制约着人对当前世界的认知,人的本能就是要不断地获得平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的努力下,图式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Rumelhart认为,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他认为人脑中所保存的一切知识经过加工都能分成单元,构成“组块”和组成系统,而这些单元、组块和系统就是图式。
一般认为,语言学习的图式可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三大类。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是指语言图式主要指听者已掌握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语言知识越丰富,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越准确。语音方面有失去爆破、连读、弱读、同化等,这些微技能如不能运用自如,在理解对话、短文或新闻等复杂内容时,就必将成为障碍。在听力过程中,语言图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已知语言知识进行理解与判断,并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是指与话题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譬如提起校园生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图书馆、教室、宿舍、操场,学习等常规性事物;提起商务协商,人们就会联想到询盘、报盘、还盘,接受并下订单等一系列商务活动。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仅需要足够的语言知识对词句的意思进行理解,还需要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常识,以便理解说话人真正的意图和真实意思。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指关于文章中的修辞结构和组织结构方面的背景知识。换句话说,形式图式是关于文章体裁或修辞结构方面的背景知识。文章的风格不同,内部结构就不同。因此,在听之前,教师首先要提醒学生注意听力材料的不同形式和体裁,回顾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特点,尤其是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框架,为听力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把图式理论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中。刘绍龙(1996)认为,言语听辨的过程就是背景知识或图式与输入信息或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他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通过提供或激活背景知识,使听音者以“兴奋”的姿态、下意识地运用听力策略处理输入信息,不失为提高外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随后,刘云等(1997)试图把图式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改革之中;汪兴权(1999)具体介绍了图式理论的内容,阐述了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的关系;周相利(2002)则通过帮助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的图式”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两个方面把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紧密结合,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王晓红(2004)指出图式理论有助于学习者在听力理解中对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并提出了交互式听力图式模式对二语听力教学的促进作用;李慧敏(2006)从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两个方面分析了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与英语听力学习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加强图式知识的建构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我在此不一一列举。
纵观上述研究,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1)激活图式有助于听力理解;(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但是,教师该如何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该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我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使用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建构了图式理论视角下的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图式理论视角下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构建
Underwood把听力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听前活动、听中活动、听后活动。根据听力活动的三个阶段和图式理论的相关知识,结合高职英语听力现状,我建构一种新的听力教学模式:在听前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图式,确立听力期望;在听力过程中,强化图式;在听后阶段,巩固并建立新的图式。
(一)听前阶段,激活图式,确立听力期望。
1.从标题着手,展开联想,激活图式。
标题是了解文本的关键,在听力材料播放之前,可以通过Brainstorming,Discussion等形式对标题及标题涉及的背景知识进行回顾与讲解,并预测该文本会涉及的相关信息。以“Packing”这一单元为例,在听之前老师提出两个问题: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mind when you look at the title “Packing”?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packing?学生集思广益,老师引导学生把各种想法概括为几点:包装的目的(Be attractive,To protect the goods,...);包装的类型(Inner packing,Outer packing);包装的费用问题(Packing charge is usually about 3% of the total cost of the goods....);内外包装常用的材料(polybag,box,carton(CNT),wooden case,Crate;Container....)。学生通过标题了解包装的相关知识,可以预测这个单元会涉及包装的哪些内容,为听力理解准备丰富的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会更轻松。
2.关键生词讲解,构建相关的语义网络。
在听力理解之前,一般的教材会列举一些较难的生词并附上中文意思,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几个生词,引导学生口头造句,并讲解该词的一些派生词及与之相关的词汇,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网络,最大限度地复现词汇和该词构成的短语,以及该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我在讲解“peril”一词时,首先让学生说几个同义词danger,risk,再逐一联想,既然是危险,是什么会遭受危险,引出货物“goods,commodity,consignment,cargo”等词。稍作辨析随即问会遭遇什么危险,引出表示自然灾难、偷窃行为的词,之后又问既然有危险,该如何处理,学生立即想到投保,那么有哪些保险类别呢?我引导学生联想,利用该生词对文本的大致信息做些预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相对较小,同时培养了运用词汇网络的能力。
3.利用选项本身预测信息。
选项本身暗含文本的信息,在听力理解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各选项和需要做出判断的句子的内容,自己做出预测,问问自己该句子哪个部位可能出错,尤其要注意细节部分,如否定部分、数字、时间、地点、说话人与该句的关系等。通过预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会更细心,更有针对性。
(二)听中阶段,先整体后细节,强化图式。
这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听第一遍,整体感知文本,接着听第二遍,在听第二遍时学生一般要完成一些练习题,在练习的同时,学生可以对听前的预测进行证实与修正,进一步强化图式。学生在听中可以进行以下两项活动。
1.记笔记。
记笔记是听力理解过程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确保高效理解听力材料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边听边记下重要信息,或者在听了一段话之后将其主要意思概括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记住所听到的主要内容,达到理解的目的。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缩写、符号、图示等简单形式,有选择地边听边记下重要信息,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年代等,增强听力理解的效果。
2.抓关键词。
关键词对于信息的理解非常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抓关键词,并记录下来以便记忆与理解。在指导学生在听“Inquiry”这一单元时,学生要注意几个相关的关键词:商品的名称(Name)、价格(Price)、规格(Specification)、性能(Function)、包装(Packing)和交货期(Delivery date)等;学生还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语篇连接词,如Although,however,in addition,so,等等,这些词有助于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同时注意细节。学生通过这项活动,在听的过程中能强化图式。
(三)听后阶段,强化语言点,巩固图式。
在听后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如个人陈述、复述、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让学生陈述自己对话题的理解,或复述听到的内容,或者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或者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在教学“Inquiry”这一单元时,安排了学生就自己身边的物品,如手机、电脑、服装等即兴组织对话,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点,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商务协商重要的一个环节――询问。通过活动,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观点,我加以指导,在巩固图式的基础上又建立了新的图式。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模式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我希望通过建构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解决背景知识不足这一难题,同时为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让更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科学高效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J].现代外语,1996,(2).
[2]刘云等.图式理论模式在英语听力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7,(6).
[3]汪兴权.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与应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4]周相利.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5]王晓红.图式理论与二语听力教学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6]李慧敏.从图式理论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