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

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17 14:2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学风建设 调查

一、大学生学习过程状态调查

1. 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查对象为信息学院理工科专业在校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率为100%,涉及六个专业四个年级60个班级。其中,男生占72.7%,女生占27.3%,符合理工类专业男女生比例特点,一、二、三、四年级所占百分比依次为41.5%、30.2%、17.1%、11.2%。

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通过谈话等形式,拓展了调查的维度。此次问卷共设计题目30个,涉及学风建设中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问题,调查比例基本符合理工科专业学生实际。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的重要的非认知因素之一,是学生对学习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总是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自觉学习,学习效率较高。调查表明,在促使自己学习的动力方面,26.2%的学生认为是为了祖国的建设,37.1%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研选择好的工作,19.7%的学生认为来自家庭的压力,仅17%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活动与学科内容的兴趣推动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对所学专业兴趣方面,大学生总体满意度不是很高: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34.9%的学生感觉一般,11%的学生认为不满意。可见专业兴趣有待提高。在学习努力程度方面,有43.9%的学生认为自己努力程度一般。在课堂学习方面,8.7%的学生选择很专心,79%的学生认为有时分心,11.9%的学生认为难以听进去。可见,大多数学生听课效率不是很高,这可能与他们选择自学有关。

2.2学习策略

大学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调查显示,40.5%的学生认为自学更适合自己,29.4%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更适合自己。对学习计划,只有16.6%的学生总是能够拟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看书、学习;66.9%的学生偶尔拟订计划;16.5%学生甚至从来没有制订过计划。可见,大多数学生学习计划性不强,在学习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目前的学习困难,65.2%的学生认为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难以形成良好习惯,14.2%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功底较差,15.1%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心理负担沉重,值得关注。

2.3学习环境

45.7%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较好,46.7%的学生则认为教学水平一般,只有7.6%的学生认为教学水平较差。13.9%的学生经常去图书馆;超过50%的学生很少甚至不去图书馆,这表示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条件的利用不足。接近90%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开设的公共选修课非常有用,有必要开。

二、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理想的发展目标与缺乏现实学习动力之间存在矛盾

尽管在校期间他们的发展目标和学习目的十分明确,但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对专业发展前景的预测也不乐观。理想与现实脱节,造成一些学生不愿为学习多做努力。

2. 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增强与自控能力较弱之间存在矛盾

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主体成才的愿望强烈,但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实现大学的自主学习。

三、认识与对策

学风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其内在本质是学校育人的软环境,是一所高校重要的无形精神力量,是构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其外在的反映是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的风气和习惯。加强学风建设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结合我们的调查和进行学风建设的实际,我们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以下几点认识和对策。

1. 多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专业满意度,将就业意识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举办专家、校友报告会和学术论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帮助他们发觉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从而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同时,以赛带学,根据理工科学院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创新能力和科技大赛,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激发他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2. 提高学生主体性意识与行为的一致性,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职业生涯发展教育,鼓励、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自我管理完成阶段目标,通过目标的合理自查与调整,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增强学习的有序性,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随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目的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学习原动力的问题,变“他律”为“自律”,推动良好学风养成。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从提高认识、树立榜样等方面着手,抓住学生中的骨干和主流,弘扬优良学风。

第2篇

当前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科技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现代化合格人才。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解析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发展战略逐渐由科技强国转向人才强国,这是因为人才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源头和动力。大学生是人才的前驱,是国家和社会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推动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只有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才能保证国家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

1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人文”这个词语的含义在东西方文化中存在差异,在中国古代,人文主要是指社会中的一些文化现象,而在西方国家,人文则泛指人们在自然科学和精神文明中的一些现象[1]。素质的含义是指人类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自身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稳定的基本素养和个人品质。人文素质是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能力等方面综合而形成的一种素质,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文化修养以及行为方式等。人文知识:指人类在社会生活领域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政治、法律、文学、艺术等,在培养社会接班人的时候,既要向学生传授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人文精神能够对社会价值导向产生影响,是塑造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要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奉献意识。人文能力:能够运用人文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人文素质的能力体现[2]。中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中曾经提出,人类的全面综合素质要素包含了道德、智力、情感、能力和意志等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社会应变能力等,才能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

(1)大学生对人文素质认知情况比较良好。

通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明确知道人文素质包含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能力三个方面,对人文素质的认知能力相对乐观。

(2)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较高。

在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主动按照社会道德标准来规范自身行为,并且愿意去遵守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体现出了当前大学生较高的思想水平和素质水平。

(3)大学生对现代化人文素质教育理解不全面。

通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有基本的认知,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此缺乏足够认识,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人文素质并不重要。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人文素质的内涵上缺乏全面的理解,只有较少的大学生能够明确人文素质的准确内容。

(4)人文知识严重匮乏。

在调查报告分析中,大约7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历史政治、法律科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方面严重匮乏,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人文知识掌握情况感到满意,极大地凸显出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和素质较差。(5)大学生人文素质基础较差。在调查的这些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太过功利,缺失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道德品质,同时也缺乏足够的自立自强能力,导致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逐步下降。

3现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深入执行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对社会生活支配和调节中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将功利思想和功利主义带到了学校教育领域。由此,大多数学生产生了有悖人文素质的思想观念,享乐主义、奢靡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开始在学生的思想里生根发芽,有些学生甚至将此作为人生哲学和人生价值,这些偏离人文素质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危机。根据人文素质调查报告可以发现,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还在坚持阅读人文书籍,其余四分之三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习惯。另外,在大学生学习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理工类专业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由于功利思想观念的严重影响,导致学生将过多的学习精力用到实用性学科学习上,使人文素质教育水平不断下降[3]。由于缺乏较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也是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5%的学生表示自己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人文素质教育。这是因为在大学教学课程中,还没有单独设立人文素质教育这门课程,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评价都是以科研成果和就业率作为核评标准,由于受到此标准的严重制约,导致大部分高校领导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也就无法使学生接受到人文素质教育。大约有11%的学生认为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教师能够起到一定教育作用;58%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老师的教学效果相对一般,34%的学生则认为教师教学效果较差。并且将近有五分之二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老师的素质太低,无法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起到作用。大学校园在人文景观硬件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期望,就会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学习造成影响,另外,在各种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多元化校园中,良莠不齐的校园氛围很容易对学生的人文素质造成影响,学生只有在自由向上、积极乐观的校园氛围中,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

4解析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方法策略

(1)开设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程。

大学生接受教育和学习知识的第一渠道就是课堂学习,开设专业人文素质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约80%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人文知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处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环境中,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锻炼。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对实践内容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合理安排第一课堂的实践环节,增强课堂教学性,提升人文素质教学水平。同时,在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有逐渐将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渗透进去,实现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2)丰富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活动。

通过不断丰富人文素质文化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高校领导要积极开展读书竞赛、征文评选、知识竞猜、百科知识比赛等校园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人文教育活动中,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书香氛围,通过开办人文素质知识讲座、人文知识电影评析和学生讲坛等,提升当代大学生业余文化知识质量水平,提高人文素质活动层次。同时也要创新校园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教育和思想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使大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发展国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大学生为成为勇于担当、奋发向上的社会合格人才而不断奋斗[4]。

(3)加大社会实践力度,理论同实际相结合。

引导大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扩大教育范围,延长学生假期实践期限,丰富社会实践方式,提供安全实践保障,创建适合实践基地等,加大学生在假期期间的社会实践力度,鼓励学生走出枯燥呆板的教学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知识调查、知识宣讲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国家国情,增强学生同社会群众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积极主动为社会主义建设现身的热情。同时,利用暑期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人格修养,还能够使学生尽快熟悉社会环境,从而更加快速融入到社会中,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世纪合格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这就需要高校领导开设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程,使学生在第一课堂中接受人文素质知识教育;不断丰富校园人文素质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加大社会实践力度,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晨虹.人际交往能力与现代人才素质[J].中国人才,2004,(8):51—53.

[2]郭晓俊.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86—88.

[3]解梅.工科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0,(6):108—109.

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目前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现状,依据职业教育的就业教育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遴选、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情境的设置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谈谈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是侧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应该树立怎样的教学观?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就业导向,以实践训练为中心组织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成了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把项目情境教学理论运用到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改革课程教学。

一、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应用文写作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十分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处于一种“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教无效,学无用”的尴尬地位和边缘化状态。仔细分析,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课程设置看,由于应用文写作教学并不属于专业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强调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大背景下,应用文写作作为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虽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却处于边缘化状态,很难得到重视。很多院校,特别是理工科职业技术学院的很多专业都没有开设“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即使有的院校开设了的“大学语文”包含了“应用文”这个章节,但在大学语文这门基础课程中也只是处于从属或附加的地位,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其中应用文写作的内容占了1/3,部分高职专业虽然专门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但是由于应用文写作具有特定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写作方式相对固定、规范,所以大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讲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给学生归纳几个条条框框,然后提供几篇范文,让学生生搬硬套。这将使高职院校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被弱化。

2.从教材方面看,近几年,应用文写作教材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出版发行,但仔细比较,大部分教材的体例雷同,重点讲述的应用文种类、概念、特点、注意事项、例文、练习都惊人地相似。当然,近几年出现了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材,其体例上轻理论重练习的方式,相比之前的教材有相当的进步,然而因其教学指导思想未彻底更新,教材内容、教材体例亦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陈旧的内容和例文不但激不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容易误导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重视度。其次,教材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与应用文写作的实际课时不一致。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对各种应用文的介绍面面俱到,洋洋洒洒40余种或60余种。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习这么多文种,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囫囵吞枣。这违背了高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适应以后工作需要的初衷。

3.从教学方法看,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它强调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在社会工作、生活中面对现实的认识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目前,我们传统的一系列概念一特点一注意事项一例文的教学方法,不但扼杀了高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这都致使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4.从教师队伍看,目前,我国还没有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或培训体系,大部分教师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或专业针对性不强,或缺乏实践经验,或缺乏高等教育经验及高职教育经验,所以应用文写作部分的教学乏味无力,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往往是一晃而过,犹如蜻蜓点水。

5.从学生的角度看,有些院校的学生认为应用文的文学性不强、枯燥乏味,觉得有些内容在中学阶段已学过,有些内容与己无关,学无所用,因此学得没劲,练习写作时也就是强迫自己依照范文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应付了事。

二、对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加强应用文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对高职学生有用,而且与高职教育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是一致的。至于学生喜不喜欢学,感不感兴趣,能不能学到东西,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是否对路。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1.依据学生的就业需求遴选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需要一致。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应用文写作种类发生了一些变化,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如随着现代通讯和网络工具的普及,书信写作的重要性明显下降,请柬、介绍信的模板随处可查阅,借据、借条使用频率变小;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面f临和需要解决的事务纷繁复杂,投标书、合同书、诉讼状、求职信、申请书、企划方案、调查报告类文书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些文书的写作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另外,高职教育强调专业技能,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是针对所有专业的。也就是说,每个专业学习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是相同的,没有突出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这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以后的工作需求,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内容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生活、工作需要进行调整,教学量适中,突出重点,忽略非重点;同时还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不违背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各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并适当调整重点难点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如财经和商业类专业系的学生可适当增加经济类文书的内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加强行政公文的写作练习;法律和市场营销类专业系的学生则进一步深人学习诉讼状等文书;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则应以事务文书和商品说明书等应用文学习为主。

2.依据某相关应用文的工作任务安排教学活动。

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项目课程正在尝试逐步取代学科课程,成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模式。项目教学是实现项目课程的教学方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以及人类学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基点,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虽然不能如专业课那样基于职业需求的工作任务来设计工作过程,但可以尝试把每一类应用文的学习看成一个工作任务,然后围绕完成这个工作任务来设计课堂活动。如调查报告的学习,我们可以分解成三部分:调查、讨论、调查报告写作。老师可提前一周讲解调查方法,并确定调查主题,主题可以是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或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大学生的恋爱观、高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的作用等等。在学生课外调查的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引导、组织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思考、统计、分析,再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分组撰写调查报告。最后,教师评析各组的调查报告,并与学生一起撰写较完善的调查报告。至此,撰写调查报告这一工作任务完成。通过这一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地参与调查、讨论和撰写,积极解决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不但了解和实践了调查报告这一文种的写作过程,还发挥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类似这样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安排来实现教学效果的应用文还有很多,例如经济合同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商谈业务;市场调查报告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广泛的调查;商品说明书和商品广告的写作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等等。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教师离开讲台,学生走出教室,把课堂移到相关的工作过程中去,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应用文写作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劲头长起来,要让教学效果真正好起来。

3.依据相关应用文的实际应用环境设计教学情境。

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等要素构成。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是应用文文种学习,虽难以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但可以模拟工作环境,即所需文种的工作、生活环境。例如在学习自荐信、求职信的写作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通过不同身份的转换,分别揣摩各自的心理感受,作为招聘者,将会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作为应聘者应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从而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如常用诉讼文书的学习,我们可设置模拟法庭,根据课后的习题或是生活纠纷设置案例,由学生分组担当法官、原告、被告、群众,提交起诉书、答辨书或上诉书,再在模拟法庭上实际学习。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学习、思考诉讼文书的写作,实践了处理诉讼案件的全过程。例如讲演讲稿的写作,就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话题展开讨论和演讲,让学生明白如何确立观点、收集材料和表达,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轻松愉陕地学习,等等。如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企事业单位见习,了解行政公文的成文程序和处理程序。通过这种自我体验的情景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潜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三、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的职业教育究其实质就是就业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加之应用文写作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设计的需要,任课教师不但需要深厚的应用文写作功底、还需要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这就给我们从事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第4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管理;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师资队伍扩大、任课教师的学历结构、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增加研究方法论部分的教学内容,鉴于方法论对于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本课程增加了社会认识论、社会理论与研究等内容、加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这一点在后续再述、增加了应用性强的内容、重学生的选题论证能力、问卷设计能力、访谈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的提高,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估的主要指标、在教学管理方面,我系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专门设立了本课程教学文件管理专用文件柜,并指派专人管理等,具体材料详见:

1.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方面,为了提高本课程的师资队伍,经系学术和教学委员会讨论,在学校的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系引进了两位本课程的专任教师,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主讲社会研究方法论;另一位是**,主讲调查统计分析部分。另外,我系还专门招收了一位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博士生,目前该博士生正兼职讲授我系新闻系相同课程。总体来说,本课程的师资建设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师资队伍扩大,从立项时的一位专任教师增加为目前的三位专任教师;二是任课教师的学历结构、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三位专任教师中有两位具有博士学位。

2.教学内容。为了使课程的应用性更强、更适应于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我校学生的实际,在大量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经课程建设组的多次讨论、经过教研室和系教学委员会的同意,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根据20**年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社会学专业十门主干课程教学要求》和我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修订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本课程严格按大纲要求执行,内容科学严密、信息量合适。课程建设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研究方法论部分的教学内容,鉴于方法论对于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本课程增加了社会认识论、社会理论与研究等内容;二是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这一点在后续再述;三是增加了应用性强的内容,如目前正在中国兴起的电话调查、市场调查、民意测验等内容;四是多次调整了课程体系,课程从原来的20章,合并调整为目前的四编十二章,课程体系更合理、结构更清晰。

3.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都非常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结合社会学学科的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选题论证能力、问卷设计能力、访谈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的提高,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估的主要指标。在课程建设与改革后,课程探索出了一条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可操作性、可行性高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方面,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的限制,本课程的课堂调查让学生全程参与,学生从选择调查研究题目到研究假设的操作化、问卷设计、调查访谈、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都必须提交相应的作业,如20**级学生的《大学生闲遐生活调查》、20**级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调查》、20**级的《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调查》、20**级的《大学学生干部角色意识调查》等调查项目。与此同时,本课堂还组织学生参与大量的破例实调查活动,如《**市公民道德现状调查》、《高校女知识分子调查》、《妇女生理与心理健康调查》、《**地板市场状况调查》、《**社区福利建设模式研究》、《进城农民工状况调查》、《中国城市社区福利调查》、《**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调查》、《**小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师范大学党员基本情况调查》。

我系建有**区常二社区、**市戒毒所、**区社会福利院、洪山区珞南街办事处、**省少年犯管教所等5个固定的挂牌社会调查实践基地;拥有相对固定的**省劳动厅、**省监狱管理局、**省少年犯管教所等相对固定的社会调查实践基地6个;同时,我系还与**大学社会学系、**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按“集体建设、分头管理、共同使用”的原则,已共建社会调查实践基地15个,这些社会调查实践基地的建设完成能够充分满足《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实践需求。我系自办的学生刊物,至今已正式出刊6期(试刊1期,正刊5期),每期我们都将它寄往全国所有的社会学系,是我系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发表调查报告和实证调查论文的重要园地。

另外,由于本课程基础较好,20**年底,校教学委员正式批准本课程进行基于网络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立项建设,目前已完成课件的脚本制作,也已通过第一阶段专家的验收。目前正处于试用阶段,新开发的课件将使教学效果更好、互动性更强。

4.教材建设。20**年4月,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编印了一本简易教材《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它在结构和内容上已经非常完整,并在现有众多教材(偏重介绍西方主流方法)的基础上有较大创新,突出了社会调查中国化和本土化这一特色。但由于该学期教学的需要,我们只对普通教材忽略的地方(特色部分)进行了完整的论述,其它地方则相对简略。20**年9月至20**年12月,我们已将该简易教材扩充成一本完整的自编教材,目前正在试用,且已列入我校出版社系列教材出版计划(光明日报已刊出消息),准备经过今年暑期的最后修订就正式交付出版。

20**年9月,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组织编印了一本教学参考资料《社会调查选题参考》。它收集的选题均以本科生个人或多人合作能顺利完成、关注热点问题为原则,共分: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青年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六个主题。该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印,使我系学生社会调查选题的创新性、可行性、操作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0**年暑期,经过建设小组全体成员的努力,我们正式建成了本课程的《试题库》。20**年1月,我系建立了一个拥有大中小型学术调查、国际合作调查、市场调查、电话调查以及学生自己组织的调查所使用过的全真《问卷库》。这两个子库是我系《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20**年4月,我系将多年收集的调查数据分类整理,建立了一个《SPSS教学数据库》。

另外,**参编了**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李教授主编的《社会调查与课题研究》一书中《SPSS操作方法》一部分(约4万字),本书即将由**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副教授参编了由郑教授主编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一书,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5.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我系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专门设立了本课程教学文件管理专用文件柜,并指派专人管理。在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都指派专门的指导教师指导,并接受教研室和课程建设小组的督导。

第5篇

论文摘要:当下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兴趣的问题,对其成才非常不利。本文基于体验营销的视角结合从目前大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大学生“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从而为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以及为高校教育提供合理建议

2011年是中国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通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从而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后备人才支持。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完成了到大众教育的嬗变。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要求个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大学生只有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目前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1专业课学习态度放纵

经过高考的洗礼,刚进入大学的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他们有资格进行“休养生息”,从而逛街、网游、看电影等轻松悠闲的享乐主义泛滥,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游戏人生之上。此外,他们把对专业课有用的基础课当成所谓的“游戏课”,这种不负责任的生活学习方式不但严重影响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为眼中的是对其人生的价值观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2专业课学习精力投入不足

大学生有权就所选课程听取教师课堂讲解与教诲而不被拒绝的权利,同时听课的权利也可以放弃,但是这不能成为大学生不上课以及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借口,所谓天道酬勤,一份投入一分收获,低投入必然带来低产出。因为自身自控能力的缺失以及外在环境的干扰,大学生很难将足够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1.3专业课学习收获甚微

大学的课程学习具有知识的专业性、外延的开放性、运作的自主性、求解的探索性、运用的实践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与初高中相比,这就需要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与实践。大学讲师的普遍投入不够,授课方法四班,尤其是针对文科性较强的专业,他们的讲解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大学课堂一般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大学老师对理论的讲解模式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上这两点都导致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低收获量。

2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远不如以前,大学校园里的厌学现象愈演愈烈。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要问题归结如下。

2.1缺乏学习目的

“不知大学为何而学,又不得不学”成为大学生对课本内容无目的性的主要原因。专业课本具有极强理论性,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没法在枯燥的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对市场有充分经验后才有兴趣于《西方经济学》课本里的那些经济需求和供给曲线、图表分析以及各种函数公式,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结构和整体市场才会知道怎么写出一份适合本企业产品的营销策划书。目的不明确让其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去深入体味自己专业的乐趣所在。

2.2缺乏专业兴趣

赵德雷博士在他的调查报告中说,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半数以上(56.8 %) 的大学生觉得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实际联系不大,44. 7 %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上的课“基本没什么意思”,感到“非常有兴趣”的只占5. 3 % ,剩下一半的学生都持折中态度。相比专业书籍,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职场类书籍,认为自己能从那些实在的案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且为自己在职场方面增长经验。

2.3很难深入理解专业内容

具备良好的学习品格与坚强的学习意志这两点积极学习态度的同时,大学生要学过且学懂、学透了才能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在课堂教育中,大学教师给学生主要传达理论知识,但“嘴把式”的学生是不受企业欢迎的,而那些深刻理解所学专业内容、敢想敢做且做得漂亮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需要且可以重点培养的对象。

3大学生专业课的“体验式营销”模式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体验式营销已作为一种为体验所驱动的营销和管理模式,完全取代了把功能价值居于核心地位的传统的特色与功效营销。本文针对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要问题,提出把营销中的“体验营销”运用到大学生的专业课上,即专业课的“体验式营销”模式,以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的目的。

3.1经济学中的体验式营销

伯德施密特博士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此种思考方式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体验式营销具有五个特点,即关注顾客的体验,以体验为导向设计、制作和销售你的产品,检验消费情景,顾客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体验要有一个“主题”。

3.2大学生专业课的“体验式营销”模式的概念

所谓“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就是类同于经济上的体验式营销,把学生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联想等要素融为一体,作为学生学习内容、目的和兴趣主要依据,注重学生在学习前、学习时和学习后对“体验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以充分响应学生所学内容运用于实践的诉求,推出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学习模式。本文把这种“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融入大学生专业课,使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具体化、实用化。

3.3“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的特点

体验模式的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关注学习者对理想学习内容的渴求;体验要有一个目标,“为何而学”是“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的关键。以体验为主导,学以致用,课程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引起学习者的动力与兴趣,引导学习者的实践;学习者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积极地心态与扎实的理论为“体验”做铺垫。

3.4“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的战略模块

伯德施密特将这些复杂多样的体验形式称之为战略体验模块(SEMs),以此形成体验式营销的构架。战略体验模块由五种不同体验模型组成,即感觉、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下面将是从这五种体验模型来阐释“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3.4.1感官体验模块

感官营销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它经由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可能是味觉与嗅觉。现在大学多进行的是多媒体教学,优秀的课件在背景图及图颜色的选择方面有较强的吸引力(视觉上)。学校有关部门可以为学习者播放与专业课相关的视频或者申请到相关专业的企业进行产品流程的近距离接触等一系列的感官活动,这样可以让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听觉与触觉上有更多了解。

3.4.2情感体验模块

情感营销的运作需要的是,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能使学者自然地受到感染,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学习者从自己内心深处挖掘对所学专业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然后顺藤摸瓜,从最基础的内容学起,这样学习目的性也得以体现。同时,自信、幽默、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心态既能提高施教者和学习者的学习,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以情动人、美化心灵和提高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施教者以审美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听俞敏洪老师的讲座,他们被于老师自信、幽默风趣、渊博的学识和充满激情的演讲所吸引,认为自己对未来变得有信心。

3.4.3思考体验模块

思考营销诉求的是智力,以学习本身引起学习者的惊奇、兴趣、对问题集中或分散的思考,为学习者创造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比如,一个正在学习营销策划的学习者若只听老师讲解是没法理解营销策划书的环境分析、SWOT分析、市场选择和定位等的具体操作;若让他模拟参与到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中,并赋予他一定的责任,使他不得不为所做项目进行思考,在集中思维过程中明白课本中的理论应当如何与实际相联系,也更深入认识专业理论的实战性。

3.4.4行动体验模块

行动营销的目标是影响身体的有形体验、生活型态与互动。同上例,学习者透过深入思考,根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对自己所缺知识进行补充学习,将书本的理论转换成他所策划的实物,将理论用于实践,设计出调查问卷,经过反复修改以达到调查的目的,亲身收集调查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分析,观察再思考,最后写出一份优秀的营销策划书。思考与行动是不可分的,它们是相铺相成的。

3.4.5关联体验模块

关联营销包含感官、情感、思考、与行动营销等各个层面。比如,假设存在“面包”这个食品,那么必然存在消费者,消费者肯定会从面包的色、香、味或者品牌偏好来选择面包,为吸引消费者就必然存在宣传者和策划者。所以任何一个事物都不会单独存在,就像小学的语文课本里要计算数值,数学课本里有文字,市场营销专业里需要学习财务会计和应用文写作一样。

“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与关联五个战略模块和例子阐释了“体验”在专业课程里运用,简言之就是:学生能加深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关键是以体验为基础认识到“为何要学”,从而引导他“怎么学”;确定学习内容与将所学内容用于何处的目标;通过学习,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4结论

总之,体验经济越发适用的今天,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体验式营销,能够为取得消费者的认可,赢得消费者的忠诚度,最终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增添砝码;大学生如果善于运用体验式学习模式,从而也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认识自己的专业课程,在不断对专业课的探究与实践中提升自我,赢得学校和企业的青睐,最终不但得到自我远大理想的实现和自我价值的最大化。21世纪的大学生,既要追求生活数量,也要讲究生活的质量、生活的品位。在生活中追求美,保持青春的激情和浪漫,以一种“体验”的心态去学习、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伯德施密特(美). 体验式营销[M].刘银娜,高靖,梁丽娟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

[2]顾明娣,屠锦红.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报告——以江苏宿迁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09(29):156,162.

[3]倪洪涛.大学生学习权的类型化[J].现代大学教育, 2010(3):11-18.

第6篇

付鑫(1981-),男,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教师。

摘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在婚姻家庭法课程教授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以传统式教学为主,缺乏对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视,教学效果不佳,导致学生缺乏思考能力、实务知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本文以社会调查方法为例,探讨实践性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其实施过程。

关键词:婚姻家庭法学;实践性教学;社会调查2011年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

作为法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婚姻家庭法学以婚姻和家庭为研究对象,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注重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关注社会现实与时代变迁。婚姻家庭法学与社会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绝不是存在于法学这门学科的真空之中。与法学其他学科不同,它具有血缘性、伦理性、道德性和复杂性等自身特点。因此,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婚姻家庭法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强调实践性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本文以笔者长期从事婚姻家庭法学的教学工作为基础,以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现状为背景,以社会调查教学方法为切入点,阐释实践性教学方法对于婚姻家庭法学的重要意义。

一、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现状之分析

(一)以传统式教学为主,缺乏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

现在的婚姻家庭法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通过灌输的方法向学生讲授概念的内涵、系统的理论和法律的规定,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自身对司法实务知识的缺乏,没有向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知识和机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即很多毕业的学生需要经过几年的学习和适应才能胜任工作的需要。

(二)实践性教学方法单一,效果不佳

随着国家重视和学校探索,法学领域采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有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庭旁听、社会调查、实习等形式。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思维的影响,在婚姻家庭法学领域采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单一,比较常见的就是课堂上常用的案例教学法。而对于其他实践性教学方式,有些流于形式,有些则根本没有适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很多案例不是真实的案例,而是虚构的事实,这样的案例不具有典型性和社会性,不能真正反映法律和社会现实的冲突,使学生缺乏对现实婚姻和家庭的正确认识。

如我国《婚姻法》第2条规定,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家庭和社会中的这些弱势人群,教师会在课堂上强调对这些人的特殊和重点保护,但是,在现实生活和司法实务中,他们的处境和权益保护状况如何,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方法,如社会调查、实习等方式才能了解,才会有真正的感悟和体会,才会真正理解该规定的重要意义。

(三)学生缺乏思考能力、实务知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由于教师采用传统性的、单向的教学方法,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型的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而没有作为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参与其中,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就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能力。教师的讲授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习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构架,但是,这种教学方法阻断学生接触司法实务知识,造成理论和实务的脱节,缺乏实务部门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这也就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非常困难的缘由。

同时,婚姻家庭法学这门课程更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婚姻家庭法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从建国之初到现在,我国已经制定了1950年和1980年两部婚姻法,2001年对婚姻法尽一步修正,针对随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又出台了三个司法解释。由此,可以看出,婚姻家庭法不是固步自封的法律,而与社会发展极具关联性。而传统性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切实感受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无法让学生亲身体会现实情况下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问题和困境。

二、社会调查教学方法之重要性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了解、反映客观事实。同样,社会调查对于提高婚姻家庭法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效果。

(一)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在社会调查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老师仅仅负责指导和安排工作。从调查的主题选定、调查问卷设计、实际调查到调研报告的写作,学生需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知识背景,以社会现实为对象,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调研的每一环节中,学生都会以所学的相关知识来看待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又会促使学生运用、思考所学知识。这一过程印证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真理,加深了学生对婚姻家庭法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

为了解社会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客观现实,需要调查人员深入“基层”,与相关人员接触和沟通。社会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访谈对象和调查对象大多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阶层的陌生人,而且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个人隐私较强,这就加大了调查的难度。为确保社会调查任务的完成,调查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无论是个人访谈还是问卷调查,学生都会慢慢地学习,如何与不同人沟通和交流,取得对方的信任,获取相关信息。他们会注意到面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通过恰当的一言一行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在社会调查中学到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会从事法律方面的事务,来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从事的职业,不管是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法律顾问,都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尤其是从事婚姻方面的事务更是如此。婚姻家庭方面的纠纷大多是家长里短,情况复杂,这就需要法律工作者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了解纠纷的真正缘由,找准症结所在,运用情、理、法来化解纠纷。

(三)加强对家庭和社会的关注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婚姻家庭是以两性结合与血缘联系为其自然条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家庭虽小,但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曾经说过:“婚姻法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男女老少的切身利益,其普通性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根本大法之一。”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真实地、亲身了解婚姻、家庭状况,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这些认识和感悟为更好地学习婚姻家庭法提供了现实背景,增强学生对婚姻家庭的认同感,使“婚姻家庭”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想象。

(四)提高创新和写作能力

社会调查方法又是一种创新,有利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社会调查的每一环节,学生都需要去积极思考、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如主体选定、问卷设计,如何调查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同时,社会调查方法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撰写调查报告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撰写调查报告,不仅要客观地反映调查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总结其经验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基于社会调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写作能力,它可以作为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理想选择。

三、婚姻家庭法课程社会调查环节之设计作为社会调查方式之一的问卷调查,其环节主要包括选定主题、问卷设计、问卷调查、问卷统计和撰写调查报告。

(一)选定主题

关于社会调查的主题,老师不应该自己确定,要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最后确定具有可调查性、时代性和现实性的主题。如何选题,老师要指导和启发学生,着重调查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与冲突,这样的调查研究,对理论和现实才具有实际意义。

(二)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是社会调查主题的具体落实,是保障社会调查质量的重要环节。问卷设计要做到“前思后想”。“前思”是指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后想”是指问卷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有取得相关信息的选项,要有后面撰写报告所需要的内容。“前思后想”就是指问卷设计的内容要全面而不繁琐,有所指而不盲目。例如,在调查离婚诉讼过程中儿童权益的保护问题时,我们需要思考该主题涉及的内容,包括儿童和父母的基本情况、结案方式、儿童直接抚养人的确定(主要是确定依据)、抚养费的负担(负担方、支付方式、数额)以及探望权。

同时,问卷设计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也需要注意。根据调查的地域、人群,采用贴合其实际情况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调查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问题,由于老年人年纪大,理解能力下降,有好多不识字,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在设计问卷时,要尽量使用平常的、当地的生活用语和简短语句,这样有利于他们理解调查内容。

(三)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获取信息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进行的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调查的质量。学生做好问卷调查,要做好两点:一是态度端正,一是方法恰当。学生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要认识到问卷调查的重要性,力求调查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应付差事。其次,在问卷调查时,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耐心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打消被调查人的顾虑,通过自己的真诚和热心,拉近距离。

(四)问卷统计

问卷统计是对问卷调查资料的整理和统计。统计要做到信息的客观和真实,因为其是后面撰写调查报告的直接信息来源。学生在进行问卷统计时,不仅仅是数据的整理,也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五)撰写调查报告

在调查结束后,研究者应就整个调查活动提供一份全面的调查报告,将社会调查的过程、方法和结果,以文字、数字或图表等形式,向他人进行详细的说明。[2]撰写调查报告是对整个社会调查活动的总结。因此,学生在撰写调查报告时,要尽可能的反映此次调查的全部情况,包括调查基本情况(调查目的、人员、地域、数据收集情况)、情况分析(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策和建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婚姻家庭方面的社会调查多会涉及被访者的个人隐私,因此,在撰写调查报告时,要有保密意识,尊重被访者的隐私权。

课题:本文系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构建婚姻家庭法学实践性教学体系——基于保定市高校的实证分析”(编号:201301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第7篇

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

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还较为冷静,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在校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社会实践报告

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电子商务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问题确实很多。

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认识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对edi的认识上,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过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这部分人全部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可见,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中,电子商务逐渐体现了它的学科性——以经济管理为主。在这方面,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有其专业的优势。但是所占社会实践报告

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专业无人了解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的关键问题——金融电子化与贸易安全上,电子专业、法律专业的学生有独特的优势,但尚未引起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就目前而言,真正认识到电子货币与自己已经很近的学生并不多,对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学生更少。

对电子商务的学习途径

第二部分的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途径,了解哪些报刊上刊载的文章学生引用次数最多。经分析,除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大部分本科生是通过计算机类的杂志(43%)和报纸(30%)来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从专业书籍与广播电视上学习相关知识的并不多。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数据显示,被学生引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论文来自91种中英文报刊,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体对电子商务的报道数量也在加大,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专业报刊尚未面世,面向大众的宣传方式仍是以面为主的普及,较少涉及具体的实施细节,系统介绍电子商务知识的报刊并不多。

在普及电子商务方面受到学生们认可的媒介主要有《计算机世界》、《互联网世界》、《信息与电脑》、《中国计算机用户》、《市场与电脑》等几家刊物。经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这些排名靠前的报刊,在1999年都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普及类的专栏或专题讲座。在人们迫切想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选择系列刊载的报刊无疑是读者的首选。但是没有一家刊物所占的比例超过15%。

第8篇

关键词:语言实践课;形式;原则;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生理、认知、情感等个体因素是第二语言获得的内部条件;环境则是客观存在,影响第二语言获得的外部条件。刘珣先生认为语言学习环境包括“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政策、教育政策等所形成的宏观语言环境,到使用目的语的社会大环境和课堂学习小环境。”“社会环境又包括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1]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目的语,要比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目的语,条件优越得多。

刘珣先生早在20年前便注意到这一问题,他认为在中国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汉语的社会环境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在教学的总体设计、大纲的制订或是教材的编写中,都只考虑课堂教学这一个方面,没有把自然习得也纳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去,就会陷入“一条腿”走路的尴尬境地。因此刘珣先生呼吁“充分利用语言环境,建立课堂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新教学体系。” [2]

对外汉语课堂之外的教学活动,我们暂且称之为对外汉语实践课,它是相对于正规的课堂教学而言的,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活动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一个学期组织两到三次。对外汉语课堂外的教学活动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汉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辅助形式。

一、对外汉语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语言实践课,其教学形式总得来说可以分成三大类:

1.游览类

游览中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探访百姓生活,这种实践活动颇受留学生欢迎。

2.座谈类

比如专题讲座、报告会、辩论会等。座谈活动的内容可以和语言相关,也可以是和社会联系紧密的专题,让学生直接与社会对话。这一大类又可分成“请进来”和“走出去”两小类。比如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教师就可以把已经找到工作、正在找工作和即将毕业的学生“请进来”,请到留学生的教室里面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又如探讨中国的养老制度,可以安排学生参观中国的养老院,通过与老人聊天,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

3.竞赛类

通过竞赛,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与机会;通过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学习兴趣。竞赛类可分成语言类竞赛和才艺类竞赛两大类。语言类竞赛可以是演讲比赛、小品比赛、作文比赛等;才艺竞赛包括歌唱比赛、摄影比赛、中国乐器演奏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烹饪比赛、武术比赛等。

二、语言实践课教学所遵循的几个原则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一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求证,并且乐此不疲,同时还会获得成就感。通过这种途径学到的知识,理解更准确,记忆更牢固。语言实践课要紧紧抓住这一要素,力求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富于新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习得语言。另外,选取的内容不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否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以外,内容难度还要适中,易于理解,易于接受,不然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影响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2.实用性

汉语实践课如果一味追求趣味性,远离实用性,不能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强化、补充、拓宽,就失去了语言实践课原有的作用和意义。

学以致用是所有学习者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按部就班、循序展开,学到的知识较系统而规范,在实际交际中能够派上用场,对学生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会激发学生产生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语言实践课要避免形式主义的倾向,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忽略了内容的实用性。要通过多种方式设计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外国留学生感到有交际需要而进行合乎实际的真实际,学会在什么时侯、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表达最为合适,最终达到使外国留学生言语表达准确、得体的目的。

3.层级性

根据学生阶段不同、水平的高低,语言实践课的内容难度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对于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实践课内容应该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联系紧密一些,以利于巩固、加深课堂所学。活动内容的难度可以相近或略低于课堂学习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不会因为内容过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二来也不会给学生造成额外负担。例如,一位汉语初级班的教师是这样安排实践课的:他请班上的学生喝咖啡,老师告诉学生们咖啡馆的地点和见面时间。要求学生从学校出发,单独行动,可以骑车,可以乘公交车,但是不允许坐出租车。最后绝大部分学生都在规定的时间到了咖啡馆,纷纷向老师和同学们用汉语讲述问路的经过,学生们都非常兴奋,虽然自己才学了短短几周的汉语,但已经能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很是自豪。

进入中、高级阶段以后,可以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活动,其难度可以略高于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挑战性。下面是一位老师的做法:让学生做一项简单的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是中国大学生的周末生活。学生们自己做好问卷后,周末就到附近几所高校开始调查。学生们通过调查、分析、整理,最后交上来调查报告,虽然调查报告的语言层面还需要完善,但在思想层面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说明学生们都在认真地思考并积极参与到实践课中来。有的学生还把中国大学生的周末生活和自己国家做了对比,还有的同学比较了现代中国大学生和自己父辈的周末生活……在这次语言实践课上,很多学生不仅出色地完成了问卷调查任务,锻炼了听、说、写的技能,还交到了中国朋友,扩宽了深入中国生活的渠道。学生都表示从这次汉语实践课中获益匪浅。

三、语言实践课存在的问题

1.对语言实践课的重视不够

从管理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学生层面来讲,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课堂教学相比,课外语言实践课更像是紧张学习之余的一种调剂。

2.语言实践课教学经费不足

很多富有创意的语言实践活动常常因为经费的原因迟迟不能开展,或者半途而废。

3.语言实践课缺乏系统性

语言实践活动形式虽然丰富多彩,但是缺乏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语言实践课教学计划、缺少具有约束力的考核评价体系,从整体来看缺少系统性,这就直接导致随意性很大,很难充分发挥课外语言环境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

因此语言实践课不应是课堂教学的陪衬和点缀,而应该把它提升到和课堂教学同样的高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加以考虑,这对于整个语言教学无疑是有利的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228-229

2.刘珣. 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与应用,1993,(2):32-41.

第9篇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方案中,更为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走出校园即能很好的适应相应的工作,因此,学院在专业课的培养上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门课程通过任务的学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更能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任务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1]。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2]。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3],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一般的操作流程如下:第一,设计任务。由教研室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参与制定本课程的所有任务,并交由系里审核,最后审核通过的任务将详细写入高职高专的教学大纲中,任课老师按照大纲的规定执行。第二,创设任务情境,引出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挑战任务的兴趣。第三,分析任务,提出解决问题。在每一次任务执行之前,教师将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成任务的思路和计划,为任务的执行做好充好的准备。第四,展开探索,完成任务。该阶段是任务执行的阶段,这个阶段将分小组进行,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索,完成任务,并记录下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第五,编写任务报告。该阶段主要将任务执行的结果进行一个总结,系里已经制定出任务报告编写的具体格式,学生按照格式的要求,填写关于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工作,让学生学习如何编写报告。第六,上台展示交流,评价任务。该阶段主要在课堂完成,学生将任务完成情况制作成ppt,到讲台上来展示,与台下同学交流互动,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任务用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也锻炼学生制作ppt的能力。第七,汇总归纳。该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汇总,完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4]。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以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任务设计在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调查与预测》共设计以下8个任务:编写市场调查企划方案书、实地调查法训练、编写市场调查问卷、单一项目市场调查过程管理、绘制数据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定性分析市场调查资料、模拟专家会议法、编写市场调查报告,这8个任务也与所选用的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任务实现

1、调查项目设计及任务小组成立首先,由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性质,结合学校的现有资源,教师安排了具体调查的项目,主要如下:项目一: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项目二: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月消费情况调查;项目三: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课余生活情况调查;项目四: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课堂纪律情况调查;项目五: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大学生涯的规划调查。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提供一些他们想调查的项目。当然,学校也可以邀请在校的商店一起完成,如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还有一些理发店、饮料店等。其次,成立任务小组,小组人数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7—10人之间。为了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和任务的顺利完成,组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分组完成后,为了不出现组员“搭便车”现象,安排每个学生轮流担任任务组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和学生一起制定好任务完成过程所要遵守的相关规则。最后,让每个小组自行选择项目题目,确定他们这个学期所要进行的项目内容。

2、任务的实施对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我们选取的教材是赵轶编著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该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整本书在结构的安排上涵盖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整个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1)调查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于课堂上让学生完成市场调查企划书、市场调查问卷的编写。市场调查企划书即市场调查方案是整个市场调查的基础,涉及项目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对象和范围、市场调查和资料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时间进度和预算安排等,这些内容都是后续市场调查实施的指引,要求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然后制作成word打印出来,在课堂上进行陈述,由其他学生提问,教师点评,总共需要3个学时,讨论完后,让学生当场完成实训报告的编写。当每个小组确定好调查方案之后,就可以着手准备调查方法的设计。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实地访问和观察法(因实验法不太容易操作),同样,留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自行设计观察表,留4个课时的时间进行问卷的编写。问卷编写关系到实地访问的效果,因此,必须学会编写一份合适的调查问卷。学生设计的观察表和问卷必须交由任课老师阅读批改,再发给学生修改备份。该阶段还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就是,单一项目市场调查过程管理,即让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人员安排、访谈技巧培训和运用、问卷的填写,这个实训,任课老师的理论课教学可以引入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学习,留2个课时让学生当场组织一场模拟,先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市场调查的人员安排、访谈技巧、问卷填写,然后推选一名成员扮演“培训主管”,在班级进行市场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培训的模拟,最后形成实训报告。

(2)市场调查实施过程。该过程是市场调查的实施环节,主要完成“实地调查法训练”,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各个小组成员分别打印出问卷,根据事先设计的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由于条件的限制,此次调查安排在校园的食堂、宿舍楼、超市门口、图书馆、操场等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任课教师主要监督和指导学生进行问卷访问,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每个学生必须完成20份问卷的调查,最后统一汇总给组长,组长收齐后保管,之后各个小组形成一份“实地调查法训练”的实训报告。

第10篇

关键词:“三早”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50-02

高等教育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其他专业相比,临床医学由于其本身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因此,临床医学教育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转变,强调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均衡发展。为此,我们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早”实践教学模式上作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早期接触临床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医学生培养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专业实习组成,具有学科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完整性,但由于学科界限分明,各学科之间、尤其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造成不同学科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学生也只有在学完前三年的基础课后,在第四、五学年学习临床专业课和专业实习时,才能接触临床、接触病人,从而导致基础课与R床课教学内容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现阶段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是强调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人,在课程体系中开设早期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如临床前期教学中即设置有临床医学导论、医患关系等课程,向医学生提供早期接触病人的环境和条件,让医学生在与病人和临床接触过程中,了解、熟悉和学习基础及临床医学知识。

早期接触临床旨在让医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就进入临床感受医院和医生,认识疾病和病人,可以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的专业感知,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和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组织实施:①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专业感受实践课程――临床医学导论,本课程除了介绍医学模式、医疗关系、疾病概论等相关知识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安排一定的学时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践教学。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带领下进入教学医院,主要了解医疗工作的基本程序,学习观察如何接待病人、关心病人、与病人交往沟通等基本技能,学生写出观察记录分析表,由教师判定成绩。②在主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鼓励教师积极开展PBL教学和案例教学,以病案讨论为纽带,实现前期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早接触。通过让学生早期、多次、反复接触临床和接触病人的实践活动,一是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接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在医学课程学习的早期阶段就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终身为病人服务的专业意识。

二、早期接触科研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独立学院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受到了特别重视。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低年级学习阶段科研训练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创新意识,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组织实施。

1.把科研活动及时引入教学之中,促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主要是在基础医学相关实验课的整合改革中增加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如在机能学和分子检测与分析等实验课中引入设计性实验,这些实验项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科研性质或课题性质,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拟实验方案,组织开题报告,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过程并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综合性训练,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实践,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类研究课题,或自主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尽早进实验室,尽早接触科研。一是鼓励教师提供足够的研究课题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同时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和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科技实践教学成为创新教育的有效形式。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12人次在全省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二是鼓励学生以个人兴趣和科研目标为导向,积极申报国家、省、校三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即在教师指导下从查阅文献、书写标书、申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乃至论文修改和发表等各个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近五年我院医学系学生获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支助达25项,通过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实施一系列业余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才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早期接触社会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主要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来促使他们早期接触社会。

1.积极探索校外社会实践的方式和途径,将社区实践融入本科教育的早期阶段。早期接触社区的活动包括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义务咨询等,由学院或系部组织,并选派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一般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如结合全科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必需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并以社区的流行病或慢性病实例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疾病调查的问卷设计、现场调查,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大力_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如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可集中联系到社会实践基地或自发组织回到学生家乡所在地进行,至少安排一周时间深入到社区、街道或乡镇医院等基层卫生医疗部门,调查当地基层卫生保健状况,了解基层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协助基层医院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教,到医院做义工或导医等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根据调查报告和实践表现综合评定成绩,并计入学分。

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在经过规模扩张的基础上,目前已进入内涵发展和提升质量的建设阶段,通过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实践教学模式,对实现“社会所需要和期望的医生”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

注释:

(1)张阳,牛聪等.基于临床导论课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内容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102-103.

(2)刘铁滨,符晓华,张坚松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3):191-193.

(3)申颖,张志勇,刘桂瑛等.实施“三习一育”社区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2.

第11篇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课程 教材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应用文是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等社会活动中,用以处理各种公私事务、传递交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格式规范、语言简约的多种文体的统称。因此,《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用性强且对学生的生活和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作用的课程,高职院校开设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在现代生活中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应用写作。叶圣陶先生早在1981年与《写作》杂志编辑谈话时就指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文写作》课程不仅体现不了其意义与作用,而且或是因为课程本身的特点,或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是因为教材的选择等原因,往往是课堂内容枯燥,教学内容死板,学生学习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几乎为零,该课程几乎陷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境地。

那么,结合课程的实用性特点,以及学生基础水平差这一现状,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去做,才能真正发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效用呢?

一、改革教材和教学内容

进行课程教学,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学生的情况,《应用文写作》课程当然也不例外。现实的情况是高职学生基础水平较低,其中五年制高职及高考理科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事情的理解能力较低。因此,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不仅要针对高职院校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考虑实用性,而且要针对学生现状,考虑其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对于学生的吸引力。

纵观现在市场上各种类型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大部分的教材仍旧沿用老的应用文编排体系,直接从各种行政公文进入应用文的学习,这样的一种安排或许只是一种习惯,但是编者更应该考虑学生的感受,本来就基础较差,甚至对写作就不感兴趣,这种编排的体系让学生对于课程的感受就是索然无味,只能是使学生的反感情绪更甚,对于《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非常不利。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建议选择以日用类或是事务类等学生更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文体来作为教材的第一章内容。这样,从一开始就尽可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很大。针对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一特点,《应用文写作》应遵循其要求,选择一些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文体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例如日用类应用文中的条据和启事,事务类应用文中的计划、总结、求职信、调查报告和规章制度,礼仪类应用文中的感谢信、慰问信、请柬、邀请函,公务类应用文中的决定、通知、通报、公告、请示、批复,都是实用性很强,而且学生在生活、学习及以后的工作中都要用到的,应该作为必学内容;另外一些文体,例如议案、意见、简报、合同、意向书等,因为难度较大,有的在使用中有现成的模板可用,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作为选学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法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方面往往采用的是理论讲授―例文分析―学习写作三步走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太强调理论内容,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因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情商,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应用文教学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综合教学实际情况,我认为下列几种教学方法的收效还是不错的。

1.例文导入法。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从理论讲授开始,内容枯燥,往往从一开始就使学生拒应用文于千里之外,非常不利于后面教学的开展。采用例文导入法能消除学生的厌烦甚至抵触情绪,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广告这一文种的写作学习时,我用了几个经典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切皆有可能。”“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等等,学生积极配合,说了很多好的广告词,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这些广告为什么大家熟知甚至喜欢?”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显然,这样的导入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愿意学、主动学,教学效果很好,课后学生还创作了很多相当不错的广告词。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即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在应用文教学使用的最好时机就是在学完一种应用文种时,教师把学生在现在的生活、学习甚至以后的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境在课堂上创设或者模拟,让学生把学习内容和相应的情境相结合,从而完成具体文种的写作。在学习求职信的写作时,我就在课堂上创设了毕业求职的场景,让学生作为求职面试者,向“用人单位”来介绍推荐自己,最后进行讨论点评;在进行寻物启事的写作学习时,我让学生分两组来进行,给第一组同学设定的身份是失主,分析讨论应该把丢失物品哪些信息告诉给拾到者;给第二组同学设定的身份是物品捡到者,分析讨论看到启事里面的哪些信息才能确定所捡到的物品即是对方所寻之物品并知道如何归还。运用情境教学法,使枯燥抽象的应用文写作具体化,并能启发学生和实际相联系,从而分析、讨论至最终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内容也相应得到延展,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3.比较教学法。应用文文种中,有很多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借条与收条、计划与总结、请柬与邀请函、请示与报告、请示与批复等,在这些文种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一方面可以强化已学内容的巩固,另一方面有助于新知识的掌握。例如计划与总结,二者本身结构基本相同。所以在教学时,首先可以通过比较让学生先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白其先后的内在关系,即计划是事前的安排,总结是时候的回顾;而同时计划又是总结的前提,总结是计划的结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学习,最后进行比较、指导。

4.病文纠错法。应用文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写作形式,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其程式性,即其规范化的内容和格式。这不仅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重点,而且是学生掌握上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和效果。病文纠错法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行政类应用文请示的教学中,针对目前学院西校区需要建设,以及学校操场需要建设塑胶跑道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一个学院写给省教委、省公司的提出以上两个建设的请示,让学生来讨论,针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要点,学生对比发现其中主送机关和请示内容两大问题,指出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请示内容应该是一事一请示。针对病文,学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改革考核方式

提到大学生的考试,更多的人想到的是一张考卷定成绩。《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果采用这种传统的考试形式,不仅不能考核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更不能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做了改革,变传统的封闭式考试为过程性考核。把总的成绩分配到学习中的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资料收集及实际写作能力几个方面,按不同的比例来进行对学生总评成绩的计算,从而使学生在一个学期中的任何一个表现亮点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过程考核项目中的实际写作能力考核,即把写作考核这部分的总分分配到具体每个写作中去,在具体的应用文体教学时,针对每次的教学内容来布置课堂的实践写作。例如,计划这一文种的教学进行完成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应用文写作学习计划》这样的实践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结合个人情况,结合课程情况,结合计划的写作要求来完成,然后根据学生的写作完成情况来评分;再如在完成了调查报告的教学后,我给通信专业的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手机使用调查报告》,从调查问卷的设计到调查,最后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整个过程来完成,然后我对学生的写作完成进行评分。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用了其写作知识,收效相当不错。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写作实际的综合得分即是该部分的实际得分。

第12篇

关键词: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媒介实践;科研;健康传播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

1.医学生的媒体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休闲娱乐需要申正付等人对安徽四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医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和聊天,医学生在满足自身休闲娱乐需要的同时,媒介对他们的“精神麻醉”所带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2.媒体负面形象对医学生的消极影响较重作为今后治病救人的“天使”,医生需要在大学时代不断形成时代担当的责任感、乐于奉献的历史感、建构和谐医患关系的使命感。然而当下媒体对医患矛盾的不实报道以及报道之后缺乏事后正能量的宣传和教育,导致医学生对今后的医生职业产生恐惧感。“由于相关教育的缺失,其网络媒介素养储备已经滞后于网络媒介的普及和发展速度,不仅会造成网络媒介的负面作用凸显,也会使作为‘社会公器’的网络媒介的社会形象持续走低。”这呼唤高等医学教育重视医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让学生拥有明辨是非、增强社会理性的能力。3.频繁接触新媒体,但缺乏伦理道德诉求调查显示,每天上网1个小时以上的医学生占90%左右,网络论坛、网络通讯、网络游戏、收发邮件等都体现出医学生对网络媒体的强烈认同。但有些情况使人担忧,曾有通宵上网玩游戏的经历的医学生占52%,承认自己有网瘾的占16%;另外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也非常大,甚至将网上的不良行为带到网下,触碰社会道德底线,违公德,人生目标模糊,丧志。

二、确立实践支点,构建教师科研、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的立体教育模式

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素质教研室从事媒体研究的教师多名,都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一位老师拥有在国内著名大学从事传播学博士后的研究经历,可以说,教研室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力量满足了需求。不过,凝聚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又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打造好师资队伍之后,是从事科研还是从事教学改革的问题困扰着很多教师。事实上,从事科研与从事教学改革两者之间并非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处理得恰到好处,会实现教学相长的意外效果。仅就当下教学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教学相长一词其实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传统的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二是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相互补充与互动。我们在积极推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将科研转换于教学、将教学改革服务于科研,中间环节就是实践。实践是纽带,是连接不同方面的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以学生为基点,带动科研和教学,从而将成果反哺于学生。具体做法如下:1.将教师科研作为服务医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托和支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不唯书、不唯上的精神,教师成立多个指导小组,协助学生进行独立问卷调查,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研究成果。例如,调查报告《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影响:基于四川南充市的调查》主要调查了新媒体下当代大学的人际交往行为,通过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来测量、了解大学的人际交往行为的发展现状和一般影响因素;客观地用4个维度因子来评价大学生的交往困惑,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健康的交往行为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一成果不仅是学生了解自身媒介素养的过程,而且作为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篇论文的调查数据被樊九思的硕士论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研究》所引用。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媒体状况,尤其是运用新媒体的行为和心理,才能够准确把握传统教学内容与新媒体传播新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较为精准地开辟出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来。2.以学生为主体,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进行媒介素养的调查实践活动这些调查是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分解为学生科研题目,由学生完成,目的在于在科研过程中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媒介素养状况,从而训练学生的媒介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次系列调查是以川北医学院2016年度开放性实验项目“四川基层健康传播现状的调查实训”为依托,搭建实践平台,大胆放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调查队伍。学生在实践调查过程中,思考媒介素养问题,形成了系列调查报告以及科研论文。诸如《中国甘肃网的健康传播状况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第22期)、《西昌市药品广告对购药行为影响的调查》(《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第12期)、《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官方微博的宣传管理的调查分析》(《中外企业家》2015年第23期)、《医药广告健康知识传播研究:基于华西都市报的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第23期)、《医院官方微博宣传现状调查:以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为例》(《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第8期)。这些具体成果均是将科研与教改相结合,教师设计题目和调查思路,学生全程参与,全面主导和参与数据调查、社会实践以及书本知识向社会服务方面的转化。实践证明,学生立足教师科研,对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是行之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上文提及了当下医学生媒介素养主要以传统教育方式进行,依赖于课堂的知识灌输和间接感受,缺少亲身体验和感悟。但学生的实践弥补了这一不足,将课堂延伸到了课下,学生带着疑惑,以实践方式调查基层老百姓的媒介素养状况。医学生不仅亲身感受了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而且通过基层老百姓的接触反观自身的媒介素养状况,从而实现了学生动态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媒介不仅仅具有满足自身需要的特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媒介改变周围的人乃至社会。可以说,学生实践活动的这一支点解决了医学生如何提升媒介素养的教育问题,也解决了医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学习媒介素养知识的问题,以及教师教改与科研的矛盾。3.改革和完善医学课程体系,加强健康传播的课堂教学以上成果均是学生全程参与完成的,在调查中学生充分考察了媒体与老百姓健康素养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弥补了医学教育对健康传播的某种程度的忽视。健康传播对课堂教学而言,它是能够有效地将医学知识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实现最佳结合的一门学科,同时这门学科也适应了医学教育模式由生物医学转向社会医学的内在需要。然而,纵观医学课程教育体系,健康传播在某种程度上“缺席”了。护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都没有将健康传播学科纳入体系之中,侧重点依然强调媒介对健康知识的传递作用,没有看到媒介对健康传播的作用。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人文素质教研室积极申报川北医学院开放性实验项目“四川省基层健康传播现状的调查实训”,进一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开辟第二课堂,吸纳各个专业学生参与进来。目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麻醉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计86人参与进来,培训人数达174人次,开设《健康传播的今生与来世》学术讲座2场次。另外,以人文素质教研室为主体,联合预防医学系和护理系,面向全校各专业拟开设健康传播学课程的公选课,让学生获得健康传播的理论学习和思考。

三、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展望

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寻找实践基点,将教师科研、学生实践与教学改革三者融合起来,以学生的媒介实践为支点,带动科研与教改,本文称之为“一体两翼”:“一体”就是学生的媒介实践,科研与教改分别是“两翼”,这是川北医学院实践活动提炼出来的有益尝试。这种尝试弥补了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的单一模式。一方面,将教学改革与学生实践双向结合、深度融合。教改不是教师一人行为,而是与学生双向互动,最终提升教学效果的活动;教师科研同样可以从学生实践中获得新材料;学生素养在教学与科研的反哺中获得提升,并且转化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以点带面,拓展教学成果的收益面。本文提出的科研、教改与教学实现的互融互动效果是学生和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通过以上措施,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了依托,教改活动有了实质基础,科研也获得了实践养分。尤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再消极被动接受教育,而是以主人翁姿态思考和实践媒体素养。例如,口腔医学系学生聂娟、樊琴、郭晏汝等将其实践成果《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官方微博的宣传管理的调查分析》《医院官方微博宣传现状调查》两篇调查报告上报参与第十四届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实践活动得到了新的延续。临床医学系学生高兵、罗阳、李淑婷等以《成都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与健康传播的关联性分析:以慢性病为例》为题,积极参加“青年中国行”2016年度的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比赛。学生获得更大实践平台的愿望自发而生。尽管我们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医学生的媒介素养在互动过程中也实现了理想的教育目标,然而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除了健康传播之外,还应该多挖掘能够担负起医学知识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重任的课程或知识载体,从而建立多元化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形式。又如,如何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贯穿始终,改变媒介实践活动中大一、大二学生偏多,大三、大四学生偏少的状况,使媒介素养教育长期化。再如,需要开拓多种方式将学生的调查实践成果进行转化。一是向科研成果转化;二是为社区乃至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三是积极协助参与社会成果的转化,服务百姓;四是将学生的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在校园进行宣传,提升学生的自豪感、价值存在感。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永远在路上而没有终点的工程,我们的努力和探索也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1]申正付,贺庆功,杨秀木,等.医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